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时间:2023-07-12 17:08:24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第1篇

把握机遇促进自身发展

当前,“三农”宣传面临政治机遇、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机遇、新闻改革机遇。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期,加大“三农”新闻宣传力度,提高“三农”新闻宣传质量,开拓“三农”新闻宣传领域,创新“三农”新闻宣传方法,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实现自身发展。这是“三农”宣传的政治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达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我国农村目前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这使得新闻媒体所报道和反映的关于“三农”的意见和呼声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最终落脚点。这是“三农”宣传的社会发展机遇。

现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碰撞,会涌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这为新闻宣传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天地,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报道题材。这是“三农”宣传的发展机遇。

当前,新闻改革的力度普遍加大,新闻媒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农村市场也是新闻产品需要占领的大市场,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农村新闻市场展现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关注农业、农村,满足在乡农民和离乡农民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将是新闻媒体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真正有社会责任感、有市场远见的新闻媒体,不妨加大“三农”报道力度,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领域。这是“三农”宣传的新闻改革机遇。

抓好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做好“三农”宣传,应该以提高认识为着眼点,以强化为农服务为着力点,以维护农民权益为落脚点。

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一方面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内涵、建设现代农业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等等。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应看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几大难题。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科技,也要靠信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作用更加明显。新闻媒体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主要应该包括政策信息服务、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信息服务和健康生活服务等等。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把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以引起决策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维护农民权益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三农”宣传的落脚点。为农民说话,维护农民权益,呼吁全社会平等、公正对待农民,新闻媒体义不容辞。

“三农”宣传应如何做

首先,对农民要有深厚的感情。做好“三农”宣传就要热爱农村,倾注感情。农民工工资和待遇问题,经过众多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和大量报道,引起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公众的关注,终于在2004年的春节前,带来兑现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的热潮,并带来一系列建立保障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讨论。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中央一号文件;投资机遇

一、引言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或是农民增收、或是新农村建设、或是统筹城乡等,始终围绕农民、农村、农业这一“三农”问题展开,说明政府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增长之基、发展之源。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我国经济面临“后危机时代”保增长及新兴发展国家调结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2011年通胀水平长期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炒作等问题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性和波动性,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2012年经济探底回升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减少、人口红利下降、刘易斯拐点到来等问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到了转型期,顺势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是保证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对比中美农业生产的技术投入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本产出比或者说技术边际产出能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农业科技投资新机遇显现。

二、政策引导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后,农业部一号文件,坚定执行中央一号文件意见,表明将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落实农业生产急需的科技攻关项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讲话表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国家发展总领性文件,对农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是最为关键的。为此,农业部进一步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农业科技发展处于新起点、存在新需求、面临新机遇。此外,农业部陆续各项细则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三、行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

农业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产出一方面受到气候、播种面积、单产等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技术投入、产业链发展、经济形势等密切相关。从客观因素来说,气候因素多变我们难以预测,播种面积受制于耕地面积,我们耕地面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持续下降,农业发展已经无法再延续粗放型模式。因此,客观条件的限制要求我们在技术投入等方面增加农业产出的贡献率。《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超过55%。对比中美农业科技化程度,美国农业主要是大农业模式,用仅占人口2%的劳动力,运用现代农业机械以及高科技发展集约化生产,技术贡献率达到90%以上。而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2%,化肥科学利用率非常低,农产品缺乏深加工,以马铃薯为例,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的马铃薯加工率分别为59%、48%、40%、40%,而我国不到20%,产业链发展较为落后[1]。

回顾2011年农业情况,农产品价格是推动CPI高涨的重大因素,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也大幅上涨,因此农业毛利润反而没有分享到价格收益。从产量看,2011年末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蔬菜、水果增长4%和8%,肉类、禽蛋增长0.3%、0.4%,水产品增长4%[2],由此可见这几类价格曾经大涨的农产品供给趋向充足,价格稳步回落,2012年CPI回落到4%以下是大概率事件,有可能在3%左右。因此,农业公司的超预期价格收益可能性大大降低。从环境来看,美国作为农产品主要生产国之一,高盛分析今年美国玉米缺种25%,这可能会影响到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供给,从而给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农产品成本因素存在继续上升风险。

综合市场环境,受气候、耕地面积等客观因素限制,单纯靠基础投入和生产基地扩张的传统“资源型”农业难以抵御成本上升、价格收益下降、国际市场波动等风险,拥有高品质良种、土地培育改良方法、现代产业链的创新农业科技类公司更能应对市场变化。

四、公司业绩表现科技力量

目前,我国农林渔牧行业上市公司中,拥有农业科技实力的公司股价表现强劲。受益于国家政策首推种业发展的机遇,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种业龙头公司拥有高科技农作物种子、新型农药化肥等核心技术,形成了研发、育种、生产、销售、深加工、农技培训、进出口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已公布的2011年半年报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上涨154.92%,即将公布的年报预期将会有更好的业绩展现。股价表现来看,截止3月2号,以连续上涨7周,累积涨幅39.41%,领涨农业股,大大高于上证指数13.74%的涨幅。同类型的登海种业是行业龙头企业,居中国种业50强第三位,2010年被认定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业绩也值得关注。此外,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农业化肥、饲料、农机版块也受益于科技创新。从股价表现来看,猪肉供应商及饲料龙头企业大康牧业1月6号以来涨势强劲,累积涨幅达到40.59%,同类型企业大北农累积涨幅也达27.8%,肥料类代表企业司尔特、芭田股份分别累积上涨35.23%和18.04,农机类代表企业新研股份也累积上涨21.04%。上述企业均具有显著的农业科技股特征,受益于政策引导和市场预期,业绩表现突出,股价上涨明显。

五、投资策略

从投资者角度看,农业科技股对应政策支撑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全力推动农作物种业发展,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登海种业等种业龙头企业已经在股价上得到验证。下一阶段,随着2011年度业绩公报,一些利润上涨明显,拥有良好基础,且具备农业技术产学研优势,有较好的上下游产业线的公司是投资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与农业生产投入相关的化肥、农机、饲料龙头企业也是农业价值投资的良好选择。此外,上一阶段股价上涨中被市场忽略的股份如在业绩公报中有良好的表现,也会在股价上有所反应,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高鸣,李杨,左杰.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农业生产率的资源禀赋差异[J].世界农业,2010年第10期

[2]韩长赋.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1年12月27日

[3]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R].2011年12月21日

作者简介:

第3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强调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这是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得出的科学结论。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市场疲软使我国出口增长受阻,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我们只有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改善需求结构,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一段时间以来,投资率不断攀升、消费率趋于下降,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形成这种局面,认识上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曾长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短缺经济下生活,对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的弊端有着深切的体会,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基本规律理解不深、缺乏经验。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20年的时间,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过去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地区、个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投资、高消耗,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这种低消费、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产能过剩,是不可持续的。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用“提低、扩中、控高”的办法,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广大居民的购买力。如果“十二五”期间能将居民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就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贯彻落实。

从1981年到1985年的“六五”时期,我们纠正了前30年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居民消费率曾达到51.8%,成为广大居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率即使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5%,仍然低于“六五”时期。所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率仍有较大空间。在这方面,应当放开手脚,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力求尽快使居民消费率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变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局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未来10到20年,是我国由上中等收入国家向人均GDP1.2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高收入国家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或超过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三是农民的收入水平达到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由于达到这三个条件的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区间徘徊,有些国家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要走出中等收入区间,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也在于此。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客观要求,也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满足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城镇化率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业劳动力还有2.8亿人,耕种18亿亩土地,平均每个劳动力仅能种6.4亩地,与美欧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种几千亩、几百亩地比,相差几十至几百倍。未来一个时期,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从农业劳动力中再转移出2亿人,是有可能的。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大体均等,是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农业现代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出路,许多地方存在招工难问题;二是社会资金大量富余,正在寻求投资渠道;三是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亟待解决产需衔接和价格波动问题;四是农用工业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把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就能够大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发展现代养殖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在农业中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既有利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抗风险能力。应鼓励和扶持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发展。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应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应看到,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状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这种资金需求,政府投入只能起到鼓励和引导作用;依靠农户投入也不可行,因为农户自身的积累能力低;综合来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是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哪个行业对民间资金开放,哪个行业的发展就快;哪个行业拒绝民间资金进入,哪个行业就一潭死水。如果能进一步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就将大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区域性、股份制的小型民营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以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民间资金大多来自乡镇企业,它们对农业有感情,比较熟悉,过去有些地区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政策时,曾对农业投资作出过贡献。现在大部分乡镇企业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需要根据新情况,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它们投资。为此,需要发展新型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予以确权颁证,长久不变。同时,鼓励土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流转集中,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国际竞争的实践证明,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利润的分配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谋划,力求在科技创新上寻找出路,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和低碳产业、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要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攻克相关技术难题。目前,许多地方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点,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产业联盟,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由相关制造和应用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组织攻关,实行协同创新,尽快在新兴产业技术上有所突破,以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在这方面,我们有制度优势和成熟经验,应进一步发挥好。

应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找出路,企业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技术成果和国际专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尽快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

应充分发挥大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大学成为能够提供大量发明专利的创新基地,发挥大学院系和学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当前发达国家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为我们扩大国际并购、引进技术和人才提供了机遇。应利用好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为引进国外科技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第4篇

关键词:眉山 偏远乡村 经济发展 建议

一、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要求

目前,绝大多数的偏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滞后状况。在经济决定一切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制约了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为此,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要求。

1.符合党的经济政策路线和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

改革不断深化和推进中,党中央提出了发展三农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针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大部署和决策;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山区发展摆到突出位置、专项规划,为农村发展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为此,发展偏远地区乡村经济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政治使命感,是完成政治任务的责任感,赋予重要的政治意义。

2.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任务与内容

建设繁荣富强,特别是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繁荣富强,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指城市的发展或中小城镇的发展,也包括远离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偏远乡村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现实中,把推进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建设,用当前城市出现的繁荣富强来容盖、代替偏远乡村的贫瘠与落后,拉大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差距,是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因此,推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建设的繁荣富强,是实现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任务,对于推进全面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符合当前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已30多年,城市经济发展已进入空前规模,特别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房地产经济,其发展达到世界前列,超过中国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在这一疯狂和超常规发展掩盖、遗忘的背后,却是日益贫穷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的二元差距,改变中国蜂拥城市,遗忘乡村引发的不平衡发展,推进偏远乡村的共同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因此,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对推进中国城乡平衡发展、化解二元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4.乡村自身发展的需要

乡村需要通过政府或社会援助者的帮助,推进自身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改变,步入同城市同步增长的现代化富裕生活,而不是眼望城市现代化生活,自身却陷入原始落后的贫苦生活。这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最重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社会要求。

二、四川眉山乡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指远离县城和城镇的偏远地区农村从自给自足生产活动向创新型生产活动转变,从传统原始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农业转变,从传统农家生活向现代农家生活转变的经济活动、经济状况。

1.眉山乡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状

1.1原始农业是主要

全市区县偏远乡村广泛存在着乡村村民依赖着有限的土地,种植着油菜、水稻、花生、红署等小农作物,以农家院为依托养殖着猪、鸡、鸭等家畜,形成原始农业为主要耕作的生产活动。只有临近乡镇的乡村交通发达、便利,产业调整活跃,这种状况在相对减少。比如,洪雅县个别偏远地方乡村以奶牛和茶叶进行产业调整,以野菜、野生植物为市场取向;东坡区广济乡在产业调整下以农家乐为市场取向,突破了原始农业的影响。与其相反,青神县的柑具有产业规模,增加了乡村民众部分收入,但没能扭转山区农民仍然束缚于原始农业局面。整体看,眉山偏远乡村原始农业仍然占着主要地位。

1.2劳动力过度流失

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偏远乡村农民守着三分田、三分地,富不了、饿不死;而城市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吸引到城市,造成偏远乡村的90%以上轻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95%初高中、大中专学生学业后离弃乡村,投奔城市,即使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回归村里。导致能改变原始农业耕种和进行农村耕种的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型农业种养技术的劳动技能人员和新生劳动力缺乏;甚至造成以家庭为主体的原始农业耕种后继无人的局面。

1.3致富项目远离市场

一些诸如草莓、葡萄、大枣、猕猴桃、山核桃、梨、桔子类等新型产业品种被引进偏远乡村,但生产后的产品远离交易市场,产品不是被践卖,就是荒弃山野,没有形成产供销的新型产业链和公司加农户的产业运作机制;其次是一些新引进的农业产品项目在初期受市场拉力吸引,受到市场青睐;后期因技术缺乏支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挫伤村民发展信心。

1.4土地荒废严重

在劳动力过度流失下,家里没有劳动力,通过临时雇用劳动力或将外出的劳动力召回,导致劳动力投入成本增加,劳动力投入在土地上的收益远小于外出出卖劳动力。于是,偏远乡村出现放弃土地还不如荒废土地现象非常严重。

2.眉山乡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交通制约是瓶颈

偏远乡村在发展新型产品后,交通不便制约新型产品成果运输到外界,致使新型产品远离交易市场,挫伤村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村民开发新型产品的欲望。交通不便表现为,一是缺乏乡村道路;二是乡村道路质量低劣,不具备节约成本的运输功能,个别还成为运输的危险设施。由此,交通状况成为阻碍偏远农村新型项目发展,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2.2资源利用无效率

在偏远乡村,劳动力流失造成土地资源荒废严重;农民在取水困难的同时,节约用水、环保用水意识缺乏,形成对水资源浪费严重;现代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农民普遍不懂得如何利用高效、便利的日光资源;对农作物废弃物除了用作燃料或饲料,就地深处理缺乏,形成农作物废弃物污染环境严重;施肥和投放农药不当,污染食品、土壤、环境严重。

2.3项目技术支撑问题

致富项目选择不当、跟不上市场发展或缺乏市场预测,缺乏生产新型产品技术的持久支撑和公司加农户的产业链运作机制,成为挫伤偏远乡村生产和创新生产的问题之一。诸如,青神县柑之乡,东坡区脐橙之乡等特色产品,因技术创新支撑缺失,导致产品难以持久巩固、占有市场,又因公司加农户的产品销售、深加工后劲缺失,目前市场竞争力已呈现逐渐衰迹。此外,致富项目不适应当地环境造成致富失败等问题也存在。比如,仁寿的一些偏远乡村就不适应养殖奶牛,盲目引殖引发失败。仁寿县原团结乡过去引入的波尔羊,因后期支持不到位,最后失败收场。

2.4政策资助太缺乏

有针对地资助乡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特别是农村农业补贴缺乏。个别地方还出现资助搭车,增加农民负担现象,即政府资助60%、村民要自贴40%。导致政策资助过程中被层层剥皮,实际到位的资助已起不到作用等现象;导致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惠民政策资助在形式主义操纵下被胡弄落实。

总体看,眉山偏远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状况是:缺乏新型产业链和公司加农户产业机制,缺乏新型产业技术支持和创新型人才;由缺乏创新的自给自足小型生产为主,伴随传统原始农业、传统农家生活,形成狭隘的市场目标主体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活动。

三、四川眉山乡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建议

1.眉山乡村经济发展机遇

1.1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发展机遇

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以城市发展、工业园区发展为依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以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产业为基础作为原料深加工的第三产业发展。眉山作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的构成部分,其偏远的乡村经济发展在远离城市和工业园区发展中,毗邻这样的发展而蕴藏着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是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发展战略的拉动效应机遇。眉山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域规划发展,又被列入天府新区发展内。成渝经济区是由成都和重庆两个大城市构成的新型工业发展经济区;天府新区是以新型产业为发展龙头的经济发展区。天府新区是成渝经济区的重大战略中心。眉山被纳入和列入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标志着眉山进入了新型工业发展区域和新型产业发展时代。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发展战略的拉动效应,一方面体现为拉动眉山进入新型工业地区,拉入眉山跨入新型产业时代;另一方面体现为以成渝经济区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发展规划和天府新区为龙头的新型产业项目,拉动眉山进入新型工业规划和开发新型产业项目,同时,通过新型工业规划发展和新型产业项目发展,拉动眉山的第一产业项目同第三产业深加工的发展。二是毗邻战略影响机遇。根据毗邻战略理论,当一个不发达地区或贫困的内陆地区,如果它毗邻着发达地区或富裕的沿海地区,则它会受到发达地区或富裕的沿海地区发展影响,从而拉动自身的发展。眉山毗邻发达的成都地区,因而,眉山的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都受到成都地区的发展影响。特别是作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轴心的成都,其发展将是突飞猛进。这种情况下,毗邻成都的眉山也将受到影响,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2“十二五”规划发展机遇

“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摆到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最重要任务;将农业发展重点放在加快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将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三农”发展的战略举措;将推动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区域重点;将推动全民创业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主攻目标。

1.3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机遇

目前,眉山已开始在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这是眉山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行动,对偏远乡村的发展形成大好机遇。具体可以体现以下方面:

一是改变居家环境。新农村建设将改变农村居住生态化、交通便捷化、生活现代化、资源无污染化方向发展,形成“十二五”要求的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景象。二是改变耕作方式。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村土地集约化;加快农业技术引用,走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耕作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步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三是缩小城乡差距。新农村建设在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宜居建设和耕作制度转变中,受现代新型生产、生活工具和信息技术影响,农村在居住、生活、生产方面都将缩小同城市的差距。有利于抑制农村人员向城市转移居住,抑制城市高房价;或受城市高房价的抑制,在新农村建设拉力下抑制乡村人员向城市转移。同时,偏远的无污染现代生态家园建设具有吸引城市居民返回乡村的吸附力,有利于形成山区生态休闲走廊。

2.眉山乡村经济发展建议

2.1加快水电气基础资源的自然生态建设

偏远农村蕴藏了丰富水电气等基础资源。这些生态型的自然资源在新型技术的利用与开发下,用于乡村改善生产、生活建设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同时,又具有保护乡村生态建设的作用。

一是利用太阳能技术。目前,欧洲等发达地区的乡村都大量转向太阳能的利用与开发,许多太阳能设备来自于中国生产和出口。为改善中国乡村发展,可以采取企业引导,政府适当补贴方式推行乡村太阳能使用技术,改善偏远乡村用电难、用电成本过高等问题,从而改善乡村产生和生活状况;也有利于社会节能、效能建设。二是节约保护用水。乡村靠天吃饭,雨水过多成灾;雨水过少,也成灾。要就地做好农田的导水和蓄水,防止水污染;要保护好饮用水,做好污水排放;要节约用水、清洁用水、循环用水,引用现代技术改善用水设备设施。三是开发利用沼气。做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沼气技术在眉山农村都有推广应用,但普及率不高。究其原因有其成本过高问题,也跟乡村民众认识有关;还有跟沼气的生产技术有关。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使用沼气面临的问题,实现乡村户户使用沼气化。

2.2破除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道路设施建设

眉山的村村通乡村道路建设率非常高,但许多村村通道路只是形式主义的道路相通。因为有的路基不到2米、十分狭窄,道路弯曲、不能耐用,造成道路无法错车、较大的车无法进入,用于简单的生活还能勉强起到作用,若用于支持经济发展,这样的乡村道路不但难以起到作用,而且还成为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方面,路通而不实,容易形成道路杀手;另一方面,路通只是形式上的事实,这种既定事实却阻碍民众重新投资修路或开辟新建道路。就如眉山的106线,可以原地维修,却制约了另外开辟新建道路的既定事实。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乡村经济的发展必须由宽敞的大公路、安全的公路、结实的公路建设做支撑,才能将乡村的产品运输出去,将乡村建设需要的物质和人脉运输进来。目前,这样的道路建设在区县个别乡村已实现,要推广到其它山区乡村有一定困难。对于资源丰富的偏远乡村,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对公路建设的理念。修通不等于有发展,要修得有经济发展的实际价值。否则,即使修通不合格、不标准的公路,反而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2.3以现代田园生态家园为主的特色经济建设

在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的拉动效应和毗邻战略影响下,眉山乡村经济发展将出现两个发展机遇:一是为两区新型人员供给休闲走廊,走现代田园生态园建设;二是为两区新型人员、新型产业供给大量农副产品、第三产业深加工需求的农业原料,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此,眉山乡村经济发展以现代田园生态家园为目标进行特色经济发展,不但是现代城市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效应,也是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的建设要求。

一是保护耕地,创特色家园。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使远离污染、生态环境优美、农副特色产品丰富的乡村,被外界吸引和追逐。保护偏远乡村耕地不受污染,推进劣质土地退耕还林,维护生态建设;调整农业特色产品的产业结构,形成诸如坚果、野菜等特色产品,为建设现代特色家园,形成田园家园、田园风光、田园休闲,构建和夯实田园农家乐、田园休闲走廊发展的特色经济基础。二是就地取材,维护生态。偏远乡村要按照城市化发展标准,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做到用水、用电、用气自给自足;必须做到厕所、厨房、牲畜的三改,确保生产生活卫生健康,生活环境优美。三是夯实基础,构建保障。现代社会是四个车轮社会,偏远乡村要成为农资产品的生活中心,要成为民众热爱的现代生态家园,必须要夯实道路建设,不能让道路建设成为制约生产、生活的瓶颈。

2.4以项目为优势的特色乡村经济建设

项目就是市场。要围绕偏远乡村自身特色优势打造项目,拓展乡村经济发展。

一是稳固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党和政府新时期针对农村发展推行的发展策略。在政府主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具有合理的发展趋势。不过,在现实中的偏远乡村能否做出一村一品,做大做强一村一品,首先要把一村一品建成公司加农户的产业链;其次需要村民的坚持和相关部门的持续支持和对产品的技术创新支撑,更需要调整产品对市场的持续适应。否则,产品不适应市场或被市场逐步淘汰,不但一品失败,更挫伤村民的信心。青神县柑之乡,东坡区脐橙之乡地位及品牌优势就因为产品创新能力减弱和公司加农户缺失而逐渐丧失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二是开拓特色项目。全市区县偏远乡村因所处地形地貌的不同,栽种、耕种作物,养殖、种植产业都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与差异。因此,稳固一村一品建设中,结合偏远乡村劳动力不足,鼓励和支持村民利用自留地发展适合当地土质、气候的投入低、产出高的新型特色产业。比如,中药材、特色坚果,特色养殖等。三是发展科技农业。确保家庭为主体的村民自主耕种、自主经营,将科技农业方式融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中,引导村民从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型。从产量提高,节约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投入,耕作方式简单化,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实现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型。

2.5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合作经济建设

以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发展新型产业为契机,推进跟农业相关的新型产业为纽带,形成农户是生产对象,公司是深加工,市场衔接目标,实现新型合作经济建设。

一是公司加农户。借鉴眉山泡菜产业形成的公司加农户实例,针对眉山偏远乡村拥有资源的不同状况,可以深入推进蔬菜深加工,食用菌深加工,水果深加工,中药材深加工,林业深加工,养殖深加工,豆类和根茎类食物深加工等形成的公司加农户产业。比如,仁寿县中部浅丘地带可以走林业和豆类、根茎类食物等深加工;仁寿深丘地带可以走中药村、林业等深加工。根据其它区县偏远乡村自身土地特色、自然环境状况和交通状况,开发投入少、成本低、污染小,有利于生态家园建设的公司加农户项目。二是集约经营化。以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发展为契机推进偏远乡村农业走集约经营化。集约经营化主要是指将偏远乡村农户拥有的土地资源租让给租用方即土地流转给租用方,租用方实现以农业项目为生产的集约经营。集约经营化有利于乡村农户获得资源出租出让金,同时可以优先被租用方雇用为产业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对于农户担心的自身生产生活问题。口粮方面,可以由租用土地方按国家供应标准按人口按月或按年提供定量补助;农户可以利用剩余土地实现少量蔬菜自种自给,可以饲养少量家畜自给自足。集约经营项目可以是中药村、林业、野菜、水果、茶叶、养殖、种植等方面,也可以是生态旅游开发等。

2.6以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在眉山全市区县展开。对偏远乡村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是乡村集中建设机遇。偏远乡村民众远离城镇、远离繁荣、繁华的城镇经济与生活。乡村生产耕作落后,乡村生活因水电气使用原始,厨房、厕所、家畜饲养、居住的卫生、环境条件恶劣,形成乡村生活贫苦。借新农村建设机遇,特别是乡村集中建设机会,将偏远乡村村民集中在道路、水电气通达地方进行集中建设,有利于改变乡村村民步入城镇生活,彻底远离恶劣的环境卫生。影响乡村建设的主要障碍是资金投入问题,村民的支持与不支持给负担的资金问题有关。对于资金投入问题,有条件的政府可以全面承担;条件不足的政府可以同村民协商出资建设。二是乡村经济集约经营机遇。将偏远乡村的村民从分散集中到一起后,一方面退还原宅基地为土地,允许集中在居住地附近分配土地进行蔬菜耕作与家畜饲养;另一方面,可以将远离村民居住地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方式可以按土地流转形式出租给外来商人,实现集约经营的商业化发展;可以用入股或租用形式出租给当地村民采取现代化、技术化手段,实行土地原农作物的集中耕作,由村民与承租方达成劳务、粮食分配协议。

第5篇

关键词:河南 崛起 机遇 挑战 新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河南未来的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河南要利用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找到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定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选择新思想、新战略,在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河南新崛起面临的机遇

(一)河南发展取得的成就

河南经济规模的总量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在中部地区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河南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粮食产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总量指标一直保持着中部地区首位。

(二)河南发展面临的机遇

河南经济社会基础坚实,合作发展平台宽阔。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迅速发展的工业大省。国家投资巨大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建设项目在河南相继开工,使河南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河南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是沿海地区产业由东向西梯次转移的重要连接带和桥头堡。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熟练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另外,近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一个“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必将在中部率先崛起。

二、河南新崛起面临的机遇

实事求是地认识河南省情是选择促进河南新的发展思想和新的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河南是自然资源大省,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不高,低效率开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严重。近年来虽然河南农民收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仍不断扩大。尽管河南已经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跨越,踏上了建设经济强省的新征程,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沿海等先进省份相比呈现出的“凹地”现象还十分明显。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在促进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不仅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还必须使我省经济发挥出更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河南具有相当深厚的工业基础,工业门类较齐全,但是其工业化的总体水平不高,支柱产业的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艰巨。

实现河南新的跨越和崛起,在新形势下要振兴河南经济,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既立足现在,又着眼未来,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够扬长避短的新的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

三、实现河南新崛起的新战略

要实现河南的新跨越、新崛起,必须重新疏理发展思路,重新牢记发展观念,重新考察所处的方位,重新制定发展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河南加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依据新思想,本文提出了促进河南经济新跨越、新崛起的多产业带动协调发展战略,消费拉动战略和 “出口” 、“引进”双带动的发展战略。

(一)多产业带动协调发展战略

河南具有相当深厚的工业基础,工业门类较齐全,但是其工业化的总体水平不高,支柱产业的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艰巨。针对此情况,河南必须实行四条腿走路的协调发展战略。

(1)“大厨房”发展战略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河南要在农业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使河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大厨房”,不仅供给优质农产品,而且直接供应绿色食品。河南不仅要做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做国人的“大厨房”。通过农产品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从而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让农业真正成为一个强省富民的产业。

河南农业产业要一步步“升级”,争创绿色市场,打造居民“放心大厨房”。就要一方面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面,种养出更多更优的无污染、高品质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扩大农产品的加工规模,以营养、健康为本,改进加工方法,提高加工深度,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全国人民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产品。

(2)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战略

当前,河南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正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一是国外资本正在加速流向服务业;二是国家高度重视服务业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三是消费结构转型正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四是我省第三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基础,发展空间巨大。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省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以科技、教育为重点,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保证河南崛起战略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省应动员全社会加大对地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在财政预算安排时,更多关注并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帮助高校化解因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债务压力。同时要加强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使河南的科技教育等文化事业有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要提高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育质量,保证升学率;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入学;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依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增设新兴专业,淘汰过时无用的课程,提高河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教育,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投入,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在认真实施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免杂费、补贴寄宿生活费的规定的基础上,加快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加快农村普通高中的建设进度,争取城乡同步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引导未升入高中、大学的农村学生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校)学习。

(二)消费拉动战略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口多,消费市场大,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因而应开辟消费市场,实施消费拉动战略。在城市,重点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减少低收入者比重;在农村,重点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辟广大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差距。

充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工农差距;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市场建设、发展配套服务等途径,有计划地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差距。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预期、培育消费热点。重点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开辟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促进河南经济的新崛起。

在开辟物质生活消费市场的同时,还要拉动广大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市场。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农户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三)“出口”和“引进”双带动发展战略

当前,在世界金融危机、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极好机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明确的道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市场成为河南经济发展强劲的拉动者。

(1)“出口”带动发展战略

“出口”包括商品输出、劳务输出和资本输出。河南不仅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农产品丰富。河南应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扩大商品输出的规模并提升出口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办企业,生产有中原文化特设的产品和服务。河南劳动力丰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扩大对外劳务输出,把我省的“出口”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出口”战略来带动经济发展。

(2)“引进”带动发展战略

“引进”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引进,即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区域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经济联系,引进包括从国外引进、境外引进和省外引进。河南应积极抓住“西部大开发”所创造的历史机遇,利用所处中部、位于我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桥梁地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引进,提升河南在经济发展战略推移中的经济地位,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应利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机遇,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实现河南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萧红.河南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思路的若干探讨[J].经济经纬,1998,(4)

[2]刘晓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河南经济登上新台阶[J].经济经纬,1999,(1)

[3]董云展.河南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J].河南省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4]李玉中.新经济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5]王胜利.河南在中部六省的地位与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1)

[6]刘俊英.河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前沿,2006,(01)

[7]郭又佳.程民生《河南经济简史》评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第6篇

西部最重要的是农业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基础性的标准,西部农村奔小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具体来谈三点。第一,是新常态给农村基础发展带来新机遇。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新常态的九个特点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对西部而言,若对这九个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发现其暗藏机遇。比如,消耗产能方面,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但西部的产能过剩吗?肯定不过剩。在转变工作方式方面,与东部相比,西部的问题小得多。在扩大内需方面,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或中西部地区内需不振。因此,针对这九个特征进行系统化发展,对西部而言至少不是坏事。

第二,新常态下的后发优势。在“一二三产业”、加工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我们搞了一系列的研究、调研,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农业发展具有后发优势。

新常态下,西部已经迎来一个更好更快的农村经济发展机遇。西部是中国农业的战略城市,物种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利用的空间比较大。新世纪以来,农产品发展的趋势,西部增长的曲线明显高于东部。所以说西部是我国未来农业的重镇或者是腹地。

从西部目前的情况看,在特色农产品上,农业部编写了建国以来的农业发展规划。我们发现,发展第一产业,西部和中部相比较、和东北相比较,规模跟不上需求,但搞特色农产品,西部有独特的优势。这一块总体来看西部的空间更大、潜力更大。从国际大形势看,国内农业农产品精工细作和加工能力不强,因此要建设现代农业,最需要发展加工业。

如今,西部迎来了很大的机遇。为什么?因为西部发展的空间大、原料丰富。随着“互联网+”,以及高速路、高铁、飞机这些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它们都极大地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西部原来的劣势正在消失,而西部的优势明显在于其丰富的原料,并且是特色优质的原料产品。另外,优势还在于超低的加工成本。大家知道,中国之所以加入WTO后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是因为低成本,是因为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但是现在东部机器人替代人工,而西部成本优势明显,资源优势明显,包括土地租金优势也是明显的。

第三,从第三产业来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对西部来说都有巨大的潜力,这一块在新世纪以来也是呈井喷式发展。现在全国有180万家休闲农业主体,其中130万家农家乐,一年十亿的接待人次,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因此,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三产业来看,这一块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在我看来,西部要在以上三个方面,抓住新常态的后发优势,积极、主动、有所作为。我在这里也给西部具体提三个建议:第一,从现在开始,深入研究所面临的机遇;第二,营造发展氛围,把优势宣传出去,并且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第三,一定要把农业作为西部发展的战略基点。这个不能丢,丢了就会丢掉根本。用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刘明国,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

?洲龙舟联合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原主任)

第7篇

  这次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开展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全镇抢抓扩权强镇新机遇,改革大推进、经济大发展、事业大进步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镇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各位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是一次团结的会议、民主的会议、鼓劲的会议。值此,我谨代表镇党委、镇人大、镇政府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本次人代会上,吴镇长代表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讲成绩,客观公正;点问题,实事求是;展未来,催人奋进。武主席所作的人大工作报也非常切合实际,充分肯定了人大工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发展思路。提交大会的财政预决算报告,让我们对镇财政工作有了清楚的熟悉,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扩权强镇编制规划报告,对抓住扩权强镇新机遇,谋划xx近远期发展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本次会议还严格履行法律程序,成功地选举吴建军同志为xx镇人民政府镇长、武怀君同志为xx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姜兰彩同志为xx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这充分说明了他们三位同志值得大家信赖的,是完全胜任的,这将为推进全镇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对他们三位同志的成功当选再一次表示热烈的祝贺。

会议期间,代表们肩负着全镇十二万人民的重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会议批准的各项报告、通过的各项决议,是全体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这次会议对于动员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团结奋进,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急流勇进,不进则退。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任务,就是发展,发展是个硬道理,快发展是功臣,慢发展是罪人。上级领导、周边形势、全镇人民都要求我们:要干!要大干!要拼命干!作为xx这样一个古镇、名镇、大镇,更要快马加鞭、奋勇前进。我们假如跟不上形势的脚步,不超前发展,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就会愧对前人,对不起世人,更对不起后人,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借这个机会,我代表镇党委提出四点建议和要求:

一、提高素质,建好干部队伍保发展。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是否能够落实,首先关键在于我们镇村两级干部,在于各单位的一把手,在于单位的班子。只有我们的干部都是会想事,能办事,办好事,不出事,能共事的干部,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镇村两级是党的基层,基层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队伍对于稳定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要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镇村干部队伍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保证xx今后的发展。一方面,严格管理干部,我在这里也吹吹风,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干部,我奉劝个人端正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在工作上淘汰出局,我们之间没有人情可讲。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怎么提高?要做到“三实”:一是理论上充实。全镇干部要把学习当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要做到围绕发展抓学习、立足民风建设抓学习、坚持依法治镇、依德治镇抓学习、围绕加快村级组织建设抓学习、围绕文化卫生环境建设抓学习。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能政治上成熟,只有理论上的提高才有工作能力上的提高,为什么国家提出每一个行政村,要有一名大学生当村官,那就是说没有充实的理论,就无法面对当前复杂的农村工作新形势,工作就出不了新思路,工作方法也就无法创新,同志们,我们都要有一种知识匮乏的危机感;二是工作上扎实。干部是什么?是责任,是人民的公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工作上不搞花架子,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解决民难,扎扎实实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今年我们将在镇村两级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目的就是唤起大家的感恩之心,强化服务意识。逐步把工作当作工作,而不是当作差事来应付;三是制度上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的观点是:制度由大家来订,但是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用这些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并且狠抓考核落实,奖惩到位。

二、把握形势,抢抓机遇求发展。

机遇是什么?有人说机遇就象小偷。他来的时候不知不觉,但是他走掉后,对你却是无法估计的损失。所以什么时候,我希望我们的全体干部都要有一种抢抓机遇的主动性,紧迫感。其实,仔细想想,我们xx发展的机遇真的很多:第一,我们地处阜阳近郊,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是机遇;第二,扩权强镇是提振xx经济发展水平的机遇;第三,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农超对接无公害蔬菜种植、甜柿、贡芹两大品牌的绿色认证,具有一定规模发展的养殖业,形成“农户+公司+市场”模式的机遇;第四,当前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是机遇;第五,在颍泉区范围内,我们是重点乡镇之一,位置重要,领导重视是机遇;第六,我们有一个好的干部群众基础,这也是机遇。等等,我觉得xx发展的优势真的无法估量,我们的干部不能只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说实施,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呢?所以说,机遇就在我们大家眼前,能否抓得住,关键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xx的发展,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民心。

三、突出重点,围绕目标谋发展。

按照目前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今后三至五年全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长率都不能低于10%,力争达到15%。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全局的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全力突破。今后我们的思路是实施五大战略:①工业强镇;②商贸富镇;③农业稳镇;④生态建镇;⑤和谐立镇。弘扬六大优势:①围绕伍子胥文化、王克勤烈士资源挖掘发展文化产业;②围绕甜柿、贡芹发展特色蔬菜产业;③围绕生态农业、农家乐发展旅游产业;④围绕交通发展物流产业;⑤围绕杨树发展木材加工产业;⑥围绕养猪发展畜牧产业。抓好八大重点:①财税改革及乡村工业;②招商引资和工业聚集区建设;③小城镇建设;④以扩大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开展深加工的农业结构调整;⑤计划生育;⑥平安创建;⑦六枞八横的道路建设;⑧民风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把工业聚集区建成,项目做强做多。首先,工业聚集区建设是xx新一轮起跳的关键,必须放在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有专门的班子和队伍去大干快干。其次,要强化“谁投资,谁受益,你赚钱,我发展”的开放意识,全民招商上项目,齐心合力谋发展。要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放宽开放空间,坚持内资、外资一起上,生产性项目、非生产性项目一起上,工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商贸项目一起上。要营造一种抓项目的良好环境,把各单位、各部门跑办项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全镇上下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要多渠道融资,引导人们增强投资意识,启动民间资本,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项目建设中来。要通过引进项目,做大做强xx工业聚集区规模,为xx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挖掘xx籍在外成功人士的资金、信息、项目和人脉资源,通过牵线搭桥,启动“凤还巢”工程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把集镇环境做靓做美。要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今年,我们要按照《报告》中提到的几项工作把城镇建设抓紧抓好,即拉通集镇整体骨架,进一步抓好一中心、三分中心规划建设,中心集镇建设近期由原来的集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远期发展到茨淮新河北岸4.5平方公里。进一步规范商贸区、工业区、文化科教区、居民住宅区的建设与管理。要结合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伍苏路改造成省道,加快六枞八横路网建设,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灯工程、垃圾中转站、自来水、有线电视、光纤通讯、城镇绿化等建设。搞好公交延伸到xx和社会客运站点的建设。通过努力,切实把xx集镇做靓做美。

三是要进一步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整体要求,以服务“三农”,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加大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支农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具体到xx,就是要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及林果业生产,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加强农村各种协会组织的建设,畅通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渠道。要不断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的改革,加大扶贫帮困力度,促进村容、村貌和乡风的改变。

四、强化监督,依法行政促发展。

人大代表是全镇人民的代言人,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人大的工作,就是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依法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力,督促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以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具体讲我认为强化监督,就是我们的人大代表要把法定职责履行到位。人大代表是人民赋予的权利,你们完全有权、有责任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有权、有责任对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政府、部门行为提出质疑;有权、有责任对政府及各个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对不合格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有权罢免。今年,我们要组织两次以上代表评议,对政府及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将结果公开,对于评议较差的:干部要亮牌,镇直单位负责人要撤职,区直派出机构负责人要申请上级组织调离xx。另外,还要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为重点,积极探索监督方式,如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监督活动,有效地把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农商银行;机遇和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在经济领域当中,利率是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人们从“利率”二字之中会认为它是只赢不输的词语,其实在银行的实际操作之中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所谓的利率风险就是指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这个背景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推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利率市场化中农商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要从这个大环境出发。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商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在同类银行之中较薄弱,属于一种危机性的利率市场运营。不过危机之中蕴含着转机,在利率市场化中,农商银行可以仔细分析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提出相对应的具体措施,这样就有利于农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管理好利率风险,也有利于它的多元化经营。

一、利率市场化下农商银行经营概述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它是依靠利息之间的差别性收入而盈利的,如果农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总的营业收入比重过高,那么它的市场利率风险测控能力值得商榷。这是因为,如果农商银行全部盈利都依靠利率来创收,说明它的业务分配水平是不合理的,业务水平分配不合理就会造成银行的资金比重有很大的偏斜。一旦发生利率资金断链的事情,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将会大大降低。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只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合理,才能相应的提高农商银行市场利率的预测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下农商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早在2013年的时候,央行就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了,这个举措向外界传达了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利率市场化已经逐渐的开始进行了。因此农商银行在把握国家政策之时,要积极进行自身改革,需要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仔细的研究,以此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下农商银行面临的机遇

1、农商银行可以利用地缘优势机遇

农商银行在当地具有长久的营业历史,因此会和当地的民众以及企业建立深厚的合作感情,取得了当地的信任,这就是一种地缘优势的机遇。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农商银行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合作伙伴和营业经验进行利率变动的灵活处理,使他符合当地不同民众和企业的业务要求,如此一来就有利于提高营业水平了。

2、农商银行可以利用高效灵活的机遇

众所周知,农商银行可以主导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因此它的信息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可以利用这样高效灵活的机遇,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之中,针对市场的不断变动,及时有效的做出利率的调整。这样就可以将利率风险控制在农商银行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那么银行所做出的决策也会更加的灵活。

3、农商银行可以利用城镇化发展的机遇

我国正朝着城镇一体化的方向而努力,农商银行可以利用这样的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机遇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之下大展身手。我国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因此农商银行的利率问题将会得到政策的相关支持,在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逐渐缩小。那么农商银行就要把握住这样的机遇,其准备金率、利率、支农小额贷款以及农业企业的贷款都会得到一定的宽限,如此一来农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就能吸收更多的业务往来。

(二)利率市场化之下农商银行面临的挑战

我们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之下农商银行所含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行。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一些原因在利率市场化的一定冲击之下,农商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挑战。

1、利率市场化下农商银行人员素质不足

由于一些地理条件的原因,很多金融性高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并不愿意进入农商银行工作。这样的择业要求导致在利率市场化下农商银行无法吸纳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因此它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其次,农商银行的一些工作人员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他们没有看到利率市场化背景之下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变化,因此人员素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阻碍了农商银行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产品结构单一、定价不合理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之下,要求农商银行不能将存贷款作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如果农商银行在新时期还是单纯的依靠这种方式来创收,那么农商银行的发展将会陷入困境。这种产品结构单一的模式体现了农商银行面临着业务难以创新的挑战。不仅没有创新性的产品业务,还将传统业务定价的不够合理,那么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之下,顾客就会选择其它的金融机构,如此一来农商银行的业绩将会不断下滑。

3、同行恶性竞争风险较高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他所要改变的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之下,创新业务水平,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在“三农”的发展当中,风险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如果风险较高将会为整个农业领域带来危险,如果零风险那么也会降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所以在同行竞争之间要重视恶性竞争的挑战,更要注重高风险带来的问题。

三、对应挑战的具体措施

在农商银行的未来发展当中,一定要紧贴利率市场化的背景,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金融发展方向,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在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冷静的面对挑战带来的困难,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实现农商银行的新发展。

(一)人才是根本

农商银行需要大量的人才开拓它新时代的发展。第一,农商银行要对现有员工开展一定的培训,使他们熟练利率市场化背景之下的银行业务。第二点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银行在招聘人才之时,对于具有高级专业知识或者是实践技能的人员要极力挽留,可以提高用人成本。因为新时代的人才具有利率市场化的意识,他们在工作当中可以从思维到行动都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用人成本和农商银行的业务收入产生正比关系,而农商银行在这个比例关系中将会受益,将会提高自己的营业额。

(二)产品是核心

农商银行要意识到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之下,只有多种产品的选择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农商银行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要兼顾“三农”业务和新型的商业业务,但是不能违背它服务的宗旨和目的。产品的选择既要符合低投资的个人民众,又要结合大企业的需求特点。不断更新产品选择的多样化,进行产品质量的转变,在利率市场化之中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打造农商银行发展新格局。

(三)模式创新是战略

农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下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人才和多样化的产品,还要具有创新模式的发展战略。如今人们的生活非常便捷,因此农商银行可以开发直销银行的模式,采用互联网中的微信、支付宝、优盾等功能方便民众办理银行业务。社区银行和高校银行的模式可以在人口的集中地点开展金融业务办理,这样方便老年人或者是一些弱势群体开通银行业务。创新私人银行模式的开通可以有效和其它金融行业进行竞争,对私人办理大额金融业务的,可以在定价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吸引更多的大客户,这样的专属服务适合家族性企业,也能让农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之下吸收更多的业务资源。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农商银行应该及时的分析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之下农商银行的发展确实背负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压力即为动力,这样可以促使农商银行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来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这样一来,农商银行的发展可以更加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还为百姓的幸福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游扬. 我国农商银行利率市场化分析[J]. 特区经济. 2012(07)

[2]赵国栋,张朝锋. 利率市场化视角下农商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 现代金融. 2011(08)

[3]熊建华.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 当代经济. 2010(16)

[4]阎洪茂. 利率市场化风险与银行的应对策略[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0(02)

第9篇

——在__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20__年2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__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经过与会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会议所预定的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大会自始至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充满了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气氛,真正开成了一个激励斗志,鼓舞人心的大会。大会认真总结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肯定了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重提出了20__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新的一年努力方向,增强了全体与会同志的信心,激发了我们为建设发展__而奋斗的热情。

20__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一年。去年以来在全镇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农业结构调整呈现新起色,新农村建设开创新局面,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干部队伍建设出现新面貌,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为我们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强劲动力;经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全镇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为我们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不畅,财政收支矛盾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完成大会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借此机会,我提五点工作要求:

一、要保持和发扬团结创新、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要形成团结一致、令行令止的工作格局。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才有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镇、一个单位,都应该营造团结创新、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上下之间、横向之间、各单位各部门、各村内部都要多沟通、多商量,多支持、多理解,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把积极因素都团结起来,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拧成一股绳,为建设__凝聚合力。

二、要保持和发扬勤政为民、造福__人民的工作理念。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表现在他对事业花费的心血有多少。作为__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必须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把心思用在__经济的发展上,政府部门要加强服务,人大代表多为政府出谋划策、多为民服务;把能力放到__社会的进步上,把才智花在__二万五千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造福一方,兴旺一方,踏踏实实为我们__老百姓服务。

三、要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人生没有配角,自己更没有必要当配角。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最大的才能,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在工作中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定位,干好工作,多讲奉献、少讲待遇,多图实绩、少图虚名,充分发扬 “两个务必”的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要保持和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鲁迅先生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__经济和社会事业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今天,我们要切实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树立起闯的勇气、干的恒心和赶的壮志,切实克服“怕”的思想、“满”的观念、“懒”的作风,善于在困难中发现、抓住和用好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要保持和发扬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劲,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镇党委、政府紧扣市委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促“三化”的要求,制定了到2020年农村社会生产总产值达3.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前途是光明的,但越是光明的前景,就越需要我们争分夺秒地“抢”,有胆有识地“闯”,千辛万苦地“拼”,脚踏实地地“干”。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以第一流的工作创第一流的业绩。要围绕“精益求精做优产业,见缝插针做大产业”的要求,继续强化农业基础,突出产业发展,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逐步由“种”向“管”转变,由种植规模化向高质量经营、高效益回报转变,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要以农民群众为实施主体,以公路主干线两侧村组为重点,选好示范点,在精心编制规划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要在村庄道路硬板化、家庭燃料洁净化、人畜饮水卫生化、产业发展专业化、村容村貌亮丽化、事务管理制度化、社会文明和谐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要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打牢农村发展基础。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使商贸流通、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务、

文化娱乐等迅速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从而带动第一的发展。要保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村镇活动,进一步重视科技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要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体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当好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创新的实践者,当好发展的领头羊,维护发展环境的主力军。各位代表要充分利用自身接触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__镇地理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呼声,发挥好人民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各类社会矛盾,巩固基层人民政权。

各位代表、同志们, __的历史靠我们铸就,__的精彩乐章要我们去谱写。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镇党委和人大主席团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根据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联系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体代表和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务实创新,奋发进取,新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新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10篇

关键词:中部地区 引进外资 机遇及障碍

中部地区(一般指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六省)的面积占全国 10.6%,人口占全国28.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 23.5%。中部崛起的提出,缘于“中部塌陷”,即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相同的地域效果。从1985年到2005年,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637、83亿美元,仅占全国比重7.138%。从单个项目的规模看,上千万、上亿美元的大项目较少,百万美元的小项目居多,且利用方式单一,基本局限合作、合资和独资三种形式,缺乏灵活性。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水平还很低。这与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相称。从 1978年~2005年,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简称 FDI)达3000多亿美元,其中东部沿海区域份额占88%,而中部区域只占 9%①。相对与东部而言,中部地区地处内陆,由于没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基础设施条件差,外资引入数量少,资金相对缺乏,发展较为平缓,人均GDP的差距在继续扩大。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热点,从“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从珠三角扩容到长三角一体化,再到环渤海经济圈……这些地区的“崛起”和发展,使中部地区变成了“锅底”和“凹地”。中部地区只有妥善解决好技术、资金、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才有可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增长质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吸纳外商直接投资(简称 FDI)的能力。

一、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历史新机遇

一是国家区域政策的机遇。在追求和谐的发展战略中,加速中部的发展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把中部崛起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支持,中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必须借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②。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已初步制定5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中部崛起。在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性机遇面前,中部地区有必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进一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区域定位机遇。中部是国家四大区域布局的地区之一,促进中部崛起是“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一项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中部地区将建成三大基地一个枢纽,即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样的区域定位非常准确,完全符合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的区位特点。

三是重大项目机遇,对中部地区布局重大项目给予必要的倾斜。进入21世纪,中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渐开始发力。特别是近些年开工建设的一批大重大项目如长江堤防建设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江铁路的兴建等,每一个项目投资总额少则上百亿元多则过千亿元,历时数年甚至十几年,它们的建成投产,必将进一步大大增强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要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中央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国家在确立振兴东北战略后,中央政府用100个项目、610亿元投资进行启动③。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建议国家比照振兴东北有关政策办理。

四是“三农”政策机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二条就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动员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业”④。而中部地区正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不解决“中部塌陷”就无以解决“三农”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中部地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加大对中部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支持中部地区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支持中部地区建立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政府补贴机制。

二、中部地区引进外资面临的障碍

1.思想观念障碍。思想观念对于经济的影响往往是持久和深刻的,或许是由于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历史沉积过厚、过重,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缺乏能导致市场经济活跃和发展的文化氛围。应该说,计划经济留给中部地区的遗产比较丰厚,然而在改革开放年代,中部人缺乏应有的激情、冲动和勇气,表现为:遇事中庸,不愿冒尖、不敢争先,喜欢住“中间”靠;满足于现状,凡事求平稳。缺乏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所需要意识,如竞争的意识、“做大”的意识、危机的意识、冒险的意识。在机遇面前,中部崛起重要的是要破除阻碍本地区发展的思想束缚,必须在观念上进行彻底更新,大胆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

2.人才流失严重。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人才本不少,但人才资源就像其他资源一样,哪里效率高、回报高就往哪里流动,如今这些人才很多分流到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崛起要求中部地区必须实行具有吸引力和高效率、高回报的吸引人才的战略政策。中部地区由于资金缺乏,不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要求,就会进一步加剧人才缺乏。

第11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值此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县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谋划*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信贷产品推介会,目的是为了给全镇广大城乡群众搭建信贷服务平台,为我镇正在实施的全民创业工程增添新的动力。在此,我首先代表城关回族镇党委政府,对推介会的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今天推介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农村工作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基础工作。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中央就连续下发了5个“一号”文件,有力推动了当时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进入新世纪,自2004年以来,中央又连续6年下发了有关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充分表示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30年来,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农业效益逐年提高。就我们城关镇来说,截止到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群众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到的巨变。

30年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表明,金融行业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近年来,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2008年末,全镇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41个,形成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卫生材料、新型建材、皮革加工、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已发展养殖专业村5个,生猪和肉蛋鸡存栏量均居全县乡镇首位。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镇一些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又是银行信贷资金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我镇的正林纺织有限公司、玉龙纺织有限公司、*县毛巾厂等重点企业,2008年的生产经营基本没有受到较大冲击,上缴税收稳中有升,均突破了100万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自08年9月正式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以来,就已经为城关镇辖区内的广大群众发放贷款714万元,直接支持商户122家,支持农户20家,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我代表城关回族镇党委政府对邮政储蓄银行*县支行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把小额信贷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镇农村工作实际,我想对在座的广大商户、企业人士、农村种养殖户提三点意见:

一是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途径。邮政储蓄银行这次开展的“小额贷款乡下行,服务三农献真情”活动,就是落实中央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我镇辖区内的广大有志之士和经营能人,要抓住这个机遇,“凭借东风好行船”,再掀全民创业的新高潮。

二是要做诚信守信的模范。

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努力构建“诚信、合作、发展、共赢”的新型银企关系、银劳关系,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提高金融支持经济的能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既然享受到了银行资金的支持,我们就应该遵守信贷约定,及时偿还贷款本息,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信用也是无形的资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信贷户人人争做诚信守信的模范,我们城关就能成为资本聚集的洼地、干事创业的高地、快速发展的宝地。

三是要争做城关经济发展的功臣。

第12篇

1容城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有利条件。一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以粮食产业、设施蔬菜产业与畜牧业共同构成了全县农业经济的三大支柱,整体内部结构调整趋优。二是依靠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产品等优势主导产业为骨干实施品牌资源融资发展战略,目前容城县“城乐”、“翠碧星”等商标知名度已扩大到京津保等大型城市,全县几个品牌无公害蔬菜已与北京新发地、保定惠友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供应关系,带动了全县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影响能力趋强。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政策,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趋大。四是加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278家,涵盖了8个乡镇(街道),127个村,入社成员5000人,带动农户9000户。覆盖了种、养、加、储运、农机、中介等各行业和粮、油、肉、瓜果、蔬菜、禽蛋等产业,新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趋好。五是“十二五”以来容城县始终坚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步伐。重点推广良种配套、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一批增产增收和标准化新技术,近年来容城县以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为载体着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技转化水平趋高。

1.2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机遇。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七方面又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业政策支持更加强化。随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强、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科学技术支撑作用更显成效。容城县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东南面与华北旅游圣地白洋淀紧紧相连,特有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区,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机遇难得。

2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一是环境资源约束加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近年来的灾害性天气频发,病虫害、疫害几率增高,给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影响。自2015年以来,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如玉米价格大幅度的降低,致使不少农民遭受损失,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种粮比较收益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化水平总体较低。现代农业发展缺乏当前和长远整体发展规划,没有细化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主要表现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传统农业格局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规模、有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键全、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出现脱节现象。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存在农业推广体制不活、手段落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增收幅度比较小。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乡镇(街道)农技人员普遍缺额、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县级农技队伍也存在力量不足等实际问题。四是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缺乏。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全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少文化、缺技术,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或经商,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下降。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人才缺乏非常严重。

2.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宽,现代农业发展经济环境还不优。二是发展举措少、结构不优,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不发达。三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比较慢,缺少拉动力较强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政府和职能部门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迅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较慢。

3容城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3.1抓住发展机遇,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当前中央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鼓励和支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农业综合开放等多方面的支持,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来,提高县、乡、村农技人员科学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3.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明确重点产业导向,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合理布局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产地市场,积极开拓以周边城市为主的大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构建营销网络,注重发展产销直挂、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三要注重培育产业农民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不断壮大、夯实农业就业队伍,提高农业生产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