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

时间:2023-06-05 10:15:10

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范文1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成本会计》教学设计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日

《成本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必修的课程,属于管理会计中的基础学科,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能将成本会计的理念和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灵活应用,是广大会计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笔者整理近些年成本会计实践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此学科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成本会计教学提出新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实体经济主要载体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批量产品的生产是以高端的生产设备为依托的。这种生产背景下,必然会对企业产品的成本构成形成大的冲突。由传统的材料费用占主导的成本构成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产品成本中加工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的激增和设备折旧费用的提高成为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

(二)消费者对产品的创新、个性需求不断提高。这种变化使企业由原来的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转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关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将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前期研发、后期营销。关注重点由一点转向全线,进而突破了原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等会计观念,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耗用全面关注,从战略的角度进行更大的调整,必然会对传统的成本核算产生冲击。成本管理的理念越来越开阔,适时制、作业成本制度、成本企划等方法广泛应用开来。

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重新审视成本管理工作,对成本提出新的课题和需求,也要求成本会计人才具有广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地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具备举一反三将知识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的思路和方法。对培养会计人员的高校来讲,也提出了客观要求。广大的会计教学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培养目标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调整。

二、《成本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重点针对性地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各种限制,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培养目标与实际脱轨,学生的实战能力下降。从高校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看,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晓审计、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掌握现代审计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经济管理领域从事会计、审计和管理咨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上看,很多都是追求学生成绩的通过与否,以及在校期间,理论知识是否全面地灌输给学生,至于学生掌握与否、在实践中能否熟练运用则是差别很大。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归根结底,会计人才的培养都应该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二)教学内容体系缺乏连贯性,学生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变化使企业的经济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对于制造企业尤其如此。而现在很多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上并未体现出这种变化,还是将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来讲解:从产品成本的涵义到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程序;从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到产品成本报表分析。太过侧重于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内容,而对于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涉猎的比较少,这种体例设置会使学生形成成本核算最重要这一观念,不能从管理的角度形成大局观,对知识的把握缺少系统性。

单就成本核算而言,在内容衔接上也存在着断层这一现象。在基本理论的阐述上过于教条,不能使教学对象形成身临其境的印象,对于后续种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说明上,内容展开的有限,经常会形成学生不知前后的逻辑关系,分不清已知、未知条件,不能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脉络的局面。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案例与实践。从教学形式上看,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口头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将讲解的内容记笔记、做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等传统的教学形式。对于成本会计来讲,这种方式不能将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推而广之,把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变成了单纯的理论来学习,而学生也会在这种形式下误解成本会计的实际内容,认为成本会计就是简单的数据加减,从而忽略成本会计一些必备的基础性工作和条件,如定额的制定、原始凭据的传递,材料、产成品的收发存管理工作等,致使教学效果往往南辕北辙。

(四)教学手段落后,现代化的教学有待加强。部分学校的教学还存在着用黑板、白板展示教学内容的情况,这种方法下对于成本会计各数据表格的套算体现的不明显,而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上展示的图表进行学习,也会导致学生在不熟悉数据来龙去脉的前提下不理解所学内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现今已经广泛展开。多媒体教学能够图文并茂、立体地展开教学内容,将极大地充实和展示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多媒体的应用并没有最大发挥其效果,最大的原因是多媒体内容的设计上水平不高,形式上还处于“黑板思维”,没有将这一方式的有效性极大地发挥。

三、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合教育资源,展开丰富的教学方式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都会给《成本会计》的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建议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体现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新思路。面对新经济形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育机构应顺应时展的要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展开定期的理论研讨,就当今制造业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举措,在教学内容上得以反映;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观摩学习,实际调研,认清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是如何实际应用的,以及在运用过程中,管理决策对成本信息的依赖程度如何,在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对成本会计职能需求的侧重点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必将为成本会计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成本数据背后的故事更生动立体,益于学生掌握。

另一方面,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更体现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分阶段多元化的教学势在必行。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按成本的职能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第二部分:成本核算;第三部分:成本分析;第四部分:其他职能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引入相关的理论概念;第二部分剖析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结合不同企业特点而形成的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等;第三部分说明成本分析中的报表及数据的分析思路,最好与前面成本核算的数据有相互的勾稽关系,使分析更具系统化;第四部分可着重说明现今制造业的新特点,从而说明标准成本、作业成本、产品寿命周期、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等相关的方法和应用,使整个教学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实现教学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要一改“满堂灌”、“一家言”的老办法,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讲述成本会计相关理论时要学生把以往财务会计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说明二者的区别;在讲述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的一般流程时,可以由学生自己制作PPT的方式来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在说明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时,以真实的会计账簿和记账凭证来实践,比如在讲述品种法核算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熟悉的事例说明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与品种法之间这种一般与具体的关系,通过会计实验室做实训的方式增强学生这方面的理解:已知的原始凭证从何而来,通过费用分配如何填写记账凭证与明细账等等。既掌握了本单位的知识点,也复习了以前财务会计的相关内容,进而实现与以前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等知识的多点连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三)引入案例教学方式,总体把握学习内容。与财务会计中相关数据、报表资料丰富可查的特点不同,成本会计相关数据获取比较困难。但通过老师的实地调研和一系列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仍然能够搜集到相关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学工作。这就给成本会计的案例教学带来契机。在案例教学的工作中,可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良好对接。比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的流程时,先将理论部分的最基本的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及在产品成本的计算等步骤通过T形账户的形式在课件列示,并用箭头标注相关费用分配的来龙去脉。然后根据案例中真实的经济情况分析企业的实际,是否需要所有的步骤都适用,对于该企业成本数据的收集与流向与理论上有什么不一致,进而可以扩大思路,延伸到该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设置等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

可见,案例教学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反映当下最真实的经济数据,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际存在问题的思考,可广开思路,学以致用。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导,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会更加突出,因此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广。

(四)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感染力。多媒体教学是当下教学方式的主流,而如何能够充分利用,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也是各方论证的焦点所在。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多媒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件的设计上。课件的设计应体现生动、多样化的特点,把相关数据、表格之间的关系立体呈现,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高度统一,利用流程图、数据套算等计算机手段形象生动地表达教学主旨;二是校园网络的综合应用。可以将每节课、每单元的练习题或思考题目挂在校园网上,便于学生及时复习和预习。除此之外,针对考试形式的不同,可以对《成本会计》部分单元进行上机操作、实训练习等实践内容,增加考核形式,多样学习途径和方法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整体教学思路的延展,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四、结束语

《成本会计》教学在整个会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毕业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学生而言,更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自己从业和教学的实践,提出上述拙见,希望广大教学工作者提出见解和批评,共同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学范文2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创新

一、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一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涵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但缺少成本会计的目标;二是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三)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 欠缺实践环节, 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影响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在财务会计的模拟实习中。教学过程没有包括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了解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成本会计教学应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进行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交流,布置、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三)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瑜.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成本会计学范文3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创新

一、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一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涵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但缺少成本会计的目标;二是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三)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影响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在财务会计的模拟实习中。教学过程没有包括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了解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成本会计教学应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进行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交流,布置、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三)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成本会计学范文4

正因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其教育教学所起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成本会计日常教学却不容乐观。

一、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1.理论基础差,知识点的掌握分散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在费用归集、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同一事项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试用。例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多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对单个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每一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则了解得不透,对每种方法在最终形成的成本信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没有系统的认识。

2.账证意识模糊,成本核算流程无法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计算量大,并且是大量的计算表格,是成本会计课程区别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只重视各种费用成本的计算,忽视了会计凭证的制订,导致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无法像其他会计课程那样衔接紧密、条理清晰。

3.只重于算,轻于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如何核算成本,却忽视了成本分析。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只能说明表面现象,远不能说明实质问题。会计实践证明,成本会计只算不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成本会计算成本只是基本的职能,通过算成本,利用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这才是成本会计的根本。只有通过分析现有的成本数字,才能比较,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成本会计传统教学出现弊端的原因分析

1.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

现有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实质就是理论教学。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成本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目的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不匹配,制约了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

成本会计教学不应仅仅立足于如何解决会计主体核算成本,还应解决会计主体如何利用成本进行分析,解决会计主体在实际经营中如何去降低成本,更好地发挥成本领先战略。在传统的财会教学中,相关的部门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达到教学目的,而学生根本不了解成本核算的实质,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或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为了学而学,效果很不明显。

3.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却无法实现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改善成本会计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存在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

从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发生实质性变化。

(1)教学形式由演绎法向归纳法教学转变。所谓演绎法,是从理论出发,到实践结束,就是先讲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引入到实践中去;所谓归纳法,是先讲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引出理论。这种方法变化就是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其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授课内容上由强调章节讲解到强调综合讲解的转变。分章讲解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学生很难将知识理顺,不能达到前后贯通。综合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讲课逻辑。传统讲课,遵循逻辑性,因此侧重了理论讲解。笔者认为,应打破这一传统观念,提倡任务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上这一节课的任务是什么。这样,目的明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从教学目标上看,由模仿型向创造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模仿老师去做。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尝试如何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也可以叫做由传授型向探索型转变。

2.加强实践教学,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改善实践教学措施

在改善实践教学措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达到高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职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

(2)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具体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尽快地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能力,学校应定期从有关厂矿企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财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讲授会计实验课。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的财会部门调研实习,实习结束,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以调查报告形式在同学之间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成本会计学范文5

[关键词] 成本会计; 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1成本会计学

会计成本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借助一定的计算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必要的监督管理的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属于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方法体系复杂而应用性突出。关于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2成本会计学的教学思考

对于成本会计的教学,就教学的内容而言,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备课工作,结合课程特点、应用要求、学术前沿研究,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另外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所区别,如哪些内容是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哪些是在授课时成本会计的使用需求,哪些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引发学生的思考。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门有着强烈实用色彩的学科,教师培养的应该是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达到社会、企业要求的会计人才。

学生在会计成本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知识点零散,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详细,对于一个事项往往介绍了很多种分析方法,比如对于如何分配材料的费用,可以采用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比如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又分为实际耗用量或是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形式。通常学生对于一种方法是比较好掌握的,但是对于多种方法,对应的适用范围,各自的原理,各种形式带来成本计算上的差异,通常不易掌握,在知识上有脱节的感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账证概念模糊。成本会计在成本构成方面又分为料、工、费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归类、分配和结转程序,调查表明,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对账表对应关系,以及账簿结转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账和证的处理感到比较棘手。

对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不理解。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是成本会计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有些同学却认为,它们与“会计”本身关系不大,重视程度不够,掌握得比较粗浅,没有意识到这些方面对成本计算有重要影响。

3成本会计教学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3.1教学内容设计

明确教学目标。成本会计这门课主要是讲述制造成本及其相关理论,在财会专业中,是基础会计学的后续课程,是管理会计学的前导课程。在学习的内容上,是对基础会计学上的各种会计原则、不同的记账方法和循环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做了些内容上的铺垫。理论上,通过财会专业这一整套流程的训练,使得学生形成专业性的思维和必要的综合素质。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师务必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学在财会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学习和实际训练当中,形成专业性思维。

教学内容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会计主讲的内容是:成本理论、成本会计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在教学上,把握成本核算这条主线,进行报表分析、账务处理等。成本核算与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功能。在课程讲述中,主讲教师可以参照多种教材,借助精彩案例讲解清楚。

重点和难点分明。教师除了针对大纲要求进行有重点的讲述外,还要及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通过观察课堂表现、批阅作业、课后答疑、与学生交谈等方式观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对重点和难点详细分析。

3.2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述案例情况,学生讨论之后形成分析报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引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减少照本宣科的枯燥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选取案例要慎重,所选的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多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见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法。通过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有关于成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但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实践教学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模拟实践,或是到工厂实习,由学生自己完成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分析等全部工作。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爽. 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

[2] 曾馨瑢,段雪梅,邓劼.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会计之友,2009(14).

[3] 尚伏雨. 论“成本会计”课程教法改革[j]. 继续教育研究,2010(6).

[4] 南顺女. 关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4).

成本会计学范文6

1.成本会计教学实效差,学生掌握难度大。

成本会计在会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学生都表示其是学起来最难的。这主要是因为:首先,一般会计类专业没有关于生产流程方面的课程内容,而成本会计和企业的生产流程间是密切相连的,如果缺乏该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很难熟知生产过程,不懂得生产术语,严重阻碍了他们全面了解成本作业流程及其方法。其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在成本会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会非常的吃力。

2.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有部分成本会计教育者未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不知道现代市场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常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以社会的发展需求角度出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有极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却较低的局面,根本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转变考核方式。

现在有不少高职学校中所开展的成本会计教学均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致使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两者间无法有效的融合起来。在新的教学方式涌现后,教育者教学中应采用诸如情景教学、小组调查等诸多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方式,通过先进高效的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际考核时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随着诸多新形式的应用,会使学生成绩的构成得到一定的改变,把学生成本会计总成绩分解成五个小部分,即卷面成绩、课堂成绩、课后案例分析成绩、课外活动成绩和实训成绩。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这几个部分的重要度。

2.注重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很好的学习,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除了为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外,还通过一些事例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度。比如,向学生介绍某企业中执行的关于成本管理方面的措施方法,并要求学生查看该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措施方法的合理与否,怎样对成本加以改进完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直观的形式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介绍所有成本计算方法自身具有的特征、流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成本费用、成本要素以及成品的成本核算各项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形、图像,使学生全面掌握了解各种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成本理论瞬间生动形象起来,带动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效果理想。除此之外,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快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不过,实施电算化过程中不可只一味的模仿手工核算方式,还应不断加快电算化的持续有效发展,尽早实现管理型的电算化目标。

三、结论

成本会计学范文7

在企业实习时,很多实习生只能帮助企业整理、装订凭证,达不到实习效果。校内模拟实训有名无实。除校企合作外,校内模拟实训是成本会计实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很多校内模拟实训的案例不足,涉足的领域不宽,模拟实训的难度不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仅仅是成本会计理论课本上品种法练习的翻版,成本会计实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手段方法落后。一般担任成本会计实训课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做好实训答案,教师边讲,学生边抄答案,学生抄完答案并整理后上交实训报告,实训课程就完结了,整个过程机械照搬,枯燥无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能采用PPT、案例法进行的较少,采用挂图、模型教学的很少,采用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教学方法更少。综观教师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观念,客观地说仍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改革趋势

(一)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当前,成本会计教学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只学习成本会计理论是解决不了成本会计实际问题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接触不同体制的工业企业的实际知识,融入成本会计实践中去,才能真正领会成本会计知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自编教材,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领会知识。如笔者动员会计教研室的教师到不同的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运作,并选定一家水泥厂(校企合作企业)作为成本会计实训的对象,制作水泥厂模型,并自编《成本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教学指导书》。选定水泥企业作为实训对象,是因为水泥厂较为普遍,水泥产品较为单一,原材料不复杂,而且,学生对水泥产品不陌生,易于接受。教师自编实训教材,一是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编著能力,二是学生使用教材后,能完整地体会到成本会计的严谨性,会计技能明显提高。

(二)采用模型教学法

采用模型教学法讲授成本会计实训教程,与传统板书教学法相比效率有所提高;与案例法教学相比更真切、直观;与任务驱动法相比,目标任务更明确;与项目教学法相比,更全面。模型教学法与PPT结合使用,实训效果更佳。

三、模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可采用的模型很多,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为“水泥厂模型”。

(一)模型教学法的优势

成本会计知识点较多,而且计算多、表格多,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实践的依托,学生很难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难以跟上课程的进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成本会计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引入水泥厂模型教学法,可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模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模型教学法在相关专业如医学、机械工程的教学中经常用到,其本质是通过在课堂讲授中引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感性认知。有研究者还利用统计学工具,分析了模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并证实了其有效性。

(二)水泥厂模型展示

从图1可见,水泥厂教学模型展示了水泥厂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着重展示原材料名称及物料流向、车间名称、辅助生产车间名称,学生在模型前如同置身于工厂。

(三)水泥厂模型教学的要求

采用水泥厂模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每个小组在教师讲完具体要求后,独立开展实训,小组内成员可自由交流。各组员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先完成的成员可以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整理资料,未完成的同学应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三是各小组在模拟实训完成后,将实训成果交由教师初审,教师给出整改意见,并交小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再上交。四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学习过程和成本计算结果进行公开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小组实训结果进行对比并综合点评。五是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综合实训结果,自己整理一份实训结果并上交指导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水泥厂综合实训内容,消除因成员间岗位差异而出现的技能差异。

(四)根据水泥厂模型确认企业会计岗位与会计任务

综合模拟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大约分4组,每小组设计为12~13人,会计岗位及会计任务为:材料会计1人对应材料汇总分配表,往来会计1人对应应付账款登记,薪酬会计1人对应工资薪酬核算,成本会计5人分别对应固定资产及折旧核算、其他支出核算、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含直接分配法或交互分配法)、制造费用汇总分配(含产量法或车间原值法)、生料及煤成本核算、熟料成本核算、水泥成本核算,出纳1人对应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2人对应明细账、多栏账、总账。每组财务经理负责稽核原材料、工资、其他支出、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账、报表的审核。财务总监负责车间成本核算、报表分析及成本报表说明。另外,因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方法不同,作如下规定:第一、第二组承担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制造费用按产量分配法。第三、第四组承担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制造费用按车间原值分配法。

(五)水泥厂成本会计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

1.原材料汇总分配表。以生料磨车间原材料分配为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生料制作的工艺流程。根据图1可知,生料制作必须经过石灰石的开采和运输(石灰石价格按采石车间品种法计算后的价格内部转账)、外购铁矿石、外购粘土和页岩。其次,将四种原材料经过立式磨机磨成粉后,形成水泥生料粉。2.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水泥厂辅助生产车间的核算是比较复杂的,因各厂而异。可将辅助生产车间划分为机修车间、运输车间、动力车间。其中机修车间含供电、供水、供气,如图2所示。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多栏账,其中辅助生产成本多栏账包括原材料、人工费、辅助车间制造费用等二级科目。具体业务指导如下:其一,指导学生(会计)登记辅助生产多栏账。首先,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逐项登记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确认各辅助车间费用总额。其次,根据生产统计表,确认各辅助车间消耗的劳务量,确认对外分配的劳务量。其二,准备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三,按组分别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其中第一、第二组采用交互分配法,第三、第四组采用顺序分配法。现以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为例说明。3.原料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开设制造费用多栏账,并按车间核算。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表,逐项登记各车间制造费用。因生料、煤粉、烧成车间生产的均为半成品,与水泥成品有显著区别,故三大车间制造费用放在一起分配,图1所示为车间名称及车间固定资产原值。制造费用的总额按三个原料车间的固定资产原值比例进行分配(也可按生料、煤粉、熟料的产量来分配),根据会计登记的制造费用多栏账总额是2607735.12元,计算出分配率为103.2766,如表3所示。其他如制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水泥成本计算表、水泥成本综合结转法还原等项目皆可运用图1所示的模型对应的车间进行账务处理。

(六)水泥厂模型教学效果

成本会计学范文8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实践;学习动力

1成本会计教学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人材培养都面临着挑战。在成本会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面临到的挑战是,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能学得更好,技能更强,专业综合素质更高,更能很快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如何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上,学生的学习动力上做得更好,来满足现今企业和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教学要求和人材培养。我们面临着如何强化教学实践、强化教学方式和理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挑战。

2成本会计教学的问题与分析

2.1教学实践基地滞后

在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9%,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产品销售额约64%,提供了约78%的就业岗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大多数的会计类的毕业学生,会求职于这些岗位。目前,企业界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要求的能力素质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新能力(32%),组织能力(14%),交际能力和辨别能力(8%)(张练,2004)。实际操作能力为(90%),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要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而我们的多数的在校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这样一个层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相对较少。要想提高操作能力,就必需要进行实践,而实践就需要学校有对应的实践基地。而实践基地的建立往往由于经费的不足,从数量上不足,难以满足多数的学生实践,从质量上又流于形式,使得学生难以可以顶岗实践,无法形成对学生有实质性的帮助。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又强调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无法满足企业的能力需求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能力才得以提高,现今实践教学基地的缺失和不良,难以形成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局面,学生实践基地的现壮相应滞后,也相应的反映在企业的实践教学中相应滞后。

2.2教学理念、方法局限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无疑是希望把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出好学生。而好学生的培养理念,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受到教材形式和内容、课时、黑板、PPT、等资源的局限。在教材表现为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对企业成本形成的生动介绍,内容不新、不全。在教学表现上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课堂为中心,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样形成老师都在学校课堂,主讲的都是课本上的内容,师生都依赖教材,面对大量繁杂表格、抽象的数据,面对各成本项目的结转、分配、核算的,在学生没有见过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感受过原材料一步步到半成品,产成品整个成本费用发生形成过程,学生是很难去理解到书本中各个表格和成本数据之间的对应结转关系的,只是生搬硬套,计算数据,公式套公式。不难想像老师单靠教材、有限的课时、学校的教室,很难生动形象的展示整个产品成本的形成和核算过程给学生。加上传授方式上,老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传授方法上也存在对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引导的局限,易使学生对知识实质上理解和运用会打折扣,不易形成成本整体系统观点,成本知识整体学习上有局限。

2.3学生学习动机、动力不足

从多数学生的角度来说,无疑是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到所学的成本知识。以最容易的方式来接受和理解成本知识。以最简单的考试方式来考核成本知识。这样学习动机就促成了学生从利益的角度上去看待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在多数学生的整个学习中,衡量成本会计这门课程重不重要,要不要花大心思去学习该课的重要判定,是该课程与相关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有利多一些,还是无利多一些来决定。相对于这些考试,成本会计考题内容相对较少,所以学生往往报着听一听,应付了事,而不是从内心重视这门财务类的核心课程。再者从成本会计本身的知识难易度来说,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基础,否则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和吃力,即使对基础好的学生,也需要占用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忆、理解、操作来掌握这些知识。最后从成本会计的考核方式来说,目前主要的是通过试卷,试卷的内容一般涉及到选择题、判断题、业务题、计算题、综合题题等,包含了主观和客观题型,多以教材和综合习题为原型拓展,看起来比较合理和全面,但确有缺陷,缺陷在于理论多,实际成本会计操作题无,考试更多的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而没有考查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使巧,放松了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自我求知的欲望、降低了学习的动力。

3成本会计教学建议

3.1强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搭建一个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平台。但由于成本会计是对内会计涉及到商业利益,一般企业不太愿学生来实践学习,学生很难接触到成本资料。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学校内部来说,可以从学校各部门内部搭践与成本会计岗位相关的这样一个实践学习平台。如财务处、后勤处、校办企业,安排部份学生参与到日常的成本会计工作,对学校和学生都有利。第二,可以以学校和老师牵头,学生为主力军,搭建对外社会服务的专业成本会计工作平台,主动寻找本地的一些中小企业或个体、私营业主,提供日常的成本会计业务处理,成本咨询,成本分析,帮助企业和业主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第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本地的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从帮助企业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探究企业可以深挖成本,提升利润的空间,另一方面为学生在企业实践和就业扩宽路径,又可以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2强化教学理念、方法

教师要打破一些局限,首先是教材上的局限,在教材上形式上可以重新选择一些图文并茂,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制造有相应介绍,内容生动形象的教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可能难以找到,最好是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自编教材。第二,角色互换,以学生主导为主,老师来当教练作引导。开展第二教室,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请企业的专家给以介绍。第三,情景教学,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和成本费用的发生,结转拍摄视频,以情景再现,结合课本知识点,让学生分组结合知识点,开展学习任务。

3.3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首先,要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对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介绍这门课与其它课的关系,以及这门课在未来工作中所产生的意义。第二,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陪同学生一起去成本费用控制好的企业和成本费用控制得不好的企业做专题调研,对比这些企业好在那里,为什么好,是由于经营管理,还是由于成本控制,还是二者相作用,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用现场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动力。第三,在考试上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操作考试,二者合起来是本学期的成绩。理论考试和实务操作考试各占50%,且考试是分阶段的,按阶段来算学分,每学完一个成本核算方法,就考一次,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无论是强化实践基地,强化教学理念、强化学学生的学习动力,目的都是加强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满足现今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而各项教学的建议,只是成本会计教学链上的一个环节而以,如果把成本会计教学比喻作一条项链,那么这些教学建议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盘里,为了形成成本会计教学能力这条项链,必须要有那么一条线,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形成项链,成本教学中,要的就是这条链。而这条链就是老师和同学一起走进本地的中小企业,走进实践,通过实践,把各个教学环节关系连贯起来。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管理是日新月异的,在成本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都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爱月.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研究,2004,(8):21-22.

[2]张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J].南会计,2004,(4):38-40

成本会计学范文9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本次课程实习的侧重方面为品种法的核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照品种法的步骤进行: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三、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体会。课堂上我们有题目本身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凭证的流程以及在取得过程的艰辛。而在模拟的课程实习中,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才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一)09年校本培训计划和实际的结合,增强对会计知识的掌握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会计专业课程,或者说课堂上的知识也掌握的挺不错的,但是实务毕竟是实务,让你一下子就去接触实务的各种资料,你肯定是跟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次会计实验室的建成对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所提供的实习软件也是实务和理论二者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习中公司外购动力费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需要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会计收获消耗量;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分配等。

当然成本会计的知识并不是会计实习收获与体会存在的,还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紧密联系,在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本软件提供的厦门明光机械厂进行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时我采用借记“物资采购”这个科目,经同学的提醒,才求职简历范文财务会计中有关的知识点,即若要求要计划成本入账,采用借记“材料采购”的会计体会。还有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该案例提供的老师个人总结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二)提高职业素质,培养严谨、刻苦、认真的态度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在成本会计工作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头两天自己可以看到收获体会实习公司经济业务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答案,每次都是很粗心的完成一项任务,被旁边同学问起时,不知道如何解答。正因为如此,也在心里下定决心,在以后几天的实习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挺重视软件提供的模拟实习的企业概况,我们做的厦门光达机械厂的案例就提到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 60周年演讲稿核算这句话,这可关系到后面的工资费用的分配,即辅助生产车间不管是车间人员工资还是管理人员的工资都直接进入“辅助生产成本”的科目。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自己做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录入技能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世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依靠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成本核算环节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做为会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计算机的技能。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课程实习在锻炼我对成本会计核算中相关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基础上,跟随时展的电算化潮流,利用计算机来系统全面的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计算机录入技能,为我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的不足与完善

(一)实习过程中不够细心谨慎

做成本会计工作不能有寓言讲的大丈夫不拘小节的态度。相反,做为未来会计人员的我们必须连一个小数点的差错都要弄明白,不能因为只是0.01的尾差而小视,有可能会引起成本试算平衡表不平衡。

不过在刚开始的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时,我却忘了登记期初余额,导致返工现象的发生,想想要是能细心一点就不用做重复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在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按步骤实施,导致后面的工作进行的不顺利且经常进行返工现象。

(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于频繁发问

成本会计学范文10

会议开幕式上,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国强教授代表东北财经大学致欢迎辞,辽宁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润田同志代表辽宁省财政厅和辽宁省会计学会致词。中国会计学会现任会长金莲淑同志代表中国会计学会致辞,并就进一步做好财务成本分会提出了建议。随后,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王世定教授、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楼申光同志、现任会长刘明辉教授分别致辞。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教授作了题为“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准则的有关情况”的主题报告。首先,刘司长概括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试验、接轨、协调、趋同、等效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此时在中央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会计准则的试验阶段。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成果,开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开始进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实行“两则两制”制度,这是会计准则的接轨阶段。1997年关联方准则出台,1998年实施之后陆续出台一系列具体准则。由于全面推行会计准则的时机不够完善,出台企业会计制度导致了“准则”与“制度”并行的局面,这是会计准则的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的主导思想是,能够与国际协调的要尽量协调,适应中央对企业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政策从原来的“引进来”过渡到“走出去”。立足实际,会计准则不能照抄照搬国际准则,而是实现国际趋同,并以等效为目标。实现我国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有助于我国会计事业做强做大,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刘司长指出,下半年进一步的工作是实现中欧会计准则的等效,使得我国审计的我国企业的年报同样在欧洲得到认同。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中美合作、中美等效工作。刘司长还对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欧、美、中,国际几派势力正在形成,我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举足轻重,与大国相协调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形成。随后刘司长就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新准则已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有效实施,上市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刘司长提出拟采取的措施,并根据年报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财务成本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世定教授作了题为“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历史进程”的专题报告。首先,王教授提出会计改革应当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会计与社会资源配置有着天然联系,在资源配置的各个阶段,会计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因此,会计改革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接着,王教授简要回顾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接触国际会计准则,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的活动,并且观念逐渐开始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实行“两则两制”制度。关于当时有关此制度的争议,王教授认为当时会计的改革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地位,而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的发展。不同行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是必要的,会计国际化趋同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把握、操作困难,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后,王教授回顾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发展的曲折之路。针对众多的批评和反对意见,王教授从公允价值的政策后果角度进行解析后认为,公允价值在我国走了弯路,但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确具有重大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龙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CPA行业发展及审计理论研究的成就与述评”的专题报告。张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CPA法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认为从法规体系本身来讲,我国CPA法规建设是比较完善的。对于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介绍了:一是“两会”、“两所”、“两师”的联合。两会联合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对全国社会审计行业实行管理,并依法接受财政部和审计署的监督和指导;二是事务所脱钩改制。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是完善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作。随后,张教授介绍了我国CPA行业规范与实务进步的主要成就。接着,归纳了1999-2007年我国近九年CPA审计理论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结合相关文章的数量及所占比例比,总结概括了审计在审计收费、审计意见、审计质量、审计风险、职业道德、行业管理和其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五大期刊相关实证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趋势等。最后,张教授对我国审计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指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稍逊于会计和财务研究,对发表刊物、研究对象、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审计的准则制度、审计的实际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提出规范研究要“范”,实证研究要“实”的观点。

中国海洋大学王竹泉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会计监督的改革与创新”的专题报告。首先,报告从会计监督环境演变和制度安排、会计监督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考察中对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监督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计监督在30年中的发展和创新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4年),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会计监督的延续;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利益冲突导致会计监督陷入困境;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会计监督不断探索和改革试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会计监督体系逐步理顺,内部控制渐受关注。随后,王教授对未来会计监督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创新进行了展望。王教授提出构造新的会计监督体系,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进一步区分为经营者的会计监督、投资者的会计监督、债权人的会计监督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关于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王教授认为,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也始终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同时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基础,其中又以内部会计监督(或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为核心,而有效的外部监督则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王教授还对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提出创新观点,建议未来的会计监督体制创新朝着“股东――职工型”会计监督体制发展。这种新的监督体系遵循的是分工监督的逻辑,每个监督组

织有其明确偏好,只对其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负责,其发生的监督成本也由其所代表的那类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

中山大学刘峰教授的专题报告题目为“30年会计理论回顾”。刘教授首先提出个人进行论文回顾与评价的取舍标准,指出标准要建立在程序规范、数据定量的基础之上。据此,刘教授分析了30年来会计理论研究内容的变化:“从天上到人间,再从人间重上天堂”。30年前的研究内容更多地涉及到基本面,如会计的属性、会计的定义、会计的职能、会计原则的目标等;到了20年前,学术界开始关注具体的企业与相应的问题,如一个关于承包经营的专辑,既有财务层面的问题,也有会计层面的问题,在研究手法上不乏描述性;10多年过去后,研究逐步转向关注企业层面的会计选择、经济后果等等。刘教授指出当下的研究,传统的“会计味”越来越弱,更多地是关注经济现象,包括一些比较间接的经济现象,如公司治理、组织制度演变等,并含蓄地批评了会计研究内容和目的的不明确,如公司治理――似乎什么都可以相联系等。随后,刘教授探讨了会计研究的社会作用,指出早期的研究,“经济后果”比较宏观和间接;新的研究,只要是严谨的,其“经济后果”比较明显,并认为会计研究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付磊教授的专题报告题目为“新中国会计史研究三十年”,在简要阐述了会计史的研究意义之后,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史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国会计(含审计、财务管理)通史研究、世界会计通史研究、会计思想史研究、会计专门史方面、行业会计、地区会计史研究、人物传记,会计史学研究、会计史译著、会计史其他形式的研究等十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付教授简要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会计史学者与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学者交流的过程与取得的成绩,并对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会计史研究的组织情况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最后,付教授提出了会计史研究的三点欠缺,即目前尚未构成完整意义的会计史学、会计史研究对当前改革发展的现实促进作用也并不明显、会计史研究人才稀缺等,并针对上述欠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清华大学夏冬林教授作了题为“会计研究30年――商学院学术化”的专题报告,从美国商学院学术化的视角探讨了我国会计研究30年来的成就。首先,夏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会计研究的一些重大事件,指出1978年葛家澍教授发表的《必须为借贷记账法正名》为会计研究“”打响了第一枪。1988年,中央财经大学的李爽教授翻译出版了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为我国接触西方会计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窗口。2001年,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召开,促进了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发展。随后,夏教授就我国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课程的变化这一专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本科的教育十分系统化,但到了硕士博士阶段,系统化越弱,对高学位的教育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然后,夏教授回顾了我国会计研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变化,对会计研究的现状予以评价。最后,夏教授从1959年福特基金会报告:《高等商学教育》的研究问题人手,介绍了美国商学院学术化问题与商学院的学科建设,思考了关于商学院的社会角色和功能问题。

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作了题为“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专题报告。首先,刘教授指出会计教育在会计改革过程中的平稳过渡,新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教授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主要特点,包括会计教育的大众化,办学体制、办学层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培养方案、师生交流的国际化。第二,会计教育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育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三是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四是教育评价制度不够科学。随后,刘永泽教授从以下方面对我国会计教育未来予以展望:一是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培养对象,正确定位培养目标。二是更新会计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手段。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三是加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加强案例教学,推行情景教学,努力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将实训课列入正式教学计划等。

成本会计学范文11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同相关学科缺乏整合。目前高校的成本会计课程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为例进行讲解,章节安排主要按照“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其他行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前沿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的顺序。其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部分与相关学科“管理会计”中部分内容相重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部分与相关学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中部分内容相重叠等。教学内容的重合一方面导致师资、时间等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滞后。现有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主要依赖于黑板板书或者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准备好一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及需要布置的作业等资料,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由于成本会计本身的特殊性:数据多,计算量大且计算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不良现象,为避免这些不良教学因素的出现,必须改进现有的理论课教学模式。

(三)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教学模式不合理。成本会计实训课是为弥补理论课的不足而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现有的实训课模式紧紧围绕做题而展开,实训课堂按照“教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实训作业,下课学生上交实训作业”这一模式进行,学生掌握的仅仅是成本的归集、分配、核算、分析等计算能力,对专业素质的提高几乎没有帮助。要实现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现有的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必须改进。

二、应用型本科院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全面提高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培养要求,成本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专业性较强,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成本会计现有的教学内容、实训实践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使得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更加合理。由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中部分内容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报表分析相重合,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授课内容进行改进,整合资源。第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对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学生更加清晰成本会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成本会计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由于现有的成本会计授课内容同其他课程相重合,造成了资源浪费,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合议解决教学内容的归属问题: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部分与“管理会计”课程相重合的为“变动成本法”内容,该内容应该归属在“管理会计”中详细讲授;“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部分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相重叠内容应归属在“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中讲授;为“成本会计”留下更多时间进行核心内容的解答,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按照从易到难的思路,合理安排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将成本会计理论课同其他学科相融合,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1.将Excel运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这种方法减少教师板书内容,更加有效地授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成本会计知识的梳理和掌握;Excel在实际工作中功能非常强大,学生多接触该软件,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2.将“图示教学法”运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该方法将成本会计中涉及的大量计算,尽量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费用及成本的核算、归集、分配等程序。

3.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合理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学范文12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教材里通常能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例,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耗费进行确认、归集和分配,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在企业会计岗位有轮岗的规定,做其他会计岗位的不一定能胜任成本会计,做过成本的会计通常更容易胜任其他会计岗位。所以学好《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对如何让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本文主要从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展开论述,谈谈在教学中的实际体会。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一)课程专业性强,真实的实用案例少

成本会计是会计类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先修后续的原则,需要学完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Excel表在财务中的应用和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时再学习成本会计。如成本会计中不仅涉及到编制各种凭证和登记相关的账簿,还需要用到大量的表单,这些需要在前期开设相关课程。另外,由于各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资料不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属于企业的内部资料,所以可以用的真实企业案例较少。教材中提供的例题和练习题也不多,另外其他渠道也不容易找到相关资料,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费用的分配方法及计算公式多

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方法和计算公式众多,像要素费用的分配中,发出材料的成本计算各材料费用的分配分别有四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有五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有四种方法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通常有七种方法,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虽然每种分配方法都不难理解,不同的费用分配方法适用不同的适用范围,由于不同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步骤也有所不同,大量的方法导致学生昏头转向,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三)成本会计中涉及大量表单的编制与计算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编制各种分配表和成本计算单。比如品种法核算的计算程序主要包括材料费用分配表、职工薪酬分配表、外购用电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其他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表和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等。成本会计表格多,表格中涉及方法的运用,表格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可能导致成本计算错误。

二、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日常情境举例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在教学中,有时重点内容直接讲解时学生不容易接受,可以使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切入。比如,在讲到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上,可以运用简单的生活中的小例子切入,比如对于定额耗用量分配法讲解时,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不容易理解,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例如我们班同学总共30人一起聚餐,其中男生20人,女生10人,预计每位男生吃2个,女生吃1个,共吃了60个馒头,每个馒头0.5元,问男生吃多少,女生共吃多少?可以得出每人吃1.2个馒头,男生吃48个共24元的馒头,女生吃12个,共6元的馒头,通过这样的小例子倒推出定额耗用量分配法的分配率及应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便于学生记忆。又如,约当产量比例法是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采用该方法时,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也会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假定这个产品有三道生产工序,首先要界定企业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是什么时候投入的,有可能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也有可能在每道工序开始前投入的,也有可能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这样几种情况。可以举一个用餐的例子来说明。可以把第一种情况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比作吃快餐,定量每人一份,拿到后吃与不吃都已消费;第二种情况在每道工序开始前投入的比作在饭店用餐,第一道先上凉菜,第二道再上热菜,最后再上一份主食。第三种情况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比作吃自助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样的举例显得生动,浅显易懂,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寓教于乐。

(二)切合工作实际合理选择运用分配方法

在给高职院校的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时,要从实际出发,把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偏重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介绍按实际成本法计价确定发出材料的成本时,应让学生掌握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四种计价方法企业是可以任选的,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至少是一年内不得随意变更。那在教学中可以设定不同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企业选择哪种方法更有利。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于一般企业都有合理避税的需要,当材料购进价格持续上涨时,计算发出成本时运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就比较好,一方面这种方法比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发出成本高,这样企业当期利润低,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就可以为企业合理避税;另一方面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实际工作而言,会计的计算量相对较小。这样在讲解时穿插一些思考,把理论内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便于学生以后学以致用。

(三)利用Excel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分析

在成本核算过程和财务会计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不一样,财务会计主要涉及会计分录的编制及报表的生成,而成本会计的计算以表格完成,表格中涉及计算方法的运用,表格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可以利用Excel表把品种繁多的表单联系起来,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分析,利用Excel表的函数应用、成本费用分配表的绘制、图表的使用等。比如,采用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当辅助生产车间在三个以上时,需要将三个以上的多元一次方程进行联立计算(有几个车间需要建立几个方程),如果采用手工费用分配,解三元以上的联立方程的计算量很大,这时就可以利用Excel快捷地实现费用的分配,以达到手工计算难以实现的目标。还可以利用Excel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把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到成本的计算运用公式建立勾稽关系。

(四)教学内容应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普及,企业利用智能化进行生产管理,这已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重点放在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不太关注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直接人工成本支出比重变小,而管理成本、机器设备的损耗折旧等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比重加大,这些要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应改变。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材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了成本核算方法,在教学中也以工业企业为例讲解。但实践中,还存在着其经营成本中直接人工费、间接生产费用等占大部分,而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的企业,就要结合其生产特点采用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成本核算的计算方法,而忽视成本分析、决策、考核等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运用相关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决策、考核等,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不便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引导与讲解。

(五)教学课件应生动活泼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计算方法多,表格多,在设计PPT课件时应考虑生动性的特点课件中不要把书本上的东西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尽量避免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多使用图像、不同颜色标注、动画和视频等手段。制作课件时多使用箭头总汇、标注以及流程图等激发学生“看”课件的兴趣。比如,把编制的会计分录用填制好的记账凭证替代,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时利用模拟真实的明细账反映出来,做成动画的形式演示。在学习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时,可以以一家水泥厂为例介绍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首先把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用图示出来,再配上水泥厂的生产过程视频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水泥厂的工艺流程有个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为企业的实际服务,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制作PPT课件时,可以在重要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讲到品种法时还涉及到前面所学费用的分配方法,这时就可以前后联系,把一个个知识点贯穿起来,由点及面,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结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怎么样讲课能让学生更易于掌握,还要多联系相关企业,掌握企业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针对《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从峰.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3):97-99.

[2]李延莉.基于六特性设计《成本会计》课件[J].会计之友,2012(9):113-115.

[3]梁好.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考[J].企业导报,2014(22)202-203.

[4]董利.《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思考[J].价值工程,2013(11),281-282.

[5]任强,杨金亮.基于EXCEL的成本会计综合实训设计[J].黑河学刊,2016(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