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

时间:2023-07-14 17:35:04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股权激励;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8(06)-0098-06

一、引 言

公司期望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绩效的做法,不可避免的改变了激励对象的薪酬构成。从薪酬管理的角度来看,“薪酬设计存在两个焦点问题: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相比较而言,薪酬结构的设计对于组织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1] 为了准确评估股权激励制度的效果,也应关注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股权的绝对数量的大小,以及由于不同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差异而形成的分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换句话

收稿日期:2008-08-26

作者简介:何凡(1980-),四川省南部县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理论与实践。

① 激励股权:指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授予激励对象的标的股权。

② 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本文指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过程中,由于标的股权(本文称之为“激励股权”)在激励对象之间分配而形成的分配结果的实际状况。笔者设计使用核心高管激励股权绝对差距、核心高管激励股权相对差距、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绝对差距、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相对差距来刻画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变量具体定义见后文的相关论述。

说,应从激励股权数量水平和激励股权分布结构两个层面研究股权激励制度与股权激励绩效之间的关系。但现有研究一般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从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角度入手进行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激励股权数量水平的数据收集难度较低,而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数据收集比较困难,导致学术界对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出现空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实证分析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故本文力图利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形成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二、文献回顾

尽管尚未有直接针对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进行的研究,但是随着近年来公司相关利益者对高管薪酬的关注,学术界对除股权激励制度之外的其它薪酬模式的探讨为对激励股权分布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就薪酬结构而言,国外学者主要关注薪酬的层级差异,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虽然不同理论的观点和论据可能存在差异,但在反映高管薪酬结构时一般都是以高管团队内(Top-manager Team)薪酬差距为切入点。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是其典型的代表。锦标赛理论是由Lazear & Rosen提出[2],他们倾向于从竞争的角度研究薪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管理层的层级间和层级内的薪酬差距为切入点作为薪酬结构的变量,得出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的结论。在随后的研究中,支持锦标赛理论的其它学者对薪酬结构的评估方法也与此大致相同 (Bishop、Mclaughlin、Mitra、 Ehrenberg、Milkovich、 Lallemand)①。行为理论(包括相对剥削理论、组织政治学理论、分配偏好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倾向于从公平的角度研究薪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支持行为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对薪酬结构的衡量仍然是以管理者层级间和层级内的薪酬差距得以进行的。

O Reilly等以105家美国大公司为研究对象[3],以CEO与副总经理间的薪酬差距作为薪酬结构的变量,研究了薪酬结构与竞争者多少之间的关系; Cowherd 等以企业高管与低层员工间的薪酬差距为变量[4] ,研究企业相应的产品产量大小的情况。可见不论是锦标赛理论还是行为理论的支持者,在薪酬结构的衡量中都关注着企业内不同层级的薪酬差距。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林俊清等研究了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5],并进一步的研究了薪酬差距形成的初步原因,指出影响我国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不是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经营运作上的特点,而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陈震研究了高管薪酬差距的成因以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后,发现随着高成长公司高

① 关于相关文献的具体信息在本文未列出,有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② 限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篇幅的限制,关于激励股权分布结构与股权激励绩效之间的关系将另文分析。

管层竞争者人数的增加、公司所处地区发达程度的提高和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高管层级差报酬会随之增加;随着低成长公司高管层竞争者人数的增加和公司所处地区发达程度的提高,公司高管层级差报酬会随之增加[6]。廖建桥等尝试将基尼系数从宏观引向微观,探讨了使用基尼系数来反映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问题,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运用还较少[7]。张正堂以总经理薪酬减去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总薪酬和总经理薪酬之差的平均数之差为第一个绝对薪酬差距变量,再以总经理薪酬减去管理团队平均薪酬之差为另一个绝对薪酬差距变量来反映薪酬结构[8]。由上可见多数国内学者是以薪酬差距为切入点来反映薪酬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薪酬差距的原因进行研究。

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激励股权在不同的激励对象间分配时也可能有绝对数量大小的区别,分配造成的差距大小会影响股权激励绩效的好坏,对股权激励制度激励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②。因此有必要对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上述研究中某些方法的基础上,将回答:1、我国上市公司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到底如何?2、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各部分内容安排是:第三部分进行实证研究设计;第四部分进行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提出激励股权结构成因的假设;第五部分是使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假设验证;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我们以2005年1月1日起至2007年4月30日公布的年报披露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4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为了避免样本歧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未对样本进行任何的剔除。数据处理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站、巨潮网和中国证券报。

(二)变量的测量

本文设置了反映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和对其成因进行解释的两类变量,具体定义如下:

1.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如果将激励对象按照

其所获的激励股权数量从大到小排序,可以预期的是,越是重要的高管排位越靠前,将排在前三位的高管称为核心高管,从核心高管和所有高管两个层面反映激励股权分布的结构,形成以下四个变量。

核心高管激励股权绝对差距(HJCJ)=获激励股权第一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获得获激励股权第二、第三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的平均数;

核心高管激励股权相对差距(HXCJ)=获激励股权第一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获得获激励股权第二、第三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的平均数;

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绝对差距(ZHJCJ)=获激励股权第一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 其余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的平均数;

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相对差距(ZHXCJ)=获激励股权第一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其余的激励对象的激励股权绝对数量的平均数;

2.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解释变量。本文拟从公司绩效,公司成长性、公司经营风险、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寻找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形成的原因,所以设置了下列变量:

公司绩效:采用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公司每股收益(EPS)衡量;

公司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INCP)=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倒数第二年主营业务收入100%;

公司规模(LnSize)=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资产负债率(FRK)=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总负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总资产;

股权集中度(Herf10)=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前十位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独立董事比例(IDP)=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的独立董事人数÷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的董事总人数;

监事会规模(SBS)=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的监事会人数

为了考察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治理中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设置对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设置了股权性质(SOP)和(虚拟变量)两职合一(DUAU)两个哑变量,在实施股权激励上一年度中,控股股权为国有性质时,SOP=1,否则SOP=0;在实施股权激励上一年度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DUAU=1,否则DUAU=0。

(三)实证分析过程说明

首先对上述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的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四、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研究假设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的描述性统计(表1)表明: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最小为0,即核心高管之间激励股权绝对数量相等,但这样的公司只有3家,表明激励股权在核心高管间的完全相等的情况几率较低;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最大值为5433918股,远远大于该变量的最小值,说明不同公司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的巨大差别的存在;平均来看,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为420944.4股;从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来看,该变量极值分别为0和5.2165,均值为1.718,说明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差距最大的公司获得最多激励股权的激励对象所获得股权数量是另外两位核心高管的5.2165倍,平均来看,获得最多激励股权的激励对象所获得股权数量是另外两位核心高管的1.718倍;激励股权在所有高管之间分布形成的结构可以通过另外两个变量予以反映,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最大与最小值分别为5939456股和1076股,均值为663054.4股,同样表明在不同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激励股权分布差别很大;而从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来看,最大值为12.5523、最小值为0,前者说明高管总体激励股权数量相差最大是12.5523倍,后者表明某些公司所有的激励对象所获激励股权的数量都是相等的,均值为3.416,说明从所有公司来看,获得激励股权最多的高管其激励股权绝对数量是其余高管激励股权绝对数量均值的3.416倍。

综上可见,实施股权激励的不同上市公司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差异较大,有的激励股权分布倾向于平均,尤其是部分公司的激励股权在所有激励对象间完全平均分配,而有的公司激励股权分配结果出现10多倍的差距;另外,核心高管之间获得的激励股权差距小于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的差距,这一点无论从绝对差距变量还是相对差距变量的极值和均值都得到了体现。

那么,激励股权分布结构为何会表现出上述特征呢?由于激励股权分布结构的四个评价变量都表现出了较大的全距,说明不同公司间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差异较大,为了初步探明差异产生的原因,分别以衡量激励股权分布结构的4个变量的均值为标准,将样本分别分为差距大和差距小2组,当某一样本的对应的某变量的值大于其均值时,归入差距大的类别,等于或小于均值时,归入差距小的类别,对比两个不同组别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解释变量的均值,得到了表2的结果。

通过表2我们首先可以发现的是,激励股权分布结构4个衡量变量分类后,差距小这一组别的样本数都大于差距大组别的样本数,这表明我国多数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比较平均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从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分组比较的结果看,差距小组别样本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两职合一等5个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的均值更大,而其每股收益、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性质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均值更小;由于两职合一和股权性质为哑变量,均值大表明采用两职合一和控股股东性质为国有的公司比例更高,反之亦成立。因此,我们有:

假设1: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与每股收益、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两职合一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观察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为依据的分组比较,发现差距小的组别样本的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监事会规模等5个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的均值更大,而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资产负债率、两职合一等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均值更小;为此,我们有:

假设3: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与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资产负债率、两职合一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4: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与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监事会规模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另外,对第三组的分析表明,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小的组别样本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股权性质等5个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的均值更大,而其每股收益、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两职合一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均值更小。为此,我们有:

假设5: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与每股收益、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两职合一变量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6: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股权性质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对于最后一组,我们发现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小的一组在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等5个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的均值更大,而其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性质、两职合一变量的均值比差距大的组别的相应变量均值更小。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7: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性质、两职合一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8:高管总体激励股权分布相对差距与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五、实证模型和结果分析

(一)实证模型

对于假设1和2,本文构造的模型(1)是:

HJCJ=C1+α1EPS+α2lnsize+α3FRK+α4SOP+α5INCP+α6Herf10+α7IDP+α8SBS+α9DUAU+ε1 (1)

对于假设3和4,构造模型(2):

HXCJ=C2+β1EPS+β2lnsize+β3FRK+β4SOP+β5INCP+β6Herf10+β7IDP+β8SBS+β9DUAU+ε2(2)

对于假设5和6,构造模型(3):

ZHJCJ=C3+γ1EPS+γ2lnsize+γ3FRK+γ4SOP+γ5INCP+γ6Herf10+γ7IDP+γ8SBS+γ9DUAU+ε3(3)

对于假设7和8,构造模型(4):

ZHXCJ=C4+δ1EPS+δ2lnsize+δ3FRK+δ4SOP+δ5INCP+δ6Herf10+δ7IDP+δ8SBS+δ9DUAU+ε3(4)

其中C()为常数项,α()、β()、γ()、δ()为待估计的参数,ε()为随机干扰项。为了消除各变量的量纲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各变量都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后才引入回归模型。

(二)回归结果和分析

说明:1、*表示0.1水平上显著;**表示0.05水平上显著。

表3总结了上述4个模型的结果。模型(1)和模型(2)对核心高管之间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进行了探讨。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核心高管激励股权分布绝对差距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它解释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1和假设2得到部分的支持;模型(2)的结果表明核心高管激励股权相对差距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模型(1)相比较,显著水平有所降低,与其它解释变量间同样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3和假设4也得到部分的支持。上述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核心高管激励股权的差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规模与股权集中度。

模型(3)和模型(4)从高管总体的角度对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进行解释,模型(3)表明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绝对差距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股权集中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它解释变量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5和假设6得到了部分的支持;模型(4)中,高管总体激励股权相对差距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7和假设8也得到了部分的支持。

总的来看,四个模型中不同的被解释变量与公司规模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以认为我国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规模的大小和股权集中度的高低,而公司业绩,治理特点等方面的影响尚未体现。

六、结 论

1.我国上市公司趋向选择平均的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这一点在上述对其进行的描述性统计中进行了说明。

2.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公司规模越大,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越趋向于不均匀的分布结构。

3.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激励股权分布结构越趋向于平均的分布结构。

4.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成因分析的4个模型中不同的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中的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两个变量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方向一致,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

上述结论一方面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激励股权分布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权激励制度时采纳的依据的范围较狭隘,可能降低股权激励制度的科学性。但对于激励股权分布结构的这种状态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以及又该如何科学的调整激励股权分布结构,本文未做进一步的分析,这既是本文的不足,也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正堂,李欣. 高层管理团队核心成员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7 (2):16-25.

[2] Lazear E P,Rosen S. 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 89: 841-864.

[3] OReilly C A, Main B G, Crystal G S. CEO compensation as tournament and social comparison: a tale of two theorie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8, 33(2):257-274.

[4] Cowherd D M, Levine D I. Product quality and pay equity between lower-level employees and top management: an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heory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2, 37(2):302-320.

[5] 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 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4):32-40.

[6] 陈震. 高管层级差报酬的成因和后果[J].南方经济,2006(3):59-69.

[7] 廖建桥,张凌,刘智强. 基尼系数与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合理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98-105.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2

论文关键词 治理结构 股东会 表决机制 加权

股份合作企业是一种依照法律设立的,资本与合作共融、股东以所持股份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承担责任的封闭式资合性法人企业。企业治理结构尤其是股东会表决机制是企业法人独立人格的要求和当然内容。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对提高股份合作企业经营效率,形成有效决策至关重要。因此,科学设置组织机关、管理机制等治理结构是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股份合作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问题

股份合作企业治理结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条:

1.参照有限公司原则;作为一种吸收了股份制因素的企业法人,股份合作企业与公司法人存在许多共性。它有必要而且能够参照有限公司的治理模式构建自身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各机构的权力与公司基本相同。

2.治理结构简化原则;股份合作企业的特征说明,其本身就是熟人间的一种组合、创造,职工、股东主要是长期在一起共事的单位人、集体人,股东、资本均具封闭性,而且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的选择形式,为节约成本计,简化治理机构就成为设置组织机构的原则。

3.自由选择治理结构原则;股份合作企业更多的适用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数较少;设置哪些机构,则应由企业章程自由决定。根据上述原则,股份合作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构成如下:(1)股东会为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必设机构,根据是否与董事会合一,其职权也有不同,但总体来说,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基本相同。(2)董事会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3)监事会以不设置为原则。股份合作企业多规模小,人数少,视距短,企业的日常活动都在职工、股东的视线范围内,设置监事会徒增企业成本。(4)经营与营利是企业的存在目的,决定经理为股份合作企业的必设机关、经营机构,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5)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由于股份合作企业各治理机构之性质、地位、职权与有限公司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直接参照公司法设定。下文仅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的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二、股份合作企业的股东会

股东会与职工会是否合一,现行法律规范存在着不同的作法。一是分设型。《轻工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第21条规定:“企业设立股东会的也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为民主管理机构。”该条也明确了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和表决办法。二是企业自主决定型(或曰无明确规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第34条规定:“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实行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合一制度。”三是合一型。《江西省股份合作企业条例》第15条规定:“股份合作企业实行职工大会和股东大会合一的制度,职工(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北京市的规定也属于这种类型。全员性是股份合作企业职工股的特点之一,如若职工全部入股,则股东会和职工大会合一无任何异议。然而,全员性也允许少数非股东职工的存在,若设置职工会不设股东会,股东与非股东按照同一表决机制决定企业大政方针,将直接影响股权的激励机制,与资本企业性质相悖。分设型的立法,考虑到了非股东职工的存在,却也增加了本身规模有限的股份合作企业的负担和运行成本,而且该企业中,绝大多数股东和职工的身份是双重的,会议分设职权又当如何分设,易生事端,徒增成本,与效益、效率相悖。笔者认为,应该保留股东会,不设职工会,即股东会吸收职工会,非股东职工(或其代表)可以列席股东会,其利益诉求可以通过企业工会表达。

三、股东会的表决机制

(一)相关法律规范中的不同规定

1.一人一票制。一人一票制,即每位股东按照人头都享有一票表决权,而不考虑股东持股额的多寡。《陕西省股份合作企业条例》第20条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代表会由股份合作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指定的人主持,表决时采取一人一票制。”《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第41条规定:“每一股东代表享有一票表决权。”《江西省股份合作企业条例》也规定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

2.一股一票制。一股一票制,即指按照股东持股额多少分配表决权,持有一股即享有一票表决权,表决权数与所持股份数成正比例关系。《湖南省股份合作制企业试行办法》第25条规定:“股东大会表决议案必须有代表半数以上股权的股东通过。股东按股权行使表决权。”从实践来看,相当多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实际采用的是一股一票制;山东诸城、周村两地多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采用了一股一票的表决机制。

3.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根据股东会决议事项的不同,分别实行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制。《北京市城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办法》规定,股东大会的表决采用一人一票和一股一票相结合的方式。对下列事项做出决定采用一人一票制:决定董事、监事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修改企业章程;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对下列事项做出决定采用一股一票制:决定企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审议批准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对企业增加、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2)一人一票基础上适当加权的制度。即在股东会表决时原则上实行一人一票制,但是适当增加较大股东的票数,即适当考虑股东持股的差距,对持股多的股东给予相应增加票数。 《河北省乡村股份合作企业条例》第34条规定:“股东(代表)会会议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对较大股东可以适当增加投票人数。每个较大个人股股东投票人数最多不超过三人。”

(二)对前述规定的评价及笔者的主张

“无论一人一票制还是一股一票制,历来被认为是合作制与股份制最明显的区别,在涉及到股份合作制的问题时,学者也认为,正是这二者的区别,是使合作制与股份制交融于一体的最大的障碍。” 主张一人一票制的立法与观点,通常认为股份合作企业是合作制的一个支脉,是吸收了股份制因素的合作制企业形态,因此才应实行体现职工民主管理的一人一票制。把股份合作企业作为一种股份制经济,是吸收了合作制良性的股份制经济形态,或者说更加注重股份的作用。单纯的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的作法都是以股份合作制某一因素作为考量的基点,都有其固有的弊端。单纯的一人一票制的作法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单纯的一股一票制的作法,无法体现股份合作企业合作民主的特点,职工民主管理的初衷难以保障,而且多持股者享有多数表决权,会使大多中小股东的表决流于形式,加之该种企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易使企业被少数人控制,同改制或设立此种企业的目的相悖。

根据股东会决议事项的不同,分别实行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制的作法,看到了单一表决办法的利弊。但决议事项如何划分,难以把握,同一企业中的事项是相互联系的,机械的划分,不利于企业的规范运作。

笔者赞成在一人一票基础上适当加权的作法。首先,一人一票为基础,突出了该类企业劳动民主的特点。适当加权的作法,考虑到了资本因素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发挥较大股东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其二,适当加权的作法,有利于筹资,扩大规模。资本形成的封闭性使该种企业不能从外部吸收资本。而加权的作法,有利于吸收内部职工多投资;同时,“适当”的加票也在其他股东能够容忍的限度内,不会改变股份合作企业股份民主和劳动民主相结合的制度特征。其三,一人一票基础上适当加权的作法是当今合作制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一人一票制本身是合作社治理机制的优点与传统,但随着现代合作社对资金需求量的激增,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许多合作社开始赋予大股东较多的表决权。例如在德国,对某些对合作社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社员,在章程中可规定他们最多享有3票的表决权,而且这一多票制只适用于简单多数表决制;美国有的州的合作社立法也有同样的规定。 法国合作社有允许一个社员可享有一个以上表决权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合作社法”对于联合社代表的产生方式也允许参照出资比例。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有同样的规定。 既然体现劳动民主的合作社可以对出资较多者增加表决权,则具有股份制因素的股份合作企业就没有必要严守“一人一票”的阵地。同时,国际和我国的合作社立法也为适当加权提供了借鉴经验和作法。

(三)一人一票基础上适当加权的规制

在肯定了一人一票基础上适当加权的作法后,重点在于如何把握加权的幅度。股权均衡是股份合作企业的本质要求。但绝对均衡存下如下弊端:首先,没有考虑到各个体职工的实际情况。职工之间存在着资金量,信心,参与企业管理程度等差别,不同职工出资的积极性不同,绝对均衡的作法为愿意多出资的股东关闭了大门。 其次,绝对均衡的作法,片面强调股东均股,企业人人所有,人人作主,极易形成新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再者,绝对均衡使经营层和一般职工享有相同的剩余索取权,扼杀经营者和能人的积极性,造成自身有限管理资源的浪费,在企业决策中不易达成有效决策,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制约企业发展。

绝对均衡存在弊端,持股份额差距又不能太大,如何平衡?1995年到1998年的四部股份合作企业的立法草稿对职工个人入股额的差距都规定为十倍,1996年股份合作企业立法草稿规定的十倍是“最高持股额不得高于最低持股额的十倍”,而1997年和1998年草稿的规定是“最高持股额不得高于平均持股额的十倍”。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3

摘 要 目前,有关审计质量的研究大多关注于保持审计独立性方面。其中,一部分文献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入手,研究事务所自身特点对审计独立性产生的影响,比如:事务所规模、审计定价、审计任期等;另一部分则是从公司视角切入,研究公司的内部治理因素是否有助于提高审计独立性。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出发,对股权集中程度、控股股东类型等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审计质量 股权集中度

一、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随着研究的不断地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研究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研究设计

(一)基本假设

假设1:

第一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即第一控股股东国有性质与操

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

假设2:

国有股比率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即国有股比率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样本选取了2006年12月31日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剔除了金融类公司以及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最后得到67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了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

(三)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使用了以下Logistic回归模型:

1.因变量的选取―审计质量的计量

因变量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一操控性应计利润,并运用横截面基本Jones模型来预测。之所以选择基本Jones模型,是因为夏立军(2003)通过检验不同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估计出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上市公司配股动机引起的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对各模型解释盈余管理的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截面基本Jones模型更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的预测。

2.自变量的选取

国有股比例(CR10)用来衡量国有性质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借鉴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方法,在选取国有股比例变量时,我们选取的是国有性质股占总股本比例作为国有股比例的替代指标。

3.控制变量的选取

(1)公司资产规模(SIZE)

我们使用总资产自然对数代表规模变量来控制宏观环境对可操控应计的影响。因此,本文预期公司资产规模Size与DAi负相关。

(2)负债比率(LEV)

我国上市公司偏股权融资、轻债权融资,融资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格局。其中,利用债权融资,特别是发行可转换债券受到较大关注。由于负债经营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它既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又伴随着更大的财务风险。

(3)净资产报酬率(ROE)

净资产报酬率是影响可操纵盈余的一个因素,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证监会要求的配股盈余要求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对2006年变量进行描述行统计时我们发现,CRl0(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的平方和)最大值是74.248,这个数据意味这前十大股东总的持股比率应该超过85%,中位数为23.258表明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率合计超过50%,这说明我国股权结构比较集中,其次从国有第一控股股东虚拟变量的中值和中位数来看,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为第一大股东的比率较高,占总数的70%,上市公司国有股比率持股比率最高达到85%,总体持股比率也达到了53%,以上两组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持股比率高,且“一股独大”的现象明显存在。

(二)总体LOGISTIC回归分析

从2006年回归分析结果总体来看,模型整体显著较好,达到了1%水平上的显著,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50%。方程验证的股权集中程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检验变量回归系数t检验在5%以上显著,说明股权结构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即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相应的审计质量可能越差。其他解释变量LEV、ROE、SIZE值均达到了5%水平上t值显著,且其回归系数的符号与预测的相符,说明以上控制变量的假设检验与以前学者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

四、结论及建议

国有股比率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显著。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实证模型的检验,发现国有持股比率与审计质量存在负相关(即与DA正相关)。我国国有股持股比率较高、国有股实际代表席位空缺,同时缺乏监督管理的机制,导致了高质量审计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审计质量的观点在检验过程中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

[1]Peel,M.J Clatworthy, M.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audit fees pre―Cadbury:Some empirical findings.Corporate Governance,2001,4:286~297.

[2]Ballesta,J.ES Garcia-Meca, E,Audit qualification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Spanish listed firms.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5,7:725~738.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4

一、研究假设与文献综述

国内外针对财务困境与股权构成的关系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主要针对西部地区财务困境公司变化趋势与股权集中程度、股权制衡程度、股权分离程度等股权结构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假设如下:

(一)有效制衡的股权适度集中有利于困境好转

股权制衡的观点是基于利益趋同理论与利益侵害理论的。利益侵害理论认为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并不完全一致。Shleifer(1985)得出了大股东有助于财务困境好转的研究结论。Holdemess、Sheehan(1988)得出了90%以上的控股股东均会派出代表或控股股东自己担任COB或CEO的研究结论。Lehmann Erik(2000)得出了股权集中度高有利于企业监管的研究结论。Friedman、Johnson、Mitton(2003)得出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有利于财务困境公司走出困境。我国地方政府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大多会采取注入优质资产、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重组等多种形式进行扶持,缩小财务困境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距,从而实现保留壳资源的目的。张健(2004)运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得出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二位一体性、内部董事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指标和股权结构指标与公司财务困境显著相关的研究结论。张海霞(2006)得出了适度的股权集中与多元化的股东制衡结构是必要的研究结论。刘星、刘伟(2007)得出了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研究结论。郑海燕、徐明、刘中刚(2009)得出了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适度制衡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的研究结论。廖凯敏(2014)以2007―2012 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了在衰退型行业中通过提高股权集中度可以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更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的研究结论。所以,对于如何协调和处理大股东的利益趋同与利益侵害的双重性,中外学者均认为股权集中度高的适度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和财务困境好转。

(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

对于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而言,小股东为了规避投资风险的需要,理性的选择是放弃策略,具体做法就是采取用脚投票的市场投机行为,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股票,高换手率表明中小股东缺少帮助企业去完善公司治理困境好转的信心和动力。而大股东则不然,其利益或损失往往取决于困境公司的好转或恶化,他们不可能像中小股东那样可以随意抛售股票,反而会为了自己能够获得稳定的长期投资收益对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出手相助,加大持股比例。Leland、Hayne、David(1977)得出了大股东持股比例高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结论。Maug(1998)得出大股东通过增加持股比例以实现其资本增值的研究结论。Bolton(1998)得出了股权集中度高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股价稳定与长远发展。Elloumi、Gueyie(2001)认为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Parker、Gary(2002)认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生存率正相关。吕长江、徐丽莉、周琳(2004)指出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处于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最重要的指标。郑海燕(2010)得出了股东行为选择影响财务困境变化趋势的研究结论。刘畅(2011)以2006―2009年度7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财务困境负相关、国有股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困境显著正相关、国有股控股时前十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和财务困境正相关但不显著、法人股控股?r前十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困境均显著正相关、不存在控股股东时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均与财务困境不显著正相关的研究结论。因此,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稳定有利于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价值、绩效的提高和财务困境好转。

二、研究设计

(一)选取研究样本

我国自1998年4月22日起实行“特殊处理”(Special Treatment, ST),即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会特别处理。*ST股票是指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股票,即该股票“存在退市风险”;S*ST股票是指未进行股改、有退市风险而被特别处理的股票;*ST是指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ST是指公司经营连续两年亏损,特别处理;S*ST是指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还没有完成股改;SST是指公司经营连续两年亏损,特别处理,还没有完成股改;S是指还没有完成股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区域板块划分方式,西部地区包括陕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通过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2016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搜索2016年底沪深两市的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上市公司,以ST开头的有15家;以SST开头的有1家;以*ST开头的有20家;以S*ST开头的有2家;以S开头的有1家公司,其没有完成股份制改造,财务状况并不异常,不满足条件,予以剔除。经过筛选后,满足条件的共38家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其中2016年当年顺利摘星脱帽步入正常的公司有9家。为便于比较,将29家2016年戴帽公司归为一类;将9家2016年当年顺利摘星脱帽成为正常的公司归入另一类,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是纵向分析9家摘星脱帽组公司的2016年与2015年的股权结构指标。二是横向分析摘星脱帽变为正常的9家公司与29家财务困境恶化的戴帽公司的2015年度的股权结构指标的特点。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证券之星网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网收集整理而获得。困境好转摘星脱帽的9家上市公司、困境恶化戴帽的29家上市公司如表1、表2所示。

(二)研究变量

理论上股权结构当然可从多个方面考察,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股权集中度指标(x1、x2、x3、x4)、股权制衡度指标(x5、x6、x7)和股权分离度指标(x8、x9)来研究财务困境变化趋势背后的股权结构特点,股?嘟峁沟牟煌?类别指标如上页表3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2016年困境好转摘星脱帽样本与困境恶化戴帽样本股权结构指标横向比较

相同年度不同类别样本的显著性检验属于两个独立样本的假设检验,假设检验过程需要以下两个步骤方能完成:

1.两个独立样本方差齐性F检验――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SPSS中方差齐性检验属于F检验,理论上采用临界值检验或P值检验均可。一般采用P值检验,因为P值检验的检验规则简单明了,只需要将SPSS软件自动计算相伴概率Sig.(P值)与显著性水平α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检验结论。如果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作出拒绝原假设H0而接受H1的检验结论,即拒绝两个总体方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或者接受两个总体方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果相伴概率P值大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作出接受原假设H0而拒绝H1的检验结论,即接受两个总体方差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或者拒绝接受两个总体方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的计算结果选择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的T检验统计量和自由度计算公式,最后根据T检验的结果做出判断,选择相应的检验结论。

同理采用P值检验,根据SPSS自动计算的相伴概率Sig.(P值)与显著性水平α的比较结果做出判断,选择相应的检验结论。如果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作出拒绝原假设H0而接受H1的检验结论,即拒绝两个总体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或者接受两个总体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果相伴概率P值大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做出接受原假设H0而拒绝H1的检验结论,即接受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或者拒绝接受两个总体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SPSS的T检验计算分析结果有两行,第一行Equal variances assumed为方差齐的情况,第二行Equal variances not assumed为方差不齐的情况,根据第一步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分别读取相应行次数据,判断两个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水平α取值为0.05,T检验结果整理后如表4所示,其中Mean为各组的样本均值,F stat为F检验统计量的值,t Stat为T检验统计量的值,Sig.为双边检验结果的相伴概率(P值)。如果相伴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H1,接受H0,2016年困境好转样本与困境恶化样本的股权结构指标的方差或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否则,拒绝H0,接受H1,2016年困境好转样本与困境恶化样本的股权结构指标的方差或均值存在显著差异。Equal variances assumed表示方差齐的检验结果,Equal variances not assumed表示方差不齐的检验结果。

从表4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经T检验得到两组样本中在相同的2016年度x1、x2、x3、x4、x5、x6、x7、x9八个股权结构指标值在统计上差异均不显著,只有x8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两个样本的前五大股东所持有的不流通股比例差异显著。摘星脱帽转为正常的困境好转样本的不流通股比例明显要高于困境恶化样本的不流通股比例,摘星脱帽困境好转样本的前五大股东不流通股比例(x8)为19.16%,而困境恶化样本的前五大股东不流通股比例仅为11.45%,摘星脱帽困境好转样本高出了7.71%,大股东稳定地持有不流通股有助于发挥利益协同效应,有利于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抓住最佳的决策时机,迅速做出具有事务性特点如中层管理人员的聘用、薪酬标准与销售战略的确定等经营性决策,以及事关公司生死存亡的如机构设置、投融资方案、高管的绩效考评等重大事项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公司走出困境财务状况趋向好转。

(二)摘星脱帽样本2016年与2015年的股权结构指标纵向比较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摘星脱帽样本组2015年与2016年股权结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考察摘星脱帽样本组2015年与2016年股权结构指标差异是否显著。摘星脱帽组2015年与2016年股权结构指标配对T检验结果整理后如表5所示,显著性水平α取值为0.05,其中:Mean是每个股权结构指标的均值,Std.Deviation是每个股权结构指标的样本标准差;Std.Error Mean是每个股权结构指标样本均值的标准差,t是T检验统计量的具体数值,Sig.(2-tailed)为双边检验结果的相伴概率P。如果P值大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H1,接受H0,也就是接受2015年与2016年每个股权结构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检验结论,否则,拒绝H0,接受H1,也就是接受2015年与2016年每个股权结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的检验结论。

从表5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与2016年9家摘星脱帽公司的股权结构指标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x1)、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x2)和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x6)三个股权结构指标通过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摘星脱帽的9家公司第一大股东大量持股比例由2015年的0.2980下降为2016年的0.2881,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由2015年的0.0467上升为2016年的0.0607,股权集中度降低了,适度集中的股权制衡得以体现,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与之相反,2015年与2016年的x3、x4、x5、x7、x8、x9六个股权结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研究结论

以上实证分析主要分析了西部地区财务困境变化趋势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分离度等股权结构指标之间的关系,现将研究结论与局限整理如下:

(一)研究结论

1.适度集中的股权制衡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当上市公司处于财务困境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时,如果能够在适度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同时,适度提高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即在股权适度集中的同时注意股权制衡,能够形成控制权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唤起第一大股东的危机意识,促使其有动力去分析研究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积极主动地采取资产重组、债务豁免、资产置换、更换公司管理层等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来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绩效和维护上市公司价值,在帮助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走出财务困境的同时,也维护自己作为大股东的控股地位与相关利益。因此,适度集中的股权制衡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

2.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稳定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在股权流动性方面,若股权稳定地相对集中在大股东的手中,一方面,大股东有能力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管理绩效和上市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会增强中小股东对财务困境公司的投资信心,放弃投机行为,提高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关注度,上市公司不会因为陷入财务困境而导致股价发生较大的震荡与波动,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稳定对公司的安全性与绩效等均会提供正能量,有利于财务困境公司好转为正常财务状况。因此,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稳定有利于财务困境好转。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5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股权性质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报表中把股份分为有限售条件和无限售条件股份两大类,本文选无限售条件的股份比例来解释股权性质。对大股东而言,手中的股票由不流通到可以流通,意味着股票市场上的股价涨跌和他们也有了密切的关系。促使他们注重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多的披露公司的信息。 假设1:无限售条件股份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2.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创业板公司的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和稳定的股权作为支柱。并且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的股票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股价成为其衡量财富价值的标准。使得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协同效应。为了改善公司治理效率,使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假设2: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3.股权制衡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当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太高时,会倾向于利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对创新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当其他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提高时,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有一定的制衡能力,使得公司的治理更加规范化,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并且其他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流畅和有效。假设3:股权制衡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二、实证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及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2012年到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依据是两年的会计报告都有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且数据没有残缺的,一共152家公司,304个观测值。数据处理采用了EXCEL和SPSS17.0软件。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有以下几点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Score)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均值为0.885,总体优良程度维持在五分之四以上,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总体上较好,但仍有提高的空间。无限售条件股份比例(Csp)均值为0.343,整体来说比较大,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需要有较多的外部资金作为其发展的支持,并且创业板上市公司倾向于用权益融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sp)的均值为0.336,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较集中且整体上偏大。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Here),说明公司间的差距较大。

公司规模(Size)均值为20.768,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不仅有中小企业,也有发展潜力大的大企业。无形资产比例(Intan)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这与有些创业板上市公司是以信息、生物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关。短期经营风险(Cur)均值0.793,流动资产较多,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极易陷入短期经营风险。净资产收益率(Roe)最小值为-0.001,造成收益低的原因可能是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较低,而通过舞弊造假以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也不乏;上市的企业皆为高成长性企业,投资风险非常大。长期负债比率(Lev)整体来说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第一,由上面得知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使用权益融资。第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处于发展阶段,经营业绩不稳定。

2.相关性分析。表2是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相关系数最高的是资产负债率和无限售条件股份比例为0.262,没有超出共线性临界值0.6,低相关系数表明模型中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会影响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示,结论一:假设1提出无限售条件股份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从模型1可以看出,无限售条件股份比例 (Csp)变量的系数为负,并且不显著,研究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中持股较多的大股东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作用较弱,而且也没有动力驱使他们去监督管理者。 结论二:假设2提出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从模型2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sp)变量的系数为负,研究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可能存在的原因是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出了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增加创业板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市场流动性。结论三:假设3提出股权制衡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从模型3可以看出,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进行了监督和制衡,但是其监督制衡作用太弱,对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的作用较弱。其他控制变量中只有盈利能力(Roe)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盈利能力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较大。最后,把三个解释变量同时放进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4,与前面三个模型中的结果相似。

四、结论与局限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股份制

一、问题的提出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血管,是政府调控经济的稳压器。银行的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银行业在内的金融市场在两年后将全面开放,将以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市场机制推进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的准入,带来激烈的竞争,带来生存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对处于我国金融体系中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如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是大势所越,我们只有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运作的客观要求,大力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深化体制改革;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稳健、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才能激流勇进,直面竞争和挑战。

二、对治理结构改革的认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改革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债权人和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治理结构,明晰各方权责,实现权利制衡,确保有效监督,实现长远发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首要的就是要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分权与制衡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信誉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为股东和相关利益者在保证透明度、公正责任制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条件,增进彼此的信心和信任,也为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提供了有力保证。所以,股份制改造就是要引入战略投资人和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直接结果就是促进产权关系的明晰,其本质则是借助单一产权关系的改变,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增强银行的技术创新力、风险掌控力,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因为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权责问题,妥善处理所有者和经理层之间潜在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的矛盾。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1999年了《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从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控体系、特殊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应具备的要素。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以银行公司章程及治理目标为指引,符合内外部治理和监管要求,保证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合理的股权结构基础之上,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制度,合理界定和配置其中的责权利关系,建立规范、透明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关系。

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涉及到银行各个层面,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业务流程都将因为治理结构的改革而发生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这是一个庞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在此,笔者以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进展情况为例,逐一讲述。

(三)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进展情况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从2006年下半年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已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要求选定发起人股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股权结构单一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建立必须改变目前单一的股权结构,促进产权关系的明晰。合理的股权结构要能使股东权益与经营利益保持一致的方向,并能使股东之间以及利益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能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根据国务院对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时间要求,并兼顾建设银行的业务性质、行业特点、今后主营业务的发展。以及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除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当然发起人股东外,建设银行选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股东,完全满足了《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的要求,并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从产权结构上解决了股权单一问题。同时为依法合规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等公司治理文件的制定为主线,建立规范的治理制度体系,积极构建既能满足中外监管机构监管要求,又符合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在建行股份治理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原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代起草人,除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和境外监管的要求外,还认真征询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各家发起人股东、中外一些知名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意见。现行的建行股份公司章程和与章程有关的公司治理文件,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在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制度,合理界定和配置其中的责权利关系,并据以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

在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后,借鉴国外股份制银行治理模式和我国银行管理经验,建行股份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选定了高级管理层,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各方独立有效地运作。

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并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公司章程的规定和股东大会的授权行使职权。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提名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拟订银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制;同时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专注于银行高管人员和决策层的业绩考评和薪酬管理体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对经理层的监督约束,切实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各项权利和利益。制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制约机制的作用。设立并完善了监事会制度,真正赋予监事会权利。有效发挥监事会作用,真正实现决策权、经营控制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四是稳步推进发展战略、人事、经营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等的配套制度改革。

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是一项牵动银行各方和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银行推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同时,必须同时启动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各项配套制度改革。

首先,在确定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上,要准确认识和把握银行发展战略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本身就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发展战略一系列措施也必须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依托。健全的公司治理促使经营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化,通过成立各种专门委员会,以确保总体战略目标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监督、激励约束等关键职能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不久前,建设银行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根据财务预测等模型,确定了今后五至十年发展战略和分步骤战略规划。

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积极向市场化、商业化方面迈进,并力求取得一些实质性突破。目前,已聘请曾成功实施日本新生银行重组复苏的新生银行董事长八城政基先生担任银行独立董事,八城先生的丰富经验将有助于建设银行正在推进的改革与发展计划。下一步,还将根据建设银行的岗位空缺,采取公开招聘方式,从海内外引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

再次,推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按业务流程和产品线实行垂直化管理,也是建行股份在公司治理方面改革的重大进展。例如,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对建行组织结构改革进行诊断分析,已经在一些省市进行改革的试点,并计划向全行逐步推广等。

建设银行目前正在对银行管理的关键流程和组织进行重整和梳理,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审计体制、风险控管、财务管理、资金与保全体制、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总之,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股份公司的章程、“三会”的议事规则、有关管理层权力与义务的各项规范制度等也已经具备,并已经开始有效运作。

三、建设银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建设银行将在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继续高度重视并抓好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作,尤其是公司治理有关法律文件的完善、组织机构的规范设置、“三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责界定、董事会及所属各专门委员会的成立和有效运作等。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7

国有企业是指以由国家或者政府出资建立,最终产权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典型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独资企业,国家绝对控股企业也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式,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也同样存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这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制,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即改变原有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这样以便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改制的方向是建立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来最终解决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支持性职能部门,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标是处理好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会计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制的进行,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产权的界定,资产评估调整入账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对国企改制中出现的会计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以便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一、国企改制中出现的会计问题

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规范会计行为,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毋容置疑,在国企改制中,会计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评估所带来的问题。资产评估通常是指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一个过程,其具有动态性、确定性的特点,这对国有资产保全与流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资产评估需要规范进行。在国企改制中所有资产都是资产评估的对象。例如国有企业设立兼并、拍卖、破产、重组、抵押等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资产评估。目前有关改制中企业固定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一般有下面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一种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记账,对资产评估发生的资产价值变动不进行账务处理,这种方法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历史成本原则;还有一个则是按照评估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在这种方法下,资产评估所引起的资产账面净值的增加,作为增加所有者权益处理,资产评估所引起的资产账面净值的减少则作为损失计入损益。然而在改制中有的改制企业在未经过清产核资之前就委托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资产评估,这样对资产评估完全是由经营者说了算。还有的企业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在申报评估资产时少报或者漏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国内有些资产评估机构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对国有资产的市场定价来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这也会导致评估业的信用大打折扣,进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2.是股权设置问题。实质上股权设置也就是企业各方利益主体权益的重新分配,它在企业改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股权结构设置合理,国有企业改制才能质的飞跃。股权结构科学合理得设置,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壮大续存空间,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我们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历经了20多年,虽然以权利下放为主导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放松了国家对企业的监管,导致一些问题的随之而来。例如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他们的股权分配过于平均,股东数较多,每个股东持股数量相差甚小,很像过去的企业内部集资;另外部分企业股权又由于过分集中,由此造成了单个或者几个股东独掌大权的局面。这些问题都体现出股权结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地重视。

二、正确处理会计问题的一些建议

我们知道这些有关资产评估和股权设置的问题都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对待此类问题我们在给予足够地重视的同时也要尽快采取可行性的解决办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使国有企业改制得以顺利进行。

1.进行资产清理。在资产评估方面,我们首先要清核资产,这也是是国企改制的首要步骤,对企业改制成功有着重大影响。根据国家规定,原有企业改制应对企业资产进行认真清查,清理债权债务,并进行适当的会计调整,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进一步的改制提供依据。首先应对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包括各应收款项、各种存货、固定资产,各项投资等企业改制在资产评估前进行清产核资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最好由上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直接参与,最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在清产核资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评估秩序,建立公开市场原则以及资产评估的法律监督和惩戒体系。同时为了避免行政干预,有必要取消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审批制度,转而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这一点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评估准则,制定出适应我国特色的资产评价与财务会计计价的准则。最后在选择评估机构组织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评估组织形式并存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评估机构的竞争力和相互合作程度。

2.股权分置改革。在股权设置方面,我们必须在充分考虑到现实各种要素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股权设置实质上也就是企业各方利益主体权益的重新分配。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合理调整公司的股东人数。对于公司股东人数多少为最佳,并无定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无法量化合理的股东人数标准。根据公司情况不同,股东多少也有不同。股东人数过多,这样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管理,股东人数过少的话也不利于风险的分担。实际上股东人数是一个动态变量,合理的股东人数应结合公司的行业领域、资产规模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具体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其次,在合理调整股东人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充分考虑股权的分配问题。就企业改制而言,公司高层应相对控股,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高层相对控股的前提下,中层管理人员应持中股,并根据企业的规模,考虑是否全员持股还是有条件的部分员工持股,这样以便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纽带。在股权分配上应尽量避免平均持股,因为股权的不均等分配有利于为监督提供动力,而小数量的均等持股会造成监督动力的缺乏。同时在股权的购买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暂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认股的,可以采取股权质押的形式,出资者将股权质押给银行或者国家,以此来吸引投资,解决投资者资金不足问题。总之,在股权设置方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股权结构,并在运作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8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 质量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企业外部监管的日益完善,一些企业的财务丑闻逐渐暴露,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又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防微杜渐,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部分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企业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确保企业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因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去探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为例,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概述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企业的股东、懂事、管理层和监事所组成的管理体系结构。企业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管理层特征和监事会构成等,均对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用来协调企业中投资者、管理者和职工等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其职能体现为:配置与行使控制权;监督与评价董事会、管理层和职工;推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等。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6个控股子公司、8个全资子公司、7个分公司、4个参股公司、1个部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循环经济研究开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以及1个省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企业集团机构较为庞大,企业的资产由董事会托管,被授予权利的董事会是盐湖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具有奖惩、聘用和解雇经营管理人员等权利。受雇于董事会的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了企业业务的执行机构,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各级领导与管理层为了实现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管理、确保资产安全、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的完整真实、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及其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盐湖股份公司健康、平稳、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行盐湖股份公司精细化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强做大盐湖集团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盐湖股份公司所属各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从盐湖股份公司实际出发,结合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现状以及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认真研究,全面提升企业内控能力,实施由管理风险、关键环节、职责分工、控制流程和控制制度构成的“五位一体”内控制度,以实现盐湖股份公司的管理目标。在“五位一体”内控制度下,企业各部门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岗位职能和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资金管理、物资采购、存货、销售、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筹资、预算、成本费用、合同担保、业务外包、子公司管理、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衍生工具、并购、关联交易以及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工作,使企业内控制度更全面、更精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操作性,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长期稳健发展。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股权结构包括两层涵义:股权集中度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是企业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情况;股权构成是各个股东集团分别持有的股份比例,盐湖股份公司的股权构成主要是指国家股东、社会公众股东和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结构是企业的产权基础,对企业所有权的配置效率有着决定性影响,对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盐湖股份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是公家控股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所占比例最大。国有法人股东与国家股东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兼顾社会利益与政治利益。法人股是社会法人与国有法人股的总称,非国有法人股有着非常明确的最终受益者,追求股东财务最大化,价值追求相对单一,加强非国有法人股的比重和地位有利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另外,股权集中度反映了企业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股权集中程度正相关。适度的股权集中度能够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2、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董事会负责企业的运营管理活动,并向企业股东大会汇报工作。董事会必须执行股东大会作出的关于企业重大事项的决定,承担筹划与决策企业重大问题的职能,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通常而言,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等均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董事会规模指的是董事总人数,其直接影响着董事会决策的效率。适度的董事会规模,能够起到广泛争取意见,形成科学民主决策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董事会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召开董事会议,能够提高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在召开董事会时,应当避免走形式,流于表面问题,要切实发挥董事会议在公司治理、管理层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独立董事在企业处于超然的地位,能够对企业事务进行有效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高层管理者滥用公司资产或串通合谋等不良行为,并且能够为提供建设性意见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开展审计相关工作,以识别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各类风险,督促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审计委员会能够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3、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工作的主体是管理层,管理层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良好的管理层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主动性与责任心,改善公司治理工作,从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高管人员持股是目前企业管理中采用较多的管理层激励机制,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其和股东行动的一致性就越大,其行为就越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管理层持股能够有效防止一些管理人员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企业内部控制之上,或因个人利益而放松企业内部控制。此外,适当的薪酬水平,也是提高管理层积极性、促进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4、监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监事会是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机构,承担着企业内部监督控制职能。有效地发挥监事会功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然而,一些企业中监事会没有实质性权利,监事会的功能被严重弱化,其内部控制监督的职能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监事会的工作只重形式、不重实际,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下去,工作不主动,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去少。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落到实处,不到位、缺位。有些监督工作随意性大,因事因人而异,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虽然从宏观层面上很好找依据。但在一些具体事项、业务上,没有或缺少切合实际、可操作性、有效性兼备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事先计划不周全,具体实施不具体,出现变化不会应对。这些问题均严重制约了监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的策略

1、股权结构方面的策略

股权结构决定着企业的产权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出现相应的企业产权配置,从而影响企业内控质量。因此,优化股权结构,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适当提高非国有股比例,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适度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比例能够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从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在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够促进股东之间的互相监督,对企业内部治理产生积极影响。其次,推行法人相互持股,提高企业法人互相持股比重。法人相互持股能够促进企业股权向多元化与分散化发展,加强各个企业法人之间的互相制约,从而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更加科学、合理。

2、董事会方面的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董事会,其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效率。因此,加强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性作用,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现实要求。首先,适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能够优化董事会构成,维护股东权益,促使董事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其次,合理设置内部设计委员会。加强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各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3、管理层和监事会方面的策略

管理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加强管理层激励,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确保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监事会依法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是提高企业内控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监事会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提高企业内控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诉,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提升企业内控质量,就必须从企业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着手,切实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环境,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官霞: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性质与概念体系——基于系统和整体效率视角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2] 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8).

[3] 邵绛霞: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点[J].比京工商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3).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9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公司治理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一些大型企业发生的财务欺诈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遏制经济犯罪的有效手段。鉴于财务丑闻的不断出现,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我国近年来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以期完善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在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中,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反映了企业对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态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然有许多不足,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是众多的,但控制环境不完善是主要原因。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不佳,将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得到真正执行。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

1.股东和管理者缺乏现代公司治理理念。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企业管理层缺乏现代公司治理的观念。再者,我国很多企业是“一股独大”的治理模式,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人员重叠,未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

2.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由于观念问题,导致一些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并未重视,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但在经营管理中得不到执行,更有甚者企业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3.董事会独立性较差。我国一些企业的现状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二为一,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较差。

4.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力不够。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的设立是为了起到监督作用,但实践中他们的监督作用往往被忽视,很难展开监督活动,未能充分履行自己的监督责任和义务。

5.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虽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但由于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企业内部高管掌握着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内部人控制”问题就突显了。

6.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在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股权的过于集中会导致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并利用自身绝对控股的优势使其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合法化。

7.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控制”,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但我国一些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推行的企业文化有偏差,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状况对控制环境的影响分析

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几个要素,其中公司治理对控制环境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也有外部和内部之分。内部公司治理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控制制度。本文主要是从内部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保持股权结构的优化,使其能保证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转,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在分散的股权结构中,股权分配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股东享有平等话语权,平等地参与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实施的决策中。平等的决策机制会促进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而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由于股权相对集中,控股股东利用手中的操纵权,控制内部控制体系为自身利益服务,可能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董事会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董事会对公司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对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进行监督,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于内部控制来说,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

1.董事会规模与控制环境

一般认为,董事会规模不能过大,从而保证每一个董事所提出来的观点以及对重要问题的讨论都能有充分的时间;但又不能过小,应保证容纳足够多的不同观点的人表达意见。

目前各国董事会规模不一,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可设为5~19人。从公司治理实践来看,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董事会规模相对较小。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各股东均派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出席董事会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董事会规模相对较大。

2.董事会构成与控制环境

公司董事会构成包括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外部董事主要是指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是提高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我国特有股权结构特征下,加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对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3.董事会的活跃程度与控制环境

董事会的活跃程度是指董事会会议召开的次数和会议的质量。董事会活跃程度高,对公司经营中的所有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决策,也就越容易涉及对内部控制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有利于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完善。

(三)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监事会的监督质量受成员素质以及监事会活跃程度影响,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管理活动等进行有效监督,能为内部控制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经理层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经理层是企业实际的经营者,由于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理层可利用手中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或凌驾内部控制之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或在财务上夸大委托经营成果,或掩盖经营损失,满足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影响到企业利益。

三、改善公司治理,完善控制环境

(一)改善股权结构

1.分散股权

我国的股权结构主要体现在所有权过于集中,应大力发展各类投资者,以此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解决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

2.积极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能

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召开股东大会,而不能只是为了达到法律要求才召开。由于当前很多中小股东对参加股东大会并不积极,因此股东大会有关议案的决定应以股东的长远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鼓励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自身的权利,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能。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很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中,监事会虽与董事会平行隶属于股东大会,但其独立性较差,监事会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此外,内部审计部门对总经理负责,受其约束也无法独立发挥监督作用。对此种情形可作有关调整:(1)可以考虑改进监事会的人员构成,除了具有会计、法律、管理学等专业性强或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以及职工代表外,还可以增加债权人等成员,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实现对董事会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负责,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及独立性,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4.发挥债权人监督作用

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应在企业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如作为外部董事或监事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并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在企业经营中,由于股权分散以及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很多事务的决策权。董事会是连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纽带,应通过其有效控制防止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

1.改善董事会结构

根据企业规模确定董事会规模,并适当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会成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在专业技能和经验上形成互补,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其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应分设,从而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2.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独立董事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独立董事的外部力量以制衡内部董事,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独立董事很难独立,阻碍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应通过独立董事协会的行业管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独立董事人才,并建立业绩考核以及奖惩机制和披露机制等强制性措施以促使独立董事尽职工作。

(三)改进监事会

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监事会并不具有实质监督职能,监事会的监督长期弱化。为了提高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首先,应提高监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在监事会成员中合理设置债权人等外部监事的比例;其次,应增强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如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受其直接管理;最后,优化监事会成员的能力结构,通过培训提高监督技能,同时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的专业经验,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加大监督的力度。

(四)完善对经理层的激励作用

通过完善对经理层的短期和长期激励,以促使其努力履行受托人的责任,避免经理层偏离股东的目标,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损害公司的利益。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激励模式是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形式,但这些只注重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期影响。可效仿政府的高薪养廉的思路,在企业通过采取激励奖金和股票期权等短期和长期结合的激励措施确保经理层与股东目标一致,加强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股票期权的价格也就越高,对经理层起到的激励作用越大。由于经理层和所有者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正向激励经理层积极遵循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

[2] 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

[3] 杨瑞平.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12).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10

关键词:Meta分析;资本结构;企业价值;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

中图分类号:F830.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120-03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所有权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债务/股权比例改变,导致激励结构和治理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活动。当管理者拥有股权,股东、机构投资者或国家积极参与决策时,债务就可能起到了约束管理的边际作用。相反,在缺乏规范的治理结构中,资本结构只能机械性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维持公司价值。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在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产生监测活动,减少“搭便车”的问题,可以减少债务的成本和违约概率的机会主义行为。所有权很可能会对资本结构和价值之间的关系产生潜在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股权集中度调节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H2:管理层持股调节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在解释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争议关系时是相关的调节变量。根据前面提到的文献和争议发现,所有权对迄今观察到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相关有争议的结论的解释上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在Meta分析中,异质性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异质性检验是指每个独立研究样本结论是否具有可合并性,是否存在异质性因素影响合并结果的可信度。所以在合并效应值之前,要进行异质性检验即综合效应值齐性分析。在所收集的文章中,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Roe)、托宾Q(Tobin’Q)、市净率(MBR)、EVA回报率、总资产收益率(ROA),综合指标(F)等;资本结构主要衡量指标:资产负债率(DAR),长期资本负债比率(LDR),短期负债比率,有息资本负债率(BDCR),流动负债比率等。文献中股权集中度衡量指标选择第一大股东比例,以及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比例常用的指标。管理层持股常用管理层持股(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持股)除以公司总股本。

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1。

异质性检验结果为:Q=3442.761 on 59 degrees of freedom(P=0.000)

从表1可以看到,本文所获得的数据的异质性检验的Q值为3 442.761(P

通过检验结果和样本分析,我们认为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股权集中度;

②管理层持股;

③国有股比例;

④对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衡量标准的不同;

⑤样本中所设置的回归方程的自变量的不同;

⑥研究对象所处行业不同;

⑦研究数据横截面选取差异;

⑧研究样本量差异;

⑨选研究对象所属公司属性不同(如国企,民营企业、家族企业);

⑩使用的估计方法不同(如WLS估计、GLS估计、OLS估计等);

11 研究对象的地区不同;

12 研究数据所处时间段。根据异质性的来源分析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关系的影响变量的存在,本文首先考虑股权结构。下一章我们通过随机效应Meta回归分析测试是否存在不同的异质性来源。

3 实证分析

3.1 调节变量选取

调节分析就是检查影响利益关系的第三因素。Meta回归分析探索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及作用大小,并进一步阐述异质性对Meta分析中合并效应的影响。具体来说,通过Meta回归分析资本结构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的趋势和强度是否受股权结构影响,无论是股权集中度(OC)或管理层持股(MO),或连同其他因素。下面的模型,估计所有权连同其他因素对效应值(Zr)的影响:

债务对企业价值的效应值(Zr)= f(股权,其他调节因素)

由本文所搜集到的文献结果Meta异质性检验显著,首先考虑股权结构调节作用,包括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两维度。同时,也应考虑本文所获得的样本中是否使用面板数据,并且考虑了样本文献所选行业的不同,同时也考虑了样本文献中的实证模型是否采用企业规模变量。这些都可能是影响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潜在因素。

所有权或者其他因素影响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与样本的不一致性是相关的。笔者同时也检查其他调节因素,包括样本数据类型,模型变量(公司规模变量)和行业变量等。

3.2 Meta回归分析

随机效应Meta回归分析公式如下:

yi=?琢+?茁ixi+?滋i+ei ?滋i~N(0,?咨2) ei~N(0,?滓2)

对所选文献中股权集中度, 管理层持股通过REML技术进行Meta回归分析见表2的模型一,表2中,Probe大于F的值为0.0118,小于0.05,说明该模型是正确的;R2为98.57%,表明该结论拟合度很好,可以解释异质性的来源;P值小于0.05,说明股权集中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验证了假设 H1;同时,表2也显示了管理层持股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显著地调节作用(P

可以看出,所有权,包括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在债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效应上显示出重大意义。

调查分析表明,回归模型有相对自由的共线性。在实证模型中,设置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两变量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股权集中度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效应值的影响趋势是负值(Coef.=- 0.015,P

表2模型二对所选文献中行业因素通过REML技术进行Meta回归分析。表2中,Probe大于F的值为0.032,小于0.05,说明该模型是正确的;R2为87.46%,表明该结论拟合度很好,可以解释异质性的来源;但是基于垄断性行业,竞争性行业或全部行业得出的P值小于0.05,说明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表3模型三对所选文献中计量模型所选变量企业规模REML技术进行Meta回归分析。表3中,R2为100.00%,表明该结论拟合度很好,可以解释异质性的来源;同时P值小于0.05,显示了企业规模这一变量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实证模型中,设置企业规模变量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并且减少债务给企业价值带来的消极影响(Coef.=-0.0419)。

表3模型四对所选文献中使用面板数据或截面数据通过 REML技术进行Meta回归分析。表3中,R2为100.00%,表明该结论拟合度很好,可以解释异质性的来源。但P值大于0.05,可以看出使用面板数据或截面数据与否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并不显著。(Coef.=-0.02637)

4 结论与展望

第一,Meta分析的第一步是对t值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债务对企业价值存在普遍的负面影响。虽然债务具有有形的和众所周知的税收优惠,但也存在弊端,包括破产成本,成本和财务灵活性的缺乏,这些亏损都是不容易量化的。从债权人角度出发,当负债水平较高时,会导致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增大,由此产生的成本将降低企业价值;从企业角度出发,当负债水平较高时,管理者为了规避风险,更倾向于选择保本稳定增长的决策。

因此,在负债影响公司价值方面,弊端普遍大于负债带来的优势。管理层可能低估债务带来的成本,反之亦然,也可能高估债务带来的收益。

目前我国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偏高,不利于上司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对于负债结构的改善,仍然需要很长时间和措施来优化改善。

第二,在样本实证模型中,如果没有设置股权结构变量,债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很可能会被高估,但是总体上债务对公司的价值负面效应仍占据上风。

本文通过Meta分析,得出所有权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作用, 并且作用的趋势是缓解债务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产生一个治理机制,该治理机制加强了对管理层的控制,减少“搭便车”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而且使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利益达成一致,最终会减弱债务对公司价值的消极影响。具体地说,股权集中制和管理层持股,降低关于使用债务的治理问题,降低债务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证模型中,没有控制股权时,债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会被高估。 股权对债权与价值的调节作用, 说明股权是对负债的一种补充,即股权结构能够与债务共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在未来实证研究的回归方程中应设定自变量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更有利。股权与债务的互补作用,对优化资本结构,对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价值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股权结构多元化也未必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 所以在实证模型中是否设置国有股比例变量对实证结果的研究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在实证模型中,设置企业规模变量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减少债务对企业价值的消极影响。在未来实证研究的回归方程中应设定变量企业规模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更有利。

本文在系统搜索了以往相关研究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文献进行疏理,描述性分析了样本文献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以所有权,包括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作为调节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克服了以往单个文献研究偏差,对未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全面的建议。

首先,本文只纳入了所有权中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两个维度,未来研究可以纳入其他影响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的股权结构的因素。未来研究在探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时,可纳入其他中介变量的影响。

其次,本文只研究了股权和债权的互补作用,并未深入了解他们共同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债务和股权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债务不需要单独去处理,重点研究他们共同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

因此,未来的实证研究必须联合考虑债权和股权对公司的价值的影响。例如,它可能是对于不同层次的股权结构,无论是从股权集中度和管理所有权,或应用一些交互项分析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此外,目前的分析可以扩展考虑其他治理变量,比如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或者内部审计委员会。未来的研究可以也使用Meta分析探讨公司治理的其他变量,比如股权和董事会规模,以及彼此影响公司价值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德萍,曾智海.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创 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2,(8).

[2] 陈珩.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医药类 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1,(21).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11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盈余管理度量 操纵性应计利润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72-02

一、引言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在我国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从国内现有的文献来看,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的论述以及盈余管理度量程度的模型研究方面。而本文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入手,认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所导致的,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我国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治理因素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二、研究假设

股票的所有权为其所有者提供了一定的拥有企业现金流量的权利,这使得伴随股权集中而产生的大股东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可以避免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搭便车”问题;同时大股东又能受到获取监督收益的激励。股权集中导致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产生成本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控股股东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并且他们的利益并不与公司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完全一致。当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权利大大超过拥有的现金流量权利时,他们通过盈余管理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能力和动力就更强。

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股权制衡是指通过各大股东的内部利益牵制,达到相互监督、抑制内部人掠夺的股权结构安排。当公司不存在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控股股东,公司的主要行动需要由几个大的投资者一致同意才能实现时,这些大股东共同持有的现金流量权足以限制第一大股东对其他股东进行掠夺,并且通过采取更有效率的经营措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所有股东共同分享。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相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第二大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作为衡量股权制衡的指标。

假设2: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Hart(1995)探讨了债务期限结构对管理层的约束作用。由于管理者对控制权、“建造帝国”(Empire-building,公司管理者最大化所控制的资产)和特殊待遇有强烈的兴趣,激励计划能够激发管理者努力工作,却不能阻止他们的这些行为,而债务能够做到这一点。短期债务使管理者为了避免清算而提高短期利润,笔者认为,短期债务的存在迫使管理者提高短期利润的同时,控股股东也极有可能频繁地通过各种利润转移方式向上市公司“输血”,从而进行盈余管理操纵。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对于股权融资的约束非常小,又缺少实质性的惩罚措施,上市公司利用权益融资的款项来偿还贷款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因此,可以猜测,大量流动负债的存在会增加企业对利润进行操纵的程度。

假设3:流动负债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董事会大都是由控股股东直接任命,他们是控股股东的利益代表,自然会听从控股股东的安排,是控股股东的傀儡,只有当职工选举的董事达到很大一部分比例时可能会对其有抑制作用。因为有代表职工利益的董事的存在,控股股东必须要安排代表其利益的董事的存在,也会造成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本文的观点认为,尽管有代表各利益相关者的董事的存在,但当董事会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委托—中的问题就又显现了,董事之间浮于形式,相互推卸责任,其负面效应超过了其正面影响。

另外由于股权高度集中,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也是由大股东聘任,因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保证,难免不代表大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独立董事聘请中介机构的费用及其他行使职权时所需的费用由上市公司承担;独立董事的津贴,津贴的标准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样,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依赖于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股东利益。但公司存在制衡机构——监事会,监事会理所当然对利润的操纵有抑制作用。

假设4: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假设5:监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三、盈余管理的度量模型

目前估计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主要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即将总应计利润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是企业的正常的应计利润,而操纵性的应计利润则是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对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所采用的主要模型为修正的JONES模型。

修正的JONES模型的扩展模型的关键点是该模型修正了“认为管理层对于所有账面上记录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实施盈余管理的假定”,而是认为由于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净值的变化所带来的那部分销售收入,受到了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估计的程序为,首先在每个年度内按行业根据以下公式估计各行业的模型参数:

1.计算总应计利润。

总应计利润=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估计模型参数。

■=α1×■+α2×■+α3×■+α4×ROAt

其中,REVt表示第t年与第t-1年的产品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差额,At-1表示第t-1年的资产总额,PPEt表示第t年固定资产总值的平均值(年初固定资产总值与年末固定资产总值的平均数)。在估计出参数之后,再按照式2.2计算出不可操控的会计应计量(NDA)。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12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2004-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其主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为样本,检验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考虑了上市公司的规模、财务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治理结构较完善的公司与审计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一、引言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产生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从而衍生出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decd, 1999)。从实践角度来看,公司治理就是通过合理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打造有效的治理机制,来最大限度地抑制成本,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公司治理机制和独立审计作为资本市场中公司财务报告供给链上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核心,其本源功能均是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公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审计质量的核心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其对投资者保护的有效程度。如何有效地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历来成为政府监管部门、立法机关、公众投资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是需要明确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国外的学者对审计质量因素的研究虽然角度方法不同,但都得出了相近的结论。即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声誉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收费的高低以及审计时间的长短与审计质量的高低呈正相关;国内一些学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研究了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以下两点引起了对这项研究的兴趣。第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于审计的质量和有效性有正面影响。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应能确保审计师能够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执行和有效的监督作用。第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审计质量。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审计质量是有相关性的,中国证监会为指引中国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于2002年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必须有1/3的董事为非执行董事即独立董事,之后中国正式引人独立董事制度。

目前学术界对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很多,由于审计质量不具有直接可观察性和直接可测量性,故而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一直是制约审计质量实证研究的瓶颈。本文以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当局有错报财务结果的动机,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董事有责任防止和发现管理当局的这种财务报告行为。然而由于董事会的特征不同,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审计质量有正面影响。bsealey&petroni (1998)发现在金融保险行业公司的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越容易聘用声誉好和规模大的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也越高。carcell&neal ( 2000)发现董事中关联董事所占比例越高,审计方对公司财务状况提出质疑的可能性较小,出具的意见更为“清洁”。sullivan ( 2000)通过研究英国资本市场的}t02家上市公司发现,董事会中执行懂事拥有的股权份额越高,公司就越不愿意花费较高的审计费用来进行监督管理。而非执行董事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对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的需求越强烈,这表明控股类型和持股比例直接影响到公司对审计独立性的需求。

在我国,由于政府及其证监会对于会计和审计丑闻越来越重视,国内学者开始将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转向审计意见。费爱华(2004)发现有关公司治理的结构变量中,只有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对非标准审计意见有显著地影响,但是,变量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影响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更容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而现金比率高的公司则不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财务状况越差的公司,越容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王振易,2005 )。张俊瑞、董南燕(2006)选取2003年中国a股制造业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得出股东权益评价与审计意见显著相关、董事结构与运作评价与审计意见也有一定程度相关的结论。公司治理质量越高,不清洁审计意见出现的概率越低,股权结构和董事结构与审计意见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减少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三、研究假设

在我国,由于存在非流通的特殊问题,研究股权结构通常会根据股东持有的股份能否流通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或将持股主体分为国家、法律、公众和境外投资者四种类型。结合持股主体持有的股权比例,持股主体又可分为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持有的股权比例越高,控股力度就越大,这样就能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发挥决定性的影响。股权越集中,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越弱,而“不透明的利益”也会越大。这表明控股比例直接影响到公司对审计独立的需求性。因此,第一个研究假设可表述如下:

假设1: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会对审计质量产生负的影响。

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报告前都必须经过中国注册会计师(cpa)的审计。上市公司接受审计是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最后鉴定,是增强广大投资者对财务信息依赖程度的手段,同时也是公司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活动终结前实施的最后一项会计行为。如果cpa严守职业道德,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实施审计,他完全有可能查出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大部分违法、违规信息披露,也就会基本避免上述众多不良会计行为的发生。但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将审计人员置于尴尬的境地。外部董事与公司治理之间表现出的联系并不一致。如果公司拥有“控股股东”,独立董事则担当公司利益保护者的角色,甚至被认为是小股东利益的维护者。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于治理系统的完善性和治理机制的有效互补性。引进独立董事不是简单地引进几个人或一个名称的问题,而是引进一种制衡机制与监督理念,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行之有效。因此,以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状况,研究假设可表述为:

假设2:独立董事比率对审计质量不存在正的影响。

现代公司的本质问题是委托—制。由于委托人(股东)和人(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监控不完全,有可能经理层所做出的决策背离股东的利益,由此引发了问题,两职合一的情况下就可以避免经理层所做出的决策背离股东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可以完全使用于任何情况。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身兼两职的经理人可以使公司做出更快的、更一致的决策来应对环境变化,两职合一在特定的环境中可能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研究假设可表述为:

假设3:对动态性较强行业中的公司而言,(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存在正的影响。

四、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样本全部来自2004-2006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根据2004-2006年度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出具情况,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差异,本文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剔除了相关实证指标无效或者缺失的上市公司。根据以上筛选过程,我们最终获取了1 105个公司样本,年度审计意见类型、财务指标数据均来自《ccer数据库(2003版)—(财务数据库查询系统>和<公司治理结构查询系统>》。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

模型:

五、实证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2004年至2006年间样本公司中前十大股东平均持有总股数的60% ,显示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非常集中,且前10位大股东可以绝对控股上市公司。在样本公司中,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占董事会规模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30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的公司数量占总数的12%。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大多数都超过了1/3,多数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分离,而两职完全分离的公司占所有的88%,通过和以前研究比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从回归结果来看,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方程拟合度接近50%,拟合效果比较好。原假设得到了证实。具体而言,在解释变量中:

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规模及董事长与经理兼任情况三个变量均对审计意见产生显著影响且与预期一致,相关原假设得到了验证。两职合一在特定的环境中可能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作用。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审计意见没有产生正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没有发挥其自身的效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能否发挥作用最终将取决于独立董事能否对大股东形成真正的监督和制衡。总资产、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表4来看,经过d-w检验,d-w值为1.397,表明残差有低度的自相关,这可能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缺陷,但是可以通过广义的差分方程来补救。

六、主要结论和局限性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 2006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处理方式。面板数据既考虑了截面因素,又考虑了时间序列因素,从而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有稳定性。

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持股比率显示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非常集中,且前10位大股东可以绝对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现象比较普遍,有可能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削弱了公司治理,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致使对审计质量产生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