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

时间:2023-08-12 09:16:08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1

【关键词】煤炭;检测方法;重复性限;再现性限

0 引 言

制定一个煤炭检测方法的标准,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的精密度,精密度是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通常用标准差表示。由于我国标准更新不及时,以及对检测方法中的精密度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精密度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必须合理及科学,才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检测方法的精密度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来确定。

1 煤炭检测方法精密度的表达

通过组织实验室间的协同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的数值,并确定重复性r和再现性R与质量分数m的函数关系,简称方法精密度。精密度数值是测试方法的质量指标,是评价、选择测试方法和制修订标准的依据。但是,目前很多的煤炭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并未采用规范的方式表达。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SN/T 2087-2008《煤中氯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是按照GB/T6379.2-2004标准确定其方法的精密度,其重复性r和再现性R用重复性标准偏差和再现性标准偏差来表示。SN/T1599-2005《煤灰中主要成分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行业标准,同样是按照GB/T6379.2-2004标准确定其方法精密度,但它们是用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来表示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可根据公式(1)和(2)计算,即

上述的精密度表达方式是科学、规范的,并且符合GB/T6379.1-2004标准的要求。

1.2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性临界差

现行的《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与《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等国家标准的精密度,是用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表示。根据最新ISO 3534标准对再现性临界差的定义,它并没指明两个测试结果的最终值的绝对差概率为95%,而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概率都定义在95%。所以,用再现性临界差描述方法的精密度是不合适的。

1.3 实验室允许误差

现行的国家标准《煤中氯的测定方法》的方法精密度,是用同一试验室允许差和不同试验室的允许差来表示。利用试验室允许差来衡量方法的精密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采用绝对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试验的可操作性,同样也无法保证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1.4 两次重复试验结果

MT/T 925-2004《工业型煤落下强度测定方法》行业标准,是以两次重复试验结果的差值表示该方法的精密度。SN/T 2087.2-2011《煤中氯的测定第2部分:氧弹燃烧-自动电位滴定法》与MT/T 924-2004《工业型煤热稳定性测定方法》等行业标准,则是以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其算术平均值的10%来表示方法的精密度。这些表示方法都没有确切的指明概率(置信水平)是95%,没能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来确定方法的精密度,同样是不合适的。

2 检测方法精密度的确定

如果能够确定精密度与测量值m之间有函数关系,可进行线性迭代回归和对数回归,得到分析方法中测量值m对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的线性回归方程和对数回归方程,并最终确定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表达公式。如果不存在精密度与测量值m之间有函数关系,可对每种所考察的物料水平分别确定各自的精密度值[4]。

3 结论

很多不同的因素都能够引起测量方法的结果出现变异,重复性和再现性是精密度的两个极端度量情况:重复性描述的是变异最小情况,再现性描述的则是变异的最大情况。因此,在制定煤炭检测方法时,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验方法估计检测方法精密度的两个极端度量,才能保证标准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科学、合理。

通过协同试验室间试验获得的测量方法精密度的数值,需要在假定精密度试验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已经遵循了GB/T 6379.1中给定的所有原则,才能科学、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GB/T 6379.1-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S].

[2]GB/T 3358.2-2009.2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2部分:应用统计[S].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测量新技术 数字化

1、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毕后,还要进行竣工线的投测,即对设备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测量,来保证设备工艺的流畅。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新技术应用实践

2.1 CAD计算机绘图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Auto CAD作为高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其对图形准确的绘制和对点线的精确定位测量及标注功能,不仅能减少测量作业时的人工计算处理工作,并提高了数据的精度。在工程线路测量中应用Auto CAD技术进行坐标定位计算,可快速、准确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各个部位的坐标,保证施工效果。

现如今南方CASS成图系统已成为工程测量人员在前期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内业操作等方面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在整个测绘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解计算功能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制图的准确性。由于水利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所以水利工程的计算方法许多只是在理论上能够达到精度要求,而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因为各种条件的不确定,许多数值都是由经验或者推理,有一些是根本就无法计算出来的,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计算中,常常在精确度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许多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图解法就是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在采用相应方法利用AutoCAD绘制出计算图后,只要在对应的地方进行截取,就能够很方便快捷地得到相应数据,这样还能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上,对各种参数采用内插法取值和关系曲线图、表的查算。因此,图解计算功能能快速计算数据,进而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制图的准确性。

Office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通用软件。随着AutoCAD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其与Office相关的软件已经相互的进行了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word结合方面,AutoCAD通常应用于坝基底、闸门等压力计算时。在Word文档制作中,往往需要各种插图,由于Word绘图功能有限,特别是复杂的图形,该缺点就显得更加的明显。AutoCAD是专业的绘图软件,当制好图形后,插入Word制作复合文档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以用AutoCAD提供EXPORT功能先将AutoCAD图形以BMP或者WMF等格式输出,然后插入到Word文档中,也可以先将AutoCAD图形拷贝到剪贴板上,再在Word文档中进行粘贴。在水利工程中,如要对围堰、桥梁等绘制施工图时去列材料表,需要在AutoCAD中来制作表格,在AutoCAD环境下用手工画法进行绘制表格,然后,再在表格中填写上文字,这样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能难精确的控制文字书写位置,文字排版也成为了问题。高效率的制作表格方法为:先在Excel中制好表格,复制到剪贴板上,然后再在AutoCAD环境下选择“edit”菜单中的“Paste special”,选择AutoCAD Entities,确定以后,表格即转化成为了AutoCAD实体。AutoCAD Entities,确定以后,表格即转化成为了AutoCAD实体。这样就提高了制图的有效性。

2.2 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光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2.3 GPS定位技术

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军事、交通、通信、资源、管理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GPS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突出优点有以下几点:GPS设备操作简便,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它重量轻,体积小,所带来的后勤压力也小,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观测站选址灵活,不需要通视,减少了观测站的数量,也就减少了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几乎不需要人工计算,定位精度高,减少了计算失误率。随着基线的加长,其定位相对精度就越高,这是人工观测不能比拟的。GPS观测成果同时提供了三维坐标。在测量经纬度的同时,也测量了所处地的高度,这就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地面点的高程开辟了新途径。

2.4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理,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质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化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工艺流程为硬件连接分图开定向数据采集僵形编辑僵形输出。扫描仪数字化仪的工作流程为原图扫描僵形纠正僵形定向户原图矢量化僵形编辑僵形输出。利用扫描矢量化技术进行地图数字化是提高数字化质量与速度的必由之路,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3、结束语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正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方便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

参考文献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3

关键词:机械精度;公差;图纸审核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55

中图分类号:TH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81-03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各学术领域飞速发展。因此,在这种新的形势要求下,应培养本科生的工程意识,打造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掌握机械精度设计基本技能的研究型、应用性人才,为社会提供更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同时教师必须进行与机械精度课程相关的前沿领域学术研究及参与企业横向课题,以及阅读大量相关学科学术文献,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才能满足新形式下图纸审核的需求。

一、提高本科生图纸标注能力

机械精度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学习的瓶颈是绝大多数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意识,因此,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以及培养工程意识,实现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机械精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零件技术测量的实践技能,并有效提高本科生图纸标注能力,最终使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图纸规范化,旨在统一图纸设计规范和方法,使图纸遵循标准化要求,建立标准化概念,避免重复劳动及图纸混乱。要求本科毕业生加深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以及公差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正确表达设计图样中的结构和要求,针对本科生提高图纸审核能力的培训如下:

(一)对本科生进行图纸标注培训(特别是机械精度部分的培训)。需要指导教师进行小班机械精度培训,培训内容为:第一,针对机械精度重要基础内容回顾,例如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等内容回顾。尺寸精度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对机械产品的使用精度、性能和加工成本影响很大。尺寸精度设计包括基准制、标准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3方面的选择。几何精度是机械零件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其包括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以及跳动公差。在零件图上应对零件有要求的部分给定几何精度用来限制形位误差,最终保证配合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功能要求、使用寿命、美观程度都有重大影响。第二,针对标准件相配件机械精度标注内容培训,例如:滚动轴承相配件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内容,或者是平键相配件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内容等。第三,针对典型零件图机械精度标注的讲解,例如:对二级减速器零件图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内容进行讲解。

(二)对本科生进行典型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装配顺序、加工工艺、定位结构进行培训。培训途径有两方面:

第一,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进行培训;尺寸精度检测实验的培训,例如:用万能测长仪测量v形块长度的实验。几何精度检测实验培训,例如: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减速器下箱体的平面度误差、圆柱度误差、同轴度误差等项目。表面粗糙度检测的培训,例如: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TR-240测量泵体的表面实验。齿轮精度检测的培训,如图1所示用渐开线测量仪测量齿廓总偏差,或者如图2所示用万能测齿仪测单个齿距偏差以及齿距累计总偏差等实验内容。

第二,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配合,到企业现场进行培训。例如:去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富维江森、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客车厂等知名企业进行培训,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能够培养工作中的实战意识,树立企业思维。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一)对青年教师进行图纸审核培训。聘请老教师或企业人员针对图纸审核内容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如下:第一,在装配图上各零件排列是否适当,装配位置是否明确,零件是否已全部标出,必要的说明是否明确等。第二,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准确标注,是否明确加工方式(本厂加工还是外购)等内容。第三,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是否标全,标注的机械精度是否合理等内容。第四,是否采用适于零件性能的材料,是否标注了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加工的要求等内容。

(二)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调研和学习。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未进入企业实习,对企业图纸审核机制并不了解,因此,需要青年教师走人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建设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热爱本职工作,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创造机会,提升工程实践经验,培养建立既具有理论水平又有现代化的机械加工精度设计基础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三、图纸标注数据库的建立

针对现有机械精度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建设图纸标注数据库,以便毕业生图纸标注时进行参考,方案如下:

(一)对标准件相配零件的图纸标注建立数据库。例如:滚动轴承相配件(轴颈和外壳孔)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建立在该数据库内。以便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用到该部分内容时直接参考,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图(a)是滚动轴承尺寸公差错误形式,图(b)是滚动轴承尺寸公差正确形式。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使本科生更容易理解图纸标注的正确形式。

(二)对典型零件的图纸标注建立数据库。例如:齿轮、内花键、外花键以及内外螺纹等典型零件机械精度标注建立在该数据库内。

(三)对往届毕业生图纸标注易出错的内容进行总结建立数据库。例如:孔的位置度的标注,很多同学容易出现少建立基准甚至是不建立基准就进行标注等错误问题。把这样易出错内容建立在该数据库内,以便本科生在标注图纸时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4

关键词:钻芯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化建设质量,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必须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科学检测,在回弹法、超声波等方式测试数据不准确或者值得怀疑时就需要采用钻芯法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建筑变形检测、强度检测、常规外观检测[1]。在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变形会对建筑结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使用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要针对影响建筑变形指数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广阔地形、地质、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等,建筑变形检测需要测量的数据及考虑的因素较多,需要进行严格的工程质量检测,以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沉陷、倾斜、墙体开裂的情况。在对建筑进行强度质量检测时通常会使用超声波、回弹法、超声回弹法这种非破损检测方式或者钻芯法、拔出法、设计法这种半破损方式。非破损检测方式能够保证建筑外观、结构的完整,快速有效的获得数据,但是数据的精准程度受环境影响较大,有时在多次进行检测时也无法准确衡量建筑强度质量。破损法是指在不破坏建筑稳定结构的情况下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度检测,这种方式简单有效,得到的数据更接近实际情况。建筑外观检测是建筑质量检测中最直观的方式,在检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建筑外观质量,包括建筑表面是否有平整、建筑材料是否外漏、是否存在孔洞等,通过对建筑外观检测进行检测方向提供参考意见[2]。

2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使用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越来越严格,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钻芯法更能准确的获得建筑结构强度数据。一般来说在建筑质量检测时,钻芯法并不是首选方法,然而在非破损法无法获得准确数据,或者是对非破损发获得数据持怀疑态度时,钻芯法的优势就能够充分发挥了,并且由于钻芯法数据准确,使用方法相对简单,已经逐渐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程师中取得了一定口碑。然而钻芯法使用情况通常有一下几种:(1)非破损法检测数据不准确或者是对非破损发检测数据持怀疑态度;(2)被检测建筑使用多年具有一定历史价值,需要进行建筑构造检测;(3)混凝土在非正常气候条件下储存,曾受过火灾、冻伤、化学侵蚀或者其他伤害;四是由于材料本身原因或是施工工艺造成的质量问题[3]。

3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钻芯检测法是在不影响建筑结构稳定的前提下,非破损检测数据不可靠时才用的检测方法。在进行钻芯采样检测时首先要保证混凝土凝结一个月以上,防治混凝土凝结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同条件的样品养护试件达到设计要求。在使用钻芯检测法时一定要确定钻孔取样位置不能对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还需要避开建筑物以免在取样时无法操作机器。在确定取样钻孔的初步位置后还需要对钻孔的具体参数进行严格计算,包括钻孔的精确位置,钻孔的直径、深度等,整个钻孔取样过程需要进行精密的设计和精准的计算,确保获得的样品可用,通过样品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能够作为质量审核的标准。在针对不同建筑类型进行钻芯取样时要通过不同标准进行,在取样位置如果有钢筋需要钻穿时应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选择钢筋受力点最小的地方进行钻穿,根据不同施工工艺进行钻芯取样时,也要根据施工工艺特点确定钻芯位置,让钻芯取样能够真正的反应客观实际情况。在整个钻芯检测法中核心点是钻芯取样,需要对钻机进行固定,保持钻机水平,同时要与钻孔中心轴保持垂直,确保钻孔位置精准。在钻机位置确定后,不要随意挪动钻机,以免造成钻孔位置偏差,从而导致取样效果不理想。在钻孔过程中要控制转速,并运用循环水进行钻头温度控制、带出杂质,针对不同构造的取样体,要采取不同的钻孔方式。在取样完成后要按照正确使用方式进行拆卸钻头、扩孔器。在取样后,需要对取样样品进行编号、备注,对样品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对采样过程也需要进行记录,初步判断样品质量。在检测完成后需要对达标位置进行灌浆封孔,不达标的位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对钻芯取样进行加工、检测时首先要保证取样过程符合要求,取样的整个过程科学、合理,取样具有普遍代表性。对样品进行切割测试时需要对样品进行编号,并对切割面进行检测,确定平整度与垂直度,通过对样品表面进行观察,确认是否需要进行不平处理,从而判断建筑工程检测位置的具体情况。完成样品试件制作后可以进行抗压强度试验[4]。在对岩石芯样进行检测前,需要将样品在清水中浸泡十二小时。在对样品进行判断时需要保证样品结构完整,能够真实反映工程施工质量,整个评级标准科学、合理,评价科学、精准、客观。

4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注意要点

钻芯法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简单实用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方法使用要点。在确定采用钻芯法进行取样后,首先要对钻芯取样点进行确定,并且对取样方法进行科学设计,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进行取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在确保不破坏建筑稳定性结构的同时取得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钻芯样品。在取样位置判断上一定要设计精准,根据表面检测和非破损检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钻芯位置。在取样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过程符合钻机操作规范,所得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建筑问题,并选取合适样品数量进行收集,并对样品进行编号、记录、整理。在进行样品抗压强度检测时,对不同材质样品,不同用途的样品要用不同的检测标准,从而确定检测结果能够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提出合理建议[5]。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钻芯检测法做为非破损法之后的保障检测手段,需要保障取样设计合理,取样位置科学,取样能够具有普遍代表性反应建筑真实情况,检测标准公正、科学、客观。针对不同的建筑特点采用不同的取样标准和检测标准。通过对多点、多样品进行强度检测,从而确定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钻芯检测法,能够准确真实的检测出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6(04):274-275.

[2]王立海.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70.

[3]陈丹,杨新征.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10):70.

[4]吴永亮.钻芯法在建筑桩基质量检测中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5):880.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5

关键词:K-means;动态规划;熵值法;聚类精确度;矿井监测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31

Improved K-means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aNG B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K-means has sensitivity to the initial clustering centers, and its clustering accuracy is low. To against these short comings, an improved K-means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and entropy method is proposed. The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amend the distance calculating formula to improve the clustering accuracy,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define the initial cluster centers.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on the clustering in the mine monitoring sensor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K-means algorithm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d clustering accuracy .

【Key words】K-means; Dynamic programming; Entropy; Clustering accuracy; mine monitoring sensors

0 引 言

K-means算法是数据挖掘技术中基于分裂法的一个经典的聚类算法,因为该算法的理论可靠、算法简单、收敛迅速而被广泛应用[1-2]。但是,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对初始聚类中心的依赖性导致聚类结果不稳定,并且仅依据对象间的欧式距离而忽略数据对象不同属性对对象间差异程度的影响也使得K-means算法的聚类精确度降低。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可以同时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和对象间欧式距离计算公式的修订两个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将对降低传统k-means算法聚类结果的波动性以及获得一个较好的聚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3]基于每个数据对象的密度参数选取处于高密度分布的点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提高了聚类的准确率和稳定性。文献[4]利用贪心算法参照数据样本的分布特征将数据划分为K个集合,选取各集合中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文献[5] 提出了基于Kruskal算法的改进Kmeans算法,该算法利用最小生成树的构造原理依次向聚类中心集合中加入当前数据对象中距离最远的两个对象,如此迭代直至集合中包含K个聚类中心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献[6]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K-means的输入样本,解决了因样本间分类指标信息重叠导致K-means算法效率降低的问题。文献[7]基于因子分析为复杂参数变量下的数据挖掘有效地减少了冗余字段,提高了K-means分群算法的效率。文献[8]利用信息熵对数据对象的属性进行赋权,并利用权值来修改距离计算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K-means聚类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提出一种利用熵值法和动态规划算法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熵值法[9-10]确定数据属性的权值并进一步得到数据对象和其邻居间的权重系数,采用赋权的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的依据,在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时,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得距离累加和最大的K个数据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该算法在矿井监测传感器聚类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聚类的精度和稳定性。

1 相关定义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熵值法和动态规划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确定对象集的初始聚类中心,熵值法用来计算数据对象的各个属性的权值,用改进的权值修正距离计算公式,以提高聚类的精确度。在矿井监测传感器聚类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较之于传统的K-means算法在算法的计算效率上有所提高,聚类的精确度明显增强。

本文利用聚类的数据对象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特点,利用动态规划的算法和统计分析的算法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而这种改进的思想将会是聚类算法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施培蓓.数据挖掘技术中聚类算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

[2] 苏锦旗,薛惠锋,詹海亮.基于划分的K-均值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26(1):8-11.

[3] 韩凌波,王强,蒋正锋,郝志强.一种改进的k-means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7):150-152.

[4] 仝雪姣, 孟凡荣, 王志晓.对k-means初始聚类中心的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08:2721-2723.

[5] 李卫平.对K-means聚类算法的改进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08:49-50.

[6] 曹国.基于K-means和PCA的商业银行客户价值细分模型研究[J].财会科技,2010,09:27-29.

[7] 彭凯,秦永彬,许道云.应用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的客户分群建模[J].计算机科学,2011,38(5):154-198.

[8] 原福永,张晓彩,罗思标.基于信息熵的精确属性赋权K-means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31(6):1675-1677.

[9] 陈雷,王延章.熵权法对融合网络服务质量效率保障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23):1-3.

[10] 高孝伟.熵权法在教学评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100-104.

[11] AHMAD A,DEY L. A k-mean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mixed numeric and categorical data[J]. Data&Knowledge Engineering,2007,63(2):503-527.

[12] 席景科.时空孤立点检测算法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48-51.

[13] He Z Y, Xu X F, Deng S C.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outlier detection in categorical data[C]. Proceedings, Part I.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of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2005: 23-26.

[14] 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102-127.

[15] 费蓉.动态规划研究及其在电力市场动态分区定价问题上的应用[D].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院,2009:6-9.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6

1.科研装备在科学发现活动中的作用

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未知的科学发现活动中,始终都离不开从自然界中获取信息。这种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古代,希腊人获取信息的方法是靠感官直接感知的,并通过猜测性的思辩而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界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假说”—本体论设想,“显然,在今天看来,古希腊人对万物运动原因的各种解释都是臆想,不过勇敢和大胆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惊叹。因为他们居然在几千年前企图用一个人的思想来回答人类全部科学所追求的东西”。圈‘P49’在近代,自伽利略研制出第一台望远镜开始,人类科学发现活动的手段主要依靠科学仪器和设备而实现,从而延长了人类的感官,扩大了人们感知自然的范围和种类,提高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感应能力和精确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出现,人类科学发现活动的视野已从宏观进入到微观,从地面延伸到宇观。这种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着两极延伸的根本性原因,就是由于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为微观和宇观领域的科学发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正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所说“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科研仪器或工具,往往成为开辟新研究领域的金钥匙。”[6J‘P,‘)美国新实验主义者罗伯特•阿克曼(R.J.AcKermann)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科学的进步的确是仪器与技术的进步。更好的仪器与技术告诉我们同一个世界里更多的东西,因此,它们经常迫使理论观念的改变。”t7J‘只溯而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所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借助了X线衍射法及其X线晶体仪才得以实现的,这一发现彻底导致了传统生物学所认为的生物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理论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同样,在微观领域里如果没有由数万台计算机联网构成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粒子对撞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不可能发现所谓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而在宇观领域里,正是由于有数字化、信息化、计算机化程度非常高的“好奇”号火星车,美国人才发现了火星的一些表面含有古老的河床及碎石的痕迹,以证明火星表面确曾有过水流淌过的历史;我国嫦娥二号飞往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绕太阳运行,对太阳及其行星进行深空探索,并最终飞往700万公里遥远的太空进行高深空探索,这正是由数字化、信息化、计算机化的现代空间飞行装备所完成的。总之,在当代自然科学的科学发现活动中,数字化、信息化、计算机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始终起着核心作用。从光电显微镜到射电望远镜,从高能加速器到太空站,从粒子碰撞机到遥控遥感技术如此等等,能够感知夸克和宇宙天体等不同层次自然物及其特性和规律,无不与现代化的科学仪器息息相关。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种科学仪器和设备的研制成功都是依据一定的科技原理而产生的,科技原理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着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精密度,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精确度又在很大程度决取于其信息化、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程度。所以,运用已有的科技成果,构思先进的科技原理,设计各种不同的技术原理模型和科学仪器运行规则,开发具有不同特性和功能的软件控制系统,研制能够识别各种自然现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且信息化程度愈高,其感知的精确度愈高,认识的范围更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特性、规律把握得就更全面。例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1970年就发现了J粒子存在的现象,由于当时没有验证这一可疑现象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他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研制出了能够验证这一发现的科学仪器—双臂能谱仪,终于在1974年发现了J粒子,也就是所谓的“集夸克”,被记作为C,并因此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科学史案例说明了“在仪器精确度不高的早期实验,理论解释的分歧往往比较大,但是,‘仪器的进步可消除这些模糊,在那些理论预期导致观点分歧的地方,得到共同认可的数据将取而代之。”

2.科研装备在技术发明活动中的作用

技术原理的发明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所谓技术原理是指所设想的技术系统的技术要素构成及其技术要素之间的有目的性的运作原理。它是运用已有的科技成果经过理论推导、技术论证、奇思异构等手段而形成的。其核心是为技术原理寻科学依据。因此,要提高技术原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作为发明创造者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信息和数据库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搜集与发明创造对象相关的科技信息情报资料,寻找和发现各种科学原理、技术知识之间的关联规则,以求得技术原理上的突破。其基本过程是:从最新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中发现其初露出来的技术端倪,并经过理论推导和技术提炼产生出一般性的技术原理,为技术创新打造技术平台。正是由于美国生物学家内森斯和伯格从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所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往后科学家们所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等科学理论中所初露出来的技术端倪,发现了理论上升到技术的可能性,才使20世纪70年代初对基因片段的切割与重组技术变成现实,而且内森斯、伯格所实现的基因切割与重组技术又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奠定了基本的技术原理。同时,搜索和掌握已有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不论是旧有的还是新提出的,只要对发明创造对象的特性和功能有用的技术,都可以移植、借鉴和集成,并经过创造性的构思,形成具有特定技术要素构成的技术系统和技术原理,以实现其设定的技术特性和功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飞船技术原理没有一项是新发明的技术,都是现有技术的集成与综合。需要指出的是:在技术原理的构思过程中,把所构思出来的技术原理数模化,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对数模化的技术原理的不断修改,以达到技术原理的最优化。技术方法是一种知识形态的发明成果,一般表现为新的行为法则、操作方法或程序模式等。这种发明创造成果具有程式化、规范化的特征。作为行为法则、操作方法,它规定了操作主体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技术行为,如基因工程技术中关于基因的切割与重组的规范性要求,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的研制方法就属于此类。这种技术方法的产生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检测设备来验证,其生产制作过程更需要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来完成。作为程序模式等发明创造成果,它是通过程序化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变换和控制而实现技术系统的目的性运作,且其信息的传递是靠信息符号的识别、认知而进行的,例如一台数字化机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一个管理系统、一个对飞行器之所以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都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软件系统或信息传递而实现的。然而,这种程序化的软件系统则是软件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构思、设计、创造出来的,更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检测设备通过技术试验而获得的。所以,发明一种技术方法需要科学仪器和设备,检验、测试一种技术方法更需要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技术物品也是发明创造的重要对象,它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成果,一般表现为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模型或样品。因而,它还不是准备批量生产性的样机,它仅是一种发明创造物。在技术物品的发明创造过程中,所发明的技术物品是否为首创,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业化的图书资料,搜集相关的知识性和技术性的海量信息加以实证。(9J(P4,并把被挖掘出来的数字或信息,通过严密的技术论证、技术筛选、技术组合和技术推导,经过原理构思和方案设计,才能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技术产品模型或样品。另一方面,所发明的技术模型或样品其技术原理的先进性、技术结构的合理性、技术功能的可靠性以及构成技术系统的每一个零部件所用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更需要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技术试验和检测。这种试验或检测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它可能需要数百次乃至上千次,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这样一个复杂性的技术试验和技术检测中,所使用的试验或检测的仪器和设备越先进,性能越好,其结论就越可靠。需要指出的是,在技术原理的构思设计中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发明创造的方法(联想法、类比法、仿生法、综合法、转移法、经验法等),并借助于以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方法,必然会提高发明创造物构思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3.科研装备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原理构思、方案设计、技术试验、产品试制、技术鉴定、产品制造、市场销售等环节构成的复杂性过程。技术创新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原理构思的先进性和技术方案设计的科学性,而且取决于在技术试验和产品研制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研发设施的先进性和精密度。一般说来,在技术试验、产品试制和技术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数字化、信息化、计算机化程序越高,其精密度、准确性也就越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硬度、强度、韧度、光滑度、耐磨性、抗腐蚀性、抗氧化性、抗疲劳性、耐高温高压性、超低温性以及灵敏度、感应性等物理化学特性、功能和技术参数给予准确的测试。〔“〕‘P•助同时,技术试验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超级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处理,甚至需要运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仿真试验。这种复杂性的技术试验、试制和鉴定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开发技术密集性产品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制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构思和设计数字化的测试系统,加强对技术试验本身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其数字化、计算机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不仅是我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装备问题,也是当今科学仪器的研发向着“多功能、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是当代社会制造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它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广泛开展着对数字化机床、计算机控制下的生产工艺流程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软件开发和工艺研制。从本质上讲,生产自动化就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信息接收、传递、加工和处理(转换)的程序化过程,只要我们善于构思,开发出适用于特定产品生产的计算机软件,并经过精心的工艺设计,我们就不难研制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产工艺和数字化机床。〔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种以软件开发、产品工艺设计和计算机管理活动为主的虚拟制造技术将成为今后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方式。因此,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组建数字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加强对技术创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生产工具的信息化、数字化、计算机化和自动化水平的研究,是我们提高“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

作者:陈九龙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7

[关键词] 质量检测系统;密度;活动率;活力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98-03

分析是一项评估男性生育能力最基本和重要的检查方法,以往的计数和主观判断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直观的形态分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在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依然在使用手工分析方法,由于受不同检验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方法等影响,造成了检测结果的差异,降低了报告的客观性和可比性[2]。WLJY-9000伟力彩色质量检测系统巧妙地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在质量分析仪的临床分析上,不但可对中的活力、活动率、密度和总数等进行定量分析,还可对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特征进行分析。另外,此系统还能向操作人员展现出中不该存在的一些病理因素,如超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和活动的细菌等[3]。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发现,WLJY-9000伟力彩色质量检测系统检测出的密度、活动率、活动力(a+b)和总数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可以代替人工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客观和准确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伟力彩色质量检测系统和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对同一份标本进行检验,比较所得结果的相关性、准确性和重复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2月本院生殖科和男性专科门诊提供的标本100例(捐献者年龄25~45岁),捐献者禁欲3~7 d后,法采集,将一次射出量装入洁净干燥玻璃试管内[4],立即保温送检后放置于37℃水浴箱保温30~60 min(以标本液化为准,最迟不超过60 min)。

1.2 仪器

北京伟力公司WLJY-9000彩色质量检测系统,Olympus显微镜和Makler计数板。

1.3 方法

1.3.1 传统手工分析方法 将处理好的标本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严格按照WHO规定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用微量吸管将处理好的标本加样到已经37℃预温的Makler计数板和干净玻片上,计算数、密度、活力及活动率[5]。同时记录总量、外观、气味、pH值和标本液化时间,完善检验报告。

1.3.2 质量检测系统分析方法 选择同一标本,不做稀释处理,直接用微量吸管将定量的(≤5 μl)滴在清洁、预温的计数板的池上,再盖上专用盖玻片后,置于系统的恒温显微镜台上,静置约1 min[6],待稳定后,用专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并通过显微镜上所连摄像头将信息传入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同时输入总量、外观、气味、pH值和标本液化时间,完善检验报告。

1.3.3 检测质量检测系统的可重复性 对同一份标本用20倍镜和40倍镜在同样条件下连续检测3次,计算密度、活动率和活力(a+b)百分率,以确定该系统的重复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主要参数的比较

采用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密度、活动率以及活力(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主要参数相关性的比较(n=100,x±s)

与手工检测法比较,*P>0.05;与系统检测法(40×)比较,#P>0.05

2.2 质量检测系统可重复性的分析

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伟力检测系统检测的密度、活动率和活力(a+b)参数数值的变异系数都很小,且两种放大倍数检测系统的变异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表2)。

表2 质量检测系统可重复性的分析(n=100)

3 讨论

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功能、提供不育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也是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输精管结扎术后疗效观察的重要检测项目,同时还为体外受精筛选优质提供参考依据[7],准确的计数和密度更能为准确分析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9]。传统的手工分析方法缺乏良好的客观性,不同检验人员分析的结果因为主观判断的不同有时差异较大,对活力的等级判断缺少严格的量化指标。在检测过程中因为没有恒温设施,在环境温度低和检测时间稍长时往往使检测出的活力和活动率偏低[10]。

伟力质量检测系统通过摄像机或录像机与显微镜连接,确定和跟踪单个的活动,根据设定的运动的移位、大小和运动的有关参数,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动态处理和分析[11]。其既可定量分析密度、活力、活动率,还可以分析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特征,同时还能发现一些其他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效、客观和科学的服务。在进行检测分析中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检测用的计数板一定要提前预温,如果未预温将影响活力和活动率的测定。在电脑显示屏上进行抓图时要将视野调至微暗,这有利于提高抓拍的准确性。每次进行图片抓拍计数时一定要将误抓的红、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原细胞等从计数的个数中除去,以免影响计算机最后对数、活动力、活动率的计数和统计。相信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人工的监测下一定能给临床提供一份准确、可信的报告单。

[参考文献]

[1] 朱定安,夏顺仁,王建峰.普通光镜下动态分析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

[2] 张维嘉.质量分析仪的实用性[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9,18(1):63.

[3] 师作范,王晓亮.慢性前列腺炎对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9,6(10):76.

[4] 曹星星,李嘉陵,刘一美.常规检测体会点滴[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3(22):46-47.

[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25-227.

[6] 李文伟,马骢.标本置入质量分析仪时间长短对常规各参数的影响[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6,3(19):176.

[7] 容小翔.化验的三种意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3-17.

[8] 黄茜,许常龙,史秋雯.形态分析标准化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20-22.

[9] 苏亮,罗平,罗江霞.常规参数与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关系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2,9(12):49-51.

[10] 王军,于灵.探讨常规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可比性[J].中国性科学,2012,21(8):45-47,54.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教育实验;科学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科学出现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新趋势,各门科学的相互渗透使科学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迫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并促进其发展,毋庸置疑,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理论突破必须伴随于研究方法的变革和更新,这正如科学发展史表明:新的理论的诞生往往得益于方法上的革新。因此,随着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拓宽,研究方法必然会呈现纵横交错的局面。纵观其变化与发展,有如下一些趋势。

一、使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

众所周知,数学方法能提高对教育问题研究和分析的精确性和严密性,电子计算机则能对教育系统中复杂而大量的数量关系逆计算提供方便。因而把电子计算机和各种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得教育科学逐步地变成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硬”科学。这样,教育理论不再仅仅是一些观念和定性的说明,也开始表现为一些可以用经验和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阐述的命题。数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使教育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定量研究,数学方法已在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中加以应用,其中更多的是用于评价分析,既包括教育质量、教学质量评价,又包括对教改实验成果的分析。面对一些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开始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实施方案。

由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很多是没有明确外延的,因而教育科学成了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难以精确化。如教育本质的不清晰性、教育性状的不确定性、教育功能的相对性、教育内部联系的非线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主观性等等。虽说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解决了上述矛盾,然而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上述矛盾又更加激化:一方面,严密的程序要求高度的精确;另一方面,机器所执行的任务日益繁难,使它面临的系统日趋复杂。正如查德所说:“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的精确,然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性。”也就是说,复杂程度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便越低。因此,要深入研究复杂的教育问题,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模糊数学的诞生,则把数学的应用范围从精确的领域扩大到了模糊现象的领域。模糊数学对事物的不确定的性质状态作数量描述,目的是要从模糊中求精确,以便获得与事物本来面目接近一致的参数。据此,把模糊数学引进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就是必然、可行而具实行意义了。因为这个方向会“减少对精确定量分析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增加对大量人类思维和感知中不精确性的普遍性的承认”,而接受这一现实将增进“我们对人文系统特性的了解,有希望取得比极限在传统方法中可能得到的更大的实际发展”。

二、重视开展教育实验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教育实验的广泛兴起。各种教育实验的出现,既是教育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重要一环。

教育实验主要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设想,在周密计划和专门设置的特定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特别组织起来的教育实践;通过对教育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能确定教育的某种影响因素与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通过教育实验,既能检验预先设想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又能探索所要了解的教育现象的变化发展原因及其条件,还能鉴定教育或教学的某种方式、方法、内容、形式的效果,等等。此外,教育实验还具有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它对于认识教学规律、检验教育理论以及发现教育科学原理、方法,均有其他方法难以取代和匹配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要使教育科学能迅速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力开展教育实验就成了一条较易摆脱旧教育体系的束缚,从而提出新的假说并加以验证的较为有效的科研途径。

三、使教育预测和教育回测并行相辅

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科学预测。教育预测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教育预测,对于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于1970年主持过一次实习研究。这次研究的课题是“19世纪80年代起的中学课程计划”。因为,该组织成员国遇到一些共同问题,并在发生同样的演变。这次研究的步骤是,先考察将影响课程计划制定的因素,而后考察因此在各门学科中将发生的变化。将影响课程计划制定的因素有政治方面的(要求机会更加平等的压力)、经济方面的(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应能力更强的劳动力)和社会方面的(青年人要求课程计划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迄今为止分别进行教学的传统学科,将来应该一组一组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上的这些变化,必将伴随有时间分配上更大的灵活性(更多的时间用于个别化学习和集体设计)和教师职能的改变(要教师做的是教学,但更主要的是组织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以及对学习成功情况作出评估)。新型的校舍、设备和教材也将是必不可少的。中学将是多种职能的,并且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社区将参与学校管理,利用学校的场所和服务,并为各种活动提供资料。上述这些结论虽是在1970年得出的,但至今仍然适用。

四、重视利用科学理论来研究教育科学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统称“系统科学”)几乎同时问世,“三论”所包括的理论和方法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三论”的出现,有助于教育科学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打破在教育论教育的传统思维方法,打破在教育科学原有的狭窄概念范围内打圈圈的自我封闭状态,有助于从方法论上提高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

“三论”的方法论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性的功能,达到最优化的目标,是从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据此,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首先要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正确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而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只有从教育系统内的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系统是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复杂的等级系统,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因此,在研究整体结构时;要力图利用系统整体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提供的“附加量”来发挥和提高整体功能,避免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五、重视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现代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决定了以前那种就教育研究教育的方法只能是走向死胡同。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教育科学的内容,而且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必须积极汲取和借鉴各种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加强多学科、多种方法的研究。20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得今天的教育科学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研究的对象愈来愈复杂,知识的抽象程度愈来愈高,直观程度愈来愈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不能简单地、直观地反映现实,而必须运用模型化方法来研究教育科学。这种方法能够从各种科学方法中不断地汲取营养,迅速成长为一种全面的多功能的科学认识方法。它不是一种孤立的、排他的方法,它与几乎一切传统研究方法都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应用模型化方法的过程表明:只有在与其他科学方法结合的情况下,它才能完整地揭示系统的规律性和本质。在建立模型前,需要对系统原型进行考察,必须依赖于观察、实验等经验的方法;要积累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就要用到比较、分类等逻辑方法,在模型的抽象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手段,离不开想象、直觉等创造性思维方式;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处理,模拟实验的进行,必然与数学方法等相联系;最后,借助于模型的应用和检验所获得的信息,又将成为提出科学假说与建立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总之,模型化方法的实际展开过程,几乎是把一切传统的科学方法联系和统一起来的过程,它自身也成为促进各种方法综合化,建立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储祖旺.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1):50-55.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9

关键词:精度 精确度 测绘

在测绘工作中,测量仪器出现的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但就测绘工作而言,精度乃至准确度的概念分析还不够明确,精度、精确度乃至精密度如何更加的使其准确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精密度即是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是否更多的离散结果的程度,反映被测的敏感程度的分辨率的测量结果,通过测量的误差范围内的大小,以评价区间大小的方式来进行工作。这主要是从所谓的随机误差引起的;精度是指多个测量结果的偏差程度,主要来自系统误差,其表达式多为系统定位错误和示值有效位。

一、精度概念问题

在仪器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之中,测量的可靠性和精确的测量结果是评价测绘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可靠性的评估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密切程度。精密的概念的精确度,准确度的精度和准确性。所谓的精度即是在目前的测量工作中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是更多的具有离散程度,是反映被测物理量敏感程度和分辨率灵敏度的测量结果,通过测量的误差范围内的大小,以评价进行,这主要是从所谓的随机误差;精度是指多个测量结果的偏差程度,主要来自系统误差,其表达式为系统错误。也就是说,测绘精度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产生唯一的随机误差,甚至也可以说这是由于机械的随机性能产生的随机误差特性,甚至是造成误差性的描述,这种现象更多的表现在测量加工零件的精度的不准确和差异之中,而不是对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范围描述。测绘的准确性的追求其是知识一种简单而又单纯的重复性追求模式,而不是追求的真正价值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测量的可重复性。由于测绘精度的测量结果的数学计算期望的离散程度的描述,不涉及到真正的价值,甚至也不是强调分辨率和有效的,所以有更低的测量分辨率可达到更高的精度的逻辑。

二、综合精度问题

精度问题是目前测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形式,从精密测试方法的综合指数可以看出:所谓的综合性精密经纬仪经纬仪的实际轴系误差,偏心误差消除,聚焦误差,避免了处理后的残差离散度评价,但质量主要是有关拨号描绘不均匀的错误,一个错误的评价。虽然综合性精密测距仪的加乘常数错误,错误校正周期治疗后的残差离散度评价中删除汽提处理后残留的部分或个别指标的“全面”目标的做法,再次添加到混乱的准确性字冠的主要错误。

然而,从精密测试方法的综合指数可以看出:所谓的综合性精密经纬仪经纬仪的实际轴系误差,偏心误差消除,聚焦误差,避免加工后的残余误差的离散程度评价,主要是表盘描绘不均匀的错误,一个错误的评价。虽然综合性精密测距仪的加乘常数错误,错误校正周期治疗后的残差离散度评价中删除。汽提处理后残留的部分或个别指标的“全面”目标的做法,再次添加到混乱的准确性字冠的主要错误。也就是说,所谓的“准确性”是分解的意思,而不是只是一般意义的实际精度进一步解剖。

三、精度计算方法问题

测定精度之间的接近值,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的密切程度。精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中的错误的前提下,精度高,准确性也高,精度差,测量结果是可靠的。差是用来衡量的分析的结果的精确度,准确度误差表示。最能证明水准测量点位误差的离散度和水准测量闭合差的离散度没有数学上的直接或间接关联的证据就是:

1、水准标尺的尺长比例改正误差(系统误差)对水准测量点位误差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它对水准环路闭合差却不产生影响;2、测量参考起点本身的误差对每一个测量点的精度的影响是直接的,但它却也不影响环路闭合差;3、仪器的分辨误差对每一测量点的精度的影响是直接的,但分辨误差足够大时却反而能导致闭合差为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以闭合差来评价精度,才有了甚至测量结果的精度反而比测量参考起点的“精度”更高的反逻辑,才有了“精度”越测越高的反逻辑,才有了经过绵延数千公里测量路径而“精度”丝毫不受损失。实际上,测量成果的精度=测量参考源的精度+测量过程的精度损失量。所以一般的原理是:测量过程实际都是精度的损失过程,被测量的结果的精度不可能超过测量参考源的精度,只能是相对的和局部的定论。

四、改正数问题

测绘界习惯于将许多误差剔除而用残剩误差来评价精度,而把那些所剔除的误差命名为改正数,这一命名就为剔除的合理性暗示了依据:改正数嘛,改了自然就没了,当然也就不影响精度。但这些改正数都是些什么呢?其实就是系统误差。前边提到的经纬仪轴系误差、度盘偏心误差,测距仪的测距加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等都是系统误差。

这就是测绘思维的一个理论基础:系统误差是稳定的,稳定的误差是可以改正的,改正了就不影响精度。所以系统误差就是改正数,改正数就可以为任意大小。事实恰恰相反,绝大部分系统误差其实都是不稳定的,其所谓的系统误差的“稳定”只是仅仅相对于随机误差随机性而言的,根本不是绝对的稳定,“改正数”处理方法不是不讲前提条件的。实践中许多劣质仪器的系统误差的计量检验结果每年都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的事实就是例证。

正因为系统误差的不稳定属性,仪器的设计师们常常为此绞尽脑汁,而这与测绘界的一个简单的“改正”处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改正数不影响精度”的思维,所以就有了存在巨大偏差的仪器也是合格仪器的高论。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改正数不影响精度”的思维,所以就有了甚至仪器存在非原理性系统误差的设计错误,但按我国测绘仪器计量规程仍然属于“合格仪器”的奇闻。事实上,许多文献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分类相对性、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之间的辨证关系都有非常充分的论述。这应该受到重视。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客观事件;模糊性;科学方法

一、模糊性的含义

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庄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由此看来,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就有了认识。

古希腊有一个悖论:一粒种子肯定不叫一堆,两粒也不是,三粒也不是……另一方面,所有人都同意一亿粒种子叫一堆。那么,适当的界限在哪里呢?我们能不能说,123585粒种子不叫一堆而123586粒种子就构成一堆呢?当然谁也无法回答。

扎德在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论》宣称现实世界本质上是复杂的,不精确的,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模糊事物要用模糊方法来描述,如用精确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事物,只会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

日常生活中,许多模糊事物没有分明的数量界限,要使用一些模糊词句来形容、描述。如,美丽、丑陋、附近、遥远、冷、热等。所谓模糊性是指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即事物所呈现的“亦是亦非”或“似是而非”的特性,通常给人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认识很到位。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①事物本身的模糊性,指由于客观事物各个集合交界处之间因过渡而引起鉴定上的不确定性;②信息的模糊性,指在复杂的系统中因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不清晰性;③人类认识的模糊性,指由于认识主体在性格、职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对事物鉴定上的不确定性。这三种模糊性常共存于同一事物中,它在集合的表示方法上与随机性不同,随机性有确定的集合,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如扔硬币的结果只能是正面或者反面。而在模糊性中,由于集合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而使事件能否归属于集合中,也呈现出不确定性,如煮饭时要往锅里加入适量的水,这里的“适量”就是一个模糊概念。所以,通常用模糊数学来研究模糊性,用隶属度来刻量元素对集合隶属关系的不确定性数量的大小。 

二、会计信息模糊性的具体表现

会计信息作为“人造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模糊性问题。同一企业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或由不同的会计师进行计量,所产生的结果往往不一致。客观世界具有模糊性,会计也不例外,而且这是由会计科学客观规律决定的。在实践中,科学认识会计中的模糊性问题,对于有效改善会计模式、提高会计报表信息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收入、成本费用确认的模糊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的确认时间基础是实现原则,成本费用与之配比,收人、成本费用的确认不仅要在时间上配比,在空间上即范围上也要配比。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收入的赚取和费用的发生也是逐渐、连续的过程,因而将连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各个会计期间,并分别提供报表,必然会导致收人和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时间”和“量”归属上的模糊性。可以认为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决定了收人与成本费用确认在时点上的模糊性。如在工程施工企业中,收入的确认一般是根据工程量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确认,成本费用与之匹配。这里的“工程量”与“匹配”均是一个模糊数,而且不同的人统计的结果不一样,以不同的方法测算出来的目标成本也不一样。又如,针对施工企业出台的《建造合同》规定:对没有签订合同价款的工程,应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一定的利润率确认收入,也可以按谨慎性原则将发生的成本费用全部转收入。何谓“一定的”,何谓“也可以”?这种模棱两可的“规定”给企业调节利润提供了依据。某集团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一定的”做了范围限定,规定利润率不超过10%,于是下级企业中确认比率就五花八门,利润指标超额完成的就按0%确认;利润指标完不成的就按10%确认。0%与10%之间相差了10个百分点,使得期末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具有极大的模糊性。

2.净资产的模糊性

所谓的企业账面净资产仍具有模糊性,它与实质意义上的数值不一定吻合。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账外资产,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减值资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存在差异,从而使对资产质量、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评价更趋于模糊。

(1)账外资产

账外有形资产大多是无计划采购的,其费用一般都通过以租代购、以配件或者是材料费等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这些账外资产的成本就由当期承担,影响了当期考核利润。若企业在以后进行资产清查,那么这些账外资产将作盘盈处理,增加了清查期的收益。

有些资产有时又是会计处理的方法造成的,如某施工单位在南方水网地带施工时购买了价值高昂的钢板桩,按会计准则规定,这些费用应一次性进成本。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钢板桩可以多次使用,最多可重复使用20次,如果将这笔费用进行摊销,则可以减轻当期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效益。

(2)账内增值资产

会计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假定币值不变。事实上,币值经常处于波动之中,只是幅度不同而已,因此在资产中必然包含了或多或少由币值波动所引起的“虚”资产,从而导致账面资产的模糊性。如,企业拥有的土地、房屋等升值较快的资产,其账面净资产肯定远远低于公允价值。

(3)账内减值资产

最典型的就是软件、小汽车等资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刚购买的软件就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今天购买的小汽车明天就降价,这些资产的账面净值就远远高于公允价值。

(4)减值准备的计提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减值准备规定“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对应收款项、存货等减值准备规定“可以计提,可以转回”。对这些准备的计提只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计提后不得转回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为调节利润的途径,但计提后可以转回的规定给人为调节利润提供了灵活空间。企业对不可转回的减值准备可以少提或不提,对可转回的减值准备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处理。

尽管各企业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自己的计提标准,但这些标准也是一些模糊数据的组合。以某集团公司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办法来进行说明,该集团公司规定,对于与集团公司成员以外的企业发生的应收款项,应采用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的为0%;1―2年的为10%;2―3年的为30%;3―4年的为70%;4年以上的为100% 。

上述数据的来源主观性比较强,缺乏可供推敲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年与年之间的交界处显得极其模糊。若在前任时某笔应收款项的挂账时间比3年少1天,则计提比例为30%;比3年多1天,则计提比例为70%;若刚好是3年整,则无对应的选择比例。仅仅是一两天的时间就有40%的差异,这不能不说是制度制定中的一个缺陷。

应收款项还有以下模糊性问题:

①现在发生的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若在以后年度发生坏账损失,其损失在以后年度体现出来,表明当期报表不准确,原因是没有把潜在损失披露出来;②如企业已核销的坏账损失在以后年度又收回,其增加的收益将在收回期体现,即现在的财务报表未能将潜在收益反映出来,所以现在提供的会计报表也不准确;③如果现在计提的坏账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冲销,其盈余也将在冲销期间体现,其实质是把当期的效益挪到了后期(上市公司调整损益的常用方法),也即当期报表掩盖了一部分盈余。所以,真正能作为企业资产的应收款项净额应=账面余额+已清理但在以后年度又收回的款项-坏账准备金余额+坏账准备的可收回部分-未提坏账准备而隐藏的坏账损失。

3.或有事项等不确定性问题

或有事项是指企业涉及到的未决诉讼/仲裁、债务担保、重组义务等,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项发生、不发生或发生多少加以论证。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分为四种:极不可能(

4.在其他方面

如,针对应付款项:(1)企业已清理的付不出款项属于当期收益,如果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把这些款项支付出去,那么这样的支出将抵减后期的利润。(2)企业现存的应付款项中也有可能存在付不出款项,这一部分潜在收益在当期报表中也不能反映出来。

经研究,应付款项的净额应=应付款项账面余额+已清理后又支出的潜在负债-以后年度付不出去的潜在收益。

又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少数股东权益”的列示有两种方法。(1)在母公司理论合并观下,“少数股东权益”被作为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2)在主体理论的合并观下,“少数股东权益”被作为股东权益的组成部分列示。这两种不同方法的会计处理结果使对权益资产的界定产生模糊性。

再如,资产在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下进行计量,也必然会产生模糊性,主要表现在:(1)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不能反应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特性;同时以现行市价计量的收人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成本(如施工成本)相配比来确定利润具有不合理性(主要原因是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2)现行会计对不同的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方式,经汇总得出的资产总额,既不代表“未来经济利益”,也不代表“过去的资源耗费”。

三、建议

1.正确认识会计学科的模糊性

有些人认为会计核算有严格的规定,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谈模糊性。但,客观世界确实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科学的、绝对精确的事物不存在。对于大量会计工作者来说,把模糊学的知识引入会计学或许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对会计事项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不一定认可。但这些模糊性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会计人员不应回避,应正确面对。为此,会计人员首先要在心态上接受并逐步树立模糊意识观,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学习与研究有关模糊学的知识,也只有如此才能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实践并丰富模糊会计理论的内涵。

2.研究模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模糊会计理论的提出,在横向上拓展了会计学科研究领域的空间,在纵向上深化了会计学科研究方向的境界,它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继承、创造并发展的结果。在实践中,凡事要习惯从模糊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正确把握模糊性的科学内涵及运用法则,“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极限,只有超越”的观点正体现了模糊理论的科学意识。对于模糊性,可以用高等数学中“连续性、极限等”的思维来理解,可以用模糊数学、模糊逻辑等的理论来研究,可以用模糊认识、模糊分析、模糊评价、模糊评估、模糊判断等的方法来运用;要将经验分析、理论分析、数学分析与实践检验结合起来使用。在模糊理论指导下的会计工作,能更准确地企业的经营业绩,能使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更为科学。

3.对一些粗糙的信息进行模糊创新

创新是真理发展与完善的火车头,没有创新,一切都将停止。会计“真理”也不例外,也需要创新。如,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原始真理,通过创新,可改良为:资产+远期借项=负债+远期贷项+所有者权益;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也是原始真理,创新后可改良为:收入-费用+(潜盈-潜亏)=净利润。又如,会计在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时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当然是不够科学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研究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建立会计评价模式、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如何披露。

4.学会对会计信息进行过滤处理

国内经济国际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时代召唤了“地球村”的到来,工业生产文明化、政治生活人性化、人情世故契约化、社会环境系统化的时代促使了“模糊学”的诞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在发展中日趋复杂,模糊度日趋增强。在对经济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有效的方法对复杂而混淆的信息进行梳理或过滤处理,尽可能减少信息的模糊性,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客观清晰的信息。如,可采用“卢卡斯滤波”、“最佳随机控制”等方法。

5.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模糊性并不是否定精确性,精确与模糊是一对矛盾体系,是辩证的,正所谓“精确兮模糊所伏,模糊兮精确所倚”。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需要把精确事物模糊化,有时也需要把模糊事物精确化。比如打仗,若这样下命令:“明日拂晓发起总攻!”这肯定乱套。这时一定要求精确:“×月×日凌晨5:35发起总攻!”当然,5:35到底以谁的表为准?这时我们又可用模糊思维来理解,5:35是个模糊数字,前后相差几秒肯定没问题。同样,会计报表中若说利润率高,这太模糊了,若说利润率高达25.56%,虽然这25.56%也是一个模糊数字,但这样的误差大家都可以接受。所以,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精确与模糊的逻辑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洪.离任审计中经济责任界线划分的模糊性研究[J].审计文摘,2007,(4).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11

【关键词】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十一五”以来,广东省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学校办学自的扩大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元化,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强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如何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也成为高校和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充分将高校财务管理责任具体化,对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环节,建立具体、明晰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潜在效益,最终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大目标。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

第一,专业化。精细化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把握财务管理的目标。第二,系统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会计核算、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第三,数量化。绩效评价是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数量化作为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之一。

(三)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

1.财务制度精细化。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就是通过理清财务管理体系、梳理管理界面和优化管理手段,不断细化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具体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为学校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2.预算管理精细化。预算管理精细化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精细化。在编制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模式,采用零基法编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3.财务评价精细化。财务评价精细化就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评级原则与标准、评价方法和手段等,对高校财务活动及所产生的结果(包括财务效率、财务效益、财务效果)进行评价。

4.经费管理精细化。经费管理精细化是指在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中,通过会计科目的完善,同时实现正常会计业务核算和经费指标控制,促使经费项目和会计科目像“经纬线”一样控制着全部经济活动过程,使经费指标控制更加精细化。

二、广东省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与基础规范化工作有待加强

1998年开始,在广东省教育厅的主导下,各高校推进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高校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又开始弱化,出现了凭证装订不平整、不牢固,原始凭证漏盖审核章、工程结算表没有经办人员签名等现象。少数高校存在自制票据,而对自制票据的管理又没有制度规范,致使出现了自制票据设计不合理、使用不恰当等问题。少数具有二级财务机构的高校,二级财务制度建设落后,缺乏监管措施。个别高校后勤财务审核把关不严,采购大宗物资、将大额现金支付给个人、没有正式发票违规入账、无库存管理等违规现象存在。

(二)预算制度不健全、预算方法缺乏科学性

部分高校的校内预算虽然细化到了具体项目和内容,但仅以表格形式存在,没有预算编制的文字说明和相关文件规定,预算编制缺乏制度依据和保障。现行高等学校采用的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及定期预算等编制方法,主要以上一年的支出为基数,由于各部门间年度基数不均衡,容易造成各部门不切实际竞相增加预算支出,形成资源浪费现象。现行高等学校的编制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机械呆板,可比性差,不利于正确控制、考核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

(三)人员经费开支控制不够

在2009年对广东省高校财务管理调研中发现,少数高校违反了学费收入支出比例的规定,发放教职工超工作量酬金超过了25%。个别高校分配制度不统一,成人教育学院留成比例太高,人员经费比例控制不够,造成成人教育学院与校内其他部门之间的个人收入悬殊。

(四)科研经费管理脱节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规范性,经费使用及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存在管理脱节的现象,难以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研究的进程和效果。另外,由于科研人员在理财方面不够重视,加之科学研究的周期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致使科研项目预算、预算执行以及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支出与预算不符、接待费劳务费超支、报账不及时、结题不结账等现象普遍存在。

(五)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及时发现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减少预算与执行的偏差,定期对预算执行进行综合分析和追踪问效是确保预算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但不少高校在预算管理中,注重的是编制方法的可行性、编制内容的准确性,而对于预算编制质量和执行情况,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追踪评价机制,不少高等学校重编制、轻分析,削弱了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项目支出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算目标的绩效考评。

三、完善广东省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使财务基础工作不断规范化,这是财务制度精细化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校内财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形成层次清晰、指导性强、系统全面的财务制度汇编。通过财务制度精细化,一是可使所有财会人员明确其本职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评价标准;二是使所有财会人员掌握本岗位和其他岗位的财务知识,便于全面发展;三是可使财务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总而言之,就是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

各高校应建立科学、民主、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上,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力度,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细化预算的编制工作,使预算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引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由重投入式预算转为重产出式预算。支出项目安排以绩效为目的,以成本为基础。要建立和完善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基本支出预算分配机制,充分体现预算资金公正、透明、规范的分配目标,最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

(三)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目前,各个高校通过课题、项目的方式获得科研经费,在其经费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个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过分突出项目的争取而忽略了项目的监管。各高校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好项目负责人责任制,严格按照预算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项目经费;完善科研经费申请、立项、拨款、监督、评审等环节的监管;加强经费审批制度,规范项目经费使用,加强科研领域内的监督管理,健全结题后经费管理,认真清理结题结存经费,做到结题及时结账。改革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两方面出发,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激励机制和支出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实行科研经费使用全程跟踪管理。

(四)实施绩效评价,有机融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

按照“目标明确、分类考核”的原则,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科学规范的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要建立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与经费过程管理有机融合,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安排部门预算支出项目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判断预算支出项目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准确把握预算支出项目决策和政策效应,控制资金风险;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评价有关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实施绩效问责和奖惩机制,加强预算支出项目资金的监控,提高各单位的管理水平,逐步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

(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精细化财务管理平台

紧紧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等关键环节,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实现统一核算、及时结算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信息化对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建立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相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加强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融合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将财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三者有机结合,构建精细化信息管理系统,深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提供充分的信息。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财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增强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意识;二是加强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三是强化效益、科学、依法理财观,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要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核算型,由服务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不仅注重日常的会计报账、核算,而且注重预算执行、分析、管理、调控等工作,增强财务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S].财教[2008]232号.

[2] 王蓉.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财政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研究与建议[R].2011.

[3] 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J].中国科学基金,2008(5):305-308.

[4] 赵普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1(1).

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12

关键词:现代;测量;应用

引言

科技时代带动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工程测量需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提高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水平,确保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现代工程测量技术中计算机测量技术和卫星测量技术是主要的测量技术标准,为了有效提高现代工业的技术规范性,加强施工质量发展,完善施工测量精度水平,不断建设现代化工程规范性测量。我国现代化工程建设施工需要不断的发展,伴随着工作效率水平的提升,新科技发展提升了工程测量技术水平。

一、现代测量技术发展基本状态

现代科技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随着建筑行业的综合竞争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各种工程测量技术水平不断变化。传统的光学测距仪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测量人员找寻新的技术方式,提高计算机与工程测量相互结合的效果,运用工程测量技术准确的掌握精确测量,大大的提升工程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现代工程测量实现了在复杂环境的精准测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测量耗费时间,有效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各种便利。

二、工程测量的重要性意义

现代化工程测量是公共事务规划和建设的基础,必须依靠科学的工程测量指标进行勘察,合理的划分工程测量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划分项目的工程测量环节,及时检测和纠正实际的工程数据。在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测量方法维护检测结果,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统一性,防止各种不合理测量造成的危险。另外,不仅是工程测量,在工程运营和生活中测量也是关键的步骤。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改良形式的工程测量技术、维护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提高工程精准度,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资本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创新发展各种工程利润,实现工程测量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类别

1.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对现有的地理位置、建筑设计进行布局,确定其他各种项目的精度测定标准范围,合理的规划精度测量标准,动态分析测量水平。通过卫星测量定位系统,完成建设测量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较为广泛,一些地理位置较差的地区,利用卫星定位测量可以有效的降低测量人员的伤亡数量。现代工程测量中大型建筑的测量,都采用动态测量分析法,通过精度实测的方式,动态分析提高工程勘察测量效率。

2.摄影测量的应用

摄影测量是采用数学技术完成的相机测量。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三维测量数据进行整合,采用多映射、无接触、高效率的测量方式完成。这种测量技术主要应用在航天测量中,对于面积较大、地形图较复杂的测量中完成测量。摄影测量技术受遥感测量技术的支持,在多光谱航空范围内进行测量。航拍人员通过摄影测量技术搜集相关数据,采用RS测量方法进行同步,对同步的数据信息进行应用和推广。RS技术的测量具有直观性和准确性的作用,可以提升工程测量项目的准确性。

3.变形监测的应用

变形监测是采用全站仪完成的。通过全站仪,将测量的范围可控,采用精度高的立体式监测方法,完成全自动的数据测定。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无法进行全面的测量,而全站仪测量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测量完整性。另外,测量机器人在危险地区的测量,可以采用自动搜索的方式进行测量。通过重复性目标测量,确定数据自动化分析的准确性,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测量的工程量,提高机器人集成化系统测量效果。采用建筑物测量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统一的参数分析,确保建筑物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数字化测量的应用

大尺度数字化测量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传统的技术测量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为了有效提高工程测绘的工作质量,确保测绘工作的效率,采用现代测量技术方法完成数字显示、数据处理技术。通过电子仪表、全站仪系统、ERP系统,将数据搜集、绘制,实现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过程。数字化测量不是单独的计量,是通过各种现代技术综合完成的测量,其中包含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自动化系统调节实现集成控制过程。在系统开发中,采用合理的工程测量数据,确保城市不同地形的测量准确程度,加强城市测量的标准划分,确保现代城市测量数据的合理性。建立合理的数据库信息网络,通过基础地理信息完善数据系统的准确程度。为了有效加强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长期致力于加强数字化测量软件技术系统的研发,通过大规模数字化测量系统,对我国多个工程项目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应用,推广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实现工程测量标准的合理性。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实现数据工程测量的统一,改变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合理性,缩短工程测量技术之间的差距,提高工程测量研究开发的发展需求,扩大我国专业技术发展标准,缩短与国际上数字测量技术之间的距离,尽快的完成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消除各种测量间隙问题,提高测量数据的技术准确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合理准确的测定不同区域的需求水平,从几个角度出发合理的分析可操作的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从现代工程角度分析有效提高工程科学创新的方法,实现我国综合工程测量水平的发展,保证我国工程技术水平的应用,提升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便现代工程的后续应用,保证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中军.探讨现代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1)

[2]王奎.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