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

时间:2023-07-27 16:23:36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1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供配电;安全防护;自动控制系统

一、供配电

通常情况下,大型及的园林景观工程的电气照明工程采用的变配电所是与住宅小区供电10KV变电所,选取的位置通常应该尽量靠近负荷的中心,但是在景观工程中变配电所的选址,其外观设计应该与整个园林景观保持协调一致,或采取隐蔽处理方法,尽量不影响景观效果;而在处理小型园林景观照明时,采用低压220/380V就可以满足景观的供电要求,配电箱的位置不一定必须处于负荷中心,可以根据供电半径和电源至末端受电点的距离来综合考量。另外,依据我国的《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对于供配电工程有相关规定,即正常运行下的景观照明,其末端处受电点电压偏差控制在5%-10%之间。对于供电系统的形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系统的优点,取长补短,并且需要预留一定的备用回路,以满足特殊情况下的用电需求。

二、线缆敷设

线缆敷设不仅关系到园林工程的照明效果和质量,还关系到整体能耗的增减。通常来讲,室外照明工程区域内电缆在非硬化地面部分可以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方式,而在硬化地面部分及道路下敷设时应穿保护管。但在北方地区施工,要保证电缆埋设的深度在冻土层以下,以免冬季受到低温严寒的影响而无法正常供电。同时在线缆敷设的设计中,根据景观的具体布设情况,还应考虑电缆和树木的间距。电缆截面选择,应以计算电流和电压降两个指标综合确定。以计算电流确定导线允许载流量确定导线截面;进行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可使线路在符合正常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线路截面选择经济合理。

三、安全防护

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规定,户外照明及动力回路的开关应选用带漏电保护装置的断路器,并使其正常泄漏电流值小于其额定不动作电流值,漏电保护装置应装设在户外分支回路上,以便于发生故障时,其影响面较小。

2、景观照明工程中的户外照明中的各种灯具装置,如路灯、庭院灯以及草坪灯等,必须要配有相应的熔断器,及专用PE线端子,对杆内发生的短路和碰杆起保护作用。

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规定,涉及水池、喷泉内等水下灯具的安装和布设时,必须要高强加密的防触电灯具,并且其电压要小于12V。此外,为了保证旱喷泉的用电安全,所有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也一律不得使用。

4、户外景观的照明电气设计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灯具设备接地线一定要独立重复接地,其次,对于一些易导电和传感的金属管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处理,避免因电位联结截流不当导致的短路现象;再次,要适当处理照明控制箱同至灯具之间的距离,过近过远都会给变压器安装造成困难。最后,涉及到水下照明时,水下的灯具和电缆的使用都应该预先做好严密的防水措施,并保证其绝缘电阻小于等于0.5MΩ。

四、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主要内容

园林景观照明的主要内容是在于将夜间的园林通过灯光布设和光影效果来打造更加适宜的观赏意境和范围。其目的是增强对物体的识别性和营造环境的氛围,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最基本要求是要保证游人的游览安全,具体标准是能够较为清晰的识别园内方向和景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休闲和娱乐活动;而为了提升景观质量,营造独特的夜间园林景观,还要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造型优美、颜色柔和的灯具,使其与周围景致浑然一体。应根据视觉要求使景区内道路、场地、水景、植物、雕塑小品和建筑物获得良好的视觉功效。光源应具有寿命长、光效高、穿透性强和节能的特点,宜采用金卤灯、高压钠灯和节能灯。景观照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道路照明:道路照明应根据道路的宽度和功能确定,作为主干道且道路较宽时可考虑使用路灯或庭院灯,使用路灯时一般灯杆间距可按25-35米设置;使用庭院灯时,灯杆间距可按15-25米,灯杆高度为3.5-4米。作为宅间路,步行路、林间小路等道路较窄时可考虑使用庭院灯或草坪灯,草坪灯间距为3.-5.0H(H为草坪灯距地安装高度)。草坪灯的设置应避免直射光进入人的视野。

2.场地照明:通常情况下采用向下照明方式以此更好的实现对场地景观的烘托效果,并要充分的运用光线、光色和灯具选型的合理搭配。场地空间较大时,采用高杆灯至于场地外侧两端,再辅以若干投光灯于建筑物棚架上,可以达到很好的照明效果;还可以运用柱灯、庭院灯以及埋地灯的合理搭配,来营造独特的场地视觉效果;另外,场内如有花坛,压迫适当的安装草坪灯。

3. 水景照明:水景照明包括喷泉照明、喷水池照明、人造瀑布、水幕帘照明等;喷泉照明灯具一般安装在水面下10-30毫米为宜,光源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白炽灯,喷水池照明可采用在水下的投光灯将喷水水头照亮;人造瀑布照明和水幕帘照明的灯具一般装在水流下落处的底部。

4. 绿化种植照明:绿化种植照明主要对树木照射,投光灯安装在地面。对相对独立的大树,可在树下安装两只金属卤化物灯向上投射,形成一种特写的效果。对成排成行的树木,可采用埋地型投光灯,安装于树与树之间,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对于成片的树林,可采用分布多只投光灯分别照射高低树木的树干,具有丰富的立体感。

5.雕塑小品照明:一般以突出雕塑形态、增强立体感为主要目的,所以在方法上常选择侧光、投光和泛光现结合的布设形式。具体的灯具数量和位置要根据雕塑的形态来判定,但是要注意的是避免忌高强度高亮度的直接灯光照射。

五、自动控制系统

1.随着园林景观照明工程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园林照明设计中,自动控制系统的最主要功能和操作优势就是可以根据景观需要,灵活的控制和调整照明标准。不仅能够实现多场景、区域分割的照明,还可以将各种灯具进行分路连接,满足了园林在日常照明和特殊节假日照明的不同需要。

2. 喷泉的控制,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喷泉的自动控制,喷泉的控制方式有时控、程控和音乐声控。

3. 自动喷灌系统,可以根据草地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的启动时间及喷灌时间。

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景观电气照明设计中,首先要按国家现行规范和规程,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基本情况确立和合理、优化的电气设计方案。根据确定的方案来完善整个电气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8.

[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3]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2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管理

从长远发展来看,为了取得更大效益必须有先进的管理,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都是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自己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管理亦是如此。然而园林设计项目管理还是很落后,很多时候也不是很重视园林设计项目管理,故需加强对该管理的重视程度。

1 园林设计项目管理落后原因

1.1 思想跟不上时展步伐

园林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 15 年来,城乡建设工程铺天盖地,提起“园林绿化”这个词无人不知,但是很多人对园林的认识还局限于:园林就是绿化,就是种树”这个思想上,却不知道园林实现的过程是什么,如果要做园林,需要园林设计要找什么人却不是很清楚。

1.2 园林通常是其他工程建设的附属工程

很多时候园林作为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附属工程,相应的可能不被重视,在做这些工程设计的时候,园林设计也只是简单规划一下,真正施工的时候,园林部分多数还要找人重新设计。

1.3 园林设计企业资质参差不齐

现在很多人对园林设计的资质并不了解,如果需要一个园林设计,通常去找一个能做园林设计的人做就行,因此园林施工企业在做园林设计,还有些其他设计资质的公司、设计院也做园林设计工作。更有些人由于在园林设计岗位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也会组织小团队来承接园林设计。

2 园林景观设计方的项目管理目标

主要管理目标包括: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密切相关。

3 园林景观设计方的项目管理任务

管理任务为与设计工作有关的安全管理、设计成本控制、与设计工作有关的工程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设计工作有关的组织和协调。概括起来为:三控(投资、进度、质量),三管(安全、合同、信息),协调(组织和协调)。

3.1 投资控制

园林景观设计的投资控制包括:设计成本控制和与设计工作有关的工程造价。

3.1.1 园林景观设计成本控制

尽量有自己的出图设备,这样可以降低外出出图的费用,在购买出图纸张和油墨的时候做到成本控制,选择合适厂商。纸张和油墨有专人管理,领用使用有进出记录。景观设计师最好一才多用,如景观设计总体规划师和施工图设计师能由同一个人做,这样在时间上衔接快,而且自己规划设计怎么做施工图 如何做更清楚。景观设计师的业绩水平,规范制图能缩短设计时间,如:我们通常在CAD里做图,图层管理清楚,那么做施工图的时候会省很多时间。另外,园林设计企业最好有一支专业的队伍,这样遇到相关难题时不用外发找其他专业公司来做,增加成本。

3.1.2 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有关的工程造价

公司里尽量有自己的材料管理系统,展现材料市场价格动态、供应商、产地等信息。设计里多采用节约型材料。园林景观设计师也应该对造价有一定的了解,对设计出的景观设计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设计时对将来施工及养护费用也要考虑。

3.2 进度控制

制定进度计划,什么时候出规划图,什么时候出效果图,什么时候出施工图都要时间安排,在进度过程中随时留意动向,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然后重新调节计划,在进度计划表上要把相应的事件记录清楚。规范内部制图标准,提高设计的制图速度,经常对设计师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设计师综合素质对进度至关重要,可能一次成功完成设计方案,通过业主的审核,也可能反复修改仍不通过。企业深入项目进度管理,企业接到设计任务后,直接交给设计师,以后与业主的交流全由设计师来做,具体怎么样,企业很少插手,只关注什时候交图给业主,这跟设计性质有关,本来就是很难插手的工作,这样现实中就出现很多问题,致使设计难以进行,设计滞后。因此企业不能全然不管,要适当有度的进行管理。

3.3 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确定质量控制和质量方针。成立自己的质量管理小组,组织图纸会审,保证图纸质量。对设计本身来讲,图纸设计清晰,使人易看易懂,设计内容要保证质量,尽量按设计规范来设计。

3.4 安全管理

园林景观设计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两个方面,景观设计单位、设计师本身的安全及设计内容的安全。园林景观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使用电脑,出图设备等与设计要注意安全保管有关的仪器,另外园林设计师经常出差,这样也涉及出行安全问题,对于初次接触的陌生业主,要多做了解。设计内容的安全,多参照相关设计规范,保证设计出的东西在施工过程中及以后使用中安全。另外还可以通过图纸会审,来降低安全隐患。

3.5 合同管理

做任何景观设计之前都要先签合同,待预付款交付后才能提供图纸,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园林景观设计或认为园林景观设计投资不大,就会要求提供景观设计图纸,而往往景观设计公司为了承接设计工作,就同意先发图纸给需求者,交付图后就没下文,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另外签合同前要注意调查,规避合同风险,签了合同后也要加强对合同管理,随时关注合同 跟进合同。

3.6 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社会动态,随时把市场材料价格录入系统管理中,对新型材料、新工艺及其他相关企业合作信息都记录在案。建立档案系统,把做过的设计,调查过的资料都建档存储,以备以后所需。

3.7 组织和协调

成立设计小组,明确总工程师、园林规划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水电工程师、效果图设计师、预算员等成员分工,建立工作流程。

4 结束语

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是每个工程参与者所期望的,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注重项目管理,不断与时俱进,做到持久发展,为建设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希望文章能对园林设计项目管理做出贡献,使不了解园林设计的人增加了解,给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或企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浩.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服务区 园林规划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高速公路服务区又称高速公路服务站,其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停车、加油、汽修等诸多功能,具有保障驾驶安全、满足驾驶员的休息需要、提升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等作用,是高速公路上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造景设计,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的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应当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园林规划。

1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现状

高速公路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起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于1932年,地点是德国波恩。随后,美国、英国、法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始建设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中,高速公路服务区也逐渐发展起来,当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日趋规范化、合理化及完善化。就目前的发达国家而言,其一般都将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那些地方往往具有大片的绿地树木及能够体现出当地地域文化的建筑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所建设出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往往服务设施齐全、尺度合理、景致宜人,能够在为人们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的同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并能够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在此享有平等的使用和享受权利,所以看起来极为人性化和亲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经验,非常有益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2 我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

2.1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标准和规范相对欠缺

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需要有一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然而我国目前却在这方面相对欠缺。我国现有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不非常符合国情,这直接导致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中一些漏洞和隐患的出现,并极大地降低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质量,所以必须要尽快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

(2)]有考虑到高速公路的性质

近年来,由于人们交通运输需求和外出旅游人员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大,但是很多高速公路在进行服务区园林规划之时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性质,其建设规模比较偏小,绿化面积不足,营造措施不力。因此导致各项服务设施的利用率较大,时间一久便容易因不堪重负而发生损坏,从而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使用,更影响到了服务区的整体景观。

(3)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够

由于不同地区的建设时期及建设业主等各不相同,所以其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和设计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由此而引发的问题非常之多。大多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都与其主路线属于同一工程项目,其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大填大挖,而不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良好地结合。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造价,同时又无法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区园林景观,以及还可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使工程与自然极其不和谐。

(4)缺乏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我国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建设之时只片面追求“小而全”及经济收入,却往往忽视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比较缺乏人性化关怀。

2.2 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的有效策略

(1)完善行业标准规范

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所以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行业标准方面更是远不如发达国家规范。因此,当前我国若想加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造景的设计,首先要加强设计人员队伍建设,配备专业的园林规划人员,加强培训提高设计能力,其次应当要根据国情而尽快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的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从而为其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只有在一个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下,才能够使相关设计人员严格遵循行业标准来进行设计,而不会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许多错误或疏漏。

(2)遵循生态理念

当今时代的工程设计越来越注重生态化理念,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亦不例外。在进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规划之时,应当要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及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同时遵循生态理念进行园林规划。具体来说,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庭院绿化为主要形式,将点、线、面三要素结合,追求视野开阔和线条流畅,做到大树成带、绿篱镶边、植物造景花色点缀,将周边各种环境要素都融入其中,从而使人工和自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和标志,应当体现在当地的各种工程建筑当中。高速公路服务区既是一项基础设施,也是一处亮丽景观,所以其园林规划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尽可能地赋予服务区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标志性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及更加满足人们的静态观赏要求,同时这一点也是服务区与高速公路其它部位的景观设计的最大不同之处。

(4)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通常都会大量利用植物进行绿化造景,而为了充分发挥出植物造景的作用,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自然与人文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具体来说,在树种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比较高档的、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具有较强观赏性的园林树种来进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园林造景,一般以树形优美的大乔木、色叶花灌木及观花小乔木等为佳,这样能够将园林环境营造出一种生活的气息。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园林规划越来越重视。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成果要优于我国,所以当前我国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实践当中不断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而研究有效的改善措施,提高公路服务区园林造景绿化设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建设出更多的功能更加齐全及艺术效果更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参考文献

[1] 贺霄鹏.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及景观规划设计对策[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6:173-177.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4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规划;施工细节;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开始矗立在城市之中,成为城市光辉先进的风标。而为了对这些高层建筑进行有效的修饰,城市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施工的要求自然也就很高。但是,园林施工和其他施工相比,其不仅涉及范围较广,而且在施工技术、施工规模、施工内容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色。作为园林工作人员,需要其深刻理解园林施工的内涵,并做好施工规划和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继而保证园林景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1 园林工程施工规划细节的处理措施

1.1 现场的测量与勘察

当园林工程建设的决策下达之后,规划人员需要深入实地进行现场测量与勘察,首先要根据相关硬质建筑以及园林小品的建设规则和要求,采用先进的探查设备和技术对建设场地的地貌、地质、标高、地形、坡度、气候以及水文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仔细勘测和考察。同时,还需要在园林工程的建设区域内对所有的拐点、凹点等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从而为后续员工工程的水管、电网、规模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重视规划设计准备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规划阶段,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明白业主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通过对树种的合理搭配,从而使各种不同区域的园林景观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二是在选择苗木树种时,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的气候、地质以及水文条件,尽量选择观赏性高、耐寒、耐旱的苗木;三是坚持经济性原则。尽量在满足园林景观要求的基础上,将投资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使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景观效益;四是科学、合理地运用过渡树种,使其同周围环境有机地融合配置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提高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观赏度。

1.3 园林施工规划的科学设计

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在园林的入口处设置一定范围的草坪以及彩色的条形植被带,从而确保视野开阔。同时可以将园林的最设置一定数量的绿色小型灌木丛,采用的树种一般大多为毛杜鹃、黄芯梅等。当进入到园林景区之后,还要按照树种、颜色等划分区域的格局,使其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花田”,并在“花田”中穿插各种供游人散步的幽径。同时,还可以根据园林景观周围风格的不同,设计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小品,提升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除此之外,园林景观中的便民特性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比如针对游客停车,可以设计专门的停车场,并将其与周围的景观之间使用篱笆或者花坛隔离开来,进而避免停车场在整个园林设计中的突兀性。

2 园林工程施工细节的处理措施

2.1 土方工程

园林工程通常是将自然环境中形态各异的地形和地貌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有机组合起来,继而使其能够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新形象景观。一般情况下,园林工程主要由土方工程、种植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等3个重要部分组成。其中土方工程是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基础在,因此,要尤其注意其在园林施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证据,需要采用标高图将重要的地形地貌在设计图纸上表示出来。

2.2 硬质景观

园林工程中的硬质景观主要有石阶、广场、小路等,其往往与绿色草地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更需要将符合时展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新材料不断运用到硬质景观之中,继而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天然的鹅卵石等石材开始逐渐受到园林设计者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视。通过采用该种类型的材料铺设园林公路,不仅显著提升了园林的设计档次,而且改善了园林景观的效果。

2.3 植物造景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景观建设是重点内容,而植物又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优秀的园林工作者,应该善加利用植物的叶色、香味、形态等,从而营造出不同的风景或者韵味。植物栽种后要精心维护,使其能够始终充满生命力。在园林工程的实践中流传着“三分种、七分养”,足可见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2.4 置石

在园林的建设中还流传着“园可无山,不可无石”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置石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应用中,石与树的搭配造景可谓是常见的手法,通过二者的有效配合能够显著达到“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的景观效果。石作为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原则便是效法自然,以自然界中自然散置的岩石作为置石造景的模仿对象,岩石或数块或单块或聚集成堆的放置在园林各处与树木花草共同构成别具韵味的风景。

2.5 植被施肥

植被施肥也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为了使植被能够快速的成长,园林施工人员往往采用堆沤蘑菇肥作为基肥进行施用。所谓堆沤蘑菇肥主要是指将工厂生产出来的蘑菇种植根基杂质肥料加入3%~5%的过磷酸钙堆沤,在经过充分腐熟以后形成基肥。而基肥的使用并不复杂,只需要按照土木施肥标准与土搅拌均匀便可以施用。需要注意的是,施肥之前,需要将草地或者花坛进行30cm左右的翻耕,使得基肥能够与土壤充分融合,以继而提升土壤的养分。

2.6 景观小品

为了增强园林景观的景观效果、风趣,可以适当地在园林景观中增设景观小品,景观小品的范围比较广,指路牌、雕塑、鱼池等都属于景观小品的范畴。其中雕塑由于其特殊性是比较容易吸引人们注意的,因此,园林施工应该注意对雕塑细节的把控,尤其要注意创新与内容的有效结合,从布局、安装以及搭配等各方面能够与周围的景致进行深入的融合,使之能够互相映衬。尤其需要注意到是,往往指示牌、垃圾桶、路线图等小景观很难得到重视,实际上,如果这些景观小品设计的不合理,也会造成园林景观整体布局和搭配的不合理。因此,在设计辅的景观小品时,创新和协调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以体现出景观的美感。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5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建筑艺术

l 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 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 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 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 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 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转贴于

误区四 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 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 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 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 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6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误区六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可是,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结束语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7

    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 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

    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8

关键词:区域;景观设计;趋势

1景观设计概说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并以奥姆斯特德于1900年成立哈佛大学LA学院为标志。景观设计一词是由英文Landscape翻译而来,Landscape意为有关于大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事实上,景观设计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都曾创造了灿烂的园林文化。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中国的风景区规划与古典园林都是景观设计的优秀例证。美国的景观设计继承了传统的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并从其肇始之初就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包含风景设计、植物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特别是在二次大战以后,城市的大发展导致了自然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人文主义的复归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使得已有的景观设计更加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的推动下,景观设计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以其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从政府到公众的广泛赞扬。它已不再是“可以用简单词汇描述的学科”,而是具有极大包容性和发展潜力的专业。环境设计――这是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2景观设计环境因素

1)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2)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3)区域景观规划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4)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5)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政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与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6)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3景观设计发展的创新

景观设计师解决问题的范围十分广阔,它几乎包括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以及管理者所涉及的一切领域,并且负责协调各种元素之间的彼此关系,加以整合完善,以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最佳平衡。而景观设计师的客户范围几乎包括了从私人业主到联邦政府在内的一切客户。正因为景观设计师的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范围如此广泛,因此在美、加,人们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当今,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已不仅仅是要求满足生活需要,而是更加关注于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将以其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而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对乡村的关注把景观设计师吸引到农业土地保护、小城镇的复兴、农业景观保护以及能源的发展与保护上。土地复兴将成为景观设计师的一个重要领域。景观设计所从事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和步行街设计被应用于商业发展计划之中。在美国涉及商业发展的各种标志中,都出现了景观设计公司的名字。很多人寻求景观设计专业的技能与服务。景观设计专业将更多的与其他专业广泛合作。无论是在城市领域还是乡村领域,都要求各专业交融发展,共同创造生态城市。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仅有一百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当中,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完善,并且伴随美国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为美国的城市环境建设、国家自然生态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美国的景观设计是与美国近代后工业文明相伴随而发展的产物。

4美国景观设计的启示创新

扩充原有的专业范围,美国的景观设计涉及到从生态规划、流域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国家公园、城市绿化、广场、步行街、到私家花园建设的一切领域。从自然资源、能源的保护与开发到局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都纳入景观设计的设计范围。它不仅在小范围内进行软环境的建设,同样参与到城镇规划设计、中心区复兴以及商业步行街建设当中。景观设计师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在各个领域,从宏观到微观不断调整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相比之下,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应当全面进入城市领域,运用本专业多年发展起来的专业技能与技术优势,结合当今的生态学、城市学、环境艺术等学科,为我国的城市环境发展建立高效、和谐的环境体系。

同美、加等国的景观设计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古老使得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继承,年轻则给予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专业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环境建设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比美国的景观设计发展,我们在该领域应该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公众的关注与法律的完善基于中国风景园林基础上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的分析与介绍,可以看出,美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努力,同时也是各方面呼吁与重视的结果。专业领域的完善与专业技能的专门化,使得它成为美国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科学。景观设计师的努力也得到了从公众到政府部门的交口称赞。政府对景观的重视也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反过来专业性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确保了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城市景观同样呼唤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更需要专业性的法律。香港、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只有将对环境设计的审查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审查结合起来,综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人工同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进而实现生态化城市。

参考文献: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9

关键词:景观照明 规划 设计 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在现代城市中,景观照明工程是市政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政建设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城市景观照明的建设,城市的夜景照明不仅是城市品位的展示,更是城市魅力的体现所在。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的好与坏,从规划、设计、选材到施工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一、景观照明工程规划

规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整个城市景观照明的总体规划,二是单独节点景观照明的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作为城市景观照明的依据,是从宏观上确定适合城市的特征和今后发展方向的照明体系。所以说,总体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定好基调,相互协调,确保规划能顺利有效的开展。

景观照明的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节点(建筑物、广场、桥梁、道路等)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能全面考虑到节点的特点、造型和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创造整体的效果。景观照明必须要做出好的规划,才能使城市具有好的风格和特色。

二、景观照明工程设计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景观照明设计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一个好的景观照明工程必须要有一个突出的设计方案,才能体现城市的品味,使城市更具观赏性,让城市的照明真正做到从“亮”转化成 “美”。通常要根据建筑物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结构等进行整体构思,从照明手法、照明方式、投光方向等方面进行设计。鉴于城市景观的结构存在复杂性与多样性,设计的手法也要相应体现出其灵活性。景观照明工程设计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建(构)筑物景观照明设计:建筑物景观照明在夜景的塑造上起着标志性的作用。采用洗墙灯、泛光灯、轮廓灯或内透光来表现整个建(构)筑物的形态特征,再用特色灯光照明突出其特征。

2、城市广场景观照明设计:休闲公共空间景观照明设计应充分体现空间舒适氛围。可以采用轮廓照明、投光照明、自发光照明来突出广场的主题。

3、城市商业街景观照明设计:通常选择重要建筑物作为设计表现载体利用灯光来配合,采用变色、变光、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商业氛围,烘托建筑群体,让商业空间充满活力。

4、桥梁景观照明设计:桥梁的夜景设计要以灯光及其彩光来丰富道路桥梁结构特征,采用采用洗墙灯、泛光灯和轮廓灯来表现整个桥体的形态特征,使其灯光规则布置,宜结合桥型,体现立交桥梁的层次感。

5、公园景观照明设计:根据不同的设计特点,结合建筑的自身特色和灯光的组合对空间起到帮衬的作用,进而突出自身特点。通过对树木和部分小品设施进行投射、点缀和勾勒来表现树木照明;通过灯具射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和折射来表现水景照明。

在景观照明设计中,必须明确景观照明的目的是通过灯光让人以美的感受,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要考虑昼夜和谐,不仅要考虑夜色,还要考虑到白天的效果,灯具不能乱,不能多,尽量隐蔽,达到既亮又美的效果。

三、景观照明工程选材

照明灯具的选材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满足照明标准要求的同时考虑节能。不同的景观,用到的照明灯具也不尽相同。通常会用到以下照明灯具:

1. 建(构)筑物勾勒轮廓主要采用LED线条灯;立面泛光照明主要采用LED点光源、泛光灯、投光灯、LED洗墙灯;顶部照明主要采用大功率泛光灯、投光灯;

2. 城市广场和公园景观照明采用七彩投光灯、泛光灯、LED点光源、投光灯等;绿化带树木景观照明主要采用户外防水LED灯串、LED流星雨灯条;

3.桥梁景观照明主要采用LED洗墙灯、泛光灯、LED点光源、LED线条灯等。

不管是选用哪种照明灯具,需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首先考虑其稳定性、可靠性。2. 照明设施效率、电功率效率、投资运行费、节能效果等。3.光的技术特性。如配光曲线、光照度等。4.灯光环境条件。照明灯具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气候不同的地域要对灯具的参数有更全面的考虑,例如要考虑到防水、耐寒、散热性等。

四、景观照明工程施工

施工决定了景观照明工程的最终定位。规划和设计都是在理论环节,而施工就是具体实施环节了。可以说,施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亮剑”。施工人员应该全面了解设计理念,熟悉施工图纸,并尽快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同时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严格把关每一个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隐蔽工程。工程隐蔽部分是施工质量的重要部分。一旦隐蔽,很难再重新修补。所以在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电缆沟施工深度、接头、预埋管管径、恢复等工序,都得由现场施工员一道一道检查验收,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进行恢复。

2、安装工程。灯具的安装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施工规范所规定的要求来执行。安装开始前,进行基础检验工作、新到设备检查;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检测、调试并做好了细致的试运行记录。

3、安全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有效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配备安全检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考虑到游人触手可及的景观照明设施,为了保证游人的安全,在接地保护装置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去施工,这样才能消除安全隐患。

以上是本人对景观照明工程的一点浅析。进入新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照明如仅仅是“亮”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创造性的运用灯光照明来改善城市夜景,会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景观照明工程要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一流水平的城市夜景照明形象。

参考文献:[1] 王文贵,城市夜景照明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城市照明,《城市照明》编辑委员会,2010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10

关键字:景观设计;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

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

5、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切设计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称构成的造型要素具有稳定感、庄重感和整齐的美感,对称属于规则式的均衡的范畴;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主要是指自然式均衡。在设计中,均衡不等于均等,而是根据景观要素的材质、色彩、大小、数量等来判断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给视觉带来的是和谐。对称与均衡是把无序的、复杂的形态组构成秩序性的、视觉均衡的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及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也就是规则式均衡,一般是指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整个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以静感为主导,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中国皇家园林故宫也是典型的对称格局。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但是对称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呆滞、单调,均衡则弥补了对称状态的单一化,使景观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变化美。自然式均衡则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6、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

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艺术家经常提到“趣味中心”这样一个词汇,也就是指整体中最引人注意的重点,对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

结语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形式美规律对景观设计一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多样统

一、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利、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赋予自己的景观作品以灵魂,是景观作品在自然美、建筑美、环境美与使用功能上达到有机统一。新晨:

参考文献:

【1】周冰、许楗,设计基础之平面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美书出版社,2005。

【2】姜桦,平面构成课题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O5。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11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地,绿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有很多种组成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等。但是这些要素无论怎么的组织和结合,都要在一定空间基础之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的形成,组成了整个园林景观形式和性质的先决条件。地形作为景观布局实现的先天客观条件,决定着城市景观的性质和走势,以此为基础的景观道路分布将体现园林设计者的思想与妙处。而将依托于景观地形走势,贯穿于景观道路分布的中间因素—绿地设计,则成为优秀结合二者的纽带,构成整个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因此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研究对象,对提升整个城市景观形象有着巨大价值。

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理论的梳理和研究,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的绿地设计这一具体的问题出发,力在充分探讨园林设计理念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个面向,从而以这一局部的探讨引发关于现代城市景观在功能性与欣赏性之上的哲学、美学层面的思考,为更好的应对关于当前中国城镇景观“浅质化”、“同质化”、“表象化”的理论质疑提供有价值探索。根据以上研究背景,笔者主要从园林设计基础理论出发,对园林的地形布局、组成要素和绿地的理论梳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园林绿地进行系统研究,使城市园林景观发展符合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多方面要求,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2. 城市园林景观布局的基本设计要素

城市园林景观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自然和人为形成的地形地貌,同时附加植物和建筑而成的景观空间。这种环境本身就是多种构成要素的结合体,在园林景观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当中如何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对某种具体类型的园林景观而言,如何采用相对应的园林设计要素和某种设计形式将成为决定园林性质的先决条件。在形成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就有了园林景观的秩序性,而这种秩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进行协调,也就是说园林景观的设计其实就是“有法无式”,但是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具体的形式和类型的确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

2.1 城市园林景观环境适应性规范

城市园林景观在空间都具有相对独立存在的性质,但在此前提下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也不断提升,它对周为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园林景观在环境的支撑下要与所在空间内部所有事物有直接性的判断,就必须和周围环境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中,要考虑环境适应性这一重要因素,园林景观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也同样制约着园林景观内部景观功能性的划分,在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还要依据内部各自不同的属性进行划分重组,因此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形式必须要服从和适应空间周围的环境。

2.2 城市园林景观观赏性与艺术性规范

城市园林景观就是为利用和展现内部各组成要素,来体现出它具体的感性物质,通过一定的思维组织来进行相对应的审美活动,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也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通过对应的设计组成要素构成完整的景观实体,遵循一定的观赏性原则,按照艺术形式下的构图,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城市园林景观。具体的城市园林景观形象就是——景,它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产生出一定的审美思维,园林本身的创造形式就是在创造艺术,利用符合具体要求的艺术原则开展思维,无论任何形式下的园林景观都是要求功能和形式,艺术和科学以及生活美的有机结合。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都是要在同样的要求下进行,二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2.3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性规范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各方面的社会压力,环境问题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并随着时间而不断的恶化,环境问题也就越来越平凡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近些年,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城市和与自然和谐共生诸如此类主题的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在深化,其中生态问题尤为突出。研究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学科领域也不断成为了热点话题。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就是要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分析园林景观中设计要素与环境的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做扎实的理论指导。

3.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研究

道路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样道路绿地也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优美的城市景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前提下,对城市道路绿地进行设计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提炼和总结。是认知因素影响下对艺术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互相融合的再创作,城市道路绿化所呈现的模式和意境,见证了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精神气息的升华。道路和建筑上都是比较单一硬朗的景观元素,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就会利用植物来对景观进行艺术软化,也就是所说的材料软化,植物绿化的可塑性就会变得非常高,所以说这是任何材料都无法取缔的。道路绿地不单方面的考虑功能性,同样也要考虑与现代城市发展步伐的一致性,视觉效果要不断的改善,并与城市园林景观的其他构成要素互相协调,力争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城市绿地景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统筹考虑,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有以下几项原则。

3.1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城市发展初期开始就和交通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样道路绿地景观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重要功能的体现。现代城市的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一般的城市交通都可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居民居住区内部道路等,在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每个城市区域下都会形成特殊的道路网,这个复杂的道路网是由不同社会性质与城市功能所组成的。在一般大城市中,都附有高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根据交通目的的不同,不同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要素要求也不同,道旁的建筑以及绿地小品都必须符合道路的实际特定。在城市交通干道和高速路的景观元素都必须考虑自身实际的存在意义,机动车的行驶速度等重要因素,在道路绿地的尺寸和存在方式上都要对速度进行分析和考虑。在商业街的绿化上也要考虑实地的需求和服务性质,如果在商业街的绿化带里种植比较枝叶茂盛的树种,那么就会影响商业街的繁荣。再比如居住区的道路绿化与城市主道路的绿化,由于自身的功能性和道路尺度的不一致,在居住区内种植过高的树种会遮挡低层楼房业主的采光。因此,在城市不同区域绿化种植的树中,在高度、树形、种植方式上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城市主干道的绿化需要追求丰富性和多变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道路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装饰性和功能性。

3.2发挥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在道路绿化中对城市环境最为有效的就是改善城市地域小气候,植物的滞尘与空气的净化功能在道路绿化中都能够得以发挥,同样在降温遮阳、防尘减噪等生态防护功能上,道路绿化都起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城市景观中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道路绿化的植物一般都是以乔木为主,结合不同的地域条件也会利用灌木和地被植物互相搭配,把人工植物进行合理群落分配与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可以促使城市道路绿地与城市园林景观多层次的发展和融合。

3.3道路绿地规划与城市发展相统筹

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要严格符合道路交通行车的相关规定和原则,在道路绿地中的植物不能遮挡行车驾驶员的视线,更不能遮挡交通指示标志,也就是所谓的行车净空要求。在一定道路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里不能出现树干影响机动车通行。与此同时还要利用道路绿化起到隔离、遮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作用,以此来布局合理规范的道路绿地。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植物要和市政公共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应该长远的分析和考虑,合理的统筹布局道路绿地植物生长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空间距离,这样才可以保障树木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保持健康的生长姿态和有效的生长周期。道路绿地的设计和规划要与道路附属设施合理统筹,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然后对整体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证,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出道路绿地应发挥的作用。

3.4道路绿地与城市园林景观要素协调统一

道路绿地是由很多景观元素组合而成的,城市道路绿地应该和城市道路中其他的景观元素相协调,单纯的考虑道路绿地的话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道路绿地的设计应该符合美学原理的要求,现代城市道路环境大多都比较雷同,通过植物绿化方式可以改变道路绿地的基本特征,区分出道路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都是城市景观中的绿地被人们关注的更多。随着现展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提高,道路的连续性要求开始不断增强,而绿地的植被种植则有助于这种连续性的提高,有利于加强道路的方向感,从纵向分隔使道路使用者产生距离感。

3.5 道路绿化设计的协调

发展道路的绿地设计与建设都应该考虑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因为道路绿地景观植物的生长性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的,道路树木从种植开始到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 10 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能对植被经常更换和移植。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都要进行有计划,合理的组织周期安排,使其尽可能的发挥应有的功能,让道路绿植健康的成长同时,又能展现出较好的绿化艺术效果。总而言之,一个理想的城市景观环境需要合理的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充分利用和发挥道路绿地功能的全面性、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关系的协调性、景观的丰富性以及管理的科学性,以此来创造出一个宜人宜居、生态环保的城市景观。这样不仅会使城市景观更加完善,也会进一步提升城市居住空间生活质量,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魏娜,赵晓旭.谈城市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J]. 华章. 2011(20)

[2] 胜.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探究[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7)

[3] 冯蕴倩,韩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 2011(09)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范文12

关键词:城市道路;软景观;绿化;植物

中图分类号:TU985. 18 文献标识码:A

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沿海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302.16万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出2500万人次,给城市的道路交通、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软景观一般包括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现以植物所营造的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软质材料植物在城市道路中的运用,不仅为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提供舒适清爽的生态绿带,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国外海滨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的喜马拉雅山麓。在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和两侧种植了三行树木,称作大树路。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是随着道路交通发展应运而生的。20世纪30年代,德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道路景观设计受到重视,经验丰富,其线形设计理论最为完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汉斯・洛伦茨1970年出版的《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继德国之后,美国和日本的道路景观快速发展。美国20世纪初汽车开始普及,并较早建成高速路网,在修建风景区道路时开始了对道路景观的专门设计。1965年美国颁布了《公路美化条例》。日本注重高新道路绿化设计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出版《都市高速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手册》,观念独特、理念创新。前苏联1974年出版了《公路建筑与景观设计规范》,对空间线形、视线诱导景观设计、道路绿化都做出了规范性要求。目前欧美国家的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在许多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都有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规定。

1.2 美国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实践

1.2.1 快速路的软景观设计

美国道路设计在线形选择上遵循尊重自然的原则。在城市外缘修建快速路尽量维护沿线原有的地形地貌,以保护植被和自然生态。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乡土植物,首先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性,其次考虑美学价值。城市快速路沿线林木茂密,基本用草坪、地被植物、林木等覆盖。与周围山林、田野融为一体,优美协调。基于经济和功能的考虑,美国快速路的中央分车绿带宽度避免过宽,一般在3m左右,设置防护栏。植物选择防眩光、耐粗放管理的植物。防眩树四季常青、低矮缓生、抗逆性强。主要采取全遮光绿篱式和半遮光散栽式两种方式(图1)。

1.2.2 主干路的软景观设计

迈阿密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沿海城市。市区主干道路分车带宽度在2~4m,采用等距离栽植的乔木结合低矮灌木绿篱的种植形式(图2)。

1.2.3 次干路的软景观设计

次干路由于路幅较窄,主要是一板二带式和二板三带式的绿化结构。分车绿带≮1.5m,因为1.5m是种植和养护乔木的最小宽度。美国次干路的绿化栽植采用不同高度的乔木与草坪及地被植物组合,形成有着丰富景观特征的分车带(图3)。

1.2.4 支路的软景观设计

美国注重打造具有创造性和地标性的城市景观,道路的绿化也不例外。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九曲花街”,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这段坡度非常陡的街道原本是直线通行的,但考虑到行车安全,特意添加了花坛设计,改变成弯曲迂回的单行车道。巧妙的“Z”字形花坛设计,利用长度换取空间减缓沿线的坡度大小,获得了安全、美观的双重价值。花坛绿化以玫瑰、绣球等花灌木为。两侧人行道种植乔木,居民住宅被藤本植物包围,布满盛开的鲜花,形成生动的立体绿化(图4)。

1.2.5 旅游道路的软景观设计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公路旅游享受沿途风景是美国最常见的休闲方式。因此美国公路建设者非常重视公路景观和环境保护工作。美国一号公路是沿太平洋海滨修建的一条著名的旅游公路,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公路。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对现有林地、山脉、湿地、村庄的扰动,弱化人工痕迹,让纯净的自然景观成为驾驶体验的一部分。尽量保存现有树木和灌木丛,适当补植,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这与我国一些旅游道路为了绿化而绿化,追求近期景观效果,脱离自然的景观绿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我们反思(图5,图6)。

2 国内海滨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的道路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道路植物造景出现在周朝,随后各个朝代都出现了不同的道路植物造景形式。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城市道路软景观绿化系统研究的专业著作和设计规范尚不多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仅对道路绿化做出了较少的规定。有少数著作对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熊广忠编著的《公路美学概论》,将道路作为线性设计的对象,对道路美学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改善行人视觉环境。邱巧玲、张玉竹编著的《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从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研究了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模式,等。

2.2 大连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实践

大连市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在东北地区以及沿海城市中体现出较高的盛誉。

迎宾路是中山区次干路,横断面为一板二带式。路侧绿带植物配置模式:乔木为侧柏、雪松、樱花、龙柏等;灌木为大叶黄杨、丁香、金心桧、紫叶小檗、锦熟黄杨、凤尾兰等;草本地被为串红、草坪等。道路交叉口处,为了安全,不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图7,图8)。

滨海路从东至西将大连众多著名景点串联成线,是驰名中外的滨海景观公路。采用一板两带式的横断面结构,以自然式配置形式为主,较多运用模纹绿篱及模纹花带,穿插造型生动的立体绿化。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乔木为银杏等;灌木为紫叶小檗、金银忍冬、金叶女贞、圆柏球、大叶黄杨、榆叶梅、凤尾兰等;草本地被为四季秋海棠、草坪等。十八盘段是滨海路著名的路段,遵循尊重自然的生态观,沿原有的地形地貌修建,造就了陡峭奇特的十八盘自然景观。尽量保护现有树木和灌木丛,进行适当补植乡土植物(图9,图10)。

3 秦皇岛市城市道路软景观现状分析

3.1秦皇岛城市道路软景观的发展现状

秦皇岛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新、老城区的道路软景观发展不平衡,老城区一些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缺乏规划,没有保留足够的绿化空间。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秦皇岛市的道路软景观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需求,建立完善的道路软景观系统迫在眉睫。

5.4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不同走向的道路绿化应作具体区分

其一,在北方城市,东西走向道路的南北两侧光照、温度、风速等条件差异较大,北侧的绿地条件较好;其二,濒临河、湖、海的道路,靠近水边一侧有较好的景观条件。根据不同自然因素,道路绿化带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可以有利于植物生长,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功能。

(1)根据秦皇岛市不同等级的道路,分车带宽度应做具体设计(表1)。在道路绿带中,分车绿带所起的是隔离防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两侧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可以配合行道树,更好地为非机动车道遮荫。设计时应注意:第一,1.5m宽的绿带是种植和养护乔木分车绿带的最小宽度。第二,在2.5m宽度以上的分车绿带上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可以提高隔离防护作用。第三,主干路交通污染严重,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所以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宜≮2.5m。第四,行道树种植和养护管理所需用地的最小宽度为1.5m,因此行道树绿带宽度应≮1.5m。过于宽大的分车绿带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人们对于优美绿化带只能远观而不能近游,且难以实施操作管理,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表1 秦皇岛市不同等级道路分车带宽度设计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旅游道路

车 速km/h 60∼100 40∼60 30∼50 20∼40 <80

中间分车带 m 2 1.5 - - 4∼6

两侧分车带 m 4 3 3 - 2.5

人行道绿带 m 1.5 1.5 1.5 1.5 3

(2)重视人行道的软景观设计,更多的考虑行人的遮荫和休憩功能。对于人行道路幅较窄,生长空间不足的地段可做花箱,花架等作为补充。

(3)做好立交桥、高架桥等的垂直绿化景观,增加城市绿地率,引导植物绿化向纵向发展,把绿地向垂直方向延伸。对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新的绿化形式进行探索。

(4)加强道路景观绿化的后期养护和监护管理机制,保持植物栽植成景后长期的绿化效果。只有进行科学及时的培养与管理,才能达到城市空间美化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局面。

6 结束语

城市道软景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生活质量。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到:“街道有生机,城市也就有生机。反之,如果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显得沉闷。”因此遵循生态学设计原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合理设计城市道路软景观,是创造健康生活环境,建设宜人居住城市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浩,谷糠,孙新旺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日]本土协会,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陆伟,雷芸,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熊广忠.公路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14-02.

[4] 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0043-03.

[5] 任艳军.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2(26)-0224-0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