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业区规划策略

产业区规划策略

时间:2023-09-25 18:00:57

产业区规划策略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1

关键词:规划,内容,分析

 

1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简介

区域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1]。它是对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对其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更高层次的战略部署,是描绘区域未来建设的蓝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划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规划,以城镇为核心的市域规划,跨省区规划等类型多样、时空尺度不同的规划互补递进,区位论、中心地理论、梯度发展理论等引入,使规划内容不断充实,遥感地信机助制图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带来了规划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学术领域更是百家齐放。

2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工农商业等多领域和部门,因此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又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产业历史基础与现状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或者区位条件与经济体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规划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世界上各个地区无论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其总体规划主要内容都遵循大体相近的几个方面。论文参考,分析。

2.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即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和部门的、行业的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一、二、三产业大体的就业结构,实施战略的措施或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经济部门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区域适宜发展的重点部门,大体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远景发展目标,明确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各部门的重点建设项目。空间开发战略着重研究区域开发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的总体蓝图。

2.2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

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的重点习惯上放在工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科学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照当地生产发展的条件,揭示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行业,以及重点的发展区域。论文参考,分析。规划中要大体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远景发展目标,根据产业链的关系和地域分工状况,明确与主导产业直接相关部门发展的可能性。有时对新开发的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的生产项目,特别是企业集团、骨干企业,要选址定点,并安排好生产的地域组合。有时对原有生产基地的调整、对原有企业的迁徙要作出调整和迁徙的布局规划。区域规划中往往需要对工农业生产基地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作出安排,处理好城乡用地关系,搞好工农业生产的结合。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也常常在工农业生产布局规划中一并研究,统筹安排。2.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的具体反映。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生产力综合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重要环节。由于农村居民点比较分散,点多面广,故区域规划多数只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论文参考,分析。研究城镇体系演变过程,现状特征,预测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区域城镇化的道路是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拟定区域城镇化目标和政策;

(2)确定规划区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

(3)原则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经济联系;

(4)原则确定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各阶段主要城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用地规模;

(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各级中心城镇的分布,新城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分布;

(6)提出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以及重点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建议。论文参考,分析。

(7)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议。

2.4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赖以正常进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用性等特点。基础设施对生产力和城镇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或者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直接提供条件的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仓储设施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力系统运行间接提供条件的设施,又称为社会服务事业或福利事业设施,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商业、金融、贸易、旅游、园林、绿化等设施。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要在对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未来对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确定各种设施的数量、等级、规模、建设工程项目及空间分布。

2.5土地利用规划

准确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组织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对各类用地在空间上实行优化组合并在时间上实行优化组合的科学安排,是实现区域战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以达到区域最佳预期目标的目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加以评价,并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

区域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主要是:

(1)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质量评价;

(3)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4)未来各类用地布局和农业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各类型用地分区规划;

(5)土地资源整治、保护规划。

2.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狭义的环境仅指自然环境而言。过去的区域规划着重于狭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但近50年来,对环境已多作广义的理解。论文参考,分析。

区域规划中自然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1)分析环境诸要素的现状特征;

(2)揭示整个区域环境和各个环境要素状态的存在问题。

(3)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预测环境状况,制定区域近期和远期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和自然生态保护目标。

(4)拟定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大气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保护,土壤植被保护和被毁土地的恢复,绿化体系的形成,卫生防疫条件的改善,防噪声、防电磁震荡、防热污染,动物界的保护,景观的保持与改善等措施。

2.7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政策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区域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总和。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企业布局区位的政策,属于微观政策范畴,如补贴政策、区位控制和产业支持政策等;另一类是影响区域人民收入与地区投资的政策,属于宏观政策范畴,可用以调整区域问题。它在不同的区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关税、汇率等。区域规划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侧重于微观政策研究,并且要注意区域政策与国家其它政策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彼此间的矛盾。

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劳动力政策。包括流动政策和就地转移政策等,既要防止后进地区人才流失,又要区内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低的行业转向高的行业。

(2)资金政策。包括财政手段(如补贴和税收)、改善企业金融状况和行政控制等,诱导资金投向。

(3)企业区位控制政策。如通过税收和企业开发许可证制度,促使工业的发展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论文参考,分析。

(4)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促进新企业的创建和小企业的成长,促进技术革新,发展经济开发区。

3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分析逻辑研究

规划摘要。

具体说来,规划基础线索包含人口、城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基础、区域分工、比较研究、领导思路、市场潜力、适宜性评价等方面。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总数、年龄结构、地域分布、产业分布、非农人口数量。城镇现状主要包括城镇职能、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社会事业主要包括教育机构与设施体系与布局、科学研究的配套建设、文化卫生机构的层次与等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海陆空多方位立体化交通和商业服务业设施、供水电气热工程、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资源环境基础主要包括土地、水、工业矿产、森林、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指标调控。区域分工主要是区域基于区位、资源基础与地域战略选择的一种发展定位。比较研究是本区域与国内外相似条件的区域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既包括向历史上曾经繁荣或者现在蓬勃发展的区域学习经验,也不乏从走向衰落的区域汲取教训。市场潜力是对与本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域现状、未来走向、宏观与微观市场调节作用多要素的综合考量。适宜性评价是对一定时期规划工作完成程度与产生效果进行把握与修正的不可或缺环节。领导思路是规划工作的集体智慧总结与指引方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规划变化分析线索是对规划基础线索中各个方面指标的未来一定时间段内(5年、20年或者更长的规划预期)动态演进态势的勾勒与描绘。在某些大政方针与规划思想指导下,如国内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 、“发展是硬道理”[2] ,国外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西方校园社会的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小即是美”思潮[3],调整产业发展,建立相应的新产业链条与产业园区,进而影响人口的劳动就业与迁移集聚,也同时推动着城镇规模与职能的不同程度的分化与变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不可避免地做出适应性的响应。

规划影响后果线索是对上述线索中各个指标体系的明细与确定,每一方面都有各自的控制规划。如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包括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战略措施等多层次阐释。战略定位主要是在更大地域范围内本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的总体合理性展望,如建设某经济圈内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某沿海带重要的海滨农家乐示范区,某省市区中高档居住区。战略目标层次性强,可以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产业与相关目标体系。战略部署根据区域功能、产业与人口的现实需要,按照放大结构效应、优势互补、整合资源的原则,做出构建分城区带、组团式、条带状的空间格局分配。战略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产业调整基于产业发展详细设计有条不紊地逐步进行。产业调整的目标,增加居民与政府财政收入都会在此得以体现。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对应不同的未来规划与解决方案。

图1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线索与分析逻辑

Fig.1 The mainclues and analytic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otal planning

4小结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

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雯.我国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若干问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2):141-147

[2]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5,(2):1-6

[3]孙娟,崔功豪.国外区域规划发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汇刊,2002,(2):48-50.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2

关键词 农业休闲园;实例;中小型园区;游赏项目;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7-02

在实践中接触到大量被归纳为小中型园区、占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下的农业休闲园区。为了保证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能容纳更多游客,提供足够休闲娱乐活动,游赏项目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结合规划案例对此作一些探索讨论。

1 小中型农业休闲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规划难点

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必须针对小中型休闲园区的共性特点和问题考虑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项目规划策略对应关系见表1。

2 规划实例

2.1 园区基本情况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现状共性为都是面积不大的山地农业休闲园区,占地面积(龙泉山庄计核心区面积,不计飞地果园面积)在6.67~13.33 hm2间;距离福州主城区行车时间均为1 h左右,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园区地形地貌均为沟谷相间的南方丘陵山地;周边山地自然环境景观美感度尚可,但不出众。园区之间又各有区别。

2.1.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自有温泉井一口。大樟溪支流横贯园区,将园区分为2个部分,溪流以南为平地,以北为山地。已建成投入的设施与项目较多,已建成温泉泳池、独栋温泉度假木屋、小型2层度假宾馆及其他温泉池及配套设施、停车场、农家乐餐厅。已投资近1 000万元,经济效益稳定,客户群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知名度,后续投资意向强烈[1-2]。

2.1.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园地地形主要为一片顺山势而下的沟谷山地及谷边田地,一条无名小溪顺山谷纵贯整个园区,自然山地景观较好。园区入口至度假屋之间人工景观营造较为精致;园地种植中草药、果树,还有一些半野生状态茶叶;已建成设施有陈列活动室2栋及2层度假小屋1座。已投资数百万元,略有客户及经济效益,有后续投资计划,但方向不够清晰,资金压力较大。

2.1.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地形为紧靠水库的平缓山谷梯田,水库库面水域面积约3.33 hm2。田地原种植水稻和蔬菜,水库有多年投放的草鱼、鲢鱼等淡水鱼类,大小不一。休闲设施建设几近空白。进行部分前期投入,资源利用方向不明确,资金压力大[3-4]。

2.2 对应资源因素的游赏项目规划

在对园区基础条件分析之后,针对各个园区自身实际情况,发现重点、特色资源,量身定做为其规划游赏项目与设施,既开展普遍性的共性项目,又发展其优势游赏项目。

2.2.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有大量过境公共交通,园区结构紧凑,有一定空余土地。交通规划策略:修建园区停车场,争取设立过境公共交通站点,开通园区公交专线等。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周边休闲气氛浓郁,夏季客源充足,但园区夏季吸引力稍差。自身温泉特色带来大量冬季客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温泉休闲服务结合住宿服务,目前中低档为主,住宿配套设施需要达到一定体量、数量,未来发展以中高档温泉休闲山庄形式为主。③农业资源因素:核心区种植面积小,飞地果园距离偏远。农业资源开发策略:核心区作为园区景观地和生态保护地保留,少量产品作为赠品和农家乐餐厅材料使用。不单独开发农业休闲项目。④自然资源因素:自然景观一般,但拥有温泉资源,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策略:围绕温泉资源开展层级开发,从普通温泉洗浴,到温泉保健再进一步发展为总体的温泉休闲度假;扩展周边休闲项目,如休闲屋配套的温泉加温小温室,进行反季节花卉、蔬菜种植栽培等,既可成为独特景观,又提供旅游商品。⑤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开发思路:围绕温泉资源开发,配套餐饮、住宿、运动健身、保健和旅游商品销售项目与服务,深度开发会议、聚会旅游等,创造较好经济效益。

2.2.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到达村庄,园区内多为山地,缺乏空余土地,园区形状狭长,交通线路长。交通规划策略: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园区内部通过步行或电瓶车转运游客。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但受总体资源条件限制。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现有休闲住宿设施,完善各类服务。后期立足开发野外露营服务。限制总建设体量。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品种较多,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中草药种植有一定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策略:开展认养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适度少量开展采摘、垂钓、摸泥鳅等休闲活动,结合北峰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绿色无公害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纵贯园区的溪流和周边自然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之一。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徒步运动休闲为开发重点,结合开展山林氧吧漫步、自然植物认知、野外露营、自助烧烤野餐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以徒步溯溪为源头的野外自助旅游休闲为主线,中草药认养种植等农业休闲为副线,结合开展运动保健、健康养生项目的深度开发。

2.2.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①交通因素:园区与村庄较为接近,但公路和园区间被溪流和水库阻隔且标高差异大,水域面积大,形状狭长。交通规划策略:溪边驳岸修建少量停车位,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公路和园区间修建浮桥通行,设立游船站点连接各水面休闲项目。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总体资源条件有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水库资源,少量开发邻水和水面住宿小屋。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农业资源开发策略:蔬菜以认养种植为主;水稻田结合开展稻鱼、稻鸭等生态种植模式开展观景、科学认知等活动,适度开展玩泥、摸泥鳅等和休闲活动;库区开展垂钓等休闲活动,结合开展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水库及周边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重点开发区。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利用水库开展各类休闲为开发重点,如垂钓、划船、皮划艇等,融入文化元素深度开发如龙舟体验等项目,延伸开发森林漫步、自然植物认知、自助烧烤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利用农、水资源,营造乡村和自然风味,以水域休闲开发为重点,带动餐饮、运动休闲、家庭户外活动、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充分满足一日游游客需求。

3 结语

从3个实例可以看出,小中型休闲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应立足园区资源条件,发现和挖掘特色资源或重点资源,并据此展开游赏项目规划,串联为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避免过度开发建设,节约资金,体现特色,提高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李继侠.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策略[J].现代园艺,2015(11):82-83.

[2] 林国华,陈志锋,钟珍梅,等.基于能值分析的休闲农业园区效益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3):699-703.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3

强化营销策略的引导作用

策略是生命线,离开了整体营销策略的引导,营销中心就会失去“策略中心”的位势,整个营销体系就会是一盘散沙,形不成整体策略的引导力量,只能依靠一个个的分销平台、一个个的业务人员去“跑销售,抓订单”,充其量只能为企业提供短期需要的现金流量,而不能为企业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

指标导向的恶果

诸多国产手机企业就是这样,营销中心总部往往不具有“策略中心”的地位,不知道整体营销策略是一种“引导力量”,只是对下属各销区“下指标、压任务”,驱使他们努力发展经销商、寻找销售机会,可谓销售指标导向,而不是营销策略导向。各个销区失去了整体策略的引导和约束,就像脱缰的野马,撒开了去“找市场,下订单”,结果不同销区有不同的渠道结构,同一个销区有N多种渠道经销商,形成复杂的渠道结构和库存结构。随着交易过程的推进、竞争加剧、市场逆转,以及产品更新和降价促销的频繁,各销区分公司与各渠道经销商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或利益纠纷。

面对如此复杂的经销格局,加之分销效率下降、商业毛利锐减,营销中心总部自然的选择就是放弃努力,放弃谋取“策略中心”的地位。这是灾难性的选择――各分销区域开始牵着营销总部的鼻子走,把“产品更新和降价促销”当做一种资源用于补偿或减免经销商的利益损失,包括调价损失或旧货积压的损失;各分销区域不再盯着分销价值链的整体效率,不再盯着目标消费群和市场竞争地位,而是盯着下单机会,以及如何处理与渠道经销商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纠纷,不断倒逼营销中心总部更新品种、花色和型号,乃至“产品作秀”。换言之,“产品更新和降价促销”不再是市场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分销平台调节经销商利益关系的杠杆,成为缓解经销商的利益纠纷和冲突的手段。

这些企业的销售分公司,由此逐渐演变成一个个“分销商”,分公司人员逐渐演变成一个个“业务员”或“生意人”。随之而来的是,分公司与经销商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各销区的库存结构日趋混乱且一筹莫展,各种款式的货品拥塞渠道或充斥门店,形不成拳头产品或主推系列,也形不成清晰的价格体系,极大地影响着产品的竞争力和策略的表现力,影响着销售速度,使单品销量上不去。

一般而言,单品销量或社会保有量越大,就越能吸引社会资源承接维修业务。反之,就会阻碍产品的淘汰或退市,影响产品系列的更新或品牌线的梳理。值得一提的是,外资品牌依靠营销策略职能及其整体策略,使“产品更新”带来产品系列的更新、品牌线的升级、品牌价值的提升、价格体系的维护,很顺当、很有节奏感。国产品牌企业却像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产品更新”的结果是产品系列臃肿、渠道货品壅塞、价格体系混乱和促销手段失灵。而单品销量上不去,就会进一步加剧渠道货品的拥塞,恶化库存结构和经销商利益关系,降低产品的流通速度和盈利能力,陷入恶性循环,就像当年诸多国产品牌企业年销量超过400万台(个别企业号称产销量过1000万台),净现金流量却是负值,每台手机的利润几近为零。

发挥策略引导的作用

摆脱困境的唯一选择,就是明确营销总部的“策略中心”地位,形成“高层次的营销策略职能”,形成策略的引导力量。

外资手机品牌的做法是:

第一,提高手机主板的通用化程度,集中优势资源,精炼产品系列,突出主力机型。

第二,依靠产品竞争力,配之以大面积的广告宣传,吸引渠道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的眼球。按照2/8法则,筛选20%最优秀的经销商或经销渠道,把竞争对手驱逐到效率低下的80%渠道通路上去。

第三,在强化分销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叠加“市场策划职能”,提高推广、促销、助销、陈列、招贴、导购的力度和精度,所谓“终端生动化”,迅速飙升单品或主力机型的销量,加快产品流通速度,促进分销价值链(主要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渠道商)进入良性循环。

第四,一旦单品突破“盈亏平衡点的销量”后,等待时机,等待下一个优势产品推广成功、高端顾客群被新品吸引后,大规模降价放量,适时退市。把停止生产后的剩余散件和物料悉数甩到手机市场,吸引各手机小商户攒机、翻新和维修。

有鉴于此,2003年,某手机企业明确营销中心总部为“策略中心”,各分销区域为“策略执行单位”,一举形成营销策略上的引导力量,形成分销管理上的整体合力,在诸多对手严重亏损甚至趋向衰亡的情况下,维持盈利增长的势头,当年销量增长了70%。

这家手机企业的做法是,由营销中心总部牵头,按照2/8法则,选择20%优秀销区作为“营销整体策略审议和执行的重点单位”。要求这些销区的主管和经销商,按照营销总部拟定的整体营销策略共同审议和决策,包括明确目标消费群和区域竞争策略,明确营销规范和考核标准,确定主推机型以及新品更新、品牌宣传、推广促销方案等。在此基础上,各销区及经销商承诺目标月度销量和总销量,以及配套资源的投入,并以计划方式对现有库存结构和经销利益关系作出调整。同时,营销中心总部组织各销区调整库存结构和规范经销渠道,强化分销价值链的管理,并对重点销区的策略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不断检查和纠偏,直至达到预期目标。

建立营销策略的职能

营销中心的“营销策略职能”部门,应该由专家级营销专业团队构成,或从原来的“市场研究部”中选拔若干名资深专家构成,从事整体营销策略方案和管理规范研究,为企业最高领导和管理当局提供咨询和见解。同时,为营销中心各部门和各区域,设定方向、目标、重点、要领和衡量标准,以及提供市场知识、指导意见、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具体而言:

第一,营销策略职能及高端策略研究专家首要的职责,就是围绕“选择或开拓目标市场、促进组织功能强化、深化与客户的联系”,提炼核心概念或基本命题。比如耐克公司(NIKE),通过营销专家的深入研究,把纷杂的市场营销实践高度概括为两个基本命题“如何竞争”和“在哪里竞争”,使营销将士们清楚,公司的市场营销是沿着这两条策略路线展开的,即所谓“以品牌为导向的整合营销体系”,或称“策略地图”、“策略指导纲要”,避

免浪费、混乱和盲目性,确保各种营销举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究竟“在哪里竞争”和“如何竞争”,必须由营销专家从理论的高度作出回答。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企业也一样,这是德鲁克说过的话。

关于“在哪里竞争”或“企业要争夺的目标顾客是谁”,耐克的营销专家从企业的价值定位或NIKE的愿景入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而合乎逻辑地刻画出NIKE目标顾客群的分类、购买行为特征、价值倾向、可能的需求规模和成长性;明确产品线发展方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原则、发展的业务领域,以及跨部门协同的方向和要点。

关于“如何竞争”或“企业如何争夺目标顾客”,耐克的专家分析出两个子命题“顾客为何买NIKE”和“企业如何卖NIKE”,从而弄清楚了NIKE顾客的价值定位,理解了顾客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以及顾客的诉求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而明确了品牌定位策略,包括创造品牌差异性、寻找品牌基因和形象代言人等;确定了品牌整合传播策略、渠道策略和价格策略,以及各项管理政策和规范,包括经销商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尤其在策略手段、方法和途径上作出严格而细致的规定。比如,明确规定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方面展开品牌的传播,以及适用的手段、方法和策略,用以指导和约束营销中心各部门、各销区的营销行为、策略举措和资源配置。

第二,依据企业的营销理论和策略地图,制定管理规范和衡量标准,包括品牌管理纲要、渠道分类标准、客户选择标准、分销管理制度和政策、推广和促销的原则和规范等;以此指导和检查各销区和各部门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考核和评价分销管理工作和市场营销工作;尤其是约束市场策划职能部门的行为,包括推广和促销活动。为“分销管理职能”和“市场策划职能”奠定对立统一的基础,使“产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或“短期销售业绩和长期市场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分析原因,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报告营销中心总经理,及时组织力量纠偏或调整策略方案。

顺便指出,上述这两项职能活动的开支要通过企业的财政预算解决,以保持概念开发和策略研究的独立性、专业性、整体性和长期性。

第三,围绕整体营销策略的落实和市场知识的导入,对营销体系内部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各部门、各销区培训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研究和策划具体的策略实施方案,以及推广和促销活动方案。各部门、各分销区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邀请外部咨询公司,或邀请营销中心策略职能部门及专家,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按照德鲁克的说法,专家级人才是社会公共资源,营销中心总部完全可以像外部管理咨询公司那样,以更为灵活和开放的方式,在营销策略职能部门中集聚社会力量,集聚高层次策略研究和概念开发的营销专业团队。

理顺营销体系的结构

营销中心总部的整体营销策略和管理规范,必须通过区域营销平台转化为执行方案,并使专业化的市场策划方案融合到具体的执行方案中去,转化为分销管理平台的行动,转化为整体销售业绩。区域营销平台必须在“有组织的分销管理”基础上,制定一揽子营销执行方案。所以,理顺营销体系的基本命题,就是建立区域营销平台,并使“分销业务平台”转化为“分销管理平台”,使“高层次营销策略职能”、“专业化市场策划职能”和“区域化分销管理职能”之间的职能结构关系清晰起来。

建立区域营销平台

可口可乐公司经过10余年的努力,建立了遍布中国的装瓶厂和物流体系,以及大规模的分销网络体系。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做的事情并不多,也并不难,中国任何一个企业“营销中心总部”都能做到,也都应该做到――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循环,弄清楚每一瓶可口可乐究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到达哪些终端门店,卖给哪些消费者,据此,完成对中国日用消费品渠道的规划,弄清楚产品分销通路和覆盖方式,即通过三条“公共渠道资源”,对57种、29类和9大类零售终端进行全覆盖,包括通过现代零售渠道覆盖各地的超市、便利店、卖场和社区店;通过传统零售渠道覆盖食杂店、传统食品店、售货亭;通过中间批发渠道覆盖其他娱乐、休闲、交通、运输、住宿、教育、工作场所、内部公关、项目采购等。进而,划分生产和销售责任区域,规划装瓶厂和物流体系的布局,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规范等。

一般而言,营销中心总部不应该做太多、太杂的事情,只能保留与整体战略决策相关的“营销策略职能部门”或“营销专家团队”、“新产品概念开发部门”、“市场调研部门”,以及保留“公关部门”和“广告部门”,而把市场策划职能部门和分销管理部门下放到区域营销平台上去,同价值创造过程直接结合,同经济成果或销售绩效直接挂钩,与“市场策划和分销管理”的水平分离相对应,进一步实现“营销战略和营销战术”的垂直分离。

可口可乐公司的经验表明,这种“垂直分离”是可行的。在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体系中,太古、嘉里、中粮等瓶装商,不是单纯的贸易公司或大经销商,而是三大区域营销平台。可口可乐公司依靠这三大区域营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分兵把口,覆盖指定的市场责任区域。太古、嘉里、中粮或区域营销平台设“市场部”,制定具体的营销执行方案及其管理规范,展开有组织的市场营销;促进重点客户(KA)部和销售部,以及下属各装瓶厂的市场部、KA部和销售部展开协同,提高分销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以管理和服务带动销售,提高业绩。所谓“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营销干”。

丰田汽车销售总公司的经验也表明,这种“垂直分离”是有效的。丰田汽车销售总公司实际上是一个“营销中心总部”,下属的“销售分公司”原本都是一个个区域经销商,加盟丰田公司以后,成为丰田营销体系的一个个“区域营销平台”,承担区域市场的主体责任。这些销售分公司是区域市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按丰田销售总公司的营销策略和管理规范行事。具体而言,就是制定区域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投资规划,发展4s门店网络和配件供应体系,谋求区域市场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组建培训和督导队伍,指导和约束4s门店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制定系统的策略方案,整合资源,促进各4s门店不断深化与顾客的联系,维持盈利性增长的势头。丰田公司依靠并维持这种营销体系结构长达30年时间,逐渐从1949年濒临倒闭的状态走出来,成为世界级企业。

红塔集团的营销中心,从2004年起,明确4个营销大区和下属33个销区的第一责任者为市场营销经理(红塔集团称“市务经理”),而不是“销售经理”或“业务经理”,责成营销大

区及下属各销区,以品牌建设带动产品销量恢复性增长,并按总部的品牌定位、推广策略和推广路径的总体方案,结合销区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展开有组织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仅仅3年时间,红塔山品牌销量从30万大箱迅速增长到100万大箱。

转变销售业务平台

理顺营销体系的关键环节,就是构建“分销管理职能体系”,促进各区域“销售业务平台”向“分销管理平台”转变同时,促进“销售业务经理”向“分销管理经理”转变,促进“销售业务员”向“客户顾问”转变。

一般而言,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只能派人到各地去建立“销售业务平台”,招募销售业务人员去找中间批发商下订单,并依靠中间商服务于零售商或终端门店。与此相联系,市场策划活动也处于分散状态,围绕着“召开订货会议、签订销售合同、促进产品销售”展开,即所谓“先冲量,后整理”。随着市场逐渐做起来,企业度过了艰难的生存期,就应该建立分销管理职能体系,把分散的销售业务人员整合起来,从事“分销价值链”(主要是指中间批发商或零售商)的管理工作,从事客户或商家的整体服务工作。

作为一个产品的“供应商”,最不经济的行为就是搭建销售业务平台,组织销售业务人员从事商品交易,使自己成为一级中间商。任何企业或供应商都应该成立客户管理职能部门,设计相应的“分销管理规范”和“分销管理模式”,以及对零售商的终端门店或卖场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促销、陈列和导购活动的“生动化”或提高产品的终端表现力;都应该学会对“分销价值链”的管理,依靠分销管理能力,提高产品“通过流通,抵达终端,进入消费”的速度或通过能力。

可口可乐公司就是这样,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制定“重点客户管理规范”,促进太古、嘉里、中粮及下属装瓶厂成立KA部,跨过中间批发商,对沃尔玛、家乐福这类现代零售商直接服务和交易;2000年后,可口可乐总部进一步成立了KA联合服务部门,或称“中国客户管理组(CCMG)”,更好地协调各装瓶厂的KA客户管理体系,从而建立健全了面向重点客户的“KA管理职能体系”。

太古、嘉里、中粮总部作为区域营销平台,设KA部负责“发展重点客户”和“终端的生动化”,依靠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从总体上满足客户的要求,直接完成与全国性客户或地方性客户总部的交易,并一揽子对客户各终端门店的“生动化”作出承诺。KA部的主管称客户经理(Manager),下设客户服务人员(Service)、客户运作人员(Operation)和终端生动化执行人员(Merchandiser)。区域营销平台的KA部直接服务于全国性大客户,装瓶厂KA部服务于地区大客户,以及负责责任区域现代零售终端的生动化工作。

这样做,有利于把分散的“销售业务”整合起来,并与市场部的策划能力对接,构成区域营销整体方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使“销售业绩”成为“市场部”和“KA部”有效协同的一个检验指标,成为“市场策划职能”及其“生动化方案”有效性的一个检验指标,成为“客户服务质量”或“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种整体回报,而不是销售业务员个人提取奖金或佣金的依据。值得强调的是,这样做有利于在区域营销平台上,建立“市场策划职能”和“分销管理职能”两者“对立统一”的基础,这是很多企业倍感困扰的事情。

提炼分销管理模式

宝洁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从一开始就懂得要开发分销管理模式,这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或做事方式,在管理上称作“整分合原理”。西方人相信,任何一个完整的体系,都是可以分解的,分解成基本单元,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发出核心构件,最后依据核心构件重构或合成基本功能模块。这在可口可乐称为“储运101(RSC101)项目”,在宝洁称为“IDS分销管理模式”。

宝洁和可口可乐公司强大的分销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极为“简练、规范和可复制”的分销管理模式上的,如同宏伟的建筑物是建立在单调的核心构件或砖瓦之上的。对这些跨国公司来说,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就是复制分销管理模式的过程,从一个销区到另一个销区,从一种通路到另一种通路。没有这些“管理规范和管理模式”,分销管理职能部门就难以维持分销价值链的有序、高效和统一,甚至难以理顺整个营销体系,构建区域营销平台,开展有组织的营销。

分销管理规范和模式并不复杂,但需要系统研究,不断提炼。可口可乐公司的“储运101(RSC101)项目”发端于20世纪初,由三部分构成,即合作伙伴的资格认定,合作互利关系的建立,以及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程序。具体而言,首先,装瓶厂的销售部要按管理规程选择中间批发商或称合作伙伴。总部明确规定“101合作伙伴(Partnership101)”的资格,即能够遵循可口可乐的管理规范,有长期发展头脑和业务规划,注重共同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有效益的业务增长。其次,明确“101合作伙伴”对零售网点的覆盖范围、分销目标任务、仓库管理和送货服务,同时明确装瓶厂对合作伙伴的服务和支持,包括物流、信息、终端生动化和奖励政策等事项。最后,建立装瓶厂销售部门及其下属分销管理平台,配置101项目管理人员,围绕合作伙伴的运行或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进行管理,包括物流信息管理、表单流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4

当前,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国发〔2009〕3号文件的热潮。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除认真搞好项目策划及争取工作外,重要的是要看到系列政策背后所蕴含的策划之功、争取之效,以此来指导我们重视和加强政策策划能力建设。

一、学习经验,加强运用,努力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能够提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本身就是贯彻中央政策文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先进经验的学习,进而归纳出策划、争取政策的一般规律是:

(一)着眼全局,提出观点。要提出具有敏锐性、全局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政策观点,必须具备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一是要有政治敏锐性。必须清楚地把握国际国内政治格局的新近变化,并且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是要有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提出政策观点,不能从部门或个人利益出发,而应把自身发展放到世界大局、全国大局中去定位思考。三是要着眼长远。“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提出政策观点,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结合实际。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观点。这就要求政策策划研究人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提炼。

(二)充分论证,形成文稿。当政策观点得到上级领导首肯后,必须立即着手形成质量较高的政策文稿。一是要进行战略分析。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可能性。二是要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召开系列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要进行政策环比。了解类似政策情况,确保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创新性和地方特色。四是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确保提出政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可操作性。五是要做到几上几下。让提出的政策建议既集中群众智慧,又汇聚领导韬略;既符合本地实际,又达到上级要求。这就要求政策策划研究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沟通协调、文字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主动请战、提前介入。

(三)抓住机会,争取支持。寻求机会甚至创造机会,争取所提政策建议得到领导支持或纳入上级战略规划、政策文件,努力将地方意志上升为上级发展战略。一是可以利用全委会、人代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之机,以建议、议案、提案的形式正式提出。二是可以抓住领导到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的机会乘机提出。三是在形成比较成熟的政策建议文稿后,可以采取专题汇报、######请示等方式争取支持。

(四)分解任务,狠抓落实。战略思维还仅限于主观领域,要将战略思维变成战略管理,还有待于将战略思维变成战略决策,由战略决策再具体化为战略措施。因此,政策策划不仅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政策文件一旦争取成功,要立即对政策文件进行宣传解读,领会精神实质,发掘政策“金矿”,分解明确任务,策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投入,加强督查考核。

二、把握大局,结合实际,认真策划一批重要政策建议

把**放在全国和**大局中来审视,当前**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争取**成为部级经济开发区。建区34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发展,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应看到,**的快速发展是在动荡飘摇之中取得,围绕**是否拆并的问题,各方反复争论了几十年,行政单元的不确定性,始终是制约**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最大心病。**地处成渝经济腹心地带,区域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独具特色,专业人才聚集,交通便捷高效,发展基础牢固,改革成本较低,经30余年发展,**已具有相当基础,设立**经济开发区完全具备现实可行性。2006年9月,时任**市委书记的同志到**调研,作出**区应建设“经济开发区、改革试验区、党建先进区”的重要指示后,区委、区政府立即着手论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设立****经济开发区的请示,在市级层面已产生一定影响,初步形成了一定共识。当前应抓住国家批准设立**两江新区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争取在**成立经济开发区。

(二)争取市里出台支持**建设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基地的政策。**因车而建,因厂设区,重型汽车产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汽车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近90%。**为支持全市汽车产业布局和打造“汽车名城”的战略部署,重汽集团公司与上汽商用车投资公司对红岩公司实施战略重组,并北部新区异地注册建厂。2009年4月16日,北部新区新基地投产后,公司总部、总装都将陆续搬迁至新基地,此举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上依红公司总部、总装厂搬迁后,将在**基地留下具备3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的生产设备、办公用房等数量可观的资产。上依红公司**基地现有的特种车、专用车以及车桥、变速箱、转向器、传动轴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在全国同行业拥有较强竞争力,采取政策扶持、合资重组等措施,就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基地如何盘活做强,继续焕发青春,急需引起市里的高度重视,亟待市里对**的发展予以明确的定位,在产业规划上明确把**打造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在项目引进布局、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使其现有的存量资产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三)争取市里支持**、大足和荣昌共同打造千亿工业高地。**、大足、荣昌三区县地处成渝两地腹心,**“1小时经济圈”西侧,是川渝经济区和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共同建设好**西大门,提升渝西地区整体实力和“1圈”带动能力的历史使命。三区县均建有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大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分龙水和邮亭a、b两区,荣昌工业园区坐落于峰高、昌州和广顺三个街道,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三个特色工业园区在地图上构成一个三角形,人文相近,地理相邻,经济相通,产业优势明显,区位交通优越,合作前景广阔,适合于大规模的联合集中开发建设,具备实现千亿工业目标的可能。三区县应加强联合,共同向市里建议集中连片打造千亿工业高地,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布局、土地征用、税费减免、对外推介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四)争取市里出台加快渝西地区发展的文件。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北部新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意见》、《加快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文件,而在**“一圈两翼”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且承担起对口支援“两翼”重任的渝西地区却面临“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尴尬。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然后通过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圈”中的渝西地区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备,经济成长性好,只要稍加支持,该区域的经济就能以乘数效应迅猛发展。为此,渝西各区县应联合向市里提出出台加快渝西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并选择在恰当时机正式联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请示。

三、成立机构,加强锻炼,扎实搞好政策策划班子建设

搞好政策策划,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必须要搭建专职的政策策划班子,切实承担起区里重大政策的策划研究工作。

(一)成立机构,理顺关系。借鉴市内外有关区县的成功经验,建议成立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室,与区委办或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在全区范围内选调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水平高、文字功底深、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专门从事政策策划研究和重要文稿的撰写工作。鉴于**区小、人员编制少的特殊区情,也可考虑由发改委来承担此项职能。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5

关键词:城西A广场项目 SWOT 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5.6文献标识码:A

1项目概况

城西A广场由浙江省B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B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是由浙江省C局投资设立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已建和在建了近160万方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以及政府工程项目,具备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开发建设。项目地块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东邻政苑小区,西沿古墩路,北沿萍水西路,南临西湖区某小学,与规划地铁出口(2、5号线)相接。项目共分南北两个区块,北区由A、B两座富有动感的犹如一对展翅欲飞的蝴蝶状板楼组成,一至四层为配套商业用房,四层以上为精装修小户,南区由C、D两座东西板楼组成,其中C座由二层裙房商业和商务办公用房组成,D座为配套社区医院。其中北区A、B地下室为三层,南区C、D地下设置一层。建成后的城西A广场将成为杭州大城西,集商铺、写字楼、精装小户型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城西A广场项目总规划用地25096平方米,容积率不高于4.99,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8.4万平方米,地下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形式主要为高层,部分为酒店式精装公寓,其它为毛坯。城西A广场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建设规模:115919平方米;用地面积:25096平方米;建筑占用面积:6689.3平方米;绿化面积:6402平方米;建筑限高:75米;地上面积:84128平方米;地下面积:31791平方米;绿化率:20%;车位总计:573个(地上34,地下539);地下层数:北区1-3层,南区1层;裙楼层数:北区4层,南区2层;容积率:4.99。

1.1区域位置

城西A广场位于古墩路与萍水路交界处,古墩路的东面,萍水路的南面。从住宅板块看,属于申花板块区,是城西延伸段的新兴板块。从地理位置看,项目之北是被定位为杭州市12个区域商业副中心之一的三墩镇。从商业规划看,项目位于新城西商圈(西城广场、三墩、闲林)之内,承接着大城西的商业需求。

随着地铁规划出台、浙大紫荆港校区的起用、富强广场(欧尚超市)、银泰天地(规划)、新武林商业中心等入驻,项目所在的申花板块未来将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城西A广场正处于商业中心腹地,被不同的商业地产包围,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东边,以银泰天地(规划)为中心,包括富强商业广场(欧尚超市二店)、新武林商业中心等多个项目已在此落户。南边,以沃尔玛为主力店的印象城项目2010年开张营业,该项目同时配有外婆家、棒约翰、肯德基等餐饮连锁店进驻。西边,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军小学紫金港分校以及文鼎苑等高档住宅校区。北边,有华东陶瓷建材市场和新时代装饰市场,该市场规模较大,较为成熟。

1.2交通环境

商业活动的经营,人流的畅通和聚集产生的影响最大,特别是交通是否通畅会直接影响该区域商业经营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是商业地产成功经营的必备条件之一。

从路网规划来看,古墩路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依次穿过天目山路、文三路、文二路、文一路、萍水路、申花路、石祥路,萍水路东接莫干山路,西接浙大紫金港校区。丰富而灵活的路网规划,为A广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

从交通配套上分析,城西A广场地处地铁2号线(规划)古墩路出入站口;地铁5号线(规划)经萍水路与地铁2号线相交。规划中地铁2号线南起蜀山车辆基地,西止良渚瓶窑区片,是未来连接钱江新城、文教区和三墩的重要交通路线,也是推动三墩片区商业升值的重大助力。目前现已开通并运行的公交线路有:快速公交2号线、K900、74、17、303、89、817等。丰富的公交路线不仅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为聚集商业人气提供了可能。

图1.1 城西A广场项目周边交通环境

1.3生活配套

完善的生活配套是消费者选择购买本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项目周边的生活配套服务范围广、种类多,能满足购物、娱乐、学校、医院、银行、运动场地和菜场等多方面生活需求。

购物:世界500强欧尚超市(在建)、银泰天地(规划)、印象城项目(沃尔玛)、物美超市、西城广场、新武林商业中心、浙江国际商贸城(规划中)、紫金广场购物中心(在建)等;

娱乐:西城广场银乐迪、物美格莱美KTV,翠苑电影大世界等;

学校:有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文一街小学、闻裕顺幼儿园、保叔塔实验学校申花分校、学军小学分校;

医院:浙大医疗中心规划、浙江医院分院规划、省立同德医院等;

银行:工行、农行、建行、杭州银行等;

运动场地:政苑健身中心和室内游泳池、西城广场青鸟健身、物美一兆健身、亲亲家园菲力伟健身;

菜场:政苑小区农贸市场。

1.4市场潜力

齐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和良好的居住期望吸引了众多居民来广场周边定居,包括6万浙大紫金港校区师生人数和来自耀江文鼎苑、圣苑小区、三坝雅苑、西城年华、政苑小区、芳满庭、橡树园、万家花城、翠苑、蒋村、三墩、祥符等大型高尚居住区的50万高消费人群。庞大的居住人口带来了生活服务的渴求,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

图1.2 城西A广场项目周边住宅、学校

2 项目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 即分析项目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罗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SWOT分析能帮助确定项目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项目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项目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1 项目优势

(1)交通优势:由矩形路线、规划地铁和众多交通路线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使项目的可达性更强。

(2)位置优势:项目周边配套设施比较完备,文化、医疗、休闲、体育设施齐全,直接接受浙大紫金港校区的辐射。

(3)区位优势:处于三墩中心商圈内,周边规划或在建的商业物业密集,商业凝聚力强。

(4)人口优势:周边住宅密集,居住人口消费能力高,5分钟车程范围辐射人口接近60万,未来消费潜力大。

(5)团队优势:项目开发商实力雄厚,具有160万平方米的开发经验,品牌认可度高,资源整理能力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6)规模优势:11万平方米的旗舰式运动主题商场,大城西首个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餐饮、居住于一体的“一站式”休闲运动娱乐商场,有利于最大化功能配置组合,这是单纯的步行街或百货商场不可以替代的。

(7)成本优势:本项目的土地在2008年取得使用权,土地总成本40006.79万元,单价3451.27元/平方米,相比于目前周边地块,有较大的低成本优势。

2.2 项目劣势

(1)市场压力:大城西新兴商圈,周边规划或在建中的项目很多,产业环境尚不成熟,商圈成熟需要一定时间,对项目资金链的要求更高;

(2)交通压力:地铁2号线和5号线的具体动工日期尚不明确,项目的地铁商业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无法发挥;

(3)竞争压力:经过市场调研发现,项目的区域未来将会形成充分市场竞争,物业种类丰富。城西A广场只能在现有的市场状况下合理准确定位,吸引中高层次的消费人群。

2.3 项目机会

(1)政策性机会:2002年国家正式审批通过《杭州三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立了三墩为杭州市十二个副中心之一的城西核心地位。根据中长期规划,三墩区域规划人口33万,规划商业面积49.5万平方米。政府有意将三墩打造成为“店多隆市”的未来杭州的“徐家汇商圈”,在软硬环境方面可得到强大的政策支持,广场周边的市政配套建设将进一步完善。

(2)竞争性机会: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市区内相似产品较少,使得本项目的竞争压力小,同时区域内在建项目体量不断增加,将导入更多消费人群。

(3)需求性机会:周边有多个大型居住楼盘,消费潜力巨大。但目前商业核心缺少上档次、上规模、硬件设施较好、购物环境较好的集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商业设施,为本项目的开发创造了机会。

(4)发展性机会:地铁一旦开通,将实现大城西与市中心的无缝对接,直接接受钱江新城CBD、滨江发展区的商业辐射,届时整个杭州市区的商业将融为一体,位于地铁沿线的物业发展空间将大大增大。

2.4 项目威胁

(1)政策威胁:目前国家关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使房地产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走势不明朗。

(2)金融风险:商业地产投资会由于利率的变化给收益带来不确定性,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投入巨大,一般需要贷款支持,贷款利率的提高,会直接增加开发成本。贷款利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商业经营主体的投资能力。

(3)竞争威胁:市区老商圈的地位难以动摇,武林商圈、吴山商圈和湖滨商圈目前仍然是未来消费的集中区域。大三墩的内的商业地产项目较多,包括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客户层面肯定会造成竞争。区域内商业地产竞争日趋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品类设置相当齐全。

3 项目发展战略

通过上述商业业态的优、劣、机、威的分析,本文可以借助SWOT分析的战略分析矩阵进行项目的战略比选,它提供了四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表3.1 SWOT战略矩阵框架:

优势(S) 劣势(W)

交通优势

区域优势

…… 市场压力

竞争压力

……

机会(O) SO战略(增长性战略)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政策性机会

竞争性机会

…… 依靠内部优势

利用外部机会 利用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劣势

威胁(T) 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行业威胁

竞争威胁

…… 依靠内部优势

回避外部威胁 减少内部劣势

回避外部威胁

SO战略是一种最理想的对策,项目凭借优势和资源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资源整合、建立优势”的市场竞争策略——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竞争优势,形势项目“商业高地”。具体做法为把本项目定位为功能多样,定位高端,集大型商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停车场等商旅服务、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抓紧实施,发挥先发优势。

ST战略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应对外部环境中的威胁的打击。“经营主导,商住互动”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后期经营”主导观念,“重销售、轻经营”的传统思维,以市场机会弱化项目劣势,并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顺利销售。具体做法就是统一业态规划,培育商圈,引入大型商超主力店;超前定位,领导市场,提供专业经营管理服务;分期投入,降低风险,酒店式公寓销售带动商业销售。

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战略。“品质优先,引导市场”的产品开发策略——通过精心设计,改变现有建筑形象,提升产品品质,以“高性价比”建立产品竞争优势,从而引导市场,创造良好的商业经营环境。具体做法就是引入知名的物业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别具一格的商业规划理念,提高规划设计与招商经营水平,独具风情的特色商业经营;发挥大股东专业优势,强化成本管理。

WT战略就是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尽快入市、抢占先机”的风险控制策略——充分发挥项目优势,在竞争威胁较小的前提下抢先入市,打“时间差”来规避市场风险。具体做法就是缩短商业开发周期,建立项目比较优势,把握入市时机及销售节奏,变劣势为优势,采用租售经营。

综合分析三墩区域各业态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该区域正处于一个商业起飞的初期阶段,各商业业态均蓄势待发,正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蓄力期。经过对项目业态发展的SWOT分析,可为项目制定相关的业态发展战略提供战略层次的指导,面对不同的情况,根据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应用SO、WO、ST、WT战略。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本项目:

1、具有商业开发的先天条件,基本满足商业经营的可达性、能见度、商业经营环境、人流量的要求;

2、项目最大的优势是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大,处于大城西核心商圈内;

3、项目面临较好的市场机会,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机会与挑战共存;

4、结合市场形势和项目自身条件,提出商业开发策略:

“资源整合,建立优势”的市场竞争策略

“经营主导,商住互动”的市场营销策略

“品质优先,引导市场”的产品开发策略

“尽快入市,抢占先机”的风险控制策略

5、在上述策略知道下,本项目商业策划必须做到:

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营销

参考文献: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第十一版) [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

黄建斌. 商业地产及其项目定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5

何鑫强.盛业物业开发前期策略[J]. 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15—16

李东鹏.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规划与建筑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

作者简介: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6

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市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重点项目建设

办公室职责。

2、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市物价局的物价政策制定和价格政策监督实施,制定、调整市管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等职责。

2、原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职责。

(三)划出的职责

1、将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包括研究提出全市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技术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或审核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将库区移民工作职责划给市水务局。

3、将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职责划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加强的职责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宏观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产业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强化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全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宏观管理,推动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调控和综合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职责,研究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承担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职责,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审定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四)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价格和收费政策及管理目录,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和调整市管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开展全市价格与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组织开展全市价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市场价格监测、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和价格认证;承担全市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核;指导全市价格和收费管理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职责,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安排市级预算内建设资金,研究确定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全市政府投资类项目(工业和通信业项目除外)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市级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家批准设立的基金(债券)等建设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核准、备案、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指导全市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

(七)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职责;组织拟订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工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协调实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统筹规划、指导全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工作。

(八)研究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的总量平衡,组织制定重要农产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市级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

(九)负责全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促进清洁生产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

(十一)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部门规章;负责协调参与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建议;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提出全市利用外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权限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三)拟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全市贫困乡村、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四)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会议组织、机要、信息、督查等政务工作,承担电子政务、档案、保密、、接待、机关安全保卫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负责机关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机关财务、财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机关及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学习培训以及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的建议及目标和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协调需报市政府审批的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并组织评估;提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研究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组织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研究提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对策建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总规模及投向和结构优化目标,编制利用外资、外贸和境外投资年度计划;负责政府国外贷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申报、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负责审核办理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负责审核办理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协调财政金融工作,组织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负责委内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建议;拟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基础设施、党群机关、政法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及管理;汇总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申报或安排国家投资、预算内和预算外投资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综合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核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案。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文物、教育、卫生、体育、民政、广播影视、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负责综合分析全市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五)工业经贸科

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协调推动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组织拟订科学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负责申报和审批、核准、备案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项目;负责全市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权限内服务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审批;监测和分析市场状况;提出全市经贸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粮油、成品油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提出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全市粮油储备宏观管理;负责全市加油(气)站、油库的规划和布局建设;核准、备案、审批、上报权限内经贸流通项目。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组织协调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研究编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综合交通运输计划;编报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申报、审批、核准、备案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含水能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协调有关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专项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指导协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水能资源开发、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七)农村经济科

研究分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和计划,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八)经济体制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九)地区经济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

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协作,协调制定国土开发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申报、下达农用地转用和基础测绘计划,协调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负责编制申报、下达民族乡村专项资金计划,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申报、转型方案及接续产业政策协调;承担市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拟订实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规划、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负责城镇道路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污染治理和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拟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规划和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机关人员编制37名,其中行政编制30名、事业编制7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5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五、其他事项

(一)将市以工代赈办公室(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更名为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市生态移民办公室),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二)市项目办公室(市重点项目稽查办公室、市铁路航空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三)保留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四)保留市经济动员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2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五)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更名为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物价检查科、案件复议审理科。核定人员编制1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6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3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六)保留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核定人员编制7名(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3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2名(队长1名、副队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七)保留市灾后重建办公室(市深圳对口援建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21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名。

(八)保留市经济信息中心(市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九)保留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十)保留市价格认证中心,人员编制执行陇机编办〔〕70号文件的规定,自行聘用,自负盈亏,自主管理。

(十一)将市库区移民办公室整建制划给市水务局。

(十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1、工业行业规划的职责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工业行业规划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工业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2、工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工业发展政策、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提出并组织协调跨县(区)、跨部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制定实施行业规划等推动结构调整。

3、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分工。工业、通信业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除工业、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

4、成品油库的网络布局和成品油市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全市加油站、成品油库的网络规划和布局建设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成品油市场监管职责,由市商务局承担。

5、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级粮油储备、轮换和投放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市级储备粮油的宏观管理;市粮食局负责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和投放。

6、与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职责的分工。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对全市铁路民航进行行业管理、以工代赈扶贫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实施管理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在全市铁路民航建设和行业管理方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铁路民航发展专项规划,衔接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争取国家铁路民航项目支持,组织协调铁路航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市铁路航空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7

1 背景概况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首次提出要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新区,作为加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并将南沙新区作为部级开发区列入了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为推动南沙新区成为新龙头,加快引领大珠三角一体化的进程,重塑南沙新区的定位,优化调整其规划与战略布局,各级政府也正在对南沙新区的发展规划进行战略研究。本次主要提出几点个人观点,为南沙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抛砖引玉。

2 三个创新定位南沙新区

2.1区域创新

南沙区毗邻港澳、位于大珠三角经济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群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也是联结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以南沙港区为中心半径60公里以内包括了广州、佛山、深圳、珠海、澳门、东莞、中山等14个大中城市,半径100公里内覆盖了整个珠三角的城市经济圈。可以说,南沙区在大珠三角发展的格局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在部级开发区中,只有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区域可与之媲美。因此,在对南沙新区的定位中,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突破行政区划的制约,从整个大区域的资源配置来考虑,使其不仅作为大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同时也成为区域的发展中心。

2.2政策创新

市场经济要求解放思想,为保证南沙新区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创新发展,就需要赋予南沙新区更多的权利,势必需要在制度、政策方面创新,对其进行调整。目前,上海已有类似的经验,例如上海实行了船舶登记试点,并争取到了相关免税政策。由于开放登记国对船舶的经营管理不予干涉,税收低,在成本上十分有利于船舶所有人,世界上80%市场所用的船舶登记在国外,国内船企的很多船舶登记地也在国外,这带来了税收外流等负面效应。南沙新区应利用区位优势加大与港澳地区的合作,联合港澳向中央共同申请优惠政策,在制度上实现创新,进而提出更高定位。

2.3功能创新

按照新一轮国家的发展战略,南沙整个区域的规划功能布局都要实现全面的优化调整,对其功能定位也要实现创新。从交通功能分析,南沙新区应从过去以南沙港区为中心构建高快速道路和快速轨道,转变为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为目标,打造区域交通中心和综合衔接换乘枢纽;从产业功能分析,应积极引导区域职能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利于产业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并加强交通枢纽与信息技术的合作,构建快速交通和快速信息化的“双快”网络,进一步强化南沙新区作为珠三角地区中心的地位。

3 八大要素突出发展战略

3.1功能布局战略

功能布局在整个南沙新区的发展中,是所有发展战略的基础。南沙新区的功能应实现“适宜、错位、互补”。“适宜”是指区域的功能布局应与区域区位、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等相适应;“错位”是避免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功能重叠,引起不必要的竞争;“互补”是指南沙新区的功能应能与周边区域的功能实现对接,取长补短,促进协调发展。例如在港口货物运输上,南沙可以实现与香港地区的错位、互补。广州港目前以内贸和散货运输为主,集装箱七成左右是内贸货物,未来,南沙港货源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内地广阔市场,包括武广高铁等铁路枢纽、水水联运以及广州航空港带来的货源。

3.2交通规划战略

南沙新区处于广州最南端,由于区域的空间距离与广州中心区较远,如何实现广州中心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对南沙的有效辐射,在交通布局的发展战略中应注重“衔接”和“提速”。

“衔接”是指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资源的利用管理,通过充分利用南沙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衔接。从战略上考虑,应将南沙新区打造成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因此南沙应积极参与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跨江距离短、通道预留情况理想、土地征拆成本低廉等优势条件,重点推进珠江东西两岸跨江通道、高速公路、国家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在南沙区内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并积极争取和协调区域交通设施在南沙区内站点的设置,避免仅为区域交通提供过境通廊的不利情况。同时,通过高快速道路和水路交通网络联合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香港机场、珠海机场、澳门机场,打造集合海陆空交通方式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构筑以南沙为中心辐射珠三角的区域客运枢纽。

“提速”是指交通运作的效率,通过交通的提速,从而实现南沙新区发展的提速。道路的“提速”,要完善高等级路网的规划布局,加快南沙新区与广州中心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实现广州交通总体战略中提出的“构筑广州市域1小时生活圈和珠三角2小时生活圈”的目标。轨道交通的“提速”,以城际铁路对外、城市轨道对内为思路,加快推进中南莞城际、肇顺南城际以及广州地铁15号环线的建设,并加强重要节点的衔接功能,达到轨道提速、换乘提速、疏解提速。

转贴于 http://

3.3产业布局战略

南沙新区的产业布局战略,主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充分扮演南沙区在广州城市功能布局中应要承担的角色,继续加大对汽车、港口航运物流等重工业的投入,巩固现有地位;二是积极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布局集约型的产业。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广州产业链条中薄弱的环节主要是高端服务业,南沙可以在广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依托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延伸到其他高附加值制造业,并向自主品牌和高端附加值环节升级

3.4生态环保战略

南沙区生态环保战略主要抓住六个字:“生态、海滨、环保”。“生态”是指南沙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生态框架体系下进行,根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研究,南沙在区域生态框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南沙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区域生态框架的要求,保护、控制区域级生态空间不仅是对区域生态保护的贡献,更是南沙保护自身生态体系的首选方案。“海滨”是指建设成现代化的海滨新城,南沙要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要求,以现念规划,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城。“环保”是指要健全环保措施,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集约化发展;集约化使用城市土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加大生态化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减少小汽车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完善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评估体系;建立具有地方法律效力的生态空间管理机制等。

3.5优惠政策战略

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决策的支持,优惠政策和宽松的管理体制将更有利于南沙新区的发展。南沙港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区内还规划了部级的保税港区,同时,省、市政府也积极推进南沙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应从政策、体制等方面提出创新理念,以战略眼光研究未来南沙区应实行以及宜实行的政策,例如从引入外资、减免税收、调整关税、奖励高科技产业创新等多方面加强优惠政策的实施。

3.6口岸通关战略

在南沙新区的发展中,口岸政策非常重要。南沙港区得到了国家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使得这几年港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05年,南沙港区一期工程投产首年集装箱吞吐量即突破100万teu,实现国内其他新建沿海港口3年才能实现的目标;截止2010年,南沙港区共开通航线39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6万teu,同比增长9.2%,比开港第一年增长562%,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广州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60%。但是仍然需要看到,对比深圳盐田港、上海洋山港,南沙港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南沙港区应突破创新,进一步落实口岸政策战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和查验效率,重点完善南沙港区的通关环境,提高南沙港区国际中转和内河转关能力,优化南沙港区承接珠三角及周边地区货物的通关流程。

转贴于 http://

3.7人才引进战略

南沙目前人口大约是30万左右,对于人口战略,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把握。根据相关规划,滨海新城的规划人口为200万人。而根据填海计划,南沙区最终陆域面积约379平方公里,根据相关分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时,南沙具备建设宜居城市的生态基础。根据这一比例,南沙区陆域面积的60%是南沙城市建设用地的最大规模,即22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照100~150平方米/人计算,可容纳约150~200万人口。根据相关研究,南沙新区的最佳规模约为150万人,在此情形下,可较好实现城市定位,经济产业发展充分,城市与生态和谐。

而另一方面,还应加强高端优秀人才的引进,可利用粤港澳国际化合作办学,吸引高等人才来南沙接受国际化教育,也为南沙培育和积累高端人才;还可设立高级人才创业园,吸引高端人才在南沙进行创业,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8社会管理战略

社会管理与人口增长、产业布局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与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一样,南沙新区的社会管理也应集约化,应提出创新的新型管理模式,即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集中统一、步调一致、政令畅通、高效便民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南沙新区政府履行管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解决以往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问题,使公共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和人性化。同时加快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特别要发挥南沙新区的区域优势,整合人力资源、资产资源和信息资源,主力推动特色、重点产业发展,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快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形成集约效益,以提升新区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8

[关键词]规划;旅游发展战略;“一般过程”;“四步工作法”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旅游发展战略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旅游发展战略涉及旅游全局性和长远性发展的根本问题。制定科学、明确的旅游发展战略,就可以把握旅游发展的主动权,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实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要求区域旅游发展具有更宽广的视野,而旅游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发展战略又是规划的重中之重。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客观上要求战略的制定工作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这就使得对规划中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进行理论剖析显得十分必要。如果再能够从中总结出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对于今后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无疑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

二、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stuatege”,原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WWW.133229.coM将“战略”应用到军事研究之外的时间并不长。巴纳德(c.i.bemad)为说明企业组织决策机制,创造性地在企业发展研究中加以应用,并总结进西方经营名著《经理的职能》中。自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h.i.ansoff)著《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战略问题才在企业经营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延伸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战略定义至今尚未统一和规范,归纳一下前人对战略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战略的基本性质的界定,认为战略就是决策,是为达到产业长远发展目标所制定的管理方针及对产业资源的分配等战略决策;另一种是对战略的基本内容的界定,认为战略就是战略规划,包括规划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资源取得、使用及处理方针。

我国自古就有“战略”一词,最早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战略”一词引入经济学。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期举办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座谈会,并邀请一批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在京举行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正式使用了“战略”一词,并明确提出我国到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和一系列战略措施。80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一股战略热,各大中型企业也都在研究和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这种研究热潮后来延伸到区域产业问题的研究之中,并得到产业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

战略研究在经济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而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在1986年旅游经济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计划后提出的。归纳前面人们对战略的认识,结合我国旅游产业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旅游发展战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产业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产业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产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产业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制定产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国家旅游局在2000年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中将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拟订为7个方面,其中第三方面就是“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旅游发展战略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旅游规划的灵魂,是规划思想的集中体现,贯穿了整个旅游规划的始末。那么在现实当中,这个灵魂式的东西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

三、规划中战略制定的两种思路

现实中,许多旅游规划中的发展战略制定是“按需规划”,它的出现是地方政府因为迫切的发展需要而开展的。因此,规划战略的制定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把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为解决当前问题,一类是为实现预定目标。我们把它归纳为问题导向型与目标导向型,由此引出旅游规划中战略制定的两种思路。

1 以问题为导向的制定思路

有些地方编制旅游规划是要解决旅游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如图1所示:

这种研究思路的出发点是问题诊断,采用的方法有踏勘现场、查阅资料、市场调查、座谈访谈、征询意见等,主要从背景环境分析和发展历史研究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即从背景环境分析中发现自身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从旅游地发展历史研究中发现自身问题,问题可能涉及到各个方面,如市场定位、功能定位、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塑造、旅游支撑系统等。它关注的焦点在于针对旅游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确定核心策略,形成旅游发展战略,解决旅游区后续发展问题,达到促进旅游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2004年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中心为赣州市旅游局编写的赣州城市旅游概念规划中就使用了这么一种研究思路来制定赣州城市旅游发展战略。该中心在问题诊断中通过对赣州城市背景环境的分析和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分析认为:赣州市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城文化,赣州市也早在1994年就被评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赣州市依托宋城文化资源,旅游业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外部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赣州市旅游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起飞,这与众多当地领导、专家学者对赣州旅游抱有的厚望相去甚远。”

接着,问题便接踵而来。问题一:以宋城文化为主导的赣州城市旅游为何难以支撑起赣州旅游的大发展?问题二:宋城文化究竟能否支撑起城市旅游发展?前景如何?

分析认为,形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缺乏世界级及部级的一流资源,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城市的经济功能相对薄弱,对旅游支撑程度不足;内生型增长的旅游发展模式本身发展较慢。

分析同样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主要有三点:城市性质功能的提高,购物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节庆旅游的同步发展;政府对城市旅游发展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项目的开发建设。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规划组制定了赣州市城市旅游发展战略。

战略思想:找准重点,求异出新,科学分析,高水平策划,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寻找旅游发展突破点,把赣州市建设成为以宋城文化为特色,客家文化为基底的,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的,集观光、寻根、商务、会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战略目标:规划期末入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不断提升旅游业在城市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城市经济体系,有效发挥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和经济优势,带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强化旅游业在挖掘历史文化,展示城市个性,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把赣州市建设成为弘扬宋城历史文化,展示赣南客家新风尚的窗口;通过旅游发展有效地保护和优化赣州市的自然资源和城市环境,促进赣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重点:赣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和大型度假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战略阶段:近期(2005-2007年)、中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15年)。

战略措施(核心战略):

城市旅游形象战略:原有形象不突出,应在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中加入休闲度假因素,新的旅游形象应围绕“古城新韵”展开,在旧有的宋城历史文化旅游的基础上用观光游憩、商业和会议节庆等进一步丰富赣州市的旅游形象。

重点项目拉动战略:确定峰山旅游度假区作为近期启动的主要项目进行规划建设,项目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大手笔、精策划”的原则,有关部门应对项目投资及规划建设进行严格管理,力求将其建成赣州市区旅游发展的新兴龙头产品。

“三带三区”空间战略:在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上形成“三带三区”,其中“三带”是古城墙休闲观光带、滨江城市游憩观光带和环城游憩带,“三区”是文清路游憩商业区、濂溪路一中山路游憩商业区和南市街文化旅游区。

客源市场需求导向战略:把珠三角作为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围绕以休闲度假为主要诉求的中近程出游需求的特殊性,开展针对性的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产品设计,以及开展相关的目标市场营销活动。

2 以目标为导向的制定思路

以目标为导向的制定思路使规划区域领导和规划编制小组意识到,要提高区域的旅游综合竞争力,需要合理新颖的战略思路。以目标为导向的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规划区域的发展目标已基本明了,战略制定任务是将其进一步具体化,然后集中研究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如九江市的旅游发展目标就相对比较明确,那就是要打好庐山牌,把九江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在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为九江市旅游局编制的《九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中则进一步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具体化,把旅游业定位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殊的生态环境,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把九江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把战略总目标定为: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培育出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建立起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形成发达、完善的旅游产品系列。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带动九江市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九江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规划期内,把九江建成旅游强市,并力争在全国旅游重点城市的排名中上一个档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总体发展目标中还把目标细化为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在把发展目标明确和具体化之后,规划组针对发展目标,制定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包括品牌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政府主导战略、精品名牌战略、特色旅游战略、旅游市场开发和促销战略、大旅游发展战略、区域网络化发展战略、全面创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另一种情况是规划区域的旅游发展目标还很模糊,战略制定要从区域目前的背景环境和发展基础来确定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目标,然后提出对策和措施。如2001年江西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的《江西省青原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就属于这种情况。江西省青原区旅游业在规划之初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形象尚未建立,发展目标十分模糊。经过规划组对青原区旅游业发展的背景环境和资源基础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把发展目标确定为:以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打出庐陵文化牌,塑造“佛禅祖关,天祥故里,宗祠王国,香樟之乡”品牌,打造“井冈山下庐陵文化游”的青原区旅游主题形象。到2020年,让青原区成为赣中旅游集散地和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省级旅游黄金线中地位重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青原区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规划组把发展指导思想概括为:建立网络,突出形象,政府引导,滚动发展。并制定了包括可持续发展、市场主导、精品开发、产业联动、突出重点和搭船出海在内的六条旅游发展战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以目标为导向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是以宏观目标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进而推出实施策略和支持措施。以目标为导向的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思路如图2所示。它关注的焦点在于目标的确立:根据规划区域背景环境的分析和旅游发展基础分析,合理确定旅游发展目标,这实质上就确定了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水平。战略的确定:根据旅游发展目标基础和条件,瞄准确立的目标,制定为实现旅游发展目标需要采取的战略,最终形成规划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

四、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一般过程”

那么,以上两种思路能不能进行有机整合,从中找寻出一个所有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普遍适用的一个“一般过程”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知道,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是根据区域旅游竞争力条件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对区域旅游发展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最高宗旨在于为区域旅游确定最佳的发展目标,并引导其进入最佳的发展程序,通过强调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达到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转化劣势,逃避威胁的目的,实现区域旅游持续稳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才是制定整个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心,其他工作要么是为了找到它,要么是为了实现它。

这就使得我们把上述两种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思路进行整合成为可能,而整合的关键就在于发展目标或称其为战略目标。规划中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一般过程”的具体框架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发展战略制定第一步“基础研究”不是对规划地旅游发展现状的描述和现实问题的简单罗列,它包括系统研究和针对研究两部分。在系统研究中,重点分析的是区域旅游的综合发展能力,这种综合发展能力确切地说就是对旅游竞争能力的评价和对未来发展环境的评估。在旅游竞争能力评价中可以包括对资源基础、区位基础、市场基础、社会经济基础等等基础条件的评价,而未来发展环境评估则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竞争环境等内容。而进行系统研究,因为在市场化背景下区域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旅游的竞争优势逐渐取代比较优势而成为决定区域旅游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竞争能力的保持和提升已成为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而未来发展环境评估也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针对研究中,主要是针对区域旅游发展中有重大意义或能体现当地特点的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如旅游主题形象研究、旅游特色资源开发研究、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等等。

战略制定的第二步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基础研究与确定目标之间的联系桥梁,包括系统问题诊断和系统目标辨识。通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分析和其他分析,即基础研究这个步骤找出区域旅游发展的现实优劣势、潜在优劣势和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机遇与挑战;明确制约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探询问题的根源,为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系统分析是一个探寻问题的实质、突破的关键。后面发展战略制定的好坏与这一步骤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步中可以用到的方法主要有swot分析法、系统研究法,等等。

第三步“确定目标”可以看作是问题导向研究思路与目标导向研究思路的结合。它是对规划区域未来旅游事业发展程度和水平的设想。提出一个总体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有战略意义的目标是这个步骤的头等大事。通过系统分析中的问题诊断和目标辨识两个子环节,区域旅游发展可以建立一个系统性总目标。总目标提出的是规划期末规划希望实现的综合地位,在总目标下面还应设立若干个分目标将总目标具体化。分目标主要目的是分别就旅游活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影响因素提出需要实现的蓝图,并按阶段建立分期目标,以便于日后目标的逐步落实和动态调整。

“制定策略”是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有了前三步做铺垫,到了这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具体来说,就是依据基础研究、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果确定目标之后,为落实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在内容上包括制定适合本区域旅游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措施和对策,有时还有战略背景、战略依据、战略布局等构成要素。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9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扎根理论 发展权力 国际竞争

一、 问题的提出

2005年6月,中央颁发《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上海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序幕。截至2011年底,共有30个区域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云南、贵州、宁夏、内蒙等少数几个省份没有布局之外,其余省份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使得当今中国经济整体空间版图呈现出由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分割支撑的格局。这些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其中有新区规划,如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等;有改革试验区规划,如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还有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如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等。国家经济规划区密集出台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从“东部率先发展”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转向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的单一目标取向转向了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多元目标取向;从“外向型”发展方式转向内外联动,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方式;从各自为政粗放发展的模式转向空间布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精致模式;从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转向了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模式。

我国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密集出台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对区域规划及其政策的研究也如规划区的设立一样“百花齐放”,如从空间布局和管制角度、从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培育角度、从城市群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角度、从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角度等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区域规划的性质、目的、形成机制、实施框架及管理模式等,但基本都倾向于对规划内涵及建设成效的思考,对于为什么要在短时期内密集批复数十个战略经济规划区这个“动机性”前置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国家为什么要采取如此气势磅礴的举动,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动力,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从案例归纳的视角深入探究国家实施经济规划区战略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其对规划区建设的作用机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指导国家经济规划区建设。

二、 文献评述

(一) 规划理论及其内涵

Waterston认为,规划在本质上是致力于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组织性的、有意识的、持续的努力。Levy认为,规划是一项有意识的系统分析过程,通过对问题的系统思考来提高决策的质量。Friedmann认为,公共领域的规划就是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来支持行动,其作用在于引导社会转变。国内学者孙施文认为,“规划作为人类的一项社会行动,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与创建人类环境的具体行动,具有鲜明的社会目标导引和参与者本身的社会特征”。叶敬忠从资源效率角度,认为“规划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决策的过程,它旨在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完成未来特定时间内的特定目标”。

(二)规划的动因

Peter Hall将近30年区域规划的深刻背景归纳为:经济全球化、传统制造业和产品经济在许多城市的急剧衰退、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到来及对环境议题的持久关注。肖金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层次低、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粗放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避免重蹈先发展地区的覆辙,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只有通过区域规划手段,将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区域规划之中。张京祥认为,自由市场的失败,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区域规划的重要驱动因素。

(三)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陈耀认为,部级区域规划的出台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开发条件和潜力,确定能够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战略目标,对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做出统一部署;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从跨省区到省区内部培育不同层次增长极。杨龙认为,密集增加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把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环境保护,以及区域性政策或区域战略的方式出现,增加了区域发展战略的功能。国内外学者从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了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对我国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密集批复数十个国际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动因还没有系统分析与论述,本文拟采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数十个战略性区域规划文献进行归纳演绎,系统分析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批复实施的真实动因。

三、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扎根理论是由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首先提出并发展的质化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归纳手段对现象加以分析和整理,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挖掘,发展和验证理论,目的是帮助研究者“由事实、数据资料中发现理论”。 GLASER(1997)指出扎根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回答在社会研究中,如何能系统性地获得分析资料以发现理论,保证其符合实际情境并能提供相关的预测、说明、解释与应用。扎根理论的目的在于识别现实生活中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如组织学习、技术开发、结构化或者战略化等(Deborah Dougherty, 2002)。由此,扎根理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其使命,即“经由质化方法来建立理论”。它的一般流程是在理论抽样后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等方法构建理论模型。

罗伯特・殷指出,当研究者需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时,采用案例研究是合适的。本文的研究主题在于探索国家经济规划区战略的驱动因素,即为什么国家要在短时间内密集批复数十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因而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此前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理论对批复规划区的动机缺乏完整系统的论述,本研究拟收集2005年以来国务院密集批复的30个国家战略规划区的规划材料进行逐一剖析,进而层层深入,挖掘出区域规划的内在动因。这30份《区域发展规划》涉及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各种类型的区域定位,其名单如表1:

四、 模型构建

(一) 开放式编码

开放编码指将所获得的原始资料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记录,并进行初始概念化,然后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初始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整合发掘出概念和范畴的过程。根据开放编码的要求,我们先对前25个样本材料中对制定区域规划的驱动和影响因素的描述进行编码,编号中包含有:区域规划编号―章编号―节编号―句子编号。如1-1-1-1表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

经过对标签进行多次整理与初始概念化,本研究从资料中抽象出11个范畴及其下属的45个概念,具体见表2:

(二)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性编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主轴编码是将开放式编码中得到的各独立的范畴加以连结,将被分解的资料重新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更高统揽层次上的范畴。本研究根据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的相互关联和逻辑关系对其进行归类和抽象,共得出4个主范畴,分别是:改革社会体制、提升经济绩效、平衡发展权利、防范国际风险。各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3所示:

(三)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的连结关系的过程。经过对范畴的继续考察和对范畴关系的不断思考,结合规划原始资料,最终得出“国家经济规划区战略的动力机制”这一核心范畴。可以简称为“内部改革动力―外部环境压力”模型。如图1所示。

(五)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用另外5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材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发展较为丰富,对4个主范畴(改革社会体制、提升经济绩效、平衡发展权利、防范国际风险)的检验没有发现形成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4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发现新的构成因子。

五、 模型阐释

(一) 改革社会体制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投入不足、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也突出了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性。规划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实现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一是开展各项教育改革试点,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三是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四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二) 提升经济绩效

我国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化”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极大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力地助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地方政府“经济人”的特征使其在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体制下从本区域利益出发,强行设置行政壁垒,人为干预市场机制,地区之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促进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空间格局的优化状态。一是优化空间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划明确在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基础上,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 平衡发展权利

1. 平衡区域发展权利。中国改革开放走的是不平衡发展道路,希望通过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带动后发地区共同富裕,这在事实上产生了区域发展权利的不平衡。受政策优惠扶持的地区获得了跨跃式发展,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落后地区的资源不断涌向发达地区,从而更难把握发展机会,改革的极化效应明显,回波效应不足,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设立,是要改变以单纯依靠部分地区及中心城市发展的做法,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圈的主导地位,通过“极化”和“扩散”效益,使区域内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强大的经济合力和内聚力。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不再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布局,而是遍及东南西北的绝大部分省份,不同经济圈、城市带交叉融合,形成网络化格局。

2. 平衡代际发展权利。经济的高速发展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过度开采资源和对环境的破坏透支了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潜力,直接导致代际发展权利的不平衡。以牺牲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来维持当下的高速发展是难以持续的,只有平衡代际之间的发展权利,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潘阳湖生态经济规划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针对这些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环境脆弱的特点,专门制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其他规划区严格按照国家功能规划区要求,在限制开发区内谨慎开发,坚决不允许在禁止开发区内开发。

(四) 防范国际风险

1.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一度为争夺外资大打出手,优惠条件一让再让,不仅扰乱了地区之间竞争秩序,也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明确要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的外资进入,实现利用外资从资金为主提升到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为主转变,同时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等,提高国际资源要素的集聚层次。

2. 鼓励企业“走出去”,攫取全球竞争优势。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强调培养企业的合约精神、法治观念和商业信用意识,鼓励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规划区不断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总体协调机制,在资金筹措、外汇审核、检验检疫、项目管理方面建立高效便捷的支撑体系,为企业境外拓展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国家新的经济规划区战略不仅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思路,明确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风险,同时还探索出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如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图们江合作开发经济区。这些规划区的设立把对外开放和次区域合作结合起来,打开新的对外经济交流通道,不仅有利于提升沿边开放开发水平,繁荣边疆地区经济,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加强睦邻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国家密集设立经济规划区是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崛起之后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范围缩小,规划内容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这是在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改革动力的双重环境下采取的制度变迁,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对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Strauss, Anselm L. (1987).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Dougherty,Deborah.(2002).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In J. A. C. Baum(Ed),Companion to Organizations.Oxford,UK:Blackwell Publishers.

[3] 汤筠,孟芊,杨永恒.区域规划理论研究综述. 求实,2009(02):140-143.

[4] 陈耀.部级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国发展观察,2010(03):13-15.

[5] 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管理世界,2011(04) :13-22.

[6] 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杨龙,胡慧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对府际关系的影响.南开学报, 2012(02):35-47.

[8] 刘云中,侯永志,兰宗敏.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中国经济时报, 2013 年1 月17 日,第 005 版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10

关键词:新疆;新能源;政策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29-03

在新能源产业的初期和成长阶段,政府的干预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比市场机制更能推动产业发展。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吸收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可以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新疆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是我国最早进行新能源开发应用的省区之一。“十二五”期间,新疆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大批新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疆新能源电力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电网电力装机增长了4.1倍,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69%,发电量年均增长45.3%。

一、新疆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现状

新疆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区政府、区发改委等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措施、意见、实施办法等,引导产业定位,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1.长期规划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1年1月,新疆“‘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加快培育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2011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要优先发展新兴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新兴产业。

2.产业规划指导优势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新疆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富足的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2011年自治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新疆光伏产业进行布局和谋划,调整电力消费结构,提高光伏发电的比重,力争让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以及大规模综合应用示范区。自2004年开展风能资源普查与评价,确定了9大风区,风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有七大风区被开发利用。“十二五”计划,中央提出将把新疆打造成国家大型风电基地,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加快新疆地区的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发电、低碳能源基地建设。国家能源局获批新疆上百个风电项目,新疆的大型风电基地和风电项目陆续建设和投产,截至2015年底,投产风电规模已达到1 080万千瓦。

3.实施意见及时缓解新能源发展困境。自2015年以来,自治区弃风弃光限电问题日益凸显,2015年全年弃风电量71.12亿千瓦时,弃风率32.5%;弃光电量15.1亿千瓦时,弃光率24.8%。2016年7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新能源消纳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6]79号文件),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十项29条具体举措,为缓解“弃风、弃光”困境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方向性措施。为推动火电和风电、光伏等公共资源有序开发建设,规范企业投资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9月30日起正式施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电和风电、光伏等公共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暂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201号)。

4.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新能源产业是新疆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新疆自2012年起制订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计划,截至2015年底,立项支持近300个项目中,已经有近百个项目完成了验收。同时,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作为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自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运行,已投资项目十项,总参股投入资金5 500万元,有力推动了包括在新能源产业在内的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全区财政资金支持项目56项,支持资金7 000万元,安排创业投资引导资金3 000万元。

二、新疆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1.产业政策尚不完善。近年来,政府对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类扶持政策不断涌现。但是,由于新能源产业高成本,低效益的特性,目前的扶持政策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不足。激励政策仍显不足,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策之间缺少有效衔接,尤其是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支持力度不够,配套的价格、管理等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配套性的政策优惠措施没有构建成长效的作用机制。同时,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领域,依然缺乏比较统一的协调性机制,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政出多门的现象屡屡发生。

2.政策规划实施滞后。政策法规以及规划等的实施都需要时间,这就造成了政策法规及规划等与现在的情况并不一定完全适应,这就是时间上的滞后性。政府在制定政策规章或者是发展规划前,需要对实施对象进行调查,这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而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到制定出具体完整的政策或规划等,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后开始实施政策或规划到它们开始发挥效果,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就使得政策法规等不能及时正确地引导、激励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该区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严重的弃风和弃光现象就是政策法规的滞后性造成的。规划的滞后性使得发展规划不能及时地发挥作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法规等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的作用,而当政府制定的政策规划等的实施存在滞后性时,无法及时解决或发挥作用,到最后可能会影响政策法规等的效果,@也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缺乏统一协调的部门。目前,新疆的新能源工作处于多头管理状况,涉及到发改委、经信委、科技服务、财政、税务、扶贫、国土资源、环保、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多个方面,相关管理缺乏统一协调 ,致使新疆在新能源产业扶持工作上效果不大,目前已经实施的一些政策缺乏协调、衔接、实施反馈和后续效果评价,尤其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有些政策出发点很好,但是落地难,实施起来困难,很难落实到企业,在具体实施措施,配套的价格、监督和管理等制度还不健全。

三、完善新疆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思考

在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艰难,新疆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的局面下,新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1.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国家宏观指导性法律法规下,在新疆现有的地方法律法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功能。立足新疆的区情,借鉴国内外新能源发展先进经验,合理地进行产业规划和发展决策。制定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确定新能源产业在新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自治区政府应立足新疆客观条件、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新能源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路径,研究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从战略高度制定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健全决策和监管体制,协调中央和新疆、新疆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促成明确分工、科学决策、公正监管的管理体制的建立。

2.健全法规体系,保障新能源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首先,在国家已颁布的有关新能源产业的各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框架下,可以把新疆一些在实施过程中反馈较好,效果不错的政策上升为地方法规,并且制定法规实施的具体细则,通过立法保障新疆这些新能源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并巩固实施效果,以长效政策法规来推动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政府在制定有关新能源发展的法规以及政策文件时,应避免出现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法律法规中存在着的重号召而缺操作性现象,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新能源地方法规,特别是要增强可操作性,对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机制等进一步做出更明确的规定,使得这些规定在实际中能够顺利落实。再次,在建立健全新能源法律制度框架的同时,建立健全新能源各个产业发展的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服务体系制度,建立符合区情的新能源区级行业标准体系,包括多种新材料、组件的产品标准等。地方政府要形成有利于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产品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3.加大政策激励作用,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必不可少,其中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和政府财政补贴是常用的激励政策。新疆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当前正是起步阶段,自治区应当从贷款、税收和财政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的具体适用条件、实施程序和适用范围。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对于进行技术研发的贷款,可以实施差别信贷优惠政策,可以按照该项技术研发对产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依次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行业最关键的技术甚至可以享受免息的财政补贴。对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也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同时,通过建立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新能源的投入,实行政府采购等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4.组建地方新能源综合管理部门,建立相关部门协调和监督机制。统筹规划和健康持续地发展新疆新能源产业是要牵动很多部门,涉及发改委、财政、经信委、国税地税、土地、环保等相关多个部门,由于牵涉到部门利益,规划政策很难协调一致。所以,新疆非常有必要设立一个政府直属的新能源综合管理机构,这样在制定新能源政策时,既可以考虑到各部门的具体规划,又可以兼顾各个部门的新能源政策,专人协调,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不会出现当前多头管理、出了问题有没人管、没人承担责任的尴尬境地。综合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第一,制定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专项发展战略规划;第二,提出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信贷、补贴等优惠和激励政策 ;第三,制定新疆新能源产业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行业进入机制、退出机制、年检制度等 ;第四,协调新能源相关各部门间关系,也包括国家电网等非政府单位;第五,重点从环境、高耗能方面等方面审批新能源企业准入资质,监管新能源企业生产行为;第六,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在促进新能源发展是否承担责任,建立责任追究责任制度,对有不作为和不恰当作为的部门及其责任人按制度规定惩处并记入当年绩效考核档案。

参考文献:

[1] 沈忠芹.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5.

[2] 韦冉,秦鹏.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保障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5).

[3] 牛学杰.资源与环境制约的应对途径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4.

[4] 红英.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1).

[5] 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

[6] 牛学杰,李常洪.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政策框架与政府角色[J].中国行政管理,2014,(3).

[7] 张宪昌.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攀登,2015,(3).

[8] 施云怀.昆明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11

关键词:政策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空间结构;沈阳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全球范围竞争与合作大格局的建立,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与演进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提高驾驭资源的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0%以上人口长期居住在城市,这个数值标志着城市时代已悄然而至。对于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沈阳而言,如何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和社会重构过程中优化和升级产业基础、拓展和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与融合成为关键性因素。

2沈阳高新带政策区

沈阳高新带政策区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带政策区的简称,《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政策区规划》是城市科技、建设和经济等部门于2008年7月,在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工作会议上的一项关于城市产业升级发展的战略性规划。规划政策区总用地面积279平方公里,规划将政策区划分为浑南高新技术中心区及产业区、沈北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和平区的科技产业带等特色产业片区。高新带政策区的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良的发展环境,有助于加速城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从而进一步加快沈阳市城镇化的步伐。

3沈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为更好的迎接城市时代的到来以及切合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沈阳市政府于2012年公布了《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草案。该草案在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中心城区、新城及复合交通走廊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形成“一城、六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图1)。“一城”指中心城区。“六轴”指沈山、沈大、沈抚、沈本、沈阜和沈铁(康法)六条城镇发展轴。规划8个新城,旨在加强区域内产业、人口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集聚,成为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中心。

在中心城区空间规划层面,以加强主城及各副城间城市功能与交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生态空间的隔离,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为规划宗旨,形成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建“一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图2)。“一主”指城市主城,包括三环内用地及浑南新城。“四副”是主城综合服务职能拓展和城市核心生产职能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铁西产业新城、蒲河新城、浑河新城和永安新城。城市核心功能区向南集中拓展,重构主城结构,城市强化轴带结构,大力发展郊区新城,优化产业布局。

4沈阳城市空间拓展取向选择与政策区建设的对应性

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城市结构已成为城市规划影响城市运行的最主要设计模式。沈阳的城市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促进和制约,其中以体制遗留问题和经济社会转型间的矛盾冲突为代表。空间规划将为城市经济的启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空间上的解决方案,而城市的经济活动主体和门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格局和拓展方向。

纵观沈阳的城市发展历程,政策和制度是沈阳城市形态演变和拓展的重大推动因素。近年来,沈阳作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范城市享受了一定的政策倾斜,高新技术产业带政策区的提出和启动,为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注入活力,整个城市在政策和制度的影响下长足发展,积极的引导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格局态势和发展方式。城市经济功能是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动力,其演替过程也是空间形态随之动态变化的过程。资源空间配置的政策机制和科学的空间规划相协调是推动城市空间不断优化的根本途径,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城市更好地成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空间。

根据沈阳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式选择应基于轴向发展模式和多中心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客观限制因素和已有设施的影响,兼顾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宜居城市建设等目标因素,以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为首要的指引要素,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沈阳的空间拓展方式更适合选择多轴向的空间发展结构。轴带式城市拓展方式是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最适宜的城市发展布局模式,通过新城、新区、工业组团建设,疏解中心区功能,实现城市对乡村的反哺,促进城市郊区建设相对集中,避免分散和无序的郊区建设,构建和谐、集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模式,建立合理、有序、高效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5政策区导向下的产业布局与城市拓展方式相协调的意义

从政策区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分析可以看出,政策区与城市之间有着先天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政策区必须依托城市而发展,从政策区的产生来看,直接目的是营造一个局地良好的空间环境,为政策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成长提供有效服务,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政策区建设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而且其影响正逐步向文化、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渗透,推动城的全面发展。

沈阳高新带政策区的导向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形态的拓展,产业政策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产生新的空间形态,达到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政策引导和空间结构优化均为动态过程,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优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

[2] 张忠国.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3] 王宏伟.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4(1):36-39.

[4] 韩增林,郭建科,仉培宏.沈阳城市空间优化与管制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1(4):91-98.

[5] 张建军.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研究——以沈阳市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07.

产业区规划策略范文12

一、 市场分析

1、主要竞争品牌市场占有率分析:

品牌A 35%

品牌B 25%

品牌C 12.5%

品牌D 14.5%

品牌E 13%

2、竞争品牌市场推广分析:(略)

A、 广告策略

B、 促销策略

C、 渠道运作策略

D、 其他

3、目标消费群分析

a、现有消费群分析

b、潜在消费群分析

二、营销宗旨:

树立品牌知名度,全阶层渗透,整区域辐射,以阶段营销战略,快速稳准抢占区域市场,以终端营销策略、组建精优阶层销售网络、规范运作管理、调整巩固完善网络体系,拓宽区域消费阶层(县镇级市场)为整体产品营销奠定良好根基,从而实现该产品成为区域内同类产品知名度第一、销量第一的龙头地位、目标。

三、品牌营销论证:

通过实际营销运作及同类产品面市营销观察,行业人士建议论证、区域市场考察评估,同时接合当今消费水平现实趋势,得出实施经济包营销论证:

(1) 原瓶装产品营销环境,首先同类产品先后面市品牌激烈竞争,价位的偏高,不适合目前消费需求,由于目标消费群体面窄,形不成销量,直接影响了参与销售网络营销热情;

(2) 同类产品包装容量统一瓶装化,由于价位及目前收入原因,消费选择面小,降低购买率,加之,原区域家庭制辣椒实用比较冲击,是瓶装辣椒形不成互补,从而影响品牌渗透力;

(3) 改用经济包优点:

a. 经济包营销无论中低高档同类产品目前是独一无二,是该产品进入全面切入点

b.它以其经济实惠、重复消费、时值消费、大众消费特点抢占先机,从而实现了企业整体品牌知名度、销售利益,同步升华的营销目的;

b. 为整体系列产品占领区域市场奠定了良好根基,因此经济包产品营销值得区域推广。

四、品牌规划(略)

1、 品牌定位

准确的品牌定位可以使品牌在目标市场中脱颖而出,实际上它也是一个产品营销策划的差异化策略,希望通过准确的定位、鲜明的形象、差异的个性让产品在销售中能够脱颖而出,成功抢占市场,并最终达到市场渗透及垄断。而品牌定位最基本的是品牌命名和形象定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赋予产品良好的形象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销售产品,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我们在其产地及原料上和其精美的产品包装上提炼造就出一个“阿惠嫂的经济包”的形象。

2、 USP提炼,营造差异化

经过详细调查,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及头脑风暴法,我们给予产品“好吃但不贵”、“香而不辣”、“经济又实惠”等具有鲜明个性的特点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而“经济实惠”则成为**独特的卖点。

3、 品牌成长期市场战略

**品牌是##公司今年主推的一个品牌,公司极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品牌运作上,面临着既要发展更要生存的巨大压力,摆在面前的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成长规划这一比较紧迫的问题。通过调查及沟通,我们发现##公司依据原有品牌已构建较完善的市场网络,但在原有的公司策略及市场意识下,对于市场推广及对于经销商的相应支持不到位,造成经销商市场推动不力及时有拖款现象,形成资金回笼困难和市场扩展缓慢,形成较为被动的局面。由此,我们分析竞争品牌的市场策略,制定出:区域市场推广计划及终端营销策略、完善的经销商政策及规范运作管理、有效的广宣策略等,调整和完善现有营销网络,进一步扩展市场,从而达到阶段推进、全层渗透的目的。

五、营销策略(略):

首起营销立足区域定位,成功启动大区市场,为“**”成功扩张构建市场基本网络,促成资金回笼及市场热销场面,树立起样板市场,增加经销商的信心。并以此形成及积累市场成功操作经验,向其他区域市场扩充及渗透,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成功抢占市场的目的。

六、营销步骤计划:

1. 营销区域定位:

首起起动5个市级城市,通过阶段运作而后起动其他6个地市级,从实现全区域辐射营销目的。

2. 产品系列定位

“**”80克经济包,品种分油制、鱼香2种,其它品种按实际市场情况递增

3. 产品价位体系:

全区域到贷价每包1元,出库价目*/包,建议零售价*元/包。

4. 营销形式

各市级区域以办事处形式垂直管理,自给自足,统调统配。

5、营销计划

各市级区域组建各阶层销售网络,阶层划分、超市平价店、酒楼、零售店(批发商暂缓)

6、网络数量

各市级网络首起布网600家,分别为零售店450家,超市平价店50家,酒楼100家,周期内调整数量不能低于500家。

7、总供货计划:(3个月周期)

5市级区域3个月周期总货量为**袋,首起供货各市级地区平均定为**袋,合计**袋,余数**袋,按各区域网络营销情况及返款情况分期分批投入。

8、各区域供货计划

各市级区域网络3个月周期总货量**袋,首起供货**袋分配计划:零售店每家**袋,合计**袋;超市平价店每家**袋,合计**袋;酒楼每家**袋,合计**袋;余数**袋,作为动机,余数**袋,分期分批投入。

9、返款计划:(各市级区域)

各市级区域首起供货**袋,以到货之日起月计返款率达35%,第二个月返款率70%,第三个月返款率达总货款85%,余数期限返还,各个市级区域返款计划类同。

10、人员计划

各市级网络总参与人员5名,设1名区域经理,掌管财务出库手续管理监控,4名本地区业务员(编外人员2名)。

11、任务指标

各市级个人任务指标为每人天计8家,4人天计32家,各个阶层突破,而后划分阶层,1人负责酒楼售后跟踪复货,主管监控落实,首期布网时间15天,调整周期5天,追欠复货10天,安排下月供货计划。

12、运输安排

各市级区域首起布网运输工具自理(自行车、摩托车),而后依据网络布局及网络阶层进行跟踪复货,由各区域指定运输工具购制计划和租用费用计划。

13、广宣计划(略)

电视广告策略

报纸广告策略

POP广告策略

其他:

(终端)各市级区域首起实施软性广宣计划:动用宣传品POP、大张张贴画2种,数量为零售店、超市平价店POP悬挂一条(8张),超市2条,合计4500张,大型张贴画500张,手提袋10个,以上为各市级需求量,5个区域合计POP22000张,大型张贴画2500张,手提袋50个,需求一次性到位,同时以上宣传品由各市级业务员布网时同货一并实施完成。

附案:**经济包广告及媒体企划书

14、业务员素质训练

由总部统一培训2名市级主管,共计10名。培训内容:产品了解、营销操作、网络选择、调整服务、手续管理、风险考核、任务考核、价位规定、供货计划、助销活动等细则。

15、风险保障

各市级区域主管除建立人事备案资料外,必须以自身及直系亲属固定房产及所值物对3个月总货量**袋产品做出风险保证,立字签约,各个区域业务员除建立人事资料外,必须以自身及直系亲属固定房产及所值物地自建网络发货流失担保,立字签约,担保责任对象“**”公司、##公司见证,担保内容货款流失。

16、运作管理:(各市级区域通用)

一、 考勤制度(略)

二、 工作制度(略)

三、 网络客户档案建立规定

(1) 所有网络客户统一实施建档封存工作,以表格式考核。

(2) 网络档案内容:客户名称、地址、电话、BP、负责人、证照号、供货时间、数量、业务经办人、结欠情况、备注其他,以页式建档。

(3) 所有业务员必须保证填写档案真实性,违者重罚。

四、 产品出库规定

(1) 统一实施出库管理,由财务监管,增加数量许经主管审批。

(2) 出库单填写内容、出库数量、种类、单价、合计金额、日期、经办人。

(3) 所有宣传品按规定填写出库单,注明数量用途。

五、 价位规定

(1) 所有计划设立网络统一价位,暂定出库价每包**元,按以上价位结算。

(2) 所有业务人员未经许可,不得私自降价哄抬价位,违者重罚。

(3) 处罚,凡发现一次私自降价哄抬吃回扣,按其降价哄抬吃回扣金额双倍处罚,2次者除双倍处罚外,立即移交辞退。

六、货物派送单填写规定

(1) 实施统一制定格式货物派送单管理,一式三份,一分存底,一份留客户,一份是业务员上报对审出库单凭证。

(2) 填写内容:注明网络客户全称、地址、电话、负责人、供货量、价格、结欠数,同时注明见单结算及我公司地址、电话、联系人,特别注明欠款金额及收款人姓名。

(3) 领取派送单,由财务记录,按实需份数领取,严禁多领。

(4) 如若发现做假虚填及同实供货数量不符,客户不符,进行重罚。

(5) 处罚规定,发现虚填供货量不符,客户名称不符现象,罚款**元。

七、货款回收规定

(4) 要求首批供货返款比例30%(零售店、酒楼)超市平价店另计。

(5) 要求供第二批货时结算前次货款,并收取货款的50%;超市平价店一样,次压次结。

(6) 连续2次供货结款率达不到50%,应上报调整其网络。

(7) 月计所属网络销售额返款率达80%者,按规定工资额奖励20%,返款率达90-100%,按规定工资奖励30%。

(8) 月计所属网络销售额返款率达不到70%者,按规定工资额扣除15%,达不到60%,按规定工资额扣除20%,达不到50%,按规定工资额扣除30%,并给予辞退。

(9) 因自身不慎,造成产品及货款丢失,按规定价格及受损金额赔偿。 (10) 因自身不慎,造成客户少付货款,按客户少付货款金额自己补足。

八、网络选址规定

(1) 零售店选址:生活区、政府机关小区、成型小区、十字路口、临街铺位、效益好小区、客流量大干道,并且必须具备全称、通讯设备、有证照。

(2) 超市平价店分大型超市、中型超市、小型超市。

(3) 酒楼、选择经营状况好、地位好、大中型为主。

九、工作任务考核

(1) 总业务任务、零售店450家,超市50家,酒楼100家,合计600家。

(2) 首起采取阶层突破布网,每人每天8家网络。

(3) 网络铺货数量,零售店每家20袋,2个品种各10袋,酒楼每家10袋2个品种各5袋,起市平价店每家30袋,各15袋。

(4) 网络广宣实施(酒楼除外)零售店POP广宣画一条(8张),大张贴画,铺货时同时实施悬挂张贴。

(5) 实施时间15天,完成布网广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