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装配工艺设计

装配工艺设计

时间:2023-06-05 10:30:23

装配工艺设计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

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我国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相关概念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整机装配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是包含在其中的主要内容,由装配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

通过产品的使用效果、寿命和工作性能来评定产品的质量。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将很多项装配要求抛向了产品,应该在装配的过程中实现这些装配要求。装配精度,就是装配产品之后的工作性能、参数、理想几何原理、工作性能和实际几何参数等,主要为每个关联零件联系面的位置精度,涵盖配合面之间的过盈相对位置和间隙,及其因为装配时零件联系面的形状变化,产生的微观几何精度和形状变化。

二、设计分析

(一)分析装配作业过程

1、装配关系分析

最多可以有四层装配关系组成整机,最简易的可能就存在两层。首先,各层能够利用种种差异的单元件构成;其次,由下层零件及单元组成上层装配单元;再次,在装配产品的时候,以最基本的单元出发。

在工作中,对生产和装配我们需要有序的进行,防止因为某个零件的短缺,对组装设计带来影响,造成拖延生产周期的情况出现。

2、确定装配工艺配合法

首先,互换法。这种方法是在装配中,每个配合零件不通过选择、调整和修复就能够完成装配精度的方式。在对装配精度进行保证的过程中.使用加工误差法控制零件。

其次,选配法。将组成环的公差在尺寸链中向经济可行程度转化,在装配的过程中,对合适的零件进行选择,进而对规定进度给予满足,根据不同的形式有这样几种类型:分组选配法、复合选配法和直接选配法。

再次,修配法。在装配中,按照具体的测量结果,对预定的修配件尺寸,在尺寸链中进行改变,令封闭环能够依据要求的装配精度去执行。

(二)分析装配作业顺序

首先,分析作业程序,为了能够对装配合理完成,应该做到:

①、依据装配要求和装配结构逐层的分解产品,使独立装配的构件能够通过产品逐层分解构造出来。

②、对同一层零部件的装配顺序进行研究确定。

③、对每个单元中每个构件的装配顺序进行研究确定。

其次,工艺原则:

①、并联尺寸链:对精度高的尺寸链先进行安装,有相同精度时,先对多数尺寸链的链组进行组装。

②、串联形式:利用方便、简单的原则对装配顺序进行安排。

③、装配每个尺寸链的顺序:需要从基础尺寸链入手,先公共,再普通;先下再上,由内到外,由难到易,由重到轻的原则。

(三)设计装配工艺的主要方案

按照相应的规定,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①、系统图分析

系统内部各个独立部分之间的关系图表,即为装配系统图。对装配作业对象的组成、方法和顺序用系统图的方式来描绘,有助于指导生产和组织生产。但是,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于装配作业构件形状尺寸中。为了能够将装配的顺序和关系表示出来,可以使用方框图,它不但可以将装配单元划分反映出来,对装配工艺过程也可以直接表示出来,有利于制作装配工艺过程、组织计划、控制装配和指导工作等方面工作的完成。并且还能够有效的简化一些复杂的装配设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按工艺过程卡进行装配

首先,准备工作:为了按照有关的规定来工作,要刮削相关的零件。因为这样能提升工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提高接触刚度和表面的粗糙度。检验中可对涂色法进行使用。对零件测量中,要修配大孔,用丝锥穿过小孔,对不需要涂漆的进行修刮。同时,在装配调整方位传动机构之后,各个零件和部件将拆装标记要做好,便于以后工作的推进。

其次,相关的要求分析:

第一,在装配很多零部件中,对互换装配法进行使用。底座为基准件,需要处理好上平面和底座底面,满足平行度和平面度的要求,对平尺和可用水平仪进行检测。

第二,对零件进行旋转。例如,啮合间隙和齿轮等,装配中用修配法和调整法进行,能够按照规定确定齿轮副侧隙,在将齿轮加工因素排除之外,和中心距偏差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齿轮的接触精度还会受到侧隙的影响,所以应该结合起接触精度对中心距进行调整。

第三,在测量误差的基础上,对装配精度予以参照,对于其中存在的种种偏差,利用修配法和调整法进行消除,之后对装配的精度进行检验,确保能够符合产品每项技术规定,之后打销、固定。

第四,在调整合格所有的机构之后,再紧固和密封所有的盖板,将机装调整合格之后,再实施电装。

第五、有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例如,在稳定平台一些比较复杂的装配中,对等级的要求上一般都比较高,通常的时候,都需要高级以上。进而对产品装配的质量上给予相应的保证,并且很多装配,还应该有多人一同来给予完成。

第六、相关的环境规定。应该有防振和防尘的措施存在于工作的场地(装配间)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工作,防止对其健康上带来影响。

第七、在总装各个部件之间与总装以后,都要通过必要的试验和严格细致的检验,要将三检制度有效的落实到各个工序间当中,对工艺纪律需要严格的执行,确保工作能够顺理成章的被完成。

结语

以整个装配工艺的过程出发,从产品的性能、要求和用途入手,到设计装配系统图,之后对各个装配单元互相之间的关系和组成,按照装配系统图进行描述,对装配方法进行确定、对装配工序进行划分、对工序计划进行规定等。进而有效的指导生产,用最终装配工艺技术来保证设计人员的目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引导工作人员把握细节,促进工作正常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爱平.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11(09).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2

P键词:装配工艺分析;装配精度分析;装配过程

1.装配工艺分析

通过工艺方面分析飞机,可以发现飞机各部件的差异很大,飞机发动机、飞机记载电子设备、液压系统、气压系统、可以说飞机综合了所有的机械设计基础,飞机制造者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对飞机零件的制造和各个系统的组装。

对机装配工艺方面,通过工艺分离面进行飞机装配,工艺分离面就是为了满足飞机装配工艺过程,将飞机结构进一步划分所形成的分里面,对机工艺分离面的划分原则是分散装配原则和集中装配原则。

2.装配精度分析

为了使飞机装配精度提升,通过设计飞机装配基准,将飞机的装配误差降到最低,在机械行业内基准的定义为确定结构之间相对位置的点、线、面,而装配基准就是确定装配结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基准,在飞机装配过程中通过骨架作为装配基准,如图2,通过蒙皮作为装配基准,如图3,

骨架作为装配基准的装配过程为将飞机的部件装配成骨架,放上蒙皮,对其施加外力,连接形成外形,在将内部零件以骨架作为基准组装上,而对于蒙皮作为基准,图3中的b结构是蒙皮与骨架之间有补偿件。

飞机基准选择完成后需要对飞机装配进行定位,装配定位可以保证装配精度,减少制造费用,定位方法有按照基准件定位、划分定位线、装配孔定位、装配型架定位等。

3.装配过程

飞机的装配过程为将零件组装成组合件,再将组合件组装成板件,组装成锻件,在飞机的各大部件组装完成,最后组装成飞机。

飞机的装配过程中的各项内容为,机体各部件的对接,在对对接进行水平测量,部件组装完成后,在对内部发动机及操纵系统、油箱和滑油系统进行安装,在对冷气、导管、附件进行安装,最后将电子设备、仪表类、辅助设备安装上,最后进行调试。

飞机上导管的应用数量非常大,同时它的品种也最多,形状也复杂,所以在对它们进行安装时候,可以通过样机取得正确的形状和尺寸,依据这个进行生产,所以飞机弯管需要大量的数控弯管设备。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三缸单作用往复式活塞泵 三拐曲轴 装配工艺 工装治具

中图分类号:TH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98-01

往复式活塞泵是用于氧化铝工业、矿石输送、煤化工及长距离管道输送等领域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为,电动机通过减速机驱动曲轴、连杆、十字头,使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活塞运动时,致使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使被输送介质按确定的流量排出。

三拐曲轴部装作为三缸单作用往复式活塞泵的核心部件,其装配一直作为瓶颈,制约其整体的装配效率。本文通过对其装配工艺的改进,以及专用工装治具的设计。进而实现三拐曲轴部装装配的科学化、简单化,更重要的是装配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1 专用工装治具的设计

三拐曲轴部装由三拐曲轴、连杆、轴承等部件组成。轴的整体结构为“三拐四支撑”,每个曲拐互成120°夹角。一直以来,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在装配连杆及轴承时,需要不断的转动曲轴来实现调整曲拐的位置。以往,用两个“V形架”来支撑曲轴的两端,调整曲拐的位置时,只能通过天车来转动曲轴。操作起来即费时,又费力,而且起吊的尺度不容易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组三拐曲轴部装的重量约10t重,即使利用天车来转动曲轴,工作时的危险性及复杂性也很大。因此,在装配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图1是为装配三拐曲轴部装专门设计的工装治具—— 托辊。

1.1 托辊的功能简述

(1)可轻松实现曲拐角度的调整。将一对“托辊”分别支撑在三拐曲轴的两端下。在曲轴轴端面上拧入六根长螺栓(如图一所示)。用长撬棍或钢管插入螺栓之间,人工压动撬棍即可轻松转动三拐曲轴,进而实现调整曲拐的角度,达到装配所需的位置要求。(2)实现托辊高低位置的调整。每个托辊底座上设有4件M30的顶丝,只需调整顶丝即可实现托辊高低位置的调整。并且顶丝与地面接触时,还能起到锁紧稳定整个系统的作用。(3)托辊水平位置的调整。在托辊的下方前后各有一个滚筒和滚筒轴,滚筒轴与滚筒之间有1.5 mm的间隙,调整顶丝的位置,使滚筒着地,前后推动托辊,即能使滚筒和滚筒轴实现相对滑动,实现托辊的水平移动。

1.2 托辊轴承的选择

试选轴承代号,径向载荷,轴向载荷。托辊轴承偶尔缓慢转动。

轴承额定静载荷:

因为,取故轴承6416满足设计的要求。

2 装配工艺的改进

轴承与三拐曲轴为过盈配合。以往轴承的加热方法,是将轴承放入加热的机油内,通过油温来加热轴承。对于三拐曲轴的轴承,油温加热有以下缺点:(1)加热机油生成的油烟对人体有害,且污染环境。(2)油温不容易控制。(3)油温加热的效率太低。

2.1 轴承加热方式的改变

与特种电器设备公司交流,设计专门的“轴承涡流加热器”。涡流加热器与以往油热相比,有以下优点:(1)温度可控,加热的温度精准。(2)安全、环保。(3)加热速度快,效率高。

2.2 曲轴轴承热装温度的定型

通过在热装曲轴轴承的过程中的摸索和总结,得出当装入轴承的间隙为曲轴配合直径的万分之八时,即能实现曲轴轴承的装配。

根据热装公式

T为加热到的温度,℃;

δ为实际过盈量,mm;

Δ为需要装入的间隙,mm;

α为材料线性膨胀系数,10-6mm;

t0为环境温度,℃;

d为配合直径,mm。

以我公司95T动力端曲轴为例,

当曲轴轴承加热到93.5 ℃~100 ℃之间时,即能满足热装的条件,应该注意的是热装轴承时一般不要超过100 ℃。

3 结语

通过三拐曲轴部装专用工装的设计,以及对轴承热装工艺的定型。进而提高了三拐曲轴部装装配的效率。使装配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龙根.机械系统设计[M].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4

飞机装配工装设计描述

飞机产品与一般机械产品不同,其装配过程不能单独依靠零件自身形状和尺寸加工的准确性来装配出合格的产品,必须采用装配工艺装备(简称装配工装)来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飞机装配工装是飞机产品在完成从零组件到部件的装配及总装配过程中,用以控制其形状几何参数,且具有定位功能的专用工艺装备,一般包括骨架、定位和夹紧装置、辅助设备等组成结构。

飞机研制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逐步逼近的过程,现代飞机研制正在由过去的串行开发模式向数字化产品、工艺和工装协同设计的方向发展。在飞机制造企业,工艺设计部门根据下发的产品设计数模,进行装配工艺方案设计,并提出工装设计申请。工装设计部门依据数字化产品定义和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设计,可根据产品设计成熟度状态及时调整和修改装配工艺方案和工装设计方案,并及时反馈工装设计对工艺规划和产品设计的需求。因此,飞机装配工装设计问题可描述为产品设计、工艺规划与工装设计融合与迭代的过程,如图1所示。

信息视域表示

飞机装配工艺设计需对装配工艺装备的功用、结构和性能提出设计技术要求,需明确给出需要定位和夹紧的部位及相关特征。在数字化环境下,这些部位和特征即为工装设计的原始几何依据,工装设计通过提取这些部位和特征来完成。因此,定义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三个阶段的信息构成,包括几何信息和语义信息,为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奠定基础。

1设计信息域

飞机设计所发放的飞机设计模型是面向功能描述的,表达了按设计分离面划分的结构和零部件之间的组成关系,是进行后续工艺设计和产品生产的依据。

设计信息域是基于产品设计结构表示的各种关键设计数据的数字化定义和表示,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设计信息域包括产品设计结构描述、设计基准和除设计基准外的设计特征(几何形状及相关属性描述),用表示;产品设计结构模型即产品结构树,用表示;设计基准是对部件设计中的部件轴线、设计基准面、结构轴线等信息的数字化定义和表示,用表示;设计特征是待装配零部件的数模构成特征的定义和表示,用DdSdDdF表示。D可表示为

2工艺信息域

工艺信息域是基于装配工艺结构表示,反映装配工艺意图的结构形状的工艺信息集合。飞机部件装配工艺设计包含众多研究内容,本文的工艺信息域仅包含与工装申请和工装设计相关的工艺信息描述。工艺信息域包括装配工艺结构表示、装配工艺基准及关键部位或特征,用表示;装配工艺结构即装配工艺树,是对装配单元划分和装配顺序的数字化表示,用PpS表示;装配工艺基准是对零部件的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和混合基准及其定位方式的描述,用pD表示;关键部位或特征是对关键型面、结构交点等能够对装配准确度产生影响的互换协调部位或特征的定义和表示,用pF表示。数学表达式为

3工装信息域

工装信息域是面向装配任务的,由用于支持工装概念设计的一组结构形状及其相关工艺描述构成的工艺信息集合。工装信息域起两个作用:辅助工艺设计人员制定工装申请单和为工装概念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工装信息域包括工装设计基准、定位及夹紧信息和辅助装置信息,用T表示。工装设计基准包括安装基准和构件制造基准,尽量与产品设计基准保持一致,用表示定位及夹紧信息是对产品上需要工装定位的关键部位或特征的数字化定义和描述,包括该类结构的几何信息、位置信息和精度信息等,用tL表示,是工装定位件、夹紧件和骨架的设计参考;辅助装置信息是对产品上需要使用辅助装置支承或调整的部位或特征的数字化描述,用ttD。A表示。工装信息域的数学描述为

基于多色集合的映射模型

1多色集合理论

俄罗斯Pavlov教授于1995年提出多色集合的概念,并于2002年提出多色集合的体系结构。多色集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使用相同的数学模型来仿真不同的对象,例如设计过程、工艺规划和生产系统等,描绘元素间的层次结构和复杂关系。多色集合理论在问题的形式化研究方面前进了一步,主要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建模、公差信息模型构建、零件加工工艺建模、装配工艺建模和过程建模等研究领域。

传统集合是元素的全体,集合中的元素仅名字不同,元素的其他性质都没有表示出来。在多色集合中,集合整体本身和它的组成元素都能够同时被涂上一些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和它的元素性质。对应于多色集合整体性质的着色称为统一颜色,对应于元素性质的着色称为个人颜色。元素个人颜色的存在是多色集合统一颜色存在的首要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若个人颜色if影响到统一颜色jF的存在,则1ijc=,否则=0。ijc

2映射过程描述

设计域向工装域的映射包含两个过程:产品设计结构向装配工艺结构的转换和设计特征向工装信息的映射。本文着重论述后者。工装信息主要是明确产品在工装上需要控制的部位、特征或方向,通过提取这些信息的几何特征及其工艺属性描述完成工装设计。当产品信息更改时,相应的工艺属性和工装信息也要发生变化。映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首先由待装配零件的典型设计结构推理出该结构所包含的工艺特征信息,根据特征几何属性推理出每个特征所对应的特征元及其约束信息;第二阶段,提炼工装申请语义信息,结合第一阶段的推理结果,得到工装信息,建立产品设计信息、装配工艺信息与工装信息三者之间的派生关系。两个阶段的映射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给映射模型的每层节点和边着色,采用多色集合层次结构模型来表示上述映射模型。关于多色集合层次模型的相关介绍请参阅文献。第一阶段的映射过程如下:(1)从待装配零件抽取典型设计结构,得到第一层的统一颜色值,具有该类型的部位或特征对应的颜色值为1,否则为0。(2)根据工艺基准和需要控制的关键部位或特征定义第二层颜色。作为工艺基准的部位和关键部位及特征对应的颜色值为1,否则为0。(3)将工艺特征所包含的特征元作为第三层颜色。在第二阶段,给出工装申请语义信息,建立特征元信息与工装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工装信息。

3映射关系建立

通过分析与飞机设计、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相关的领域知识,并与工艺设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建立各层之间的颜色及映射关系。

(1)第一阶段

第一层:通过对文献给出的一般装配工艺基准选择依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装配工艺基准通常为零件外形、孔、叉耳等。因此,按上述结构形状对零件结构进行归类,为工艺特征的确定奠定基础。建立典型设计结构与工艺特征以及工艺特征与特征元之间的映射关系矩阵如表1和表2所示。利用表1与表2所表示的映射关系,得到零件典型结构所对应的工艺特征和特征元信息。特征元的信息附带了相关约束信息:①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平行于Y轴的直线、平行于Z轴的直线或其他直线;②平面:垂直于X轴的平面、垂直于Y轴的平面、垂直于Z轴的平面或其他平面;③自由曲面。

(2)第二阶段

工装申请语义由工艺专家给出,需指出待定位零件部位及需要约束的方向,根据此类语义信息,遍历第一阶段形成的设计-工艺-特征元之间的映射关系,从中抽取与工装设计相关的知识形成工装信息。

实例应用

某公司飞机舱门骨架装配模型如图5所示。

基于上述建模方法和流程,以CATIA系统为平台,采用CAA工具开发相关信息映射工具。应用该工具为公司构建了某机型舱门骨架从产品设计到工装信息的映射机制,完成了骨架设计信息向其工装信息的映射,建立了骨架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及其工装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几何关系。并运用该工具生成工装申请单,构建工装概念信息模型。应用过程如图5所示。骨架装配工装设计基准采用与骨架相同的设计基准。以骨架上口框为例说明设计信息域向工装信息域的映射过程。

(1)给出工装申请语义,骨架上口框需要控制其外形和Z方向。

(2)上口框的典型结构包括:外形面、孔。上口框外形与蒙皮贴合,是需要控制的关键部位。根据表1和表2的映射关系,控制外形的定位方式可以选择外形面(平面或曲面)、工艺孔或工艺接头定位。因要严格控制上口框外形准确度,故选择整个外形面作为控制对象,并设置压紧装置。

(3)搜索特征元信息,找到Z轴垂直的面作为Z方向的定位特征;若没有,则需通过其他形状特征定位该方向。

(4)提取相关零件设计特征及其属性信息(精度要求、功能要求等),建立与工装信息之间的关系。

(5)按照上述过程完成其他待装配零件与其工装元件之间的语义和几何关系的建立。

结论

(1)针对飞机制造企业需求,建立针对飞机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和装配工装概念的信息域,并对各域之间的映射机理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设计-工艺-工装之间的有机联系。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5

【关键词】编织工艺;服装设计;运用;发展

编织工艺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艺术魅力,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它起源于上古时期原始人类的渔网编结,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被广泛运用于时尚设计的每个领域。在现今体现个性化的年代,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大师的笔下妙手生辉,展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与艺术特色。

1 编织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编织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十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开始运用麻类植物的茎皮编织渔网、绳索及衣物。历史资料记载在《易・系辞》谓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在考古发掘中,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编织物也充分说明了传统的编织工艺起始于网罟及筐席。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从“手经指挂”完成了“织之功”,编织工艺不断完善,从而产生了灿烂精美的丝织、毛织、棉织、织绣等编织工艺,随之纷繁精致的编织工艺品、服饰品应运而生。编织工艺成了艺术、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而现代的编织艺术则进一步超越了传统编织艺术在形态上的变化及艺术语言上的丰富,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艺术气息、艺术理念和艺术美感。

2 编织工艺的分类

编织工艺经长时期的发展演变,根据选材不用、技法不同,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从而营造出不同的风格、意境。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编、结、织三个类别。

编是指绳、线之间相互缠绕,不打结,只是通过挑压、扭绞、编辫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其造型灵活,既有秩序感、节奏感,又能通过其疏密、色彩、图案等变化表现出丰富感及灵动性。结是指绳、线通过打结的方法形成错落有致的编织效果。其来源于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且每一种结都表达了不同的寓意,如“盘长节”意寓盘结围绕的情意,“方胜结”意寓吉祥如意的祝愿。按不同地域,结可分为中国结、西洋结,种类较多且可以单独使用的中国结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品设计中,编织成手绳、脚绳、项链绳等等装饰品,既时尚又美观,且寓意深刻。比如用红绳编结成装饰品,寓意趋吉辟邪、转运保平安,深受大众喜爱。织则是指借助于编织工具,使绳、线形成线圈互相串套,编织出连续不断的图形,如钩针编织、棒针编织等,在针织服装上被广泛运用。如上是基本编织方法,可单独也可按需求结合使用,编织工艺的方法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发展。

3 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材料的选择

服装面料多种多样,风格各异,根据服装面料本身的柔软、硬挺、悬垂、厚薄、轻重等特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编织材料,使造型更为丰富,个性更为突显。如柔软型面料――丝绸、雪纺等,搭配细软而富有弹性的羊绒、兔毛等编织物,飘逸而又具有亲和力。厚重型面料――各类呢绒、绗缝织物等,搭配温暖厚重的编织物,使设计更为丰富、空间透视感更为强烈。相对应的编织材料的加入,提升了服装的品质感和装饰性。

3.2 色彩的搭配

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编织工艺,要掌握好编织材料本身以及编织材料与服装面料之间配色的基础知识和配色方法。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类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对比色配合、相对色配合四种。其中同类色配合一般用作零星的装饰;近似色配合色彩变化不大,一般用于生活装,给人温和协调之感;而对比色配合则色彩鲜艳、明快,在演出服和创意服装上运用较多;相对色配合其效果比对比色配合更为强烈,根据服装本身的风格,一般可以加入中间色,使层次感更为丰富,变化与统一互相融合,突出设计风格。变化而又能统一的配色规律,充分展现了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单纯化、丰富性与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当然服装领域一向是崇尚流行意识的,在配色中要注意结合流行色,满足人们对时尚的需求。

3.3 图案的设计

编织图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取材广泛,有传统的、现代的、具体的,抽象的等等。无论哪种题材,图案的设计都要与设计主题、风格相一致。如儿童服装,加入一些动物图案、卡通图案更能体现儿童的可爱及童趣。从编织技法分析,不同的编织方法表现出来的编织纹样是不同的,不同的纹样所体现的服装风格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编织纹样,如休闲类服装,编织纹样应简单明了,而对于服装某些部位的装饰纹样,则整齐、精致为好。

4 编织工艺运用于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编织工艺从古至今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和形式语言存在着,它有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的精神品质。

4.1 人们对个性品味的追求促使编织工艺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服装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不仅仅是蔽体御寒,同时也是对精神面貌的一种追求,人们都希望能购买到满足自己个性品位的服装。尤其年轻人,希望通过服饰来塑造自己的形象,突出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对时尚的理解。设计师们为了满足现代人自我表现、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 便会寻找新的领域,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而编织工艺产生的各种特殊肌理效果,新颖独特,变化万千,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设计师青睐的设计元素,并随着广大消费者的接受将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不断沿用及创新。

4.2 编织工艺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编织工艺与生俱来的艺术风格,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根据所用材质、工艺方法的不同可以创作出柔软、粗犷等各种肌理,满足各种风格的需要。如现今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大量的结合使用,既柔软、贴身、穿着舒适,又能达到外形挺括、塑造和美化形体的功能,如此美观性、舒适性兼而有之。编织工艺可用材料的广泛,也给服装设计带来了新的创意。如日本当代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特别追求面料的与众不同及性格特点, 因此他的设计总是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性 。1983年他在巴黎展示的服装系列中 , 因选用鸡毛编织的面料而轰动了巴黎时装舞台。编织工艺的独特魅力给服装设计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飞跃。

4.3 高科技的发展会进一步完善编织工艺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编织工艺已经从传统的民间工艺发展为效率较高、工艺精致、品种齐全、花样繁多的高科技编织工艺。相信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未来,人们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编织材料和编织技法,充分展示其与众不同的特色,成为设计师灵感表达和创意创新的手段之一,在服装设计的领域里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编织工艺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编织工艺的运用,为服装设计领域提供了更为精彩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开拓了编织艺术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编织工艺会一直活跃在服装设计的舞台上,成为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并促使服装产业向多元化、艺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走在时尚前沿,展现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6

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主要包含装配工艺术语标准化、装配工艺符号标准化和装配工艺文件标准化这个3个方面的内容。装配工艺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指导操作、控制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技术文件,因此,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的实施也将从装配工艺文件标准化开始。

1 背景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销量持续下滑,产品可靠性、耐久性一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向中高端发展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瓶颈。“十三五”期间,重点是提升整机及关键基础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水平,强化制造流程品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优化制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

2 长起公司装配工艺现状

目前,公司与国内一流企业水平相比,最大的差别莫过于产品可靠性差、故障反馈率高,而反馈最强烈的是配套件质量,其次就是装配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产品装配的一致性、生产可控性较差,归根结底是公司的装配工艺没有指导生产,没有形成可视化管理。尤其现在搬迁到新厂区,调整了相应工艺布局,增加了很多工艺装备,且结合公司起重机事业部工艺规划发展方向,有必要将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进行重点研究和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供有力保障。

3 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的目标和任务

看到了公司工艺水平与国内一流企业的差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减小这个差距,为此,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是:

1)实现装配现场工艺可视化管理,提高产品装配一致性、质量可控性,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值,降低产品三包服务频次,提高产品知名度。

2)工位标准化作业看板设计。实现装配工艺现场可视化管理,真正实现工艺指导生产,提高装配一致性。

3)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设计。让工人重视和熟练掌握关键工序装配要点,使关键工序装配得到保障,做到质量可控性。

4)针对各工位标准化作业看板和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对工人进行培训,让工人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装配要点、难点、控制点。

5)对各工位器具、工具工装设备进行清理统计,使装配工具工装可控,相关使用工具工装符合工艺安全标准。

6)通过各工位工艺标准化对各型产品装配力矩、油料加注类型用量及其他装配中设计存在问题的统计,进行评审后,反馈设计,推动设计标准化。

4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关键技术难点

4.1 主要研究内容

1)工艺标准化看板设计,按装配工艺流程将汽车起重机装配分为底盘一、二、三、四、五工位,转台一、二工位,整机一、二工位,起重臂装配和调试工位,共计11个工位,分别设计工艺标准化看板。看板包含各工位作业内容、作业顺序、作业要点、主要使用工具工装等。将看板摆放到各工位装配现场,方便工人在装配时对装配要点、装配力矩进行查阅,提高装配工艺的可操作性、可视化程度。

2)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编制,针对装配中质控点、难点、易错点、安全点进行重点说明和指导,尽量保证指导书的正确性、通用性及实用性。

3)针对工位标准化看板和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对装配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装配工人对标准化的认知及对产品装配质控点、难点、易错点、安全点的熟悉,减少装配质量和安全问题。

4.2 创新点

1)工艺技术在公司首次提出标准化的概念,将打破原有装配工艺查找难、不实用、不能指导生产的弊病,以看板形式进行展示,做到可视化管理。

2)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将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并且存放于现场员工园地,更利于员工学习和实用。

3)工艺技术标准化的实施将更多的收集一线装配工人的建议,做到切实可行。

4.3 关键技术和难点

1)起重机产品种类较多,结构也有所不同,工艺标准化看板要完全覆盖所有产品,存在一定难度。

2)关键工序较多,很多工序理论装配方法和实际装配也有所不同,需要工艺技术员在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编制过程中更多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多的推敲,做出最优的工艺,达到最好的效果。

3)工人装配历来都是凭经验装配,这点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打破原有观念与思路,真正实现工艺标准化,前路毕然坎坷波折。

5 工艺标准化管理

为了规范员工装配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并将装配结果纳入激励机制,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保障标准化作业有效推进,为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依据标准化作业看板、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和产品评级等级标准,成立实施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作业推行小组。

推行小组负责标准化作业推行中的协调和组织工作,负责产品等级的评定、员工进行等级评定、考试成绩、标准化装配过程中打分、落实装配责任人等包括争议部分的协调和最终判定,从而推动工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实施。

6 装配工艺标准化载体

公司将摒弃以前天河CAPP2004系统,采用新的北京某公司的PLM软件系统,利用辅助软件PLM绘制总装装配所需装配BOM清单,并将BOM清单下发各装配小组,装配小组按BOM清单收料、装配,?亩?避免错装、漏装的情况发生。同时,装配工艺工位看板及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也将在PLM上完成。

7 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推动机构

由于公司瘦身转型,装配工艺标准化由工艺质量室全面负责实施,工艺质量室也由技术中心调整到总装分厂,与车间紧密结合,与一线工人紧密联系,更有助于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8 装配工艺技术标准化持续改进

上述装配工艺标准化工作正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各方面效果还不是很明显,而且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进,同时也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后续产品质量将会有明显改善。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7

关键词:汽车制造;总装线;设计步骤;设计方法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项目,在市场中占据着极大的份额。由于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汽车生产企业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也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责任,如何提高汽车企业的产能以及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了汽车企业必须要考虑的。汽车生产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汽车总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汽车车的质量,利用相关的机制和技术对汽车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合理制定汽车总装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保证汽车的性能和质量。

1 汽车总装线概述

汽车总装是汽车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的质量,总装也是汽车生产的核心步骤,通过合理的机制和技术设计汽车总装线,能够将汽车总装线在质量和效益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创建出来的汽车总装线应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应工厂的工艺体系。在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前应该对主要参数确定的要点进行分析,立足于总装工艺,重点放在分段划分、运输环节和布置形式上,进而实现汽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总装的任务是将发动机、变速器等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组装在车身基本上,在组装的过程中要根据一定的装配技术和装配关系,这样才能够组装成一步完整的汽车,并且保证汽车的整体质量。汽车总装线上要完成的主要内容有各种零部件的组装,车身配饰的安装,底盘的装配,一次二次内饰装配,还有装配完成后的整车检验,返修补漆和调试等工作,保证整车的质量。具体的总装工艺为:一次内饰装配、底盘装配、二次内饰装配、四轮定位检测、转速和尾气分析测试、路试、整车检测、入库。新车导入时应该考虑到生产线的通过性,新车的技术和品质要求以及生产目标的要求。目前汽车总装线将会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汽车总装线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新技术的应用。

2 汽车总装线设计主要参数要点

首先是确定总装汽车的相关参数。总体来讲,汽车的总装是汽车总装线的最终目标,对汽车的外形以及其他特点要全面掌握。首先要确定总装汽车的相关三维时间,根据结构对汽车的长宽高进行确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熟练掌握汽车的实际规格,也能够帮助管理者对汽车总装线的总重和分重进行深度的管控。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该重点掌握运输、移动和加工工作。

第二是确定总装的相关工艺参数。对汽车总装线的生产环节和关键工艺进行确认,对于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部位一定要加以重点关注,以便于更好地学习和消化新元素,全面发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作用,提高汽车总装线的效率。

第三是确定总装的生产要素。在实际的生产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工人密度的确定,确定汽车总装线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确定汽车总装线的产能,确定汽车总装线上总装需要的时间。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确定和了解,并且对这些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汽车总装线上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相协调,也能够保证设计的基础参数的合理O计,这也是汽车总装线设计合理的基础。

3 汽车总装线设计的具体阶段

对汽车总装线进行分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生产效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汽车总装线的各个阶段中会使用到不同的工艺和技术,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能够提升各个分段生产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汽车总装线的工作效率,实现对生产工艺的有效控制。对汽车总装线实施分段有助于管理维护,能够较为容易的检查出汽车总装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故障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对分段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稳定性都能有所保证。一般来说,汽车总装线分为三段,对整体汽车总装线的管理十分有利。

一般来说,对汽车总装线分段的标准是工艺,其中基本设备配置和底盘、内饰配置是最重要的工艺。在基本设备装配中应该加强对座椅、操作系统等设备装配的工艺管理,保证整车的质量。

4 汽车总装线的具体形式

首先是工艺形式,工艺形式的确定要以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生产计划为依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运用工艺控制的手段来保证整车质量。

第二是输送形式,汽车总装线前低工位段使用的支架有助于提高输送的效率,对输送机板和指教共度进行合理控制能够使传输系统发挥极大的价值。高段位和地段位使用的输送方式是不同的,主要使用积方式悬挂运输机。汽车总装线在输送的过程中设置急停按钮,方便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停止。

5 汽车总装线的具体布置以及总装工艺装配线设计

总装工艺装配线设计步骤主要为确定生产车型、确定生产纲领、确定工作制度和计算年时基数、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节奏、计算劳动量、确定装配工位数、计算工位长度。

汽车总装线在设计时应该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大体分为多层布置等多种形式。

进行平面布置时,要以汽车总装线的实际工作长度为基础,对具体的平面布置进行设计,保证满足汽车的装配要求,这样能够大大节约厂房面积,并能保证物流畅通,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性,满足上述要求就能够装配最节省的传送链和总装线。可以适当的对老厂房进行改造,还要考虑到厂房的格局等。

6 结语

对汽车总装线进行设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平衡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汽车总装线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汽车企业生产汽车的产能和汽车质量。从工艺参数的确定到工艺规划再到 传输链的规划,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又组成整体的汽车总装线,内容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设计规划周期长,尤其是汽车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电产品,随着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发展,汽车产品必将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汽车总装线也将会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永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02):209-209.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8

关键词:戏剧风格;配饰;服装设计

从古至今,戏剧风格在演变发展,戏剧风格的服装造型也在转变。在众多的服装风格中,戏剧风格服装最具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这种艺术魅力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上各种类别的服装设计作品中,为大众喜爱。在服装造型设计中,配饰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配饰本身就是服装内涵的外在展现,它与服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亮点的戏剧风格配饰,可给予人们在视觉与触觉上综合美感的享受,增加整个造型的风格特点。

1戏剧风格服装的艺术特征

戏剧风格服装是人类对戏剧风格审美最直观的客体,它具有特定的艺术性。服装设计在于将比例、均衡、节奏、呼应、强调等形式美法则和谐统一起来。戏剧风格服装的设计方法也一样,只是在特定区域进行夸张与渲染。戏剧风格服装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利用夸张的造型、统一的色彩、特定的元素,来塑造整体风格。如图1是时尚大师JohnGalliano在2007年为Dior设计的高级定制服装,以《蝴蝶夫人》为灵感来源,大量采用东方元素,用造型夸张的扇形头饰、多层褶皱的裙摆、特殊的丝光面料、渐变排列的樱花,展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戏剧风格服装。

1.1戏剧风格服装的流行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也在提高。服装对于人们不再只是简单的穿着保暖,而是个性、艺术、美感、文化内涵的共同载体。戏剧风格服装从最初只是出现在各种戏剧中,逐渐跳脱出来,在某些服装品牌的设计中展现某种特定的夸张元素。随着大众消费对于个性彰显的审美观的变迁,这种特定的夸张戏剧元素开始大规模流行开来。例如图2中,是美国设计师BibhuMohapatra为其同名品牌设计的2013年早春度假系列,他将活泼的色彩、几何图案印花、夸张的流苏等戏剧风格元素融进现代服饰设计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图3是时尚鬼才AlexanderMcQueen同名品牌2013-2014年秋冬女装系列,这一系列服装的灵感来源于教堂的神职人员及修女。设计师以夸张的羽毛、华丽的蕾丝、密集排列组合的珍珠等特殊的戏剧元素,塑造出极具戏剧风格的服装。由于品牌服装对戏剧风格的热衷与挖掘,使其成为引领戏剧风格服装潮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戏剧风格服装获得了发展,成为流行的契机。

1.2戏剧服装配饰在整体服装搭配中的作用

服装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绝非是某个单一元素可以完全体现的。配饰和服装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单纯追求服装美感或者配饰美感,呈现出的都是不完整的个体。配饰的作用在于衬托与点缀服装,在整体服装设计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第一,戏剧服装配饰具有美化服装的功能。从骨链、贝壳到现在各式各样的饰品,都是人类装饰自身的配件。戏剧服装配饰作为戏剧风格服装的点缀和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许多配饰,作为服装搭配的“点睛之笔”,能增加整体的可欣赏性和完整性,是服装艺术内涵的关键。第二,戏剧服装配饰具有彰显角色的功能。在古代,服装配饰就是地位的象征。原始部落首领往往以头饰、图彩或者权杖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封建社会,官服上不同的配饰,往往象征着官员的地位和等级;现代社会,服装配饰用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戏剧风格服装配饰造型、结构、佩戴部位的不同,体现着塑造角色的艺术色彩、风格取向及情感表达的不同。第三,戏剧服装配饰还具有强化服装风格的功能。戏剧服装配饰的特点在于量感大、造型夸张、表现力强,它能成为服装设计的中心。许多服装搭配,由于服装风格表现不够明显,为达到效果,往往选择戏剧风格的配饰来弥补服装的不足,强化风格。

2戏剧服装配饰的设计要素及原则

遵循服装与配饰之间的设计搭配法则,配饰才能在服装造型中发挥出独有的艺术魅力与作用。配饰与服装存在着呼应或点缀的关系,配饰的风格、造型、色彩、材料都应与服装和谐统一。戏剧风格配饰的设计要素有3大点:造型、色彩、材料。2.1配饰的造型设计原则戏剧服是形式美、角色及与情饰,这样才2.2配饰色彩比色彩有关。制。配饰色2.3配饰材料是可分割。

3服装与作品灵仙境》中的色的微风飘

3.1服装服装造构4个方面

第一,依特征来选细微的光感计中幽深静纱织、光感出戏剧风格服装的装饰与烘托整体第二,烈的特殊元达出特殊的第三,将不同色的灵动洒脱的绗缝:综合绗缝上整齐服装配饰的造、艺术美、文情景的协调。才能达到造型饰的色彩设计比造型更易被。配饰与服装色彩的选定,饰的选材原则是戏剧风格配服装配饰虽然要与服装面料果也不同。如服装,营造出与皮质结合的、另类、狂野与配饰相结合灵感来源于想的另一个神奇飘曳,身姿灵灵感来源,服来源于神话臆感受在于:一装造型造型的表现在面。,面料选择。选择材料。仿感和古朴的质静谧的感觉;感让整个服装格的氛围;蓝饰材料,突出体,完善细节色彩选择。元素来表现,的色彩效果。工艺细节。的哔叽面料、的美感。褶皱合考虑整体服齐排列跳色的造型设计是配文化美的统一例如整体服型设计统一、计原则被感知。配饰装的色彩都受配饰的佩戴则配饰设计的最然处在从属地料相适应。配如图4中,棕出自然、亲和的宽腰带,搭野的风格。合的设计制作想象中的神话奇世界,透过灵动美妙。将这服装造型的色臆想,再结合一是表现力,在面料、色彩。明确戏剧风仿毛哔叽面料质感,可完成宝蓝色玻璃装的亮度提高蓝色干树叶与出戏剧风格的节。色彩的特点如设计作品在服装设计哔叽与玻璃皱:在服装的服装搭配效果的流苏,使细配饰设计中最一体。戏剧服服装呈直线型表达情感一饰的色彩设计受制于服装的戴,都要根据最终要素,它地位,但却不配饰材料的性色棉麻质感和的风格;图搭配满是铆钉流程举例说明话世界,如《过教堂的流光这蓝色的雨滴色彩基调主色合现代实用主二是特殊的彩、工艺、结风格的特征,料:厚薄适中,成整个服装设璃纱:细密的高,并且营造与珠饰:作为的特征,点缀点表现为蓝色品中运用到的制作中,工艺璃纱进行拼接的裙摆、领子果,根据配饰细节更加生动最重要的因素服装配饰的造型,造型硬挺一致的效果。计是突出戏剧的风格定位,据服装款式色它与服装设计不容忽视,它性能不同,产感的头饰搭配图5中,金属钉的皮夹克,明《爱丽丝梦游光,折射出蓝滴、森林和银色定位为蓝色主义与审美,的风格符号。结设的造为缀色的整体和谐的蓝色树叶、艺细节也十分接,形成近似子处做重复排饰所在区域,动。粘贴:在素,是款式设计造型设计要考挺,棱角分明剧服装配饰视同时也被配饰色彩和着装者计不它的产生配棕属项营游图4棉蓝色森林,森银色微风借来色,再从蓝色初期设计定以此来进行谐统一;特有银色流苏等分重要,能提似块的分排列的公主褶缝上极具戏在整体大面积计的基础,是虑与服装的统,便应搭配直觉效果的基础饰选用的材料者的特点而定麻质感配饰林中的精灵们来,作一组犹如色引申出其他位为现代戏剧行毕业作品的图6服装设计的风格色彩可,都可以为风提升服装的整割,将流苏拼褶,增加服装剧效果的蓝色的蓝色本布上是一种立体的统一性、与佩直线型、造型础,它与所搭料性能及加工。图5金属们编织着秘境如神话的服装他辅色,如白剧风格,这种设计与制作。计实例可用戏剧风格风格意境锦上整体品质。拼接拼接于服装上装的层次感和色树叶,并在上,粘贴白色的造型艺术,佩戴人物的型刚硬的配搭配的服装工工艺所限属质感配饰境,随着银装(图6)。色、银色。种风格最明。格感比较强上添花,传接与分割:上,可形成和立体效果。在服装背面色半截面珍珠、蓝色透明水钻,在服装上起到点缀的效果,丰富服装细节。第四,廓型结构。在服装中,廓形也是服装造型的要素之一。图6这组服装中采用了A型、H型、O型3种廓形和不对称分割与斜裁的方式。A型表现于夸张的披风和蓬蓬裙摆,A字廓型的披风张扬霸气,斜裁露肩设计以及公主褶裙摆温柔、宁静;H型的及膝中长马甲,不对称翻领、右袖隆拼接白色流苏,以及拼色大翻领、玻璃纱钉珠内搭,塑造出活泼的服装形象意识;O型的斗篷、公主褶的大立领、双层面料拼接,将俏皮跃于眼前。

3.2戏剧服装配饰的设计制作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9

关键词:2框上复合摇臂;操纵系统;夹具装配;工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88-02

1 产品简介

某型机机身由前机身、中机身、过渡段、后机身、操纵系统、燃油系统等组成,某型机操纵系统包括主桨操纵系统、航向操纵系统、主减操纵系统三部分。其中主桨操纵、航向操纵这两个系统通过前机身的连接后在2框上通过复合摇臂汇合后又分成两套杆系,2框上复合摇臂是某型机操纵系统安装最不开敞、协调关系最复杂的组件。2框上复合摇臂由复合摇臂支座H000Z0015201、支座的一部分H000Z0018201、H000Z0019201、H000Z0020201、H000Z0021201、纵向摇臂H000Z0006101、横向摇臂组件H000Z0010101、轴承EN4041A35EDT、EN3061A35EDT、主摇臂H000Z0004201、螺栓H000Z0009201组成。

2 工艺方案

2.1 操纵系统复合摇臂H000Z0022101工艺方案

在某型机操纵系统复合摇臂H000Z0022101的制造中采用了数字化的协调方法,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采用模拟量传递的协调方法所带来的各种误差。由于钣金零件模具和机加零件都采用的数控加工,而且在钣金、机加零件的制造中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来检验零件,控制零件的制造误差,减少了传统模线样板、标准样件法制造零件产生的公差积累。因此,某型机的钣金、机加零件的成型和制造质量非常高,在某型机的铆接装配过程中很少存在因为零件制造误差而存在的协调问题。

由于某型机操纵系统复合摇臂H000Z0022101的工装设计是以产品数模为设计依据进行设计的,因此工装与产品在设计阶段不存在误差。同时由于工装零件制造采用数控加工,工装夹具装配采用激光跟踪仪进行安装,所以工装、夹具的制造准确度非常高。其误差即为数控设备或激光跟踪仪的误差。

在某型机操纵系统复合摇臂H000Z0022101的工装设计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在VPM系统可以查阅和下载产品的二、三维数据,将产品数据和工装数据进行虚拟装配,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工艺准备和现场协调问题的技术分析,大大地提高了工艺准备、现场协调问题分析的效率。基于产品和工装的虚拟装配模型,我们可以优化辅助工艺装备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如:可以优化装配指令工序;可以检验铆接装配空间是否充足;可以方便地提出工装的修理意见;可以检查辅助工装是否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其形式和尺寸是否舒适、安全等。

2.2 工装设计

某型直升机是在我集团与欧直公司联合生产直升机的基础上,再次携手欧直公司联合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型双发多用途直升机。某型机直升机的产品设计、工装设计推行了并行工程,所谓并行工程,就是产品设计与工装设计同时起步,设计出来一部分产品,同时这部分产品铆装过程中所使用的型架、夹具、钻模也设计完毕。并行工程的顺利推行,受益于从欧直公司引进的VPM信息管理系统,VPM信息管理系统已被欧直公司广泛使用,是经过很多机型考验的成熟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

2.3 装配工艺方案

设计制造复合摇臂铆接夹具:复合摇臂零件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按照复合摇臂产品的三维数学模型,设计复合摇臂独立钻孔工装。复合摇臂独立钻孔工装安装方法:复合摇臂钻孔工装由后定位板1、下定位板2、上定位板3、钻模4、钻模5、横向定位件6组成。首先安装后定位板1、下定位板2、上定位板3,通过拧紧螺栓、滚花螺母安装在一起,然后按照复合摇臂三维数模,镗制出与机身结构连接的螺栓孔钻模,钻模孔孔位制造公差在±0.2mm,因为这两组孔的制造准确度决定复合摇臂钻孔工装的钻孔准确度,所以孔位相对尺寸制造公差要求严格,必须是安装完毕后两组孔同时镗制而成,然后将钻模4、5安装在下定位板2、上定位板3上钻套安放圆孔内。最后通过定位螺栓安装横向定位件6、复合摇臂独立钻孔工装使用方法即复合摇臂组件装配:按照装配夹具S6201H000Z0022101定位复合摇臂支座H000Z0015201、复合摇臂的一部分H000Z0018201、H000Z0019201、H000Z0020201、H000Z002120,在夹具上钻孔铆接成组件后按照装配夹具S6201H000Z0022101钻6-Φ3.1初孔。通过这6-Φ3.1初孔与2框M533G1201051连接。H000Z0014101在装配夹具上的定位见下图2。

2.4 装机效果

以上进行的工艺准备经过PT1架的安装验证,某型机的复合摇臂组件安装主桨操纵系统拉杆后进行操纵系统调整试验,按照操纵调整文件,穿上中立销后,“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的间隙不小于3mm;运动部件与运动部件的间隙不小于6mm;静止部件与静止部件的间隙不小于1mm”。满足了产品图纸的要求,证明工艺方案有效。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10

关键词:传统刺绣工艺;女装设计;艺术表现;应用原则

1引言

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元素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1-3]。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特点鲜明且完整的艺术体系,尤其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显示出较高的艺术价值[4,5]。近年来,服装的个性化设计广受关注,以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可较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6,7]。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文化传承,而且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包容性,更加契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8]。本文在概述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种类及特点后,进一步综述其在国内外女装设计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传统刺绣工艺应用于女装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拓展其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及传承。

2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及特点

2.1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刺绣在民间也称“扎花”或“绣花”,它是一种以丝线为主在面料上绣制各种花纹图案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尚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说明刺绣工艺在商周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9]。随着刺绣工艺的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设立了专门机构为贵族供应刺绣制品,但这时的刺绣制品仅是地位尊卑的一种表现形式,且受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导致刺绣制品的使用范围较为局限[10]。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济繁荣促使刺绣工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形式多样的刺绣服装也逐渐在民间得到普及[11]。明清时期的刺绣工艺表现形式丰富且技艺更加精湛,尤其到了清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进入了全盛期,除了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宫廷御用绣品外,苏绣、粤绣、湘绣及蜀绣等地方绣品也已具有较大规模。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帝制的终结使得象征统治阶级的刺绣官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棉质服装以其较高的生产效率及相对廉价的成本更受民众的欢迎[12]。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其在服装中的应用逐渐被边缘化。新中国成立后,因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传统刺绣服装的消费市场进一步缩小,造成了传统刺绣工艺仅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现象。改革开放至今,纺织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刺绣虽然逐渐被电脑控制的机绣所替代,但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重新受到时尚界的青睐[13]。近年来,大批本土设计师基于传统刺绣工艺设计的服装作品在国内外时装周上大放异彩,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及文化的魅力。2.2中国传统刺绣的种类及特点。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十余种地方刺绣,其中以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最为著名,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14]。与此同时,这四种地方刺绣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其艺术风格也各有不同,示例效果如图1所示。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工艺的统称,其是由顾绣发展而来,以仿画绣和写真绣著称。其艺术风格可概况成“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俱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抱绰约亲昵之态”[15]。苏绣图案娟秀且针法丰富,色彩搭配清新典雅。湘绣是以长沙地区的刺绣工艺为主,其多选用丝绒线作为材料,题材以国画为主。该绣艺术风格豪放大气,最大特点就是形态生动逼真,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16]。蜀绣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其以软缎和彩丝为材料,以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及民间吉语等为题材,其艺术风格精巧细腻。蜀绣图案具有构图巧妙、针法平整、丝路清晰且色彩鲜丽的特点。粤绣是广绣和潮绣的总称,其题材丰富、图案饱满、色彩富丽夺目,绣制光滑平整,针脚长短参差。其金银线绣针法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也独具特色。

3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因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生活用品、装饰物品、服装和舞台艺术场景设计中都有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刺绣女装。3.1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国内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国内著名设计师郭培女士及其女装品牌“玫瑰坊”耗时近20年积极探索创新明清时期宫廷流传出的“金线绣”技法,并在其服装作品“宫绣”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如图2(a)所示。该作品图案全部采用进口金线绣制而成,金丝游走于绫罗之间,龙飞凤舞于服装之上,彻底打破了传统盘金绣图案的局限性,图案富丽堂皇、栩栩如生,整个作品尽显皇家“宫绣”的奢华唯美。服装品牌“盖娅传说”创始人熊英在其2018春夏系列大秀的醉梦(贵妃)系列作品中以中国古代宫廷的明黄色为主色调,在丝光锦缎面料上采用立体丝带刺绣工艺绣制牡丹、菊花等图案,如图2(b)所示。整个服装作品刺绣图案立体感强,丝线疏密有序且色彩鲜明,在经典廓型间尽显刺绣肌理所营造的美感,较好地呈现出花开富贵的大唐盛景。国内自主女装品牌“花木深”在其2019春夏上海时装周中展示了部分服装设计作品,设计师将时尚的中式款式与手工苏绣工艺相结合,通过中式纹样、苏绣技法和现代印花技术的巧妙融合,使系列服装款型、图案既有富含中式文化内涵,又兼具现代时尚元素,完美展示了当代苏绣的艺术和实用之美,如图2(c)所示。国内女装高级定制品牌LaurenceXu在巴黎时装周展示的“敦煌”系列作品,将云锦面料和中国传统定制工艺完美结合,演绎出极尽繁复的精妙奢华。其中部分单品运用中国传统刺绣和钉珠相结合,在面料表面绣出花朵图案,充满古典、浪漫的艺术气息,如图2(d)所示。除此之外,女装高定设计师兰玉还将家族传承的苏绣手工艺运用到“LANYU水魅”系列高级定制婚纱系列中,赋予了苏绣一种全新的国际化表达方式。3.2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国外女装设计中的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东方风潮后,中国元素在西方服装设计界的应用屡见不鲜,刺绣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元素的代表之一,深受国外女装设计师的青睐。著名奢侈品品牌Armani在其巴黎时装周上充分展示了“中国风”元素,其中一件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进行图案绣制,如图3(a)所示。整个作品充分展示了刺绣工艺的纯粹和精美,浮雕式的刺绣花纹展现在宽松的廓形中起到了较好的平衡作用,衬托出整个作品的柔和、精致和优雅。意大利品牌Valentino在其2014年秋冬巴黎时装周所展示的部分女装作品,采用刺绣工艺所制的蝴蝶、飞鸟和玫瑰图案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图3(b)所示。该作品以较为柔软飘逸的雪纺面料为基材,采用刺绣工艺进行玫瑰花型的设计,整体效果柔美精致又不失华丽。AlbertaFerretti品牌在2016秋冬系列会上展示了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多以丝绸和蕾丝为主,如图3(c)所示。该女裙以轻柔丝绸面料为主,配合蕾丝花边及镂空纹理,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刺绣工艺进行图案设计,提升了整个女裙的雍容华贵之感。Gucci品牌在其2017米兰时装周春夏会上展示了一件女裙单品,如图3(d)所示。该作品以雪纺裙为载体,通过刺绣工艺形成中国元素风格的牡丹图案,整个花型考究古典,刺绣丝线的颜色搭配合理且绣工细腻,显得格外大气。除此之外,Dior、Chanel及AlexanderMc-Queen等国外品牌也有将中国传统刺绣团花图案应用到在女装设计中的作品。

4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国内外女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由于刺绣工艺形式多样,合理选择及应用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女装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4.1刺绣工艺需布局合理。刺绣工艺布局直接决定着服装的最终表现效果,设计师在明确设计构思的前提下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刺绣图案,然后选择合适的刺绣工艺、材料及颜色,这样才能保证刺绣与服装协调、统一。4.2刺绣材料应与服装面料匹配。服装面料形式多样且风格差异较大,设计师需要根据面料特性进行刺绣工艺的布局。因此,刺绣材料的选择必须和面料相匹配才能起到丰富服装造型、体现设计美感和突出个性的效果。4.3刺绣纱线配色协调。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其在刺绣过程中更是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一件优秀的刺绣作品除了要针法巧妙灵活,也需重视色彩的合理搭配及运用。这就要求设计师准确掌握刺绣配色原则及配色方法,从而实现刺绣配色单纯而不单调、多样且统一的效果。4.4刺绣图案契合服装整体风格刺绣图案取材范围相对宽泛,从花鸟虫鱼到山水人物、从书法到国画等等。设计师所选择的图案题材不同,其所展示的服装效果也不同,题材选择必须服务于服装设计风格,起到烘托设计主体的目的。

5结语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11

关键词: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特征;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在工程机械中,装备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工程机械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将设计的装配零件图纸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装配,然后用于工程施工中。可以说,工程装配工序是工程机械中的关键工序,如果工程机械的装配工序未到位,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1]。而正是因为工程机械装配工艺在工程机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工程建设和工程机械企业才会更加重视对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研究。以下就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工程机械装配介绍及其作用

工程机械装配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一方面工程机械装配指的是批量生产的工程机械装配。这些机械装配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较高,批量生产之后可以帮助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机械装配问题,降低工程机械装配的经济成本,提高工程机械装配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柔软性较佳的机械设备[2]。与传统的工程机械装配相比,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装配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柔软性,适合于小批量生产。现代化工程机械装配有助于改善工程机械的性能,在工程机械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工程机械装配工艺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现代化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出现可以帮助实现工程机械性能的提高,使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2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特征

2.1装配形式方面的特征

从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装配形式来看,目前我国工程机械采用的装配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移动的装配形式,而另一种是固定的装配形式。具体来说,固定的装配形式需要在装配车间内寻找到若干个需要固定的装配点,然后再在这些装配点的位置放置好相关的零部件,以便接下来在这些固定点的位置进行工程机械装配[3]。固定装配形式又可以分为分散式固定形式和集中式固定形式,分散式的固定装配形式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的装配地点由不同的装配人员进行组装。采用分散式的固定装配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装配效率,因此在生产时可以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而集中式固定装配形式则与分散式不同,一组的装配任务必须由同一个工作人员完成,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不高。一般情况下,这种工程机械更加适合于小批量的生产。而移动式装配形式则是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装配中较受欢迎的装配方法。它所指的是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和移动的装配地点组合成的装配形式。很显然,相对于固定的装配形式而言,移动式的装配形式灵活性提高不少,因为深受企业的喜爱和欢迎,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2.2装配方法方面的特征

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工程机械装配方法主要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以及调整法,不同的装配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适用的方法也各有不同[4]。互换法是工程机械装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这种装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零件可以随意调换使用,且经济成本低,效益高,因此可以较好地提高生产效率;选配法与互换法接近,但是效率低于互换法,但是经济成本和零件加工的精准度较低;修配法的主要特征在于不同的零件相互之间不能互换使用,装配精准度要求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装配的效率;调整法在所有的方法中,对零件的精准度要求是最高的,在装配工艺方面要求也较高,因此性能极佳。综合以上四种装配方法和技术来看,如何选择装配方法还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对零部件的精准度要求而定。

2.3装配方面的特征

从总体来说,工程机械装配的种类较为多样,工程机械装配涉及的零部件也较多,材质也各有区别。要想将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性能的细小零件组装在一起是相当复杂的。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工程机械零件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组装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生产批量的零部件,并实现零部件的组装。综合以上分析,工程机械装配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流程的复杂性以及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量较大。

3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现状

3.1自动化程度较低

与传统的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相比,我国现代化工程机械装配工艺在批量生产与科技含量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通过与其他机械装配工艺水平比较,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我国工程机械装配工艺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首先,从我国输送自动化程度来进行分析[6]。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大多属于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形式大多以小批量生产为主,这是因为部分零件对加工精准度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加工精准度较高的工程机械装配形式也主要以固定式的装配为主,因此导致输送自动化程度较低,流水生产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从我国工程机械装配的作业形式来看,虽然我国目前的工程机械装配作业形式已经开始由人工作业向自动化装配转变,但是整体水平还较低,人工作业的现象仍然较多,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

3.2装配工具较为落后

工程机械装配工艺需要以工艺装配和工具为基础,工艺装配和工具的科技含量越高,工程机械装配的效率和零件加工的精准度就越高。但是从我国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装配工艺所需的工艺装备和工具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经常需要使用到的工艺装配和工具有拧紧机和压装机。装配过程中需要采用冷热交替的方法来实现外圈与孔、轴承内圈与轴以及销与孔的装配,但是很显然这样的装配程序需要花费的工序较多,还需要使用到专业的冷冻柜和加热箱,效率较低。压装机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使用压装机可以较好提高工程机械装配的效率。但是采用压装机工艺需要另外设计,所需生产成本较高。而拧紧机主要负责的是装配作业中的连接和固定。工程机械装配中使用的螺栓大部分属于大螺栓,只有大螺栓才能够对机械关键部位拧紧,协助做好机械装配工作。然而,直径太大的螺栓对于拧紧的力度要求较高,单纯依靠普通的气动扳手进行拧紧无法达到固定效果,时间长了之后还有可能导致螺栓松动,对机械安全十分不利。因此,我国相关人员和部门还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拧紧机,来对螺栓进行拧紧和固定。

3.3人力劳动的强度较大

结合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装配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低以及装配工具较为落后的现状来看,不难想象,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装配还需要运用到大量的人力。工程机械装配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其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力要求较高,如工人需要对零件进行搬运、移动和组装。过强的劳动力度不仅会降低工程机械装配的效率,还对工人的身体素质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将会制约整个工程机械装配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的注意。

4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发展趋势

4.1自动化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装配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为: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质量、装配的效率以及装配的劳动强度。输送自动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工程机械装配的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长远经济效益,促进工程机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保证工程机械装配质量的同时需要加强自动化技术的提高。要提高企业工程机械装配的自动化程度需要企业能够加大对工程机械装配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大量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的工程机械装配技术,并配合实现高自动化水平的流水生产线,提高工程机械装配的自动化技术。

4.2设备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提高了工程机械装配的自动化和输送自动化水平可以较好地提高工程机械装配的效率,促进工程机械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工程机械生产中还存在着批量生产规模较小的问题。目前我国依然有较多的企业在工程机械装配过程中采用的是固定式的装配方式,这种装配方式的灵活度较低,装配效率也有待提高,要提高固定装配方式的效率需要采用装配生产线的方式。但是要装配生产线就必须要求设备要具有更强的柔性,这样才能够增加生产的批量。因此,企业必须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特征进行生产线的设计,使生产线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装配。当然,在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装配的时间问题,提高装配的效率。

4.3操作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之所以要实现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自动化,是为了能够提高装配的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降低工人的劳动压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实现工程机械装配工艺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工人的因素,以人为本,促进工程机械装配的人性化发展。输送的自动化可以减轻输送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同样的,升降平台、助力机械臂以及平衡式起重机等设备的应用也是操作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未来的工程机械装配工艺发展过程中,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操作人性化的重视,为劳动工人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置冷暖空调,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人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4.4新产品虚拟化装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企业能够及时更新工程机械产品,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三维可视技术在工程机械产品的开发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企业可以利用三维可视技术对工程机械产品进行虚拟化装配,以便于仔细观察工程机械装配新产品的各部分零部件设计是否合理,发现问题时也可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因产品设计的细微差错而再次进行修补和切割,有助于大大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减小产品研发的周期。

5结语

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工程机械装配自动化程度较低,装配工具较为落后以及人力劳动的强度较大。未来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发展趋势会朝着自动化、设备柔性化、操作人性化以及新产品虚拟化装配等方面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装配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康秀乐,张坤.工程机械组合式履带制造现状及节能发展趋势[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5(S2):42-45.

[2]邹翔.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5(17):83.

[3]田志强,张云飞,付成安,等.薄规格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材料,2013(6):1-5.

[4]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9.

装配工艺设计范文12

[关键词]飞机装配 不协调 原因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86-01

一、飞机装配不协调的原因

(一)人为误差

人为误差出现在工装设计、在产品设计、工艺文件编制以及制定工艺方案中,也出现在装配生产、工装制造以及零件制造事故中。

(二)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实际上就是在特殊条件下,尺寸误差方向和大小依据一定规律或者不改变误差,一般包括温差变形、铆接变形等。铆接变形主要就是锪窝、钻孔的切削力和轴向力、钉杆不均匀胀粗、铆接锤击力等导致产品发生形变。上述变形中主要有改变铆接件长度,蒙皮扭曲、起皱、鼓动,改变大开口结构尺寸,交点孔不同心,接头偏扭,外形尺寸偏差等导致飞机装配中出现不协调问题。温差变形实际上是在比较大温差大的基础上,材料具备不同的热膨胀系数,促使工装、部件、组件之间出现不同变化量的尺寸,以至于出现不协调的问题。例如飞机外翼展长为10.7m,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中对四大组合件进行经装配,型架出现不同的展长,在铆接变形、温差变形的情况下,紧邻各肋的四大组件上的系统孔错位、角材错位,从而促使总装型架后形成不同程度的展翼[1]。

(三)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主要就是说在特定情况下,对变化规律误差不能进行确定。数据误差获得一定量的时候,具备统计规律的分布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变量。一般情况下包括工装制造误差、协调位移误差、零件制造误差、型和板材出厂公差以及装配误差等。上述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单独的,大部分都是多种问题协调误差,经常交换误差性质,所以,分析不协调误差的时候,应该进行具体研究。

二、飞机装配不协调问题解决措施

(一)增加设计产品装配结构的工艺性

工艺性一般来说就是在生产结构允许情况下,应用经济、方便、合理的工艺,多数出现在设计补偿中,以便于能够简化系统协调关系。例如,外形中合理设计补偿角片;依据接头底面锉修或加垫、有间隙补偿孔与轴来处理围框式接头;利用锥度补偿、间隙补偿、螺纹补偿、刚度补偿、余量补偿等方式处理接交点接头;依据留余量对接加工、间隙配方式处理交点孔和叉耳式接头;利用设计补偿方式处理端面配合,若一对叉耳满足配合尺寸,剩余部分具备足够间隙,连接结构余特定系统和成品系统的时候,应用游动补偿、长圆孔补偿、滑动补偿等,保障具备协调性好、关系简单的连接。划分分离面的时候,应该具备完整的装配单元,简单协调装配单元的关系。对连接形式和分离面形状进行简化,部件之间、组件与部件、组件之间等防止出现插入连接的问题;装配同一组交点的时候应该位于同一台型架上。设计结构元件的时候,防止出现同心度要求、套合件的交点接头,存在协调连接关系的结构件。如果出现上述协调问题,此时应该应用工艺补偿[2]。

(三) 合理应用工艺补偿

装配飞机的过程中,及时加工或者调整零、组、部件等的尺寸,以便于能够适当抵消装配和制造零件的误差,确保能够满足精确度以及协调装配的需求。例如,余量补偿、加垫补偿、装配方法补偿、反变形补偿等。

(四) 控制装配变形

装配变形在制造飞机中包括多种因素,设计中存在大小不稳定、方向一定的现象,实际操作中在记录同一装配方法的装配变形偏差,就能够获得算术平均值。在算数平均值中获得偶然误差,随着不断增加检测次数,装配变形误差算术平均值主要就是精确的系统误差。最大程度上降低铆接工艺的影响,合理应用强迫装配的技术,具备类似于定位方向发铆接锤击方向,对铆接工艺制造设计的程序进行正确应用。为避免大面积进行铆接,不均匀钉杆镦粗会导致出现曲变形;在允许制造设计的基础上,利用中心法、圆周法、边缘法以及镦头交错排列等方式来正确选择铆接顺序,以便于能够提升施工质量,增强钉孔垂直度。实际操作中有机结合干涉,构建最合理的干涉量,铆钉杆干涉量应该对称分布,保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结构扭曲变形[3]。

(五) 应用处理决温差变形的技术。

飞机制造设计中如果出现高于6m的组、部件长,此时不能够忽略温差变形,一般情况下,在热平衡情况中会严重影响生产,此时合理应用变形梁式架结构设计部件一端,另外一侧留余量,以便于能够科学的使用精加工和协调固定等措施。

(六) 合理分配工艺容差,制定科学的协调路线

第一,协调路线中移形误差和非共环的数量取决于协调准确度,从工艺角度进行分析应该满足最短尺寸链的基本原则,以便于获得最短的协调路线,尽可能降低非公环。第二,实际操作中不重要的装配尺寸链当做封闭环,从工艺角度分析应用容易实现的调整工艺容差方式。第三,对装配协调的基本作用进行分析,依据协调准确度进行研究,对环容差组分进行分析,以便于能够合理处理不协调问题,实际上就是科学合理的处理装配误差,然后对修正工艺容差实时重新分配,方便控制系统操作,保障飞机制造能够满足准确度需求,分配过程中协调工艺容差的包括公式计算法、经验估算法。依据《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提出计算协调累积误差中的多引据程渠道,经过研究可以发现适合更加方便的概率法和极值法。第四,利用危率估算来构建协调措施,依据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的基本原理,尽可能控制在3.0危率以下[4]。

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航空制造单位、航空设计院所开始大量应用计算机数字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以便于能够缩短周期、降低工装数量,确保拥有良好的飞机协调性,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杜娟.飞机装配不协调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4):114-116.

[2] 卜泳,肖庆东,黄春等.飞机水平安定面整体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关键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5(21):9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