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层声明书

管理层声明书

时间:2023-06-05 10:16:37

管理层声明书

第1篇

一、当前基层单位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基层单位的声像档案是处于无章可循的白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中,大量的声像档案没有在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基层单位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归档不及时。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与底片需同时归档,近年来新形成的数码冲印照片与光盘也应同步归档,影像资料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但我们发现,有些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原始录音(影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基层单位保管条件差,不利于声像档案保存。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当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的单位很少,有的单位是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他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柜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4、基层单位重大活动档案归档不及时,声像档案流失。众所周知,每次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基层单位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是很必要的。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并狠抓落实,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2、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按照《声像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照片档案库温应保持14-24℃,相对湿度应保持37.5%-67.5%,录音、录像带库温应保持18-24℃,相对湿度应保持40%-60%。底片册、录音、录像带、摄像带应立放,磁带库必须避开30奥斯特以上的磁场,放置在防磁柜中,盒与盒的间距不小于3mm。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声像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声像档案要定期倒带、复制和转存处理,录音录像带等磁性载体档案倒带间隔为4年,每十年复制一次,光盘等数字存储载体保存的声像档案一般4年转存一次,原盘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4、建议档案部门直接参与基层单位的各类重大活动。针对基层单位各类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档案、声像档案流失严重的现状及产生的诸多因素,应采取档案局(馆)直接参与的办法,由主办单位通知档案局(馆)派有摄录专长的人员参加,并负责监督摄影录像及其他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以确保重大活动产生的档案(特别是声像档案),得以及时、齐全、完整地归档,统一管理,方便利用。

第2篇

大学图书馆往往为校园内学生自习的中心,安静的阅览环境能帮助读者集中精神、专心致力于学习与从事研究工作。但随着电子信息的增长与多媒体的应用,图书馆引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用以提升资讯资源服务,而其所产生的噪音问题相当值得重视,该情况在图书馆的多媒体中心与公用计算机区等机器设备密度较高的场所,问题更加明显。噪音是一种产生令人不愉快或刺激性听觉的声学现象。在生理上,噪音除了可能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异常、头痛、易疲倦与高血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因长时间的暴露造成音感性的听力损失;而在心理层面上,噪音会令人感到厌烦、不专心,进而影响学生各项作业表现与思考学习能力,因而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加以防控。

二、改善馆员与读者所产生的声响

依据相关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反映的环境噪音中,多是以其他读者所产生的噪音为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大致而言,在图书馆不同的服务空间中,读者所产生的声响主要来源有所不同,其所需要的改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没有墙壁或隔板明显区隔的服务空间,容易产生环境噪音的相互干扰;而在有墙壁或隔板明显区隔的独立空间中,其环境噪音来源多源自于其他使用者,这一点值得图书馆在规划与管制环境噪音时多加重视。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于读者所产生的噪音管制,多从规章制度上进行管控,并多订有图书馆服务区域的噪音管制政策,例如美国康科迪亚大学图书馆利用指定研究区,应对学生对于安静无声学习环境的需求,其中蓝色区域为完全静音的个人学习区域,对声音的管制包含不允许对话、手机必须关机或转为静音等;橘色区域是一个安静的团体和个人研究学习空间,对声音的管制有允许读者轻声的谈话、手机可设定为震动,同时并加强教育与倡导,以期能营造安静和谐的阅读环境。

此外,有部分图书馆对于噪音的管制划分更为细腻,如Oak Park Public Library将馆内的噪音管制区分为3个区域,绿色区域为社交区,允许读者正常音量的对话、轻声的使用手机与不干扰其他读者的原则下可听自己的音乐;黄色区域为低声音区,允许读者低声的交谈及不干扰其他读者的原则下可听自己的音乐、手机只能发简讯等管制措施;红色区域为静音区,不允许读者交谈及使用手机,但在不干扰其他读者的原则下可听自己的音乐。

这种利用图书馆原有服务空间作为管制噪音的方式,需要从规范制度上进行管控,包含对馆员与读者,即同时加强馆员的巡视及劝导与读者的图书馆教育,两方面同时进行,以防止馆员、读者成为馆内环境的噪声源之一。另一方面,读者于使用讨论室进行课程讨论时,所发出的音量与喧哗的谈笑声,也常会干扰到图书馆内正在阅读的使用者及引起其他读者的侧目。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制订妥善的管理办法与规则,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小组讨论室的隔音效果,以避免因读者使用小组讨论室,而干扰到读者使用图书馆其他服务。

三、改善公用计算机区的环境噪音

图书馆受20世纪计算机科技的冲击,改变了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与形态,传统的纸本知识载体,正快速的转变为数字化、多媒体化方向进行,这些载体的变化,也对图书馆的服务与读者的使用方式造成冲击。同时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快速进步,使今日因特网不仅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同时也是教育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促成近年来数字学习的快速发展与迅速普及,而大学图书馆无不大力争相推动数位学习平台的多元化学习区的建置,其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信息检索、多媒体、休闲阅读、数字学习等四项,而其中公用计算机区,在图书馆多元化学习区中扮演至为关键的角色。一般大学图书馆的公用计算机区,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机等,是设备高度密集的场所。因此,公用计算机区在噪音的管制上,有加强的必要。而在公用计算机区的环境噪音来源中,可分为来自设备与使用者的噪音,其中读者反映噪音量较大的来源为使用者的谈话声与脚步声,对于读者谈话声的管制,需依赖读者的相互提醒与公德心的发挥。而来自其他服务区的噪音,图书馆可以通过增设隔音板,使公用计算机区能与其他空间稍作区域性分隔的方式改善。

目前有不少大学图书馆的公用计算机区,为求设备维修与位置安置的便利性,而铺设有高架地板,其结构为轻钢架组成的空心架高地板,地板模块为铸铝材质,读者行走或移动椅子时会发出不小的声响,为环境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也值得注意。对于读者的脚步声,则可通过增设地毯的方式进行改善,但棉质地毯日后的维护成本对图书馆而言也是一大挑战,而人造材质如尼龙、PU材质的地毯,初次购置成本较高,但日后的维护成本较棉质地毯为低,此点图书馆可依据自身的需求,自行评估而定。另一方面,公用计算机区可采用低噪音的设备,以降低整体的环境噪音量,在公用计算机区中,除谈话声与桌椅移动声外,最为读者所诟病的噪音来源,即是键盘与扫描器、网络打印机等设备所发出的噪音,图书馆在选购相关设备时,可考虑采用低噪音量的薄膜式键盘、扫描器及网络打印机,以降低设备所发出的噪音音量。

四、改善多媒体中心的环境噪音

读者在多媒体中心的噪音反映情况,与公用计算机区的情况类似,环境中主要噪音来源,仍以“谈话声”等其他读者所产生的噪音,最为读者所诟病。且多来自其他视听席的读者讨论声与嬉笑声为主,值得注意。

多媒体中心服务区域若为独立规划的空间,理应可避免干扰其他空间或受其他空间的干扰,仍有读者反映“脚步声”的噪音问题。该情形或与多媒体中心的动线安排有关,若读者动线系穿过视听席区域,在观赏影片时,容易感受到其他读者走动的声音而干扰到正在使用视听数据的读者,也值得注意。因此,在多媒体中心的环境噪音来源中,除设备本身所发出的噪声源,读者与动线规划的因素,也需一并纳入考虑,方能为读者创造友善、流畅、清静的视听服务空间。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有声读物图书馆 盲文图书馆 视障读者 独立建制模式 残联负责制

[分类号]G25

1 有声读物图书馆界定

有声读物及有声读物图书馆的定义,国内外至今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有声读物指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方式阅读的音像作品。有声读物图书馆是主要以有声读物为馆藏主体,以所有视障人士为服务对象、配备专业管理系统序化管理,并提供配套阅读设备和场所的具有独立性的图书馆。其中,“所有视障人士”不仅包括先天失明盲人,还包括后天因疾病、意外致盲的人等。而“独立性”指有声读物图书馆不从属于普通公共图书馆,其自身就是一个经济独立核算、机构独立设置的公益性机构。

2 有声读物图书馆与盲文图书馆的区别

有声读物图书馆、盲文(盲人)图书馆皆以盲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某种意义上它们是一类图书馆,但实质上它们仍有区别。

首先,馆藏不同:一个以音频、音像资料为馆藏,另一个则以盲文资料为馆藏;其次,管理及服务方式不同:有声读物以数字音频文件的形式将信息储存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需特定设备解码,这决定其在收集、存储、流通和服务方式方面与盲文书籍有许多不同;其三,服务对象上略有不同:盲人和盲文图书馆都以盲人为服务对象,而有声读物图书馆则以视障人士为服务对象。视障人士不仅包括先天失明的盲人,还包括后天因疾病、意外致盲者、视力逐渐减弱的老人,甚至包括阅读普通书籍存在文化障碍的几乎属于文盲的“文化障碍”群体。

先天失明读者,利用盲文图书一般不存在障碍;而后天失明读者,尤其是成年或老年意外致盲的读者,往往不能利用盲文图书,也鲜有人学习盲文,有声读物遂成为其主要读物。从此层面讲,有声读物图书馆就不再是盲人图书馆,其范围比盲人图书馆还要宽广。这也就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3 有声读物图书馆服务于视障读者的优势

3.1 消除视障读者融入社会的心理障碍

日常生活中,带“盲”字的词往往为贬义词,如盲点、盲目性、盲人摸象等。因此,可以说“盲人/盲文图书馆”这一称谓即带一定程度的社会歧视。盲人或视障读者一旦走进盲人图书馆,无意识中就会把自己与“盲”这个贬义词相联系,产生一种不良心理负担和压力。事实上造成国内许多盲文阅读区门可罗雀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忌讳别人知道自己是残疾人,往往心理上有阴影,这是一种心理失明。“有声读物图书馆”却不像“盲人图书馆”等贬义地强调阅读者(盲人和视障阅读者),其更突出的是阅读对象(有声读物),代表一种阅读方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视障读者的“心里失明”意识。事实上,美国为盲人服务的图书馆都被称为有声读物图书馆,如科罗拉多有声读物图书馆。

3.2 信源丰富,建设成本低

与普通书籍相比,盲文书籍制作成本很高。普通盲人图书制作成本价在百元以上,制作精良的则超过千元,如“一部西游记盲人书籍的成本价格在2 000元总是‘不新鲜’”。这种高制作成本,导致盲文资源短缺。如中国盲文出版社建立50多年,共出版约6 000种盲文书籍,平均每年仅220种。此外,盲人书籍的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许多“在被摸过两三次后点字就会变平,书就成了废纸”。这不仅推高盲文图书馆建设成本,而且使其的信息资源丰富性极度受限。

与盲文图书馆相比,有声读物图书馆不仅建设成本较低,而且信息来源丰富。国内许多有声读物都是免费提供。这极大降低有声读物图书馆的建设成本。就信息源来看,在我国有许多专业网站制作有声读物,如静雅思听,博客思听等。这些听书网站与图书版权所有者签订授权协议,聘请专业人士讲叙书籍内容并制成有声图书。国外也有许多专业的有声读物供应商(如亚马逊书店)。此外还有许多非盈利组织也发起并参与有声读物的制作,如LibriVox、Podiobooks、古腾堡音频图书项目和亚历山大等组织机构。大量的有声读物制作商不仅保证了有声读物阅读材料的来源,也确保了其内容的广泛性。

3.3 利用率高

3.3.1 这由人类获取信息习惯所决定众所周知,听觉和触觉是盲人获取信息的两种主要方式。但相比较而言,听觉却更为有效。据调查,经专业培训的视障读者的盲文阅读速度为200字每分钟,而人耳每分钟的“阅读”速度一般可达300字以上。

3.3.2 视障读者利用有声读物获取信息的成本远低于盲文学习盲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字,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过程也需视障读者坚持不懈。这个学习壁垒也是导致认识盲文的视障读者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而“阅读”有声读物则无此要求。不需专业培训,视障读者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轻松听懂有声读物内容。

3.3.3 有声读物能产生一定的阅读效果根据意大利学者Anna Milan持续5个月研究显示:有声读物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阅读者提高阅读准确度,并且还减少了视障阅读者心里忧虑和情绪化行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以色列学者Shlomit Zeraeho,vitz等的研究显示,当视障读者被要求必须从有声读物和印刷书籍中选择一种作为他们的主要阅读材料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有声读物。因为他们认为有声读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材料内容。可见,听觉的阅读方式提高了视障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

3.4 良好的发展前景

如前所述,有声读物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盲人,还包括后天因疾病、意外致盲的失明者、视力逐渐减弱的老人,识字不多的儿童,甚至包括文化水平较低、阅读普通书籍存在文化障碍的几乎属于文盲的“文化障碍”群体等。而且从发展的眼光看,视力不存在障碍的其他社会群体也可是其服务对象。因为在各种社会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又养眼,又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何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从这种层面上看,有声读物图书馆的社会需求只能是有增无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4 有声读物图书馆的构建模式――独立建制

独立建制模式是指有条件的省、市都应构建独立的有声读物图书馆,而不是将其设为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部门。在法律性质上,这种有声读物图书馆依然属于公共图书馆范畴,但在行政关系上它并不隶属于省或市公共图书馆,而是由省或市的残疾人联合会管理。可以说,独立建制模式是建设有声读物图书馆的最佳模式。

4.1 采用独立建制模式的必要性

4.1.1 长期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这是长期以来构建

视障阅览室/盲人图书馆室(馆)的经验与教训总结长期以来,我国盲人(盲文)图书室(馆)/视障阅览室的建设模式都为依附式。即依附于公共图书馆而存在。然而,遵循该模式构建的盲人(盲文)图书室(馆)/视障阅览室却呈现出普及率低、规模小、馆藏资源少、利用率低等缺点。

首先,截至2008年底,建有专门的市(地)级盲文(盲人)图书馆(室)只有308个,而同期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达2 791个,前者只占后者总数的11%。即使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目前还有5个未设盲文或盲人图书馆(室)。盲文(盲人)图书馆(室)覆盖到各市、区级图书馆的也只限于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可见,我国盲人图书馆室(馆)的普及率并不高,如表1所示:

其次,笔者通过网络调查方式对分布在23个省份的30家公共图书馆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有声读物和盲文书籍数量合计不到1000册,仅上海市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南京图书馆收藏数量过万册。值得一提是,调研的内地29家公共图书馆有声读物及盲文收藏数量合计为96 910册,仍未超过台湾“国立”台中图书馆收藏数量(102 667册)。除此外,盲文(盲人)图书馆(室)面积少有超过100平方米(见表1)。可见馆藏资源少,规模小是极普遍现象。

再者,盲人阅览室在服务效果上普遍存在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问题。以湖南省颐和康盲人图书馆为例,在2006年1~8月共计接待盲人读者120余次,相对于湖南省33万盲人,该比例仅为0.036%。嘉兴市盲人图书馆,在开放一个月之内,只接待了一名渎者,该读者还是该市盲人协会的主席。而安庆市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开放一年来,共计接待盲人朋友1800多人次,平均一天只有5位读者。而该市目前视力残疾人有53000多人。实际上,绝大多数盲人图书馆都有“遇冷”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无障碍物理设施的不完善给残障人士出行制造了障碍,从而影响其利用图书馆外,我国盲人图书馆服务方式落后,缺乏受众吸引力。在读屏软件服务方面,国内品牌繁多如永德、阳光、福音等。由于各自竞争,缺乏合作,造成软件服务功能落后。再加之盲人图书馆的读屏软件各不一致,这进一步从技术上制约盲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在服务宣传方面,缺乏应有的社会影响。相当一部分盲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很多媒体仅在相关节日关注残障人士,之后则束之高阁,造成盲人图书馆(室)开张时轰轰烈烈,之后则冷冷清清。在信息推送方面,服务也显缺乏。为减弱交通问题及残障读者自身原因对阅读需求的阻碍,免费邮寄政策在欧美发达国家尤为盛行。而国内仅部分盲人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有此财力或意愿开展此活动。对于更深层次的信息推送服务,如电子信息网络推送服务、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社区服务、盲人个性化服务则是凤毛麟角。此外,缺乏正规、专业的盲人培训服务。如云南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为盲人提供上网学习、下载、听音乐等服务。无锡市盲人图书馆提供盲文书刊、视障人士专用电脑上网、盲文打字等服务。但这些服务的实现都以残障人士熟练掌握设备为前提。然而我国残障人士总体文化水平低,而懂盲文的盲人更是屈指可数。2008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18岁及以上残疾人中,未上过学和小学的比例占到75%以上,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为3%。此外,根据美国NFB在2009年的报告显示,130万美国盲人中仅有10%是盲文读者,并且仅10%的视障儿童在学习盲文。没有文化,何谈有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不懂盲文,又何以利用盲文图书馆?因此专业、正规培训服务的缺乏也导致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依附式建设模式不是导致盲人(盲文)图书室(馆)现状的唯一原因,但至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服务理念、人员素质、管理体制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又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的情况下,在不经意间忽略对盲人(盲文)图书室(馆)的建设似乎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毕竟,在对普通人的服务都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又会有多少人会想起那些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残障人士呢?因此,如果有声读物图书馆不独立建制,而是延用原来的依附制,在原来盲人(盲文)图书室/馆的基础上建设,那必然会走上盲人(盲文)图书室/馆的老路,失去发展前景。

4.1.2 这是确保有声读物图书馆长期、持续、有效发展依附制模式下,盲人(盲文)图书室的建设受制于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管理体制、经费、服务人员的观念及素质等多种因素。将服务于身体非残障的普通社会公众视为主要任务、而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残障人士视为附带业务的管理思想可以说普遍存在于公共图书馆界。而相关立法也只是规定“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开辟盲人(盲文)图书室/馆。至于什么才算是“有条件”则没有任何规定。同时,在此方面也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那就意味着“有条件”但不开设盲人(盲文)图书室/馆服务也没有任何法律风险。所有这些都说明,在依附制模式下,盲人(盲文)图书室没有任何与普通公共图书馆在人、才、物力方面、在受重视方面进行竞争的实力,不可能得到有效发展。因此,有声读物图书馆如果不独立建制,而是与原来盲人(盲文)图书室/馆合并或在其基础上建设,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相反,采用独立建制模式,则能以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名义,引起政府及社会的更多关注,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政府资金资助及社会捐助,解决过去盲人图书馆建设中不受重视、资金匮乏这两大顽疾,使有声读物图书馆得到有效发展。因为大力扶持残疾人事业,本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建设文明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4.2 采用独立建制的可行性

4.2.1 残联负责制使有声读物图书馆的独立建制模式具有可行性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负责制指由残疾人联合会直接对有声读物图书馆进行领导和管理,有声读物图书馆是其直属事业单位。残联负责制使独立建制模式具有可行性的原因有:

・残联具有管理有声读物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声读物图书馆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服务对象为视障读者,而中国残联作为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人民团体,具有代表(即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服务(即为残疾人服务)、管理(即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三大职能。据此,残联负责领导与管理有声读物图书馆完全是残联的职能所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原本归属于新闻出版总署管理,中国残联社会职能明确之后,即被划归中国残联管理,这就是一个让社会各种机构各施其职、有效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典型例证。

・残联负责制能使有声读物图书馆的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依附制模式下,制约盲人(盲文)阅览室重要因素是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果类似于其他公共图书馆将有声读物图书馆纳入文化厅领导体制之下,其极可能重蹈盲人阅览室之覆辙,陷入资金保障难

的尴尬局面。相反,如果有声读物图书馆由残联负责,其运作所需资金更具保障。一方面,这有利于实现资金专款专用。因为有声读物图书馆建设及运作经费通过政府下拨残联,可避免其与公共图书馆经费竞争。同时,也更容易争取到更多政府资金的资助。既然中国盲文出版社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公益性综合文化机构,那么有声读物图书馆这种更具公益性、完全为残障群体服务的机构就更能够获得国家重点扶持了。另一方面,有利于吸纳社会爱心捐款。社会爱心捐款通常流向红十字会及其他弱势群体服务机构如残联,这是由其机构服务性质所决定。显然,残联负责制下的声读物图书馆更易于打通吸纳社会爱心资金的渠道,是社会爱心资金专用及有声读物图书馆资金的重要保障。

・残联负责制有利于提高有声读物图书馆的利用率及服务质量。残联作为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因此其在与残疾人的交流、沟通与联系上、或者说服务于残疾人方面的优势远远大于其他任何机构和部门。那就意味着,如果有声读物图书馆隶属于残联,那就更方便残疾人对其的了解和使用,同时也方便有声读物图书馆更全面地掌握残疾人的信息需求,从而提高其服务质量。

・残联具有管理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中国盲文出版社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公益性综合文化出版机构,自2004年由新闻出版总署划归中国残联管理以来,在业务规模、服务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以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低视力大字本读物、盲用信息化学习辅具和普通文字出版等多种出版形态并举的业务格局,并积极开展盲文图书会员制免费借阅、盲人文化研究和相关社会公益活动,为全国盲人提供了很好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此外,残联还成功地管理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等。这些成功经验说明,残联在管理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能将有声读物图书馆建设成如同中国盲文出版社那样成功的服务于视障读者的公益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残联负责制并非指有声读物图书馆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完全脱离关系。残联主要是负责行政管理。在业务方面,省级公共图书馆仍负有对其进行指导及对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职责。因为有声读物图书馆虽然是一种特殊图书馆,但在法律性质上其仍属于公共图书馆。可以说,通过残联领导、公共图书馆业务咨询的管理体制将有效激发有声读物图书馆活力,促其服务创新。

4.2.2 独立建制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首先,有声读物图书馆在服务于残障人士方面本来就比盲人图书馆有优势,而独立建制又能解决其资金问题,使其能持续有效发展,从而其利用率、服务效率必然大大高于盲人图书馆,不存在投入大于产出的问题。这就如同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政策,国企数量虽然减少,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却在增加。其次,有声读物图书馆独立于公共图书馆,而公共图书馆开设的盲人图书馆利用率本来就不高,这样公共图书馆即可将其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服务于普通社会公众,资金即可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投入大于产出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当然,建设独立的有声读物图书馆并不意味着就要取消已有的盲文(盲人)图书馆(室)。它们之间应形成以有声读物图书馆为服务主体、为核心,盲文(盲人)图书馆(室)为补充的网状式服务格局。这样能放大有声读物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这如同广大社区医院对其他大医院的辅助作用一样。此外,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上它们之间应形成有效的协调协作、共建共享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洪官透,深圳图书馆视障阅览室服务的构想,图书馆论坛,2006,26(6):20I-203

[2]朱峻薇为盲人读者搭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平台――以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的建设为例图书馆建设,2008(11):14-16

[3] Colorado Talking Book Library.Homepage of Colorado TalkingBook Library. [2010 -03 -29]. www, cde. state, co. us/ctbL/.

[4]蒋蕴让盲人读“一样的书”杭州图书馆盲人分馆成立,[2010-03-29]

[5]东北网,无专门图书馆书跟不上潮流哈尔滨市7,2万盲人看书难,[2010-03-29]

[6] Anna M, Maria 1, Massimo M. The effect of audiobooks on the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pre-adolescents and adolescents withdyslexia. Dyslexia, 2009 (16) :87-97.

[7] Shlomit Z, Michal Z, The hook is talking to you-Using an audioversion of the course textbooks to support learning. [2010-03-29]. tim. openu, ac. il/content/docs/The_Book_is_Talking_to_You. pdf.

[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2010-05-31]

[9]欧永红,王婷,盲人图书馆,你的读者在那里,[2010-03-29]

[10]朱小燕,盲人图书馆一个月等来一个读者,[2010-08-26]

[11]金秀华,安庆市盲人图书馆内少见盲人读者,[2010-08-26]

[12]赵继红,王和平,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0):72-74,139

第4篇

[关键词] 声像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建议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照相、录音、录像已成为人民记录社会活动的一种普遍手段,随之而产生的一种以感光、磁性材料为载体的声像档案大量增加。对这种新型档案,大部分单位都比较重视,做到了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并切实加强了保护措施。保护声像档案的完整,有效的开发利用声像档案的信息资源,以成为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声像设备存在的“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一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外。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的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2、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庞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人、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人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市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和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盒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 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使用时在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3、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3.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了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随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3.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响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未归档,切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缺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等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级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3.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展,只有广播电视局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他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3.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和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

第5篇

2008年4月19日,有雨。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对于音乐会来讲,天气并不好。

好在观众还不少,偌大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差不多坐满。一首女声合唱《飞来的花瓣》拉开音乐会的序幕,后面的节目以独唱为主,中间穿插重唱。

中国并不盛产男中音,一场演唱会出来4个男中音,当和韩德森自己也是男中音有关。开场的孙骈演唱的《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乐感尚需锤炼,但声音饱满,音色醇厚;第5个出场、演唱《像天使一样美丽》的单宝强身材不高,对声部要求来讲显得瘦小,但胸声结实,高音柔和,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男中音;后面演唱《远离家乡去出征》的尹振章作品把握适当,当和江苏省歌舞剧院演员的身份有关:尤其是演唱中国作品《大江东去》的梁毅超,咬字清晰,声音流畅,音色柔和,且年纪不大,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中国更缺少女低音,尚未毕业的本科生李静演唱的歌剧《狄托的仁慈》中塞克斯特的咏叹调《我走,我走》,虽然低音还不够实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音音色应该会有进一步发展。

中国人的条件虽然多属于高音声部,但对于男声来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唱出高音的,正所谓“男高音,高音难”。不过林彬的《女人善变》把握住了欢快的基本情绪,最后的高音B持续饱满:黄晓亮的《奇妙的和谐》更富于内涵,腔体打开得很舒展。民歌演唱的高音更不在话下,《西部情歌》的Hjgh D在蔡彬口中轻松自然,表演活泼,行腔也可圈可点:张江伟的《峨眉酒家》高音嘹亮,中低声区自然,尤其是四川风味把握得不错,赢得台下一片喝彩。

但表现最为出色的当属女高音。汪顺利的《断桥遗梦》、宋雷的《为艺术,为爱情》、奚志芳的《兰花花》、陈蓓蓓的《报答》,各有千秋。尤其是徐毅侠的《我听到美妙的歌声》,声音成熟,表现大方,既有歌唱的“芯儿”,又有音乐的流动,俨然一久经沙场的歌唱家风范。不得不提的还有韩贝贝,年纪轻轻,把一首莱奥罗娜的咏叹调《赐予我安宁》演唱得楚楚动人,声音、音乐性、表现力都不输于一个成熟的歌唱家……

当然,演唱会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风格把握不准:《断桥遗梦》有戏曲风味,但演唱者的大颤显得美声味道过浓,而戏曲是以摇声为主;《为艺术,为爱情》的其始当是柔美,之后的情绪幅度很大,以实为主的演唱不足以表现托斯卡的丰富。另外多数演员的弱声控制能力需要提高,声音的层次性需要加强……

总体来说,这不失为一场成功的音乐会,尤其是联系到这场音乐会的主角韩德森是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的老师,独唱演员都是近年从江苏教育学院毕业、或正在读书的在校生(7名)这一点,就不免感到惊讶了。江苏教育学院很难招到好的声乐学生。这不是对它不敬,而是事实。江苏是教育大省,具有招收声乐方向研究生的高校就不下10所,江苏省的音乐生源本就有限,学院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可见教师的功力。

看来,韩德森的《声乐艺术原点问题探索》值得一读。

《声乐艺术原点问题探索》是韩德森教授声乐教学体系的集中体现,倾注了作者三十余年的心血。通读全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许。

1 论述全面

本书共有十一个论题,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大都涉及到,包括气息、发声、共鸣、力学(运动)、字音、心理,以及术语解读、声病防治、教学方法、流派分析、审美习惯等。

一般的声乐训练,也都注重气息、发声、共鸣,但是一般不会留心“力学原点”,对咬字吐宇、心理问题也是一带而过。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运动力的支点,歌唱自然也不例外,本书专辟一章,以支点问题入手探讨了歌唱运动的身体支点、气息支点、声音支点和共鸣支点,并和图示结合,直观明了,对歌唱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不无作用。字音方面,本书借鉴了传统的“十三辙”训练方法,改变了美声技法唱中文“本就含糊”的观念。“出声”、“引腹”、“归韵“,其实并无神奇,只是中国多年来以美声为“科学”、以意大利语为正宗,轻视自己的语言和技法,脱离群众却拿“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为己开脱。

作为声乐教师,韩德森重视教育,对声乐教学原理加以探索,并注意到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发声机能,把童声、变声期、中老年的声乐训练与教学特点加以区分。嗓子是娇贵的乐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书还对“白声”、“喉音”、“声音抖动”等毛病加以辨析,论述了“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病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一些歌唱术语往往是语焉不详的,比如“关闭”、“打开”等,皆不能从表面字意做“想当然”的理解,本书对这些问题以及“真假声”、“位置”、“喉头”概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科学唱法”在20世纪末甚嚣尘上,如今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需要这种“大一统”的,但是画地为牢、以邻为壑同样不可取,所以作者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的辨析也不无意义。另外本书对歌唱心理的认识,对歌唱教学心理、歌唱思维方式以及“歌唱信心”、“歌唱感觉”的分析,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注重整体观念

歌唱活动是一个整体,某种歌唱问题的形成,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表现。虽然本书是按论题来论述,但并不是条块分割,中间多有联系。这也就如本书认为的,一般的声乐教学采取的是“白下而上”的教学方式,即先分别从各个具体的发声技术问题人手,逐步建立起歌唱发声的各项基础状态,继而综合。但事实上歌者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声音状态作整体的把握,就往往会出现纠缠于技术细节而无助于问题解决的现象。本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加以补充,可以高屋建瓴,全面审视歌唱的整体和谐,并从容调节各局部歌唱机能的动态平衡。比如关于“声区”问题,作者首先理清了“声区”概念的来源,然后对管风琴的发声机制和嗓子的发声机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歌唱声区实际上就是对声带轻、重机能协调性的客观反映”(P112)的结论,如此一来,如何解决“换声点”问题、如何解决不同“声区”音乐不统一的问题就很清楚了。

其他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唱歌跑调,在乐感尚可的情况下依然走音,就不能不涉及到音乐律制、歌唱气息、发声状态、共鸣、咬字吐字、心理等一系列方面。比如对于歌唱应该运用何种呼吸方法的争论,本书提出“整体呼吸”的概念,认为不同的歌唱效果需要不同的呼吸方式,应该超越“胸式”、“腹式”或者”胸腹联合式”等通常概念,从而加强呼吸系统各部位在歌唱呼吸运动中的协调性。

在整体观念基础上的技巧训练还可以避免盲目追求高音或者音量等问题的发声,如此一来,少儿、初学者同样可以唱出适合自 己的美妙的歌声,保证了歌唱的音乐性。

3 日常经验与科学实验结合

本书注重感性经验。对于歌唱的字音,本书并没有和日常语言割裂开来,而认为二者应该有机结合,并从生活语言动作开始,自然而然通过放大、夸张达到歌唱要求的效果。对于歌唱的呼吸,本书以生活中的深呼吸运动机制的体验为基础,来达到清楚理解和把握歌唱呼吸运动的意识特点。再如对于“气息运动的张力”这个看似高深的词语,用“拽着气唱”、“吸着气唱”提示后就简单多了。声带虽然是实实在在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虽然我们一直在用,但它的发声机制与状态还是捉摸不透。本书通过类似的簧管气鸣乐器和唇振动气鸣乐器的比较,歌唱发声原理就一目了然了。

歌唱是一件感性的事情,但是歌唱训练不能不借助理I生。本书不满足于“知其然”,而是继续探索其“所以然”,不乏一些具有学术深度的研究。比如现在一些一流的男高音、女高音不仅可以唱出漂亮的高音,也能够唱出结实的低音,其原因和全管乐器、半管乐器道理差不多,即唱高音时缩小咽管开口(和“小开口”技术相似)、唱低音时加大气息力度、促使共鸣腔全段空气柱振动――而这些认识单靠听觉经验是难以达到的。其他诸如对喉功能、声带功能的辨析等,都有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入;全书几十幅图表,也帮助读者对歌唱原理的了解更为直接。声学原理或许对于学生并不重要,甚至起到“不讲还明白,讲了倒糊涂”的相反效果,但是作为声乐教师,明白这些原理确实有助于教学的客观与深入。

中国的声乐研究中,林俊卿博士的《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等应该是最有科学深度的,石惟正的《声乐学基础》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他如郭建民的《声乐文化学》开辟了另一种研究角度,也不无意义。发声训I练方面,王宝璋薄薄的《咽音技法与艺术训练》等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其他像沈湘、金铁霖等顶级声乐教育家虽然著述不多,但以教学实践名动江湖,建立自己的体系当不在话下,只是仅见教学碟带和歌唱散论,唯有管中窥豹,又不免遗憾。

韩德森偏居南京,在根本无法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甚至一路之隔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相提并论的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能培养出诸多歌唱家从而在江南赢得声誉,其间困难可想而知,也由此可知其人其学的价值。

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既能唱、又能教,这样的声乐教师在中国好像是放目皆是,但名副其实者屈指可数。韩德森教授热爱声乐(否则不会放弃原来的小提琴专业),沉浸于声乐艺术三十多年,如今依然能在音乐会上把《跳蚤之歌》演绎得声情并茂、游刃有余;韩德森教授热爱声乐教育,如今依然以教学为乐,又有诸多学有所成弟子们的鲜活例证,在三十多年的演唱实践、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声乐艺术原点问题探索》学术性兼与通俗性相结合,普通学生可以从中受益,专业研究者亦能够得到启发。读其著听其歌观其教,遂觉其歌唱教学基本已经构成自己的体系,可喜可贺,可敬可佩。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声乐艺术原点问题探索》其他对“中国传统唱法”的梳理,对“应避免有声无字的现象”(P97)的要求,对“民族声乐不等于民族唱法”的理解,对“咽音”的合理成分与不足的分析等,都不无现实意义。

第6篇

高焓流动现象源于空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物理过程。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再入大气层以高超声速飞行,飞行马赫数超过10,飞行器周围的空气受到强烈的激波压缩和黏性摩擦,被加热到数千度、甚至上万度的高温。例如,宇宙飞船以7.8 km/s进入大气层,激波层气体绝对温度峰值达7800 K。高温导致了空气分子的振动激发、解离、化合甚至电离,介质的本构关系也非常复杂。

相对于传统的亚、超声速气体流动,高焓气体流动表现出了非线性、非平衡、非连续的多尺度流动特征,推动了高焓气体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

这是一本阐述高温高速气体动力学的引论性质的教科书。

作者为有志于从事高焓气体动力学研究的研究生设计提供一本引论性质的教科书。本书简要地介绍了处理高焓流动所必要的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背景知识;讨论了高焓流动实际应用中关键问题,例如激波、喷管流动、具有化学反应的输运性质等;也介绍了产生高速和高温流动的多种实验设备。

本书除引言外,正文分为以下7章: 1.基本事实; 2.流体流动的热力学; 3.波的传播; 4.高温流动; 5.超高声速流动; 6.空气动力热力学(Aerothermodynamics);7.高焓实验设备(包括高压放电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弧风洞、激波管、激波风洞、炮风洞等)

作者 Ethirajan Rathakrishnan 是印度坎普尔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India)的航天工程教授,因其在高速射流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而闻名,例如用于射流被动控制的 Rathakrishnan limit就是他的贡献;还有,他为了减小飞行体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阻力,提出了呼吸钝头端(Breathing blunt nose)的概念――在飞行体的前端减小正压(positive pressure)而在尾端增大低压(low pressure)。他是许多学会的理事,如有名的英国皇家航空协会( 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的理事。他是《国际航空工程评论》(Aeronautic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和《力学工程国际评论》(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等学报的主编。他的著作有《空气动力学》 (Gas Dynamics ,PHI Learning, 2013), 《工程热动力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PHI Learning,2005),《流体动力学导论》 (Fluid Mechanics: An Introduction ,PHI Learning, 2012) 等。

本书可以用作机械工程系、航天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的教材,也是在航天载人领域工作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谈庆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第7篇

一、抓核心,形成好班子 

争创文明校园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关键在领导。学校党支部突出核心建设,采取措施打造创业型班子。组织班子集中学习18次,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内容,撰写学习笔记每人1万字以上。班子成员在“干部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立标杆、做示范,积极承诺践诺,树立了文明风范。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民主集中制制度,校长带头学习,带头听评课100多节,带头讲党课3次、做专题讲座4次,带头参与集体备课、带头深入贫困家庭和患病教职工慰问走访,不断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谋划科学发展的本领。西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德东时刻带领班子成员查摆整改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问题,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带领全校教职工拼搏进取,苦干实干,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组的考核验收准备工作,提升了学校软硬件建设水平,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了里程跨越。校园内形成了“书生朗朗翰墨飘香和创建国家级特色足球学校”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抓教育,形成好品德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关键在于人,育人是创建的核心任务。一是强化师德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中国梦”相关理论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区委十届五次、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领全校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了师德宣誓承诺、签定“三乱”责任状、 “评先”选树师德典型、“主席话儿记心间、履职尽责创佳机绩”宣讲、 “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营造勤政政治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等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系列活动树立起全校教师严谨笃学、敬业爱生的文明师表形象。师德楷模翟晓红荣获伊春市优秀教师称号。二是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育人作用,严格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利用班队会强化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四大习惯”学习教育,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三是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开展了“3.5学雷锋系列 活动”;“开展堆创意雪人”活动;“传家风 校训”征集活动;“孝敬父母 懂得感恩”道德讲堂系列活动;“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对日活动;“向最美少年 美德少年”学习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清明”、“我们的节日.端午”、歌唱祖国大合唱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开展各类比赛为孩子的特长搭建平台。一二年级开展“讲礼仪 共成长”讲故事比赛,共有13名选手参加,宣讲了《雨伞传爱心》、《千里送鹅毛》、《傲慢的小老鼠》等故事。三四五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童心里的歌”少儿校园歌手比赛,共有18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刘傲、刘诗蕊同学演唱的《明天你好》、朱子涵演唱的《童年》和许科娃同学演唱《歌声与微笑》等歌曲充分展示新一代学子的风采。六年级同学开展了“情系西小 感念师恩”毕业班感恩演讲活动,来自六年级的10位选手,从各自的成长过程,回忆了小学六年来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小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的感恩之情。开展了“弘扬长征魂 共筑中国梦”故事演讲比赛,来自各个中队的1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六年二班焦塑宸荣获第一名,并代表学校参加市里比赛。在各项活动中,既积淀了小学生文明素质,又展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范。

三、抓活动,形成好队伍 

文明建设离不开具体的创建活动。文明建设工作需要靠活动推向深入,靠活动展示特色。一是开展“形象工程”系列活动。校党支部在领导班子中开展 “三进三联三服务”活动,力求“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检验、成效在一线体现、能力在一线提升”。领班子成员“进课堂、进办公室、进教研室”,不但要做指挥员还要做战斗员,形成了良好的引领带动氛围,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班子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以“身正、行端、律己、严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良好形象。在“两学一做”工作中推进“三争一做”活动,不断提高了党员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一线党员带头示范教学,争创文明班级,树立了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良好形象。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途径炼就教师队伍“能力过硬”之功,引领教师做“德善品质”之师。以“绿色活力一堂课和七彩阳光二课堂”特色教学模式深化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典型教研组”、联通杯“说做评”比赛、教研活动月等活动,引领服务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提高能力素养。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本年度参加省级培训17人次,网络培训17人次,全员参与区级培训2次,分层次参加区级培训11人次。全校教职工在活动中,比思想领先,比业务过硬,比爱岗敬业,比工作业绩,展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精神风貌。教师们执教的“绿色活力”一课堂和“七彩阳光”二课堂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二是开展迎庆重大节日系列活动。开展了迎“五一”教师乒乓球比赛。开展庆“六一”暨第七届师生艺术节系列活动,本次艺术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画手工作品展,内容包括师生硬笔、软笔书法;学生绘画;学生手工制作等。共收到师生的艺术作品748幅,展出作品335幅,绘画作品797幅,毛笔书法20幅,硬笔书法47幅,粘贴画54幅,手工制作135件,参展作品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样,特色鲜明。第二部分是师生文艺汇演,表演了教师大合唱、亲子舞蹈、经典诵读、亲自诗朗诵、体育特长展示、独唱、相声、双簧等。师生艺术节在合唱队表演的大合唱《少年中国梦》、《读唐诗》中拉开了帷幕。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表演了歌舞《天使》、国学操《笠翁对韵》、舞蹈《明日歌》、《看大戏》、情景舞剧《满江红》、家校合作表演《忆江南》、相声《没考好》及小品《开学了》等20多个节目,赢得了在场的阵阵掌声。本次文艺演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演出在毕业班百名学生表演了经典诵读《沁园春.雪》中圆满结束。还开展了迎庆“七一”微型党课、书法展和捐资助学等活动,开展了迎庆教师节评优选树典型和座谈等活动,开展了迎庆“十一”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三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开展 “文明班级”、 “美德少年”、“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美德教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活动。19个教学班争创文明班级380多班次。赵希辉教师荣获西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校”的氛围,创设了一个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工作学习环境,形成了文明和谐校园环境。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了五年三班贫困母亲葛云平,“五一”和“七一”两次走进“博爱”养老院慰问演出,净化美化校园5次义务劳动,走进社区清除小广告和白色垃圾,为贫困学生捐款2005元,为18名学生购买了运动鞋和学习用品,六一儿童节33名党员为结队帮扶学生捐赠了一本书,“七一”为贫困家庭捐衣物90多件,一日捐为贫困家庭捐款4000元。今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党员干部教师担当奉献的新风貌,

四、抓文化,形成创建特色

学校以“打造书声朗朗翰墨飘香校园,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统领,不断营造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我校文化、净化、绿化、美化的学习工作环境深受师生喜爱。一是“三风一训”积淀了文明精神。西林小学历任校长带领一代代西小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创新发展,凝聚积淀形成了 “三风一训”精神文化。“严谨笃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已经成为全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爱学、想学、会学、乐学”的学风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文明、自主、博学、上进”的校风和“崇德、修身、励志、博学”校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二是阵地文化营造了文明氛围。学校利用墙壁、校史室、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打造了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了令全校师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心智的文明氛围。教学楼大厅内有展示家乡伊春特色的红松林、桦树林巨幅写真画,大厅“敞开式图书架”发挥“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主题文化,一层“爱家乡”墙面上悬挂着用桦树皮、松子皮粘贴而成的画作,也有用各色山珍产品“都柿、松仁、木耳”等拼贴的古诗词。“美哉西林”的墙面上呈现的是“兴安秋色、河堤冬景、夏日清凉”等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照片。二层是国学经典《弟子规》长廊。三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廊。文学、中国画、四大发明、剪纸、京剧、民族乐器、书法、棋类、民族服饰等九个板块,让师生时时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教学楼外有草坪、花坛、种植基地、十多个树种的绿化带,堪称集科普、观赏为一体的生态植物园。

 五、抓管理,形成创建机制

抓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全方位地建立充满活动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了校内管理体制,健全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建立了起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校有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保障和维护教职工及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教学管理严细实真,教学与教研彰显特色。老师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和课后反思等工作日趋规范化。老师围绕“绿色活力”教师交流研讨课共计100多节。典型教研组活动在校园内蓬勃开展。坚持开设围棋课,已有多名学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还将轮滑、速滑、跳绳纳入体育教学当中,并在大课间中大力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同时,认真开展学科竞赛和艺术特长教育,继续推行“快乐星期三”活动。精选开设的9个活动小组共组织开展活动100多次。学生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课程,在轻松的活动中培养兴趣、开发智力,为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在区“龙泉湖之韵”教育专场文艺汇演中,“快乐星期三”节目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风采,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坚持“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治学口号,努力提升书法特色的内涵,走出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学校坚持书法课堂教学常规化。强化写字课教学,每天中午坚持20分钟的“天天练”;做到练字分层次,一年级到二年级练习铅笔字,每周两节写字课、三至六年级练习钢笔字、毛笔字,每周一节写字课;练字重长效。同时在全面练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书法兴趣班,举行书法比赛,加强特长生的培养。练字重梯队。设立三个层次的书法兴趣班,利用周三每天下午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活动。设立书法段位等级制,一至二年打基础,三至四年提高书写水平,五至六年力争书法作品精品化。西林小学安排了专门的书法教室,教学设备设施齐全,笔、墨、纸、砚、画毡、笔搁、字帖等各类用具一应俱全,所有备品学生免费使用。迎庆“五一”、“七一”、“十一”都举办师生书法艺术展等活动。写字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特色。目前我校正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足球课,学校体育组在教研时间以足球将成为学校的特色为内容进行研究,现在处于初级教学探究阶段,争取在2019年形成规模开出特色。三是抓安全,形成机制,提供和谐稳定环境.学校倾力打造平安校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值班值宿工作,避免和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安全责任。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通过班队会、国旗讲话、手抄报、校园广播、安全周等途径开展了以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溺水、防拐骗、预防食物中毒、反对邪教、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假期在家活动安全、防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禁毒宣传教育、安全法制、消防安全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安全自护意识,不断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开展预防突发事件的演练4次,发放了600多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将回执单存档。安全隐患周周查,月月报,及时整改。确保了全年校园的安全稳定。不断营造了文明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做到了无安全隐患、无计划外生育、无法轮功分子和无上访投诉。我校文化、净化、绿化、美化的平安和谐校园环境深受师生喜爱。学校荣获伊春市平安校园称号。

文明塑造形象,文明凝聚力量。昂扬奋进的西林小学全体师生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争创了一流业绩。 一年来,我校在“打造书声朗朗、翰墨飘香校园和创建国家足球特色学校”之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在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上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被列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荣获“黑龙江省优秀少先队大队”称号,荣获黑龙江省爱路护路先进集体,荣获黑龙江省青少年雪地足球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女职工“四创”演讲赛优秀组织奖,学校还荣获伊春市青少年雪地足球联赛少年组亚军、伊春市首届师生雪雕大赛一等奖,市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市级平安校园、市级青少年维权岗等称号。

存在的问题:帮扶共建还不够规范,教师文化体育活动还开展的少,及个别活动实效性还不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第8篇

二、装修设计策划“十年”休闲娱乐城是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健康休闲场所,拟设4层建筑,一层以咖啡、茶水、经典食品为主,消费群体为老少皆宜,大众消费;二层以演艺酒吧为主要形式,配有演员的精彩表演,配有超大豪华的舞池;三层,四层以KTV包厢为主,配有大小不同房型,有适合两人世界的迷你情侣包,有适合家庭、朋友聚会的VIP,有适合企事业单位的宴会厅!以上装修效果图见附件。

三、经营方案打造油田休闲娱乐终极品牌!1、KTV发展前景KTV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顶峰造极的境界,它的发展肯定是向前的,但形式还会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其形式向健康形式发展的居多,将来它在娱乐市场将会占很大部份。2、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好的经营场地,是发展的关键。行业群体相对集中处,便于优势互补,不要怕扎堆,比较才会有机会。不要紧邻居民区,尤其是有中央空调的或其它风道的居民楼层中,否则隔音一定要好。场地租金不能太高,要适中,停车一定要便利,要邻近交通便利处,晚上回家方便打车。筹建计划书依以下计划之顺序及施工进度进行规划:第一阶段:装修期期间:从平面设计到基本装修完成。2、功能规划1超市2工作站3接待台、留言台、收银台、总机4卫生间、吧台5计算机机房6库房7办公室3、经营模式1日常营运管理:进行严格及有效率的管理2促销活动规划:依照不同时期规划合乎时宜之促销活动3建立企业文化:企业识别系统、管理模式、运行轨道,均需统一步调,养成习惯4建立成本观念:增加经营绩效同时也要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物品浪费提升人员效率5每周主管会议:本周业务检讨并改善管理,下周工作重点6每月经营者会议:业绩报告及检讨7每月员工大会:精神讲话、鼓舞士气、政令宣达、优良员工表扬、庆生会5、补充说明音响好,点歌、唱歌部分人性化,价位灵活1、KTV厂家系统的片源是什么格式的?它对音乐的效果会产生影响。如VCD片源就是左右声道的,原唱在一个声道,伴唱在一个声道。唱卡拉OK只用伴唱,那么音乐就会差一些,如果放原唱,两个声道全有声,音乐就会好一些。DVD片源是左右声道在原唱,伴唱时全有声音,只是在左右声道时分了不同的层,也叫音轨,所以音乐质量就好一些。MPEG-4是没有现成的片源的,它是从DVD和VCD中转过来的,所以,用什么片源转,就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效果。有些厂家解决不了转换过程中的双音轨问题,就只能用焊板子、改电路的方式来化解矛盾。我公司在MPEG-4上,完全是用更高、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DVD、VCD的片源,在产生MPEG-4的时候,已经全部处理成了双音轨了,所以不论伴唱还是原唱全是双音轨。2、功放设备本身的质量也是一个关键,有的好功放,音质就是好,有的却不行,也要注意。KTV使用的功能要与你的房间大小,装修材质相结合,要由专家对声场进行分析。3、设备组合问题:好的功放、好的音箱、好的麦克、好的片源、好的嗓子才能出来好的效果。一定要配备音效器、激励器。6、附效果图7、预算书十年KTV企划案飞雪

第9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 有效性

一、明确责任,签订业务约定书

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企业应注意不能聘请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审计之前,会在业务约定书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计划审计工作

1、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确定所需收集的证据。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与企业相关的风险、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等事项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内部控制的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应越多。

2、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评估是否需要利用他人(包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其他人员以及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指导下的第三方)的工作以及利用的程度,以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通常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拥有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更多地利用这些人员的相关工作。但是,注册会计师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

三、实施审计

1、测试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审计指引》第十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某项控制由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与要求执行,能够实现控制目标,表明该项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如果某项控制正在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实现控制目标,表明该项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设计不当的控制可能表明控制存在缺陷甚至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首先要考虑控制的设计,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

2、测试企业层面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

3、测试业务层面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业务和事项的控制,并进行测试。

4、测试与舞弊风险相关的控制。与舞弊风险相关的控制包括:针对重大非常规交易的控制;针对关联方交易的控制;与管理层的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针对期末财务报告中编制的分录和做出的调整的控制;能够减弱管理层伪造或不恰当操纵财务结果的动机和压力的控制等。

四、评价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下列迹象可能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

五、完成审计工作

1、获取管理层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需要取得经企业认可的书面声明,书面声明需要包括下列内容:企业董事会认可其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企业已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自我评价,并说明评价时采用的标准以及得出的结论;企业没有利用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其结果作为自我评价的基础;企业已向注册会计师披露识别出的内部控制所有缺陷,并单独披露其中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对于注册会计师在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的、已与审计委员会沟通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企业是否已经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后,内部控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存在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此外,书面声明中还包括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所有舞弊,以及不会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但涉及管理层和其他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员工的所有舞弊。如果企业拒绝提供或以其他不当理由回避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需要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企业拒绝提供书面声明对其他声明(包括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获取的声明)的可靠性产生的影响。

2、沟通相关事项。注册会计师需要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对于其中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需要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如果认为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注册会计师需要就此以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

3、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从各种来源获取的证据,包括对控制的测试结果、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错报以及已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以形成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在评价证据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查阅本年度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审计报告或类似报告,并评价这些报告中提到的控制缺陷。只有在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限制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意见。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需要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第10篇

关键词: 全面学分制;书院制;博雅教育;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19-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学年制下学生主体性、选择性、创造性与统一的课程设置、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学分制改革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淮海工学院于2008年在东港学院开始了学分制改革的尝试,探索形成了以“四选机制”(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选学制)为核心,以导师制和书院制为依托的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并成为国家教改项目“全面学分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而正如国内同仁认同的那样,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使班级概念淡化,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在此情况下,社区化管理模式应用到学校,以前班级所承担的功能转化到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为学分制改革依托的书院制以人本管理的理念充实着大学阶段的最主要内容:生活与学习,其特殊的“隐性课程”与“博雅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1 书院文化孕育人文精神

东港学院借鉴欧美与香港住宿书院制通过大类管理、文理兼容实现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同时,继承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文化遗风,设立具有连云港地方文化特色的海州、瀛洲、郁洲、凌州四大书院。在书院成立之初,通过书院寻根、追溯历史文化名人、传承书院精神等形式多角度挖掘书院历史文化底蕴,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大学精神凝练出文化海州、责任瀛洲、红色郁洲、活力凌州等书院特色。伴随学校改革发展,通过设置书院文化展厅、建设示范社区、开设书院讲坛等形式增强书院软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优秀社区创建、样板宿舍评比,以物质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通过探索导生制、学生沙龙、兴趣小组促进文理交融、专业渗透,发挥书院通识教育功能。熏陶式德育教育、开放式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书院操行制度丰富宿舍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此外,每学年的书院文化艺术节,展现学子风采的同时,体现“学识广博、生活高雅”的博雅教育功能。通过学生自行搭台唱戏的书院讲坛、社区论坛,传承古代书院会讲制度和平民化讲学特点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书院学业帮扶、生活导航、思想启迪、习惯培养、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诸多隐。“书院文化“孕育人文精神的同时回归大学本质。

2 “五大平台”助力素质提升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书院制学生管理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书院的信息传送处理平台、学生学习进步平台、学生道德培育平台、学生能力提升平台、学生工作评价平台五大功能。并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和方式,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助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1 四位一体的信息传送处理平台

伴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党团、番号班、新媒体四位一体的书院信息传送处理网络应运而生。面对全面学分制所带来的传统建班模式、住宿模式的挑战,积极建立社区委员会——楼层长——宿舍长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与信息传递网络;与之呼应的书院党支部——楼层党小组——党员示范岗和书院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宿舍团小组构成的红色信息传递网络,更加彰显了中国特色。为解决男女生社区分离导致其交流互动与跨楼层互动弱化的问题,在课程班、专业班之外引入书院番号班。按照部队番号建制将不同年级、不同虚拟专业的同学按照男女比例适中编入建立的番号班,进一步完善了书院信息网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文理交融。与此同时,由于全面学分制自主选课、选教师,正常教学时间的共同空间被无限压缩,这种情况下,电脑网络空间与手机云空间发挥其特有的虚拟空间、第一时间的作用,各种学院网站、书院主页、各种信息交流群、微博、飞信群、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媒介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书院的信息传送处理网络。

2.2 兼容并包的学生工作评价平台

全面学分制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颠覆也是对传统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革命。东港人深知,唯有兼容并包、鼓励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才能适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权的改革要求。在综合素质测评和奖学金评定制度中打破虚拟班级、番号班级界限,根据学生道德表现、文化成绩、素质拓展设立了敦品励志、求知励学、拓才励能三类奖学金的360度学生评价体系。为应对专业虚拟化、选课个性化的需要,在传统文化成绩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入学分绩点加权评价体系,按照学生每学期的注册专业进行平均学分绩点与总学分绩点的加权平均得出排名,并作为求知励学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将公民道德素养、社区文明礼仪、文明宿舍创建、集体活动参与、个人操行得分等纳入敦品励志奖学金评定范畴,体现了书院制改革的初衷;拓才励能奖学金评定所涵盖的学科、文体竞赛、考级考证、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社会影响等全方位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兼容并包的综合测评与奖学金评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瓦拉赫效应”,同时也让紧密联系的学生评奖评优、党员发展更加科学、合理。

2.3 教学相长的学生学习进步平台

在东港学院学分制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导师制和书院制的“两翼齐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书院制中借鉴西方兰贝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和孔子“次相教学”的导生制与导师制更加相得益彰。作为导师联络员的“导生”通过“次相教学”在导师精力有限化的情况下实现其作用最大化;作为辅导员助手的他们脱离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发挥了“朋辈辅导”的“共生效应”。经过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导生”通过“以老带新”有力地发挥了教师“学术"指导和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把“导”字落到实处。而大类管理、番号班建制背景下自然催发的各种学生兴趣小组与社团沙龙更加促进了文理交融与专业互补。教学相长的学生学习进步平台通过全面的专业指导、学业辅导、思想引导、行为倡导和心理疏导,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互帮、生活互助、思想互进和共同进步。

2.4 润物无声的学生道德培育平台

学生工作进社区是东港学院书院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传统学生工作模式转变为辅导员——学生的学生工作思路更大程度上削弱了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双导师制度下与学业导师相对应的扮演德育导师角色的辅导员,更加密切与学生联系的同时也通过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适时的交流谈心、心理辅导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其设置在学生社区的办公室真正意义成为学生工作服务站。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的同时,也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在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与“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辅导员,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达到寓教于乐、实践育人的目的。而书院的日常操行记分制度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文明礼仪培养与公民道德规范养成。社区党员责任区制度通过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团员青年——普通学生的层层示范、思想引领,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思想进步。

2.5 百花齐放的学生能力提升平台

书院制立足传统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弘扬个性、推陈出新。大到院校层面的运动会、社团巡礼、学子嘉年华、书院文化节,中到书院内部的书院讲坛、社区论坛、社区艺术节、宿舍文体周,小到楼层、番号班层面的兴趣小组活动、跨专业交流,提供学子风采展示舞台的同时搭建了学生能力提升平台。同时,书院制由管理转变为服务的学生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了“贝尔效应”。根据书院制特点设立的以学生自治、自我管理和服务为主的社区委员会、学区委员会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放的书院活动室、讨论室以及品牌化、特色化的社团群体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空间和场所。

3 多重保障实现全方位育人

东港学院书院制给予书院充分自的同时,也从学院层面推进学生工作一站式服务。一方面,学院领导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联系师生“六个一”制度,通过联系一个书院、每月听一次课、每月参加一次学生活动、每周值一次班、每周在食堂就餐一次、每学期完成一项调研等实际行动进书院、进教室、进公寓、进食堂,贴近师生,贴近基层,倾听民声,跟进服务。与之对应的各种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信息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学生伙食、后勤建议座谈会解决了学生的各种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学业导航中心、导师室、大学生社团中心、活动中心、创业园、心理咨询室、书院文化展厅,充分发挥它们的孵化功能和全方位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团学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自主创业、素质拓展、团体辅导等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此同时,学分制书院制专题网站、学分制选课系统、学生就业微信平台、校园邮箱、手机短信平台等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移动新媒体领域的学生服务保障体系。

全面学分制这一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下探索形成的书院制,坚持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理念,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清华.书院制——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18-121.

第11篇

【关键词】药品 审批 专利 侵权

Current Status of Legal Issues on non-professional first-aid of Chinese Citizens

OU Ce-hu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100, China

【Abstract】 Legislation lag o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nd lag behind in first-aid science education result in lack of first-aid knowledge of Chinese citizen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is mainly relying on the professional first-aid team. In this paper, first-aid training and first-aid qualifications and relevant law responsibility immunity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responsibility immunity on non-professional first-aid.

【Key Words】 Acts of civil emergency; First-aid training; First-aid qualifications; Responsibility immunity

1、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工作中的药品专利保护现状[1][2]

我国于1985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明确规定, 对药品不受予专利权, 只对药品的生产方法给予专利保护。1993年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开始将药品纳入我国专利保护范围。2008年我国第三次对专利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多条法律条款涉及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2002 年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首次对药品注册审批工作中的专利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

我国现行处理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注册审批关系的法律依据是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28号)的相关规定:

一是关于公示制度的规定,即第十八条:“申请人应当对其申请注册的药物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用途等,提供申请人或者他人在中国的专利及其权属状态的说明;他人在中国存在专利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声明。对申请人提交的说明或者声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行政机关网站予以公示。“药品注册过程中发生专利权纠纷的,按照有关专利的法律法规解决。”

二是关于仿制药的规定,即第十九条:“对他人已获得中国专利权的药品,申请人可以在该药品专利期届满前2年内提出注册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本办法予以审查,符合规定的,在专利期满后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

虽然我国已对药品审批工作中专利保护问题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典型国家的相关规定——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药品专利数目最多的国家, 故其在药品的注册审批工作中比较注重对专利权的保护。特别是1984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恢复法案,对药品注册审批过程中的专利权问题作了细致的规定,并设立了 “专利链接”制度, 成为世界上处理该类问题的典范[3]。其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新药的注册申请人(同时是药品专利权人)在提交药品注册申请材料时一并提交药品所涉专利的情况说明;

新药的注册申请人(非药品专利权人)在提交药品注册申请时,提供四种证明:(1)证明橘皮书中没有与该新药申请相关的专利。(2)证明橘皮书中所列与该新药申请相关的专利已到期。(3)说明相关专利的有效期,并声明在专利到期前不上市。(4)说明不侵权,或者相关专利无效。

以上四类证明,对于仿制药品的申请注册同样适用。对于前两类证明,处理起来比较容易。第三类证明实际上是承认该注册申请涉及某项专利,但是申请人承诺在专利到期前不生产该药品。对于此类申请,只有当相关专利到期时,批准文件才正式生效。由于第四类证明可能引起专利权纠纷,《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又作了如下规定:

仿制药申报者应在提交申请后的20内通知相关药品的专利权人以及新药证书拥有者。FDA根据相关当事人的反应可采取两种处理方式:(1)专利权人和新药证书拥有者在接到通知后45天内提起侵权诉讼的,FDA可在30个月内暂缓发放批准文件,但是不停止技术审评工作。如果在此期间内,法院认定该专利无效或者仿制药申报者不侵权的,FDA可作出生效的审批决定。与此同时,申请人可提起反诉,要求法院确认其不侵犯专利权的专利权。(2)专利权人或者新药证书拥有者在接到仿制药申报者的通知45天内没有提起侵权诉讼的,FDA可以依法批准该药品注册申请,但仿制药申请者将承担由此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为了避免法律风险,仿制药申请者可以提起不侵权或者专利无效的法律诉讼。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宗旨是在保护专利药厂商权利的同时加快仿制药的上市,通过平衡药品的创新与仿制,避免仿制药企业因专利侵权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时间浪费。

3、我国在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3.1两大审批机构的衔接沟通机制问题

我国药品注册上市和药品专利授权分别由SFDA和SIPO管辖。美国也采取由药品监督部门和专利审批部门独立行使审批权,但美国的两大审判机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比如FDA在受理仿制药申请时,会将相关材料报美国专利管理机构备案,并得到专利局关于该药品专利状态的信息反馈;再比如,在决定药品专利延长期限时,美国专利管理机构通过FDA出具的药品注册审批所占用时间来决定其专利延长时间[4]。目前,我国SFDA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之间尚无类似的衔接沟通机制。其后果就是对于仿制药品注册上市后所产生的专利侵权问题缺乏预警防范措施。

3.2药品注册申请人提交的声明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虽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注册申请人要向药品审批部门提交药品专利状况和不侵权声明,但药品审批部门的职责是依据《药品管理法》的授权, 对拟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进行评价。因此药品审批工作的对象是药品本身, 药品审批部门并不具备判断相关技术专利所有权的能力及职责, 同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也未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的专利检索报告,再加上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对这些声明的内容进行审查。那么其提交的专利状况和不侵权声明的真实性、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4、建议:

4.1制度层面—强化两大审批机构间的衔接协调机制

建立SFDA与SIPO在职能上的衔接协调机制。通过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衔接方式,以及在衔接过程中双方的义务与权力加以规范。

4.2程序层面—细化信息公示条款,增加专利声明的可靠性

细化28号局令第十八条,详细规定药品专利声明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方式等。同时借鉴美国桔皮书制度,对药品专利信息公示内容加以分类,强化仿制药品注册申请中专利信息申报和公布的强制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鹂,宋瑞霖,陈昌雄.药品注册审批工作中专利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 2006,17(9): 644~649

[2] 曹文庄.我国药品审评机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J] 1 中国药学杂志, 2004, 39( 10) 7211

[3] 丁锦希.中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比较研究[J]. 医药经济报,2011-11-28(A05).

[4] 李本.药品专利审查和新药注册制度的链接与完善[J].河北法学, 2007, 25(12): 77-78.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需要;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8.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从读者需要角度出发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5日

前言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后,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国务院也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要求2010年高等教育升学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扩招的进行,高校从1998年的1,022所、600万名在校学生,发展到2006年的1,909所大学、3,000万名在校学生。这导致了学校的校舍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要么选址重建,要么另外发展分校区。学校的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也因为馆舍的面积不足等原因,成为了校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并且很大一部分建成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建筑,很多都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制约和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那么,我们的图书馆究竟怎么样才算是一座外表美观、内在服务功能全面的图书馆呢?这也正是我们所有图书馆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上以读者的需要为前提的必要性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就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同样在图书馆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也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读者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读者的地位,保障读者的各项权利,走和谐发展的道路,让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满足读者的需要。

图书馆始终奉行的是“服务为本,读者至上”,以读者的需要为图书馆自己发展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也正是要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原则,在这条路上我们所有的图书馆人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甚至有很多新的服务项目是和以前的管理理论是相悖的。比如,以前的图书馆管理是实行闭架管理的,读者是根本不可能进入书架中选书的,现在的管理则更多的是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可以自由进入书架中选书。而这种管理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现在却在各个图书馆变成了让所有读者受益的现实。

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上当然也要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第一考虑,当然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同,能否满足读者的需要,其实也就是决定了一个高校的图书馆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面临的问题和在设计上的思考

(一)从读者安全需要角度的思考。安全大于天!读者安全的需要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服务项目、增加所有服务功能的前提条件。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公共场所,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喜欢选择在图书馆学习和休闲借阅,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由于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最多的是在校老师和学生,而老师和学生读者的闲暇时间也很一致,大多是在课间和下午三四节课后的时候。所以造成了图书馆人流密集时间段非常集中,特别是以下三个时间段:(1)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学生读者放学之后来馆的时间段;(2)开馆时读者来馆的时间段;(3)闭馆时读者离馆的时间段。

除去很早建成的和扩建的外,现在存在的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很多都是高层的地标性建筑,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的时候,高层建筑的疏散相对于低层建筑就显得非常缓慢。另外,高层的建筑安装的都是垂直升降电梯,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短时间大人流量的特点,低层的扶手电梯更适合。特别是在发生灾害时,垂直升降电梯不能使用,而扶手电梯在断电的情况下则照常能当普通步梯使用,起到疏散读者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从读者的安全角度上出发最好是在三至五层为宜,出口也应该至少设有两个以上。

(二)从读者便利服务需要角度的思考。读者来到图书馆就是为了便捷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也就是读者应该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程里以最简单的方式,在图书馆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服务项目。而图书馆则应该考虑怎样让读者便利地利用图书馆,通过贴心的服务项目让馆内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那么,从让读者便利服务需要的角度上,至少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1、图书馆在高校的位置的选择。高校的图书馆选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图书馆设计的成败关键。大多数的高校在这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图书馆应该是方便读者到达,就近利用的公共场所。因为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式的,所以图书馆的位置应该是在高校宿舍区、食堂和教学区的中间,或者是三个区域围绕图书馆为中心进行建设。

2、图书馆的借阅区按读者的需要按学科来分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读者来到图书馆学习,多数找的是自己本专业图书。为了满足学生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专业图书,所以在分书库时,就应该考虑按学科来分类,并把相关的学科的图书尽量能分进一个书库最好,不能的话也要尽量分在同一层(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达到“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目的。现在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科与学科的分类不再像原来那么清晰,而是学科界线模糊化,变成综合的学科。所以,书库不是单独的一个类别的书库,而是要把多个相关书库建成一个共同的借阅区,而这个借阅区也要尽量保证读者在最短时间和最短的地理路线上取得自己想要的图书。

3、建成复合式的服务项目。英国图书馆学家苏顿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复合图书馆的概念。现在图书馆的服务也应该是复合型的服务,而不单单是传统的借还图书。今天的高校图书馆已是集传统的借、阅、藏于一体,又把现代化的影音视听功能、电子化资源和网络信息溶入其中,甚至还要为一些校内的学生团体、教师科研提供沙龙等形式相对密闭的,而又能自由交流的空间,为学校的文化交流和专题讲座提供场地。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针对不同的读者需要,在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功能项目。而且面对读者对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是越来越复合式的服务。就是要把馆内资源重新整合,把过去单一的借阅服务变为现在的多元化服务。很可能在以后的高校图书馆的书库和电子阅览室和其他单纯功能的服务室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在书库里你不仅可以借书,可是看书,甚至可以查看馆内数字和网上资源,带上耳机听音乐、观看影视资源。这种一站式的服务将成为未来的服务模式。

(三)从读者舒适环境需要角度的思考。每个读者来到图书馆,就是看中了这里特有的环境。环境是什么呢?百度给出的释义是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那么,我们应该给我们的读者提供怎样的环境呢?

1、馆外的环境。这里指的馆外环境是高校图书馆的外观与周围的环境。图书馆的外观是图书馆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设计的非常漂亮,读者在介绍学校时总会和别人很骄傲地说这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但是,在设计时也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图书馆的美观应该是与学校的整体风格相一致,不能显的很突兀;(2)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不能光注重馆外的美观,在设计时还应该与内在服务功能相结合。馆外的绿化设计应该选用低矮乔木,最好不要过多选用高大的植物。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很多选择的是大窗户,甚至是玻璃墙,如果馆外绿化植物过高会影响读者外眺的视线。还有就是因为馆外的交通是便利的,应该尽量减少交通工具的嗓音。

2、馆内环境。给读者一个好的馆内环境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能感受到来到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1)光与空气。光与空气是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很多文章都认为这两项应该是更多的采用自然的为好。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笔者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国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很大。节约即是一种美德,更是国情的需要。

很多图书馆都是设计成一个矩形甚至接近正方形,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把馆舍面积的利用率最大化,却让光线射入量明显不足,甚至在白天也要开灯。国家图书馆的新馆在自然用光上就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屋顶开巨大天窗。从第一屋到最高层在天窗下形成一个天井,最好的是为了防止自然光线太强,天窗上有用电脑控制的帘子,随时调整光线。虽然这样可能会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但我想在馆内设计天井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当然,现在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把自然光高效地传输到室内,再由漫射器在房间里均匀扩散,室内可以获得舒适的光线,且可以调节引入光线的亮度。

现在许多图书馆的窗户已经变成了推拉形式的,有的是直接安装的玻璃墙。这样的设计让窗户能打开的面积变得很小,室内的空气有效流通也变小,馆里夏天不得不打开空调散热。空调在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带来的一种“疾病”——空调病。即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那么,我们在设计时就要让窗户能开的面积更大一些,最好是能让馆两边都有窗户,能形成过堂风。还可以让电风扇“回到”图书馆,(现在新建的图书馆安装空调后已经不再安装电扇了)能用电扇尽量不要用空调。

(2)声。为了读者在馆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图书馆对声音都做了严格规定。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接打手机、手机要调静音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既除去不必要的噪音,又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比如可以给穿高跟鞋的读者一条用地毯或者是软地面的通道;在馆内建立像电话亭那样专门接打手机的空间等。

国外的心理师在用一种消音的方法,就是在屋里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它来覆盖其他杂音,达到消音的作用,让人放松心情。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在馆里的较低楼层内使用。

(3)馆内装修与家具。馆内的装修设计应该是简单大方的,能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可用一些老师、学生的书画作品)在色彩的选用上让我们先看下面这段话:“从生理上讲,当人眼睛受到不同的色彩刺激以后,人的肌肉机能和血脉会发生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的相应变化,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体验,再导致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对人的生理刺激效果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暖色调能使人瞳孔扩大、加速脉搏跳动。尤其是黄、红、橙等刺激性强的色彩,能赋予人活力、使人产生激情,而色彩明度与彩度越大时效果尤甚。冷色调使人安静,减轻眼睛的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处于幽静、明快、清新的冷色环境中,能使人精神放松、神情安宁。所以装修的颜色不能过亮,用浅色为宜,让读者能安心读书。最好能用真的花草做点缀,既可以让读者视觉舒服,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家具也要符合人体力学,做到尽可能舒适。国家图书馆的期刊阅览桌就很合理,桌子上有一块向后倾的挡板,和桌子呈一定角度,人把报纸放在上面看就非常方便。

(4)设计后的可变性。模数式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主流。它是一改传统图书馆的藏、阅、借分割,各室功能在建筑格局上基本固定的模式,而是采用大开间、无间隔的设计,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一般表现为通透、扩展的大平面,内墙少。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当我们需要变化或增加一个楼层的服务功能时,只有增加一些非承重的隔断墙和家具就可以了。这样的可变性大大增强了对未来未知服务项目的应对性。

(四)从特殊读者的特殊需要角度的思考。特殊读者是高校读者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针对他们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关注和照顾。

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进口都建在二层,象征的是攀登知识的高峰。这就造成了读者来馆的不便,特别是一些身体有残疾的读者,我每当看到他们拖着不便的身体从我们身边走过时就深感到自责,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应该把读者入口放到一层,这样既可以方便读者出入,还可以理顺读者心里进出图书馆的路线。不再让读者进入馆内时还不知是在一层二层,不再让读者把图书馆当成是迷宫。这些特殊读者,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他们难处,解决他们的问题,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三、结语

我们所有高校图书馆人要始终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要以读者为本,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图书馆。走出“图书馆的馆员是老师,所以要高高在上”的误区。要把读者放在心里,真正以他们的需要而尽最大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高校图书馆才会走到科学建设的轨道上来;只有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才能让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便利、和谐、有序的图书馆;也只有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图书馆才能成为一个读者心中神圣的知识殿堂。让更多的高校读者主动走进和利用图书馆,让图书馆在高校的科研、学习、休闲上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鲍家声,葛昕.“模块式”图书馆设计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5.

[3]徐忠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