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

时间:2023-06-05 10:30:06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范文1

   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要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教师的素质是关键。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使自己在授课中做到了广积而薄发,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关键。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外倾性表现是授课少、精、活,对教学原则、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博览群书,至少要涉猎到教本、"教参"、普通物理中相应的内容和物理方面的有关资料与信息,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丰富、充实,达到精通的程度。其次,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习题,为上好课创造条件。还要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读些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吃透了教材、弄清了学生,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驭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步调一致,并使教师在添删教材内容和选择例题中,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传递信息。 周密的授课计划是基础。编写授课计划时,首先要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每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精心地设计课堂内容的逻辑结构。设计授课计划时,如何引出课题,怎样建立概念、深化概念,在哪里突破,如何利用实验或教具加强教学中的直观性等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授课中,哪些内容要详讲,哪里可简略,如何引导学生探讨、论证以至得出结论,如何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和运用结论,怎样承接转折,使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综合运用等等,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好。其次,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动的结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大致可分为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和疲劳阶段。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结构要求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安排与组合上要形成一定的结构与之对应。引入新课时,学生正处于思维活动的启动阶段,应安排一些能有效地创设生动活泼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内容或活动,达到提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尽快"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他们参与解决问题意识的目的。在新课教学阶段。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索、攻关,顺利地完成新课教学的任务,应安排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学生吸收新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的内容或方法。如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的语言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或者通过师生间的谈话、讨论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课结束后,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生运用、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新知识,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已开始出现"疲劳",因此,要采用一些能够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动、灵活运用新知识的方法,有效地变换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动眼、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和多动笔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其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完成预期的课堂学习的任务。 课堂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能力的根本。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根本上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在于塑造学生。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安排,最终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对学生实施课堂练习来实现。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授课中还应特别注意接收来自学生中的反馈信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入手,紧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把学生具体的"已知"纳入教材中"未知"的体系中去,让"已知"与"未知"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促使它们间的转化,形成"已知--未知--已知"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觉得所授的新课内容并不太多,也比较易学。另外,为了使学生灵活学习掌握新知识,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自身需要一定的逻辑组织外,还要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有得了教师逻辑性的提示。在学生向大脑储存知识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将知识与应用该知识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了的知识,即让学生在大脑中储存起来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这些知识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样,当他们再次面临这些条件时,就能有效地提取这些知识,从而活化了所学的知识。 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注意的调控。可通过改变讲授的声调、速度、音量、口头语言、动作和表情,改变板书,挂图,幻灯和演示实验等教学工具,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授课中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复述学过的内容和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等方法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二 教育具有继承和发两个职能。我们的教学应在继承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人认为,学生一旦掌握了知识,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一定同步的,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但知识的堆积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因此,教育思想应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到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以及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的轨道上来,在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于情感、意志、毅力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塑造,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授课计划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成功是实现精讲、精练的基础,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哪么,在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丹麦科学家第谷花了三十年时间积累了行星运动的大量观察材料,但没有发现什么重要规律。而他的学生德国的开普勒在第谷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艰苦的思维活动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牛顿从开普勒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过思维活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在科学研究中,如果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不可能有创造和发明。同样,在学习中,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和原理也就无法建立起来。所以说,思维活动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任何一种训练,都必须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哪么,在物理教学中,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巧设"陷井,深化概念。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由于缺乏思考,往往不知道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去还原物理问题所依赖的模型,因而容易落入"陷井"。因此,教师可故设陷井,诱导学生就范。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后,可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一质量为0.4kg的物体,沿倾角为30o的斜面从底端以20m/s的速度上升,若滑动摩擦力是2N,第3s末物体离底端几米?许多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ΣF=Ma和运动学公式S=Vot-1/2at2,求出答案为15m。这显然是错的!这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揭示题目所依赖的物理模型,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吃一堑,长一智",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明确目标,探索条件。生物学的研究和考古方面的事实,提供给我们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围绕一个已知的中心结论,尽可能利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多组相关的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有层次地探索应该已知的条件,达到异途同归的目的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欲求它通过的位移S,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并回答出求位移S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抓住"与位移相关的物理量是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要点后,经过讨论,结果一共找到了七组条件。这种明确目的、探索条件的思维方法,可挖掘题目的内涵,发挥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力,从而活跃了思路,活化了知识,增强了记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题多解,开阔思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现象,对于同一事实,智能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达到拓宽学生思路的目的。例如,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帮助学生挖掘某些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多题归一,举一反三。许多物理习题是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间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只要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明确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积累正确的解题经验,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一题多问,活跃思维。一题多问是训练学生串联解题能力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多问训练,可使学生对某一概念或规律逐渐深化、升华发展,它是活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的形式。例如,在学过竖直上抛运动后,可引导学生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在小球A的正下方h处有一小球B,当A自由下落时,B正好竖直上抛,欲使两球在B上升到最大高度时恰好相遇,求B向上抛出的速度。在学生突破后,再依次让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若使小球A在小球B上升过程中相遇,B球向上抛出的速度是多少?(2)要使两球在B正好返回抛出点时相遇,B球向上抛出的速度应为多少?(3)欲使小球B下落中与A相遇,小球B向抛出的速度范围怎样?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紧紧抓住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问题间的联系,从而迫使学生在线索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生了思维的发散,便于他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解的脉络。 巧用实验,启发思维。物理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物理形象和物理概念的不可分离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物理时的"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造成物理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从思维方面看,关键问题就在于严重地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信息为基础,形成布局合理的等效思维、迁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推理思维及分合型思维等不同形式的立体结构,让学生在思维中知识、长才干,在思维中求技巧、促能力,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受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反映外界影响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也就是说,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备课使课本上和自己头脑中处于贮存状态的知识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易于传输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与教师、教材、教具和其它同学进行信息交流的条件,使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习中的主动性。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应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章节、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法。 对知识面宽,难度小的内容可采用多讲精练的方法。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可按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发送--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接收这样的顺序进行讲授法教学,并对振荡电流形成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情况和T=2π(LC)1/2及电磁波的有关内容进行精练。在多讲精练的课中,要讲中有练,讲练结合。事实表明,学生头脑中正确的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过程图景的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运用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和实验中,在教师提问、设问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回忆,对比和联想来实现的。因此,凡是学生自己能分析解答的问题,就应该启发他们自己来完成,实现讲讲练练,以练促讲。 对重点突出,重在应用的内容应采用精讲精练的方法。例如《楞次定律》一节,精讲中可先抓住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的演示实验为突破口,化难为易,抽象出楞次定律,再用多练的方法扩展到其它情形中去。在精讲多练的课中,要练中有讲,在学生练习前和练习过程中,教师都要正确、及时而恰当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对技能作必要的提示,使学生少走弯路,少犯或不犯错误,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最后作简短的总结讲评。实行练练讲讲,边练边讲,以讲促练。 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采用多讲多练的方法突破。如《机械能》、《动量》等章节内容应该这样处理。 对于难点少,学生又容易掌握的内容可采用自学讨论练习法开展教学。如《光的本性》、《原子结构》的《原子核》等内容,我就采用自发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小结提问、讨论--形成性检测训练--布置作业的教学结构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初步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对某些内容可能还不甚理解,在学生急待弄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再顺水推舟,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加以启发点拨或进行适当地讲解,使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受到第二次"剌激";形成性的测试训练,又对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起到强化、深化和巩固的作用,这个对过程中学生所需的物理知识已逐步转化为可以记忆的"元件"进入其大脑中。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不但理解地透彻,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总之,对教材应分层次处理,不要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所谓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情况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以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要博鉴资料,独具慧眼,根据选题"精而不漏、广而不滥"的原则,注重吸收资料中独特的、有新意的极少量的例、习题,积累一套题型广、内容新,体现少、精、活原则的好资料,让学生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练得及时、练到点子上,练得有兴趣、练出水平来,及时巩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扩大了野,培养了能力,而且起到了强化课本、淡化资料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能力素质范文2

关键词:数学建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建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数学建模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然后求解该数学问题,最后在现实问题中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的创造过程。数学建模过程可用下图来表明:

因此,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多次循环反复验证的过程,是应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工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而数学建模竞赛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数学模型的竞赛活动。

1989年我国大学生首次组队参加美国的数学建模竞赛(AMCM),1992年开始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TAM)举办我国自己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MCM)。到1994年改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每年一次,数学建模教育实践相继开展。现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会议后,全国高校掀起了数学建模热潮,参加院校逐年递增。到目前为止,数学建模竞赛己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的四大竞赛之一。

数学建模教育及实践对密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拟就数学建模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谈一些拙见,供同行参考。

二、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

1.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建模通常针对的是从生产、管理、社会、经济等领域中提出的原始实际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未作加工处理,也未作任何假设简化,有些甚至看起来与数学毫无关系。因此,建模时首先要确定出哪些是问题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做出适当的、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得到简化;然后再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知识来提炼和形成数学模型。一般地讲,由于所作假设不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不同,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甚至可能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例如,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就这一题而言,可以在合理、科学的假设前提下,利用微分方程建立鱼群演变规律模型;也可以建立可持续捕捞条件下的总产量最大的优化模型;还可以建立制约各种年龄的鱼的数量的微分方程和连结条件,然后采用迭代搜索法处理,它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任凭学生去创造和创新。评阅答卷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义的在评定等级上还可给予倾斜。因此,数学建模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极好方式,其作用是其他任何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2.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学校里学生通常是自己一个人念书、做题,几个人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不多,特别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就更不多了,而建模比赛是以3人组成一队一起参加的,这样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建立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培养队员的协作能力。比赛要求参赛队在3天之内对所给的问题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么短的时间内仅仅依靠一两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合3人之力,才能顺利给出一个较好的结果来,而且要给出一份优秀的解决方案,创新与特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3人在竞赛中既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又要集思广益,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也就是要做个“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使个人智慧与团队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相互协调、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认识到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即将面临就业选择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以至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3.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数学建模所需要的知识,除了与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微分方程、数学规划、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及其它学科知识等,它是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宽泛的学科领域和广博的技能技巧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也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由老师来补课,所以只能通过学生自学和讨论来进一步掌握。教师只是启发式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然后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又大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觉使用资料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科研中所永远需要的,他们可以靠这两种能力不断地扩充和提高自己。

4.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应用计算机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一,可以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和繁琐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若用手工计算来完成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同时也可用计算机来考察将要建立的模型的优劣。其二,一旦模型建立,还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或利用现成的软件包来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没有计算机的应用,想完成数学建模任务是不可能的。例如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B(矿井选址问题),它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全方位的搜索,以确定最佳钻井地址,从而节约钻井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数学建模活动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编程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5.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式不能与信息革命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失掉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化更加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及竞赛训练,他们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如何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以后到哪个行业工作,都能很快适应需要。

如上所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这项活动,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我们不再一一论及。

三、数学建模对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

数学建模从教育观念、内容、形式和手段都有一定的创新,对数学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1.突出了教与学的双主体性关系

数学建模竞赛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点,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互相协同,最后形成一种最优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①教师是组织者。整个竞赛训练过程中的人员选拔、教学安排、分析模拟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策划和严密安排。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及特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发挥自身主体性同时又要开发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①始终明确自身是竞赛的主体。学生必须在全过程集中自己的心向系统去接受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融合、内化为新的体系。②学习过程中的创造与超越。学生要对教师所给予的信息有批判性地、创造性地、发展性地能动反映,要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下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案。

因此,这种双主体的关系是对以往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突破,这种突破的条件首先是竞赛机制和教育观念的创新和变革,这对我们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2.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理科特点:重基础理论、轻实践应用;重传统的经典数学内容、轻离散的数值计算。然而,数学建模所要用到的主要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恰好正是被我们长期所忽视的那些内容。因此,这迫使我们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比如可增加一些应用型、实践类课程:像“运筹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数学软件介绍及应用”、“计算方法”这些课程等等;在其余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尽量注意到使数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增加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和例题,从而使教学内容也得到了更新。

3.增加新兴科技知识的传授,拓宽知识面

数学建模所使用的材料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要求教学双方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并不要求掌握各个专业领域中比较艰深的部分。这些特点对于目前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及形式呆板等问题,具有借鉴作用。数学建模的试题通常联系新兴的学科,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广博的知识面和对新兴科学技术的追踪能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毕业以后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曾经说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竞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我们能逐步地将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和完成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同胜.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新体系和实验报告[J].教育研究,1997(6):2-3.

[2]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04.

[3]陈国华.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2):110-113.

能力素质范文3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来看,英语学科被很多学生看作是比较难学、难掌握的学科之一,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喜欢或不感兴趣。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反应冷淡,灌而不进,输而不入。其原因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学习Book1Unit3“BodyandFeelings”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再利用游戏来检测和巩固这些词语。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到讲台来,教师发出口令“Touchyourhead.Touchyournose.Touchyourlefthand…”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反应。这时教师可以不停地变换身体部位名称,让学生随机应变,指出相对应的身体部位。指错的同学自动下台,最后剩下的同学就是冠军。这样,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激发出来。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景对话,如:Makingtelephonecalls,Shopping,Seeingadoctor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表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施展才华、认识自我的机会,加之老师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和积极性总是密切相联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尤为突出的特征,创设出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要实施英语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观念上牢固树立起以实施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思想,用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耳听、口读、眼视、脑想、手写,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形成立体思维,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努力做到旧中见新,易中见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如:学习单词see和look时,look中的“oo”就像一副眼镜,因此这个词与“看”有关,而且要戴上眼镜看,这种“看”无疑就是有意识地看了。通过这种比较,弄懂了词义、拼写形式,更弄懂了两个单词的用法区别。另外,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看图片讲故事、故事接龙、续写故事,在班内开设英语角或开英语晚会等,给学生提供开口说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晨

三、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促进综合素质的形成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而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灵的雕琢,引导他们分辨真、善、美,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审美观;通过对学习中疑难问题的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坚强的意志;另外,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如通过对英语教材中诸多礼貌用语如Hello、Thankyou、I''''msorry、Letmehelpyou等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入手,把握课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

能力素质范文4

一、让学生想学、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让学生想学、会学,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大大的益处,怎样做到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强调学生参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更为重要。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用脑去想,千方百计地探求其中的奥妙,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新课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 只做到让学生想学还不够,还要使他们会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辨证施教,而且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方法,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飞跃,这是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动作思维就是具有较强体验性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教学情景,力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探求知识的乐趣。如:教长方形面积时,让学生画一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量完后,引导他们思考,沿长方形的长边和宽边摆的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厘米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铺满长方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和宽的乘积。通过这样实践操作,学生手脑协同活动,不仅领悟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知识。新旧知识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利用截补法使其变为长方形,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了,这样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结构中去,完成新的知识的同化,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一类知识的方法,特别使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如教学数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除数是什么数,能否把除数变成整数,怎样变,被除数呢?学生完成了再讨论,两个除法算是的商一样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尝试,很快悟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初步学会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逐步学会“会学”。

二、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及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数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用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大多图文并茂,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课文,充分利用插图,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美丽的公鸡》中教学“得意洋洋”一词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公鸡的神态,昂首挺胸,嘴巴张大,双目圆睁,尾巴高翘。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请一位同学表演公鸡的神态,另一位同学表演“得意洋洋”的神态,同时让其他同学细致观察并比较两位同学表演的神态相似与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得出“得意洋洋”原来就是骄傲自满的意思,从而从具体形象中记住了这个词,明确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二)寻找空白 文章中,常有些“空白”,倘若找准了这些,善于引导学生动脑去填写这些“空白”,则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受益匪浅。例如:《粜米》一文末段的省略号,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这个“空白”,循着“如果不粜,会怎样”的思路,展开想象,并与粜了米作比较,会得出什么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形成画面:米价还会跌,地主逼上门,债主来讨债,短工要工钱……通过这些画面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认识到即使米再好,价再低,也不得不粜。通过启发思维,想象旧毡帽朋友粜米所得的或多或少的钞票后怎样安排艰难的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旧社会中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能力素质范文5

关键词:综合素质;能力;气质

【中图分类号】G455

作为一名高校的大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是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既轻松而又严峻的话题.对于高校来说,经过四年的人才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走向职场适应社会。

(一)、综合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进入提供了条件,使传统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应以身立教,严格要求,关心时事,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事业心,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托,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旺盛的学习生活热情。

2、职业技能素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个人的英雄主义永远要服从于团队利益。作为大学生,有的担任院系学生干部,有的担任班级职务,领导着十几名干事工作,同时又是班级的一员,协调着几十名学生的关系,因此其必须具有较高的团队素质。同时要和同级部门搞好配合,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背后拆台。不能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盲目自大,不征询意见,不接受意见,最后导致自己被大家孤立起来。

3、心理素质:高校学生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心理,树立整体形象。心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没有健康的心理,谈不上把工作做好,不管是在班里、院系还是学校,不管做得是否快乐,都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在工作过程中遇事冷静,处事不惊,做事有信心,以乐观面对失意,以勇敢面对失败,养成面对困难依然不屈不挠的作风。

(二)、能力

1、领导能力:作为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就是雁群中的头雁,它如果独自单飞,那就是脱离群众;如果在雁群中共飞,那就是混同于群众;如果落后于雁群飞,那就是落后于群众。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让同学支持,让下属钦佩,让老师满意。

2、交往能力。高校大学生要熟悉交往艺术,善于同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同学以及其他组织和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各种信息也会源源不断地向自己传来,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做好各项工作。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客观事物等各种信息的能力。

3、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领导行为的效果,依赖于决策的性质。每个学生应根据老师布置的中心工作,结合本部门或本系、本班的特点和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关键问题所在,权衡利弊,及时作出有效可行的决策。

4、组织能力。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要与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学生交往,要把性格各异,素质不同的同学组织起来,合理安排,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活动协调起来,团结互助,拧成一股绳,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保证决策的实现。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创新能力。作为高校大学生,能不能超越自我,超越别人,根本的区别是有无创新能力,在学习工作中能不能提出新见解,新方案,能不能打开新局面。如果每个学生因循守旧,迷信书本和权威,一切按老规矩办事,那么就没有创新,没有发展。一切都可能是老样子。

(三)、气质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经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文化熏陶,让高职学生自然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定的底蕴与内涵。经过四年的文化熏陶和素质能力锻炼,使他们这种底蕴与内涵转化为一种无形的气质。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其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说话的语气形态,皆能显现其气质。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在学习工作中要忌怒忌狂,能忍辱谦让,关怀体贴别人。

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要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请示不乱事;对下属要学会感恩,对上级要认真负责,对同级要积极配合,对自己要要求严格。虚心学习他人之长,诚心接受批己之短,热心服务他人。只有拥有做人的素质,才能学会做人的能力,也会体现做人的气质。

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该如何扬其所长,避己所短,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素质又有一定能力和一定气质的高职院校学生,这是每一所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培养过程中不要求他们达到出口成章,夸夸其谈的地步,也不高调他们如何心怀祖国,情系天下,只希望他们经过四年的培养锻炼能够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打动用人单位,通过自己的举手投足征服用人单位的 领导。使素质+能力+气质成为他们就业道路上的敲门砖。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气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并不是说明天找工作明天就去培养,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在四年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以专业实践为基础,校园文化为载体,素质教育为依托,使其形成素质,培养能力,体现气质,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大学生,成为一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程晓江 试论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培养途径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能力素质范文6

关键词:能力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愈发趋向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性的不断加剧,促使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此方面所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归结于两方面的因素,即“企业”与“人”,从本质上来说这两方面因素同时又具备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性。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则必须基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因此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相关研究工作意义重大,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就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

1概述

“能力素质”在管理学当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即“胜任力”,是由哈佛大学的DavidC.McClellend教授于1973年所提出的。其中主要就由人的品质与能力层面展开了个体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论证。能力素质模型即为承担某一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特征的集合。对这一模型的构建是实践能力素质最为主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当中各项职能可得到有效实施的一项关键基础与前提。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岗位所体现出的高标准要求而结合起来的能力素质集合,是针对员工核心能力采取不同级别的描述与定义。明确达成某一工作岗位要求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特征与核心能力,以协助企业达成组织目标、提升业绩为着眼点,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合理选拔、培养、调用、升职等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措施。

2能力素质模型的作用价值分析

2.1确定企业人才选择目标基于目前我国社会高等级教育的日渐普及,人才市场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程度,可供企业选择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然而,受到企业业务范围的局限性,企业在选取人才之时往往只有选取专业“对口”的人才方可为企业带来价值作用。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却无法为企业提供人才的选择标准,在具体的人才选择过程当中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与不足,由此也就造成企业难以有效地选择到专业“对口”的人才,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求职者而言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通过能力素质模型则可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促使企业对人才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进而快速判断出其是否是企业所亟需的人才。2.2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员能力有机融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括起来就是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支柱”,是彰显企业发展潜力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因而,就当前阶段的企业运转大多均是为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开展的服务,同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亦是如此。因而,怎样能够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员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人才能力得以最大化发挥至关重要。通过应用能力素质模型便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2.3促进企业员工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素质能力模型可以给予人才的自我认知提供重要的平台作用。准确来说,借助于企业所构建起的能力素质模型,各岗位员工均可就自身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素质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予以比对,从而掌握个人同岗位需求是否相一致。并且,利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还能够使员工在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的基础之上,更加准确地认识到自身所真正适合的工作岗位,进而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出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3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应用于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其主要就包括3方面内容:结构规划、数量规划以及素质规划。(1)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依据行业特点、企业实际规模大小、远期战略规划等对人力资源实施逐层类型分化,将各工作岗位在企业发展当中的作用价值与相互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2)数量规划主要是依据企业将来的主流业务模式、流程与结构等诸多因素,来明确出企业的各级人力资源组织配置与比例,同时在这一基础之上制定企业将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与供给计划。(3)素质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业务模式、流程等内容来明确出各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进而制定出相应的素质提升策略与计划,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3.2应用于人才招聘在将能力素质模型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时,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需针对人才招聘最后做出决定,因而也就必须要明确能力素质的内涵,企业针对能力素质的要求有哪些;另一方面,借助于能力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及开发下属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进而促使存在于素质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得以有效落实。能力素质模型对人才招聘的引导作用可直观性地体现在招聘信息当中,无论是求职者还是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人才期望便可一目了然。3.3应用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主要核心思想即为促使员工绩效、团队绩效及组织绩效可实现联动效应,积极探寻出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而予以改进处理,最终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的。要促使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得以逐层分化,并最终细化到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从而确保员工能够确定出岗位成功的衡量标准,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掌握核心专业技能,发挥个人优势提升工作绩效。利用能力素质模型来实现对员工绩效的提升,深入发掘对员工绩效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方可真正实现对过程与管理的齐头并进。3.4应用于培训开发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设计的培训,是针对员工采取特定工作岗位关键素质特征的一种培养,对此可制定出详细的培训开发计划。(1)由战略与环境着手。就企业的展露目标、主要客户群体及外部环境改变展开具体的分析,两者将直接决定了企业员工所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2)将战略与环境分析为主要引导方向,开展工作与任务分析,及时查找员工所应重点做好的工作内容。(3)通过战略与环境分析来引出人员和绩效分析,也就是员工实际的工作内容与成绩。进而就得出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4)员工所应当做到的内容与实际做到的内容是互为依托的,通过就这一方面来展开具体的分析便可得出员工绩效较差的原因所在。可依据结果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员工展开培训。

4结语

总而言之,能力素质是由组织战略的角度出发,将增强竞争力,提升实际业绩作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特殊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培训开发等多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但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只有将能力素质模型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使之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方可促进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并促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孙莹.关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4):60-61.

[2]李朝仔.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导报,2013(3):198.

[3]赵福平.探析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管理观察,2013(6):100.

[4]颛孙一仁.简述人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步骤与应用[J].商情,2013(35):157.

能力素质范文7

关键词 电力行业 文秘人员 专业能力

一、电力企业培训中心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为领导做辅助工作:秘书的很多事务都是为领导的工作做铺垫,电子企业培训中心的秘书主要任务之一是给领导拟写各类材料以及一些重要资料的整合。

2.电力培训中心主要任务是对财务人员、劳资人员、系统内办公室主任等各类人员培训,作为单位的文字秘书,负责公司内、外部文书处理、公司相关资料文件的接收、装订、传阅、送签以及公司内的复印、传真、打印等工作。

3.另外还要负责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单位作为电力系统下的培训中心,新闻宣传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可提高单位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了解电力行业。

二、提升电力行业办公室文秘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必要性

1.电力行业发展的新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相对于我国传统的电力行业来说,目前电力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因此对各个岗位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单位作为为电力企业培训各种优秀人才的机构,对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电力企业培训的文秘人员,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1]。

2.有助于提升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新时期,新发展赋电力行业培训中心办公室文秘人员新的工作使命,除了单一的传达、协调、沟通、整合、宣传方面的能力外,还要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应用到工作中,有助于提升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

3.是新时期文秘人员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秘人员的发展,使文秘人员积累实践经验,对于新时期文秘人员的综合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促进文秘人员的发展,能显示出文秘人员培养的根本要求,带动文秘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优化培养结构和培养体系。

三、电力行业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室都已形成自动化的操作,作为单位的文字秘书,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是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目前的工作中,文字秘书应该掌握以下技能:计算机的办公软件、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的使用等,还要基本了解他们的构造,掌握保养的方法。

2.心理素质方面: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每个行业的秘书人员胜任工作的基础条件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人员在工作中不应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遇到工作的困难应勇往直前,产生持久的工作动力。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不嫌工作的繁琐,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

3.扎实的文字功夫:培训中心的文字秘书不像一般企业的文秘人员,有固定格式的文章,或者只为单独的某个领导服务,而是担负不同对象的写作任务,还要结合电力方面的知识,因而更需要具备驾驭各种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衔接的能力,因此需要文秘人员针对性的加强学习、全面了解各种知识。

4.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文字是人们思想的反映,要想写出出彩的文章,就要有出色的思辨能力,文字工作不单单是人们所想的“写写画画”那么简单,而是非常复杂的高级脑力工作,其过程包含信息的获取、提炼以及人们的推理、归纳,这就要求文秘人员不仅擅长形象思维、更要擅长逻辑思维。

5.适应能力方面: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所面对的工作比较复杂,尤其是文秘人员所接收的工作,在入职初期文秘人员都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果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会对日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电力行业的文秘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6.时刻掌握单位动态:单位的文字秘书虽然职位不是很高,但是工作十分重要,要时刻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有强大的大局意识,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宽的视野关注本单位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动态、以及单位职员的心理状态,为领导做好辅导工作。

7.职业道德方面:作为单位的文字秘书,在工作中很容易了解和接触到单位的保密文件,一旦泄露就很容易给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说保密是每个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因此文秘人员在保密方面要做到谨慎言行,养成保守机密的好习惯。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日益加重,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秘人员作为领导和个部门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在企业运转中发挥着领导助手、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的文秘人员不断自我学习,在总结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将专业知识和工作想结合,提高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能力素质范文8

一、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意义和必要性

构建能力素质模型能够很好地检验一个员工是否适合当下的工作,能否胜任这项工作,甚至可以用能力素质模型来考察一个员工能不能为公司带来相应的绩效,不止在一个方面,能力素质模型也能预测这名员工未来的发展与前景,对公司能够带来好的效益与否,都在能力素质模型当中体现,由此可见,构建能力素质模型,对于个人、企业、社会的重要性,也让企业有了更多的对员工的表现更加公平有效的意见。

二、如何构建能力素质模型

(一)能力素质模型就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关电力的企业,是我国很重要的产业,关系着国家的电力水平如何,人民的生活也同样受到影响。电力企业的地位对员工而言,从事电力企业工作的人就要考虑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影响企业目标的又有哪些因素。比如电力产业中的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那么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在这样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什么素质的员工,只有在这方面考虑的周到,我们才能做到更好地符合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要求。

(二)忠其职,是当下我们要做的首要事情。衔接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也要利用培训等方式,对各种不同的员工进行推广和宣传,让员工消除自身的顾虑,这样下去,我们的能力素质模型才会更加完善,并且应用的自如。在电力人力资源中,我们要重视构建能力模型,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力发展中对自己的目标定位。

(三)分清楚重要岗位需要的,如何考核业绩。要想知道这个岗位的业绩就要清楚企业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只有通过了企业的考核标准,并且完整通过了企业的考核,完整通过测评,才能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才能够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员工。

(四)需要选取真实的材料作为样本。因为每个人的岗位不同,那么每个人工作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选取合适的样本就要在不同的岗位选择,每个岗位都要选取,这样分析的话,应该是科学的,可靠的,尤其是要对一些比较好的样本做好记录。

(五)做好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对一些案例之前的了解,和以前对优秀案例的整理,问卷等调查的材料,都可以分析出岗位的具体情况,这些数据才是科学的,可靠的,让人信服的。

三、在电力资源管理中使用能力素质模型

(一)新员工的培育和顺利上岗。明确他来招聘的缘由,对他进行swot分析,对他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剖析,发掘员工的优点,进行自我介绍时考核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是否适合这个工作,该适应这个工作的人就应该具备企业的一些要求。到底是哪一方面的考核,如若确定好考核哪个方面后,就要看前来应聘的人,具有哪些别人没有的品质,有哪些优点,知识水平,还有个人素质以及团队意识等等,是不是符合这个岗位所稀缺的人才。把现在前来应聘的人和之前的作比较,是不是比之前的人更加的优秀,是不是能够适应这个岗位的需求,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二)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电力相关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技术上,设备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在这个时候,要求员工的素质提高,那么就应该进行员工培训。这也是当下很多的企业都必须经过的一步。但是这时候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培训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结果那么好,这个时候我们提到的能力素质模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各个岗位的人都按照自己想要的人才模型去培养,那么就会发现员工在哪个环节跟不上,然后在这个环节去加强,让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得不足,然后有个目标去改进,就不再是盲目学习。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对员工考核有了一定的根据。从以前到现在,员工考核一直是让人力资源师头疼的事情,因为考核牵扯到的是很多人的利益问题,如果处理不妥善,这对整个部门甚至整个企业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只有处理的让很多人都信服,才能说明这是让人们都承认的制度。拿出能力素质模型科学的依据给他们看,对优秀的人提出表扬,提出鼓励,那么相信他以后的工作会更加的?u力。

四、能力素质模型中要注意的问题

能力素质模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同样有缺点。毕竟它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模型,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作用都相同,能力素质模型要跟着企业的发展而改变,它是跟着人员素质的不同而慢慢发生改变。一个好的能力素质模型就要对公司、对员工都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

能力素质范文9

关键词: 知识 能力 素质 三者关系

发展科学,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需要人们掌握大量的知识,因而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必须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特别是知识的创新,更有特殊的重要性。知识的创新既需要知识的选择、更新,更需要知识的综合和创造;既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又需要有较好的素质。

一、知识、能力、素质的内涵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或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主观反映。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知识,就没有人类的一切。知识也是形成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阶梯或载体,没有知识,人的素质和能力就没有必要的基础。能力是个体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前者指的就是智力,它适合于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也包括运用这些因素的速度、灵活性与准确性。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3.认识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素质”一词有多重涵义,但一般对素质概念的界定都同时兼顾了素质的生物学和文化学两方面的因素,认为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一般把一个人所具有的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能力的发展。一个能力强的人较容易获得某种知识,反之,一个能力弱的人要获得同样的知识一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知识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往往见解深刻,思考问题比较周密,处理同样的事情比一个没有知识或知识面狭窄的人快得多,成功的把握大得多。可以肯定地说,凡不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低级的技能,甚至是本能。在某个领域内没有知识,在该领域内也必定是无能的。正是由于已掌握的知识的广泛迁移,个体才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心理结构,从而形成某种能力。学了知识不仅有待于转化为能力,而且有一个导向问题。同为核能,可以用来发电或用于其它和平目的,也可以用来制造核弹杀人。同为克隆技术,可以用于保护、繁衍动物和人类的医疗保健,也可能用来破坏人伦道德和生态平衡。可见,知识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就成为完全不同的力量,这就涉及到人的思想品质。知识和能力必须受人的思想品德制约。知识、能力掌握在没有良好素质的人手中,则是危险的;知识越多,危险越大。有知识的人应该以义为上,重视素质。当然,好的德行、良好的素质要有必要的知识作基础。没有知识,就愚昧、就野蛮、就分不清是非善恶,也就谈不上什么素质了。但是,学了很多知识和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德,并不一定都有很好的素质。没有好的素质,就轻浮、就虚伪、就寡廉鲜耻、就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所以说,素质为知识和能力导引方向。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的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人的身心特点的综合的、内在的、整体的体现,是人的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维。总之,学习知识是重要的基础,但知识有待于转化为能力,而素质,特别是如何做人则更为重要。

在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里,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决不是并列的、平行的。知识和能力是素质中的具体内容。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素质中的主要成分,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如果知识、能力、素质并列,就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在知识和能力之外的东西才是素质。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中更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学会“做人”,包括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它涉及价值观、民族精神、思想境界及其它非智力因素,更是应该着重培养的。无论学习科技知识。还是学习人文知识,都是“形而下”的东西,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是超越知识载体的“形而上”的东西。知识学习是基础,但要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升华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世界、精神面貌问题,对知识起着导向作用。凡是出类拔萃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把人格、道德、精神放在第一位的。

明确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即继续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牢牢抓住知识传授这一主线,带动全局,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我们重视知识传授,但反对知识中心主义,反对把让学生“知道”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用知识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的思考,使其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增仪主编.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大典.新华出版社,2009.6.

能力素质范文10

一、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一般而言,党的执政能力是就整个党而言的。“党”本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政治组织。对执政党来说,各级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的要素之一,是党所执掌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是党的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都要靠他们来具体贯彻,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通过领导干部个体和个人的能力来体现,特别是要通过在公共权力机关中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能力来实现。各级领导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离开了广大党员干部,党的执政能力无从谈起;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执政能力就无法增强。

(2)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是变化了的世情、国情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我们领导干部领导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既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起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我国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的巨大压力;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动荡的局势仍未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网络优势大搞信息霸权、文化霸权,加紧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国际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1000~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是矛盾容易激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会集中出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必然会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大批能够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和强能力的领导干部。

(3)干部队伍状况迫切要求我们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应当肯定地说,当前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素质是比较高的。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存在这样的不适应那样的不符合等问题。正如《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指出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鉴于这种状况,我们下大力气,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二、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构成领导干部素质内容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成分,是第一位的,它比其他任何领导素质都重要。这是因为政治素质从根本上决定领导的性质和方向,决定领导干部站在什么立场、为什么目标、为什么对象而使用领导权力及各种领导资源,关系到领导权力掌握在什么人以及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

(2)理论素质。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才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较强的洞察力;才会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片面性和摇摆性;才不会由于理论上的失误而导致党的工作发生重大的乃至全局性的失误。

(3)知识素质。良好的知识素质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基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世纪。面对21世纪以高新技术革命为时代特色的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对新时代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渗透的科技发展潮流,更新知识、提高知识素质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核心。新世纪领导干部不仅要能适应这种时代特点,更主要的是要在这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能组织和领导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新世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知识素质。

(4)道德素质。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影响领导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领导活动具有特殊性,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标准应高于一般群众的职业道德标准。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高,就能带好一大片;道德素质低,也会带坏一大片,从而影响领导目标的实现。

(5)身体素质。在诸种素质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是其他素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做好领导工作的本钱和开拓创新的载体,也是领导干部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没有健康的体魄,领导干部就失去了成就事业的最起码的条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处理许多麻烦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作节奏的加快,领导干部的劳动强度还会越来越大。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6)心理素质。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所有的领导素质都需要有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来支撑,并以心理素质为基本工具来认识、掌握、改变和发展自我。所以,“心理素质是所有领导素质的心理平台”。[1]没有这个平台,其他领导素质就失去了支撑。

2.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

(1)决策能力。“能不能作出科学决策,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有了科学的决策,才能避免和减少行动上的失误;没有科学的决策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失误。”[2]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主要是看他的决策水平和能力,以及由此所取得的业绩和效能。所以决策是一切领导职能当中最基本的职能。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个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现代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组织能力。衡量领导干部组织指挥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是看其能否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以实现科学领导,能否最大限度地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能否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方法促进决策与执行顺利实现。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率领下属创造性地完成任务,顺利达到目标。

(3)创新能力。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应该具备创新能力,但在新的世纪和新的时代,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是优秀领导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显著贡献。“创新能力也是一流领导者与一般领导者的最重要区别。”

(4)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思想条件和能力。它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担负起时代责任,驾驭复杂环境、抓住机遇、取得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5)选人用人能力。邓小平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3]109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可能也不必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干,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别人高明,只要决策的目标正确,并通过科学地选用人才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就可以把事情干成。因而领导干部必须善于用人。否则,就不会有合适的人才来效力,再好的决策也不能实现。

三、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加强自身修养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性条件

加强自身修养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这是因为,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究竟能否提高,终究还得在领导干部个人身上兑现。因而,领导干部本人对提高素质所想所做的努力程度,对领导者素质的高低,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领导干部在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个人修养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

(1)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作为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首先要使领导干部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素质结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就是建立清晰明确的自我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概念,领导干部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不可能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够根据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自身特点进行切合实际的素质培养和训练。

(2)不断强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强烈愿望与要求从根本上影响着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高或降低。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完全没有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那肯定就没有提高自己素质能力的行动与结果。领导干部个人有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就会付诸行动。而这种愿望越强烈,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多。而付出的努力越多,探索就越多,效果就越明显。

(3)要善于摸索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方式方法。领导干部个人对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方式方法的摸索,也对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素质有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区别。但优良的素质特别是能力,主要还是靠后天养成。对后天性素质,个人采取什么态度,是听之任之还是努力加以改善,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这类素质的恶化或改善。而愿意改善素质的领导干部,在方式方法上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便成为能否有效提高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一个领导干部只要对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有自觉意识,努力摸索各种足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吸取教训,寻找到最有效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便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4)要善于总结。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不断总结以往实践活动的结果。领导干部的实践活动同样需要总结。领导干部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要从时代要求的高度来反省自己,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勤于思索,哪些处理得当,哪些处理不妥,哪些处理完全错误,造成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何在?与别的领导干部比较,差距在哪里?在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教训,注意在今后的领导活动实践中弥补自己的不足。纵观历史,凡是能成就大业的人,都是善于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的。在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有些人读书不多,但他们经验丰富,素质很高,能力很强,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5)要勤奋好学。古人云:“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读书学习,会使人头脑聪明,心胸开阔,道德高尚,事业有成,“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4]使人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就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而言,不但应注重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应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领导实践使领导干部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领导干部的是经验的升华,以及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

2.加强组织培养教育和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前,改革和建设到了关键时期,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明显不适应。因此,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领导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方面,在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思想境界、精神状态等方面都得到大的提高,使其与不断发展的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相适应。

(1)加强组织培养教育。一是要教育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事业心和忧患意识。繁重的任务,严峻的挑战迫使全党上下必须加强自身教育,以“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二是要教育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190在今天,坚定信念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就是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动摇,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三是要教育干部勤奋学习并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紧跟时代步伐,带头勤奋学习,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通过学习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四是要教育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党的领导干部是全党干部的表率。领导干部只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对群众有感召力,才能有利于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要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要淡泊名利,真正做到“居上而不骄,居下而不忧,不为名所乐,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为人民服务”。[5]

(2)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一是要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党校培训干部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应根据领导干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对知识需求的不同,办符合领导干部需要的培训班,如岗前培训。领导干部被提拔后,在即将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前,为适应岗位需求,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突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前瞻性和前沿性。

3.积极投身实践锻炼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6]181“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6]286—287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定会产生许多新矛盾,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一切为广大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实践,要积极投身于实践。

领导干部投身实践,提高素质和能力,大凡要经历锻炼、磨炼、历练、锤炼四个阶段:第一,要到基层去锻炼。基层工作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要管,又要说,大事要管,小事要办,需要多种才能,也能够锻炼多种才能;第二,要到艰苦环境去磨炼。逆境出人才。选派干部到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挂职锻炼,通过磨炼,树立必胜的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获得坚强的意志和品质;第三,要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历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思想、新旧体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也越来越突出,表现的形式经常是面对面,有时甚至激化。如何在前进当中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同时,领导干部也只有置身于复杂的矛盾当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逐渐成熟起来,担当重任;第四,要到矛盾突出、环境艰苦的地方去反复锤炼。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还应注意实践的方法。在实践的方法上,一是要重视实践的指向性。在一定时期里只能确定一个战略目标,切忌朝三暮四,四面出击;二是要坚持实践的广泛性。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有意识地从多侧面、多领域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各项创造才能;三是要注重实践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创造才能,只能在各个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上锻炼和培养。

4.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保证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靠其自觉性,另一方面要靠组织和群众的管理和监督。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防止干部素质滑坡、抵制歪风、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保证。那种重选拔轻管理、重使用轻监督的做法,不利于干部的成长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能力素质范文11

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成为产业集群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产业集群内员工能力素质需求的调查研究,可以使相对应的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成本。

关键词:

产业集群;能力素质需求;调查研究

1相关概念辨析

能力素质(competency)也叫素质能力,胜任力。国内外对能力素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总的来说,能力素质是指那些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对卓越工作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人特征。在对相关领域文献的梳理之后可以看出[1],学者们对能力素质概念基本都涉及到五个核心能力,即知识、技能、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虽然大多数学者对能力素质概念的界定都包含这五个关键能力,但是对于不同企业和岗位来说,对能力素质的需求又有所不同[1],能力素质的组合就呈现不同的特征。而能力素质的组合就是能力素质模型,即员工在某一工作岗位,为达成某一绩效目标应具有的不同能力素质的组合,每种职能和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应该是有所区别的。[2]产业集群是在地理区域上相对交际中,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相互之间产生关系的生产经营群体,如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等。产业集群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等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是具有同质性且具有规模性。专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地理空间相近性为基础,针对产业集群内经济实体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不仅能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能为产业集群内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效率。

2调查的目的

对员工能力素质认知最为关键的就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能力素质的需求不仅会决定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对于求职者培养单位,如高校来说,决定了人才输出的培养目标定位。因此对于员工能力素质需求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产业聚集化发展的今天,在地理空间上呈规模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规模化且同质化的。因此在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教育针对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专门培养相应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3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机床及功能部件、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电子、医药化工、现代建筑、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3]内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机床制造类、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类、电子医药化工类共19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者和员工针对员工能力素质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行为访谈。此外,本研究还对辽宁省交通类、机械制造类、服务类共7家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了能力素质需求调查,以期通过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和求职者的能力认知进行对比,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

4调查方法

4.1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a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是通过访谈者对其职业生涯中的某些关键事件详细过程进行说明,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关人及感受等,通过访谈掌握相关信息。

4.2关键事件技术关键事件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被观察者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关键事件的过程所具备的相关素质特征。一般被观察者选取工作绩效较为优秀的员工。

4.3专家小组讨论法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相关研究价值的信息。专家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

4.4问卷法在文献综述和专家讨论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相关信息,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总的来说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课题组将以上方法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调查阶段和研究的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5调查方案设计

5.1调查步骤本研究在对员工素质能力认知需求进行调查方案如图1所示。首先选取辽宁省19家企业、7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以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访谈及问卷开放式问答,对不同主体对“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等相关问题的认知是否不同。第二步,对调研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主体(企业管理者、员工、在校学生)对营销岗位员工能力素质的需求和认知情况,确定辽宁省产业集群内员工能力素质的维度。

5.2访谈提纲和问卷设计对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项目的产生是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的方式产生。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形成初步的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题目。然后组织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教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公司顾问①,对提纲和问卷项目进行修改。以“冰山模型”理论②为基础,邀请专家对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项目的内容效度③进行检验。最后确定访谈提纲及调查问卷。

5.3访谈及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在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项目确定以后,本研究对辽宁省19家产业集群企业及7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发放,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访谈。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6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1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3.8%。

6调查问卷样本的统计分析

6.1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统计信息课题组对数据进行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主体进行了基本统计信息的分析,如表1所示。在对调查问卷信息统计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被调查样本高中学历所占比重较大是因为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毕业,因此算作高中学历。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员工,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选择的都是针对基础技能型岗位进行调查。

6.2员工具备的十大关键能力素质在第一次调研中,课题组通过访谈及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分别请管理者、员工和在校学生对“员工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哪些?”“、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企业管理者、员工、在校学生对“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的词汇范围集中在责任感、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诚实正直、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信心、抗压力等词汇中。在419份问卷中,被调查者描绘做多的能力素质分别为责任感364次、团队合作356次、沟通协调能力289次、敬业精神251次、诚实正直243次、学习能力232次、专业知识230次、创新精神211次、文字表达能力209次和自信心193次。

6.3不同主体对“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的比较在419份问卷中,根据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分别对“员工能够为企业取得更有绩效过程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素质”这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管理者、员工、在校学生对“最重要的五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序排序是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要素为:责任感、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职员工认为工作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为责任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诚实正直。在校学生认为员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项能力为自信心、团队合作、责任感、抗压力和正直诚实。如图3、4、5,表2所示。在对不同主题进行“员工能力素质认知”调查时发现,企业管理者、在职员工和在校学生这三个不同主体对于员工胜任工作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素质的排序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7策略建议

7.1企业人才录用及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首先看重员工软技能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在校学生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认知集中在责任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诚实正直等能力素质,分析这些能力素质发现,三个不同主体对营销岗位员工能力素质的认知就偏重于“冰山模型”的潜在个性特征中。这些能力素质不一定能够通过短时间被观察和注意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发现的潜在特征。而浮于海平面以上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特征,在工作中反而对工作绩效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显性特征可以在企业入职后的专业培训或师徒制种得到专业的培养。软技能关键的特征就是职业素养,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敬业精神、诚实正直等。

7.2由于不同主体对员工能力素质认知不同,应该协调职业院校与产业集群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在职员工和在校学生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认知是有区别的。管理者和员工对能力素质的认知比较相近但重要程度排名不同,在校学生对能力素质的认知与企业和员工的认知差别较大。这说明在校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对自身及未来职场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及时根据社会工作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见孙莹.国内外关于员工能力素质的概念界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46.

[2]Fogg,CD.Implementingyourstrategicplan:Howtoturnintentintoeffectiveactionforsustainablechange[J].NewYork.AmericanManagementAssociation,1994(10).

能力素质范文12

[关键词]企业管理;能力素质模型;运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65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1

国际上,被广泛评价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的工具是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是将能力素质按工作内容、岗位有机组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相关行为描述,通过这些可观察、可衡量的行为描述,来体现员工对该项能力素质的掌握程度。

1 编制准备计划与调研分析报告

企业管理层可责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推进模型的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模型设计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活动中可成立项目小组,由掌握能力素质模型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通过访谈、调查和研讨等形式了解各职能领域的现状,收集整理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流程等相关资料,预先制订项目计划,明确项目设计的时间节点、关键控制点、项目负责人等事宜。为了使企业各层面人员能主动支持并参与配合能力素质模型的设计与建立,对前期模型设计项目可进行培训动员,使员工获得必备的相关知识,意识到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 确立建模对象

企业建立能力素质模型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因此,全员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一般来说,企业会按照职位序列划分,以战略工作群种、关键岗位、紧迫性高的岗位及实施成功可能性高的岗位为原则,优先选择岗位,挑选出对企业战略起决定作用的某一类或几类岗位,或将原则标准相类似的岗位组合在一起,进而明确建模对象,即到底要针对哪些职位序列和职种岗位来优先设计能力素质模型。

建模对象的选择方法通常有3种:一是主观经验法,即根据企业领导者的经验判断将备选岗位进行重要性排序,排在前面的作为建模优选对象;二是因素评估法,即依据事先确定的评价模型对岗位进行评估打分,由得分情况确定优先建模岗位;三是战略主题选择法,即通过战略分析,明确关键战略举措,确定战略主题,分析实施战略行动计划直接对应的岗位,确定战略工作组群,进而依据战略工作组群确定建模对象。

3 实施建模方法

构建能力素质模型常用方法包括:BEI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战略核心能力推导法、企业文化元素提炼法、专家讨论法、建模头脑风暴法、参考最佳实践标准法、信息编码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人力资源管理者会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操作。

BEI行为事件访谈法一般是由专业能力较高的访谈者对被访问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访谈。通常访谈者会先营造融洽氛围以消除受访者的疑虑,通过一系列技巧性提问收集被访者在样本事件中的行为细节和心理活动信息,特别是捕捉一些典型细节描述,对收集的信息对比分析,可发现优秀者普遍具备,而平庸者甚至不称职者却普遍缺乏的个人能力素质,还可在访谈后期请受访者归纳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特征,以便对访谈结论进行拾遗补缺,最后对访谈内容和结论进行整理,并形成访谈报告。

核心能力推导法是以核心能力构成模型的主框架,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具有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不同职位序列要求具备的核心能力不尽相同。识别核心能力是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求出发,率先推导出公司战略实现所需的关键能力,再按照核心能力的评估标准,对关键能力进行评估,以便确立该项关键能力是否为核心能力,并对各职位序列的层级进行界定。

除上述两种常用方法外,问卷调查法即让受访者罗列出企业战略核心能力对职位序列内员工队伍的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并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级描述。企业文化元素提炼法即将核心文化转化为创新力、凝聚力等职业素养。最佳实践标准法即学术界和企业界在大量长期各自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对胜任特征进行较为丰富和细化的总结和提炼而形成的具有实践标准的素质词典。

4 设定任职体系

能力素质模型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三大要素可以成为岗位任职资格的重要来源,与经验、教育水平和外显特征组成岗位任职资格体系的6个组成部分。设计岗位任职资格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建立的能力素质模型库分解落实到目标岗位上,能力素质模型分解矩阵和平衡计分卡是常用的能力素质模型分解工具。

5 制定运作体系

为保障企业能力素质模型得以规范运行并发挥作用,在建模和资格认证后,需要从3个方面制定能力素质模型运作体系。一是制定模型运作流程和资格任职管理流程;二是设计模型管理制度,在流程和方法上进行描述;三是制订模型管理表单,按照事先确定的流程来实现有效规范运作。

综上所述,建立能力素质模型需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及各类岗位要求,编制准备计划与调研分析报告,确立建模岗位,选取分析样本,界定该岗位绩效优劣,获取有关能力素质的数据资料,对能力素质进行编码和等级划分。

主要参考文献

[1]方胜华.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J].人力资源,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