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

时间:2024-04-11 10:27:13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1

摘要:介绍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中药;质量评价;多元统计分析

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品种混乱,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多见。商品市场上除正品外,尚有代用品、伪品和混淆品,来源不同的药材,质量差异很大,势必影响临床的疗效,所以对中药质量的评价尤为重要。过去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确定真伪,以理化鉴定评价优劣。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技术――模式识别,它是根据物质所含的化学成分,利用TLC、UV、IR、HPLC、GC、MS等方法获得其化学数据,然后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对该类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对药材进行分析、决策和判断。此种方法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中药材鉴定法。模式识别所用的方法较多,但最常用的为统计学方法,它是以数学上决策理论为基础,建立统计学识别模型,找出规律性认识。

1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1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简称CA)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法是数值分类学的新的分支,它是对一组尚无明确分类的样本,根据它们所表现的变量特征,按相似程度的大小加以归类,其目标是在模式空间中找到客观存在的类别。按聚类目的不同,可将聚类分析法分为R型聚类法和Q型聚类法。

其原理为:对任一含m个指标的样本,可定义为m维空间的点,在m维空间中的任意两点其相似性可用“距离”度量,定义为“dij”,若将任一样本看作一类,其类间相似性可用欧氏距离DE表示: DE=dij=[∑m

i=1(xil-xjl)2]1/2,式中:l=1,2,… m,表示样本的指标数;i,j表示样本序号;xil,xjl表示样本各指标。系统聚类法即对n个样本计算出两两间的距离dij,并从中找出距离最小的两类Gp与Gq,合并成一个新类Gr,重新计算新类与其他各类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重复以上过程至所有样本聚为一类为止。定义类Gk与Gr的距离Drk有以下递推公式:D2rk =αpD2pk+αqD2qk+βD2pq+γ|D2pk-D2qk|,式中参数αp,αq,β,γ取值不同对应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

该法除常用于中药系列品种的分类外,还可以广泛的引用于真伪鉴别、成分浅析、质量评价、新旧工艺或不同炮制方法比较、寻找代用品及扩大药用新资源等方面[1~7],使中药研究跨进现代电脑量化分析的新阶段。

马英丽等[8]用甲醇回流提取黄芪中的皂苷类成分,以氯仿甲醇水(65:30:10)为展开剂,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在λs=390nm,λr=590nm下,对18个产地的黄芪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选用中位数法进行聚类,用余弦法计算样品间的相似性程度。结果系统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大多数产地的黄芪被聚为1类或2类,即质量较好或一般。表明,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被列为优质品,该结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列入正品相一致。王继国等[9]建立了10种中药血竭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把HPLC指纹图谱信息进行数据化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用重叠率与相关系数两个参数,从两个方面定量的对这10种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定性的对这10种样品进行了分类和鉴别,从而建立了一种相对完善的中药血竭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为中药血竭的质量评价和分类鉴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思路。田兰等[10]采用HPLC对32个白术样品进行测定,将样品分析中所获得的32个样品的45个特征,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进行白术的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将32个样品分为优等品、一般品和伪品3个等级,优质品集中于浙江、湖南、四川一带,而北方的白术质量一般。这样就建立了评价白术真伪优劣的新方法。徐永群等[11]以赤芍的红外指纹图谱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18个产地的赤芍进行了聚类分析。可将18个产地大致分为6类,这一分类与地理位置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同一区域内赤芍的性能较为相似,可作为传统中医界对赤芍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刘谦光等[12] 运用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法对来源于美国、加拿大及我国的共14种不同产地的西洋参样品质量进行了模糊识别研究。结果与权威部门认定的具有法定地位的西洋参产地进行验证、核对,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12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简称DA)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一批给定样品要划分的类型事先并不知道,正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来给以确定类型。正因为如此,判别分折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起来使用,所以判别分析是要求先知道各类总体情况才能判断新样品的归类,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新样品进行判别。

于承浩等[13]对六味地黄丸及其模拟样品在290nm下进行薄层扫描分析,将所得特征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优选特征数据、建立判别函数,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品及模拟品被分为4类,分类合理,判别函数回判准确率为100%。从而说明了聚类判别分析方法可较好地评价六味地黄丸的质量。张亮等[14]采用反相HPLC法对六味地黄丸缺味药模拟方的浸出物进行分析,选取9个色谱峰的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值作为样本特征变量,通过169个训练集样本建立了其中3种缺味药的Bayes法和PRIMA法判别分析数学模型。结果3种缺味药4种模式的平均正确识别率Bayes法和PRIMA法均为100%,对169个预示集样本的平均预示率Bayes法为100%,PRIMA法为99.6%。表明Bayes法和PRIMA法能对六味地黄丸3种缺味药进行准确识别。

13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简称PCA)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根据在初选的特征量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找到一种空间变换方式,通过对原始特征(经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线性组合,形成若干个新的特征矢量,要求它们之间相互正交,它既保留了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且又互不相关。这样一种从众多原始指标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寻找少数综合指标以概括原始指标信息的多元统计方法成为主成分分析。其数学模型为:设有m个指标X1,X2,…,Xm,欲寻找可以概括这m个指标主要信息的综合指标Z1,Z2,…,Zm。从数学上讲,就是寻找一组常数ai1,ai2,…,aim(i=1,2,…,m),使这m个指标的线性组合:Z1=a11 X1+a12 X2+…+a1m XmZ2=a21 X1+a22 X2+…+a2m Xm Zm=am1 X1+am2 X2+…+amm Xm能够概括m个原始指标X1,X2,…,Xm的主要信息(其中,各Zi(i=1,2,…,m)互不相关)。这些矢量即称为主成分。该方法就是根据样本特点,选取与问题最相关的特征来参与分类的。近年来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质量鉴别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15-17]。

张耀奇等[18]运用气相色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16种苍术及类似品、30种相关成药(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是将气相色谱分离得到去除杂质峰的整个色谱图化分成237个时间通道,凡在时间通道内不出峰就以“0”表示,出峰的以实际峰面积表征。由此,每一样本均可用一个237维的向量表示,采用shannon信息量方程计算每一时间通道的信息量,最后选取信息量最大的十几个通道作为分类特征。结果显示,苍术和白术有明显区别;茅苍术和北苍术虽为药典规定的正品苍术,但就挥发性化学成分来看,两者有明显区别;北苍术和关苍术区别不大。三种相关成药,以三妙丸较有特征,有别于其它两种。孙红祥等[19]从常用的10种天南星药材中选取与抗肿瘤、镇咳祛痰作用相关的13种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这13个指标中提取了4个主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91.4%,能较近似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得到权重系数较大的X1、X2、X4、X7、X8、X11和X12等7个指标,然后再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这些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把伞南星最佳,其次为象头花和掌叶半夏,粗序南星质最劣。因此,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是可行的。马龄等[20]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中药吴茱萸脂肪酸进行了分析测定,根据测定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压缩、提取,将代表诸样品特征的点即“星”显示在半圆形极坐标上构成星座图,根据“星”所属的星座和所走的路径,对18种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进行自然分类,为中药吴茱萸的品种鉴别和质量优选提供了依据。张亮等[2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2个不同品种来源的中药石斛样品质量进行了研究,该法直接用药材粉末的氯仿浸出液的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以每一波长与特定波长的吸光度比值作为分类指标,用Shannon信息理论对全部样品计算每一波长通道的信息量,选取信息量最大的10个通道用作分类特征,取得了满意的分类结果,为从化学角度研究中药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曾明等[22]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野葛及葛属的其它8种植物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葛属植物的药材质量评价及分类提供了依据。王秀坤等[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非线性映射技术,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40份苦参药材质量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取得了与传统鉴定较为一致的结果。

14 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简称SR)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逐步回归分析[24]是进行双向筛选的一种方法,当引入一个自变量进入方程后,要对方程中的每一个自变量作基于偏回归平方和的F检验,看是否需要剔除一些退化为“不显著”的自变量,以确保每次引入新变量之前方程中只包含有“显著”作用的自变量。这一双向筛选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既没有自变量需要引入方程,也没有自变量从方程中剔除为止,从而得到一个局部最优的回归方程。

到目前为止,此种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比较少。张汉明等[25]为了考察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化学模式识别方程,因此选择了葛根的有效成分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及多糖的含量和葛根清热解表功效有关的抗内毒素活性强度为化学和药理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回归方程,同时采用Bayers判别分析法对来自全国不同产地的葛根及同属的其它植物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黄酮类成分未进入方程,而多糖与抗内毒素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6因素和单因素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4.12%、88.24%。本研究也为中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

15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简称CCOR)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揭示两组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情况。是从整体上把握两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在两组变量中提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综合变量U1、V1(U1、V1分别是两个变量组中各变量的线性组合),利用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来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

孙立新等[26]收集不同科属、不同产地的板蓝根样品27个、大青叶样品5个。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获得反映样品整体化学特征的数据,同时选择体外抑菌药理指标进行药理活性测定。用典型相关分析揭示了化学信息和药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找与药理指标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用ISODATA聚类分析技术将32个样品划分为5类。结果用此方法评价板蓝根、大青叶的质量,结果良好,正确率为90.6%。

2 小结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鉴定中药的真伪和质量优劣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现在多以单一方法为主,这样不容易把样品的特征信息完全表现出来。所以应该使多种统计方法联合运用,从而更可观的反映中药的质量,以达到中药质量全面控制的目的。相信多元统计方法会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一种科学的、全面地、准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英丽, 赵怀清, 王学娅, 等. 不同产地黄芪的系统聚类分析. 中医药学报, 2003,31(2):20~21.

2 崔淑芬, 蒋轶伦, 王小如. 甘草药材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4,21(5):367~370.

3 王玺, 周密. 气相色谱数据的聚类分析法评价中药厚朴的质量.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0,7(1):5~7.

4 戴荣华, 马英. 牛膝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化学模式识别.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2,19(3):255~256.

5 徐永群, 孙素琴, 冯学峰, 等. 黄芩产区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法的快速鉴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 析, 2003,23(3): 502~505.

6 刘荣霞, 周婷婷, 董婷霞, 等. 建立评价当归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10):757~760.

7 王艳华, 李莉. 中药半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黑龙江医药, 2004,17(5):342~343.

8 马英丽, 赵怀清, 田振坤, 等. 黄芪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中草药, 2003, 34(5):460~462.

9 王继国, 雍克岚, 陈旭, 等. 中药血竭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0(1):75~78.

10 田兰, 毕开顺, 孙稳健, 等. 白术的化学模式识别. 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2):143~146.

11 徐永群, 黄昊, 周群. 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法在赤芍产域分类鉴别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 2003,31(1):5~9.

12 刘谦光, 陈战国, 张尊听, 等. 西洋参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中草药, 1999,30(11):852~853.

13 于承浩, 吕青涛, 王晶. 聚类判别分析方法评价六味地黄丸质量的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26(5):375~378.

14 张亮, 刘展鹏, 杨春. 六味地黄丸缺味药的Bayes法和PRIMA法定性识别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0,25(1):29~32.

15 周永治, 郭戎. 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生物数学学报, 1995, 10(3):200~204.

16 苏薇薇, 梁仁, 黄韬. 黄芩中微量元素的模糊数学处理及正品黄芩的识别.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1997, 4(2):60~63.

17 苏薇薇.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中药材黄芩的质量. 现代应用药学. 1990, 7(4):9~11.

18 张耀奇, 潘扬, 王天山, 等. 术类中药及其相关成药质量的主成分分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13(3): 149~150.

19 孙红祥, 叶益萍. 天南星类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 生物数学学报, 2003, 18(2): 243~248.

20 马龄, 王玺. 中药吴茱萸中脂肪酸气相色谱数据的化学模式识别.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0, 17(1):123.

21 张亮, 马国祥, 张正行, 等. 中药石斛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药学学报, 1994, 29(4):290~295.

22 曾明, 张汉明, 郑水庆, 等. 中药葛根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模式识别. 中草药, 1998, 29(10):652~654.

23 王秀坤, 李家实, 魏璐雪, 等. 苦参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4):198~200.

24 孙振球. 医学统计学.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49~251.

25 张汉明, 曾明, 郑水庆, 等. 中药葛根及同属植物的模式识别研究(Ⅱ). 中草药, 2001,32(3):253~254.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2

关键词:学习分类教学论;古典诗歌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27-02

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能,是教学行为科学化的第一步,它制约着课堂活动方式,指导教学模式、方法的运用以及技术和媒体的选择,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从学习分类教学论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1]两个视角对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目标进行考察、梳理,予以定位,为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提供理论前提。

一、古典诗歌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语文学习分类教学论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区分了五种学习结果(即学校的教育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学习目标)的类型不同,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外部的条件也不同,教学设计就要考虑不同的学习结果从而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2]。

2.学习分类教学论的目标理论。曾有学者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指导,与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情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学科教学论的新体系,根据目标引入任务分析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根据任务分析决定教学策略,形成了“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3]。在这个理论中目标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目标的探讨、设置是教学科学化的第一步。学习分类教学论视野下,作为学习结果的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1)语文内容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包括课文包含或编者欲借其例证的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修辞学、交际学等方面的知识[4]。(2)语文基本技能。运用字词句进行熟练听说读写,正确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技能。这类技能的心理实质是一定的语文概念和一定的言语活动规则的自动化运用[5]。(3)语文高级技能。关于篇章结构理解和构思的技能,运用适宜的手段表达相应思想的读写策略,比较高的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技能和探究技能;包括部分智慧技能和语文认知策略。(4)语文情感态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言语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态度,例如对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倾向的态度,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例如通过学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古代诗词。

(二)《标准》三维目标的心理学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目标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厘定教学目标,与上述心理学的目标分类精神是契合的[1]。

知识与能力的心理学意义。广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能力”就是程序性知识。加涅的理论认为“知识”就是“言语信息”,“能力”就是“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该理论解释了知识和能力的习得,有效地指导教学设计的实践。

过程与方法的心理学意义。“方法”的心理学意义是认知策略。过程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认为,没有“教”,“学”也能够发生。“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教学对学习的影响常常是有益的[5]。”所以,现代心理学的分类已经包含了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心理学意义。它们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态度”是一致的。

二、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目标的分类

《标准》没有对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进行专门表述,我们可以从《必修・阅读与鉴赏》、《选修・诗歌与散文》中探求。

(一)知识――主要是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知识[6]

《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是这样陈述的: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这些是从诗歌内容知识和诗歌鉴赏知识的角度规定的,强调了教授诗歌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诗歌文体知识(如诗词格律知识)。教学建议提出,“不必系统讲授”,包含了应该进行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的意思。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指基本的古典诗歌朗读技能和语感技能,是古典诗歌最基本的朗读规则的自动化运用[6],《标准》的表述如下。

――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三)高级技能

古典诗歌鉴赏高级技能是指按照诗歌鉴赏评价原理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些技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难以达到自动化。《标准》是这样规定的:

――学习古代优秀作品……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从不同角度发现作品意蕴。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3

1.1实习岗位所属领域行业与常见企事业单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4

一、重点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对现行法律法规及重点行业监管制度与方式作一分析研究,就不难发现当前在重点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划分不科学。目前被工商部门划分为重点监管的行业大都是多年来一直被列为专项整治的行业。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中许多行业只是在市场准入时涉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而日常监管的职责或主要职责并非属于工商部门。按照行政机关“职责法定”的原则,显然现行重点行业的划分容易造成工商部门日常监管中该管的“缺位”,而不该管的“越位”。

(二)监管内容不科学。从立法层面上讲现行法律法规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内容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些仅在理论上作出规定,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如危化行业企业经营范围的检查,检查人员充其量只能通过一些票据、合同来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核定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如果要通过对化学品实物实施检查,无论是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是检查的技术手段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对哪些内容实施了什么样的检查则算是履职到位了,是基层在日常监管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监管方式不科学。在对重点行业日常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基本依靠监管人员“入户式”检查、行政执法单位之间各自为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等问题,充分反映出“粗放型”的监管方式是对重点行业监管效能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重点行业监管的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科学划分重点行业,依法确定监管内容,进一步增加日常监管的科学性,努力实现履职到位,履职尽责。

在重点行业的监管思路上,应当遵循三项原则:1.依法确定的原则。这是科学划分重点行业最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就是要将法律法规已经明确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职责的行业确定为重点行业,如涉及安全生产的化学危险品经营的企业、农资经营的企业、食品经营企业等。2.符合实情的原则。目前按照《重点监管行业目录》划分的重点行业,由于不同的行业对工商部门的监管责任是不一样的,按照统一的要求实施监管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起到突出重点的效果。因此同样是重点行业,在实际操作中监管的内容应当是不同的。3.适时调整的原则。重点行业的划分应当遵循适时调整的原则,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必将会作出调整,二是各地区的行业特点与结构及国家对经济秩序的监管重点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工商部门监管的重点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

按照新的监管思路,苏州工商局于2006年在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中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前置许可项目规定以及工商部门的监管职责,将原15个重点行业的监管分成为两大类:一类是工商监管的责任仅仅涉及市场准入时监管:另一类是对重点行业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责任与工商部门密切相关的。对两类不同的重点行业在监管频次与监管内容都作了相应调整。

一是通过登记与年检加强对仅涉及前置许可项目行业的监管,现有的重点行业中有些虽然也涉及安全生产,但是根据工商部门职责只是体现在对前置许可证的把关上。如对煤气、交通运输等企业的监管,工商部门的监管内容重点应放在市场准入上,加强事前监管:而事后的监管在许可证有效期内则没有必要规定每个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因此,对这类重点行业的企业我们在监管实践中除了登记注册时把好市场准入关,制定日常监管规范时除了正常检查外,只要求依据新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在年检中实施监管。

二是规范检查内容加强对监管责任属工商部门的重点行业的监管。这类重点行业的监管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属工商部门。因此应当是工商部门投入人力、时间最多的监管内容。在制定监管规范时,对不同重点行业的不同监管内容实施科学的分类,以便实施不同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日常监管的有效性。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目前这类行业只涉及食品销售等6个行业,因此分别依据相关规定调整了监管的具体内容。

1.食品销售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中规定,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依据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工商消字[2005]第75号)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工商消字[2006]第80号)的规定,在对食品销售企业实施检查时除了检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重点检查以下内容:①检查所有销售商品索证、索票和建档备案情况,检查商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检查问题商品的退市、召回赔偿等制度;②检查食品包装,看标识是否真实,质量、原料等表述是否确切。是否有“三无”、仿冒或过期失效食品存在;③检查商标,看注册商标是否标注准确,未注册商标是否存在冒用注册商标行为,是否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④商品名称是否存在侵犯他人同类商品商标名称行为,代加工食品是否有合同、是否提供相应的资料(执照复印件、商标注册证复印件);⑤商品广告有无虚假、误导宣传等。

2.商标印制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查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对注册商标印制行业企业除了检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重点应检查:①所印制的商标样稿是否与《商标注册证》上的商标图样相同;②被许可人印制商标标识的,是否有明确的授权书,或其所提供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含有许可人允许其印制商标标识的内容,被许可人的商标标识样稿是否标明被许可人的企业名称和地址;③对印制未注册商标的所印制的商标标识是否违反《商标法》第10条的规定;④所印制的商标标识是否标注“注册商标”字样或者使用注册标记:⑤检查商标印制承接审查制度、商标印制登记制度、商标制版、印制管理制度、商标标识出入库制度、废次商标标识销毁制度、商标印制归档制度。

3.农药生产、化肥、种子经营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国发[989]87号)以及《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29号)的有关规定,对农药生产、化肥、种子经营企业除了检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重点应检查:①查看市场主体成品仓库、包装材料仓库,查看企业所使用包装是否有真实的厂名厂址,有无合法来源,有无经销“三

无”产品;②适时抽检有关产品(商品),看产品(商品)质量是否存在以次充好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③企业是否有商品侵权行为;④查看企业广告行为,看企业是否有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行为。

4.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第5条第七项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文件,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营业执照,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市场经营活动。我们对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企业除了检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重点应检查:①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查《危险品安全经营许可证》是否超范围生产;②化学危险品销售企业查看《危险品安全经营许可证》、进(销)货的规章制度、进(销)货台账、进(销)各方经营资格、是否超范围经营。

5.直销企业。根据《直销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规定,对直销企业除了检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重点应检查:①直销企业的经营资格;②直销的品种是否属核准的经营范围;③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要求;④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条件;⑤直销企业是否建立完备的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⑥直销企业是否按规定向社会公示相关内容。

6.广告经营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广告经营企业除了检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外,重点应检查:①广告审查员资格;②广告专业人员资格;③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台账是否建全;④广告业务审查记录;⑤是否开展超广告经营范围活动;⑥是否存在虚假违法广告。

三、提升重点行业监管效能的途径

在科学确定了监管重点与内容后,必须寻求科学的检查方式。随着监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工商监管手段日趋信息化,对重点行业的监管模式及具体检查方法作必要的改革,以提升监管效能。

(一)深化经济户口管理,推行网格化监管新模式,苏州工商局对多年来全系统经济户口管理中建立的片区管理制、巡查制作了认真分析,提出了符合苏州实际的经济户口管理网格化监管模式。所谓网格化监管就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基层工商分局(所)现有管辖区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监管责任区域,根据市场主体的经济户口管辖原则,将日常巡查、案件查处、投诉处理、食品安全、催缴规费等各项监管工作纳入监管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管机制。

网格化监管是经济户口管理监管方式上的一次变革,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在增强重点行业监管效能上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是解决当前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与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苏州工商系统目前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4万多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2万多户),以全市工商系统监管人员1000人计算,人均管理市场主体达300多户,而如果只计算实际在基层一线直接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就仅有600多人,平均每人要监管500多户。现实说明,如果我们依然采用过去那种“地毯式”的逐户检查和简单反复的专项整治,是与新的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的。少数基层工商分局(所)在监管中出现的“巡而不查、查而不记、记而不实”等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的工作现象,客观上已造成了工商职能的缺位和管理到不了位的状况。网格化监管模式之所以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其一,通过网格化监管模式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保证了属地监管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户口清、状态明、分类准、检查实、制度全、联动好”的经济户口管理目标:其二,由于网格化监管模式重新调整了监管人员的职能,下移了责任中心,进一步强化了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地规避了对重点行业监管不到位、案件举报处理不及时等带来的问责风险和监管行为缺位等问题。

(二)充分整合监管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近年来,苏州工商局系统各级工商部门结合经济户口管理在整合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利用政府信用平善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制定了《企业信用联动监管规定(试行)》,通过苏州信用网加强与政府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掌握了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依据:二是网格化监管中建立工商监管与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加强了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力量。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苏州工商局系统在利用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加强对市场主体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为了解决农村地域广阔、企业地址无法确定的监管难题。吴中工商局开发了经济户口管理电子地图系统,大大降低了日常监管中寻找企业的难度,提高了效率。苏州高新区(虎丘)工商局在成功开发了“高新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基础上又开发了苏州高新区(虎丘)工商局网格化监管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对重点行业的监管。苏州高新区(虎丘)工商局管辖面积258平方公里,其中有21个集贸市场。过去仅仅依靠跑市场、看台账等传统检查方式监管市场,不但人手不够,而且效率低下。因此,食品经营行业的监管成了他们的一个监管难题。通过“高新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食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甲醛等有害物的残留状况实行了全程监控。如今这个工商部门根据系统自动形成的数据及走势图,将有限的人力与时间投入到问题较多的食品品种及市场上,大大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5

关键词:烹饪专业;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一体化摸块式教学法是我们按照学院的教学要求,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形式,以模块、学习单元为主线,通过现场教学来强化技能训练。我们烹饪专业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到烹饪教学当中,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运用这种模式开展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设置教学模块与单元课程

模块课程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工作范围内,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这种划分要符合实际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每一个划分要有清楚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这样打破了普通学科体系,用模块化方法来分解知识单元,而且每一单元课程都有自己的起点、终点和评价标准。与平常周期课程相比,模块化单元课程是从课程形式而非课程内容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科学划分,而不是把原有的课程简单地划分为一个单元。由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重新作细致的综合性的分析,其分析的结果必须以达到最小的教学单位—“单元课程”为目的。也就是说,每个模块必须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完整知识单元或技能单元。我们遵循这一分解原则,严格参照教学计划的标准和要求,结合烹饪教学的特殊性,将原有课本内容作了细致的分析、归类。通过分析、归类,按技能操作步骤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然后按大类设置模块、按知识、技能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课程。

(一)技能操作训练模块与单元课程的设置

这部分内容按照实训技能项目的不同设置了17个技能模块,这些模块又分为58个实训单元课程,即:雕刻项目为一个技能模块,根据其类型不同分为花卉、围边、动物、植物、景观、器物、瓜灯造型等六个实训单元课程;花色拼盘项目设置一个技能模块,按其几何、动物、植物、景观、器物等图样与造型划分为五个实训单元课程;热炒菜类设一个技能模块,按其方法不同分滑炒、煸炒、熟炒、软炒、生炒等五个实训单元课程;花色热菜类设一个技能模块,按一菜两吃法,两种烹调方法、刀工处理法、中西餐结合法、特殊器皿法等不同划分为五个实训单元课程;传统菜按传热介质与接近烹调方法设置八个技能模块,即:烧扒焖、炖煨蒸、炸熘油淋、煎贴蹋、拔丝、挂霜蜜汁、叉烤泥烤、油爆汤爆芫爆、氽煮烩,每个模块按其要求不同分别划分为三个实训单元课程;汤羹类设一个技能模块,按咸鲜味型、甜酸味型、咸鲜微辣酸味型划分三个实训单元课程;面点制作从四大面团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60种设一个技能模块,再按不同风味划分为四个实训单元课程。同时,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设置两个创新菜肴训练模块,即热菜与花色拼盘,再按其创新种类技能要求的不同,各划分为一个演示交流单元课程。另外四大菜系名菜录像观摩设为一个模块内容,并按其不同风味和技能要求再划分为四个观摩、讨论课单元课程,利用我们的音像设备,让同学们进行观摩。将上述设置的技能模块与单元课程按程序和要求有机地排列成理论、技能两个主门类“模块课程”,形成了烹调专业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流程图,在实际教学中严格按流程逐一实施。

(二)理论知识模块与单元课程的设置

这部分内容的设置以技能训练模块为主线,以能够实现和完成技能操作的教学与学习目标为目的,本着“少而精”和“训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共设置16个模块、46个单元课程,即:烹调理论初步设一个模块,按加热的理化现象、味觉和种类划分两个单元课程;高档烹调原料知识设一个模块,按野味山珍、海珍品、常用山野菜划分为三个单元课程;食品营养学知识分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合理烹调两个模块,按其植物性、动物性烹饪原料和调味品的营养与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在烹调中的变化,合理烹调的意义,减少营养素损失的措施和内容要求各划分为三个单元课程;烹饪实用美术知识按其美术常识与烹调实用美术设为两个模块,按其烹饪工艺美术知识,烹饪原料的固有色、图案及造型艺术知识与物料的选择与利用,烹调中色的应用菜肴的造型和内容要求各划分为三个单元课程;企业管理知识设置一个模块,按饮食市场预测与市场竞争战略、厨房的布置与管理和食品事故的预防应急措施等划分为三个单元课程;烹饪史学与饮食心理学按中国烹饪史学知识与饮食心理学常识分设两个模块,按烹饪史基本概念、中国烹饪学科学体系、中国菜的发展、饮食消费心理要求和饮食心理的因素划分为五个单元课程;中式面点知识设一个模块,按知识要求,划分为面点在饮食业中的地位及作用、常用面团的特点及形成原理、制皮上馅技术与形成方法等三个单元课程;高档干货涨发设海味珍品的涨发与野味珍品的涨发两个模块,再按其大类划分为四个单元课程;菜单制定知识设一个模块,按菜单制定原则与菜单实例划分为两个课程;雕刻技术设一个模块,按花卉、整雕、浮雕、镂空雕、突环雕、平面雕不同图案和造型划分为五个单元课程;常用复合调料的兑制设一个模块,按复合味的调味程序和复合调料兑制技术划分为两个单元课程。

二、运用模块式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计划要求,选编好教案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编写教案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个模块、单元课程对知识和技能训练要求和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充分照顾到教材本身的知识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要求。根据上述原则编写教案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集中精练

在教案中不要出现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无关或超目标的内容。

(二)重点突出

教案的针对性、标准规范性、目标完整性、内容完整性得到加强。

(三)兼容性好

教案达到与现行的烹饪教材和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的系统融合、适用性、可操作性更强。

(四)可扩充性强、灵活性好

由于此教学方法的各个模块、单元课程知识,技能要求相对独立,这样就为教学带来很多灵活性,在不打破系统基础上,可以灵活编排一体化教学顺序和教学时间,以达到让学生更容易、更快掌握为目的。

三、运用模块式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组织实施工作

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是确保一体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体化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从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二)任课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三)要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模块中建立的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教学;

(四)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6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 课程 能力本位 CBE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87-03

随着近期我国食品质量问题的不断出现,如有毒奶粉、毒罐头、地沟油等,同时许多食品企业已经意识到食品的安全质量、营养将会对食品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大量专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人才。造成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据统计,2012年的食品安全专业毕业生不到5000人,但我国近期的需求量约为6万人,包括高、中、低级的人才。从2005年开始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该专业。如广东的华南农业大学、仲凯农业技术学院等十多所高校。高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人才,而中、低级人才的培养还是空白。尤其是珠三角食品经济发达地区,对这类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我学院是珠三角学校第一个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校,目标是培养此类的中、低级人才。以往高职、中职、技校的课程源于本科或专科的课程,学科体系的特征较为明显,学术性较浓,实用性较少。并不适合中职、技校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地方性的人才。所以中专、中职、技校的课程不能照搬大学或大专甚至是高职的、也没有其他相同中专课程作参考。本文试从“职业能力本位”为原则,借鉴北美及澳大利亚的CBET课程开发模式,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简称CBET。CBET的特点是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相比较,可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资格证书有高、中、低不同的等次。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模式能增进公众和各行业对国家证书整体上的认可和信心。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人员相应考取国家食品检验工的高、中、低级的证书。

“能力本位”即CBET的课程体系有以下主要特点:

(1)将学习目标指向的学生个体,以及他们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所将要发生的变化,用能力指标来反映这些变化。因此,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需要研究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并重点去考虑如何安排各种学习任务,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规律保持一致,让他们学得更好。

(2)面向企业,即市场,企业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由企业代表参与选择课程甚至撰写课程。只有产业界代表才最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于其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要参与,以便加深对各项能力的理解及企业的需求。

(3)教育程式由传统的“重教”逐步向“重学”转变。

在能力本位的体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而且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时间、进度是灵活的,不一定要统一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可有不同的课程。可建立完善的学分制度。

根据以上的特点和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专课程设置如下:

1 普通文化课程的设置

职业教育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要强化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进一步提高自我的能力。要求职业教育也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较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虽然这一功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实现,但只是片面的。而普通文化课程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系统地为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和全面文化素质。

要处理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两者比例适当。将普通文化课程的功能定位到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或素质上来,就是加强职业教育中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学生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其体现出来的一般能力和素质得到加强,也必然会更有利于专业的学习,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为专业服务。根据有关国家食品检验工的中、低级资格证的规定及本专业特点,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素养:

(1)政治理论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但不必开设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只需开设必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课程。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的,是它们的升华和发展。而且通俗易懂。

(2)思想道德法律素养:掌握思想修养必备的知识,能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掌握我国法律的基础性内容;了解就业形势,具备良好的就业心态,掌握相关知识;了解国际、国内时事,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设实用的必修《法律》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课程。

(3)身体素质及国防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理论和方法,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基本的国防知识。开设必修的《体育与保健》课程。

(4)外语素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食品实用的英语,能以英语作为工具读懂和获取专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即开设必修的《实用食品英语》课程。

(5)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 OFFICE等通用软件,并可应用互联网获取本专业相关的信息。开设必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6)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关注的主要方向和领域。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等。开设必修《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和选修的《艺术欣赏》。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中专专业的普通文化课程应开设以下文化课程:

必修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法律》、《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体育与保健》、《实用食品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和选修的《艺术欣赏》。这些课程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要求。这些文化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约占总课时的30%-35%,其中有许多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活动课或与专业课结合进行,课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

2 专业课程的设置

根据国家食品检验工初级、中级技术专业资格证的要求,培养的学生应达到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专业基础理论素质: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即掌握化学、生物学、营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工程原理及仪器分析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专业理论素质:掌握食品工艺,熟悉食品生产的标准、法规及政策,掌握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原理和方法、食品卫生及安全性评价原理和方法,具备在食品领域从事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的能力。

(3)实用操作技能:熟练掌握食品生产工艺、食品分析、检测基本技术和技能,掌握食品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与安全中专(中职、技校)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应开设以下课程(注:部分课程会根据企业的要求而开设或修改,或是由企业撰写的):

(1)食品化学(必修):食品化学是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食品化学是多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有食品中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六大营养成分及食品色、香、味成分的结构、性质、这些成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品质、安全性和加工性能的影响,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食品微生物学(必修):食品微生物学是介绍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生理、分类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并介绍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原理。

(3)食品分析(必修):本专业的专业课之一。食品分析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食品中的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一般营养成分及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检测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分析的质量保证等内容。重点介绍国内外常用的标准分析方法及一些新分析技术。了解食品分析在食品的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和评价中的重要意义。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学习与实验技术训练相结合的专业课。

(4)食品质量检验(选修,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选取内容):课程主要介绍各类食品商品质量检验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粮谷、粮油制品、糕点糖果、蔬菜果品、肉蛋及制品、乳及乳制品、酒类、软饮料、调味品、茶叶等食品的检验。介绍每类食品商品分类或种类、商品及原料、质量特点、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检验项目、质量检验方法选择等有关基本知识;介绍识别变质食品、伪劣食品商品和绿色食品等有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及基本技能。介绍食品质量检验现状、必要性及前景。

(5)食品卫生学课程(必修):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课,为考试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食品从原料到产品全过程(原料获取、贮运、加工、包装和销售)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污染途径、危害及其如何预防,介绍各类食品的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

(6)畜产品加工学(选修,则重选肉类加工):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课,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主要介绍畜产品中包括肉、蛋、乳等原料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和性质,各种肉品、乳品和蛋品的加工原理、配方、加工工艺及生产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等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畜产品的加工原理、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我校处是中国腊味名镇,腊味的年产值过10亿元。

(7)食品质量管理(选修):本课程不但系统地介绍了食品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而且增补了现代化管理所需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基础知识、分类和体系、标准的制定、结构和编写要求);食品质量管理概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意义和作用、发展趋势);食品质量决策(质量与经济、质量与社会、质量成本、新产品开发与设计);食品质量控制(质量数据、质量控制的传统方法、质量控制的新型方法);食品质量保持(重要性、途径);食品卫生质量管理(内容和目的、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建筑设计卫生要求);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食品污染及其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工业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和要求、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认证(认证概述、标准介绍、文件要求与编写)。

(8)食品标准与法规(必修):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的专业考试课,主要讲授各类食品的国际与国内质量标准和要求、 食品生产的最新法规和政策,使学生了解我国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应遵循的国际规则,更好地监督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9)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选修):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课,在教学本课讲授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危害,并对这些危害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控制,结合实际案例讲授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原理及方法。使学生知道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掌握危害分析和防止、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其执行步骤,具备在食品各个生产领域、流通环节中管理、控制和监督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的能力。

(10)食品毒理及其安全性评价(选修):食品毒理及其安全性评价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所含的内源化学物质或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

专业课程,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实际,和学生的差异进行选择搭配,体现了CBET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7

基本情况

本次专项行动抽检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云南、陕西、宁夏9个省级纤检机构辖区,青岛、宁波、常州、马鞍山4个市级纤检机构辖区,覆盖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包含经济较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共抽检单位468家,涉及生产企业335家,抽检校服产品1133批次。

检验指标

本次专项行动检验项目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品标识检查项目;第二类是实物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中规定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几个质量指标;第三类是学生服质量评估项目,按GB/T 31888标准要求进行全项目检验。

(一)产品标识。纺织品和服装的产品标识应包括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通常以使用说明书、标签、吊牌等形式表达。

(二)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产品明示标准不为GB/T 31888的批次同时进行此类项目检验,实物质量检验项目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企业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进行检验判定。

(三)GB/T 31888检验项目。所有样品按照GB/T 31888标准要求进行全项目检验判定,其中包括号型、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外观质量等几个方面,总体来说,GB/T 31888相较其他学生服标准更为严格,也更为具体。

学生服质量分析

本次专项行动抽检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25.96%,其中,产品标识不合格率为20.92%,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合格率为6.02%,GB/T 31888检验项目不合格率为12.89%,产品明示标准为GB/T 31888的批次检验不合格率为14.78%,有注册商标的产品检验不合格率为15.57%。

(一)产品标识。本次专项行动中涉及产品标识不合格的有237批次,占总抽检批次数的20.92%。常见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标签信息不完整。主要体现在没有按照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要求的内容进行完整标示,缺漏项目主要为产品质量等级、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有的甚至只标明了产品号型或规格,其他内容均未按照要求进行标注。二是标签信息不准确。主要体现在标签上的信息不能按照标准正确标注,比如纤维成分及含量,有的描述为“材质:其他”,有的为“棉类混纺”,标注很不规范;再比如维护方法一项中,有的企业按照自己的意愿乱使用洗涤符号,还有的洗涤符号仅标注水洗、漂白两个图形,都是不准确、不合格的。三是标签信息不属实。主要体现在标签上标注的信息与实物信息不相符,最常见的是纤维成分及含量、产品号型或规格、执行的产品标准标注错误或与检验结果不相符。

(二)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涉及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检验项目的批次不合格率为12.89%,有146批产品不合格,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纤维含量、耐光色牢度、绳带和水洗尺寸变化率,但如果按照GB 18401只考量其基本安全检验项目的话,则只有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为pH值5批次,耐汗渍色牢度3批次,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各1批次,其他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见,学生服生产企业对于国家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有足够高的重视,但是对新标准的细节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自身也没有以新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在生产上也是抱有一种只要达到其基本安全性能即可过关的心态,对其内在质量的舒适性和耐用性没有较高的追求。

(三)外观质量。本次O钚卸中没有涉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批次,说明生产企业在生产学生服时都能达到最基本的工艺要求。但是,目前我们所抽检的学生服还基本以运动装为主,在款式及样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美观上还略有不足,希望能够有更新颖的学生服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服穿着的整体美观程度。

(四)各地区分析。本次专项行动中只有青岛12批次、宁夏250批次学生服合格率为100%,其他省市学生服均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山东、宁波两地产品标识无不合格批次,安徽、河南两省产品标识不合格情况最为严重,不合格率均达到75%以上,陕西、马鞍山两地除去一类产品标识,其他新标准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宁波三类学生服质量评估检验项目不合格率最高,为36.67%。

新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通过对新标准使用情况的摸底调查发现,学生服新标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一是部分省市对新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宁夏、陕西、湖南、青岛等地因为对学生服质量较为重视,且部分地区要求学生服必须以GB/T 31888作为明示标准,可以看出,这些地区使用新标准作为明示标准的比例皆为100%,而有些地方没有对新标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标准也没有做到有效推广,甚至部分地区抽检产品明示标准为新标准的比例不足10%。二是企业对新标准的使用率较低。GB/T 31888考核项目较多且要求较严,学生服生产企业一般不太愿意主动采用该标准进行生产,抽检产品中,明示标准为GB/T 31888的批次占比仅为55.34%。三是企业对新标准的掌握不足。明示标准为GB/T 31888的批次中,检验不合格率为14.78%,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没有使用GB/T 31888作为明示标准的批次的不合格率,说明有的企业即使使用了新标准,但对新标准的理解还不是十分透彻,不能很好地按照新标准要求生产自己的产品。

本次专项行动中涉及实物质量检验项目的共897批次,其中不合格样品54批,不合格率为6.02%,绝大多数均为纤维成分及含量不合格,只有5批次为pH值不合格、1批次为耐汗渍色牢度不合格、1批次为耐水色牢度不合格;全部1133批次样品进行了GB/T 31888检验项目的检验,其中不合格批次有146批,占总检验量的12.89%,不合格项集中为纤维含量、耐光色牢度、绳带和水洗尺寸变化率等,除去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合格批次,GB/T 31888检验项目不合格批次仍有92批,占总检验量的8.12%。可见,新标准较其他学生服标准更为严格,对学生服的舒适性与耐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绝大多数企业能做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但是其产品其他不合格指标对学生穿着学生服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保证学生服穿着的舒适性,新标准别增加了“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等细节要求;为了保证校服的内在质量,提高其美观程度,新标准规定,学生服面料耐光色牢度应大于等于4级、起球应大于等于3~4级;近年,国内媒体报道过多起“帽绳伤童”事件,为了提高学生服安全性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新标准规定,学生服绳带的要求按照GB 31701执行。因此,推广和使用新标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服的安全性、舒适性、耐用性意义重大,而生产企业只要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标准,规范生产、注重质量,产品都可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对学生服的监督检查力度还有待加强。2015年,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标准委出台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可以说,我们针对学生服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但是由于各纤检机构初次执行学生服监督检查任务,对学生服的相关业务还没有完全熟悉,其监管模式与流程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于顶层设计的执行力度还不是十分到位,随着学生服监管力量的逐渐加强、监管模式的逐步完善,学生服的不合格产品将越来越少,产品质量将逐渐提高。

(二)学生服企业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学生服生产企业基本能做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但是对于社会上新发现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对生产具有良好舒适性能和耐用性能的学生服也没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同时,检验产品的不合格指标多集中在产品标识和纤维成分与含量上,这两项指标,对于消费者认识与了解服装产品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恰恰说明部分生a企业不能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自身的产品,对担负营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消费市场的责任意识还不强烈。

(三)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对学生服质量安全还不够重视。今年,我们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校园宣讲、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举办国家标准培训班、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围绕学生服质量安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校服质量安全重视程度有较大提升。但是,也存在部分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应付宣传工作了事,依然不能按照标准与要求采购学生服的状况,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从过去的重点监督学校中抽检的学生服共有76批次,学生服产品全部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这部分学校仍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宣传对象。

(四)生产企业对新标准尚未完全适应。一方面是因为生产企业对老标准使用较为习惯,在标准改革中需要增加生产成本与人工成本,且新标准对产品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不愿主动接受;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在新标准的宣贯上做了很多工作,也使很多企业知道了新标准,但企业对新标准的深入了解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经过逐步的实践使自己的产品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就目前来说,企业尚未表现出对新标准的完全适应。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日常监督检查与“双送检”相结合,打造提升学生服质量的双效引擎。一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把握原料进货、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三个关卡,在学生服生产加工高峰期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管理体系。二是做好“双送检”工作。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学生服招标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内容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学生服采购单位和生产企业检验需求,帮助和督促教育机构依据质量监督部门提供的质量信息开展学生服采购工作。三是建立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学生服生产企业质量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录入日常监督检查、“双送检”等企业质量信息,对企业质量信用进行综合评价,为教育部门及家长购买学生服提供参考。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8

就有机食品而言,描述食品属性的“活性”一词对某些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通常,消费者会认为有机食品与非有机方式生产的食品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这些差异主要通过农药用量(及残留量)、肥料种类、食品添加剂范围、遗传操作情况及所选择的技术等得以鉴定。消费者希望获得自然、健康、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提升动物福利的有机食品。根据通常用于描述某些食品的总体食品质量安全模型,可利用多维度评估方法将食品质量描述为不同的食品属性,有机食品质量模型建立在多源法则及多维度评估方法之上。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或者说需要开发对标准相关参数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领域包括开发新产品、管理质量、执法监管及解决问题等。

但是,一个主要问题是有机食品是否与非有机方式生产的食品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以及可利用哪些参数来测定这种差异。遗憾的是,最近针对该问题所发表的多篇评述资料均未对此点给予明确说明。然而,统计数据表明,通过有机方式生产的水果及蔬菜中某些抗氧化剂(如多酚)含量可能高于常规方式生产的水果及蔬菜中的含量,但主要食品组分似乎并未显示有不同之处。

通常情况下,使用靶标及非靶标分析法进行有机食品鉴定,但仍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许多不同的技术及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质量中的不同靶标特性:单一化合物或化合物类(如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健康促进型化合物(如多酚类),或是不利健康型毒素(例如毒素)、残留物,以及能量标准、流变学特性(如质地和结构等)和感官特性等。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符合要求的评审方法可用于有机食品质量检测。因此,本文旨在提供有关技术及分析方法的现状报告,用于解答有关有机食品领域的各种问题。

有机食品质量检测

目前,有机食品检测技术或方法仍然匮乏,在质量管理及执法监管方面,仍需要开发有机食品鉴定方法及以代谢产物测定为重心的残留物检测方法。新产品开发旨在实现有机加工,同时也需要进行与有机食品质量模型有关的食品质量检测,尤其要侧重于参数、方法的开发。

过去十年中,公众对食品生产技术的关注度一直在增加,由此对食品的感官属性、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产生了影响。这种发展趋势转而又促进了有机食品的生产。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有机产品零售价往往高于非有机产品。然而,由于存在溢价,有机产品容易涉入欺诈行为。因此,在帮助和巩固验证过程方面,分析验证基于内在指标的有机食品质量参数将变得非常重要。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析测试。有机产品质量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检测的产品。因此,不可能仅凭单一指标鉴别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人们已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指纹识别方法,这些方法结合先进的化学计量学知识,考虑到了一系列内在(天然存在的)成分。

指纹识别策略在表征代谢物组以及出现于农产品中的一系列低分子量初级及次级代谢产物时更为全面。概括地说,即认为:不仅特定活体基因可对典型性代谢物成分产生影响,农业方法等外在因素也可对其产生影响。高分辨率质谱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或气相色谱(GC)法联合使用,表明所选分析工具颇具挑战性。为避免某些基质成分产生负面影响,在仪器测量之前需制备尽量少的样品或不制备样品。多项案例研究已表明,这些全新方法的潜在优势在于检测食品来源。应当注意的是,代谢组学研究并非基于单个“质量标记”的靶标分析,而是基于非靶标分析;在第一阶段,无需对代谢物组样本中的所有化合物进行鉴定;通过先进的化学计量学技术,对包含有益样品“标志”的整个数据集进行了分类。

许多专家探讨了用于有机食品检测的几种全新方法的验证策略。大多数全新方法,包括荧光激发光谱法(FES)、生物结晶法及Steigbild法,均可记录成文并针对某些食品类别实行标准化,但仍缺乏理论依据。对可重复性或稳健性等方法论质量参数进行了测试,但无法进行再生性测试,因为仍然缺乏参考资料。

与众所周知的近红外光谱(NIR)法相反,FES法的激发与发射功能利用的是可见光光谱及激发与发射间的延时(“延迟发光”)。在特定时间及150瓦(24伏)卤钨灯所发射的恒定照度下实施光学激发过程。通过彩色标准玻璃滤光片滤去光谱部分。光学激发过程结束后,使用光电倍增管(EMI 9202及珀金埃尔默仪器公司CP1962)对样本所发射的全部光线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已用于进行小麦及胡萝卜质量鉴定。在使用黄色或白色光激发并得出黄光/蓝光比率后,所考虑的相关参数为不同的发光特性。

有机样品食品质量分析新方法

一般情况下,上文提到的这些方法可用于进行食品质量分析,并且不限于有机来源产品。然而,就大多数此类方法而言,若要实现方法开发、标准化及成为理论基础,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最近几年,代谢物组学――以“使用一种或数种分析方法对复杂生物基质中最广泛范围内的小分子进行检测”为中心――作为食品分析领域的一项专长也已出现。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可使用多种有关不同目标的方法:代谢物靶标分析(搜索代谢途径中的特定代谢物);代谢轮廓分析(研究特定代谢途径中的一组相关化合物或代谢产物);代谢物组(分析存在于样品中的所有代谢物――在特定时间点全面‘快速检测’代谢过程);以及代谢物指纹图谱(全面快速分析――旨在鉴定足够的代谢产物从而使人们能够将某一未知样品划入已识别组群中――晶格鉴定)。应当注意的是,代谢物组分析相当困难(代谢产物不可避免地在结构、功能基团、理化性质及浓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仅需要实现各种用途的复杂仪器设备,还需要设计实验条件及评估数据的高素质人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能是最常见的仪器分析法。除包含样品组分分离的程序外,还有一种基于质谱法的全新方法,可以省去对样本成分的色谱分离。在众多常压电离技术中,直接实时分析(DART)法与高分辨率质谱(HR-MS)法代表了最具挑战性的检测方案,因为所需制备的样品量极少;此外,标准化“指纹图谱”(各样本质谱)以及由此创建的样品数据库更具可行性。高分辨率质谱(HR-MS)法还有助于鉴定存在于样品中的多种化合物。直接实时分析(DART)法对污染相对不敏感且不存在样品间的携带污染,从而能够分析多种材料。这样,在显著提升分析速度的同时减少了工作量。

有机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室法中的主要发现

各种不同方法可统一归为三类:用于有机食品鉴定的许多非靶标化学及物理指纹识别法,最新描述的荧光激发光谱法也可能成为此类方法之一;用于鉴定生物标记(化合物及化合物类的性能分析图)的分析技术――也可使人们检测加工处理过程所影响的以及应用到整个有机食物链的因素;一种全新方法――检测样品对结晶系统的影响(无论是在含有无机盐的情况下还是在水相蒸发过程中)。对于所有三种不同方法而言,实验室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工具结合至关重要,因为质量鉴定过程中需分析大量数据。

有机食品质量检测领域现状和未来研究挑战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9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 校企融通 工作过程

校企融通模式实现了“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在校企融通的教学模式指导下,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取正是紧紧围绕“工作岗位”进行的,行业的能力评价标准是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制定的,教学条件和培训体系是由校企共建的,师资力量是由企业提供或培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行业、企业全面引领、深度参与、积极指导、严格评核职业教育与教学,充分体现了产教合作,做到了校企合作、行业主导,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精细化学品生产实训》是精细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门提高和强化精细化工专业技能,为学生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承担衔接在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核心实践类课程,对本课程进行校企融通模式下的工作过程化改革,可以有效针对企业需求,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掌握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需要的关键技能,所获得的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能力标准,毕业后可以更好、更快地胜任工作岗位。

一、基于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课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培养目标给课程内容的确定、实训项目的选取指明了方向,合理的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实现校企融通的关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的确定经历了以下历程:

1.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合地方产业,选择校企合作单位。通过研究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并尝试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建立校企合作的单位有:海伦石化、南通艾德旺、积华灵大、阿尔法沥青、迈康升华六家企业。拟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有扬子江制药、强力电子、苏利化工、恒源涂料等企业。

2.通过就业市场调研,确定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典型岗位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江苏高职院校提供的人力资源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尚未形成,常会出现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化工专门人才的缺口很大。通过对校园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有操作工(化工总控工)、分析工、化工研发助理(化工工艺试验工)、涂料技术员,生产管理员等。参考化工总控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生产管理员和技术员的职业要求,制得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表(见表1)。

3.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多方参与,找准课程定位,精心筛选本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到合作企业以及江阴周边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企业调研,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对精细化学品生产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筛选,初步确定本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素质。近期的走访了扬子江制药、强力电子、苏利化工、迈康升华等企业,得到的反馈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化工生产的一线操作工和工艺试验员;对10届~14届毕业生访谈得到的反馈是:企业岗位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DCS操作技能、反应釜操控技能、产品分析检测技能、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结合本课程在精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化工行业标准和化工总控工、化工试验工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本课程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及其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必备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用电、防火、防爆、化学品的取用、存放和使用等),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基础知识(类别、结构及适用场合),掌握精化工艺基础知识(酯化、复配、缩合、氧化、水解等),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基础知识(精馏、萃取、流体输送、干燥、传热)、化工中试知识(单因素分析、正交分析等)。

(2)技能目标。:掌握小型反应釜的操作、维护,掌握塔设备的操作,掌握常见换热器的操作、维护,能进行简单管路的安装、维护,掌握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开车、正常运行、停车的操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工艺参数,熟练读取和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的能力,检验产品质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掌握化工试验基本操作,掌握产品常见性能、成分的分析检测。

(3)素质目标。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强烈的产品质量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校企融合、岗课融通、项目引领”,基于工作过程,确定本课程的培训项目

对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进行梳理、组织,联系合作企业的现有生产岗位,精细选取实训项目。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见表2)

(一)模块一的由来与设计

大型化工生产由于场地、人员、资金和利润等多方面原因,一般很难在校内实现连续化生产。虽然有部分院校有相关的设备,但由于投料成本较大、产品产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很难实现盈利,因此大都处于停工状态,即使用于学生实习,也多以冷态模拟为主,所以绝大多数的高职类院校倾向于采用仿真软件来模拟工厂化生产。采用仿真软件可以以较少的一次性投资来实现对大型化工连续化生产的模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DCS操作技能、工艺流程图的认读与绘制技能、化工单元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操作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本课程设置模块一为大型化工连续化生产仿真,并选取了均苯四甲酸二酐工艺仿真和乙醛氧化制乙酸仿真作为实训项目,这两个工艺仿真基本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是锻炼和提升学生化工生产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模块二的由来与设计

仿真实训虽然有上述的诸多优点,但仿真毕竟不同于现场生产实习,对锻炼学生现场设备、仪表、管道的操作、维护能力帮助不大,所以要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离不开现场实操。为了弥补仿真实训这方面的缺陷,本课程引入了模块二,即生产设备操作实训。在该模块中,设置了管路的认识与工艺流图的绘制;常见泵的操作与维护,管路的拆装与维护,流体输送;反应釜的操作;烘箱、离心机、砂磨机的操作等训练项目。要理解某个工段的工艺流程、工段与工段之间的关系、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会阅读工艺流程图,并能够根据现场设备、管道、阀门、仪表之间的联接关系绘制工艺流程图,所以管路的认识与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是从事现代化工生产人员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所以该模块设置了项目――管路的认识与工艺流图的绘制,在该项目中,教师指导学生首先根据实训室现有的设备(由水箱、离心泵、流量计、测温仪表、测压仪表、管道、阀门、反应釜若干组成)绘制工艺流程图(参考图见图1),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流程图的画法之后,进行项目拓展。拓展一,如何逐个进行反应釜夹套注水,写出操作步骤;拓展二,如何同时进行夹套注水,怎样预防流体短路,写出操作步骤;拓展三,对图1管线进行改装使加热介质从反应釜夹套上部进入,下部流出,画出工艺流程图。通过训练任务的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绘制流程图的水平。

反应釜的操作、维护是化工总控工、工艺试验工必备的技能,化工企业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大都是在反应釜中进行的,本专业毕业生在某些制药企业也主要从事反应釜的操控岗位,所以通过设计或引进与此类企业相仿的生产设备,设置项目――反应釜操作和控温训练来模拟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过程,并引进相关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岗位考核评价标准,可以更好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反应釜操作维护水平,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新员工培训成本、缩短培训周期。

(三)模块三的由来与设计

精化产品的门类众多,生产的工艺也是多种多样,很难用几个项目来涵盖众多的精化产品类别,但无论何种产品的生产工艺都是由流体输送、蒸馏、传热、吸收、干燥、萃取等化工单元操作和氧化、还原、酯化、水解、卤化、磺化、硝化等基本化学反应构成的。通过把化工单元操作和化学反应融合到具体项目中,在不同的项目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化工单元操作基本技能、设备操作能力和化学反应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本课程从众多的精化产品生产中遴选出比较有代表性几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来训练学生的配方设计、优化,工艺设计、优化,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方面的能力。每个项目都按照化工产品开发的一般步骤进行设计,主要步骤包括:

(1)产品用途分析;(2)配方确定;(3)工艺设计;(4)方案实施;(5)产品性能检测;(6)产品质量评价;(7)产品工艺改进。

例如,涂料是精细化工主要产品之一,通过与江阴本地的涂料生产企业合作,以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实训项目,校企共建小型涂料生产车间,引进企业的操作规程和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案,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掌握一般涂料的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技能。选取典型的107胶涂料的制备作为实训项目,通过把实训项目分为:(1)涂料用途分析;(2)涂料配方确定;(3)制备工艺确定;(4)制备过程;(5)性能测定;(6)涂抹性能测定及产品性能评价;(7)工艺改进等几个过程来模拟真实的涂料生产、使用、检测过程,学生学会了107胶涂料的生产过程就可以以此类推明白其他涂料的生产过程。

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标准和学校评价方法制定企业和学校都认可的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

基于企业的需求,本专业采取的是“双证毕业”的毕业资格审查模式,即学生要同时取得毕业证和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或者分析检验工(中级)才能取得毕业资格,从而创建了专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职业等级资格体系。经过进一步改革和建设,本课程可以兼具精化实训教学和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中级、高级)的培训功能。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设定时已经包含了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一些核心指标,所以学校和企业的化工人才均可按课程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递进式地学习并取得相应资格。一方面,在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分阶段层级式地取得这些资格;另一方面,企业的职工也能通过一定课时的专业培训获取相应的资格。

(二)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试(30%)+仿真操作(30%)+现场实操(40%),综合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可以获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理论考试主要侧重考察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化学基本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知识、仪表与自动化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仿真操作主要考察产品生产原理、DCS操作、化工单元操作、工艺波动的处理能力、设备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安全生产意识等;现场实操主要侧重考察化工工艺设计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化工单元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化工工艺试验工和化工总控工在考核知识点的分布上有所差别,中级和高级在考核的难度上有所差别。

基于校企融通模式下的本课程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和努力,希望可以校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校企融通的程度,培养更多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香港职业教育校企融通模式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81-84.

[2]徐维琳.江苏化工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对策[J].高职教育研究,2007,4(1):12-13.

[3]化工英才网.热点企业招聘.2015-7-11

[4]前程无忧网.化工类人才.

[5]化工工艺试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李永进.浅谈香港职业教育与内地职业教育之区别[M].职教论坛,2008,(4).

[8]林知秋,张建荣.校企融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9]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10

本文不是故意颠覆以上做法,而是尝试发掘、建立一个产品与消费者相关联的洞察模型,从消费者需求(心理的、目的的)和信息搜寻(行为的、过程的)的两个维度出发来定义产品特征;然后给定产品特征,洞察消费者对不同特征产品的反应与互动关系,进而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希望这一模型和方法能够为制定更有效的传播策略提供新的启示。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所引案例均取自广州蓝色创意广告公司。 消费者信息搜寻与需求类型

一、消费者信息搜寻与产品的可识别性

理解消费者信息搜寻的过程,对于制定正确的传播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理解消费者信息搜寻过程是提供传播信息、并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基本的阶段。消费者信息搜寻的目的在于对产品内在的质量、价值与功能做出识别与区分,以便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价值、功能的观察与识别程度,是其信息搜寻能力与信息搜寻成本的函数。

消费者的信息搜寻能力取决于:(1)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2)消费者的客观知识:消费者实际掌握的关于产品的知识;(3)消费者的主观知识:消费者对自己掌握产品知识的数量的感知或主观判断。

消费者感知到的信息搜寻成本取决于:(1)产品的复杂性:产品的复杂性由采用的技术及其标准化程度决定;(2)相关产品集合的大小:相关产品集合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关注或考察的产品或品牌的集合;(3)信息的可得性;(4)时间压力: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时间的紧迫性。

二、消费者需求的类型

关于消费者需求,按照常用的分类方式,分为实用需求和享受需求。

实用需求(Utilitarian Needs)是与基本的功能和物质利益相联系的需求。当消费者为实用需求所驱动时,其选择行为一般比较理性,需求的偏好顺序相对可以明确定义,具有实用的判断产品价值的标准,如优质、可靠、便于维护等。

享受需求(Hedonic Needs)是来自消费者获得愉悦、尊重与地位以及表现自我的愿望。与享受需求相联系的购买决策具有一定的主观体验和情绪化色彩。消费者很难对自己的偏好顺序做出准确的界定,偏好的稳定性较低,在与厂商的互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厂商的影响。 产品市场类型与广告策略

将产品的可识别性与需求类型两个维度加以整合,在二维空间中将产品市场分为四种类型:易识常用品市场、易识高档品市场、难识常用品市场、难识高档品市场。

(1)易识常用品市场:满足消费者实用需求,产品功能、价值可观察、可区分,如蔬菜、水果、普通衣物、床上用品等日常消费品、办公用品等。

(2)难识常用品市场:满足消费者实用需求,产品功能与价值不可观察、不可区分,如纯净水、矿泉水、部分药品等。

(3)易识高档品市场:满足消费者享受需求,产品功能与价值可观察、可区分,如高级服装、高档家具、洋房等。

(4)难识高档品市场:满足消费者享受需求,产品功能与价值不可观察、不可区分,如保健品、高档香烟、酒类、化妆品、别墅等。

这四类市场之间的纵横组合,形成了四种异同关系:

横轴1(易识常用品市场——难识常用品市场):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产品均满足实用需求,所以需求的稳定性程度较为接近;不同之处在于产品质量、价值与功能的识别度不同,所以信息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重要程度不同。

横轴2(易识高档品市场——难识高档品市场):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产品均满足消费者的享受需求,所以如何激发、诱导与稳定需求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同之处与横轴1一致。

纵轴1(易识常用品市场——易识高档品市场):共同之处在于产品质量、价值易于识别,所以,在消费者可识别的领域塑造其认同的价值至关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满足需求的性质不同,所以附加价值的空间与稳定性不同。

纵轴2(难识常用品市场——难识高档品市场):共同之处在于产品质量、价值都低度可识别,这意味着信赖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同时也意味着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同之处在于产品满足的需求性质不同。

下面,从市场定位、广告与品牌塑造、对待竞争对手等几个方面,对这四类产品市场的传播策略做一般分析推断。

1、易识常用品市场

因为产品满足实用需求,所以市场需求一般较为稳定,购买频率也比较高。因为产品质量、价值易于识别,所以,消费者购买标准相对客观、实用,主要基于成本、质量、功能等信息做出购买决策。因为信息相对完备,所以,议价能力较强。其实,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只有这类产品才可能真正做到。在具有较多替代品的情况下,这类产品通常难以获得太高的溢价。但在产品缺乏替代性的情况下,则可能获得较高的溢价。

在产品导入阶段,如果产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消费者对产品短期缺陷和不足较为宽容,能够给厂商改进产品的机会。在成熟阶段,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取决于产品的价值/价格比。产品竞争的实质,是质量、成本(或价格)竞争。优质优价,低质低价。不同质量的产品,形成不同的市场定位。这种产品的市场不会因竞争对手诋毁对方的产品而消失。

广告传播的核心目标应在于信息传递,而不是需求的激发或品牌塑造。以品牌塑造为目的的广告投入的边际收益相对较低。

2、难识常用品市场

产品满足消费者实用需求,但产品的质量、价值与功能低度可识别,意味着这类产品存在坚实的市场基础,但同时也是骗子最容易横行的领域。因为消费者常常不得不购买这些产品,却难以依靠自己的知识或简单的信息搜寻,将优质产品与劣质产品区分开来。

这类产品传播策略的要点在于如何让不可识别的产品质量、功能特征,通过消费者可以识别的一些信号传递出去。这些信号包括:整洁的厂区和车间环境、严格规范作业管理、一流的质量标准、政府质量检验的结果、产品的外在形象与包装、企业的历史、信誉、品牌、口传信息等。

以金福米为例:

米是日常用品,金福米却不同于一般的散装米,是一种精加工的配方袋装米。怎样让吃惯了便宜散装米的消费者肯多花点钱去买金福米?换句话,怎样让人知道(识别)金福米是好米?

看看金福米的办法:

一、金福米设计了个性鲜明、品牌突出的产品包装,开发了“偏软”、“偏硬”、“软硬适中”三个品种占据更大的货架面积,目的是引起大家注意;

二、金福米策划了“今年中秋,广州流行送金福”、“端午节,自己动手包粽子”等大型促销活动,目的是引起话题,让大家尝一尝金福米的好滋味;

三、金福米“广州正在吃它”系列报纸广告用长文案不厌其烦地拿数据、事实讲述金福米如何受欢迎;阐述金福米好吃的原因;介绍金福米的先进加工过程;通过介绍这一行业特有的“品饭师”专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提高金福米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不管是独树一帜的包装设计、面面俱到的系列报纸广告还是有意识提升品牌文化含量的促销活动,都是为了向消费者传递识别信息:金福米确实与众不同、物有所值。

再以东莞联通130为例:

1998年,在经济发达的东莞,移动通讯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事物。

联通130是一种无形的移动通讯网络,技术上消费者很难识别,加上先入为主的原因,提起移动通讯网络,消费者更容易想到中国电信139,尽管中国电信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怎样让不可识别的联通130,通过消费者可以识别的一些信号传递出去,而且不仅可以识别,还要易于识别,乐于识别?

从产品形象上入手。由于消费者对特殊的数字有很强的识别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个由1、3、0三个数字组成的记忆符号,并且让它富有亲和力,和消费者日常熟悉(易于识别)的事物有机联系在一起:别针、手机、足球、领带、剪刀、凳子、电影、英文字母……渐渐地,联通130变得家喻户晓了。

这一符号不仅为无形网络找到了有形的表达方式,而且实现了与中国电信形象的差异化。

3、易识高档品市场

身份、地位、愉悦、自我表现等需求的满足,一方面来自自我体验;另一方面来自他人的评价或认同。当消费者个人心理特征给定时,其自我体验与产品的质量、功能、独特性等特点有关;而他人评价则与产品的美誉度、知名度有关。显然,消费者的自我体验与他人评价,都受传播策略的影响。

由于产品质量、价值、功能具有较高的可观察、可区分性,同时用于满足消费者地位与尊重、自我表现等需要,所以,这类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高质量是取得高自我体验与他人认同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产品的平均质量水平要高;同一品牌的质量最好的产品和质量最差的产品之间的差别,要做到最小,即必须保证质量的稳定和均一;满足消费者预期,即消费者购买后的价值体验与其预期一致。

在此前提下,传播策略的关键,在于从消费者可识别的领域塑造差别化的产品形象,致力于品牌的塑造和维护。

以胜风空调为例:

1995年,对于多数广州人来说,空调还是奢侈品。受90年代初以来空调大战的影响,消费者对空调的认识与消费却相对成熟得多。这是一个典型的易识高档品市场,胜风空调如何脱颖而出?

一、品质是第一位的,而时间是品质的最好见证。

胜风空调“谈天说地话胜风”系列报纸广告,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胜风空调的好品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胜风四代同堂不由您不信”、“十五年不变”、“八年来……”、“它还在工作,很好”等。

二、他人的评价和美誉影响消费者的自我体验。

胜风空调系列广告列举了广州市各大医院、广东商检局第四检验处某科长、何女士、重庆发电厂刘先生的感谢信等多个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形成良好的口碑,影响消费者的自我体验。

由于这些人物和事件大都发生在广州人身边,因而是消费者容易识别的,加上广告拉家常似的风格、平实的口吻,更增进了这一识别。其结果,胜风空调在众多空调品牌中脱颖而出,从消费者可识别的领域中塑造出了差异化的产品形象。

再以东润枫景为例:

东润枫景是一个高素质楼盘:不仅有城市绿化带与CBD自然隔离,而且在亚洲最大的朝阳公园东面,离国贸、燕莎仅2.5公里,无论产品外观、户型、售楼部处处体现开发商的超前意识与精品意识。 东润枫景的目标对象是北京CBD的中高级白领。这些中高级白领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少人甚至出过国、留过学,对于适合自己居住的好房子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力,具备很高的信息搜寻能力,广告无需喋喋不休地罗列产品卖点。

面临周边众多的竞争楼盘,东润枫景起初遵循常规,不愠不火,结果成效了了。之后,东润枫景采取差异化营销传播战略,回归居住的根本,并将闲雅的生活氛围与体验发挥到极致,终于塑造了差别化的产品形象。

CBD的“高级灰”们被打动了。东润枫景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项数据证明:60%的新业主是老业主介绍的。

迄今,东润枫景坚持走品牌路线,易于识别的报纸广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提升着品牌的核心价值,使项目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4、难识高档品市场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机会与陷阱并存的领域。这个市场的诱人之处在于:因为产品满足消费者地位、愉悦、自我表现等方面的需求,而产品的质量、价值与功能又低度可识别,所以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功能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不取决于一个客观的事实,而取决于其主观体验。厂商可以通过营销传播战略,调动、影响消费者的主观体验,为产品索要极高的附加价值。比如香烟,最贵的香烟和最便宜的香烟的价格可能仅差5—10倍。这种溢价上的差别,是厂商通过市场策划、品牌塑造等活动,影响消费者的主观体验塑造出来的:抽这种牌子的烟,就够这个档次、地位,就有这种派头。因此,是这种档次感、派头感、身份感等主观感受,构成了价格差别的基础。这种主观感受,是厂商与消费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厂商的影响占据重要地位。

以白沙金世纪为例:

金世纪是白沙集团推出的高端香烟,和芙蓉王同一档次。

金世纪由首席配方师、首席调香师精心调制;精选全球顶级烟叶,100%经手工片片精选;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一流制烟技术,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制作;严格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全程保证经典品质。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难以识别的。

当然,消费者真正关心和需要的,既不是“金世纪是手工精选的烟叶”,也不是“金世纪是严格按照ISO9000体系全封闭生产”……而是在不同场合金世纪所赋予的尊贵感、档次感、品位感、身份感。比起产品属性本身,消费者更关心心理利益,关心消费感受、体验与意义。

因此,白沙金世纪上市采取了与目标人群谈文化、谈品位、谈思想的策略。正如《燃烧的背后》手册中的一句名言:“香烟,只是一个符号,为人的思想蒙上一层雾而已。没有烟,人还是原本的人。”

这类产品市场运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维持产品的寿命,其机遇与诱人之处,常常构成这类产品的陷阱。当厂商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并索要高附加值而脱离产品客观的质量、功能基础,刻意影响、调动消费者主观体验时,虽然可能获得一时之利,但这种建立在主观感受基础之上的市场需求,是非常脆弱的。任何一点负面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市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丧失殆尽。

维持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在于:

第一,稳定消费者价值预期,将消费者主观评价标准固定化、客观化。将主观评价标准固定化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让消费者把不同时期消费的产品与该厂商自己的产品相比较,造成连续、稳定、一致的预期。

第二,不能诋毁、攻击竞争对手的产品。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表面上是攻击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在攻击生产同样产品的所有厂商共同的生存基础,包括企业自己。因为消费者无法将该企业的产品与其它企业的产品区分开来,而消费者的享受需求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当消费者无法区分与识别哪种产品更好的时候,最常见的选择就是放弃消费这种产品。

第三,消费者主观感受的影响和调动,必须有产品客观的价值基础来支持。在产品客观价值给定时,主观体验的调动不能太高。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11

关键词: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082-02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的基本知识以及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工程材料性质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改善性能的途径,并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打下理论基础,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的相互关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标准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设计的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主要是为了使未来的建设工程师了解和掌握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工程应用和创新两种理念,加强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重视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和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科学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土木工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应从工程事例出发,回归于工程应用,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演示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目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组成以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并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利用理论知识知道改善材料性质的措施,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

3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及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可以以不同项目为教学组织主线[4],以不同任务作为教学模块,分为11个教学单元。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热性质、材料的耐久性。主要让学生熟悉材料的物理性质,掌握从材料物理性质分析材料的性质方法,会根据材料的结构构造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和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结构构造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了解材料的热性质。

(2)气硬性胶凝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石膏、石灰、水玻璃。主要让学生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特征,以及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了解石膏、石灰的种类及生产;了解其制备技术及制品的技术性质。掌握水玻璃的生产及特征,应用;掌握水泥的生产和水泥的组成材料,会根据胶凝材料的特征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3)水泥。主要内容包括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他品种水泥。主要让学生掌握水泥的生产和水泥的组成材料;掌握水泥水化硬化,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水泥的技术性质;掌握水泥石防止腐蚀的措施;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储存,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简单了解其他品种水泥。

(4)混凝土。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质量波动与混凝土配制强度,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粉煤灰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其他品种混凝土。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掌握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分类、组成材料及对组成材料的要求,混凝土常加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特性。通过学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会在实际中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调整;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了解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及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步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熟悉混凝土配制强度波动规律;了解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配合比设计及应用,熟练掌握粉煤灰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5)建筑砂浆。主要内容包括:静矩和形心、惯性矩与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矩、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及性质,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抹面砂浆的配制和应用。

(6)砌筑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其它建筑砂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砖、砌块、砌筑石材;掌握各种墙体材料的技术性质与特性。

(7)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主要内容包括沥青的分类及石油沥青的基本结构组成,沥青的基本性质,沥青的技术要求与性质,沥青的掺配、改性及主要制品,沥青混合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沥青的组成结构及石油沥青;熟练掌握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熟悉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能及其标准和选用;了解改性的沥青材料及其制品。

(8)金属材料。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钢材,铝合金及制品。主要让学生理解钢材的性能及应用。熟悉钢材的分类,掌握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熟练掌握钢材的拉伸性能,熟悉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掌握钢材冷加工及r效。基本了解铝合金及其制品性能。

(9)木材及制品。主要内容包括木材的分类与构造,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防腐与防火,木材的综合应用。主要让学生理解木材的性质及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木材。掌握木材的主要性质,了解木材的分类与构造,了解土木工程中常用木材,了解木质材料制品和木材的防腐与防火。

(10)建筑功能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绝热材料、吸声材料。主要让学生了解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的概念;掌握绝热材料的特性,了解常用的绝热材料,掌握吸声材料的性质;掌握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了解常用的吸声材料。

参考文献

[1] 郭培英.浅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标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5):72-73.

[2] 任翔,石小平.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标准设计[J].交通企业管理,2016,31(6):74-76.

常用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范文12

摘要 由于运输行业和危险化学品自身存在的危险性,使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如何识别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如何对此类事故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做分析,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风险事故管理存在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概述

“危险化学品”是指可能会伤害或危害周围人员、涉及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化学品,具有易爆、易燃、有害、有毒及有腐蚀等特性,主要包括爆炸物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自燃物品等,主要分为剧毒物品、腐蚀性物品、爆炸性物品、压缩气体或液体、较易燃烧的物品、氧化剂或者过氧化剂物品和放射性物品七大类。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可以定义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中对相关的人、环境和财产等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具有流动性强、耦合性强、差异性大、信息不明,施救困难等特点。

二、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风险识别与评价

本文应用风险识别的风险因素分解法,首先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全过程,将目标层的风险指标按风险源进行分类,得到初步的风险因素识别结果,再将基准层的初步风险识别结果进行细化讨论,剔除影响微弱、作用不大的因素,最终形成风险要素表。在做风险评价时,根据事故发生的损害程度,以及发生可能性的等级评判,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打分,总体风险10分,如下表所示。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回避风险

在运输路线有选择余地时,应尽量选择远离市区和水源地的道路,不选择那些虽然运输路途短但却需要通过市区的道路。在重要时期,必须通过市区时,应避开重要场地及场地联络线,运输任务尽量安排在夜间。

(二)减轻风险

1.在常规路段、道路变化处、高速公路、桥梁或隧道等地点均易发生事故地段,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可派交警对危险车辆进行护送。

2.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关和公安部门应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的审查,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督检查。

3.危险运输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并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应急预案。在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其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4.各行政区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设立施救预案,建立和完善包含有交警、消防、医院、道路部门、保险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内的信息沟通联动机制。

(三)转移风险

保险是企业和个人进行风险转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责任保险》,通过强制保险的形式,形成充足的风险事故经济赔偿的保障。

(四)接受风险

在积极减轻风险、转移风险之余,也要适当的接受无法避免的风险。主动接受风险,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也是一种减轻灾害的方式。比如编制水源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水源地的特点,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在必要时启动备用水源地。还包括加强污染事故应对方法的宣传,传授逃生、自救、疏散知识等,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危险化学品常见事故与防范对策.“常见事故分析与防范对策丛书”编委会.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Scott E. Harrington, Gregory R. Niehaus著.陈秉正等译.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