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

时间:2023-06-19 16:14:45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范文1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要体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应当具备的能力及特点。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早期只有科学学位护理学研究生,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要求而制订,如复旦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经过3年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实践,掌握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护理教育和较高的护理研究能力等。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并提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本学科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可见,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后从事护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临床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培养的是临床专家。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况

2.1课程结构与内容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相对比较短,目前各院校没有统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内容,多数是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3]。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主要是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多数院校由三大模块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如哈尔滨医科大学科学学位课程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学术交流与科研写作等;专业课则根据研究生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有护理教育学、卫生政策学、护理研究方法论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启动晚,其课程结构和科学学位类似,如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除公共必修课外,还有专业基础课,如护理理论、高级健康评估、病理生理学等;还有专业及选修课,包括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老年护理与实践、高级护理实践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课程模块类似,并且公共必修课多为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英语等,但是专业课和选修课侧重点不同,科学学位课程内容侧重理论研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临床实践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尤其注重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2课程实施

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多数是与医学其他专业一起上课,采取大班集中授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第二军医大学则比较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上课,教学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4]。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李亚洁[6]指出,研究生临床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项目作业法、专题讲座法、录像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教学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如角色扮演、病例汇报、读书报告、分组讨论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施形式比较灵活,学生自主性比较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的特点,即以“导”、“研”为主的教与学。

2.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保证护理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估主要是由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且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

3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特点。秦永杰等[7]经调查访谈指出: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国内虽然规定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但只是笼统地要求具备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没有进一步量化和标准化,整体还是缺乏统一性、专业性[8]。为此,国内许多学者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2012年张文文等[9]应用Delphi法对33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主要培养临床高级实践者,应具备人际沟通能力、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等,这与2011年王泽玮[10]、孙宏玉[11]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具体,主要是培养临床专业型人才。据美国护理大学联盟最新公布的《TheEssentialsofMaster’sEducationinNursing》中指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除了要具备所有医务人员应有的五大核心能力外,还要具备九大知识和技能:具备从自然学科到人文学科的实践背景、组织领导能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促进学术成果应用于实践、掌握信息学与卫生保健技术、参与健康政策的制订并倡导其实施、能够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进行临床预防以促进人群健康和具备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护理实践[12]。借鉴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可尝试构建以角色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主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品德、知识和素质3个结构上分别制订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维度,还要重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并明确指出要具备的各项能力。

3.2课程资源匮乏

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本质特征[13],汪健等[14]指出:国内部分院校护理学研究生课程种类比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阶段差别不明显,有的课程内容几乎和本科阶段的内容相差无几,课程内容相对落后,缺乏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知识和信息。国内学者李芳芳等[15]对上海3所院校在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专业课程资源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数量和课程满意度均较低。

3.3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研究生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16],而课程内容是依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设置的。但是国内多数护理院校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是相似或近乎相同的[5]。李春玉[17]指出: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设置对于护理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没有侧重,课程设置没有支持各研究方向,也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群。李芳芳等[15]调查指出: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均提出了要设置与自身研究方向相符的专业课程的需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专业学位的增设,要求细化专业方向,构建匹配的课程体系。因此,专业方向的设置势必要逐步规范完善,课程设置内容不仅要凸显护理专业特色,还要体现专业方向的不同。

3.4课程设置不能反映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不同

课程设置应该围绕教育的哲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角色胜任力为根本进行设置[18],反映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和标准及社会的需要和期望[19]。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培养模式各有特点,但是他们的培养都是以达到某种专科能力为目标[20]。胡翠环等[5]指出: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目前各高校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性:不管是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对此,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2012年,谭静等[21]分析了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核心能力与知识要求为指引,以临床实践为导向,按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程模块开设专科疾病与护理学课程,根据专科特点安排培训内容,突出专科护理技术和专科症状管理。

4结语

生理学研究范文2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是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的结果,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由德国转移到美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生教育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过程中新出现的高一级学位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式”是其主要形式。研究美国研究生教育产生的历史渊源与管理模式,并以其首创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早期获得的成就为案例,进一步体现“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以及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专业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诞生的标志与历史渊源

研究生教育首先诞生在19世纪的德国。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德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洪堡原则的确立。1810年以洪堡原则为办学原则的柏林大学的建立是德国研究生教育诞生的标志。由此肇始,德国大学教育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并深刻影响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对美国的影响最为深刻。美国研究生教育真正开始于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下简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霍普金斯大学是一所仿照德国大学模式建立的大学,被誉为是“建立在巴尔的摩的柏林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董事会声称:“大学创办的目的,在于为学者探究高深知识营造适宜的环境并提供机会。”[1]霍普金斯大学将大学定义为“研究高深知识的场所”,并建立研究生院,开展研究生教育,首次提出“专业式”研究生教育模式。霍普金斯大学注重教学的同时赋予大学以研究职能,“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办学原则首次在美国大学中获得实现。“专业式”研究生教育模式作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最初出现在一所新建的大学中,而不是出现在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早期建立的老牌大学和学院中,是由19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变革等几个因素所共同影响的。首先,19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扩大。19世纪以来的西进运动过程中丰富矿藏的发现、欧洲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熟练的技术人员以及大批欧洲移民的到来等众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促使美国社会走向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增长,城市新兴阶层和企业家们急需技术应用性人才,而当时的劳动者大体上仍然接受的是重文轻实的传统英式学院的教育,美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已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技术应用需要。因此,新兴阶层和企业家们呼吁进行注重研究的工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科学研究和应用性人才提出新的需求毋庸置疑。其次,美国早期建立的大学与学院改革不尽理想。面对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长期以来遵循英国大学模式建立起来的美国早期大学与学院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随即进行改良,少数院校对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做出小规模发展的改革计划。例如,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提克诺就曾批判美国大学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主张进行教育改革。1826年在他担任哈佛校长之后,为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开设了更高一级的课程,迈出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2]其他大学与学院如耶鲁学院、密歇根大学等纷纷进行改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试验。然而当时大学与学院的改革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培养,而且研究生教育规模狭小,并未能形成系统。最后,留德归来的美国学生积极参与大学和学院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正值大批留德学生归来之际,他们先后将德国先进的科研理念带回美国。伴随着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留德归来的美国学生纷纷参与大学与学院的改革,如塔潘改革密歇根大学、怀特创建康奈尔大学、艾略特改革哈佛大学等等。除了致力于大学与学院的创建与改革之外,大批留德学生归国后成为了美国新大学的教师和研究的主力军。基于上述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国高等教育转型势不可挡,“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的出现符合时展潮流,是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专业式”取代“学徒式”

德国是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其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学徒制”,即以培养“科学研究的接班人”和“工程或技术的研究人员或专门人员”为主要目标,学生通常以自学为主,大学重视导师的作用,强调学生以导师科研助手的形式参加科研实践与教学实践。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在参照德国“学徒式”的基础上,结合了美国的基本国情与本土传统英式学院,进行重大创新,改变德国研究所实验室狭小和教授个人研究的局限,并消除“学徒式”的学生参与和纯理论性研究的偏颇,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对研究型大学的改革与研究生的规模化培养具有深刻影响。

(一)以研究生院为组织体系

为使研究生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美国首创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生院脱胎于德国的研究所,以“培养高水平的专门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大学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前沿项目主要在研究生院进行。研究生院作为对研究生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场所,对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和先进科学知识积累具有重大影响。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高一级教育,因此,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既存在合作又存在冲突。研究生院的建立恰恰平衡了这一矛盾冲突,本科生的教师是研究生教师的主要来源,他们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权限较小,仅起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这既能缓和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之间的冲突,又为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之间的联系支起桥梁,“避免了德国大学研究生培养与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冲突,解决了德国大学未完成的历史课题”。[3]

(二)以校—院—系为主的管理体系

在“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中,校—院—系各单位管理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在学校层面,学校设立校研究生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毕业等宏观层面的政策管理进行决策;在研究生院层面,主要由校级研究生院和院级研究生院分院两种形式组成,前者是校研究生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办理研究生管理的日常工作,后者主要负责教师的招聘、学院课程的设置、科研活动事项等工作;在系层面,系所属于学院的下一级,设立系级研究生教学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学与科研的各项工作,并考核研究生的课程质量以及科研能力。以校—院—系为主的三级管理体系,使得研究生教育工作简洁明了、分工明确、权责细化,使得研究生培养规模化、规范化,既能保证教授在教学领域与科研领域的重要作用,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有效地缓解社会对人才输出的迫切性。

(三)以基础知识为主进行教学与科研

研究型大学具有从事基础研究的传统。[4]“专业式”研究生教育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尤其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对硕士生与博士生均做出具体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基础知识的授课时数是总授课时数的一半,而专业知识的授课时数是基础知识的二分之一。除课程学习之外,对学生的论文写作与实践教育也做出具体要求。即在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前,研究生是不被允许写论文的,学生的论文撰写应当在课程学习与实践教育均完成之后进行,并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商议论文选题及其它方面的内容。实践教育阶段即科研阶段,研究生首先从入学开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零散的基础科研活动,而后可以单独进行一段时期的科研活动,或者是加入到导师的课题中进行科研活动。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大量参与科研工作是美国“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的重大特色之一。以基础知识为主进行教学,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对学生基础科学知识的积累、科研能力的掌握与训练、科研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四)以一流的教师与一流的学生为主体

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其质量高低对研究生教育、甚至是研究型大学的影响不言而喻。“专业式”研究生教育要求聘请一流的教师,择取一流的学生。美国研究型大学严格遴选教师,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十分关注。学校的荣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研究生教育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中的重要关注点,对其教师的选聘更加需要引起重视。研究型大学只有一流的教师是远远不足的,一流的学生也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专业式”研究生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积累、科学素养、科研兴趣与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要求,面向全世界招录学生,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学生的视线,又为一流学生的择取扩大了选择范围,进而择取到一流的学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技术专门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等等。

三、“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成就———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

“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美国研究生培养创造了组织环境、为美国社会人才的规模化输出创造了条件,进而影响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以“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首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为例,通过其首批研究生录取的成功、研究生教育的成就、引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体现“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首批研究生录取的成功

霍普金斯大学从建立之初便声称要“建立一所大学而非学院”。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第一所以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为重点的研究型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尽管霍普金斯大学是一所新建立的大学,但它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在首批研究生录取上,霍普金斯大学不仅招收了美国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更是将生源拓展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其他国家。大学收到了来自46个不同的大学和学院的152份申请书,其中还包括哥根廷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优秀研究生申请人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致于董事会决定将霍普金斯大学设立的奖学金名额从10个增加到20个。首届研究生招录的成功为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起步解除了燃眉之急,更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起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生教育的成就

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成就从其首届博士毕业生以及随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上得到充分体现。1878年6月13日,在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进行短短两年之后,迎来了首届四名博士毕业生,他们分别是亨利•卡特•亚当斯、厄内斯特•希勒、约西亚•罗伊斯和托马斯•克雷格。通过笔试与口试,毕业生们证明了自己对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的精通,并提交了他们精心撰写的论文,展现他们拉丁语、法语和德语的阅读能力和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深刻认识。首届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大学建设,亨利•卡特•亚当斯担任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后来去了密歇根大学;厄内斯特•希勒担任纽约大学的教授;约西亚•罗伊斯担任哈佛大学的教授;托马斯•克雷格拒绝了来自哈佛大学的邀请,成为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在博士学位授予的数量上,霍普金斯大学迅速获得领先。截止到1889年,霍普金斯大学共授予151个博士学位,同期的哈佛大学授予43个博士学位和12个科学博士学位,耶鲁大学自1861至1889年则共授予101个哲学博士学位。[5]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写道:“事实上,尽管不是名义上的,霍普金斯大学是一个类似培训年轻教授的机构。”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的15年之后,202名毕业的博士中有184名成为了教师,超过了毕业生总数的90%,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美国的大学或学院中任教。

(三)引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首先,新型大学的创办。以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为效仿对象,一批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新型大学逐渐创办起来,如1889年克拉克的创建、1891年芝加哥大学的创建,等等。其次,美国早期建立的大学与学院的转型。尽管这些效仿英国模式建立的早期建立的大学与学院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之前就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研究生院的创办,如哈佛大学在1826年率先开始进行研究生教育,然而研究生院却在1871年才缓慢建立。耶鲁学院于1852年正式开始研究生教育并在1872年设立研究生院,但是这些早期建立的大学与学院未能彻底改变当时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唯有当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之后,目光长远的校长们才纷纷参照霍普金斯大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转型。基于这两条途径,美国研究型大学获得迅速崛起,并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大放异彩,美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

四、“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作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高等教育至今仍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矗立,正是由于其系统的非凡性:它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成功机构,其中大多数能够长盛不衰;处于这个系统顶端的是一批形成路径、特色各异的高水平大学。[6]这其中,既包括了德国首创,却在美国发展壮大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包括了美国首创的“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若是没有“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能否获得如今这般成就是不可预见的。“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产生巨大影响,对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一)在借鉴的基础上注重创新

当前阶段,创新已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要求,“创新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之类的教育词汇大量出现在政策文件、期刊论文中。基于对美国“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解,研究生教育所需要注重的创新精神,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尽管“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是美国的首创,但同时也是借鉴德国“学徒式”改造而成的。我国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样可以吸取“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与特色之处,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做出积极有效的改变,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其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研究生的培养,仅管理上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正确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的方向、检测培养的质量等,也是需要创新的角度所在。其三,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研究生在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科研活动的训练之后,在单独进行科研活动或参与导师课题时更要注重创新精神,以已有的知识为起点,在学术研究与论文撰写上实现创新。

(二)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

“专业式”研究生教育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其看作是进行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基础,对研究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来说,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占据研究生主体的很大一部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期间,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并积极拓展,是教师所面临的难点。对于研究生而言,特别是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生,如何在教师指导下实现专业知识的转变、专业技能的应用、更甚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有学科与专业的结合,是研究生面临的难点。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既为研究生传播了基础知识、丰富了文字阅历、加深了文化印象,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需要,又为之后的科研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与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

(三)重视教师选聘与学生录取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既可以转化为大学的声誉,加大学校的知名度,又可以吸引一流的教师和优秀的生源。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跟上大学发展的步伐,空有良好的资源设备没有优秀的教师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教师与学生都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一所大学存在与否的关键。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不断进行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的培养更需要重视。我国研究型大学正处于重点建设时期,更应当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师选聘政策、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为大学引进一流的师资、录取一流的学生。不断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将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作者:孟江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2]王英杰等著.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13.

[3]殷小琴.美国对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继承与超越[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1):98-103.

[4]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3.

生理学研究范文3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老师布置的作业拖了又拖,有的学生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晚上挑灯夜战,有的学生在交作业的前一刻抄袭他人的作业,还有的学生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不交作业。拖延在中学生中是普遍现象,但是拖延久了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甚至会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本文选择中学生的拖延心理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大,拖延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及时纠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对学生进行拖延心理干预的理论依据。

一、拖延的概念

拖延的英文是“procrastination”,这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pro”的意思是“向前,偏好”,“crastinus”的意思是“明天”。所以这个英文单词本身的意思是“推迟到第二天”,在国内翻译为拖延、拖沓、拖拉或惰性。

关于拖延的概念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极的拖延

Laura J.Solomon和Esher D.Rothblum认为拖延是个体对可能体验到主观不适的任务进行不必要的延迟行为。Lay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地推迟应该完成的任务的倾向,侧重的是认知因素。Steel将拖延定义成非理,“尽管预期到拖延会导致槽糕的结果仍自愿拖延的行为”。Knaus认为拖延是一种自动化的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不必要的推迟有时间限制的、重要的、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Haycock等人认为,拖延是推迟或者完全逃避必须承担的责任、做出的决策、完成的任务的倾向。Tuckman则认为拖延是个体延迟或完全回避必须完成的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是自制力不足的表现。

2积极的拖延

Simone把拖延当作个体在做决策时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Chu和Choi认为,拖延有时也会与积极后果联系起来,一些人通过拖延,在时间压力下产生强烈动机,反而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还进一步指出,积极拖延具有四个特征:一是选择时间压力;二是故意拖延;三是有能力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四是最后会取得满意的结果。

3多维度的拖延

Milgram认为拖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迟的行为,二是不利的行为结果,三是拖延者认识到任务很重要,四是拖延导致了痛苦。但是,Ferrari(1995)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并不是所有晚完成任务的行为都是拖延,那种认为拖延是由于主观上的不舒服所造成的观点有点狭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拖延都会带来痛苦。基于此,他提出拖延具有三个标准:其一,无论行为还是意图,都缺乏一种即时性;其二,目的和表现出的行为相矛盾,存在不一致;其三,在拖延期间,偏爱其他有竞争性的活动。Steel认为,拖延的含义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为意向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距;二是不良的行为表现;三是心境变化。

综上可以看出拖延的概念有从原来单一的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的趋势,说明其研究在逐步完善。但是拖延的概念还没有实现统一,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概念展开相应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二、拖延的测量方法

迄今为止,对于中学生拖延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行为观察法、日志法和他人评定法。

1问卷法

目前国内外关于拖延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问卷法是指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的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最为广泛的是Lay在1986年编制的一般拖延行为量表,它共由20个描述与拖延相关的行为和感觉项目组成(如对必须做的工作也要拖拖再开始做),其中包含10个相反的项目(如看完图书馆的书不管到期没有都会立刻归还)。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从“根本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为1分至5分。此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一致性系数为0.82。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结果容易量化,但是其主观性比较大。

2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个体在作业期间的时间管理和分配,以及完成任务的进度来看其是否具有拖延的倾向。如Piers Steel etal(2007)根据拖延的定义中包含延迟和非理性两个方面,采用观察法来获得“延迟”(每个测验完成时间的加权平均数,即完成越晚数字越大)和“非理性”(被试没有完成的题目数)的数据,最后将两者之和作为拖延行为的量化比较标准。行为观察法具有行为的真实性,但是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3日志法

拖延日志法是通过追踪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活动执行情况,从纵向了解学习拖延的动态过程,收集学生学习拖延的有关信息。日志法可以比较不同学生之间拖延的程度,但是该方法只能研究小样本,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性,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4教师评定法

由于问卷法的主观性较大,为弥补问卷法的缺陷,有些研究者采用学生自我报告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Milgram(1993)对学习拖延的研究中采用教师评定法,这一简单的评定量表包括三个问题:学生预习次数、学生课堂出席次数、该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或下降情况。但是这个研究方法也只能针对小规模班级,而且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综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研究中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尽量使研究的结果准确。

三、拖延的相关理论

关于拖延现象,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理论解释,这里主要介绍精神分析学派的自我防御论、行为主义的强化说和认知学派的不合理信念理论。

1精神分析——自我防御论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拖延是在面对威胁性事件时的一种本能反应,一种降低焦虑、保护自尊不受伤害、获得安全感的防御方式,是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比如:学生在考试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害怕在考试中取得不好的成绩被老师、家长批评,被同学另眼相看,所以在考试前假装生病。

2行为主义——强化说

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拖延是一种后天习得的习惯,是从个体对愉快活动和短期奖赏的偏好发展而来的,拖延者比非拖延者在记忆中有更多的成功。换言之,学生拖延既可能是因为因拖延而受到了奖励,也有可能是因为拖延的惩罚不够。在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在合适的时机给拖延的中学生正确的强化,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拖延行为。

3认知学派——不合理信念

从认知学派的角度看,拖延是因为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于是就会拖延这种存在疑虑的学习任务。受到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干扰,学生往往迟迟不肯开始执行学习任务,一拖再拖。持这种不合理信念的学生大多追求完美,对于完成实际的学习任务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怕事情的结果不如人意,被其他人嘲笑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拖拖拉拉。如果最终没有完成任务,会归因为“不是我不够优秀,是时间不够充足”。

四、总结与展望

拖延现象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涵盖的人群也比较广,例如学生,工作者等,尤其对学生拖延的研究越来越多。拖延的概念从开始的单一维度到多维度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研究者也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研究拖延的测量方法,将理论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虽然现在已有不同的方法测量学生的拖延行为,但是国内对于中学生拖延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可以在研究方法上考虑将问卷法和观察法结合,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生理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市场调研 个人理财产品风险 大学生理财产品

1.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大学生市场需求状况工作的主要研究范围为上海市各大高校,并以松江大学城几所高校为重点研究对像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参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研究全国大学生人数等。 对应于项目小组的目标制定和规划的时间,市场需求分析的目标年分别为2011至2014年。

二、指导思想

a) 以问卷调查成果为基础

大学生使用的理财产品分析和产品需求预测主要以完成的相关问卷调查调查为基础,总结大学生对于理财产品需求的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生人数及其持有资金变化趋势和选取特征参数,进行相关产品需求预测及变化分析。

b) 以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及相应风险分析为依据 理财产品所具有的时间,类型尤其是风险直接影响客户的使用热情,需求分析与风险研究的结合是制大学生理财产品研发的主要依据。

c) 相关经验的借鉴

通过对市面上各种理财产品的特点和普遍需求特点的分析,并借鉴相关经验,合理把握大学生理财产品研究的目标的确定。

三、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高校扩招人数逐年增加,大学在校生的人数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状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会提供给自己的大学生子女更多的生活费,以至于大学生手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结余的生活费。但是年轻人缺乏相关的理财观念和社会经验,往往是将手中的钱用到了没有用的地方不能控制,但是之后追悔莫及。市面上现在有不少理财产品,风险收益各不相同。大家所青睐的具有一定收益率同时又有保障的银行理财产品门槛太高,让很多只是想利用手中小钱做投资的同学望而却步。股票、基金和债券等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很多人感到无能为力。而一些网络理财产品又被曝出风险高,使得大学生能够承受风险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理财产品的研发切合了实际的需要。而我们认为大学生理财产品一般应满足如下条件:(1)门槛要低;(2)能保证本金;(3)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4)切合大学生们的生活。

四、项目建设目标

a)通过阅读数据和实地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理财产品的市场情况;

b)研究学习现有理财产品的风险;

c)设计并得出针对于大学生的理财产品;

d)对研发产品的宣传。

五、项目完成状况

a)已经对于问卷完成调查及其统计,得出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和资金流动状况,已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分析;

b)对于市面上常见的理财产品――养老基金、余额宝的风险,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c)研究讨论出两种适合与大学生的产品模式;

d)本项目得到了财经门户网站的报道。

2 项目内容

一.大学生人数的研究

大学生人数从1999年扩招起人数逐年上升,仅从2008到2013五年的数据

人数的变化就非常可观。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数量还在持续上升,尤其是上海市的大学生,除了本地生源之外对于外地生源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招,随着人数的增多,大笔的资金进入了大学生的银行卡中,为我项目理财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用户的保障。

二、调查问卷

a)调查问卷内容

上海市大学生个人闲置资金状况调查表

学校: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1、你平时得到生活费的频率是?

A学期B月 C星期 D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2、你是如何安排使用自己的生活费的?

A 看心情用,不够再要 B 有意识的控制用度不超过某一限额 C 制定简单的计划,合理消费

3、你每个月大概有多少资金可供自由支配?

A 完全没有 B 100以下 C 100―300元 D 300―500元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4、你是否愿意将自由支配资金用作理财投资?

A 不感兴趣 B 有合适的产品可以考虑 C 已做投资,请注明_______

5、你正在使用的理财产品有:

A 银行存款 B 基金 C 银行产品 D 余额宝 E 股票债券 F 其他,请注明

6、你对投资理财知识是否有了解?

A 完全不懂 B略知一二 C有一定的了解 D 非常了解

7、你有兴趣了解投资理财知识吗

A 不感兴趣 B 有兴趣了解

8、你对理财产品的主要需求是?

A 安全 B 较高收益 C 方便存取

b)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按月得到生活费的人数居多,超过一半;星期,学期,其他分布较散,其他的情况包括有用完就给,不定期的情况。

表1 统计结果表1

Table 1 statistical result

c)结果总结:

针对按星期得到生活费且手中无积蓄的人群,由于循环周期过短――一个星期,资金流较少――300到500,投资可能性低;可针对不同的消费习惯设计一个用钱的计划,实时记录每日花费,并将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融入进产品,起到一个引导合理花费,理性理财,最大化手中资金的作用

针对按月生活费且无剩余的人群,以及按月能有一定资金剩余的人群,由于循环周期有一定的时长,按月得到生活费的群体循环周期为每月初的15天,资金额在500到1000以内,按学期得到生活费的群体循环周期较长,可以考虑定期或者随存随取类似余额宝的活期

针对按学期得到生活费,以及手中有一定积蓄的人群,能有一定的资金长期用于投资之用,可以考虑做一些投资安排

d)深入分析:

1.从获得资金的频率来看,大部分人是以月来获取资金的,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可以接受自己被占用资金的时间多于三个星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备注中表示如果能够有明确的收益情况透明的程序他们可以接受时间更加长的投资。他们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市面上缺乏相应时段的理财产品,这是本理财产品的一大市场切入点。

2.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每个月可以获得1000以上的生活费,据我们小组的了解,这些生活费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大学生是相当富裕的,而且据采访了解到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有着“没了就给”的生活费的,所以在每一次得到生活费期初,尤其是开学时有大批同学有着近万元闲钱的时候,这笔现金流相当可观,他们本身也表示希望可以有理财产品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利用这些生活费。

就选择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来看,按月和按星期的同学比较关注的是安全而与此同时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按学期投资的同学就比较关注盈利状况。而他们觉得用余额宝的利息是可以接受的,总的来说,多数投资者都是安全至上的。 所以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向安全方面倾斜。

e)调查体会

通过以上结果,本组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做好细分工作,满足不同时段同学的需求;

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控制理财产品的风险;

定时召开讲座,使同学对于相关知识可以更加了解;

过程透明,让同学们在参与的同时对产品更加放心。

三、市面典型理财产品研究

一、养老金

(一)养老金的概念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二)养老金的领取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 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所谓法定退休年龄,就是指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三)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现在是双轨制,也就是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

(四)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2013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在总结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基础上,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继续推进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

1、合理消化转轨成本。2013年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在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制度的基础上,合理的完成转轨成本消化问题。

2、开征社会保障税。2013年我国政府决定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与养老保险费用不同,社会保障税具有强制性和法制化的特点。开征社会保障税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使我国的税基有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是能增加养老金统筹部分的收入,政府通过税收的设计,尤其是通过税收的优惠减免设计来提企业缴纳社会保障税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养老金统筹部分的收入

二、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指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一)理财产品介绍

保本型个人35天稳利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工商银行的内部评定中认为其风险等级为最低,该投资以35天为一个周期,为方便客户投资,本产品提供自动再投资功能。如选择自动再投资,在当前投资周期结束后,客户该笔购买资金本金全部自动进入下一投资周期,该笔资金已获得的本投资周期收益于本投资周期结束日次日以分红形式分配到客户账户。如不选择自动再投资功能,客户投资将在第一个投资周期后结束。

理财收益计算及分配

(二)理财收益测算

1、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

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以某客户投资5万元,35天投资周期为例,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投资周期结束后,客户最终收益为:

50,000×4.00%×35/365=191.78(元)。

2、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投资周期顺延

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某客户投资5万元,按照35天投资周期计算,资金到账日为非工作日,此时投资周期顺延,实际投资周期为38天,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则客户最终收益为:

50,000×4.00%×38/365=208.22(元)。

3、客户选择了自动再投资,业绩基准发生调整

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某客户投资5万元,客户购买时选择“是”自动再投资,自动再投资的期数选择为“1”期;第一个投资周期,产品的业绩基准为4.00%,实际投资周期为35天;第二个投资周期产品业绩基准发生了调整,调整为4.10%,实际投资周期为35天,则客户最终收益为:

50,000×4.00%×35/365+50,000×4.10%×35/365=388.36(元)。

(三)最不利情况分析

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一是产品到期可能发生的延期支付;二是产品投资的资产折价变现,可能影响产品收益实现的全额收回。如发生上述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 ,客户将面临收益损失的风险。

三、余额宝投资的风险

余额宝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与2013年6月13日正式上线。余额宝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存款业务,作为一只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行情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余额宝的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2013年6月28日余额宝刚刚推出是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 084%,但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仅为0. 35%。这样悬殊的差异不免会对银行存款产生分流的效果。余额宝作为一款货币基金,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线相比,不仅会获得高收益,还可以实时赎回,随时用于消费和转贱业务。银行的活期存款堪称是流动性最高的代表,但是相比余额宝显然逊色不少,只需一键操作。除此之外,余额宝没有设置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限制,一元起买。对于资金有限的投资人群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余额宝是基金公司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产物,除了要考虑自身的运作风险,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风险

网上交易支付方式逐渐趋向于统一的支付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各家银行之间以及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相互风险的传导性和敏感性也会大大提高。客户利用余额宝在进行交易时,必须依靠搜索引擎完成交易,因此互联网企业的风险就会感染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中,搜索引擎主要用于归集信息,并为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符合规定的信息接口。余额宝的展离不开搜素引擎的支持,这就意味其会受到搜索引擎的风险影响。

(二)电信运营商风险

在余额角认付款时会给客户发送验证短信,客户通过输入验证码确认交易。电信运营商为余额宝提供了认证信息的发送渠道。因此,运营商信息渠道的安全性同样也是佘额宝面临的风险。客户在完成移动支付时,手机的身份认证使用较为频繁,因此不法分子对认证信息进行栏截就可以将资金进行转移。电信运营商的稳定和可靠性成为支付宝等手机支付系统稳健运行的关键。

(三)客户操作风险

诈骗案件形形,消费者难以全部掌握这些手段的特征,再加之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风险提示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问题。余额宝以大数据为背景,进行数据搜集和数据分享。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以及手机银行逐步成为主流,客户交易信息经常被公开买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4、结论

本项目通过市场调查,市场产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关于大学生“养老金”的模式设想:

仿照企业制度,由学校统一组织,分类。学生可每周每月上交定额的结余生活费用,和教师养老金一同管理投资,并在毕业时作为进入社会的准备金发放。

(2)关于大学生挂靠银行理财产品的设想:

按年度或学期领取生活费的同学,可以将资金挂靠在银行理财产品上,降低了理财门槛,同时降低了类似于余额宝这类产品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魏亚峰:浅析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J].现代商业.2013-3-18

[2]江丽媛:论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J].时代金融.2013-5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曹淑彦:余额宝规模突破200亿元[N].中国证券报,2013-08-15

[5]李耀东;、李钩: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J] 新金融,2013-09-15

生理学研究范文5

1 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 我国的学位制度 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 )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 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 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 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 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 招生学制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 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 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 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 获得学位条件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 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 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 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 能力。

3.3 规范课程学 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 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 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 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 (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 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 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 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 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 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 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 (1)修满规定学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 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 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 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生理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研究方法 生理学机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05-0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人体的机能和形态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习运动生理学不但要从人体生理学入手,还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基本知识;只有和这些相关学科相互配合,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才能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一、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二、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使一定的生理现象按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正常出现,借以观察和分析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其因果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分析等技术已把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多种生理现象又可通过换能、遥测、多导记录,在不影响人体运动状态的条件下获得实验数据,利用电脑记忆、系统处理、综合分析,使动态的和整体水平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动物实验也是运动生理学实验中不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生理学分支。具体任务是: 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教学现状涉及知识面广,运动生理学课程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运动解剖学,组织细胞学等知识为基础,而体育系因专业限制仅进行了运动解剖学的初步学习。运动生理学又是学习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等课程的基础,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这就给运动生理学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特别是学生刚开始接触运动生理学时,肌肉的收缩过程、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内容复杂、抽象,老师又很难讲述清楚,造成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丧失了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信心。

2.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交叉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既可为竞技训练服务,又可指导群众的健身活动。而在以往的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常常忽视体育实践,把运动生理学当成人体生理学来讲。

3.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体育运动学校不同学生之间文化基础不同,不同专项对应掌握的生理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应针对不同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对知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在以往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常常忽视了这一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实现培养目的。

4.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体育科学中的许多课程与运动生理学关系密切,运动生理学是学习其他课程如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等的基础。以往教学中常常忽视这种联系,把该课程当成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讲,给其他课程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我们是在现时代的条件下从事教学工作的,因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现代科学的新进展。

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这无疑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度科学精神的、智能型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点是同样重要的,离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而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将无所适从。这方面最重要的是采用那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更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能受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这类方法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进行激励、组织、点拨、引导,使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般地说,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把学习方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一般地说,学习方法是第一个层次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实际上都是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正在探讨的课题。

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主要是认识活动。不过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必然会有情感活动随之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认识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有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益于把学生从“刻苦”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愉快地、活泼地学习,这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艺术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创新、发展,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可与欣赏。

综上所述,以上措施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及科学创造能力,实验证明讲授――实践――科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更好的、更适应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生理学研究范文7

摘 要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略论高校研究生科研秘书管理水平的提升 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 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 来华留学医学研究生的档案管理工作 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管理对策 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语言初探 直属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探讨 论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招生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研究生管理水平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与分析 俄语国家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研究 青年研究生导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双向提升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留学生(研究生层次)管理与培养工作浅析 地方高校留学生(研究生层次)管理与培养 创新机制 规范管理着力提升研究生工作科学化水平 来华留学生本科生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提升勘测档案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 提升电价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教外来〔2010〕68号)[DB/OL].http:///lai_hua_853/20101012/t20101012_528338.shtml.

[3]夏青.对来华学历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9):72-73.

[4]n鲁青,李彤彤,陶扉.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5(5):258-259.

生理学研究范文8

摘要目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学科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方法:选择26名护理教育及管理专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从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制年限、课程设置、实践能力、考核评价6个方面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结果:专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问卷的回复率分别为65%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8,可认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31(P<0.05),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结论:专家对护理学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6大方面及其二级指标意见达成一致,结论可靠,为明确我国护理学科学学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护理;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02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l of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with science degree

YAN Li,ZHENG Xian-lan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further perfect the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of nursing graduate education mode in China.

Methods:Selected 26 nurs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ts,using the Delphi method from the training mode,recruit students object,fixed number of year of the school system,curriculum,practice ability,evaluation of six aspects,on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inquiry.

Results:The expert′s enthusiasm high,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s were 65% and 100% respectively.Experts degree coefficient was 0.88,the authority of experts can be thought of high degree.Expert opinion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was 0.531 (P<0.05),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was significant,the expert opinion coordination was good,desirable prediction results.

Conclusion:Experts on nursing science degree in six aspects of training mode and its secondary indexes reached agree,conclusion is reliable,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mode of science degree of nursing graduate in China.

Key wordsNursing;Graduate student;Science degree;Training mode

我国自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学研究生以来,护理学一直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培养模式也一直依附于医学教育。随时代的进步,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新修订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与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等学科定位平行[1],这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制定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护理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本研究通过运用德尔菲法(Delphi法),从6大方面确定护理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内容,构建其二级指标,为制定我国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方法

1.1成立预测评价研究小组

1.2确立研究对象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来自重庆、四川、上海、河南、北京、哈尔滨、安徽、西安、宁夏、云南、广西、香港等10所高校和7家医院的教育管理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组成专家组,成员共26名。咨询专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3研究内容的确定通过查阅国内30所高校的护理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并参考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具有代表性学校的护理研究生培养方式,结合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初步拟

定从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学制年限、实践能力、考核评价6个方面组成护理学科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形成共计140条二级指标。

1.4函询问卷的形成函询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致专家信,简要表明本课题的目的方法。第2部分内容为问卷正文,正文采用Likert法对二级指标赋值,按其重要程度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赋予5,4,3,2,1分,并设有意见栏和补充栏,专家可对各备选条目进行修改和提出建议。第三部分内容包括专家的一般情况和专家对函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

1.5函询过程第一轮问卷采用Email及纸质信件等方式进行发送和回收。由课题组对咨询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为排除手段,并结合专家意见对第1轮问卷进行修改、删减和补充,形成了第2轮咨询问卷。

1.6有关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采用SPSS 19.0和WPS表格对数据录入分析,计算各级指标均数、标准差、满分

比、变异系数、回收率、权威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反映专家的权威性,回收率和提出建议的专家所占比例反映专家的积极程度,协调系数则反映的是全部专家对所有指标的意见一致性程度。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的积极系数由问卷回收率反映,此次函询过程,第1轮发放问卷40份,收回26份,回收率65%,有效问卷26份,占100%。第2轮发放问卷26份,收回2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6份,有效率100%。

2.2专家的权威程度由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决定,权威程度(Cr)等于该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即Cr=(Ca+Cs)/2。本研究专家权威系数0.88(一般专家的权威系数在0.7以上已是非常好[2]),说明专家对函询内容有较大把握。

2.3专家协调系数协调系数W表示的是专家对全部指标给出的评价意见是否存在较大分歧。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最终W值为0.5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专家对指标的意见一致性程度高。

2.4指标删选标准经过对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统计分析,采用界值法筛选评价指标,算术均数和满分率的界值计算方法: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高于界值的入选;变异系数界值计算方法: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低于界值的入选。为防止重要的指标被剔除,在以上3个衡量尺度中,凡3个尺度均不合要求的指标才剔除。对于有一个尺度不合要求的指标,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经讨论后取舍[3]。最后均数>3.0分、满分率>31.6%、变异系数<0.3的指标进入下一轮函询表,并根据专家意见,删减二级条目40项,新增二级条目1项。最终形成护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含6大方面92项二级条目。

2.5专家对培养模式相关问题的选择情况

2.5.1专家对护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达到的培养目标认可情况(表2)

2.5.2专家对护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要求的选择情况(表3)

2.5.3专家对护理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意见集中程度、变异系数及满分比(表4)

2.5.4专家对护理学科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选择情况(表5)

2.5.5专家对护理学科学位研究生考核要求的选择情况(表6)

3讨论

3.1专家的积极性本次课题函询第1轮和第2轮的回收率分别为65%和100%,第1轮过程中,有15名专家给予建设性意见,占回复专家的57.69%,另有3名专家给予了远程电话指导。第2轮函询过程中,有13名专家给予了修改参考意见,占回复专家的50%。说明专家对此课题非常关注。两轮协调系数的统计检验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培养模式认同的一致性程度高的结果可信,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合理,具有科学性。

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本次调研中专家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制年限、课程设置、考评方式等方面意见达成一致。

3.2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科学学位研究生相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更侧重在科研和教育两方面。本研究中前6条包括了护理教学、研究、专业应用等方面,专家的满分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对学生科研教学能力非常重视,这也是近几年争论热点。专家对科学学位研究生要求严格,招生对象方面更是严格把关。76.92%的专家选择招生对象为护理本科应届毕业生,或者相关医学专业毕业生,更有73.08%专家要求招生对象为以上专业毕业生具有工作经验者。

3.3培养过程

3.3.1学习时间本研究中有21名专家选择了3年学制,占80.76%;有2名专家选择2.5年学制,占7.69%;有3名专家选择了2年学制,占11.54%。3年学制是保证学生培养质

量的基础。也有专家建议可根据有无工作经验进行不同年限的培养,如有工作经验者可在两年内完成培养过程。

3.3.2课程设置李峥教授提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增设相关的临床护理专科课程,才能促进护生能力的发展[1]。教学内容滞后使研究生很难接触到护理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会导致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在科研选题时视野局限,达不到研究生教育的目的[4]。本研究通过两轮函询,10门必修课和12门选修课进入最后结果,必修课以专业基础课为主,选修课以专业拓展课等为主。专家对课程设置意见集中,变异程度低。表明护理专家非常希望护理专业课程能脱离附属于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实践提高护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手段。

3.3.3实践能力及考核评价Radzyminski教授[5]认为护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临床输送高级合格的实践者,史崇清教授[2]亦认为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护理研究生将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加重临床实践能力在护理研究生考评中的比重。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专科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学习是专家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其他如独立进行护理讲座,定期参加病例讨论也是考核的重点。相对于临床实践能力要求,专家对科研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则很明确,在科研实践能力方面意见最为一致,文献检索应用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量性研究方法等的百分率都达到了96.15%。教育实践方面,独立完成本专科层次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成为教学实践能力的重点。

美国护理教育自1952年就建立了独立的行使教育评估职能的机构-美国护理联盟护理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 League Nursing Accreditation Commission)简称NLNAC。该评估机构有自行制定评估政策,确定评估标准与指标、程序和方法,和执行评估结论的权利,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认可,并得到联邦政府的财政资助,从而确保了由该机构进行的评估过程及其公布评估结果的权威性[6]。我国目前尚未对护理硕士教学迸行评估。2002年,教育部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在21所学校进行试点,规定从2003年起5年内,所有本科院校都要参评,而且还形成了以后每5年一轮次评估的制度[7],主要从课程成绩、科研能力、开题报告及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来审核[2]。本研究中专家对考评的主要内容主要来自这几方面,如学校考评中的学分完成情况和科研课题进展及情况以及教师考评中的思想品德情况。但因我国教育评估组织有各种条文规定,缺乏内、外、上、下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不够完善,被评估方处于完全被动接受评估检查和评估最终结论[8]。当前我国急需规范统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既能促进护理研究生教育积极蓬勃发展,又能展示各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4小结

本研究通过严格的Delphi函询法,通过两轮函询,在招生要求和培养过程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为细化护理学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提供了参考[9]。但因国家教育的大体环境,各个要求能否切实可行,还需进一步探讨。为提高护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需要各位护理同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进一步细化形成我国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护理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欣,李峥.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现状对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30-32.

[2]史崇清.中美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22(4B):1026-1028.

[3]王春枝,斯琴.德尔菲法中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4):92-96.

[4]王磊,王斌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10):2615-2617.

[5]Radzyminski S.Advances in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Beyond the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J].J Prof Nurs,2005,21(2):119-125.

[6]NLNAC.Accreditation manual with interpretive guidelines by program type for post secondary And higher programs in nursing[EB/OL].(2007-09-25)[2013-07-01].http//nlnac.org/manuals/Manual2006.htm.

[7]曹梅娟,姜安丽.国际高等护理教育评估的发展与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22-23,25.

[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2月)新修订学科目录[EB/OL].(2011-10-30)[2013-08-01].bbs.zjol.com.c/thread-5176067-1-1.htm.

[9]丁天方,邓川.德菲尔法在审计重要性水平分配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5,6:53-54.

生理学研究范文9

[关键词] 高校管理;参与管理;教评

【中图分类号】 D63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

一、基本概念界定

对“大学生参与管理”尚没有明确界定,但可从“参与式管理”得到一些启示,它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思潮与方式方法,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是把下属或学生作为消极的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作为自觉的、能动的主体。”

本文中“大学生参与管理”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管理活动过程中,作为学校主体之一从学校正式组织分享一部分管理权力,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日常管理当中。

二、大学生参与管理现状

(一)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性态度。

随着大学生权利意识日趋加强,逐渐要求高校管理民主化,要求参与到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在调查学生以什么态度参与评教活动中,39%的学生认真思考教师的教学水平客观进行评价,31%的学生依据主观判断进行评价,21%的学生受到其余同学的影响,参考他人意见进行评价,4%的学生在对老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怀有报复心理,3%的学生对主课老师认真评价,副课老师随意评评,2%的认为无所谓。态度是参与管理的前提,也是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

(二)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但缺乏对权利界限的客观理解。

大学生对于学生参与管理权界定模糊只看到其权利未看到其权力的界限和义务,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以教评为例,32%的学生认为教评是学生作为高校主体之一,拥有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认为可以通过教评有效地约束教师的行为,只有36%的同学对待教评的态度是公正客观的,把它当作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大学生各种权利意识不明确,理性态度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对于参与管理之权能存在迷茫的态度和观望的情绪。

(三)大学生参与管理范围逐渐扩展,但参与管理效能不明显同时缺乏相应的效能评价系统。

作为高校主体之一大学生拥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参与管理权的范围是广泛的,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学校发展规划方面、教学管理和教评方面以及后勤管理方面三个方面。学生评教是各个高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履行权利,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这种参与管理是在高校行政的推动下进行的,对学生来说缺乏主动性。

(四)参与管理程度不断深化,但“被参与管理”现象也逐渐突出。

随着高校民主管理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在高校管理体制的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不断深化,然而,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虽然有自主性的体现但却一直披着行政动员的外衣,强制推动色彩明显,被参与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数据显示,有25%的学生对参与教评持无所谓的态度,18%的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教评,6%的学生非常不愿意参与教评。

三、大学生参与管理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管理中,权利义务意识不明确。“一个政绩良好的城邦,人人都会奔向大会去的;而在一个坏政府之下,就没有一个愿意朝那里迈进一步了,因为没有人对于那里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与政治民主的程度时程正相关的。由于客观参与环境的限制以及学生认知偏差,学生参与经常会误入非理性的轨道。

(二)大学生参与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高校学生参与机制建设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局限。缺乏各个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于参与机制、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知之甚少。目前高校管理中学生参与管理缺乏相应的程序规范,学生在行使参与管理权的过程中缺乏程序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很多学生权利意识增强,认识到参与管理的权利性,但是也缺乏参与积极性。

(三)大学生参与管理能力有限。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参与能力是与参与管理的时效性密切相关的,同时着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法治化的进程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知识以及培训,不能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参与管理的客观性,有效性,参与管理能力较低。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大学生实行参与行为的前提。强化参与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大学生应强化独立自主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参与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当学生被视为真正的“主人翁”时,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教育活动的目的。

(二)提高参与程度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从学生角色和身份分析,当前学生权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第二,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第三,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其具体指向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包括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评价权、申诉权等。但在提高参与程度中我们务必要把握好以下两点:1.大学生参与管理要有一定限度;2.大学生参与管理要考虑到具体情境。

(三)改进参与机制

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应该是民主平等的。高校管理者充分尊重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建立明确的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大学生参与管理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健全学生参与管理权行使机制,参与机制是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度性支撑,但制度的运作和效力的实现还有赖于程序的创设与实施。“制度通常还要设立一些程序以实现社会的选择。”大学生参与管理不仅是一项实体权利,更具有程序意蕴。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81.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0.

生理学研究范文10

这次调查的对象涉及三个区域三个层面,选取了一百二十名学困生抽查答卷,重点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年级的学困生中,兼及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调查形式分为:观察、交谈和书面问答三种。

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重点采用观察教学活动过程,交流教学方略:一年级以上阶段重点采用问卷形式,共抽取120名学困生参与。问卷设计如下内容:学习目标的的树立、学习目标的追求毅力、个好、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师生关系与课程、学习习惯的养成、课程的配置与操作、父母关系等。

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困生有如下特征:1.学习目标不定;2.对目标轻易放弃;3.学习得过且过;4.个性执拗,逆反心理强;5.团队活动能力强;6.感情自控能力差;7.潜意识好动;8.好奇求异型强烈等。综上所述,我们对学困生进一步调查询问从中获得了更详实的和资料,并对造成学困生的几个原因作进一步探究:

第一、小学的课程配置、操作不当是产生学困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小学的教学课程配置中设置了语文、音乐、体育、英语、数学、社会、自然等科目。在问卷中“你谈谈小学课程发放的课本都开设了吗?”这一问答中,得出:“开设不全”的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低年级和毕业年级尤为突出,课程几乎全部让所谓的主课占领了,社会、自然两科让位,体育、音乐更是毫无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来,学困生的产生与课程的设置及操作有着极大的关系。课程的操作者更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倾向和思想认识判断的形成。操作者言行判断的偏误,便会造成学生认知判断和心理发展的偏误,随时而积、随情而累,终究酿成了偏废学科轻视学业的心态。这一心态逐日而增,逐年而习,终将放弃了学业。

第二、师之心态与学困生的产生有极大的关系。在120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你所采用的方法是:1.自己研讨,2.和同学商议,3.询问老师,4.放弃,5.照抄。”这一问题的统计中发现,竟有80%左右的学困生选择了放弃,25%选择了照抄,2-3%选择了自己研究和同学商议。惟独“询问老师”这一项无人选择。

由此可见,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大的困惑在师生关系上。现对这样的局面作简要分析:1.平日里教师对待学困生不如优秀生满面春风。2.学困生自卑不敢面对老师唯恐伤及自尊。因此,学困生的扭转改变焦点在于教师的态度改变。如果教师的态度不改变,学困生的转变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其实,教师与学生本没有这样的冲突,教与学是互动关系,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中心任务是引导,最大限度的启发服务于学生使其有能力完成课堂上预设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

第三,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无思谋的听课习惯也是造成学困的根源之一。在120份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为:1.看于课本无关的书籍;2.做无聊的小动作如卷卷本页摸摸书包带搓搓手指;3.发呆;4.写字条飞弹;5.小声说话;6.出洋相起哄。”的统计结果中显示,第2、3项的占76%左右,选第5项的有15%左右,选4、6项的有3%,其余选了第1项。

综上所述,学困生课堂上完全处于一种无思维的状态。这种情形的产生来源于学困生对所学科目的情知偏差,一方面不喜欢这一科目从而显得冷漠,一方面知识差距太大,欲学不能,只能困守。根据这一状况,学习显然徒具虚名,学困生问题便难以解对。由于学校教育的方式是集体活动为主,显然在课授中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征,点点相正,面面相对,只能均其大概,了其平中,于上好学生浅易,于中等生合宜,却于后发生偏难。这一矛盾明显的存在教学中,这也是集体教学最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现代教育就在这样无奈的取中进行,即使最善教育的也对全体居中的“中”仅是一个大概推度而已。

第四,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前面已经谈及教育教学的灵魂是情感,是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的教育,是给灵动鲜活的新生命以最大极限的爱的交流教育;因此教育者只有抓住情感,建立一套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论体系,达到正真使教育为人服务的目的。然而,现实中从教者却表现出诸多的不良方式来,在这里真实的展示以便起到警策之效。

现见问卷情况布之于众:1.最普遍的是用手指点着面颊一顿断喝。知识懂不懂,道理明不明,这一声,早将学生的情智呼之九霄云外,所说所论仅对一个躯壳而已,效果为零。2.变本加厉给以处罚,使学生在学业上负载累累。这一做法,完全掩杀了学习的兴趣,在痛苦无助的状态中,不得不做样子,书写零乱、片段漏词语、思想机械化、心里怨气重重,积习成恶难以挽救。3.罚站。或教室后、或教室外、或教研室里、更甚者移交主管教育的领导面前,这一站,将学生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取消了,首先在听课时间上出现了空白地段,这一来原本存在着差距,差距就更大了。4.移交家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抓教育,这是最好的教育模式,然而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社会推给学校,学校推给家庭,家庭又推给学校。5.教鞭的鞭策法力。学校教育的集体教育形式会抑制个体发展,教师在教育中必须重视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特点、发展素质教育。

生理学研究范文11

张立昆

内容摘要:大城市的城市建筑、购物场所、消费水平的发展造就了与之适应的消费心理。作为未来大城市消费主力军的女大学生们消费心理有什么趋势和亮点。本文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消费心理方面的需要、动机、行为、个性及生活方式进行跨学科的精确分析,在如此消费心理上对爱情观与金钱观也有驱云露日之处。

关键词:女大学生 消费心理 大城市 准白领心态 决策自主化 感性化趋势

研究背景

全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动荡,在这个金钱是个人成就代表和自由平等至上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大城市的象牙塔中出现了准白领心态的女大学生们。她们出入超市、麦当劳、电脑城、歌舞厅、服装店。她们排斥大趋,希望形成鲜明个体,通过展示自己能力来实现自身价值。卡通、旅游、吃东西、睡懒觉却几乎成为共性。但对于出世、入世的惴惴不安,迫使她们不得不思考金钱、爱情对于自己人生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大城市的媒体力量报纸、新闻、电影、广告等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形象和象征;在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所中女大学生被引入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让她们去审美、幻想、消费、享受。这两方面对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直接影响,甚至形成了为社会学研究所忽视的女大学生消费文化。

调查概述

(一) 调查方式:以标准的问卷作为主要调查方法,在首都某高校自习室采取随机发放的原则

(二) 问卷回收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于2004年5月20星期四进行,共发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1份,有效回收率84%

(三) 调查对象:主要是重点大学本科女大学生,大一2份占8%,大二8份占32%,大三10份占40%,大四4份占16%,另外毕业校外人员1名。二三年级比重大,正好是消费心理稳定的学生群体。在25份问卷中,来自农村4份,来自小镇1份,小城市或县9份,大中城市11份。

研究概述及理论分析

(一) 消费水平

吃饭外的月花费(元) 100以下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以上

比例(%) 4% 16% 36% 20% 24%

配合此表,笔者进行了女大学生月均食品消费调查,大部分月支出200元,根据此表分析钱大部分却无形的花费在其它方面,让女大学生回忆花在什么地方时,她们76%认为这种消费值得,没什么可考虑的。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信息,这经过数百小时的心理分析也无法打开回忆之门,而这种无意识可能被压抑。走出家庭消费决策自主化的女大学生们出现这种感性随意消费特征,极大可能是对某种物品的消费欲在童年受压抑或者是朋友、舍友对其的压抑影响。所以现在女大学生们不少认为“我以后的目标是养活自己就OK了”流失一定程度引导其消费,几乎很少有女大学生逃脱此等命运。笔者建议离开家庭后的决策独立化应该与个人理财合理化结合,动态过程中节约开支,合理消费。

(二) 消费心理的需要方面

按照需要的层次,根据马斯洛分类可以将消费者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五中需要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是依照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组织起来的,每一种需要也可以相对组成自己的层次。其中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之而生的是安全需要逐层上升,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顶峰,因而不断推动人们追求新的目标,获得新的满足,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规律的。笔者对五层次进行了与消费心理知识方面的结合,得出了消费心理的需要四层次性:生理需要、社会需要、象征需要、认知需要。他们一切符合马斯洛的具体分类的五层次理论,并在问卷中尽有含蓄体现。

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 笔者的需要四层次性

自我实现 创造 认知需要

审美

认知与理解

尊重和欲望 地位、成就、受人信任和赏识 象征需要

爱和归属 社交、友爱、参加团体、获得爱情 社会需要

安全和保障 稳定的职业、有秩序的环境、保健条件、储蓄等

生理需要 饮食、空气、住所、异性等 生理需要

(1) 生理需要:这个需要从马斯洛的观点,就是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消费者需要食物、住房、交通工具等。伍吉尼亚&#8226;沃尔夫说:“需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在每个大城市的女大学生心中都曾经有这一个梦想。但由于经济能力的问题,现在问到为什么要拥有时,她们沉默了。72%“就是想拥有”,12%“作为一种投资行为”,12%“想拥有自己安静的空间”,4%“想用于结婚”。由此可见新的家庭观念在这一代女大学生中已经形成,“生儿育女”与“买房储蓄”的传统女性角色,已不在为女大学生们所必然选择。大城市中高学历的单身女性群体正在全面扩编。甚至有些女大学生看破红尘,高呼“单身也快乐”

(2) 社会需要:消费者通过消费产品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消费某种产品可能代表一定社会阶层的成员资格,或是传递了某些消费者社会关系的信息。这些产品满足了马斯洛认为的更广泛的社会需要。问卷中的典型例子是咖啡,尽管在西方喝咖啡完全是个人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它更是对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模仿与女大学生们一致对白领生活的认同。大城市的媒体力量甚至直接把未来毕业的女大学生和白领联系在了一起,准白领这个概念也最处来自于媒体。自我意识如此强烈并以感情见长的女大学生们中已构想好自己未来社会角色,并自觉不自觉的努力融入白领这层次文化

(3) 象征需要:产品对其拥有者的自我概念和个性起到了象征作用,因而满足了这种需要就是向他人也是向他们自己表明什么,告诉人们他相信什么,或他像什么。衣服自古与女人联系在一起,现代大城市的女大学生们更视衣服为自身的一部分。一个寝室,如果一个会打扮,那么整个寝室的姑娘也会逐渐漂亮起来,毕竟女人是有这个潜质的。女大学生的着装风格倾向于挖掘生活情趣、体验心情境界、展示女性魅力,她们真的变成地地道道的女权主义者。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欲望城市的焦点不是职业,不是性,女大学生的欲望城市是自己喜欢

(4) 认知需要:认知是指发现关于我们自己周围环境的各种事物,并能够理解和掌握它们内涵据问卷分析女大学生们在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的月均消费在25元,绝大部分是以知识性、内容深度为主,小部分专攻娱乐休闲类。在于外界交流甚少的象牙塔内,她们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全球资讯、关心社会环境与问题;她们是“学习型”的人,懂得自身修养与教育投资。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一代,但近20%为林妹妹的伤感女性,尤其是理工科女生。她们反思自身在现代性中的生存状态,处于一种内在的张力关系之中,随着未来恐惧感和社会风险系数加强,她们将深陷一种可怕的轮回状态中

(三)消费心理的动机方面

(1)情绪动机:由消费者的喜、怒、欲、爱、恨、惧等情绪引起的购买动机。女大学生们认知细腻,决策带有较强的情绪性,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有很不稳定和冲动性的特点。与平时心境不同的消费行为即情绪化消费,这是笔者在问题上研究的主要方向。问卷中68%女大学生偶尔出现,8%女大学生经常极端情绪消费。在她们看来“反正心情不好,就买吧,那样心情会好很多”在大城市这样高速转动、转型的环境,象牙塔内的她们绝大部分把购物消费当成一种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宣泄郁闷的一种方法,就如同男人借酒消愁一样的,大家和社会应以公平视之

(2)情感动机:由人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威望感、美感等引起的购买动机。具体体现

A. 追求美感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对商品美学价值和艺术欣赏的要求较高时,会产生此类动机。他们重视商品外观造型、色彩和品位

B. 追求成就的购买动机。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在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乐于承担风险。他们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对周围事物的评价趋向于使用个人的认定标准

C. 追求名望的购买动机。这是因仰慕产品品牌或企业,希望炫耀和显名而产生的购买动机

在笔者的调查中这三类女大学生各占28%、24%、24%,另外就是无追成就购买动机占24%,由此可见对唯美追求的女大学生们为消费情感心理主流。当你在校园里看到一大群在一起说XX好可爱的时候,绝对不牵涉私有,不牵涉功利,只是分享美好事物,只是大家对这种单纯事物的共同喜好,你也会不约而同的发现这世界真美好

(3)潜在购买动机: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在成长和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中有很多欲望受到约束,这些欲望无法消除也无法完善的控制,他们会出现在梦境中,脱口而出或出现在神经质的行为中。所以对于消费者,许多消费动机也许被深层次动机所驱使的。笔者采用联想测试法,企图在深层次上获得固定的或社会化的思想反映。结果表明女大学生消费需求高级化:对生活品位和内涵的追求,对及时享乐习惯的满足。体现社会性需要高于生理性需要,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特别处在大城市校园中农村、小镇、县、小城市的女大学生们也尽快武装自己,跟上消费文化的城市化进程

(四) 消费心理的行为个性方面

(1) 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实际生活中,个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B.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和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女性消费者大多数对时装、化妆品、珠宝首饰等商品及其挑选过程更感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是指对活动过程已产生或将要产生的结果的兴趣。例如:有些消费者十分渴望有名牌轿车,而他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车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提升作用。

在笔者调查中36%的女大学生遵从了女性消费者对时装、化妆品、珠宝首饰等商品及其挑选过程更感兴趣,而40%的女大学生更喜欢穿衣、吃东西方面的兴趣。逛街是享乐的观点被绝大部分女大学生以实际表现推翻了。的确我承认有时我也厌旧喜新,可是上那有看不够的风景,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在女大学生思想中高高推崇起来

(2) 能力:能力是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自身能力差异必然使他们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特点。

A. 成熟型,他们非常了解所需要商品,其内行程度超过售货人员,调查中此类占8%

B. 一般型,他们通常有一些商品方面的知识,并掌握有限商品信息,但缺乏相应的消费经验,调查中此类占28%;或者有相对于其他商品的消费经验,但对要消费商品知之很少,调查中此类占40%

C. 缺乏型,他们不了解有关商品知识和消费消息,同时也不具备任何购买经验,调查中此类占24%

在缺乏型的24%比例中,有16%的女大学生来自农村,8%的女大学生来自大城市,由此农村女大学生的城市化适应进程与大城市女大学生的独生子女独立进程要不断加强。总的来说,女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一般,要加强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个人有意识的自我培养,与大胆追求精神生活质量、物质生活质量的白领阶层进行精神衔接

(3) 性格与消费行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以购买行为分类

A. 持重型,情绪平稳,性格内向,环境因素对其刺激作用不大,重科学,重信息,比较熟悉市场行情,调查中此类占44%

B. 谦和型,少有购买经验,没主见,没主意,他们内心体验比较持久,但外表很少表露,调查中此类占8%

C. 激动型,购买行为不规则,没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认识、评价、选择、偏爱、决策”过程,购买以直觉为主,常不多作比较,选择,就进行冲动、突发式消费,调查中此类占48%

D. 反感型,性格怪癖,爱以批评和挑剔眼光看待周围事物,购买时对售货人员见解表反感,调查中此类占0%

不可置否的结论女大学生们是一群天生的消费天才,现在的她们消费趋向感性化,要的是消费所带来的快乐感觉,不在局限于商品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而是要求商品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追求心理精神愉悦才是唯尚的

(4) 气质与消费行为: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类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特点。俗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就是气质的稳定性,可以分为

A. 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他们抑制能力差,反映快而不灵活。调查中此类倾向占24%

B. 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活泼型,表现为心理活动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易变换等。他们情绪兴奋高度,外部表露明显,反映快而灵活,情感丰富而不深刻。调查中此类倾向占32%

C. 粘液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安静型,表现为安静、稳重、反映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重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他们情绪兴奋度低,外部表现少,反映慢,做事塌实。调查中此类占16%

D. 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抑制型,表现为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观察的细小事物。他们情绪兴奋度高、反映慢而不灵活,对事物反应性较强,情感体验深刻。调查中此类占28%

女大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会直接影响和反映到她们的消费行为中,使之显现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行为方式、风格和特点。可见女大学生把“不依世俗标准生存”作为基本价值观,享受生活乐趣、展示生活品质的新一族女性的先锋代表

(5) 自我概念:又称自我形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女大学生们在长期消费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一概念涉及个人理想追求和社会存在价值,因而每个人都力求不断加强他。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在纷繁的社会结构中,总在刻意、有意或无意的寻找自己的位置,以求抚慰不平静的心灵,达到安稳的状态。女大学生的“自我”在大城市这个消费崇高化、高度物质化的环境下,显得格外卑微和矛盾

(五) 建立在消费心理上的观念

(1) 金钱观

今天年轻的女大学生尽管很看重金钱,追求个人利益,但并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和金钱的盲目崇拜。她们对社会上某些消费行为在校园内大规模的模仿,使女大学生们有一种适应社会预望和要求的感觉,以及对高等阶层形成、风尚、身份的某种虚幻的参入。所以消费中与原始功能无关的附加值,成为了这一代女大学生的时尚

(2) 爱情观

女大学生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社会对女大学生的塑造和引导承担着主要责任,在特定的消费过程中,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则不断受到塑造和强化,并由此在生活方式中体现出来。相互观爱、相互扶持;喜欢是感觉、爱是责任等市场经济平等自由思想广泛的接受开来

研究结论

(1) 她们消费倾向为“一流行、二休闲、三文化”,可以看出都是在享受现在的时间。她们希望结婚这一个转折点到来以前,能够尽情享受,并且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 由于女大学生是女性,她们天性爱美、爱漂亮,如果经济改善了她们会首先在吃穿方面进行投入

(3) 在购买前或后,女大学生们回理智评价自己的非理智消费行为,认为情绪消费值得

生理学研究范文12

关键词:伦理消费;产品伦理属性;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25

1伦理消费

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或处者置产品时考虑该行为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包括环境、社会、动物福利等诸多方面,其目的是为了试图降低各种负面影响,最大化长期利益,它是继绿色消费、社会责任消费后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当今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伦理时代(ethics era),很多的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他们所购商品的伦理属性,相应地调整自身消费行为选择购买具有伦理属性的产品。这些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不仅考虑其自身利益,而且会关注他们的外在世界,如公平贸易、回收再利用和避免污染、绿色消费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普及导致大学生群体数目巨大,且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同时大学生又代表社会的精英群体,其消费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毫无疑问,他们的消费行为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较差,缺乏合理的引导。因此,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当下,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合理引导其健康文明消费,树立正确的伦理消费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伦理消费行为的引导与推进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的消费问题有:消费结构失衡、炫耀性消费日益明显、超前消费现象存在、非实际需要的冲动性消费日益增多等,根据这些主要的消费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伦理消费的策略。

2.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伦理消费观的教育引导

消费者的伦理消费行为可以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并支持具有正面伦理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等都有利的消费行为,比如倡导公平贸易、人性化对待动物、社会责任消费等。另一方面是回避并抵制带有负面伦理价值、可能给社会或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消费行为,比如消费者减少对珍贵自然资源或稀缺产品的消耗,减少能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商品的消费购买等。hite等(2012)从自我效能感出发,发现强调“购买公平贸易产品可以重塑公平”的信息能增强消费者购买公平贸易产品的意愿。学校强调伦理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可以增强大学生消费者购买带有伦理属性产品的意愿,积极实践伦理消费行为。

影响伦理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自身因素、产品因素、购买情境因素。消费者自身因素上,White等(2012)从自我效能感出发,发现强调“购买公平贸易产品可以重塑公平”的信息能增强消费者购买公平贸易产品的意愿。当代大学生很多都会觉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一举措很重要,但是却很少有人亲自实践这一消费行为,大多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伦理消费的校园宣传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向大学生提供关于气候变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身的不良消费行为会给社会、环境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意识到“自身能够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而做出一定的贡献”。正如杜宁所说:“当大多数人看到一辆豪华汽车,首先想到它导致空气污染而不是它所象征的社会地位的时候,环境道德就来了。同样,当大多数人看到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或者一个新的购物中心而认为这些是对子孙犯罪而愤怒的时候,消费主义就处于衰退之中了”。

2.2营造理性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伦理消费观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看来,行为是四种因素的集合体:情感、道德、社会和规范因素。可见,一般情况下,改变某种行为并不是容易的,通常会有来自错综复杂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一种行为又是可以预与改变的,在个人或环境趋势的影响下,可以有规律地发生改变。作为大学生,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主要来自大学校园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

2.2.1开展各种消费主题日活动,大力宣传伦理消费方式

大学生每天与班级内部人员密切交往,一个班级的活动与环境会对其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大学里,班级委员属于班内的核心与领导人物,以班级为最小单位,班委应该尽可能地全方面了解班内同学的消费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多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消费主题活动,让班内同学在快乐中切身感悟到自身消费行为对外部世界的影响,意识到伦理消费行为的必要性。比如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有关伦理消费知识的竞赛,也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共同观看关于环境恶化的纪录片或电影。同时,大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教育、社会公益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社团的力量,推进大学生伦理消费行为的实施。例如,用当今最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排一些关于健康伦理消费的话剧,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观看,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者大学生环保社团通过在校园内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让大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加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在这种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影响下,润物细无声,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养成理性的消费行为习惯,从而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伦理消费行为的践行。

2.2.2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引导大学生伦理消费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上扮演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子女的良好品质,对孩子的消费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引导其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形成,依靠其自身以前的经验、社会模范榜样以及对他人的模范学习。所以,作为家长,应理性消费,在能力范围内多购买带有伦理属性的产品,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如家长响应并支持积极建立健全绿色责任管理的企业,主动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当子女看到父母在对垃圾废物进行回收利用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倾向于采取类似行为方式。同时,作为家长,应无微不至关心孩子生活的各方面,爱孩子但不过分溺爱。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明细支出状况,做到对其日常消费活动有所掌握,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教育孩子,引导其适度、健康的消费。

2.3鼓励伦理消费行为并进行奖励

我国学者邓新明(2012)指出,社会因素对伦理购买意愿的影响要大于消费者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更加看重外界个体对消费者伦理消费行为施加的影响,其中印象管理动机是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消费者的伦理消费行为给外界带来良好的正面印象时,该动机就会激发消费者增加实施类似行为的可能。因此,通过提供不同程度的反馈或者回报,可以有效鼓励消费者实施伦理消费行为。激励可以是经济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非经济方式。如果消费者从外部环境中得到的信息暗示自己是一位合格的伦理消费者,那么在今后的消费行为上,他会更加积极地选择同样的消费方式,继续其伦理消费,这样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其形成良好的伦理消费行为方式,最终推动伦理消费行为的发展。比如,假如商品价格中包含一部分慈善捐赠,那该商品就被认为带有伦理属性,大学生购买这种价格中带有慈善捐赠的商品,有利于他们获取来自外部环境和自我肯定的奖励,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会强烈激发大学生消费者对同类服务或产品的需求。

3结语

在政府提倡节能减排,建设生态中国的当下,伦理消费作为一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新型消费模式,其实质是消费者在考虑自身行为的外部影响下,理性地对消费对象进行取舍与消费,如减少对环境污染的产品的消费,餐桌上减少对珍贵野生动物消费,多购买绿色环保产品等,在消费中达到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全面统一,从而推动人类的自由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理应走在时展的前头,树立伦理消费意识,积极践行伦理消费观,给身边的人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让伦理消费早日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消费观,成为消费者自愿接受的消费模式,从而推动全民伦理消费时代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Hoffmann S,Hutter K.Carrotmob as a new form of ethical consumption. The nature of the concept and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2012,35(2):215236.

[2]吴波,李东进.伦理消费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3):2047.

[3]White K,MacDonnell R,Ellard H.Belief in a just world.Consumer intentions and behaviors toward ethical product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2,76(1):103118.

[4]李平.论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J].消费经济,2011,27(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