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时间:2023-07-11 17:35:54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1

关键词:装配式大板建筑;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

引言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也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

预制装配式住宅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方式和提高住宅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经过了曲折的探索,从业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结出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终于迎来了住宅产业化的大发展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筑工业化进程概况

建国初期,各项建设均在大规模进行,为了推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对房屋墙体进行改革,出现了四种新型房屋:大板房屋、框架轻板房屋、大型砌块房屋、大模板房屋。其中大板房屋体系较为成熟,自1958年逐步发展起来,到1964年大力推广。由于住房紧缺的问题突出,装配式大板技术主要应用于住宅建设方面。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九一年,累计建成装配式大板住宅面积约三百八十多万平方米。

二、装配式大板住宅的阶段性进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装配式大板住宅从1958年开始研究大型承重墙板的技术改革,以北京市为例,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五层单栋装配式大板住宅试点工程;五层装配式振动砖墙板结构和利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料制作硅酸盐墙板住宅建筑的推广;七十年代末内外墙板改用钢筋混凝土构件,装配式大板住宅逐渐向高层发展。

实践证明,在五层居住建筑中采用装配式墙板结构,墙体厚度较一般砖墙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自重减轻的同时也增大了使用面积。现场湿作业减少,劳动生产率和施工速度明显加快。

在装配式大板住宅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墙板接缝处开裂、灌封材料干缩、施工缺陷等原因导致渗漏;采用混凝土水渣夹心复合材料或粉煤灰膨胀矿渣混凝土单一材料的外墙板出现结露。以来,通过调研和实验,采用以构造防水为主配合材料防水的方法解决渗漏问题;通过研制加气混凝土复合材料外墙等技术解决住宅的保温问题。

1978年十二月,经国家建委批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首版试行,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大板建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用普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1985年以来,装配式大板住宅渐渐不能满足户型多样化的需求,高层住宅的抗震虽然完成了18层的试点项目,但其建设任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装配式大板住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时代

(一)政策及相关文件的出台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发[1999]72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建立住宅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体系;2005年实现降低能耗50%,2010年再降低30%的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05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发办[2013]1号文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指出要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建筑产业化技术集成水平、开展建筑示范试点和推行住宅全装修。

2013年11月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二次双周议政会,围绕“建筑产业化”进行协商,对推进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给予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的住宅3%的面积奖励。

(二)装配式住宅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相结合

住房水平的衡量不仅依靠数量的增长,还包括品质的提高,未来8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如北京市出台《关于2012年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京建发〔2012〕407号,明确指出2012年在保障性住房中落实240万平方米产业化住宅的目标。装配式住宅具有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主体一般是政府主导,这有利于住房的标准化设计。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在面积上具有系列化的要求,对于几种特定的面积指标能够从厨卫标准化模块到套型模块再到住栋单元,都进行标准化定位。

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适应装配式的生产方式。将标准化住宅的墙、梁、板进行合理拆分,在工厂集中统一预制,极大的提高了模板的重复利用率,能够降低成本。构件在现场进行吊装、节点现浇的施工技术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现场湿作业和建筑垃圾。土建装修一体化顺应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特性,有效的控制了二次装修带来的建筑能耗的浪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推进装配式住宅的良好契机。

四、2007年至今我国典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实践

(一)北京

表4.1 北京市近几年典型预制装配式住宅项目

(二)深圳

1 深圳龙华扩展区0008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

华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化保障性住房项目。2012年9月竣工,总建筑面积21.62万平方米,提供4002套住宅,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2011年获得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一等奖

2 深圳万科第五寓

2009年竣工,采用内浇外挂体系(竖向结构现浇,水平结构预制,包括外墙、楼梯、走道、楼板、梁),是深圳市首个工业化项目,建筑面积11829 m2,,共12层。

(三)上海

1 上海万科新里程20、21号楼

2007年7月竣工,采用框-剪结构,梁、柱、剪力墙现浇,楼板为预制加现浇的叠合板;20号楼共14层,建筑面积7531.9m2,外墙采用先装法(香港预制技术);21号楼共11层,建筑面积6483.4m2,外墙为后装法(日本预制技术)。该项目是上海市“十一五”住宅产业化建筑施工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也是万科第一个推向市场的PC商品房。

2 浦江瑞和新城保障房项目

预计2014年6月竣工,PC率将达到50%-70%,供应保障房627套,是全市第一批使用PC结构的保障性住房。

(四)沈阳

沈阳万科春河里17号楼,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框架结构预制的项目,共完成1栋15层建筑,面积9454 m2,于2013年1月竣工,共有98户公寓。

五、结语

装配式住宅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仍需我们不断探索,刻苦创新,仍需各界从业人员的协作努力,构建起装配式住宅全产业链体系,实现适宜中国国情的产业化建造模式。

参考文献: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2

上个世纪50年代,欧洲国家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住宅,建造了很多标准化的住宅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许多西方国家的住宅工业化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其中瑞典作为装配式住宅应用较为广泛的国家,其绝大多数的住宅采用通用部件,而在美国现在有34家生产单元式建筑的公司,并不断使住宅产品的性能指标得到提高。日本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装配式住宅,并且在1969年,制订了一个名为《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的策划书,到了70年代,日本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业化住宅认定制度和性能保证,使装配式住宅的性能和质量都明显提高,目前日本各类住宅构配件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标准齐全。在英国,用户对装配式住宅的认识程度不高,使得后来英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有一些消极影响。但是在北美地区,住宅构配件的商品化和集成化程度很高,各构配件在工厂内加工成型后,运至工地组装成整个房屋,工期短,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我国装配式住宅建设相对较晚。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装配化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的建设技术水平所限,住宅的质量不高,到了90年代,国家先后出台了几项关于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和文件,从此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事业拉开了序幕,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建立住宅部品体系的重要性,尤其当前建筑行业用工荒的出现,住宅工业产业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装配式住宅的应用重新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装配式住宅的新技术,目前国内的装配式住宅技术,主要包括以万科集团为代表的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全预制混凝土构件,如阳台、楼梯、空调板、部分内隔墙板等,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另外就是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模以及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等结构,其他部分:如内部剪力墙、部分内隔墙、电梯井等仍然采用支模现浇。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住宅的装配化程度低,而且即使是装配式住宅也没有完全实现施工的装配化。我们国家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系列化的装配式住宅体系,生产、组装与销售的产业链并未形成,相关专业人才力量也存在不足的问题。

2产业化技术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

2.1动态交融性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的设计需要满足两个要求,分别为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和人类生活方式变化调整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即:住宅、办公、商业功能区划分的模糊化处理,合租、分租的转换,二代家庭的持续使用,家庭办公的功能实现。上述要求的存在提高了建筑设计难度,在满足基本居住环境的前提下要进行功能空间的创造与融合。动态居住空间设计需要建立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需要事先对空间功能布局以及通融性进行考量,使得住宅的居住、办公以及商业三者之间能够自由转换,且不会相互影响,并且能够满足分租、合租以及二代家庭的使用,只需要对小空间进行适当调整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降低了资源的损耗和投入资金的浪费,最终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部空间的动态使用。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对高新可以的应用以及新型节能材料的使用,如隔墙采用可拆卸回收材料,在房屋不同的使用周期,根据业主要求实现建筑空间的灵活运用。

2.2工业化施工技术体系

工业化施工过程中,应实施清洁生产,即在不牺牲建筑产品工程质量、成本、功能的前提下,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改善管理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施“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3工业化装修

当前我国的装修模式主要有三种:①传统现场装修模式,很多建筑工程采用的都是该模式,也就是住宅市场提供毛坯房,业主进行自主设计装修再入住;②全装修模式,就是将房屋交付给业主时,其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已经全部铺装粉刷完成之后,厨房以及卫生间的基本设施也已经安装到位,这就是全装修住宅;③工业化装修模式,就是在工厂中生产出所需的全部住宅装修材料,然后进行系统装配,该模式由菜单式设计、工业化生产以及集成化供应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业主需要根据提供的“菜单”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颜色款式,此种模式充分发挥出了产业化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和成本,从而有效缩短了装修周期。装修安装设计一体化,当前建筑行业中装修设计和住家安装设计是不同意的,在交房之后,消费者会对装修提出意见,这时可能会拆墙补墙、开槽改造等,这样就需要对原有的水电线路铺设进行调整,而墙体水电的改造会对建筑结构整体造成影响,也会增加成本,甚至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设计初始,对后期的装修设计要求进行考量,这样就意味着必须将装修设计和安装设计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施工之前就进行统一化的装修设计工作,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尽量减少后期的变更以及成本的增加。

结语

装配式住宅作为当今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建筑概念,恰恰为我国十三五对于基础性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大力开发的基本国策。装配式住宅如果想要赶上这波浪潮,将自身的优势彻底全面的发挥出来,那么就必须大干快上,使建筑向工業化和产业化进发,最大限度地提高住宅的性能与品质,又能实现绿色节能、低碳减排,使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李王坤.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前景[J].四川水泥,2016,(12):106.

[2]王肖文.装配式住宅供应链整合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3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1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导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价的过快增长,背离了广大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为改善我国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在住房建设过程中,依托工业化方式进行建造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建造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资金流转。保障性住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小面积住宅户型,其在资金调配,资源管理,建设执行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于系列化设计、标准化部品设计应用和工业化建造的实施。

由于生产力、经济条件、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并未得到有序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约是过去10年建设规模的两倍,为推进我国住宅工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而目前所做的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保障性住房设计乃至政策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对工业化住宅的设计和技术等方面的探索,真正针对保障性住房这一特殊住房的性质进行工业化设计研究的文献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是在会议纪要上提出,或是房地产集团自行开发的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实践项目介绍,对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设计系统的、完善的分析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工业化程度一直在提高,但在建筑行业工业化的发展却是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同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能够提高效率,节约资金,减少劳动力,节能环保,住宅建筑具有规模化和易构件的特征,适宜进行工业化住宅建筑类型进行研究,保障性住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小面积住宅户型,其在资金调配,资源管理,建设执行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便于进行系列化、标准化设计的应用以及工业化建造实施,可作为住宅工业化建造的先行探索。

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运用工业化设计,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进行弹性化,个性化设计,打破“旧工业建筑”单调,呆板的固有形象,更好的体现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城市住宅形象。而住宅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于提升住宅品质,实现“住有所居”住房保障目标有着绝对性的优势。

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政府的重大决策,研究保障房建设过程中适宜的工业化设计模式,高质、经济、安全和环保的进行保障房建设,从而加快促进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由政府主导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保障房工业化建设,符合我国现在的低价高质的保障房建设思路。住宅弹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业主个性化的需要,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来的市场前景远大。

2工业化住宅概述

工业化住宅是指住宅建设由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将住宅分解为构件和部品,釆取大工业化生产方式,最后现场组装在一起的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采用先进、适用的装备,在住宅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建筑部品和配件,带动了相关企业和服务部门的发展,是住宅发展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3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设计研究

3.1以装配整体式的工业化主体结构体系为支撑

装配式住宅是把需要大量建造的住宅,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部品,按照工业化生产住宅部品,通过机械化施工及科学的组织管理,使之形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住宅的产业化全过程。装配式住宅具有生产系统之分割的特质,即结构体系统与内装体应分开的前提下,再进行进一步的分割,使其确保生产的独立性,从而满足工业化生产的组织专业化、施工工业化、部品预制化的要求。

3.2装配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技术集成

建筑主体结构采用了集成建筑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技术体系。该体系在充分吸纳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解决新技术与高成本的矛盾,创新研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集多项专利与核心技术为一体的、基于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多层和基于现浇剪力墙体系的结构体系,可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建筑质量、控制建筑成本、节能环保低碳。

集成住宅结构体系一是一种等效现浇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该体系的竖向承重结构体系如柱、剪力墙(短肢剪力墙)采用现浇方式,水平结构体系则采用由叠合梁和叠合板组成的叠合现浇楼盖体系。内部预制轻质填充墙采用与叠合梁下悬拉接方式。护墙体全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外挂板,上部设拉接筋与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整体现浇,下部仅设螺栓固定点作为自由活动端,其受力独立于与主体之外,完全不起承重作用。按照这种方式建造的集成住宅结构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等效现浇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按照现行规范进行受力计算。

这种装配整体式住宅技术体系的主要特点有,适应建筑主体的传统体系和新型结构体系;以模数协调、模块集成、技术优化为基础;以大工厂流水线生产、大装备成批量制造、大规模市场定制为工业化手段;以机械化作业和装配施工为作业方式;以功能完备、节能环保、价廉物美为产品特性。同时,没有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预制化率,而是基于国内相关技术与现行规范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工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3.3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与统领

3.3.1实施贯穿全过程的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化控制

工业化建筑设计除了需要关注专业之间协作之外,尤其需要重视工业化建造全过程各环节的要求。比如,相比传统建筑,需要考虑构件和部品的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施工条件(如吊装机械和场地等)、土建装修装修一体化设计以及相应的对内装部品的选择与设计、设备与管线设计等。设计除了应能够施工顺利安装并保证品质外,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即是成本的降低,这也是工业化建筑的生命力所在。

国内外经验证明,在工业化住宅设计中,以模数控制为基础,以标准化设计为主体,才能统领上下游各环节,实现构件部品的工厂化制作和现场的装配式安装,达成工业化建造。在标准化模数化基础上,进而实现规模化和量产化,才能充分发挥工业化大生产的优势,保证品质降低成本。因此实现标准化和模数化是工业化住宅设计的核心和基础,统领着全过程。

3.3.2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

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环保的要求,公共租赁住房一般要求实现住宅内装全装修,有别于传统的主体完工之后再进行二次装修。而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造由于构件精度高,有利于实现一体化装修,同时将传统内装分解为部品化的集成设计与组装,实际上仅在现场完成工业化部品的组装。

3.4以部品化生产采购和装配式干式工法为特征

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采用标准化设计基础之上的部品化建造的住宅工业化为主线,应该是系统的、且有完整的生产产品架构;在建立标准体系基础上,把住宅部品化,即将住宅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组成一个系统,最后形成架构。从工业化、标准化、耐久化、环保化四大主题来打造公租房住宅,力求在住宅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持续高效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积极推动住宅工业化体系的形成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本项目即是在结构体系统与内装体分开的前提下,具体实施部品化制造安装和装配式干式工法施工。

4结语

住宅工业化是伴随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顾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路程,从结构体系设计、构件标准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发展住宅建筑工业化,但没有发展大生产方式的大批生产力,完成半手工半机械方式向大生产模式的转变,是整个住房建设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协调下,从而带动建筑领域的经济增长。

我国在住宅工业化发展过程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我国还处于住宅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在吸取国外经验教训时,应根据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釆纳。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发展住宅工业化应该注意一下五个方面:第一,加快我国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建立,促进工业化良性发展,保证住宅质量;第二,注重住宅的配件的标准化设计,增强通用性,降低成本;第三,建立优惠的市场政策,鼓励开发商进行工业化住宅建设项目的实践,加快工业化技术发展;第四促进我国住宅工业化建设的试点工程项目建设,探寻适宜我国本土情况的技术体系。在住宅工业化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进行住宅体系及技术转型和创新的发展,探索集约、开放、多样的住宅建设,促进我国住宅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康,寿青云.日本工业化住宅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住宅科技,2002(02)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4

关键词:住宅建筑;强电设计 ;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住宅建筑的强电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并满足安全、节能、布线合理、使用和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

1.住宅建筑强电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变配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a.住宅的10KV变配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变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容量和分布,宜使配变电所及变压器靠近建筑物用电负荷中心布置;b.一类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负荷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负荷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2)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及计量设计基本要求:a.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符合 一、二类住宅不应小于4KW,三、四类住宅不应小于6KW的规定;b.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计量,户外集中设置。电度表宜采用10(40)A流数值的宽载电度表规格;c.住宅单元未设置总电度表时,应设公共部分用电计量电度表。

(3)供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a.其低压配电电压应采220/380V;系统接地型式应采用TT系统、TN-C-S系统或TN-S系统,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b.其进户线宜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方式。电源进户后应设总电源保护(具有短路、过负荷和过、欠电压保护功能)装置;c.每幢住宅楼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每套住宅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并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断路器; d.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每套住宅内电气线路应采用穿管暗敷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e.每套住宅内应设置户内配电箱,应配置有照明、一般电源插座、空调电源插座、电热水器等专用回路;厨房及卫生间的电源插座宜各成独立回路。每分支回路应设置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1.8m及低于1.8m时,应采用安全型插座;f.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g.卫生间宜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4)照明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a.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因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时,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 b.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宜采用直接照明或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c.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等; d.住宅的公共走道、走廊、楼梯间应设人工照明,除高层住宅的电梯厅和火灾应急照明外,均应安装节能型自熄开关或带指示灯的双控延时开关;当住宅楼梯间的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e.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洁的灯具; f.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开关宜设于卫生间门外; g.每套住宅除设常规照明外,阳台及储藏室宜设照明装置。

(5)电源插座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每套住宅内各部位设置电源插座的数量不应少于规范规定的数量,特别是阳台宜设置1组电源插座或有露台的露台处易设置1组电源插座。

(6)防雷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在配电系统供电线路穿过各防雷区界面处,宜设置浪涌保护器(SPD)加以保护;

(7)接地及安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a.建筑物内电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b.住宅建筑内卫生间内要做局部等电位连接;c住宅建筑的避雷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每根不宜大于30欧姆。带有弱电设备的住宅建筑,弱电设备接地系统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网,采用联合接地形式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姆;

(8)要求设计根据住宅实际情况做到节能环保。

2.我国目前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2.1关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变配电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其变配电系统的设计在设计院的设计图中几乎都没有明显的体现,只是在设计说明中仅仅要求有当地供电部门来完成此项设计。此外,在一类和二类的高层建筑中,其消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其供电标准达到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水平,但由于许多设计或施工达不到上述的标准和水平,致使在诸多此类建筑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应对变配电室配电配线进行设计(给供电部门安装变压器提供依据)。特别是一类和二类高层住宅中,消防负荷要求按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标准供电,就目前大多数县乡级供电部门供电条件来说,多数工程满足不了两路供电的要求,设计中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上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2.2关于建筑电气安装过程的用电负荷标准设计方面

现我国住宅建筑基本上的用电负荷标准都能够满足一二类住宅每套不低于四千瓦、三四类住宅每套不低于六千瓦的用电标准,部分的建筑却没有对其变配电室和建筑内每套住宅的总配线进行说明和设计;在其用电负荷标准,应做到“满足当前,立足长远”的指导原则,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推陈出新,家里用电负荷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每套住宅应达到不小于4KW或6KW的用电设计标准,每幢住宅楼的总配线和总断路器也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2.3关于供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目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供电系统的配电箱安装高度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且还有一部分配电箱安装的不规范,以至于经常发生漏电状况。此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照明系统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表现为:有些施工方没有在施工的过程中给电气预留相应的管道井;施工方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私自将节能灯换成白炽灯等;住宅建筑供电系统应在每幢住宅楼设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而在每个单元也设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单元总断路器,且两级要考虑具有选择性,这样一套有问题,而不会影响整体断电。住宅建筑中,照明灯具均应选用节能型灯具,质量监督部门需加强监督,杜绝工程施工中用节能灯换成白炽灯头的现象发生,楼梯等公共部位应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建议公共部位照明应大力推广耗电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LED灯具,可能当前LED灯具价格要比节能灯要高一些,投资相对要多一些,但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2.4电源插座系统以及防雷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强电的施工中,一般的建筑施工图上面的电源插座数量都达到了相关的要求与规范,但是在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施工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电线导管扁平、不通;金属线管的接口处有毛刺而导致穿线困难;导线的绝缘层破损所导致的跳闸及电气不通的现象。此外,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防雷系统的设计方面,一般的施工单位都能达到国家的施工标准与要求,但个别施工单位的防雷设计仍存在问题,比如在防雷引下线沿着建筑物的周围做到对称或均匀的布置的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建筑物外廓容易受到雷击的角上的柱筋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好;没有充分利用热镀锌来做接闪器等。

2.5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 住宅建筑预留管道井的问题。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水暖和电气干线管道井分设,这样电气设计人员就可以把电气管线从管道井中明敷设, 能有效地避免电气管线在墙体中暗敷设,以便今后电气线路因老化后的更换,避免更换时被迫采取的割墙破洞等麻烦。

(2)住宅建筑的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要密封严密,否则声音会通过缝隙传递,大大降低楼板和墙体的隔声性能,致使住户内部相互串音,造成噪音污染。

(3)住宅建筑的等电位联结做法设计单位应明确住宅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所选用的标准图集。

(4) 住宅建筑的电线导管杜绝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的问题。

(5)住宅建筑的箱、盘内配线杜绝出现压接不牢固;多股线随意剪芯线、搪锡处理差;回路标识不清;漏电开关动作不灵敏的问题。

(6)由于建设单位投资等原因,电气配电施工中电气设备以次充好的问题。在施工中需要监理、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尽量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3.结语

一个项目的电气工程能否达到安全、实用,需要更多的从设计规划方面及施工过程进行质量严格控制,才能创造出优良的项目工程。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5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常见问题;配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供电和配电问题

1 开关选择不符合实际要求

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住宅的电源进线总开关都使用普通的断路器,有些住宅甚至只增设漏电火灾监控系统,这不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我国《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住宅电源的总进线开关应当设置独立的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这样当住宅电气的接地装置出现故障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就可以及时地切断电源,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防止重大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2 配电方案存在缺陷

物业和电业分属不同的部门,若是配电方案不合理,则很容易引起纠纷。就目前来看,许多住宅的物业计量设备和电业计量设备并没有分开,导致在计量时难以分清,从而引起物业部门和电业部门的纠纷。另一方面,不少住宅在配电时存在垂直干线较多等问题,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物力,增大建造成本。此外,某些住宅的电表箱采取的是“几层设置一个”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降低电气安装的成本,但由于设置的数量较少,用户在进行查表和刷卡时十分不方便,很容易导致用电纠纷的产生。而且这种方式所使用的电表箱一般较大,所占用的管井面积较大,使得公摊面积也增大。

(二)照明系统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了解发现,许多住宅地下室的电缆入口处没有采取封堵等阻水措施,当遇见大雨天气时,雨水很容易倒灌进入地下室中,影响相关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许多住宅的消防设备并没有相应的防火措施标识,这不符合我国的有关规定。在某些住宅的电梯间、楼梯间、走道等场所没有设置用电照明设备,这与我国《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规定不符,当突发一些紧急事件时易造成重大损失。

(三)住宅的防雷系统设计问题

防雷系统作为住宅电气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整个住宅的安全至关重要。不少住宅电气系统在设计时没有进行相关的防雷计算,对住宅的防雷级别分类估计不足,导致住宅的防雷系统级别与实际情况不符,住宅的安全难以保障。此外,部分住宅电气设计人员无视我国《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忽略防雷系统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在建筑物内部应设置防雷措施,但部分住宅却只在屋面设置了相关的防雷措施,内部并没有相应的防雷措施,住宅的安全无法保障。

二、住宅电气设计中重点问题的分析

(一)变压器的选择

在进行变压器的选择或者负荷的计算时,不少设计人员将无功功率、有功功率以及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看做标量关系,在计算时将各用电设备的视在功率直接相加然后得出总的视在功率,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无功功率、有功功率以及视在功率之间是矢量关系,只能进行矢量的加减,总视在功率的计算应当是无功功率的平方和有功功率的平方相加然后开根号得到。应当根据计算结构来选择容量适当的变压器,这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耗。

(二)线路的设计

线路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关系着住宅的经济效益好坏,而且还关系着住宅的安全性能高低。因此,在进行住宅线路的设计时,务必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关资料显示,住宅管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温差或膨胀等原因发生变形,这会使得接线端子和导线装置之间产生缝隙,而缝隙的产生就会增大接地装置中电弧电流产生的概率,从而导致电气火灾等安全事故的产生。对于这种情况,可在进行线路的设计时安装阻燃型BV导线,阻燃型BV导线一般安装在中性线装置和相性线装置之间。这种导线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过热情况,因此可以防止导线装置中出现火源,从而提升住宅的安全性。

(三)用电负荷的设计

若用电负荷设计与实际用电需求不符,那么住宅的正常电力供应也就难以保证,其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住宅的用电负荷设计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大小不同的住宅其用电负荷也各不相同,用电负荷标准有6kW、4kW等。若是住宅面积过大,则应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用电负荷。若用电负荷在12kW以上,则需要对住宅线路进行改善,以此来保证住宅的用电安全。

(四)防雷系统的设计

按照我国的相关标准,可将住宅建筑的防雷等级分为三种,分别为一类防雷建筑、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及三类防雷建筑物。其中,一类防雷建筑物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或建筑层数大于40层的住宅建筑,二类防雷建筑物是指建筑高度大于50M或建筑层数大于19层的住宅建筑,三类防雷建筑物是指建筑群边缘地带高度超过20M的、雷电活动较为强烈地区高度超过15M的或者雷电活动较弱地区2超过25M 的住宅建筑。在设计防雷系统时,应当根据此标准来确定住宅的防雷等级。

若是第一类建筑物,则需要在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当少于4×6m。避雷针和避雷网都应当设置各自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中引下线的电阻应当小于10Ω。为了避免雷电感应等情况的出现,住宅内部的大型金属物体应当与防雷电感应装置相连接;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顶部应当设置避雷针和避雷网,避雷网的尺寸应当小于12×8m。所有避雷针都应当用避雷带连接起来并配以相应的引下线,引下线的电阻应当小于10Ω,间距应当小于18m;若是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则应当在建筑物的屋檐、屋角以及屋脊等处敷设避雷网,避雷网的规格应当小于14×16m。可利用建筑物的梁柱、钢筋等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只需要在建筑物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即可。

结语

本文从变压器的选择、线路的选择、用电负荷的设计以及防雷系统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住宅电气设计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住宅电气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总之,新时期必须加强对住宅电气设计的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们对住宅的满意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住宅用电的安全。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生态宜居;住宅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从提出到形成体系不停在变革,甚至许多房开商为提高房价包装出许多莫需有的模糊性概念掺杂其中,绿色建筑的核心并不是狭义上的建筑高新技术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在建筑内部外部种植更多的绿化植被,形成视觉上的“绿色建筑”。现如今很多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这里不仅要全面深化落实绿色建筑理念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设计及施工引导及指明行业标准,也需要不断创新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保证绿色建筑发展有充足动力。

1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在2019年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下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是在建筑使用中不断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下创造出更为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不仅强调生产建设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强调建筑使用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更强调的是全生命周期建筑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是贯穿于建筑建设始终的,建设绿色建筑,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内容。

2绿色生态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原则

2.1坚持节能低耗原则

绿色建筑理念下,要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应该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做为设计的主要原则,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健康高效生活需求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在建筑设计中,要确保建筑使用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最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再生以及可降解能源应用,但不能为建筑节能牺牲居住者舒适度以及降低生活效率。在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不是简单强调环境层面或是建筑肌理的绿色种植,而是能够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层面长远的发展需要,能够确保建筑绿色性能的实现。生态宜居住宅设计要兼顾成本,但是也要考虑后期的效益,例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合理规划人行车行流线,配备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降低居住者的出行成本,做到低碳出行环保出行;在住宅建筑单体设计中,还应该做到对于区域的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保证建筑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降低人们电器照明和空调设备的使用需求,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能、太阳能、种植屋面隔热等技术减少建筑使用中对于电能的消耗;在建设材料中,通过使用更多的装修集成构件和建筑装配式构件,降低非标准件材料生产过程中过多的能耗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和可持续性;在建设的成本中,选择使用更多绿色建材可能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后期所能够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却是长远的,需要国家标准的统一指导和相关机构的督促实施,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健康持续发展。

2.2坚持健康舒适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住宅设计中,要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必须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室外休憩游走的小区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觉到舒适、放松,修正生活方式,构建健康生态的居住理念。要实现住宅的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良好的视觉、声音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采光等,这些对于提升居住的舒适感至关重要。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增加居住空间及小区景观绿化设计,能够带给居住者美感和舒适感,与此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和中水系统的理念去针对地下室车库顶板及住宅屋面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不仅避免洪涝灾害且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当雨水被集中利用时,可以用于卫生间冲洗以及居住区植被的灌溉,甚至可以通过过滤和净化,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实现城市居住区良性水文循环,增加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有效保护和修复水资源,改善气温和热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3绿色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对策

3.1深化绿色建筑理念,确保绿色建筑发展增速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下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目标,必须要做到以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为指引,正确指导建筑设计师如何运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深化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绿色建筑发展到必要性,积极提升绿色建筑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发展转变,这对于提升绿色建筑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3.2明确建设目标,落实政策支持

当前,各地要认识到,绿色建筑在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好规划引领,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宜居小区的推广和试点工作,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生态宜居小区标准。并在设计方案、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备案中严格把关。做到明确目标,建立年度城市绿色建筑规划,例如,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达到50%以上。以此为目标,根据相关部门的职责,将有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相关部门,并明确责任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压实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防止推诿扯皮。此外,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在安排建设用地、招商引资政策、容积率差别核算、贷款融资、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先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有关项目。真正将绿色建筑设计作为重点建筑设计工作来开展,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升。

3.3注重建筑节能设计软件运用,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目标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通过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作为设计的基础,应结合更多新型技术软件使用,对住宅进行生态宜居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通过计算机生态模拟软件从整体城市居住区空间规划设计就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符合人们居住需求的低碳生活圈;通过BIM技术进行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住宅建筑光环境分析、住宅建筑室内风环境分析、住宅建筑能耗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来切实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对于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等。合理利用软件设计生产工业化标准建材,打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的构定向思维,多建立标准化装配式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装修集成化设计模块数据库,从而辅助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增加标准化绿色装配式建筑构件储备量和运用量,这类建材不但方便安装和拆解,并有统一的绿色节能标准,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缩短工期、减少建材损耗的目的,同时在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下能更有效便捷的实现灾后重建和对有应急功能需求的建筑修建。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7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对比

[DOI]10.13939/ki.zgsc.2016.38.160

由于环保、节能等要求,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装配式工程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相对比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1]。因此,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可适当借鉴装配式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相关经验。

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 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 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 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 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 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 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 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 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 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

除了保证二者不冲突以外,还要考虑这两者与我国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及国情的协调统一。二者都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达到“随国情变、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8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立龙信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

龙信建设集团作为传统的建筑企业,抓住改制的机遇发展而壮大,在如今全球倡导绿色建筑的浪潮中,以建筑工业化为突破点,坚持转型升级不转行,坚持建筑为主业不动摇。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核心分为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和主体结构工业化。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分为模块化拼装式装修技术和CSI住宅技术,主体结构工业化则又分为住宅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公共建筑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龙信集团工业化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4年开始的住宅全装修的探索。在全装修住宅中推进模块化设计及拼装式施工。管理模式中推行 “研发、设计、施工、服务”一体化,实现建筑装修设计一体化、土建装修施工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同时主编了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二阶段:2008年开始进行研究与实践的CSI住宅。CSI住宅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住宅工业化技术。CSI直观理解为“中国的结构支撑体一填充体住宅体系”。CSI住宅外部结构支撑体采用高耐久性材料,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层高在现有室内净高的基础上增加200—300mm作为架空地板层,各种管线铺设在架空层内,相当于每户增加一个管道层,实现了同层排水;土建施工时厨房、卫生间、内隔墙不定位,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放。

CSI住宅内部的填充体具有可变性。这些部品可以通过标准化、系列化,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减少现场作业,确保产品质量。龙信集团参与了《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同时在自己开发的小区内进行了CSI构造房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10年开始与东南大学、日本鹿岛、中国建科院合作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及应用。建筑工业化目前不仅限于装配式混凝土(PC),也不等同于主体结构工业化,应该考虑整个建筑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要从建筑材料开始,包括材料、设备、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及运行等全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通盘考虑,内外装修一体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全面发展来认识建筑工业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统计表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比传统施工节能20%、节水63%、减少建筑垃圾91%、节约工期40%、减少用工35%,渗漏空鼓等质量通病减少9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标准化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化的单元。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模数化设计或标准图集,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尤其是BIM技术的应用,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

二是部品生产工厂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对于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很多人的认识都止步于建筑部品生产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主体结构的工厂化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同时还实现了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真正的工业化建筑,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变革,而不仅局限于预制率的多少。

三是建筑施工装配化。装配化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对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通过EPC模式,能真正把技术固化下来,进而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

四是结构装修一体化。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现在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五是过程管理信息化。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伊始就要建立信息模型,各专业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协同作业,图纸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在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同时,构件中装有芯片,利于质量跟踪。可以说,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加速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

案例1:老年公寓。一是采用BIM技术并创国内五个第一。建设成为国内第个建筑高度达到88米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CSI体系进行内装修的预制装配式公共建筑。卫生间、厨房采用整体安装;建设成为国内第个总体装配率(含内部装修装配率)达到了80%的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引入BIM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预制装配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如表1所示)

二是创立社区养老模式。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可以归纳成907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龙信集团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住宅开发、建设和服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下,思考如何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现实。龙信创立了国内先进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模式”,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候鸟式”、“一站式”的服务。

案例2: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实现工业化与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项目概况: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停车综合楼项目由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承接。项目总建筑面积48972.21m2,地上总建筑面积42085.27m2,地下总建筑面积6886.94m2,抗震7度,总高度为63.3米,共十六层。地下室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层结构及以上为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结构梁、板、柱至现场直接吊装施工,使传统建筑向工厂化、工业化发展。

项目科技创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屋顶太阳能、挂壁式光伏板与窗户一体化;内外填充墙采用成品隔墙板(ALC):装修与土建结构一体化设计、施工:雨水收集回收用于灌溉绿化;全过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

项目总体目标: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三星)、江苏省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项目总结:一是南通政务中心综合停车楼项目为南通首个工业化装配式公建项目,为江苏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此项目为绿色三星级建筑,体现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在工期缩短一半的同时,为政府公建项目开辟了新途径;三是此项目的承接,是龙信公司加速转型升级步伐的重要一步,公司借机整合内部资源,完成设计、研发、生产、总包、经营等各个环节,开辟龙信工业化模式,大幅提升龙信总包的竞争力;四是此项目以管理信息化为抓手,BIM技术、信息化全过程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建立龙信企业级BIM平台,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工业化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

经营模式——两面市场模型。第一步: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打造一个两面市场,形成独特的、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龙信公司自从93年进军上海开始至今23个春秋,对总承包经验的积累、总结,对开发商和小业主的需求非常明确。利用公司总承包和房地产这两块平台,由研发设计牵头,将建筑承包商、建筑材料商以及各分包商整合。特别对技术研发、深化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更好地为开发商和小业主服务。同时利用这块平台,联合银行和金融,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另外一面市场提供更好、更优惠的服务。

第二步;充分利用公司总承包经验,结合房地产开发和科技研发核心技术,以国家住宅工业化基地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联盟为基础,做强这块平台,做大两面市场,通过平台整合两面市场,为三方面创造新价值和新空间。

第三步:也是关键一步,龙信按上市规范和方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并且尽快上市,通过上市这一手段规范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引进先进理念和优秀人才。只有形成这一良性循环,这样前面两步才能实现。

通过这三步努力,龙信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见图1)。

龙信集团“三步走”战略。一是自我实践:探讨龙信工业化发展。自主开发老年公寓预制装配式项目,边学习边探索。二是走进南通,走向南京:总结龙信工业化承接模式。做好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项目,打响龙信工业化政府公建项目第一枪,树立龙信工业化的行业地位,以南通项目为基础、工业化联盟为推动,走向南京,建立龙信科技创业园基地。三是走出江苏,面向全国:龙信工业化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龙信的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将这种核心竞争力可复制,开创龙信产业的新天地。

未来发展方向。龙信集团实行以南通为本部、上海为管理中心、南京为工业化中心、沿“长江经济带”向武汉(荆州)以及成都、重庆方向延伸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布局,将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心,以“京津冀”和“珠三角”为两翼联动发展的局面,同时龙信集团移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开辟东南亚(马来西亚、缅甸)、中东(沙特)等海外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龙信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为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需要政府层面提供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度重视,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更加深入细化。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验收监管体系;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研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现有的质量监督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省政府2014(111)号文件和各地配套政策的实施力度:

三是编制完善工业化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后形成无序竞争

四是加大政府项目支持力度,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公建、市政基础设施等优先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

五是政府项目推行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EPC),完善招投标等相关管理制度;

六是大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9

关键词:住宅部品;集成技术;全装修住宅;需求;把控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与全装修住宅的兴起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需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单纯追求“分得开、住得下”,向重视居住质量、居住环境、居住条件的舒适等方面转变,更加注意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199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1999)72号文)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积极推广一次性装修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至此,住宅全装修作为住宅产业的重要内容开始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全装修住宅是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住宅产业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全新的住宅开发模式。其基本含义是新建城镇商品住宅中的集合式住宅,在房地产开发商将住宅交付消费者使用前,套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和管线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住宅的水、电、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硬件配套设施完备。

住宅产业与住宅装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阶段全装修住宅的推行,能够统筹实施和切实贯彻节能和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动力和加快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切入口,而部品作为组成住宅的基本单元则成为提升住宅品质和节能环保的有效载体。

2住宅部品的概念和研究核心

2.1住宅部品概念的提出

“部品”一词源于日语,是日本在大力发展住宅产业的背景下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面对大量的住宅需求,提出像制造汽车一样来生产住宅,而要在提高速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住宅的产业化,必然要走工业化之路。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将住宅分解为构件和部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构件相当于住宅结构体的一部分,而部品则相当于“非结构构件”。部品是体现日本住宅工业化精髓的一个词,最初部品生产的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大量生产的工业化优势来提高住宅质量并实现成本降低。

2.2住宅部品技术研究的核心

部品作为构成工业化住宅的基本组成部件,其核心有三点:其一是作为产品的静态属性,即基于在建筑中所在的角色满足住宅保温、隔声、防火、防水等各种功能性,研究重点是部品性能的优化;其二是部品的接口技术,满足部品与部品、部品与建筑的协调关系,使各类部品协同满足住宅的功能需求,同时体现部品对建筑主体的适应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其三是部品的集成技术,即部品内部各组件的协调和集成技术。

3全装修住宅对部品的需求和把控

通过部品化集成的方式实现全装修住宅的装配化,不仅仅是开发商加快施工速度、保证部品品质,解决施工质量通病、增加住宅卖点的手段,也关系到住宅终端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因此全装修住宅对部品的把控绝不仅仅是精装房交付时的美观,还要保证部品在全寿命周期的功能、耐久、环保和装饰性的维护和保持。(不通顺)

3.1设计环节

更早的介入建筑设计环节,进行深化设计;重视产品设计与开发,形成系列化部品,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对于设计环节的把控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在建筑设计环节建筑部品制造商与建筑师、室内设计的协同设计。与传统的在毛坯房基础上进行再装修设计不同(不通),我们所提倡的全装修住宅设计,应该由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建筑部品制造商在住宅的方案设计阶段就要共同开展相关的设计。特别是针对厨房、卫生间、收纳等的布置,这些都是装修设计的内容,如果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考虑不周,室内设计师或者橱柜供应商的水平再高也无法做出理想的布置。对于门庭入口玄关的鞋柜、卧室的固定壁橱、卫生间的步入式衣橱也应该由建筑师事先做好预留或者给出设计指引,否则后期的室内装修设计很难顺利进行。

第二层含义是指部品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作为部品的开发商应做好充足的用户和市场的需求调研,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水平、不同面积、不同人群的产品系列,形成部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系列化的住宅部品是指同一系列的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相同原理方案、基本相同的加工工艺和不同尺寸特点的一组住宅部品,住宅部品系列产品之间相应尺寸参数、性能指标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住宅部品的系列化是实现住宅设计合理化的重要手段,由于住宅部品的系列化,方可使设计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同一标准的系列化部品中挑选用以集成工业化住宅。同时,在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模数制的不利情况下,基于调研与用户和使用需求分析,形成可以满足多样化组合方式的模块化部品。全装修住宅的设计要求是能给未来住户一个先进居家生活方式的指引,并没有限制住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交楼标准装修的基础上,住户可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和选择来实现不同风格的居家布置.体现不同的生活情调。

3.2生产环节

主要把控部品的功能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和装饰性。由于全装修住宅一直提倡部品的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使人们过多地关注于这种工业化生产、安装方式所带来的速度和传统施工方法带来质量通病问题的对比,而忽视对部品本身性能的关注和研究。近期,也报道了一些开发商的精装房出现了地板甲醛超标、柜体材料发霉等严重质量问题,这些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部品本身质量把控的重要性。作为开发商往往最关注的是交房时的验收通过和合格,但对于用户来说,持久的、稳定的、安全的、环保的、健康的居住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工业化部品是具有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化等特点,但最基本的属性还是作为产品的功能性。作为对保证日本住宅部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的BL优良部品认证标准也主要是从部品的模数和产品性能两大方面来把控部品的,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针对某类部品的模数系列,所以本节主要以产品性能的把控为主。

全装修住宅部品质量的把控重点主要是在交楼标准中包含的橱柜、卫生间洁具、地板、衣柜、收纳等木作产品或材料。住宅部品从作为产品的属性来说主要是把控以下五个方面:

(1)功能性

功能性是指部品作为某类特定产品所应承担的一些功能。如整体橱柜的壁柜或吊橱应具有一定力学强度,满足其在规定的负荷范围内具有充分的强度而保证不产生破坏和影响使用。(这个好像不是说的功能性)

(2)耐久性

耐久性是保证部品在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够正常工作的一系列指标。如整体橱柜需要抽屉反复开闭的耐用度、合页门反复开闭的耐用度等指标来保证在使用年限内抽屉和合页门在反复开闭使用后的顺畅。

(3)安全性

安全性是保证部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造成人们的生命、财产的伤亡或损失以及考虑到并尽可能的规避在非正常操作情况下造成的危险。如整体橱柜的柜板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相应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与人体有接触的部分无不规则边缘、外翻、尖锐的突起,门扇和抽屉无引起夹手危险的缝隙等。

(4)环保性

环保性主要是控制一些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限量,如木作产品中的甲醛释放量,涂料类中的苯、二甲苯等挥发性物质的释量,天然石材的放射性等。

(5)装饰性

住宅部品或材料,特别内装部品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装饰性,如木质地板漆膜的光泽度,死节、蛀孔的大小和数量等等,这都是影响部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装修部品集成是全装修住宅的核心。装修部品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全装修住宅的质量,特别是目前国内全装修住宅的材料供应分为:甲供、甲指乙供、乙供等多种方式,更应加强对部品质量的把控。

3.3施工安装环节

(1)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

全装修住宅一般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和现场成品化拼装的施工方式,所以施工质量非常有保证,这种施工、安装方式对部品的直接要求就是不断提高工厂化生产的程度,满足现场装配的便捷性。部件的预制化生产应符合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要求;部品生产应同时具有通用性和可替换性。形成系列化、多样化预制部材和建筑部品供应体系,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供应。

(2)优化管理,工序协调

为了保证全装修住宅的装修质量,在施工环节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协调主体施工单位和装修施工单位的工作关系。在楼盘建设期间,装修施工单位一般会与主体施工单位产生交叉作业。建设单位如果不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会对整个工程带来不利影响。有时主体施工单位没有给装修单位提供足够的工作面和施工条件,影响了装修单位的施工进度;有时装修施工单位进场会对主体施工产生干扰,从而影响主体施工的进度。因此,必须详细做好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做好工序协调工作。

(3)成品保护

在施工中,如果施工工序交接不清楚,就会出现推诱扯皮的现象,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需要明确主体施工单位与装修施工单位的工作范围和责任分工,做好主体施工单位与装修施工单位各自的成品保护工作。

3.4售后与服务环节

需使用手册、质量担保与维修方案。

开发商向客户提供精装修商品房之后,如何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体现开发商诚信与否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施工单位和材料厂家众多,为确保维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杜绝重复维修,提高业主的满意度,维修和售后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手册:开发商应要求精

装房?的部品供应商提供完善的产品使用手册,使用手册类似于产品使用说明书,除了包含部品的材料、规格、技术性能等信息,还包含了详细的产品安装、使用环境及使用方法、维护和保养的信息,以划分产品在施工阶段、使用过程中正常使用范围和超出正常使用范围的破坏的原因,明确开发商、施工单位和用户的责任范围。产品说明书在日本部品供应商中采用的非常普遍,而在我国目前家电行业应用较多,建筑装修材料、部品中还需要加强。

(2)质量担保、维修方案与售后

开发商除利用自身的客户服务机构处理产品售后服务问题之外,还可以与物业管理公司、部品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建立共同的售后服务机制或者联盟。这样就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率地处理客户投诉、产品维修等问题。

4结语

住宅部品技术是全装修住宅在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全装修住宅的提出一方面是改变长期以来住宅产品形态落后的状况;另一方面是通过全装修住宅带动住宅产业的调整。只有从住宅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直至交付使用、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产业的整合,推行人性化、生态化的规划设计理念,才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的住房。

参考文献: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10

【关键词】建筑工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促进办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建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施工管理、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等仍需提高。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方便工程施工管理,有必要在全国推行建筑工业产业化。为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有效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1.1 结构构件装配化

在建筑工业产业化中,结构构件装配化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构件装配化主要是用于高层、中层结构的施工,初始时并不需要对所有构件都实行装配化,可以优先进行外墙保温墙板的预制问题,将外墙装饰层、保温层、结构层合三为一,这样制成的预制板不但能够明显加快工程施工,而且又避免了墙体外脚手架的搭设、外墙保温层的铺设,既消除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又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结构的内承重墙仍可考虑现场浇注,楼板采用预制楼板或者叠合楼板,取消楼板支模的施工;对于隔墙、楼梯、阳台等,可以使用工厂预制构件,以避免抹灰作业。采用以上措施后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工程量仍很多,但由于商品混凝土站的增多以及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混凝土浇注机械化作业。对于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可以结合标准住宅设计而采用全装配结构;对于钢结构及框架结构,可以采用永久性模板和叠合楼板充当建筑物的楼板。

1.2 减少建筑工程湿作业

在推进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当逐渐减少抹灰、砌筑等湿作业,尽可能采用构配件工程预制、施工现场组装的办法,如可以采用两面不抹灰的轻制隔墙板来充当隔断墙。在墙体砌筑时,应当推广采用规格统一、不需要抹灰即可砌筑的砌块,还可适当加大砌块的尺寸;对于建筑结构中所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或者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构件,应考虑采用清水混凝土,取消抹灰作业。

1.3 增大构配件预制范围

推广建筑工业产业化过程中,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大构配件的预制范围,为此,可采取以下办法:①建筑物内部的门窗全部统一在工厂预制并组装好,运到施工现场后直接进行整体安装作业;外部门窗由工厂预制并直接安装在预制墙板上,预制墙体安装后在补刷外门窗的最后一道油漆。②建筑物所用的吊顶和地面,可以在工厂进行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量。③卫生间、厨房内等按照模数进行设计,卫生间内的面盆、马桶以及厨房内的煤气灶、洗涤池、橱柜等全部采用成套设备,而施工现场只进行设备的组装。④对于窗帘盒、衣柜等采用工厂批量化生产的产品,直接进行施工现场组装。

1.4 其他相关方向

对于建筑物中的管线可交由工厂预制,预制好的运到施工现场后再现场组装;高层建筑的管线要依据《预制组合立管 技 术 规范》(GB50682—2011)的要求采取预制组合立管工艺,由工厂预制再安装。对于窗台板等需按照建筑模数进行设计,工厂根据设计尺寸进行翻样、加工,之后再进行现场安装。

2促进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办法

2.1 注重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房屋住宅标准可分为收入较高人群的小康住宅、中等收入人群的住宅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三类,标准不同的住宅房屋,其设备、装修及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在较大差别,这就给建筑工业产业化设计带来不小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先从社会保障住房入手,然后在发展另外两类住房。此外,社会保障住房又可分为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两种体系,但无论住宅为高层、多层以及存在不同的住宅标准,所用的装配件是标准的,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种规格,之后再灵活组合成布局不同的住宅。对于内装饰工程应当统一门窗、吊顶以及地面的做法,优先选用装配式内隔断,厨房、卫生间内的规格和设备应按照建筑模数进行设计。建筑住宅结构的装修应当由施工、设计及开发商共同研究确定,最后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

2.2 鼓励开发商开厂制造装配件

目前,国内一些开发商实力较为雄厚,国家应鼓励开发商自己创办工厂,自行生产建筑用的结构装配件、装修用配件等。如一些公司可以自行设计、生产建筑结构用装配件,结合工程施工应用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优先选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生产,不仅显著提高构配件的质量,而且降低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提升了公司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

2.3提升工厂化、专业化的总体水平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工厂化、专业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混凝土工程中运输和搅拌已经实现工厂化、专业化,但混凝土浇注、振捣、养护、拆模等仍由施工单位负责。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还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如模板、钢筋等。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可以做到模板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等一条龙服务,由一家模板专业公司就能完全实现;钢筋也由相关的专业公司实现全过程专业化施工。采用工厂化、专业化的方式,不仅能够明确双方责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2.4实行施工图移位

施工图转移给施工单位负责称为施工图移位,这也是实行建筑工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按照国际惯例,设计单位只负责结构的总体设计,而施工图完全由施工单位负责,但目前国内在施工图问题上的做法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实行施工图移位不但可以确保施工图与实际情况相符,而且能够大幅度削减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工作,方便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推进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改革内容。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目前还没有实行施工图移位,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单位尽可能的配合施工单位工作,及时解决建筑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工业产业化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装配化施工方面,更需要设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因而可以说,建筑工业产业化需要设计与施工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

3结语

为促进我国建筑工业产业化进程,应当注重建筑结构设计,鼓励开发商开厂制造装配件,提升工厂化、专业化的总体水平,实行施工图移位。此外,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加大对建筑工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建筑业的差距,达到国际建筑业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月海,林园.我国住宅产业化现行政策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06):187-188

[2]蒋勤俭.住宅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J]. 混凝土世界. 2010(03):65-66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11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 设计 重点问题 研究

一、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以及线路勘察测试

(一)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原则

在住宅电气设计中,为了满足居民使用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根据建筑电气设计IEC相关要求,不断满足居民审美要求以及使用功能,在保障人身安全的过程中,确保电气设备、建筑物财产安全以及电气功能正常使用效益。由于普通住宅,缺乏专门的设计部门,对相关电气线路进行管理维护,在用户普遍缺乏电气知识的同时,造成线路老化、电器使用不规范、不能及时维修等现象。针对当前发生的火灾以及电气事故,作为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设计,确保用电安全可靠,更要从源头上避免火灾以及事故的发生。

随着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的提出,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为了适应时展需求,电气设计必须在不断满足人类安全性要求的同时,在经济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国家认定的新型技术、材料成果,在节约能源的过程中,保障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质量。

(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线路勘察、测试

1、配电箱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电能表主要有10(40)、5(20)A等,根据功率因数0.85计算可带负载范围,分别可以带负载7.5、3.7KW。由于进线断路器直接决定了用户用电负荷,当断路器整定值分别为40、20A时,才能满足负荷要求。一旦负荷超过,进线断路器就会自动跳闸,从而造成住户电源被迫断掉。当断路器整定值为16A时,一旦负荷大于3KW,也会断电跳闸。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避免将大容量负荷集中到一条线路中。

另外,出线回路数目也是配电箱的又一重要因素,每套住宅的电源插座、空调电源插座以及照明,都必须分路设计,卫生间、厨房的电源插座应形成独立回路。除壁挂式分体式空调支路外,所有插座回路均设人身保护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人身保护用漏电断路器动作电流小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配电箱应装设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源进线开关电器,供电回路应装设短路和过负荷保护电器。

2、现状线路测试

在住宅电气设计中,管线一般采用暗敷的方式,避免从外观形式直接观看到线路走向。现状线路测试是不可忽视的步骤,插座没有电是由于土建施工中电线管已经被堵死或者压扁,在电线无法通过的过程中,造成电路局部不通。在电表容量很大、插座很多时,由于没有按照施工图样进行施工,将电吹风、烫斗等移动电器或者电热水器等潮湿性电器接在没有漏电保护的电路中,会直接造成大容量用电器一开就断电,从而为建筑电气使用埋下隐患。

二、住宅电气设计常见问题

(一)住宅电气设计的容量问题

在住宅建筑用电负荷估算中,除了必须结合品牌档次,还必须充分考虑建筑面积以及升级等后续相关工作。例如:在住宅建筑面积每户为120到140平方米的建筑物中,根据业主方设计要求,电气设计人员在充分考虑用电负荷后,根据中档住宅用电水平进行住宅设计,对日后升级留了很大的可能性。

在一般建筑物使用中,住宅建筑楼寿命设计一般为七十年,在电气线路设计中大量使用暗敷。有些电气线路容量设计偏小,由于老化过快,很多电气都不能正常使用;此时就需要对相关电气进行改造、维修,或者重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力、财力投资较大,对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美观以及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用电负荷以及用电需求等增长性因素。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通过三相负荷平衡,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三相负荷平衡时,通过相互抵消,不断接近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用户使用不一致的大功率空调,单相空调(220V)多,造成很多中性电流大于或者接近相线电流,引起非线性负荷现象。例如:微波炉、可控硅、电脑以及电子镇流器,负荷电流含有大量谐波电流成分;因此,在配电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根据住宅建筑电气设备多样性以及用电不平衡性,选择恰当的中性线截面,保障用电安全。

(三)住宅建筑回路设计问题

在住宅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障建筑电气经济、适用、安全。用户配电回路必须根据用电标准以及大功率电器进行设置,确定回路数量。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内部设置除了拥有插座回路、照明回路,还必须配置对应的厨房设备、空调等专用插座回路。多分支回路在电流负荷中,不仅可以延长线路寿命,还可以减少谐波发生以及线路升温,从根本上避免电气火灾发生。

(四)建筑电气设计接地以及用电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人身安全,在供电线路中,应进行接地设计。一般采用的接地形式有TN-S和TN-C-S两种形式。当采用TN-C-S形式时,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进行重复性接地,将PEN线分为PE线和N线,当PE线与N线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N线不应再接地。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建筑火灾都是由电气方面引起的,主要包括过负荷、短路、接触不良以及接地电弧等。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装设动作电流一般选用300到500毫安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保护,确保上下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具有选择性,避免由于漏电造成的火灾事故。在每栋住宅的总电源进线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报警,照明干线回路动作电流一般为300mA,动作时间为0.4s;动力干线回路报警电流一般为500mA,时间为0.4s。

结语

随着电气设计要求不断增高,为了保障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从根本上满足国家标准。在充分考虑建筑电气设计系统开放性、拓展性、可靠性的同时,应该尽量采用通用设备标准的方式,保障居民使用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统一。

参考文献:

[1] 何茹. 谈超高层建筑的导线类型选择[J]. 山西建筑. 2013(34)

[2] 杨曾楚,汪玉涛. 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 电子制作. 2014(03)

[3] 高志伟. 浅述高层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的重要性[J]. 甘肃科技. 2014(01)

[4] 张顺文,陈二彪. 浅谈高层住宅供配电高低压系统施工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2)

[5] 易林. 高层建筑电气中低压配电设计研究[J]. 科技传播. 2014(04)

[6] 杨宝根. 预制分支电缆在高层住宅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3(06)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范文12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设计要点;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

高层住宅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层数多、有地下层和设备层的特点。因此高层住宅建筑土建施工阶段如果不重视给排水预埋工作,极易造成预埋、预留不准确或漏留、漏埋。要注意的重点部位的特点如下:地下室方面:高层住宅建筑多数重要设备一般设计安装在地下层和设备层,设备管线多,往往出现管线冲突,并造成可用空间标高低,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因此应仔细核对图纸并及时与设计沟通,有问题提前解决。标准层方面:转换层及标准首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梁柱密集,管道的敷设较难解决,标准层给排水套管、洞口、管线留设要一致,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使用及美观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使工程按时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是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去制定施工方案,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去调整施工方案,尤其注意要配合其他专业管线,避免冲突。

2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要点

2.1高层住宅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点。高层住宅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是选择给水方式,它直接关系到给水系统的使用和工程造价。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不能满足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即低区部分直接由城市给水管网供水,高区部分由水泵加压供水。由于高层住宅建筑内所需水压较大,所以高层住宅建筑给水系统应采用竖向分区。高层住宅建筑给水方式可分为串联给水方式、并联给水方式和减压给水方式。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供水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给水方式。高层住宅建筑给水还应注意水量计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公共部位的水量计算比较复杂,尤其是综合楼,建筑功能越多,水量计算就越多,而一些公共娱乐场所、饭店、餐厅等的用水量注意要分别计算,这对于国家提倡的节水节能的政策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2高层住宅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高层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合流方式,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在高层住宅建筑中,排水立管长、水量大、流速高,通常容易造成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因此,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应单独排出。排水立管需要进行转换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 m,不得小于1.5 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

2.3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的设计要点。

2.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式系统中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最为常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该系统设计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一是喷水水量的计算;二是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和环状管网的形成;三是底层配水管入口减压问题。设计水量应按照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喷头同时喷水的总流量确定。至于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压力均衡,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宜大于0.40MPa。入口压力过大,必然使得喷水管上的喷水压力过大,各个喷头的喷水流量增加,会造成作用面积内的设计流量增加。此外,为保证供水安全,自动喷水泵 的出水管应接环状管网,一般在湿式报警阀组前成为环状管网。并应在环状管网上设置室外的满足室内设计水量的水泵接合器。

2.3.2消防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是目前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设计涉及对消防水箱和消防栓设计的具体要求。该系统设计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一是水量的选定;二是环状管网的形成;三是底层消火栓的减压问题。

3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主要有:

3.1 管道的安装要点。施工前认真审查图纸,结合编制施工方案,全面安排管道的安装位置。关键部位的管道甩口尺寸应详细计算确定。管道安装前注意土建施工中有关尺寸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管道安装时,要认真清除管道内杂物,安装的坡度要均匀,防止局部倒坡。

3.2地漏的安装高度和走管要点。地漏在结构板面上安装,竖向高度空间上可以考虑借用二次装修时必须有的装修基层的高度。为稳妥起见,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在地漏安装板面位置局部下凹以尽量降低地漏面的标高。此外,地漏紧贴结构板面安装,地漏的排水支管无法与大便器的支管进行顺接,应单独设支管接入立管。

3.3卫生洁具的安装要点。不得破坏防水层。已经破坏或没有防水层的,要先作好防水,并经12小时积水渗漏试验。此外,卫生洁具固定牢固,管道接口严密,而且要注意成品保护,防止磕碰卫生洁具。在通水之前,将器具内污物清理干净,不得借通水之便将污物冲入下水管内,以免管道堵塞。还有,严禁使用未经过滤的白灰粉代替白灰膏稳装卫生设备,避免造成卫生设备涨裂。

4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4.1在预留预埋方面要注意的情况:预留预埋的套管、孔洞及管井的准确与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人员应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并对设备、洁具等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熟悉,可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艺做专项施工方案。

4.2在样板层方面要注意的情况:样板层的作用是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后对其它楼层施工时参照样板层的数据或完全跟样施工。确认标准层每层的管道安装形式、尺寸、位置和各类管道配件、支托架等得布置形式,卫生间洁具的定位尺寸等。

4.3在成品保护方面要注意的情况:为防止卫生洁具、管道、配件不受损害和保护表面的光洁度,应对成品进行保护,派专人看护并对全体工人进行成品保护的重要性的教育。

4.4在管道的试压方面要注意的情况:给水管道试压方面,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住宅建筑朝着层数更多、标准更高的方向发展。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不断完善,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周虎.现代住宅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的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08)

[2]王芳.浅谈建筑室内排水系统设计问题[J].科技风,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