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典名人名句

经典名人名句

时间:2023-05-30 09:27:26

经典名人名句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1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郭小川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赫胥黎

生活就是战斗。—— 柯罗连科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冯学峰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普希金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朗费罗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拉罗什福科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林逋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 契诃夫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2

1、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约翰生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4、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5、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6、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7、憨厚朴实有碍事业的成功。——约翰·克拉克

8、无畏的气概可去这避难。——普劳图斯

9、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10、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扬格

(来源:文章屋网 )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3

2.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3.梦想是点燃生命之火的催化剂。

4.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5.改变自我,挑战自我,从现在开始。

6.放弃,不是生命的绝对。

7.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8.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成功需要一个过程。

9.缺乏明确的目标,一生将庸庸碌碌。

10.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11.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12.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1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辰,我发觉有人却没有脚。

14.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15.梦想是一个天真的词,实现梦想是个残酷的词。

16.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17.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4

近年来,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和古诗词等经典作品已成为许多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备受各方好评。那么,中职学校又该如何开展“读经典,唱红歌”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呢?作为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作品,尝试用经典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礼仪习惯,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班级组建不久,我注意到我班的特点是女生多,男生少,而且举止斯文的不少,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开展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活动。目的是通过经典中的规范道理,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爱学习的人,从而使班风逐步走上正轨。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让班长每天早读开始时写两句《弟子规》或《三字经》在黑板上,学生则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再由班长把同学们不认识的字注音,然后我领着学生们反复朗读,同时按照“去粗取精,取伪存真,古为今用”的原则,讲解句子的大意。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诵读形式,认为这会使班级很有文化味。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开学初,组织学习《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规范与诵读《弟子规》等古典作品联系起来,用古典名句诠释文明规范的内涵,增强了规范的趣味性和说服力。如讲“团结协作”这一准则,我先带领学生诵读“泛爱众,而亲仁”等语句,再讲述相关的历史典故,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行为规范中“团结协作”、“友爱乐群”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指导诵读“出则告,反必面”、“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古典名句时,我有意识地穿插中外名人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细节上感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道理。这样古今结合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容易读懂经义,明白做人的真谛。

读思结合,注意心得。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我要求学生背诵具体名句时要反复思考名句的含义,及时记录下点滴体会与感悟,把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学会与圣贤对话,获得更真切的心灵感悟。我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经典语句的心得写在周记上,无论工作多忙,我都坚持批改学生的周记。还把其中写得较为深刻的学生心得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或贴到墙报上,开辟墙报经典专栏,营造浓厚的诵读经典的氛围,启发学生思考,领悟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进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滋养人生。同时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然后教师点评。2009年3月,我班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争做世纪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演讲从多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了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身边事、身边人的观察和感悟,表达对做人处事的认识和思考。演讲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思想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反复诵读古典名句,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心灵智慧的启迪,可以说读思结合让他们享受了诵读中华经典的成长乐趣。

学教结合,知行求一。在晨课和班会课上,我常常示范背诵一段名句,以声传情指导学生诵读。课堂上、生活中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按古典名言去做,力求知行如一。我让学生每周做几件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的事,让他们把经典的思想化为行动。经过几周的坚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行为习惯逐渐好转,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我班还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小组,小组多次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学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慰问品,帮助老人们梳头洗脸、洗衣缝补、打扫卫生,讲故事、演节目,展现人间真情。一年多来,我班学生中累计好人好事达百余人次,拾金不昧,关爱他人,爱护校园整洁,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诵读经典,关键是带领学生学习圣贤所倡导的崇高的伦理道德、礼仪风格,给予人文关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教导我们成信为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言,切戒之”,告诫我们文明做人。在与学生谈心时,我注意运用经典名言,指导学生言行,让他们知道古人尚且告诫我们这么做,身为现代人更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德育考评时,让学生对照《弟子规》、《三字经》等进行自评。通过诵读经典作品,传统经典已成为师生行为的指南,班风也因此变得纯朴起来。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5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了解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及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一些常识,就可以在统览全文、大致了解文意的前提下,借助一些“路标”正确断句。

一、借助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断句。

如名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的情况,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作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动词的前后通常不能断开,因为它的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典型考题:

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选自柳宗元《永某氏之鼠》)

解析:“夜”作时间状语,它的前面省略了主语“老鼠”,“窃啮斗暴”作谓语,其后无宾语,所以应在“夜”的前面和“窃啮斗暴”的后面断开;“万状”作“其声”的谓语,其后无宾语,应在“万状”的后面断开;“不可”的前面省略了主语“人”,“寝”作“人”的谓语,其后无宾语,应在“寝”的后面断开。

答案示例: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二、两个相同的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于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典型考题:

文中的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yuè,人名,张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解析:先看句子中的两个“客”,它们不是名词的重叠形式,而是分属于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再来观察余下的部分,“拜谢”作“说”的谓语,其后无宾语,应在其后断开;“集”作客的谓语,其后无宾语,也应在其后断开;“说殊不平”的“说”是主语,可在它的前面断开。

答案示例: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三、借助句首助词断句。

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常被用于一句话的开头,我们根据这些语首助词的特征,可以在它们的前面将句子断开,也可以借助它们理解后面的文意。另外,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其前后也可以断句。

典型考题:

用“/”为文段中的画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嗟夫”是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其后可断开;“何哉”是一个疑问代词,其前面可以断开。“予”是主语,“求”是谓语,“古仁人之心”是宾语,所以应在“古仁人之心”的后面断开。

答案示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四、借助句末助词断句。

如“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乎、耶、欤、邪”等常用于疑问句的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的末尾。我们根据这些句末助词就能断句。

典型考题: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云(人名,南霁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选自韩愈《南霁云威武不能屈》)

解析:“矣”是一个句末语气词,应在它的后面断开。再来观察余下的部分:“睢阳之人”是主语,其前面应断开;“云虽欲独食”中的“食”作“云”的谓语,其后又无宾语,所以可在“食”的后面断开。

答案示例: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五、借助修辞手法断句。

如顶真的特点是首尾同字(词),断句时需注意这类句子的特点。再如排比、对偶、对比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句式整齐,多为四六句。这些特点,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根据这些特点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考题:

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选自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

解析:“桃李缤纷”和“山花夹道”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它们的前后断开。

答案示例: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也可)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

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了“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不亦……乎”“何……为”“安……哉”“孰与……乎”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此外,还有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等。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些句式,就可快速断句。

典型考题: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选自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解析:此句中的“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是“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也”的省略形式,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所以,我们根据判断句式的特点即可在“者”与“唐”的后面断开。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6

摘 要:宋代词科四六中恰当地用典能够收到好的修辞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升文章的典雅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实现文章的简练整饬。

关键词:词科四六 用典 修辞效果

词科是宋代重要的科举类别之一,是“为了弥补王安石罢诗赋而用经义取士所造成的四六应用文写作人才的匮乏”[1](P247)而特设的科举考试科目,包括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和词学科。词科所试十二种文体①多数要求以四六写作,而四六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用典。用典作为古来文章创作的一种传统,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用典是作者“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2](P2)。其本质是一种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便会产生好的修辞效果。宋代词科四六作为一类科举文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用典修辞效果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宋代词科四六用典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提升文章的典雅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实现文章的简练整饬四个方面。

一、提升文章的典雅性

典雅性是宋代词科四六用典的主要修辞效果之一。典雅性主要是通过化用、组缀经典著作及文史名著中的典故语辞实现的。宋代词科四六中,特别是其中的制、表文,因为是朝廷应用公文,主要应用于一些重大的场合,如郊祀、皇帝禅位、太子登极等,语言要求典雅庄重。为了实现这种语言风格,词科作者常常化用、组缀经典名著中的典故语辞。这些典籍都是人们经常习诵的文献,其所言的事理、表达的习惯、文章的风格等等,都被奉为典范。[2](P259)词科作者中,孙觌以“四六清新,用事切当”[3](P111)著称,他的词科四六文《代高丽王谢赐燕乐表》堪称典范之作,其中有两联“鼓瑟吹笙,君臣相悦。加贲鹿苹之飨,辅成鱼藻之欢”,化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语辞。“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4](P405)一句;“加贲鹿苹之飨”,是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加以融合;“辅成鱼藻之欢”,则是借用《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篇名。《鹿鸣》《鱼藻之什》都是描述安乐宴饮、君臣尽欢的场面,孙觌借用这两个典故既点明了君臣宴饮的场景,又营造了宾主相悦的气氛。“君臣相悦”,虽不作典故语,但也是出自经典,语出《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5](P2676)王应麟曾评价这段话:“此表警句,全用经句而复典丽。”[6](P449)他认为出自经典文献中的典故语辞,使这段话显得典雅又富丽。

宋代词科四六有时也选用与名人雅士相关的故事或言辞,提升文章的典雅性。吕祖谦《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诰》:“近天子之光,允赖谋猷之启沃;见王者之志,y观诏命之发挥”一联,出句第二个分句中选用了语典“启沃”。该典故出自《尚书・商书・说命上》:“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时命,其惟有终。’”[7](P174)该典故和傅说有关,是武丁对傅说说的话。傅说是殷商时期的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的丞相。武丁立傅说为相,命令他竭力辅佐自己。后遂以“启沃”用作竭诚开导、辅佐君王的典故。吕祖谦用此典,表达对任职者的叮咛告诫。又如,洪适《给事中除翰林学士诰》中“黄扉论事,继批敕之{风;青琐宣猷,罄沃心之谠议”一联,对句第二个分句中用语典“沃心”,该典与“启沃”虽然典面不同,但实是一个典故,都和殷商贤臣傅说相关。以上两例均是帝王任命臣子的诰书,帝王要求任职者要象傅说辅佐武丁一样辅佐自己,两处典故用得符合言语活动双方的身份,十分切题。因与名臣相关,文句也变得典雅。

宋代词科四六中还有一些文句因引用经过前人巧妙修饰的典故语,而使得原本平常的描述对象变得典雅。如,张守《代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谢赐历日表》中“序臻玉烛之和,岁协金穰之庆”一联,出句中“玉烛”用语典,典出《尸子》(卷上):“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8]谓四时之气和畅,后用来形容太平盛世。句中“金穰”也用语典,典出《史记・天官书》(卷27):“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较也。”[9]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这里不直接言太平盛世、年岁丰收,而是用典故语“玉烛”“金穰”加以比拟,使原本平常的话语典雅化,从而提升了文章的典雅性。

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曰:“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10](P339)他认为引用前人的言或事目的在于证明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也说:“用典之要,不出以少字明多意。其大别有二:一用古事,二用成辞。用古事者,援古以证今情也;用成辞者,引彼语以明此义也。”[11](P146)我们知道,要说明一个道理,如果只讲道理就会显得很抽象,有时不能使人信服,也不容易让人理解。如果引用事例来说明,让人结合事例去理解道理,便容易许多。用事例来证明道理,也更容易让人信服。典故中的语典多来自古代典籍,特别是那些圣人先贤的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更具有权威性,引用这些语句合情合理,自然使人信服。

宋代词科四六中的诏文,在宋初称为诫谕,主要是帝王对行政事务的直接命令。诏文中常引用古语故事来佐证所说的事情或道理,以增强说服力,敦促各官员执行命令。如王应麟《举将帅诏》“熊罴V王家,昔何多于英杰;蛇豕食上国,今未敉于疆垂”一联中,出句第一个分句“熊罴V王家”,典出《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V王家。”[7](P244)意为有熊罴一样的勇士安定朝廷。对句第一个分句“蛇豕食上国”,典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曰:“言吴贪害如蛇豕。”[12](P2137)两个典故皆用比喻手法,前者以熊罴喻勇士,后者以蛇豕喻贪婪残暴之人。王应麟用这两个典故来说明举将帅的原因:昔日有那么多熊罴一样的英雄豪杰治理朝廷,使天下太平;而今日有贪婪残暴的藩属国不断侵犯我天朝,边疆不得安宁。两个比喻形象生动,今昔对比十分鲜明,能够增强诏文的说服力,鼓动官员举荐良将。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7

写作中,如何巧引妙用古诗词名句呢?

1.让古诗词名句在句中作修饰语,即作定语,来修饰你所表达的中心词。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子情让我感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夫妻情让我感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朋友情让我感动。

2.让古诗词名句作你所表达句子的主语。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清幽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迷人的春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繁华的春天;“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是醉人的春天。

3.让古诗词名句作你所表达句子的宾语。如:春是一种情调:古乐府传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晚归的孟浩然清唱“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杜工部低吟“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4.让古诗词名句作你文章的标题。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用辛弃疾的词句作标题,题目亮丽,有文化底蕴。有时也可化用,如:《怎一个情字了得》,化用了李清照的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

5.巧用诗词引出下文。即用诗词名句开头,引出下文,自然流畅,彰显底蕴。例《最美丽的风景》开头写道: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确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文章由李商隐名句中的“夕阳”巧妙引出“夕阳下最美的风景”,言浅意深,引人入胜。

6.巧用诗词抒情。巧借古诗词直抒胸臆,不但使语句优美,而且也升华了思想情感。例《当忘则忘,当记则记》中写道:他忘却了尘世的愁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他忘却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从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追求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高洁,找到了自我。文章借用名句,抒感,真切而有文采。

7.巧用诗词作论据。在议论文写作中,巧用古典诗词的名句作论据,简洁有力,意蕴深厚,论证有力度,文章添华彩。例《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中写道: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在污浊的官场中,屈原没有“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而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8.巧用诗词交代时间。描述某一时间,可以直接引用名句,会给严肃刻板的岁月抹上一层典雅高贵的金黄色彩。例:在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日子里,我结识了平生第一个未曾谋面的挚友。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8

笔者分析,之所以出错,除了对两词的词义、用法没加辨析,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查词典时,匆匆一瞥,没多加咀嚼。据现代汉语词典,“截”字的第四个义项为“截止:~至”。请注意辨别,这里用的是“~”,而不是“截”。一些人没留心这细节,看到此,即认为“截止”就是“截至”,两者通用,词典上都标明了,而且是权威的词典。殊不知,这里是在解释“截”字的一个含义(笔者觉得,为不使人误解,注释时,最好不用“~至”,而用“停住、止住”),而不是在说动词“截止”等于“截至”。对这种令人遗憾的误解,恐怕词典的编纂者也是始料不及的。

在“截”字义项解释之后,分列的词条及词义解释中,明明白白地道出了两词的异同:

截止,(动词)(到一定期限)停止:报名在昨天已截止。

截至,(动词)截止到(某个时候):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遗憾的是,所编的例句有点形似,客观上对一些人会有点误导作用。但只要细心咂摸,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这样的句子,除了造句,很少出现,多见的是“截至某某时间,什么事情还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果)”之类的句子,例如新闻报道中,就常见“截至发稿时”这样的句子,此其一。其二,两个例句强调的事不一样,“报名在昨天已截止”,说的是报名活动在昨天结束,今天起不再接受报名;“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告知大家报名停止时间,说话时,报名工作还没结束,可抓紧时间去报名。

可能编者想用形似的例句强调两词的异同(这种异同,细细体察,自可区分),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词典的编纂者,但客观上,就像多项选择题的几种似同实异的备选答案一样,对语感不强者是个误导。此已不在本文所述范畴,且按下不表。

其实,这两个例句中,“截止”和“截至”是不能互相置换的。这就是最关键的不同。

我们还是从词素的角度来分析两词的异同。

截止:词素“截”的本义是切断、割断,“止”这一词素之义是停住、止住。

截至:词素“截”之义同上,词素“至”,到的意思。

两词的构词方式都是前正后偏的偏正式(动补型),两者同为动词。这是两者之同。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后一个词素意义迥异,截止:(到某个时候)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个不同是,“截止”还是个兼类词,除了当动词用,还可当名词用,例如“截止日期”这一偏正词组中,“截止”(名词)修饰“日期”(名词),表示活动停止的日期。在外语中,有动名词一说,现代汉语无此种词的分类,因此,语法学界提出“词的兼类”这一概念,此事由来已久。“截止日期”这个词组往往用在含“通知”、“告知”之类意思的句子中:活动截止日期为某月某日,这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动词“截至”无兼类词用法,它仅仅是表示截止到(某个时候),例:截至发稿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由下文来说明。

在行文中,“截止日期为某月某日”,往往是文章中的一个句子,是文章的内容之一,而“截至某个时候”,在文中,往往类似“插入语”或相当于一个联接词,对上下文起接驳连通作用(当然,从语法上讲,该词组在句中充当时间状语,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插入语”是无法充当句子成分的)。这是两者的第三个不同,这个区别,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是很容易区别的。

要言之,“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其后必有叙述,交代某事情,记住这一条,就不会出错。

当要表述“直至某一时间,什么事有了什么结果时”,用“截至”,当要表示“什么事情将在什么时间停止、结束”时,用“截止日期为某月某日”。

让我们还是来看例句:

1.因“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被免职的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人物汇报123期 12版《被问责高官如何复出》)句中“截止”错,应为“截至”。

2.2010年3月底,香港明星梁咏琪(在生日当天)发了一条微博,号召大家转发“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一元,为期三天。到截止日,这条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则向旱区捐了8万元。

姚晨也曾发微博说,截至3月29日晚上9点30分,关注她的粉丝有多少,她就按“一个粉丝一元钱”来捐款给灾区。最后,关注她的粉丝有130875人,她捐了13.1万元。(周末2010.12.30 2版 《微博元年大事件・微公益诞生》)句中,“到截止日”、“截至3月29日”都用对了。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9

【关键词】多媒体 名著 教学 兴趣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古典名著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历史舞台的广阔背景给这些人物展现的空间,刀光剑影,神奇诡异,兴衰变换中一个个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有很多来自古典名著的课文,如《晏子使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尤其是第五单元―― “走近中国古典名著”。编写本单元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感知人物形象,提高文学的审美情趣呢?毋庸置疑,多媒体的使用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狠抓教学重点, 实现长文短教

古典名著的篇幅都比较长,不分主次按段分析就会耗时低效。每篇文章都有一两个句子是重点,抓住这个句子做突破口,可以删繁就简学课文,这有助于学生在读古典名著时善于把握重点篇章。

案例:《将相和》

师:“和”是指两人和好,那肯定之前有过不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将相从“不和”到“和”的段落,说说他们闹不和的原因。

生:蔺相如立过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廉颇很不服。

师:廉颇有什么不服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来了吗?

生:“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在屏幕上出示这个重点句,引读。

师:蔺相如真的只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呢?除了动动嘴皮子,他就没有其他能耐了吗?让我们深入到故事中去体会体会。

分析:以廉颇的话作为突破口,来感悟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他并不是单靠一张嘴受到赵王的重用,由此来感知全文。

名著或有气势恢弘的战斗场面,或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或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加上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主题,学生不易找到切入口,从而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情绪,增加学文的兴趣呢?以上三个教学片断,老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后,紧紧抓住问题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在屏幕上出示,引导学生反复读,再深究课文。课件的展示起到了突出中心句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了古典名著长文短教的目的。

二、古今对比,增加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案例:

生:我说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话:“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个地方,晏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环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长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如此。这番回答,有理有据,口才真好。

师:这就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说的话当作典故,让我们从古文中找一找是那一句。

出示: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现在你们知道晏子的语言和性格特点了吧?知道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原因了吧?

……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用课件既出示文中的句子,又呈现《晏子使楚》的古文,两组句子对比一目了然,学生可以细细琢磨,体会文言和现代文的不同,明白了成语有出处,典故,拓展知识面,由此产生了学古文学名著的兴趣。既了理解句子,揣摩了晏子的语言魅力,又感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原因,可谓一举多得,这就是多媒体运用合理能激趣,取得高效的地方。

三、见形感性,让人物深植人心

见形即人物形象的感知;感性,即人物性格的体味。小说除了情节就是人物形象的刻画,教学中我们也要尊重“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是对特别鲜明、强调的人物语言、动作或心理细节的描写,如此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比如说到吝啬守财就能想到严监生;说到神机妙算自然想起诸葛亮;泼辣张狂就会想到王熙凤;多愁善感就会想到林黛玉等等,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感知形象呢?

案例一 : 观图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1、师:诸葛亮算到草船借箭时肯定大雾漫天,借此迷惑敌人,掩护自己,那么,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2、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课件链接出示:诸葛亮与鲁肃坐在船中饮酒,鲁肃神态慌张,诸葛亮泰然自若,谈笑风生的图片,引导学生读。

师:文章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很多处,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是笑着说的,大家体会一下,诸葛亮在笑谁?(引导学生仔细观图,揣摩诸葛亮的心理。)

①联系鲁肃吃惊地说,笑鲁肃什么?(宽厚地笑、笑鲁肃忠厚老实)

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宽厚读一读这一句话。

②联系曹操说的话,笑曹操什么?(讽刺地笑、笑曹操谨慎多疑)

师:带着讽刺读一读这句话。

③联系周瑜长叹一声说,笑周瑜什么?(胜利地笑、笑周瑜自不量力)

师:带着胜利的喜悦读一读这句话

分析:这个地方也可以引导诸葛亮笑自己,对自己的运筹帷幄自信的笑。多媒体的链接可以及时出现事件中的某一个情景,通过观察,通过品读,人物的形象会更生动,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案例二:观看录像,直观人物形象。

现在很多古典名著都被改编成音像作品,音像资源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古典名著中的故事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品格,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资源进行鉴赏,分析,学生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和组织合作等语文基础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学科,优秀的音像作品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方面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观看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会增加学文的兴趣,积极吸收作品里的正能量。

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等到她通身气派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大量的肖像描写引出的强大气场让人窒息。因为学生对古代服饰了解不多,所以,上课伊始,我播放了邓婕版《红楼梦》的一段电视剧,那放肆的笑声,华贵俗媚的装束,那不露痕迹的察言观色,让学生佩服邓婕的演技时,也为曹雪芹塑造的这个人物而惊叹。视频的展示为学生学好这篇文章做好了准备。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10

关键词:国学经典;古诗文阅读;积极作用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文的内容都占据半壁江山而不止。古诗文是母语长河的源头,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特别是现在“一点四面”在高考育人功能方面的深化,使得古诗文的地位更加稳固而不可撼动。可以说,古诗文教育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宏观方面还是应试教育的微观方面,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同时,不可否认,进入高中,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望而生畏。使得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由于古诗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学生来说太过于陌生。学生既没有文化底蕴,也没有知识基础,面对费解如天书一般的古诗文阅读,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缺乏对学生古诗文阅读心理的研究,“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因而文言文教学低效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此种现象,语文教师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出一些古诗文阅读的教学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

国学经典的知识性可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底蕴,国学经典的趣味性可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理解基础。国学经典的长期诵读既增强了语感,又能提供孜孜不息的能力源泉。

我们应该明确,“古诗文阅读”这个概念是基于高考试卷中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在内的共35分的考试内容的总体提法。它所占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几次与作文。那么怎么学好这部分内容,下面我们谈谈国学经典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之于文言文――润物细无声

任何一个教师和考生都知道2015年试卷中开始出现了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考试内容。2017年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更是很正常地明确了文学文化常识的“合法地位”。面对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可能大量背诵,而国学经典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比如,国学知识讲座中提到的“弄璋”之喜,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在文言文翻译中,把它理解成一个家庭喜得贵子,随便也能积累到,“弄瓦”之喜指的是生了个女儿的喜事。文学文化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很接地气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况且还学会了举一反三。

另外,长期诵读国学经典篇目,其中语言形式,停顿规律,常用虚词的位置等会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感,这样语感很好地应用到了文言文考试内容的断句部分。断句固然有规律,但是,规律如果来源于学生自己亲身所得,效果一定更好。

二、国学经典之于古诗词――也无风雨也无情

国学经典无论是《论语》的智慧,还是《菜根谭》的豁达,抑或《道德经》的博大等等,其中无不蕴含着古人先贤的处世思想。而理解古代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知人论世”。只有知道了古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就不难理解《锦瑟》中李商隐的生命的纠结和痛苦。也更能理解李白和杜甫同是诗歌的先贤,同时有济世为民的追求,李白能洒脱如道家的无为,而杜甫却苦寒交迫,生活潦倒。

另外,国学经典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古诗,其或句子错落,或语言整齐,或典故生动,或故事丰富,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教材,我们可以因信手拈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t殆”,这可以让学生自然接受了很严格的平仄的规律。也可以因牢记《菜根谭》中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明确了如何潇洒大度的过一生。

三、国学经典之于名句默写――只缘身在此山中

国学很丰富,国学经典很集中地出现在了初高中的课本中,学习经典本身,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上下句,现在的考查也是理解性的默写,所以,有了国学经典中的名句的理解,更能很好地把握古人的文化思维,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去体会出出题者的出题意图,而不至于在答题时张冠李戴。

为了能让国学经典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灵活生动的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活动主要形式是”我解名言”,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名著。例如《论语》、《道德经》、《菜根谭》《庄子》等,这其中有许多名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从中找出对自己影响大,感悟深的句子,在语文课开始之前,先把名言写在黑板上,演讲者先解释名言的大意,然后讲解名言的适用场景和自己对名言的解读。积极进取的儒家,洒脱无为的道家,与世无争的佛学,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来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热情,而且进行了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教育

2.形式多样的假期阅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提倡学生假期阅读《古文观止》,这不仅仅是对古诗文的一次深入探究,也是学生们培养对文言文的认知度,让枯燥的文言文成为“陌生的熟悉人”。为了推动这项活动的成效,在开学初,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能互补缺漏,交流能增长智慧,交流也能让学生更自信更积极的投身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3.妙趣横生的竞赛活动

有竞争才有压力,为了推进国学经典与高中古诗文的学习进程,教师可以精心编排了一些试题,既体现高考的命题特点也结合国学知识中的经典。一是精心搜集一些有历史内涵的成语,如,破釜沉舟、东施效颦、草木皆兵、指鹿为马,共挽鹿车等成语,然后组织了一场成语大赛,效果特别好。二是,教师可以精心筹备古诗文默写大赛,大赛可分为几个阶段初赛和决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4.雅俗共赏的讲座辅导

结合学校培养自主招生人才的需要,我举办了国学知识讲座,把国学知识一点点的渗透到少年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加深国学经典学习的价值。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11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论语中有哪些励志的名言警句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论语中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供大家参阅!

论语中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精选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中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经典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6.朝闻道,夕死可矣.

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4.德不孤,必有邻.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中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推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子不语:怪,力,乱,神.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巧言令色,鲜亦仁!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8.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经典名人名句范文12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兼类词 配例 功能凸显 照应

目前,学界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照应问题的研究多是从释义、词类标注、配例、词典体例等方面展开的(参见李志江1997;毛永波1997;谭景春2012;王小郴2011;张博2012,2013等),也有针对某类词语进行的专项研究(谭景春2009),本文拟从配例如何凸显词类功能的角度对《现汉》第6版的系统照应进行探讨。

配例能够“配合释义、体现用法以及扩大词汇信息量”(《现汉》第6版说明),兹古斯塔(1983: 467―468)尤其指出:“实际上任何语义现象,不管是指称意义、附加含义还是使用范围,都可以用例子来说清楚。”配例的功用可见一斑。而从词典的系统照应角度来看,配例既能与词类标注、释义实现照应,亦能在相关词条间实现平行照应。因此,配例成为我们观察《现汉》第6版完善系统照应的窗口。

本文主要对形名兼类词的配例的句法功能与词条的语法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原因在于形容词和名词在“名词―非谓形容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词类链(张伯江 1994)上邻近,语法功能有相似之处,如都可充当定语、有条件充当谓语等。那么,如果给形容词义项和名词义项都适配其做定语的例子是否可以有效区分二者的词类功能?在不违反按常用性、“词―短语―句子”的层级配例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协调不同类型语例的分配以更好地凸显词类功能?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 《现汉》第6版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修订

本文检索了《现汉》第5、第6版收词较多的B、C、D、J、S、Y、Z部的全部形名/名形兼类词[1],共298个。其中,两版都收录、配例发生变化的17个形名兼类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那些第6版新收的或只是第6版的词类标注或释义等有所变化、配例并未发生变化的暂不予考察。通过考察分析,我们将《现汉》第6版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修订分为五类:

1. 增加配例

为形名兼类词的某一义项增加配例是第6版最显著、也是数量最多的修订,并以为形容词义项增加配例为最多。如(只列相关义项,修订的配例下加下划线。引用《现汉》第6版一般不标,只在与第5版对比时标出):

精 ①经过提炼或挑选的: ~盐颉米颉矿颉饲料。④形细(跟“粗”相对): ~密颉确颉巧颉纺颉加工蚬ひ铡。

傻气 ①名愚蠢糊涂的神态: 一脸~。②形愚蠢、糊涂: 这话说得有点儿~。

速效 ②形属性词。快速显示效力的: ~药颉肥料。

“精①”新增的3个配例全部置于原配例之后;“精④”新增两个配例,一个是与原有的3个联合式双音形容词不同的偏正式双音名词“精纺”,一个是与原主谓式三音短语不同的偏正式三音短语“精加工”,新增的两例插在原双音和三音配例之间;“傻气”两个义项第5版都没有配例;“速效②”新增的配例置于原配例之前。新增配例与原有配例的顺序同样体现配例的功能凸显,后文将详述。《现汉》第6版增加配例的形名兼类词还有“稗②、经济⑤、上乘①、深层①、爽气①、洋③”。

第6版为形名兼类词的名词义项增加配例的不多,但针对性很强,即给单音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增加一个以其为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如:

长 ②名长度: 波~蚰暇そ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6772米。

双音定中名词“波长”是第6版新增的配例,置于原配例之前。谭景春(2009)对第5版10个单音量度形容词“长、大、高、厚、快、宽、久、深、重”名词义项的配例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建议为“长、高、深、重”的名词义项适配以其为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身高、进深、毛重”[2]。可见,能够进入词法层面作为中心语构造双音定中名词说明该量度形容词已比较显著地具有了名词性,更宜作为名词义项的配例出现。这是第6版为形名兼类词增加配例的重要一类。

2. 替换配例

第6版对第5版形名兼类词的配例进行了全部或部分替换。如:

本1 ③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 忘~蛏帷逐末虮民是胜利之~。(5版)

③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 忘~蛞匀宋~蛏帷逐末。(6版)

痴 ④〈方〉形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 ~子。(5版)

④〈方〉形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 吓~了。(6版)

“本1③”主要是考虑到常用性而替换了配例,原配例“兵民是胜利之本”时代性较强,替换为配例“以人为本”,义域较宽,在倡导人本主义的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痴④”以带体标记的述补短语“吓痴了”替换了原派生词“痴子”,看来,原词例的典型性不及修订后的短语例(后文将详述原因)。

3. 微调配例

第6版对第5版形名兼类词的部分配例进行了形式上的调整,语义保持不变。如:

单 ⑧(~儿)名

单子①: 被~儿虼病子。(5版)

⑧(~儿)名单子①: 被~儿虼病。(6版)

尖端 ②形发展水平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科学颉技术颉产品。(5版)

②形发展水平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科学颉产品蚍浅!的技术。(6版)

“单⑧”配例的修订从形式上看只是去掉了一个“子”,但配例的实质却大不相同,即由原派生词调整为双音定中名词。“尖端②”的一个配例由不带“的”的单层定中短语调整为带“的”的双层短语,充当定语的是一个状中短语,且配例顺序有变。

4. 整合配例

第6版将第5版形名兼类词的两个配例整合为一个新例。如:

齿 ②(~儿)名物体上齿形的部分: 锯~儿蚴帷儿蝮髯尤绷思父觥儿。(5版)

②(~儿)名物体上齿形的部分: 锯~儿蚴嶙尤绷思父觥儿。(6版)

“齿②”第5版配例中的“梳齿”不常说,“篦子”现在也不常用不常说了,出两个不常用的配例倒不如出一个生活中更常用常说的“梳子”。整合配例的同时,配例的数量也减少了,词条所占篇幅可因此而有所省减。

5. 删减配例

第6版将形名兼类词的部分配例直接删除或将该配例调整至另一义项之下。如:

长1 ③形辈分大: 师~颉亲蚴迨灞戎蹲印一辈。(5版)

长 ⑥形辈分高: ~亲蚴迨灞戎蹲印一辈。⑦年龄大或辈分高的人: 兄~蚴Α。(6版)

“长”第5、第6版共有的名词义“领导人”的配例未变,本文不予讨论。“长⑦”是第6版新增的名词性义项,其配例之一的“师长”是从两版共有的形容词义项移过来的。意即,较之第5版相同的形容词义项,第6版“长⑥”的配例少了“师长”。“师长”中的“长”是联合名词的构词成分,作为形容词义的配例实不足信。删减配例是就某一义项而言的,所删配例一般会被调整到更合适的义项中去,以保持《现汉》诸版配例的连贯性。诸如将配例从一义项调至另一义项的处理在兼类词中比较常见,如量度形容词中不少配例都如是,只是在本文所观察的形名兼类词中不太多。

综上,《现汉》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配例的调整以增加配例为主。在篇幅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现汉》仍能如此修订,说明足够的配例对补充释义和凸显词语功能的必要性。即使在面向母语者的词典中,其作用同样应当得到重视。

二、 形名兼类词配例的功能凸显

吴昌恒(1996)指出,“不是说每个词语都非举例不可”,如专门术语(盐酸)、历史名物制度(井田制、世袭)、标〈书〉的词语都不必强行配例。但是,一般词语却应以配例来显现或补充词语的语义、语法或语用特点。因而,第6版给第5版没有配例的“傻气①②、上乘①、深层①、爽气①”各增加一个配例,给第5版只有一个配例的“精①、稗②、经济⑤、洋③”都增加了配例。

配例的典型性也是其凸显词语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前文总结的第6版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五类修订都是在充分考虑配例典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增加的“速效药、真性近视”、替换的“以人为本、吓痴了”、微调的“床单”、整合的“梳子缺了几个齿儿”都比第5版该词条的相关配例更典型、更常用。我们将从凸显词法功能的配例类型、以自由短语或句例凸显多样化的句法功能、配例顺序凸显词条功能的同质化等方面来讨论这些配例更具典型性、对词语更具功能凸显作用的原因。

1. 合成词或固定短语的配例凸显词法功能

“同一词语或义项,其配例的语言单位有词、词组和句子三种,综合使用这几种类型可以使配例类型更加丰富。”(张妍 2007)这三级语言单位在《现汉》配例体系中的适配顺序为(>表示“优先于”):

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固定短语>自由短语>句子

当然,单音词条与复音词条不同,前者宜以适配词例为主,后者若能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就优先适配,否则,就从自由短语配起。

综观《现汉》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修订,更加注重为词条适配词例,在名词义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最为明显而成系统的就是在第5版原有句例的基础上,给4个单音量度形容词“长、高、深、重”的名词义项全部适配了由其做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波长、身高、进深、净重”。可见,对于单音词而言,合成词例能够凸显其词法功能和特点,须优先考虑适配。

介于词与自由短语之间的常用固定短语也可归属词法层面,虽然其意义多为字面组合义,与很多具有融合义的复合词不同,但固定短语的成分替换性和句法自由度远不及自由短语,与词更接近。因而,若词条能够构成固定短语,且其使用频率也比较高,词典就当予以适配。如第6版就将“本1③”第5版时代性较强的句例“兵民是胜利之本”替换为更有普适性、更常用的固定短语“以人为本”。而且,优先适配常用固定短语也是上述配例序列的要求。

词法层面配例的内部在凸显词语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单⑧”第5版配的“床单子”和第6版配的“床单”都是词,只不过“床单子”是在复合词“床单”上添加了后缀“子”,但二词在凸显“单⑧”名词上的作用却不同。“床单子”凸显的是“子”的名词性后缀功能,无法让人一下就想到其中的“单”是名词性的,需要经过二次切分,将“床单”切分出来再进行构词分析,才能获知定中名词“床单”的中心语“单”是个名词性成分,这不是词典配例的目的,因此,第6版直接以“床单”替换“床单子”是非常恰当的。

对于形容词来说,也要优先适配典型词例,如“精①、精④、长zhǎng⑥”,除非词法层面的配例不及句法层面的更能凸显词条的功能。如“痴④”第5版配的是派生词“痴子”,但此例作为形容词“痴”的配例不够典型,原因在于: (1) 双音派生词“X子”中的X动词(盖子)、名词(儿子)、形容词等都可以充当,“痴子”不足以说明其中的“痴”是形容词;(2) “痴④”在合成词中的使用相当受限,且不常用。相比之下,第6版所配的“吓痴了”更符合形容词多充当结果补语的句法特点,且此例的类推性较强,如将述语换成其他动词(不限于心理动词),“想痴了、哭痴了、撞痴了、打痴了”等都成立。因此,第6版替换的配例更适于凸显“痴④”的形容词功能。

2. 自由短语或句例凸显多样化的句法功能

同样是凸显句法功能,短语侧重于凸显词语与其他实词在一定语法结构关系中的搭配,句子侧重于凸显词语与其他实词和虚词的共现。由于词典篇幅所限,一般语文性词典不可能适配过多句例,短语例成为出现率最高的配例。短语在凸显词条功能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多样化的句法结构关系,且应力避同一结构关系的重复。如“尖端②”第5版的3个配例“尖端科学、尖端技术、尖端产品”都是定中短语,既无助于凸显词条的功能差异,又浪费篇幅;第6版保留了其中两个“尖端②”最常以定语身份出现的不带“的”的定中短语“尖端科学、尖端产品”,将原有的“尖端技术”微调为能够表明词条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带“的”的定中短语“非常尖端的技术”。这样保证了“尖端②”句法功能的全面性,又以配例的不同数量凸显了“尖端②”句法功能上的倾向性。

“精④”第5版有4个配例,对一个义项来说,数量不算少,但第6版又新增了两例,说明这两例对凸显“精④”的形容词功能不可或缺,与原有4例形成互补。“精④”原有的双音配例“精密、精确、精巧”都是联合式形容词,是其在双音复合词中的典型用法;新增的双音定中名词“精纺”虽不是“精④”的典型用法,但也是其在词法层面拥有另一种结构关系的重要体现,不应忽略。“精④”原有的三音配例“工艺精”是主谓短语,新增的“精加工”是状中短语,这两例说明“精④”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体现不同的句法功能,因而这两个三音配例更有利于全面凸显“精④”的句法功能。

3. 配例的顺序凸显词条功能的同质化

一般而言,词条的配例主要遵循频率原则进行排序,而不应受制于原有配例就当置于前。高频配例应前置,但也需考虑音节较长的配例宜向后编排,具有同一语法功能的配例应邻近编排,语义难解、使用域偏狭或过于专业的配例不宜前置等因素。

配例的顺序凸显的是词条语法功能的同一和归并,即语法功能相同的配例宜归并同出。如“尖端②”第5版第2个配例“尖端技术”调整为第6版第3个配例“非常尖端的技术”,是因为第5版的“尖端技术”与另两例都是定中短语,且音节相当,排序只考虑使用频率即可;但第6版调整后的“非常尖端的技术”是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的双层短语,体现了“尖端②”句法功能的多样性,且音节较长,调至另两例之后更妥帖。“精④”配例顺序的调整亦如此。新增的三音配例“精加工”放在了原有的“工艺精”之前,是因为: (1) 形容词“精④”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定语,因而体现这一功能的5例(包括4个双音词和三音短语“精加工”)宜排于前;(2) 同为新增配例的“精纺”是定中名词,与“精加工”结构关系一致,二者宜邻排,而不宜为主谓式的“工艺精”所分隔。与以上修订类似的还有:

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多指西洋、西洋的): ~人颉货颉服颉酒蛄簟颉为中用。

配例的顺序还凸显词条的语用功能。如“速效”新增的“速效药”在语感上比原有的“速效肥料”更常用,更贴近百姓生活,“速效肥料”的专业性较强,因而,新增的“速效药”就置于前了。做相同处理的还有:

稗 ②〈书〉用于比喻,形容微小、琐碎: ~官颉史。

经济 ⑤形耗费较少而获益较大: ~实惠的家用轿车蜃髡哂梅浅!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

以上词条新旧配例顺序的调整比较合理。第6版也有一些词条新增配例与原配例的排序不甚理想。如:

真性 ①形属性词。真的(区别于“假性”): ~霍乱颉近视颉耳聋。

“真性①”新增的两个配例都置于原配例之后,但是,“真性近视”和“真性霍乱”无论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7∶1),还是百度新闻检索(32700∶5),前者的使用频次都要高得多。可见,新增的“真性近视”应排在原有的“真性霍乱”之前。另一新增配例“真性耳聋”的使用频次与“真性霍乱”相差无几,但与“真性近视”义域相同,二者宜邻近排列,亦应置于“真性霍乱”之前。

三、 《现汉》第6版系统照应的体现

词典编纂中的照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就形名兼类词配例的功能凸显来看,《现汉》的系统照应既体现在同一词条内部配例与词类标注和释义的对应、不同层级配例的分配上,也体现在不同词条配例之间的平行照应上。

1. 配例更好地体现了与词类标注和释义的对应

作为一部科学、规范的通用词典,《现汉》十分注重词类标注、释义性质和配例功能的协调统一。经过第6版的修订,三者的一致性更加明显、突出。仅就本文所考察的形名兼类词来看,为了与词类标注相对应,不少词条的释义进行了调整,如“稗②、经济⑤、长zhǎng⑥”。当然,我们更关注配例与二者的契合。

在配例与词类标注的对应上,很多形名兼类词都通过增加、替换、调整、删减等方式实现典型配例与词类标注的彼此照应。如“痴④”以带体标记的述结短语“吓痴了”替换原派生词“痴子”更彰显形容词做补语的自由性,“尖端②”将词条充当定语的“尖端技术”微调为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常尖端的技术”更凸显形容词的典型功能,“单⑧”从“床单子”微调为“床单”表明充当定中名词的中心语比充当有名词性后缀的派生词的构词成分更能凸显名词性,“长zhǎng⑥”删减而移至名词义项⑦之下的联合名词“师长”足以说明这一配例被第5版置于形容词义项⑥之下不够科学。这些修订都使得配例的功能凸显与词类标注更好地实现了对应。

在配例与释义的对应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洋③”:

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 留~颉人颉货。(5版)

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多指西洋、西洋的): ~人颉货颉服颉酒蛄簟颉为中用。(6版)

第6版的释义增加了括注,于是新增了与之相对应的配例“洋为中用”,其中的“洋”与“中”的对立恰合了这一释义的变化。“洋③”的配例既凸显了词条义项的相关功能,也较好地实现了与不同释义内容的对应。

综上,第6版形名兼类词的修订实现了“词类标注―释语―配例”三位一体的一致性对应。

2. 词条内配例的层级更加合理

第6版在合理适配词、词组和句子三级语言单位方面编排得更突出、更完善,由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可见一斑。

照应性地适配复合词例和句法结构例最突出的当属单音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第6版为4个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全部适配了由其充当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第5版则只给“重①”配了一例不足以凸显其名词的动宾复合词“举重”,配例的层级性几无体现。在第6版的大幅修订下,4个形名兼类量度形容词(占总数的2/3)的名词义项所配的复合词例能更好地照应句法结构例,体现名词。

有些词条第5版的配例一方面不足以涵盖词条的常用用法,如“经济⑤”原来只有一个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句例,第6版增加的以“经济实惠”共同充当定语的短语更能体现“经济⑤”的惯常搭配特点;另一方面,配例虽不少,但类型比较单一,或遗失了词条的某一重要用法,如“尖端②”原来的3个配例都是四音节定中短语,微调后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定中短语也是形容词“尖端②”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用法;或只凸显了词条的主要功能,却忽略了一些固定搭配,如“洋③”第6版新增的固定短语“洋为中用”绝不比“洋货、洋服”等双音词的使用频率低。

3. 不同词条的配例之间实现了平行照应

如果每个词条都做到了配例与词类标注和释义的对应、配例的层级结构全面而合理的话,各个词条(不只是配例)就会很好地实现平行照应。关于第6版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在各词条间的平行照应,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

从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对词类特点的凸显来看,(1) 形容词义项的配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该词在词法/句法层面单独充当语法成分,单独充当定语(成分)的有“稗②、尖端②、精①④、速效②、洋③、长zhǎng⑥、真性①”,单独充当补语的有“痴④”,此类配例中形容词性的自由度较高,最能凸显其语法功能;该词与其他形容词共同充当定语,如“经济⑤”,此类配例重于凸显常用搭配;该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尖端②、傻气②”,这是形容词的另一重要用法。(2) 名词义项的配例摒弃类似“床单子”这样不能一目了然地凸显名词的语例,重于适配以词条为中心成分的双音定中名词/名词短语,如“长、高、深、重”等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单⑧、傻气①、深层①、爽气①”;还有与量词搭配的语例(如“齿②”)、熟语或固定短语类语例(如“本1③、上乘①”)等。名词的用法不及形容词丰富,其配例类型也没有形容词多。虽然不同词类的内部差异也不小,但是总体上第6版各词条的配例之间保持了比较一致的平行照应。

从单双音词的配例系统来看,音节的差异涉及词法与句法配例的分配,单音词的配例几乎全部以由其构成的双音词或固定短语为主;双音词的配例则以不同结构的短语为主,最先适配由其充当定语的三音/四音定中短语,其次适配其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状中短语(多在句例中),句例由于所占篇幅较多而适配得最少。

此外,第6版在遵循常用性原则为配例排序方面,各词条间和词条内部的平行照应也是比较系统的。第二节已讨论,此不赘述。

四、 结 语

文章考察了B、C、D、J、S、Y、Z部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在《现汉》第5、第6版中的修订,我们发现,第6版通过增加、替换、微调、整合和删减五种方式优化了形名兼类词的配例系统,修订后的配例在以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凸显词法功能、以自由短语和句例凸显多样化的句法功能和以配例顺序凸显词条功能的同质化几方面凸显了词条的功能特点,这些功能凸显又使得配例在词条内与词类标注和释义保持对应、层级更加合理化、词条间的平行照应更加凸显三方面体现出第6版的系统照应。可以说,相比于《现汉》纷繁复杂的修订,本文所关注的7部之下的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只是沧海一粟,修订后尚有瑕疵(如“真性①”的配例应调序),实属情有可原。但是,无论是词条内部或词条之间的照应,还是音节、词类不同的词条的彼此照应,第6版基本都做到了系统照应,足见《现汉》对词汇系统和词典细节修订之精深,当为词典编纂和修订的楷模。

附 注

[1]形名/名形兼类词(以下简称“形名兼类词”)的某些义项是黏着语素义,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论述之简便,下文不特别指明是词(义)或语素(义),统称为兼类词(义)。

[2]第6版根据谭景春先生的建议为“重”的名词义项适配了“净重”。

参考文献

1. 黄国营,石毓智.汉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中国语文,1993(6).

2. 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主编.词典学概论.林书武,宁榘,冯加方等译,胡明扬校.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

3. 李志江.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4. 毛永波.《现汉》修订中的相关照应问题.辞书研究,1997(1).

5. 谭景春.谈谈词的归类及其相关问题――以“大、高、重”与“多”等词为例.世界汉语教学,2009(3).

6. 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中国语文,2012(6).

7. 王小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语释义照应问题.辞书研究,2011(2).

8. 吴昌恒.《现代汉语词典》用例笔记.∥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9.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10. 张博.《现汉》第6版释义修订的力度与特色.澳门语言学刊,2012(2).

11. 张博.《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修订的类型及特征.辞书研究,2013(2).

12.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5).

13. 张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辞书研究,2007(2).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第6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