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3-06-06 09:01:40

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只是灌输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成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训练思维”这一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具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这正反映了教育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能力的养成阶段。其次,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化和入主化。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折白纸来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坚守常识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数学教学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要加强逻辑推理的示范和教育,加深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加强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稳固性训练,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始终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和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知识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原因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模仿式”学习,他们更应该被动接受一些知识来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而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应该是现阶段考虑的问题。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首先,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很多新学的知识与之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话,他们是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的,因此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其次,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的要求相符合;再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将来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它能够保证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依旧一帆风顺。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措施

(一)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能够考出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让他去讲解题的过程时他们却吞吞吐吐得,不知如何表达。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不仅仅要能做的漂亮,同时也要语言上具备逻辑性,能够让人信服。因此,教师要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进行小数的加法教学时,面对题目“2.35+3.78=?”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因为我们学习过整数的加减法,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小数先看做整数,等得到最终结果之后再去点小数点,也就是先算“235+378=?”,得到结论之后再把这个数十位与百位之间点上小数点。教师要培养学生严格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描述数学探究的过程。这种形式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并准确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

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时,很多学生往往觉得应用题太难了,不知如何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到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准确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例如面对题目“小红今年11岁了,她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三倍,而爸爸比妈妈大三岁,爷爷比爸爸又大了24岁。那么小红的爷爷今年多少岁呢?”,很多学生一看到涉及这么多人物就“傻”了,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一步步去探究其中的逻辑,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要想知道小红爷爷的年龄,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都知道应该是爸爸的年龄加上24,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通过分析题目得知是妈妈的年龄加3,但是题目中也没给出妈妈的年龄,教师可以再去引导学生去计算妈妈的年龄。当妈妈的年龄得出之后,爸爸的年龄也就相应可以得到,爸爸的年龄已知的话,爷爷的年龄自然也就容易得出了。这些题目其实并不难计算,但是由于其中有着一步步的逻辑、推理,学生便会觉得有些复杂。所以身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结合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我们已经提到过,很多数学上的新知识都是由旧知识演变而来的,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不仅教师教学的效率能够提升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旧知识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那么分数的运算规则是什么呢?它与整数、小数存在哪些区别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总结,从而得出整数、小数、分数运算上存在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意识,同时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增加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先乘以5来化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独立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往往不会积极地去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今天,我们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做了一下探究,希望能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步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九年义务教育明确规定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不知道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缺少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老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考方法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逻辑方式主要有:

1.演绎法与归纳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推理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等都是通过这种推理方法得到的,演绎法和归纳法就是由个别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为普遍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通过探究规律:

3×5+4×5=(3+4)×5;

10×4+7×4=(10+7)×4;

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b=(a+c)×b。

2.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和比较法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分类法是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比较法就是将学习的对象和现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种方法是小学阶段一直应用的逻辑思维方式。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法就是将普遍的知识点中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从而得到客观事物中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对抽象事物进行分析;概括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有效的概括归纳成一个整体。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法则时,3/4+7/4=10/4;5/3+8/3=13/3;概括出:同分母分式进行加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4.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研究对象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整体出发,探究事物的本质;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探究,进而分析出事物的本质。

二、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知识越来越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就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好的演示和操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置课程,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动机是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人们的需要引起的,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与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逻辑思维动机。

例如,在学习追及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一问题的目的所在,即只有在两个运动物体做相向运动,由于速度和时间等原因造成路程差的存在时,才能用到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入一道例题:兄弟二人在400米环形的跑道上练习长跑,哥哥跑一圈用50秒,兄弟二人同时从起跑点出发,同向而行,弟弟第一次追上哥哥时跑了600米,则问弟弟的速度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2.建立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中很多知识都用到概括总结的方法,也就是将分散的知识概括为统一的整体,然后将概念、定理、运算方法等放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进行分析,数学的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缺少语言描述,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非常依赖语言教学,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概念、定理和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不要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对思考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灵活的运用数学方法,在思考中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在教学中如果长期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动机。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 培养

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所谓智力,指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思维时,要求做到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或通俗地说,思维要合乎逻辑。这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可见,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多方面的途径。而数学这门科学,由于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在数学概念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学生掌握概念的要求要严格,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学生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在函数概念中涉及到的两个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弄清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函数这个概念。在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方面,不能仅仅背会这些公式,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推导公式、定理的过程,掌握这些公式定理与教材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途径是教会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他们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许多与逻辑知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和内容,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证明,这会有助于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运用穷举法证明问题是,经常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等情况。那么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的分类方法和要求。数学内容的讲授应加强逻辑严谨性。例题、习题应适当增加些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借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

智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跟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即使老年人,通过学习,也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但一个人的智力增长最佳年龄是在从出生到十七岁,错过了这个时期,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加强学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严谨、文字要精炼、准确、规范、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证题的叙述要从严要求,着力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对于学生不同的正确解题法,教师首先要给以肯定,以鼓励学生不断开阔思路,敢于创新。在平面几何证题的教学中,不主张把过于艰深、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难题给学生去做,在教学上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遇到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章节的教学

在数学各科、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知识新的概念结构。初,高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都设有小结一节。教师要重视小结的教学,要突出新知识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椭圆、又曲线、抛物线,分别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但均可统一在二次曲线的概括结构之中。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及探索解题方法时就要常常用到它们。这样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分散在中学各个学习阶段的推理方法归纳上升到新的概括结构。这种引导学生的把新旧知识和技能按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层次不断形成新的概括结构,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健所在。

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的手段。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中,在复习课、练习课中,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组识学生的探究活动。讲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实形,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找出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处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出版数学学习园地或举办数学智力竞赛等,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的状态;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使智力水平迅速地得到提高。总之,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做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气氛;概念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迷惑之初,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一、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课堂上的气氛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课堂气氛太过沉闷,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只有充分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学生才会调动自己的兴趣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较强,大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然后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同时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激情高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在课堂气氛活跃的状况下,老师就要知道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思维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教学任务也能够顺利的实施。

二、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能理解语言的能力有限,在数学语言方面缺乏训练和讲解,而数学的逻辑思维与语言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例如: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这几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很容易混淆,或者学生只会做题而不理解概念,这对以后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懂概念,如何能理解逻辑思维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这些都是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所以讲清概念对逻辑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训练,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性思维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教师反馈信息,以便教师进行纠错和指导。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会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教师在对待学生课堂练习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在易混知识处设问;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习题训练的重要性自然无需赘述,关键是在融会贯通。数学学习,一定避免出现做一题会一题的死套,重要的不是练习中个别出现的答案,而是具有普适性的思路方法,举一反三,人尽皆知,就是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旧知发生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就是逻辑思维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采用探索、转化和变换、迁移、组合和分解等方法,从同一问题沿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答案。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结论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初步逻辑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判断学生逻辑思维的提高即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学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老师在这方面要多加关注学生。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过程;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架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桥梁呢?多年来我对这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总结。现归纳如下:

一、要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长期培养。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初中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确定目标要求,结合实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培养。如,七年级数学代数式运算在学生中往往存在如:“-a是负数”或者“2a比a大”等错误认识,这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强调字母表示的是一般的数,即可以取一个数的集合中的任何一个数。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让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为架起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桥梁奠定基础。

二、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必须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形成的技巧,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新旧知识,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概括,形成概念,得出法则、性质等,并进行判断、推理,使学生知识体系达到水到渠成。如我指导学习“垂线”概念时,师生一起分析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垂足”。之后,学生纷纷自发列举出书本、桌子、墙角、三角尺等实例,加深了对“垂线”“垂足”概念的认识,这种认识过程更便于架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桥梁。

三、鼓励学生质疑,重视启发式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丰富的教育思想。当今的素质教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启发式教学并鼓励学生质疑,以拓展学生思维。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解决问题相伴随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重视启发引导、不断设疑、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多思、善思。数学教学善与发问思维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和联系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思维的佳境,主动领悟课堂上的需要、知识上的探索、精神上的享受和能力上的提高,思维不断向高一级发展,让知识在概念的积累中丰富,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融会拓展。

例如,在圆的教学中,许多知识点是相互并存的,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弓形(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等知识点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认识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如,由弦引申到直径;由弧引申到半圆。只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才能突出其知识的特点。再如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是在学习了数轴之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的知识体系,若能激起师生共同活动的思维,通过讨论、比较、分析、整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架起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桥梁,就能初见成效。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7

【关键词】授人以渔;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启发;激发

【abstract】"give a man a fish, it is better delegate to fish," as educators, how should we focus on cultivating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ts own. wit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 think tha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especially 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ocus on training luo ji-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be really "delegate to fish." mathematical logic tra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think, we should start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learn the basics of playing the basics. second, to observe, to find we are familiar with conditions. thir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ect logic.   

【key words】teach one to fish; luo ji-thinking of maths; ability; inspire ;inspire; and guide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好。那么,在我们的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力,增强其自身素质,做到“授人以渔呢”?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发现有很多的初中生不太重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做数学综合题时往往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从而对数学综合题束手无策,进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那么,引导和培养提高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的重担就落在我们广大教育者的肩上。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尤其在综合复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罗缉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总结,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房首先打地基”,学习科学知识也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后盾,学好数学、做数学综合题可以说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要踏踏实实、戒骄戒躁,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轻浮,我们的教师要监督和引导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基础知识。

2.注意观察,寻求我们所熟悉的条件

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应该如何解答往往不是哪一位教授哪一位导师说怎样就怎样,而是题目本身告诉我们该怎样解答。很多学生不注意审题,抓不到题目当中所给的条件,所以会有“老虎吃天”的感觉,从而对数学综合题产生一种畏惧感,在困难面前不是迎刃而上,而是退缩不前甚至可以说是“逃而避之”。要想不产生畏惧,在困难面前能够迎刃而上,就要求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注意审题,在题目当中寻求所熟悉的能够应用的条件。那么,应该如何在题目中寻找解题的条件呢?实际上,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一道道综合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图形信息、所要证明的或者所要解答的结论中,有很多我们所需要的解题信息。   

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抓住题目中的解题信息,将会给自己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在计算︱x+3︳+︱x+4︳+︱x+5︳+︱x+6︳+︱x+7︳+︱x+8︳求代数式有最小值时的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此时代数式的最小值这一题目时,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放弃,有少部分同学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而使解题繁琐且易出错。那么,此题的要点在哪里呢?实际上,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注意到题目当中出现了很多的绝对值,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关系加以启发,结合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他们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了关键所在。再如把1、2、3、4、5、6、7、8、9九个数字填入表中,使纵横斜线上每三个数字和都想等。我们只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到九个数与图形的对称性,就能够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3.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

我们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同学们就能通过细致的观察,不难发现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图形特点甚至所要解答或证明的结论中有很多信息和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或做过的练习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在解题中由“老虎吃天”变成“迎刃而解”了。

注意观察题目信息,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是解数学题尤其是数学综合题的关键。例如题目:三角形abc中,ab=6,ac=8,中线ad=5,求tg∠cad。在此题目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的题目信息有:①三条线段长分别为6,8 ,5;②ad是中线;③d是中点;④所求是三角函数。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就形成了正确的逻辑思维。由数据6、8、5可以联想到勾股数6、8、10或3、4、5;由中线ad联想常用辅助线延长中线取相等;根据中点d推想做常用辅助线中位线;从所求解的是三角函数可以设想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些都是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由此,可以得到多种解题方法。

3.1延长ad到f ,使df=ad,连接bf 或连接cf ,由数据6、8、10得到直角三角形,从而解得tg∠cad.

3.2取ab或ac中点m ,连接dm ,根据数据3、4、5得到直角三角形,进而解得tg∠cad.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8

一、针对年龄特点,发散学生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未形成对理论的完整认识,跳跃性思维比较活跃,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然而,我们不能为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而泯灭小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及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渐形成逻辑推理思维。

1.对低年级(1―3年级)的学生而言

低年级的学生头脑中尚未形成数学的概念,对较复杂的知识也很难把握,因此,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要从简单的判断推理入手来初步渗透逻辑推理。具体来讲,刚开始时要教会学生认识简单的数学符号或事物,并且明白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和一定的判断标准。随后可以将这些符号或事物混在一起要求学生辨别并比较,或者提供一组有规律的符号要求学生寻找规律,这就初步达到了逻辑推理的效果。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课程中有“比较大小”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了解了数的概念,在二年级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进一步了解数的特征,教师通过粉笔、玻璃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很有帮助。而且,适当设置找规律的题型,这更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给出一组数字1,3,5,7……让学生寻找规律。

2.对高年级(4―6年级)的学生而言

高年级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大难度,在学生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归纳和演绎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归纳整理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课程中涉及分数的概念,在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后,学生要有意识地探索分数的四则运算,并会应用到整数的运算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归纳总结、提升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后会发现,不论是哪种四则运算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只是针对数的不同罢了,因此,就可以通过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律进而类推到小数或分数,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起到了发散思维的作用,同时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也很有帮助。

二、抓住练习机会,引导归纳总结

数学的学科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之后,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每一次对知识的巩固与练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感悟,正所谓“温故知新”,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一定要抓住练习的机会,通过练习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到规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学的练部分是习题练习,不过还有一部分是操作练习,也就是将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中,在应用中找到知识的规律。

1.抓住日常练习

学生的日常习题练习是对当日所讲知识的巩固与回顾,目的是要学生牢记知识要点。但是,如果学生在练习中仅是掌握了部分的知识点,对整个学科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跳出答题的范畴,客观、全面地分析知识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问题,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意识到知识点的应用范围,这就达到了逻辑推理的目的。此外,适当提高习题的难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深入理解知识要点。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会引入图像的平移、旋转的知识,教师在讲授时使学生明白图像平移、旋转的规律以及图形的变换方法。通过习题让学生学会判别图形的变换方式,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会发现,对图像的变换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无非是考查图线是否变换,属于哪种变换,变换的方法以及二者的区别。因此,学生在练习时要善于总结题型及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练习中很快找到方法。

2.练习生活实际

除习题外,学生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另一种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能检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一方面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学生在出游时会遇到路程与时间的问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即“时间×速度=路程”的公式解决,这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巩固也是提高。

三、重视探究过程,突出学生主体

数学教学不适宜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法激发探究兴趣,进而阻碍逻辑推理思维的训练。逻辑推理思维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对知识点有兴趣,才能进一步研究,然后逐步归纳出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究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探究,对知识的探究主要从问题设置及动手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

1.设置问题

教师设置的问题非常重要,简单的问题达不到教学的效果,难的问题又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重点地设置问题,逐渐加大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置的问题要涉及所学知识,尤其是和重难点相联系,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存在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首先引入分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对整数已经非常了解,那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与分数的不同。随后,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们认识到分数的意义。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性质,可以通过分析错误案例的方法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逐步掌握分数的所有特征。在接下来的分数四则运算中,也可用同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而这一过程中的归纳推理也是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过程。

2.动手实践

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引导探究外,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知识点也是一种探究方式,这种方式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图形时,学生可以制作不同的图形模型,来探究每一种图形的轴对称情况以及对称轴的条数、总结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方法来探究总结知识要比直接传授更容易理解与识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指导他们的进一步探究。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统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相分离,然而,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容易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推理思维。实践教学一般包括情景教学和实操教学两种方式。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很受欢迎,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设置生动有趣的情景,将知识分解,采用竞赛、展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此过程中将知识点层层剖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价值,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有关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这一章节较适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对学校的所有教职工和学生数量进行统计,并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某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情景实践中找到知识的规律,寻找规律的过程正是训练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和共同参与,教师的授课不是简单的理论传授,还要附加一些教学工具和教学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更加清楚地理解知识,进而归纳总结知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教师应用一些图形模型向学生演示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各种图形的轴对称情况,展示的过程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在提高学习兴趣,而之后的思考过程更是在锻炼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9

关键词:高职 生理学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10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有模型、有标本的形态学科相比,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抽象难懂,“看”不到、“摸”不到,只能通过分析思考去理解明辨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过程、原理和规律。这就决定了生理学教学的重点是讲“理”,而不是单纯的罗列现象[1]。如何讲好“理”,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这些抽象复杂的理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思维训练的方法,对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举例和示范

精选一些典型的实例,通过剖析,为学生建立一个模式,让学生通过效仿,掌握特定的分析思维方法。例如讲反射弧分析时,以膝跳反射的实例为模板,给学生演示从反射弧的五个组成环节来分析整个反射过程的逻辑思路;再让学生使用这一模式分析瞳孔对光反射、排尿反射等常见的神经反射。反复练习之后,遇到同类实例或问题时,学生便能使用这种思维方法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联想和类比

使用联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机制与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有着深刻印象的事情相联系比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讲解离子通道的门控特性,可引导学生联想门的开关;讲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可联想腌肉和腌菜的做法;讲易化扩散中载体的作用,可类比为船;讲“阈”(阈值、阈电位、肾糖阈)可类比为分数线。在教学中,不仅通过这样的联想和类比来形象教学内容,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地联想和类比,训练和强化他们这一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前面提到将载体类比为船,这时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船在载物或载人时有何特点?通过联想生活实际,大多数同学都能独立总结出载体转运的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3 比较和分类

教学中应用比较和分类的思维方法,可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条理清楚,重点突出[2]。比较:第一,对比相似的过程或概念。比如,讲解心室肌动作电位时,首先回顾已学过的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画出细胞膜电位变化曲线和离子跨膜流动示意图;再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细胞膜电位变化曲线绘在其旁,两种曲线一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两个过程中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异同。依据二者的相似点,多数学生能由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推理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自己绘制出心室肌细胞的离子跨膜流动示意图;而二者的不同点则使学生加深了对它们各自特点的理解记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和神经细胞化学性突触的信号传递过程;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和心室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等。通过比较学习,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并且更能从本质上进行区分,不会因为内容多而迷惘[2]。第二,对比不同的过程或概念。比如讲动作电位的3大特点,就可以将其与局部电位相比较。通过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使他们深刻理解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并从中发现二者的共性,加深对生物电现象本质的认识。又比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对比,通过比较,促使学生思考这看似矛盾的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动态平衡。分类是一种条理化的思维方式,例如根据对象的大小,可将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转运大分子物质和转运小分子物质两类;根据是否耗能又可将转运小分子物质的方式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类等等。通过分类,将繁多的内容简化,使学习变得轻松简单。

4 归纳和抽象

想牢固掌握庞杂的生理学知识,将之系统化,是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已有知识,使之形成系统。在讲完一节或一章之后,指导训练学生按照章节间的内在逻辑列出大纲,使用大纲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分散零乱的知识串联成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各节、各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分析探求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之间的联系,构建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框架。生理学中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看似完全不同的现象,内在却有着共通之处。从众多的现象中分析出其内在的共同特性,并加以概括,就是抽象思维。例如,人体的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等虽然外部表现各不一样,但其实质都是先产生动作电位;又如,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高血压的本质是血容量过多或血管外周阻力过大;水肿的本质则是组织间隙水分过多[3]。通过长期的、渐进性的课堂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得到大幅度强化和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明显提高。

5 实践和综合

生理学中的实验环节是实现思维到实践的二次飞跃,也是生理学内在逻辑性的重要体现。有了理性的认知,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还必须经过研究、思考、设计,才能转入实践的过程。开展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等各种类别的实验,使用电教、示范、实验设计、实验准备、预实验、实践操作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有力手段。

总之,要讲好生理学,就应当充分把握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并将思维训练方法有意识地引入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生理学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6):585-586.

[2]罗海芸.逻辑思维在药理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5):529-531.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10

    理解学习分类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特点被归为一类,如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帮助引导宝宝找到分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可以多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让宝宝逐渐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点。

    了解顺序概念

    事物按照大小、硬软、胖瘦等会有一个顺序,如小朋友们有时候会按高矮站队,这些训练有助于宝宝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时间概念

    宝宝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立刻”、“等会儿”之类,理解其含义,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宝宝的表达更为准确并且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话。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

    宝宝并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的,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此要及早引导宝宝掌握这些概念,比如说“请把勺子放在碗里”。

    理解基本的数字

    不少宝宝,有的在两岁时,就能从1“数”到10或者更多,但更多的是“背数”。可以教宝宝背儿歌数数,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宝宝计数。

    了解各种形状

    对于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圆形、方形、心形等形状,有必要慢慢教宝宝认,这种形状的分类也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11

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有序”,也就是有条理。在写作构思阶段,只有达到“有序”的思维状态,文章的轮廓在头脑中才能基本定型(这标志着构思的完成)。在写作的表述阶段,只有达到“有序”的言语状态,才能做到文从字顺。从阅读角度说,在局部的段内,把握句间、层次间的关系则把握了文章行文的意脉(表意重心及进程);就文章整体而言,把握写作顺序和思路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标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之于语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要学会清理句内的词语及分句之间关系

例如,“一切学问家,……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这句话中的四个词: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如果将其顺序变化一下则逻辑就混乱了。如,“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光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这个句子前后分句之间用“但是”连接,表明它表达的重心在后者。如能概括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即为:不动脑筋的苦干不值得赞美。如果在阅读中不能深入到这一层次,那么对于句子的理解将是粗浅的,甚至是模糊的。

二、要学会句间关系的理解

如,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①句以设问的形式引出②句的回答,③④句针对②句进行讨论并引出⑤句的回答,⑥句则就古仁人的人生追求表达自己的感触。如此,把这段的句间逻辑关系弄清楚了,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三、要学会文章整体思路的理解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希望自己在前方作战时,没有后顾之忧(即后方平安无事)。他先写天下三分局势,蜀国境况堪忧,从而向刘禅提出三个建议:广开言路(第一段),赏罚分明(第二段),任贤远佞(三四五段)。这三个建议目的,首先希望刘禅多听大臣们的建议,其次对待臣子们要公平,但最为关键的是远离后宫那些小人,任用朝中贤良的大臣。除此而外,诸葛亮还有一个担忧:刘禅会怀疑并干扰自己的北伐。于是有六七两段的自述经历和为何北伐,事实上是表白自己对刘氏的一片忠心可昭日月。最后文章第八段对以上建议和表白进行了强调作结。如此,则弄清了整篇文章的思路,也就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应指导逻辑思维的一般原则

(1)合于逻辑的标准是合于事理,也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定性。如,“一走进会场,就看见许多灿烂的笑脸和一片热烈的掌声。”看见笑脸则可,掌声则无法看见,所以不合乎事理,也就不合逻辑。(2)逻辑也指思维的规律。由先而后,由近而远,由浅而深,由问题到思考,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这些顺序或由此产生的变体,合乎人类意识形态的一般思维进程。言语活动一般应依此而行,否则就会产生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作者单位 湖北省洪湖龙口中学)

逻辑思维的培养范文12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科学、合理的思考能力,通俗来说,是指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并采用正确、科学的逻辑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新课改对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想能力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措施.

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实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习得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数学教学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笛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讲解典型题目,使学生习得解题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从中发现解题的规律,并通过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这部分题目中经常是图形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出题,学生根据一次函数所表达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来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更不能根据设计好的教案来进行机械操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在多做题中训练逻辑思维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质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肯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教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只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从多方面去指导、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方式.同时,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并做出示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水中.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A版,2013(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