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

时间:2023-12-13 14:51:07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 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178-04

[Abstract]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staff core valu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medical staffs' ideological awareness, standardize medical personnel professional behavior,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veal hospitals' connotation. By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regime, and the measures of propaganda and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important role of unity thoughts, incentive system and cultural deposits make medical staff internalize core values into spirit pursuit and ac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Core value; Practice; Experience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众,努力使之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部门,必然要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承重墙,而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必然会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2]。为凝聚共识,规范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又讨论形成了“敬畏生命,扶伤济世,厚德仁爱,精勤修业”的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职业操守、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旋律。

1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3]”。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医务人员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塑造。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作用,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够自觉构筑起抵制腐朽价值观的思想堡垒。

1.2 有利于规范医务人员职业行为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出现了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的现象。面对“红包”、“回扣”等利益的诱惑,个别信仰缺失、诚信丧失的医务人员置职业道德于不顾,视患者贿赂为当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失去了社会大众的信任。而通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本职工作,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强化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自觉的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航标灯,价值观念的指南针,在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让精神力量转化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优良职业行为[5]。

1.3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疗纠纷多发并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每所医院年平均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约27次。究其原因,除了患者法律意识和消费者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高,以及医疗意外、疑难杂症等因素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确实是引发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80%均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6]。医务人员不可能“包治包好”,但如果时刻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畏生命,扶伤济世,厚德仁爱,精勤修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把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尽最大努力,通过细致贴心的服务、规范的医疗行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是消除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剂”。

1.4 有利于彰显医院软实力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7]。”同样,作为一种诉诸内心、经过强化的群体意识或整体认知,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医院软实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决定着医院的内聚力、导向力、同化力和战斗力。医院积极培育为医务人员所广泛接受和为全社会所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凝聚军心士气。同时,也因其吸引力和亲和力,更易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赞赏,彰显医院软实力的底蕴和厚度[8]。

2 我院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2.1 教育引导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9]。我院以教育为渠道,将核心价值观传输、内化于教育体系所能覆盖到的每一名教育者和教育受众对象。一是重视对教育者的教育,包括理论授课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等,通过培训教育和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其在理论授课、教学查房、病例书写、协助施救等环节的师德要求,督促其不断加强身心修养,以良好的师风师德,做医务人员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践行者、教育者和示范者。二是重视教育受众对象分层分类教育,对新任中层干部进行人文管理、沟通技巧、廉政教育;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医院文化、医德医风教育;对全体医务人员分别进行医德、师德、学术道德、岗位道德教育培训工作,并要求各类医务人员每年在继续教育中参加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方面的培训内容不低于6学时,实现职业道德继续教育常态化。三是高度重视对医学生进行教育,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任务不同实行了“四阶段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入科教育、选导师前教育和毕业教育,开设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专题化”教育课程,将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医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

2.2 制度保障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良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基础和保证[10]。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仅靠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考核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一是建立了院科两级职业道德建设领导体系,包括由院长、书记担任主任,副院长、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科室核心组成员构成的科室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组。党委办公室作为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责部门,在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统一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负责不同范畴和不同群体的职业道德建设。逐步探索建立党、政、工、团统筹协调,专项负责,协同合作,行之有效的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职业道德建设制度体系,包括医德医风建设责任规定与医德医风预警监督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师德建设规范与制度体系,完善临床带教老师、研究生指导教师、本科实习指导老师行为规范;学术道德建设规范与制度体系,建立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行为规范;岗位道德建设规范与制度体系,完善并落实员工行为规范和优秀服务准则;健全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师德教育专题培训机制,形成基于岗位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体系,实现职业道德培训系统化管理。三是推进职业道德考评、激励、惩戒体系建设,包括完善职业道德建设考评体系、建立职业道德建设激励体系、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失德”教育处分机制等,为全院医务人员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

2.3 舆论宣传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11]。一是我院官网、官方微博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建设”专栏和“共创文明”微话题,其中涵盖了中央精神、卫计委解读、行业典型、大医精诚、主题宣讲、职业风采等版块。网站专栏的建设为“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及时传递信息和活动整体展示的平台。二是在《宣医信息》报刊开设“职业精神建设”专栏,汇集了《我说“大医精诚”》《专家风采》两个栏目。其中《我说“大医精诚”》专栏,从院党委书记到普通职工,从科室主任到住院医师,从医生到护士,从职能部门到一线职工均结合本岗位阐述了对“大医精诚”的理解,分享领悟,涤荡心灵,在各层面引起共鸣。《专家风采》挖掘专家成长故事,职业故事,团队建设故事,展示我院专家的大医风采,为广大职工树立了医德、师德、学术道德、岗位道德的榜样。三是深度挖掘医院“温暖行医”“科学办医”的真实故事和新人新事,组织撰写了“德艺双馨医务人员榜样”故事5篇,积极策划、编辑、制作“共建和谐”微视频5部。在全院范围展开《正能量文章》征集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理论文章14篇,5篇获奖,我院被北京市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四是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首届“《央广健康》频道观众喜爱的京城好医生”评选,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评选等活动,制作专题片6部,宣传金牌好医生、优秀好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大力宣传各岗位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通过楷模榜样的作用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奠定基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文化凝聚作用,努力让医院倡导的价值观念、教育内容能够传递到其所能达的每一个地方,影响到每一名医务人员,使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4 实践养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行胜于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潮,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传播路径,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中,让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2]。我院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经常性主题实践活动,塑造职业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一是院党委开展了“夯实‘三型支部’基础,争创优质医院中做先锋”“务实清廉树形象,为民服务创品牌”“卫生服务创一流,科学发展我献策”“岗位创优我先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不懈发挥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先导作用,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评选“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和“党员心目中的好支委”,树立了一批群众反映好、示范作用强的党员典型,坚持典型示范、榜样引领。二是院团委坚持不懈用高尚精神塑造青年,结合重大活动、事件和节庆日等,开展了“学习党史、缅怀先烈、做医院发展建设主人翁”主题团日、“救死扶伤,践行天职”辩论赛、“寻找身边榜样,弘扬四德品质”宣讲比赛、“传承优良传统,续写宣医佳绩”专家访谈等,一方面教育青年传承老一辈专家的优良传统,在本职岗位上精勤不倦,德业双修。另一方面树立价值标杆,统一价值追求,引导青年向身边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青年典型学习,激发青年的职业责任感,做宣医发展的主人。三是医院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和谐有我、文明有我、奉献有我”等主题公益活动,党团员、职工积极报名,现有注册志愿者1800余名,志愿者行动遍及外省市、郊区农村、社区和敬老院。医务人员通过服务患者,奉献社会,既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又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支持,体会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无形中锻炼了综合能力,提高了精神境界。四是医院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提炼制订全院不同岗位、不同类别人员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动员全体医务人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核心价值观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3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体会

3.1 要注重发挥思想凝聚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政府日常工作》为主题的发言时指出:“当今中国,每天都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和人,同时也有不少背信弃义、伤风败俗等道德失范现象,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和规范行为[13]。”我院从培植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入手,职业精神是在医疗服务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文化心态、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生活态度以及优良传统的总和[14]。这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着从业者的品行,影响着单位的精神风貌。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教育和医务人员执业过程始终,贯穿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等,整合各种思想观念,清肃不良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广泛共识,发挥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帮助医务人员找到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找准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的价值标准,使之转化为医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实际行动。

3.2 要注重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15]。”我院通过建立健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和示范机制,通过组织、教育、感化、奖惩等方式,及时对偏离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进行调控。把学习践行效果与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挂起钩来,把个人表现与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对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采取相应的舆论支持和荣誉物质奖励,不断增强每名医务人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3.3 要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6]。”我院新闻媒体利用理论、评论、事迹报道及其他宣传方式,陈情、论理、讲故事,树立和宣传好身边的先进典型,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热点问题引导与群众道德评议结合起来,找准宣传教育与人们道德情感的契合点,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使医务人员受到心灵的震撼,坚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信念。

3.4 要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院文化建设的航向,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医院文化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17]。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维系全院职工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18-20]。我院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由医务人员在长期工作和学习实践中讨论形成的、为广大医务人员所共同认同和奉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的总和。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文化,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形成对广大患者与家属态度诚信、语言友善的行为准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融洽,全面推进医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安步月.抓好“六个注重”努力培育和践行医院核心价值观[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2):966-967.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63-164.

[4] 张晓林.凝心聚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浙江日报,2014-04-17.

[5] 汤波,白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意义和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5):103-104.

[6] 王建敏,王香平,樊洁,等.医学生临床阶段职业精神培养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5,19(2):71-73.

[7] 韩文乾.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N].经济日报,2014-9-16.

[8] 刘浩.以两高精神引领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153-155.

[9]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21-24.

[10] 乔春霞,张泽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14,(12):22-23.

[11] 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480):4-13.

[12] 谭卓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三重路径[N].光明日报,2015-01-02.

[13] 周文彰.政府日常工作应融入核心价值观[J].中国政协,2014,19(3):25-26.

[14] 花蕾,王建敏,王香平,等.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427-428.

[15] 滕盛萍.建立文明规范体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抓手[J].前线,2014,(7):89-91.

[16] 光.善用抓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12-02.

[17] 胡昌益,胡海娟,桂巾雯,等.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 25(4):547-548.

[18] 羊城.培育医院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147-149.

[19] 施琳玲,张涛.突破传统理念,我院探索医院文化建设新路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95-797.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医学职业精神 和谐 医患关系 特征

目前,医学职业精神已成为医学界和伦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医学职业精神自古有之,但这一命题的提出最早见于美国和欧洲国家发表的《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学职业精神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西方学者David Rothman教授强调,职业精神的要义在于对病人利益的关注,医师的自我约束和积极参与将是职业精神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医疗自治权的获得是医学职业精神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

我国有学者将医学职业精神界定为:利他主义;维护本行业的技术水平;行业自治;服务社会等,提出“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第一,提高业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也有将医学职业精神视为一种理想和信念,是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职业态度和职业准则。

作者认为,医学职业精神可概括为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是职业道德的升华的和最高境界。医学职业精神首先依赖医生的自律,但同时也需要来自外界的社会调控和他律,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二、医学职业精神的特征

西方学者David Blumenthal在《职业精神与弱势病人》中指出,西方“职业精神”一般有4个特征:①拥有并保持一种特殊的技能,此技能是社会认为有价值的;②专业团体成员自律的责任;③有特定道德与伦理标准的责任,置病人的利益于专业人士的个体利益至上;④站在病人个体的或集体的立场维护其医疗需要的责任。

笔者认为,我国现代医学职业精神应兼具促进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文关怀的特征。医学职业精神应体现出以下精神特征:

1. 利他主义精神

利他主义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它要求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切实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著名医家孙思邈就倡导:面对患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就是要有爱心,关怀病人,一切都能够从患者的疾病出发。同志曾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颂扬白求恩医生,“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 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精神古已有之,战国时,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医学精神的基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是医学人道主义的萌芽。《外科正宗》中的《医家十要》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医德的人道主义精神。“贫穷之家,凡来看病,可不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在遇贫难者,当尽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3. 敬业精神

医学职业关系人命,任何一个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敬业精神,积极投身到医疗事业建设之中。在古代名医大师职业精神的光芒映射下,现代的医疗界更应将敬业精神发扬光大。“医圣”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十分热爱医药事业,重视临床实践,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与同行交流,并到的都城行医。他时刻不忘自己的治病救人的使命,用高超的医术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之苦。

4. 献身精神

医学职业要求奉献精神,医务工作者应具备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献身的精神。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的医疗界就一直延续着这种为医学的献身精神。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为了“令民知所避就”,常到野地“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伏羲氏“画八卦”“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一拯夭枉焉”。“药王”孙思邈一生精心就医,德高望重,90岁还为人看病,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亲手治疗麻风病人600多例。2003年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国,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医务工作者奋勇抗击病魔,争先冲在前线。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危险性每一个医务人员都非常清楚,但为了保障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与疫情进行抗争。

5.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医学职业精神重要特征,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命质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任何领域缺乏创新精神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医学事业关系民生,更应提倡医务人员的创新精神。

6. 团队精神

医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顺利开展医疗活动需要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亲密合作,各有分工但又团结协作,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集体力量的深度开发和展示。团队协作不仅仅是单个科室不同岗位之间人员的合作,也包括多科协作联合救治危重病人的团队合作,还有跨国籍、跨省份、跨医院之间的合作。

7. 批判精神

医学职业精神发展至今,可谓内容广泛,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特征和医学发展现状。这样才能发挥医学职业精神在医疗界的推动作用。

医学人道主义精神要求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它是医学职业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利他主义精神体现出医学发展的目的,即为患者谋福利,患者利益至上,因此,它是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批判与创新精神是医学职业精神发展的动力,批判地继承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创新应体现出前瞻性从而使职业精神更具时代特征;协作与团队精神是践行医学职业精神的保障;献身精神是弘扬医学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在灾害和疾病来临时。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建立的医患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信任、融合的关系。它建立在共同战胜疾病的价值追求目标之上,更加注重生命神圣、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它要求医务工作者伦理素养增强,注重医患沟通,尊重患者权利;并注重培育医患信任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医疗理念,以关爱生命、病人至上为核心价值观;他要求建立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充分发扬医学职业精神有利于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应用原则,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理论保障,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想基础和灵魂。

参考文献:

[1]张海洪.第三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举行[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19

[2]车秀红,韩静,陈立志.浅谈当前医学专业精神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J].新医学学刊,2008,5(10):10.71

[3]王明旭,张文.促进医学职业精神建设 优化医学的社会职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9―12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3

从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难看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蕴含、彼此渗透,相互催生、相互牵引。[3]二者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诉求,在内容上具有契合点,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1.二者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

中医药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核心价值观“仁、和、精、诚”是中华民族深邃哲学思想和卓越文明智慧在中医药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写照。[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制度价值取向的体现,是基本的、持久的价值,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主要目的在于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从而培养出正直、诚实、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这点来看,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

2.二者具有一致的道德诉求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休戚相关。从道德层面看,中医药文化具有“上医医国的家国意识,致中尚和的价值取向,医乃仁术的仁爱思想,大医精诚的人格追求,上工治未病的忧患意识,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行为心理”[5]。中医药文化特别强调医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其以人为本、济世活人的价值理念,大医精诚、淡泊名利的精神,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永恒的道德追求。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在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对我国传统理想道德人格的现代表达,也在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因此,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的道德诉求。

二、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1.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文化,加强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中医药文化传承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范畴,丰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医药院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医药院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将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精髓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融合浸润到学生的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凝练并弘扬中医药文化;要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医学院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建筑、雕塑、场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中医药文化;要积极开展专业经典诵读、中医药知识竞赛、医技大比拼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中医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要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与医学实际相结合,穿插医学发展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医哲学的广博高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热情,增强学生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倡导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追求,培养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

精益求精、救死扶伤、尽心尽责是医生的天职。“精”即医术精湛,从医者需精于医术,唯精唯一,精义入神,方可致用。精湛的医术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熟读中医经典,将中医经典理论诵读、等级考试推广到中医药的各个学科,强化经典理论的学习,夯实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要在中医教学改革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培养既精通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中医药文化修养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与敬业精神;要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3.倡导以诚为美的道德风尚追求,培养医学生诚实守信精神

良心是医生的底线,诚信是医生的天平,高尚的医德是医生的灵魂,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论及只有“精”“诚”兼备方能成大医。“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医者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对所有来诊的患者,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都一视同仁,详察精治。在《纪念白求恩》中用“诚”来概括和诠释白求恩的医德境界。中医药院校要强化教育教学平台设计,发挥网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通过时事教育、形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丰富医学生思想内涵,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邀请医疗卫生行业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悟到先进的人格魅力,体验到生命所系,生命所托的真谛。

4.倡导济世救人的职业道德追求,培养医学生团结友善素养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4

第一条为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心理健康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精神卫生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等物质保障,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内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民政、公安、司法、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医保、人事等行政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精神卫生工作贯彻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精神疾病患者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有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权利。

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保护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心理健康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

第七条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医院、精神病康复院以下统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和标准。

街道办事处和有条件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社会福利性质的工疗站、日托康复站以下统称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就近康复的场所。

第八条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注册护士、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以下统称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精神卫生事业进行捐赠。

鼓励市民自愿参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工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和回归社会给予援助。

第二章心理健康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预防

第十条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第十一条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健康咨询门诊。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非精神科执业医师接受精神疾病知识教育创造条件,提高其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配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十三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设立营利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设立非营利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应当配备与该机构相适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

第十五条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符合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从业资质条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其中,从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教师资格,并接受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执业规范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宣传预防精神疾病的意义,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当参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市民提高预防精神疾病的能力。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性宣传。

第三章医疗看护

第十七条精神疾病患者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自知力的,有获得医疗看护的权利;精神科执业医师可以提出对其进行医疗看护的医学建议。

第十八条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监护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顺序确定。

具备监护资格的人员可以协商产生一名或者数名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也可以轮流承担医疗看护职责;协商不成的,医疗机构可以建议精神疾病患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按照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康复的原则及时调解,协商产生监护人;调解不成的,依法指定监护人;对指定不服提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第十九条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妥善看护精神疾病患者,避免其因病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

(二)根据医嘱,督促精神疾病患者接受门诊或者住院治疗,代为、协助办理住院或者出院手续;

(三)协助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回归社会。

监护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履行前款规定的医疗看护职责。

第二十条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有权请求具备监护资格的近亲属给予协助。

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有权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及其精神科执业医师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有权要求公安部门、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提供帮助。

第四章精神疾病的治疗

第二十一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的近亲属应当协助其接受诊断和治疗。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积极、适当的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应当符合住院标准。不得无故留置精神疾病患者。

第二十二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有权了解病情、诊断结论、治疗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出具疾病的书面诊断结论。

要求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医学教学、科研或者接受新药、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试用的,医疗机构必须书面告知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教学、科研、试用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的,医疗机构应当取得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三条需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施行精神外科等治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并告知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治疗手术可能产生的后果,取得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四条未经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不得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播放与精神疾病患者有关的视听资料。

因学术交流等需要在一定场合公开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资料的,应当隐去能够识别该精神疾病患者身份的资料。

第二十五条精神疾病的诊断,应当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按照国家现行的医学标准作出;没有国家医学标准的,参照国际通行的医学标准作出。

对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现行的医学标准或者参照国际通行的医学标准进行诊断复核。诊断复核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半年。诊断复核结论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

第二十六条对经诊断复核未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结论有疑义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会诊。

第二十七条与精神疾病患者有亲属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不得为该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复核和会诊。

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不得为同一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会诊。

第二十八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诊断复核结论或者会诊结论有疑义的,可以依法向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二十九条精神科执业医师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有利于其治疗、康复的,应当提出住院治疗的医学建议。有自知力的患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第三十条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认为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必须住院治疗的,应当提出医疗保护住院治疗的医学建议。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应当代为或者协助办理住院手续。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保护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按照规定进行诊断复核。

第三十一条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事发地公安部门应当将其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的,应当向其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事发地公安部门报告。

经两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其中一名具有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认为必须住院观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对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紧急住院观察,同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在实施紧急住院观察后的七十二小时内,作出诊断结论。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每月为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一次精神状况评定。

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享有通信和会客的权利,因医疗需要必须予以限制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因医疗需要或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解除有关措施。禁止利用限制通信、限制会客或者约束、隔离等方式惩罚精神疾病患者。

第三十三条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确定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代为或者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有自知力的精神疾病患者提出出院要求的,医疗机构应当准予出院。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发现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擅自离院的,应当立即寻找,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精神疾病患者行踪不明的,医疗机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公安部门。

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或者公安部门发现擅自离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当通知其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并协助将其送回。

第三十五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

无生活来源和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民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收治,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服现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军人退伍、转业后,其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按规定减免后支付仍有困难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救助。

第三十六条精神疾病患者行使知情权和决定权应当以其有自知力为前提。

第五章精神疾病的康复

第三十七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精神康复科,应当为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帮助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第三十八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安排精神疾病患者参加有利于康复的劳动、娱乐、体育活动,增强其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参加劳动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

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创造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学、就业能力,并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十九条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建设、改造和管理社区康复机构的费用,财政部门应当给予支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应当列支一部分予以补贴。

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社区康复机构税收减免优惠。

鼓励企业将适合精神疾病患者生产的产品安排给社区康复机构生产。

第四十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指导社区康复机构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治疗,向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监护人、近亲属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方法。

第四十一条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依法享有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的权利。有关单位不得以曾患精神疾病为由,取消其入学、应试、就业等方面的资格。

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有权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劳动保障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推动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培训、安置工作。

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在待遇和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登记而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依法处理。

未取得资格证书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人员未按照执业规范开展咨询服务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泄露心理健康咨询对象隐私或者违反执业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资格证书。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安排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医学教学、科研或者接受新药、新的治疗方法临床试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为精神疾病患者施行精神外科等治疗手术的;

(三)安排不符合职称要求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精神疾病诊断、诊断复核的;

(四)经诊断复核未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有疑义,而未组织会诊的;

(五)未经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医疗保护住院治疗的;

(六)未经过两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其中一名具有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紧急住院观察的;

(七)违反本条例规定,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约束、隔离措施,或者病情稳定后未及时解除的。

第四十四条精神科执业医师泄露精神疾病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精神科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有关回避的规定,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复核和会诊的,由医疗机构给予处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精神疾病患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医院发展来说,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它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展现了职工的精神风貌。因此,抓好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院通过医院文化建设,促进了医院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 医院文化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内驱动力

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医院精神是贯穿整个医院文化建设过程的纲领,是其他医院文化建设要素的灵魂。我院把培育能反映本单位特点,能够发挥导向、激励、凝聚、陶冶等功能的医院精神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主线。为此开展了向全院职工征求医院精神和医院院训的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对医院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积累的传统进行挖掘,总结出全体职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服务理念,将“责任、荣誉、协作、博爱、进取”作为医院精神,将“仁心仁术,致新致远”作为医院院训。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确定下来,医院精神和院训的确立不仅秉承了医者仁心的传统医德文化,而且起到开拓进取,求新思变,促进了医院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成为规范和激励全体职工的行为,教育职工、凝聚职工、感召职工的力量源泉,职工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2008年医院荣获台州市首批“无烟医院”的殊荣,“守信用、讲诚信”单位。获得县政府和卫生局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2 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使院、科两级管理的执行力不断增强。为了加强科室管理,明确目标,增强责任意识,贯彻落实医院“责任、荣誉、协作、博爱、进取”的医院精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安全发展、多些满意”的年度目标,每年初,医院与各科室签订科室目标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责任状。这些责任状的签订对于科室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使管理的执行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是鞭策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医院坚持把“以制度管人管事”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和规程,对原有规章制度适时进行认真梳理,对不合时宜的修订或废止,使之行之有效。特别是近两年我院先后出台的《奖惩条例》、《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医院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的出台形成了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减少工作的随意性、随机性和盲目性;医院加强医疗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新技术、高质量服务。医院抓住2005年等级医院评审和2006年等级医院“回头看”契机,在管理上和制度建设上向着规范化不断迈进,医疗质量明显提升。进一步了完善首诊负责、首问负责、急诊急救、危重病报告、疑难病会诊和术前讨论等制度,切实加强了医疗安全防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医院还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在文化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市场和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创出自己的医疗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专科。我院的糖尿病专科、中医妇科、精神卫生科等特色专科,在周边县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医院文化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

我院坚持 “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并把这一理念渗透到医院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健全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清洁、温馨、私密性良好的就诊环境和人性化服务。医院扎实推进全程护理服务理念,从2008年初开始向全院推行“入离院工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出入院制度,规范护理服务及工作流程,如建立病区优质服务要求、病区巡视服务规范、输液巡视规范、护士交接班规范、护理操作告知制度、出入院告知程序等,注重细节管理,让患者在任何阶段任何地点都能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工程实施以来,医院服务形象得到显著提升,病人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完善服务环节管理。我院继“入离院工程”后又实施了“满意度工程”,将全院各科室按临床、医技、后勤纳入考评中,开展“满意度工程”流动红旗的活动,强化激励机制,让职工更多地看到了制度的积极面,促进了职工遵守制度,群众满意度及职工的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在我院形成“机关为基层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后勤为医疗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 的工作机制。

4 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6

一、借助校园氛围,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一)以蕴含故事的生态环境,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业归属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利用大自然作为教育的内容,通过持之以恒的自然环境教育,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关注自然、关心周边事物,树立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思想,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情操。现代大学都有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生态环境同样渗透教育的价值取向,要发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陶冶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医学院校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针对医学的使命和特点,打造具有关爱生命、散播至善情怀的特色校园风景,让学生感受“一栋建筑、一个故事”“一片园林、一种使命”的责任意识。医学院校在进行校园环境绿化过程中,应建设一片集价值观念和休闲怡然一体的杏林,通过杏林故事的述说、校园碑刻如“视彼儿女,犹我兄弟”“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等书法文字的展现,让学生明白杏林与医学事业的关系,诠释杏林故事渗透的深刻哲理,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成就感,催动医学生为民族、为国家作贡献的心理动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深入医学生的心田。(二)以常设性典礼为依托,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仪式渗透性。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现代大学,典礼作为一种常设性仪式,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每种仪式的背后,都有一个体现了文化核心信念的寓意”。大学生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开学典礼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开启人生航向的指明灯。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开学典礼对其人格塑造、职业成长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典礼中的演说和仪式能够向学生传授价值观、人生观的理念,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学典礼中的重要一环“医学生誓词”的宣誓,其中“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等誓言的表达,既体现了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又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等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大学里重大活动的庄严升旗仪式中,师生穿戴的礼仪规范,自然会引发大学生对国旗、国歌的价值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国歌和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被运用,从而实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使得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感受着国家的在场”。通过升旗仪式,学生能进一步学习、掌握国家的兴衰史,知晓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形成理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强化。(三)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内在性。大学校园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在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弘扬、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在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举办讲座等,讲述护士节的来历,阐释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从而诠释不论贫贱、关爱他人的和谐理念,使得在当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广西教育412017.1医务工作者可以用爱心去关爱患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公正”的内在含义,让他们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论其出生、民族、地位、信仰,都要一视同仁。对于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中的敬业精神,让学生体会“敬业”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个岗位的具体行动中,让青年学生理解责任和担当的使命。纪念护士节还可以采用演讲、歌咏、舞蹈等比赛形式。演讲内容的写作、演讲思想的表达应围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来展开,歌曲、舞蹈的选取应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使学生懂得如何合作、如何表现正能量。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把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讲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教育是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于一体的高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医学人文科学蕴含了医学价值观、医学法律规章、医学追求等要素。“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骨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概论”课教学中对医学生讲授“文明”的内涵时,特别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渊源、表现形式、职业表征等,结合医学现状,指出必须摒弃医疗行业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看病不看人”的“非文明”现象,提出医务工作者文明举止、言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医务工作者将“文明”的观念内化为执业认同,外化为职业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化。医学专业教育侧重医学思维、医学理论、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培养和传授。医学专业教育追求的“求真”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精神融合才能实现大医卓越的本色。在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尤其针对病人的个例特征时,医务工作者需要涵养精诚的职业品格,以“文明”的眼神、语言作载体,接近患者、了解患者、同情患者,形成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提高获知病情的全面性、准确性,更能对症下药,展现医学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二)把专题教学与自主授课有机结合,拓展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院校“概论”课教学既需注重专题教学,亦需运用自主教学。专题教学主要突破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自主教学让学生拓展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专题教学既注重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又紧密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讲授与医学生相关的理论侧重点。例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讲授中,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等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战略意义进行专题教学要讲解透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阐释,指出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的富裕、政治的民主等,还包括人民的健康,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些专题教学内容结合医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拓宽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把握“中国梦”包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层基本含义时,将人民幸福的内容具体化,将医学生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所应秉承的责任与义务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讲授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理论传输与价值塑造有效结合,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概论”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授课,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自主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选取某个章节的某个内容进行分享,自主授课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医学特点拓展知识,例如在进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主授课中,学生需要联系专业特点,指出医疗卫生改革为推动医院和健康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的内涵,这些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现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理解。(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干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把理论讲透。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容时,要作横向比较,把社会主义的“自由”概念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指向对象做一个全面的对比,揭示西方自由的虚假性和根源性,让学生学会分析鉴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论”课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中的内蕴性,形成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养。医学院校在“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可安排学生结合专业实际,到医院、社区、学校、工厂、农村参观、考察、调研,尤其针对当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展开调研,并结合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卫生下乡等活动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进行梳理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医疗卫生事业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医疗工作者如何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身对患者的呵护,增进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将医学生的专业特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进一步理解和辐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运用灵活性的教学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中,既要注重课前的氛围营造、课堂中方式方法的运用,又要注重课后考核方式的灵活,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力所能及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统一。(一)收集分享榜样事例,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德榜样是医疗行业中以突出的执业善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值得和可供医务工作者学习效仿的职业贤者。医德榜样需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厚的学识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博大的仁爱之心。医德榜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也是个人的德。在“概论”课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课后教学环节中把收集分享榜样的事迹作为课程组成的一部分。白求恩精神的宣传教育曾影响了几代中国医学人,但身边的医德榜样更具说服力。大学生收集医德榜样的过程,也是解析、学习医德精神的过程,“榜样教育的原理是个体内部潜在行为被榜样的外部激励唤醒,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提高”。医学生通过与榜样人物的近距离接触,与他们平等对话,通过了解医学名家的成长经历、倾听名家的真实感受、接受名家的品格影响,树立成就“精诚”的“大医”品质。医德精神是在医学执业行为中展现的真善美,“真”昭示了医学科学价值,“善”彰显了社会伦理的职业化,“美”提供了人性和谐的价值。医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榜样的言谈举止,修正自己的不恰当的认知,加强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不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如屠呦呦作为医德榜样,教育了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敬业、勤业、乐业就会有收获,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正”“和谐”“敬业”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正能量作用。(二)参加医疗下乡活动,体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大学生的下乡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耳闻目睹、情感碰撞中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启发他们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体会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离实践教学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容易形成知行不一、“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不知所从”的窘境。医学院校的“概论”课教学,借助假期开展的“医疗下乡”实践活动,在医疗卫生状况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医疗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医学生从多维度、多渠道了解社会,增进他们的怜悯、恻隐、关爱、助人的情怀,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爱国要爱民、爱民要亲民、亲民要贴民”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友善”的具体化、细微化。这些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在体验中选择,并不断固化的过程,是经过实践体验后“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医学生结合专业的实践活动中,在自我感受中更易形成可以感知和达致的信条和规范并内化于心,在以后的从业生涯中更加坚定和笃定这些理念和信条。(三)贯通见习实习过程,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要把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大学生的执业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临床见习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借助带教老师的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职业行动中。在见习实习中,医学生亲赴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触,调查病人所思所需,激发学生的价值情感,不断思考、调整自身的服务理念,增强辨别善恶是非和尚德精技的能力,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病人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凸显“精益求精,济世救人”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的执业奠定高尚的职业情操,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敬业”“友善”的价值追求,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言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教学过程,需要把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认知、领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渗透到职业行动中。

作者:刘胜良 单位:桂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朝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168

[3]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63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5]共建共享健康中国[N].人民日报,2016-08-21

[6]丁玲玲.榜样教育的困境和有效性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7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呈紧张态势,医患之间甚至导致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将本就处于对立状态的医患关系推得更远,使医患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医患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呢?究竟应该如何使医患对立的状态得到缓解直至消除呢?毕竟医患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医生和患者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构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药品配售市场不完善、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渲染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院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道德水平滑坡,医患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举证倒置、谨慎行医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恶性循环等医院方面的原因;还有对疾病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对医疗行为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增强、对医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等患者方面的原因。

纵观以上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有些则是伦理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重塑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在这些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当中,职业精神的提升是目前就可以着手加以改善,并是可以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在全国卫生系统轰轰烈烈开展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正是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为重塑医疗行业社会形象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陈竺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破解医改难题,实现医改目标,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政策完善、投入增加,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价值的支撑和道德的坚守。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从2012年3月开始,分为学习研讨、总结凝练、践行3个阶段,201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最终表述。目前已明确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3个核心要素: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文化和道德内涵;二是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三是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形成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总结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有以下认识: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就是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利用自己和同事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的职业,所以,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就应当包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恪守医德、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依据,尊重患者、抚慰生命。并由此可以延伸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原则,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医患之间发生何种冲突,都应坚守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医疗卫生职业的价值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三是传递乐观向上的心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举行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上,张茅同志强调:组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主动参与,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医疗行业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的窗口行业,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引领职工精神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引领职工精神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完善科学的制度文化,培育清正的廉政文化。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建立起医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和睦发展的医患关系;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增强职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体验性。医疗过程三分在“医”,七分在“疗”,而沟通又在“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沟通能够使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大胆采用先进的治疗方式,从而有利于人类整体对疾病的征服。可以开展相互的体验活动,让患者感受医生的辛苦和不易,让医生感受患者的焦虑和彷徨,有了相互的体验之后,才会对对方的工作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全行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占据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要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医疗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对医疗行为的局限性要进行说明,引导公众理性就医。

参考文献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8

医院作为社会文明的窗口,需要规范、优质的服务,长期以来我院正是以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舒适”的医疗服务为宗旨,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医疗业务及行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就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二级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区6000多名各类精神疾病的治疗、近89万人口的精神卫生预防任务。多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确保##区的一方平安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区各级领导多年的关心和支持下,20xx年7月医院顺利完成了整体搬迁。新落成的医院占地面积68903平方米(约合103亩),建筑面积2808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2%。可收治病人近800人,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保健、宣传为一体的二级专科医院,是全市19个区、县中规模最大、设施完备、设备先进的绿色园林型医院。医院自1998年开始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已获区级文明单位“四连冠”。

二、主要做法

(一)树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文明服务宗旨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医院正是以此为宗旨来指导日常工作的。

1、自觉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在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中,一是开展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按照卫生部《关于对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精神,着重对组织动员情况、查找问题情况、分类处理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了自查自纠,自查结果都比较满意。二是规范服务收费,实行住院费一日清单,建立收费咨询窗口,解答群众收费的疑惑。三是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抓好医德医风考核,每季对职工医德医风进行考核,结果与奖金、评优等挂钩。四是定期召开由社区、单位、学校等代表组成的社区监督员会议,听取他们对医院行风建设的意见,并发放征询意见表,在信息反馈中,社区监督员对我院行风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10月份我们举办“医院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院参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两年来,共收到表扬信12封,锦旗7面,社会公众满意度97%。

2、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就诊。在医院未搬迁前,为方便边远地区病人,坚持每月一次派医生到浦江、华漕、龙柏三个社区卫生中心开设半天门诊。医院搬入浦东后,考虑到精神病人需长期服药的特殊性,为健全方便浦西病人门诊治疗,医院想方设法、协调各方,开设了浦西门诊部。

3、开展创优争先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科室”、“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评选“五十佳”、“优秀党员”等活动,激发职工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热情,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提高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二)构建一个“管理规范”的文明服务模式

将文明单位创建与医院管理年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标,进一步规范管理。

1、根据07—08年度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要求,积极投入区级文明单位创建。医院专门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党政一把手任主要负责人,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定期研究创建工作。

2、党政与职能部门签订了《综合目标责任书》、《文明科室责任书》、《综合治理责任书》等,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3、完善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医务科建立了《医院医疗安全的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紧急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处理预案和住院患者疑似传染病的处理预案。建立了主诊医师负责制和医疗质量追究制度。医务科在市质控每半年考核中均获前三名。护理部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了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跌倒、管路滑脱患者的评估、预报、监控制度,护理质量管理运作程序、护理质量考核细则、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调配方案、危重病人安全防护措施等。护理部在市质控考核中,连获两次第一名。

4、加强日常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两年来,医院督查小组坚持每月一次的规范服务检查。重点对窗口服务、晨间查房、午后查房制度的执行、医疗安全、卫生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整改。护理部对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以及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讲评,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

施。

(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文明服务团队

加强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是维护职工生存发展需要,也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医院软实力的基础。

1、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卫生局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单位和个人的教育培训计划,以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班组等形式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总书记倡导的“良好风气”等,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工作。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专项治理成果。组织党员干部学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会议上重要讲话,学习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的便利谋取不正当的若干规定》,使党员干部和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三是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组织开展“转变作风促和谐,廉洁勤政创新业”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领导人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重要讲话。党政领导观看了《蜕变之路》、《赌之害》廉政教育录像片。组织30名党员干部观看了《马德落马警示录》和《人生的败笔》党风廉政建设警示片,组织党员座谈会和撰写心得体会,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一是强化卫生事业形势任务教育,认真传达贯彻区卫生局会议精神,让职工了解##区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以及推进的新举措。增强医疗卫生整体意识,引导职工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二是全院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内容有《中共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精神卫生条例》、《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职工良好的职业形象。进一步宣传我区卫生系统“五十佳”先进人物和深入学习陈海新、庄婵娟同志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医院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教育,职工思想素质提高了,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大家爱岗敬业,注重树立医院形象,吸引了大量病人,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四)培育一种“关爱精神健康”的文明服务精神

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结合医院的专业特点,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党支部与黎安二村居委结成了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党团组织定期为共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每年次对共建小区内的精神病人家属倪光宇同学进行定期慰问、资助;对小区居委老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

2、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运用我们的专业特长,通过宣传、咨询、讲座等形式,极大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心理卫生知晓率,从心理和谐的角度,更好地为构建社会和谐服务。

一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心理和精神卫生宣传:在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和爱国卫生日等期间,组织大型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总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多份,服务覆盖人群2万多。20xx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内容:针对社会普遍人群的“携手——绿色丝带映阳光,携手追求心健康”主题宣传活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拉手——城乡拉手心沟通,共享阳光和天空” 主题宣传活动;针对精神病人家属的“握手——医患握手共同行,坚持科学胜疾病”主题宣传活动;针对中学生的“牵手——大手小手手牵手,快乐成长无忧愁” 主题宣传活动。

二是多形式开展心理和精神卫生服务。如为政协退休老干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和常见疾病健康讲座”;为参与四抗震救灾的官兵开展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协同区妇联成立了外来务工妇女工作站;参与区总和区妇联组织的心理健康热线服务。

(五)营造一种“和谐顺畅”的文明服务氛围

民主、和谐、顺畅的医院氛围,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保证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1、加强医院民主管理。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工作,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通过落实院务公开工作,加强了医院的科学管理,从政治上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了医院良好的民主氛围。

2、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年一次开展院内小型的体育运动会、职工春节大联欢;积极组织参与系统文艺汇演、运动会、护士风采展示、“三八”节读书报告会等;新院专门开设了职工午间休息、活动场所。通过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职工工作热情。

3、开展“奉献一片爱心,捐种一块绿地”活动。20xx年为了配合##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址工程建设,美化医院环境,局党委决定在全区卫生系统中开展“奉献一片爱心,捐种一块绿地”活动。根据文件精神,先后召开班子会议统一思想,召开院务会议宣传发动、落实措施,全院编内编外职工126名,参与率100%,共捐款20400元,各级干部积极带头,通过这次捐种绿地活动,使全院职工进一步树立起高尚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

4、开展“关爱健康、爱心捐书”活动。为了给病人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就医环境,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发动医务职工把保健类、时尚类、励志类书籍捐献出来,供病人阅读。两年累计收到各类书籍800余册。

5、组织抗震救灾募捐。四川汶川地震,举国哀悼,员工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几天时间,126名员工捐款9450元,28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9700元,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灾时候有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三、取得成绩

1、业务量情况:住院病人数20xx年比上年增长2.62%;20xx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3.49%。入院病人数20xx年比上年增长6.12%;20xx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4.47%。出院病人数20xx年比上年增长6.99%;20xx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0.14%。

2、业务收入情况:20xx年比上年增长8.66%;20xx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5.97%。

3、业务考核情况:20xx年上、下半年均获市精神卫生质控督查第三名;20xx年获市精神卫生质控督查优胜等级;20xx年度区综合考核优胜奖。

4、荣誉证书:20xx年获##区卫生系统院务公开工作优秀组织奖;##区卫生系统“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单位;区级文明班组合格率100%。20xx年获##区卫生系统女职工“天使杯”读书报告会征文二等奖;##区卫生系统女职工“天使杯”读书报告会演讲三等奖;##区职业技能竞赛医务职工院前急救技能操作比赛一等奖。

四、几点体会

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只有高度重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实效。我们通过近年来的创建,深深的感受到,要想把文明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以达到激励人心,树立形象,促进工作的目的,领导重视是保证。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做到党支部定期研究创建工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亲自督办,各级管理干部高度关注,并把它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才能保证创建工作够长创常新,年年都有新收获。

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只有不断创新载体,才有活力。文明建设必须不断创新,突破常规,增强特色。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社会群众满意度;以医德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岗位奉献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以行风测评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医院行风建设,提高卫生行业形象;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不断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氛围和品位。

三、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只有密切结合实际,才有生命力。文明创建工作脱离了工作实际,脱离了单位实际,脱离了职工需求实际,就没有生命力。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心,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捆绑起来抓,纳入单位的年度综合目标工作考核内容。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解决社会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和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捆绑起来抓,通过采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通过加强行业管理,使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医德医风教育

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也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因此,医德医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常常形成舆论的热点,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就成为医疗机构常抓不懈的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业卫生学校学生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对待,不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作风行为,真正树立医学生“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一、当前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有人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和座谈讨论情况看,“医德医风的主要问题:一是服务态度比较生、冷,占14.3%;二是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不到位,占13.2%;三是过度检查、不合理用药,占10.0%。其他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据这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群众反映较多的医德医风问题是关于服务态度和沟通方面的,而参考以往调查,过去排在首位的过度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现已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说明医德医风有了新的改观,同时也面临全新的形势。我们认为当前医德医风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存在欠缺

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医德医风教育的形式单一。医学院校现阶段的课程设置大部分是关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教学,而临床类学生的人文教育非常欠缺,开设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导论》、《医学史》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也为选修课,为考查类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课程设置也变得意义不大。医德医风教育只是德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医学专业课教师和其他的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意识。没有针对医学生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2.医院管理体制影响着医德医风教育

(1)医务人员配置不足。医师配置不达标,护士严重不足。医师、注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分别为46.88%和32.79%,医护比例倒置。医务人员超负荷、超强度劳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精神高度紧张,缺乏足够休息,对患者既缺乏足够沟通时间,也缺乏足够耐心。

(2)劳动报酬分配不尽合理。从事医疗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一种职业。医务人员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与他们的收入比例偏差较大,其实际收入远远小于实际付出。在这种心态下,部分医务人员就会通过其他渠道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就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做出有损于医德医风的不良举动。

3.市场经济影响着医德医风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既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又要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医德行为。如收红包、开大处方、用贵药和做不必要的检查等现象,这些现象给医德医风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学生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学生的医学道德意识淡漠了,救死扶伤的职业思想也动摇了。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还不够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医学生在医德医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方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学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医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在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确立医德医风

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的指路明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要牢牢把握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创新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要通过多渠道帮助医学生提高认识,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指导医学生服务于社会,在医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当然,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而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医学生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树立为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才能大有作为。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10

(一)加强教育学习,提升职工素质。职工素质和医院文化相辅相成,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职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医院在组织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医院党、团支部、工会通过革命传统教育、演讲比赛、评选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和团体等活动,用身边的典型影响、教育、鼓励职工,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维护职工权益,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实质就是让职工参与管理,当家作主,调动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医院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妇工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凡重大事项均发放征求意见征求表,在全院范围内征求建议。每年对中层干部进行民意测评,测评结果和个人绩效挂钩,增强医院管理的透明度。这些举措提升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职工与医院同发展、共进步的一体观念。

(三)强化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竞争是医院核心竞争力表现之一。医院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作为医院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各类培训体系和培训计划,在全院营造好学上进的氛围。为中青年骨干搭建平台,按照工作能力和实绩选拔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在人才培养上,医院践行医、教、研结合的理念,以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培养人才。对达到一定档次的科研成果或论文,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提取相应额度的资金用于奖励,使各类人才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军。

(四)实施人性化服务,提升医院品质。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从细微处入手,为患者和家属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履行公立医院责任,在医院层面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对家庭贫困的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住院费用减免,独具优抚医院特色的“U型服务模式”成为护理工作的亮点。人性化服务不仅针对患者,对医院员工也是如此。医院工会在职工生日、患重病住院、亲属去世之际主动关心。这些细微举措体现了医院对职工的关爱之情,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对医院的归属感,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质。

(五)开展文艺活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医院全体职工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群体意识,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医院积极参与驻地相关活动。此外,立院训、谱院歌、制院旗、编院志,举办首届医院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寓竞技性、娱乐性、引导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这些活动凝炼了医院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医院爱心文化、责任文化、敬业文化,使之成为激励全院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六)开展院外服务,拓宽文化建设范围。在院内营造氛围之外,医院将文化建设与各科室工作紧密结合,走出院外开展活动。学雷锋日献爱心、医师节义诊、精神卫生日宣传等,深入社区普及精神卫生常识,开展对口支援等工作。医院通过院内院外两种方式,深化优质服务,最大限度考虑患者、家属及职工的合理需求,使医院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增添新的内涵。

二、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医药卫生体质的改革和医院自主经营和管理权限的扩大,势必会形成以医院的发展战略、服务理念、医院精神、价值观念等医院文化内涵来形成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医院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业务管理,更要重视医院人文氛围的营造和精神文化建设。医院管理者作为医院文化的倡导者、实施者、推动者,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主动探索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形势,从而使文化建设在提高职工素质、树立医院形象、丰富医院发展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医院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人性化发展。

(二)目标明确是根本。目标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和航向,医院要发展,必须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和明确目标。医院的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医院的生存发展目标,并且为之服务。只有这样,医院形成的“文化定势”才能将职工的努力方向引导到医院确定的发展目标中来,并为之付出努力。

(三)价值观念是核心。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的生产力,在推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价值观念作为职工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提炼而形成的,因此价值观念既是价值选择的过程,也是医院职工群体价值认同的过程。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使医院的价值观念逐步内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并通过相应的奖励措施强化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逐步推进是关键。医院文化建设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医院文化建设包含的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在推进过程中,始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做到点面结合形成合力,取得经验之后再全面推广。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11

1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以医学人文精神为核心

医学的本源是解除病痛对人类的折磨,在本质上是人学和仁学,具有根本的人文属性,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强调以人为本;“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2],认为“仁爱”、“淳良”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l3]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从医品德,为病人谋幸福。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给予了我们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确定了“医乃仁术”的医学价值定位和“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道德修养境界。同样,人文精神也是西方医学的核心,佩里格里诺指出,“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等”,“无论何时登堂入室,我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医学有三个因素——疾病、病人、医生,医生是这种艺术的仆人”[4等经典论述都体现了仁、术、德的完美结合。医学人文精神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它不断探索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改变等医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敬畏生命、挚爱生命。根本目标是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幸福展开,追求真善美,实现美好人性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其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容易忽视,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随着人文医学走入医疗实践应运而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要求执业医师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医患沟通、心理调节、依法行医、伦理指导、团队合作、人文服务等基本能力。其通过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将人文精神应用于实践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以医学人文精神的目标为宗旨和价值导向,以医学人文精神为依托、寄存。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和核心来培养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能使医学实践者通过人的价值层面,从整体角度去尊重生命、追求健康、理解医学。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如果离开人文精神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将成为纯粹的、过度依赖的技能和工具,脱离本身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如果不贯穿应用于人文医学实践,将最终将流于形式,缺乏现实和实践意义。

2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

医学人文教育是围绕医学及医学人文学科群对医学生、医务工作者进行人文精神培育、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对医学实践者进行的素质和品格教育,贯穿于医学院校教育、医务人员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阶段,以培养具有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医务工作者为基本要求,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弘扬人文精神为根本目的。

2.1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模块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了《爱丁堡宣言》,其中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现代的医生应该是: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心理上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以及组织的管理者。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也应围绕这些要求进行,具体而言,是提高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情感能力和人文认知能力。目前,关于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课程模块的设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要求医学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依据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教育课程模块的设置一定要遵循医学模式的转变、反映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主线,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本课题组认为可以形成“公共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类”,“医学人文类”,“临床人文医学技能类”三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计算机、英语、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创作、经济与管理等系列课程。医学人文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医学人文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在该模块中,各个医学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设任选课或必修课程,如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思维学、中医发展史等课程。临床人文医学技能模块主要是在l临床实践中结合具体医疗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技、人文医学技能等相关教育,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和培训等。此外,也有专家建议形成核心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等有机结合的医学人文课程模式。笔者认为这三种课程模块的划分和上述三大医学人文类模块建设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但隐性课程实质上包含“公共基础人文社科类”、“人文医学技能类”两大类,它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宽广,包含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教育文化建设、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等。医学实践者对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教育容易产生逆反情绪,根据医学实践者崇尚技术与实用的心理特点,隐性课程更易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实用技能类课程一般在临床实习阶段展开,该教育模块必须强调实用性。《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成为“基本要求”。据此,医学专业技能、职业价值、医患沟通、伦理道德、医学心理、法律素质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所学内容通过该模块进行实践。依据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模块内容,结合相关课程,笔者认为实用技能模块应主要包括人文医学绪论、医师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医学伦理和道德规范、和谐医患沟通模式、医学心理及应对压力的技能、医疗实践法律处理、人文性采集病史的技能及人文服务能力、团队及团队合作技能等_5]。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考试侧重于实用技能的考查,很多情景问题解决题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互换、案例分析、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广大医师加强团队合作,了解患者心理,提高法律素质]。笔者在医学伦理、卫生法规等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也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采用分组讨论、启发提问、医患模拟、案例分析等很多方法注重培养人文医学执业技能。针对一些专家提出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不能一味强调规避道德和法律责任的风险,不能过于注重实用性原则,不能过多要求“做一个不违规的医生”等问题l8],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一定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使医务工作者医德和医技并重,否则技能的作用就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已。

2.2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和终身性

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它不仅包括课堂的理论讲授和实践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是潜在的医学人文素质,需要进行长期引导和培养。医学人文教育侧重于灵魂、精神,讲的是素养,却又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行为、情感、态度等。如果说专业学习有赖于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那么作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则需要医学人文教育点点滴滴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单靠课堂与书本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校园文化、社会大环境的支撑。人文医学执业教育应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学习阶段又有所不同。笔者调研时发现,医学新生、临床实习生对医生的职责、医院的职能和自己责任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新生对医学的认识和医生使命的理解更加趋于理想化,实习生在理想与现实交集的医院感受着医患关系的种种问题,医院及带教医生作为他们走向临床的指路人,在医患关系、医德医风等很多问题上对其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不同教学模式。但职业的认同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学会关爱患者,如何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学会依法行医和与人沟通,这些都是医学人文教育迫切要解决的。在实践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学生认为需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合法行医,因此重视法律;医学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与患者沟通和解决问题,因而受到欢迎;而医学哲学等很多课程学生都认为课堂上感动一阵,思考一下,到医学临床上根本用不上,从而不够重视。如何使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等课程成为学生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使学生思考问题不再从功能性、功利性为出发点,是需要学校、医院、社会共同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创建适合其教育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杜治政教授在“首届全国人文医学教育暨医院服务论坛”上曾指出医疗实践中出现的“五轻五重”即重疾病,轻病人;重治疗,轻护理;重实证检验,轻病人体验;重器官的恢复,轻心理的调理;重技术处置,轻伦理社会思量。应结合这些社会问题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但医学人文教育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具备持续性、序贯性、终身性的特点,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医院及社会,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社会风尚、医院管理、医德医风医技建设中都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工程。新医改方案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合理分配医药卫生资源,建立健全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大病去医院,小病去社区的医疗体系。根据新医改方案,国家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养大批医疗卫生人员。采用多种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依据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将培养大批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全科医生。根据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求,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很多医学院校开始招收农村全科医师方向专业学生。该专业在整体上优化医学课程结构,以服务基层社区为导向,所学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包括的内容紧密相连如以居民健康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社区健康诊断、健康教育学等。因此,要结合新的医学教育目标要求,完善服务基层卫生保健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体系。确保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医学、卫生保健的需要相结合。医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医学教育不可能在医学院校一次完成,需要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医学实践者树立起“仁”的信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时时体现医生内心对患者谦逊与关爱的情感。因此,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要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内容、途径,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模块;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和终身性,完善服务基层卫生保健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育体系。培养医学实践者具有对生命深切关怀的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追求,也是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最终目的。

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范文12

[关键词]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3

1 引 言

作为与广大劳动群众联系最紧密、服务窗口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医疗卫生行业被社会界与舆论界给予较高的行业标准,严格、严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随之应运而生。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仅能够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尚形象,而且对于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备受关注,不仅严重冲击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因素、医学因素、媒体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但无可厚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之中与缓解医患关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缓解医患关系应重点树立何种职业精神?以上是文章需要重点回答的三个问题。

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疗界乃至社会舆论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理解颇多,但是内涵的理解始终围绕两组词“职业”与“精神”。如: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等。综合学者的观点,加上本文的理解,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对象,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只有服务好人民群众,才能开展并顺利实施医疗卫生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以赴贯彻这个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需谨记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无论何时,医疗卫生人员应将解决患者的疾苦作为首要任务,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向每一位患者传递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大爱精神,这也是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操守。

第三,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医学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医疗领域的未知因素仍很多,加之新病毒出现,病类的增多,医疗行业积极探索的路仍旧很长远。这就需要医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备受关注的国际JCI认证组织(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认证标准别推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强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声音,尊重患者的权益,指出应将患者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此外,多年的医疗工作实践也表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五,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优良的医疗卫生行业氛围是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增强医生职业操守的自律与他律,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凝聚力,提升医生敢于奉献、敢于进取的积极性,提升职业道德。

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颇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新闻、网站等媒体之中频频上演,而究其根源,不外乎医生与患者、社会、媒体等因素。但缓解医患关系,作为事件首发地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当首先总结工作之中的不足,力求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树立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白衣天使的形象,营造和谐的氛围。缓解医患关系过程中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也备受医疗管理部门关注。最近,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宣传工作,以期能够缓解现阶段的医患矛盾,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点在其内涵之中显露无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医患关系的缓解保驾护航;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良药;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技术保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有效手段;和谐的医疗卫生氛围,为医患关系的缓解培育良好的土壤。综上所述,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是现阶段医患关系缓解的主要方向、重要手段,也是其他行业疑难问题解决的标杆。

4 如何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缓解医患关系

通过以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的系统梳理,以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阐述,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 1 加大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应着眼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患者至上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可重点加强对优秀案例学习、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物的宣传,以期能够达到示范的作用,宣扬行业中标杆,以此为模范,重点培养,集中学习。对于医患关系处理过程中有卓越成绩的个人予以口头表扬或者奖励,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2 努力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

缓解医患关系,应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行业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如此,才能在处理突发医患事件的过程中,及时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解决医患事件。而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推崇医疗卫生职业技能的传递;其次,重视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最后,保持对医疗卫生行业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时刻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知识经济的前沿。

4. 3 强化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道理在医患沟通过程之中同样适用。医疗部门在培养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应重点培养起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如何因人而异,在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可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学习,将优良的沟通能力传承下去;对于沟通能力欠缺的人员,对其进行授课培养之外,还可在工作之余,鼓励其参加研讨会,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高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共同学习。

4. 4 积极构建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

沟通积极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首先应力求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其次,弘扬爱岗敬业的工作理念,使之成为职业操守的主旋律,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安身立业的精神家园;最后,努力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凝聚力,共同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氛围,不仅稳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应对医患关系时的情绪,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能够稳定患者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抵触情绪,使之能够客观处理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时玉红.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医患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