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建筑工程设计

古建筑工程设计

时间:2023-07-07 17:23:46

古建筑工程设计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1

论文关键词:消防系统,设计实例

 

1、前言

云南某千年古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两度遭遇火毁。2009年的地震导致古寺大部分建筑受损,现正进行统一修复,而消防系统设计与实施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2、火灾危险性分析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寺院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形式,火灾危险性极大,而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很低,并且由于寺院是建在山上,发生火灾后火势能够迅速蔓延,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寺院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消防系统设计

由于寺院存在上述火灾隐患,而对其实施保护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消防安全不仅要以扑灭火灾为第一目标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论文,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形式。因此,火灾探测技术及消防安全措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能够因地制宜的达到早期探测和早期灭火。整个工程中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电气系统及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电气系统设计

消防电气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1]。

(1)根据本工程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要求,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配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论文网论文格式范文。

(2)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并参照故宫等国内古建筑领域的常用探测保护方式,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了点型感烟探测、点型感温探测、极早期吸气式探测以及视频火灾探测。

其中,视频火灾探测系统是现代消防的最先进技术。本工程在大雄宝殿设置一套8路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大雄宝殿空间高大,点式探测器不能满足规范的设置要求,其他探测方式对古建筑的美观及使用会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设置了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它的特点是:

l系统不仅能够探测烟雾,还能够探测火焰

l能够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l现场设备只有摄像机,安装方便

l管线少,不破坏建筑结构

l能够夜间探测

l能够适用于如大雄宝殿这类大空间古建筑

表1消防电气系统设置一览表

 

序号

保护区域名称

保护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广播系统

消防电话系统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

鼓楼

 

 

2

钟楼

 

 

3

藏经阁

 

 

4

禅房

 

 

5

客堂

 

 

6

大雄宝殿

 

 

7

地藏殿

 

 

8

方丈室

 

 

9

圆通殿

 

 

10

后轩北院

 

 

11

斋堂

 

 

12

消防控制室

 

 

13

消防泵房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古建筑设计;融合设计

我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理念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建筑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古建筑设计不仅实现了设计理念的丰富化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建筑技能的优化与完善。虽然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合理地将古建筑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建筑元素与古建筑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推动我国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以及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注重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区别

1.1建筑设计理念的区别

建筑设计理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古代,建筑设计受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理念中通常会融入当时的社会文化、观念等理念,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现。如果将古代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促使现代建筑更具特色,而且在古代历史文化巨大的冲击下,还可以赋予现代建筑新的活力与文化内容。现代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多数都没有实现古代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反而出现了大规模缺乏创新的建筑设计,导致社会民众以及设计师出现审美疲劳。建筑设计师通常都将更多的眼光投入国外设计中,虽然国外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建筑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

1.2建筑材料方面的区别

就建筑选材方面而言,古建筑设计多数都选用木材为主要材料,即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代建筑设计通常选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因此也被称为钢混结构。二者之间在材料选用方面存在极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逐渐被结构性更好、稳定性与强度更高的钢筋混凝土取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木材作为一种消耗品,在建筑中的使用不仅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需求,还会造成森林面积下降,对自然环境造成一系列破坏,且木材极易受到火灾、腐蚀、潮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在力学性能方面远高于木材,还可以有效解决木材在建筑使用中的各项不足与,因此钢筋混凝土更符合建筑需求。

1.3建筑设计方式的不同

在古建筑设计理念中,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通常会在设计中将花园、园林、景观等设计理念融入整体设计中,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古典建筑。现代建筑设计通常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为目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性,所以现代建筑中更注重人们的功能需求,如电梯安装、监控设备、智能系统、安全系统等。虽然这些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导致现代建筑失去了对古建筑形式的传承。现代建筑设计形式已经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形式,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重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当适当的融入古建筑元素、思想以及历年,实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2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现状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的融合,能够使建筑设计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即仿古建筑风格。仿古建筑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是利用古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用于现代施工技术建设的一种建筑样式。现代建筑设计人员了为设计更高质量的仿古建筑,通常会在设计过程中将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建设、装饰技术有机融合,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1]。近年来,仿古建筑虽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仿古建筑同质化的问题,导致人们审美疲劳,制约着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所以,加强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仍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与发展方向。

3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路径

3.1建筑设计思想方面的融合

受地域文化、生活环境、民俗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的古建筑特征通常彰显了建筑所有者的地位与身份,相对于北方的古建筑,南方古建筑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所以,南方古建筑更多的是依水而建、依山而建,更注重园林、植物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协调,这样的古建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建筑物所有者的身份与地位,但增加了更多的自然属性。现代建筑设计中常会利用自然特征增强建筑的自然属性,与古建筑设计思想相似。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思想方面的融合,不仅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建筑设计思想方面的融合,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工程量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率,有效满足现代社会民众追求自然的实际需求。例如,世博会中国馆就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2]。

3.2建筑材料方面的融合

建筑材料不仅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核心,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纽带,在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中,建筑材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古建筑设计中,由于技术、施工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建筑材料主要以木材为主,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强的自然属性;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为主要材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但缺乏自然属性。通过建筑材料方面的融合,不仅可以赋予现代建筑自然属性,还可以推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实现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3.3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物数量不断增长,导致建筑设计出现变革,也造成古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逐步消失,其原因主要是古建筑更强调以庭院建筑为主,而现代建筑更强调以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核心目的。为了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必须注重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与古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将自然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合理融入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将木材与钢筋混凝土相互结合,增强建筑的美感与文化内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4-5]。由此可见,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融合不仅是实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重要路径,更是推动现代建筑设计水平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4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发展趋势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创新发展,而且还要深刻认识古建筑设计是历经千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既要注重创新发展,也要注重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协调、融合发展,并通过设计二者深度融合的共存方案,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的古建筑文化,实现我国建筑设计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6-7]。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大力推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在创新的同时尽可能保存我国古建筑的艺术文化,充分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科学技术优势,借助古建筑的设计理念提升建筑文化内涵,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民众对于美的追求[8-9]。促进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是我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者场所,即建筑物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因此,推动现代建设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汲取与提炼古建筑设计中的优秀设计理念与文化元素,借助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优势,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建筑的美观性与实用性,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注重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路径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泓怡.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中国住宅设施,2021(1):76-77.

[2]巩玉发,韩萌.浅析传统大木作在现代仿古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发展——以“南仕堂”为例[J].住宅科技,2020(10):65-68.

[3]李小燕.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7):225-226.

[4]王健尧.中国古建筑抗震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20,17(7):196-198.

[5]郭琦.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22-23,28.

[6]赵刚.探讨现代建筑设计如何与中国古建筑设计相融合[J].建材与装饰,2019(33):139-140.

[7]刘雅婷,李宪锋.由中国近现代仿古建筑复兴思潮总结现代仿古建筑的发展与革新[J].明日风尚,2020(5):158,160.

[8]包颖.浅析中国古建筑装饰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居舍,2019(36):17.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仿古建筑;研究分析;屋面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国家,在当前的建设环境之下,不少城市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且有着一些独特的历史景观。其中,古代建筑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加进一步的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社交特点和结构类型进行分析,还应当对施工的建筑样式和建筑的景观特征加以分析,以促进实践施工效益的增强。其中,在仿古建筑建设和设计的过程当中屋面的设计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并且也是古代建筑展现不同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载体,故在设计项目之中还应当重点的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以明确施工的特点和质量特性。

1.仿古建筑的现状

针对当前仿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现状加以明确,是开展后续各项施工环节的重点,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难点。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到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之中,其中包含有多个项目的建筑项目,在全国范围之内不断的兴起,这样的现状也使得仿古建筑的施工设计进入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阶段。在此时期之中,全国都开始了仿古建筑的建设与施工,在最近几年逐步的发展成为了城市建设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总的来讲,仿古建筑的建设之中屋面设计有以下几种形式:砖木结构、框架钢筋结构、框架全木结构以及全竹结构等等。在实践的设计项目之中针对不同设计结构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且结合不同设计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等,实现对工作的全面改进,是全面增强仿古建筑设计水准和屋面管理质量的关键点。

2.仿古建筑设计中屋面施工的应用

仿古建筑设计之中屋面施工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的古代建筑屋面形式较多,所以根据屋面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的不同,还可以对屋面设计的种类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筒瓦屋面、蝴蝶瓦屋面、茅草屋面、木瓦屋面。筒瓦屋面级别最高,常用于皇家建筑、官宦房屋、寺院庙宇等,高大挺拔,屋脊做法以暗、亮花筒带滚筒筑脊,脊头以鱼龙兽等为表现形式展现地位及权势。蝴蝶瓦屋面多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分为底瓦、盖瓦,盖瓦跨缝压在两路底瓦上,屋脊常用带滚筒的筑脊完成,常用作民居,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茅草屋在旧时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差而建造,不过现在茅草屋的性质已改变,主要用来观赏,成为许多度假村和生态旅游地的首选。

3.仿古建筑屋面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针对当前仿古建筑设计屋面施工之中常见的管理问题加以分析,是明确改进原则和后续工作重点的关键性环节,应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分析。首先是屋面施工之中的防水处理问题,这一点是当前仿古建筑屋面设计之中的核心问题。在木结构的屋面施工设计之中,其多半采用的是砂浆层等设计形式,来防止结构出现整体脱落的情况。而在先浇筑的混凝土屋面设计施工过程之中,先浇筑的屋面自身有着较强的疏水性能,在雨水不大量聚集的情况之下较少出现渗漏的情况。但是在实践的施工过程之中市时常会出现振捣不密集的情况,进而使得空隙较多,最终出现相当严重的渗漏现象。另外,针对屋面施工之中建设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问题也应当加以重视。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意识和技术水准对于仿古建筑施工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诸如相关人员在仿古建筑屋面施工的过程之中对盖瓦的工艺处理不当,进而使得搭接的长度不均匀、不统一,或者是在实践的施工设计过程当中对于屋面的设计间距未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使得杂物进入,必将对最终的仿古建筑施工成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也应当加以重视和分析。相关混凝土需要有着严格的出厂质量证明,针对施工过程之中的混凝土制作、采样、养护、取样以及试验等项目的操作应当严格的遵循相关操作标准和规定来进行,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当中应当力求密实,严格禁止出现孔洞的情况,避免出现裂缝缺陷,同时在实践的施工当中应当加强记录,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制定详细的混凝土屋面施工方案,提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复查钢筋的数量、保护层厚度,保证位置正确,尺寸、标高准确,模板拼缝严密。

仿古建筑屋面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同样关键。在施工之中屋面的建设有着其特殊之处,所以安全防护措施应当到位。但是当前相关项目建设和开展过程当中经常出现防护设备不齐全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交接不到位的现状,使得相关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意识和思想观念不到位,或者是一些人员没有能够很好的遵守施工安全管理的细则,在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等等,对于安全管理也是较为严重的影响,应当加以重视。

4.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仿古建筑施工建设项目屋面施工过程之中常见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的难点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当前问题存在的一些基本环节。下文将针对仿古建筑屋面施工的管理细节和管理的重难点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旨在进一步的促进施工建设管理质量的增强,为新时期的仿古建筑屋面建筑事业不断稳步向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总的来讲,在仿古建筑的屋面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之中,应当遵循相关原则和施工的技术理念,以全面的促进实践施工效益的改进,完善施工的细节部位,综合性的提升施工建设水准,为后续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防水处理上,灰的使用相当普遍,也很考究。泥背、灰背的使用,一般称为苫背,具有防水保温的作用。现在大量的仿古建筑群的屋面是现浇混凝土斜屋板面,与传统的屋面防水截然不同,但仍然必须采用泥背、锡背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水、防渗漏、防腐的效果。盖瓦时铺成的灰条要均匀,但是灰不能过多外溢。屋面瓦盖完之后,对每垄筒瓦沟进行均匀的勾缝补隙,瓦沟逐步清理干净。

除了上述分析的仿古建筑防水施工处理之外,在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现场的安全管理意识也同样关键。屋面施工由于自身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善必将导致重大的安全风险,所以应当严格的规定现场的安全细节,相关人员进入现场操作应当佩戴专业的安全防护设备,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之中应当严格禁止出现吸烟以及抛掷物品的情况,加强对防电的管理,并且在屋面施工中应当采取密目网进行现场的封闭式管理,以促进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的增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仿古建筑施工项目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在屋面施工的质量管理重难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实践的角度着手对施工项目开展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环节和应当予以重点改进的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明确仿古建筑的屋面设计质量控制特点和原则,并且以此为核心理念增强仿古建筑屋面施工的管控,增强施工的管理,加强对整个施工流程的严格控制,以真正意义上促进仿古建筑屋面施工的质量,为更好的展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和城市的文化底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卉 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11(2)31-33

[2]郑键雄 罗志勇 刘艳玲等 论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建设2011 (7)31

[3]宋敏菠 仿古建筑的屋面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1(11)178

[4]黄学奎 浅谈仿古建筑屋面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4期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防雷

中国传统古建筑多为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因被雷电击中而造成直接破坏或引起火灾一直是传统古建筑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之一,历史上因被雷电击中而发生火灾至全部建筑被损毁殆尽的例子不在少数。为了尽量减少雷电对古建筑的破坏程度,现代古建筑保护工程均有防雷设计要求。一般的防雷处理方式是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屋面的翼角和屋顶正脊上安装引导线,将雷电引至地面,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本体的目的。其判断依据是根据对建筑物周边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判断是否达到国家及设计防雷要求。若测得接地值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则要进行升级处理方式,即防雷补充接地工程,直到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本文以三峡工程湖北库区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为实例,介绍并分析古建筑防雷保护工程。

1 建筑工程概况

屈原祠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建的纪念性祠堂。因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秭归县归州镇的老屈原祠将于水位上涨至175米后被淹没,屈原祠将以仿古新建形式建于秭归新县城茅坪凤凰山。新建的屈原祠占地面积12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由山门、前殿、正殿、南配房、北配房、南碑廊、北碑廊、南陈列室、北陈列室、南厢房、北厢房、享堂、屈原墓冢、消防监控室、卫生间15座建筑组成,分为屈原祠、屈原墓两部分。屈原祠以山门、前殿、正殿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屈原墓建于屈原祠东面,由神道、享堂、屈原墓冢组成。正殿、前殿、南、北厢房、享堂为木结构建筑,屈原墓冢为石结构建筑,其余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立项,湖北省文物局负责具体组织建设。其主体工程于2006年底开始建设,2009年初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同时,屈原祠所在秭归县凤凰山古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一直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屈原祠主体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邀请秭归县防雷控制中心对该建筑群防雷控制数据进行检测,具体是对建筑物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经过检测,屈原祠最主要的正殿接地电阻值为15.4ω,前殿接地电阻值为16.0ω,均未达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防雷补充接地工程。而屈原祠主体工程施工单位不具备防雷补充工程施工资质,建设单位另委托了宜昌市一家具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该工程的方案设计编制及施工。

2 环境及地质勘察分析

防雷工程承担单位首先对屈原祠建设环境及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屈原祠建设新址凤凰山面对三峡大坝。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凤凰山成为长江中的半岛,屈原祠正好处于向东开口的喇叭型地形的尖端,当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到此将形成上升气流,加上充足的水汽条件,极易出现雷暴天气。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秭归县年平均雷暴日数大约为54天,因而雷电活动较为频繁。

由于茅坪镇地区的地表为片麻岩角闪石风化颗粒状的沙石土层,其水分含量少,因此这种土壤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根据现场勘察,屈原祠所处的地质条件北面多为花岗岩石层,其他为强风化砂地质。由于这两种土壤电阻率都很高,导电性能差,雷电过程会产生强大的闪电电流,当建筑物落雷时,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将雷电流扩散于大地之中。土壤的电阻率越小,雷电流扩散越快,越安全;土壤电阻率越大,雷电流扩散越慢,越危险。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就会直接危及建筑物的安全。综合屈原祠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简单的利用建筑物基础接地是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必须增设补充接地设施才能达到防雷设计要求。

3 方案设计

针对屈原祠建设地址秭归县凤凰山的地质地貌情况,防雷工程承担单位开始编制专项防雷工程设计方案。首先,屈原祠防雷施工方案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及验收依据是:

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⑶《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综合考虑到屈原祠内各建筑等级、结构形式及工程预算,对院落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受雷电影响最大的前殿和正殿两栋建筑进行防雷补充接地工程。

接地是防雷的重要环节,雷电防护的根本原理即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将雷电流泄放引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人员或设备的安全。为了将来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容易实施和达到规范要求的接地电阻值,该接地系统采用基础接地与人工接地做为联合接地装置。基于屈原祠所处的两种地质条件和各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做防雷接地设计:

考虑到屈原祠内各个建筑所处的位置及地质条件,对屈原祠正殿、南北厢房、前殿设置一圈闭合环形接地网。

接地网具体做法是:距各建筑物基础1-3米(因地质条件限制可适当放宽)处增加一圈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采用40×4的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视地质条件而定,对土壤条件好的采用1.5米长,50×50的热镀锌角钢;对是花岗岩地质,我们采用钻深孔,在孔内各放置一根6米长φ65镀锌无缝钢管做为垂直接地体,再灌注降阻剂填满岩石与该钢管接地体之间缝隙。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焊接后,用高效无毒降阻剂和黄土回填来改变土壤结构,使之接地电阻符合国家防雷规范要求r≤10ω。

4 工程施工

方案确定后,防雷工程承担单位立即组织人员开始施工。按照方案要求,施工人员在距离正殿建筑轮廓线4米,前殿建筑轮廓线3米外,按建筑物轮廓线开挖一闭合地槽。在开挖槽过程中,土壤多为三类黄土,未见花岗岩。将规格为40×4的热镀锌扁钢放置槽底,做为水平接地体。在建筑物防雷引导线接地点开挖一条地槽与外地槽相连,用同样规格的热镀锌扁钢与水平接地体焊接成一体。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将1.5米长,50×50的热镀锌角钢做为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焊接成型。通过监理检查验收后,灌注高效无毒降阻剂和回填黄土将槽填满,以此来改变土壤结构,分层夯实地面。以上防雷工程所用材料都有出厂证明和产品合格证,并严格通过监理检查验收后才能使用。经过1个月的紧张施工,承担单位完成全部防雷补充接地工程任务。经再次检测,正殿接地电阻值为3.9ω,前殿接地电阻值为4.5ω,达到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并通过防雷检测中心验收。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仿古建筑;名城保护;闽南特色;技术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载:仿古:模仿古器物或古艺术品。《现代汉语实用词典》载:仿古:模仿古代器物或古代艺术品的式样或风格。仿此定义仿古建筑:应用现代建筑材料、技术,模仿古代建筑的式样或风格建造的建筑物。

1.仿古建筑的意义

中国建筑指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城堡和城市、陵墓、坛庙、寺观、古桥、古塔、园林、民居、桥梁、堰渠、华表、牌楼和阙等,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枕山面海,古人誉之“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泉州市是800多年前最早是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占台湾汉旅人口的44.8%约900多万人祖籍地在泉州。泉州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又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泉州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开元寺、洛阳桥、清净寺、灵山圣墓、清源山风景区、府文庙、九日山、安平桥、石湖塔和姑嫂塔、崇武古城、草庵、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蔡氏古民居、牛姆林、清水岩、仙公山、郑成功史迹、屈斗宫密址等不胜枚举。

除少数几处如牛姆林等外,名胜古迹大都与古建筑有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应有名胜古迹外,还要保护其他的古建筑。建筑的魅力,不在于外表的浮华,而在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明显的传统特色。建筑具有记载的功能。它是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理应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如北京的四合院、杭州的古建筑、福州重建“三坊七卷”、南京在修复的古城墙……。泉州则重建了朝天门、临漳门、威远楼、棋盘园等景观。较成片的仿古建筑则有环西路、中山路、北门街、西街、新华路、学府街、涂门街、新门街、真武庙、少林寺等街区。

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先民根据自然条件,采用巢居和穴居方式。后来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地面建筑原始的房屋。夏代、商代出现了城市和宫殿,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得到发展。战国以后,建筑类型不断丰富,不仅建筑都城、宫殿、坛庙、陵墓、王府等,还有大量的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和桥梁、堰渠等公用建筑工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也不断进步。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柱粱式的结构体系。构件用榫铆结合,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后来又创造出“斗拱”的结构形式,不仅增加了结构的强度,还具有装饰作用。建筑物的外观一般分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高大的台基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气势,而且有防潮作用。屋顶起遮阳避雨的作用,同时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装饰,增加建筑物的审美功能。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根据环境和建筑物的性质、功能采取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平衡,主要建筑物在中轴线上,辅助建筑物排在两边。宫殿、坛庙、陵墓及其深宅大院,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另一种是打破对称平衡的格局,根据周围的环境采取灵活的布局方式。例如寺院常常顺着山势层层建筑,园林的布局则追求曲折多变,含蓄幽深,达到建筑物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除了一般古建筑的特点外,泉州古建筑有自己的风格:一是砖木结构和石结构占大多数,二是古厝多为硬山顶、悬山顶、飞檐、翘脊、也有圆攒尖顶、庑殿顶、穹窿顶等,三是外墙贴红砖,四是街道有骑楼,五是细部多运用工艺美术。

古建筑的保护与现代化冲突比较突出,如苏州旧城区古厝拉满电线,显得不协调;而杭州的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不易保存。苏杭古建筑多与园林艺术结合。泉州采用仿古重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古城既与时俱进,又古色古香。

2.仿古建筑的特点

舒秋华主编的《房屋建筑学》总结我国古代建筑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群体建筑多以院子为中心进行布置。(2)建筑物的平面多为长方形。(3)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4)中国古建筑外形有明显的特征。屋顶多采用大出檐;屋身是房屋的主体部分,采用柱子承重,窗间墙处理很灵活;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建筑细部运用多种工艺美术;色彩的运用有明显特征。五、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为造园主题。所以中国古建筑显示出了卓越的水平,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传统民居追求砖厅石埕,描弯雕凤,显示豪气和装饰美。现存的古建筑大多不足百年,系晚清民国所建。唐宋时期建造的只有洛阳桥、安平桥等少数几处。有些古建筑本身也是仿古建筑。例如成为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泉州的东西塔,东塔高约48m,始建于公元865年,西塔高约45m,始建于约915年。两塔原先都是木塔,被焚后改为砖塔,十三世纪30、40年代才改成现存的8角5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是十三世纪的仿古建筑。1604年泉州湾发生8级地震,两塔仅东塔顶铁链断了一条。石块两块位移。表现了古代泉州石构建筑的高度成就。

泉州的仿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以住宅为主,寺庙、道观次之。仿古建筑采用扬弃的方法继承古建筑的风格。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仍为长方形为主,街区保留骑楼。泉州仿古建筑有以下特点:(1)建筑物不高,一般3~5层,个别有2层沿街店面。(2)地下基础采用桩基础。(3)屋顶一般为坡屋面,有些采用歇山顶,翘脊。(4)外形较简洁,没有繁复的装饰。(5)色彩多用黑红相间,也有用暗红色。(6)与现代建筑外墙贴瓷砖或涂料装饰不同,外墙多贴仿古红砖。(7)屋顶有用琉璃瓦装饰的。(8)仿古建筑墙角仍用花岗岩短条石交砌。(9)有泉州特色的“蚵壳”厝,即用牡蛎壳砌成山墙的房厝。(10)仿古建筑也有用玻璃幕墙的,钢质或铝质门窗。

3.仿古建筑的建设

泉州仿古建筑是成片规划建设的,必然要经过规划、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的程序。作为21世纪建筑,应遵循五项原则:即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

现代建筑的设计要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环境,创造环境,使建筑恰如其分地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之路。人口集中产生“聚集效应”,集中科学文化、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也是建筑发展的动力,达到建筑实用目的的主要手段,以及创造新的形式的活跃因素。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而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度量;文化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文化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巨大作用,决定着生活的各个层面,

是建筑之魂。

泉州仿古建筑同样要遵从建筑的设计原则:(1)结构坚固、耐久,(2)应用先进技术,(3)合理降低造价,(4)注意美观大方,同时应考虑地域性、民俗性、宗教性、环境协调性等因素。

设计图纸仍是建施、结施、水施、电施等。建施设计一样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工程概况、半地下室或地下室防水设计、墙体、楼地面、顶棚、屋面、室外工程、电梯、自动扶梯、门窗、幕墙工程及玻璃天棚工程、油漆、安全防护措施、元障碍设计、其它、装修材料一览表、门窗表。结构设计依然是:工程概况和总则、设计依据、基础、材料选用及要求(混凝土、钢材、焊条、墙体)、抗震构造及施工要求、结构中间验收、地下室、施工监测。

施工则仍是打桩、立模、编筋、浇注混凝土、屋顶、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内外装饰等。但仿古建筑一般先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做填充墙,贴红黑相间条纹的仿古砖,墙角用24cm×50cm的花岗岩石块丁砌,体现闽南特色。

仿古建筑与现代高层建筑相比,主要是层数少、高度低、体量小。其次是外形古朴,斜屋面,屋顶造型多模仿古厝做法。其本质是应力较小,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较低。由此引发一系列技术问题,概括起来有:

(1)由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勘察、设计均可能不够重视,而局部不够准确。

(2)基础采用静压桩。径40cm,一般容易施工,要求单桩承载力为仅几个Mpa,但若施工中停压10分钟,桩会暂时达到几个Mpa的承载力,这种假象会危害建筑物的永久安全性。

(3)建施图与结施图设计有可能沟通不够,也可能审图匆促,致使差错或矛盾率较多。或图纸会审,有时细部仍有可能没发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施工中才发现,由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方案,设计院认可或审批。

(4)设计院现行的体制是新手搞技术(绘图),高手联系业务或做领导工作,致使业务水平不太高。建施设计不太熟悉结施,反之亦然。

(5)如果勘察资料局部不准或施工原因引起基础局部下沉,会引起梁的开裂。开裂小用结构胶加固,开裂大者再加钢板、夹牢,用螺丝固定。

(6)仿古建筑外墙缝渗漏多。因框架较小,而贴砖、砌石,交接缝多,构造柱多,容易渗水。

(7)地下室一层或半地下室,地下室内墙渗漏问题常见。一般有外防水砌砖底部渗漏、集水箱容量小而被水淹没,应安装大功率水泵,自动控制。外环排水设施盖拱形钢化板挡护,接口缘防水处理要做好。

(8)每栋楼风楼接口,反梁≥30cm,用素砼浇注较好,铺砌易产生裂缝,为防开裂,应挂网布,外面应先处理。

(9)仿古建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水泥搅拌运输车运载,为防车到工地需等待人仓时间太长而板结不易处理,一般粗骨料粒径偏小,若掺外加剂,则凝固较快,若水分不够,水泥水化不充分,或养护不善,则楼板易开裂。可用结构胶修补。

(10)坡屋面浇斜板,无法振捣密实。靠手工铲子拍实,存在拍不实的弊端,常漏水。

(11)屋面防水涂料厚度,设计为2-3nim,施工厚度不均匀,施工碰伤处,易渗漏。

(12)卫生间预埋管道,预留洞口处要灌缝,应分为两次灌浆才有效防水,实际施工没分两次灌浆,易渗漏。处理的办法是一次灌浆,后掺益胶泥防水效果好,又增加强度。

(13)外墙贴砖最好掺益胶泥(比水泥稍贵),它收缩慢,粘结力大。

(11)注意各种预埋部位(如电灯接口等),因砼厚度小而造成的开裂与渗透。

(15)窗边若没有灌注密实,易出现渗漏。填充墙梁底不饱满,斜砌60°最好。否则,内装修有孔,外装修空洞,是渗水易发生部位。

4.结语

泉州仿占建筑保留了旧城的历史风貌,让归国华侨仿佛回到孩童时代,倍感亲切。建筑的寿命有限,而城市的存续无限,仿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建造更多经济、技术、历史、文化多重意义共融的建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绿竹.品味泉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古建筑;砖木结构;消防安全;防火设计

Abstract modern brick and wood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mainly wood-based, th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history by years of natural erosion, the water content is very low, very easy to burn, and the ancient buildings have no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in the event of firewill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re safety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and repair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talk about fire safety an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he modern brick building.

Key words of ancient buildings; brick and wood; fire safety; fi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仅应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建造和创新,还应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以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世人的瞩目,并且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们对文物的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受到高度重视。

一、发生火灾的原因

(1)消防设计不足

近现代建筑结构主要以砖木为主,并且由于古建筑常年受到风吹日晒,建筑材料含水量非常少,恨容易燃烧,而且古建筑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安全通道缺乏。砖木结构建筑发生火灾后,火势除了向水平方向蔓延外,还会出现垂直蔓延的情况,造成立体燃烧,而且在古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是组群不知,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从而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1]。

(2)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的火灾

古建筑在设计以及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电气线路的引入,这些都是对古建筑后期的维修时加入的,但是在维修设计的过程中,只考虑一般照明设计,并且电气线路的老化存在严重的情况,并且随着大量的电器设备的引入,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却给古建筑带来具有的安全隐患。据有关统计表明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占古建筑发生火灾的30%。

(3)生活用火

居住在古建筑内的居民的取暖、炊事以及照明等生活用火不慎发生的火灾也是非常常见的,据有关统计分析,自建国以来,古建筑发生火灾的40%主要是由于生活用户不慎造成的[2]。并且很多的古建筑中一般都设有神台烧香拜祭,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很多人都会去这些地点祭祖拜佛,如果用火不慎也会造成火灾的发生,并且有些古建筑通过改造为共同场所,这会大大增加古建筑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4)游客引入的火灾

目前很多的古建筑都成为历史资料供游客们观赏,如果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不到位,游客随时乱扔烟头,点火、放鞭炮、烟花以及带入一些危险易燃易爆等物质,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对古建筑以及游客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胁。

二、加强近现代砖木结构建筑消防安全的对策

(1)提高耐火等级

古建筑结构防火设计是古建筑修复以及改造中首先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古建筑一般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非常低,如果想要达到现代建筑的防火等级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消防安全,我们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进行维修:①如果古建筑属于文物保护的范围内,我们在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对古建筑的防火性能以及安全度进行分析,并首先确定古建筑的耐火等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判断古建筑的疏散系统以及防火分区,如果与耐火等级不符合可以不做防火处理,如果符合则需要对结构进行防火处理以及防火保护,从而提高建筑的耐火等级。②如果古建筑不属于文物保护的范围内,可以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现代材料进行代替原有的材料,以加强古建筑的耐火等级[3]。③增设消防设施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这种防火设计主要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来的结构以及设计,增设火灾报警器以及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防火设施。

(2)防火分隔的设计,有效组织排烟

防火分区的规划是防火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保证人员疏散以及火灾蔓延的重要的保证,所以在对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古建筑进行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主要是按照古建筑建筑结构、使用功能以及大小进行防火分区,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中一般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防火分区划分:①根据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以及使用功能,按照实际的大小、距离进行划分空间,形成“物理分割”,然后根据古建筑空间的间隔进行规划设置防火设备以及防火措施,从而保证古建筑的消防安全[4]。②在防火设计的过程中,注意疏散和分割的协调统一性,在进行分隔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以防火墙为主要的设施,并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对于连续的空间,不能采取防火卷帘设计防火分隔,这样会减少疏散出口,造成人员的疏散困难。③在对古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挡烟垂壁等设施进行防烟分区的规划,但是为了保护古建筑的结构,一般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如果在达不到防烟分区的要求,则可以增加排烟设施或者排烟系统。

(3)增设防雷设施

目前,我国很多的古建筑都没有防雷设施,虽然有些建筑物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增设简单的防雷设施,但是也没有安全要求,并且由于古建筑属于建筑群体、并且周围古木参天,很容易引起雷电火灾,以紫禁城为例,自建设以来发生较大的火灾的原因最主要是雷电火灾,并且近几年来古建筑由于雷击发生的火灾日趋上升,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改造和修复的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消防设施,并且应按照目前有关的防雷设计规范进行规范防雷设计,并增设防雷设施,从而减少由于雷电引起的火灾。

(4)规范电气设计安装

在对古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具体规定进行设计,对于已有的电气线路应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核和检查,达到要求后才能实施,对于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电气线路,必须进行改造和修复,设置漏电报警系统,而且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修复,保证电气线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5]。

(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禁止违章用火,禁止游客携带火种、易燃易爆以及烟花爆竹等物品进入古建筑内。对于特殊临时用火应申报有关消防部门以及当地公安机关部门批准,并加强防火安全保护措施,并且应明确规定禁止吸烟,玩火[6]。

(6)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对于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牌和防火标志,严禁携带火种以及易燃易爆等物品,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我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三、结束语:

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以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世人的瞩目,因此在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的工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的设施。通过对建筑的结构以及防火分区、疏散系统以及增设消防设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来考虑和确定古建筑在修复、改造过程中要达到消防安全所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充分地利用新产品、新技术,使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能安全、合理的得到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永霞;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探讨.[J].-安防科技 ;2006(08).

[2] 徐静;浅谈古建筑修复、改造中的防火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294—296.

[3] 汤小亚;浅谈东溪古镇古建筑的防火.[J].科学咨询;2010(19):93.

[4] 归小平,张晟途;中国传统式屋顶结合现代结构建筑的利用与消防安全.[C].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8年9月17日:1—6.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7

关键词:传统建筑匠作;结构;引入式教学;举一反三

传统建筑匠作课程是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环境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理应深入了解传统建筑文化、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环境设计。匠作是指工匠技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古建筑外表的学习,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建筑构件部位的名称、功能作用、构件连接结构、构件尺度选择、构件材料选择和建筑施工工艺等,因此传统建筑匠作是一门工、艺相结合的课程。在目前高等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中,传统建筑匠作课程开设的宗旨是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传统建筑匠作不仅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同时还是一门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过渡的桥梁学科。在当下国家注重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设计的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本体和室内外空间的了解和深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课程教学中需要以中国传统建筑匠作为主,这样既符合了新形势,也能简便的找到现实案例进行观测。传统建筑匠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单体建筑本体、群体建筑组合、建筑围合空间、以及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家具等。通过对于传统建筑匠作的了解和熟悉,让学生能够知道传统建筑匠作的工程关系、传统匠作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关系、传统匠作技术与传统建筑艺术的发展关系等,初步树立工、艺结合的专业认识,拓展学生的有关传统建筑方面知识及文化素养,为环境设计打下一个必要的基础。对于传统建筑匠作课程的教学创新点,有如下三方面:

一、在传统建筑匠作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于结构的理解

传统建筑匠作在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专业中也是一门必须课程,对于美术学中的环境设计专业来说,传统建筑匠作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或者说让学生从哪个角度熟悉和深入,是需要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传统建筑匠作对于他们未来的设计起到设计尺度和构造连接确定等有相当的帮助,因此传统建筑匠作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注重对于传统建筑结构的了解和熟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结构的讲解,从易到难的仔细剖析,布置必要的课堂和课后作业,让学生临摹传统建筑结构,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结构进行临摹,体会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建筑结构特点,从而对于当下的建筑设计能有所创新。临摹练习中要注意体会同一结构在不同时代的构造演变,以便理顺结构的发展脉络。学生通过临摹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不同材料、工艺所形成的不同效果,分析不同时代、文化、审美下所形成的不同风格,理解不同环境、条件、地域所形成的不同特征;通过临摹,学生可以了解、掌握传统建筑的构成规律、艺术特征、处理技巧;通过临摹,学生能够发现传统建筑结构的传承和发展脉络,并把握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精神性,进而从文化史的层面上,理解结构工艺背后的隐性的、深层的文化内涵,才能创造性地发展传统建筑艺术。

二、实际案例和项目引入式教学

在传统建筑匠作教学中以案例或项目的方式引入,对学生理解传统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案例测量和观看施工现场,能够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建筑和家具构件的尺度选择,结构连接,工艺要求等。如通过对于淮安市清河区清晏园中的古建筑关帝庙的测量和绘制,就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大木式建筑的构造,以及具体部位构件的位置、材料、尺度、造型和色彩等。这样有利用于学生在今后的环境设计中了解此类建筑的结构特征和尺度选择。再如通过现代仿古建筑的施工现场的观测和对于工人的咨询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古建筑匠作的工序、构造特点、工艺要求和材料选择等,增加现实直观性,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最后可以对比思考现代的和古代的建筑匠作的优劣性,以及现代古建筑设计和匠作施工的设备和材料等条件改变下,如何改进古建筑方案,为以后的设计生涯提供宝贵的经验。案例和项目的引入式教学能使课程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项目的测绘还强调采用传统手绘来绘制古建筑,同时也应用电脑软件加以辅助绘制,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精确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通过在理解古建筑结构和匠作的基础上,进行适用性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树立结构设计意识,以适应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三、在传统建筑匠作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

设计的灵魂在于传承和创新,传统建筑匠作课程也不例外,课程教学内容仅停留在临摹和了解的基础上是不够的,老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他们的应变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萌发,要加以呵护、培养,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认识、传承、应变和创新能力。传统建筑匠作教学中的结构和匠作施工部分多为传统的,而学习此内容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为了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得到应用,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多变性创新应用。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根据不同建筑造型和材料等条件,对于传统建筑结构和匠作施工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以更好的符合现有条件和现代施工需要。同时,也为创新型和创意型中国风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可行性和可能性经验支撑。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

[2]徐潜,张克,崔博华.中国传统建筑[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8

【关键词】古建筑雷电安全隐患对策

1古建筑防雷的安全隐患

由于古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建造地理环境以及性质都与一般建筑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存在,所以很容易受到雷电的侵袭,古建筑防雷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古建筑物的结构来看,为了将古建筑的挺拔、雄伟等更好的表现出来,在古建筑物上大都建造了高耸的屋脊,这些高耸的屋脊也为雷电入侵古建筑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2)结合古建筑物的建造地理环境,古建筑物大都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者是比较开阔的区域及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边,会加大雷电的入侵几率。(3)大多数的古建筑都为砖木结构,一旦受到雷电的侵袭,很容易引发火灾。(4)在建造古建筑周围会有高大的树木,这些树木很容易遭受到直击雷的侵袭,继而引起雷电反击,古建筑物很容易受到雷击。(5)在古建筑的大殿正脊中部大都埋设有金属宝盒,还有的古建筑物顶部内有锡背,这些金属物都会使古建筑物接闪放电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2古建筑防雷对策

2.1古建筑物外部防雷设计

引下线、接地装置以及接闪器三部分共同组成了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主要包括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以及避雷网,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雷电流,通常安装在建筑物顶部。接闪器与引下线上端进行连接,而下端则与接地装置进行连接,引下线的主要作用是将接闪器拦截的雷电流引流到接地装置上。接闪器则距离地面有一定深度,其主要作用是将雷电流泻放进大地。

2.1.1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根数越少越危险,很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雷电二次效应危害。所以,应多布设几根引下线,对建筑物的柱子和钢筋进行充分利用。大多数的古建筑物为砖木结构,因此只能采用明敷引下线。在敷设的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确保引下线对称分布,引下线之间的间距应符合规定要求。为了有效降低引下线自身电感所引起的雷电感应过压,应以最短的接地路径来对引下线进行敷设。在距离地面1.8m~0.3m处应确保有良好的覆盖物可以保护引下线,防止引下线与游客接触从而产生电压危害。

2.1.2接地装置

应结合古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地理环境以及客流量数等情况来选择接地装置的方式和位置。如果古建筑的游客量较多,需要在古建筑物内部做好均压措施。如果古建筑物的宽度交战则可以选择水平周圈式的接地装置,要确保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路之间的距离符合规定要求。如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需要连接成一体,形成均压接地网。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确保接地网以内电场的分布比较均匀,将跨步电压对游客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减小室内在被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而容易产生的反击高压危害。如果接地体与古建筑物出入口或者人行道口的距离不超过3m时,应将局部接地体埋入深1m的地下,如果在埋设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则应敷设50~80mm厚、宽度超过接地体2m的沥青层来进行替代。主要以垂直接地体为主,不断增大接地深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者避免对古建筑物内部地表的破坏。

2.1.3接闪器

为了使古建筑物的艺术特点得到保证,在设计接闪器的过程中最好选用接闪带与短支针组合,为了更好的使雷电泻放进入大地,最好选择敷设有引下线的屋角的接闪带焊接大小为30~50cm左右的短支针。通过研究雷击规律可以发现,应沿着建筑物正脊、屋檐、垂脊等容易遭受到雷击的地方来敷设接闪带。为了防止雷电流中的电动力造成的危害,在对接闪带进行敷设时避免将直角或者锐角弯曲,最适宜于圆弧形弯曲,应以接闪带弯曲弦长大于对应弧长的十分之一为准。如果古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5m,则可以选择与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m的高达树木上布设接闪针,最好将引下线沿树干敷设,冲击节电阻不能超过10?,应使用滚球法来计算接闪针保护的有效范围。如果古建筑物上有金属装饰物,要确保部队古建筑物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对所有的金属装饰物与接闪带做等电位连接。

2.2内部防雷设计

内部防雷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不断降低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为了确保古建筑物的安全应将内部防雷设计与内部防雷设计进行结合,除了外部防雷装置外,为了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所采用的措施都属于内部防雷设计,内部防雷设计主要包括有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接地、加装电涌保护器等。很多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内部都增设了消防、报警、监视系统等。这些都属于这些弱电系统,很容易遭受到雷电感应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古建筑物内部防雷进行设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在古建筑内部设置多个等电位连接的端子,将较大的金属物、设备机壳、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线、电源PE线,与较近的端子进行连接或者是在等电位连接线上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等电位连接端子与防雷接地连接;对于建筑物内部的线缆,应通过屏蔽电缆或者是穿金属管的方法来降低雷电对其造成的危害。

3古建筑防雷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对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进行管理和维护也是古建筑物防雷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确保古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得到保证,除了需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外,还需要经常进行维护检查。

3.1防雷装置的管理

在管理古建筑物防雷装置,应派遣熟悉雷电防护技术的兼职或者是专职人员,不断建立健全各项防雷管理规章制度,不断落实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测以及雷害灾情上报工作。如果由于古建筑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而增大雷电安全隐患时,相关人员要及时评估古建筑雷电风险,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对于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安装、隐蔽工程图纸资料、测试记录等都需要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应尽量在维护和修复古建筑的过程中来对其进行防雷施工。一旦出现雷击事故后,需要及时向当地防雷机构上报,防雷机构组织防雷专家类评估和分析雷害出现的原因。

3.2防雷装置的维护

防雷装置的维护主要包括有日常性维护和周期性维护两部分,日常性维护就是在每次雷暴天气结束之后进行,而周期性维护则是每隔一年或者是半年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维护。在雷电活动比较旺盛的地区,需要随时检查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情况。一旦发现相关的防雷设计不符合规定要求,要及时找出原因,并提出正确有效的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姜海玲,赵海江,郭砚茗.简易建筑防雷保护[J].科技资讯,2015(21).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9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维护;施工;质量

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是先人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遗存,是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例证,因此,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对于保护我国的古老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因该项工作的特殊意义,其修缮工作施工质量必须要有所保证,严把各项工程项目实施、排除工程质量通病是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实践,对如何做好古建筑修缮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1古建筑的修缮原则

“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古建筑保护单位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

1.1对“原状”的理解

古建筑的“原状”应是其最后建成时的原来状况。应经过充分勘测调查,分析哪些是原有的部件,哪些是后变的。可以从本建筑中找依据,也可从建造时间、类型、手法工艺等找证例。

1.2对“保存现状”的理解

近现代文物建筑因变化不大,可以保留现状,但古建筑往往经历多个时代的变迁,“原状”已被改变歪曲,有的甚至已经过破坏性修理,其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大大减少,这样的现状就不能保留,而应把破坏性修理的东西去掉,恢复本来面目,正确再现历史的精华。

1.3关于“约定成俗”的理解

某些古建筑虽经历史上修成改动,但其形象已基本固定下来,本身又具有特色,为大众所认可和接受,虽然它不合法式,似乎又不太文雅,时代性也不明显,但它已成为地方标志,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保持现状”。

2重修前的准备工作

(1)以原有的实测图为基础进行考查,将破坏部位、程度绘在图上。对各结构、构造的裂、腐、歪、错、脱、残等认真勘查。对装饰、照墙、地面等破坏情况可进行拍照记录。

(2)在现场认真勘察破坏现状时,还要进一步分析其破坏原因,了解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以便在重修设计时参考。

(3)查阅有关历史档案和历代修理文献,确定修复年代,研究每次修理的增减构件和演变过程等,为复原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对破坏程度进行鉴定,鉴定依据主要有:①看破坏速度,确定是动态或相对静态;②看破坏是否到了极限状态,如梁枋的下垂度超过梁跨的1/100、塔的重心偏离大于直径的17%、梁枋的腐朽面积大于1/6、砖石墙体向外倾斜尺寸大于底宽的1/6等均为破坏极限状态;③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破坏外因的严重性;④看平面对称的变化程度。

3维修工程的分类

现行进行的古建筑维修工程大体可分为6类:保养工程、抢救工程、修缮工程、修复工程、迁建工程、复建工程。修缮工程又分为大、中、小修3种。中修是指翻修整个屋面,更换部分大木构件。大修指全部落架修理,有时可以局部进行复原。

4维修方案的拟定

维修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最为重要,如果方案选择不妥,或会产生破坏性修复,或会损失原有的文物价值,或会造成经济和人力的浪费。维修的原则是:①能小、中修的尽可能不大修;②修旧如旧,不要画蛇添足;③以治本为主,不要仅治标,徒求表面焕然一新;④尽量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和传统施工方法,维修的范围尽量小,附加的东西尽量少。

5施工组织和工程验收

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应把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说明书和工程预算汇总后上报有关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5.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包括审查施工方法、进度计划、人工计划、材料计划、场地布设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等。力求切实可行、科学部署,运用新技术,做到好、快、省。

5.2修旧如旧

我国古建筑基本上以土、木、石、砖、瓦、竹、石灰、五金和油漆彩画等为建筑材料,一般修缮时的配料原则是原来是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非因安全问题应不用或少用新型建筑材料。补换材料的质体、强度、尺寸、颜色等应尽可能接近原材料。补换材料可换可不换的尽量不换,非换不可的坚决换。古代工匠修建古建筑时是用刨、锯、凿、墨斗、平尺、规矩等工具手工操作,维修时最好也能体现和保持这些工具和工艺。

5.3对施工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理

要掌握修缮原则,熟悉设计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及时做好施工隐蔽记录、检查验收记录并及时进行报验,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理。

5.4做好施工周边协调

文物和古建筑的维修质量要求很高,部门关系比较复杂,一般都要成立一个能代表各方的维修领导机构,以便协调关系。

5.5把好工程验收关

所有文物保护的古建筑修缮完工后都要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补工或返工,验收评定分优良和合格等级。施工单位对完工的工程进行自检自查和自我评价后报监理机构,监理机构根据设计图纸、国家及行业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结合修缮后是否保持原来的造型风貌、原来的结构方式、原来的构件质地和原来的工艺等,对工程质量作出监理评估报告,然后建设单位组织建设各方主体(设计、勘察、施工、监理),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文物管理部门等进行综合验收,综合各方意见由建设单位确定验收结论。

6古建工程修缮中的质量通病

6.1木材问题

古建筑修缮的一大难题是干木料缺乏,我国本身森林资源短缺,建筑市场木材供不应求,很多是现采现用,木材含水率普遍很高。古建修缮受工期和资金所限,往往又不能事先买进大量木材等待自然干燥或全部采用烘干脱脂工艺,湿木材用于古建筑修缮不仅难以保证质量,还极易腐朽和开裂。

6.2砖瓦问题

砖瓦是人工加工生产的建材,传统的砖瓦烧制工艺非常严格、考究。现在的普通砖瓦厂,若按传统工艺生产,势必会使成本提高,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其砖瓦质量都不如从前。

6.3油漆彩画工程

据记载古建彩画颜料多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如石青是用天然石头研磨而成,其化学性能稳定、色彩柔和。现代颜料产量高、便宜,彩画中常用的青绿颜料逐渐被近代化工颜料的普通群青、洋绿所代替。这些均影响彩画的耐久性。

6.4屋面渗水、漏水问题

中国古建筑将防雨与装饰功能完善地统一在一起,有一套成熟的屋面做法,其中以明、清宫式屋面施工技术水平最高。如何保持发展传统的材料做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7质量通病防治

(1)加强工程预算,对材料采购有详细组织计划,对一些不常用材料及用量大的材料,尽量提前组织货源,寻找专业材料供应商或专业生产厂家。

(2)严把进货质量关,把不合格产品拒在合同之外;同时也要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把不合格产品拒在施工现场之外;建立材料采购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把生产厂家与工程质量挂钩。特别注重油漆彩绘工程产品的耐久性指标,必要时进行抽样复试,与质优的专业生产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3)让操作工人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操作方法。每道工序施工前详细讲解古建筑的传统施工工艺及优、缺点,强调细部做法,对技艺精益求精。

(4)对木作工程应注意:①把好检验、检疫关,不把病虫害病树带入施工现场;②对大木构架中的柱、梁、桁、枋料设置大棚自然干燥,对门、窗料、板类、斗拱及其它雕刻料等细木料采用烘干脱脂工艺,使木材含水率控制在许可范围内;③编制详细制作及安装计划,根据天气情况对大木构架进行突击安装,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屋面防水工程,尽量避免雨淋雪冻;④做好防虫防腐工作。

(5)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特别是角、脊细部及油漆彩绘成品保护尤为重要。

8结语

总之,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增加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项修缮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对于古建筑保护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永存。

参考文献: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10

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是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自古与园林环境联系紧密,因此,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题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关键词:

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建筑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建筑是并行发展的,上自帝王的宫殿与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与私园,建筑与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统一考虑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蕴含着先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缮与保护方向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园林景观尤其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但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只有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学生如何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和要素设计传统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设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中小规模的古典园林设计。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地将调研、分析语言转化为图面语言,二是如何将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用传统园林的要素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在满足现代园林空间功能的同时体现传统园林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首先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其次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两个作业,第一个是场地调研,第二个是具体设计,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园林设计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现场调研和设计构思很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并且能够将现代园林空间功能与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相结合,扩大建筑设计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各12个课时。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与意境营造、构思要点。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课时,以三或四人一组进行调研,讲解对场地的理解和感悟,随后由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4个课时,个人对场地进行深入构思并绘制平面草图,以调研现状为基础,深入绘制平面草图;第三阶段4个课时,深化草图,完成设计图纸。

二、实践课程题目设计

(一)题目设定

设计题目对场地、面积及设计背景进行限定,设计成果统一为A3大小的装订文本。设计基地主要选择南阳市白河的小岛——月亮岛,四周临水,要求学生在基地内部自行选择1~2hm2的用地设计汉代背景的古典园林。该处是南阳市公园用地,既要满足现代公园的空间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园林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设计成果要求

总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该基址使之形成一处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园林式休闲空间,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组织建筑、绿化、道路、山水元素,创造美景宜人的游赏环境,营造独具匠心的园林意境。设计成果要求包括总平面图(比例自定)、设计分析图、总体剖面图、整体鸟瞰图、局部透视图若干及各项设计说明。

三、教学成果分析

(一)学生加深了对调研分析语言与设计语言的转化能力的理解

对于场地的调研分析是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场地设计构思的关键。对于场地的现状、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学生能够从场地的背景出发进行园林空间布局。比如,一个学生的场地调研从现状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场地的出入口以及场地的基本空间结构,从而确定场地的构思和基本布局。

(二)学生加强了对现代景观的空间功能与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转换能力的理解

学生设计的场地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学生在设计中要体现现代公园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体现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综合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的拓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看似传统,实则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现代设计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表达现代园林的空间功能。

(三)学生对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关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园林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与当时的诗词书画相互影响。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许多学生用题词或者景点题名来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阁、正凝堂、致远斋、经畲书屋、珠箔舫等。

(四)学生加深了对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丰富,排列多样,看似表现出自由随意的风格,但实际上古典园林空间逻辑清晰,体现出有序的空间脉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设计加深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模型感知、剖面表现等体会所设计的园林空间布局和竖向空间表现,同时进一步通过细部空间的设计和表现,学生掌握了园林空间从大到小的转化和设计,进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运用和相互组织的方式。

四、结语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场地条件,对于场地内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准,在设计中暴露出对该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等。结合课程中的具体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作者:赵瑞 王婷婷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11

1.原始记录性价值。古建筑档案是还历史面貌之依据。古建筑如同其他历史文物一样,一旦毁去,将无法挽回,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既能反映中华民族建筑风格又能反映出自身建筑特点的分门别类的古建筑档案体系,有利于对古建筑的维修、保养与利用。

2.依据凭证价值。古建筑的构造复杂,由于构件本身材质性能所限,再加以人为的破坏和自然营力的侵蚀等多方面的原因,古建筑必须经常保养维修,才能保护其年代久远[3]。为了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需要在研究古建筑遗物的同时,配合相应档案资料的研究,两者互相作证、互相结合可以使研究成果更为可靠,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必须重视档案资料,发挥其依据凭证作用,应当要求达到万一这一建筑物全部毁掉时,能根据档案资料加以复原的程度。

3.参考决策价值。古建筑档案在古建筑保护中除了具有依据凭证价值,还具有参考决策价值。如文化部门在研究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时,借助档案,便于了解古建筑的全貌与细节,或者对古建筑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规划建设部门在研究古建筑价值,衡量哪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是否应该保留修复、拆除或者改造时,借助档案,便于进行反复研究并作出科学决策;设计施工单位在修复或改造古建筑时,借助档案,参照古建筑过去原貌细节,便于制定科学的设计与施工方案[4]。

4.科学技术价值。中国古代有着领先世界的建筑技术,而作为这些技术载体的古建筑档案也是浩如烟海、富有特色。研究古建筑档案的科技价值,不仅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资料。比如通过现存的样式雷图档,就可以看出清代皇室建筑完整的设计程序,无论是宫殿、陵寝还是园囿,都是先由算房丈量地面,再由样房里以掌案为首的“样式雷”进行设计,然后是设计绘制地盘尺寸样,即立样图并估算工料,呈奏钦准,而后实施[5]。

5.文化艺术价值。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历史积淀,同时还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系,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当前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渐增强,在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维护中,古建筑档案在体现其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对木(石)构件的更换,对碑文的复原,对建筑雕饰的修补不仅仅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将档案的原始记录利用于此,无疑能更真实体现该物质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

二、古建筑档案工作

1.科学鉴定是确保古建筑档案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首要环节。古建筑档案鉴定是指运用古建筑和档案学的理论和技术,科学地判定古建筑档案的真伪、是否准确、价值大小等。由于古建筑形成时间长,设计、施工、实测、历史考证和现状调查各步骤间隔时间久,经手人员多等因素影响,档案中记载的信息,特别是古建筑实测、历史考证和现状调查部分档案的内容只有经过后人的鉴定方能确定其真实性。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古建筑档案鉴定工作要在总建筑师或工程师的领导下,由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档案人员共同组成。上述“三结合”的组织形式,适应了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是古建筑档案鉴定工作经验的总结。

2.全面收集是保证古建筑档案齐全完整的有效手段。首先,改变古建筑档案不齐全的被动局面,从古建筑测绘入手,积极主动立项开展专题研究,保证古建筑档案的齐全完整。古建筑测绘的基本原则是:弄清历史沿革,保持建筑风貌,据实测绘。具体要求是:据实精确测绘,做到图物一致,测绘语言统一,凡是原古建筑物已无遗迹或遗址,而由测绘者根据各类材料绘制的建筑图,应注明原由;测绘图中反映不清楚的,应以文字、图表作补充说明。实测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单体平面、立面、剖面图;单体台基、结构图;节点大样详图;屋盖结构图;特殊结构用料情况、截面尺寸、图例等。测绘所附说明包括:古建筑物的历史沿革;所处地理平面分布位置;各个立面照片及局部照片;现使用单位及使用情况;文物保护等级及保护方法,维护管理等有关规则;名人参观记录及名人题词;事故报告及处理情况记录;今后规划设想。对于图纸、文字说明难以反映的应采用录像、照片等方式予以补充[6]。其次,除了实测和现场拍照外,多渠道地对相关历史文字和图片信息进行收集,如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考古出土和文博部门保存的档案、地面遗存的石刻档案、古人今人的科技建筑汇编、以相关著作等保存的史志著述等,有利于全面收集到珍贵的档案资料。

3.现代化管理手段是保护古建筑档案安全的重要途径。古建筑档案的寿命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内因即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如发黄、变脆、褪色等现象,尤其是经过复印的图纸和文字更难保存,二是外因即档案保存环境与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线、有害生物等都是影响古建筑档案寿命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时补救受损的古建筑档案,可采用防治结合的保护措施,一方面改善档案保管条件,防止或减缓自然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档案的破坏;另一方面,运用档案保护技术对受损的古建筑档案进行修复、补救;此外,在生成古建筑档案时要注意对档案生成材料的规范要求,从源头上保护档案的安全,延长档案的寿命。另外要逐步实现双轨制管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既有效保护古建筑档案的实体,也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7]。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12

关键词:城市设计;古典建筑;保护;阐释

引言

中国古典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其独特的建造方式和结构闻名中外。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巧妙的技艺和工艺,是体现我国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遗产,它具有艺术价值高、特点鲜明、分布较广、类型多样等体征,古建筑保护工作是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它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古典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成为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1我国古典建筑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

1.1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我国古典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画过浓重的一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派系,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古典建筑的保存不仅使国民重温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1]。它既是供人欣赏的石刻艺术,又给人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为了展现古典建筑的文化和艺术,相关专业人士需要充分了解古典建筑的构造特征和巧妙工艺,进而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所以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1.2古典建筑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

我国古典建筑集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与一身,在古代是统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辅助手段,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古典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相关研究人员除了通过史书研究历史以外,还可以通过古典建筑研究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1.3古典建筑具有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我国古典建筑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我国人民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古典建筑不仅能够调动现代人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去瞻仰古人,还激发了现代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促进人们去了解古人的生活背景和国家的发展实力。除此之外,一个城市的古典建筑还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旅游景区,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我国古典建筑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

2.1古典建筑本身风化严重

现阶段,古建筑群面临着自身风化严重的威胁,随着时代的变革,大自然对古建筑的影响较为严重[2],虽然相关专家学者倾向于保护和维修古建筑群,但是其中一部分学者与另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和意见不统一,导致维修和保护的方式和力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古典建筑的石件和砖体的保护维修工作的效果并不显著。

2.2古典建筑大型木质结构发生腐朽或变形

大多数古典建筑都是露天而建的,古建筑群常年经受风雨的摧残和阳光的暴晒,其表层遭受了严重的腐蚀和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层腐蚀逐步向建筑内部扩展,而古典建筑的框架几乎都是由木质材料搭建起来的,导致大部分古建筑的大型木质结构发生腐朽或变形,进而影响古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3我国公众对古典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够明确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的人民群众对古典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未明确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部分群众不仅不为保护古建筑而付出努力,反而去损坏古建筑。例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和辽宁,其中故宫和长城表面损坏较为严重,刻字留念的情况屡屡发生,破坏了古建筑群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所以,公众对古典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够明确,导致古建筑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我国古典建筑得以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

3.1合理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较快,为了避免各地古典建筑遭到破坏,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古建筑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就是城市规划即百年大计,所以,合理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对顺利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方案,即在参照原始建筑的情况下,避开古建筑,在旁建设与之相协调的现代建筑。

3.2采用技术含量高的方式去进行维修

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的过程中,根据收集的相关史料和配套的修缮方案开展维修工作,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科学合理的采用高科技手段,例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以及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方式来了解古建筑,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

3.3使我国公众明确保护古典建筑的重要性

为了使古建筑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因此,个体公民应该明确保护古典建筑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做到文明旅游。同时,地方政府不能盲目的利用古建筑建设旅游景点,要在保护其完整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适度的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做好保护古建筑的宣传工作,培养个体公民的自觉保护意识,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做出一份贡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建筑是祖先留给现代人民的重要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建筑瑰宝。它本身拥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中国发展的见证,承载了众多城市的记忆。其本身的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深受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的喜爱和重视。保护它们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妥善处理城市建设和古典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它们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优化,为和谐城市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航.关于城市设计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3(10):203-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