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本控制的概述

成本控制的概述

时间:2023-08-28 16:58:55

成本控制的概述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1

关键词:工程 造价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1 项目决策

由于现阶段工程市场“僧多粥少”,为了获得项目,一些勘察、设计单位盲目开展工作,如勘察不充分、不到位,设计地基承载力与实际不符,取值偏于保守,造成工程造价上扬。设计人员为赶进度,违反建设程序,凭经验加大安全系数,也抬高了工程造价。盲目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导致设计概算超过了投资估算。此外,设计拼凑、失误等原因也影响设计质量,导致施工阶段出现不少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等现象,直接引起工程进度、工程量变化,也必然造成工程造价增加。部分设计人员指定材料、设备的生产厂家或品牌也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工程选址不当也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如土地价格高、拆迁补偿费用高、工人工资水平高等因素推高了工程造价,从而影响了投资收益率工程设计不规范。

1.2 项目招投标

招投标管理意识的淡漠、招投标操作的不规范也是导致工程造价升高的重要原因。设计招标偏重方案设计,忽略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且项目设计受经济因素驱动,难有精品意识,造成设计结果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反而抬高了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的选择缺乏合理性,而且由于目前处于买方市场,施工单位为了赢得工程不计后果相互压价,而投资方也不顾施工企业的业绩、技术、诚信等情况,不恰当地选择低价中标者。进入施工阶段后,由于投标价格的不合理,又出现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现象,使施工质量低劣并产生大量返工和争议问题,这些必然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1.3设计因素

预算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图纸的设计,同时也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跟决定性的因素。它主宰着工程建设的命脉,因此在进行图纸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任何瑕疵。施工图纸的审核是在施工前最后一次的校对过程,这个阶段的调整跟改动比较的方便,而且这个阶段还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否以及资金的节约或是浪费。不当的设计所导致出来的浪费后果是很难想象的。因此说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不仅仅要满足到业主的要求,还要检验各个施工图纸的一致性以及协调性,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不能够节省掉大量的人物力以及资金,还能够根据这些提前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终能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微调。

1.4施工因素

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主要源于施工程序的不规范和工程监理职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又急于开工,于是出现所谓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验收。施工、设计的盲目性造成施工频繁变更,工程造价难以控制。⑵工程监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监理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业主对监理人员缺乏信任,造成监理不能有效地对工程实施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部分监理人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都有欠缺,难以赢得信任,况且施工企业对监理人员的排斥、抵触,也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控制。⑶工程施工期往往较长,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导致工程造价剧增。⑷合同管理中索赔(反索赔)因素和其他不可抗拒原因等也都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1.5.市场因素

不同的地区区域有着不同的物价差距,当地的物资供应以及市场的价格、现场施工情况等建设条件以及当地的定额水平都有着多重性的特点,常常会发生多变的情况,市场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工程造价的不同,最终导致了造价出现了不协调性,因此说这个客观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1.6项目竣工因素

项目工程竣工后,验收决算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⑴工程量人为多算、重复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⑵高套定额、错套定额、定额换算错误。⑶错套费率、类别等。⑷签证事后补签、签证原因不明确。⑸材料型号、规格与设计不符等。这些问题如造价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往往不能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导致工程造价升高。

2、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

2.1 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造价控制应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控制的原则。全过程控制就是从项目决策开始至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都进行造价控制;全方位控制是指包括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投资方及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所有参与方均对造价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全要素控制是对与造价相关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能源等所有要素进行控制。

2.2 项目决策、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在项目前期应加强可行性研究,认真分析、论证与项目相关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并对各个建设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优选最佳方案,编制投资估算。估算的编制应构成全面、计算合理并切合实际,其计算精度应达到控制设计概算的要求。项目设计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保证设计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不超过设计概算。为此,可实行限额设计,对由于设计不合理超出的部分由设计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2.3 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招投标包括分别针对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的招标,控制所有中标价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承建中标价不超过设计概算。为了保证招投标公平合理,应制定严密的招投标规则及根据设计概算编制标底预算,并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保持足够的透明度。确定标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应做到严格审查,包括审查工程量、分项内容、工程单价和取费费率;防止多算错算、重复计算、错套定额和高取多算等问题出现。为了选出技术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中标单位,在评标时应进行综合的评标,不仅要看总报价,还要关注单项报价的合理性。对于中标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签订承包合同,工程造价也随之确定了。

2.4 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也是合同具体实施的阶段。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⑴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确保项目法人管好、用好资金。⑵制定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计划,并以此为依据检查工程造价控制的情况,出现偏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⑶监控工程变更,防止投资失控。严格审查工程变更的条件,能不变更尽量不变更;必须变更的严格按照程序和合同约定进行。⑷加强合同管理并对工程索赔进行主动控制。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同时还必须合理合情。对于合理的索赔,应当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工程施工。⑸完善监理制度,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明确分工和责任。

2.5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严格、谨慎地把好关。决算依据是招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所以应以此为据严控预算外的费用开支。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审查的重点,要查验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工程量审核时应在现场核查竣工图是否与实物相符。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合法性和有效性,尤其是时间记录的真实性,防止事后补办。采用市场价格计价部分要深入市场进行核实。对于违反合同约定、不按照要求施工部分要核减工程量和费用。

3.结语:

目前,全过程以及全方位投资管理的理念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也不够完善,在工程投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损失浪费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工程造价处于居高不下的位置。要想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跟控制,这样才能够合理有效的确定跟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吴少忠. 提高工程造价编制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2

Abstract: The necessity education reform is presented from application background and theory according to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attempt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course content,teaching methods,combin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project examples of teaching.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Key words: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203-01

0引言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性规律的技术科学,是自动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基础课程,因此,它是自动化类专业很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课程。自动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以及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的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这里主要探讨一下经典控制理论部分――“自动控制原理”的本科教学。

1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这门难度很高的课程,教学时应注重概念,弱化计算。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概念,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学生才有进一步自我深化的可能。而同时感性认识获得的方法莫过于实际的例子。例如:在第一章基本概念中讲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的时候,首先需让同学们明白系统的控制过程,因此我分别举了一个人工水位控制系统和自动水位控制系统来对比讲解。由于比较贴近生活,同学们对于这个人工系统的自动运行原理基本都能自发自然的理解,所以稍加引导,就很容易理解控制对象,被控量,给定值,反馈元件,执行机构等概念。

另外在不同的章节尽量研究同一个问题,举熟悉的例子,这样有利于理解新的概念,有利于巩固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将不同章节中的知识融会贯通。

2课程内容改革

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过程应突出本门课程具有的方法论特点,使学生建立系统的观点,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控制器设计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采用“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理论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即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与数学描述、分析方法、设计方法、验证与应用四大块。其中对具有基础属性尤其是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内容应该重点详细讲解。同样,控制系统频域及时域校正方法也可以选择性地讲解,因为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采用matlab方法完成。

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是对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结合教学进度完成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配备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箱和小功率随动系统装置。小型验证性实验在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箱上进行。实验箱配有上位机Labview仿真平台,通过在控制系统的模拟装置上搭建系统,调整系统参数和计算机仿真,把之前用理论分析出的结果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加强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将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系统参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则安排在课程基本内容学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使系统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

4从实际控制系统入手进行教学,强调工程和物理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所涉及的数学基础较为广泛,从微积分、复变函数、离散数学到矩阵理论。学生觉得难学,教师觉得难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一般的数学论证,缺乏工程和物理概念的阐述,学生学后不知用在哪里,如何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做笔记,课后忙于根据公式作大量的习题,考完试后,公式忘掉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样的学习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就业工作等带来许多问题。

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控制思想和工程背景。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不仅是对这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各行业中的具体工程应用。因此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必须注重课程在工程的具体情况,并将工程的分析、设计实现方法渗入课程的教学中,如PID参数的整定及工程整定,可以通过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来实例讲解,并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方法Matlab仿真。

5“自动控制原理”与“信号与系统”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自动化专业开设的“自动控制原理”和“信号与系统”两门课,都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两门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将两门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一加一等于二,甚至大于二。“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原理”是不同性质的专业基础课,虽然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但在思想体系及出发点上不同。“信号与系统”偏重于弱信号的处理与传输,为通信系统的学习做准备。而“自动控制原理”则侧重系统的应用。因此在“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述,使学生等到一定的工程应用概念。在选用例子时,尽量选用实际控制系统的例子,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很少的时间内理解一般系统的控制规律,掌握控制系统的有关概念。而在讲述数学模型中的信号流图,采样系统中的z变换和差分方程的求解等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与“信号与系统”中的部分内容相重复,就可简单讲解。在“自动控制原理”中不重点讲述的脉冲响应函数和卷积的概念,而在“信号与系统”中作为重点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第三学年学生选专业奠定了基础。

6结语

“自动控制原理”是有关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于实践的理论基础课。各个相关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会与时俱进。只有不懈地努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准,就一定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冀,程桂芬,等.控制工程与信号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鄢景华.自动控制理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3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研究;国内外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e.Poter(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倡导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以帮助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这一经典论著成为了价值链研究的基础。

后来Peter Hines(彼特・汉斯)对波特的价值链进行了深化与扩展,把波特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这是另一种有关价值链的定义,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而Poter所定义的价值链只停留于把利润作为主要目标。

1995年,Jefferey F.Rayport(雷鲍特)和John J. Sviokla(斯维奥克拉)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企业存在于两个世界之中,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而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则必须在这两个世界中竞争,赢得竞争优势。

Duncan and Moriarty(1997)认为传统的直线式价值链无法反映员工与团队、顾客、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认识度、信任感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必须用 “价值范畴”来代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Gulai et a1.(2000)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顾客、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网络中,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

2.国外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在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已经有了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但战略成本控制的全面研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德发表了 《战略管理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y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概念。

1985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其 《竞争优势》和 《竞争战略》的书中对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法作了研究。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在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该书构建并详细阐述了最为广泛的战略成本控制模式,使战略成本 管理的理论方法更加具体化。

美国的林文雄概括说明了美国管理会计学者在 1992-1997年间研究策略(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策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

1998年,罗宾・库珀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控制体系,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从而构成一种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理论界和企业界也意识到企业战略成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模式一 成本企画。这种管理模式最早萌芽于60年代初期,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和车型更新。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战略成本控制的研究是从 80年代开始的,9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控制系统如何为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通过对成本控制视野和方法的拓宽来提供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其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配合的成本控制制度,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近年来,有关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国内价值链研究综述

在我国,较系统地介绍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文章最早见于1997年。文章认为,迈克尔・波特的很多观点非常独特,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后,关价值链理论研究的文章系统地进行了价值链理论的引进与介绍,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我国的应用思路。

迟晓英,宣国良(2000)概述了传统价值链思想的产生背景,对价值链思想的发展和改进、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我国学者张继焦博士(2001)在总结他多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价值链理论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

关于价值链理论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厉无畏的《变革价值链,提高竞争力》、《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发表于《上海经济》2000年12期);南京大学学者潘镇的《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 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表于《管理世界》2003年3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海林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发表于《会计研究》2006年2期);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学者陈楚的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探析》(发表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2期)等等。在理论研究上还处在一种引进、消化阶段,在创新上刚刚起步。

2.国内成本控制理论综述

我国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的明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20世纪 90年代明确进行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专门研究的学者有陆正飞、卓敏、杨雄胜、王化成和杨景岩、林万祥等。他们主要研究战略管理会计或战略成本控制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内容等。从 1998-2007年的10年间在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都有一些战略成本控制的专题。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贺颖奇所在课题组对管理会计和交易成本作了系统研究,并于2006年在 《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乐艳芬于2006年出版了专著《战略成本控制与企业竞争优势》对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近期公开发表的有关战略成本控制的论文明显增多,在成本会计或管理会计教材中己有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从发表的论文看,引进介绍的论文占有较大的比例,对战略成本控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概念、特点、体系、内容、方法和定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尚没有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基本要素 (包括主体、客体、方法和目标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从1981年至今,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己从发展的初期进入发展的成长期,目前的战略成本控制的要素研究还属于前沿理论研究,战略成本控制的理论正在日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58页

[2]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32-54页

[3]张粟等. 构建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 [J].会计之友,2012,(3):37-38

[4]罗绍德.刘志娟.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8,(11):8-9

[5]谷慧岭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思考 [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6,(1)

[6]韩址清,王洪漠.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2,(2):20-22

[7]张鸣,王明虎.战略成木下价值链分析方法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报,2013 ,(4):6-53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4

关键此:服务组合;复合服务;服务组合方案;服务串

中图分类号:TP39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Web-based Method of Dynamic Service Composition

Song YajingWang Shuping

(Shandong Water Polytechnic,Rizhao276826,China)

Abstract:Now the research of web service composition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a flexible method of dynamic service composition by combining the method of dynamic service composition with cases and the method of serial service composition which is absolutely dynamic.

Keywords:Service composition,Composite service,Service composition case,Serial services

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发展,在应用集成领域内的动态web服务组合的研究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通过把一些现有的,简单的服务动态组合起来,不仅可以降低程序员繁多的编码任务,而且还可以有效的使用现有的资源。

一、基本服务和服务组合方案的描述

(一)基本服务的描述

一个Web服务【2】,可以由多个基本服务组成,并且需要在用户和服务之间有一个交互或者会话。

OWL-S是基于OWL]的用来描述web服务的一种本体语言。利用OWL-S强大的语义描述能力来描述服务并构造一个服务本体,再用OWL来描述一个概念本体,用这个概念本体来对OWL-S描述的服务提供概念支持,并将UDDI和OWL-S结合起来,使UDDI提供对语义的支持。

(二)服务组合方案的描述

在此假设服务组合方案可以由系统预定义的方式产生。目前有不少描述复合服务的语言,但是这些语言不具有描述语义信息的能力,不能描述服务组合方案。此处采用一种自定义的XML语言来描述服务组合方案,称这种语言为CPDL【1】(Composition Plan Description Language),CPDL有如下三个特点:

1.CPDL描述的抽象服务不需要在设计的阶段对服务进行绑定;

2.CPDL足够简单但能够描述出方案中抽象服务的输入输出,名字,分类,以及各个抽象服务间的控制和数据流向关系等;

3.CPDL描述的抽象服务的输入输出参数类型都用OWL描述的本体中的概念来表示。

二、组合方法

(一)与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串

定义1消息匹配:两个消息Mi和Mj(服务的输入或输出都看成是消息),若消息Mj中包含的每个参数的类型都是消息Mi中某个参数的类型的超类或等价类,则称消息Mi匹配消息Mj。

定义2服务串:服务串是指一个基本服务或多个基本服务“串行”工作的组合。

定义3服务串和抽象服务匹配:对于一个抽象服务,如果存在一个服务串,该抽象服务的输入和这个服务串的输入匹配,这个服务串的输出和该抽象服务的输出匹配,则这个服务串和该抽象服务匹配。

(二)组合流程

1.服务请求接收到用户的请求,把请求交给匹配引擎,匹配引擎通过UDDI进行查找与用户需求匹配的一个服务串,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服务组合引擎。

2.如果是找到了一个能够完成用户需求的服务串,则服务组合引擎就控制这个服务串的执行;否则组合引擎再从服务请求处获得这个用户请求,将查询发送给CPDL引擎,CPDL引擎利用概念本体的支持检索CPDL文件库来查找有没有一个相应的服务组合方案,如果没有找到,则返回没有找到的信息,如果找到,则CPDL引擎将该方案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将提取出来的各个抽象服务返回给服务组合引擎,服务组合引擎通过匹配引擎查找和每个抽象服务匹配的服务串。

3.如果返回到服务组合引擎的每个抽象服务都找到了匹配的服务串,则服务组合引擎会根据这些抽象服务相对应的CPDL描述方案和各个匹配到的服务串控制复合服务的执行。

(三)组合方法的特性

对于单纯串行的复合服务和复合服务的串行部分可以不需要在服务组合方案中进行描述。由此我们可以简化服务组合方案的设计。

三、控制复合服务的执行

方案中所有的抽象服务都匹配成功以后,需要对复合服务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以便来控制复合服务的运行。 WSFL和BPELFWS能很好地描述复合服务并通过引擎来控制复合服务的执行【3】。WSFL和BPELFWS中的各个参数和消息的格式都依赖于服务的WSDL描述,复合服务在组合完成以后,便可以通过各个基本服务的WSDL文档和各个抽象服务在服务组合方案里的关系,为复合服务生成WSFL或BPEL4WS描述,并利用引擎来控制复合服务的执行。

四、结论

目前,根据用户提出的请求,完全动态的组合出用户需要的服务是相当困难的。本文提出了一种灵活的动态服务组合方法,此方法简化了服务组合方案的设计,使得更有效的使用现有资源。

参考文献

[1]宋炜,张铭.语义网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胡鹤,刘大有,王生生.Web本体语言的分析与比较.计算机工程.2005,4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5

[关键词] SPC;控制图;食品;微生物监控

[中图分类号] R914.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c)-185-02

目前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在摩托罗拉、GE等国内外许多大企业广泛应用,取得客观的效益,但在食品领域应用相对较少,但是在ISO9000以及QS9000中都对SPC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相信以后我国在食品行业也将掀起对SPC应用的高潮[1]。本文试将SPC应用到本公司香干熟制品微生物监测,阐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试例举控制图在食品微生物监测控制结果上的应用。1 SPC技术概述

SPC技术概述统计过程控制,是由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稳定生产质量的控制方法[2]。它的理论根据产品质量的统计为基点,运用数理统计概率论,对生产中有影响因素的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密切掌控生产的运行状态,科学区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发现质量问题或者质量隐患,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发出警报,使生产者及时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异常因素,恢复生产的稳定,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稳定控制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

如图1为SPC改进质量循环过程。

2 SPC技术的组成

2.1 SPC技术实施的两个阶段

2.1.1 分析阶段此阶首先要进行生产准备,即把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劳动力、设备、测量系统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准备;其次在确保生产各项要素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最后就是收集生产过程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制定控制图。

2.1.2 监控阶段使用控制图进行监控时,需要把生产过程数据及时绘制到控制图上,并密切观察控制图中点的波动状况,以确定是在失控还是受控状态,一旦发现失控,必须马上寻找原因并尽快解除。

2.2 SPC技术的工具――控制图

2.2.1控制图概念控制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和将样本统计量的数值按抽样时间顺序构成描点序列[4]。

2.2.2 控制图分析控制图对过程的分析是基于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判定准则包括点在界限内排列和在界限外排列不随机两大类。判断时笔者将中心线与上下控制限间依次分为A、B、C、C、B、A 6个区间。图2为控制图评估准则所规定的准则图示。

图2是控制图模式评估准则。根据曲线的波动情况判定生产过程是否存在异常因素影响,当出现异常时要对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异常的确切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异常[5-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评估准则7控制模式时,可以认为过程稳定受控在受控情况下,也有可能是由于控制图设计上出现控制限过宽,出现错误。

3 基线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3.1 制定基线数据采集计划

首先根据采集基线数据的目的,确立出抽样计划,这里包括样品种类、抽样方法、数量、抽样频率等;其次就是选定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并且列入相关法规的致病性细菌作为目标菌。

3.2 制定抽样方案

为避免造成对总体特性的不良估计,要综合企业所在的地域、企业规模、企业产品的产量及其检测费用等各种因素制定抽样计划。

3.3 实施抽样方案

根据标准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综合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3.4 对检测数据分析

根据检测的记录,绘制出控制图并进行统计过程控制分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改正措施,使产品质量回复稳态。

4 香干制品生产工艺

原料处理浸泡提取汁液磨浆再次提取汁液酶处理过滤调配杀菌冷却包装成品。

5 试述SCP在香干熟食品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过程

①选择监控微生物项目:在众多需要监控的微生物中要首选法律、法规关注的对食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项目,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杆菌、需氧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等。②选择合适的控制图种类;③编制数据采集计划采集数据。本文在每车间每天加工产品中随机抽取产品30件(n=30)为一个样本,连续抽取25个样本。根据所选用监测菌快速检测得出数据(以需氧菌菌落总数检出率为例)见表1。

6 小结

本文结合生产工艺、SPC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线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阐述,试将SPC应用于香干熟食制品微生物监测。通过概述性试列陈述了SCP的应用过程,有实例可以看出将SCP应用在食品微生物监测中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为企业发出报警,提醒生产者采取措施将由微生物引发的潜在危害降至最低,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及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彬,王辽杰.数据采集在统计过程控制系统SPC中的应用[J].中国质量,2003,24(2):39-40.

[2]钱夕元.统计过程控制(SPC)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4,30(19):144-145.

[3]沈朝霞,刘剑.SPC技术在航天产品质量控制上的应用[J].制导与引信,2006,28(27):47-50.

[4]何满田.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广角,2006,22(14):31-33.

[5]林秀雄.品质管制[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6]王芳,肖诗唐.统计过程控制的策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概预算 编制控制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我国这个水资源大国而言更是如此。水利工程概预算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概预算是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有效工具。

一、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作用

(1)概预算能够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概预算的编制中要求对施工单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综合考察,在综合考察过程中能够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促使施工单位在管理方面进行优化和组合,从而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2)概预算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概预算的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水利工程概预算成本的控制以及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三大内容。 如何在科学安排进度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质量是我们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或是成本控制与管理,都是全过程的管理,即他们都是伴随着水利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最后验收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而进行的。

而成本管理则是为了控制成本和费用,尽可能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减少费用开支。而进度管理则是为了及时的完成工程项目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决定了工程的预算方案,也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它是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在项目管理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提高企业的履行合同的能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切实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概预算能够提高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是水利工程进行投标和报价的重要参考文件,在投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就显的十分重要,在编制过程中不但要对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也要对由于施工技术水平过低,管理水平不高带来的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施工企业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复核工程数量并按照概预算编制规定的要求正确表述。水利工程投资一般较大,少则上百万元,多则上千万上亿元。有时一个分项工程的投资就可达到几百万元。因此,在编制水利工程概预算时,对设计工程量的复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量的复核内容包括:单位、数量、地质条件、设计条件(如厚度、宽度等尺寸)等。每个不同的条件都会影响设计概预算的正确计算,因此,编制概预算人员应仔细阅读图纸,认真复核工程量,以保证正确反映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

目前设计单位编制概预算所需的工程量多为各专业设计人员计算后提供给概预算人员的,有些工程项目的表述及排列并不符合概预算的有关规定,作为概预算编制人员,应根据《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第四章项目划分的要求进行表述和排列,而不应按照自己的习惯或随意编排顺序和表述。

(2)广泛搜集基础资料为概预算编制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充分收集与概预算相关的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政策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对于用量多、影响工程投资大的主要材料(水泥、钢筋、木材、块石、碎石、黄砂、油料等)要编制材料预算价格。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搜集附近料场的山场(货场)价格或根据各地方政府的市场价格信息,了解其产量、质量、产品规格等情况。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其运输方式(水运或陆运),然后根据确定后的材料原价、运输方式、包装费、运杂费、运输保险费、采购保管费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对于影响工程投资大的设备价格,要做大量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多方搜集资料和信息。

(3)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专业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现场条件等情况编制的工程实施方案。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如需要进行地下降水、基础处理、机械的选择、模板类型的选择或因场地狭小引起材料多次搬运等都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下来,这些内容与概预算项目的选用和费用的计算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概预算人员应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情况,这对提高编制概预算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4)正确套用定额。正确套用定额对于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正确套用定额,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专业知识,理解定额中水利工程专业术语。2)对编规和定额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要注意各章说明及各节的适用范围及工作内容。3)对于没有现成定额可套的定额应根据具体设计和类似定额做好补充定额。4)注意所套用定额的单位应与工程量的单位一致。

(5)加强对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校审。工程概预算书计算完毕后,首先自己应该进行自校,看一下工程量是否有错误或疏漏,套用的定额子目是否准确,工程量单位与定额是否一致,分部分项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漏项和重复计列情况,特别是注意计量单位的小数点位置,套用定额需调整的系数是否符合要求,数字的纵横计算是否正确等。

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方针政策,所以,对编制的工程概预算的内容及计算情况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校核和审查以便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和编制质量。

(6)配合工程设计人员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水利工程设计中不断引用新材料、新工艺的科技创新设计。作为水利工程造价师应积极配合设计人员做好方案比较工作,了解设计思路,熟悉设计内容,广泛收集资料,做好新材料、新工艺及科技创新设计的工程概预算编制。

三、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概预算工作无论是对水利工程本身而言,还是对施工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应做好概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成逸.水利工程施工概预算重要性分析[J].水工与管理,2009,6.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7

论文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本文在分析传统模型缺陷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0 引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iaasb,2003)。由此,我们可以将目前审计执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称之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而将新模型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1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上式,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如下缺陷:

1.1 只定性分析审计风险 该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考虑了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1.2 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 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原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1.3 无法描述道德风险 审计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亦开始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的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有损同业等。

1.4 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不完整 随着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审计风险控制就不能只局限于审计过程和所审计的对象,必须把审计风险的控制放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把握,还应考虑审计环境影响、人员因素及后果等。审计风险范围也应扩大为审计主体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会计行业风险,还包括审计结论利用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以及赔偿风险。

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2.1 认定层次风险 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2.2 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 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2.2.1 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2.2 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2.2.3 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2.2.4 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3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

3.1 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 审计风险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可能性一般按概率来进行表述,如极小可能的概率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很高,独立审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消除会计报表的错误和不确定性; 缩小或消除社会公众合理的期望差距。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但独立性最终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审计风险责任方面,因而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数学概率表示应不超过5%。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8

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石,也是实践交流的工具。学习十多年的会计,我的一个体会是财务会计中的许多概念-诸如“控制”、“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的含义有些似是而非,缺乏严谨的定义。这对会计理论的严密演绎和会计在实践中的效用都有不利的影响。本文尝试解剖“控制”概念。

一、“控制”概念的重要性

“控制”或“控制权”在财务会计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资产的定义中有“控制”概念,比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所定义的资产,“控制”都属于核心词。会计确认常常以“控制”或“控制权”为基础,比如:金融资产转让终止确认的金融合成分析法、控制权法即是以“控制权”是否转移为基础;我国及IASC的“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之一都有:“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一些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方法选用依赖对“控制”情况的判断,比如我国的“投资”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采用成本法核算;IASC的“企业合并”准则关于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核算的选用基础即是“控制”。报表编制与信息披露范围也与“控制”相关,比如,合并报表编制范围的确定、关联交易的披露范围与“控制”情况有关。不用继续枚举,已可见“控制”概念深入渗透至会计定义、会计确认、会计核算方法选用、会计报告等环节或活动中。这些环节或活动属于财务会计研究的核心方面,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重要环节。因此,可以说“控制”概念的准确界定既关涉相关会计理论的顺利演绎,也关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控制”概念的定义现状及其局限

综合起来,财务会计在上述场合使用的“控制”概念可分为两类:对资产的控制与对实体的控制。资产定义、金融资产转让的终止确认、收入确认涉及的“控制”属于“资产控制”一类;而投资核算方法、企业合并核算方法、合并报表编制及关联交易的披露涉及的“控制”属于“实体控制”一类。目前,财务会计也是分这两条线索定义“控制”概念。

对“资产控制”的直接定义较为少见,实践层面仅见英国ASB在其的FRS5“报告交易实质”中和IASC在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有过定义。两者都认为,资产的控制是指获取与一项资产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力或能力。理论研究层面的定义就更少了,在我信息所及的范围内,仅见一位学者在讨论资产定义时有过定义,其认为:“要予确认计量乃至报告的资产,又是由该特定会计个体所‘实际控制’的资产。所谓‘实际控制’,从形式上看,意味着该特定会计个体对资产具有实际经营管理权,能够自主地运用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谋求经济利益;从实质上来看,它意味着特定会计个体(如某个企业)享有和承担着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经济利益和相应风险。”

对“实体控制”的定义则较为常见。ASB在FRS5中认为,对另一报告主体的控制是指为了从另一个报告主体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而主导该主体财务与经济决策的能力。IASC在其“企业合并”准则中指出,控制指决定(govern)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藉此从该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我国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投资”及“合并报表”等准则或规定中也有类似定义。同时,“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投资”及“合并报表”等相关规范在定义“控制”时,还并行定义了一个涉及实体控制的“共同控制”概念,即“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营活动所共有的控制”。这些规范通常在定义基础上,还列举了“控制”、“共同控制”的具体情形。

财务会计关于“控制”概念的这些定义存在以下几点局限:

(一)只有对“资产控制”和“实体控制”的分类定义,没有对“控制”概念的一般性统一定义。

(二)“资产控制”与“实体控制”的关系不清晰。其至少未解决这样一个关涉合并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各自存在的价值及编制范围的现实问题:如果母公司A主体控制了子公司B主体,那么是否意味着A主体同时也就控制了B主体的资产呢?

(三)没有明确“控制”与“拥有”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我国会计基本准则与IASC、FASB在定义资产时采用了不同表述,前者定义的“资产”是一个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而后者定义的资产是一个主体“控制的”资源。

(四)在实体控制方面,各准则制订机构定义的“控制”与“共同控制”在语义逻辑上存在问题。即:既然“控制”是指类似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关系(控制实施的主体是单一的“母公司”),那么“共同”与“控制”结合而成的“共同控制”就是一个逻辑“病词”(“共同”就不可能“单一”)。也即从语义上讲,“控制”与“共同控制”不可能是并列关系。

三、重构“控制”概念群

针对关于“控制”概念的上述局限,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构其定义、分类。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9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上式,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如下缺陷:

1.1只定性分析审计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考虑了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1.2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原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1.3无法描述道德风险审计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亦开始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的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有损同业等。

1.4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不完整随着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审计风险控制就不能只局限于审计过程和所审计的对象,必须把审计风险的控制放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把握,还应考虑审计环境影响、人员因素及后果等。审计风险范围也应扩大为审计主体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会计行业风险,还包括审计结论利用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以及赔偿风险。

2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2.1认定层次风险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2.2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2.2.1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2.2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2.2.3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2.2.4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3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

3.1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审计风险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可能性一般按概率来进行表述,如极小可能的概率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很高,独立审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消除会计报表的错误和不确定性;缩小或消除社会公众合理的期望差距。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但独立性最终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审计风险责任方面,因而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数学概率表示应不超过5%。

3.2分析战略风险在确立了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之后,应全面分析战略风险。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会计报表的关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列举了28种可能暗示存在舞弊风险的环境和事项(IAASB,2003)。

3.3分配剩余审计风险评估完战略风险概率后,可按照传统的方法分析认定层次的风险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是重大错报风险概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得出关于剩余审计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的概率,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即可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满意程度。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1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以下简称《11号应用指引》)第二条规定:“本指引所称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本指引定义的工程项目,是指企业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其目的是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或维护、提升既有固定资产性能。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差错与舞弊,提高工程质量,结合企业工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等。

    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工程项目一般工期相对较长、投资数额较大,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如不加强管理和控制,往往容易发生舞弊行为。事实上,由于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大、建设工期长、涉及环节多、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已经构成了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高危区”。现代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风险同样也在增大。因此,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日益为项目管理人员所重视。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实现工程项目规范管理目标,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决策失误及防止舞弊行为,有效杜绝工程项目的盲目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不规范、工程超预算、或任意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工程预决算高估冒算、擅自挪用、拆借、转移项目资金等问题的发生,加强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是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首要步骤,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和审计的基础。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需要企业根据国家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一般而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描述现状

    描述现状,就是梳理工程项目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梳理工程项目现状业务流程,编制工程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资金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目录、绘制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图等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不论企业大小,因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都会有些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或文件,内部控制设计者必须认真梳理。在梳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者根据内部控制设计的要求,编制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目录,绘制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图。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编制《工程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工程项目流程目录》、《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图》。

    企业工程项目业务到底包括哪些,这因工程项目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工程项目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新建、改建、扩建、迁建、恢复工程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总体上来说,工程项目按其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和项目后评价阶段。《11号应用指引》将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界定为企业工程立项、工程招标、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工程验收等活动。我国企业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时,应将工程项目业务范畴统一到指引的要求上来。当然,企业工程项目复杂多样,工程项目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千差万别,因此,本阶段的设计在总体上体现指引要求的基础上,在具体的业务流程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不同企业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依据“中天恒3C框架”理论,企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应包括以下基本控制环节:

    (1)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决策过程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三个阶段,建设单位应在这三个阶段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

    (2)勘察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相应勘察设计单位选择程序和标准,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并签订设计合同。重大工程项目应采用招投标方式选取设计单位。严禁建设单位委托无证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设计。

    (3)概预算控制。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概预算程序与制度,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概预算编制口径的确定应当考虑固定资产核算的要求。

    (4)招投标。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明确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招标文件中关于审查投标人资格的财务标准和投标报价要求等内容须经过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的认可。

    (5)合同控制。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分别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6)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包括工程质量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项的拨付、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建立相宜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7)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各类会计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

    (8)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对工程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二)风险评估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一是识别工程项目风险,并进行具体描述。二是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编制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表。三是评价工程项目风险,编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表。四是确定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五是提出工程项目重大风险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及其评价是合在一起进行的。工程项目重大风险解决方案要看企业是否需要,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设计完成后单独进行。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编制《工程项目风险及其描述表》、《工程项目整体层面风险清单》、《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表》、《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表》、《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表》、《工程项目风险解决方案》等。

    (三)识别并描述工程项目风险

    评估工程项目风险,首先要把工程项目业务具体风险识别出来,然后整理出整体层面的风险。企业工程项目具体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按照《11号应用指引》要求,在评估工程项目风险时,设计人员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是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二是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三是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四是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五是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后存在重大隐患。

    依据“中天恒3C框架”理论,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重点识别以下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工程项目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不当和执行不力,可能造成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增加;工程项目成本失控,可能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和效率低下;工程项目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等方面的风险。

    (四)分析并评价工程项目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内容很多,一般应从成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并编制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表。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应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风险排序、划分风险等级,并编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表。

    中天恒3C框架认为识别出工程项目风险以后,就需要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考查风险发生的频率、衡量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明确企业准备承受的最大损失,即承受能力。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11

关键词:组态软件 软件平台 测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53-01

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发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是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各种数字化测控系统。之后计算机软件面向仪器和测控系统方面的应用平台趁势兴起,本文主要对这四类平台进行阐述和比较,为相关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HP VEE平台概述

HP VEE平台是一种编程语言,主要应用于仪表的优化控制,开发该平台的公司是美国惠普公司。该平台创制程序的方式是应用电脑屏幕上的图符进行的,该程序的运行非常简单,相似于文本Z言的程序运行。该平台的开发环境主要为集成化环境,仪表的设计、调试、运行可以运用该程序的开发环境来进行。在仪器的编程过程中应用HP VEE平台,会使编程过程更容易、更快捷。

(一)HP VEE开发环境的特性

首先,可以缩短开发以及维护的时间,主要原因是该程序是通过图符进行编程,只需要设置相应图符的参数,以及连线相应的图标,就可以编出相应的程序,方便快捷;其次,仪器驱动库丰富,仪表的驱动由三百多中仪器配置而成;再次,为驱动器提供写入工具;第四,仪器的直接命令可以由标准接口进行输送;最后,测试顺序功能强大。[1]

(二)HPP VEE平台的不足

(1)执行效率不高;(2)不适宜应用于多任务调度中;(3)用户自定义功能不强。

(三)该平台适用范围

支持UNIX平台以及Windows98平台的程序开发,包括集中式测控系统、单台设备、仪表开发等。最具代表性的测控系统是MES系统,该系统常用于执行车间计划。

二、LabVIEW平台概述

该平台的编程语言和HP VEE平台相似,并且开发环境相同,属于集成化开发环境,主要由逻辑设计窗、面板设计窗组成,技术特点相似于HP VEE平台。

三、LabWindowsCVI平台概述

该平台由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公司开发,开发环境属于C语言环境,该平台主要由函数库、软件工具集和交互式开发环境组成,其中函数库主要用于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工具集用于数据的采集、分析、描述,该平台的特点在Lab-VIEW平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平台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7个函数库,包括VXI库、VISA库、RS-232库、DAQ的I/O库、数据采集库、GPIB/GPIB488.2库、仪器库(排序不分先后);数据的分析主要有三个函数库,包括高级可选分析库、分析库、I/O与格式化库;数据的描述部分是用户界面库;4个函数库属于网络与通信,包括Active自动化库、X特性库、TCP库、DDE库。该平台开发环境主要由用户界面窗、源文件窗、prj窗组成,分别对用户界面文件、各类源文件、工程文件进行管理[2]。

(一)prj窗功能

该窗口功能包括窗口和连接切换、文件编译、删除、添加、工程文件建立、保存、文件装入、设置开发环境参数。

(二)用户界面窗功能

该平台功能主要提供的用户界面生成环境属于图形化环境。LabWindowsCVI主要应用于测控系统和仪表系统的开发,操作流程为:prj――用户界面――源文件窗。其中prj用于文件生成,用户界面用于系统或仪表界面设计,源文件窗用于回调函数和调度程序的编写。

该平台特点和以上两个平台特点相比较,主要增加了C语言环境,同时用户开发系统功能得以提高,并且扩大了应用范围。

四、组态软件概述

该软件系统开发成功率高,开发周期短。关于组态软件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很多,各组态软件主要功能都有不同之处,包括:图形、报表、历史数据库、自动控制、报警、动态数据显示、数据采集并处理以及专用程序开发环境。以下是该平台特点:

(1)功能强大、提供控制功能库以及标准数学函数库以及打印测控信息记录存储、分析、计算;(2)开放性良好并且通信功能十分强大;(3)画面显示功能丰富;(4)多任务式运行环境;(5)测控规模大。

五、四种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的应用

第一种HP VEE平台常用于集中式测控系统、单台测试设备、仪表开发,价格中等;第二种LabVIEW平台常用于集中式测控系统、单台测试设备、仪表开发,价格中等;第三种LabWindowsCVI平台常用于小规模测控系统、集中式测控系统、单台测试设备、仪表开发,价格低;第四种组态软件平台常用于大规模测控系统、集散式测控系统,价格高。[3]

六、结语

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在仪器和测控系统方面发展异常迅速,本文主要对该方面应用的四大平台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阐述,为仪器与测控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平台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飞.面向仪器与测控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J],测控技术,2001(4).

成本控制的概述范文12

长久以来,除了高等数学外,自动化专业所需要的工程数学知识散见于多门课程之中,例如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理论,积分变换等。各个课程通常强调各自的理论体系,一些知识学习理解比较困难,但后续专业课程甚至专业生涯中都很少用到。因此,在精简教学课时的教改大潮中,一些学校将某些工程数学课程逐出教学计划,以腾出足够的课时给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需要开设的课程。但是,这样又给学生造成知识体系的缺失,不利于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如何用不多的课时,教给学生必要而足够的工程数学知识,就成为应用技术主导型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是部级特色建设专业“控制工程数学基础”课程是我校自动化学院的公共专业基础课,是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为我校自动化、智能科学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后续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系统仿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具类课程。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本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好坏、对有关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何,能否有效地实施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控制工程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了改革,修订了新的教学大纲。

2.教材改革

我校“控制工程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前选用的教材是“信号与系统教程”学生普遍对该课程非常重视,但其内容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不容易学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堤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堤高,我们课程组探索和尝试着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出版“控制工程数学基础”教材,以堤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本课程教材改革是由该学科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所要求的基础知识的广博性所决定的。课程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到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对于自动控制的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应有明确的表述,使学生形成对整个理论体系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是适当增加控制理论教材中工程应用的例子,把新的知识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第三,在改革教材方面,采取以教材为主,与之对应的辅导材料为辅的教学参考模式。

3.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针对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需要,我们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必须要牢固掌握,加强训练的力度和内容。一些定理的证明不追求其严密性,只给出简要的解释或说明,重点强调结论的正确内涵直观意义和满足条件。面向实际应用的问题,强调其来龙去脉,便于面向对象处理问题。具有物理背景内容的教学,如滤波器等,增加物理系统的实例。物理意义弄清楚,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而且便于记忆一些传统教学内容不便表述或计算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使学生明了怎样把所学理论用于工程实际,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将各章节定为既相对独立的教学周期,又与下一章节内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周期循环和相互连接、重复与不断强化的过程,就可以达到使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的知识体系和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目的。比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实例,就可以给出一些基本控制理论概念,然后用基本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对它建立数学模型。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工程实践中用来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简便工具,同时也是建立系统在频率域数学模型-频率特性、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和z域的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的工程数学基础。这些工程数学的运算能力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的基本功,而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像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分别在不同学期、不同课程中讲授的,学时又较少,这样就造成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扎实性,在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教学中明显地暴露出来这方面的弱点。

本教学改革以控制工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减少一些定理和公式的太细的推演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确保课程体系完整的情况下,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更新,因材施教。在授课内容上,分别讲解复变函数基础知识、微分方程、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方面的工程数学知识。为了使自动化专业学生对工程数学的应用背景有足够的了解,单辟一章讲解控制工程导论,这对于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来工程数学的作用很有帮助。不仅如此,在相关章节中,还分别介绍了相关数学知识在滤波器、电路分析、脉冲传递函数等方面的应用。由于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叙述相关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很有裨益。在教学的结构安排上,先讲述时域分析法,然后变换域(频域、复频域和z域)分析的方法。

4.制定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决定了课程性质、知识点以及能力培养的目标。为了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我们课程组反复讨论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及与其它课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该课程的知识点及能力培养模块。“控制工程数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控制工程数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重点突出、系统性强的要求,并针对本课程在低年级开设的实际情况,学生们还没有关于自控等的概念的情况,本课程安排48学时。主要强调“三大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重点突出信号的时域和变换域分析、信号传输与处理。我们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1.控制工程导论。

这一章主要是明确课程的内容、作用和培养目标。要求是了解控制工程、控制理论的一些概念;掌握线性系统的性质等内容。约3学时。

2.复数与复变函数基础。

这一部分是基础,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主要是掌握复数、复变函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求解方法;理解映射的概念。约6学时。

3.连续系统时域分析。

这一部分是重点,要求掌握一些常用的控制信号及其运算,掌握时域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求解;理解并掌握系统的时域响应,特别是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约9学时。

4.连续系统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

这一部分是基础性的重点,要理解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了解频域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约6学时。

5.连续系统复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

这一章是关键的内容,要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能灵活运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了解并掌握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约11学时。

6.离散系统的工程数学基础。

这一部分是课程的另一个重点内容,讲述离散系统。要求理解采样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典型的离散序列;掌握差分方程及其求解;掌握z变换及其性质;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z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约13学时。

通过制定教学大纲,体现了数学理论、物理概念和工程应用的三结合,如不同变换域间的内在关系;还体现了课程群间的相互联系。在结构安排上,以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处理为主线,先时域分析法后工程数学分析法(积分变换法)。突出概念,层层展开,逐步加深,体系严密,选材丰富,浅显易懂,以介绍结论为重点,易于大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