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建会计

基建会计

时间:2023-06-06 09:30:21

基建会计

基建会计范文1

关键词:企业基本建设 会计审计

前言:

在现代企业中基本建设会计审计工作呈现出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形成,并且对企业的资金以及资源使用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当下的企业需要借助基本建设会计的功能,促进会计核算环节具有高效性以及准确性,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保证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企业会计审计简要介绍

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需要为此专门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整体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并加强会计审计工作,从而有效的减少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我国企业当中经营权与所有权之间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冲突,并且是以相分离形式存在。企业的规模与管理层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其中各个管理者在工作中与经济责任相关联,企业为了保证所有员工能够执行其行使权以及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便出现了当前具有监督特点的会计审计。会计审计能够实时监督企业内部因各项活动开展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各项收支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使企业正常运行。

二、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的体制存在缺陷

企业进行会计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对企业领导者以及管理层人员起到监督作用,促进其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还能提高企业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由于内部审计职业管理体制已转向成“双轨制”,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当中具有的地位不明确。其中会计内部审计能够监督与控制企业管理者的各项行使权力的行为,有效避免其作出不正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它还能够为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提供必要的参照与要求。正是因为内部审计具有这样的双重性,所以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目标逐渐趋于企业的整体目标,甚至会误导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认识与区分,而出现企业领导只看重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现象。

(二)核算过程不完善

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中,有时会出现各项核算存在欠缺相应的手续或是文件等现象,影响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环节顺利进行,尤其是找不到原始的数据时,会导致核算环节出现一些弊端,而导致资金使用不明确,降低了资金使用率。在核算工作中,相关的手续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建立的会计制度没有发挥出其效能,从而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与完整性,进而使企业预算成本与实际的项目成本存在出入。

(三)成本预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工作中,合理的成本预算将会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且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实际的企业当中存在成本预算缺乏合理性的现象,制约了企业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其中企业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

1、进行预算工作之前,没有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得成本预算工作缺乏一定的依据,从而导致企业预算缺乏可信度。

2、进行预算时需要详细的进行了解工程所有方面的情况,但工作人员在预算工作中忽视了这一点,致使企业成本预算工作不科学。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项目之一,涉及到的资金数据、信息、报表等较多,该项工作缺乏规范性,将会导致财务信息与数据不真实,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三、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会计财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任务,需要进行有关的档案与台账制度,并实施分级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审批步骤进行固定资产购买、调整与清理以及报废等程序,此外为减少企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定期维护与检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以及做好相应的记录,保证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明细账设置,促进固定资产管理能在企业后续财务核算工作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完善相关的核算手续

核算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企业应该建立有关的管理制度,比如原材料转移以及清点制度。为完善核算手续,需要详细记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资料,保证成本核算具有准确性。此外,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计量检验与检测,进一步增强成本核算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

(三)建立内部审计职业管理体制

经济成分多元化是现代经济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所以企业实行内部审计职业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靠拢。企业应该加强自律管理,并组织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还应掌握专业的技能与职业操守能力,所以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从业人员最好是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并获得注册与登记资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以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向职业化前进,促进企业发展。

(四)掌握审计经济责任关键点

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部行业所承担的责任不同以及企业领导领导者的地位等不同,掌握不同的审计经济责任关键点。比如,在研究所中主要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点是该单位预算工作以及财政收支是否具有合理性与真实性,而在重要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则偏向于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完善以及执行效率是否符合标准等。此外在进行会计审计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物象表面上,而是要追求实质,实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只有保证财政收支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才能开展领导层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确保企业财政管理处于可控状态,进而促进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通过上文介绍企业会计审计以及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策,将有利于企业领导者、财务部门、会计审计重视该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以及措施,促进审计工作落实到平常的管理中,减少企业资金浪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常琳.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1).

[2]张凤霞.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财经界,2012(16).

基建会计范文2

【关键词】 基建;会计工作;问题

一、高校基建会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加快步伐,为跟上步伐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越来越受重视,但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相分离,基建会计作为单独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一直是各高校的会计处理方法,自1998年1月1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施行以来,各高校“大账”都遵循该会计制度,基建会计则遵循《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核算,事业账不能全面反映财政对基建的投入情况也是从事高校会计工作人员早就发现的问题,然而更应受关注的问题是高校财务对于基建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体现不明显,对于基本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浪费、超预算等问题难以做到有效预防,针对这些问题许多高校只能善后。基建会计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以达到控制成本为目的,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然而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基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基建会计人员更多地只是起到记账的作用,而没有真正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来。

二、高校基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会计工作缺少有效监督,项目决策、预决算等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加强

上级部门对于现行高校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方式是对事业单位会计进行年审,然而基建会计并非每年都接受上级部门审计,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相分离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基建项目只有在完工后才能在事业会计账上体现,因为基建项目是在完工后才将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记入事业会计账,且上级部门每年对部分高校基建会计工作以抽查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故对于高校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之前,新校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周转使用情况缺少上级部门的监督管理;正是由于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相分离的会计处理方法,许多高校新校区的基本建设直接由某一位院领导分管,这种管理体制下,包括基建财务工作在内的所有基建工作都直接由该领导负责,高校财务部门对负责新校区基本建设的基建部门如何使用拨付的基本建设资金以及其使用是否合理、有效无法做到有力、及时的监督。

由于缺少上级部门和高校财务部门对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周转使用情况的双重监督,导致基建会计的监督作用体现不明显,新校区基本建设中经常遇到工程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基建项目超预算等问题,例如,众多高校在超预算的情况下,不能要求施工单位对进行一半或者接近尾声的项目停止施工,只能继续施工。也正是由于缺少这种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导致最后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只能进行善后,不能针对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效的弥补甚至预防。而这些表象问题的出现根源是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预决算控制等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和加强执行。

1.项目决策不能做到科学化、民主化。项目决策作为高校基本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其受重视程度远不能与其重要性相匹配,高校基本建设工作中多数遵循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的体制下,普通基建会计工作人员多数不会对项目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故多数都是项目或者是新校区基建负责人决策,而决策者并不熟悉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项目决策不能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孰不知项目决策对减少甚至避免计划和实际偏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项目决策能有效防止超概算等不良现象。

2.预决算控制和资金使用过程控制有待加强。预决算作为整个项目评价的依据,如预决算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项目工程造价失控。而目前许多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工作中工程物资价格管理混乱、工作量存在误差等问题仍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大多缺少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如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工程付款等,资金使用控制和约束有待加强。

3.内部审计任重道远,有待强化。内部审计作为对高校建设管理工作的再监督,能够帮助高校查找管理漏洞,完善新校区基本建设管理工作,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审计部门,足见其重要性。但作为贯穿整个建设投资活动的审计工作,并不仅仅是成立一个审计部门,制定一些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就能有效实现其作用的。基建项目从决策至竣工决算,期间涉及面广、人多、量大,这就对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极高,目前多数高校审计部门能够做到的多数是防止舞弊行为,通过审计工作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不多,而此项工作能够做到发挥其作用以减少损失、提高效率,故内部审计工作任重道远,有待强化。

(二)高校基建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新校区建设的工程量大、建设期长、项目也繁多,但从学院长期发展来看,高校认为新校区建设只是一项阶段性工程,故多数高校不会招聘专职人员负责新校区建设而是从学院内部抽调人员成立临时的建设部,且多为一个人负责好几个项目,财务工作人员也是学院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兼职,正是因为新校区建设只是学院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故学院也不会因此而增强审计部门队伍建设,如此,人员紧张、任务繁重、会计和审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成了影响高校基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高校基建会计工作的建议

(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工作犹如雪中送炭

2009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相比,征求意见稿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等六项变化,其中涉及基建会计的一项重要变化是: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要求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如此以来,今后不但能使高校“大账”数据完整且一目了然,还能使基建接受学院“大账”的监督,在高校接受上级部门年审时,所有的资金使用明细情况都将在审计范围内,包括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如此一来基建会计就会受到学院与上级部门的双重监督,而学院“大账”对基建会计的监督作用则体现在日常每一笔业务中,这种监督作用贯穿了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全过程,年审工作中上级部门能够每年对基建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弥补方案,以防止跨期长、工程量大的项目在多年后才被发现资金严重浪费、流失等现象。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基建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今后国家政策上允许基建与事业会计合并,即《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所提基建会计纳入“大账”能够施行固然是好,但不论能否合并,高校自身应做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工作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预决算控制、资金使用过程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完善工程跟踪审计等,做到从项目开始就实施监督控制成本,如此才能实现对基建会计工作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结束验收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财务对基建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避免高校财务对于基建财务来说形同虚设。

(三)加强基建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校新校区基建会计工作人员少、任务繁重是目前众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在不影响高校合理人员结构的情况下,高校应鼓励事业财务人员参与基建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基建会计工作人员队伍问题,又不会影响合理的人员结构。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仅仅参与还不够,由于基建会计工作需遵循《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这一制度对于不从事基建会计工作的事业财务工作者来说相对比较陌生,故要做好这项监督管理工作还应提高事业财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此外,提高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大基建项目的审计力度,做到基建过程跟踪审计,也是协助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做好基建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

[2] 朱鸿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浅探[J].财会通讯,2008(2).

基建会计范文3

关键词:基建会计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32-02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已于2012年12月正式,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新会计制度亮点之一是将长期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账之外的基建会计账并入“大账”中。同时,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3]2号)规定,明确了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相关问题,以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笔者认为,财政部此举为基建并账迈出了很大一步;将基建账逐步并入事业账最后实现基建账与事业账合为一体,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一、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两账合并与会计主体理论要求一致。根据会计管理理论,无论是事业会计还是基建会计均为整个会计核算的一种,不应该出现分别设账。分别建账导致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成为两个不同的核算主体,编制不同的决算报表,导致会计信息相独立;虽说在编制事业会计决算报表时,对基建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反映,但仅仅是简单的几个数据,未将基建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于事业会计决算报表中。这样一来,无论是哪套报表都无法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违背了会计信息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基本要求。而两账合并正好符合一个会计主体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会计信息完整性。

2.两账合并有利于政府监督,解除了资产管理漏洞。两账分离、账表均独立,使得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未能如实地反映于同一个账簿中,这将为某些事业单位提供做假账的途径,影响账簿的真实性,加大了政府监督管理的难度。另外,基建投资项目形成的大部分是固定资产;而根据基建会计制度,只有办理了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后,此类投资项目才能转为固定资产于事业账中体现。财务人员一般不会预估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投资项目的价值入账,加上基建项目工程手续繁琐,工程周期较长,再加上基建账与事业账的单独核算,导致很多单位项目建成与资产入账两者时间不一致。而已交付使用的投资项目由于未办理竣工决算长期作为账外资金,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数与账面数不相符,留下了资产管理的漏洞,不利于政府对其监督管理。而事业账与基建账的合并恰恰解决两账分离所留下的漏洞,让资产于事业账中及时得到体现,为政府监督管理带来方便。

3.两账合并符合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2000年起我国推行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实行集中监管。但遗憾的是集中型的预算改革未能全面实现,原因就在于游离于大账外的基建预算。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立项,而基建预算由发改委立项,多数地方未将基建预算纳入部门预算当中;这与当前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改革目标不一致。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付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就连基建资金支付也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而两账的分离却与此格格不入,两账合并便成为必然趋势,符合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

4.账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为两账合并提供了可行性。目前,各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从同一账套中获取会计信息并入另一账套中是越来越轻易的事;特别是会计软件的不断改善和创新,账务软件多数增加了辅助核算项的功能,从中获取一个项目的收支明细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为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两账合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两账合并的会计处理

在了解到两账合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后,我们也明白了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基于新制度、新准则下的两账合并应该怎么操作呢?

1.各单位在2013年建立新账时,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在事业账中建立与基建有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如:“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设“基建工程”明细科目。

2.将2012年12月31日原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中:按基建账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预付工程款”、“预付设备款”、“其他投资”等科目余额,于新账中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余额,分别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预付工程款”、“预付设备款”、“其他投资”、“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应明细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中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的“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3.在2013年1月1日后,每月末要对基建账当月的发生额进行分析,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的形式,将基本建设账并入到事业会计账中。

2013年1月31日基建并账举例:

(1)某事业单位本期基建业务分析:将固定资产250万元从基建账转入到事业账中;财政应返还额度返还200万元;收到当年财政拨款150万元;当年支付基建借款25万元,通过银行存款支付;通过零余额账户取现9万元;建安工程投资增加260万元,全部为其他应收款转账的;设备投资增加25万元,待摊投资增加3万元,其中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24万元,现金支付4万元。

(2)事业账应做会计分录如下:

固定资产交付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250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500000

财政返还应返还额度200万元: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00

收到财政拨款150万时:

借:零余额用款额度 15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经费 1500000

归还到期借款:

借:短期借款 25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50000

当月取现9万元:

借:库存现金 9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90000

发生基建支出: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投资 2600000

设备投资 250000

待摊投资 3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2880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288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40000

库存现金 40000

其他应收款 2600000

三、新会计制度下两账合并的不足

在确定了两账合并的必然性后,再看新制度下并账操作。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还应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也就是各单位基建项目要同时在基建账和事业账中进行会计核算,仅仅是通过“在建工程”等科目来反映基建的发生数,而会计报表也只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和“非流动资产基金”中体现基建发生数,并未将基建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规模、项目性质、项目类型、建设管理模式、项目已批概算数、累计发生数、结余数等纳入到事业账核算明细和决算报表当中,依然依赖两套账、两份报表,显然未彻底解决两账合并、一个会计主体要求的问题。这种不彻底的并账显然未能完全解决两账分离存在的弊端:

1.两账独立依然违背会计主体理论,存在着“一单位,两主体、两制度、两报表”的矛盾。即使实行新会计制度后,把基建账发生数于事业账中体现出来,但基建项目依然独立核算,这种不彻底的合并费时又费力,影响会计信息及时性,甚至会造成会计信息漏洞产生。而两账彻底合并,不再存在两主体分离,能避免以上问题,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性。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可取的选择,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两账的独立核算使得预算改革未尽彻底;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预算与部门预算相独立,显然未达到预算改革要求。只有把两账彻底合并,投资项目预算与部门预算合为一体,才能使预算真正地体现单位的资金情况,达到预算改革的目标。所以,笔者认为,将基建预算纳入部门预算中会是一种发展趋势;特别是当前各单位基建项目经费来源多样化,如果将基建账并入“大账”后,基建收支包含了多方面的经费,会计核算就会存在收支虚列和资产不符现象。只有把基建资金纳入部门预算,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完整体现国有资产的详细情况,有利于完整反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四、对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账的建议

两账合并除了要考虑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财政预算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推进会计信息电算化,开发多功能管理系统。财务软件辅助核算项的使用很好地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多维查询,为两账合并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理应得到推广。同时,各部门应当意识到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加大部门信息电算化的投入,开发出与本部门实际情况相符的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管理系统,把资金管理从收到支每个细节都纳入到该系统中,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真正实现办公一体化。

第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两账合并后,为保证资产信息得到完整、全面的反映,各部门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联合有关技术部门开发出可以将财务信息与固定资产信息衔接起来的资产管理系统,切实做到账实相符,且信息同步。另外,还应当做到资产清查工作,加强资产盘点、报废管理,使国有资产情况更具有实时性、准备性。

第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两账的彻底合并,将给各部门财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如若财务人员仅仅熟悉以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对基建项目的概算、造价、预决算审核等均一无所知,那将为两账合并带来一大难题,只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基建项目预决算编制,项目管理等技巧,才能把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两账合并到底,实现“一单位,一主体,一本预算”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凌.论基于新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改革.新财经(理论版),2013(6)

[2] 张晓燕.谈财务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工作难点分析.中国科技纵横,2013(16)

基建会计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消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

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想“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制度的修订既符合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秩序,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制度将基本经济建设投资划入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畴,要求基本经济建设的投资在实行新的会计制度的同时,还要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出于基本建设单独核算的规定,长久以来,我国消防部门的基建会计核算都是单独进行的,并不与行政会计有关联。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结构下,消防部门的基建费用由地方财政给予划拨,而后遵循相关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这样的规定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账目分类过多,特别体现在基建会计核算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消防工作与消防安全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由此而来的地方财政对消防安全基建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导致部队经费在基本建设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少,但由于相关规定,消防部门还是要设立单独的基建账目,并在后面的核算工作中为了方便将财政拨款和自筹项目资金都归入基建账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支出在基建账目上进行核算,在工程完工后不及时处理剩余资产,使得消防部门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不完整,资产情况不清晰,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消防部门基建会计核算的现状和新会计制度的促使,行政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账核算成为消防部门优化会计核算的重要举措。

一、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的优势

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是积极响应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完美成功后,财政部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这一文件的加快了消防部门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合并的进程。其次,行政单位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开始大范围的实行,基建工程款也可通过国库直接或授权支付,这一举措为消防部队行政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三,消防部门的消防装备配置更新和基本建设的浪潮在这两年将持续减退,施工项目和企业数量也在递减,并账核算的内容相对简单,为并账核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条件。

二、实现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的途径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应以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成功整合的经验为参照,引进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根据自身情况融会贯通,为己所用。在并账核算过程中,应把基建会计核算作为次要部分,将能代表基建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添加到以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本的行政会计核算科目中,并经过不断的修整与调合,使行政会计科目和基建会计科目互为表里,完美融合。此外,在基建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中,由财政拨款和工程结余构成的固定资产应该增加相应的固定基金,而由借款构成的固定资产,则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采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方式进行账目核算。

三、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后的科目设置

消防部门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的合并,第一步是合并会计科目设置。其科目设置一般分为资产类科目设置、负债类科目设置、净资产类科目设置、支出类科目设置、收入类科目设置五种,每个科目又可再分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工程”、 “预付账款”、“应收单位投资借款”和“工程物资”四项,其中“基建工程”可具体细化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科目进行核算。

2.净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结余”,用于核算基建项目完工后基建拨款的剩余资金。

3.负债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三项,其中,前两项可具体细化为“基建借款”和“其他借款”两个科目。“应付账款”细化为“基建工程款”、“基建备料款”和“基建设备款”等科目。

4.支出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账目增加“基建支出”和“财务费用”两个一级科目。其中“基建支出”用以核算部队以财政拨款和事业结余等资金进行的项目工程的成本支出,“财务费用”用以核算部队为筹集建设经费而发生的费用。

5.收入类科目设置:行政会计科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拨款”,用于核算中央和地方给不低的基本建设拨款。

四、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会计报表的调整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会计科目设置会发生变化,相应的,会计报表也要发生改变。行政财务方面,可继续使用原来行政会计核算的部分报表,但要结合合并后的会计科目对表格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报表进行实时的调整,以保证会计报表能全面、真实、清晰的反馈出部队财务状况。

五、结语

基建会计范文5

《基础会计》(亦称《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诸多高校都进行了《基础会计》课程的重建与改革,理论教学改革颇有成效,但实践教学改革则收效欠佳,而“双轨三线制”模式的创建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此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理论学习、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还可以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许多高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实践过程脱离实际等等。

(一)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此外,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二)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从下手。

(三)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

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诸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皆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少交“学费”。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

(四)锻炼手段缺乏现代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模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有些高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模拟实践形式,但会计电算化模拟一般都集中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单独针对初级会计的模拟软件少之又少。如果具备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实验资料、模拟软件,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提早接触会计电算化,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

二、“双轨三线制”模式的构建

“双轨三线制”模式中的“双轨”是指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拟模式;另一方面采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模式。而“三线”指的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实践;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融合了会计电算化的全方位式实践。“双轨三线制”模式的建立把《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第一轨第一线”即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第一轨第二线”即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三个阶段为“第二轨第三线”即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双轨三线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第一阶段:围绕部分理论,紧跟实践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双轨三线制”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实践。

1.填制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诸多《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理论更加形象化。“双轨三线制”模式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严格。“双轨三线制”模式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当然只需要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已在《基础会计》的教学环节中试用了三年,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甚佳。

(二)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于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双轨三线制”模式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初级会计的范围)。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图2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增加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此环节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补充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的练习。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和装订工具;其次,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上机操作,各就各“位”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但对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的关系并不算明了,同时对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会计电算化也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此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1.模拟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在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这就为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然而我们可以采用VB、VF、C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自行开发《基础会计》的教学模拟软件,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操作平台。

2.采取“分组轮岗制”,固定岗位

“双轨三线制”模式要求在此环节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各岗位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三、构建“双轨三线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环节应以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

“双轨三线制”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理论教学一般应设置在60课时左右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应设置在1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可以保障第二、三阶段的顺利进行。

(二)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软件设施,更离不开硬件的配置。一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可以容纳40人左右的小型机房是"双轨三线制"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会计模拟实验室不需要太复杂的配置,只需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小型机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普通计算机即可,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三)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基建会计范文6

今天我们在市召开这次观摩会,主要是为了检验今年6月份在召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现场会议以来各市区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阶段重点突破的目标,以期把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力争尽早完成我市年初制定的今年在全市实现所有镇级统计站达到实体型的任务。刚才现场观摩了市几个镇级统计站的建设进展情况,听取了两个镇和市统计局的经验交流;各市区统计局也简要汇报了各自的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展情况,我感到很受启发、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下面,我就近期全市基层基础工作,主要是镇级统计站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阶段的工作要求谈几点意见:

一、取得的成效

现场会到今天已整整3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在省统计局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在各市区统计局的积极努力下,市局加大了对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定期对各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检查和督导,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了解,会后,绝大多数市区都及时地向政府分管领导做了汇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荣成市局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立足先易后难,全面推进,有步骤地全面加强了镇级统计站软件、硬件的建设工作,并且参照的作法,已由编委下达正式文件,对镇级统计站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市在过去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已全面完成了镇级统计站的组建工作;特别是市统计局,召开了由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现场会议,镇级统计站建设工作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环翠区和高区、经区也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镇级统计站建设都有明显改观。我市目前多数统计站达到了“六有”(有专职统计人员,有办公室,有电话,有制度,有资料柜,有电脑),并实现了统计人员集中办公等基本条件。总的看,各市区把镇级统计站建设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在全市已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这项工作进展很快,进步很大,但是与我省先进地区比,与省局制定的达标验收标准相比,差距还很大,问题还是很多的。

一是有些市区协调力度不到位,没能引起当地领导高度重视。有的市区人事编制部门至今没有下发文件,镇级统计站三定方案没有落实,这一条是省局特别强调的,且考评占分比例较高。

二是部分市区统计局领导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保守,工作畏首畏尾;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底气不足,怎么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有的怕抓的紧了引起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反感;有的觉得老路好走,不敢打破现有统计人员分散在部门办公的格局,缺乏改革精神;还有的市区会后基本没有行动,等、靠思想严重。我觉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区统计局主要领导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必须幡然猛醒,且要奋起直追,才能不至于拉全市的后腿。

三是个别市区统计局建设目标不明确。这次镇级统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六有”、“四化”(基础资料完整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报表规范化,统计分析经常化)的目标,而目前绝大部分镇级统计站尚不能真正达到要求。

四是有的基础设施(硬件)改善不明显。办公场所拥挤;计算机陈旧,没有实现国家、省、市、市(区)、镇(街道办)五级联网;桌椅、资料柜破旧;统计人员没有桌牌、胸牌。

五是有关制度不完善。有的镇级统计站统计工作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工作制度看板没有统一上墙;有的只上了几项,没有达到省里要求的七项制度上墙的标准。

六是许多乡镇资料整理不规范。统计资料应做到装订成册、规范整洁、基本完整、及时归档。在档案化上,统计资料应有专用档案盒、档案柜;在资料的完整化上,应达到规定年限的历史资料完整。而目前我们许多乡镇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这项工作困难是比较大,但我们看的许多镇就做得很好。

七是个别镇(街道办)没有实行统计人员集中办公,只是在上级检查时临时集中,并且有的统计人员精神面貌萎靡,答非所问,让人明显感到不是真的统计工作人员。

以上问题在各个市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虽然表面看满足了基本要求,但是与考核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如果这样的镇级统计站10月初被全省检查验收抽查到了不仅要扣分,并且会大大损害我市统计工作的整体形象,希望各市区能真正引起重视。

三、几点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真正做到推进全市基层基础建设向纵深发展,各市区就要充分认识理解省局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出的任务、目标、措施。要看到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全省已掀起一股热潮,省里对此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有精神鼓励,还有物质激励,何乐而不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协调,扎实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把全市镇级统计站软硬件建设抓上去,为我市的统计工作夯实牢固的基础。

二是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着力抓好重点环节。三个月我们已经召开了两次现场会,从观摩活动到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区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尽管各个观摩点的条件、基础等各有不同,但都能围绕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目标,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并各有优势、各有办法、各有特色、各有亮点。但是我还是要强调:省里十月份就来进行达标检查验收,剩下的时间很紧张,任务也很重,各市区要马上行动起来,抓住重点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照考核评定标准,逐条找出差距并尽快加以解决。

三是责任包干,反复核查,确保镇级统计站建设质量。这次会议后,各市区要马上组成班子,利用3到5天的时间,逐个镇级统计站对照验收标准自查,缺什么,补什么。

四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各市区在镇级统计站建设工作上,都有不少好的经验和作法,各市区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五是加强考核验收。市局将组成几个检查组,在9月20日左右对各市区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全市通报。同时评选推荐省、市两级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先进市区和镇级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基建会计范文7

【关键词】基建工程;会计监督;管理

在基建工程中,会计监督是整个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职能,相关的会计人员通过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对基建工程的经济投资以及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此外,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新现象和新情况不断的出现,大多都围绕在企业的财务工作周围,很多基建施工企业都面临着很多财务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建工程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会计在基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一、基建工程中会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建项目前期缺少会计监督和管理

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一般包括项目的计划、决定一直到开工所做的所有工作。在这一阶段,通常都是由一些具有一定资质的专门设计单位完成的,以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为主,在这一阶段,相关的会计人员很少参与到其中,这时的会计监督和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基建工程开始施工时,由于很多原因导致概算超出计划,预算超出概算的现象出现。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对基建项目前期的会计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基建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基建项目的健康实施,同时还是当前企业廉政建设的必然需要。

2.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基建基本知识

当前很多基建项目的会计人员根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的基建基本知识,而且很少深入到施工的现场,对于整个基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和掌握,根本无法发现基建工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而且很多基建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只需要在基建施工阶段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必要的核算,只需要对工程的资产形成前负责,同时由于自身基建基本知识的匮乏,导致基建会计人员根本不参与到基建工程的概算、招投标以及合同洽谈中去,导致基建工程的会计工作只行使了必要的核算功能,相关的审核、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3.基建管理与资产交接中存在不足

很多基建项目的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工作较为零散复杂,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的分工并不明确,很多基建项目的收集整理归档环节的材料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当其中某一环节的档案材料出现缺失时,很难重新找到相应的材料,这就使得基建项目在验收和审计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项目竣工以后无法及时的将其转入到固定资产核算环节中去。

二、提升基建工程会计监督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其综合业务能力

作为基建项目的财务会计人员,除了要掌握相关的会计制度和管理规定,掌握国家相关的基建管理制度和程序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基建工程知识,以及相关的招投标、合同、建筑等法律法规,从而为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建项目应该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基建业务知识培训,并组织不同基建项目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经验分享,保证基建项目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建项目投标核算的真实准确,对基建项目的投资进行有效地监督。

2.对支付环节的手续进行严格的审核控制

基建项目的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工程支付审核程序,严格按照相关的合同及施工进度来进行付款,在支付工程进度款前,必须要具备施工合同、监理签字的工程施工进度证明、相关领导的审批单、施工单位的收款收据才能够进行进度款的支付。此外,还应该注意对结算中收据、发票开具的单位是否与合同单位一致进行严格的审核。另外,在对付款进行审核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对基建工程量的变更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工程量的变更会对原有合同的价款产生较大的影响。

3.强化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

基建项目的会计监督工作应该融入到工程的所有环节中去,让会计人员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以及变更环节中去,并对不同工程阶段的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掌握相应的具体工程信息。保证会计人员对整个基建工程的全部过程进行掌握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基建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更加容易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4.重视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中的会计监督和管理

建设任务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设计全部完成后,要求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完整的档案资料,为确保建设项目新增资产价值的正确、全面反映投资者权益,对竣工后项目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移交资产投入生产交付使用交接表,双方签字盖章,明确责任。

5.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就不能有效抵界的诱惑,部分会计人员极有可能制造会计假账,提供的会计信息,给企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领导也要以身作则。坚决执行财务纪律。企业员要体现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为了完成基建会计建设,并做好基建会计审核发表工作,要求相关财务人员认真审核基建会计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财务人员应提高参与基建会计核算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基建会计工作中。

参考文献:

基建会计范文8

论文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更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看似简单,做起来相当困难。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

0引言

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也不断加快,去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已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调整之中,我国会计事业步入全面发展时期,但从近几年审计、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开展的专项财务检查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不断,“会计信用危机”已经显现。而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会计诚信体系。

1会计信用缺失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1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的根本的诱因。单位所有者及信息利用者出于自身利益,干预财务会计工作,使得会计信息成为服务者的工具而可以随意更改。从核算单位来看,其目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隐瞒收入或逃避税收;从中介机构看,对单位的服务过程,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报告质量问题难以得到保证。

1.2监管弱化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环境和土壤。《会计法》未能得到广泛认可与共识,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制裁,执法仍有不到位之处。《会计法》和《刑法》同样是法,而执法结果截然不同,触犯刑律叫违法犯罪,会计做假账通常称之为不称职或有违规违纪问题;一个有责任必须追究,一个是出问题没有人管,虚假信息责任人员为所欲为而无人问津。违法者普遍存在,执法者视而不见,两者责任都没有得到承担,形成全社会会计锁链式的“失真”现象。

1.3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缺陷与差异。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有明显滞后性,尽管修改了《会计法》,出台了与注册会计师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构成的多样性、复杂性,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带有明显的应付色彩。也很难与国际接轨。这是一种客观误差,没有主观原因,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理论性误差,因为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又有人称之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1.4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问题。职业道德问题,指会计人员、职业注册会计师等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有意识的弄虚作假。业务能力问题,体现在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差异,例如理论水平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以及主观上的努力不够等原因。职业道德是主观因素,是故意行为,不可消除;业务能力是客观因素,属非故意行为,可以逐步消除,两者有质的区别。

2解决会计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

2.1建立会计报告审计制度、审批制度和责任制约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强制的全面的会计报表审计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有内部要求,没有外来强制。因此,必须制定会计报表强制审计制度,企业年终后多少日内必须将年报报指定单位审计,维护其严肃性。

会计报告审核批复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报告质量年检的数量和比例的一种制度,可以由财政牵头制定并施行,税务审计工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划分审批范围,分别审批,签署意见,进行调整,做出标志,审批调整后的报表管理部门进行资源共享,不会因多种需要而出现多种报表。责任制约制度是对报告的审核者或监督者的工作质量奖惩制度,这项制度主要通过公布审核者的结果,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只有重大问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2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减少主观动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要有一个长远眼光,解决一个思想意识问题,使会计工作走向国际,首先要由国外发达国家的遵纪意识和敬业精神,思想上根本不去想做假账。

对直接行为人,即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主要是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理念,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或相关服务者,是否合格前提就是不做假账,全社会唤起共识,管理部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将克服主观问题。

对行政负责人、管理阶层,重点是要增强其法纪意识,摆正利益观和大局观关系,摒弃不正确、不合法的利益要求,逐步从思想上放弃干预影响会计报告的结果。这项工作与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是讲,会计法才真正的能够贯彻到位。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就大大减少了违纪问题主观诱因。

2.3加强政策和业务学习,提升会计整体素质政策法规方面,财税审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培训,并有严格制度要求:作为应知事项,会计人员要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政策,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知法犯法的现象;

业务学习方面,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管理,全面提升专业技能,适应现代企业会计业务的基本要求,减少因为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而出现的低水平误差。

首先要学习系统的会计理论,用以指导实践,理论基础不够是会计业务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会计人员岗前教育,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等规定要求还是要严格坚持,考试过程还要更科学更严格;

其次会计实践,会计人员必须有大量的工作实践才能灵活运用会计理论,并对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单位应让会计人员多岗位锻炼,全面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再次,财政等管理部门必须长期坚持对会计人员的后续业务教育,会计知识更新快,这方面改革多,不及时跟上就不懂,出了问题就明显体现在会计报告中,使会计报告不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要求,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财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业务学习的这项工作必须制度化,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不可或缺。

基建会计范文9

关键词:行政会计 基建会计 并账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53-02

由于我国特殊的管理体制,目前消防部队归口公安管理,人员经费由财政部直接保障,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则由地方财政予以划拨,以保障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人员经费的核算按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会计规则》进行核算,保密性很强;事业经费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进行核算,设置行政账;基建经费则遵循《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10月31日武消[2006]487号)第七条的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账簿设置较多。尤其是基建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级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地方财政对部队基建的投入越来越大,基本上形成了以“地方为主、部队为辅”的投资格局,部队经费逐渐淡出了基本建设领域,现在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而且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61条规定:“行政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会计核算,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所以消防部队的基建会计又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由于消防部队各单位单独设立基建账,基建拨款和各项自筹资金一般直接入基建账,工程未完工前,基建支出只在基建账簿核算,完工后又不及时移交固定资产,造成消防部队会计主体被肢解,会计信息不完整,资产负债不真实,增加了部队财务工作管理的难度,因此行政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已势在必行。

一、行政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的可行性与思路

1.行政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的可行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的政策平台。一是行政单位收支实行预算管理,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分别为预算单位所有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国库集中支付已逐步推广,基建工程款可通过国库直接或授权支付,政府收支新的分类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新增了“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为两项制度的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企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的成功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财政部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标志着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整合问题基本解决,为消防部队行政会计和基建会计合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本。三是消防部队基本建设现状提供了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的便利条件。近几年步入消防装备和基本建设的高峰期,许多单位的基本建设已接近尾声,众多基建项目已完工结算并逐渐交付使用,应付器材款、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等项目渐次减少,施工企业数量也逐步递减,并账核算的内容相对简单,提供了并账的机遇期。

2.行政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的思路。充分借鉴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成功整合的经验,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以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在保持现行行政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能够反映基本建设特色的会计科目,通过补充、调整与修订相应的行政会计科目,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指出,“建设项目转为交付使用资产,必须使用财政拨款或自筹资金拨款才能冲销。”对于基建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资金来源分拨款和借款两个途径,其中由财政拨款和事业结余形成的固定资产应相应增加固定基金,由借款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能立即增加固定基金,可应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借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办法进行账务处理。

二、行政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的科目设置

合并会计科目设置是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统一核算的基础,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关键。

1.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账增设一级科目“基建工程”,用以归集消防部队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根据工程价款结算单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借记本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按预付工程款余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拨款”等科目;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建筑工程成本和应分摊的待摊投资,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增设一级科目“预付账款”,核算向施工企业预付的工程价款、备料款和设备价款。按合同规定向施工企业预付工程进度款时,按预付的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拨款”等科目。删除“暂付款―基建借款”内部往来科目。

增设一级科目“应收单位投资借款”,本科目作为过渡科目,只核算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并账时,自基建会计并入的因拨款和结余不足借款或贷款时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即部队应自筹资金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可用合并后每年的结余经费弥补,每年根据当年结余金额,借记“结余”,贷记本科目,借方余额冲平后不再使用本科目。

增设一级科目“工程物资”,用以归集基建工程用库存材料,外购时,按采购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拨款”等科目,施工企业领用时,借记“基建工程”,贷记本科目。

2.负债类科目设置。行政账增设一级科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下设“基建借款”、“其他借款”两个明细科目,并按贷款银行进行明细核算。近年来,消防部队超预算、超财力建设和政绩工程现象时有发生,设置这个科目符合现实需求。借入长短期借款时,按照实际借入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根据应计利息,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工程成本,借记“基建工程―待摊投资”,贷记本科目;属于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贷记本科目;归还长期借款本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增设一级科目“应付账款”,下设“基建工程款”、“基建备料款”和“基建设备款”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根据工程价款结算单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按应支付的工程款,借记“基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基建拨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应付账款”。实际支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净资产类科目设置。行政账增设一级科目“基建结余”,核算基建完工项目的基建拨款与基建支出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本科目贷方余额为当前实现的结余,借方余额为完工项目的部队自筹资金数。若事业经费有结余,可先弥补,借记“结余”,贷记本科目。但动用结余经费,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符合国家的财政政策。

4.支出类科目设置。删除行政账“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设“基建支出”一级科目,核算部队以财政拨款和事业结余等资金来源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年末,根据工程结算款中属于拨款与自筹安排的资金建设完工的基建工程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年末结账时,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基建结余”,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需要注意的是借款形成的基建支出,在借款未偿还前,其资金的投入仅通过“在建工程”等相关资产科目反映,不列入“基建支出”也不增加“固定基金”。

行政账增设“财务费用”一级科目,核算消防部队为筹集建设经费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计入当期费用的借款费用(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等;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利息,也在本科目核算,具体账务处理见负债类科目设置,期末,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结余”,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收入类科目设置。行政账增设“基建拨款”一级科目,核算消防部队收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拨款。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根据银行转来的通知书金额,借记“基建工程”(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支付),贷记本科目;其他方式下,实际收到基建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财政预算指标数与当年实际支付数的差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本科目;会计期末,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基建结余”,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合并后会计报表的种类及信息披露的规范

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后,在会计报表的设计和披露上,应有所改进。行政财务报表中继续使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同时应根据合并会计科目相应重新设计表中的项目构成,来改进报表格式,并将原基建报表中的《资金平衡表》和《借款情况表》主要内容反映在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基建投资情况表》和《待摊投资明细表》,反映在建工程的明细情况,借以完善报表体系,全面真实地反映部队的财务状况,为上级决策提供完整可靠的会计资料。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消防部队基建会计与行政会计并账核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规范部队会计核算方式,建立统一的会计主体和统一的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蒋桂芹.试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J].时代金融,2007(11)

2.向家文.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基建会计核算浅析[J].财会通讯,2008(10)

3.温佐望.对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会计的思考[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10)

4.杨述航.关于基建会计与经费会计并轨问题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11)

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武消[2006]487号)

基建会计范文10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索、阅读、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以医院、高等学校以及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为借鉴,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分析了并入后核算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基建会计 事业会计

一、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对接

(一)事业会计要素

为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收入支出表要素,也有称为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某一时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依据的基本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二)会计要素对接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和企事业会计改革,现有基建会计所依据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资金平衡理论已经不适应现实经济发展,因此基建会计的两要素需要在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之前首先与事业会计的五要素对接。基建会计的资金来源类要素包括基建投资借款、应付器材款、待冲基建支出、基建拨款等共21个会计科目。如果从静态来说,资金来源于资财提供者,即投资人、债权人、捐赠人等,所对应的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应是净资产和负债。

二、并入后基本建设投资业务核算

完成了会计要素的融合,做好了会计科目的转换与对接,即已完成并入核算的核心内容,但还需要说明会计科目的使用及经济业务的记录,才是完整的会计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对已有科目设置的检验。本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进行了主要会计分录的列示。

(一)筹措资金

(1)取得预算拨款

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实行直接支付的,在支付资金或年底确认收入时借记“事业支出”或“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在收到授权支付额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2)使用单位自筹资金

将单位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等自有资金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收入”或“附属单位缴款”,贷记“基建投资”。

(二)准备物资

采购的器材尚未入库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不需要加工的不需要安装设备入库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工程物资”;不需要加工的其他设备和材料入库时,借记“工程物资―库存设备/库存材料”,贷记“工程物资―器材采购”。发生无法直接计入器材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三)投资建设

(1)房屋建筑物、基础设施投资预付工程、备料款时,借“预付账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结算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领用工程物资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工程物资”。

(2)安装设备、使用工具器具安装设备或使用工具器具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工程物资”。

(3)发生待摊投资支付按规定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4)发生其他投资发生其他投资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5)支付不形成资产成本的费用支出支付江河清障、飞播造林等不形成资产成本的费用支出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经上级部门批准核销时,借记“工程基金”,贷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

(四)竣工后交付使用资产

(1)归还基建借款归还基建借款时,借记“借入款项”,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2)分摊待摊投资分摊待摊投资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办公楼/实验设备”等,贷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待摊投资”。

(3)转出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投资转出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投资时,借记“转出投资”,贷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工程基金”,贷记“转出投资”。

参考文献:

基建会计范文11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广播电视局,黑龙江牡丹江158308)

摘 要: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都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需要做好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区分与融合工作,区分是指对二者进行单独的核算与编报,还要对不同性质的会计账目进行分开核算,这有助于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及时发现漏洞、解决漏洞,可以对财会制度中存在的缺口进行及时的调整。融合是指将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在一起进行核算管理,可以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可以实现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强化,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事业会计;分合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9-02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曾玲钰(1968-),女,黑龙江密山人,大专,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在事业单位中,财会核算工作一般是独立进行的,在对基建项目进行核算时,会计人员需要单独对基建项目设立账簿,要对基建项目编制会计报表,这种工作方式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可以使会计项目更加清晰。在事业单位中,事业类账簿与基建账簿可能同时存在,这也是事业单位管理财务中主要的框架类型,如果采用区分的工作方式进行核算,工作的效率会大大降低,所以,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财政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可以采用融合的方式进行财务核算,这提高提高工作的效率,要加强对财务的管理,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开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在进行资产核算时,需要将基建会计以及事业会计区别对待,要对二者实行独立核算。通过实践发现,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在核算时,都存在一定弊端,在设置账簿时,需要考虑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合问题,还要加强财务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开核算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建项目账簿与事业类账簿同时存在,与会计理论相违背

在事业单位中,基建账簿与事业类账簿可能同时存在,这与基建掌握独立设置的理念相违背,所以在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将基建账簿与事业类账簿进行分离,要采用分开核算的方式。将两套账簿分开后,无法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会影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还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会计人员要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完善,还要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性,要实现全面的核算,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单独设置基建账簿规避了政府部门的监督

基建账簿在设立后,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在监督设置基建账簿后,规避了政府的监督,这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风险转移的途径,但是也增加了事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的可能。不利于保证事业单位降低经营的风险。单独设置基建账簿会影响政府监督职能的发挥,这会增加事业单位经营的风险,而且也会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支出以及收入在核算方式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有时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在两套账簿的核算中,有时会出现核算方式选择不当的问题。基建项目与事业项目在行政经费的出口处存在较大的差异,行政人员可以对账簿进行人为的改动,可以对财务账簿进行调整,这可能会影响账簿的真实性,而且会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由于在核算时存在混乱的问题,所以,在阅读财务报表时,有时会让人感觉到头晕眼花。

3、对基建财务进行独立管理的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在基建项目完工后,有时会出现财务部门资料不全的问题,这会影响财政部门监理的水平,没有相关人员没有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资料,财务人员无法对基建项目的账簿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基建项目刚刚完成后,就应该对账目进行检查,要确定基建项目是否按期完工,还要对基建项目的账面金额进行仔细的核对。如果基建项目的资料不够完整,可能会出现投资支出长期挂账,固定资产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转增,账实不符,账面资产明显小于实际资产等问题。只有保证基建资料的完整性,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归档,才能对基建项目进行及时的核查,确定维修事项,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债权问题,可以及时结清债务,可以保证财务管理的质量,可以避免出现财务核算混乱的状况。

4、两套账簿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着消极的影响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同时存在两套账簿,这与会计法中相关规定有着一定冲突,在账簿核算以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有着消极的影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相关制度发生了改革,在预算工作中,不包括建设项目的编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与核算会受到行政拨款的影响,基建贷款是项目建设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很多基建项目不需要通过集中支付获得,两套账簿混合的核算方式,会降低财务监督与管理的水平,会使资金的使用更加自由,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在基本建设支出核算工作中,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项是资本性支出,另一项是基本建设支出,在两套账簿混合核算的工作形式下,有的支出项目可能会出现重叠的问题,对与统一个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可能不同,所以,财会人员需要采用分开核算的方式。

二、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会计的融合建议

1、做好准备工作

近年来,把基建账簿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中进行统一核算已成为专家及会计工作者的共识,已有很多人撰文建议合并。从宏观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制度,满足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当年工程项目建议书,将基本建设的用款计划并入当年的部门预算中,政府贷款的工程资金与单位行政经费一样经过财政资金网络下拨到工程建设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手段监管资金使用,这项改革措施也有利于单位加强经费收支和资产治理。

2、统一核算后做好基建业务会计处理工作

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参照《会计准则》的相关建设文件,将财务核算作为工作的基础,这可以满足我国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预算管理监督的要求,还可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水平。财会人员在事业单位中增设资产类账户,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在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核算中加入项目建设需要的款项,可以保证财务核算的完整性。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财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践经费拨款,可以利用集中支付与管理的方式对资金进行支配。增设资产类账户,符合会计法对事业单位基建资金管理的要求,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政府部门监督的作用。财会人员还可以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可以增加基建项目会计科目,可以实现对两种账簿的分开核算,这有效降低了核算漏洞发生的概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很多项目并没有制定管理的细则,为了保证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可以采用增设资产类账户的方式进行改善。

2、建立支出类账户

通过支出类账户可避免相关漏洞的发生,支出类账户的功能可在本年度内对建设项目资产完成支出,并在相关工程项目完工后,通过该账户将在建工程项目转为基本建设支出,并且能完成会计决算的功能。

3、设立净资产类的账户

在“结余”账户中增设“基建结余”二级科目可使得账目更加分明,通过基建结余能对已经完工的项目资金进行核算。通过这种功能可将基本建设支出中的贷方变为借记方。实际操作中,各单位可根据相应需求对上述科目增设下一级科目,并对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同时存在两种账簿,由于基建类账簿与事业类账簿在会计核算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核算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漏洞。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对其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有做好核算体系的构建工作,才能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穆林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3,5(1),53-54 .

[2] 周剑.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难题及破解[J].大家,2010,18(5):398 .

[3] 高岳民.对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4):679.

基建会计范文12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用;和谐社会;

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也不断加快,去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已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调整之中,我国会计事业步入全面发展时期,但从近几年审计、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开展的专项财务检查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不断,“会计信用危机”已经显现。而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会计诚信体系。

一、会计信用缺失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的根本的诱因。单位所有者及信息利用者出于自身利益,干预财务会计工作,使得会计信息成为服务者的工具而可以随意更改。从核算单位来看,其目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隐瞒收入或逃避税收;从中介机构看,对单位的服务过程,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报告质量问题难以得到保证。

2.监管弱化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环境和土壤。《会计法》未能得到广泛认可与共识,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制裁,执法仍有不到位之处。《会计法》和《刑法》同样是法,而执法结果截然不同,触犯刑律叫违法犯罪,会计做假帐通常称之为不称职或有违规违纪问题;一个有责任必须追究,一个是出问题没有人管,虚假信息责任人员为所欲为而无人问津。违法者普遍存在,执法者视而不见,两者责任都没有得到承担,形成全社会会计锁链式的“失真”现象。

3.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缺陷与差异。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有明显滞后性,尽管修改了《会计法》,出台了与注册会计师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构成的多样性、复杂性,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带有明显的应付色彩。也很难与国际接轨。这是一种客观误差,没有主观原因,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理论性误差,因为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又有人称之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4.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问题。职业道德问题,指会计人员、职业注册会计师等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有意识的弄虚作假。业务能力问题,体现在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差异,例如理论水平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以及主观上的努力不够等原因。职业道德是主观因素,是故意行为,不可消除;业务能力是客观因素,属非故意行为,可以逐步消除,两者有质的区别。

二、解决会计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

1.建立会计报告审计制度、审批制度和责任制约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强制的全面的会计报表审计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有内部要求,没有外来强制。因此,必须制定会计报表强制审计制度,企业年终后多少日内必须将年报报指定单位审计,维护其严肃性。

会计报告审核批复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报告质量年检的数量和比例的一种制度,可以由财政牵头制定并施行,税务审计工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划分审批范围,分别审批,签署意见,进行调整,做出标志,审批调整后的报表管理部门进行资源共享,不会因多种需要而出现多种报表。

责任制约制度是对报告的审核者或监督者的工作质量奖惩制度,这项制度主要通过公布审核者的结果,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只有重大问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减少主观动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要有一个长远眼光,解决一个思想意识问题,使会计工作走向国际,首先要由国外发达国家的遵纪意识和敬业精神,思想上根本不去想做假帐。

对直接行为人,即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主要是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理念,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或相关服务者,是否合格前提就是不做假帐,全社会唤起共识,共同参与监督,管理部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将克服主观问题。

对行政负责人、管理阶层,重点是要增强其法纪意识,摆正利益观和大局观关系,摒弃不正确、不合法的利益要求,逐步从思想上放弃干预影响会计报告的结果。这项工作与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是讲,《会计法》才真正的能够贯彻到位。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就大大减少了违纪问题主观诱因。

3.加强政策和业务学习,提升会计整体素质。政策法规方面,财税审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培训,并有严格制度要求:作为应知事项,会计人员要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政策,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注册会计师应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的处罚规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知法犯法的现象;

业务学习方面,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管理,全面提升专业技能,适应现代企业会计业务的基本要求,减少因为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而出现的低水平误差。首先要学习系统的会计理论,用以指导实践,理论基础不够是会计业务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会计人员岗前教育,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等规定要求还是要严格坚持,考试过程还要更科学更严格;其次会计实践,会计人员必须有大量的工作实践才能灵活运用会计理论,并对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单位应让会计人员多岗位锻炼,全面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再次,财政等管理部门必须长期坚持对会计人员的后续业务教育,会计知识更新快,这方面改革多,不及时跟上就不懂,出了问题就明显体现在会计报告中,因此这项工作必须制度化,不可或缺。

4.制定相对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全方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是因为体制或制度的缺陷造成的,说明这个理论体系本身有问题,应尽量使之完善,减少客观性差异,通常认为应尽快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是适应要求,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制定的,是对现行会计制度的又一次重要改革,具有先进性和时效性,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更合理更科学,误差更小,应全面推开并予以普及。

针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建帐建制不全的情况,应建立内控制度,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完善会计机构,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如:人员配置合理相互牵制、会计电算化、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等;同时制

定各类会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如:信息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产管理、保全和清查制度、会计处理和核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财务报告分析制度、各岗位责任制等等,目的是从单位内部管理上堵塞虚假会计报告空间。

总之,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错误的经济行为发生,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误导宏观政策制定,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打造会计诚信,就是要大力创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社会氛围,建造会计行业诚信的“长城”,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罗桂兰.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

[2]刘艳如.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根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