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时间:2023-06-13 16:26:44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监护以及引导

农村留守的教育大多数由祖父母负责,而祖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思想观念落后,和现代教育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育的方式上,隔代教育也出现众多的误区,要么过度宠爱,要么太粗暴放任,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各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应引起社会以及家庭得重视。

(二)家庭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虽然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整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在家庭教育思想已经形成的环境下,无法高速推进,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农村居民由于自身水平的制约,无法利用好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工作的体系特点,然后对自身家庭教育理念优化设计。除此之外,一些农村居民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理念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这样,农村居民进一步适应义务教育大环境的发展环境受到限制,无法保证农村居民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升对子女的教育质量。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缺乏合理性

由于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欠缺。父母们往往更重视对儿童的物质满足,欠缺家庭教育。当家庭教育的责任由祖父母承担时,一般会出现两种常见的教育方式,第一种,过度放任,儿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另外一种就是过于严格,传统的大家长式的管理,不考虑孩子的需求以及是否能接受,只考虑应该怎么管方便,怎么管对儿童好。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改善方案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及引导

祖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习适合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留守儿童实行管教,真正发挥监护作用;对儿童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也不能用传统的棍棒教育,而是用合适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比如跟儿童谈心,时刻掌握儿童的想法,给儿童合理的建议,而不是替他们决定等等。而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因为距离远、工作忙等,把家庭教育工作完全委托给监护人。父母要利用好网络,抽时间关心儿童的学习生活,让儿童知道父母的苦衷,也让儿童清楚父母每天关心着自己。

(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念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念要具备科学性。监护人要提高自身教育观念,做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首先,要知道每一个儿童的潜力是无限大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潜能有待开发,监护人要消除错误的看法,认为农村儿童缺乏好的教育,输在了起跑线,自己需要做的是改善儿童的生活水平,能让儿童长大后去寻求好的发展。要改变这种错误的看法,就要加强对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念,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是农村家庭教育得到改善的第一步。思想决定行为,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让家庭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要求时刻同步,然后将正确的培养理念运用到留守儿童的教育行动中,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2

    实现家庭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没有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的变迁,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我认为首先是要有大的观念上转变,这是政府行为,政府的领导要认识,这是前提。近来,国内有学者王雅坤与我们合作,共同对家庭教育现代化主要内容这一选题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应该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家庭教育现代化应包括家庭教育观念现代化、家庭教育内容现代化、家庭教育方法现代化、家庭教育手段现代化、家庭教育环境民主化等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民主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需要广大家长在不断改善自身素质过程中,在社会大环境不断改善条件下逐步完成。

    第一,提倡新理念,实现家庭教育观念现代化。家庭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为什么生儿育女,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就是“养儿防老”或“光宗耀祖”,就是“望子成龙”“考状元做官”。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劳动教育,只知道给孩子增加营养和开发智力,别的不过问或很少过问。而现代家庭教育提倡的新理念最核心的应该是:为民族未来生儿育女,为国家的富强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孩子谋生的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和谐、健全的发展,成为“幸福的人”,成为愿意并且有能力为谋求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的人。这种人智力健全,有毅力,不怕艰难困苦,奋发有为,既能适应紧张而复杂的现代生活,又能创造美好的现代社会。提倡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还包括:要学会向孩子学习、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教育要先从改造母亲开始、父亲的人格魅力在于责任心、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解决孩子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等等。

    第二,学习新知识,实现家庭教育内容现代化。相当一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知识陈旧,这是造成家庭不良育人环境的主要根源。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新知识,不断接受现代家庭教育新信息,这是做一名合格家长的基本要求。试想一个教育孩子知识和方法都落伍的家长怎能培养出优秀合格的孩子?!大量失败的家庭教育事例都说明:仅仅是由于家长平时不注重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必然面对孩子没有智慧,没有科学的方法。因此,只有我们不断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的内容才有可能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孩子成长的基本需要,才能实现家庭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第三,讲求新科学,实现家庭教育方法现代化。面对孩子出现问题,作为家长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家长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效果。大到孩子走上了不归之路,小到孩子心理产生逆反心理,绝大部分都是源自于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和指导孩子过程中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该铭记这一点。家庭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亲子交流与沟通的方法是科学的、家庭教育语言是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行为是科学的等等。总之,家长在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有智慧的,是尊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是站在孩子角度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四,应用新技术,实现家庭教育手段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家庭教育手段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网络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给广大家长提供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可能。上网学习也成为新时代家长的新时尚。学习(智力)玩具、学习参考书、语言学习机、计算机、计算器、电子图书馆、电话、电子邮件、网上传输等都是实现家庭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第五,亲子要平等,实现家庭教育环境民主化。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民主、科学,仍然是现代家庭教育面临解决的大问题。你的家庭是现代的吗?你的家庭教育是否紧紧地跟上了时代还是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你的家庭教育民主化程度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一意孤行,要多听家庭其他成员的意见,尤其是要平等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有的孩子对音乐没有兴趣,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家长却硬要孩子成为一个钢琴家,请家庭教师教钢琴,结果花了钱,花了精力,钢琴没有学好,反而影响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家长要学会在平等相处的原则下,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兴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必须合情合理,体现平等相处的原则。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3

一、家庭德育环境的构成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北朝文学家颜之推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见古人已对家庭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对家庭德育环境未有专文著述,但大抵包括家庭中的人际环境、礼制环境和风俗环境等。现代教育一般认为家庭德育环境指家庭经济状态及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与组成、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父母的道德品质、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心理素质等影响和制约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家庭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因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与组成等因素相对稳定且难以短期人为调节,故可称为客观因素。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家庭人际关系、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可由家长主观调整控制,故可称为主观因素,本文所指家庭德育环境以主观因素为主。

二、家庭德育环境作用的特点

家庭德育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的道德内化与生成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过程及作用机理较为繁复,但也有自身的特点。1.影响结果的独特性家庭德育环境独一无二,其培养出的孩子具有独特性。每个家庭与德育环境有关的因素各有不同,特别是家庭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其纽带是天然的血缘关系。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并时刻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品行具有极强的家庭烙印,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2.影响方式的渗透性家庭德育环境渗透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家庭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在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因此,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固定时间、地点和教育计划,而是遇事而悔,长期、分散、灵活地渗透在家庭生活中。3.影响过程的长期性家庭德育环境不是静态的,会不断调整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年龄段,成员沟通方式、文化环境、教育方法等家庭德育环境因素必然会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4.影响作用的动态性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客观因素相对稳定,而主观因素则会随着家庭变迁、学生成长等发生变化,呈现出必然的动态性。特别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成人感加强、独立性增强而依赖性减弱、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这些都打破了原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平衡。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是教师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以琢磨孩子的一些行为等。若要解决,则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环境的主观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再次平衡的状态。

三、家庭德育环境优化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德育环境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初中生阶段,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适时优化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其成长。1.形成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正确的家庭德育观念会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及综合素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教育实践,仍有家长坚守着传统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对其他方面降低要求,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成绩就是一切的挡箭牌。或者,虽然家长认识到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却缺少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待初中生在青春期产生的诸多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较多采取灌输式的单向德育方式,较少采用民主商议、谈话引导、共同决议的方式。实际上,错误或不科学的家庭德育观念,只会让孩子越走越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当学会合理利用家庭德育因素中的多个因素,采取交互式的、平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德育环境。传统的家庭德育模式优化的家庭德育模式2.积极创设多元化的家庭德育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开始走向成熟并且定性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与氛围,形成多元化的家庭德育途径。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自家家谱的编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史,思考在家族发展链条中自己应该担当什么角色,是“高峰”还是“低谷”;是家族崛起的创业者,还是家族发展的终结者。这既是一份假期作业,又是关于人生责任的一次反思,更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就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多谈谈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或者美术作品展,让孩子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3.将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德育环境、社区(社会)德育环境有机结合家庭德育环境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兼顾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于孩子的德育内容,既包括对自我维度的自律、勇敢、责任,又包括对他人维度的诚信、尊敬、感恩、礼貌、合作,以及对社会维度的关怀、同情、服务、公德。家庭德育环境应当与学校、社会(社区)主动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接触到系统的、一致的、连续的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优化的家庭德育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必须更新观念和方法,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朱卉斌 单位: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靳亚梦,田夏彪.中小学生道德教育“超越性”的成因及消解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3):9-11.

[2]陈博.新形势背景下中学生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65):158-158.

[3]苏冰星.探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对高校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2):95-98.

[4]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7).

[5]吴丽君.初中生德育教育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策略[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11):00037-00037.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4

近年来,各级妇联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家庭教育入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围绕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

几年来,各级妇联把家庭教育列为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纪念“母亲节”、“父亲节”,“十佳母亲”、“十佳父亲”评选,“展示您的家庭风采”、“好妈妈”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有创意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吸引了家庭成员的广泛参与,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增进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和彼此之间的理解,为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围绕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各级妇联通过举办“十佳儿童”、“十佳新苗”的评选和“我做合格小公民”、“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会、组织儿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自年起,各级妇联又与等部门,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联合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各级妇联以广大家长特别是母亲为主要对象,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主要任务,注意拓宽宣传普及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宣传为国教子的模范典型。各级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广播讲座、知识竞赛、播放家庭教育专题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巡回报告等形式,扩大家庭教育辐射面。并主动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传播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先进文化思想和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各级还组成了家庭教育宣传队,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母亲节,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三、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各级妇联依托学校、幼儿园、街道、居委会和“妇女之家”等开办家长学校。各家长学校根据学员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要,开设了各类教学班,选编了大量富有系统性的教材,分类施教。并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服务咨询、举办文艺演出等,吸引家长参与。家长学校以其管理的规范性、办学的实用性吸引了广大家长自觉参与,他们积极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转变了教育观念,推动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

今后的打算:

家庭教育工作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领域。多年来,各级妇联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做好儿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新时期、新形式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是要努力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妇联重视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已经形成了妇联儿童工作的特色。我们要做好家庭教育的牵头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作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优势,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家庭教育、全社会人人重视家庭教育的局面。

二是要结合妇联整体工作,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工作。要结合“女性素质工程”、“家庭文明工程”,努力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净化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要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使家庭教育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大力普及家教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将有关儿童发展的新信息、新理念向广大家长进行宣传,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要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活动,通过开展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儿童教育活动,提高儿童思想道德素质。要继续动员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儿童积极参与在家庭做父母“小帮手”、在社会做律己“小标兵”、在学校做同学“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自己“小主人”的“五小”实践行动,为儿童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并以良好的道德言行为儿童做表率。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失效原因;陕北家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05-02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研究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月发表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长错误的家教观念;家庭教育不到位、错缺现象越演越烈;家庭闲暇时间教育缺乏关注;家庭教育过度依赖于学校以及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陈鑫源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父母溺爱过度,保护欲强;“三多”普遍:管得多,干涉多,惩罚多;性教育在中国家庭中几近空白。《略论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李东风,项羿)认为我国家庭教育观念复杂多样;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缺乏统一性;家庭的教育者整体素质不高。

综合来看,大多数学者的角度取自于家长本身教育理念的错误及当下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从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视角出发来看,该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基础淡薄,缺乏有效交流。

2.家庭教育的内容由以往的礼仪与单纯的德育教育转变为带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方式。

3.代替家庭教育的专门性教育机构出现,家长们争相送孩子学习,但这样的替代机构是否真的可以代替父母的亲子教育?答案不言而喻。

4.家长普遍存在教育观念的陈旧、固执、缺乏耐心等问题。

5.学生成了家长的“主人”,学生的意志成了家长努力的方向。这类型家庭的家庭教育功能可以说完全处于失效的状态。

三、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失效的原因探析

《北京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家庭中有近6000万对父母说自己是失败的父母,他们十分烦心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且对怎样教育好子女困惑不已,大多数家长认为急需学习科学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三育结合。特别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还要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并且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另外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家庭教育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魏秀梅分析到:当代初中生家庭教育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存在过高的教育期待;以及时代变化导致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当。

基于此,笔者在分析陕北当下家庭教育问题时,发现有如下原因值得重视:

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孩子接受的信息复杂多样,家长在为孩子甄别、选择、应用这些信息时与孩子产生了各种矛盾,增加了家长家庭教育的内容。

2.随着陕北地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形成的青少年对物质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忽略了精神性教育。学生之间和家长之间有攀比心理,家长想让孩子在别人面前样样都好,对孩子的保护欲强,“帮”孩子解决他遇到的一切难题,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思想,毫无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3.家庭教育专业机构的出现让更多的家长放手家庭教育,而寄希望于这些所谓的专业教育机构,忽视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维系。殊不知,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情感纽带消失,更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

4.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倡导减负,而社会却丝毫未因此而降低对于人才的要求,反而更加苛刻,因而家长开始在孩子业余时间加满各种补习、培训科目,使得家庭教育内容变质。

5.传统的家长权威观念影响甚深,加之陕北人本身粗放豪爽的性格,使得一些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注重细节。陕北爷们儿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一言堂式的教育理念比比皆是。这不仅加剧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更会给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埋下祸根。

6.家长甩手教育给学校在中国已属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陕北地区些许家长不光如此甩手,更是与学生一起责备学校教育,可想而知,这样的做法使得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威严威信减弱,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失效的情况出现。

四、对策浅析

《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呼吁其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从学教师的专门培训那里接受应有的教育和培训。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型”和“娇宠放纵型”的教育方式,教给家长育人的新理念和方法,科学的教育知识,还可帮助制定家教计划,这不仅解决了其在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了家庭教育中的偏差,还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在《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文中贺幸平指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应注意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合力教育的效果;为了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动力,进而使家庭教育的地位得以提高,政府应加大家庭教育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可提高与社会教育相等的地位;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教育学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家教理论及其方法,做出细致观察与科学实验,以能推陈出新,家喻户晓;最后,以政府的行为来营造家庭环境,通过创办示范性的婴儿教养中心、家长培训学校等来营造。

纵观诸多家庭教育对策研究,大多提到:家校紧密联合,建立家长学校。笔者认为家校联合固然好,利于统一对孩子的教育,但这在现实社会中至少在目前陕北的社会中是鲜有成效的。

一则陕北地区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加之较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家长无暇或无力配合学校的“标准家长”。

二来,新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要求教师全面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技术,学习并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潜心钻研,认真付诸实践。加之各教师每学期应完成的必须任务:听课笔记、业务笔记、教师成长手册等等科目,更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否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教育状况?

针对这一对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陕北地区的家庭教育应多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们的家庭教育在无法做到知识培育的情况下,应力争做到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始终应以“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家庭教育失效困境的解决多是从社会家长两方面的因素入手,殊不知:事物的发展主要是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贺胥黎说:现代人更多的是灵魂的饥饿。针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我认为它的改善应首先从家庭教育着手。

2.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应该助力于家庭教育。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随地实施素质教育,课堂减负不减质,让学生的课外补习负担没有可乘之机;让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教师必备的熟练技能,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智育德育兼顾。

3.家庭教育不可由专业机构替代,那么可以考虑建立专门机构来进行家长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期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进而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教育好了孩子,也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6

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腐败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廉洁作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其最基本的内涵有两点:一是在物质上的节俭意识;二是在人格上追求自尊自律。家庭廉洁教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家庭群体有效地减少腐败行为,家廉则宁,国廉则安,每个家庭都应该深入地开展有关廉洁教育的活动,形成家庭、社会、社区、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助廉教育活动,这是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创新。众多的文献资料显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家庭廉洁教育进行了研究。

1构建家庭廉洁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腐败文化助长了官员的腐败行为,错误的思想意识使得腐败分子、腐败行为和反腐败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链。家庭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关卡,将廉洁教育引入家庭是反腐倡廉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抓源治本的有效途径。一些学者认为,减少腐败现象,最重要的就是抓好领导干部“8小时”之外的生活和社会区间,使腐败失去滋生的土壤,将政府、社会和家庭连接在一起对形成有效的、全方位的反腐倡廉体系有很大的作用[1,2]。还有一些学者以教育形态为切入点指出,由于家庭教育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因此将廉洁教育引入家庭教育具有长效性[3]。宫克雯在《构建家庭防线营造廉洁港湾》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的家本观念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家庭廉洁是社会廉洁的最低标准,因此,构筑家庭廉洁防线对于预防和抵制腐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王忠武认为,从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使得中国人认为家庭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归属,是家庭成员努力奋斗的依托。家庭观念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促使他们的行为活动要以维护家庭利益为根本,严格的家风环境可以加强家庭成员内部的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优化家庭内部德育环境[3]。部分学者以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为切入点,指出家庭不仅起着联系家庭成员感情寄托的作用,同时它还承担着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它是子女接受诚信教育、清正教育和勤俭教育的启蒙学校。家长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是孩子的榜样和标准,家长的德育素质对子女的人生走向和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4,5]。还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廉政文化与家庭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从被动的“人要我廉洁”到自觉的“我要廉洁”的转变可以减少腐败意识的滋生,良好的家风环境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强化个人自律意识,从而形成健康的亲情观,维护家庭幸福[6]。李高海和王建在《论家庭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中指出,家庭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弘扬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提倡正确的消费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之一。笔者认为,血浓于水,家庭是人们走向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将廉洁意识灌输在日常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造就严格的家风环境,对家庭成员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家庭的和谐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家庭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反腐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家庭廉洁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潜在作用。

2家庭廉洁教育的途径由于家庭廉洁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多的行贿人在行贿的时候采取迂回路线,通过向干部家属和子女发射糖衣炮弹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家庭成员的拒腐能力已成为影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重要因素。从近两年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我们也可发现父母的行为举止深深地影响着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更加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针对以上现象,学者们认为,家庭廉洁教育应主要包括权力观教育、财富观教育、亲情观教育和道德伦理教育等内容,而其主要教育对象应包括领导干部自身、配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家庭廉洁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2.1立足于传统道德风尚,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刘德云在研究中指出,家庭廉洁教育要兼顾美德教育、家风教育和传统教育。首先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家庭构筑成为一个廉洁、幸福和温馨的港湾。其次要明确亲情和原则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在原则之外讲感情,在感情之内讲原则,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避免羁于亲情、背弃原则的事情的发生。最后要加强传统家本思想教育,使家庭成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幸福所产生的后果。家庭成员之间要共同形成“尊廉、助廉”的格局[7]。还有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进行廉洁文化建设要从小家开始,增强家庭观念,重视传统亲情教育,凸显家庭责任感,从思想上改变领导干部的认识,优化家庭德育环境,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氛围,这样有助于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几率[8]。一些学者建议,家庭廉洁教育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将其纳入党建和政治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高度重视家庭廉洁教育,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9]。利用与廉政文化建设相关的中国优秀传统资源,如“立志”、“畏”“知耻”的论述,以人为本,立足家庭这一特殊场所,将廉洁思想与“五好文明家庭”和“学习型家庭”相结合[10]。

2.2重视对配偶的廉洁教育郭群认为,为了加强配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要立足于家庭,发挥家庭优势,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干部本职工作与家庭助廉的关系”、“干部廉洁自律与家庭助廉的关系”、“处理好干部防腐倡廉与家庭助廉的关系”,而配偶要努力营造家庭亲情氛围,在事业上、生活上当好监督员。通过领导干部与配偶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影响,促使领导干部及其配偶都有正确的权力观、财富观,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2]。王忠武指出,依靠家属助廉需要培养一个可以理解和尊重配偶的廉内助,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可以给予合理的关心和支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醒配偶遵循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3]。

2.3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李海凤指出,要想培养子女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子女的道德素质,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学校、社会形成三股合力。首先父母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自我批评,注意生活作风,加强对子女的正面引导[10]。

2.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李明辉在《通向善政之途———论廉政道德建设》一文中指出,法制教育既包括法律规范的普及也包括法律文化的普及,而普法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普及观念,树立法律公平、公正以及权力与义务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增进对廉洁正直和民主意识的追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在“小家”教育中普及法律文化、培养家庭成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笔者认为,要将反腐倡廉从事后查处转为事前预防,家庭廉洁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们要努力探索开展家庭廉洁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建立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各种廉洁知识竞赛、廉洁文化照片展和演讲比赛,还可以结合当今新兴的传播手段,如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活动改革,以更加新颖的活动方式吸引大家参与其中,提高教育有效性。

3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

通过上述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家庭廉洁教育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开展家庭廉洁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我们进行更近一步的研究。第一,对家庭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家庭教育和反腐倡廉关系的深层次思考。由于对家庭廉洁教育的狭隘理解,不能对家庭廉洁教育对反腐败和构建廉政文化的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缺乏对反腐倡廉和家庭廉洁教育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目前学者们对家庭廉洁教育的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对现实性问题的分析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家庭廉洁教育制度,对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第二,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直接指出目前家庭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是对廉洁教育进家庭泛泛而谈,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研究体系,缺乏对家庭廉洁教育途径和方式的创新性研究。第三,教育对象不完整,教育主体不明确。推动贯彻家庭廉洁教育并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普遍的意识,对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界定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目前,家庭廉洁教育主要存在于领导干部家庭,并且以这些家庭中的领导干部和配偶为主要对象,95%以上的研究都集中于如何在干部家庭中加强配偶的廉洁教育。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对全体家庭的廉洁意识培养,没有重视在家庭廉洁教育中廉洁自律意识对下一代的潜在影响作用。从近两年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现象中可以看到,父母的行为举止深深地影响了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育,更加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第四,学科指导较单一。开展家庭廉洁教育是反腐倡廉,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为了减少腐败行为。因此,开展家庭廉洁教育牵扯到许多学科,包括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而目前国内的研究仅是局限于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缺乏对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我们应当融合多学科的内容方法,对开展家庭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措施、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样才可以形成全面、综合的研究范围。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对家庭廉洁教育的建设。首先,明确家庭廉洁教育的定义和外延,提高对家庭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家庭廉洁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统一;对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形成一个完善的家庭廉洁教育研究体系。其次,面对全社会的家庭进行家庭廉洁教育,扩大其普遍性,形成自我教育、家庭成员内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体系,尤其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廉洁自律意识。再者,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理念,将家庭廉洁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最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的方法论指导工作,不仅要看到腐败出现的原因和现象,还要透过这些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进行有效的家庭廉洁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7

(一)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有助于改善目前家庭

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到父母自身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发展情况己明显滞后,不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社会支持体系强调包括政府、学校、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多元参与,通过多元主体在资金、政策、时间、人员、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加大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模式下家庭作为单一主体支持能力较弱、支持水平较低、支持形式较单一的现状,提高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

(二)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现象也如影随形,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与不平等获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村家庭教育,因为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存在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文化排斥,造成教育领域的不公平。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制度调节作用、经济扶助作用及社会扶持作用,增强儿童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分配。

(三)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长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前途,因此,家长在关心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家庭教育,希望家庭能够带给儿童更多良好的成长经验。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教育思想参差不齐,各不相同,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差别相当大。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令家长迷茫。因此,家长们都希望社会能够动员所有力量给予家庭教育工作以指导和帮助,为家长解决疑难问题,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一)农村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据调查,今天中小学生的家长一般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中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由于没有学习和受教育,加上农村家庭的贫困,造成他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43.8%的家长只有小学文化,有的家长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仅占31.4%,在父母亲之间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当夫妇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任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展开了对子女的教育,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具有隐性,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

(二)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调查数据显示,在教育观念方面,56%的家长持“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在农村上不上学无所谓,绝大多数家庭能让孩子完成初中教育(其中,绝大多数女生读完初中后就不再继续接受教育),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不到受教育者总数的4%,大学生的比例更小,约为2%。有4%的家长认为花钱太多,不合算,不如早点挣钱实惠。有16%的家长赞成成绩好就供应,不行就辍学去打工。在教育目的方面,有25%的家长回答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有15%的家长的回答是上好了能帮助改变家庭经济现状。由此可见,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教育功利化的思想,忽视了孩子作为完整人的人性发展、心灵和德性的培养以及长期的效能。

(三)农村家庭教育方法欠妥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庭教育组织者为了实现一定的家庭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家庭教育任务,而在家庭生活情境中采用的活动手段。它既包括教育者(成年人)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又包括受教育者(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和开展自我教育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有89%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有78%的家长认为,家长自身就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这说明绝大多数家长意识到自身言行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赏识教育方面,农村的家长不是很注重表扬所起的作用。有一步分家长认为,严格管教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是错误的,有大约5%的家长经常使用打骂的方式方法,认为“棒下出孝子”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沟通技巧方面,有20.84%的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认为应该多批评少表扬,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往往难以做到心平气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子女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教育的方法较单一,且缺乏科学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四)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主要是在亲子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在很多农村家庭中,这种互动是缺失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皖北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由于经济上或者个人发展的原因,年轻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从调查统计看,孩子由祖辈监护的占40%,由亲朋监护的占4.7%。这样的监护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祖辈还是亲朋,都把监护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上,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些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用“金钱”的方式来补偿,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导致很多儿童纪律散漫,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能够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三、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发挥当地教育部门的作用,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素质

皖北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家庭教育方法欠妥,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指导非常重要。要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必须先从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这就需要当地的教育部门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长教育讲座,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举办家长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活动组织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加强政府的社会支持力度

1.完善法规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针对当前皖北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建立社会保障宽覆盖支援体系。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保障的法律体系。二是实行区级统筹,根据各个村子经济、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法律法规。三是硬化实施手段,对于制定好的政策、计划一定要保证成功实行。四是理顺管理体系,从区政府到地方要联系在一起,理顺他们之间的矛盾,保证管理体系的顺畅。

2.大力筹措经费,保证家庭教育支援工作顺利进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支援工作,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在财政上予以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并保证每项资金的到位。乡村两级也要积极投入,保证经费足额到位,配合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专门人员培训,确保工作如期开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成败关键在培训人员。各地政府、教育局要严格选拔思想观念先进、勇于创新、学历合格的人员组建培训队伍;另一方面,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三)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的社会支持作用

在国家通过社会政策进行扶持和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的作用。新时期我国在建立农村家庭教育支持网络中,要大力发挥民间力量的支持作用,如鼓励社会慈善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各种宗教组织、社团等,同时,对这些民间力量的行为予以规范,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四)运用媒体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8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自上古有家庭以来,至清末,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古代家庭教育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家庭的巩固和繁衍,形成民族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推动国家政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变革,一直产生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古代家庭教育积累的家庭教育经验、传统、思想、方法及教育素材,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纵观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有以下几个特质值得注意。

一、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但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教育可以认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萌芽。自从进入阶级社会,家庭教育便显示出鲜明的阶级性,例如在奴隶社会时期,能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只有皇室贵族,普通老百姓是少有机会的。即便是汉唐之后,平民百姓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了,其家庭教育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具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皇室贵族、仕宦之家与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内容又也有着不小的差异。同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又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和继承性。随着年代的发展,家庭教育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和改变。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价值观念体系正在逐渐瓦解,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未形成,新旧价值观念处于激烈碰撞与冲突之中。而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由于受社会变革的影响,也正处在深度变迁之中,家庭教育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境地。只有继承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借鉴外国优秀家庭教育理论和经验,才能顺利完成转型。而现在有必要对古代家庭教育进行再认识和再继承,因为古代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作为历史作用于过去,而且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不仅作为集体意识影响着宏观社会,而且渗透在个人的观念中影响其具体行为”。

二、以德为首,以孝悌为本,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放在重要地位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和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家长要通过家庭教育给予子女长大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规范、知识,如生活常规、人际关系等,实质是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这一点,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一致的。古代家庭教育把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搞好“修身”,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家庭的孝悌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和谐和巩固,还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和安定。虽然古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其目的在于移孝作忠,但不可否认,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孝悌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很积极正性的一面,而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所比较欠缺的部分。唐柳玭在诫子书中强调子孙要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时,要以“孝悌为基,以谦恭为本,以礼让为务,以勤俭为法”,概括的很是精到,值得借鉴!

三、家庭教育与家族教育日益紧密融合,与“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和谐共存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在家族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人聚族而居,既有自身家庭的需要,也有统治阶级提倡的因素。在古代生产力还不发达,大多数老百姓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之下,家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当多的老百姓的家庭教育是依托于家族教育完成的。而家族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儒家伦理规范的教育,也包括家风的教育,及族内子弟的文化教育等等。这其中流传至今的许多家训、族规、乡约也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古代教育三角体系,即家庭教育、家族教育(包括宗族教育)、“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因其和谐均衡而发挥着稳定的作用。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家庭观念、家庭结构甚至于家庭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迁具有时代性,比较之下,家庭教育功能总体正在弱化(在某些方面,如家庭教育中的“学习至上”的观念与行为的过分强化则是家庭教育失衡与异化的结果);家族教育也不复存在。在当代教育三角体系中,家庭教育沦落为从属地位,学校教育一家独大,替代家族教育位置的社区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三角体系失衡,教育乱象丛生!根本出路就在于强化家庭教育,做实社区教育,使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各取所长,并驾齐驱!

四、重视言传身教,提倡勤俭,耕读传家

古人非常重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强调言传身教要“端本清源,以身率先”,对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认为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讲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赵匡胤虽贵为皇帝,但仍然处身节俭,以节俭为家法,以身传教。他自己就“常服浣濯之衣。乘舆服用,皆尚质素”,他曾对皇室子孙说“每纳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曾国藩位列三公,但每餐只用一道荤菜,时人称为“一品宰相”;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布衣布鞋。他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力诫奢侈,坚持以“耕读二字为本”。明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也认为“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在耕读等日常生活中教化子女,修养性情,重视环境习染,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反观当代家庭教育,许多父母说的多,做的少,能以身作则的更少;失去了“身教”这一家庭教育的法宝,不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与熏陶,又不做学习型父母,家庭教育又有多少效果呢?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9

论文摘要: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对家庭教育伦理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善恶矛盾及其运动关系,家庭教育的道德理想、伦理规范及其进步机制。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教育至少意味着一点,即育儿成才。育人成才论一方面强调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对儿童的抚养培育,使个体实现自然人的进化,成长为体格健全的自然的人;另一方面强调对儿童教化使之成才,使个体实式社会人的进化,成长为合乎教育目的的社会的人。育人双才论探讨的是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儿童个体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作为儿童最早的也是终生的教育者的父母责任重大,他们必须具备符合教育伦理规范的家庭教育目的观、价值观、道德观、育儿观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该合乎教育伦理道德,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一、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提倡、弘扬善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善的方面,使家庭教育真正对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起到促进作用,真正体现教育的伦理特性和道德要求,家庭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有的教育伦理学研究者所主张的,“使教育成为善的事业,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教育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使命和必然追求”。探求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以善律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教育现代化呼唤家庭教育的现代化,也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家庭教育伦理建设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依法治教,即努力调整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把教育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使教育服从法律规范;要求以真律教,即按教育自身的科学规律办教育;要求以善律教,即以正确的伦理观念来规范教育,而后者会对前两者产生明显的积极互动性影响。所以,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当前,家庭教育学还只是发展仅仅20年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社会重视普遍不够,因此,人们对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意识和建设就显得更加薄弱,理论研究更是缺乏深度和成果积累。在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中,也明显缺乏伦理道德的有效约束,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要求离现实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加强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无法容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容纳与时代精神根本冲突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伦理。只有建立一个新的、完整的家庭教育伦理规范体系,才能应对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二)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仅包含经济层面的现代化,还意味着政治制度革新、社会发展、教育的吐故纳新、传统美德的弘扬、家庭伦理的建设等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然而,当前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它对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家庭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重视和要求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难以挣脱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结果矛盾与困惑重重,教育的实施处于两难境地。除此之外,社会上也缺乏一套强有力的教育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约束,这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一特殊的教育职能的发挥,使家庭教育处于茫然无措的道德困境。

二、当前家庭教育伦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伦理的问题,表现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伦理缺失和不合道德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需要建立在理性的、正确的、崇高的目的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按照这一目的和要求,促进个体全面成长,引导个体趋向于真善美,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伦理追求。这对作为教育者角色的父母提出了家庭教育价值观念、理性判断等方面的系列要求。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出目的观和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

(一)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倾其所有,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培优班,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精疲力竭。但结果怎么样呢?不少家长反映家庭矛盾不断,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和集体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家庭教育中只重智力开发,轻视或忽视思想道德教化不无联系。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确实在能力、技术等方面给个人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不少父母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提高竞争的技巧和能力最为重要,道德不道德是社会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么,长大了会改的;学习不好可不行,将来要吃大亏。”这种“以分为本”,重智轻德的观念如今似乎很普遍,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撒谎、懒惰、不尊敬师长,“望子成龙”、“读书成才成大器”成为许多教育者对儿童唯一的价值追求;而一些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美德,如德育为先、艰苦朴素、热爱劳动、敬业奉献、乐于助人、同情尊重等,在教育者的价值定向上则受到忽视;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集体主义精神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品德更是遭到冷遇。

(二)教育价值目标的功利化

家庭教育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极端“功利”和“自我”的价值观念从潜意识逐渐成为相当部分家庭的主流意识。“不少家长向子女灌输的学习动机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上重点名牌大学,从事热门专业的学习,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份高收人。如果将中间过程加以省略,就变成了—读书就是为了高收人。"家长们将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取向完全移至到家庭教育中,这样培养的出来的势必是价值取向单向度的人;同时,家庭教育往往把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从小灌输给儿童,过分注重个体得失,权利与义务、奉献与社会协作等集体主义价值观走向淡薄与模糊,对个体价值实现的关注大大超过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关注,以至形成两者对立的局面。家庭教育出现道德滑坡,民主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教人向善的功能显得苍白,无论对于个体本身的发展和完善或社会、民族国家来说都是可怕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能未来与人格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去契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不当

1.重言传轻身教。所谓言传,是指父母、长辈借助语言活动,用说理的方式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进行的传导和影响;身教是父母、长辈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实施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少父母却将言传和身教割裂开来,教给孩子的是一套道理,而自己的行为却与该道理相悖。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心理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天长日久,父母的作风、品德、性格爱好、气质特点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前苏联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过度或不及。很多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表现为过度关心,过度照顾,过多干涉,孩子只是父母期望获得某些结果的任意加工的“原材料”,在亲子关系中只能被动地承受。成人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沿着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成长轨道一步一步煎进。有的父母察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孩子的许多行为都严格限制,横加干涉,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间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相反,有些家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知识,有些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心理发展对日后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孩子小,只要不生病就行了。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看到子女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这类家长有的本身素质就不高,根本谈不上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也不会与学校教育很好地配合。使得子女好的素质不能形成,坏的行为得不到纠正。过犹不及,两者都是有害的,必须遵守适度的原则。

正因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方法方式等方面不合规范,造成了当前家庭教育实效低靡,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和教育者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产生了如逃学厌学、心理疾病、道德低下等系列困惑,德育为本、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教美德,在现时一代受教育者的身上体现微弱;相反,当前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滑坡,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成为当前社会违法犯罪的主体,他们被称为“幸福的年代里不幸福的儿童”。总体上说来,当前家庭教育效果低下,教育现代化的背后伴随着的是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的失落。

三、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途径

家庭教育的现实道德矛盾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那么,现代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它要求我们遵循什么原则?“总体上说,现代教育的道德进步,既依赖于整个社会环境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教育伦理学的理论指导,更离不开教育系统自身的建设、改革与发展。”

(一)首先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

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传统美德,认真研究和吸取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合理内核,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需要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通过建立和倡导这些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要求的伦理价值体系,清除那些残留的、不合时代精神的旧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道德境界,应该作为总的、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例如:德育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以天下为己任等等,一向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十分崇尚这些关系间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首先就是培育、启发个体的这些道德性,追求家庭共同体的幸福、和谐和发展。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来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伦理准则。挖掘这些家庭教育伦理价值的精华,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应该成为当前伦理建设的首要内容。

(二)其次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

“现代教育应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它要求现代教育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生动、活泼、有效地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形成完整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它同样应该被视为现代家庭教育最高的伦理追求。家庭教育现代化对家庭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必须从封建传统的家庭本位换位到现代意义的儿童本位,把自觉追求和全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目标追求和基本的价值尺度。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理想个体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是对儿童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教育,其具体内容应该是教儿童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

(三)最后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10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素质偏低,教育方法简单,家庭教育氛围缺乏。

近两年,我在与所任教的4个班级近300名学生的交流、沟通及与他们的家长的接触中发现,约75%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15%的家长只有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的家长寥寥无几。由于这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成天忙于劳务和挣钱,因此,他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少之又少。他们满心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向成才,但自己缺乏能力,因此没有具体的行动,任其发展,把所有的期望寄于学校。农村家长由于所受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此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相反,有些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麻将和扑克,有的还上网玩游戏、聊天等,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农村学生除学校教育以外很少接受家庭教育的补给,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孩子一旦犯错,或成绩不理想时,家长轻则训斥,重则痛打,方法极为简单、粗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缺乏沟通,隔代溺爱,滋生陋习。

农村家长出于诸多原因,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疏导。其实父母与孩子心灵的融合是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孩子通向成功的关键,而很多家长却错误地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挣钱,提供孩子吃穿,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很少能抽出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促膝而谈、静心交流。时间一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心灵逐渐疏远。家长不过问孩子,孩子不亲近家长,有的近乎陌生。再加上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更少,孩子留守在家中显得格外孤独。这样,孩子的教育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们肩负着两代人的情感,这种隔代教育很容易造成溺爱。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迁就和纵容了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造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性格,影响和阻碍了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的孩子,毛病、缺点极多,教育起来异常艰难。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许多农村家长以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等于放进了“保险箱”,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义务、老师的责任,家庭只是孩子成长的后勤阵地,家长只要提供好物质支援就尽到了责任、义务,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平时他们不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是不闻不问,很多家长从不到学校看子女,也不过问孩子的成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在几班都不知道,更不知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谁,不会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主动找老师交流意见、出谋划策。有的家长不但不关心子女在校的表现,而且还不与学校配合,竭力袒护子女的缺点和错误。孩子在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时,有的家长就受不了了,到校大吵大闹,非要和老师理论。殊不知,他们这样不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帮不了孩子的忙,像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还敢关心教育呢?家庭是孩子的诞生地、是培养的摇篮,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很难取得显著成效。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可是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已经失去了对学校教育的支撑作用,不仅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成为障碍,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自觉性、及时性、针对性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思路不一、观点分歧,甚至背道而驰,家庭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目前的农村,很大一部分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沿用落后甚至错误的思维、观点、方法教育、影响子女,导致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学校教育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有义务、有责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扭转家庭教育的错误方向,引导农村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有序地开展。在教育理念上,从放任自由转为关爱疏导,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配合学校、支持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要从培养孩子成才转变为培养孩子成人,从培养孩子考上大学转变为让孩子多学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在教育方法上,从简单、粗暴转向科学、理性,从娇惯溺爱转变为严爱结合,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

(二)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中学时期的孩子会逐渐形成自闭心理,心里有话不愿与父母交流,心中有秘密不愿向父母透露。这个时候,父母要学会主动与孩子沟通,打开孩子心扉、了解孩子心理,掌控孩子思想动态,缺乏沟通只会拉大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中学时期的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赢得父母的尊重,民主化的教育方式能为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父母应为孩子的成长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的性格,激发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孩子在成才之前先成人。著名学者顾晓鸣说:“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是一流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层次,需要家长倾洒更多的教育智慧。”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家长一定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上多动脑筋、多花心思。

(三)家校互动,相得益彰。

陶行知说:“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可见,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很难完成全面的教育任务;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就会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处境,两者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家庭教育观念淡薄的现在,学校有义务主动和家长沟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络,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老师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将学校的关爱、教育理念及时传递给家长,向家长汇报学校、班级的工作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的联系,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良好品质

1.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分析

(1)家庭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经济存在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已经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许多地区的家庭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还存在理念落后的情况,需要不断创新。

(2)过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品德教育

在学生教育体系中,既离不开丰富的知识教育,也离不开关系到学生终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质量,由于关系到学生品质的培养,培养效果的好坏对学生自身、社会都会有所影响。在我国当前教育系统中,家长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重视不足,甚至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就为学生以后的前途奠定了基础。品德教育的缺失或者投入不足,对学生的整体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3)重视教材内容教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足

当前教育系统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许多家长只是让学生对各类考试进行积极准备,将学生的分数看成学生素质的唯一考核指标,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要素。因此,许多家长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和培养。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只顾着学习和复习,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成绩提高上。社会实践投入的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显然具有不利影响。

(4)家庭教育中对学生物质投资较多,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弱化

我国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重视对学生进行物质方面的投资,认为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物质投资就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没有足够重视,投入有限。这种情况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大部分的家庭对学生的物质诉求有求必应,就算家庭条件一般,家长也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工作业务繁忙、自身素质有限、对心理教育重视不足等原因,导致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相较之下显得弱化。

(5)子女隔代教育普遍,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在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学生由老人在家代管,由于隔代教育,老人对学生管理有时候力不从心,容易让学生在缺少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染上不良社会习惯。这种情况下,学校没办法进行管理,家里人也没专人进行管理。久而久之,容易让一些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会中途辍学。家庭教育的缺失显然不利于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2.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技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各类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发展与充实。教育资源的丰富在帮助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需要家长充分认识一个现实,即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良好品质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学习,良好品质对社会、对自己的发展更重要,进而不断加强家庭教育中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1)家庭从自身素质提升开始,树立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意识

这就要求家长首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理念和意识,通过深化教育观念认识,摒弃教育只是学校工作内容的片面观念。家长应该积极自主的承担起在家庭中教育子女的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倡导家长开展积极的读书活动,让这方面活动开展较好的家长牵头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让家长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并努力推广。其次,开展针对家长的组织培训,协助沟通解决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利用多种沟通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

(2)全面认识综合素质,完善新形势下正确的人才观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将学生的分数看的特别重要,甚至放到首要位置,为此,很多家长为学生报名参加各类辅导班、补习班,这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会为学生增加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智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为人才培养开辟了更多的成长空间与渠道。这就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让学生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努力通过观念转变,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做好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情商培养

情商在人生成长道路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不畏险阻的意志,并且懂得关心社会、尊重每个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还需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情商因素和智商因素相比,对在社会上的发展影响程度更高,因此,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入手,针对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理解,并教会学生对人宽容,让孩子树立起生活和工作的信心与决心。这样学生能够客观真实的审视自己,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面对人生的挫折,能够坚强面对。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成长。

(4)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让其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教育专家曾经提出过习惯与性格、性格和行为的著名关系,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可以说,学生时代的教育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命运,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现在教育环节中,德育教育内容广泛,既包括学习,也包括遵守纪律、与人懂得礼貌、讲究卫生,更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场所,在对学生日常教育过程中已经非常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传统教育方式下,学校贯彻执行培养品行端正学生的理念与目标,主张学生正直做人、客观做事、科学学习。学校通过利用家长会方法、上门家访等形式,在家长之间开展家教知识宣贯,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一体化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联合家长共同开展改变不良习惯、定期梳理清除不阳光、不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定期开展抵制平常不良习惯的活动,如抵制乱说脏话、乱扔垃圾、不讲礼貌、抽烟喝酒等。并在对学生考核过程中加大对学习成绩以外目标的考核,通过开展阳光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可以说,这些综合手段应用以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经验表明,学生要想有个好的前途,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家长更加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良好的习惯磨炼学生良好的优秀品格,让好多习惯陪伴学生终生,让其终生受益。

(5)强化学生的安全管理,用责任肩负起学生安全重任

学生的安全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稳定。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将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务进行对待。家长应该在强化学生学习成绩的同事,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家庭教育之中。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各类安全普法活动,让学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巧。家长应该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合法权益出发,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成长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对学生在家庭教育中融入健康安全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引导学生守法合规,做执法好公民,在守法的基础上健康、安全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多和教师沟通,结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应急事故处理预案,配合完成安全隐患排查和特殊事件的特殊处理,全面落实学校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同时,家长还应该真正肩负起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安全监管重任,构建起学校——家庭联防联控安全教育机制,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珍爱生活,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6)灌输家教知识,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茁壮成长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将孩子的教育看成家庭最为重要的大事,虽然已经有了这种意识,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学生过分进行物质投入,对学生的品质教育严重不足的事实在许多家庭中普遍存在。大量的事实表明,家教知识的灌输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家教基础,并具有科学的家教手段。家长需要配合教师进行家教知识学习,善于利用合适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应该教育学生面对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奖赏,帮助学生情商学习。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帮助学生养成按照计划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取,在人生道路上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3.结语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接受的教育首先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息息相关,和学生个性的养成密不可分。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下,不能让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还需要学生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与品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时刻率先垂范,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工作。可以说,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既是学问,更是艺术,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持续改进,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兰,王雄.220名城市重点小学学生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

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12

当前,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众多的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同样是城市社会的“细胞”,如果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处于主流视野之外,是不利于他们家庭自身和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但同时,也有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惑,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有利于增加城市社会的稳定,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稳定以及自身的素质提高,最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作为江北区一所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80%的公办学校,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和无数事例都告诉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关注和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因其家庭教育的自身特点和独有功能,对孩子成长会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角度出发,要努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对家庭教育情况的全面研究并予以有效指导。我们从“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对策研究”、“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智慧性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单单靠学校一方来开展教育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行为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然而,目前学校教育的强势地位和家庭教育的弱势地位出现不对称现象,(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非常薄弱)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均来自好家庭教育。

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十分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问题,因其家庭教育的自身特点和独有功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角度出发,要努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对家庭教育情况的全面研究,必须注重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必须注重家校教育结合形成合力的研究,才能达到家校教育共同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政策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也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这些教育政策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护。

(二)理论依据

现代家庭教育理论提出:学会向孩子学习,家庭伴随着孩子的出生、成长,是孩子学做人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堂,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作为人有自己的感受性,有被尊重、重视、表达、渴望倾听等需求,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塑人,教会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如若不科学,不能够把握目标,有的放矢,必然培养不出拥有健康身心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合格、不完整的;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不够的,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才谈得上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影响?,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亲子教育是朴素的,表现为人类天性中就有的爱和责任,是无意识的,自发的。亲职,却是有目的、有计划,讲究方式方法的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主动的。家长要认识到自身对孩子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不仅仅是抚养。

(三)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各级政府和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作了大量工作,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目前国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也是研究刚刚起步,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家校教育模式,少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上,或者是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等开展研究的,而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方法及策略的研究还不多见,专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策略究基本没有。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渝中区委科研课题组开展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主要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差,学习环境缺乏;家长素质偏低,家教能力欠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单一;家庭沟通欠缺,与学校联系少;社会关注不够等进行调查并提出加强政府行为、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融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的对策建议,只是对调查结果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基本未涉及学校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实质性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实施过程(简略)

(一)创新意义

通过进城务工人员子家庭教育策略研究,促进家长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并能让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让进城务工人员与当地学生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全面提高外来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城市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从而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研究假设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是以儿童和儿童家庭为本的一种教育。

2.进城务工子人员女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及家庭教育对策。

3.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对孩子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双向交流和支持的机制并制度化,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