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时间:2023-12-06 10:21:10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1

1、新颖性。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比较新颖;

2、多向性。从纵、横、逆三方面来思考问题;

3、多元性。善于从事物的多侧,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思考;

4、开放性。全息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已的思维模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

(来源:文章屋网 )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2

摘要基于社会实践的长期积累,人类在几千年的社会及文化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同时也创造出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记录方式,即文字。在我国汉字文化当中,甲骨文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形式,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古代文字研究中可追溯到的时代最早、体系相对完整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中,甲骨文也成为人类社会对早起创作思维研究的最原始材料。因而,本文将从文字创造的思维方式入手,对文字创造的基本思维进行整体概述,进而结合对现存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对甲骨文字中做蕴含的思维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文字创造;甲骨文;思维特征

1文字创造的基本思维方式

目前,从我国大陆通用的简体字来看,国家标准的一级字库当中含有汉字3755个,可以说,这3755个常用的汉字,都是在历史的创造与发展中而形成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对于文字创造的思维方式,可谓众说不一,不同的专家及学者都是各持己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许慎所谓的“六书”说和唐兰先生的“三书”说。

1.1“六书”说。

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序》中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记载。其中“仰观俯察”是说人类通过自己的亲身感觉和直觉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过程,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指对人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进行摄取并概括成文字的完整过程。这种由“观”到“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最初人类创造文字的基本思维。而在这种思维过程的基础上,许慎总结出了文字创造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和转注的六种思维方式,即“六书”。

1.2“三书”说。

而唐兰先生却在其《古文文学导论》疑问中反驳了许慎的“六书”说,建立起了包含象形、象意与形声在内的“三书”说。唐兰先生三书说凸显了人类在思维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首先,贯穿于第一个阶段的思维方式即为“观物取象”,当然,这并不是指客观地模仿,而是通过对事物形体的净化,使用抽线线条进行点化的一种概括性与抽象性的思维方式;

其次,贯穿于第二阶段的思维方式是通过综合取象而完成的象意表达。不管是从广度上看,还是基于思维方式所能够达到的深度上来考虑,都已经突破事物的整体形态,实现了对事物的抽象表达;

另外,形声这一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文字创造在前两种思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突破,虽然仍旧以事物的形象为基本依托,但部分文字已经转化成为表义的偏旁,而另一部分则成为表音的声符,思维方式突破了取象思维的单一性,创造出了形象与声音相结合的综合思维。

基于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这两种文字创造的思维方式,结合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甲骨文来看,甲骨文字中又能够体现出哪些具体的思维特征呢?

2甲骨文字中所体现的思维特征

目前,我国已发现约15万片甲骨,包含涉及政治、文化、军事、社会习俗等不同内容在内的4500多个单字。排除尚未识别的甲骨文字,就目前已经识别的近1500多个单字来看,已经基本具备了许慎“六书”说中所包含的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和转注这六种思维方式。而具体来看,甲骨文字中所蕴含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形象性、描写性、概括性和象征性。

2.1形象性思维。

在甲骨文字中,不管是哪一种概念的表示,都离不开与具体形象的联系,这一点从目前我们仍然沿用的繁体字中也可以得到有效体现。在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个文字的表示往往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书写方式。而这些代表同一个文字的不同甲骨文字则往往反映着创造者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与发展。

尽管随着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与深入,对于同一个文字的写作方式会出现差异,原有的象形表示方式逐渐被抽象地线条符号所替代,但文字创造却始终没有脱离具体事物这一根本的造字基础。比如说与时间相关的甲骨文字,基本上都是与日、月的形象以及两者所处的空间位置等紧密相联的;而那些描述颜色的甲骨文字也几乎都与颜色相关的某个或者是某些特定事物结合在一起。

可以说,形象性思维作为一种广泛性的造字方式成为甲骨文字创造者思维的主导,始终贯穿于甲骨文创造的整个思维过程当中,即便是甲骨文字中相对较少的某些形声文字,文字的整体结构中也无法脱离对“形象”思维的影响。因而,形象思维是甲骨文字中最基本的思维特征。

2.2描写性思维。

以上对形象性思维的分析中以及提及,甲骨文字的创造依赖于事物的原貌,而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字中可以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字实质上就是对对应事物形象的一种细腻描写。当然,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仅是针对那些静态的事物,即便是那些动态的事物,其对应文字也可以采用细腻且精确的描写形式进行展现。

以“鸟”这个字为例来讲,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动物类型,鸟是一种动态的事物,而在甲骨文字专著《甲骨文编》中,收录了近二十种关于“鸟”字的甲骨文字的写法,将这近二十个甲骨文字放在一起,每一个文字都可以看作是一副栩栩如生的鸟的速写图,这些“速写图”将飞扬流动的各种线条诉诸于画面当中,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并勾勒出了鸟的动态形象,从静态的文字当中给人一种“动”的感觉,进而将甲骨文字创造者们捕捉时鸟的瞬间动态展现地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在甲骨文字中,“走”字的上部是上下摆动的手,“射”字中则包含一张张紧的弓弦,也同样在静态的文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动态感。

不难看出,甲骨文字的创造者们总是可以按照事物本身或者是事物的动态进行精确地描写,将不同事物在空间当中的形态、动态、位置以及动作等如塑如画般地展现出现,这直接体现出他们思维中所具备的“描写性”这个显著特征。

2.3经验性思维。

“由于人心的不明确性,每逢它落到无知里,人就把他自己变成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这是维柯再起《新科学》当中提及的一句话,放到甲骨文字的创造上来说就是,甲骨文字的创造者们面对某些复杂的自然问题以及事物的时候,不能够作出准确的思维判断和逻辑分析与解释,这时候就只能依据自身的经验,以相关的认知去看待、去解释、去创造。

以甲骨文字当中的 “粦”字来讲,是在火的下面加了两只脚,赋予其行动的基本属性,这是因为根据那个时代文字的创造者们,只是看到磷火飘忽不定地游移,所以认定磷火应该是有脚能走的。这种文字创造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具备较强的经验性特征,因而,甲骨文字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又具备经验性特征。

2.4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实际上与唐兰先生文字创造中“象意”的思维方式相近。也就是说加固文字创造者在进行文字创造的时候,不再只是局限于对事物进行原貌的还原或者是细腻的描写,而是通过比较暧昧的方式进行象征性地体现。

以“雷”字来讲,在甲骨文字中,是四个鼓勾连在一起的形状。因为不能用肉眼看到“雷”的原貌,所以无法以形象性和描写性的思维来进行文字的创造,所以根据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想象其声如鼓,所以采用四鼓勾连的形式来表其意。从这个字的创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其中所包含的联想与比况的过程,归纳来看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征”。因而,甲骨文字中的创造思维同时包含象征性的特点。

3结论

任何文字的创造都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即便是最简单的形象勾勒与细腻描写,也是经过一定的思维过程之后才形成的动作。而作为我国汉字文化发展历史中重要的原始资源,甲骨文字中饱含着创造者们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征,对于帮助我们了解盘庚迁殷之后两百多年间人们的生活、推动我国汉字文化的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究。参考文献

[1]李振峰.深于取象:甲骨文字的意义生成及其文学意蕴[J].北方论丛,2011,(01).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人才 教育理念 主体成长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96-03

党的十明确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写入报告,强调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其中,作为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而艰巨的使命。但是在实践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还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不断攀升的期望。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功能

根据中央“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括四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2]根据中央精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他们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新与创造是两个有差异的概念,创造是创生原来没有的事物,而创新包括创造,但除此之外,还指对已有事物的变革和对已有事物价值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才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一)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载体。思想道德素质主要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构成。“原理”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实践观、历史观、群众史观等,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概论”课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并践行党的十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纲要”课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加深中国的国情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基础”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法制观等,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一切奠定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素质,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国情观和群众史观为创新提供方向导引;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创新的强大“引擎”,激发创新潜能;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创新提供相关的价值支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质为创新行为提供理性选择和意志保证。

(二)培育创造性人格

对于创造性人格,中外研究者们的观点众多,一般意义上,创造性人格是指与个体创造性活动有关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总和,也称创造性个性。关于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旺盛的求知欲;(3)强烈的好奇心;(4)知识面广;(5)富有想象力;(6)工作有条理;(7)富有幽默感;(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期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创造性人才还有诸如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创新志向、创造动机与价值取向,高涨的创造热情,果敢、自制力强、有恒心,敢于冒险,勤奋、认真,进取心强,敢于标新立异等人格特征,创造精神便是这些人格特征的综合表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中外伟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人格资源。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高度自觉地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两大发现”;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驱使马克思破天荒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不惧反动当局的迫害,甘受贫寒困苦,坚定执着历经26年的追求,才完成了跨越时空的《资本论》;在马恩文献中展现了作者丰富渊博的知识、富于激情的文字和卓越的想象力与幽默的智慧。学习“概论”课可以领悟到、邓小平崇高的精神品质和独具魅力又具有共性的人格特征,如都具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忠于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心胸开阔、无私奉献、坚持真理、身处逆境而不屈不挠,乐观自信,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胆识兼具,果敢无畏。在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敢于突破的魄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创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伟人们的这些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为他们实践中和理论上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人格定力,这笔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使大学生牢固确立起创新和创造应当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4

1.注重发散性思维

注重发散性思维是艺术创作应当具备的特征之一,因为艺术创造不是工业产品,不能局限在固定模式中,没有可以套用的思维模式,这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发散性思维是利用这一空间的重要方法。发散性思维要求设计师不受传统管理方式或模式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和途径进行创新,将以往那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兴趣得到激发,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工艺美术设计的作品会因为设计师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个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工艺美术设计的多元化也反映了艺术作品的丰富,这对艺术发展而言极为有利。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设计师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利用,对思维定势持否定态度,所以设计师要注重对自身思维变化规律的把握,从动态发展中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

3.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信息元素运用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也成为工艺美术的一大特征,并且为了工艺美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现代信息科技越来越受到强调。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Photoshop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大大简化了设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可以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工艺美术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工艺美术信息化也是其一大趋势,所以,要想实现现代工艺美术作品的进一步创造,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大量采用信息材料和资源。

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着力点

1.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首要环节

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实现工艺美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一个形象的孕育必须在艺术构思中进行,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很多要求:第一,必须对思想文化的新方向给予关注,这样才能萌发新的思想观念,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作品;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理念,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隐喻、联想、暗示等手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积累;第三,设计作品要向民族性、时代性方向发展,并且以时代性为主轴,与民族性紧密结合,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第四,突破对传统的模仿,注重自身对世界的独特领悟,向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思想、价值取向方向前进。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强调在设计中要关注各种风格,避免过多的修饰,充分显示艺术作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体现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设计师的观念也要具备动态发展的特征,从而提高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艺术世界包括微观和宏观,这都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捕捉,将美学和艺术完美结合。

2.双重性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除了要具备观赏性之外,实用性也是其主要要求。如,在市场中的家具或者工艺装饰品可能具备比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如果其没有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同样会遭到冷遇。因此,双重性成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双重性是指工艺美术设计既要体现设计师的个性,又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必须从二者的共性出发进行考虑,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随着人们审美和使用要求的提高,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而且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对工艺进行创新。上文提到的以主动性管理为中心、注重发散性思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等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就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双重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双重性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5

论文关键词:创造力;创造力测量;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潜能的发挥,而潜能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潜能,即创造力。自吉尔福特于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会提出呼吁以来,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即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时至今日已有一些辉煌的成果,并且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创新已成为教育立足于21世纪的一项基本要求,成为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因此,创造力的研究成为了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创造力的内涵

英文中,创造力即“creativity”一词,依韦氏大字典的解释,有“赋予存在”的意思,具“无中生有”或“首创”的性质。但是,不同学者、文献因对创造力的观察与说明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各家,大致可归纳分为下列四种:

(一)强调智力结构和心理测量的学者,把创造力作为一种发散式思考的能力,包括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密性等基本能力,可以透过量表测量出创造力的量化分数,以显示创造力的高低。

(二)以系统生态观点而言,创造力涉及创造者、创造过程及创造物,是个人依据原有欲求,运用原有记忆数据库的知识与技能,转换制作出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装置或系统。

(三)创造力的表现是经专家评定为有创意的作品、反应或工作,创造产品的诞生至少有三个基本成份:领域有关的技能、创造力有关的技能和工作动机。在创造的变异与选择中,这三个成份将不断地交互对话与沟通。

(四)以信息处理理论方式研究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心智信息处理的连续辩证,是将所接受外来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过程,重视注意、意识和自我调整后的认知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可看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当今研究认为,创造力一般包含三个核心的成份,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环境。只有综合考查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研究创造力,探讨创造力的思维机制,认识创造力的人格特征,创设合适的环境以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个综合的特征,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所以,我们要克服以前那种智力就等于创造力、创造力就是创造性成果、创造力培养就是思维的培养的错误观点,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创造力的内涵。

二、创造力的心理测量

吉尔福特提议通过纸笔测验,使用日常事物和心理测量的方法来突破创造力的研究。其中一种就是非常用途测验,即要求被测试者说出某种事物的尽可能多的用途。这种“发散思维”任务很快就成为了测量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根据,也是在一个标准量表中比较人们创造力水平的简便途径。

1.基于发散思维的测量

在众多创造力的测量方法中,以发散思维为指标而编制的测验是最常见的一种。发散思维的概念,最初是由武德沃斯于1918年提出来的,后来被吉尔福特纳入智力三维结构之中。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其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其所表现的潜能就是创造力。他提出了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并以这三种特性为指标,编制了发散产品测试(简称DPT)和非常用途测试(简称UUT)。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力测量的主导工具,大部分创造力研究使用的都是发散思维测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他参照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在一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促进儿童创造力的长期研究计划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测验,他以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为基本指标,编制了著名的“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这个测验不同于以答案的正确与否记分的智力测验,而是以上述四种特性为标准,根据反应观念的数量、类别数及比率给分,以判断其创造力的高低。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人。除此以外,采用发散思维思想编制的创造力测验还有很多,比如:葛德温和墨兰(Godwin,L.J&Moran,J D 1986)编制的多维流畅性测验;布莱恩南(Brennan M.A.,1991)编制的舞蹈创造力测验。这些测验都遵循了吉尔福特的思想,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来测量创造力。

2.基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统一的测量

聚合性思维又称收敛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侧重的是准确地思考出某一问题的惟一正确答案的能力。随着研究的进展,不断有人提出以发散思维为基础测量创造力存在不足和局限。研究发现:在创造力的产生中,虽然发散思维起到主要的作用,但是聚合思维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发散思维上,也体现在聚合思维上。因此,后来的研究者主张将聚合思维纳入创造力的测量范畴,把二者结合起来测查创造力。

在Heller领导的针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慕尼黑天才研究项目中,Facaoaru编制了一种发散—聚合测试,期望它在能力和综合性问题解决方面,能够比传统的智力测验或发散思维测验提供更好的预测信息。研究认为,只有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聚合和发散思维才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且,在提出假设时,更多地使用发散思维;在检验和确认假设的阶段,则要求更多地使用聚合思维。关于发散和聚合思维的代表测验有Dow和Mayer的顿悟问题(Insight Problems)测验和Mednick的遥远联想测验(RAT)。Mednick认为,创造力就是把头脑中的观念按照不寻常的、新颖独特并且是有用的方式加以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联结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考察被试的概括能力,即从具体特征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一个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其对同样刺激产生不同联结来提高,创造性过程是将互相关联的元素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用于指定需求的新联结。遥远联想测验与吉尔福特的发散思维不同,其最大特点就是测量被试建立词之间新联结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考察被试的概括能力。因此,这一测验与发散思维角度的测验具有互补性。

3.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评价工具

(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

该问卷是S.Rimm和G.Davis分别于1976年和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法。其使用和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各种族、各国度的各种中小学生。它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型用于一、二年级,基本型用于三、四年级,高级型用于五、六年级。问卷分别由32、34和33道是非题组成。该测验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等。

(2)你属于哪一类人

托兰斯在1965年编制了一个简便、易行、相对有效的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该量表包括66个从50项有关研究中收集来的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其中的项目均是自选形式,即二择一式,其目的是让受测者本人提供其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报告,以了解他们的创造性水平。

(3)探究兴趣问卷

该问卷有两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该问卷包括60道自陈题目,分别测量创造性、独立性、冒险性、坚持性、好奇心、内省性、幽默感、艺术兴趣等特点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个人背景、兴趣和爱好等。测验项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出现,其等级分别为:“否”、“有点”、“一般”、“较”、“是”。该问卷的信度、效度较为理想。

三、创造力的培养

1.结合实际条件和情况,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不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们对创造力的研究,源于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在学校教育中,大部分教师所关心的是训练学生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聚合性思维,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很大束缚,因此,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这说明,忽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会强烈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把发散性思维当作创造性思维也是矫枉过正。发散性思维是求异思维,仅仅靠发散思维也难以产生创造性的产品。实际上,创造性活动是真正的、具有创新意义地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产生有意义的产品的活动,这需要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高度协调,才能构成相辅相成的高水平创造性思维,才能保证创造性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追求发散思维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最好能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2.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创造性动机、创造性个性、创造性情感等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高创造力者常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求知欲强烈,控制能力强,严谨,有责任感等;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的印象。另外,聂衍刚等的研究表明,9~19岁中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5岁以前是第一个稳定期;15~18岁是突变期,16、17岁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水平显著降低;18岁以后又进入第二个稳定期,其水平与第一阶段相当。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3.创造宽松的环境来培养创造力

研究发现,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环境,一个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家长的培养意识十分重要。作为家长,应该做到:(1)不要轻易地批评孩子的意见。(2)对孩子富有建设性的想法,要加以鼓励,并给予正确引导。(3)不要斥责孩子的错误和失败,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认识到如何总结教训,避免失误。(4)不要限制孩子太多的自由,要让他们有充分的想像天地。(5)不要因为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只有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从小就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同时,良好的亲子互动能够使孩子进一步摆脱幼稚的心理状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除了家庭外,学生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就是学校。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学校应该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增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另外,学校要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内容的更新与创新。一些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创设供学生自由探索和思维自由表达的环境,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或者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以开放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造活动和创造产品,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自由的心态探索环境,发展其创造的自信心和对挑战性问题的兴趣。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6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从整体上直接抓住问题的核心,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顿悟的思维。因而,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简约性、跳跃性和顿悟性,能迅速产生思维的结果,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错误地认为只有逻辑思维是理性思维、高级思维,事实上,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比逻辑思维更适合于探索和创新的需求,直觉思维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行动几乎来自直觉。数学教学优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直觉思维的机会,给教学活动营造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空间表象材料,激励学生大胆猜想、推测,积极探索数学问题,从而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营造直觉思维空间

观察是思维的源泉,教材中虽有不少反映事物发生变化过程的思维模式插图,但这些插图毕竟是静止的,只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难度大。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则直观形象,主题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些三角形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特征?学生也许会发现实物的很多特征,这时教师将模糊实物的非本质特征,闪动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再次诱发思考: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观察闪动部分,初步感知这些都是三角形。接着研究三角形的意义,请同学们自己创造一个三角形,说说自己是怎样创造三角形?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然后反馈。A生:我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B生:我用直尺画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C生:我把三角板的三条边描下来围成一个三角形……此时,教师启发思考:同学们创造三角形的方法各有不同,但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不同点是: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线的粗细不同;那相同点又是什么呢?光用语言描述概念很抽象,教师此时用课件演示:先出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再把三条线段依次连接,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初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动手操作创造三角形,领会三角形的形成过程;再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学生概括三角形的意义就水到渠成。通过有目的,有秩序地出示形象逼真的画面、建构三角形表象,让学生在观察中丰富表象,在观察中启迪直觉思维。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创造直觉思维环境

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连接多种感官参与的思维形式,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平面图形的实践和整理》练习课,我设计这样的一道题:用一根12.56厘米长的线段,围成不同的平面图形,求这些图形的面积,你们发现什么规律?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教师将学生分成十六小组,每一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组的小组长合理分工,共同设计,美术师把线段定形拼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测量员认真测量,检验员仔细校对并报数,记录员有条理地做好记录。有的小组带细铁线,设计师把设计好的图形传给测量员,接力式的分工合作。有的小组学生能力差些,教师及时指导,并参与合作。不管学生的成绩优中差,他们都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把线段围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再求图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发现许多新的规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操作、交流的过程,眼看、嘴说、耳听、手动、脑想,用不同形式重现平面图形的特征、重新梳理平面图形周长的求法、重新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既复习旧知识,又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使用直观教具学具,提供直觉思维机会

教具是为开展教学活动而设置的,它本身蕴含知识的直感性。数学教学中教具直观演示,便于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结构关系,便于学生建立关系表象,迁移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没有使用教具,只有凭借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是无法理解的。而使用教具,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教师先请学生大胆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大部分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这个结论很快被否定了,因为13、23、43、53个位是3却不是3的倍数。这时,教师提出疑问:3的倍数有共同特征吗?如果有,那共同特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百数表”圈出3的倍数,观察思考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计数器上拨3的倍数,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个数,发现什么特征?3×12=36,36是3的倍数,计数器上有9颗珠子;3×121=363,363是3的倍数,计数器上有12颗珠子;3×108=324,324是3的倍数,计数器上有9颗珠子;3×157=471,471是3的倍数,计数器上有12颗珠子。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学生看这些数据就有一种直观感觉,学生很快发现:用计数器拨3的倍数,这些珠子的个数都是3的倍数。此时,教师提出问题:用5颗珠子能在计数器上拨3的倍数吗?如果用7颗、8颗或10颗珠子,能在计数器上拨3的倍数吗?学生在计数器上尝试,不能拨3的倍数。根据计数器的演示,同学们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交流后初步归纳:3的倍数,它的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现的工具,逻辑思维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及形成概念判断,都以直觉思维为基础。在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中,有时要经过“猜想―证明―猜想―证明”多次互动、反复循环,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7

关键词 工艺美术;创新;设计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集中反映,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特征是工艺美术设计中最重要的特点,其创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艺术创新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利用网络信息,开发新产品,创造出划时代的精品。本文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性进行研究对于以后更好地进行工艺美术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艺术构思的创新

艺术构思是工艺美术设计的首要环节,工艺美术设计要求我们在具有创新思维的世界观指导下,倾注工艺美术的审美感情观念,运用形象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收集、加工来完成一系列审美思维活动。艺术构思是形象的萌生与孕育,为了使工艺美术的艺术构思不同凡响,工艺美术设计必须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在心智上养成寻求各事实之间关系的习惯,成为产生创意中极为重要之事”。首先,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功能、审美、科学、价值观念等的综合把握。艺术家应该关注和了解思想文化的新动向,只有关注了新动向才能出现新的思想观念,从而进行良好的创新艺术设计,使设计进入革新的新境界。其次,工艺创新思维在于表现设计者的心理,体现作者的意念,工艺美术的设计师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艺术构思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想象,因为想象能够发现个评估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以联想、比喻、对比、衬托、暗示等多种手法给予艺术的表现。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十分巧妙地揭示和重新组合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予以简洁、准确和有力表现。因而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发挥想象就需要能够自由的运用规律,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培养艺术修养,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并不断的提高人文精神素养。最后,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构思主要内容就是设计花大量的时间在调查研究和反复思考上,因而在工艺设计的初始阶段我们应该掌握大量的资料,掌握综合性的知识,例如国内外商业市场、社会生活、旅社等,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以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

2.工艺美术设计要与时俱进

在新时代下,全世界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的竞争,因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创新,提高知识量与扩散思维能力,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实现新的功用。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要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性、民族性、抽象性特点,追求幽默、滑稽、谐趣美等。第一,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仿和表现,强调设计师对世界和人生的特殊的领悟,使设计艺术具有时代感。时代性在很大程度体现在人们的审美程度上,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固有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思想、文化选择都趋于多样化。为了提高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品位,我们要将艺术中注入具有时代信息的创造性审美观念。第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民族化就是在设计中将本民族的艺术和审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风格展现出来。第三,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非常注重以表现为主的抽象性风格,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审美意识中,不能有过多和过分的雕饰,要求产品应该要以简洁性或抽象性的特征为主。

总的来说,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时间因素已比空间因素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应以时代性为主,抽象性为辅。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因素的工艺思维,用创新的动态观念为工艺美术提高效能,创造价值,增强创造的生命力。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就是扩大艺术表现力,我们应该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捕捉美的形象,创造美的作品,使艺术能够与美学能够完美的结合。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创新的效果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photoshop、corelDRAW等一系列软件已经成功的应用与现代艺术设计中来,简化了设计人员的制作过程,使设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的创新上。可见掌握熟练的软件技术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创造水平。要想创造出更好的现代工艺美术作品,必须首先学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不仅要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获得各种资源、信息材料和知识,而且还能够应用现代技术软件加强对艺术的设计,使设计师能够更好的应用综合知识进行传播、整理、分析和利用来进行创造。电脑科技对传统造型艺术的挑战及为当代美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面对国际各类艺术的相互激荡,我们应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发展的消费心理紧密联系起来,不断调整,不断优化新技术,以信息技术带动艺术创新,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工艺美术设计以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

4.结语

工艺美术从发展初始就是与创造思维融于一体的,两者是互相补充,彼此交融,创造者既是设计者,也是制作者。现代工艺美术的创造特征体现在艺术构思、与时俱进和利用现代技术之上,工艺美术创造已开始进入电脑时代的当代,创造的高度科学化,设计的过程中的奇思妙想,是设计创意的灵魂,设计师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来认识和思考、推理、综合、客观事物,体现出一定的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石志. 工艺美术当随时代[J]. 上海工艺美术,2006(04).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8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学;探讨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比较重视思维训练。思维的种类很多,而层次最高的是创造性思维。本文旨在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些探索。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等特征,它可以是正向、逆向的线性思维,也可以是纵向、横向的平面思维,或者是三维立体思维与多维的空间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应新奇独特,敢于扶异探怪,善于另辟蹊径,不受传统观念束缚,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例,要求学生设计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法,在教科书中只讲了摆法g=4π2■,若想出其他方法,也能测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就不是常规了。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挖掘。

1.利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实验演示时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验演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激烈的思维冲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物理实验,要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学生能在物理实验中有创新意识。在物理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问题,变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后要重视方法总结,改变过去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念。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仪器来进行实验,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参与和设计者,并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实验,而不是利用固定的方式去重复实验。

(二)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通过情境创设就直接进入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就不会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冷漠和厌倦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非常不利。相反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和学习的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要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的功能。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但它并不是孤立的心理活动,它是灵活性、深刻性、系统性、多角性、发散性、预见性等优良思维品质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协调组合而成的产物。因此,物理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合理利用各种物理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地改进,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建平.物理教学应重视创新思维教育[J].浙江教育科研,2004(04).

[2]郭淑玲.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J].物理教学,2000(03).

[3]韩延汇.增设小实验,变抽象为形象[J].中学物理,2002(0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9

二维或三维动画,形象思维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画面的角色造型、环境造型、光色的运用、音响效果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如法国人贾克雷米•杰瑞德导演的动画《邮差的故事》,讲述圣诞老人不小心遗失了自己的小孩又找到的故事。整片画面充满浓郁的异国画风,不论色彩和人物造型,都有着法国人的夸张与浪漫。片中表现圣诞老人的敦实(胖),造型的象个圆球,跑起来却很轻快(图3),酷似铃铛,形象夸张地塑造了平凡、有爱心的圣诞老人;如小孩梦到“铃铛人”、“铃铛鸟”的创意,从手中的铃铛形象联想到长着头铃铛头的人到铃铛鸟的形象,营造了奇怪的梦境,给观众留下悬念。片子节奏紧凑,生动活泼且富有情趣;如孩子长大部分,为更好地看到星星,与小朋友排队去屋顶,在屋顶上与星星追逐嬉戏的形象思维。漫画思维则更接近动画的思维特质,是更强调夸张,幽默为特征的思维(图2)。动画创作是充满幽默、夸张、诙谐性的,又是奇巧性的,且具有思辩特征,这一特点就是漫画的思维。漫画常以高度的抽象画面、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哲理思辩来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动画的一些创作形式尤其是艺术动画,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漫画的这种思辩性表现方法。例如,捷克木偶大师杰利创作的木偶动画片《手》就巧妙地运用了主观镜头,表现了手与偶人之间复杂的服从的操纵的关系,隐喻在社会中,一些人的存在其实只是一种傀儡,在一只无形的《手》的驱使下,从事自己并不愿意的事情,作品希望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弊端的冷静思考。如图4~5风影动画的动画,其夸张、滑稽、幽默,与漫画的特征相同。风影动画工作室《海盗船与碰碰猫》短片,清新的画风,短片中海盗、金鱼、猫、鹦鹉等有趣的角色,猫要想尽办法吃到金鱼,以至于船上所有生物都加入了疯狂大追逐,谁是猎人?谁是猎物?一物降一物耳。动画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拼贴布的形式感极强,动画节奏感好。与动画思维不同的是,漫画有单张和多格,是静态的作品,而动画是动态的,画面与画面的联系更强。

抽象思维运用它对创作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合理的归纳和演绎,使创意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抽象思维到理性认识阶段,便舍去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材料,通过概念的组合、判断和推理达到理性认识,并用抽象结论把认识的成果表现出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不互相排斥,相反,它们常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推动。抽象思维在艺术上的外在表现是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物体变形,夸张突出实物的抽象线性,以表现物体内在的意蕴或作者心灵中的幻境、观念与情绪。抽象并不是没有形象,是它不使用具体的形象,而以点、线、面、形、色、质等元素来构成能直接表达意向的形象。如动画新概念《绳舞》中大块头和小块头的较量。如美国动画家唐•科林斯的短片《踽踽独行》(图6),一个抽象的孤独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自负的人,先给自己设定了个框,它似乎怎么也走不出这个框,反映出自负人的可悲性。抽象性思维是动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思维特征之一。创作者通常是以抽象性思维方法对头脑中固有的形象原型进行主要特点的抽取,最重要的是找到他或它的最本质的东西,一种能代表和把握抽象对象整体结构的特征。如动画影片中以猫为主角的影片,宫崎骏的《龙猫》巨大奇异,《猫的报恩》绅士猫,《机器猫》圆圆的猫,《猫和老鼠》汤姆(倒霉猫),《黑猫警长》的警长等,创作者造型各异,但都拥有猫基本特征易于识别。动画的抽象创意产生过程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活动。动画艺术家思考世界,阐释生命生存等活动,是插上理想的翅膀想象,是艺术家大脑知识积累的重新组合。抽象思维需要判断,是从千万条中寻到捷径,选取什么平面语言、视听语言讲好故事,是推理、求异的思维。

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瞬间性、跳跃性、兴奋性等特点。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天赋”,“不可知”,而灵感表现的偶然性是寓于必然性之中的,其表现为创意出现于人们长期思维后的最高峰,体现了人们知识积累的一种升华。“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比做海洋里的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叫显意识,而水面之下的叫潜意识,潜意识是不为人所意识到的那部分记忆,它的数量比露在水面上的冰山尖(显意识)要大得多。这些不被人所意识到的,存储在记忆中的深层信息并非被遗忘了,当有相关信息去触动它时,就会产生新的组合与构思,使人有所顿悟,灵感思维也由此产生。”灵感需要长期的知识累积和创意心智的培养,如图7《牧笛》,作品借鉴了李可染的《斗牛图》,画清晨小孩与牛轻快上路的感觉,有意境,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灵感才能一下子表达出这种轻快的感受,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非凡气蕴。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灵感,是神奇的与美妙的,是在长期思索、总结与联想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困惑后的顿悟。

动画是假定性艺术,从剧本开始,动画创造者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以假定性为前提的艺术创作,动画作品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童话,这些题材本身有梦幻色彩,虚构的场景、角色,图形或是符号等,高度假定性在动画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于动画特有的假定性编排方式,便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动画角色到场景设计,从情节编排到视听语言,从现实空间到虚拟世界,夸张、变形、动作的设计等都展现了动画思维的魅力。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观赏也是建立在假定性思维的前提下的,是以一种对创作者非现实假定的认同心态来接受动画的各种假定性表现。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会充分利用这种有别于真人实物的表现方式唤起观众的真实感觉,达到与电影相同的震撼效果。优秀短片往往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和动人情感,如图5《非常小王子》,假定性情节表现了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发现太阳上的脏痕(寓污染),耗时一天认真擦除的环保故事。片中采用对比手法,墨镜中欣赏晚霞惬意的一幕(用心生活的乐观态度);与镜头拉到全景,太阳绕到地球的另一端又被污染的现实……诙谐且以小见大,充满哲理。再如动画短片《父与女》,经典的一段也是借助假定性情节表达了父女的人间温情。在干枯的湖心翘首企盼(父亲早年遭遇不幸),父亲高大的形象出现,女儿奔向父亲,老妪变为少女,圆满了女儿的心理期待。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相反,它所遵循的思维逻辑不是习惯性的,而是“本应……却……”,用假定性思维寻求解决办法,能产生瞬间性、有趣幽默,又奇巧的创意。(图8)

抓住相关动画思维特质创作,有助于提高我们创作水平,展现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动画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其拥有更宽泛、自由的表现手法,其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果的表达独一无二,现时期创作将由量及质,产生更有深度、有价值、有创意的作品。时代呼吁我们积极培养动画思维,从鲜活有生命的漫画开始,善用逆向思考,从整体构思开始,从传统精华的挖掘到人类文化的继承,互补融合,开拓动画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作者:穆弈君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10

一、设计性素描的内容

为了便于理解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体结构,我们可以把物体的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骨架型和积量型。

骨架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主体部分和支体部分连接而成,并且主体与支体通过关节组织的连接又形成了新的空间结构。其体积、空间量感的表达也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积量型结构没有明显的骨架特征,表现为由体积构成,通常是静止的、稳定的,具有“块状”或“粗重饱满”性质。

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彼此间并非毫无联系。如人体结构是骨架类型的,但它的各个部分均有其自身积量的性质。这说明骨架物体是具有自身的体量和空间的。

骨架结构分析侧重于我们对物象的动态、比例、方向、透视、运动等的审视。而积量结构分析将使我们在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个部分结构的几何造型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关系来表现形体的积量。形体结构包括形和体两个部分:“形”即外形特征,是平面的;“体”即是体积,是立体的。这两种分析法,前者决定线、面造型,后者确立体积感觉。在结构分析时先利用骨架结构分析法确立骨架,再用积量结构分析建立其体积感并确定其具体构造,由表及里,先整体后局部地全面审视。

当然,明暗造型训练和抽象造型训练也是设计性素描必不可少的训练阶段,而由此引发出的构想能力训练阶段则迈开了走向设计的第一步。

二、造型基础的地位不可动摇

设计性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除了作为基础训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是以设计造型为目的的,是设计理念形成的重要过程。

设计与素描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设计程序的一部分。作为基本功,设计性素描是专业基础课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意识。设计思维是通过素描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存在于这一范畴之中,设计源于思维理念并诞生于创作结果,同样,设计性素描是记录这一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设计性素描是整个过程的一个环节,它记录了人们最初的思维理念和对图形发展、深入、完善,并使之不断成熟的过程。设计性素描的表现过程是创作过程,也是对思维重新审视的过程,是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通过素描艺术的造型活动可以增加和提高作者的专业设计知识和专业造型能力。

三、创造性思维转换的地位

马蒂斯说:创造意味着表现你所具有的东西。任何真正创造性的努力都是人类灵魂深处完成的。设计性素描是思维表现的手段,是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为出发点,在调整思维理念的同时要注意挖掘创造者的潜在能力,专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计的表现能力。

设计性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是以目的性的表现技能为前提,是艺术创作和原创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和艺术特征。设计性素描水平的高低影响艺术设计的品位。设计性素描思维的训练,设计意识的培养,要遵循由简入繁、由单一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考前,同学们的训练方式主要是进行大量的模拟。进入高等院校后就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大学里的知识是全新的,是以启发性、创作性的设计思维为主,并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理念和独特艺术设计风格。把个人的艺术修养,对设计产品的理解、判断融入到设计性素描的创作中,更深刻地体现设计性素描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功能作用,这一训练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创意的造型是从专业设计角度来规范设计性素描的,它源于立体思维和科学思维,在大脑的灵感作用下转变成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科学的图形特征。设计性素描的表现特征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表现,通过这一过程,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设计性素描。

思维具象性向意向性的转换是一种从有形向无形的转化过程。首先,通过变换、转移和融合,使其形成一个全新的形态;其次,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将多种不同时空的形象进行组接与转换,使其离开原有的时空秩序,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全新的时空秩序。在这一思维转换的过程中画面呈现出简洁化、平面化、符号化等装饰性特点。不能因为画面是通过平面装饰的形来表达心灵的情感就被我们称之为胡编,试问,在绘画史的长河中诸如抽象表现的画派与儿童的涂鸦有无本质的区别呢?

四、设计性素描是为艺术设计服务的

在设计作品中,感情色彩如何调配,如何涂抹,都应该从设计性素描开始。设计性素描与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艺术设计与创造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性素描是延续设计思维的手段,展示设计意识的形成,使思维完善的一种方法,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并且是通向设计的桥梁。设计性素描画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出设计理念,为进一步的设计创作奠定了基础,丰富了素描艺术的表现语言。

设计性素描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如果一味强调它的重要性就过分夸大了它的作用。明确地说,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设计服务的。

参考文献:

[1]《从设计走向素描》王中一许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70-02

1 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1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3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3.1 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3.2 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 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12

关键词:动画思维 创意 漫画

检 索:.cn

现时代动画技术日新月异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动画的种类与样式更丰富多彩,视觉冲击力更强。然而没有宏阔的思考及动画思维的支撑,即使拥有再好的技术也难做出好的动画短片。

动画创作从艺术角度讲,首先是美术的创作,是动画艺术家塑造出来的,它产生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好想法,好点子。我们对其创作思维的剖析,探讨动画思维的特征,为动画短片创作做引导。动画思维包含如下的思维特质:

一、形象思维与漫画思维

形象思维善于把观念转化为形象,对真理感性的观察寓于形象的思维来表现,是用艺术的形象化进行思考、议论和感觉的创造性活动。

形象思维以所获的信息为素材,动画的素材是多元的、互相联系的,通过想象、感知、理解、情感等多种心里因素、功能的有机统一,艺术手法的创造,去概括社会生活,思考世界,并创造出典型的动画艺术形象,即以运动中的直观形象呈现于观众的知觉面前。如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图1),把演杂技的人画成看似头手脚扭曲的状态,然而正是这种强烈旋转动态的形象思维,使得画面形象地表达了杂技者所处的运动状态,很贴切。

形象思维是一种巧妙而直观的表达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维或三维动画,形象思维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画面的角色造型、环境造型、光色的运用、音响效果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如法国人贾克雷米・杰瑞德导演的动画《邮差的故事》,讲述圣诞老人不小心遗失了自己的小孩又找到的故事。整片画面充满浓郁的异国画风,不论色彩和人物造型,都有着法国人的夸张与浪漫。片中表现圣诞老人的敦实(胖),造型的象个圆球,跑起来却很轻快(图3),酷似铃铛,形象夸张地塑造了平凡、有爱心的圣诞老人;如小孩梦到“铃铛人”、“铃铛鸟”的创意,从手中的铃铛形象联想到长着头铃铛头的人到铃铛鸟的形象,营造了奇怪的梦境,给观众留下悬念。片子节奏紧凑,生动活泼且富有情趣;如孩子长大部分,为更好地看到星星,与小朋友排队去屋顶,在屋顶上与星星追逐嬉戏的形象思维。

漫画思维则更接近动画的思维特质,是更强调夸张,幽默为特征的思维(图2)。动画创作是充满幽默、夸张、诙谐性的,又是奇巧性的,且具有思辩特征,这一特点就是漫画的思维。漫画常以高度的抽象画面、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哲理思辩来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动画的一些创作形式尤其是艺术动画,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漫画的这种思辩性表现方法。例如,捷克木偶大师杰利创作的木偶动画片《手》就巧妙地运用了主观镜头,表现了手与偶人之间复杂的服从的操纵的关系,隐喻在社会中,一些人的存在其实只是一种傀儡,在一只无形的《手》的驱使下,从事自己并不愿意的事情,作品希望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弊端的冷静思考。

如图4~5风影动画的动画,其夸张、滑稽、幽默,与漫画的特征相同。风影动画工作室《海盗船与碰碰猫》短片,清新的画风,短片中海盗、金鱼、猫、鹦鹉等有趣的角色,猫要想尽办法吃到金鱼,以至于船上所有生物都加入了疯狂大追逐,谁是猎人?谁是猎物?一物降一物耳。动画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拼贴布的形式感极强,动画节奏感好。

与动画思维不同的是,漫画有单张和多格,是静态的作品,而动画是动态的,画面与画面的联系更强。

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运用它对创作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合理的归纳和演绎,使创意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抽象思维到理性认识阶段,便舍去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材料,通过概念的组合、判断和推理达到理性认识,并用抽象结论把认识的成果表现出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不互相排斥,相反,它们常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推动。抽象思维在艺术上的外在表现是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物体变形,夸张突出实物的抽象线性,以表现物体内在的意蕴或作者心灵中的幻境、观念与情绪。

抽象并不是没有形象,是它不使用具体的形象,而以点、线、面、形、色、质等元素来构成能直接表达意向的形象。如动画新概念《绳舞》中大块头和小块头的较量。如美国动画家唐・科林斯的短片《踽踽独行》(图6),一个抽象的孤独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自负的人,先给自己设定了个框,它似乎怎么也走不出这个框,反映出自负人的可悲性。

抽象性思维是动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思维特征之一。创作者通常是以抽象性思维方法对头脑中固有的形象原型进行主要特点的抽取,最重要的是找到他或它的最本质的东西,一种能代表和把握抽象对象整体结构的特征。如动画影片中以猫为主角的影片,宫崎骏的《龙猫》巨大奇异,《猫的报恩》绅士猫,《机器猫》圆圆的猫,《猫和老鼠》汤姆(倒霉猫),《黑猫警长》的警长等,创作者造型各异,但都拥有猫基本特征易于识别。

动画的抽象创意产生过程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活动。动画艺术家思考世界,阐释生命生存等活动,是插上理想的翅膀想象,是艺术家大脑知识积累的重新组合。抽象思维需要判断,是从千万条中寻到捷径,选取什么平面语言、视听语言讲好故事,是推理、求异的思维。

三、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瞬间性、跳跃性、兴奋性等特点。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天赋”,“不可知”,而灵感表现的偶然性是寓于必然性之中的,其表现为创意出现于人们长期思维后的最高峰,体现了人们知识积累的一种升华。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比做海洋里的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叫显意识,而水面之下的叫潜意识,潜意识是不为人所意识到的那部分记忆,它的数量比露在水面上的冰山尖(显意识)要大得多。这些不被人所意识到的,存储在记忆中的深层信息并非被遗忘了,当有相关信息去触动它时,就会产生新的组合与构思,使人有所顿悟,灵感思维也由此产生。”

灵感需要长期的知识累积和创意心智的培养,如图7《牧笛》,作品借鉴了李可染的《斗牛图》,画清晨小孩与牛轻快上路的感觉,有意境,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灵感才能一下子表达出这种轻快的感受,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非凡气蕴。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灵感,是神奇的与美妙的,是在长期思索、总结与联想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困惑后的顿悟。

四、假定性思维

动画是假定性艺术,从剧本开始,动画创造者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以假定性为前提的艺术创作,动画作品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童话,这些题材本身有梦幻色彩,虚构的场景、角色,图形或是符号等,高度假定性在动画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于动画特有的假定性编排方式,便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动画角色到场景设计,从情节编排到视听语言,从现实空间到虚拟世界,夸张、变形、动作的设计等都展现了动画思维的魅力。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观赏也是建立在假定性思维的前提下的,是以一种对创作者非现实假定的认同心态来接受动画的各种假定性表现。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会充分利用这种有别于真人实物的表现方式唤起观众的真实感觉,达到与电影相同的震撼效果。

优秀短片往往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和动人情感,如图5《非常小王子》,假定性情节表现了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发现太阳上的脏痕(寓污染),耗时一天认真擦除的环保故事。片中采用对比手法,墨镜中欣赏晚霞惬意的一幕(用心生活的乐观态度);与镜头拉到全景,太阳绕到地球的另一端又被污染的现实……诙谐且以小见大,充满哲理。再如动画短片《父与女》,经典的一段也是借助假定性情节表达了父女的人间温情。在干枯的湖心翘首企盼(父亲早年遭遇不幸),父亲高大的形象出现,女儿奔向父亲,老妪变为少女,圆满了女儿的心理期待。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相反,它所遵循的思维逻辑不是习惯性的,而是“本应……却……”,用假定性思维寻求解决办法,能产生瞬间性、有趣幽默,又奇巧的创意。(图8)

结论

抓住相关动画思维特质创作,有助于提高我们创作水平,展现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动画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其拥有更宽泛、自由的表现手法,其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果的表达独一无二,现时期创作将由量及质,产生更有深度、有价值、有创意的作品。

时代呼吁我们积极培养动画思维,从鲜活有生命的漫画开始,善用逆向思考,从整体构思开始,从传统精华的挖掘到人类文化的继承,互补融合,开拓动画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