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12-14 20:26:24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

1.1油田社区建设实践

油田社区文化在发展成熟过程中,主要是文化精神的培育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教育成熟的一个过程。想要让居民能够不由自主的享受文化产业的娱乐,并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需要在居民互动过程当中将自我文化与内涵的培养,通过互动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使居民成为社区文化中的一员,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教育的升华,从而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使所有居民具有团结精神,为良好文化的发展做贡献,共建美好、和谐的家家园。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宣传及教育活动,培养职工干部的教育知识及素质,积极改革与创新职工观念,同时有助于社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1.1.1努力搞好阵地文化。阵地文化是指利用俱乐部、电影院、少年宫、电视台、体育馆、职工之家等大型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这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具有多功能性,其突出特点是适应面广、形式多样、层次高雅。通过系统、广泛地开展一些教育性强、内容典雅、群众喜闻乐见且参加热情高的电影周、艺术节、知识竞赛,组织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器乐、曲艺等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想,教育群众,丰富广大居民文化生活。

1.1.2努力搞好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最基础的一部分,社区是所有居民群众居住的地方,家庭文化的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在开展社区文化的同时应该积极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以及勤俭持家等中国优良传统美德,积极团结邻居,将佳通美德作为家庭文化的重点文化进行宣传与教育,并积极倡导健康、积极、乐观、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社区文化管理人员还应该进行定期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与知识性,用及其吸引居民的方式引导居民将家庭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促进居民文明生活,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1.1.3努力搞好油田社区文化。油田社区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强大内聚力和发散力表明,企业文化可以使居民、社区和社会(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一致起来,并互为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1.2油田社区的发展方向

1.2.1组建社区文化摇篮,向素质人才基地方向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和认同感。社区阵地属于居民,让每个居民都成为阵地的主角,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老年门球队、锣鼓队,成立曲艺爱好者协会,利用假期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培养社区居民“用双手呵护社区家园”的思想观念,将居民的生活与社区、社会融为一体。社区文化建设还应满足居民对学前素质教育、学生特长教育、居民终身教育的需求,发挥校外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一个企业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素质员工,作为油田社区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就是让居民有更多的接受素质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高层次、高品位教育的机会,使油田职工子女不出工业区就可获得较为完善的学前素质培养、特长教育,甚至第二职业技能培训。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连贯的,能够使居民终生受益的素质教育网络,依靠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最大程度营造社区与居民的“人企合一”的氛围。

1.2.2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向群众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内容,使之群众化,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求,安排趣味性、知识性、团体性较强的文化广场活动,诸如广场电影、广场晚会、广场健身及节假日广场游园等老少皆宜的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繁荣社区文化。不断发掘文化形式,使之多元化,油田社区居民是随石油开发会战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婚丧嫁娶、语言习惯等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围绕油田社区行业特性和地域特点,社区文化组织部门应从了解居民习惯、体验群众生活、搜集文化生活信息入手,让居民参与创作,凝炼、培育出令群众耳目一新、喜闻乐见、民风淳朴多元的社区文化成果。不断探讨文化实践,使之精品化,社区文化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发挥油田社区特色和优势,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为目的,组织专题策划、群体实施,统一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居民家园意识,依靠群众集体智慧和实践,共建社区精品文化奇葩。

1.2.3突出文化产业建设,向打造优势品牌方向发展。社区管理作为服务行业,品牌是生命。在创建优势品牌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利器。优势品牌拥有强大的内聚力和发散力,作为社区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元素,品牌的重要性在抢占市场份额和保持企业凝聚力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以说竞争的背后是品牌,而打造品牌的支撑是企业文化。通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同和亲和,已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深层次、智慧型的竞争。对油田社区而言,把社区文化作为产业做实、做优、做精,可以使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与社区精神一致,使职工变被动管理为个人价值自觉实现,使居民变被管理群体为社区发展的当家人,实现变无形的文化教育为有形的企业效益,最终依靠社区文化力的提升,促进社区管理各板块在油田内外市场打造各自的强势品牌,使社区的对外形象和生存竞争力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加强。

1.2.4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仙河社区的实践证明,一种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休闲、购物及多元经济等于一体的,基本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发展机制灵活的工业社区模式正在发展成熟,其多功能的组织和多元化的服务,将油田社区真正建设成为大庆石油人物质丰富、民主文明的“小康”社区。

2结论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2

1.1社区功能中包含着文化建设

本文所指的社区主要是指城市中街道等基层群体,论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马龙清(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社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服务、调节与文化三类。文化建设是社区功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从狭义上讲,指的是科学、思想等精神文明[1]。本文所讲的社区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比较浅层的休闲文化,具有一定的群众性与实用性,是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第二是中等层次的专项文化,要求具有一定的硬件设施,是人们比较高的文化需求;第三是最高层次的观念文化,对人们思想与品德的提高有着决定作用。这三方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了有机整体,低层次文化通过过渡与升华逐步向高层次文化发展,高层次文化又反过来为低层次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作为社区功能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化建设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第一,文化建设为新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城市不仅仅需要文化设施,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化设施进行文化建设,因此需要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加强,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奠定群众基础。第二,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拥有稳定的环境才能够促进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社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的稳定一方面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文化事业的提高[2]。因此,文化建设是社区稳定的重要标志。

1.2社区功能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充分利用物质条件与文化设施,例如运动设施满足了锻炼身体的需求,体育活动与图书馆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第二,充分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与精神财富,例如社区内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纪念馆等;第三,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人才资源与技术资源,组织退休的人员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公益活动,满足居民的学习与其他方面的需求;第四,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得到企业在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面貌。

1.3文化建设为社区功能提供了发展方向

社区功能决定着文化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与人才方面的资源,而文化建设反过来也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4]。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社区也将文化建设的加强作为了主要目标之一。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对社区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要求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文化含量。在经济较为落后与人们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情况下,社区服务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社区的居民解决生存方面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重点渐渐转移到了居民的精神方面。因此,应该提高社区服务功能中的文化含量。第二,对社区调节方面的功能进行提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中出现了更多的下岗人员,就业问题成为了社区稳定的重要问题,部分社区通过在社区内部增加就业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还有一些社区通过就业培训等提高下岗人员的就业能力。第三,将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融合在一起。很多社区都组织了很多群体活动,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区功能的发挥[5]。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社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方向。第一,思想觉悟的提高,社区应该通过宣传将党的路线、方针等转化为居民行动的动力,提高居民的思想觉悟;第二,道德水准的提高,社区要提出高尚的品德,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的基地,提高居民的道德水准;第三,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社区要注重尊师重教、爱学习、求上进氛围的创造,为当地居民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提高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第三,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提高,社区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一方面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居民的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第五,人口意识与环保意识的提高,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社区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提高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与觉悟[6]。

2.实现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对策措施

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实现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的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2.1.1实现政府的指导作用与群众的主动参与之间的结合。在社区功能的发挥与文化建设的强化方面,既不能够完全由政府负责,也不能够政府完全放手,仅依赖社区群众,这些观念都是片面的[7]。完全由政府负责的观点对政府包揽社区工作的能力没有进行清楚的认识,高估了政府在该方面的能力,并且没有重视群众对于社区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仅仅依赖社区群众又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的居民生活并不富裕,不足以完全承担社区活动经费,而且我国的社区活动有着特定的目标与方向,需要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社区活动的现状,将政府的指导作用与群众的主动参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两方面的资源,确保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沿着正确的方2.1.2实现社区服务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需要增强其文化含量,实现高层次的服务,满足人们提出的更好的要求。社区的文化建设不能够脱离了居民需求与消费水平的实际情况,仅仅关注成绩。实现社区服务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前进。2.1.3实现文化建设硬件与文化建设软件之间的结合。硬件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缺少了硬件的文化建设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在硬件的增加与发展方面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软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人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管理水平等方面,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方向、显示着文化建设的成效。要将文化建设硬件与文化建设软件结合起来,存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2.2通过干部素质的提高强化管理水平

干部素质对于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干部的素质包括能力与思想觉悟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与管理能力,对文化建设进行深刻的理解,在对文化建设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搞好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提高干部勤勉与奉献的思想,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社区繁琐的工作不能够与经济收益直接产生联系,阴性精神境界才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提高干部的素质,尤其是一些年轻与高学历的干部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干部素质的提高强化管理水平。

2.3为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结合提供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才能够使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法可依,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与发展[8]。例如,社区内的学校与企业等可以向居民开放其文化设施的政策,对社区所经营的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可以适当的减免税收等,这些措施都能够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对于一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形式要及时通过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要对社区的组织领导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而且要尽可能地将社区所在地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包含在内,促进资源的共享,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方面的保障。

2.4通过宣传与表彰实现成功经验的推广

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属于新生的事物,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宣传与推广,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带动全局的发展。虽然各个地区的经验都有着特殊性,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着共性与普遍性,要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大大力宣传,促进经验与做法的推广与广泛运用,同时还要通过先进的地方带动落后的地方,实现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的稳定与持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在社区中落实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3.总结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3

社区工会与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 文章作者:wangweilia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11日12:58 浅述社区工会与新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建设 今年春季,举国上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所震惊。健康与疾病这一话题再度被人们所重视,而体育活动恰似摆脱疾病、步入健康的桥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内的新建企业逐渐增多,关注社区辖内企业的职工体育活动有效开展,这无疑是社区工

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社区工会工作 社区工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新形式,也是新建企业内工会合法权益的代表。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忽视工会工作,就谈不上依靠工人阶级”,同志提出的“在*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都为工会与党群关系确立了鲜明而准确的历史定位。工会工作的实践证明,加强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工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把工会建设的目标、职能融入柔性、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有效确保工会法定职责的贯彻和落实。 在实践中,社区工会恰恰面临了组建难、运转难、经费收缴难等一系列难点,社区工会与基层企业沟通少则是其中的关键。而职工的体育活动富于形象、富于柔性、富于活泼,作为一种文化,更具有渗透性,企业职工与体育活动大多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往往会起到、平衡和疏导的作用,社区工会便能多途径、多触角地迎刃而解工作中的许多难点。 二、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消弭企业职工的“亚健康” 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社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带,社区内积聚了许多商务楼宇。这些楼宇企业的职工大多是脑力劳动从事者,即所谓的“白领”阶层。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的“三高”特征,被称为“三高”群体。 这一特殊的“三高”群体职工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都处于工作状态,忙碌、紧张、挑战形成了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业余生活相对少且枯燥,更使得他们难以顾暇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亚健康”普遍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壁垒。 面对这一情景,社区工会积极推进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区职工文化建设的新路子,紧紧围绕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结合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践,坚持“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工作理念,以唱响“广场职工精神文明”为主旋律,组织广大企业职工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进而摆脱“亚健康”状态的阴影。 (一)培养健康意识。针对“三高”群体,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理解健康、生命、工作的三者关系,重视“亚健康”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牢固确立“健康促进工作、工作带来效益”的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企业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利国利民,又能利家利己的多重意义,从而增强体育健身的意识,自觉地投入到职工体育锻炼的活动行列。 (二)弘扬健身文化。社区工会针对多数商务楼宇企业活动场地少、楼宇空间小的现实,本着“小型、多样、便捷、经常”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围绕体育健身为中心,紧扣“人人运动计划”,增强体育生活的观念,号召企业职工喜爱一项运动、学会一项运动、参与一项运动,营造体育健身文化的氛围。社区工会指导楼宇内的新建企业坚持开展工间操活动,保证每天两次。利用工余时间,精心组织企业职工参与街道社区广播操比赛和南京路职工马路运动会。社区工会还与上海市长途电信局等单位联手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进行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从而有力推进了社区内企业职工人人运动计划,陶冶了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职工劳逸结合,提升生命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普及体育知识。企业内职工体育活动,不仅是健身强体的需要,更是一种企业文

化的延伸。要使社区内企业职工体育活动蓬勃而持久地展开,就必须从心灵深处内在激发企业职工从自发到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和热情。在开展一系列健身运动的同时,向社区内企业职工普及体育知识,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实践中,社区工会紧紧结合职工之家“创、建、做”和“素质工程”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班组学习、黑板报、宣传栏、通讯、橱窗、体育知识竞赛等等载体,深化职工体育活动的影响,赋予企业职工对体育健身活动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三、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企业文化精神的建设 社区工会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企业职工基本权益的高度出发,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把社区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以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落实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职工体育活动所蕴涵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有恒、有序、有质的企业职工体育活动是一种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内涵反映,它能大大地激活企业职工高涨的热情,提高职工的健康素质和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社区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理解,极大地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社区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种精彩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效提升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优良形象,充分发挥了社区工会的应有职能和阵地作用。 文章出处: 自己写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4

摘 要 健身文化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健身文化包括社区体育健身文化和社区卫生健身文化两个方面。社区健身文化的特殊功能就是培育社区“健康人”,充分发挥健身文化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发展社区健身文化的有效途径,培育“健康人”,建设和谐社区。

关键词 社区体育健身文化 社区卫生健身文化 “健康人” 和谐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单位,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城市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自发性为原则,以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在行政的支持下,开展的发展社区服务,维系社区感情,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①。而和谐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其中健身文化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健身文化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发展社区健身文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社区和社区健身文化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②。“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类群体,“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社区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语言、风俗和文化是联系社区成员之间的纽带,并因共同的文化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整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组成的,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社区里进行的。因此,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社区文化建设引导方向并提供精神支撑。

社区健身文化:社区健身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区体育健身文化和社区卫生健身文化两个方面。社区体育健身文化是在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成员为主体、政府部门为支持、体育部门为指导,利用辖区内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开展多种体育健身活动中形成的关于锻炼身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体育健身活动结果的总和,是伴随着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的一种社区健身文化。社区卫生健身文化是伴随着社区卫生保健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的一种社区健身文化,是在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成员为主体、政府部门为支持、医疗卫生部门为指导,开展多种卫生健身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卫生保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医疗卫生保健结果的总和。这两方面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社区健身文化。

二、社区健身文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发现和寻找自身的需要,同时也在创造和发展着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文化。健身文化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健身文化发挥着特殊的功能。

和谐社区就是“健康人”社区,要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要培育“健康人”。那么,什么是“健康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评价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包括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都是健全的,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即“健康人”。其中社会适应能力取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心理上的疾病同样会带来相应的身体问题,会引起躯体明显的不适感,因为中枢控制系统功能的失调会引起人体其它系统功能失调,比如,在消化系统会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在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会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障碍等。由此可见,“健康人”的培育既离不开卫生健身也离不开体育健身。社区体育健身是社区居民体质的基础,社区卫生健身是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保障,社区健身文化的特殊功能就是培育社区“健康人”,和谐社区的建设过程就是通过发展社区健身文化培育“健康人”的过程。

发展社区健身文化就是要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使社区居民的健身行为符合健身规律,使社区的健身制度得以确立、规范与完善,使社区的体育设施、卫生设施得以建设,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得以健全与制定。现阶段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社区化的发展过程加快。社会社区化发展要求人们用社区原则或社区的精神建设大社会,把它建设成为“社区人”可以依赖的温馨家园。通过发展社区健身文化,为社区及其周边的居民提供卫生健身和体育健身的环境,强健体魄、娱乐身心,满足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健身运动这个社区人最能够接受的共同符号,调节、融合社区内各种陌生的社会关系,利用社区文化组织管理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健身和体育健身活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关系,促进社区内人们的社会交往频率,增强社区凝聚力,建立共同的社区意识,使社区居民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成为“健康人”。所以,社区健身文化是保证社区和谐发展的强有力的文化支持,是不断促进社区在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社会关系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发展社区健身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社区健身环境建设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始终与周围环境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环境不仅对体育的主体、客体发生作用,而且影响着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全过程。健身文化应该是以健身环境(自然环境、设施环境、组织环境等)为依托的,社区健身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样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区健身环境作为社区健身文化的一部分,是社区健身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表明,社区健身环境是社区健身文化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健身环境对社区健身文化的影响更直接、更适时、更明显。社区健身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区健身文化的发展。

(二)加强社区健身组织文化建设

社区健身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健身活动的组织、管理。要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同时完善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文化建设。社区体育活动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文化。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社区体育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社区健身文化健身的重要保证。通过良好的社区体育运行机制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之中,从而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社区健身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影响力。

注释:

①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2.

②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2.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文化建设 联系

1问题提出背景

文化改革中的一大重点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生活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关键一环,其对群众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以及道德风貌、价值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实际,面向未来,创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分众化、对象化等诸多方式,通过标准建设、制度管理、多元载体等具体举措,以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为基本,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诉求,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在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

2主要途径探究

2.1“一个理念”为突破口,“四个统一”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中的导向功能,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化发展

(1)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广泛提倡“社区一家亲”的共同生活理念。在社区生动开展“树家风、传家训、立家礼”等活动,通过“家文化”讨论、“家LOGO”设计、“家概念”阐释、“家元素”征集等活动,辅以问卷调查、组织推荐、公益演讲等方式,联合社区群众共同打造“家文化”长廊和家文化主题广场,积极开展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2)扩展基层文化服务范围,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打造“名称统一、窗口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的“四统一”的社区文化室,深入推进“三室”(标准图书室、标准电子阅览室、标准文体活动室)建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起的坚实平台。

(3)紧抓顶层设计,端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作用,将社区文化即民生、思想政治工作即热点新理念深入社区,突出思想教育功能战略新思维,将其与社区文化改革发展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

2.2促进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化建设,突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1)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投入、保障和协调机制。夯实制度化建设,打造基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推进公共阅读服务,研究制定流动管理办法,开展图书“一卡通”制度,新建社区流动图书平台,拓宽社区文化资源渠道。

(2)依托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社区工作需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假日,组织群众展开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交流学习。开展“亲子读书会”、“道德讲堂”、“孝道文化讲座”等,同时,将优秀本土文化融入讲堂,拓宽了群众视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服务群众。

2.3促进社区文化价值引领,深挖社区文化规范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增长点

(1)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以培养平等、互助、协作、友爱为主旋律的新型人际关系为着力点,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培育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新增长点。拓展“种文化”、“养文化”的新型思维,策划“阅读与生活”、“讲座联盟”等群众文化主题活动。

(2)着重心理疏导,倾注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投影社会热点,着眼社会问题导向,培育规范健康社会心理新增长点。在思政工作中深度融合社区服务,组建街道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共青团市民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构筑品牌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及时关爱老年、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积极思想沟通,化解心理焦虑,引导群众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理性处理问题。

3问题反思

3.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1)对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出现偏差,不重视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将其浅薄理解为“吹拉弹唱”,对社区文化缺乏足够认识,无法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

(2)将社区文化发展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割裂开来。片面地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只和自身建设有关,与其他部门无关。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导致社区文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

3.2内容有待丰富

(1)社区呈现出内在人文关怀不足,社区精神内核不突出,群众参与度不稳定等情况,外功有余、内功不足,对群众活动过度依赖,而活动又多流于形式,缺乏和群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了服务群众的效果

(2)社区思想教育内容空洞化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紧扣时代主题,仍以“填鸭式”为主,缺乏吸引力。

3.3人才配备有待充实

(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策划性人才,不利于社区文化活动的精密性、专业性、结构性组织,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懂“文化”的不懂“政治”,懂“政治”的不懂“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文化的整合发展,高层次、专业性、复合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不足。“各说各唱”,相互协调不充分,制约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孙连任.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

[2]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6

[关键词]和谐社区 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70-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包括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而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区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核心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好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成果。

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社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和谐社区文化的建设。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最重要性质,所以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以社会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所以说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相关联性,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自发性、延续性、多元性和区域性是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所具有的性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存在内在关联,决定了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导向、传播和创造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挥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倡导主文化。而所谓的主文化,又可以叫做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社会文化的性质和面貌是主文化的反映,社会成员的行为与社会文化的进程需要主文化的制约和决定。所以说社会的根本价值之所在是主文化,它使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由于主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主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发展的因素之一,并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起到导向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作用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挥

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文化的传播,是文化意义上的传递,是社会文化的积累沉淀,而不是简单生物水平上的传播,是对社会文化不断变化和顺应而引起的文化潜移。在根本上讲,是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创造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除了具有导向和传播作用外,还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作用。优秀民族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都需要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任何教育一样,简单重复的都不是教育结果,而是根据新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践找到新的方法,进而完成文化创新所需要的过程。文化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存在变异的表现,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可以引起社会文化的改变,并且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能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培养大批有活力的人才。

总之,我们要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的互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7

关键词:浅论;文化大院;基层两个文明建设

随着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步步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是高大上?是富裕?……答案:都不是。

最近看到了一个很靠谱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那么如何提高民众的素养、自觉、善良,渐次步入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快车道,乡村和社区文化大院的兴起,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

下面,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化大院的活动情况为例,阐释基层文化大院的建设对于构建两个文明的重要性。

一、文化大院“点燃”群众文化生活

经过数年的创建,原州区已经涌现出120个文化大院,79个民间演出团体,1000多名草根艺人。其中,能开展中型演出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有50多个,覆盖原州区各乡镇和街道,参演人员多达5000余人。这些文化大院的创建,改变了以前形式单一,满足不了群众文化需求而让农村文化“热在县里、冷在乡里、僵在村里”的现状,最普通的群众唱起了“主角”,点燃了基层文化的火种。

自从农村实行了农业生产结构性的调整,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人与人的交流固定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者多,守候农村的大多数为老人与妇女,来往交流的少了,有些公益活动也难以组织开展,农村显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样,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化大院的创建,适时解决了这一难题。白天劳累一天的人们,晚饭后便会在某种音乐声中,走向附近的文化大院,各显才艺,或唱一首歌曲,或吼一板秦腔,或下棋,或跳舞,或者挥毫书写书法、绘画作品,或剪纸刺绣。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则可以尽情观赏,大家交流互动,乐在其中。到了农闲季节,便可以组织大中型演出活动或者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竞赛。

王永红文化大院,设施齐全,犹如一家小型博物馆,有1200多平方米的演出场地,还有卡拉OK室、书画室、刺绣室、图书室、非遗陈列馆等场所,收集各类古旧农具400余件,各个时代图片和图书300余件,书法美术作品200余幅,置办乐器10多种20余件。大院的主人王永红老人退休前是一名教师,他利用懂一些乐理知识和书法之特长,引领乡亲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中河乡庙湾村,63岁的梁云和妻子朱彩霞更是大忙人,他们不仅仅创办了农耕文化展室,展出农耕文化原始器具千余件,还建设了家庭舞台,组织村里几十号喜欢文艺活动的中青年人坚持排练秦腔、皮影戏、眉户剧和小品,农忙时每月组织开展两三次活动,农闲和节日期间几乎天天展演。梁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皮影戏非遗传承人,中共中央常委刘云山视察他们的文化大院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郭霞的文化大院则另一是种风格,她是原州区各文化大院带头人,组织各演艺公司、自乐班、戏迷等400多人,活跃于各城乡之间。

官厅镇乔洼村唐俊明、沈俊杰文化大院以眉户戏为主;回族聚居地三营镇鸦儿沟村马志学文化大院以宁夏花儿为主;戴田福、王耀祖、田再茂、三十里铺、南屯等文化大院也都各具特色,搞得十分活跃,成为当地农村群众每日光顾的娱乐场所。

二、寓教于乐,文化大院成为基层文明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在论述“文明兴村”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内容,最基本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建设任务,不但要抓硬件,还要抓软件;不但要有新农村,还要有新农民;不但要推进经济建设,还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其核心就是人,归宿也都是人。”(摘自《之江新语》)

通过数年的活动实践,文化大院最能说明问题是在开展活动期间的寓教于乐作用。原州区文化大院是以农家为依托,以老百姓为主角,以农村文化为主题,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心理需求为宗旨,由政府主导、群众自办,集政策宣传、科技普及、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体育活动等为一体,是群众学习的园地,致富的信息窗口,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桥梁与纽带,还是传递经验的课堂,同时也是传播先进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素质的平台。在农村文化大院里,那些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花儿、刺绣、雕塑等民间艺术以及体育运动形式竞相绽放,异彩纷呈。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因生活、地界或者其他事情,发生一些摩擦,如果不及时调解疏通,久而久之便会积怨越来越深。文化大院活动便成为缓解积怨的有效平台。只要有矛盾者在一起唱唱歌、演演戏,或者下下棋,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在永红文化大院,王某某与李某因琐事吵过架,永红老人便有意安排她们一起演节目,一个当导演,一个担任主演,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尽释前隙,和好如初。梁云等几个文化大院都有通过娱乐活动化解邻里纠纷的现象。

文化大院成为群众集中最多最活跃的场所,许多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举措和法律法规便会通过活动传达给群众。一些致富创收的经验和途径,也会相互传递。好信息、好经验大家共享。几家文化大院也发挥文化学者特长,自编自演一些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适时演出。

梁云和爱人朱彩霞夫妇热情好客,多才多艺,丈夫刻制皮影戏造型,拉板胡,妻子编写文艺节目,组织文艺爱好者排演。《十唱共产党》《四大嫂上菜棚》《好婆媳》《搬进廉租房》《党的恩情说不完》《夸原州》等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讴歌农村新气象的剧目便通过文化大院,传递给观众,观众在观赏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接受了教育。因为大家都积极参加文化大院的各种活动,排练加演出,时间安排紧张,、汹酒、打架斗殴现象就没有市场,社会风气也就越来越好。

头营镇南屯村的巩耀军,原来在北京等地创业。与乡亲们关系有些疏远,自从创建了南屯环保文化大院,组织乡亲们开展文化活动以来,关系得到了改善。现在,他们的文化大院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的乐园。

文化大院还通过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创建农村文化品牌、传承民间艺术等,带动了农村文化走向市场,开辟了农村文化产业的新路子。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8

关键词:社区文化 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61-02

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各项建设的重要基石,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一个民族文化素质高低。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社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其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要把“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对社区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维护社区的稳定,促进人际和谐,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加快社区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前看电影电视,打麻将扑克这类单一的文化活动,精神文化需求更趋多元化。全方位、多举措加快社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形式和内涵,是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2.加快社区文化建设是增强社区群众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区由小区和街道辖区内的学校、企业、机关团体等组成。由于居住地点、工作单位不同,社区群众之间很多都互不相识,更谈不上往来,这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加快社区文化建设,让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到社区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中,不断激发其归属感、荣誉感,有利于社区群众之间增进团结,形成凝聚力,从而促进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建设。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套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各城市根据不同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社区文化建设整体呈良性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1.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有待规范和完善

在不同的城市社区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是较为完备的。但有些社区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场馆被租赁或占用,图书严重缺乏,文艺演出服装、道具残缺不全。在一些欠发达城市的社区,不仅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甚至连临时性的文化活动场地的绿化、亮化、硬化“三化”工程都没有完善,更谈不上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齐全了。

2.社区文化内容的深度不够,形式较为单一

社区文化内容深度不够,活动形式单一,是很多社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吃完饭,找人打牌摸麻将;逢年过年调调狮耍耍龙,敲敲锣打打鼓,平时只见阿姨大妈跳跳广场舞”就是一些社区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有些社区的文化活动表面开展得热热闹闹,但很多活动程式化,在活幽谌莸耐诰蚝屯卣股舷碌墓Ψ虿蛔悖深度和广度不够。

3.社区文化建设人才缺乏,队伍建设滞后

不同城市的社区之间,甚至同一城市的社区之间,其文化建设存在着较大差别。这固然与各地方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文化队伍建设有关。一些社区在人才的引进,以及社区内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导致人才缺乏,使得整个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送”“种”结合是加快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7年3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加快社区文化建设,要在软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就应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强化服务理念,创新举措,将“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快社区文化建设进程。

1.“送文化”,重在“精”“准”“新”

一是大力开展送精品文化进社区活动。精品文化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不乏古人以及当代社会精英对大自然、人生、社会的文化观察,蕴含着立身做人的深刻哲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幅经典的书画、一台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戏剧,不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各级党委政府、文化部门以及社会文艺团体,在开展“送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时候,要力求精而不求多。通过送文化精品进社区,让社区群众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传递正能量。由桂林市桂剧团精心打造的原创桂剧《大儒还乡》,讲述的是清代名臣陈宏谋取道运河回桂林老家养老途中的所见所闻,演绎的一场天、地、君、亲的爱恨大碰撞。该剧对当前“如何为官,如何做人”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曾荣获多项部级大奖,在桂林本地送剧下乡和到外省市演出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观众场场爆满。像《大儒还乡》这样的优秀剧,其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社区群众需要这样的好作品。

二是结合社区实际有的放矢。不同的社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其优劣势各异,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送文化”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明白社区群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才能急社区所急,想社区所想。其次,要进行周密策划、精心准备、认真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调查发现,一些机关单位或社会文化团体在不了解社区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购置大批桌椅板凳、文化器材送到社区。但社区本来就有这类物品,造成存放困难,而急需的各类图书、演出服装却长期无法解决。有些部门耗时耗力准备了一场文艺演出,满怀激情下到社区演出时却观者寥寥,其原因是很多节目不久前已有其他文艺队伍在社区表演过;也发生过把精心排练的交响乐送到扶贫村,曲高和寡,反映不佳的尴尬。当然,没有找准社区群众和社区文化建设所盼所需,“送文化”的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三是与时俱进常送常新。首先是思想上要新。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文化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沿动态,学习党中央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时代脉搏。其次是内容上要新。群众不仅仅希望送书送戏送电影,还有他们迫切需要的电子产品、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要结合新形势,因地制宜,精心编排新节目,准备新项目,及时把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传递到社区群众当中。其三是形式上要新。从过去的吹拉弹唱到现在的网络文化、草根文化等,力求形式新颖,不能一个模式一成不变。如桂林市的文化部门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召开后,将党中央的会议精神融入地方戏剧、曲艺形式,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渔鼓、山歌、快板、小品在社区进行演绎,推出了“全会精神有奖问答”、“全会精神知识多少擂台赛”等群众互动项目。由于形式新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全会精神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种文化”,重在“引”“育”“创”

一是大力引进文化人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社会前进的源动力。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有发展。引得进,就是根据社区文化建设实际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和落实人才需求计划,通过公平公正的选拔措施,招聘到所需类型的人才。留得住,就是要落实相关的福利、待遇,制定可行的激励措施,让人才想干、肯干,干得安心。有发展,就是要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工作机制,落实培训提高技能的措施,让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能量和作用。当社区人才在工作上做出突出贡献时,要大胆的将他们从社区选,推荐到上级部门加以锻炼,委以重任。只有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更好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培育群众性的社区文化队伍。社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区群众是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参与者。培育社区本土文化队伍,对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文化部门、社区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骨干人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他们在社区中的影响力,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从而促进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把社区辖区内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广泛组织发动起来,通过个人自荐和群众推荐等方式,将爱好相同、志趣相投的社区群众组建成不同类型的文化队伍。其三,要多管齐下对社区文化队伍进行业务辅导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多方搭建文化活动平台,通过开展广泛的文化活动,为社区文化队伍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以活动锻炼队伍,以活动促进队伍建设。

三是争创社区特色文化品牌。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是社区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争创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必须充分利用社区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各项社区文化活动,以活动促品牌的形成,以品牌带动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读书交流、征文比赛等各项文化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素养;充分利用社区篮球场、乒乓球馆等体育场馆,大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丰富社区群众业余生活;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演出场所,开展社区家庭卡拉OK赛、优秀歌手选拔赛、优秀文艺剧目展演等,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3.“送”“种”结合,重在“扶”“联”“融”

一是党委政府加强领导,职能部门帮扶,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社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帮扶社区制度,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并监督其认真组织实施。各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切实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文化部门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和资源输送,实施文化辅导员到社区进行定点帮扶制,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和辅导。文化辅导员的业绩要与社区群众的满意度挂钩,与年终的评优评先挂钩。此外,厂矿企业、社会团体、文化志愿者也要积极参与,着力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帮扶。各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要多倾听社区群众的声音,积极转变观念,从“要我扶”转变为“我要扶”,变被动为主动,切实为社区文化建设排忧解难。

二是互通互联,内联外学,构建社区文化建设网络。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广,人员多,要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强化沟通交流,共同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互通互联的社区文化建设网络,才能有效加快社区文化发展。要强化“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社区--社区文化队伍”的纵向互通,保持“社区文化队伍--社区--社会”的横向互联。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社区的联系,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其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本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是社区文化建设要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当今是一个文化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才能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要不断完善社区的互联网设施、网络电视设施、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屏等载体,着力构建现代化鞑ヌ逑担广泛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及时快捷的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先进文化理念、文化精髓和优秀的文艺剧目在社区广为流传。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增强社区文化内容的表现力和文化形式的吸引力,多角度、多维度生动形象的展示和演绎文艺剧目,增强其对社区群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和宣传效果。要倡导和鼓励社区广大群众积极学习科技,并将科技运用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形成社区文化建设与科学技术广泛融合的良好局面。

社区文化建设关乎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关乎社区优良风气和凝聚力的提升,关乎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通过“送”“种”结合,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和手段,实现社区文化供需的有效对接,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确保社区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丰富,途径更便捷,质量更提升。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9

关键词 社区文化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发展状态下认识的发展,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三维结构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四维结构的过渡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反映了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动态发展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宗旨和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和谐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境界,是一种系统化的社会定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基础层面的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有逻辑起点性的工程。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时尚的口号,而是一项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①。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因果互动的、双向递进式的动态系统演进的过程,该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依赖人民、受益人民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特质。

二、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是形式,文化是内容,文化建设是基础,而社区文化就更加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支撑。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性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同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社区是一个小系统,从系统论角度审视这两个系统,都需要控制和协调,而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协调社区系统运行,从而也协调了社会系统的效率与公平。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是合作和宽容的社会,需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为社区发展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区公共道德,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区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和谐社会是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协调好各种社区关系,促使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区通过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社会心态,营造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平等、法制、科学、诚信的社区生活环境,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保持权利的平等、利益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对社会公平本质要求,是衡量社区全面进步的尺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社区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全社会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的纽带。这对于社区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帮助与合作,就没有社区的团结,更加无法形成普遍的社区认同感,也就更勿需提及社区文化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乃至和谐社会了。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区文化是在社区共同体中逐渐凝聚起来的相同文化体验与认知,是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文化品位、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具有整合社区资源、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稳定人心、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进而有效地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服务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也是以群众的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并要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文化,具有普遍的接受性、认同性;具有教育、引导、愉悦和美化人的心灵的功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人心、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社区文化建设的特殊功能,实现“以文化凝结温馨,以文化促进和谐”,通过建设社区文化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

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社区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社区文化建设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社区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如果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共同前进的旗帜和灵魂,就不可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凝聚起来,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和谐社会越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对每个人来说,社区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

三、面向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建设

在面向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性环节,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区居民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要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社区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先进的思想道德。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社区文化的根本性质和社会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全面落实“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我们在社区建设中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除社区文化建设的糊涂认识,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现。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社区文化创建活动。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面向大众,由群众创造又服务于群众

当代中国文化最深厚的根源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来源于人民群众又服务于人民群众,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始终是我们党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社区建设的宗旨是服务居民,社区文化建设的宗旨亦应服务居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组织社区文化活动要以满足社区居民为最终目标,要注意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从而调动他们参加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自觉地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区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为社区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把握社区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结构组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对社区文化不仅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它,也要注重狭义上的理解,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是社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意识形态成果。社区文化是由社区内部创造为主,外部文化输人为辅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文化现象所构成的复合体系。它以社区精神为核心,以社区文化为理念,以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为主要内容,以社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支撑,融社区宗旨、行为规范、伦理体系、价值准则、习俗信仰和制度规定为一体,是社区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有了这—认识,才能重视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才能构建适应社区文化发展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才能强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或归属感;才能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

五、结论

本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面向和谐社会构建的社区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任务进行了较具新颖性的认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从社会互动的观点看,和谐社会的功能体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色;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原则同样体现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思路。

参考文献

[1]阎向阳.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团经济研究,2006(216):14-15.

[2]杜立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求实,2006(3):59-63.

[3]石忆邵,杨碧霞.城市文化与和谐城市建设.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55-58.

[4]王传满.以发展和谐文化为先导构建和谐社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10.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0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用科学理论激励人。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社区党员群众,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特殊群体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区群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三、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舞人。要培育社区群众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营造团结和睦的社区环境。四、用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人。要着力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化水平,培育良好的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满足人们走向社会的能力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用丰富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人。要因势利导,作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的有效载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推动社区群众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不断进步和提高。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主要有:

——建设一批功能性强的硬件设施。包括必要的场地落实、网络配置以及相关的器材等。由区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同相关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实行资源统一配置党建资讯网,这是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推出一批有感染力的文化精品。围绕重大节庆日,围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围绕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落实具有城市精神和时代风格的主旋律作品,展示中华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社区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满足社区群众多层面、个性化精神生活需求为目标,结合社区文化基础,把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起来,引导好党建资讯网,形成社区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聚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作品创作,在居民群众中培养、挖掘一批自己社区内的文化人,也可以通过筑巢引凤、外脑引进等,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问题

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在社区文化的管理运作上实行党政部门指导监督、文化社团运作、社区各方参与相结合。

1、党政部门指导监督。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作为管理执行层,对社区文化有指导、规范、管理、协调和监督职能;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依法领导。宣传文化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的经营及其法人资格依法履行监督、审查职能。

2、文化社团运作。建立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具体承担社区文化建设事务。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是党委、政府指导下的文化社团组织,以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方式。中介事务所对社区文化设施实行统一管理。

3、社会各方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领域,又是经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确保整个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在社区文化建设形态上实行“点、线、面”相结合。

点,即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线,即在有条件的社区,可有计划地逐步建成专门的文化市场。面,即组织社区内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活动进入街坊,进入楼组,进入家庭。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1

【关键词】跨境民族;社会思潮;引领路径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大力推进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而意义重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有其特殊的路径选择:亦即坚持中央既定的方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要根据云南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加强和改进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针对当前引领工作中存在的战略性、普及性与操作性问题,着力提升引领工作的战略眼光、全局意识,着力拓展引领社会思潮的主阵地、主渠道,着力提高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推进跨境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推进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实现富民强滇的“云南梦”。

一、树立战略眼光,着眼全局谋划

社会思潮引领工作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文化软实力。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升引领工作的战略眼光、全局意识,有力推动意识形态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切实实现跨境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高度关注跨境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相互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与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由于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打破、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现存社会意识形态的巩固都离不开社会思潮的作用。”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内容,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环节。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因自然、历史等原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因国际、现实等原因,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薄弱性。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予以审视,从服务桥头堡建设的大局着手谋划,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严肃对待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和影响,认真做好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打牢各跨境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支持跨境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战略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维护了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云南跨境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遵照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统一服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局,也有必要制定支持其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战略。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既具有一系列有利的条件,又面临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桥头堡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云南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日趋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严重影响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边疆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制定支持跨境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战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全力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切实维护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提高跨境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综合集成跨境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政策措施

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创造了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要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云南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跨境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综合集成目前相关的特殊政策措施,总结提炼边疆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启动实施跨境民族文化建设(或文化边防)系统工程,为实现跨境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二、拓展阵地渠道,提升引领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宣传普及工作,着力拓展引领社会思潮的主阵地、主渠道,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创新

有的学者认为,“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对象,理论武装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握时代特征,积极适应新变化,主动迎接新挑战。”要加强跨境民族地区理论武装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研究理论武装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思路、办法和途径,切实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刻把握跨境民族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密切追踪跨境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变化,加强跨境民族地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注重开发利用跨境民族德育传统资源,开辟理论武装工作创新的新路子,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努力用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引导各跨境民族群众。

(二)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把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放在首位,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民族团结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维护跨境民族地区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思想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尤其是要巩固和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和能力,突出抓好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有序发展,推进跨境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注重基层新闻宣传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跨境民族地区新闻宣传工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跨境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当前,重点解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构筑牢固的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又要着眼长远,着力实现跨境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着力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要牢牢把握国家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历史机遇,紧密结合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抓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建设等五大工程,切实加强跨境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心连心”、“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提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跨境民族服务的资源总量和质量,打造一批具有跨境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扶持引导省内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注重发挥跨境民族地区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途径方法,增强引领效果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是推进引领工作的可靠保证。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着力提高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增强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繁荣发展跨境民族优秀文化

要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抓手,充分考虑跨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完善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构建跨境民族文化工作大格局,更好地服务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加强对跨境民族文化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不断开辟教育传承和推动社会传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大力实施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籍、濒危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推进跨境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跨境民族山水文化旅游区。努力推进跨境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着力打造一批对外交流精品,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从跨境民族地区各宗教的实际出发,增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法规的自觉性,依法加强各宗教团体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宗教团体在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要加强爱国爱教人士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宗教人士队伍。深化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坚决遏制非法宗教活动,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确保宗教活动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进行。深化对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研究分析,弘扬宗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挖掘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强化宗教的社会服务功能,动员信众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共同营造宗教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强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建设,提高宗教事务管理的能力,维护和促进和谐宗教关系。

(三)主动做好外来渗透预防控制工作

要推进跨境民族地区反渗透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大力加强反渗透斗争的宣传教育活动,健全完善预警防范机制、舆情研究机制等机制,不断强化防范和打击渗透破坏活动的综治工作。结合云南“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四群教育”和“三深入”活动,着力加强跨境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筑牢反渗透斗争的钢铁防线。加大跨境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注重选好配强村寨和社区带头人队伍,推进领导班子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反渗透斗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沿边军警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军警民联防共建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助推平安边疆、和谐边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殷玉平.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 刘强.开拓信息化条件下理论武装新境界[N].报,2012年9月20日.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2

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积极应对严峻经济形势、全力推进街道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年。街道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着力加强理论学习武装,着力营造良好氛围,着力培育文明风尚,唱响“加压奋进、加速赶超”的主旋律,为街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为街道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根据上级部署,围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结合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社区要开展各种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掀起学习教育宣传热潮,营造科学发展、加压奋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规范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学习实效性。通过党员轮训、冬训、支部党课、讲坛宣讲等形式,加深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精心组织举办好街道“民生讲坛”,街道将整合辖区人力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全年为街道党员干部、居民开展各类理论、知识讲座20余场,各社区要加大对街道“民生讲坛”的推荐和宣传力度,积极组织社区党员、居民参加。同时要利用市民学校、市民讲堂等阵地,结合身边人、身边事以及具体实践开展理论宣讲,做好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文章,使党的理论为群众所接受、所掌握。积极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的新形式。以社区党校为阵地、以支部为载体,组织支部党员自己讲党课。以老上访户和拆迁户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

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和运用。切实发挥理论武装解放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围绕街道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深入调研,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理念,增强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应对挑战、谋求跨越”学习调研活动,在党员居民中开展“科学发展,我看健康”学习征文活动,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实效的学习成果。

二、突出舆论宣传引导,为街道发展鼓劲造势

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各部门、社区要按照《街道2014年新闻和宣传工作意见》的要求,围绕主题、贴近中心、贴近基层积极来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为街道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舆论支持。一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定来开展宣传报道;二是贴近街道中心工作,以街道城市经济建设为主线,突出街道为民服务“四张网”建设(“零距离”活动、助老中心、宜居环境网、数字街道建设),为“打造一流街道、建设一流城区”的目标宣传造势。三是注重社区宣传、宣传社区。宣传报道注重基层、贴近群众,回归大爱主题活动,努力挖掘身边典型人和事进行报道宣传。

努力提升整体宣传实效。处理好报道数量与报道质量之间的关系,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报道数量,做到质与量并举。各部门和社区要大力做好与市、区两级宣传部门记者的沟通与联络工作,团结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共同配合做好街道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宣传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共同研究、策划街道的宣传工作,使记者成为报道者,更成为策划者,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切实关注网络舆情,注重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化解各类负面舆情。

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文化活动。各社区要联系实际,深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精心组织重点纪念活动,各社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开展1至2次有影响的广场文艺活动。同时,严格宣传纪律,涉及建国以来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必须符合中央精神,切实防止否定歪曲党的历史、共和国历史、改革开放的错误倾向。

三、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和谐社会风尚

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任务,在开展活动、浓厚氛围、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推进创建任务的落实,确保街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认真组织参加市、区两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评选,精心培植1—2个在市、区有地位、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知名文明社区。开展“志愿者行动深化年”活动,组织志愿者投入“普及文明风尚、整治公共环境、维护社会秩序、情暖空巢老人、关爱流动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打造桃花坞文明示范一条街,创建一批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表彰宣传一批文明之星。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展示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引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

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上报“群贤”选树宣传活动,大力选树创业楷模、师德标兵、文化俊杰等各类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辖区范围内有道德、有威望、起表率作用的“群贤”,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群贤、争当群贤的良好氛围,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建国60周年,在青少年中开展“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打响“七彩的夏日”暑期活动品牌;实施关注关怀特殊和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结对双帮”工程;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把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工作引向深入。

四、强化自身建设,为宣传工作的新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加强宣传、文化载体建设。围绕“街道有一站、社区有一室”的工作目标,加快街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社区全民健身点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功能设置,建立、健全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管理、使用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文化产业的招引,充分发挥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的载体作用,培育引进1-2个文体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