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工降雨的作用

人工降雨的作用

时间:2023-12-29 14:33:49

人工降雨的作用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降雨系统;人工模拟;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9

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需要进行水土流失实验来提供水土保持规范的科学依据,以及定量的评价土壤侵蚀等工作。以往这方面的工作,是用设立野外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这是一种耗时费力的方法,难以取得规律性的有效数据。如果使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就可克服上述缺点,大大缩短试验周期,加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过程。我们参考前人的有关工作基础和资料,研究设计了一套野外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并投入了应用。

模拟降雨装置控制系统采用闭环自动控制技术,配备以高灵敏雨量计和多参量数据采集器,监控终端实际降雨参数,调节控制整个降雨过程,并可实时在线显示模拟降雨的动态变化及曲线。这样既对模拟降雨现场测量结果有直接参考意义,又便于很快调节雨强弱程度至实验要求值,有效克服了从水源到喷头各个环节的损耗和阻力造成的误差,根据对装置主要降雨特性的测定结果来看,所模拟主要降雨特性如雨滴粒径、降雨动能等与天然降雨基本相似。

1 野外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框架的设计与构成

野外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框架部件主要包括:首部枢纽、尾部管网、降雨区框架三部分。

1.1 该系统首部枢纽组成(见图1)

图1 系统首部枢纽

本系统可分为家用电和动力电两种模式:(1)家用电模式,由两台小型水泵组成,通过活结与水箱底部供水口连接,需要紧固,防止漏水。先开启一台水泵(如有更大的流量需求可酌情增开另一台水泵),回水阀先开启至最大,然后缓慢关闭回水阀来控制尾部供水压力和流量,以达到试验需要的降雨雨强。一般喷头的额定工作压力控制在200 KPa左右,不要超过300KPa。(2)动力电模式,通过控制器启动大型水泵,变频恒压供水。

1.2 系统尾部管网组成

系统尾部管网由若干组喷头组成,喷头为活接口,喷头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任意调换。具体喷头参数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 各种喷头参数

1.3 降雨区框架

本系统降雨区框架由轻型铝合金材料制成,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拆卸,采用多个功能完备的小模块,通过快速连接部件,手工很快即可装配完成,野外试验很好携带,适应各种野外不同地形条件。在不用时可以散装保存,携带方便;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组装为5×5或5×10米降雨模拟场,降雨时间及管路选择可自动进行。

2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

降雨自动控制系统是自行开发的,用于模拟降雨试验雨量的测量和降雨雨强的控制。系统可将雨量计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以数字形式显示当前雨量。自动控制系统参数和技术指标如下:(1)雨量筒承雨口内径:Φ200mm;(2)雨量筒分辨力:0.5mm;(3)雨量计工作电压:DC5V;(4)主控制器工作电压:AC 220V、50Hz;(5)显示屏工作电压:DC 24V;(6)信号采集器工作电压:DC 24V;(7)传感器通讯方式:手动、有线、无线;(8)各板卡间通讯方式:RS485;(9)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方式:RS232;(10)降雨区阀门控制:4~20mA DC。

2.1 主控制器的设置

(1)将电源线缆、压力传感器线缆、电动阀线缆以及16路雨量计线缆分别连接上。(2)打开电源开关,降雨系统显示屏点亮,进入模式选择界面,可以通过上下按键移动光标来分别选择有线模式、无线模式和手动模式,并按中间键进行确认。(3)手动、有线、无线模式的选择。

选择手动模式,进入手动模式界面,选择“确认”进入实时数据界面,选择“返回”进入模式选择界面。在“雨强”设置中通过上下按键选择数值大小,通过左右按键选择数值位数。在“时间”设置中通过上下按键选择数值大小,通过左右按键选择数值位数。若要进入有线和无线模式,只需选择对应菜单即可进入相应的模式界面,其他操作同上。

2.2 有线模式下PC用户界面的设置

在计算机上双击“野外人工降雨系统.exe”文件,程序开始运行。选择合适的串口号和波特率,点击“连接”按钮,系统将打开串口,与远端进行通讯。

设置好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后,点击“设置”按钮即可设置相应参数,点击“开始降雨”按钮,系统通过有线通讯模式控制远端控制器,执行降雨功能。界面上会通过曲线和列表框的形式描绘出实时的降雨强度。点击“停止降雨”按钮,系统执行停止降雨功能。

在降雨状态下,点击“开始存储”按钮,系统开始执行存储记录的功能;点击“结束存储”按钮,系统停止存储记录。

2.3 无线模式下降雨系统手持终端的设置

(1)降雨系统手持终端按键功能。面板上包括一组五维方向键,一个切换键、一个电源键和三个功能键F1、F2、F3。五维方向键用于移动焦点,选择不同的部件,其中的“确定”键用于执行相应按钮的功能。“切换”键模拟键盘上的TAB功能,也可以用于移动焦点。“电源”键用于控制设备供电的通与断。(2)开机操作。在电池装入且电量充足的情况下,长按“电源”键,设备加电开始工作,操作系统启动。为了保证通讯功能正常,一定要确保将天线安装在降雨系统手持终端上。(3)降雨系统无线手持终端操作。使用前,需要确保设备通讯正常。系统启动后,进入“我的设备”,打开“Disk”文件夹,运行程序‘降雨系统’,运行后程序界面如下图所示(见图2)。

图2 降雨系统无线手持终端主界面

按“切换”键将焦点定位在降雨强度或降雨时间后面的按钮上时,按“确定”键可以增加或减小设定的值,设定降雨强度时,前两个按钮每次增加或减小1,后两个按钮每次增加或减小10。降雨强度的设定范围为10mm/h到150mm/h;降雨时间设定的最大值为24小时59分。设置好数据后,点击“确认设置”按钮。

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开始降雨”按钮,选择“是”,设备通过无线模块控制远端控制器执行降雨功能。在降雨状态下,点击“停止降雨”按钮,选择“是”,设备通过无线模块控制远端控制器执行停止降雨功能。

点击“实时采集”按钮,此时如果正在降雨且收到了数据,界面上会通过曲线描绘出雨强。在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点击开始存储”按钮,选择“是”开始存储数据。在执行存储的状态下,点击“结束存储”按钮,选择“是”结束存储数据。

3 系统使用、维护与保养

3.1 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1)系统开启前,一定要检查各阀的开启和关闭情况,严禁尾部所有阀门关闭,否则会使管道中压力过大而爆破。(2)每次使用都要检查首、尾部压力表是否在正常使用压力上,不在要及时调整和处理。(3)入冬后一定要将管道中的水放净,以免冬季不用时冻坏管道和其它零部件。(4)严禁锐器接触管道及喷头,避免不必要的损坏。(5)经常检查喷头喷水情况,喷头堵塞时用反冲洗或其它方法排除不了时,需拆卸该喷头,仔细清洗或者更换喷头。(6)每隔一定时间检查过滤器滤网,及时去除其污物,以免压差过大损坏管件。

3.2 水泵的维护保养

(1)启动前应检查泵转动是否均匀,不能有卡住、异声等不正常现象。(2)水泵起动后在规定转速下三分钟未出水,应停机检查。(3)水泵在运行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杂音、出水量下降等)应立即停机。

4 结语

本套野外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是在充分吸纳借鉴当前国内外同类设备先进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胆进行了技术创新而设计制作的。结构上具有多喷头、多单元组合式的特点,喷头出水孔径较大,雨滴直径大小分布与天然降雨相似。喷头处辅以往返摆动的机械装置,可增加散水面积和均匀度,将降雨强度控制在实用的雨强弱范围内。经在不同林地、草地、农地、果园、荒坡、侵蚀沟等地方应用,测得的水土保持效果与天然降雨下其他方法测得的效果基本相同,数据精确可靠,是开展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的一种较先进实用的测试装置。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刘震.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总体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1998.

[2]郑宏伟.一种新型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装置的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

[3]周奇.变雨强人工模拟降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2.

[4]周跃.Kust03_1型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率定[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固态存储雨量器;虹吸雨量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3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09-1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降水量站网布设较密,共布设雨量站47处,站网密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2006)的布设要求。完善可靠的雨量监测站网,为吉林省和四平市水资源评价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各级领导防汛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固态存储器是水文数据存储记录的发展方向,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记录方式。

1 固态存储雨量器和虹吸式雨量计的使用原理

1.1JDZ-1型固态存储雨量器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JDZ-1型固态存储雨量计主要工作原理:降雨时,翻斗式雨量计的承雨口承接降水,经引水管导入翻斗,当降雨量达到雨量计的翻斗容量时,翻斗翻转,带动磁钢翻转,触发干簧管开关,产生一个脉冲信号送入数据采集器,采集器接受脉冲信号,进行累计。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温度为-20-55℃;适宜雨强范围为0.01-4mm/min;仪器分辨率0.2mm,即翻斗感量为6.28g/斗,降水达到0.2mm时,可翻转一次进行一次记录;翻斗计量误差小于4%;输出信号方式为磁钢――干簧管接点接通信号,磁钢与干簧管工作距离为2mm。

固态存储雨量器的翻斗是量测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翻斗的翻倒水量可按下式计算:P G・N

式中:P-斗理论上的翻倒雨量;

G-仪器感量;

N-翻斗翻转倒水次数。

1.2虹吸式雨量计

虹吸式雨量计是以浮子升降带动记录笔根据虹吸原理排水的雨量记录仪器,目前水文测站普遍使用,主要用于人工观测。虹吸式雨量计由承雨器、浮子室、自记钟、虹吸管等组成。每10mm雨量虹吸一次,工作温度为0-50℃;连续降雨强度记录范围为0.01-4mm/min,仪器分辨率为0.1mm。优点:不需要人守候,精度高,但必须定时到现场去更换记录纸。在测定较小雨量时效果较好,但在降雨强度较大或降水时间较长时,误差大,易出故障。

2 固态存储器雨量计和自记雨量计观测对比分析

根据2010年获得的37处雨量固态存储器雨量仪和自记雨量计(6-9月)数据,经比较分析,相对误差较小,满足了仪器误差要求。个别站某个月相对误差偏大经分析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仪器相对误差大于允许误差,仪器清理工作未能及时做到所致,而不是仪器故障所致,多数站符合《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2006)误差要求。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产生,为此,四平分局已根据《降水量观测规范》制定了观测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2011年汛前局里组织技术力量,对测站人员和雨量委托观测员集中进行了雨量固态存储器仪使用和维护系统培训,确保今后雨量固态存储器仪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为降水量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雨量误差原因分析

固态存储雨量计与虹吸自记钟之间存在误差,造成两套仪器采集时间不一致,引起记录的雨量差异,特别是日分界降雨越大,差异越大;当降水强度、降水量较大时,固态存储雨量计翻斗雨量尽管未达到0.2mm,但较大的降水冲击力致使翻斗提前翻转,使记录量偏大,且降雨越强,误差越大;固态存储雨量计在安装调试上左、右翻斗的翻转量调节不一致,滴水试验人工模拟降水强度不合适,导致翻斗分辨率之间存在调试产生的人为误差:磁敏开关与磁钢的距离以及磁敏开关的灵敏度、抗干扰等性能对翻斗的开关信号影响较大;翻斗内的泥沙未能及时清除,影响翻斗的计量误差;降水较小或临近降雨结束时,翻斗内的雨量达不到翻斗的分辨率,降水量或被蒸发,或被计入第二日的降水量,使第二日的降水量偏大;雨量桶承雨器口内径为202mm,大于标准口径(200mm),也超出允许误差(0-0.6mm)上限1.4mm,造成记录值系统偏大:降水时有雪、雹现象时,用人工观测代替,造成降水误差;两种仪器安装高度、位置分辨率不同,引起误差。

通过以上分析,考虑虹吸雨量计本身存在的误差,比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雨量数据误差率基本能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满足汛期发报和资料整编要求。

4 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本仪器采用有线传输,挖沟埋线或架线,建设安装费用大;传输线埋入地下或架空,容易霉断或老化,造成信号传输不正常或中断,不便维护,维护费用高;传输线进入站房后,数据采集固态存储器只能固定放在一个房间,不能随时根据需要调整置放房间;从2010年汛期经省局批准,雨量固态存储仅正式投入使用,雨量固态存储仪使用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对委托观测人员观测工作的强度,也提高了资料精度和工作效率,在省时省力同时能够将雨量数据及时的传送到防汛部门。新仪器使用省时快捷,特别是雨量资料整编,将汛期雨量固态存储器存储数据提取后,按照现行的雨量整编程序运行,即可形成逐时摘录表、逐日表和不同时段的量值。确保了雨量资料的整编质量。

经上所述,雨量固态存储仪通过一年的实际使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委托观测人员的好评。这对于减少人工观测误差、解放人力、雨量自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仪器使用提高了资料精度,提高了单站雨量观测精度和全市资料整编质量,完善了全市降水量站网监测系统,为吉林省和四平市水资源评价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人工站;仪器维护]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气象部门开始投入使用遥控观测自动站,陆地上在进行气象观测的时候已经慢慢的由人工观测的方法向自动化观测发展,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的数据和人工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多方面分析这些数据的差据及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

1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1.1自动站和人工站的工作原理、性能的差别

1.1.1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机构与测量方法

自动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是由计量翻斗、上翻斗、计数翻斗、汇集漏斗、干簧管和承水口等组成。承水口通过漏斗使收集的雨水流进仪器的上翻斗,当收集的雨水达到一定程度时,翻斗将会受到水重力的影响翻转,水就流进聚集漏斗。收集的雨水从聚集漏斗流进计量液体流量的漏斗时,就分别把强度不同的雨水,调成比较相同的强度,使降水量不相同而造成自动站在观测降雨量时所产生的误差降到最小。如果测量雨水量的翻斗接受降水量为0.2mm,计数翻斗接住测量雨水量翻斗里的自然降水,使计数翻斗测量的数据发生变化。计数翻斗在数据发生变化时翻斗的铝镍钴合金会对舌簧管进行扫描,舌簧管会因获得磁性而关闭。所以,每次翻斗接受的降雨到达0.2mm时,就会发出一个舍簧管开关的信号,汇集漏斗就会接到计量翻斗带来的信号,储存0.2mm的降雨量。

1.1.2人工观测站仪器的机构与测量方法

人工气象站测量降雨量仪器的结构非常简单,仪器是由专门收集降水专门的器具雨量杯和雨量筒组成的,它包含了外筒、储水瓶和承水器。这种仪器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其他时间直接测量降水量。

通过观察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的方法来看,自动气象站是没有人为测量的误差,在观测降水量的时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翻斗的误差会在观测降雨量时造成数据的差距,降雨量强的时候会影响翻斗计数的准确值。降雨量越大的时候,计数翻斗转得越快,使原来在翻斗器中的水来不及处理干净就继续转成收集降水的状态,这样就会造成每次都有一点水的情况存在,让翻斗在进行下一次收集降水量的时候没有达到0.2mm就进行翻转,周而复始,自动气象站在观测降雨量时就形成了偏差,造成数据不准确[1]。而人工气象站站在进行降雨量测量时仅仅是通过取几次水来测量得出的数据,当降水时间较长、强度比较大的时候,取水量的次数越多越会影响人工气象站检测出来的数据和实际降水量的数据。

1.2采集降雨量时空间、时间的差异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还会因为检测降水的空间、时间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观测时间发现,自动气象站在观测降雨量时候的时间点是在降雨时的正点,这个时间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人工气象站在观测降雨量的时候则是在自动站取水的前15分钟,两站观测降雨量相差的时间相差了15分钟,所以使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在同一时间里观测出来的数据有了偏差,在两站观测降雨量的时间,数据的偏差会随着降雨量的强度变化。从观测空间发现,自动气象站的仪器的安装、要求和人工气象站基本相同,但仪器安装的位置、地点都相差6米,由于在某些天气影响下,降雨的强度在每个空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自动站和人工站在相同时间内但是地方不同所观测到的降雨量数据有偏差。

1.3不当的操作行为引起误差

自动气象站的仪器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和维护,会造成仪器取水不通畅、漏斗堵塞或不灵敏,而人工站观测人员在观测降水量的时候,会经常有习惯性的操作错误[2]。例如:(1)观测人员在降雨量相比平时来说较弱的时候会使用计数保留的方法来读数,造成降雨量偏大。(2)观测人员在观测降雨量时会因视线误差而读数错误。(3)为了能使数据更加准确,人工站取水的雨量杯刻度相对来说比较密集,观测人在读数时,经常会有读数错误的情况发生。

2仪器的检查及其维护方法

2.1舌簧管及基点位置的检查及维护

仪器在使用相应的时候后,如果在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30mm~50mm时要做仪器精确度的比较,当精确度的误差超过5%时,第一要观察在采集降水量的时间内仪器是不是在正常工作,漏斗上面是否已经被堵塞,舌簧管的开关信号是否正常发送等[3]。

舌簧管的开关信号是否正常发送,可以通过复用表来验测。验测时先把观测降雨量仪器的外罩打开,将复用的调到测量电阻所对应的档位,两个连接导线的柱子分别用两只电笔接着,同一时间内去翻转仪器的计数翻斗,复用表的电流应随着计数翻斗每一次的翻转而有变化。如果验测发现舌簧管的零件损坏,使开关信号没有得到正常发送,引起观测降雨量时产生误差。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新的舌簧管。(2)如果经验测发现造成观测数据误差的原因是因为基点位置错误,应该调整基点。调整基点的方法:把计量翻斗的止头螺丝扭动,平均扭动每个止头螺丝,可以改变仪器测量的数据,如果把止头螺丝往外面扭动2圈,数据相减得到的值能够增加8%,如果往里扭动止头螺丝2圈,数据相减得到的值就会减少8%,调整基点应数据差异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为了使位置调得更加准确,在把止头螺丝的螺帽卸下前,要把位置的记号记在止头螺丝的螺帽上面,调整完毕后,把螺帽拧紧。

2.2计量翻斗保养不及时的处理方法

计量翻斗时在机械部分中的一部分,常常会因保养不及时而降低观测的灵敏度,因此每个月都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用干净的水清洗宝石铀承和翻斗轴。如果发现仪器有堵塞的现象,应把宝石铀承换成新的,如翻斗轴颈发生破损现象时,也应更换新的。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内,清扫过滤网上面的灰尘、沙子及其他杂物,以免仪器的管道堵塞,要格外的关注节流管的通畅。

2.3避免出现人工观测误差

人工气象站的观测人员要规范操作,工作态度要认真、仔细,将读数、视线的误差降到最低。如果观测降雨量时间过长,温度比较高,降水量较小的时候,可以在观测降雨量的时间内根据情况增加次数,减小雨水蒸发的情况发生。观测人员在进行降雨量观测的时间里,其操作过程应该要做到全、准、快。尽快的取出雨量筒的水,避免雨水流失。

4结语

因此,多方面的原因会影响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调查降雨量数据的差距,在平常的工作中,必须按照相关的要求检查、维护仪器,了解工作仪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如果仪器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话,观测降雨量空间、时间不相同、降雨量不均匀等原因,必然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如果经对比发现,自动观测站调查出的降雨量和自动观测站调查出的降雨量相差太远的时候,要检查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的工作操作过程是否影响了降雨量数据错误,一般情况下,如果人工观测站观测出来的降雨量和降水蒸发、记录的降雨量相差并不是很大并且保证此数据分析正确,人工观测站观测出来的降雨量值是可用的。但是如果自动站与人工站两者之间调查的数据不超过3%,此份数据便属于正常数据。所以,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工作人员要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对降雨量造成偏差过大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要认真总结、积累经验,维护仪器也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的降低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的偏差,获得更加正确的气象资料。

【参考文献】

[1]王继凤,乌兰图雅,程伟,吴北方,尹英汉,皮艳萍.自动站记录与人工测雨量测量误差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198-199.

[2]曹春荣.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21):58-59.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

0引言

由于公路施工需要在露天环境下开展,因此自然因素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其中降雨对公路工程影响较大。若是能够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就能够提前制定解决对策,对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施工时,需要了解施工特点,制定有效方案,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对降雨影响进行有效控制。

1雨季施工影响分析

1.1施工质量影响

在雨季开展公路施工作业时,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在雨季来临时,其降雨量会增加,使路基密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其承载能力会随之下降,在竣工投入运营之后,会使路基出现变形问题。在持续降雨的情况下,会使路面产生各种孔洞,致使路面光滑度受到影响,对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在雨水渗透过程中,公路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致使路面发生疏松问题,影响公路质量。

1.2施工安全影响

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提供保障,其种类繁多,使施工风险增加。在雨季到来时,其施工安全隐患会骤然加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在雨天,由于路面湿滑,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雨季施工需要合理制定安全措施,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1.3施工进度影响

在雨季施工时,由于降雨时间较长,施工质量会受到降雨影响,因此需要待现场环境满足施工要求时开展施工作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阴雨条件下进行施工,需要对此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2]。

2路基雨季施工技术

2.1土方施工

(1)在雨季施工前,需要认真完成准备工作,对路段进行合理划分,使其能够满足雨季施工要求。(2)在路堑开挖面中的积水要及时排除。组织人员疏导现场积水。(3)在进行开挖施工时,若是由于降雨原因而导致施工中断,在恢复施工前,需要指派专业人员检查挖方体,在出现裂缝问题时,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在达到标准要求之后,才可以继续施工[3]。(4)应该在高地势地区设置仓库、生活区、办公区设备暂缓地,进而保证其不会受到降雨影响,另外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防止洪水灾害。(5)在雨季开展施工作业时,应该对设备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提升施工效率。(6)在开工前,检测存料含水量,在完成监测工作、确定材料合格之后,需要做好覆盖工作,保证在降雨停止时,顺利进行施工。若是存料含水量较大,且在阴雨环境中,应该做好覆盖工作,在晴天时对存料进行翻晒,也可以通过加入生石灰控制含水量。(7)在填筑施工中,要保证开挖、填筑以及压实工作同步,以提升路堤的施工质量。在路堤填筑中,要分层进行,对于不同压实层面应该保持良好的横向坡度,保证其合理性。(8)为了防止雨水对其造成冲刷影响,雨季施工时,应该在路肩位置设置挡水设施,在边坡位置设置临时排水设施。(9)在进行填筑施工时,应该利用分条、分块的方法,首先对中间条块开展施工作业,之后在外侧开展分层填筑施工作业,进而构建较为稳定的台阶,使雨水顺着填筑层表面流入排水沟中。(10)尽量多开填筑施工面,保证各种资源的投入均满足实际建设要求,进而使材料、机械设备均能够满足施工计划,尽量在降雨前结束填筑作业。另外,在填筑现场设置合理的防水设施,避免受到雨淋影响,保证路基干燥。

2.2路基覆盖

由于在整个雨季均会开展水稳碎石层建设,因此路基要足够干燥,以保证其能够完全满足工程要求。另外需要充分掌握当地气象条件,在降雨时间较长时,借助彩布条全面覆盖施工面。对于便道需要采用帆布加以覆盖,且应该在中部设置便道,在纵向开展施工作业,保证雨水均能够流出路基。

2.3排水系统

在雨季施工,排水是一项基础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1)在开展基础施工前,需要认真执行排水工作,保证路基周边排水通畅。(2)对于便道修筑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保证其排水通畅。要检查现场周边的排水设施,定期对排水沟杂物进行清理。(3)在施工时,需要指派专人负责排水系统运行,保证排水需求。若是排水出现问题时,则停止施工作业。在降雨结束之后,维修排水系统,根据规范要求恢复施工作业。(4)随着填筑施工不断进行,需要尽快进行后续的施工,提高排水系统稳定性并作为永久性设施使用[4]。(5)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尽可能对多个作业面进行同时建设,保证机械设备完好、材料充足,尽快完成结构物施工作业,以缓解施工压力。

3路面雨季施工技术

3.1道路保障

雨季施工的工作效率,主要在于施工便道,只有在道路畅通的条件下,才能够保证施工稳定进行。因此在开展雨季施工作业时,应该对道路稳定性加以重视。(1)对沿线各个道路进行调查,在征得周边居民同意之后,对其进行充分利用。(2)各个施工点应该制定两套以上道路方案,保证在一条道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正常通行。(3)重视道路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清理,同时对大型车辆通行加以限制。(4)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5)若是施工路段存在软土路基,需要结合现场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提高路基稳定性。

3.2场地布置

(1)构件加工基地以及搅拌站应根据地形建设排水系统,保证其水流能够通畅,防止出现积水现象。(2)对便道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路拱,在两侧设置排水沟。(3)要严格检查宿舍、办公室以及仓库等场所,对危险建筑以及重点建筑需要进行加固。(4)对于拌制混合料的集料,其堆放场地需要进行硬化处理,且需要在内部设置盲沟,在外部设置明沟,保证在降雨之后,场地硬度仍然保持不变。对于细集料存放地,需要合理设置防雨棚,保证细集料的干燥程度。(5)备料工作要在晴天开展,在降雨结束后,集料进场进行验收时,需要冲洗车辆。(6)根据规定为机电设备设置防雨棚[5]。

3.3临时避雨

在雨季开展施工作业时,设置避雨设施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若是出现突发降雨的情况,可以借助防雨设施,为工程提供防雨保障。防雨设施主要是在摊铺施工地点设置能够移动的避雨棚,每个避雨棚的面积应该大于200m2。其主要构成为铝合金框架以及防雨布,其安装、拆卸便捷,而且能够灵活移动。为了保证避雨棚不会受到大风影响,应该对其进行拉伸加固。

3.4临时排水

在开展前期排水工作时,路面的排水功能基本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保证路基施工不会受到降雨影响,提升施工效率,应该对排水工作进行有效完善。对于排水工作,要实现疏导、封堵、排水以及防水等功能的有机结合,为路基稳定性提供保障。排水可以采用砂袋、砂浆、砌筑以及开挖土沟等形式。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异常;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94-01

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之后,各个气象要素数据异常的处理有不同的方法,比如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可内插也可用人工观测的数据代替,风向风速异常只能用人工观测数据代替,而不能内插等[1]。而雨量数据异常的处理相对其他气象要素来说比较特殊,既有无降水时段又有有降水时段这2种情况,且雨量数据不能内插,记录时小时雨量的处理与分钟雨量的处理也有差别。《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文件第10条对自动站降水记录不正常,分钟、小时降水量如何进行处理有几点说明[2],现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异常情况,结合第1号文件中的说明,提出采取的处理方法[3,4],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1无降水现象时出现野值的处理

当无降水天气现象时,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有记录的,都应该于整点后数据上传之前及时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的雨量数据。

此种情况只需在值班日记中说明,报表不需备注,如以下几种情况。

(1)人工调试自动站雨传感器时所加注入的水量。

(2)当纯雾、露、霜、冰针、雾凇、吹雪造成自动站雨量有记录的。Www.lw881.com

(3)如果不是人为以及自然因素原因造成野值的,应及时找出原因并设法排除,以免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

2有降水现象时雨量数据异常的处理

2.1雨量传感器故障或漏斗堵塞

由于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或者漏斗堵塞等原因,造成自动站雨量数据异常的,按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1)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降水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降水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他正常时相当,则按正常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值班日记最好也备注说明。

备注:某时至某时自动站雨传感器故障(漏斗堵塞),某时某分故障排除(漏斗疏导通),考虑对总降水量影响不大,故小时雨量按正常处理,j文件分钟数据保留。

如东兴市气象站9月16日4~5时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堵塞,4时57分疏导通,因对总降水量影响不大,因此按正常处理,分钟数据保留。但是审核该月j文件时提示(如图1):5时分钟合计与对应a文件正点值不一致。经过查询aws_59626_20090916.rtd文件得知,原来4时57分疏导通之后,由于雨量比较大,从57~59分翻斗记录的雨量值分别为3.9、11.2、9.8mm。但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中设置雨量分钟数据占2位,也就是说当分钟降水量≥9.9mm时,只记录9.9,所以58分也只记录了9.9mm。因此,造成了分钟雨量合计值与小时雨量不一致的现象。当时分析认为57~59分雨量值比较大,以后肯定会影响到年报表最大降水量的挑取,所以把4~5时的分钟数据作缺测处理。但经过咨询审核科的专家们的一致审核,他们认为处理方法应该为:把分钟数据保留,用11.2-9.9=1.3这个余额量加到后面一分钟,但由于后面一分钟已达到9.8,所以加到前面一分钟,即第57分钟就变成5.2,即1.3+3.9=5.2。之后再重新做b文件a(j)文件。作为原始记录,j文件分钟数据可以保留,当对年报表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的挑取有影响时,在作年报表时该时次的j文件分钟数据暂时作缺测处理。

(2)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降水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降水量有明显偏差时(如偏大或偏小),则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注明。值班日记最好也备注说明。备注:某时至某时因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堵塞),某时某分故障排除(疏导通),因对总降水量有影响,故该时次小时雨量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

(3)有降水现象,因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偶有某1min雨量数据缺测,造成分钟合计与小时雨量不一致,若过程降水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降水量偏差不大时,则该小

时雨量保留,分钟雨量作缺测处理。

备注:某时因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某分钟雨量值缺测,但对总降水量无影响,故小时雨量按正常处理,分钟雨量作缺测处理。

若过程降水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降水量偏差较大时,则该小时雨量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分钟雨量作缺测处理。

备注:某时因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考虑到对总降水量有影响,故该小时雨量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分钟雨量作缺测处理。

2.2雨量滞后问题

降水停止之后1~2h内的雨量,如果判定为滞后降水的,则加到降水停止时的那1min。该情况应在备注栏注明。如果判定为野值的,则删除该雨量数据。

3结语

对于自动站雨量数据异常的处理,如果过程降水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降水量差值不大,即当总降水量≤10.0mm时,两者差值≤0.4mm;当总降水量>10.0mm时,两者差值 <4%时,可按正常处理。分钟雨量影响到年报表最大降水量挑取的,作报表时可暂时作缺测处理。当两者差值较大时,小时降水量尽可能用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分钟雨量可作缺测。

整理

4参考文献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观测 降水量

本站现用自动站型号为ZQZCII型,自动站雨量传感器与人工观测值经过将近年的对比观测,发现其仍存在偏差,有时一次过程降水量人工观测与自动站降水量相差几毫米,降水强度越大,误差越大,反之越小(见表1)。本文针对几个特殊个例观测的降水值进行统计比较,并分析其原因,以供参考。

1、概述

1.1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其使用于气象台站,用来测量液态降水量、降水强度、起止时间。采用0.5、1mm分辨率。

目前我站使用的是(II型)遥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遥测雨量计的使用,避免了人工观测和手工操作造成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气象资料和降水数据的准确性,为气象服务,特别是汛期气象服务提供了更加准确有效的数据,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降水造成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并利用气候特点的降水分布特性更好的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1.2 人工站雨量筒

雨量筒是测量某一段时间内的液体和固体降水总量的仪器。一般为直径20厘米的圆筒,为保持筒口的形状和面积,筒质必须坚硬。为防止雨水溅入,筒口呈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雨量器有带漏斗和不带漏斗的两种。筒内置有储水瓶。降雪季节取出储水瓶,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储入雨量筒底。雨量筒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

雨量筒量的器具。直接观测时段降水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等部件组成,承雨器口径为20厘米。器口水平,一般离地面高70厘米。雨量筒直立安装,雨量筒用于观测日降水量、一日内分段降水量和一次降水量。水瓶的容量及对雨量筒的构造相应加固,测一周和一个月的累积降水量。若增大储则可用于观对雨量筒结构的要求是:承雨器口必须装一个里直外斜的刃口形加固匝圈,承雨器面积偏差不超过0.5%;漏斗以上承雨器直壁部分的深度以及漏斗坡面的曲度的相互配置,应避免雨滴落入碰击器壁再飞溅出去,或测降雪情况时,应能容纳一日降雪量并避免飞扬出去;储水瓶应是小口径的容器,同时应不受太阳直接辐射,以减免水分蒸发损失,雨量杯的截面积一般小于承雨面积的十分之一。安装雨量筒的观测场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四周空旷、平坦,避开局部地形地物影响的地点,要保证在降水倾斜下降时,四周物体不致影响降水正常落入雨量筒内。一般情况下,四周障碍物与仪器的距离,不得少于障碍物顶部与仪器口高差的2倍。

2、降水资料及差值原因分析

2.1 观测降水资料(表1)

2.2 差值原因分析

单翻斗雨量传感器是用来自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主要由承水器(口面积为200C㎡)、过滤漏斗、翻斗、干簧管等组成。降水通过承水器,再通过一个过滤斗流入翻斗里,当翻斗流入一定量的雨水后,翻斗翻转,倒空斗里的水,翻斗的另一个斗又开始接水,翻斗的每次翻转动作通过干簧管转成脉冲信号传输到采集系统,采集器记录一个脉冲就是0.1mm,翻斗不断地翻转,采集器累计脉冲的个数,就是某个时段雨量的总和。

人工站的雨量器构造极为简单,包括承水器(直径为20㎝)、贮水瓶和外筒组成,以及专用雨量杯,其口径和刻度与雨量筒口径成一定比例关系。由于器材本身的原因,本站使用的雨量承水器在每次降雨过程中都会沾附水珠,无法量取,损失量大概在0.1-0.2 mm左右,所以仪器的构造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2.1 数据采集方法不同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是自动采集记录降水量,翻斗是它的主要部件也比较灵敏,有降水时,由于水本身的重力作用使翻斗翻转, 随着降水强度变大它翻转的次数就越密,采集的数据越准确,同时没有人为的读数误差。而人工站是采取人工量取方式,通过眼睛直接读数而得,除了仪器本身的误差外,人为误差因素也占一定比例。

2.2.2 定时观测时间不同步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采样速率为1分钟一次,正点采集时间为00分,这个时间非常精确,而人工站观测的降水量一般在51~53分之间,时间相差近10分,即使同一个人在允许的时间内,两次观测数据也不同。一次强降水过程,每次人工观测数值与自动站自记记录相差较大,但降水总量却差别不大,就是因为时间不同步造成的。

3、结语

总的来说,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值虽然存在差异,但做好日常的仪器维护工作是保证数据记录完整的前提,由于自动站是连续观测、记录、存储的,笔者认为自动站的数据更客观、更有代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11(1).

[2]李 黄,王平,陈永清等.自动气象站使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176-222.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7

1自动站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自动气象站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室外,有多个组件构成,包括承水器(常用口径为20 cm)、上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和干簧管等[2-4]。承水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集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水本身的重力作用使上翻斗翻转,降水进入汇集漏斗。为减少由于降水强度不同造成的测量误差,从汇集漏斗的节流管注入计量翻斗的过程中,不同强度自然降水被调节至比较均匀的降水强度。当计量翻斗承受的降水量为0.1 mm时,计量翻斗把降水倾倒到计数翻斗,使计数翻斗翻转1次。计数翻斗中部装有一块小磁钢,磁钢上端有干簧管。计数翻斗翻转时,与其相关的磁钢对干簧管扫描1次,干簧管接点因磁化而瞬间闭合1次。降水量每次达到0.1 mm时,就送出一个开关信号,采集器就自动采集存储0.1 mm的降水量[5]。

2自动站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方法

做好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能有效减少仪器故障,为月报表的编制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从而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为气象服务提供更精确、详细的雨量记录[6]。

2.1对新仪器进行精度对比

使用新仪器时,包括冬季后第1次使用,或在使用1个月后的第1次大雨时段,应做精度对比。如发现差值超过±4%时,需对仪器进行检查,包括记录器是否正常工作、仪器的基点位置是否正确、干簧管有无漏发或多发信号现象等、计数与记录值是否相符等现象。为使测量误差在最大误差范围内,提高测量精度,做好精度对比极其重要。

2.2定期检查

坚持每天定时巡查,检查雨量传感器的各组件是否有沙尘、小虫和树叶等杂物。为保证流水通畅、计量准确,避免造成错误的降水量,应注意检查和清除漏斗及翻斗内积沉的泥沙[5]。每月定期检查翻斗是否紧靠干簧管一侧,确保雨量传感器器口不变形,器口面水平,器身稳固。

2.3测前准备

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尤其在夏季,在降水前应检查翻斗内是否有小虫、树叶等,确保雨量传感器的管道保持畅通,使计数翻斗正常翻转和排水。当出现翻斗翻转不灵时,可用清水冲洗轴承或更换轴承,切勿给轴承加油,以免轴承粘上灰尘[7-8]。无雨或少雨的季节,可将雨量筒加盖,但注意在降水前及时打开。

2.4其他维护事项

在大雾且无雨的情况下,可对雨量筒加盖,防止由于雾的影响造成雨量计数[9]。当雨量筒受灰尘污染时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雨量传感器漏斗和翻斗表面,清洗翻斗时用软毛刷轻轻刷其表面污垢,切勿用手指触摸漏斗和翻斗内壁,以防沾上油污而影响翻斗计量的准确性。注意清洗时不要随意拧动调节螺丝,清洗完毕按原样安装外筒,并调整其水平,紧固螺钉。对仪器进行清洗或维护时,应断开信号连接线。

3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

3.1无降水而有雨量记录

原因分析:①由于雾、露、小虫造成出现降水量记录;②因人工调试仪器造成;③因风吹造成;④因自动站故障造成。

处理方法:在无降水现象而出现雨量记录时,如果由上述原因造成,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并在值班日记中备注说明。

3.2出现固态降水

观测员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如出现固态降水随降随化时,雨量传感器可以正常使用,雨量值作为正式记录;如不随降随化时,应立即加盖,加盖期间的降水量按缺测处理,并在备注栏说明。出现漏斗堵塞或固态降水随降随化时,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他正常时相当,则按正常处理[10];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缺测处理,日总量也按缺测处理,并在备注栏说明。

3.3自动站和人工雨量筒的观测值进行对比

自动站的降水量应和人工雨量筒的观测值进行对比,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他正常时相当,则按正常处理;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或滞后严重,应分析原因:①雨量传感器的滤网和翻斗是否被堵塞,导致雨水从旁边溢流,造成翻斗翻转次数较少;②计量翻斗的2个定位螺丝位置是否正确[11]。

处理方法:若二者对比值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己记录代替,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如没有雨量记录,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缺测处理,并在备注栏中说明。

3.4降水停止后仍有降水记录

降水停止后,如仍有降水量记录,则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 mm)。处理方法:①若2 h内自动站还显示有降水量,这个时段的降水量称为“滞后降水量”,该情况正常,可以作为正式记录,但需将滞后的降水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分钟时刻;②若2 h后自动站不再显示有降水量,则不作为正式记录,人工删除,并在备注栏中注明[5-6];③对于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00至次日8:00)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处理。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李黄.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3] 王超球.自动气象站观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广西气象,2004,25(4):50-52.

[4] 马强,马祖胜.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常规仪器的撤换[J].广东气象,2009,31(2):65-66.

[5] 廖铭超,唐卫环,韦继忠,等.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及数据维护技巧[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3):79-80.

[6] 杨秀勋,张邯.浅析自动站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J].贵州气象,2010,34(1):41-42.

[7] 飞,蔡涛,王国安,等.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34(B9):182-185.

[8] 张国莉,尚晓立,赵苗稳.ZQZ-CⅡ型自动站雨量器故障的排除技巧和维护方法[J].硅谷,2010(14):176.

[9] 杨秀艳,宁刚,邵连杰.谈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及编制[J].吉林气象,2009(2):45-46.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引言

建筑施工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建筑工程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下施工作业,施工过程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在诸多自然因素中,降雨是对建筑施工影响较大,也较为常见的一个因素。降雨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降雨带来的问题,不但工程施工进度受阻,施工质量与安全也难以保障。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试对雨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建筑同行以参考。

1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环节众多,每个单元都有其各自特点,在雨季施工时需要根据各个施工环节自身特性选择针对性的措施予以保障。

1.1 砌体工程

(1)首先是要妥善做好施工材料的存放工作,避免材料受潮、浸水,影响使用。砌块,砂子等各类材料要放置在现场高处,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搭建排洪沟,以防止施工材料受水浸泡。

(2)石灰膏是建筑施工的常用材料,这种建材对水非常敏感,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在石灰膏堆上方搭建防雨棚。

(3)如果砌块被雨水淋湿或浸泡,导致含水量超出正常范围,则需另找地方安置,严禁使用含水量超标的砌块。雨天空气湿度大,砌筑施工应适当减少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8毫米左右。

(4)此外,砂浆稠度也是雨天建筑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的技术参数之一。

1.2 钢筋混凝土工程

(1)水泥是重要的混凝土建筑施工材料,存放水泥和混凝土的位置是雨季防水措施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水泥库和搅拌机棚的防水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漏水的部位要及时修复,避免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2)要定期检测石料、沙料的含水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配比。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采取冲洗措施。

(3)现浇构件模板要做好支柱垫板设置,垫板所在位置的地基必须坚实可靠,平整稳定,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有雨水集聚。

(4)钢筋在雨季也要做好防水工作,一般堆放在地势较高的位置或者在下面放置垫块,避免和地面积水接触,同时做好防雨措施,比如防雨遮布等。进行钢筋绑扎加工前要将钢筋与模板上的污泥清除干净,以免给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5)进行露天结构和构件施工时,如果采用连续施工的方法就没有必要设置施工缝,但要做好防雨保护措施,使用草苫、塑料布等遮盖好工作面,以免降雨冲刷构件表面,影响构件质量。对于已经遭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重新抹压。

(6)运输环节也要做好防雨措施,运输原材料和混凝土料的车辆必须使用遮雨布进行遮盖。

(7)要做好基坑排水措施,放置雨水流入基坑,要及时排净基坑内积水,严禁带水或带泥进行混凝土施工。

(8)竹胶板大模板应堆放在平整且坚实的地面上,大模板两个一组,彼此面对面放置,向后倾斜约70到80度角,使之一端保持平齐。如果是钢管架,要保证架子两侧的模板重量大致相同,尽可能避免模板板面向风放置。

(9)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后的模板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严禁淋雨,以免模板受潮变形。而天气转为晴朗时,也要避免模板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变形、开裂。发生变形的模板应避免再次使用,以免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

1.3 脚手架工程

(1)雨季要做好施工现场脚手架防水、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检查工作,保障排水通畅,防止脚手架被淹,发生沉降。

(2)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脚手架的底部以及脚手架与周边建筑物链接处的情况,确保脚手架稳定、可靠、链接牢固。特别是要注意做好立杆、扫地杆、立柱、抛撑等关键部件的维护、维修工作,保证脚手架位置正确,平稳牢固。

(3)对于人行脚手板和斜坡坡道的脚手板及防滑条等部件要保持常态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务必保证防滑效果发挥可靠,板架稳定。防滑条应尽量避免使用钢筋或竹板两类防滑效果差的材料,同时,也要避免使用钢制跳板搭建架设在斜面上的脚手架。

(4)脚手架上的各种缆风绳拉线在稳定脚手架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人员要定期检查各种拉线状态,及时维护、维修。要保证拉线紧张度平衡,拉线地锚区域不得积水。

(5)搭建脚手架时应在回填土处安置厚木板,其通长一般为50毫米。同时在架子周边设置好排水沟,降雨前后要对其垂直度和下沉量进行详细检查,降雨结束时架子不能马上使用,如果情况要求必须使用,施工人员应做好防滑保护,穿戴防滑鞋。

2 建筑工程雨季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施工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召开雨季施工专题动员会。要让所有人充分认识到雨季施工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严峻形式,从主观思想和措施保障两方面着手,切实做好雨季施工质量安全教育。

(2)现场安全员要发挥应有作用。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体系的重要枢纽,安全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现场安全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想有关单位、部门报告,督促解决。对于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的隐患要做好明确的防范标识,杜绝冒险作业。

(3)做好安全交底工作。项目相关负责人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彻底的技术安全交底,交底工作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4)施工人员佩戴好雨具。雨天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雨具。人员通道、架板应做好防滑处理。

(5)对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各类金属设备、设施、机械等都需切实做好防雷接地装置。各单机均应配备漏电保护器。

(6)为避免高空坠落和雷击事故发生,雨天或大风天气应避免高空作业,同时做好脚手架等设备的紧固工作。刮风天气要认真检查缆风绳以及地锚的情况,确保其牢固完整,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7)要选派专业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阶段性使用的设备在不使用期间要及时回收做好维护放置在指定位置。

3 结束语

雨季施工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无可避免。由于雨天环境下施工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雨季施工在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方面要求更高。施工企业必须对雨季施工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将降雨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切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9

关键词 空中水资源;人工影响天气;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5-0022-0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极端气候事件将频繁发生。虽然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雨量较丰沛,但因降水季节的变化,造成修水县汛期降水集中,常常引发洪涝灾害,而在夏秋季节,因降水偏少,常常造成农业干旱,城市缺水。发电企业效益下降。如何既科学又经济地解决修水县水资源季节性短缺问题,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提高大气降水效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重要的途径。本文对修水县空中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潜能进行分析。

1 修水县空中水资源优势及干旱特点

大气含水是空中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份。包括气体状态的水(汽)和固态、液态的水(云)。大气水分的80%集中在离地面2公里的大气层内。从动态角度计算,每年累计有84.4亿吨的水汽、云、雨滴从修水县经过,而实际降落地面的只有7.27亿吨。降落地面不到10%,可以说,修水县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水中水库”,空中水资源十分丰富。

干旱是修水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53年至2006年的54年资料中,有45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占83.3%,在前28年中只占79%,说明干旱呈发展趋势。其中秋旱较多,共发生34年,占63%。严重干旱年有1956年、1963年、1966年、1974年、1976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91年、1992年、2001年、2003年,占25%。严重的干旱年大部份都有伏旱和秋旱,近几年,冬旱有明显上升趋势。干旱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如2003年7至8月修水县出现严重的伏秋旱和连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42℃,造成了全县5.7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24 015公顷,死亡人口3人,死亡牲畜560头,全县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28亿元。

2 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及潜能分析

2.1 人工影响天气现状

修水县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当时是利用简易铁架采取人工点火方式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后来采用三七高炮输送催化剂进行增雨。目前,修水县已匹配了专用火箭发射和双管三七高炮,作业工具先进了不少,机动性增强。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手段也大有改善,应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资料,能够判断云层变化。分析云层中的含水量和云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作业时间。

近年来,修水县只要出现干旱,都积极地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且效果显著。如2001年在白岭上奉两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只用100余发炮弹,就使两地均下了20mm~30mm的降水,其中白岭大街上倾盆大雨,低矮商店还涨了水,老百姓称赞说“落票子”(钞票)。2003年,在山口发射火箭4枚,5个乡镇降雨10mm~30mm,其中漫江、征村两乡旱情基本解除。

2.2 修水县人工影响天气潜能分析

根据国内外专家多年研究和检验,实施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平均受益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缓解农田旱情面积约45km2,增加水量45万吨~450万吨,作业投入经费与直接经济效益的比值是1:150。但是,从修水县的实际情况看,人工影响天气的潜能远远没有发挥。

首先是空中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大量的空中水来到本地域,又浩浩荡荡地离开本地,降落到地面的不到10%;

二是往往到干旱发生严重时才采取应急的人工增雨措施,而此时的天气条件是晴空万里,碧空无云,人工增雨条件局限,只能利用局地山体形成的对流云块进行局地人工增雨,而地势较平坦的乡镇往往得不到收益。如果能够科学选择时机,在干旱发生之前就进行科学调度,实施人工增雨,则效果会更明显,旱灾损失也将大大降低;

三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远没有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不仅是表现在农业抗旱方面。修水县小电站发展较快,目前总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人工增雨可专为电站、水库增加蓄水,提高企业效益;在森林火险等级高时,增雨降低火险等级;发生森林火灾时可增雨进行灭火;在城市高温时可增雨降低空气温度,城市污染严重时,增雨可净化空气;在发生冰雹的季节,可进行人工消雹作业,抑制对流发展旺势等等;

四是空中水资源的争夺。空中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水汽量也是有限的,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工播撒凝结核增长雨滴,促其降落地面,为我所用,但是周边各地都开展人工增雨,而本地不作业的话,干旱则将会加剧,因为云的能量在别处已经释放,并且消耗了大量的水汽,云经本地时则可能处在消散或者重新发展阶段,自然降水量就会减少;

五是单点作业没有网络多点作业效果好。云有生成、发展、消散三个阶段,而且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单点作业时,针对某个云团,只有在发展到旺盛时开展作业,才有可能在当地形成降水或增加雨量。经常是通过发射弹药后,云团得到了发展,因云的移动,降水在下游发生。针对系统云团,单点作业效果有限,而网点作业,则可跟踪某个云团的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始终对同一云团跟踪作业催化,则催化范围大,效果好。

3 对策与建议

1)适应新形势,建设现代化的人工影响天气机制。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按照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条例》的要求,应建立一个有组织机构、专业队伍、稳定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改变目前人员不稳定,装备缺保养,弹药无库存、经费无保障的状态;

2)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研究,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水平和与外县人工影响天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和工作交流,开展人工影响作业的协同配合,把握时机,科学调度,实现效益最大化;

3)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网络,按照江西省气象“十一五”规划,应建立以300km2一个作业点的人工影响天气网络,修水县需部署作业点15个。实施网络化的人工影响天气,改变目前单点作业状态;

4)丰富空中水资源开发内容。综合考虑空中水资源的开发与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由为农业抗旱、防灾减灾向合理利用空中水资源、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拓展。由旱季作业向利于蓄水资源的其它季节拓展。由旱区作业向水库区、江河源头作业拓展。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10

关键词 雨水利用;低影响开发;径流量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122-03

0 引言

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通过蒸发、输送、凝结、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体之间不断的循环着。其中,在区域的水循环和城市的水循环中,雨水循环占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调节水区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非常迅速,城市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密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农田和绿地被建筑物所取代,土地的利用形式发生变化,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从而在雨水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主要有:地表径流量的增大,洪涝灾害变得越发频繁;雨水面源污染严重,河流水质逐渐恶化;此外随着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难以得到补充等等。所以,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减少城市污染,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

1 国内外雨洪控制的进展

1.1 源头性控制

近年来,由于洪涝灾害的不断加大,各个国家对于雨洪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雨洪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很多国家实施了从源头进行控制的措施。其中,低影响开发的措施在美国最受关注。从上个世纪开始,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就由美国提出,首先通过分散的源头控制,逐渐发展为控制城市暴雨所产生的径流以及污染,从而使得开发前后的水状态趋于缓和。

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思想就是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之中,运用各种手段来减轻对于环境的破坏,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所以,为了净化水环境,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对于低影响开发进行了研究,并且还建立了应用基地。他们关注解决雨洪问题的方法,介绍应用低影响开发的原则,最后表明低影响开发的技术在解决城市雨洪问题上的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城市”口号的提出,低影响开发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应用,我国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很多重要的项目,从而促进了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城市的经济、环境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1.2 中途控制

当今时代,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快,使得城市的合流管道的溢流问题以及城市的雨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合流管道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改善水环境的制约因素。为了改善水质、减少雨水污染物,国外对于排水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在溢流建筑物中加入各种悬浮固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建设相应的储蓄池也能够控制雨洪量。为了解决雨水对河流的冲击污染,我国上海市建立了相应的雨水储蓄池,有效地缓解了水量的压力和水质的污染。除此之外,对于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进行分流制,也能够控制水的排放量。德国就利用此方法进行控流,实现了对雨洪的管理。

1.3 末端控制

雨洪的末端控制方法主要是由河道的集中存储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组成。在河道的末端,经过储蓄池的的调储之后,可以利用沉淀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达到标准之后进行排放。其中,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染的水体进行是个很好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减少污染,使得河道的水质改善,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得到应用的统一。很多国家对于人工湿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要作为末端控制技术进行实施。我国昆明市在河道的出口处建立了人工湿地,对其污水进行控制,处理效果很稳定,使得污水排放量明显减少。

1.4 非工程性控制

非工程性控制主要是指利用政策、法令、工程以外的非技术手段与经济方式来加强雨洪控制。它主要由城市的雨洪管理方式、城市的规划控制以及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等组成。

城市的雨洪管理方式:因为我国对于雨洪的管理方式研究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为了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城市的内涝问题,应该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建设以“环境、安全”为目标的管理体系。由于完善城市雨洪的管理体系,涉及到很多应用领域,需要多个部门、多专业的积极协作。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水资源问题都已表明,创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

城市的规划控制: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城市的雨水收集问题,还对缓解城市的水涝灾害、改善生态文明、补充地下的水资源有深远的影响。现今,我国某些地区以环境、经济、社会为起点,开展了对雨水的重复利用研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应规划,开发商已经在项目的建设中开始实施控制雨洪的工程。

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方式:上世纪的90年代,美国制定了污染物的排放削减制度,并且对于暴雨的排放量权限进行了控制。另外,德国也规定了相关法律:对于污染严重的降雨需要经过处理达到标准以后才能排放。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的经济手段,来激励人们实施新的处理方法。从2004年开始,我国也颁布了很多与雨水的利用有关的法规,政府开始鼓励人们建设收集雨水的设施,还确定了雨水利用的标准。对于教育宣传方面,政府制定了相关的宣传手册、环保购物装置,向大家免费发放。此外,还建立了环境教育基地,并且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介,宣传了环保工作的动态。

2 我国城市雨洪径流的特性分析

2.1 地表径流的水量

城市雨洪具有双刃性,它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灾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透水的地表面积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洪峰流量增高,汇流时间变短。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多样性,使得暴雨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增加了城市洪涝的风险。根据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心的径流总量、径流系数都比郊外平原区要高,由此可见,城市化越来越高的地区,承受洪涝灾害的能力越差。所以,应该充分利用雨水这部分资源,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就会有所改变。

2.2 地表径流的污染物

要想使城市的污染问题得到很好地控制,必须提高城市水体的质量,全面了解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来源,这样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处理污水的效率。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有机碳类物质、悬浮颗粒等。

2.2.1 重金属

重金属是雨水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并且还具有很大的毒性。但是在雨水的冲击作用下,它很难降解,并会长时间的存在于水体的环境中,所以,雨水中的重金属很受关注。一般情况下,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建筑施工、大气的沉降以及城市交通行为。重金属浓度的大小与颗粒物的大小有关,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重金属的颗粒物大小集中在小粒径上,因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必须除去小的颗粒物。另外,季节、地理条件以及温度都是水中重金属转化的主要因素。

2.2.2 有机碳类物质

在城市的水体中,有机碳类化合物的分解就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体发臭发黑,以至于影响水体景观。另外,有机碳的溶解会对水体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它会使得多环芳烃与重金属之间的分布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颗粒物对于重金属与烃类物质吸附作用,就会使得暴雨对重金属和烃类物质的转运。

有机碳类物质最容易吸附在小颗粒的物质上,经研究发现,有机物大多数存在于小颗粒物质的表面,并且当有机物吸附在上面的时候就会增强重金属与疏水有机物结合的能力。虽然这个过程会促进重金属的去除,但是因为有机物质容易被降解,就会使得颗粒物质吸附的污染物重新变为溶解态。

2.2.3 悬浮颗粒

在城市的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悬浮颗粒的大小变化很大,主要由交通行为、建筑施工、尾气排放、路面冲刷、工业生产以及土壤侵蚀等造成。悬浮颗粒影响着水体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以及转移。它所携带的无机物以及有机物会随着雨水冲刷进入到水体环境之中,并且多数的污染物不但可以是颗粒状的形式吸收有机物,而且还可以是颗粒态形式附于沉积物之中。所以,悬浮物以及携带的所有污染物都可以通过沉淀去除。

对于不同的降雨量,地表径流所携带颗粒物的粒度分布不仅与水力条件有关,还与干旱的天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3 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分析

降雨径流的污染主要受降雨事件与地面颗粒物的影响,在此主要讨论了径流初期的雨水冲刷以及输送规律。

3.1 降雨事件分析

1)降雨量

降雨量的大小不但受到地区的影响,而且还与季节有着明显的关系。对于我国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雨量丰富,并且干湿分明。平均每年的降雨量很大,年际之间的雨量变化也很大,全年大部分的降雨量出现在汛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位于后汛期。而且,这个时期的平均降雨量很大,主要是由于在这段时间内热带低气压、热带气旋等气候的出现较为频繁。每一年中各个月份的雨水量变化呈现单雨峰趋势。

2)降雨天数

我国南方的平均降雨天数为145天,其中最多的年份是185天,最少的也有108天。跟降雨量相同,降雨的天数主要是集中在汛期,其中,小雨占得天数较多,中雨、大雨的天数相对较少。

3)降雨强度

降雨的强度主要是指单位时间的降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降雨强度会对污染物的冲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降雨强度出现最大的时间不同,可以将降雨事件大致分为三种。

降雨前期类型:降雨强度出现最大值的时候出现在降雨前期,并且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低。中期降雨类型:降雨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降雨事件中间时段,并且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出现“两头较小,中间较大”的分布形态。末期降雨类型:降雨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降雨事件末端,其中,中前期降雨强度的增长较小。

3.2 径流初期的雨水冲刷

一般情况下,初期的降雨量中污染物的含量与后期相比较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初期冲刷效应。在初期的冲刷中,很多污染物进入水体中,这是水体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经研究表明,降雨开始的初期,雨水的冲刷会是得降雨所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浓度出现最高,但是,在同一个降雨事件之中不同的污染物或者是不同的降雨事件的同一个污染物经过初期的雨水冲刷而产生的浓度峰值是不同的。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影响冲刷效应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前期的干旱天数、不渗透面积的比以及清扫的频率等等。

对于我国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沉积物中的大多数颗粒物质的粒径比较小,并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除去小颗粒物质是减少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此外,污染物的浓度与降雨的时间也有关系,在降雨的过程中,初期的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并且在后期趋于稳定。初始冲刷强度不但与土地的类型有关,而且与前期的干旱天数、降雨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4 低影响开发的试验研究

由于初期降雨的冲刷使得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物的浓度很高,需要进行处理。在此,主要利用下凹绿地、人工湿地、透水砖以及新型雨水口,这四种低影响开发的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

4.1 下凹绿地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11

关键词:防御 山洪 预案

中图分类号:Q14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县防汛工作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巴彦县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自然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巴彦县过境河流有松花江,境内河流有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泉眼河、小柳河、猪蹄河、拉三太河、大荒沟、黄泥河、龙泉河、小金河、小银河和双林河等14条。除松花江外,较大的河流有4条: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 巴彦县易受山洪灾害有7个乡镇16个村屯,影响3106口人。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度至2.6度。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0―565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各季特点是:春季4到5月份,40年平均降水量为65.6毫米;6到8月季节水频繁,平均降水量407.2毫米。

经济社会情况

我县划分为18个乡(镇),包括1351个自然屯。全县有187069户,68.8万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19人。`巴彦县易受山洪灾害有7个乡镇16个村屯。

全县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31万亩。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人均收入3700元。全县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劳务输出等为主。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

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人类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在区内程度不同的发生,流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径流带泥土随水入河,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二是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是防洪意识差,防洪标准低。现有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防洪投入资金整体规模偏小,投资严重不足,筹措渠道窄。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危险区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员分布情况以划分了危险区。

安全区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员分布、历史洪水淹没情况以确定了安全区。

安全区基本情况

安全区总人口 55000人,土地面积255000亩,可容纳转移人口12000人。

职责和分工

防汛指挥机构工作职责

县级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县级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的工作职责

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县体组织乡(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本行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具体负责监测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等信息。

信息组:具体负责对气象、水文等各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负责灾情统计,汇总上报。

转移组:负责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安全保卫搜救组:负责防汛抢险转移秩序和社会治安,督促撤离, 搜救被困群众。

后勤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报警信号。

监测通信及预警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降雨情况,根据我县各地的暴雨特性、地质地形条件和前期降雨量等,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

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监测要求:各部门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降雨、水位等信息进行监测,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短期天气分析、水情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暴雨山洪灾害性天气,要及时报告,用最短的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通知指挥部。一旦降雨量和过水量达到临界值时,以便及早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防范工作,争取抗灾工作的主动权。

监测系统的设立: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设施。

通信

通信方式

根据县实际和防御山洪工作的需要,发生山洪灾害时,县、镇、村、屯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电话和专用警报系统等方式,屯内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专用警报系统和锣鼓号等方式。

通信网络建设

县、镇、村、屯以及各观测站、监测组、信号发送员之间的通信,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均设置固定联系电话。各村、屯联系电话为现用电话号码,一旦换号,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预报预警

预报启用时机:根据暴雨天气预报,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将暴雨预警信息;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将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预警方式:当灾害预警信息后,各村应利用广播、鸣锣或用手提喇叭的方式向群众预警信息,并向镇、县防汛指挥部报告灾害情况。

预警启用时机

1 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暴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暴雨预警信息。

2 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即时向下游预警信息。

3 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 水库及池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相关信息。

预警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警报。其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如下:(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县防汛指挥机构,可参照县―镇--村―屯―户的次序进行预警。(2)如遇紧急情况,如局地突降暴雨、滑坡、山洪超过临界值或水库溃坝等,村委会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预警方式

我县发生山洪灾害的强度分为三级预警,即:黄色为Ⅲ级,橙色为Ⅱ级,红色为Ⅰ级。

(1)黄色(Ⅲ级)警报:当24小时内降小到中雨,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来水流量有可能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防灾状态,发出黄色警报信号。

(2)橙色(Ⅱ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中到大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来水流量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紧急防灾状态,发出橙色警报信号。

(3)红色(Ⅰ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大雨或暴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超过临界值的2倍,来水流量超过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特别紧急防灾状态,发出红色警报信号。

6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发生山洪灾害时,根据危险区基本情况,我们要按照预案选定的路线迅速将山洪灾害可能危及的区域内所有人员转移到安全区。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因地制宜挖好排泄山洪渠道,防止屯内积水以至危及房屋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在遇到特大山洪时,要做好相关重点村屯的群众转移工作。根据人员分布情况,转移以组为单位。

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送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工作要求

一旦发生险情,工作组和村委会应及时向镇、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同时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发生灾情首先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同时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抢险救灾

抢险救灾准备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12

关键词:中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应用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情况如下表。

2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给水排水,2009年版)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3 中水系统分析

水量平衡

中水系统采用优质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采用优质杂排水有以下几个优点:保证出水水质、简化处理工艺、节省投资、降低运营费用。

水量平衡计算:

该工程酒店客房280间,按每间2人计,共560人;办公部分面积73605平方米,按1人/10 m2计,共有7360人;空调冷凝水的水量:商业部分按每1KW冷负荷每小时产生0.5Kg 冷凝水计,办公和酒店部分按每1KW冷负荷每小时产生0.4Kg 冷凝水计。

通过分析水量平衡,可以确定本工程采用酒店客房的淋浴、盥洗废水、办公、商业区域的盥洗废水和空调冷凝水作为中水原水。初步考虑回用供给B1~8F裙楼部分包括商业、餐饮空调补水、地下车库冲洗、办公、酒店客房空调补水等。

中水原水收集量为327.7 m3/d,中水供水量291.7m3/d,水量能达到平衡。

供水系统

系统布置(见图1)

设备房面积

系统需要的设备用房面积:

讨论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

由于中水原水量略大于中水的需求量,故水量可以达到平衡。

经济效益

每天处理的中水量为291.7m3/d。

中水系统初次投资:

包括中水设备费用、废水收集管道/中水供水管道费用、加压设备费用等。初步估计约为230万左右。

运行成本及维护费用:

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预计运行成本(包括电费、人员工资、药剂费):约2.20元/立方米。

收回中水处理设备成本(不含中水供应系统成本)所需时间:

230万元÷(4.10-2.20)元/m3÷ 291.7m3/ d =4150天= 11.4年

如考虑投资的利息,则回报期将更长。

以上的造价、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比较均为以往项目的经验,具体应参考造价师的分析。

对建筑的影响

需要占用370m2的建筑平面,机房的净高不小于4.5m,如设置在地下五层,需要占用地下五层及地下四层,两层,对建筑布置有一定影响。

4 雨水回用系统分析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简述

由于雨水降水随机性强,故建议雨水回用为车库冲洗之用。

经初期弃流后的裙楼屋面雨水,进入雨水调节池后进行处理,蓄水经处理流程后进入回用水池,再经过加压设备送入各个用水部位。雨水调节池的功能是调节暴雨期,减少地块向市政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量,其容积由回用水日需求量以及深圳地区降雨量确定,同时需对水池的蓄洪能力进行核算。

雨水的回收与回用系统

雨水回用量计算

本项目选择收集部分裙楼屋面的雨水作为车库冲洗。

回用水量的计算依据:

车库:车库面积:25746,用水标准:2L/.次,最高日用水量为Q=30.9m3/d

雨水回收计算

设计参数: 裙楼屋面面积:6500m3

深圳市两年一遇的降雨历时1小时的降雨深度为45mm。

雨水蓄水池的容积计算

目前集水面积内汇水区域的日降雨量为:

其值为W2=10*ψc*hy*F=10*0.8*45*0.65=234m3

式中: W1---目前集水面积内汇水区域的日降雨量,m3

W2---集水面积内汇水区域的日降雨量,m3

ΔW---雨水径流增量,m3

ψc ---建筑物面径流系数,取0.8

hy ----降雨量 mm,重现期P=2年,降雨历时小时降雨量为45mm.

F ----汇水面积,hm2

取蓄水池的容积W为250m3,在强降雨日储存洪峰时一定时间内的降雨量,达到削减洪峰和雨水回用的作用,且为了更经济的进行雨水回收利用,保证雨水在蓄水池中的停留时间短,且利于水质的保持。

结论:

为了平衡整个地块的雨水蓄水量,根据目前的收集面雨水的分布,设计收集约8天浇洒用水量,设置1个250立方米蓄水池,作为雨水收集调节池之用。

由于雨水的随机性强,靠用城市管网作为补充水源。

雨水初期弃流量计算

初期弃流量W’=10*h*F=10*3*1.45=43.5m3

其中h为初期弃流雨水深度,mm

年雨水径流量计算

其值为W=10*ψc*h*F=10*0.8*1118.3*0.65=5815m3

每年回用的雨水量为年雨水收集量除去初期雨水弃流量,其值为

5815-43.5*158=1058m3(其中158为年降雨天数,此值为经验值)

则,雨水回收系统每年可节约城市自来水约1058 m3。

雨水回收工艺

项目拟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处理回用雨水:

系统内各主要设备参数取值:

调节池:W1=250 m3;清水池:W2=40 m3;车库冲洗:Q=30.9 m3/d

讨论分析

雨水回收系统初次投资:

包括雨水设备费用、废水收集管道/中水供水管道费用、加压设备费用等,初步估计约为100万左右。

运行成本及维护费用:

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预计运行成本(包括电费、人员工资、药剂费):约0.8元/立方米。目前深圳市经营服务类自来水费为4.10元/立方米。

每年最大可节约人民币=(4.1-0.8)元/m3x 5815m3/ 年= 19189元/年以上的造价、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比较均为以往项目的经验,具体应参考造价师的分析。

对建筑的影响

需要占用300m2的建筑平面,机房的净高不小于3.5m,考虑到雨水初期时,弃流雨水的排放,并且防止大量雨水进入地下室,建议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或者室外,对目前建筑布置有很大影响。

5总结

通过对以上中水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的分析,确定了方案的可行性,为节约能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俊红. 中水回用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0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