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

时间:2023-09-01 16:56:32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人员 素质 提高

一、前言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它涉及到的行业类型众多,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各异,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财政供养人员,会计岗位缺乏竞争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欠缺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高,惰性强,思想意识陈旧不思进取。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的不断加大,社会监督的日益健全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不被社会淘汰。

二、现有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任何单位,会计岗位责任都很重大,属于关键性岗位,但由于社会环境和缺乏监管机制等原因,在事业单位中,有很多道德素质低、职业操守差的财务人员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原则,为了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在利益的诱惑下,出现各种违规操作现象,甚至串通舞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制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挪用公款,化公为私,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很多行为都有悖于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这是阻碍会计行业健康、高速发展根本性问题。

2.专业知识不足。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会计人员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他们大多专业素质不高、综合能力欠缺,坊间戏称其为“五多五少”,即高学历层次少、低学历层次多;财务专业会计少、非经济类会计多;专业培训少、自学成才多;会计专业职称少、非技术职称多;复合型会计人员少、会计业务低水平多。这种现状与我国现有的人事编制体制有很大关系,基层单位也无能为力,但也有许多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有些会计人员因为自己年龄偏大就放弃了继续主动学习,不能及时掌握新政策新知识,不会使用会计电算化处理业务,不能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严重桎梏了单位的发展。

3.工作态度不端正。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大都是由财政拨款,就是俗称的“铁饭碗”,造成了部分人员无竞争意识、浑天度日的心态。尤其是会计人员,由于掌握着单位的财政大权,自觉有一定的优越感,再加上单位领导各方面的“照顾”,在思想和行为上就更加颐指气使,不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工作拖拉,惰性思想严重,办事效率低下,没有工作主动性。

4.思想意识落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等问题,思想意识落后,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始终跟不上会计政策法规的更新、变化。在企业中会计核算基本上都实现了电算化,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而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依然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根本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大多数事业单位会计不会使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于是所有的业务都统一采用收付实现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会计核算的失真,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这种陈旧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滞后,缺乏创新精神,更加无法与世界先进的财管理念和方式接轨。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的几点建议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指导规范。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定期的组织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加强诚信教育,聘请专业法律人士进行法制教育,使财务人员全面的了解会计准则及政策方针,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知法守法。

2.加强业务培训,进行专业考核。事业单位应积极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的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会计培训,及时的更新知识体系结构。会计行业的准则、规范及核算方法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增加行业内部知识的交流,拓展自己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只停留在现在的知识层次上。单位应督促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服务意识,建立竞争机制。彻底改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懒散、敷衍的工作态度,针对会计工作成效不定期的进行职工满意度调查,对于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个人要进行必要的警告和处罚,逐步建立起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岗位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居安思危,增强其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担负起自己的使命。

4.开拓思想,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熟练的掌握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现代财务工作水平,促进财务核算的高效、精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手工账务核算到电子账务的过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财务决策和统筹管理上,提高效率、开拓思路,使财务人员在单位的管理、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人员在一个单位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甚至决定着财务管理决策的成败。针对现今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端正态度制定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各方面的职能得到正常运转,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财务管理的工作需要,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网络环境下 财务管理 素质构成

一般来说财务工作包括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部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财务管理立足于资金运动的事前管理,财务管理从价值方向对企事业财务情况进行管理。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财务部门的人员安排,已经更多地投入在到管理岗位之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增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作。

21世纪,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与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普及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近年我国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特点和方式的内涵,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正在逐步变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事业管理人员所认同。另外,由于各项新的财务制度不断出台和电子结算、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本文主要就探析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构成等问题给予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企事业单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网络环境下背景下各企事业单位财务处室应从传统意识中解放出来,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及时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人才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价值,科学定位财务管理人才的角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才在日常工作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以适应日趋复杂的信息环境的要求。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掌握项目预算、投融资、产权、项目管理、财务制度、新的财务准则、法律、逻辑、工业、农业等各个相关方面的知识。财务管理人才要通晓财务学及其分支学科,要熟悉财务处室的各项业务,这些都是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条件。

网络环境的到来,对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资源,面对各层次各方面的财务管理需求,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信息进行大量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处理。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以财务知识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知识为辅助,成为能和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学科技术人才和财务专业技能能手。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环境下企事业单位必然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构成

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能力体现,通过能力来服务于具体的业务工作,因而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综合化的能力构成。新世纪对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专业素质构成

具体来讲,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专业素质构成有哪些方面呢?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专业素质构成,应当是具备系统掌握和通晓专业理论的素质能力。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财务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财务技能。财务工作专业人员,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财务理论知识体系和方法有利于财务管理者从理论层次上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财务管理实践工作。财务管理人员熟悉财务理论,用财务理论知识指导和处理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信息素质构成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信息素质构成的基础,就是应当具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财务管理者都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比如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网络工具,熟悉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下载网上信息和软件、在网上进行信息和数据上报等。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手段、工具和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财务工作正在逐步实现计算机化自动化管理。财务管理者应该学会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财务软件等操作,并能针对本企事业单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财务数据录用、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编制报表。这是对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信息素质基本的要求,是财务管理基本技能之一,没有这种素质能力,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现代财务管理人才。

3.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网络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客观要求。浩瀚如海的信息流是人们创新意识的源泉。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不为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所左右,敢于标新立异,想常人不敢想的问题,提出超常规的独到见解,善于联想,从而开辟出新的思维境界。创新能力是提高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不竭源泉。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必须着眼于国内国际市场人才资源的开发,主动地适应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趋势,牢牢抓住培养、吸收和用好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应用,拓宽了财务工作与服务的范围和工作手段,推动财务管理自动化进程大步前进。只要积极应对,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每一个财务管理者都会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郑治武: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冶金财会,2006,(01)

[2]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7(20)

[3]杨淑华等:浅谈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农场经济管理,2006,(01)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水利;财务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水乃生命之本,水利则是国家必需的基础产业之一。根据“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精神,水利基建将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一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否正确管理这巨大投资,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工作。针对现阶段水利事业存在的基础管理混乱、会计财务管理复杂困难等问题,而导致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探讨提升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改革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不清。财务管理职能分为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财务计划是执行预算、资产、财务分析等,财务控制则侧重于经费支出、财务审批、资金核算、资金审计等。但是在这些职能之中,一些单位领导人或会计主管只是关注其中的某些方面,而将另外一些重要的内容置之不理。财务计划的重要性与财务控制同等重要,但是却往往会被人忘记,直接使用国家拨款而不制定任何计划;而在财务控制方面则只是注重了资金核算,而不注重资金审计,缺乏对于会计的监督,使得会计可以随心所欲[1]。

(二)会计专业知识欠缺。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但总有些水利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的相关业务培训工作。财务人员的一直在固定的岗位作者重复性的工作,对于其他业务一概不知,知识结构薄弱,导致财务核算过程中出现脱节或科目使用不规范。即便如此,若给予财务人员正确培训也能解决这类问题,但是多数培训都是敷衍了事,缺乏正规有效的培训。导致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陈旧,一直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给财务基础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管理制度残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各自建立一套制度,财务管理运行方式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一些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在产权和事权上模糊不清,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1)专款不能专用。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拨付的水利资源专款仍旧不能专款专用,经常被挤占或挪用。比如:利用专款发放奖金补贴、领导出国考察等。

(2)预算管理。水利事业单位领导基于种种原因而不重视预算管理,如:一些领导是水利专家,但是却对财务知之甚少,在思想上就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还有一些领导尽管对于预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水利资金是专款资金,享受国家拨款,而不重视预算管理。即使预算管理被重视,但由于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没有纳入到预算管理系统,导致财务部门只能是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汇总,缺乏监管,也就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意义。

(3)水利事业单位的采购制度管理虽然现在已经是全面采取招投标的形式了,但采购的过程中产生的货款清算不及时、违规借款等问题,导致资金拖欠或扣押,最后得不到补偿,而形成呆账[2]。

(四)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由于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对于事业单位仅仅只是试行,且处于理论研究阶段[3]。在此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对所有的资金调配和使用的决定权可能仅由单位的最高领导一人决定,没有任何监督和审查机制来对其进行牵制。而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关的制度来监管资金的使用,财务内部控制的严重问题就在于制度的不健全,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制,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也不够,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混乱,效率低下。

二、提升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理清职能、增强专业水平。财务部门作为单位资金运作的部门,应正确认识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厘清本职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做到,认真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并做到以预算决定成本,以控制节约成本。

水利单位财务相关人员应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强化学习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并认真学习财务相关法律法规,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在财务管理整个过程中要做到账目精确、科目准确、预算确切、监管到位。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1)贯彻落实“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的基本财务管理原则。不能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2)切实提高预算水平。领导应该重视预算,改掉以前重核算轻预算的错误思想,制定相应的适合本单位的预算制度。在预算的过程中,要保持全单位的统一性,不能走以前由上到下的指令式预算方法,应该是将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同时又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从而达到科学制定预算的目的。(3)制定采购规章制度,监督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财务人员要明确采购的主管部门及物资供需双方的责任权限。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核查购买物资的价款,严格按照合同进行财务活动,避免出现呆账等问题。

(三)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是内部审计,即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权限应该又审计决定,而不是由某个领导决定。通过结合年度审计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审计监督和稽查监督来实施审计过程。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监管,不论事前、事后还是事中。财务相关人员要划清职能,不能一个人接触两个相容内容,不能一个人直接管理某一项项目,应该要出处有监管,处处有牵制,以做到监管无死角,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结语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精神,水利基建将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一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否正确管理这巨大投资,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工作。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健全并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真正的内部控制;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强财务管理能力和意识,完善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霞.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96.

[2]孙超,孙淑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8):34-35.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4

1.财政预算的偏差过大

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机构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如编制方法错误、预算编制的范围片面、时间过短、研究过少等漏洞导致预算编制的价值与成效不大,预算过于随便,预算结果不够科学,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导致各单位管理、主管部门以及领导无法正确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预算的指导性,管理部门在实际执行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流动资金的闲置、滞留或者缺乏,预算与实际开销的差别过大,单位资金支出过于随意、单位收入资本的管理标准过低等,降低了预算执行的效果。

2.过度重视数字而忽略了文本

会计管理机构的许多财会人员基本能够掌握会计的法律管理,并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检查和审计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但是他们却过度的去关注企业财会工作中各类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财会工作文本的完整和准确性。比如收据等原始凭证的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收据、账目中存在一些错字的现象从而引起一些经济纠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损害了企业的形象。还有部分财会人员的字迹潦草,为财会管理人员、审查人员的审计和查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企业反映经济问题,做出经营决策的效率。

3.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事业单位中有不少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但也存在一些财会人员欠缺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实际的财会管理工作中欠缺必要的专业知识,即便他们都具有一些基础能力,但任然采取的传统会计手段,无法达到管理型会计专业工作的需要,导致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无法提升。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产的清查手段不合理,财会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和业务不明确,实际财产和档案等记录材料不吻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事业单位企业化财会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应秉持编制、评价、执行并重的编制原则,改变以往重视预算的执行而轻视预算编制、评价的管理方式。通过科学的编制预算、合理的执行预算来综合统筹部门内外预算,从而将单位全部的收支都编入预算。同时,单位也要不断的对预算的收支项目进行细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预算和实际开支的准确度。事业单位也要不断完善预算的评价体系,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来科学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财会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在依据事业单位个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财务核算准则并与会计行业相关规则相结合来进行企业核算,如果遇到财务问题,就可以结合具体单位的具体管理制度来做好具体的资金预算。

2.数字与文字并举,提升财会信息的准确度

财会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中重视文字的使用,将文字和数字相结合,为信息使用者和决策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首先就应该严格规定财会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财会记录工作的相关要求来进行日常工作,同时将要将企业的财会信息对外公开,确保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公开。为了确保财会信息的准确度,也可以对财会信息进行考核,实时监督和管理财会信息的记录,也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财会信息评价机制,帮助企业财会计划的有效制定,促进企业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信息渠道来提升财会信息的准确度。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要想提升自身财会管理水平就离不开具备高水平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财会管理人员。因此,单位内部应注重引进专业素质和管理意识较强的财会工作管理人员,同时,要注重培养自身财会人员,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让他们随时接受学习最新的财会知识,了解最新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实财会人员的知识量,拓展他们的知识广度,让他们能够胜任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帮助提升财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单位的内部也可以采取交流和评比的形式促进内部员工就工作经验的事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共同进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财会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林业 财会人员 素质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级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林业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际遇。在新形式下,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林业财会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因此,不断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林业财会人员素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理论与实际脱钩。财会人员不深入生产实际了解林业生产的特性,导致财务管理理论与林业生产实际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使成本核算和预算定额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知识更新较慢,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能把现有的会计事项处理了就行,满足于现状,没有创新意识;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下,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作用。

2 林业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熟悉党的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掌握林业相关知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秉公办事。

2.2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财会人员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会计理论,在处理会计事项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创新,使会计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3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当前实现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合格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单位的日常核算,将财会人员从繁杂的会计数据整理加工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能针对本单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并进行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等。

2.4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通常需要编写年度财务预算、分析年终决算、进行工作总结,等等。这些都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简捷、明快、准确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2.5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不仅需要面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而且经常要与工商、 税务、金融、财政等部门打交道,只有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切实做好财务工作。

3 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素质的途径

3.1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要把诚信放在首位,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追求,以诚信为做人标准。一名优秀的财会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无论何时,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是一名财会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失去它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知法守法、廉洁自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财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依法办事。

3.2 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计量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尽快掌握新的会计准则。同时,还应树立创新意识,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林业而言,财会人员不仅要学好财务知识,还应该熟悉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每项林业工程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运作最基本的形式,会计人员只有将计算机网络知识与会计知识相结合,才能满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要求。总之,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

3.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财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宽,必须具有会计理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业务处理中,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管理财务工作时,要体现出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对财会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方面对新制度、新业务等新知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进行分层次、分批培训,将新知识尽快传达给基层财会人员;另一方面,针对各级审计、财务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总结,利用会计例会等形式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另外,可组织本单位财会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尽快提高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3.4 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

林业财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财务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比较欠缺。各单位应鼓励财会人员参加财会专业的函授学习或自学考试以及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取得学历证书和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财会人员,要给予一定奖励。

3.5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

所谓后续教育,是指对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后续教育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后续教育是不可必免的。各单位应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每年安排会计人员参加当地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加,自觉更新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林芳.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途径[J].科技信息,2007:32.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项目;专项资金;资金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同时为了完成相对应的工作而专门独立设置的资金。科学、合理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工作,基本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合理、有序的发展,并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实务中,首先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单位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就“依葫芦画瓢”,将部分对于专项资金管理极其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省略,往往是在上级所制定的制度基础上略作修改,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多都是泛泛而谈,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施行这种不切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相关工作无法按照制度规定有序开展。制度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转型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本本主义”等凭借自身经验处理工作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

(二)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财务控制意识有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只注重会计核算方面和资金支付方面的工作,而忽略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务控制意识,进而无法实现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注重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

(三)专项资金管理人才匮乏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缺失严重,造成专项资金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管理目标。在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专项资金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较差,致使管理人员工作量急剧上升,导致管理效率反而降低。这种现象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运用,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率,解决当下存在的不足。

(四)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按照相关规定,专项资金拨出后,应由财政部门对其去向和用途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同时由使用专项资金的行政单位定期就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财政部门进行汇报。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使用专项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大多时候,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在专项资金使用完之后也为对财政部门进行汇报。反观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拨付后,也未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汇报。这种行为的发生,极大地导致了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对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通过工作能够运用,合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持续调整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实际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紧密型。

(二)着重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

财务控制意识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工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有意识地增强财务控制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要懂得活学活用,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严格照章办事。同时,持续加大力度掌握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贯穿始终,在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下,保证财务控制意识能够促进专项资金“好钢用到刀刃上”。

(三)大力培养专项资金管理人才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依然急剧匮乏,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持续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运用。要大力倡导“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精神,定期举行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对新政策新法规的宣传和总结,让专项资金管理人员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实现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效率。

(四)强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专项资金,是国家对民生等领域进行的重要投入,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关怀与重视。在专项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专项资金运用的全程监督监管,追根溯源,确保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能物尽其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问题上面,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及结果的监督,定期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便于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工作,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从而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还应启用评价考核制度,通过第三方评价对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成果进行考核,综合衡量专项资金带来的社会价值,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和合理性。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财会

1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财会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获取、输送、检测、分析以及使用等多个方面,由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组成,主要处理信息数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获得了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模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应在财会工作中有效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首先,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网络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内控理念,减轻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高效计算,提升了财会数据统计与审核批准的效率。其次,应用专业财会软件可以提升数据的准确度,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了专业的财会软件,使得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特殊需求快速统计财务数据,并完成自动计算、分析与汇总,在提升结算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保障了财务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再次,行政事业单位配置了财会服务器,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大容量存储,以往财会工作需要手工书写大量的财会数据,需要保存较多的财务账目,增大了查询难度。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且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配备了专门的财务服务器,可以专门保存财务数据,保证了财会数据的安全性。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便于用户查询。在完成财务信息的处理工作后,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查询财务报表。一方面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在允许范围内查询到需要的财会检索信息,另一方面,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网络调查,确保有效监督企业的财务情况。

2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财会运用中的问题

首先是信息化程度角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理念比较落后,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财务工作也没有实现信息化。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理念比较落后,虽然可以实现财务的信息化处理,但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其次是财务软件缺乏针对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软件需要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功能。但当前多数软件公司只是开发了通用性的财务软件,并未针对每个单位的不同情况增加模块功能,以致开发的财务软件无法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降低了财会管理水平。再次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较快,但缺乏安全性。当前计算机网络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其安全性却越来越低。财务工作具备较强的保密性,若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好安全管理措施,则会导致各种不利影响。且很多网络泄密与盗窃行为不易留下证据,基于安全性考虑,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宁愿采用手工财会方法,也不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最后是缺乏计算机技术与财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兼具计算机技术与财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与财会专业并未融合,以致缺乏两者的复合人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1]。

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财会中的运用发展趋势

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均开始在财务工作中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会计行业呈现出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1会计电算化

当前很多高校均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尤其以高职学生居多。会计电算化属于会计发展史的重大改革,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可以提升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且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会计核算质量。

3.2会计信息化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手工记账方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属于财会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外界复杂的竞争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管理系统,以便及时获得外界的财会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时代的信息化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开始兼具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决策等功能,最终实现会计的信息化。

3.3会计网络化

会计网络化主要指的是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应针对财会工作建立内部网络,并做好财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管理协调工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得相关的工作记录信息,从而实现会计网络化。3.4会计智能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面临十分复杂的数据信息,为了降低会计工作的烦琐性,实现信息化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应实现智能化,可以处理简单的智能工作,提升工作质量水平。

4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财会工作的运用对策

4.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进一步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应具备风险的管控意识,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风险意识主要指的是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应获得准确完善的财务数据信息,并完成数据的整合,安全保存相关的财务数据信息等。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实现,要求各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且建立完善可行的风险预警与防范体系,强化监督工作,这样才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2]。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应带动全体员工学习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提升法规执行力度,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关键意义,强化思想认识。且单位领导也应定期听取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与风险的管控效果,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财务规则办事。

4.2强化财务信息的内部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在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后应强化财务监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是确保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相关审计人员应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评价与检验财会效果,并检测财务软件的可靠性,提升会计核算质量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落实监管程序,优化内控环境,尽力减少实际效果与预期控制目标的偏差。同时,还应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邀请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水平。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应重点在于事前预防,全过程的采取监督措施,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共性问题,由根本上进行分析解决。

4.3保障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若没有重视基础的会计工作,则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后的报表也缺乏真实性,无法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财会工作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与经营管理决策,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为了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准确性,单位应严格制定财会管理制度、财会管理规范以及内部审核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确保财务数据传输、处理以及报表汇总的合理性,为财会信息化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财会工作的应用依然需要人工控制与操作,并依托于真实的财会数据。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以促进信息技术在财会中的顺利应用。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信息化的网络监管系统,成立高速财务会计信息通道,以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节省开支,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信息备份工作,以防遗漏重要的财务会计数据。

4.4培养复合型的专业财会人员

首先,会计人员应掌握新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专业软件的更新周期也不断缩短。财会领域也不例外,财会软件的更新与研发工作均影响着会计工作效率。对此,会计人员在掌握账目核算与处理技术的同时也应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与高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以有效适应财会技术的更新频率,进而做好财会信息化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化的办公系统,并配备信息化的办公设施,此时财务人员还应可以在计算机平台系统完成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预算以及财务报表汇总等工作,以便综合利用各财务信息,做好财务数据的安全维护工作。其次,会计人员应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以往财会人员掌握的知识大多为一个专业领域,但应用信息技术后,财务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减少了财会工作量,此时应充分利用富余时间进行强化学习。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学习多项财会技能,加深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以更高水平的财务技术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最后,财会人员应扩大财务知识的广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此时财会人员应掌握多种知识技能,以有效应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信息时代下,财会工作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会计人员应在掌握专业会计知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会计知识的广度,增大自身的知识面,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且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岗位培训考核的方式提升培训效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接触更多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其间,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考核认证工作,这样财会人员便可以在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的基础上拓展财务知识的广度,并将所学的知识均应用至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促进财务信息化的顺利完成[3]。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8

一、潍坊市气象部门财务人员基本情况

近年来,潍坊市气象局在加强财务建设、财务规范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市气象部门现有9个基层台站,全部设有兼职财务人员。截止2013年底,全市气象部门基层台站共有财务人员26人,其中市局财务中心8人,县级基层台站18人(每个台站2人)。人员基本情况有以下特点:

1.财务专职岗位少,学历普遍较高,但财务专业学历人员较少

在26名财务人员中,专职财务人员8人(均在市局),占财务人数的31%,而兼职人员为18人(全部在县局),占69%。县局不设专职会计,只设出纳和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由市局财务中心代为办理。

2013年全事气象部门财务人员专科以上学历人员25人(含继续教育),占总人数的96%,中专学历仅1人,其中在职学历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学习财务或者相关专业的人员明显偏少(含继续教育),仅6人,占总人数的27%。

2.职称情况较差,财务专业技术职称比例小

财务人员中具有财务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仅3人,只占财务总人数的10%,其中中级职称人员2人、初级职称1人。其他专业职称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人员2人、初级职称7人,无职称人员12人。从其他岗位转到财务岗位或兼职财务岗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财务岗位成为“副业”。

3.年龄、性别结构较为合理,持证上岗情况较差

30岁以下11人、31~40岁9人、41~50岁5人、51岁以上1人,分别占财务总人数的42%、35%、19%、4%。年龄总体构成属于年富力强型。男性财务人员8人,占财务总人数的31%;女性财务人员18人,占69%。女性财务人员相对较多,但比较符合财务工作细致、耐心的性质。全市持有财务从业资格证书的共有13人,占财务总人数的50%。无证上岗人员大多分布在县级气象台站,这说明县级基层台站没有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同时也导致了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专业技能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潍坊市气象台站财务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潍坊市气象部门财会队伍整体状况,虽然能基本满足日常会计核算要求,但从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考虑,现有财会队伍状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知识更新落后于财务要求

近几年气象部门不断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包括预算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这些都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理解,以便满足工作需要。但全市财务人员中,学习财务或相关学科的人员明显偏少,只占总人数的27%,结构失衡,这导致了大多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对会计知识知之甚少,专业技能较差,财务工作能力明显不够,严重制约财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大部分财会人员“半路出家”,没有财务基本理论知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加上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还不到位,不少财务人员通过传统式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开展财务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对不断改革变化的财务制度、财务政策的学习理解,严重制约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县级财务岗位成为兼职,影响财务工作质量

县级气象部门财务工作大多为兼职,兼职会计的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方面,难以将精力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对于财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就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县级财务人员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就潍坊市9个县局来看,100%财务人员为兼职,财务人员很难专心做好财务工作。而且县局不设会计,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由市局财务中心代为办理,财务中心一个会计管几个单位的账务。这样的后果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财务中心的会计只能通过县局报账提供的发票来判断财务支出是否规范合法,难以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同时,基层台站的会计转为报账员后,不再进行会计核算,只从事简单的资金收支业务,很难跟上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无法为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供建议。

3.财务人员待遇偏低,缺乏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和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部分领导对财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对财会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县级财务人员无相应待遇待。大多县局没有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未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没有为财务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缺乏激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的机制,导致财会人员工作缺乏上进心和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有证无证都一样。

三、加强潍坊市气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1.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财务建设是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部门资金总量不断增加,计财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气象部门财会队伍的现状与气象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其次,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财政体制改革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包括预算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财务人员学习掌握。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纪意识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宣传,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加强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培训

新财务体系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掌握新的财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无法适应财务工作需要,因此加大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势在必行。单位负责人应支持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鼓励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资格考试,这也是财务人员拓展业务知识面,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全市气象部门内都不同程度存在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各级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都非常迫切,今后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财务培训班,特别是要为县局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促进全市气象部门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这也是全市气象部门贯彻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考评制度

制定完善的保护、约束、激励制度,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继续教育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财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9

引言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而不是盈利机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服务工作。事业单位在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合理分配资源、提供服务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创造出来的成果是不可以用物质形态或金钱来衡量的。以往事业单位工作上的人很少会面临失业的困境,且退休后还有不错的退休工资,这就使得很多人都愿意去事业单位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设廉政型政府需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才能让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抱有更坚定的信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弱

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甚至是有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财务市场调研机构。只有对当今经济发展情况有一定了解,让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与市场相结合,才能够让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

财务是事业单位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如果对其管理不得当,将会严重削弱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并且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不利于建设廉政型政府。然而,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财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为有了相应的奖惩规则,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就有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可以减少腐败的发生。

2.预算编制不精确,落实不到位

预算是事业单位根据自身资金现状以及社会现状对所服务的各项所花费的资金以及其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预算不准,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全貌和体现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经常会出现经费造假的情况,一般只要领导签字,财务部就会全部报销。

由于财务部对市场把握不到位,往往会出现预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预算过大,就会减少对其他服务的投入;预算过小,就会使得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只是一个整体的预测,并没有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详细的步骤,这就使得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这就很容易造成资金流向不明,也容易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趁机吞入囊中。

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由于事业单位的大多工作都是国家支持的,对其成本并没有明确的考核,这也就对固有资产的管理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说帐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固定资产明确,造成资源浪费;资产盘点不合实际,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固定资产出租不到位,造成国家税款流失。这些也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

4.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首先,很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富足,这就容易在审计时出现错误。其次,财务人员不仅要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也要对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然而我们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知识面还是相对较窄的。接着,由于缺少技能培训,很多财务人员的能力停留在理论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

某些领导并不重视对财务的管理或者在财务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也是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

事业单位已经慢慢走上了一条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要适当调整其财务管理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对项目的建设也会存在与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这时需要财务人员对市场动向要有一定的了解,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财务市场调研机构。

腐败在中国一直存在,这与我国一直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是分不开的。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很重要的,财务是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物质保障。加强财务监督就需要对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流向有明确的记录。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且要贯彻实行。其次,采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要对财务进行监督,作为我们广大群众也应该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毕竟事业单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人民服务的,这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2.积极推行全面制度预算,确保执行落实到位

首先,改善预算编制的现有方法,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对各项活动采取采取科学预算以及系统分析,要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做出实际的计划。要对预算进行细化,同时又要把预算与当今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人们消费水平、物价水平相联系。其次,增强预算制度的执行力度,要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做出实际的计划。并且对每一个步骤的预算都要跟踪到底,加强监督,从而让其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自身所具有的固定资产,对它们进行科学化管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资产应予以很好的保护;对于那些可以与市场相结合的资产应将其放入到市场竞争中,使其市场化,这样事业单位也就拥有资金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要围绕单位业务工作需要,本着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项资产。既要满足工作需要也要减少浪费。

4.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该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并予以一定的奖惩。这样就会增强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提高。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培训期间,他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以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以便让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最后,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事业单位是服务性质的组织,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要有奉献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要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个财务人员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领导层也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管理能力,使自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10

(广州航海学院 广东·广州)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议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首先,事业单位这一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体制,在事业单位工作远离市场竞争,因此财务人员没有认真积极地对待工作,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之间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很多财务人员缺少对系统全面的财务知识的学习,没有足够了解和理解财务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用正确的会计理论作指导,不能规范的遵守国家和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后,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相比,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甚至经常变动财务人员的岗位,更不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而财务工作人员则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最基础的算账对账,没有全局思维,所以进入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之后,很多人的专业素质难以提高。

(2)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运行和经营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这种单一的资金筹集形式使得事业单位为了获得所需的资金就要编制预算。而事业单位为了防止以后遇到资金紧张的状况,会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没有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就编制预算并实施有关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失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各项目之间的资金分配情况不合理,对于资金充足的项目的专项资金支出把关不严,实施运行状况和费用无据可查,存在随意发放经费的现象,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事业单位往来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很高,而且其中很多部分是呆账、坏账。其次,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制度没有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很多单位多年才进行一次资产的实物盘点,不能及时发现损失的财产,不能很好的管理固定资产,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最后,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相关部门与财务管理岗位没有完全隔离,内控制度运行的效率低下。

(3)预算资金管理不科学,存在漏洞。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编制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需要按照相关制度和部门预算进行。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限,许多领导对于预算方案的编制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单位内部轻视预算方案。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认真的调研和分析,而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案由于编制的时候不认真,缺乏科学性,没有与单位的长期财务规划和整个单位的发展计划相联系,丧失了其应该具有的功能。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阶段,审批资金支出的制度没有实施到位,资金收支不明确,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导致专项资金并未专用,甚至出现一些部门或者个人将专项挪作他用或占为己有等违法现象,再加上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很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工作非常混乱。

(4)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企业灵活,而且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完全按照国家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最后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低,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会计核算,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就很混乱,没有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比如对原始凭证没有认真审核,有些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或者项目、金额错误,有些凭证需要领导签字,但字迹模糊不清。另外,事业单位使用账薄缺乏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也有待强化,有些单位的财务报表只有报表,没有财务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其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信息质量低。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内培外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单位内部,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仅鼓励他们学习财务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员工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规范操作,认真执行财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需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进入门槛,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单位工作,进而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发现制度漏洞,建立健全其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其中,要明确规定单位涉及资金的事项,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到小额的支出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与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相关联,强化内部监督与控制,在不相容的岗位之间建立防火墙,按照会计制定的要求定期核对重大资产,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定期评价和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

(3)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管理过程包括预算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价。为了避免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预算方案的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财务管理工作稳健开展的关键。事业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执行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资金预算方案,严控资金流向和数额。当发生需要改变资金用途时,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方案;评估预算方案时,对于没有按照预算方案执行的项目应该及时分析、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在以后编制预算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4)规范财务工作,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工作管理水平,需要从源头开始,规范财务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使得会计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相关活动,需要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和清查固定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物相符。购买、维修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的规章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论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完善对策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单位的财务会计改革工作也在不断的创新及变化。因为起步较早,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理论较为完善,但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特点,导致其改革步伐较为落后。实际上,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制并没有完全创建,并且引入政府会计的概念较晚,所以事业的那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和研究较为重要。我国公共财政框架在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具体的职能也在此背景下被重新界定,合理解决越位和缺位的关系,是现代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并且财务会计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事业单位要认知到现代社会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进行会计工作的开展,从而为事业单位单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中只有小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大部分的财务管理案例工作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遇到问题,比如会计体系不完善、职责不清晰及人员素质薄弱等问题,没有将财务会计的全部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开展并不理想,因为人才的因素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体制大部分都相同,没有自身单位的特点,从而导致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现状,其主要问题包括:1.预算编制问题。部分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没有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是使用简单的增量预算进行编制,虽然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或者是对于预算编制不重视,只是将预算编制看做形式化过程,具有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心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项目及资金没有认真审核。除了预算编制步骤中存在问题,其他部分还存在不满足规定的现象,比如单位某些部门没有根据规定在单位资金中纳入预算外资金,将其他收入隐瞒;在使用资金过程中没有根据预算,导致预算超支。从而可以看出单位并没有重视预算的重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较为随意,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存在影响[1]。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首先,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工作不完善;其次,会计岗位及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没有根据规定设置专门的会计人员,或者使用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此类人员缺乏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单位人员职责不明显,人员兼职较多;另外,会计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审核监督机制存在问题,包部分单位没有内审机构,已经创建的内审机构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更多的还是不遵守规章制度;最后,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部分单位收费没有根据规定,违反专款专用的规定。3.会计人员素质问题。部分会计人员没有接受会计理论知识培训,虽然我国大力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但是还是有部分人员的学历及水平较低,没有接受正规培训。部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但是不重视全新业务知识及全新会计法规的学习,降低自身工作标准[2]。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问题完善对策

1.创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要想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顺利,事业单位就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果单位没有规定及约束,那么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账实不符合的问题也会不断发展。所以,就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内部管理,严格根据程序及制度工作,事业单位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创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控制制度,要提高监管力度。首先,创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就是实现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保存。因为固定资产资金占用较多,所以要根据审批程序进行处理。并且功能为设置要使用不相容岗位制度,避免由于一个人包办出现问题。2.加强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首先,重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如果人员没有会计证,那么就是其离开岗位。使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人事、财政等部门定期创办的会计专业技术及人员上岗证考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次,相关部门要定期创办针对性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活动,如果出台全新的制度及法规,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全新的会计知识;最后,提高会计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单位和相关部门人员使用有效措施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格。3.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单位要清楚财务会计是单位内部管理需求,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单位收集基本信息的主要内容。单位的发展决策要根据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会计报告实现,并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会计会针对单位内部管理需求实现信息的收集,从而为单位财务报告提供详细的信息,避免单位财务信息的泄露,保障了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单位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3]。

三、结语

现代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要求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经营信息的流畅性,从而提高单位综合管理能力。要想实现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完成工作。

作者:张凤英 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参考文献:

[1]苏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264-264.

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范文12

1.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意义

1.1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内容

第一,经济性,合理审查预算编制和支出。

第二,效率性,审查行政单位的经营效率。

第三,效果性,合理评估单位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工作计划目标与预算执行情况等。

1.2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意义

首先,采取效益审计,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避免单位职工滥用职权。效益审计是审查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济性,对单位运营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对单位的公权力有约束作用。

其次,加强效益审计,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纳税人支出。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维持运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纳税人和国家负责,保证收支的合理性,不能浪费国家资源。

2.加强效益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措施

第一,将效益审计和满足对外公告要求结合起来。近几年,在国务院的委托下,审计署对全国人大委员会所做的审计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将其称为审计风暴。审计长李金华明确指出,今后需要加大审计报告公告力度,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报告外,其他设计报告必须对社会公告。而效益审计的出现,顺应了审计报告对社会公告的要求。进行效益审计,对单位资金使用的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不仅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情况,也披露了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合理调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加强职工培训。实践证明,需要不断创新效益审计方法,将采访和调查研究方法贯穿效益审计工作全过程,统计分析方法贯穿于采访和调查研究方法中。效益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经知识、传统审计知识以及会计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法律学、社会科学、数学以及公共财物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拓展思路,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惯性思维,在研究问题时,从宏观性和深度上分析。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基本都毕业于会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无法适应效益审计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合理调整效益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但是这个调整是有一个过程的,当前任务是增强效益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效益审计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经济学、公共财务管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的专业知识;效益审计实务培训;国内外效益设计理论研究成果。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学者到单位开展专题讲座,有效解决审计机构、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难题,保证效益审计意见的权威性。

第三,将现代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结合起来。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较高,但是审计工作电算化水平落后,从而制约着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名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否则就失去了审计资格。高校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电算化系统,且收费和注册都设置了相应了管理系统。科研机构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科研项目;检验、检疫行业都配置了报验系统,由此可知,不管从财务方面来看,或是业务方面来看,被审计单位已经完全进入了计算机管理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如果不了解计算机审计,则无法开展效益审计,甚至连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也无法开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做好效益审计,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充分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和计算机,提升采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效益审计效率。被审计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电子信息库,具体包括财务数据,与审计相关的其他管理数据。采用分析性复核、风险评估、抽样审计以及内控制度测评等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将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同行业单位的横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设计单位的发展历程、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

第四,将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审计评价是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效益审计和其他审计的不同之处。我国行政事业效益发展历史较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理论研究也不够系统。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不管是财务方面,或是业务方向,都制定了一些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可以以此为基础,借鉴和吸收国外效益审计对同类事业单位的评价体系内容,找出评价、考核指标中不合理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举办效益审计理论研讨会,可以邀请参加效益审计实践的审计领域、财经领域的专家、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人员、社会公众参与讨论,经过反复实践和验证,逐渐形成与我国国情相符的行政事业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站在评价范围上分析,可以从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决策过程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等方面来评价行政事业效益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