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

时间:2022-09-08 02:37:22

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范文1

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后,全国各地轰轰烈烈掀起了诵读古诗文的热潮。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古诗文推荐篇目。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让学生多背熟背,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背诵古诗文有那么大的好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或午读的黄金时间学生积累了不少。 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下面学生背诵的方法我也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种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经典古诗文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典古诗 诵读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转变。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这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省级教科研立项课题,则是在审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现状的基础上,对诵读经典的内涵、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可行性,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价值及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等问题作的初步探究.,现将其中的一些所得与各位读者交流探讨。

诵读时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经典;激发兴趣以读为主;方法灵活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最后,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我们研究采用课堂诵读教学五步法:读诗文、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1读诗文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古诗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始终要以学生的“读诗”为本。

(1)要求学生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遗字,不添字。然后变换各种不同朗读方式,如:齐读、独读、轮读、对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体会到读古诗的乐趣。(2)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朗读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借助一切有利条件扩大学生的古诗朗读视野。(3)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便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量诵读,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出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在诵读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联想,将诗歌艺术的魅力内化。

当然,在读古诗的过程中,一定还要要注意紧抓最基础的字音和断读及语气,从而拓展至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当中。

2知诗人

关于作者的了解,其实在小学古诗的学习当中,尤为众多的当属唐代的几位有名诗人了,他们不外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了,二人又合Q为唐代诗人中的“大李杜”,以及后来的李商隐和杜牧,二人合称为“小李杜”。除此之外,还有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为唐代诗人当中的“王孟”。对于以上几位“知名诗人”,在小学各年级的古诗教学当中都可以对学生做出一致的讲解,以便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古诗的作者产生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更多古诗学习打下良好铺垫。同时,我们也可以由一位作者,联系到他在小学阶段出现的大部分诗歌,以便在教学中达到共性的学习。

3解诗题

所谓“解诗题”,就是理解诗歌题目中蕴含的表面意思和深一层意义,为进一步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打下基础。这一方面可以从作者写这首古诗的具体时代背景做起。如在进行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解诗题”的:春天里,一片大好美景,作者到外面去游玩,但却遇到了不如人意的地方,题中的“值”是“逢、遇到”的意思。诗题的意思是:作者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欣赏。那么后来会怎样呢?我们读了古诗就知道了。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诗意的学习当中去了。

4明诗意

要读懂一首古诗,就要求我们对这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话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初读诗歌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这时的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老师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进而由然的生发出对整首诗歌诗意的理解。

5悟诗情

在古诗文教学当中思想感情分析对于理解诗歌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

(1)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一定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2)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孟浩然的《春晓》诗,诗眼就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隐居山野,不了世事的感情。

(3)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不但可用来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经典古诗文范文3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

(下转页)

(上接页)

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经典古诗文范文4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我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利用儿童时期的特别记忆力,引导学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受益的文化准备。

关健词:经典文化 古诗 教学法

一.囫囵吞枣背诵法。《论语》中有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重视例子的启发作用,他希望教师举一例后学生就能够“反三”,如果举一例后学生不能反三,就暂时停下来,等待时机成熟再教育。孔子的这一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的,像《诗经》这样的古诗,学生是做不到举一反三的,因为它的语言风格与意境是小学生很难理解的,让小孩子囫囵吞枣地背诵就行了。小孩子天生有高超的记忆力,要抓住这一天性,增大他们的背诵量,就像牛吃草,先吞下去,到时候再慢慢反刍。死记硬背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著名教育家黎锦熙先生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二.有所感悟背诵法。有些诗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点拨中有所感悟,但仅仅是“有所”感悟,即感悟的不是很多,不是很明白,是少而浅的比较模糊的一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理解,这种理解有时候可能还和诗词的本意完全不一样,只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这构建起自己的一点理解就行了,不要让学生一味地去探究诗词的内涵意境,让他们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记诵下来就行了。

三.激发兴趣背诵法。有些诗词,浅显易懂,真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不妨先看图说“画”,再学文,即让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描述一番所画的景与情,建立起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诗歌形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能为理解诗歌的本来意义提供比较的材料,使学生在对比理解中把诗歌的意境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要想吸引学生,我们必须对手中的内容进行处理,整合、增删……如烹饪一样,色香味俱全时,学生才可能垂涎欲滴、眼前一亮,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观参与。

四.理解背诵法。读是诗歌教学的根本大法。”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诵。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听”诗中感知诗歌基调和节奏,初步欣赏诗歌之美。所谓把握基调,就是朗读时表现出诗歌的基本感情倾向,采用合理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利用声音的变化,就能形成朗读的节奏。对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去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只要做好示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朗读示范,能增强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的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生反复诵读,就会把诗歌的情与境慢慢地意会出来,传递出来。

五.咀嚼字词法。诗歌的意境靠语言来传达,其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只有咀嚼字词,重点突破,才能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语言,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技巧,进一步感知到诗歌的意境美。《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里的“只”和“深”是炼字之精华,如果能借助图画的理解和诵读中的体会,读透这两个字,意境就会“豁然开朗”。“只”字强调师傅唯一的居所――此山中,即告诉来访者,我师傅就在这座山里,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这个“只”字把童子为十分隐秘的住所和行径感到自豪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是“不知处”的根本原因,它一字千金,道出了山的高远、云的浓密。层峦叠嶂的山峰被浓浓的云雾缠绕,神秘莫测,师傅飘然若仙,来去无踪,哪里能找到他呢?正因为师傅就在此山又在此山中找不到他,才显示出“隐者”之“隐”,寻者“不遇”的奇特。咀嚼了“只”和“深”。意境之美就有了新意。

六.活动竞赛法。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采用的对策是:(a)天天背一首古诗词: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b)每周抄一首古诗词,自己给古诗词配上一幅画;(c)每月下旬同年级举行一次古诗词竞赛活动,通过“古诗词”朗读比赛、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年之内,每个学生最少积累古诗词200首。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经典古诗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诵读古诗文;兴趣;培养方法。

中小学教育是中小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学生身体得到正常发育、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养成符合社会要求规范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并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育人活动。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培养,增强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对中小学生的熏陶,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经典文化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越来越明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层力量,教育和培养中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意义

在现阶段,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有着很重要的显示意义。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诵读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验和相关数据表明,一个人成年之后,脑海中记忆的古诗文大多数是小学、中学所诵记的。因而,通过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必然使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古典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民族精神,同时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小学阶段促进学生大量吸收积累祖国优秀语言精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加强人文修养,不仅是提高中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好方法,也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优美的诗词文赋无疑是这条璀璨星河中无数闪耀的明星。从古诗文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来看,古诗文往往用最浓缩的语言,它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记录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景色或难忘的事件。培养中小学生品位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古诗文逐字逐句的品位,对古人写诗文场景的回忆和感受,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会慢慢的得到提升,古诗文语言精练,用字精准,引人深思。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典故,充分说明了古人对用字造句的严格要求,也充分说明了古诗文之所以经典的缘由。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用字用词准确性的锻炼,可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在很多地区,中小学生的教育不尽人意,对古诗文的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部分老师抱着“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诵古诗文,而不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其它课文一样,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怎么写及其诗文的意思即可,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进程和文化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文字传播的载体也变得多样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小学生能够更早地、更多地接受新事物。因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综合学校教育、家庭的教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一)改进策略,重视教学方法

我们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同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不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对课堂和所学对象产生一种排斥感。

1、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理解都处在朦胧的阶段,对事物的接触较少,进入校园,对所接触的事情都有一种好奇感、陌生感。在小学生的眼里,传授知识的老师既可敬又可怕。基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尝试着和自己的学生做朋友,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在教书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障碍,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2、给学生讲故事,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流传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喜欢听故事也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把古诗文作品流传过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传奇,把握时机,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体会作者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

3、让学生比记忆,激发互相竞争的局面

在各种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古诗文接龙、对诗、古诗配对等。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或者是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一句,指名另一个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对胜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培养兴趣方面,有着很好的示范功能。

(二)改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为此,在培养古诗文兴趣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些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读物,到达增加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1、购买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如一些少儿读物,以绘画、图文和注释的形式来全方位地阐述古诗文所表达的涵义,尤其是一些写景的诗文,通过画面更加直白地描述了诗文表达的景色、情景。这些优秀的读物,对每个汉字配以汉语拼音,学生在有了基本的拼音知识之后,也可以很好地进行自学。

2、聘请家庭教师

在古诗文方面,一些语文老师和家长可能没有基本的文学素养,对孩子无法进行基本的教育,加之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又多,无法深入透彻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着聘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利用周末或者晚上闲余时间,来为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3、创新思维,重视智能教育

经典古诗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98-01

1.经典古诗文课外阅读成为必然

1.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特别是缺少汉语言广泛交流的彝族地区小学生阅读尤其重要。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选择较盲目。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较力色彩的书籍进入了学生选择的领域。而一些较为高雅严肃的作品少人问津。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极端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只重视与文化考试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则,个别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2)方法较陈旧。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由此可见,方法陈旧、呆板是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3)研读不够深。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4)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进行了安排,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还有就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发展不平衡;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特别是彝区课外阅读甚至没有。对于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的效果有时还是感觉无从下手,没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收效大的引导模式。这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课外阅读如何深入开展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它需要教师拥有有效引导的理念,掌握有效引导的方法和策略,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阅读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探索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课外阅读引领的有效性成了我们彝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3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所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在认真审视学校师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发展"作为总的价值追求,构建"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经典古诗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累、理解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为中学古诗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高。

为此经典古诗文课外阅读延伸成为必然。

2.经典古诗文课外阅读延伸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借签相关学校的指导经验,结合彝区学生的阅读开展实际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指导投入内带来的最好的效果。是充实的课外活动,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彝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彝族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3.研究目标

3.1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阶段特征,制定详细的彝族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推荐书目和说明。

3.2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文体,制定一系列指导学生进行浏览,阅读,精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的方案和切实有效的措施。

3.3尊重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建立多样化的阅读情感交流模式。

3.4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思路:本策略的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材料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渠道,以学生自立,学习为核心,探索出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以本校五六年级彝生为研究对象。其次、采用一些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即从外到内,全面深入研究小学高段彝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经验实践,查阅资料总结实验方法。写好经验总结。

5.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本策略的提出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在科研要求上,彝族地区小学高段学生的发展上提出的,充分利用以下有利条件:

5.1教育专家的引领。

5.2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3.用好"中心校教师QQ群"这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经典古诗文范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18

从最早的诗歌《弹歌》到现在,我国古典诗歌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被代代传唱。古典诗歌鉴赏能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人生道理、陶冶文化情操。因此,古典诗歌鉴赏作为高考中语文考试的“常青树”,一直屹立不倒,而且出题模式越来越成熟、问题设置越来越灵活多变、难题也不断向深度挖掘。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审美培养还是应对高考,探析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带领学生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是如何含蓄表达自己感情的,但学生对此认知度却不高。因此,身为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想简单谈一下目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情况

我国儿童的启蒙教育多是从简单的古典诗歌开始,小学、初中到高中,无论那版语文教材都少不了古典诗歌的身影,可以说古典诗歌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是一棵永不倒地的常青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但是,当古典诗歌化转化为考卷上的考题时,却难住了大多数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考查,高中生普遍得分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儿童从牙牙学语到高中这个阶段,对古典诗歌,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通俗易懂的小说比古典诗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于是很多学生阅读古典诗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真正喜欢。

古典诗歌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古典诗歌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对课本和部分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背诵,自学能力也较弱。另外,古典诗歌鉴赏需要相对的历史背景、诗人人生经历做支柱,不少学生对我国古代史发展情况、诗人经历了解不多,生活背景不足以支撑其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二、教教学情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典诗歌感情表达含蓄,讲究阅读的感官欣赏,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典诗歌时,教学理念陈旧,统一化欣赏标准,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欣赏的空间,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一棒子打死,只认可书本注解的标准答案。这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高、欣赏底蕴不足,只会根据参考教案理解诗歌,生搬参考书上已标注的欣赏,无法感悟诗歌美感,更无法主导课堂,不利于引导学生去追求古典美。使原本由教师主导,学生讨论的互动式古典诗歌课堂变成了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失去了阅读和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充满古典美的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无趣,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同时,受高考功利性影响,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抛弃了对古典诗歌欣赏式教学方法,选择了教授学生模式化理解、公式化判断、标准化回答的教学方法。

三、高考分析情况

古典诗歌随着高考改革大潮,在高考试卷中表现形式日渐缜密、成熟灵活、涉及知识面越来越广、考察学生自主欣赏能力越来越高。在形式上,从最早的选择题到现在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理解、判断和再组织语言的能力越来越高;在分数设置上,分值比重越来越高,依照现在“新课程”要求的趋势判断,以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弱对古典诗歌的考查;在命题体裁上,选择的多是短小精悍、语言精炼的绝句、律诗、词,语句短小,不易理解;在命题方向上,多选择的非大众化的诗歌,考查学生历史了解情况、诗人表达方式、人生经历对诗歌影响度,横向和纵向挖掘度加深。因此,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教学、束缚于课堂,应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知识背景,熏陶学生感悟力,提高其文学审美力。

四、社会影响情况

白话文经过二百多年的推广,作为现代交际沟通的工具,影响已深入骨髓,高中生对古典语言接触少,对古人含蓄化表达感情的方式不理解。因此,很多高中生对欣赏古典诗歌存在一定语言和感情理解上的障碍。另外,现代社会受浅俗文化影响,电视、电影、动漫、游戏对高中生的影响程度较大,以古典诗歌为代表的雅文化,被日渐冷落。同时,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多喜欢阅读浅显易懂的修仙、武侠、玄幻类的“快餐式文化”,极少有学生静下心,欣赏古典诗歌。家庭引导方面,不少家长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高低,忽视对其文学素养培养,在学习投资方面,多投入在应对考试的参考书和补习班等方面,不愿也不想投入在见效慢的古典书籍上。

五、学校引导情况

受社会功利性思想影响,学校在课外实践活动组织方面,多重视对易出成绩的理化生类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硬件投入方面,对机器人模型、歌舞、社会型模式实验类投入较多;学校图书馆购买书籍也多选择学生喜欢阅读的小说、散文或接近考试的英文书籍,对古典诗歌书籍投入较少;在软件投入方面,一般学校对机器人、歌舞等设有专有课外实践场地,很少设有古典诗歌活动场地。古典诗歌鉴赏讲究铿锵有力的诵读、体会诗歌声韵美等,对软硬件要求并不比其他实践活动低。朗读需要安静的环境、音乐的搭配需要多媒体支持,诗歌鉴赏还需要系统的背景支持,需要学校组织人文类学科教师给古典诗歌爱好者进行系统知识培训。但现实是,活动场地不够、资料短缺、举办活动少、学校组织不完善、教师引导不足,导致古典诗歌校园文化不浓厚。

经典古诗文范文8

一、活动名称:

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

二、活动负责人:

郭蔚明

三、活动单位:

三明市***区建设小学

四、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五、活动背景: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我校以被区教育局推荐申报福建省“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为契机,开展了“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素质过硬,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优秀接班人。

    六、活动主要内容:

1.诗词:指现行教材中出现的经典古诗词,包括《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以及我国其他优秀的经典古诗、词、韵文。

2.经典:不仅包括以上提到的诗词概念,还包括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 》《农历24节气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也包括当代优秀白话诗歌、散文、童谣等。

七、活动主要做法与措施:

(1)建立一套班子

我校成长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2)抓好两个阵地

 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

(3)坚持三条原则

①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②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

③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确保措施

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5)开展五项活动。

我们将通过开展五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

①读古诗

将诵读经典内容列入校本课程阅读内容,各班级语文老师根据学校指定的内容安排学期诵读进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一学年开展一次集体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班级。

②古诗文图展

一是诗配画,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并在校刊上展示;二是举办师生古诗文作品展。

 ③唱古诗

由音乐老师负责指导各班级教唱古诗,各年段开展”唱响中华经典”歌咏比赛.

 ④演古诗

以年段为单位,在学校文化艺术节中开展诵读经典综合表演比赛,评选优秀年段。

⑤考古诗

组织诵读经典书法与知识赛,评选优秀选手与优秀班级。

(6)拓展五条途径

①听,即听录音,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读经做人”“读经明理”的观念。广播站将设立“与圣贤交谈”栏目,解读相关经典内容;班级开设“与圣贤为友”栏目等。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时间,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

②看,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③读,每周二、四早上进行专项晨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间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

④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⑤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古诗诵读比赛。

(7)做到七个落实

① 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古诗文,学校每周安排周二、四晨会课由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② 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③ 内容落实

本学期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根据划分的内容进行每天读,每周背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文言文。

④ 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⑤ 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⑥考核落实

每学期由教导处人员与教研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每班的古诗背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用随机抽取号数的方式进行,并进行记录。使本项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八、社会反响和认可程度: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经典,开启美好心灵”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通过一年多来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明电视台“七彩阳光”2011年3月27日和5月22日先后两次报道了我校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2010年10月,在***区“传承中华文化,诵读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唐诗韵  中华情》也荣获一等奖。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建设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典古诗文范文9

古典诗歌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为了中华名族经典文化的弘扬和薪火相传,如何做好古典诗歌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者的重要工作。笔者总结近几年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着阅读积累、鉴赏及评价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应当顺应新课改理念合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古诗歌的学习鉴赏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地形成自己对于古诗歌的鉴赏态度,逐步地培养起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提升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古诗歌的鉴赏是从诗歌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的,古诗歌中总会有一些让人觉得意境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句子,如果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话,学生读起来就会更加的鲜活,会主动的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跟作者产生互动,进一步去体验作品的离愁别恨、诗情画意。

例如读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当时唐朝内外形势的了解以及对杜甫本人的境遇的感知,很难从诗句中体会到安史之乱前后作者内心对颠沛流离的战乱之苦的控诉,难以真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够感受到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心情是如何的以及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是从何而来。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知人论诗、知世论诗也要渗透进一些新的方式方法,不能够使用传统的老师正襟危坐讲,学生认认真真听到传统模式,在进行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背景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小话题辩论等多种方式,讲述的时候,称述语言也尽量的生活化语言尽量平实,拉近学生和作品背景的距离,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感受古诗歌作者的真切情感,从而获得真切的感悟和启迪,为接下来对古诗歌的深度品读、鉴赏作好铺垫。

二、揣摩意象,沉浸意境

意象,是空灵的。意象中的“意”是古诗歌作者在经历了现实生活之后形成的不同的思想感受,而内化到古诗歌中的“意”又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在感性中加入了理性的渲染,在理性中渗透了感性的内涵。而其中的“境”和“象”则是有着作者很典型的艺术加工以及读者品读之后形成的高于简单物象的升华。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各种实际存在的食物在作者巧妙的链接下经过读者的思维深化创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象空间。读过之后,一个落寞、孤寂、思恋家乡等错综复杂的情感综合中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所以,在古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意象,是提升古诗歌教学的重要方面。

三、诵读吟咏,体会诗美

诵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诗和歌是出自同宗,古典诗歌在创作的时候都依据韵律和节奏,所以古典诗歌往往带着韵律的美,所以提升古典诗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诵读赏析通过“读出来”来体会古典诗歌的优美所在。例如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字里行间也有着磅礴的意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首作品有着激昂跌宕的韵律。作品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气势恢宏节奏激昂铿锵有力,而接下来的下阕伊始又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开篇节奏忽然平缓糅合下来也为最后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感奔放留下伏笔。整个作品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自由酣畅时而铁骨柔情,诵读出来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优美,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悟。

古典诗歌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古典诗歌虽然往往篇幅不大,但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好古典诗歌却颇有难度。如果教得好,能够点燃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激情,引起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甚至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并终此一生热爱古典诗歌,但是如果教得不好,又会把美丽的古典诗歌变成“任务”不仅仅学习过程粗糙乏味,而且会使得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负情绪,使得古典文化的传承难以为继。所以在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传统的知识传授、诗歌内容、考点、语言等方面,同时在教学中也要通过知人论诗、知世论诗、揣摩意象、沉浸意境、诵读吟咏、体会诗美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兴趣、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希望藉此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陆燕辉,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经典古诗文范文10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通过利用古典诗词等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古典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点进行拓展性阅读,在拓宽品鉴古典诗词的视野中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下面,笔者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谈谈拓展阅读古典诗词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立足文本,拓展古代汉语知识

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古典诗词,必须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古代汉语知识。因为,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用古代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学生此前虽然学习过一些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中的古代汉语文化现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毕竟功底薄弱,储备有限;因此,这首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诸多古代汉语文化现象必定成为学生理解、鉴赏其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等的拦路虎。所以,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拓展这首古典诗词中似曾相识却并不相识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如,请学生说说“收”和“妻子”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再引导学生根据文意推测“收”在文题中是“收复”之意,“妻子”在这首古典诗词中是“妻子儿女”之意。进而让学生明白:在古典诗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单音节词居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单音节词均已慢慢演变为双音节词了,上述“收”与“妻子”等即是。

再如,请学生说说“闻”、“涕”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再引导学生根据文意推测“闻”和“涕”在文本中分别是“听说”和“眼泪”的意思。使学生明白:在古典诗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字词随着时间的迁移,其词义与用法都发生了变化。

二.以点带面,拓展古典诗词阅读视野

此种拓展阅读法是将大量与作者杜甫或者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文本信息相关的古典诗词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这种拓展阅读法,一定要找准拓展阅读的基点,否则将无法进行有效拓展阅读。如,我们可以以此诗作者杜甫为基点,引导学生说说此前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歌,诗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能否流畅地背诵出来。也可以把学生没有学过的杜甫其他诗歌,如《望岳》等展示在白板上给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还可以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文本为基点,运用多媒体展示杜甫的《春雨》,引导学生对二者的诵读节奏、韵脚、情感基调、主要内容等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明白:前者是七言律诗,有4个诵读节奏;后者是五言绝句,只有3个诵读节奏。前者的韵脚为:“裳”、“狂”、“乡”、“阳”,押“ang”韵;后者的韵脚为:“生”、“声”,押“eng”韵。二者都是咏怀诗,前者书写作者在喜闻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被平息之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情怀;后者写作者对春夜之雨的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二者的感情基调均是欢快愉悦的,应该用升扬的音调诵读这两首诗。

三.纵横勾连,拓展积累背诵经典名句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间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更是多如牛毛。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古典诗词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品鉴、背诵、默写文本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经典名句,还要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整理、积累与此相关的古典诗词名言佳句。如此,既可以促进学生在更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提升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品位。如,以作者杜甫为基点,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的杜甫其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等,展示在白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等。也可以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文本为基点,引导学生将课外收集其他古代文人咏怀诗中的名言佳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浑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等,展示在白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等。当然,不管从哪个基点延伸引导学生拓展古典诗词名言佳句的阅读与积累,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这些名句的出处、大意、成为经典名句的原因等。

周满年,教师,现居甘肃张掖市山丹。

经典古诗文范文11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孩子从小诵读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孩子口语的发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到自己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了。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现代社会中,吃着洋快餐,却不知道孔子、屈原为何许人;说着流利的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者屡见不鲜。我们并非反对学习英语,但是,却不能淡忘和忽略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莫过于诵读千古经典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年来,课题组以教工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中心,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推进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情境唤起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大诗人陆游也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园的门厅墙面上,精心绘制的就是古典文化的壁画;园内设有“古诗长廊”,并定期更换内容;参与研究的三个班级都有自己专门的诗词墙面创设:小班设有“每周一诗”,中班是“古诗天地”,大班则布置了“我爱古诗”主题墙。各班在区角中投放《跟我读古诗》、幼儿版《唐诗三百首》等图书和音像资料,供幼儿随时观看和交流,学习;同时,在晨间活动、接送时间和午餐前后,播放古诗词磁带、碟片、民乐,让孩子通过聆听和一起朗读古诗,时时沉浸在优美的诗海中。

(二)营造和谐温暖、充满鼓励的精神氛围,激发幼儿大胆主动诵读

《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等等。诵读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始终给予孩子真诚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诵读、欣赏、阅读、表演等;当幼儿有了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时,教师都能及时肯定,并为他喝彩,同时创设机会让幼儿大胆表现……这种信任和支持使孩子兴趣盎然,自信心增强。

(三)探索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借助图片音乐或课件等电化手段让幼儿明了诗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为了避免幼儿在诵读过程中出现枯燥、诵读疲劳等,我们借助多种手段,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个有趣的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再现古诗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感受诗词意境。如在诵读《春晓》一诗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幼儿感受诗人笔下的啼鸟、风声、雨声、花落组合的那种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幼儿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先放映庐山的风景片,当幼儿被美丽景色陶醉时,教师娓娓读出诗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幼儿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良好氛围。

幼儿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更是一种愉快的事。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此不疲。为了让幼儿形成乐于诵读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今天我当小老师”,让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孩子诵读;“读诗幸运52”,让幼儿进行背诵比赛;还有组与组之间的接龙比赛;接力读、快读、慢读……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使幼儿把诵读当作了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再者,多领域的渗透也让古诗词的诵读更加丰富有趣。经典古诗文一般富有音韵美和意境美,可读、可唱、可画、还可表演。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与表现古诗文;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和创造来表现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适当巧妙地溶入一些古诗文内容来进行歌唱与表演活动等。把古诗词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唱古诗、画古诗、演古诗、跳古诗等,既增强了幼儿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快乐主动地学习古诗文。

(四)多种途径完成古诗词诵读

集体教学:我们安排了每周1~2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制定的内容开展教学,具体有古诗欣赏、诵读、表演等。小班以欣赏诵读,激发兴趣为主,中大班则加深难度拓展范围。每一次活动,教师都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如春暖花开季节,大班教师安排《咏柳》古诗,带幼儿散步来到江滨的柳树下,引导幼儿观察:那细长的叶子嫩绿的发出亮丽的光彩,不就像“碧玉”吗?柔顺的枝条倒垂而下,不就像轻柔的绿色丝带吗?……欣赏和形象解释方法让幼儿愉悦的感受了诗歌凝练和拟人的语言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日常生活:古典文学作品具有音韵优美的特点,有美感的复述和朗诵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如晨间活动、午餐后、午休起床甚至散步途中、上下楼梯时和排队等候等时间都适当的引导幼儿诵读,幼儿也学会了在休息或游戏的时间自发的诵读古诗词,对在集体活动中学过作品进行复习巩固,加深感受、理解、记忆。幼儿园内常常能听见书声朗朗,也形成了一个很好学习的氛围。

游戏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古典文学教育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中,让古典文化快乐的滋润孩子的心田。

1.表演游戏。

在小班幼儿学习古诗《咏鹅》教学活动中,提供头饰等道具,让幼儿扮成一只只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浮跟着白鹅妈妈玩游戏,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学会咏诵了古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经常使用一种有效的游戏形式,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游戏。如:“猜谜语”“拼图”“诗画匹配”等智力游戏,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竞赛游戏。

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很强,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我们常常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的竞赛,比一比,看谁诵读的古诗文多。看谁反应快,看哪一组配合默契。如“古诗接龙”“古诗幸运52”“我是古诗大王”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听说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培养了孩子合作、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

家园共建:《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为了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之前,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以便家长更好的配合。在古诗词诵读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朗读和背诵古诗词,和孩子比赛,一起查找相关资料等等。许多家长买了《唐诗三百首》《精选古诗词》等书籍,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朗诵。有些家长还特意来询问我们在家里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等等。这份认真、这份专注,让我们感到欣慰。

四、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使我园的办园环境和活动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园的园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环境,当你置身于幼儿园中,就会被一种浓浓的古诗文化所包围,孩子们身临其中,也是得益匪浅。现在,由于我们的成功实践带动了整个幼儿园的古典文化教学氛围,我园已经将经典古诗词延伸至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园的园本教研内容,使之成为办园特色。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经典文化诵读将会更科学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课题研究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们普遍感到孩子们咏诵经典古诗后学习态度、兴趣、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经典古诗文咏诵教学是有成效的,它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的古诗文研究教师们积累了十几多例成功的教育案例,也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面、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进步明显。在诵读活动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原来有点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大胆了,原来有几个口齿不清的孩子也能连贯地讲述了……古诗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同时,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教师变成“学习者”,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涨。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年多来,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学古诗词的诵读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主动的学习,教师就会更深入地体悟古诗词经典的内容,在和古诗词的直接对话中,促进了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气质。另外,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教育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更好地学会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五、反思

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总结经验,充分反思,准备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形成更为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进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喜人的回报,也产生了一些反思:

1.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尝试,我们仅仅在幼儿园开展了古诗词(主要还是古诗)的诵读,而且只在个别班级。幼儿学习的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如何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尝试将《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论语》等经典文章也引入我们的诵读课程中,把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在全园系统、深入开展呢?

经典古诗文范文12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四、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