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通用六篇

时间:2023-09-18 17:33:08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范文1

我们天天与汉字打交道,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错别字时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围,影响着我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生活中出现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错别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这些街头错别字影响了市容,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

调查材料分析:第一种是“乱用汉字,用错汉字”。这种乱用汉字,乱写汉字的情况,大多数是文化修养不高的人手写的,比如说:卖鸡蛋的小贩把鸡蛋的“蛋”写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厕”写成了“公则”;把“库”写成了“裤”;收破烂的把“留”写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发现正规商店的广告和路牌也有错误。比如说:眼镜店广告把“需”写成了“须”;通心岭社区的标语牌把通心岭的“心”写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种是“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现在在深圳,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因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来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体字;而且有些商家错误地认为繁体字体现了这家公司的国际化,于是赶时髦也采用。还有些从外地人来到深圳,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方言。

第三种是中英文不规范使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在一些路牌上,出现了中英文不规范使用,不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儿图书馆用的是汉语拼音却有大写;园岭一街和广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红荔天桥是英文。都不统一,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更让外国朋友如坠云雾中。这些也属于用字不规范的行为之一。

第四种是网络新语乱用汉字,广告中乱用汉字。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在网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名词,虽然这是时代的发展导致的汉字的变革,但也不能乱用汉字,有些人为了时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广告为了吸引顾客,故意把成语乱用。你看,上面几幅网络新派流行的漫画,虽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错别字却触目惊心,尤其会让青少年儿童产生误解和歧异。广告牌竟然把“长久安”写成了“肠久安”。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错别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业中也常出现错别字,想来真脸红呀!真对不起老祖宗的汉字!我建议:商家应该制作标准的广告牌,政府应该加大对使用规范汉字的宣传,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它的发扬光大!

错别字调查报告2调查人:______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错别字调查报告3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

错别字调查报告

。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

调查报告

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4原因

如今错别字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

先就近开始,从我身上开始调查吧。本来我信心满满,认为错别字肯定不会多。一调查错别字还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试来说。有一个成语?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写了一个?一如继往?。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错别字例子么,调查到这里,我的脸也红了,恨不能直接用钻地术到地底下躲着。?算了,还是走上街头进行一次调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计小商小贩的错别字也不会少。?于是,我过去到了商店门口。

我学着孙悟空,大眼一扫,顿时就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臭豆付?。?这家是干嘛的,这年头连臭豆付都有了。应该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迈步走了不去,诚恳地对店主说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点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烦地说道,?这是为了简单。?没办法,出师不利,我继续调查。没多久,我就又发现了一个?顶头上丝?,可人家却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

网上的文章,错别字更是数不胜数,?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换位置的游戏;还有的书中总是把?像?写成?象?……

分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会有这么多的错别字。?一番调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国汉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继往?给写错了,还有把‘的地得’用错地方;有的人大概是为了简单,减少笔画,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写成‘付’;个别人可能是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顾客的来临……?看来,错别字也是多种多样啊。

建议

?总不能把那些把汉字写错的人塞进小学课堂吧?那该多滑稽啊,真不亚于唐僧娶妻。?我头疼地想着,好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真应该来个错别字宣传班,把那些容易错的字都宣传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诉大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错别字这个家伙来‘偷袭’。这样的话,估计错别字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多了。?

这次错别字调查行动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祖国汉字,这该多好啊。

错别字调查报告5调查时间:2011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错别字调查报告。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调查报告《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6调查时间:____年9月6日.

调查地点:嵊州市东后街.

调查目的: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提出改进建仪。

调查分析: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又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错别字的具体情况千齐百怪,层出不穷。有的还令人狂笑不已。

1、繁体字原因。

如:把嵊州大桥的“桥”字写成了繁体字的“桥”,还有国商的“国”字也写成了繁体字的“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字都把它们写成了繁体字。写成的繁体字的坏处是:有些人看不懂繁体字,经常会认错字,就会造成字认失误,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多么不值得啊!走在大街小巷中,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比如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2、同音字原因。

如:在、再;其、骑;鸡、机;依、衣……写出这种类型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粗心马虎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自己识字能力太差而造成的错误,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切韵》;等韵;开合口

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4-0116-06

一、引言

众所周知,《切韵》作为一本韵书,本身只有单纯的韵类,后人对它的研究往往是把它放在等韵的框架内进行的,从而使得众多韵类都被赋予了摄、等、开合的特点。尤其是音韵学进入现代时期以来,学术界对《切韵》的研究更是离不开等韵这个参照系。有了等韵作参照,就等于有了一个坐标,这自然会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便利。那么,当前通行的等韵体系中摄、等、开合这些音韵名目分别来自哪里呢?学术界似乎不太关注这个问题。或许有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是来自《韵镜》、《七音略》之类的早期韵图,不过,稍加考察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以《切韵》东、冬、钟、鱼、虞这几韵的开合口为例,请看表1:

表1所列是永禄本《韵镜》、元至治本《七音略》、李荣的《切韵音系》以及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对这几韵开合口的描述。这几韵在《切韵音系》里都是独韵,在《方言调查字表》里都是合口,这实际上也是当前学术界通行的两种描写方式。但在早期韵图里,无论是《韵镜》还是《七音略》都表明东韵和冬钟韵、鱼韵和虞韵所属的开合是明显不同的。冬韵、钟韵和虞韵,《韵镜》均标注为“开合”,现代学者疑其有误,认为本应为“合”。即便如此,东韵和冬钟韵,鱼韵和虞韵所属的开合仍然是对立的。这说明,当前通行的等韵体系中开合口的术语系统并不是直接来自早期韵图,而是另有来源。

本文拟对当前通行的等韵体系中开合口的来源进行考察。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使大家对这一问题有较为理性的认识。

二、当前通行的两套术语体系

在等韵的框架内描写《切韵》音系的开合系统,目前学术界通行两种表述方式。以当前通行的几种音韵学著作或工具书而论,《切韵音系》和《切韵研究》是一种表述方式,《方言调查字表》、《汉语音韵讲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汉语方音字汇》等是另一种表述方式。为了说明两种表述方式的异同,下面以《切韵音系》和《方言调查字表》为例,做成表2。《切韵音系》和《方言调查字表》采用的韵目系统虽然不同,前者195个韵目,后者206个韵目,但是二者反映的实际韵类数是一致的,所以并不妨碍它们之间的比较。表格以摄为单位排列各韵,各摄的顺序没有讲究,韵目举平以赅上去人,《切韵音系》和《方言调查字表》分别简称为《音系》和《字表》。

从列表能够看出,对《切韵》韵类开合的表述,《切韵音系》用的是“开口、合口、独韵”,《方言调查字表》用的“开口、合口”。具体说来,止、蟹、臻、山、果、宕、假、曾、梗九摄韵类的开合,二者的表述是一致的。通、江、遇、效、流、深、成七摄韵类的开合,二者的表述存在差异:《切韵音系》把这七摄定为独韵,而不言具体属开口还是合口;《方言调查字表》则明确把这七摄的韵类定为开口或合口中的一类,通、遇两摄及咸摄里的凡韵是合口,其余的是开口。

三、两套术语体系的来源

用两套术语描写《切韵》韵类的开合系统,其来源是不一样的。关于“开口、合口、独韵”的来源,从李荣《切韵音系》的相关论述可知,“开口、合口、独韵”的术语来自《切韵指掌图》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以下简称《切韵指南》)。关于这两种韵图开合系统的具体情形,现根据《切韵音系》转录如下,表中数字表示原来列图的次序:

再看“开口、合口”的来源。《方言调查字表》制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后出版的几种常用工具书如《汉语音韵讲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汉语方音字汇》等都是以它所定的开合系统为依据的。关于这一点,这几种著作都在相应的地方作了说明。《汉语音韵讲义·前言》说:“所谓古音是指《切韵》、《广韵》所代表的语音系统,也就是《方言调查字表》的语音系统。”《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例言》第一条说:“手册里所依据的古音是广韵所代表的中古音系统。”又在第六条说:“关于古音的摄、开合口、等、声调、韵部和声母,手册依据方言调查字表所定的系统。”《汉语方音字汇·凡例》第五条说:“本书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的处理来确定字音的声韵及所属等呼。”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个旧方言;语音系统

Abstract:This is a first-hand material on the phonetic system of Gejiu dialect,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study of southwest Mandarin and its several dialects.

Key words:Gejiu dialect, phonetic system

第一部分引言

1.个旧概况

个旧位于云南省南部,境跨东经102°54′至103°25′、北纬23°01′至23°36′之间,面积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万,少数民族人口约16万,世居民族有彝、回、壮、苗、傣、哈尼、汉七个。“个旧”是由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意即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的冶金工业城市,中外闻名的“锡都”。

2.语言使用情况

个旧市除汉族外,尚有21种少数民族,其人口占总人口数约35%,属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区域内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汉语为主要语言,是全区各民族交际的共同语;部分汉族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彝语、壮语是除汉语以外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多数少数民族能使用汉语。由于长期共存,汉语同各少数民族语之间相互渗透,少数民族语之间也相互影响。

3. 个旧方言的形成及类属

个旧因其富有锡矿从清代始大规模开发,从而大量汉族人口迁至此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在个旧设厂,称“个旧厂”,专收锡、银课税。光绪十一年(1885),设个旧厅,建立衙署,专管矿务。因此,矿业的开采对个旧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个旧方言属西南官话贵昆片。其在汉语方言中的系属可表示为: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云南次方言贵昆方言片。杨时逢(1969)将个旧等地域昆明等地的方言划为“第一区”。吴积才(1989)认为个旧方言属滇南小片。滇南方言确有不同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的特点,路伟(2003)认为可将其划为一个独立小片。

第二部分语音系统②

1. 声母

个旧方言共有24个声母,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如下③:

声母说明:

(1)双唇清塞音p和ph不与y、iou、ou、ue、ua相拼;双唇浊鼻音m不与y、ue、u相拼。

(2)唇齿清擦音f不与i、y、iao、iou、ao、ue、ua、uo相拼,唇齿浊擦音v只与e、、u相拼。

(3)舌尖前音ts、ts和s只与i、e、、u、ao、ai、uo相拼。

(4)舌尖中塞音t和th不与单韵母y、相拼,与复韵母ao相拼;舌尖中鼻音n只与i、a相拼;舌尖中边音l与i、e、a、、、ao相拼。

(5)舌叶不送气塞擦音t只与i、o、uo相拼,舌叶送气塞擦音th只与i、ou相拼;舌叶清擦音只与i、ue相拼,舌叶浊擦音只与a、i、e相拼。

(6)舌面音t和只与i、、o、iou、ao相拼,th只与i、相拼。半元音j只与、相拼。

(7)舌面后不送气塞音k与e、o、、u、ai、ao、ou、ue相拼,舌面后送气塞音kh与e、o、、u、ou、ua相拼。舌面后浊鼻音只作韵尾,舌面后清擦音x只作韵头。

2. 韵母

个旧方言共有17个韵母④。

单元音韵母9个:i e a o u y

复元音韵母8个:iaoiouaiaoouueuauo

3. 声调

个旧方言有5个声调:55 33 212 51 21

4. 音节结构类型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戴庆厦. 语言调查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红河州个旧市人民政府[EB/OL].[2014-06-16]. http:///mlgj.htm

[3]方国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M]. 北京:中华书局. 1987.

[4]路伟. 滇南方言的特点和范围[J]. 红河学院学报(创刊号),2003,5:61-64.

[5]路伟. 云南个旧方言谓词的体范畴[J]. 中国语文,2006,1:26-30.

[6]吴积才. 汉语方言志(云南省志卷五十八)[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7]杨时逢. 云南方言调查报告[M].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595-610.

注解:

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海**,女,汉族,25岁,居于云南省个旧市,2008年迁至北京上学并工作至今。调查方式为实地调查。

②本语音调查以《方言词汇调查表》为蓝本,共调查了399个日常词汇,并按声母、韵母分别校对,详见附录一、附录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间所限,调查词汇数量较少,所归纳的语音系统或存在遗漏,有待日后扩大调查规模进一步修正。另因学生无音韵学基础,故未能作历史演化分析,待完善。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字母词 综述 演变规律

字母词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中国入世、科技文化交流、“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在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字母词也随影附形地渗入其中。之初,字母词主要出现在科技领域,具有行业特殊性。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科技商品交换,现代生活方式的相互交流,字母词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事实。字母词现象,引起学术界关注,进行过大量研究,取得了相应成果。我们顺应着学术界的研究思路,梳理2007年至2016年间有关字母词研究成果,进一步确立字母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地位,探索字母词发展演变规律。

一、字母词的定义及归属

刘涌泉在《谈谈字母词》[1]中认为,现代汉语的词有两类:一是汉字词,这是绝大部分;另一类是字母词,占很少一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外来语。汉语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2007年,对照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王崇[2]对词典中的字母词,作了形式和语义来源的分类和统计。他认为,字母词是书面形式上,有外文字母参与构成,能在口语中使用,语音形式整体或部分来自外语,并有完整词义的外来词。徐可馨在《汉语“字母词”探究》[3]中,认同王崇对字母词的界定。又有学者把字母词放在汉语词汇系统中进行界定。朱春敬在《试论汉语拼音字母词》[4]中认为,“字母词”应该称名为汉语拼音字母词,“汉语拼音字母词是汉语词汇中字母词的一部分。它们或者全由汉语拼音字母构成,或者由汉语拼音字母与汉字、与外文字母、与数字、与数字和符号混合而成”。陈佳漩在《字母词概念的重新界定》[5]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重新界定字母词的概念,“在汉语公共语言生活中使用的、单词性的、完全或部分由字母构成的词语”。纪丽丽在《试析汉语中的字母词》[6]中认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词义或语音进入汉语语境后,词义或语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属于字母词,称之为英源性(拉丁)字母词。仿字母词构造的词,如HSK等,因为本身具有汉语表意功能,也属于字母词,称之为自源性字母词。祁世明在《网络化背景下汉语字母词探析》[7]中,将字母词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字母词,其构成要素中所含字母,可以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字母,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希腊文等。汉语中的拼音字母也可归入其中,如“π型人才”“N1N1族”“HSK”等;狭义字母词,是指其构成要素为拉丁字母,以英文为主,以英语字母的形态直接插入汉语之中,或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码混合在一起。

综合分析学术界对字母词的定义,我们认为,从成词角度说,字母词是直接使用英语缩略词,承担世界通用概念的词类,也包含模仿的造词。我们收集了当前流行的5000个字母词,通过细分:英文词组开头字母组合式,占73%;汉语拼音字母组合式,占19%;拉丁字母与汉字组合式,占8%,生命力不强。

关于字母词的归类,一致认可属于外来词的一种现代形式。

二、字母词出现的原因

张仰奋(2008)认为,字母词的存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国民外语水平提高的表现,是对语言概念的补充。刘素t认为,字母词的出现,是语言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四个原因:与国外交流,引入了许多新生事物;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大众传媒促成了字母词的推广;追求时尚和崇洋的心理加快了对字母词的吸收。张玲从语言本身符号性的特质,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等方面,探讨汉语中字母词使用的理据,指出: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属于语言发展的正常现象。同时建议使用字母词时要遵守国家语言文字法,充分考虑大众的接受和认可程度,满足日常交际和行业交流的需求。李明月从言语交流中的经济原则,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开放心态等语言、社会和心理因素方面,探讨了字母词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当今字母词的流行,原因有三:一是世界各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互通互联更加广泛和深入,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字母词承担着世界通用概念的角色;二是语言工具的简便性,促使汉语吸纳一部分英文字母词;三是仿照英文字母词的形式,创造汉语拼音字母词,以适应外国人的文字识别心理。

三、字母词的分类

关于字母词的分类,学术界这一阶段(2007-2016)的分类主要有:孙一能将字母词分为,纯字母词、用汉语拼音缩写的字母词、外文字母+汉语词(语素)、外文字母+数字、外文字母+符号、数字+英文七类。赵京武、李秋果将字母词分为,外语词语缩略形式、汉语词语的汉语拼音缩写形式、英文原形词、字母加汉语语素或汉语词、字母加数字或符号五类。周显峰将字母词分为两大类,纯字母词和复合字母词。其中,纯字母词又分为外语中的原形词、外语词的缩略形式、汉语词语的汉语拼音缩写形式;符合字母词又分橛τ猛庥锏淖帜讣捌渌趼源剩再搭配上一个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利用字母的形体特征作为语素,再与汉语语素组合构成,外文字母加符号或数字。

我们比较认同周显峰的分类,纯字母词和复合字母词两大分类。两大类中,各自包含具体的小类。字母词具有可创造性,未来还可以延伸出其他小类。

四、字母词的使用情况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字母词逐渐加入汉语队伍中,但因其行业性强的原因,使用范围较窄。2000年以后,国际交流频繁,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用商品,市场经济繁荣,字母词进入寻常百姓的口语中,成为汉语生活的一部分。

(一)字母词使用调查

邹玉华、瞿国忠、董春萍(2007)对《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六种报纸进行字母词词频统计,调查发现,科技领域中使用字母词的密度最高,其次是教育领域,再次是经济领域。军事领域和政法领域使用密度最低。字母词的使用密度与文章领域相关,与地域及报纸性质不相关。2007年至2014年,学术界对字母词词频统计表明,字母词逐渐进入人们日常口语中。

(二)不同群体对字母词的使用情况调查

裴昕月(2007)[8]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常用的字母词,从语义类型,使用字母词的特点,大学生使用字母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语义类型方面,专业术语类、专门名称类、娱乐时尚类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大学生使用字母词的特点是:纯字母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数字字母词的使用。影响大学生使用字母词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字母词使用简便,大学生追求时尚新潮的心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高。原新梅、梁盟(2007)《留学生字母词语的知晓度》,柏程伟(2014)《字母词使用态度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在读学生为例》等,学术界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使用字母词的情况。

我们的调查也表明,2000至2007年,对字母词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医疗系统、大学校园、文化产业、商业等领域。2008年以后,现代产业发展,智能商品的市场流通等,将字母词的使用扩散到普通消费者口语中。

五、对规范使用字母词的原则及建议

余秀忠在《对汉语字母词使用及其规范化的思考》[9]中指出:对待字母词,要实行“拿来主义”,既要承认它在汉语中的存在,又要多加引导,合理规范。纪丽丽提出字母词规范原则:适度适当的原则、灵活动态的原则、字母词规范应该具有科学兼容性。贾刚如认为,规范字母词的原则:明确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另有学者,对规范字母词的内容进行研究。杨松柠阐述了字母词的结构和字母词的音形规范问题。袁庆提出,规范字母词的书写形式,减少异体字母词,规范字母词的读音。

学术界对字母词规范问题提出建议。程钰调查大量实例,分析广告中字母外来词的使用利弊,提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规范》,对字母词的使用进行规范,为专用的字母词加上准确的汉语注释,确保广告的真实准确。董琼瑜举实例指出,字母词在书写上不规范,如:大小写没有明确界限;写法相同的字母词,意义会产生混淆;字母词表意不明确;字母词会影响民众知情权;字母词涌现的速度大于语言本土化的速度等问题。提出规范字母词的意见:一是尽量使用表意明确的汉语词语;二使用字母词要充分考虑民众的知情权;三加快字母词的语言本土化速度。

我们认为,字母词的使用规范,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规范》。同时,还要根据字母词本身的特点,进行语言本土化改造。

字母词的构词特点是,拼音词组开头字母的大写组合。字母组合,如GDP、CPI、VR、EC等;数字与字母组合,如5D、4G等。

字母词的主要性质是国际通用词语。如,国际范围内认可的“GDP”,意思是“国内生产总值”。

因此,字母词的使用规范,应该设置两个心理方向:一是输入理解方向。字母词由国外输入,用本国的语言进行解释,便于理解和运用;二是输出交流方向。本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使用国际通用的字母词,方便理解和交流。

六、字母词的应用规律与教学

字母词的存在必有规律可循。一是普遍性规律。字母词是外来词的一种,主要标记国际通用的概念,方便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认知,如“GDP”。现代流行的字母词,标记着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文化概念,在商品交换中,被消费者使用,认知范围扩大。如“EC”,对应汉语词是“电子商务”;“EMS”,对应汉语词是“邮政快递”。二是可替代性规律。例如在汉语中,外来的字母词,可以有对应的汉语词。根据语境的不同,相互替换使用;三是可延伸规律。标记科技进步成果的字母词,经历延伸过程,形成字母词链。如“3G―4G……”字母词链、“B2B―B2C―C2C……”字母词链等;四是新陈代谢规律。部分标记社会事物的字母词,随着新事物产生,旧事物消失,字母词内部也此涨彼消。

掌握字母词的使用规律,对社会认知字母词,以及字母词的教学有帮助。

我们认为,字母词认知和字母词教学,主要采取对应法。例如:EMS(Express Mail Service),对应“邮政特快专递服务”。“EMS”是国际通用的字母词,是唯一的;相对应的词组,可以是各个国家的通用语词组,是多样性的。

七、结语

字母词的存在和社会使用,与国际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商品市场开放和包容密切相关。社会进步、对外交流、市场经济的发达,扩大字母词应用的空间。

探究出字母词的构词、应用规律,能够提高社会对它的理性认知,丰富民族语料库,提高互联互通、对外交往交流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通用语和民族语,承担着主体交流功能。字母词乃至外来语,是民族语料库中的补充材料,起着辅助交流的作用。

注释:

[1]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1期。

[2]王崇:《字母~的定义及归属》,中国科技术语, 2007年,第6期。

[3]徐可馨:《汉语“字母词”探究》,现代语文,2013年,第1期。

[4]朱春敬:《试论汉语拼音字母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5]陈佳漩:《字母词概念的重新界定》,修辞学习,2007年,第3期。

[6]纪丽丽:《试析汉语中的字母词》,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7]祁世明:《网络化背景下汉语字母词探析》,滁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8]裴昕月:《大学生使用字母词情况调查》,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6期。

[9]余秀忠:《对汉语字母词使用及其规范化的思考》,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崇.字母词的定义及归属[J].中国科技术语,2007,(6).

[2]徐可馨.汉语“字母词”探究[J].现代语文,2013,(1).

[3]纪丽丽.试析汉语中的字母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1).

[4]朱春敬.试论汉语拼音字母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7).

[5]陈佳漩.字母词概念的重新界定[J].修辞学习,2007,(3).

[6]祁世明.网络化背景下汉语字母词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5,(6).

[7]茆婷婷.近十年淼暮河镒帜复恃芯孔[J].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

[8]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9]张玲.汉语中字母词使用的语用理据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

[10]李明月.字母词现象盛行原因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1).

[11]周显峰.字母词结构类型及其规范[J].学术交流,2010,(1).

[12]袁庆.浅谈字母词运用中的规范性问题[J].文学教育,2013,(06).

[13]邹玉华、瞿国忠、董春萍.字母词在当代汉语中使用状况的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4]刘菊凤.汉语中字母词使用现状考察―以《参考消息》与《环球时报》中的字母词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1).

[15]裴昕月.大学生使用字母词情况调查[J].中国科技术语,2007,(6).

[16]朱学佳.媒介接触对维吾尔语知晓字母词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7,(6).

[17]黄琼英.基于语料库的鲁迅作品字母词的历时调查与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4).

[18]王秋萍.《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2).

[19]余秀忠.对汉语字母词使用及其规范化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0]纪丽丽.试析汉语中的字母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1]贾刚如.现代汉语中字母词语的产生及规范使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2]杨松柠.关于汉语字母词的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08,(6).

[23]袁庆.浅谈字母词运用中的规范性问题[J].文学教育,2013,(06).

[24]董琼瑜.浅谈字母词的规范问题―以沈阳房地产业字母词为例[J].现代语文,2013,(2).

[25]程钰.浅析广告中字母外来词的文体效应及其规范化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范文5

在汉语汉字的语境下,汉字字频常常简称为字频,汉字字频是汉字使用的一个重要属性。冯志伟指出:“传统的文字学认为,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但是,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它必须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而存在,在交际过程中,有的汉字使用得多些,有的使用的少些,呈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因此,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汉字还具有第四个要素——字频。”①顾名思义,字频就是字的使用频度。苏培成在《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给字频下的定义是:“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一个汉字的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②他所说的“字频”,就是指汉字字频。沙宗元在《文字学术语规范研究》中收了“字频”这个词条,他给出的定义是:“某个汉字在一定语料中使用(出现)的次数与样本总字数(又叫样本容量)之比。”③这个“字频”也指汉字字频。两家的定义大体不错,但表述不够严密。第一,用来作为字频统计的文字资料不一定是经抽样取得的,如《史记》的字频统计这类专书字频统计是根据特定目的选取的,而非“经抽样取得”的。“经抽样取得”不能作为字频统计的必要条件。第二,“总字数”的说法比较含混,应该改作“总字次”。第三,“样本总字数”的“样本”表意不明确。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汉字字频可以定义为:个体汉字字符在按特定原则选定的文本中出现的次数与选定文本总字次之比。

对使用中的汉字进行字频统计,并按字频的高低排列汉字的顺序即可以得出汉字的频序,依据频序给汉字分级可以划分出汉字的频级,汉字的频级是对使用中的汉字进行分级的主要依据,对汉字规范、汉字教学及汉字信息处理有重要意义。汉字字频统计是汉字研究中的一项具有实用意义的重要工作。

二、汉字字频统计的主要成果

以往的汉字字频统计与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汉字的研究与应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字频统计一般分综合字频统计及分类字频统计两类。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几项:

现代汉字综合字频统计的主要成果有:1.《汉字频度表》,此表于1976年12月由“七四八”工程查频组完成。本次字频统计使用的语料时间范围为1973-1975年,语料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政治理论和新闻通讯四类,统计方式为手工操作。备选语料3亿多字次,选用语料2160多万字次,统计得出6376个字种。2.《汉字频率表》,此表包含在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频率辞典》中,1986年6月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本次字频统计使用的语料时间范围较多选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作品,语料内容包括报刊政论文章及专著、科普书刊材料、剧本和日常口语材料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四类,统计方式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选用语料180万字次,统计得出“不同汉字4574个”。(参考该书“前言”和编纂说明)3.《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此表由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汉字处研制,于1992年1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出版署名单位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局。本次字频统计使用的语料时间范围为1977-1982年,语料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统计方式完全采用计算机自动统计,选用语料13800万字次,抽取出的统计样本语料11873029字次,统计得出汉字7754个。(参考该书说明)4.《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本表收录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报告》于200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由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的年度语言生活报告,其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是2005年年度用字字频统计表。该表语料时间范围为2005年,语料介质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统计手段采用计算机,共选择892034个文本文件,包括732143010字次,统计得出字种数8128个。(该书把字种界定为“这里的字种,指字形不同的汉字。”④)古代文献使用汉字的综合字频统计成果主要有《古籍汉字字频统计》,该书由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编写,2008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统计的语料为电子版《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统计方式完全采用计算机自动统计,使用语料8亿字次,统计得出汉字30127个。(在该书收录的“大规模古籍汉字用字统计报告”中“统计结果汇总与初步分析”一节中介绍该书统计出的总字数时说:“1.文渊阁《四库全书》汉字总字数:29088字;2.《四部丛刊》汉字用字总字数:27606字;3.《四库全书》与《四部丛刊》汉字用字合计:30127字。”⑤但是该书《古籍字频统计表》的顺序号的最后一号是30136,比30127多出9个数字。查《古籍字频统计表》中含有部分空格和非汉字符号,如八卦卦符、古琴书中的指符等,甚至有新式标点和网址符@。因此,本书给出的总字数并不准确,只是个大致的数字。)古代文献专书使用汉字字频统计的成果主要有《史记字频研究》,李波著《史记字频研究》,200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的字频统计以汉代司马迁所撰《史记》一书的全部文字为对象,选择中华书局标点本130卷《史记》三家注本作底本,统计方式采用计算机手段。全书计572864字次,统计得出4932个字。

上述字频统计的成果在汉字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理论研究方面,如周有光在字频统计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汉字效用递减率⑥。王凤阳在字频统计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汉字常用字笔画递减率⑦。社会应用方面,如1980年由国家标准总局,1981年5月1日实施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是在《汉字频度表》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1988年1月26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研制参考了《汉字频度表》(常用字部分4152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汉字频度表》(常用字部分3500字)和《汉字频率表》(4574字)⑧。1988年3月25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也参考了上述字频统计成果。这些字频统计的结果和在字频统计成果基础上研制的《字表》对汉字教学、汉字水平测试、汉字识别、汉字信息处理、汉字字典编纂、汉字规范等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汉字字频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汉字字频统计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受汉字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汉字字频统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字频统计的质量。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些年来多数汉字字频统计依据的是电子语料库,这些电子语料库建库目标主要是为语言研究服务的,加之计算机字库收字的限制,在把纸质文本转换成电子文本的过程中未能保持文字使用的原始状态,影响到统计结果的客观性。比如,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国务院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在此之前报刊图书主要使用繁体字(偶尔也用简体字)。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要求从1956年2月起在全国实施,这之前异体字未经整理。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报纸发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2月21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1978年7月停止试用这批简化字,1977年12月21日至1978年7月之间《人民日报》等曾经用过“二简”的字。而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6年编的《汉字频率表》使用了1956年1月31日前的资料,如1951年1月31日的《人民日报》、1955年出版的《田汉剧作选》、1954年至1955年在《独幕剧选》上发表的何求的《新局长到来之前》、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的《子夜》的第五、第十九章、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的《骆驼祥子》第十六章、195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金的《家》第一、第三十八章、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金的《春》第一章等,却没有出现繁体字⑨。使用了1956年2月《一异表》实施前的大量资料,却没有出现异体字。以1951年1月31日的《人民日报》为例,该日报原版中有繁体字“對”、“装”、“數”、“會”等,而《汉字频率表》有“对(频序60、频次5138)”、“装(频序435、频次841)”、“数(频序286、频次1325)”、“会(频序32、频次7075)”,而没有“對”、“装”、“數”、“會”等。该日报纸中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被淘汰的异体“遊(旧字形)”、“鎻”、“週(旧字形)”、“誌”等,而《汉字频率表》有“游”、“周”、“志”等正体,有“鎻”的正体“鎖”的简化字“锁”,而没有“遊”、“鎻”、“週”、“誌”等。该日报原版中文字有旧字形,而《汉字频率表》中的字均为新字形。推测《汉字频率表》的研制者在测查文本时按当时的规范修改了原始文本,用规范字替换了不规范的字。这种测查结果显然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用字的实际情况。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报纸文本是从网络下载的,没有与纸质版本作比较。”又说:“本次统计不包括以下两种字符:(1)汉字部件。共有25个,计529字次,主要出现在报纸语料或网络语料中。包含以下两类情况中:①讲解汉字中用到的偏旁部首,如‘言语的”语“这个字旁边是个”讠“字旁’。这种部件共出现四个:亻、辶、宀、讠。②拼字,大部分出现于人名、地名,如‘讲述人刘亻思亻思,14岁,树德试验中学’、‘本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帐房瞿阝村农民’、‘广东中山南(艹朗)(上下结构)镇横门港码头彩旗飞扬’、‘20岁的广西姑娘小(崩刂)昨天回广州了’。(2)乱码和无法显示的字符。这些字符共出现765个,计23221字符次,占整个语料字符数的0.0026%。”⑩根据作者的自述,本次统计不是依据原始的纸质文本,而是依据电子文本,并且电子文本并未与纸质文本校对,因此,电子文本转录错误的未加改正。受转录者使用的计算机编码字库的限制,字库中没有的字,在电子文本中或用拼字表示,或用替代符号,或根本无法显示,均不能统计。(举例中出现的偲、、蓈、剻四个字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中也都未收录。)2.未能严格规定统计单位,或规定的统计单位不一致,影响到统计结果的科学性,不同的统计结果也无法进行比较。前面提到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的《汉字频度表》、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汉字处研制的《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李波著《史记字频研究》以及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编写的《古籍汉字字频统计》均未明确界定统计单位。只有收录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的调查报告中对统计单位有粗略的说明:“字种数:8128个。这里的字种,指字形不同的汉字。”(11)这里无论是用的“字种”这个术语,还是“字形不同的汉字”,这样对字种的解释,表意都不够明确。首先,使用的字种这个术语与学术界一般的用法不同。周有光在《现代汉字学发凡》一文中曾用具体实例区别“字次”、“字种”和“字形”三个术语,他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羣衆中去,是一条群众路线的原理’。这个句子里有几个字?甲答:20个字。乙答16个字。丙答:18个字。为什么答案不同?甲讲的是‘总字次’,有一个算一个。乙讲的是‘字种数’,同字异形合并计算。丙讲的是‘字形数’,同字异形分别计算。”(12)他在《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一文中又指出:“‘定量’是定‘字种’的总量。一个汉字可以繁简不同,形体不同,但是属于同一‘字种’,以‘正字’为标准。”(13)沙宗元在《文字学术语规范研究》一书中根据周有光的研究设立了“字形数”和“字种”两个术语,并分别给出了定义,他给“字形数”下的定义是:“根据汉字字形而不考虑其繁简、正异等字际关系进行统计所得出的汉字数量。”给“字种”下的定义是:“一个汉字即使有多个繁简体、异体字,也只作为一个来计算的汉字统计单位。”(14)该文中所定义的两个术语也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跟“字种”匹配的术语是“字形”,跟“字形数”匹配的术语应是“字种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中用的字种大致相当于周有光所说的字形。在实际操作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繁简字、异体字、新旧字形都作为不同的统计单位来统计的。在该表统计的8128个统计单位中包括繁体字361个,异体字193个,旧印刷字形47个,另有不合现行规范的类推简化字7个。

前面提到的那些未对统计单位作出明确规定的统计,在实际操作中所用的统计单位各不相同。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汉字频度表》的统计单位大致是按照周有光定义的字种来操作的,统计的语料中包含繁简字、异体字和新旧字形,统计结果中有个别异体字和错误类推简化字,但未见繁体字和旧字形,应该是用简化字替代了繁体字,用新字形替代了旧字形。统计出的异体字,包括《一异表》收录的异体字,如,並(276)、并(1766);黏(1719)、粘(2495)、淼(4336)等;《一异表》未收的异体字,如,沙(649)、砂1756;衖(1901)、巷(2034)等;错误类推简化字,如,4475号“垅”(2189垄);4174号飚(当是技术错误)。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的统计单位近似于周有光的字形,繁简字、异体字、新旧字形均作为不同的统计单位进行统计。表中收录繁体字361个(15),异体字193个(16),旧字形47个(17)。统计单位的不明确、不统一,不仅影响到字频统计的科学性,也不利于统计结果的正确、有效使用。

四、汉字字频统计的改进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字频统计的理论研究,完善统计原则,改进统计方法,提高字频统计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实现字频统计的客观性,必须建设满足文字学研究需要的字料库。所谓字料库“是指以文字的整理和文字学的研究为目标,按照语言学和文字学的原则,收集实际使用中能够代表特定文字或文字变体的真实出现过的文字书写形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电子文字资源库。字料库是在大规模真实文本的基础上生成的真实的文字书写形态的有序集合,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形体进行各种分类、统计、检索、综合、比较等研究的基础。”(18)只有根据字料库的原则建设字料库,基于字料库进行汉字的字频统计,改变以往基于语料库进行字频统计的做法,才能解决以往字频统计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实现字频统计的客观性,使得字频统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用字的实际状况。

其次,汉字字频统计必须明确界定统计单位,划分不同层级的汉字统计单位,根据不同需要对汉字的不同层级的统计单位进行分类分层的字频统计。汉字统计单位的界定与划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专门研究,不是本文能够全面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以印刷楷书为例,以字频统计为目标,示范性地讨论字的概念界定与划分方法。

现代汉语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英源外来词 武汉晚报 新闻类别 文体 分类

[中图分类号]H3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52-0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及其使用能够反映社会现状与变化。而语言中的词汇是受民族心理文化影响最直接且与文化联系最密切的。因此,词汇被认为是反映社会变革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大量的外来词出现在汉语中。而许多语言研究人员在研究外来词时,大多从其他文献或论文上获取资料,有的资料年代久远,有的资料查无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得来的结论往往脱离实际,本文提供的外来词语料素材避免了上述情况,不仅从外来词的角度记录了语言文化发展的轨迹,也能为外来词研究有据可查的语料依据。

当前由于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加之中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视,汉语里英源外来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语源的外来词。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英源外来词。

一、外来词的定义

本文使用“外来词”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全部或部分从其他语言中引入汉语的表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外国词(alien words),主要指直接来自另一种语言的词,一般不包括意译或仿译,且保持原发音(史有为,2003:13);2.外来混合词(loan blends),指意义整体上来自其他语言,语音形式上部分借用,其他部分用本语言的形式和语音来表示(史有为,2003:14);3.音译词(transliteration words),指通过音译的方式引入本语言的词;4.仿词(calques),亦称之为“意译词”,是指按照源语言的语素构成逐一意译的词,由于仿词或意译词现象较为普遍,且能容易被人接受,故本文对此类词语不做探讨,只对前三种类型的外来词进行汇总分析。

二、外来词研究载体――地方性报纸

自费订阅的地方性报纸受众面广,阅读率高。它的各种语言现象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能直接反映和影响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这是本文选择《武汉晚报》(以下简称“晚报”)为外来词研究载体的主要原因。

首先,晚报的基本读者为自费购买的读者,他们阅读报纸时间长,细读率高。家庭的自费订阅率达80.8%。①其次,自费订阅晚报的读者忠诚度高。据调查,自费订阅者的阅读用时长,内容选读多,人均阅读率57.19%。②再次,晚报的阅读率高。每份报纸日均传阅3.7人次,传阅面76.8%是订阅者的家人。③

此外,晚报作为我国最早几家晚报之一,从2003年至2008年,《武汉晚报》连续5年跻身世界报业大会公布的“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2008年,晚报以期发85万份名列“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第64位。④因此,选择晚报作为外来词的研究载体,能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三、外来词汇总与分类

本文对2008~2010年出现在晚报上的外来词进行整理时,并未全部收纳专有名词中的人名和地名的音译词。原因在于音译法是翻译专有名词的主要方法(陈原,2000:308),此类音译词不胜枚举。因而,本文仅聊举数例。

笔者整理了2008年以来出现在晚报上的一百多个外来词,发现外来词在各种不同的报刊文体中均有使用,且主要出现在娱乐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科技新闻、经济新闻、广告等中。下文将按不同报道文体列举出现频率超过两次的外来词,并在文中以下划线标记。

(一)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使用外来词的频率很高,以2009年3月11日的报纸为例,娱乐版上出现的外来词多达十词,且其中不包括音译专有名词。如:

1.只是一个简单走路的镜头,竟然NG达16次之多。(第15版)

2.阿岳更是亲自上阵完成RAP部分,真是惊人的好听。(第15版)

3.华纳兄弟此次在中国将投下超过500个数字拷贝。(第17版)

4.NO.409美女档案。(第18版)

5.3D动画,风格很Q版。(第18版)

6.引起数次全场卡拉OK。(第19版)

7.韩国“DANCE至尊天后”蔡妍。(第19版)

8.典型POP抒情曲。(第19版)

还有[全娱乐]•HOT,[全娱乐]•IN乐汇等词长期作为报纸的专栏标题。

其中,NG来自no good;RAP,说唱音乐,是一种音乐形式;华纳兄弟通过音译加意译的方式译自“Warner Bros.Entertainment,Inc.;拷贝音译自“copy”;3D(动画)来自“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Q版为“Q/cute version”;卡拉OK为“Karaoke”;POP为popular music,流行音乐;IN乐汇的“IN”借用英语单词in表“音”之意,因其与汉语“音”谐音。

(二)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中的外来词举例如下:

1.既当司机又当翻译“多面SOHO”靠实力游刃职场。(2009/02/29:52)

2.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开始调查顺尔宁的不良反应。(2008/04/14:19)

3.埃及9岁男孩IQ高达155。(2008/04/26:28)

4.糊涂父母竟带10龄童酒吧吸。(2008/05/14:26)

其中,SOHO,家居办公,是“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缩写;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是“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缩写;顺尔宁,Singulair的音译词;埃及为Egypt的音译词;IQ,智商,是“Intelligence Quotient”;酒吧来自于bar一词;指的是Ketamine,一种麻醉物质。

(三)经济新闻

以下是摘自晚报的包括外来词的部分语言片段:

1.6大利空重创A股。(2008/12/15:8)

2.今年股票收益10%就OK。(2008/09/06:29)

3.亚行行长反对成立大米“欧佩克”。(2008/05/06:27)

4.英国石油公司(BP)25日开始关闭北海福尔蒂石油输送系统。(2008/04/27:30)

5.市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一种非法DM广告,目的是以“杂志”的面目吸引受众。DM是直投广告的英文简称……(2008/03/14:9)

其中,A股来自于“A share”,欧佩克指的是“OPEC”,BP为“British Petroleum”的缩写,福尔蒂音译自“Fortis”,DM为“direct mail”,CPI来源于Consumer Product Index。

(四)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中外来词以人名、机构名称为主要代表。如:

1.FIFA关注断腿事件。(2008/03/11:22)

2.由于在上周欧洲冠军联赛淘汰意甲AC米兰的比赛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在本场比赛中阿森纳发现威根队比AC米兰更难缠。(2008/03/11:22)

3.08:30NBA篮网Vs火箭 CCTV奥运频道。(2008/03/13:20)

4.CUBA:西北赛区决赛。(2008/03/15:20)

FIFA是“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阿森纳一词音译自“Arsenal”;威根队音译自“Wigan”;AC米兰译自“AC Milan”;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Vs为“versus”的缩写;CCTV指的是“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UBA指的是“Chinese 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

CCTV和CUBA分别指“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由对应的英语名称的首字母缩写而成,并非拼音首字母缩写,且其发音是按照英文字母的发音,因此本文把此类词亦归为外来词之列。

(五)科技新闻

外来词在科技新闻中的经常出现,尤其是在关于电子技术的相关报道中更是如此。以2008年4月26日的报纸为例,当天出现在科技新闻中的外来词包括(对应的汉语含义见括号内版次后):

1.4G手机带宽将达100兆。(第4版;第四代)

2.它(阅读器)只有U盘大小……(第4版;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

3.这种看似普通的图书,实际上是在印刷时加印了代表声音的二维条码,阅读器就是将条码还原成声音,这种被称为MPR的技术……(第4版;多媒体复合数字出版与阅读学习整体解决方案)

4.这种电视不仅可观看电视节目,还可进行3G可视通话和玩游戏等。(第4版;第三代)

5.据了解,昨日,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播放机NVD首度亮相光博会,与之配套的第一代光盘容量达12G,是DVD最高容量的1.5倍。(第4版;新型红光高清视盘机;12×109字节;数字视频播放器)

6.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Lcos技术,有一个神奇的用途……(第4版;硅基液晶)

7.据了解,这是因为运用了GM二维条码。(第5版;网格矩阵码)

8.建设第4.5代TFT-LCD生产基地。TFT-LCD,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用于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4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第5版;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MPEG-4的多媒体电脑档案格式,或播放器)

笔者统计得出科技新闻中外来词以英文字母的缩写为主,发音保持英文字母发音。另有一部分外来词由阿拉伯数字和字母组成,阿拉伯数字为汉语发音,字母则保持英语中的发音。同时,统计结果显示科技新闻中的外来词大多属于专业术语。

(六)广告

在广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外来词,如:

1.商场促销广告:IN春日IN时尚 潮流轻松尽赏。(2008/02/29:45)

2.房地产广告:5月1日,AM9:00-11:30“乐在摩卡浓情小镇喜喜乐会”假日上演。(2008/04/27:32)

3.家电广告:海尔防电墙热水器:3D动态加热技术。(2008/09/15:26)

4.旅游产品广告:新航线独家普吉岛 高品质SPA五日游。(2008/09/25:30)

5.美容产品广告:午间半小时e光嫩肤去!(2008/10/17:63)

其中IN、AM属于外国词,分别为介词“in”和“ante meridiem”的缩写;摩卡音译自Mocha;3D,三维,指的是“three-dimensional”;普吉岛,即Phuket Island,通过音译与意译结合而来;SPA为外国词;e光,译自e-light,为外来混合词。

在其他文体的新闻报道里同样也有外来词的身影,如医药保健、故事散文等,都可以见到外来词,由于此类报道中外来词出现频率较低,本文不一一赘述。

四、结语

通过对晚报的外来词研究,我们发现外来词存在于各种新闻报道中。对外来词进行持续地统计和研究,有助于对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语用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今天外来词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通过研究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对现代汉语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并能用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汉语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数据来源:baike.省略/view/364678.htm.

【参考文献】

[1]高名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2]陈原.语言和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