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

时间:2023-12-13 11:23:11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1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统计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中医药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和统计数量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其他医药管理类课程的数量分析方法打下基础。要达到以上目的,在学习中要求了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能描述中医药临床现象统计分布的特征,掌握抽样推断、相关回归分析、统计指数、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等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并作出综合评价。

SPSS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内容与中医学专业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单位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2]。

二、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统计学,按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因此,统计是围绕数据分析而建立的。其中包括运用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组织和显示数据(表格和图形),并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推论和预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统计学包括三个部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其中,在中医药统计学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是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指对所搜集的大量数字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寻找数据的分布特征,用以反映研究对象的内容和实质的统计方法。例如,对原始数据资料用归组、列表、图示等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处理数据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计算集中量指标(如算出平均数、中位数)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统计可使无序而庞杂的数字资料成为有序而清晰的信息资料。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统计表是对数据分类后的一种简便表示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实物的分类,到抽象的统计表表示将经历几个年级段的学习。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来体验统计的意义。统计表的制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和理解统计表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堆砌的过程,而是一个对数据理解的过程。设计简单的统计表是更加规范地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设计一个统计表时,一方面,要明确调查的目的,为什么要去调查;另一方面,要考虑调查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这些问题在开始设计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这样,在设计统计表时,就容易获得成功。其中,每一项具体内容都应围绕调查的主题。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每次课都是“满堂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要么机械地记笔记,要么昏昏欲睡,根本用不着动脑,如果课后不下功夫的话,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几乎是白白浪费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三、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课程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每部分教学结束,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提示重点与难点内容,并布置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与计算分析题,以理解与巩固所学内容。并可选用创新性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实务分析、作业指导、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次左右习题课,以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有关部分可安排选题练习,即自己选题,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2.加强中医药专业统计学的实践教学

统计学本科阶段的实践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统计学专业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必须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等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用于社会实际的能力。这类实践学生可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进行。

毕业实习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学习,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为9周左右,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的假期或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需用考试成绩来反映。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中医药统计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中医药统计学的兴趣,以及学好中医药统计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中医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中医药统计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这一方面是中医药统计学学科特点的要求,中医药统计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要求中医药统计学教学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内容,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教学内容,才能对每一章节、每一堂课的内容的地位、作用有深入的分析,对重、难点有恰当的定位,也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地分配时间。另一方面是中医药统计学学习的需要,是学生认知的需要,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把客观的中医药统计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而强调整体性和联系性正是顺应了学生这一认知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而形成网络结构的知识不仅对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药统计学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统计学产生于工作实践,又服务于工作实践、指导工作实践活动。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多个实践环节,分别实现特定的教学要求,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赵莹.浅谈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05):630.

[2]魏兴民,任真,代婷.Excel在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13(01):93—95.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2

学科描述:西药就是将一些化学试剂按照一定的配方组合在一起,这些化学试剂有时候并不难找,但如何配方则是药荆研究的精华了。药剂学就是这样一门奇妙的学科,它涉及药品研发、制造及其配制和贮存,以及药品特征、纯度、成分和功效的检测等内容,作为一个药物学方面“技术流”的代表,药剂学学科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医药分家”的趋势日益明显,药物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剧烈。技术良好的药师师自然有着更好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对药用辅料的研制、生产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对制剂工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也保证了药剂学这个学科在未来十年都将是药学领域的前沿话题。

开设院校:沈阳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的传统医药已伴随“中国风”的走热逐渐被世界接受。中药学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于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于吸收各民族传统医学的精髓,是咱们国家地地道道的“国粹”。而位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就是以中医药研究为主的一所大学,它的前身是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

与中国药科大学同岁的药剂学专业当属该校的王牌专业之一,它的历史和实力足以傲视整个药学界。药剂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走俏,吸引着众多知名医药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学生本科毕业后,如果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可以在这里近距离地聆听一流大师的教诲,于日后的研究、工作、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想出国的同学可以选择美国的密西根大学,那里有着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的很多校友。

目前,该校不仅还是我国唯一部属专业药科学校,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学校现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即新药发现理论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这~圈圈光环也印证了中国药科大学的综合实力。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的中国药科大学已成为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开设有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海洋药学等本科专业,专业的数量不多,但却大多为精品王牌专业,像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因为在药学上的特色及领先地位,该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十分抢手,就业率连续多年蝉联江苏省高校榜首。可以说,靠着特色说话的中国药科大学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特色兴校之路。

【药理学学科】

学科描述: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药理学专业在于研究药物的活性与毒性,但是我们国家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低下,新药不多,中国西药研发能力不高药厂多生产西方国家已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老药,因而对药理研究人员的需求就较少,而教育扩招导致药理学的学生太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本专业就业压力比较大。

毕业生可在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精细化工、医药研究等部门从事药品营销、医药代表、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广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哈尔滨医科大学

掐指一算,哈尔滨医科大学已经有87年的校史,在医学类高校中属于“资深级”了。步入哈医大的大门,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仿古与现代风格交相辉映的校园风格让人对医学院的敬畏顿时少了许多。

在东北三省内的医学高校内,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实力上紧随中国医科大学,为东北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l中心等科研机构均设在该校。15个本科专业也基本满足了学生医学类专业的求学需求,因为地理优势,该校还建有临床医学的七年制、六年制俄语医学专业、六年制日语医学专业,这些专业可都是该校特有的专业,国内独一份。

除此之外,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药学专业也是该校的王牌专业,该校的药理学始建于1938年,是部级的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是杨宝峰教授,即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长。悠久的学科建设和强大的资源投入保证了药理学学科作为哈医大“镇校之宝”的角色,国家“973”研究项目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1项……这些成绩和荣誉体现除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因此在哈医大学药学还是很有保障的。

【口腔医学学科】

学科描述:口腔医学是对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全面研究的科学。

口腔医学专业的同学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去过医院治疗牙齿的同学都知道,很多口腔疾病并不在医保范围内,并且收费昂贵,因此这个学科也是一个收入颇丰的行业。

口腔医学学科属于医学大类学科,学科下所属的专业只有口腔医学专业,一般学制为5年,目前国内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比较多。

开设院校:中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滨州医学院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滨州医学院和它所在的滨州市一样并不十分知名,而这所院校很奇妙的是它的前身为青岛医学院,后搬迁至北镇更名为滨州医学院。而现在学生入读该校则是在烟台,目前滨州医学院的本科都基本都在烟台。滨州校区部分主要是附属医院和专科、成教以及见习点。

和国内大部分普通医科院校一样,滨州医学院为山东本地输送了大量的医学类人才,滨州医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全科医学、麻醉学等特色医科类专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非医学类专业,其中,口腔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等4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该校的热门专业。不过最值得关注的自然还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该学科是滨州医学院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医学界拥有良好的口碑。而在滨州、烟台两所直属附属口腔医院也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护理学专业因为其就业率高和工作稳定也是受到考生热捧,历年分数均在录取前列。滨州医学院整体也有着很好的规划,该校计划最迟在2020年建成国内知名医科大学。

【内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即使没去过医院的内科诊治,相信大家对内科都不算陌生。内科和外科是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学科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因此这个学科是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亦有医学之母之称。

既然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无论是五年制、七年制还是八年制的临床医学,内科都是必修的学科知识。

开设院校: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延边大学,遵义医学院新乡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如今,南京医科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医、药、理、管、法学等学科的医学院校,在华东一带名气不小。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和大部分医学类院校一样,该校的课业压力很大,学风纯正朴实,属于能学到真本事的高校。该校在心血管内科,肝移植类具备很强的医学实力,口腔医学专业也能位列国内前十,还有公共卫生和药理学专业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更令人可喜的是,该校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好,2010年进入全国A类院校,按科研成果排名,南京医科大学位于全国50名左右,这对于一所医学独立院校来说着实不易。另外该校特别注重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如果你想做医生而不是搞科研,很适合报考南医大,在首届临床技能大赛中,南京医科大学夺得冠军,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内科学(心血管病)是南京医科大学拥有的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之一,学科带头人曹克将教授多次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医生。该校在这里领域处在领先地位,选择该校内科学学科的相关专业,无论是就业还是求学都会顺利很多。

【外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说完内科,自然也要提及外科医学,在一般人眼里,外科主要是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而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不过在近年由于介入放射学的迅速进展,使外科与内科以及其他专科更趋于交叉。所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一般来说,医院中的外科学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心脏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含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等。外科学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它也是临床医学上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开设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天律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是继协和医学院后,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虽然该校成立该校位列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在国内的独立西医院校中处于领军人物的位置,因此该校每年的报考热度相对较高。

天津医大开设有15个专业,结合该校的五个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来看,相应的专业是非常好的专业,而该校的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为全国首办专业,办学历史丰富,同样值得推荐。而且该校临床教学基地有7所大学医院、13所非直属临床学院,拥有强大的实习保障,同时天津医科大学还与73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成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了108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在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无论是科研还是实践上,天津医科大学均提供了不错的实力保证,在录取分数上又相对平易近人很多,因此天津医科大学是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

学科描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广告语一一中西结合疗效好。中医有中医的玄机,西医有西医的直接,将中西贯通,各取所长,就有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不少医科大学也都开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准确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临床诊疗,一般学制5年。

既然学科名称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主干学科就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这三大块组成,涉猎中医及临床医学两大板块。因为这个专业学制的问题,就读该专业的同学想在医学上有所成就的话,最好选择继续深造,可报考,临床医学各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中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顺应了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可谓意义重大。

开设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等。

院校解读:大连医科大学

虽然大连医科大学面积不大,但校园中却风景如画,记忆最深的是,每年四五月间,一大片丁香花竞相绽放,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了那条悠长的“雨巷”,予人以不尽遐思……素有“黄金海岸上的明珠”之美誉的大连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开设有18个本科专业,在临床医学上开设有5年制、7年制和英语三个方向,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这个学科上,大连医科大学在东三省处于领先的地位。临床医学专业也是大连医科大学创办最早,具有坚实办学基础和较强优势的传统专业,是辽宁示范专业,并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质量工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该校这个专业的学生以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著称。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还开办了美容医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视光学和肿瘤学专业方向,其“医+X”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辽宁省级大连医科大学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其下直属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并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房颤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脑血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器官移植等领域也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中医学学科】

学科描述:《黄帝内经》可以说开启了中医学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这门被世人视为“神奇”艺术的医学实在有着太多神秘的色彩。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白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因此,对我国传统医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中医学真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叉渗透,与人文哲学相互融合,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古代医学科学。因此想学好这个学科,博大精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目前,亚健康的干预是社会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与有效的干预手段倍受青睐,这个学科因此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医学行业。

开设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海南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等。

院校解读: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千三百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在其医学名篇《大医精诚》中论述了习医者的两大要素: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如今,这种中医思想的精髓,已融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里,也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观念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派系的高校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它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也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因此想选择中医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同学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最明智的了。

作为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规模并不大,仅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等9个本科特色专业。“少而精”正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培养教育模式,该校自2011年起就开办了“岐黄国医实验班”,该专业为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培养,学校于第四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方式。除此之外,该校还有特色的中医学专业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中医学专业卓越中西医结合医师培养计划和中医学专业卓越针灸推拿医师培养计划等专业,采用5+3培养模式,即通过五年基础课程学习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就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医学本来就是该校的王牌学科,加上这种连贯制的培养模式,自然在中医界有所斩获。

在人才培育上,该校从大一开始就推行了“读经典、学文化、跟名师、做临床”等一系列措施,为了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建立了3家附属医院、34家教学医院、33个社会实践基地展开临床实践。这些动作对于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实际诊治能力大有裨益,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中医style”。

【针灸推拿学学科】

学科描述:与中药学相映成趣的针灸推拿学是靠外部理疗来解决病痛的一门医学。这个学科下设针灸推拿学专业,一般学制5年,毕业后可以在中医院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工作。可以说这门学科,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活”。

针灸和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中医药理论基础集合针灸推拿专业技术构成了这门学科的精髓。可不要以为这门学科只要有技巧就行,扎实的中医药理论才是决定在这个领域能有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针灸推拿学一共包括三科:针法、灸法、推拿。动手能力较强,领悟力较好的同学比较适合在这个学科发展。

开设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等。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3

【关键词】 教育,医学;创新人才;教师理念

WHO提出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五方面的技能,即:①能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能提供治疗、预防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③能从伦理学、费用效果和对病人的最终利益去考虑新技术的合理应用;④能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需要;⑤能同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完美的结合[1] 。这一观念已被全世界医学教育广泛接受并作为普通医学教育的目标。既往的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存在问题:①个别传统的教育观念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忽视学生鲜活的个性和知识层面的不同需求,导致学校类似现代大工业的流水线一样“复制”学生;②教材改革的步伐还比较缓慢,远远赶不上学科发展的需要;③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普遍;④学生面临的考试方法和再提高渠道比较单一;⑤缺乏科学的、人文的关怀,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好大学”的氛围等等。新形势下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既有创新品格,又有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为一体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1]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口之一,更是新时代的要求和呼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

1 医学教学非单纯传授知识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殊性,它学科的门类多、学时长、环节复杂和实践性强等。按照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医学教育同样面临授课时数不断地删减,而医学发展速度很快,教学内容则不断增加。由此,多数从事医学教育的大学教师极不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普遍认为学时被减得太多,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确,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及学科前沿内容是相互矛盾的,但只要转变教学理念,这一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教师是否反思一下,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要求学生记住教科书上的那些“真理”和结论,并通过考试来检测这种灌输效果[2] 。这种教学的优点是“多、快、好、省”,能记住大量现成结论,但将付出如下代价:思维钝化、想象力贫乏、丧失怀疑和批判精神。

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在学习化社会,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最有用的能力是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医学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自发地进入医学科学领域,并对医学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当代高等医学教师的职责比单纯灌输知识来说,艰难得多,教师应当研究授课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示作用,教师真正是指路明灯。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主导者”[3],应学会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驾驭整个教学过程。

2 医学教学非单纯以描述为主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医学各门类学科基本以描述性为主,这一点不同于数学、物理和化学,它们有很多公式推导。医学学科因采用描述性文体,故易于理解,缺点是内容海量及名词繁多。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医学是一门记忆学科,记忆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博学与多才。医学教育其实不单纯是描述性学科,描述只是一种叙述方式而已,如果能透过描述方式,将医学课程内容转变为推理式、启思式教学内容完全可行。例如,当我们在描述人体某一个结构的形态和构筑方式时,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人体结构形成的演变史,探索这一结构背后的设计思想,了解这一结构传达的意图以及这一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创新点等。因此,医学教学要从表面上的描述性教学主动转变为启思式教学。高等医学教师如果深入研究医学教学及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则可以使医学教学成为生动的科学探索及互动过程。

3 医学教学是典型的学科交叉渗透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的另一特殊性在于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所以其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加之医学学科分支很多,仅医学基础课程大约涉及十门左右,临床医学课程同样分支众多,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十分自然和必然地发生。此外,与医学学科发生交叉渗透的学科几乎涉及到文理等各个学科领域。例如,社会科学与医学之间的渗透、自然科学与医学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等。医学学科的以上特点使医学教学难度更大,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密切关注其它相近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4] 。在对待学科交叉渗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处理好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进入医学科学过程中,以“专”的内容为引导路线,以“博”的内容为线路之间的交接棒。

转贴于

4 医学教学是创新教学理念的转变

大凡从事过医学教学的教师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会,即医学科学本身蕴藏自然规律之美,惊叹生命形成过程、生命进化、生命运转机制中拥有的许多奇迹。众所周知,生命是世间最美妙的事物,尤其是人这个物种出现后,他们与自然共同创造了我们这个世界。谁能想到,人类能利用非凡的认知能力将自己送上月球,或者设计超级计算机? 谁又能预测到今天普遍使用的、了不起的互联网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生命本身,会发现生命在漫长的40 亿年进化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创新,迎接各种艰难的挑战。从事医学教学的教师应该自觉地、首当其冲地以生命的创新为榜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医学科学中的创新与智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走向创新之路。这种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5 医学教学是人文和自然双重属性理念的转变

前面已提到,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所以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早在19世纪(1858年) 德国的病理学家鲁道夫·卡尔·菲尔绍发表了他的巨著《细胞病理学》,在书中他明确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且政治学不过是大规模的或更高级的医学”;“社会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医生是贫苦者的天生的代言人,而且,社会问题应当主要由他们来解决”;“医学的最后的任务或使命就是在一个生理学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等观点。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原来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以,医学不仅要研究生物因素,也要研究社会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由此可见,医学教学不仅仅是专业教学,医学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认识到这点后,自然又使我们回到最基本和公共的大学教育问题上,大学教育教什么? 如何教? 雅斯贝尔[5] 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集;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的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他的观点似乎非常适合医学教学,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不仅涉及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还涉及人的精神和灵魂。细心归纳和高度概括后发现,人文学科归根结底是人的灵魂的科学,而灵魂归属医学范畴。所以,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综上所述,从事医学教学的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极大,他们不仅是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一名博学者、一名懂得灵魂教育的专家、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等。只有拥有这些基本的理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教师。

【参考文献】

林娜.新时期新形势下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846-847.

袁祖望.高校教师需要转变哪些教学观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4(8):22-23.

陈雅芳.当代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3(1):20-22.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4

中医药学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开发利用的实用价值。但其传统的知识组织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需求,阻碍了对中医药学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对中医药知识信息进行重组和利用已得到认同,相关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将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本体理论与技术引入到中医药知识组织研究中,构建中药本体,实现中药信息的知识化重组,可为中药领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提供数据基础[1]。

中医药学知识信息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医疗实践和科研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研究工作也随之逐步深入,例如在数据挖掘领域,医学信息数据挖掘是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同样在中医领域也受到广泛重视。但目前的医学信息组织方式与数据挖掘之间存在着诸多“瓶颈”,尤其是中医领域的数据挖掘研究,仅仅得到诸如“石膏与知母具有配对相关性”、“六味地黄丸可治疗阴虚”等数据挖掘的结果,只是对简单知识的简单认证,而其结果无法解释。究其原因,“数据整理”是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的瓶颈。近年来,领域本体构建技术已逐渐成熟,并迅速在各个领域形成研究热点。构建领域本体(ontology)可以从数据整理与信息组织方面更好地实现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在客观需求和条件具备的双重推动下,在中医药领域内开展中药本体构建工作切实可行。

1 本体的概念及特点

ontology是一个哲学概念,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本质,通常译为本体或本体论(在本文中称为“本体”)。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哲学上是两个相对的理论,认识论指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而本体论则指客观存在本身。

自20世纪90年代,ontology引入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后,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迅速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知识工程、系统建模、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自然语言理解、语义web等领域之中[2]。研究人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本体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体理论与技术也随之日趋成熟。

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关于本体的定义是: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3]。这个定义包含了概念模型、形式化、明确、共享4层含义。即本体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概念或术语,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概念及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

本体不仅描述概念、术语,而且对概念、术语间的关系描述得更为广泛、细致和全面。即,本体不仅明确了概念,同时也明确了概念间的属性及属性间的关系,它是从“属性”的角度出发去确定一个概念,能够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从而真正达到知识理解的目的。这也是本体作为知识组织方式的最重要的特点。可以看出,与传统的mesh表相比,本体描述的概念关系是网状、立体的。在本体中可以描述的概念间关系有反义关系、上位关系、下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部分-整体关系、转指关系、近义关系、同义关系、动作关系等,而不仅是传统的信息组织工具mesh中所描述的参照、用代、隶属关系[4]。

在中医药领域中,中药的概念术语相对较明确,选择中药作为突破点,首先构建中药本体,逐步实现中医药医学信息的知识组织与构建。

2 构建意义

本体建设的目的是应用,这方面的研究遍布人工智能、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相关的各个领域:①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特别是网络搜索引擎和数字化图书馆。②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机器学习等。③领域本体的应用,比如,在生物信息学中已建成的geneontology,尽管只包括了part of等简单的关系,但是对生物信息学界已经有巨大的影响。④语义web服务。⑤在线元数据管理和自动信息。⑥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5]。

中药本体作为领域本体的一种,通过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全面描述中药的本质,揭示中药本身及中药间复杂的功效与物质关系,澄清中药的知识结构,为中药的知识表达提供数据基础。例如:可以提供基于语义的信息服务,通过语义检索,为用户提供知识层面的语义检索服务;定题服务,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帮助人们发现隐含的知识,如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揭示药性、药效、物质基础间的关系,归纳构建基于现代科学语言的中药药性表征理论体系等应用型研究。中药本体既具有专业领域性,亦具有普遍性,可应用于其他信息工程与知识管理等方面。

3 中药本体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

领域本体的构建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gruber在1995年提出的5条规则[6]得到较广泛的公认。中药本体的构建同样遵循以下5条原则:①明确性和客观性。ontology应该用自然语言对术语给出明确、客观的语义定义。②完整性。所给出的定义是完整的,能表达特定术语的含义。③一致性。知识推理产生的结论与术语本身的含义不会产生矛盾。④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向ontology中添加术语时,通常不需修改已有内容。⑤最少约束。对待建模对象应该尽可能少列出限定约束条件。

3.2 构建方法

目前,利用现有的领域内公认的知识以及领域专家的参与,是一致认同的构建领域本体的最优方式[7]。

构建中药本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概念关系体系的确立。在注重知识结构关系的原则上,可借助已有的中药分类法。中药分类方法主要有按药物功能、药用部分、有效成分、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等。中药本体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采用比较成熟的自然属性分类法(主要参照《中华本草》[8]的现代自然属性分类法),即采用植物学分类法、动物学分类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中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异特征。此外,该分类法还有以下优点:对药物来源、属性、药物部位等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便于查检,便于更新和修改,便于不同专业的人操作中药本体的建设工具。

各个中药类目下设定27个属性,属性设置包括:正名、异名、释名、品种考证、发生发展史、产地、原植(动、矿)物、栽培(养殖)要点、采收加工、贮藏、药材及产销、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能与主治、应用与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剂、现代临床研究、药论、集解、附注、参考文献。中药的属性可以根据需要与新发现进行修改。

通过属性参数,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全面地描述中药,更精确、全面地确定概念,并显示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理论的科学实质,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数据挖掘的基础资源,实现中药药性的知识发现与理论创新。

4 结语

领域本体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反复叠加的过程,没有一种“唯一”的途径或方法,但无论从客观世界具体的角度或者是从逻辑抽象的角度出发,领域本体中概念的设计都应该贴近于研究者要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客观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法则[9]。因此,中药本体构建模式是一种探索,建成之后仍然需要维护和不断进化。据此还可以继续构建中医本体,实现中医药领域内知识信息的知识化组织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 耀,段慧明,穗志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数据基础研究——以中医药古文献语言知识库的构建为例[j].情报杂志,2006,(9):21?26.

[2] 曹树金,马利霞.论本体与本体语言及其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632?637.

[3] studer r, benjamins vr, fensel d. knowledg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j].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1998, 25(1-2):161?197.

[4] 牟冬梅,崔艳玲.mesh、本体论在医学知识组织中的作用[j].情报杂志, 2005,(7):120-122.

[5] 袁 媛.领域本体建设的方法论和工具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 peter d karp, thomas r gruber. a generic knowledge-base access protocol[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 montreal,1995.

[7] 刘 耀,穗志方.领域ontology概念描述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28-33.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5

【关键词】精神科;医生

做好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但要熟练掌握精神科专业知识还要深谙其他医学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基本功是基础、是根本。目前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都未有统一临床症状和可以信赖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各种仪器检查特异性改变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临床上主要还是依靠病史和精神检查所观察到的临床征象和症状表现做出诊断。从临床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练好基本功是临床基础的需要,是精神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临床诊断

精神科住院医生收集病史资料是否全面、可靠,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把资料收集完全、核实无误,才能确立正确的诊断。资料的分析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并按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清主次,有次序地进行,切记牵强附会,主观片面的推测。收集病史资料后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应根据1,发病的背景?,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病前性格、神经类型特点、家族遗传史、过去患病史及发病当时病人的躯体状态和神经机能状态,以确定疾病是在什么样基础上发生发展的。2,发病因素?,有无远因及近因,这些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在时间上有何联系,是躯体因素,还是精神因素。3 病程发展规律? 起病时间、急缓,是进行性发展还是阵发性出现;疾病处于病程发展的那一阶段,是早期、晚期、高潮期还是缓解期。4 症状特点? 有那些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症状出现的规律如何,最好能从病理生理学,病理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它的性质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并注意症状与发病背景和发病诱因之间的联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得到的重要结果综合起来,便对患者的临床征象获得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将这类概念与已有的精神病的临床概念进行对比之后,便可考虑建立诊断。 明确精神病症状学在临床诊断各类型精神病上的价值及重要意义。精神症状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多种精神症状在多种精神疾病中均可同时出现。所以熟练掌握精神病症状学、 熟练运用、 正确识别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精神检查要掌握第一手病史资料,胸中有数,要因人而异,掌握机动灵活的检查方法;精神检查是进一步核实病史,认定和发现精神症状的过程。即使同一病人,有的医生能够通过精神检查发掘精神症状,有的医生却不能,这就是一个技巧和方法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手。至于怎样才能根据检查所得的资料辨证地进行临床思考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诊断,更不是简单地套一套标准所能解决的。精神检查并不是和病人简单地谈唠家常,而是要掌握病人病态心理,挖掘潜在隐蔽的精神症状,既不能暗示,也不能诱导,防止借机而造成真假难辩的精神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 目前有些精神科医生有忽视临床工作的倾向,以致采集病史简单,观察病情粗糙,诊断公式化。因此要做到五勤:(1)勤想,诊断、鉴别诊断、用药是否合理;(2)勤查体,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勤学,即巩固原有的知识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解决临床实际问题;(4)勤看,就是经常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5)勤问,向工作人员及精神症状暂时缓解的病人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情况。

2临床治疗

2.1药物治疗

精神病人的治疗方法分为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治疗(或者也可以说是长期维持性治疗)。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次数等各不相同,需要患者在专科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1安全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用药之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并在服药过程中定期复查。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监测。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合理处置 2个体化用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特点及躯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便于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3单一用药、缓慢加减剂量:一般情况下主张单一用药。对于某些难治型的病人可合用其它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增加或减少剂量时均应缓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对药物的不良感受,同时亦有利于观察病人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的反应 。 4维持性治疗:急性精神症状控制后,首次发病者药物维持治疗至少一年。对某些服药不依从和拒药的慢性病人,注射抗精神病药物长效制剂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此外,患者病情好转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断药或停药。 5有效不换方:既往服用疗效好的药物,本次服用仍有效。家庭维持治疗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品种。如果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或服药依从性差,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2.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从“心”入手,可以帮助患者真正打开心结,缓解治疗病情。心理疗法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中有效方法之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要想做好这一项错综复杂的心理治疗,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选好时机,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和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树立威信才能与病人交谈,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特点,针对具体问题反复的、细致的研究,才能取得效果。正确的治疗来源于正确的诊断,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计划,随着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总之,就精神医学而言,探讨疾病原因,阐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预防疾病复发等,都有待深入探讨。如果说寻找病因阐明机制好比是攀登医学科学高峰,而立足临床做好工作则是精神医学的基础。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6

关键词:云南省;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8

Discussion on Metadata Schemes for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Bao Lijuan, Liu Hong*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over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ization of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in Yunnan, and proposed that the metadata schemes for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implicity and accuracy, versatility and pertinence, shar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scalability and user nee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described the design ideas of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metadata schemes combin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metadata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繁衍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宝贵医药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史料和实用价值。数字化建设是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料的最佳手段。

1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概述

近几年来,通过政府资助、基金资助、联盟资助、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等项目,我省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作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省内多个民族医药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目录的研究整理、少数民族单验方的研究整理,少数民族天然药物的调查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等多方位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研究课题,如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主持开发了“云南特色天然药物共享信息系统”,云南中医学院主持开发了“云南民族药物信息系统”、“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云南民族医药肝病单验方数据库”、“云南地产中草药(民族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3057)

第一作者:保丽娟,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管理。E-mail:

*通讯作者:刘虹,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信息。E-mail: .

药)数据库”,云南民族大学主持开发了“民族药(傣药)数据库”等信息系统。这些数据库都是在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民族药、单方、验方等民族医药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加工存储。这些数据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功能,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医药资源状况,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医药工作者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云南省的民族医药提供比较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料。同时也为珍贵的民族医药资料提供了存储平台,对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医药理论和开发云南特色民族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如此,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程还处于初期阶段,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数据库功能结构单一,各数据库相互独立,有的数据库是基于C/S结构模式开发的,严重限制了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共享[1];有些数据库如“云南地产中草药(民族药)数据库”和“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虽然使用的是同一数字化平台,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元数据方案指导,导致数据库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数据库结构和元数据元素不尽相同,不能实现资源的整合挖掘,无法发挥数据库的最大效用。如此参差不齐的元数据规范严重限制了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利用,不利于知识发现和创新。因而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是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2元数据及业内研究进展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2],元数据为多种不同形态的信息资源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描述方法,是文献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就是对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内容、属性及特征进行描述,并对民族医药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定位和数据管理,以便于信息需求者进行检索和利用的一种结构化的数据。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有助于实现云南各民族医药数据库系统的互操作和民族医药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民族医药知识发现和创新以及对民族医药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

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但是关于中医药文献的元数据标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2012年提出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Metadata(中医文献元数据)”作为一项ISO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得到成功立项,编号为ISO/DTS 17948,经过中国、韩国、英国、美国等多国专家的多次会议讨论和反复修改,该标准的草案已于2013年完成[3],目前该标准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该标准的颁布,将会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规范建设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

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中医药文献资源,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民族医药文献素材,如古籍文献、论著、民族天然药物图谱等传统文字载体文献以及各民族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的口碑经验、民间流传的歌谣和视频、录音等非文字载体文献,并且同时存在民族文字文献和汉字文献等情况[4],因此,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应该在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医药文献的特征,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简洁准确性原则

在元数据设计时应考虑各种层次的使用人员,设计的元数据方案应简洁,易于理解和掌握,但要保证描述元数据的准确性,能清楚明了的解释元数据所表示的含义,便于编目人员著录实践。例如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是国际通用的主要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元数据标准,DC结构简单且易于掌握,许多专业领域的元数据框架都是基于DC建立的,但是民族医药文献有其特殊性,这就需要元数据设计的时候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参考DC元数据标准模式,在保证元数据简洁易用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性的描述。

3.2通用性及针对性原则

由于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类型多样,载体形式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元数据时应保证元数据方案的整体通用性,同时也要对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文献元数据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特殊性资源的特征描述要求。例如DC元数据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准,但是它所规定的15个元素不能完全包含民族医药文献的一些类型特征,因此有必要借鉴或复用其他类型的元数据标准,对某些元数据做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多媒体类的文献资源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源描述元数据标准MPEG-7等。

3.3共享性与互操作性原则

元数据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对异构系统间互操作能力的支持[5],即不仅能支持本元数据标准上建立的各相关应用系统所操作,还应为其他民族医药资源应用系统所操作,便于实现民族医药资源的整合共享。因此,在设计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的时候应保证该元数据能准确表示元素数据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其他系统常用元数据的共享和转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元数据元素的语义定义及元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基于语义网格技术的元数据本体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不同本体之间的互操作,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操作,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及知识发现等[6]。

3.4可扩展性原则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出版物类型和载体类型多样,整体的元数据方案只能提供比较广泛意义上的描述,对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部描述,但是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要体现出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征,所以需要在标准元数据框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点,扩展一些必备的元素或元素值,这就要求所设计的元数据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3.5用户需求原则

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对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信息需求,因此在制定元数据时还需要重点考虑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设计时应该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应用角度出发,对元数据的结构设计、各字段的设计及元数据语义结构等方面综合考量制订,以保证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提供用户多层次、多途径的信息检索。

4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4.1资源对象分析

在设计元数据方案之前,需要对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以及与资源有关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界定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范围,分析各类型文献资源对象的特点,并调查各层次各类型使用者的需求。

4.2元数据标准规范分析

调查国内外相关领域已经完成的元数据标准,分析元数据内容,考虑可以参考借鉴或者复用的相关标准,避免资源浪费。

4.3建立元数据框架

建立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的整体框架,确定不同类型元数据方案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则。

4.4属性特征提取

集合民族医学、情报学、文献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一起讨论,结合调研实际和实证研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属性需求以及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征需求,明确核心元素,以及需要复用、借鉴、扩展的元素。

4.5制定著录规则

对不同的文献资源类型制定相对应的著录规则以及对元数据元素详细的描述性著录细则,充分体现民族医药文献的特征,指导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

4.6确定置标方案

确定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的置标方案。目前比较主流的置标方案是基于XML/RDF形式的,这种形式的置标方案有利于数据的长期保存,并且可以实现系统的语义互操作,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结语

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是云南民族医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的基础性工作,为实现民族医药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民族医药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民族医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参考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保丽娟,李永强,刘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62-64.

[2]Weibel S. The Dublin Core: A Simple Content Description Model for Electronic Resource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24(1):9-11.

[3]于彤,崔蒙,李海燕,等.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化研究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3,8(7):66-69.

[4]刘虹,陈柏君,罗艳秋.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字文献述 略[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43-46,48.

[5]陈海燕.CALIS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描述与实践[J].图书情报论坛,2008(3):48-50.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7

中医药学数据库的建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至今已经建立一大批中医药数据库并服务于专业人员,在推进行业发展与科研创新中产生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中医药学数据库的数据量呈现了迅猛增加的态势,数据库的建设形式与服务方式也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从8个数据库发展为118个,数据从4 G发展为236 G;数据库也从文献型为主,发展为结构型与数据仓库类型。

面对迅猛增加的中医药数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注释、加工、解读,并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揭示这些数据的内涵,满足专业人员需求是一个新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以应用为导向,研制适应于数据深度利用方式的结构型数据库、支持个性化扩展服务的知识型数据库,以及满足需求的全文数据库是当前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针对中医药数据库建设而言,提出适应现状发展策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文献数据库结构化处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信息的便利性,数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IDC(互联网数据中心)2007年研究报告“数字宇宙膨胀:到201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指出,2006年全球每年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 610亿GB,约是有史以来出版的图书信息总量的300万倍。从2006年到2010年,数字宇宙的信息量将增长6倍多;到2010年,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 880亿GB[2]。生物信息学、基因遗传学的进展,也带动了相关医学研究的发展,医学文献增长位居各学科之首,截止2008年7月,PubMed已经拥有1.8亿篇文献[3]。

研究人员怎样才能应对现代方法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流,如何从上亿篇文献中提取研究利用的数据,文献数据结构化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8年,《Nature》杂志在“Big Data”一文中提出了“Biocuration(生物文献数据结构化)”的概念,提出利用数据结构化处理,完成对文本生物学信息的组织、表示、转化的程序,使得人与机器都可以方便的获取数据[3]。

中医药数据库自2000年开始,虽然进行了文献数据库的结构化处理,以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临床疾病研究为主线,建立了多个结构化处理的数据库,但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是一个难度大、成本高的人力密集的工作,需要中医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的复合性人才。因而,中医药学结构型数据库与医学生物数据库一样结构化的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数据生成速度。

面对数据结构化处理的需求,应该从3个方面采取行动,以推进这一关键领域。首先,以中医药研究人员的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中医药结构处理模式,确立公认的规范的结构模板;其次,作者、期刊与结构化处理人员之间交换协议,直接获取结构化数据;第三,培养数据处理的专业人员,使之成为专职的数据整理与处理的团队。

2 中医药数据资源质量评价与分级

中医药海量数据提供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如何从海量数据库中筛选出所需的研究数据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医药数据库可以增加数据评价形式,依据中医药学特点,提示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否有课题资助、作者的背景、项目的研究周期、产生的成果;同时,依据循证医学与中医学文献评价指标进行分级提示。研究人员可以迅速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深入了解领域的研究进展,将查询数据时间充分利用到实验中。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实验数据评价机构,辅助参加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促进实验研究水平,扩充实验室规模。

3 建立中医百科知识网络图谱

2008年,生物医学信息学首次提出生物信息维基组学的概念,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海量数据的知识发现。生物信息与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一样的群体研究的需求特征,需要在一个平台上,构建群体知识网络,设计数据采集的标准模式,形成一个百科知识图谱,加速生物学的进展。笔者认为,中医百科知识网络图谱建立应该立足以下两个方面。

3.1 知识资源描述

根据中医药数据集的元数据定义,对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进行描述,从而为信息对象的存储与利用奠定基础。先从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再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或模式形成知识,这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除了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有关外,最根本的依据还是描述网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通过规范元数据可以合理地描述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由网络机器人对元数据进行标引和分类,再适当进行知识组织,将其添加到相关智能搜索引擎数据库中,通过具有一定智能性的检索工具,就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取有关知识。

3.2 基于语义进行搜索

中医药语言系统提供语义搜索的基础,将信息对象中的重要信息取出,加以抽象描述,并建立其语义关系,使检索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用户识别资源的价值,发现其真正需要的资源。

目前,中医药智能搜索就是采用这种原理而研制的,在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创建了一个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实质上就是语义的集合。其中的知识语义网络可粗略分为3个层面:一是语言层,反映语言表面现象的知识,如一个词的多种形式,它的同义词、反义词,一些习惯用语、词的层次关系等;二是本体论层,对概念的本体论定义与解释,概念之间复杂的语义关系;三是常识层,发现常识上的关联,例如疾病相关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

基于信息资源知识描述与中医药语义搜索的双核驱动的方法,从数据外部与内在关联进行有机整合,为知识发现提供了重要途径。

4 面向专题的多类型数据整合服务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状态是:通过一个界面即可迅速查到所需信息并加以取用,系统扩展整合功能可帮助用户实现其理想。系统扩展整合功能是指数据库开发商借助互联网,利用超文本技术,在不同的信息资源之间进行链接,将原本相互独立、但互为联系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在一块,使之形成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

中医药数据库的大小和其功能的强弱决定了数据库的利用价值,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也将同其他的数据库系统一样朝着大型数据库系统发展。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立的不同的数据库累积,形成了数据库之间的沟壑,每个数据库不同的服务方式,给科研人员带来了应用障碍。解决当前的问题,除数据库整合外,增加数据库的功能,可以弥补传统数据库系统诸多不足,满足诸多学科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数据库需要扩充的主要功能为:①增加不同层次、级别的关系揭示与指引,揭示不同加工层次和文献级别的数字资源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这种关系,建立从二次文献、结构型数据库到一次文献的全文指引和链接。②扩充学科逻辑主线导航和指引,按学科或主题相关的聚合,建立适用于揭示资源的整体逻辑关系的智能导航,解决由于异构带来的关系阻隔。③研制对象互操作性挖掘内在、动态的复杂联系,预先发现并找出一种途径和线索来描述这些关系,将数字资源深层的内在联系挖掘与实现。④建立引证关系(引用、被引,同被引),揭示学科和主题的内在、广泛和深层的关联,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可以从多维角度反映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的关系,促进基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团队的开放式链接和整合。

参考文献

[1] 崔 蒙.中医药行业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3):189-191.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8

    下面表1是某985工程大学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由解放军驻校军选办和学校国防生管理办共同制定国防生总培养目标和分目标,主要体现在军政方面的要求,然后由教务处医学办确定专业培养方案,下面是该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

    (一)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

    一般来说,作为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有关课程理论或教育政策,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作为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执行对我国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至少要体现为谁培养人才(性质)怎样培养人才(途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定位)。在以上两个培养目标中的描述,一是文字的描述不够精炼;二是为谁培养人才专业目标中未见体现;三是培养规格上既不统一又定位不准。医学办的是高级医学人才,军选办的是合格后备军官;四是培养途征未体现。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设置的重要方向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就会影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而言,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也有从事医院和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的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因此,本文对国防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以下梳理流程。

    (二) 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梳理: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军队卫生事业服务(培养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军全面发展的、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经身学习能力,优良人文素养和军人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规格与定位)。目标中是为国防建设培养人才为目的,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途征中注重实践部分;人才规格上,五年的学习只能说是初步临床能力。毕业后需要工作2-3年的岗前教育或岗位实践才能成为一名独立工作者。目标中的人文素养和军人素质一词,因为医学工作特别是临床医学要求人文性很强的工作,而军人素养一词,涉及到军人的特殊性,所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为课程设置提供方向和要求。

    二、 课程设置分析

    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四个部分,课程目标上面已述,此处重点阐述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在此休述。下面表2是某大学国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计划(不包括军政课程)。

    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一) 课程内容明显缺少军需医学专业知识

    从课程设置的内容中没有考虑军队卫生事业之特色,如军人的常见病、战伤救护、军队流行病、生物与化学防护、高原病、航天、航海特殊环境下所致的疾病。为军队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在五年的学习中对以上军需专业知识至少要有了解。究其原因是课程资源或教师缺乏。

    (二) 课程理念宽基础、薄专业

    经调研多所学校多年的课程设计规律,临床医学生的公共基础和普通基础从未有过这么多课程,而本文研究对象的公共和普通基础课大约21门,如果加上军政课程15门,共有36门课程。比过去独立医学院多出20余门课。全部课程中必修课有58门,必选课34门,军政课15门,该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事业达107门课程,如果四年八学期平均分配,每学期有13.4门课程,作为医学生每学期承担这么多课只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因此,本文认为公共和普通基础课过多,有待优化。

    (三) 重理论、轻实践

    从上述课程计划表中的92门课程中只有5-6门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其他的都是理论课,基础医学院的课程中,某些讲座和进展性课程,比如生物学讲座,完全可以融入主干课程中去。哪些讲座、进展类课程是研究生或博士生课程,至于本科有没有必要设置值得讨论。如果需要,在主干课程中花1-2学时概要性的讲一讲即可。

    三、讨论与建议

    (一) 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国防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方案。

    至今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培养临床医学国防生已十二年,据电话调查几所大学医学院,国防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和普通生一样,只是加了些军政课程,因此,建议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国防生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军需专业知识的内容。

    据调查,很多学校开不出防化、战伤救治、军队卫生和有关军需专业知识课程,普通高校需要加这个方面的师资培养和引进。

    (三) 压基础,厚专业

    临床医学是一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最多的专业,如果公共课或普通基础课程太多,意味着挤压了专业课程。因此本文建议压缩部分通识中的思政、英语、数理化等学时数,或把部分设置为任选课,同时培加军需的战伤救护,军队流行病学、军队卫生课程为必选课。而防化医学、防原医学、高原医学、航天航海医学、防核医学为任选课。

    (四) 重实践,压理论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9

申子瑜在会议上表示,《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目前我国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因没有一部统一的管理办法而产生的管理问题将得到彻底改善,并促使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接轨,我国检验医学管理也将迈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申子瑜特别强调:“这也将给现在的所有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临床实验室管理现状

据申子瑜教授介绍,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3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ISO15189)文件规定,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状况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它检验的实验室,都统称为临床实验室或医学实验室。也就是说,我国医院的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所属的实验室、门诊部(诊所)所属的实验室、采供血机构所属的实验室、独立的临床检验所等机构所属的实验室都应划归为医学实验室范畴。

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专家王清涛教授介绍,2002年11月~2003年1月,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32位检验专家对北京市49家三级医疗单位的237个临床实验室进行了调查验收。按照2003年由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拟定了“人员资格”,“仪器、试剂”,“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等8方面30多项内容,由专家组进行现场调查,逐一记录每个调查项目存在的问题,以满意、缺陷或不满意进行评价,并反馈给被检查单位。

结果显示,检验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标准操作规程文件不规范,室内质量控制记录、失控记录不完整等7项,在所调查的30多项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缺陷级别上。其它临床实验室存在的问题除上述7项外,尚包括“设备校准”及“室间质量评价”方面的6项;除存在有缺陷级别问题外,还有许多问题为不满意级别。

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副总经理胡朝晖博士则认为,王清涛提到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临床实验室的内部管理方面,其外部管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缺乏法规文件的指导。由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还未出台,国家对临床实验室该怎么管、应达到怎样的最基本质量要求均无明确规定,致使大量临床实验室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操作的检测标准和要求等都不清楚。卫生主管部门在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时也拿不出有效的法律文件或管理规范,各检查人员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检查,随意性较大,要求不统一,这些也可能会成为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产生的导火索。

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未能实现资源共享。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人员等资源,完全能够、也应该实现资源共享,但政府主管部门很少主导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等建立区域性检测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检测质量。医院各自为政,每个医院都在建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引进设备、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的需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临床实验室比比皆是,但绝大部分又面临吃不饱的局面。一方面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产生巨大的浪费。大部分实验室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检查项目,特检类项目因标本来源少而无法开展。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实验室就开始了资源组合与共享,目前国外大型实验室能开展的项目达数千项,而我国一般三甲医院只能开展300多项,大型的检验中心也只不过能开展600多项,有很大的差距。

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认可制度建设是关键

香港玛丽医院检验科生化室主任彭永祥博士根据其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20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出,要改善目前的管理现状,对临床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和认可制度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首家通过ISO/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可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临床检验机构的负责人,有着10多年临床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总经理梁耀铭认为,质量体系是临床实验室为保证其检验报告满足用户的质量要求,把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职责、质量活动过程和各类资源、信息等协调统一起来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质量体系文件是系统描述质量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体系存在的基础和证据,是规范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达到质量目标要求最适用、最切合实际的质量法规。

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描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和质量体系要素。程序文件对完成各项质量活动的方法做出规定,对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或一组相关联的要素进行描述。作业指导书作为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对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进行描述。质量体系文件的价值在于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有助于满足客户要求和质量改进,形成文件不是目的,而是一项增值活动。

梁耀铭还表示,进行临床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设,除了要加大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投入,使其尽可能地接近先进标准外,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在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就是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规定,安装了多套紧急淋洒设施、洗眼装置、气瓶柜和预防泄漏报警系统,购买了进口生物安全柜、柜,修建了专用污水废水池、放性废物处理池等装置,将实验室对环境的生物危害降到最低,同时成立了安全生物小组,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查。

申子瑜教授也特别指出,尽管现在也有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医院在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将临床实验室建设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根据卫生部卫生督导组在一些地方的督察中发现,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俨然已经成为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大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建设。

医疗检查“一单通”的保证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10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当剧烈燃烧在有限的空间急速进行时,就会发生爆炸。

实验用品

金属罐(易拉罐)、小塑料瓶(眼药品)、塑料片、气囊(洗耳球)、蜡烛、火柴、橡皮管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侧各打一个小孔,小孔大小比橡皮管外径略小。

2、如图,用橡皮管连接金属罐和小塑料瓶,气囊。

3、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把蜡烛放入金属罐中,并点燃。用塑料片盖住罐口。

4、快速挤压气囊,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

听到响亮的爆炸声,塑料片飞到空中,说明面粉粉尘发生了爆炸。

面粉、煤粉等表面积较大,在空气中与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生产车间严禁烟火。

数学与医学:CT和DNA

文章摘要: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具有一种特别的立体结构一一双螺旋结构,后者在细胞核中呈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可是你知道吗?DNA的这种双螺旋在细胞核中的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这正好是数学中的扭结理论研究的对象,北京大学姜伯驹教授就对此深有研究。…

【编者按】现如今说到DNA和CT人们已经一点都不陌生了,DNA大家都知道是跟遗传有关系的,CT的就更不用多说了,医院里身体检测的常用工具。可是,你知道吗,DNA和CT的研究出现却是得益于数学理论在其背后的强力支撑,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二次大战以前,数学主要用于天文、物理,那么,现在数学已广泛的深入到化学、生物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中了,不信?请看下文。

下面三项有关生物、医学和化学的高技术中,数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伩(简称口)的问世是本世纪医学中的奇迹,其原理是基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X射线衰减系数。如果能够确定人体的衰减系数的分布,就能重建其断层或三维图像。但通过X射线透射时,只能测量到人体的直线上的X射线衰减系数的平均值(是一积分)。当直线变化时,此平均值(依赖于某参数)也随之变化。能否通过此平均值以求出整个衰减系统的分布呢?人们利用数学中的Radon变换解决了此问题,变换已成为CT理论的核心。首创CT理论的A.M.Cormark(美)及第一台CT制作者C.N.Hounsfiled(英)因而荣获197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另一项高技术是H.hauptman与J.Karle合作,发明了测定分子结构的新方法,利用它可以直接显示被X射线透射的分子的立体结构。人们应用此方法,并结合利用计算机,已测出包括维生素、激素等数万种分子结构,推动了有机化学、药物学和生物学等的发展,二发明人分享了198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具有一种特别的立体结构一一双螺旋结构,后者在细胞核中呈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可是你知道吗?DNA的这种双螺旋在细胞核中的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这正好是数学中的扭结理论研究的对象,北京大学姜伯驹教授就对此深有研究。

同样另一个有关DNA的问题,人的某种遗传学病(如色盲),在一群体中是否会由于一代一代地遗传而患者越来越多? 20世纪初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确会如此,如果这样,那么势必后代每个人都会成为患者,这一问题在1098年被英国著名的数学家Hardy利用简单的概率运算,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证明了:患者的分布是平稳的, 不随时间而改变,差不多同时,德国的一位医师Weinberg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发现被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

由此可见,在与人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物学、医学领域中,数学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科学的皇后”始终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贡献着力量。

知识扩展——扭曲理论

它是代数拓扑的一个分支,按照数学上的术语来说,是研究如何把若干个圆环嵌入到三维实欧氏空间中去的数学分支。纽结理论的特别之处是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

平时所见的左手三叶结和右手三叶结(如下图所示)就是扭曲理论的研究内容,你会发现无论怎么摆弄,都不可能把三叶结解开成为一个简单的圆圈。

规范描述实验现象

文章摘要: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人云亦云,口语化,相对应的是我们应当做到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和规范化。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做好化学实验,同时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把实验现象完整的描述出来,这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显的尤为重要。下面概括4种常见问题。

一、以偏概全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 、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等。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本末倒置

不少同学在描述现象时,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等等。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实验现象的描述才具有科学性。

三、人云亦云

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有位同学由于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导致没有氧气放出,但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是抄袭他人的实验成果。这种不良的实验风气在中学生身上经常出现。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纠正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是化学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如戴安邦所说“科学教学不单只传知识,而要进行全面的教学,包括人的科学思想和品德的培养”。

四、描述口语化

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造成考试中的不必要失分。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

实验现象的描述需要准确、全面、规范,相信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定能够做到。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文章摘要:生素是一类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维生素对身体的作用在很早以前人类就有了解,航海海员用柠檬汁预防坏血病就是使用维生素的一个例证。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发现,有4种维生素还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

红辣椒含有大量维生素C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可以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聚集,极大地降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如辣椒、苦瓜、青蒜、萝卜叶、油菜、香菜、番茄等。

维生素A

维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预防胃肠道癌和前列腺癌功能尤其显著。它能使正常组织恢复功能,还能帮助化疗的病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番茄、胡萝卜、菠菜、韭菜、辣椒、杏等植物,动物肝脏、鱼肝油及乳制品中直接含有大量维生素A。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它们可以抑制癌细胞生成,还能帮助合成人体内一些重要的酶,调节体内代谢。粮谷、豆类、酵母、干果、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E

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抑制致癌物形成。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还证实,维生素E有防止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作用。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中;蛋、谷物、胡萝卜、鲜莴苣等食物中含量也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饮食中的维生素基本可满足人体需要,不必过多地服用补充片剂,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高中化学学习:根据基础选择方法

文章摘要:高中化学学习,不同基础的人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基础差的主要攻克最基本的知识,步步为营,不要追求,难题怪题。相反,基础很好的,可以拓宽知识面,为奥赛做准备。

对化学学习态度和基础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基础差的同学需要立足课本,识记识背;有一定基础的,要做好预习和复习,并且多做练习;基础很好的,可以提前学习,增加课外知识,强化训练,参加奥赛或者为其他科目复习赢得更多的时间。

一、没有良好基础,思维较差,一心只求及格万岁的

1、立足于课本,细心地听课。课本是知识的源泉与基石,而老师讲课则等于把书本上的文字、实验、图片等加以演示和解释。基础不好的同学必须要专心致志地听课,切勿神游,并且认真阅读书本内容,有不明白的下课立刻问老师。

2、识记识背。化学学得不好,一般来说都是因为理解能力不够强,思路不够清晰。而想培养清晰的思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就只能靠勤奋补救。试着把知识点一五一十背下来直至滚瓜烂熟,这样在做题的时候知识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从而慢慢地把知识理通,理顺,理解。

二、有一定基础及理解能力,想更上一层楼的

1、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预习能够让我们对即将学的知识有一个浅层的认识能够提高上课的效率。有些同学平时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课堂上对知识的了解不够透彻,学得比较模糊。而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及时复习能让我们的大脑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有利于记忆更牢固。

2、多做习题。做习题是对所学的知识的运用,多做习题能对知识更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习题做多了,在测验考试中就会得心应手,做题速度加快,这样的快感使得自己有了自信,出来的成绩绝对是自己满意的,而且题目早做完就会多出时间来进行复习,这样不是很爽吗?

三、对于思维灵敏、清晰于常人,对化学有浓厚兴趣,欲登高揽月,力求达到出神入化的

1、提前学习。如果你觉得现在高一的化学对你来说易如反掌,不妨看一下高二、高三要学的课本,以后带着一些疑问上课,这样学起来会觉得得心应手。

2、迁移课外。学海无涯,化学的海洋十分浩瀚。尝试去看看任何有关化学的课外书,你会觉得获益良多,受益匪浅,学到非常多自己没听过没看过没学过的非常有趣的知识,会更加热爱化学,回味无穷。

3、强化训练。学有余力的话到书店或上网购买或查找一些高考题、提高性的题目,或者说是难题,认真做一做,想一想,慢慢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还可以报名参加奥林匹克化学地培训班,不断深造自己,到时竞赛拿奖了就不得了哦!

方法只供参考,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心去学。

20xx年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微调部分

文章摘要:20xx年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总体改动不大,属于微调,总题量增加2道。

化学名师:曾前明

文章摘要:曾前明老师,著名化学老师、同时也比较精通数学与物理教学。江西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993年至20xx年,曾前明老师先后发表了《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催化剂及其催化原理的综述》、《农村中学实施常规教学异步运行教学改革设想》、《能源—人类…

曾前明,1960年10月出生景德镇昌江区鱼山镇。从事中学数、理、化教学与研究已有三十年,一直坚持教学第一线,因他有深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师生的良好口碑。现任景德镇市教研所副所长兼化学教研员。景德镇市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西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鱼山公社留阳大队合作医疗所任赤脚医生;1978年于上清师范数理班学习;1980年毕业分配到鱼山中学任教数学和物理;1982年以上饶地区第一名考入上饶师专进修部化学系脱产学习;1984年毕业分配到昌江中常任教高中化学。先后担任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校长;1998年调入昌江一中任学校党支部书记;20xx年考入江西师大脱产学习,攻读并于20xx年获得化学教育硕士学位。20xx年调入景德镇市教研所工作。

曾前明老师降解卤代烃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11

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一直把脉诊作为探测病因、病位、病性及预测疗效的根据之一,在临床诊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医一直依靠手指触觉来体会患者动脉搏动时所提供的脉象信息,在判别脉象的属性方面仅停留在一些形象化的概念上。对某一脉象的认识,是以医生指下的体会结合该医生对脉象概念的领会来加以鉴别,缺乏客观指标作为判定脉象的标准,所谓“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因此,脉诊的客观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概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脉象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形成了多种用以表现生理、病理信息的脉象种类,有据可查的就达80余种,目前各种中医书籍上只讲述常用的27种或28种;而且,中医的每一种脉象均有其名称,通常至少有5年以上的经验才可能掌握这种诊脉的基本方法。长期以来,众多医家对诊脉的部位、取脉的方法以及病脉和常脉等做了深入论述,但对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和突破。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疾病脉象的客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如果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对疾病的脉象信息进行提取,并将脉象信息与疾病的生物信息进行关联研究,从而形成开放的脉象理论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将为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思想和认知系统。

2  脉象信息获取的测量学分析

    从测量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脉诊中普遍采用的“独取寸口诊法”是医者以自己的手指作为传感器,依靠指端的触觉、压觉、振动觉,对被诊者的脉速以及左、右掌后桡动脉寸、关、尺三部的脉动压力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指法的变化来检测桡动脉管在受到各种干扰力的情况下的动态变化。由于诊脉以手指为工具、以经验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医者用手指测得的脉象并非是各个被测量的一个精确的数值集合,而是医者在不同的指法下对被测者脉搏搏动时其皮下桡动脉管的各种运动形式的感觉和总体印象。手指脉诊中所采用的传感器性能是不统一、不标准、不恒定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手指脉诊带有主观性,是一种模糊的、不准确的测量。此外,由于被诊者的人体差异以及医者师承经验的不同,使得脉象的辨认和识别缺乏统一、精确的标准,但若从各种不同的疾病中去仔细分析和研究,一定能体会到脉象的复杂分类与不同类型的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信息提取的角度看,传统的中医脉诊是采用柔性感传器装置(医生的手指),通过阻尼系统(患者的表皮及皮下组织)对柔性管路(患者桡动脉)以及其中的脉动液体流(患者血流)进行复杂的动力学分析后,经医生比较、综合,最后得到的脉诊结论。事实上,脉诊是一套完整的有机信息提取、处理和分析过程,这也是目前中医脉诊客观化遇到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现有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装置,或是信息量不足(常见的单点式脉象换能器的脉象仪),或是所得到的信息与中医脉诊理论不直接相关(如光电容积脉搏波、阻抗容积脉搏波),或是信息的提取有别于传统方法(如现有的刚性多点阵脉象检测装置)[1]。

笔者认为,要实现脉诊的客观化,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对脉象进行本质研究,然后采用现代生理学的方法来阐明脉象的形成机制,进而用各种相关的物理指标来量化地描述脉象的特征、分析脉象的信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脉象的数理模型,最后采用相关的物理传感器来实现脉象信息的检测。总之,针对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应在符合传统中医脉诊方法学的基础上,提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通过更完善的信息分析与处理,在与中医脉诊实践的相互印证中,逐步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脉象的客观化研究现状,一些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谭氏等[2]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脉诊学的理论、诊脉方法、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人体脉搏系统的信息检测和建立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一直是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脏有节奏地间歇性射血引起主动脉内的压力和流量脉动,由心脏沿动脉向外周血管传播,其传播的波形随心血管系统性能的变化会发生敏感和显著的变化。国内学者根据中医脉诊的原理,研制了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工作原理不同的脉象传感器[3-7]。利用这些传感器基本上可检测出中医诊脉的各种脉象。另外,在理论方面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脉搏波的特征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8-11]。有学者认为,脉象研究要突破上述经验性表象描述的局限、真正与现代数理科学相结合,就必须从心脏运动和动脉管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入手,建立脉象的生理、数理模型[12-13]。

另外,生理学研究表明,脉象主要综合了心脏和血管的舒缩运动、血管管道的弹性振动以及在手指压力的干扰下血流和血管运动的变化所产生的多种信息,是这3种主要运动在寸口处使医者的手指产生的连续时间的空间立体感觉[14]。据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脉象的信息构成进行了研究。李氏[15]概括了脉象的信息特征,认为切脉时浮取、沉取所感受的脉管运动形式是不同的,浮取时感知的主要是桡动脉管壁的位移,而沉取时感知的是压力脉搏波;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27种脉象各种指感的物理因素作了分析,对脉象的函数表达和曲线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各种脉象与相应的物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综合地反映了脉象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对脉象的一系列生理、物理研究以及实践都表明,上述各物理量的集合能够较为全面地表征指感脉象的特点。然而,这种表征方式存在着局限性,采用这些物理量只能建立脉象的经验性表象描述,并不能从生理机制上刻画脉象的内在本质。当然,也有学者开始思考利用相对成熟的检测方法进行脉象研究,该研究参阅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对脉诊与心电图qrs波的相关性进行论证,结合临床对实际操作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了“心电图qrs波与脉象的联系有密切相关”的结论,认为参考心电图的变化,尤其是qrs波的变化,结合临床辨证施治,有助于脉诊学的研究与发展[16]。

但是,脉象客观化研究举步维艰,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信息获取技术的局限性上(现有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装置,或是信息量不足,或是所得到的信息与中医脉诊理论不直接相关,或是信息的提取有别于传统方法)。由古代中医从全方位对整体脉象的动态描述可以看出,脉象描述参数是多元的,是从整体着眼的,它不仅包含空间函数,还包含着时间函数,是一个综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多维概念。另外,古人对脉象的论述是与病证结合起来,是熔医、理、脉、法于一炉的。因此,这些研究还是简化的、局部的,在反映系统整体性和规律性方面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①对脉象特性缺乏统一的认识,对脉象的表述没有一致的方法。②脉图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研究多为单一的时域分析方法。由于脉象形成极为复杂,它与血管结构和特性、管外肌肉和皮肤组织、血液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反映的是一个综合的结果,若用单一的时域分析方法来处理采集到的非线性、非平稳的脉搏波信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脉搏信号提取方法来研究脉象是非常必要的。③关于脉象、脉图形成机制研究,目前多限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心功能4个方面,但能够反映心血管状态的病理指标(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脏和颈动脉超声、炎症指标、血脂异常等)和脉象、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脉象和心血管状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④目前脉象客观研究还尚未从脉象基本要素的角度进行量化研究,也就是说,还没有学者去探索有哪些生物信息指标或脉搏参数对判断患者的脉位、脉力、脉长、脉宽、脉流利度、脉紧张度等基本要素可以起到量化作用。

4  方法探析

笔者认为,开展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必须具备以下2个基本前提。第一,坚持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确立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并贯穿研究过程始终的研究思想,是中医脉象理论现代研究不走弯路并能正确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坚持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才能使脉象理论现代研究的最终成果既能实现现代语言的科学表述,又能在确定自我主体价值的前提下进行传统与现代的渗透与融合,从而形成脉象理论的开放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第二,合理界定脉象理论体系和具体脉象的描述体系。中医脉象理论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对脉象特征及脉证关系了解与认识的不断深化,进而加以概括和总结,逐步形成的,是由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科学模式形成过程。要想验证经验科学所形成结论的正确性,必须回到经验科学的原始材料中去,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理出中医脉学的理论思想体系,确立具体脉象合理的特征标识,正本清源。

目前,国内外脉象客观化的研究往往是个案式的考察,没有对古代文献的脉象描述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研究。本研究拟以“中医药文献保障系统”为基础[17],对实验脉象进行穷尽式全面排查,编历出古代文献中与其相关的词语与概念,建立脉象描述体系(脉象特征)。该研究可以基本理清中医脉象构成各要素及其关联关系的基本轮廓。

5  相关探索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与方法,开发研究关键技术,针对中医药传统脉证知识,构建古代脉象数理模型,将该数理模型运用到现代生物医学及现代中医药文献中,并结合多知识源融合的脉象数理模型分析器,挖掘现代生物学、生化学相关关联指标,进而构建现代脉象数理模型,实现脉象的现代数理量化描述,从而形成脉象理论的开放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

本课题组现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开展针对专业文献文本理解的数据基础研究。研制开发中医药文献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开展行文架构研究,研制中医药语义词典,为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的中医药各项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17-18]。②研制开发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辅助系统,并利用专业语义词典提供的多种词法及句法结构,进行词性、语义类以及共词排除等多种控制,这在国际上尚未见到相关报道,是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理论本身的一种创新与发展[19]。③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应用到中医药脉象客观量化研究领域,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沙 洪,赵 舒,王 妍,等.中医脉象多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21-24.

[2] 谭延亮,游开明,陈列尊,等.脉诊客观化研究新思路[j].四川中医,2007, 25(8):21-23.

[3] 凌志远,杨大本.一种新型脉搏换能器的研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0(3):79-85.

[4] 黄献平,李冰星.bys14型心电脉象仪与mx811型脉象仪的比较[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66-67.

[5] 曹玉珍,张力新,王超文.三导脉搏波传感装置[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1996,(11):42-43.

[6] 梁中庆,阮晓声.光闸式桡动脉搏传感器的研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6,13(1):55-57.

[7] 王国力,赵子婴,白金星.pvdf压电薄膜脉搏传感器的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2004,12(4):688-692.

[8] 罗志昌,张 松,杨文鸣.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3):71-79.

[9] 胡家宁,阎述池,王秀章,等.脉象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系统模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2):134.

[10] 王炳和,郭红霞.人体脉搏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估计与脉搏波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8):193-195.

[11] 柳兆荣,徐 刚,陈 泳,等.动脉中血液脉动流的一种分析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24(2):205-214.

[12] 李晓阳,曾衍均.动脉壁三维含残余应力因素的本构方程[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1):28.

[13] 蔡绍皙,王贵学,欧阳克清,等.关于血管内皮细胞膜张应力累加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1):9.

[14] 王东生,雷 磊,李新芳,等.从泊肃叶定律看中医脉象形成的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6):5.

[15] 李景唐.中医脉象的客观描述和检测[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6):318.

[16] 卢贺翔,李 冀.脉诊与心电图qrs波的相关性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2):181-183.

[17] 王振国,刘 耀.对古代科技文献信息构建的理论与文法——中医药古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情报资料工作,2005,(2):32-34.

动物医学专业描述范文12

关键词: 医药高等院校 经济管理类学科 实验教学改革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全国各高校陆续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建立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的建设和尝试[1]。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从无到有,快速填补了空白,但是通过对全国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的医药类高校的调查发现,医药类高校开设经管类实验课程的比例较小,大多数实验室建设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实验课程的设计只是与理论相对应,尚未形成实验科学体系,未能把课程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实际的演练仅仅对单学科有所掌握,对整个学科体系知识网络的建立仍处于真空地带。

一、经济管理学科中加入实验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由于经、管、文类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对理论知识普遍存在“字面上的理解”的情况,甚至是记忆性学习,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运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经济学投资类课程特别是证券投资、投资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点极为深奥,各种前提、假设纷繁复杂,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甚至滋生了厌学情绪。对此,国内众多综合性院校引入了“经济学模拟”的实践性教学方式。通过和国内、国际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所数据的实时对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或者特定历史阶段实际情况,对学生所做的虚拟经济投资方案得出投资结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更生动、更灵活地掌握理论知识。

二、医药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呼唤医药特色

现阶段,我国已有部分高等院校建立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开设了经济管理类的实验课程。但是,在教学理论体系上,基本上是基于一般性的现实环境建立起来的,所采用的观点也是一般性的、共性的,可以用于指导所有行业市场的基本运行与管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们在应用到各具特点的不同行业市场的具体微观操作时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如同质产品与仿制产品较多,产品研发、注册、生产、销售、使用、监管过程严格而复杂,高盈利性与高风险性并存,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产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消费者对产品的获取不完全自主,等等,因此,一般的经济管理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医药行业。而由这种一般性的理论指导的实验也必然不足以适应医药行业的要求。开展具有典型医药特色的经济管理实验已成为医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方向。

三、具有医药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对医药类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建设的分析,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商务实验中心以模拟环境和药学背景的有机融合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能力塑造的整合型医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法。此方法通过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协作平台、资源平台的优势,即以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国际贸易、医药物流、医药企业管理、药事管理、GMP(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教学优势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强化知识点掌握为核心,建立一套体现专业能力结构,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分层次、多模块、立体化综合性的动态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培养综合药学、药事法规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1.建设具有医药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多学科教学体系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强大的药学优势,积极探索医药知识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知识有效结合的途径,根据医药行业、药品市场的特点,计划对实验课程所采用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使之具备药学专业领域或药品市场特色,从而使实验模拟更具真实性、教学更具针对性、课程更具实用性。二次开发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修改营销模拟教学系统中对市场的描述,使之具备药品市场特点。通过研究药品市场特点,从供给—需求曲线变化着手,模拟药品市场特点,在修改和变动供给—需求平衡点转移的情况下,教学系统中各细分市场“消费者”对企业诸如价格、渠道、广告、推销、服务等策略的“敏感度”,使市场表现更加符合药品市场特点。

(2)修改国际贸易模拟课程对商品交易规则的描述,使之具备药品国际贸易特点。增加课程中药品、化学物品的相关单证,添加各国药品标准和药品市场准入规则和限制,使“商家”间交易符合药品国际贸易要求。

(3)修改ERP模拟课程对实物流流程规则的描述,使之符合GSP要求。在模拟过程中重视物品流通规则流程限制,严格规范药品实物流的流通条件、流通时间限制、存放环境限制,使之符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对药品批管理的要求。

(4)修改创业情景模拟课程对资金分配、产品特性、订单决定环节的描述,使之具备药品企业的基本特点。创业情境模拟课程中通过对初始资金分配方案的优化,对产品差异性的描述,订单决定的各因素权重,如广告、市场原有地位重新分配,使整个情景模拟课程具备药品企业形成和运行的基本特点。

2.建立若干个基于能力塑造的教学实验课程群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经管类实验课程的优势。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商务实验中心计划通过课程整合、优势互补,着力构筑基于学生创业能力和投资能力塑造的两大教学实验课程群。

(1)创业能力塑造教学实验课程群(具有医药特色的ERP模拟实验(基于GSP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营销模拟实验、GMP情景模拟、创业情景模拟实验)。

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通过ERP模拟实验掌握企业流程管理的理念,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方法,掌握“用人所长、和谐共赢”的用人之道;通过营销模拟实验学生掌握市场营销整体思维、方法和具体策略体系,强化学生市场营销知识体系中市场分析和市场把握能力的培养;通过GMP沙盘模拟学生强化GMP管理理念和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严密思维的能力;创业情景模拟实验使学生整体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理念与合作的思维方式,强化对学生大局观、整体把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塑造。

(2)投资能力塑造教学实验课程群(证券模拟实验、期货模拟实验、外汇交易模拟实验)。

通过全方位的实时投资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对实时更新的证券、期货、外汇三种投资方式、数万种投资组合的分析和判断,改变投资决策,修改投资方案,以期达到最初投资目标。通过方案优化,探索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符合投资目的的最优投资组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风险判断、风险回避的基本能力,以及形成豁达、开朗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实验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搭建知识网络,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学生以往学习过程中只看到本学科微观的知识点,使其能站在战略的角度统揽全局,对所学的理论有总体的把握。实验课程群的构建,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3.建立网络化、开放型的远程共享互动平台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实验中心计划通过硬件整合,以建立网络服务基站的模式完善实验室信息规划管理运行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网、教育网优势,实现网络共享,构筑医药经济管理实验网络平台。同时,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各项政策,建立实验开放教学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后,增加校内实验开放比例,并创造条件向校外开放实验教学。采用学术会议、教学观摩等方式加强推广力度,采用多种方式与国内医药类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合作,起到教学示范的作用。

四、具有医药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受益于学生

通过创业能力塑造教学实验课程群模拟平台和投资能力塑造教学实验课程群,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模拟更真实的医药市场情况,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亲历实践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一改以往的记忆性学习带来的理论和现实脱节的现象。对问题表象进行深入剖析时要求对牢固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有助于改善学生“孤岛状”知识体系,逐步将所学知识组合、搭建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可被及时利用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系统。

2.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对经济管理类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系统,模拟实际社会情况,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整体知识的调动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实际决策能力

在参与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目标。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身处不同职位应具备的能力及该岗位的工作特点,培养同理心和实际决策能力。这恰恰弥补了传统理论教学只注重训练智商而忽视培养情商的不足。

4.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投资能力

我们通过创业能力塑造教学实验课程群模拟平台和投资能力塑造教学实验课程群,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创业能力和投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