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

时间:2023-06-14 16:18:55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1

1.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部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关于*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了解、检查立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对研究工作尽可能

提出改进意见,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可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印发课题简报等各种形式,沟通信息。

3.对课题更改项目的请示及课题结题申请进行审核盖章。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变更的7种情况(后面“二、2.”在对立项课题的规定和要求中将详细提到)的请示,进行审核和盖章。

4.协助做好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工作,协助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5.协助做好其他工作。①督促课题组报送《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情况,及每年的《课题研究工作年度总结》;②根据区教科规划办要求代为转发某些通知给所管理的各课题组;③对各课题《申请.评审书》(复印件)、更改项目批复、《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情况汇报、每年的《课题年度研究工作报告》等资料进行保存备案。

三、*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各立项课题的一些规定和要求。

1.需要报告和汇报的工作。各立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按有关规定完成,并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含委托课题管理单位)报告和汇报的以下工作。

①课题的开题启动。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3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情况报告》。

分别报送: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管理单位。

②课题的每年总结汇报。立项课题要在每年的12月前(最迟不超过次年2月),需将《课题年度研究工作报告》。

分别报送:区教科规划办、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2.对课题有关项目进行更改的专题请示。

(1)需要请示批复才能更改的项目。

①变更课题负责人;②改变课题名称;③改变成果形式;④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⑤变更课题管理单位;⑥课题完成时间延续一年以上;⑦因故终止或撤销课题。

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不属于上述7种情况的,如要求变更子课题负责人、增加课题组成员等,今后不需报告。

(2)更改手续及具体要求:

①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要讲明更改原因、理由。原来是什么情况,要求改为什么情况要写明。如果是更换负责人,还要将新更换负责人的业务情况,职称、职务、工作保障研究水平等加以说明,以便区教科规划办审查其能否胜任)。延长时间的,要讲清原定什么时间,现定什么时间等。

②课题负责人签名。

③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如果是更换课题管理单位的,除了接任单位同意盖章外,还要原所在单位盖章。

高等学校的“所在单位,”可以由所在系、处,不必到学校盖章(愿意到学校办也可以)。

④委托课题管理单位审核盖章(指属于地市及高校管理的课题)。

⑤寄交*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3.强调有关公文的几个问题。

①凡是给区教科规划办的公文(请示、报告或汇报),一律要写清写准课题的名称、年度、类别、编号(要立项当年的编号,20*年课题搞的一次总编号不要了),一定要记得写上课题联系人及电话,以便查找归档和及时回复联系。

②“请示”与“报告”文种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它的区别:“请示”一般要求上级单位给予直接的答复,即批复,如“关于更改课题负责人的请示”、“关于课题延长时间的请示”等。

“报告”则主要下情上达,不要求批复,如《开题情况报告》、《课题年度研究工作报告》等。

③“请示”及“报告”的主送单位只能1个——*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请示”和“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上行文只能一个主送单位,不能多头主送,否则造成受文单位之间相互推诿或产生矛盾、抵触,不利于尽快解决问题。一定要写清。

④“请示”要求一事一文。公文处理规范要求是,“请示”一事一文,“批复”也是一事一批复。因此要求一件事情、一个课题的事情(如更改负责人、延期)要单独专题请示或报告。

⑤请示、报告、汇报的落款要写明“……课题组”及日期。在报批的公文中,课题负责人要签名,还要经所在单位盖章。

⑥不要到处联系。*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及处理有关事情的自治区级联系单位,是*教育科学规划办,不是别的部门,不要到处联系,以免耽误工作。

⑦公文的收信人不

要写个人名字,以便公文登记和及时处理。

4.关于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基地)、开展评奖活动、刻制印章的管理。

①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和开展该课题子课题评奖活动,事前须经课题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并由委托课题管理单位审核(盖章)。报区教科规划办审批。

②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③课题开展评奖活动要有明确的评奖标准,较规范的评奖办法和程序,防止过多过滥过于随意,评奖结果须报区教科规划办。

④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需要时以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课题,由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撤销课题。

①有严重政治问题;②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③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④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⑤超过批准延期时间仍不能完成;⑥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的课题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新课题。

四、各个立项课题的自我管理。

(一)加强课题自我管理的意义。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就是课题自我管理,主要针对课题负责人而言。加强课题的自我管理是提高课题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研究的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过程管理是否严谨和方法选用是否得当。要取得好的成果,必须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一定要切实树立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意识,让研究成果成为研究过程的自然产物,而不是虚假的包装品。

(二)自我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1.把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2.协调研究力量解决研究难点;3.资料档案的收集和整理;4.研究力量的投入与分配;5.阶段任务的验收;6.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调整;7.经费的使用;8.研究的进度;9.专家咨询;10.学术研讨;11.研究报告的执笔;12.成果宣传等等。

(三)需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各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要按有关规定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和督促。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1.搞好开题会。开题会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开题会在课题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是课题设计论证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从管理的角度讲,开题会主要做好3件事:①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②明确分工。使每个参与者对自己在课题中的职责以及各阶段的任务都比较清楚;③明确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例1:柳州市教科所唐丽《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B35)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名称;二、研究假设;三、研究内容;四、研究对象及范围;五、研究变量及其操作定义;六、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七、经费管理与使用;八、人员分工;九、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例2:浦北县中学高德良《农村中学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与实验》(20*-C138)开题报告内容:一课题的提出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2.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课题的界说。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目标;2.研究的基本内容。3.本课题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基本步骤。五、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七、课题组成员分工。八,经费预算。

其余都大同小异。

2.课题进展中的检查和督促。按照研究工作计划的阶段任务和人员分工,逐项检查,研讨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沟通信息,在课题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论证,并及时调整。

3.定期召开研讨会及建立例会制度。主要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包括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聘请专家指导、讲学,阶段研讨与交流、研讨课和示范课的展示以及文献的检索与整理等。

课题立项获准后,应该建立例会制度。例会由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成员参加。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参与人员范围不同,确定例会时间。大的课题至少半年一次。

4.重视课题的档案管理。

(1)课题档案管理的意义及要求

①在课题的研究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是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及论文等重要参考资料,每一项课题都必须自己建档立案,设立专、兼职资料员,确保档案的完整。

②重要档案资料将来结题时作为成果的重要的主件和附件

。否则在进行阶段或结题总结时,就会缺乏论据,降低说服力。

(2)结题时必不可少的档案材料。①申报课题时的《申请.评审书》;②获得立项课题的通知;③关于更改有关项目的请示及批复。(①和③到结题鉴定时,需将复印件放进每位专家评审的材料中,一定要保存好。)

(3)档案资料内容

包括课题研究成果的文字资料和实物等。不同级别、不同研究内容的课题,要求有所不同。

例1:浙江洞头县教科室,强调县市以上课题立项负责人,要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要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必须有:1.课题方案;2.课题相关的背景学习资料;3.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4.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5.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效凭证;6.课题活动的大事记。其他还有调查测量表,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等等。

例2:柳州市教科所要求课题结题时成果附件要有:

档案资料:①立项申请报告、方案、审批文件;②计划、小结、阶段成果报告等;③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测查报告、论文、专著等;④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教育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情况;⑤成果获奖文件、奖状、证书。

过程资料:①典型教案、作用、课堂实录、观察记录;②各种调查、检查、测查的数据及评价记录;③典型事例、方案;④研究日记、过程记录(记事本)⑤文献检索等渠道所得的相关课题信息、动态;⑥会议式研究活动记录、纪要;⑦心得体会、随笔;⑧资料性照片、音像资料。

例3:上海市金山区兴塔小学五年来开展"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全过程管理资料:包括开题设计方案,情报资料综述,实施操作中积累的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案例、活动方案设计,学生、家长、教师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的体验,课题研究成果。

例4: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要求课题组要建立规范的资料收集工作制度。

课题管理材料(立项书、实施方案、实施过程、阶段验收、结题)

科研工作计划、总结(每学期一份)

科研工作制度(长期使用)

科研工作会议记录簿(会议主持人、会议内容、效果、参加人)

科研活动记录簿(课题运作的各项活动、时间地点)

报告、学习、讲座记实(主讲人、参加人、时间、地点、内容)

课题研究、经验材料汇总(各种经验总结材料、讲话材料、现场会材料)

信息材料登记(书籍、小报、照片、图片刊物等)

论文登记表(时间、姓名、论文题目、发证时间、单位)

论文集(打印精装或文件简装)

投入经费登记表(时间、名称、单价、合计)

个人科研学习记录(科研活动内容记实、材料剪辑等)

第三部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一、申请结题验收及成果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1.填写《结题申请表及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需要进入结题及成果鉴定的,课题负责人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索要(或网上下载)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简称《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接受由区教科规划办组织的成果鉴定及结题验收。

2.申请结题时需向区教科所规划办报送的材料。

①填写好的《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含所在单位盖章;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盖章)。

②研究工作报告(报告研究工作概况。一般不超过3000字)。

③研究成果主件(即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电脑软件等等的其中一种。多数为研究报告。)

④研究成果必要的附件。(能够辅助说明成果,增强成果可信度的的材料。)

⑤(A类课题)资助经费与使用经费情况决算单。

上述一起送交区教科规划办后,等待批复。

3.区教科规划办进行批复。区教科规划办对课题组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同意后发批复文。同时附上给专家的《邀请信》及《鉴定意见表》(空表)。

4.课题组接到批复后,向专家送交鉴定材料。课题组向鉴定组每位专家提供的鉴定材料应有:①给专家的《邀请信》及《鉴定意见表》(空表)。②申报课题时的《申请.评审书》复印件(含更改项目的批复文);③研究工作报告;④研究成果主件;⑤研究成果必要的附件。⑥成果简介。包含:成果提要(完成目标情况);创新点;成果学术价值

及社会效益;自我评价(含了解到的社会反映,但不一定所有课题都有,有的才写)。⑦会议鉴定的日程安排(通讯鉴定不用)。

如果是C类及部分B类课题需要委托课题管理部门组织会议鉴定的,还需将材料多备一套给受委托组织鉴定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部门。

属于会议鉴定的,需将鉴定材料提前至少一周时间送给专家,同时课题组还要做好应对专家现场提问的答辩准备。

5.专家提出鉴定意见。专家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申请.评审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6.区教科规划办进行最后验收及颁发结题证书。所有鉴定材料经区教科规划办最后验收合格后,由区教科规划办向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

特别说明:过去规定,所有课题结题都必须进行成果鉴定,对“十五”课题,我区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办法和外省做法,考虑鉴定需要经费,而一些课题研究内容较小,感到经费较困难的C类课题,允许选择“不进行成果鉴定,直接办理结题验收。”对不进行鉴定的课题,在完成上述1.和2.的要求后,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研究是否达到《申请.评审书》预期的目标,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结题证书”。两者区别:一个有鉴定意见,一个没有专家鉴定意见。

二、选择结题及成果鉴定方式、时间。

1.申请结题方式。①通讯鉴定;②会议鉴定。

2.鉴定时间。会议鉴定一般为1—2天。通讯鉴定可限定在10天左右。

三、成果鉴定专家组的确定及鉴定费标准。

1.成果鉴定专家组人选的确定。

鉴定专家组应该是本领域、本学科威望较高的、副高及相当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特殊的情况,如幼儿园研究内容、小学教学等的也可个别中级职称)。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人,最多不超过7人。课题组成员及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成果鉴定专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目前办法:专家组建议名单先由课题组自己或通过委托管理单位提出,最终由区教科规划办确定。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2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和教材教法研究,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整体、均衡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校本教研建设,*面向我区广大中小学

教师选拔学科中心组成员,具体条款如下:

一、选拔条件

1.基本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具备从事本学科教学研究和

科研能力的一线教师,自愿申请登记,接受本条款。

2.具体条件:

⑴年龄:男45岁、女40岁以内。

⑵教龄:从事本学科教学5年或5年以上的教师。

⑶职称:具有小学一级、中学二级以上职称的教师。

⑷学历:小学具有大专、中学具有大本以上学历的教师。

⑸身份:镇校级、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

⑹研究能力:

①“十五”期间独立承担校级以上级别课题,或参与研究区级以上级别的课题。

②“十五”期间获得过区级论文二等奖以上级别的奖励,或在区级以上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在区级以上级别的学术交流中做典型发言。

③“十五”期间获得过区级评优课二等奖及以上级别的奖励,或承担区级或区级以上研究课。

二、录取考核

1.学科中心组教师人数的确定,占该学科教师总数的7左右。

2.录取原则:自愿申请、双向选择、优中选优、学科控制、动态平衡。

3.有效期限:一学年。各学科每学年进行一次中心组成员的重新评选聘用,由学科教研员负责选拔、使用、管理,上报*注册并颁发聘书。

三、权利与义务

1.权利

⑴参加中心组的研究与培训活动。

⑵参加中心组的论文、课件、课题研究、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⑶优先承担区级及区级以上级别研究课活动。

⑷优先参加市级及市级以上级别的研究、培训与竞赛活动。

⑷优先参评区级骨干教师和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

2.义务

⑴承担本学科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⑵承担学科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任务。

⑶承担学科教材及教辅的编写、讲解、培训等工作。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3

区教育科研室是本区域内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工作对推动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区域科研管理部门,针对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策略来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本文以龙港区教育科研室管理工作为例,总结“十一五”的成功做法,为以后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的范例。

关键词:区域科研管理 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但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良莠不齐、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薄弱的现状,作为区域科研管理部门,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策略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下面,我们总结 “十一五” 龙港区教育科管理的成功做法,为以后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

(一)健全机制,运行顺畅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在这种理念下,各级领导对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十一五”伊始,我区建立了“区进修科研室——学校科研室——课题主持人”三级管理及培训网络。区、校、课题组三个层面的工作机制非常完备。区科研室起草了《龙港区“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并制定了《龙港区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评价标准》。各校科研室根据区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校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好学校科研活动,并进行学期总结。课题主持人结合课题方案,负责带领实验教师制定年度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及材料筛选、归档工作,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各级分工协作,运行顺畅,各校科研管理与课题研究井然有序。

(二)优化课题立项结构,壮大实验教师队伍

为了改变课题研究由少数人参与的 “纸上谈研”的现状,让课题研究由 “望而生畏”变成广大教师成长的需要,“十一五”伊始,针对国家、省、市课题立项难、研究的范围大、参与实验的人员定量少、研究成果不易提炼的特点,我区采取两级立项方式,既各校在已经立项的省以上课题的大背景下,由实验教师提出一些与教育教学结合比较紧密的子课题在区级立项,分别带领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采取层层提炼的方式,来提高各级课题成果的档次。

我们提出区级课题的选题要做到“四立足”:即立足于课堂教学提升,立足于研究学科本位,立足于教师和班级学生实际,立足于成果推广应用。 我们对上报的100多个立项申请,经过赛选与反复指导修改,批准立项67项为区规划课题。各校课题结构得到了有效优化,例如:二小由2个省级课题分解成8个市课题,12个区课题,基本上做到人人有课题。区级课题的启动,促使了我区科研队伍的壮大,参与研究的比例由“十五”期间的56%增加到77.86%。

(三)强化培训,细化指导

以往的区级培训,只能解决课题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不能涉及到具体的每一个课题,因此效果不是很明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区科研室结合我区的区域小及教师人数少的特点,我们采取了“跟进式培训——学期跟踪指导——定期成果推广——年终量化考核评价”的工作思路,来强化培训,细化指导。

(1)“跟进式”培训,促课题研究脚踏实地。即区科研室根据课题进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微格培训,有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现场展示等等。“十一五”期间,区科研室对各校管理者或主持人进行10余次的培训,包括课题的选题方法、如何进行课题论证、怎样起草方案、如何进行课题开题、积累材料的方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等。针对各校课题研究的现状,又开展了讲座进校园的活动。此外,每学期进行了科研常规调研活动,与实验教师交流研讨,不让一个课题搁浅,促进了我区各课题脚踏实地的开展研究。

(2)指导“细化量化”,促课题研究步入常态。为了严控过程管理,促课题研究脚踏实地,按“三级管理培训网络”责任到人,我们提出了校级教育科研工作的“四把关,三落实”。“四把关”即①实验方案要把关,看流程是否清晰、切入点是否准确、操作性是否强。②年度计划要把关,看教师制订的计划研究目标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可行。③材料积累要把关,看过程资料是否真有价值。④学期总结要把关,看是否真实,是否结合研究提炼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成果。“三落实”:每学期4次的课题小组活动要落实;每学期一次的校级科研交流研讨活动要落实;每学年一次的课题组计划、总结会要落实。

“十一五”前期,我们要求各校市级以上课题的实施方案,必须通过区科研室把关后方可开题,开题会要至少有一次通过区科研室的验收。

区科研室特别关注并强调教师参与的度。在年度参与教育局的质量评估中,侧重对各校 “四把关 三落实”的落实情况的检查;在“评优”活动中,政策向实实在在开展研究的实验教师倾斜,如省年度优秀论文的评比,我们采取与研究挂钩的方式,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为我区高效开展课题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

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各级课题做到了用实实在在的研究、实实在在的探索,去寻求实实在在的成果,真正实现“研究既工作、工作即研究”的理想状态,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四)成果推广,典型引路

在与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对课题研究或管理中出现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搭建平台,以汇报研讨的形式,进行典型引路及推广。

如:2007年我们在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创新实验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2008年在实验二小开展了科研管理经验及课题研究交流活动,2009年市科研所在调研中,听取了实验二小的省级实验课题《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汇报,对刘校长以科研为导向在“和谐领导班子建设”、“和谐教师队伍建设”和“和谐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创新做法给予肯定,认为是对“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很好地诠释,于是在实验二小召开市科研现场会,主持人刘少勋校长亲自向全市做经验交流,引起了轰动。这项研究获得了省优秀科研成果奖。目前,我区各校科研成果推广的形式更加丰富,其中网络平台最为活跃,大多数主持人和实验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把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点滴体会及时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五)现场验收,严格把关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4

黎鹤龄

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一个区的范围里如何推进这一课程的落实,自1993年起,我区在这方面做了认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受到国家教委基教司和省市教委的充分肯定,于1996年1月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区。我区这几年主要做了这样一些探讨和实践。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几年来,我们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有关文件和理论,认识到活动课程能否真正落实,前提要看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转变,是否将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转到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轨道上来。我国要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有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单打一的学科课程,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教委将活动正式确定为课程,明确指出,“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这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的观念必须有大的转变。

经过学习,我们认识到:

1.活动课程是国家的法定课程,?要以法规观念来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以必须坚决落实的态度去分析困难、克服困难,执行新课程计划。

2.活动课程是课程,?就必须增强课程观念,按照课程的要求落实课时、教师和内容,就要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

3.明确活动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是一个子项目,但它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教育思想、目标内容、师资队伍、教材设备以及督导评估等等,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才能使其真正落实。

4.明确科技活动是活动课程的重点,?要处理好活动课程全面开展与抓好重点的关系。

二、加强领导、分工协作

正是认识到落实活动课程是贯彻执行国家教委的课程计划,是一种行政行为,所以这几年教育局都十分重视加强落实活动课程的领导,每学期将其都列入工作计划,并有分管局长、分管同志负责。

考虑到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我区十分注意团结各有关部门对活动课程的落实做好组织分工、科学运作。几年来我区每学期都召开专门会议,对活动课程的落实做部署、检查和总结,各部门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区局普教科,负责活动课程检查,师资的管理,全区性活动安排;区督导室,负责活动课程评估督导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区进修学校,负责活动课程师资的培训;区教研室,负责活动课程教材的选编、征订,教材教法研究;区教科所,负责活动课程课题及典型经验的研究;区少年宫,负责提高性的校外活动组织与指导。

几年来,各部门积极工作,推动了全区活动课程的落实。

三、培训教师,建设队伍

活动课程能否正常开出,关键看有无合格的师资。

我区和兄弟区县一样,并无现成的活动课程师资。几年来,我区抓了学校内活动课程师资的调配,抓了区校两级的培训。

目前,我区各校配备活动课程师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个别学校内部挖潜,设专职活动课程教师(主要是科技活动)。

2.部分学校由专职自然教师兼活动课教师。

3.大多数学校的活动课程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

无论何种安排,教师都需进行培训。

我区的活动课程师资培训,注意到“区别对象、区校结合、方法多样”。

1.区别对象

对校长的培训,重点在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课程意识,使校长在课程安排、教师配备、教材选择和场地器材准备方面保证活动课程的落实。

一般教师的培训,使其重视活动课程,知道如何上,会辅导学生开展简单的科技活动。

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应对活动课程有一定的钻研,能设计活动,指导备课,指导特长学生开展活动。

2.区校结合

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长班、语、数教师继续教育班中,都安排了活动课程尤其是科技活动内容,提高领导和一般教师的科技素质;为培养骨干教师,我区在最近三年连续办了三期提高班,有两天制的,有半年制的,还有一年制的。使用了全国“各类学校的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总课题组编的培训教材《城市小学科技活动》。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200余名校(园)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区组织的培训。我区还有一大批学校积极开展校内的培训,如南林子小几年来已进行了十余次的活动课程师资培训,成贤街小学这方面也总结过很好的经验,在全国师训工作会议上介绍过。

此外,我区还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的有关培训,1993年至今,我区有近50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分别到北京、天津、上海、洛阳、宁波、吴江等地参加全国的培训,区教育局三位主要领导都参加过全国的活动课程讨论。进修学校今年前后派了三批教研员去北京专门参加活动课程的培训。省市举办的有关培训,我区参加的人数也是比较多的。

3.方法多样

这几年我区针对科技活动的需要培训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按培训教材和活动实际需要举办讲座,组织实地参观,跟专家学习采制标本和制作模型,观摩研讨课,观看科普录相片等。

同时,我区还注意通过课题研究培训教师,通过组织编写科技活动教材培训骨干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大部分学校活动课程师资得到落实,并产生了一批骨干教师,他们不仅能上活动课,而且能设计活动,能总结、研究。一批活动课程的总结与论文在中国科普所《研究通讯》及《江

苏教育》,《南京教育》、《南京教育信息报》上发表。四、创造条件,保证活动

近几年,为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我区一是重视了教材建设,二是注意了社区资源的开发。

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区从一开始落实活动课程,就注意教材建设。1993年夏,组织了一批教师,经过反复研究,编印出29课科技活动课教材,使起始班上活动课有了保证。

以后盛市编出教材我们都及时采用。参加全国课题组后,我区3--6年级都采用了总课题组编印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活页资料”,1--2年级采用的是省编“科技活动”教材。区教研室每学期都做好教材征订工作,并安排好教材教法的研究,每学期都要组织几次活动课的观摩研讨。

开展活动,特别是科技活动,学校普遍遇到师资和器材场地的困难,我区积极引导学校跳出学校小圈子,挖掘社会力量。区教育局于1993年10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意见》(玄教字[ 93]76号),总结了一些学校的经验,对学校提出了要求。我区利用社区科技教育资源开展科技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与有关单位共建少儿科学院(科技园);在有关单位内建立科技活动基地;聘请科技单位专家任学校科技活动辅导员;争取器材、设备或资金的帮助等等。南师大附小办起了全省第一家少年科学院就是依托了东南大学、通讯工程学院的科技力量。北京东路小学在九家科研单位支持下办起了颇有影响的“娃娃科学院”。富贵山小学与省植物研究所共建“少儿绿色科技园”。南林大子小不仅将南林大内的有关实验室按一定顺序排列供各班参观,而且将校外德育、科技基地也做了排队,有计划、有序列、分层次地利用基地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加强研究,抓好典型

我区在落实活动课程中,较早地意识到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只有认真研究活动课程落实中的种种问题,通过试点,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面上落实活动课程。

1993年5月,区成立科技活动课研究小组,由一位副局长亲自抓,重点研究科技活动课的特点,由五所小学先探索,在此基础上编印出活动课教材和《小学科技活动课研究》?录相片。1993年6月24日《中国教育报》称赞我区“几堂研究课的课堂设计都体现了让学生观察、实验、制作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下学期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作好超前准备”。

“八五”期间,我区积极参加了国家教委级重点课题《各类学校的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研究活动,组织力量对话动课程的管理、德育功能、创造力培养、综合科技教育以及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多次深入活动课程落实得好的学校帮助总结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北京东路小学、南林大子小活动课程管理经验,富贵山小学借助社区力量长期坚持科技活动并办出特色的经验。这三所学校去年底被省教委、省科协联合表彰为活动课程课题研究省级先进实验学校。

区教育局及时号召全区学校向他们学习。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校活动课程的落实,我们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领导又于今年初来南林大子小进行活动课程经验专题调查,多次与学校领导一道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我们认为,南林大子小领导班子对待在活动课程问题上树立三种观念,即法规观念、课程观念、研究观念;发扬三种精神,即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精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到活动课程课时、计划、师资、基地四落实,这一基本经验是值得我们全区学校学习的。通过对南林大子小的调查,我们增强了落实活动课程的信心,相信只要领导班子思想端正、勇于实践,困难就会被克服,课程计划就能得到落实。

六、搞好评估,督导落实

去年暑假区教育局领导意识到,只有加强对话动课程的督导评估才能有效地保证活动课程的落实。

区督导室克服困难,几易其稿,形成了《玄武区中小学活动课程评估要点》。

这份材料在去年全国活动课程天津研讨会上被介绍,受到很大关注,许多代表索要。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5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作为将课程改革目标落实到学科教学和学科教研中去的重要人物,面临多方面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特别是在初始阶段,面对充满期望的领导和充满期待的教师,许多教研员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任务千头万绪,问题层出不穷,压力有增无减,事情越忙越多……以致一些教研员很容易失去工作重心而成天忙于事务性的应付。为此,我们结合自己经验与体会,谈谈课程改革过程中教研员工作的四个侧重点。

第一,更新角色意识,增强指导能力。在本区域进入课程改革之初,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一样,面临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全方位的因时而变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因此,摒除固步自封的“专家”心态,确立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意识,是教研员能否切实发挥自身作用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研是要系统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切实体会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根本任务,及其在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提升自身的教研指导水平;另一方面,要“沉”入基层、“沉”入备课组、“沉”入教室,“蹲点式”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在与一线教师一同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将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及其教学要求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要领,分析、研究其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只有这样,教研员才能为带动本区域课程改革的各项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换句话说,教研员只有先做“学习者”和“研究者”,才能进而成为有效的“带头人”和“指导者”。

第二,创新教研机制,提升教研实效。在课程改革形势下,教研员组织区域内的教科研活动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上,应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索和创新更有效的教研机制,尤其是增强教研的科研色彩(科学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使区域内的学科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研员和各个学校及其一线教师教学互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成果共享的平台。为此,我们建立了校、片、区三级联动的教研机制:①校级教研组活动――以各个学校原有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人数较少的教研组也可与邻近学校的相同学科教研组合并活动),教研内容主要围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同时收集一些带有普遍性且难度较大的问题,提交片级教研组讨论。②片级教研组活动――以中心校的学科教研组为依托,以片区内各个学校的教研组长为基本成员,主要围绕教研组提交的问题和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任务,以集体备课、片段教学、沙龙式评课议课、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教研活动,同时将片区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交区级教研组讨论。③区级教研组活动――区教研员牵头,由各片级的中心校的教(科)研组长和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主要围绕全区性的教研问题和上级教研部门的任务安排,进行多样化的研讨、磋商,同时汇集整理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后反思、教学论文、科研方案等成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为片、校级教研活动提供便利。由此形成的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联动的新型教研机制,为区域内教师“人人都学习”、“人人有专题”提供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制度保障,切实起到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作用。

第三,规划学科发展,打造优秀团队。精心规划区域内的学科发展,使学科发展由“自发生成”变为“设计生成”,是教研员工作始终沿着既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产生的必要保障。教研员对本学科发展规划的设计要明确两条线路:一是学科发展的目标规划,即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区域内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转变、优秀教师培养、学生素质提升、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的中长期目标,以使本学科建设及其教师培养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地位。二是学科发展的措施规划,主要涉及实现中长期目标的具体步骤与措施,例如:如何改进教师培训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特级教师的合理梯队,加快名师培养的步伐。在制定和落实学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有一点特别要强调,即要使本学科发展的过程同时成为本学科每一位教师发展的过程,切忌将学科发展简单地视为“精英教师”打造活动,否则,不仅会伤害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会造成很多人为的矛盾和阻碍。因此,从打造优秀团队的角度,在促使每一个教师都得到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和实施学科发展,形成集思广益、互助争先的氛围,是学科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四,实践课程改革,创建教学特色。如何创建学科教学特色,一直是学校教研的重点问题,也是教研员工作的努力目标。因此,如何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创建本学科的教学特色,自然是教研员工作的侧重之一,也是衡量教研员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为此,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从六个方面实践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①改变以往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强调学科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以往教学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教学话题和案例。③改变以往教学忽视“如何有利于学”的状况,强调以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表述学科教学内容,并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结构教学的过程。④改变以往教学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强调在学科教学中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使学生真正拥有对话的主动权,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⑤改变以往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科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⑥改变以往教学评价注重结果、侧重甄别的状况,强调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以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样,我们在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自然能逐步创建起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

(颜贻寿,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361000;乔建中,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210097)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6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全区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月日至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 )教材教师培训光盘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打破了 省课题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个、河市个、罗溪个共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时值基础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我们先后征集了次"小学生实践教育"教学设计,举行了多学科的经验总结、论文评选活动。其中,三月份举办了区小学数学优秀教研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戴文胜、陈婷婷、彭乃聪、林秀珍四位老师的论文送市参评,篇获二等奖,篇获三等奖;月份的泉州市第届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我区有篇获二等奖,篇获三等奖;十二月份举办了社会科教学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送市参评篇,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在年小学教育研究会年会经验论文征集中,老师们踊跃投稿参评,收到了二百多篇论文。另外,老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中,也撰写并发表了许多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有的被我们推荐到上级教育刊物发表,其余大部分也结集发表于《洛江教育》和《洛江区小学教研通讯》上,以此传递教研动态,促进我区教研水平的提高。本年度洛江区小学教研工作在区教育局和市普教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带领我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全区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月日至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 )教材教师培训光盘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打破了省课题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个、河市个、罗溪个共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7

[关键词]广州市;中小学;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11-0088-03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中小学教师广泛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现在和未来生存发展的根基。基于此,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广州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发现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广州市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问卷调查抽取广州市12个区共124所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40份,收回1148份,有效问卷1141份,有效率为92.0%。调查问卷涉及学校教育科研现状、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教育科研培训、教师科研动机及能力、教育科研难点等五大方面问题。本次调查采用SPSS for Window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

在近三年中,被调查的学校参与课题的平均数为10.59个,其中校级课题为4.52个、区级课题3.16个、市级课题1.86个、省部级课题0.68个、部级课题0.81个。参与课题且有成果的教师达到59.3%,77.6%的教师认为学校全体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课题研究,20.2%的教师科研成果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由此说明,目前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不过,广州市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倾向于课程与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组织管理及学校文化四个方面,以课程与教学为最多,高达69.2%,但对学生学习方面和德育方面研究比较缺乏,这方面立项课题也较少。另外,虽然课题研究参与面比较广,但是大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对科研的兴趣不大;不少教师为评职称而做,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缺乏科研的内在动机;而且教师的研究成果大多数还只在校内进行交流,发表过科研成果的教师比例不高。

(二)教师教育科研内在动机不足

在教师的科研动机及其对科研的认识方面,问卷设计了4个问题,分别是教师科研动机、教育科研成果是否作为考察教师工作成绩的指标、教育科研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前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要动机是通过科研来改进教学,也有部分教师科研动机是为了职称晋升,把科研当成兴趣的教师比例非常少;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将教育科研成果作为考察教师工作成绩比较重要的指标;40%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54.1%的教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前景发展一般。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对其作用还抱有怀疑态度,并觉得教育科研的发展前景不乐观。

(三)教师难以有效地获取教育科研知识和提高研究能力

问卷在教育科研培训方面设计了6个问题,分别是教师获取教育科研资料的途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教师教育科研知识主要来源、教育科研和方法培训力度、教育科研培训途径、教师认为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根据调查结果得出:41.5%的教师通过网络获取教育科研资料,36.8%的教师通过自己购买书籍和订阅报刊而获得,这反映了学校图书馆建设不健全;教育科研主要方式中,38.3%的教师是独立撰写论文,31.0%的教师与同事合作,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与专家合作进行科研活动;教师的科研知识主要来源于N-N书刊,其次是校内培训,教师与同事之间科研知识方面的交流较少;大部分学校能够定期对教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培训,主要是学校请专家来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自我培训没有引起重视;教师认为定期外出参观考察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校本培训和聘请专家培训赞同率不高。

(四)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中困难重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处于前4位的是教学任务重、缺乏专家指导、经费匮乏、不会搞科研。这说明教师并非不想搞科研,而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及经费不足。

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汇总,笔者认为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没有精力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第二,科研与教学脱节,让教师失去研究的兴趣。第三,教师科研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有效培训。第四,教师进行科研缺乏经费上的支持。第五,学校缺乏科研方面的规划,制度建设不健全。

(五)同一学校不同教师群体对教育科研问题看法的差异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不同群体的教师在对教育科研的兴趣、培训方法、课题研究机会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

首先,课题研究兴趣上的不同。所有教师的研究兴趣均侧重于课程教学方面。其中,校长对学校组织及学校文化、师资建设方面的课题关注程度略高,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课题的兴趣与其他教师相比有明显差异。初级职称的教师比其他职称的教师更加喜爱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而高级职称的教师则相反。另外,高级职称的教师反而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课题不感兴趣。

其次,培训方法认同度的不同。大多数校长认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教师则认为定期外出考察为其有效途径。其原因可能是校长考虑经济成本,而教师则期望有更多的外出考察机会。相对于其他职称教师,高级职称的教师对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最有效途径中的聘请专家或专职人员支持率较低,他们更倾向于组织校本校训。

再次,科研资料获取途径不同。年龄较大的教师更加倾向于通过自己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来获取教育科研资料,而21-30岁教师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教育科研资料。

最后,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不同。初级职称教师在课题参号情况方面, “参与、有成果”一项相对于其他职称教师比例偏低,而“从来没有参与过”一项相对于其他职称教师比例偏高,这说明初级职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比较少。

(六)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对问题看法的差异

小学教师认为,校长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很重

视、积极支持”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别学校的教师,而初级中学教师选“口头重视、支持”的比例较高。在科研经费来源方面,初级中学获得“区财政资助”相对于其他类别学校更高,但“市级课题资助”和“学校专项经费”所占比例较少,完全中学获得“区财政资助”所占比例较小,小学获得的“市级课题资助”比例较高,同时小学的“学校专项经费”配套较好。在教师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力度方面,完全中学的定期培训不够,只是偶尔培训,小学在“定期培训”方面比例较高。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培训途径方面,完全中学更加依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而小学选择此项的比例较小。在教育科研主要方式方面,小学更倾向于“学校集体组织”。在教育科研知识主要来源上,初级中学教师选择“校内培训”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学校,而小学恰好相反。在学校有无专门教育N-N机构设置方面,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没有设置专门机构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学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归纳为:初级中学的领导对课题的兴趣比较小,教师参与课题的面相对校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的范围比较大,领导也非常支持。这可能是由于初中教师面临着学生升学的压力,教师没有精力去做科研,也放不开手去做;而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可以放手搞研究,校长也很支持。这也造成了初级中学市立项课题较少的局面,因此获得市级资助相对较少,但由于初级中学大多数由区政府管理,因此可以获取区级财政的支持。

二、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教育科研课题的统筹与管理

目前广州市中小学课题省、市、区及校级课题管理处于分散状态,管理平台不能对接,各自为政,这种状况势必造成课题的重复申报,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上的混乱。因此,从管理层面来看,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建立市、区、校三级教育科研管理平台,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加大对课题的过程管理,督促课题中期考核与结题验收;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要设置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全校课题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课题研究计划与远景,确保课题研究不断系统、深入、可持续地滚动式发展。在课题立项之后,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员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跟进,通过开题、中期评估、结果评价和经费调控,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和高效。

(二)加大对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

广州市中小学市级课题立项来源主要为广州市教育规划课题, “十一五”规划前三批共立项306项,其中高等学校、中学和小学课题研究经费占经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7.36%、17.36%和12.83%,中小学课题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各区对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参差不齐,少数区(县级市)根本没有区级课题立项与资助,造成教育科研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为此,笔者建议市级课题研究经费向中小学倾斜,争取达到研究经费总量的50%;各区(县级市)制订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规划,争取获得区(县级市)教育科研经费支持。

(三)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调查发现,64.4%的教师认为,他们缺乏课题的选题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不会搞科研;38.3%的教师其科研方式只是总结经验独立撰写论文,只有5.4%的教师与专家合作。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存在的困难中,缺乏专家指导排在第二位。但只有16.3%的教师认为,聘请专家或专职研究人员为学校科研辅导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反映了教师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教师认为自身缺乏相关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需要专家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又害怕改变自己,缺乏成长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该针对教师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于年长的教师,要更多地给予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使他们能够通过更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于年轻教师,则要更多地给予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理解教育科研的意义和实践操作。同时,学校要提倡与专家合作进行校本培训,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杜绝科研“浮夸”之风

调查发现,23.9%的教师认为,许多学校现有科研课题脱离教学实际,与改进教学质量关系不大;41.5%的教师认为,多数教师出于评职称考核的需要,拼凑文章;32.6%的教师的科研动机是职称或竞争的需要,只有3.2%的教师的科研动机是出于对科研的兴趣。这说明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的内部动机,也说明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开题,热热闹闹结题”,但真正有价值、可操作和可推广的科研成果并不多,课题研究成为学校华而不实的包装。因此,教育科研应该解决学校中或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以探求教育内在规律的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和教师成长为目的,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学校的发展。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8

关键词图书资讯学 硕士教育 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

1.引言

我国台湾地区的图书资讯学与大陆地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同根同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成立。1949年后,两岸图书资讯学发展模式各异,大陆地区参照苏联模式,而台湾地区受美国影响颇深。1955年,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设立图书馆学组,标志台湾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通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验积累,台湾的图书资讯学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具备了扎实的根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国内专门研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见。邱均平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继续教育5个方面对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周莉娜对台湾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大学课程仿照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图书情报学课程模块设置,建立课程分类框架分析得出台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特色及启示。张华姿从学科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师生情况、教学设备、继续教育等方面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各阶段的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梳理。张云瑾介绍了台湾高等院校图书资讯学教育发展历程及现况,简析办学特色以及面临的问题。宋安莉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三方面介绍了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的现状、特点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杨美华等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相关标准和数字学习的认证方面,探讨了台湾图书馆学课程设置的规划和教学策略的创新。从内容上看,现有的研究多偏向于对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的教育现状进行整体性概括介绍,具体涉及到硕士阶段课程设置模块分析欠缺;从时间上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2010年之前,这对于反映当下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动向缺乏新鲜的信息;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研究以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定性研究为主,通过实际调研获得全面而准确数据的定量研究相对罕见。文章以我国台湾地区目前设有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进一步结合师资建设、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展开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启示,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调查对象与数据搜集

通过访问我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的官方资讯网,进入大学院校一览表及硕/博士班概况检索系统(http://ulist.moe.gov.tw/),确定台湾地区现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系所,分别是: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以及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调查时间上以最新的时间为准,搜集2016年我国台湾地区7所高校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最新动态以及各校在2016年的即时官方网页信息。在数据搜集上注重数据的新颖性和权威性,以真实地反映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现状。

3.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分析

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直接访问台湾地区拥有图书资讯学硕士招生资格的7所高校系所官方网站,获得课程设置相关数据。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参考王知津等学者提出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分类框架体系,结合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课程归入四个一级类目,分别是:专业课、专题课、讨论课以及实习课。为使归类课程合理,对所有多元课程进行拆分,例如将多元课程“资讯搜集与组织”拆分成“资讯搜集”与“资讯组织”两个课程小类归入不同类目。

3.1专业课课程模块

通过在一级类目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形成表1。根据表1所示内容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特点。

3.1.1较重视图书资讯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

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把一般理论与方法的专业课设置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第一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对于大学阶段非图书资讯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先修部分专业课程,帮助学生获得专业核心知识,为研修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奠下基础。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要求先修参考资源与服务、资讯搜集与组织、图书资讯学等课程;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要求补修资讯征集与组织、资讯资源与服务2门课程;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要求学习读者服务研究前应先修完参考资源与服务,学习技术服务研究前应先修完资讯搜集与组织,学习图书资讯学研究前应先修完图书资讯学导论。第二,图书资讯学专门理论类别下具体课程体现了课程设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特性,如包括学术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医学图书馆等专门理论课程,注重对特定信息机构的研究。第三,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高校皆开设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且种类齐全。如包括统计方法、计量方法、质性研究、引文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3.1.2设置了实践性强、技术性强的课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皆开设资讯资源管理、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组织/管理与环境的相关课程,且课程开设数量众多,这些课程正是图书资讯学专业领域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如:7所高校系所共开设191门专业课课程,二级类目资讯资源管理下开设课程数量最多,共43门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23%,在其资讯搜集类目下,开设的资讯资源类课程涉及到的领域V泛,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技、生物医学、商情资源以及专利资讯等;二级类目下开设课程数量第二的为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类目,共41门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21%,其资讯技术类课程不仅开设院校比例为100%,且包含26门相关课程,是专业课中课程开设最多的三级类目,资讯技术的掌握可以更好地促进资讯系统、资讯网络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促进图书资讯学的发展。此外,资讯服务业作为21世纪的热门行业,各级图书馆与资讯服务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之大显而易见。以三级类目资讯服务为例,其课程设置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资讯、文化创意等,其服务方式既包括线上参考服务又包括线下读者服务。课程设置分类之细、程度之深、涉及之广,旨在满足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图书资讯学专业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

3.1.3忽略了资讯检索、素养与数字图书馆等课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专业课设置较少的课程模块主要集中在资讯检索、资讯网络、数字图书馆、资讯素养与教育4个三级类目下。在开设院校数量上,仅有2所高校开设资讯检索类课程,而资讯网络、数字图书馆、资讯素养与教育也仅只有3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而这些相关课程知识的培养也正是当下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需予以重视加强的地方。其原因显而易见:首先,具备扎实有效的资讯检索能力是图书资讯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竞争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其次,在动态且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资讯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对于图书资讯学高级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再者,只有具备高资讯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与资讯社会、资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资讯社会的发展;最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大众需求的不断专深,使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个时代的智慧成果应运而生,成为图书资讯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因此,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加强以上薄弱环节的专业课程建设。

3.2专题课课程模块

专题课课程归类所参照的分类体系与专业课课程分类框架相同,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的专题课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由于专题课自身特点是对某一专门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专题课数量相比于专业课明显减少,在实际分类中个别三级类目下由于未开设相关课程而没有列入表格之中。

3.2.1保持与专业课设置要点的一致性

专业课课程设置重视图书资讯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同样这也是专题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点。如表2所示,专题课课程设置涉及到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资讯资源管理、资讯用户与服务、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组织/管理与环境、相关专业以及其它专业课各个方面。其中,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开设院校的数量为7,即开设率为100%,且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的类目下共开设了11门专题课课程,在所有二级类目中课程开设数量最多。这两项数据从侧面反映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忽视加强教育学生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理解,重在坚持图书资讯学学科专业研究的根本。如以图书资讯学专门理论为例,其专题课程就包括我国传统的目录学专题、四库学专题,以专题课课程深入的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图书资讯学学科理论的学习兴趣与研究认识。

3.2.2设置既有深度又有代表性的专题内容

专题课是对专门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加强学生的研究力度与深度,培养其能够深入研究该领域精髓部分的能力。一方面,设置具有深度的专题课程内容。如表2可见,在三级类目资讯服务下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分别设置了读者资讯服务、技术资讯服务、工商资讯服务、图书馆电子资讯服务、图书馆数位典藏与服务、书目疗法等8门专题课程,强调对特定用户群的研究。另一方面,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课程内容。由表2可知,各个二级类目下皆开设了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课程,资讯技术类目下设置热门的研究领域课程,如数位学习与图书馆、人机互动等专题课程;资讯用户类目下设置代表性的多媒体读者专题、资讯使用专题以及资讯行为专题。这些专题课程设置正体现了iSchool确立的核心要素,即以“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为研究中心。此外,部分高校对于专题课的开设不拘一格,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现在其不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的专题,还拓展相关学科、其他学科主题的专题研究,开设跨学科的专题内容。如档案学、出版发行、教育学等,既扩宽图书资讯学硕士的知识面,也促使学生广泛汲取各领域的知识。

3.3论课课程模块

讨论课的形式活泼生动,不刻板的追求知识点的讲解,而更多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价值的传递,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力。7所高校的硕士讨论课与实习课的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讨论课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讨论课设置范围宽、形式多。讨论课的课程设置涉及到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资讯资源管理、资讯用户与服务以及组织/管理与环境四大二级类目,从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讨论到对专业技能的讨论,涉及到图书资讯学众多研究领域与热点内容。各高校讨论课的形式多样,这既能使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下吸收知识要点,又能鼓励他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传递,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讨论课课题的设置以时下研究热点或具有争议的学术话题为主要讨论对象,如当代技术服务规范专题研讨、当代图书馆问题研讨等讨论课,激发学生密切关注专业动态,掌握最新资讯,与时俱进。

3.4实习课课程模块

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开设的实习课,不是作为实践环节,而是纳入课程学分之中,作为课程模块中的一项内容,其实习课包含科研实习和教学实习两种类型。由表3可知,总体上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专门的实习课开设院校相对较少,大部分院校提供给硕士的实习类型是工作实习,但也有少量院校给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的机会。其中,工作实习以图书馆单位实习为主。在工作实习中,学校主要安排学生去各种类型的信息机构实习,如档案馆、学校图书馆媒体中心、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其它的专门图书馆或信息组织机构。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各高校还比较注重学生在技术领域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为学生安排关于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实习内容。通过与校外专业单位合作开设实习课程,增进学生的实务能力。各校合作对象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出版社、书店、信息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各类型企业、组织等。

4.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启示

4.1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系所除了聘任学有专长的专任教师外,也特别聘请图书馆实务界、产业界专家以及学界名誉教授担任兼任教师,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首先,各高校系所师资建设不仅注重师资的高素质水平,同时也重视师资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拥有最多的专任师资,其中,教师博士学历占比100%,教师海外学历背景占比71%;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拥有最多的兼任师资,其聘用的教师专业背景涵盖图书馆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其次,各高校系所师资的海外教育背景众多。如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系所中,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作为台湾地区第一所通过iSchool联盟认证的成员学校,其海外背景的教师数量最多,比例达76%;而根据大陆地区的相关统计显示,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海外背景教师数量最多,但其比例仅为25%,二者相差甚大。因此,大陆地区相关高校系所应当进一步加强师资的海外背景建设,把握学科前沿、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

4.2切中时代脉搏与学科特色,培育需求导向型人才

首先,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高校系所硕士培养目标相同之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多元的培养目标。如武汉大学硕士培养目标为: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培养目标为:知识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才、学习资源中心经营管理人才、企业知识管理人才、数字内容管理人才以及图书资讯教学及研究人才。其次,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属于兼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综合教育,如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社会主义觉悟;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系所中则鲜有强调通识教育,更加强调专业教育。最后,从个体上看,不同于大陆地区高校趋同化的培养目标,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高校系所结合教师研究的细分化、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化以及本校与所在区域的发展情况,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各高校不同的培育倾向与侧重点。如政治大学培养目标中强调图书资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融合,培育数位资讯时代的高科技专才;中兴大学强化培育学生行政与领导能力等。

4.3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模块化,培养专业竞争力

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硕士课程设置方面相比较主要呈现两大特点。第一,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皆设有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大模块。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总数量最多的是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共有73门课程,其专业选修课占总课程数量的比例达90%。据有关调查,我国大陆专业选修课比例最大的为武汉大学,比例达68%,二者相差较大;而在ischool院校中,课程总数量最多的是伊利诺伊大学,共有194门课程;选修课占总课程数量比例最高的是匹兹堡大学,共有63门课程,比例达92.6%,5所学校中比例最低的也达到77.8%。可见,同ischool院校的数据相比,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应当丰富专业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设置。第二,在课程体系规划方面,我国大陆图书情报学硕士课程相对独立,而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规划之特色在于其更加具体、详细的模块化设计,每一模块下设围绕某一主题紧密相联的若干课程,并说明该模块的核心培养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下规划资讯组织领域、资讯资源与服务领域、资讯管理领域、资讯传播科技领域以及资讯与文献学研究议题五个下属模块,五个模块下共包括50门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进行选修,从而构建和调整个人知识结构,培育个人专业核心技能。

4.4依托“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驱动教学全过程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共同特点。第一,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业课课程结构体系比较接近,但具体课程内容各有侧重。如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理论/方法与资讯技术/系统/网络二者课程数量之比例为0.75:1;根据相关调查计算得出,我国大陆地区的相应比例为1.19:1。第二,专题课程教学方面,我国台湾地区专题课结构体系同大陆相比体现了差异,我国台湾地区另外开设了组织/管理/h境、相关专业课以及其它专业课的专题课程。第三,我国台湾地区受美国教育的影响设有讨论课,而大陆则是特别设置前沿课,作为我国大陆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特有的教学课程类型。第四,实习课程教学方面,大陆和台湾地区皆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国大陆自2010年起设置图书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训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行图书情报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并行培养的方式;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是主要采取加强学生实习的广度与深度的方式,如世新大学资讯传播系自2012年起与日本鹤见大学图书、档案与资讯学学系固定举办海外实习课程;同时与多家资讯传播媒体建立产学合作关系,邀请业界专才至课堂与老师共同授课交流,让同学课上即可知晓最新产业动态与技能发展。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9

 

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早已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面。对于前者而言,宏观层面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研究及其结论,可以为微观层面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研究提供详细地研究课题;对于后者而言,微观层面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研究,可以简单地分为教学管理和教育管理。特别是对于教育管理而言,它更应该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下边的论述准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上对相关教育问题进行论述和阐释,以期引起其他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一、教师层面的教育问题

 

(一)教育模式研究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有特定的针对对象,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有一个较大范围的存在,无论是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还是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点。如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的共同点,建立并确定一个可行的教育模式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预科生教育的成功教学模式。无论是一年制的教学模式,还是二年制的教学模式,只有它符合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的实际,都应该进行相关的教学尝试。这种模式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学制上,而且也表现在招生策略的变化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会全面促进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研究

 

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的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和谐。显性课程是各招收民族预科生的学校根据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规定而设置的各类课程体系;隐性课程是指民族预科生在学校里,通过无意识状态而获得的各类经验和个性化的收获。

 

在目前招收民族预科生的学校里,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参与学习的学生,因为对于前者关注较大,故而忽略了对于隐性课程的学习和利用。其次,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课程资源与课程设置相互不匹配的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所拥有的课程资源不一样,它们各自的课程体系也应该有所区别。

 

可惜的是,综观各个招收民族预科生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同点。而这些相同点的存在,正是证明“课程资源与课程设置相互不匹配”观点的论据。正是因为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存在着这诸多的问题,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一定要关注对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

 

(三)校本教材研究

 

教学改革是促进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发展唯一正确的途径。然而,在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最能体现一个学校教育改革水平的事实就是这个学校的校本教材研究。因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提升任课老师的执教能力,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即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的教育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其次,校本教材的编写,还是保证课程资源与课程体系设置相互匹配的最佳实践。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学实践唯一的法定媒介。如果有一套能够体现课程资源与课程体系设置相互匹配的教材,那是保证充分利用本校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招收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学校的教改研究应该以校本教材的编写为核心。而且,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不仅应该突出草原文化的特有内容,而且还应该增加生态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才能保证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

 

二、学生层面的教育问题

 

在学生的层面上,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而言,他们首先需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挫折教育。虽然他们步入了大学的校门,但是,他们是一个失败者。如何分析自己的失败,如何面对自己的挫折,不仅是其在预科班学习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其日后继续求学的基础。因此,面对这些预科生,任课老师应该研究他们所需要的挫折教育。

 

1.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另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的教育实践中,这些学习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态度的教育。虽然说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步入了大学的校园,但他们又是一个学习上的失败者。

 

说其是一个学习上的失败者,但他们与那些落榜的复读生相比又是一个成功者。因此,在学习上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这种尴尬的地位,会通过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而逐渐体现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之中。因此,一定要注意对其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其次,学习方法的教育。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它应该与其他高校学生具有一样的教育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将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生继续求学的需要,也是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预科教育的研究者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探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问题。

 

总之,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是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与其相关的诸多问题,既要关注教师层面的教育问题,也应该关注学生层面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本地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持续发展。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10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全区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月日至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 )教材教师培训光盘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研究课题,打破了省课题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个、河市个、罗溪个共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日趋透彻,教师的职业行为相应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必须在履职过程中不断进取、终身学习而实现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相应要求”的基本观点越来越清晰地被确立。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寻找有效促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笔者对百色市西林县共79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问卷7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9份,具体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缺乏教学创新能力

 

山区高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其包括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三部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促进剂。调查结果发现,认为在教学中欠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教师分别占38%和40%,而对教材和疑难问题处理情况中能“独立钻研”和“以自己思考为主”的教师分别占13%和12%,这反映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见表1。

 

表1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调查情况[n(%)]

 

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最缺乏的是 创新观念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10% 38% 40%

 

自己对教材的处理 以学生的实际为主 以教参为主 以自己的思考为主

 

48% 40% 12%

 

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疑难问题时 向同事请教 独立钻研 暂时放下

 

85% 13% 2%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上表现最为明显。与外地同行相比,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目标把握、教学设计、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和课堂艺术等方面明显低一个层次。笔者曾参与外校名师和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讲授《荆轲刺秦王》的听课,相比之下,外校名师的授课效果更明显。外校各师采用影视导入课堂,先让学生观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让他们说出许多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怆感情。而本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文章进行故事引导、介绍人物背景。学生在课堂上似听非听,课堂气氛较沉闷,课堂三维目标大打折扣。可见,山区高中语文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不佳。这也反映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其教学质量不高,并导致了山区高中的高考语文成绩总体较低。

 

(二)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科研态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新理论,不断探索教育科学,勇于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教师不断拓展领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水平较低,见表2。

 

表2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调查情况[n(%)]

 

参加教学科研活动的态度 主动要求参加 36.6%

 

被动参加 63.4%

 

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标、文件、学科理论 30.3%

 

听课、评课 42.7%

 

组织相关活动 22.9%

 

进行有目的的课题研究 4.1%

 

由表2可见,占63.4%的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是被动参加教学科研活动,这说明了他们对自身的教学领域缺乏深入的知识探索欲望,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甚至认为教学科研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的学习。从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来看,教学科研活动大多是让教师参与学习一些例行文件、听课、评课活动,只有4.1%的教学科研活动是针对课题研究而进行的。在西林县所抽查的10所中学中,能正常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学校未达到30%。教师普遍认为教学科研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疑点,因而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由此可见,教师不能有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不明显,影响了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三)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从应试、考核还是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写作能力都应该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首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由表3调查的数据来看,占74.4%的语文教师从教以来没有发表过作品,可见,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普遍存在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难以在写作上提高语文成绩。

 

表3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调查情况[n(%)]

 

从教以来公开发表作品5篇以上 3人 2.6%

 

从教以来公开发表作品5篇以下 18人 23%

 

从教以来没有发表过作品 58人 74.4%

 

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能从容驾驭作文教材,对作文教材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二是作文评价方法单调,指导学生写作的效率低下,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对各类写作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不了解。笔者曾参与某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讲授人教版第三册二单元《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的听课,该教师对名著了解比较有限,且没有预先设计学生该如何写这类作文,因此,他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讲解和引导,就只在黑板上写出作文题目,并向学生提出上交作文的时间和要求就不了了之,让学生无所适从,结果可想而知。

 

(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缺乏虚心向学的品质

 

自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以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山区学校带来了新的师资力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山区教学质量。然而,有些新来的教师因为在学历上高于老教师而自恃清高,与其他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沟通,导致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此外,还有部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急功近利,凡事以岗位的提升、职称的晋升、教学或科研评优评先等奖励的获取作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普遍缺乏虚心向学的品质,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影响了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精神,也会影响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促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教育者。

 

(一)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创新能力

 

山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改中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如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体系。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做到自我进修、自我完善,使学习成为专业发展的内需,提升其职业修养,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还要积极投身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求、感悟和反思,培养自己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自身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而这些只有在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下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教师要在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制度下,通过积极参与业务学习和教育科研活动,不断地自我提升,博采众长,独立思考,潜心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自己成为专业教育者

 

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山区高中语文教师在参加教学研究时,应将语文课程与教材、语文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学校特有环境等作为研究对象,把教学的相关环节或课堂授课方式或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作为研究过程,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来检验其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课题、发表教学论文、编写教材、举办课题讲座等方式,不断检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山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专业教育者。

 

(三)重视教学反思,做到虚心向学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要敢于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山区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山区学校的特定环境,抓住课堂与课外的“关键事件”,总结一套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使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与此同时,老教师在处理教学难题时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山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使之贯穿于整个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之中。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范文12

<1>坚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各部门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推广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及省、市、区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数学组在运用《几何画板》辅助课堂教学及教研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他们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听讲座、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等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电化教学技术,学会了从网上吸取新信息,网页、课件制作等技术。在校、区、市、省各等级的说课比赛、课改研讨公开课、探索性的公开课教学比赛等活动中,该科组老师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制作了大量的供说课、公开课、竞赛辅导用的课件,其中有2人获得省说课比赛的二、三等奖,2人获市说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区一等奖,3人获区二等奖。

物理科组在实验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全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充分利用媒体的放大、重复、定格、模拟、动画等功能,利用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境,将较大容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生动、形象、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扩展了教室的空间,节省了时间,使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想法、做法得以实现, 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是彭群英老师于99年12月在广东省青年物理教师说课比赛和2000年3月广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中,所上的《牛顿第三定律》均获省一等奖,并于2000年11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历史科组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一起,对历史资料进行储存、加工、控制、编辑,并以较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激趣引思;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升华知识。丁宝琴老师在全市青年教师历史公开课比赛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获得了很好的视听效果,先后被评为市、省一等奖。其他教师也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师生们尝到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

化学科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以“引导发现法”,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提高观察的效果。如:用实物投影仪使学生对实物观察得更清楚,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化学问题的方法。还有一些突出的实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校所有学科在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媒体整合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学校的多媒体双向播控系统投入使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主要用于对学校的教学活动点实行监控及电视教育的转播工作、实况转播、公开课教学、观摩听课、多端电视会议、收看电视教育资料、电化教育等;还有学校承担的各种考试,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家长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0次。

学校承担了两次大型的省级比赛活动,2000年8月期间,我校成功举办了广东省高中青年教师数学说课比赛;2000年12月期间,我校又成功举办了广东省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大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应用平台,保证了比赛的顺利完成,受到主办单位及执教者的赞扬。

<2>坚持现代教育技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是实验工作的重点,也是检验学校实验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自开展实验以来,电教实验研究,一直是我们考核科组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所选取的课题都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是本地区、本学校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所申请的课题既有“九五”省级课题,也有“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给予充足的研究经费、充足的研究时间,并建立了激励机制。我校先后投入经费2万多元,用于课题组购买资料和开展研究活动,并将课题的开展情况与科组评先、老师评优挂钩,担任课题的教师承认其工作量,课题组定期开展活动。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研究(省级以上)有10个,其中有3个已经获得结题通过,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各科组都开展了校内课题研究活动,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明显,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或终结性成果。(1)通过实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电教骨干,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受益者和引导者。(2)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有的已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有的获得了各级科研机构的肯定和奖励,大部分论文已从经验型逐步提高到理论型、学术型。(3)初步形成了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些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4)研究开发了一批多媒体软件。近三年来,有150余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全国及省市报刊发表。

<3>坚持实验与提高管理效能、办公效率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学校的成绩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体卫达标统计管理都已电脑化,提高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为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坚持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