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

时间:2023-06-05 09:55:15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

2009年伊始,为搞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省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决定分别在潍坊和滕州召开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培训班。这是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盛会,来自十七个市的普查办技术人员汇聚一堂,研究如何做好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这次培训会议,既是一次技术性的培训会议,也是一次善始善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动员会,同时也是各市普查工作经验的相互交流会,与会人员不仅通过培训掌握编写技术报告的方法,又能了解省局对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因此这次培训会议非常重要,是我们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加油站。自20*年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克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直接承担普查任务的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各级普查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普查人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在此,我代表省环保局党组、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为我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年多来普查工作简要回顾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年9月开始,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展开,20*年是污染源普查的全面普查阶段。一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有关文件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年6月初,全省140个县(市、区)完成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数据的县级直报国家任务;20*年8月底,在反复核查基础上,完成第二次上报的初报工作;9月份后,全省各级认真组织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对普查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核实;20*年12月5日,山东省顺利完成第二次上报工作(终报)。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县(市、区)工作扎实认真,普查表填报质量较高。进入全面普查阶段后,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普查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基层的普查工作人员,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从前期省普查办核查情况看,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工作人员态度端正、认真负责、业务熟练,能够比较深入细致地了解普查对象相关情况,掌握数据准确、客观。在前期工作中,*市领导重视,组织协调力度大,普查办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认真负责,表格填报较为规范完整,质量较高。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漏填错填率较低。*等普查表格备案说明整齐规范、翔实条理。*/*县等在前期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加大工作力度,工作进度和质量有较大改善,指标漏填率和差错率相对较低。*等工业污染源总数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普查办人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直报任务,表格填写质量比较高。*加强业务指导,市、县两级表格审核工作深入细致。6月9日至17日,国家普查办核查组以*为样本,对我省普查表填报质量进行了现场核查。两市、区普查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数据质量较高,得到了国家核查组好评。

二是省、市级汇总分析扎实有效,有力保证了普查数据库质量。20*年8月底第二次上报以来,全省普查工作重心转移到汇总分析上来,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各市普查办多次向本级局党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多次会审。10月7日至15日,按照国家普查办新下发的汇总分析通知和表格要求,省普查办召集全省业务骨干80多人,对全省普查数据库分行业、分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形成数据汇总审核工作报告、数据汇总分析报告,完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数据材料,积极迎接国家的检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污染源普查终报数据的质量,达到全面消除疑似数据,11月26日至12月4日,省普查办组织各市负责技术和数据处理的业务骨干对全省污染源普查终报数据进行再次审核,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于12月5日按时完成上报任务。20*年10月18日至22日,以国家普查办陈斌主任带队的国家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与汇总核查组在我省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以章丘市为样本,对数据录入工作进行了核查。核查组对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全省普查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年多来,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在坐各位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再次代表省环保局党组、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级各部门从事普查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组织好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

2009年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总结验收阶段,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是今年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首项重要任务,是整个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画龙点睛之笔。各级普查机构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组织技术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做好编写工作。

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准确认识技术报告编写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和环保规划服务的,是为国家和全省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决策服务的。普查数据是这次工作的重大成果,不仅提供了全省企业的污染状况、排放总量等详情,而且是实施“十二五”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技术报告是普查数据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充分反映这次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性、指导性。首先,技术报告是普查成果鉴定的核心报告。技术报告是反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过程的技术总结,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的集中表征,是普查数据逻辑性、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的系统分析。我们搞污染源普查,不能满足于成为数据的管理员,更重要是成为普查数据的分析员,要形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成果。其次,技术报告是总结阶段工作的基础。从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看,技术报告既是对前阶段普查工作集文字、数字、图形的综合说明,又是下一步普查公报的基本素材,是普查数据开发利用的基础。我们以前在*年搞过工业源普查,在*年搞乡镇工业源普查,但这次普查范围涵盖工业、农业、生活和集中式,普查范围之广,普查工作量之大,是前几次普查所不能比的,因此,技术报告一定要客观、充分地反映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工作。可以说,技术报告编写工作,既是对近一年多来污染源普查质量的检验,也是各级普查成果的体现,技术报告完成与否、编写质量高低与否,事关整个普查工作成败,关系着一年多来各级普查机构和参与普查的领导、同志们的政绩与荣誉,各级各部门一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谋划,切实组织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的相关工作。

二是明确时间要求,制定编写工作计划。省里已将上半年的工作要点下发各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在技术报告编写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三个突出”要把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与当地环保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突出当地特点,突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作用。省普查办已下发文件明确今年的工作安排,希望各地提前准备,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报告编写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抓紧时间,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编制工作计划、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办法等具体措施,及早着手开展工作。为确保效率和精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封闭作业的方式,以排除外界干扰。市级普查机构要于2月底前完成两个报告的编写,并一式三份报省普查办。

三是要配齐配强人员,加强人力保障。在总结表彰阶段,省里将开展三类评选活动,第一类是工作成果的评选,根据技术报告质量和水平、数据开发应用的创新和推广程度,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第二类是科研成果的评选。*年工业源普查,就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列课题,参加省市科技成果的评选。第三类是荣誉成果的评选,就是评选全国和全省普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表彰来调动编写技术报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县两级环保、农业部门要组织专门写作班子,专人负责,专职从事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同步完成工作报告的编写,写作班子原则上不少于3-5人。要加强经费保障,确保编写工作顺利进行。期间,省普查办要组织专项督察,对人员配备不齐、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通报。

四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开展工作。这次污染源普查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是典型的“多线、多兵种作战”。除环保部门外,还有农业、畜牧、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前期各部门同力协作顺利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下一步,我们必须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对部门职责的分工安排,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并自觉做好相互配合。农业部门除具体做好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外,还要充分发挥在整个农业源普查方面的牵头、综合作用,切实组织好农业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要通过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极大地密切部门、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增进同志间的友情和友谊。

三、对这次培训提几点要求

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北海培训会议后,为结合实际做好我省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的编写工作,省普查办在济南专门召开了技术报告编写研讨会议,组织部分市普查骨干就技术报告编写大纲进行了讨论研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编写纲要,为全省培训作了比较充分准备。这次培训的具体内容,有关同志在随后的培训中会详细讲解,我就不多说了。为办好这次培训,提两点要求:

一是认真听讲,充分研讨。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两天的培训时间,认真听讲,自觉维护秩序,遵守培训纪律,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希望各位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本地的报告编写和成果开发工作。如果有好的想法和工作建议,大家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省普查办的同志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努力,把技术报告编写工作做好。

二是切实搞好会务保障工作。有关部门要组织好此次培训工作,妥善安排食宿,使参会人员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完成此次培训课程。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字:入侵检测;协议分析;模式匹配;智能关联a

1引言

入侵检测技术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后新一代的安全保障技术,它对计算机和

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不仅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监督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但是随着网络入侵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网络运用的不断深入,现有入侵检测系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网络流量增加、新安全漏洞未更新规则库和特殊隧道及后门等原因造成的漏报问题和IDS攻击以及网络数据特征匹配的不合理特性等原因造成的误报问题,导致IDS对攻击行为反应迟缓,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严重影响了IDS发挥实际的作用。

本文针对现有入侵监测系统误报率和漏报率较高的问题,对几种降低IDS误报率和漏报率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将这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效率并能大大简化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从而保证网络

安全的运行。

2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是对信息系统的非授权访问及(或)未经许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操作,威胁计算机或网络的安全机制(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可能是来自外界对攻击者对系统的非法访问,也可能是系统的授权用户对未授权的内容进行非法访问,入侵检测就是对企图入侵、正在进行的入侵或已经发生的入侵进行识别的过程。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机及网络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

现在的IDS产品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误用检测是对不正常的行为进行建模,这些行为就是以前记录下来的确认了的误用或攻击。目前误用检测的方法主要是模式匹配,即将每一个已知的攻击事件定义为一个独立的特征,这样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就成为对特征的匹配搜索,如果和已知的入侵特征匹配,就认为是攻击。异常检测是对正常的行为建模,所有不符合这个模型的事件就被怀疑为攻击。现在异常检测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模型,它通过设置极限阈值等方法,将检测数据与已有的正常行为比较,如果超出极限阈值,就认为是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性能的关键参数包括:(1)误报:实际无害的事件却被IDS检测为攻击事件。(2)漏报:攻击事件未被IDS检测到或被分析人员认为是无害的。

3降低IDS误报率方法研究

3.1智能关联

智能关联是将企业相关系统的信息(如主机特征信息)与网络IDS检测结构相融合,从而减少误报。如系统的脆弱性信息需要包括特定的操作系统(OS)以及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当IDS使用智能关联时,它可以参考目标主机上存在的、与脆弱性相关的所有告警信息。如果目标主机不存在某个攻击可以利用的漏洞,IDS将抑制告警的产生。

智能关联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联。主动关联是通过扫描确定主机漏洞;被动关联是借助操作系统的指纹识别技术,即通过分析IP、TCP报头信息识别主机上的操作系统。

3.1.1被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被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实质是匹配分析法。匹配双方一个是来自源主机数据流中的TCP、IP报头信息,另一个是特征数据库中的目标主机信息,通过将两者做匹配来识别源主机发送的数据流中是否含有恶意信息。通常比较的报头信息包括窗口(WINDOWSIZE)、数据报存活期(TTL)、DF(dontfragment)标志以及数据报长(Totallength)。

窗口大小(wsize)指输入数据缓冲区大小,它在TCP会话的初始阶段由OS设定。数据报存活期指数据报在被丢弃前经过的跳数(hop);不同的TTL值可以代表不同的操作系统(OS),TTL=64,OS=UNIX;TTL=12,OS=Windows。DF字段通常设为默认值,而OpenBSD不对它进行设置。数据报长是IP报头和负载(Payload)长度之和。在SYN和SYNACK数据报中,不同的数据报长代表不同的操作系统,60代表Linux、44代表Solaris、48代表Windows2000。

IDS将上述参数合理组合作为主机特征库中的特征(称为指纹)来识别不同的操作系统。如TTL=64,初步判断OS=Linux/OpenBSD;如果再给定wsize的值就可以区分是Linux还是OpenBSD。因此,(TTL,wsize)就可以作为特征库中的一个特征信息。3.1.2被动指纹识别技术工作流程

具有指纹识别技术的IDS系统通过收集目标主机信息,判断主机是否易受到针对某种漏洞的攻击,从而降低误报率。

因此当IDS检测到攻击数据包时,首先查看主机信息表,判断目标主机是否存在该攻击可利用的漏洞;如果不存在该漏洞,IDS将抑制告警的产生,但要记录关于该漏洞的告警信息作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这种做法能够使安全管理员专心处理由于系统漏洞产生的告警。

3.2告警泛滥抑制

IDS产品使用告警泛滥抑制技术可以降低误报率。在利用漏洞的攻击势头逐渐变强之时,IDS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告警信息;而IDS传感器却要对同一攻击重复记录,尤其是蠕虫在网络中自我繁殖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最为重要。

所谓“告警泛滥”是指短时间内产生的关于同一攻击的告警。IDS可根据用户需求减少或抑制短时间内同一传感器针对某个流量产生的重复告警。这样。网管人员可以专注于公司网络的安全状况,不至于为泛滥的告警信息大伤脑筋。告警泛滥抑制技术是将一些规则或参数(包括警告类型、源IP、目的IP以及时间窗大小)融入到IDS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能够识别告警饱和现象并实施抵制操作。有了这种技术,传感器可以在告警前对警报进行预处理,抑制重复告警。例如,可以对传感器进行适当配置,使它忽略在30秒内产生的针对同一主机的告警信息;IDS在抑制告警的同时可以记录这些重复警告用于事后的统计分析。

3.3告警融合

该技术是将不同传感器产生的、具有相关性的低级别告警融合成更高级别的警告信息,这有助于解决误报和漏报问题。当与低级别警告有关的条件或规则满足时,安全管理员在IDS上定义的元告警相关性规则就会促使高级别警告产生。如扫描主机事件,如果单独考虑每次扫描,可能认为每次扫描都是独立的事件,而且对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把在短时间内产生的一系列事件整合考虑,会有不同的结论。IDS在10min内检测到来自于同一IP的扫描事件,而且扫描强度在不断升级,安全管理人员可以认为是攻击前的渗透操作,应该作为高级别告警对待。例子告诉我们告警融合技术可以发出早期攻击警告,如果没有这种技术,需要安全管理员来判断一系列低级别告警是否是随后更高级别攻击的先兆;而通过设置元警告相关性规则,安全管理员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在高级别警告的处理上。元警告相关性规则中定义参数包括时间窗、事件数量、事件类型IP地址、端口号、事件顺序。

4降低IDS漏报率方法研究

4.1特征模式匹配方法分析

模式匹配是入侵检测系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许多入侵检测系统如大家熟知的snort等都采用了模式匹配方法。

单一的模式匹配方法使得IDS检测慢、不准确、消耗系统资源,并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1)计算的负载过大,持续该运算法则所需的计算量极其巨大。

(2)模式匹配特征搜索技术使用固定的特征模式来探测攻击,只能探测明确的、唯一的攻击特征,即便是基于最轻微变换的攻击串都会被忽略。

(3)一个基于模式匹配的IDS系统不能智能地判断看似不同字符串/命令串的真实含义和最终效果。在模式匹配系统中,每一个这样的变化都要求攻击特征数据库增加一个特征记录。这种技术攻击运算规则的内在缺陷使得所谓的庞大特征库实际上是徒劳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付出更高的计算负载,而导致更多的丢包率,也就产生遗漏更多攻击的可能,特别是在高速网络下,导致大量丢包,漏报率明显增大。

可见传统的模式匹配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在网络通信中,网络协议定义了标准的、层次化、格式化的网络数据包。在攻击检测中,利用这种层次性对网络协议逐层分析,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在数据分析时将协议分析方法和模式匹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匹配算法的计算量,提高分析效率,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超级秘书网

4.2协议分析方法分析

在以网络为主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由于把通过网络获得的数据包作为侦测的资料来源,所以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必须遵循固定的协议才能在电脑之间相互沟通,因此能够按照协议类别对规则集进行分类。协议分析的原理就是根据现有的协议模式,到固定的位置取值(而不式逐一的去比较),然后根据取得的值判断其协议连同实施下一步分析动作。其作用是非类似于邮局的邮件自动分捡设备,有效的提高了分析效率,同时还能够避免单纯模式匹配带来的误报。

根据以上特点,能够将协议分析算法用一棵协议分类树来表示,如图2所示。这样,当IDS进行模式匹配时,利用协议分析过滤许多规则,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在任何规则中关于TCP的规则最多,大约占了50%以上,因此在初步分类后,能够按照端口进行第二次分类。在两次分类完成后,能够快速比较特征库中的规则,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如有必要,还可进行多次分类,尽量在规则树上分叉,尽可能的缩减模式匹配的范围。

每个分析机的数据结构中包含以下信息:协议名称、协议代号以及该协议对应的攻击检测函数。协议名称是该协议的唯一标志,协议代号是为了提高分析速度用的编号。为了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可以在树中加入自定义的协议结点,以此来细化分析数据,例如在HTTP协议中可以把请求URL列入该树中作为一个结点,再将URL中不同的方法作为子节点。

分析机的功能是分析某一特定协议的数据,得出是否具有攻击的可能性存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机尽可能的放到树结构的叶子结点上或尽可能的靠近叶子结点,因为越靠近树根部分的分析机,调用的次数越多。过多的分析机聚集在根部附近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同时叶子结点上的协议类型划分越细,分析机的效率越高。

因此,协议分析技术有检测快、准确、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它利用网络协议的高度规则性快速探测攻击的存在。

5结束语

本文对几种降低IDS误报率和漏报率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这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效率并能大大简化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从而保证网络安全的运行。由于方法论的问题,目前IDS的误报和漏报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因此,IDS需要走强化安全管理功能的道路,需要强化对多种安全信息的收集功能,需要提高IDS的智能化分析和报告能力,并需要与多种安全产品形成配合。只有这样,IDS才能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张杰,戴英侠.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与通信,2002(6):28-32.

[2]唐洪英,付国瑜.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71-73.

[3]戴连英,连一峰,王航.系统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4]郑成兴.网络入侵防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8-56.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3

第一阶段初期工作

1、收集资料。包括业主的要求,业主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市场、厂址、原料、能源、运输、维修、共用设

施、环境、劳动力来源、资金来源、税务、设备材料价格、物价上涨率等有关资料。

2、现场考察。考察所有可利用的厂址、废料堆场和水源状况,与业主方技术人员初步商讨设计资料、设计原则和工艺技术方案。

3、数据评估。认真检查所有数据及其来源,分析项目潜在的致命缺陷和设计难点,审查并确认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技术方案。

4、初步报告。扼要总结初期工作,列出所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分析项目潜在的致命缺陷,确定参与方案比较的工艺方案。

初步报告提交业主,在得到业主的确认后方可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如业主认为项目确实存在不可逆转的致命缺陷,则可及时终止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可选方案评价

1、制定设计原则。以现有资料为基础来确定设计原则,该原则必须满足技术方案和产量的要求,当进一步获得资料后,可对原则进行补充和修订。

2、技术方案比较。对选择的各专业工艺技术方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比较,提出最后的入选方案。

3、初步估算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为确定初步的工程现金流量,将对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进行初步估算,通过比较,可以判定规模经济及分段生产效果。

4、中期报告。确定项目的组成,对可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中期报告提交业主,在得到业主的确认后方可进行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如业主对推荐方案有疑义,则可对方案比较进行补充和修改;如业主认为项目规模经济确实较差,则可及时终止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推荐方案研究

1、具体问题研究。中商智业对推荐方案的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包括工艺流程、物料平衡、生产进度计划、设备选型等。

2、基建投资及生产成本估算。估算项目所需的总投资,确定投资逐年分配计划,合理确定筹资方案;确定成本估算的原则和计算条件,进行成本计算和分析。

3、技术经济评价。分析确定产品售价,进行财务评价,包括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清偿能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进而进行国家收益分析和社会效益评价。

4、研究最终报告。最终报告提交业主,在得到业主的确认后,中商智业研究工作即告结束。如业主对最终报告有疑义,则可进一步对最终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改。

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1、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周期长 资金回收快 效益好 可持续发展时间长

12、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要求以全面、系统 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 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 机而写的书面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立项阶段最重要的核心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相当大的信息量和工作量,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根据项目的大 小与不同类型,从浅到深,项目可行性研究包括一般机会研究、特定机会研究、方案策划、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几大块。

1、设计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

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

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 要使其有论证性,中商智业认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 微观的分析。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投资规模以及审核方的要求,要求立项方必须在最终成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中体现某种等级的咨询资质。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内容

根据不同行业类别,可行性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差异较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政策可行性:主要根据有关的产业政策,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2、市场可行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确定项目的市场定位;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财务经济分析;财务报表;office;vba

1、引言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报告,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财务经济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与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运用专业方法评价生产经济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藉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但是,国内有一些企业仅仅把财务报表视为向工商局、税务局或上级主管单位履行报告义务的工具,忽视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管理层分析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乃至决策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分析其财务报表时,或者全部通过人工完成;或者借助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所提供的一些财务比率,然后再通过人工形成分析报告;或者人工将报表输入至excel软件,并设定公式计算出财务比率,再用word形成文字分析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价值。因此,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自动化财务经济分析系统,提升企业及时分析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一般需求

通过对财务经济分析系统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可将其一般需求归纳为几个方面。

(1)广泛兼容的数据获取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首先是搜集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可能来源非常广泛,既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会计与业务管理信息,也可来源于现有的internet或办公信息系统的office电子表格,或者是传统的纸介质文档。财务经济分析系统应该具有从各种来源中获取、分析数据的能力。

(2)公式运算和数据预处理

为了达到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一般直接使用数据访问功能得到的信息不一定能直接用于统计分析,在分析之前还需要进行多种公式运算和预处理。虽然某些工作可借助于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但有些可能无法实现或实现起来相当麻烦,因而设计良好的统计分析系统应能对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预处理。

(3)方便灵活的分析能力

不经过分析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并无多少价值,财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的附表构成。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经过会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工变成定期的报告,政府部门、股东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银行(作为债权人)和企业的管理层都应该从各自的角度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最后形成关于企业的观点或结论。然而,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回报能力、偿债能力、管理效率和发展能力的优劣形成观点或结论,财务报表本身对企业的控制或决策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阶层、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分析需求,财务经济分析主要是为辅助决策服务,但决策过程是由管理者发起的具有相当大的不固定性的智能活动,因而财务分析系统不仅需要有友好的、易用的界面,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系统不仅应该尽量多地提供针对各种分析需求的分析模型,而且财务经济分析的最终用户能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设计扩展具有满足特定要求的分析模型。

(4)报表与图形表现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系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报表或图形来表达,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应该提供方便易用的报表设计与数据的图形表现形式。

(5)数据分析与文档报告的高度集成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的结果大多是以报告的形式给出,而且现存的大量资料也有许多是以office形式的电子文档存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普及,作为从事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对office软件或类似软件能应用自如。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保护已有投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能很好地集成现有的电子文档资料,而且用使用者熟悉的形式来表达。

3、基于office的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实现模型与体系结构

microsoft office excel作为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一方面,为报表所需要的界面表现形式多样化与用户可设计性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其内部提供的大量函数和第三方提供的可加载宏(add-in)为基于office的财务分析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office对vba的支持使集成与组织这些模型与函数成为可能;最后,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可以使具有创新能力的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共同的知识,而且能通过模板的不断积累形成形式一致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3.1、实现模型

office不仅有强大的报表功能,而且数据处理能力也十分强大,只要为其增加访问常用数据库,如access、sql server、oracle、db2等的数据访问能力,在数据访问的基础上,将返回的数据让用户可以在其中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查询、编辑、打印、公式运算与统计分析等;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简化了财务经济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通过不断完善的模板库系统,可以提高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化水平,其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整个模型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数据提取部分:主要实现从各业务处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中访问数据的功能;第二部分是业务处理或商业规则层:主要完成数据提取,并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处理,在模型中表示为公式运算、财务经济分析与数据自动填注功能;第三部分是模板库:不仅完成界面的设计任务,而且实现模板的积累与共享。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图1中的流程方向最后形成高水平的、规范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这三部分既可依据流程的方向依次顺序完成,亦可并行地完成其中的多个部分,最后再形成完整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

3.2、体系结构

依据系统的实现模型,可将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进一步细化。

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多种分析方法与模型、丰富的用户企业信息系统财务数据、同行业公司财务数据、行业标准和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等,而且还能使用现有的模板自动形成具有行业水准的财务经济分析文字报告,及时辅助企业进行财务经济决策。

4、主要关键技术

4.1、在office中数据访问的实现

(1)连接数据库

在office中访问数据库一般需要通过下面四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方法一:使用随office一起提供的工具microsoft query

在安装office时选择自定义安装,选择并安装office工具中的microsoft query.在安装完成后进入excel中,选择“数据/获取外部数据/新建数据库查询”,然后按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做,最后就可将数据返回到excel中。这种方法是大家常用的,也是最方便的,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远程数据进行查询,不能对远程数据进行增加和修改。

方法二:使用ado(随office 2000安装而安装)

这种方法需要vba编程(下面方法相同),在visual basic编程中,我们经常用ado来访问数据。ado是microsoft提供的针对各种各样数据源的新型高级编程接口,它支持大多数数据库操作,在office 2000中应用ado来访问数据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方法三:使用odbc加载宏

excel 2000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它自带了一个odbc加载宏,只要在excel 2000中引用这个宏文件xlodbc.xla,就可以通过它去访问我们建立的数据源。这种编程方法用着方便,也是一种好的访问远程数据方法,但是一般速度较慢。

方法四:直接调用sql api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调试也比较困难,但运行速度快,在进行大量查询数据和自己在api调用方面比较熟练时,可以用这个方法。

(2)数据访问信息的处理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连接数据库,关键的要素有两个:数据源与查询sql语句。从通用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每个对象(如word中的表格、excel的单元格)都能保存这些信息。因而在设计时要找到对象的某个属性,用它来保存有关数据访问的信息。例如,可选择office中的批注对象完成类似的功能。

4.2、在office中公式运算、模型分析与图形表现

excel具有很强的公式运算与数据预处理功能,能实现表内、表间、表套之间的取数、审核与校验等,而且excel中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统计分析预测的函数,如函数forecast、growth、linest、logesf、growth等,另外还有大量的第三个工具或可加载宏(add-in),这些都为统计分析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而图形表现恰恰是excel的强项,具有数据与图形自动同步等功能,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图形选项供用户动态设置。

4.3、在office中特殊报表的处理

一般而言,基于office实现严格意义的报表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主细表、分类汇总报表、交叉表等,这些报表大量出现于常用的统计分析系统中)。但是,在通用电子报表系统excel环境中,如果已经获取了所有必要的数据信息,那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操作就可实现所有的报表。为了使这些过程自动化,可以在用于保存每个单元格数据访问信息的批注中加入适当的格式化标记,并通过适当的引擎对这些标记进行解析。例如,通过在批注中加入标记“excel- group:-group”实现分类汇总报表;加入标记“{ex- gelgroup:=sum({})}”与“{excelgroup:=aver- age({})}”实现简单的统计计算;加入标记“{ex- celgroup:-groupasme;-crosstabcol;-crosstab- data}”实现交叉表;通过加入适当的标记实现对excel中单元格的绝对或相对引用,并达到参数化sql查询的目的。

5、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由系统结构可知,为了有效地发挥通用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资料的有效收集以及分析方法和模型的选择。对于本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分析主要依据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但同业比较分析、国内外的比较分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在财务信息的收集途径方面,系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进行不断扩充;而对分析方法和模型的设计与选择是财务分析专业人员智慧的结晶,财务经济分析系统不仅需要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应加强智能性,自动或辅助财务分析专业人员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IEL;Counter;使用统计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70-05

图书馆组织,学术团体和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针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和服务工作效益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计划并开发一种用于数据库统计指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体系。Counter是标准化组织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这是目前研究电子资源使用统计影响最为广泛的研究成果。它是从标准化的统计数据及其采集方法、数据收集分析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统一的规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服务供应商接受并遵守。哈工大2013年1月引进360 Counter统计平台,可以对多个数据库的访问情况和使用成本进行分析,为图书馆在有限的经费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电子资源提供直观、有效的科学数据。

1COUNTER标准简介

Counter的全称为Counting Online Usage of Networked Electronic Resources,即电子资源在线使用数据。2002年,Counter是一个由图书馆界、出版界和相关机构共同发起的项目,2003年在英国正式成立[1]。Counter作为一种标准和规范,提供了一组国际化的、可扩展的法则。2005年4月,Counter项目委员会了《Counter期刊和数据库实施规范》(第二版),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目前,国外很多数据库商都公布遵循Counter标准并向用户提供使用报告,如Elsevier、AIP、Blackwell、EBSCO、Nature、IEL等。

1.1COUNTER数据采集和处理规则

Counter的标准框架是通过规范数据定义、数据收集和处理原则、数据传递为使用统计而搭建起来的,其解决了数据之间的不可比的问题。遵从的数据商被要求必须提供符合Counter规范的使用统计报告,而且规范了使用数据的定义。Counter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原则是:在HTML格式的链接上,间隔不足10秒的双击只被记为1次请求;在PDF格式的链接上,间隔不足30秒的双击只被记为1次请求[2]。这些处理原则保证了能够收集到标准的数据;另外,Counter使用报告在传递时要求必须是容易转换的格式;在保存时间上要求必须至少保留上年度和本年度至今的数据。以上规则说明了Counter是一种可靠的、一致的和可以兼容的统计方式,并可以作为数据库使用效果评价的工具。

1.2COUNTER使用报告

2011年10月,Counter Online Metrics公司了第四版《Counter电子资源使用统计实施规范草案》,并于2012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电子资源销售商要求在2013年12月31日前应用新版实施规范[3]。第四版Counter具有8个期刊使用报告,见表1。

在这个协议中,图书馆系统发出请求(Report Request),SUSHI客户端将产生并发送这个请求,请求内容包括发生请求的用户信息和指定的统计报告项目等信息。SUSHI服务端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提供XML格式的Counter报告。SUSHI客户端收到应答(Report Response)后,提取Counter报告[4]。

360 Counter是一个基于SUSHI协议的在线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收集和整合服务平台,它可以从多个信息来源轻松实现搜集、整合与分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图书馆可以通过一个用户友好界面查询并下载在线电子资源使用量统计报告,搜集期刊采购决策的可靠数据。

2基于COUNTER的使用统计报告的IEL数据分析

2.1IEL数据库简介

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IEL)数据库包含两个机构的出版物:一个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s Inc.);一个是英国国际工程和技术学会(IET-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IEL在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控制、遥感和核工程领域的影响因子和被引用量都名列前茅,选择IEL的Counter使用统计报告来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使用情况看:2012年IEL的电子期刊,访问次数合计225 346次,访问全文次数合计155 100次。从集团订购的调查报告来看:在《2012年高校引进资源集团采购状况报告》里,IEL电子期刊的集团成员达到129个,列集团采购用户数第5位;全文平均下载量101 067篇,列SD,SPRINGER和ACS之后。以上情况说明IEL应该是我校比较受师生欢迎的期刊库之一,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IEL期刊库所提供的统计数据都是按照Counter标准进行统计且提供JR1、JR2报告,非常方便数据库管理员下载后按工作需求进行数据分析。比如,在数据库的评价中,通常是以某一时间内的访问量、检索次数、PDF全文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相比之下PDF全文的下载量最具有说服力。

2.2IEL全文下载使用量统计

表2统计了在2010-2012年期间,我校师生使用IEL数据库时下载PDF全文的情况。使用的统计报告名为:“Number of Successful Full-Text Article Requests by Month and Journal”,也就是360 Counter平台中的JR1报告。表22010-2012年IEL数据使用成本分析表

由表2可见,我校师生使用IEL数据库的平均成本中2010年比较低,而2012年略有上升。2012年我校平均成本4.6元/篇低于CALIS集团采购的平均使用成本7.26元/篇,这说明我校的使用效益远高于总体平均成本,并且3年来的总体平均为4.03元/篇,说明我校师生对该数据库质量的认可,也比较符合我们对使用成本的预期。

2.3IEL零使用量统计

基于Counter标准的使用统计报告能反映出每个数据库的使用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整个学术期刊库都被读者所使用;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倾向集中在某个期刊库的重要刊物,因此也产生了一些期刊的零使用现象。

2.4IEL全文下载量与期刊影响因子的关系

通常我们认为期刊被引用的频率越高反映其价值就越大,也越有可能成为核心期刊。因此可以把基于Counter使用统计报告数据与期刊影响因子做比较,探索使用统计报告中全文下载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2.5学术期刊的使用情况可结合不同的方法全面分析使用Counter标准的统计报告可直观了解文章的使用成本、零阅读刊物的范围,但不能确定文献被下载后有没有认真阅读研究并生成为科研成果;那么如果用文章引用来评价某种期刊的使用情况,也存在不足之处。因为可能出现有些文章被阅读过,但没被引用在学术文章,而是引用在非期刊资料上,那么就不能统计出使用情况。所以我们要达到最好效果的统计方法是全面的了解学术期刊的使用情况,结合以上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但在表4中,我们也可明显看出,基于Counter统计报告的全文下载次数已能较好地反映出使用现状,其与引用次数、影响因子的关系也都比较密切,并且容易被馆员所使用,所以可在业务繁忙的时候,采用其来取代其他相对复杂的计量方法。

3利用COUNTER提升数据库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建议一般来说,读者对馆藏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率高低。馆员可以通过360 Counter的使用统计整合报告对数据库进行多项目的排名,从而了解并掌握读者对各个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见表4)。

通过使用分析,图书馆可以明确数据库是否符合本单位用户需求,并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并开展资源培训的依据[5]。如表4所示,一些数据库包括:Elsevier、ACS、IEL、Wiley等数据库的使用量居高,而OSA和MUSE的使用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基于各个数据库使用情况的排名,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措施,以加强读者的使用效果。

3.1按使用排名有计划举行读者培训,并加强电子资源宣传根据使用排名情况,列出一些急需加强培训或是宣传的数据库。邀请数据库商或是资深的图书馆员对读者进行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图书馆已购电子资源的宣传,使读者充分了解本馆引进哪些电子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多角度、多途径地展示电子资源。另外,通过文献检索课教会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其信息检索能力[6]。同时,主动倾听读者的检索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电子资源,扩大电子资源读者群。

3.2强化学科馆员的信息导航意识

学科馆员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7]。学科馆员在电子资源的引导往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性,对资源引进、服务与宣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科馆员有专门的服务对象,通过馆员对用户的信息资源推荐或是指导,然后用户再反馈给学科馆员的资源利用方面的需求信息,因此这样的过程必将帮助图书馆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构建更加合理的资源建设体系。

4结论

总之,Counter的广泛的应用,使我们更加有效的获取科学的、可靠的使用数据,为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但国内电子资源的访问量还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这给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甚至影响到资源订购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国内的出版商应该积极加入到Counter体系中来,让未来的电子资源统计更严格更客观,为图书馆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史继红.国外电子资源使用绩效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7):119-122.

[2]索传军,王建朋.国外电子资源在线使用统计研究述评[J].图书馆,2006,(6):43-46.

[3]李洪.新版COUNTER的特征及未来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6):29-37.

[4]刘芳,朱沙.ScholarlyStats――基于SUSHI协议的在线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收集和整合平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8):81-83.

[5]朱兵,李春明.COUNTER与电子资源的使用评估[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00-102.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统计信息系统 数据仓库 olap

1 引言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从宏观意义上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从微观意义上是以企事业为单位。本文所论述的系统是以企业为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预测和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并且创造条件以保证员工能完全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完成招聘和培训员工,制订具有竞争力的薪金福利体系、员工的考勤、休假、退休等管理智能。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中有价值的关系和规律,从而为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并对人员聘用计划、人员使用计划、培养和选拔计划、薪资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制定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研究与开发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据仓库为中心的统计信息系统

统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功能。统计信息系统是在传统的人工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统计学和信息科学的有关原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的人/机复合系统。具体地,统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进行统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分析、维护和使用以及生成统计信息的系统[1]。统计信息系统的模式如图1所示。

 

数据仓库是一种从数据库技术发展而来但又不同于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技术,它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性的数据集合,它用于支持管理层的决策过程。数据仓库的创建和使用都是围绕着主题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是将业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简单集合,而是对各种源数据进行抽取、筛选、清理、综合而得到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中所存储的数据主要用于查询和分析。由于数据仓库以统计分析技术作为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统计学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因此数据仓库术、以及基于数据仓库的olap和数据挖掘形成了新型的统计信息系统框架[2]。数据仓库为中心的统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见图2。

3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它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面向对象方法、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等学科。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3]。目前主要的数据挖掘方法有统计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遗传算法、模糊集法、近似推理等。数据挖掘不一定需要建立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但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能简化数据挖掘过程的某些步骤,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同时能更好地满足高层战略决策的需求。

数据挖掘可以看作olap的高级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从中提取辅助决策的关键性信息。数据挖掘的功能包括:概念描述、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孤立点分析和偏差分析。数据仓库为中心的统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的流程见图3。

4 数据仓库为中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结构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分为统计管理和数据挖掘两部分,依据数据流图和处理过程,统计管理包括了8个功能模块,数据挖掘包括了3个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如图4。

4.2 系统设计思想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是:

(1)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要求组织研究、开发、测试、生产、维护等环节,充分利用支持环境和有利条件,开发出适应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统计信息系统;

(2)集成性与开放性并重。既要做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无缝集成,又要保证对外界系统的开放性;

(3)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的应用环境;

(4)用现代软件工程的方法,从系统的各个层次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

4.3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了人力资源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并以销售预测、市场走向、技术发展及生产率的变化等信息为基础。其中企业发展目标、劳动力信息将作为该模块的输入信息。该模块的执行过程需要决策者大量的信息、知识和模型,因此需要建立模型库和知识库来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知识规则。该模块将提供人机交互模式和环境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辅助。该模块的执行流程见图5。

4.4 报告生成

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应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为人员聘用、人员使用、培养和选拔、薪资管理等提供信息。具体地,应包括:

(1)基础类报告:按年、季度、月等生成员工工资报告、员工考勤报告、员工基本情况汇总报告、人员使用计划、薪资计划、人员聘用计划报告等;

(2)统计分析类报告:人员及工资的成本分析及统计报告、人员流失分析报告、人员缺口分析报告、人员需求预测报告、人员供给预测报告等。

4.5 数据结构化及编码规则

本系统涉及的信息都需要用于计算机处理,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主要的编码系统对象包括:岗位编码、职位头衔编码、学历编码、专业编码、能力考核成绩编码、职称编码、薪资范围编码等。在进行编码系统设计时遵循下列原则:

(1)离散化:离散化是为了适应应用的需要,用有限数量的离散数据替代连续数据,即将连续数据划分区间,每个区间中的数据用一个植代替。

(2)唯一性:编码必须唯一确定所指代的对象;

(3)结构化:根据编码对象特点,设计具有一定规律的编码结构,以全面反应编码对象的特点,并方便编码的应用;

(4)标准化:对于有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规定的编码,必须采纳。

(5)简练化:在唯一描述对象身份的前提下,编码应该尽量简练,便于使用和记忆。

人力资源库中的数据属性编码规则如下表:

4.6 数据仓库的建立

用于企业统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的源数据必须是大量的、真实的、经过预处理的,否则会极大地影响结果的准确度。数据仓库的建立步骤[4]如下:

(1)定义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数据仓库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数据建模层、数据获取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访问层、数据与元数据管理层。基于上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适合于企业特殊业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现提出集线器结构和集中式结构两种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供企业统计信息系统选择并创建。

(2)进行数据仓库容量的规划,定义物理的数据仓库结构,确定数据的存放、分区以及访问的方法。并选择存储服务器、数据库、olap服务器以及其它工具。

(3)定义新的数据模型,设计数据仓库的模式和视图。由于数据仓库注重的是数据查询,因此数据是按照决策分析的主题来组织的,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的逻辑模型是多维数据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机制和表示模式来表示,这样可以用多维分析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常见的数据模型有:星形模型、雪花模型、星座模型、雪瀑模型等。

(4)数据仓库的中间件设计。数据仓库的中间件能将数据仓库的各个组成部分无缝地整合在一起。数据仓库的中间件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复制的拷贝中间件;数据库访问的网关中间件;对数据仓库进行监控的中间件。

(5)原始数据的审核与整理,设计并实现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和刷新程序。由于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不同数据取自不同的途径,因此,大部分数据在放入数据仓库前,要经过为实现异构数据库的数据集成,必须首先通过数据的抽取和转换工具将位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数据组织形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集成到数据挖掘库中,其目的就是保证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一致性。

①抽取。为了将来自不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集成到数据挖掘库中,必须首先从外部数据库将有关数据抽取出来,数据的抽取是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为了将数据抽取出来,必须按照已确定的新的数据模型来抽取数据,因为在新的数据模型中描述了哪些数据需要抽取。为完成抽取功能,需要编写数据的抽取程序,该抽取程序的基本功能就是利用数据网关、odbc驱动程序或者其它封装器连接异构的数据源。

②合并与整合。大部分情况下,要用的数据是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合并与整合是把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合并到同一个数据仓库中,并且要使那些本来存在冲突和不一致的数据一致化。不同的数据库间在数据定义和使用上通常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个步骤中使用数据集成规则进行处理。

③转换。从源数据库中抽取出来的数据必须依据事先定义好的标准数据格式进行数据的转换。由于企业信息系统中同一个数据可能存放在不同子系统的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库之间是分散和异构的,因此就会出现数据名称、数据单位、数据类型甚至数据值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这些数据被抽取到数据仓库中,必然会造成数据的不真实性,为此有必要对这些抽取的数据进行彻底地转换。数据转换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数据转换规则集和元数据库。抽取出来的数据必须按照数据转换规则集和元数据库中定义的标准对数据进行转换或修补,然后才能将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中。

(6)将数据库的模式、视图定义以及其它元数据装入数据仓库;用于挖掘的数据经过前面所有的搜集、整理之后,直接导入数据仓库中。

5 结束语

不同于spss、sas等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信息系统在数据源、功能设计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情形,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背景设计有效的、用户可以接受的分析方法。而统计类数据挖掘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较多地依赖于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不能自行查找隐蔽在数据背后的知识。统计学是一个完整的应用领域,包括从数据中抽取有价值信息。统计学与想利用分析模型的用户之间总是存在隔阂。因而,针对不同行业设计出行之有效、易于理解的统计分析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栋.现代统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京民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 毛国君等.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7

一、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信息的收集是整个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及时、全面、可靠的原始数据,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将无从开展。目前我国民航安全信息的收集主要依靠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事故征候强制报告系统、自愿报告系统、操作数据收集系统(直接由服务提供者提供)、安全监督数据收集系统等途径。由于行业内尚未建立良好的安全信息报告文化体系,再加上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的不足,使得在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迟报、漏报、瞒报和不诚信等现象。另外,由于调查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鉴定技术和手段,造成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指标没有列入或没有收集到,给安全管理和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除了强制性的信息收集与报告系统之外,自愿报告系统是获取大量原始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以保密性、自愿性和非处罚性为原则,鼓励从业人员将所见到和亲身经历的危险、意外事件或可能影响到航空安全的隐患主动报告出来,以此来收集第一手人为因素研究资料。但是我国自愿报告系统整体利用率较低,缺乏大数据库整合,在信息分类与分析挖掘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安全信息资源无序且杂乱,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目标安全水平要求。

2.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传递与共享

我国民航安全信息在内、外部交流与共享方面进展缓慢,尚未形成良好的安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这对安全信息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影响了对事故预防作用的发挥。信息的价值在于利用,利用的程度取决于传播。企业内部安全信息的交流不充分,对不同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信息传递缺乏针对性,没有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达到安全信息的最大传播效果。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及利益,很少愿意进行安全信息的交流。另外,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对数据定义、数据来源、数据的分类标准、数据用途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这对数据的交流和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安全信息利用不充分

信息的收集只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在对安全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存在分类不够完善、统计不够灵活、分析模型尚需完善等问题。我国航空安全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航空信息管理系统只是简单地记录信息,并没有对这些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也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在风险事件分析中,如果不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利用,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安全信息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作用。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中,对一些影响较小但又经常发生的事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从业人员得不到安全隐患的反馈,将会给日后系统的运行带来风险。

二、安全信息管理的对策

1.促进报告制度与报告文化的建立

在中国民航局的《民航安全监管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民航局施行主动报告安全信息的减、免处罚政策,鼓励广大从业人员主动报告相关不安全隐患和不安全事件信息,在上报信息时可以不记录报告人个人信息。在报告制度上应施行激励政策,同时重视信息的后续验证与反馈工作,局方和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促进行业内形成良好的报告制度。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当安全成为一种价值观,并在机构中具有优先权时,持续提高安全水平就成为了可能。报告系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来自一线人员的连续可靠信息报告。

2.建立良好的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民航安全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共享是对安全信息的极大浪费,要鼓励第三方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签署保密协议,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共享安全信息,从而广泛收集各种航空安全数据。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对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行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和风险预警,并将其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和紧急性的安全问题与各方共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提升整个行业安全水平意义深远。作为第三方的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应遵循无处罚原则和保密性原则,对上报人或上报单位的相关信息绝不向外透漏,维护信息上报方的利益。

3.重视安全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对安全信息的充分分析是对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应建立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对分析环节实施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分析系统,如美国FAA的航空安全信息分析和共享系统(ASIAS)、欧洲的欧盟联合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系统(ECCAIRS)。我国民航也应建立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以民航各部门安全信息系统、企业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为基础,对安全信息进行整合与分类、行业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预警、安全问题专题研究、安全措施跟踪与完善。同时,该中心还应承担与国际组织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实现大数据交流共享的目标,为保障我国民航持续安全提供系统性的决策支持。

三、结语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8

关键词:变电站交 直流在线监测系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066-01

在一体化的变电站交直流在线监测技术之前,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测主要运用充电机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和独立的蓄电池组在线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既不能很好地利用充电机性能分析技术和直流馈线的在线监测技术,也缺乏成熟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和交流系统,而一体化的变电站交直流在线监测技术把以上的技术和系统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形成了一个分层分布式一体化的监控平台,实现了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的一体化在线监测。该文首先分析了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际的情况来论述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该系统运行可靠、效率高、维护方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 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

建立一致的通信规约是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所有功能得到实现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交流系统、UPS系统、充电机、蓄电池组等设备的监控[1],保证及时获得设备运行的实时和历史信息和数据。

其主要功能有:

(1)数据查询。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可以通过表格数字、图表曲线实现。

(2)实时监控。除了具有告警确认和处理功能外,数字、图形和曲线还能真实客观地反应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并能监控设备的实时遥测和遥信数据、实时告警、厂(站)实时告警。

(3)日志服务。记录用户登录的操作和用户维护的系统应用设备并生成不同类别的日志,通过日志可以实现分时段查询。

(4)充电机性能分析。通过对实时显示的充电机环境温度、电流和电压的分析和计算,能很方便地得到稳流精度、均流系数和稳压精度等,再结合性能分析模型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验证,形成最终的性能分析结果。

(5)报表管理。可以通过上传报表模板来改变报表内容格式,设定报表计划,输出报表文档,自动生成报表。

(6)系统设置。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编辑功能强大,能轻松实现绘制、修改接线图,添加、删除厂(站)及设备,修改关联设备遥测、遥信数据。

(7)实时通信。图形能清晰地反映当前厂(站)通信链路状态。

(8)录波浏览。具有在线浏览录波曲线,下载录波文件的功能。

(9)专家分析。根据对蓄电池组单体内阻、组温度、单体电压和组电压的分析结果,制定蓄电池性能分析报告并提出维护建议。

(10)直流馈线环网告警。通过警示灯和弹出窗口等方式对电源环网和控制保护环网的异状态进行实时告警。

(11)用户管理。通过对用户操作权限和厂(站)权限进行管理和分配,减轻管理数据的压力。

(12)参数管理。维护并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包括运行参数、数据采集保存周期、设备台帐数据、遥测越限告警值。

2 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为了方便研究和论述,我们以某电网公司供电局为例,来探讨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该供电局的平台配置如图1所示。

其中,MIS是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管理信息系统。

该供电局充分利用调度通信资源,通过变电站内的保信系统的信道对交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监测信息进行收集和上传,接着经由物理隔离装置传送至安全区的调度Web服务器。在根据调度Web服务器上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而起配置的1台Web服务器和1台应用服务器,使得变电站交直流电源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系统的功能更加齐全。

通过ACE/TAO软件该系统建立了实时数据总线,利用Visual 建立Web子系统,采用Qt软件作为人机界面开发工具。而B/S配置界面的应用,使得配置和维护更加的方便[2]。该系统安装于110 kV的变电站上,已安全可靠地运行了四年,在这期间系统很少出现故障,只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很好地实现了交直流电源设备的在线监测、诊断和告警。该交直流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丰富的图表实现了对交直流设备的远程监控,并能直观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系统具有定值出错告警、馈线断路器跳闸告警、直流馈线环网智能告警、充电机高级诊断等功能,这些功能使得设备检修更加的简单,减少排查故障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能及时发现电源设备缺陷及缺陷点,使得交直流电源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该系统还能在线对蓄电池内阻进行测试并自动生成蓄电池性能分析报告,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电源设备维护,节省了测试蓄电池电压及内阻的时间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用工成本。并且,变电站交直流在线监测系统所具有的数据查询、用户管理、报表管理、实时通信、参数管理、录波浏览和系统设置等人性化功能缓解了巡视和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维护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总之,建立统一的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平台,整合量表配置、组网和后台画面等技术,在引进智能分析、诊断和预警等高级应用功能同时,也要及时完善信息收集、通信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推动交直流电源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9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是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营销、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而形成的方法体系。主要数据资料来源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协会、中商情报网细分市场数据库等。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和专业方法。

1、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

2、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用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逻辑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归纳、演绎、综合。

3、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是各门学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专业方法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

方法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编制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 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过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 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相关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 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 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1、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周期长 资金回收快 效益好 可持续发展时间长

12、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0

关键词:综合网管系统;性能预警;铁路通信;资源管理;铁路事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4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56

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的各个专业也在寻求技术的突破,力求用更多的技术手段保障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高速铁路不单单是速度的提升,更代表着为了达到这一速度提升背后各专业技术的质的飞跃和革新。而在这些专业当中,铁路通信这一专业也在运输生产任务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起来了。由于对各类通信子系统维护的要求随着它们在运输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而日益提高,维护人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引入综合网管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综合网管系统对网内的所有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监视、控制和操作,实现全程全网的“集中监控、集中分析、集中管理”,有效地保证网路的运行质量,提高人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进行性能、资源的预告警和综合分析,提高通信保障水平及安全度,保证网络稳定安全。

根据目前综合网管的运用规范,综合网管可以实现对于接入的各子系统的告警、性能、资源、拓扑、统计报表的同步、分析、呈现等功能,本文将分别根据以下方面进行下一步应用拓展的研究分析。

1 告警管理

作为综合网管,能够实时同步各专业网管的告警是一个基本功能体现,但是告警信息在专业网管也会出现,而且可以及时地通过对网元的操作进行故障排查,因此综合网管对于单独系统的告警处理对于网管人员来说并不能体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来。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单独系统的告警,二是处理告警的是网管人员。因此,综合网管为体现其告警管理的特点,则需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开发。

1.1 多系统告警信息分析处理的应用开发浅析

在日常的系统维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故障点引发多系统告警的情况。多见于传输、数据网系统的故障引发GSM-R系统、调度系统、视频系统、动环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系统同时告警。对于专业网管而言,多个系统同时上报告警,需要多个网管人员同时去进行确认和处理,然后经过台账的查找确认各告警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测试定位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处理。这一过程往往会对于故障定位的准确性以及故障处理的实效性产生影响。

综合网管通过北向接口,与所有的通信子系统网管相关联,会实时地从各个网管读取并呈现告警信息数据,若能够根据告警时间、告警内容进行关联,就可以在众多的告警信息中将由于同一问题引发的告警信息关联出来,可以有助于快速定位故障点,当然这对于各网管系统的时间同步以及北向接口读取告警信息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

1.2 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告警管理分层应用

由于综合网管运用的特点,其使用对象既包括机关科室的技术主管,也包括机房的网管维护人员,而不同的用户对于告警管理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于网管人员来说,声光告警是必备条件,告警信息可以实时查询、确认、调取,是工作中的重要关注部分。而对于技术主管而言,则更关注告警的统计、分析、网元的健康程度等等,更偏向于一定时间周期的告警统计分析管理功能。而实时的声光告警和满屏的告警信息对于技术主管而言并不是日常工作关注的重心,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工作需求进行业务应用分层管理。

2 性能管理及报表管理

对于通信网络的性能管理,是维护工作中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性能指标以及一些话务统计指标会通过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在综合网管中,性能管理和报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应用。

各专业网管也有少量的针对性能指标的告警机制,但是大多数性能指标是没有告警机制的,尤其是需要经过公式计算处理得出的性能参数,对于网络健康情况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却缺乏告警机制,等到周期性统计分析的时候可能已经形成了隐患甚至已经对业务有了一定影响,而要是平常每日查看所有性能指标却又是十分繁重的工作量。

因此,利用综合网管系统建立性能预警机制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应用方向了。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门限,再进行一定比例的降低后,成为综合网管的性能预警门限,比如说GSM-R专业中,无线网络的SDCCH(业务信道)掉话率根据规定要求是不得高于1%,因此在性能预警应用中,当某个小区的SDCCH掉话率靠近这个指标,比如说达到0.9%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实时预警,引起网管人员的注意,查看是否有需要克服的部分。同时对于传输、数据网专业等,性能预警也极其必要,比如光功率降低的预警、丢包率的预警等等,都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

性能预警这一功能的开发应用,可以使得维护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使得运输生产更加安全稳定。

3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作为综合网管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需要不断在使用中进行开发完善的功能之一。由于各个专业北向接口能够提供给综合网管的资源类信息各不一样,因此资源管理针对有些专业比如传输、数据网等可以是动态维护,即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实时地传送至综合网管,综合网管需要研究的只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有机地整合为满足维护人员和资源管理人员需求的图、表、电子台账等一系列呈现方式;但是针对调度系统、视频系统、动环系统等,有些资源是需要人工参与录入管理的,数据半动态的管理模式。因此对于这些专业,则需要明确录入方式,将呈现方式设计得更为开放,可以由录入人员根据需求整合信息,选择呈现及使用方式。

而且资源管理对于某一专业而言,比如说传输系统,有时并不单单需要了解某个网元的资源运用情况,更多时候需要针对某一类业务,某一种组网进行全网的资源运用情况的整合呈现,包括端口运用、时隙运用、时隙穿通的网元、最终承载业务接入的网元等等。这一系列则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结合数据,甚至需要结合拓扑管理中的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关联,以达到完整的呈现效果。

4 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作为网络运行情况的体现方式之一,需要根据需求不断地进行开发和完善,因为根据网络情况的日趋复杂,所关注的部分也会不断地扩充、变化。因此,报表管理的部分在既有的应用基础上,有两个方面更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

4.1 报表的关联应用

根据要求上报的报表,是在报表管理系统中呈现的基础方式,但是其中不达标或者有问题的数据,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报表的内容呈现而已,而是应该通过这个参数能够关联到相关网元、相关时间的其他信息或者是详细信息,可以帮助网管人员对于问题数据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归纳统计分析。因此对于报表的运用,需要用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逐级剖析诊断,同时也需要将原始的一些计数器呈现出来方便判断,而不是仅仅呈现一个运算结果。

4.2 报表的灵活设计

报表管理的部分应该提供一些开放的设计方式,可以由用户自己根据实时的需求进行报表规划设计,选取网元的灵活性、选取指标的灵活性、时间的灵活性等等都需要考虑在内。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对于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运用的一些应用发展的心得浅析,综合网管作为一个有效的网管手段,一定要进一步做到有针对性、灵活性、结合数据以及实际维护经验,才能够在铁路通信维护工作中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作为保证运输生产维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邓烨飞.铁路通信网的综合网管系统[A].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

[2] 张俊琦.铁路通信综合网管应用分析[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2,(2).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1

关键词: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

1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现状

与其它数据不同,汽车研发试验数据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多样化的数据类型:包括图像、数字、文字、视频、音频等类型数据;(2)数据处理过程繁琐:有实时处理、预处理及后置处理3个数据处理过程;(3)测量参数多:一个产品的研发试验测量参数高达上万个;(4)某些数据记录由几类数据合成。比如温度和压力等;(5)数据量很大,不论单个试验模块还是整个试验测试的数据量每次到达到几十G的容量。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提高,数据结构越来越复杂,测量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但是一直没有有效的数据管理工具来实现对试验数据的有效管理,大量的试验数据都以各类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保存及共享。这种落后的数据管理方式存有根多弊端:(1)易出错: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试验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在数据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难免会出错误,影响整个试验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后果。(2)效率低下:试验人员从海量的数据文件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试验数据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3)数据利用率低:试验室数据信息的处理还停留在手工记录及分析阶段,大量试验数据记录在试验人员的记录本上,无法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缺乏广泛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4)安全保密性差:以文件方式保存的试验数据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修改及访问,使重要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大大降低。(5)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挖掘工作:在试验中获得的试验数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简单的文档管理无法通过数据挖掘去使用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总之,大多数企业的试验数据(如试验质量问题点、试验原始数据等)的存放较为分散,无统一管理平台,主要存储于每个工程师的移动电脑中,要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及数据分析时,需要多人协同进行汇总数据并整理与统计,耗时耗力。试验进度都以试验场地每日日报形式,这不仅给工程师工作增加沉重负担,管理层也很难直观的了解各试验进度,同时质量监理方面进行着重复性的整理、知会工作。

2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试验数据管理系统(TDM)能够实现全面详实、科学准确地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记录及高效管理,实现试验各环节进度的记录、跟踪与追朔,并实现各阶段的试验数据共享,为大数据挖掘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基础。试验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掌控试验数据、规范试验流程、试验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达到数字化试验能力、构建知识化工厂,高效的支持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试验数据管理的总目标。近几年来,汽车研发公司在高速的发展中,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产品试验验证分析,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知识,并形成了基本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只有对这些数据和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才能有力地支持整车产品研发工作。为此汽车研发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试验数据管理平台来为试验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流程优化、资源整合以及相关联信息系统的建立力求打造一个全周期的、一体化的、高效的试验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整车试验业务运行中的人、机、料、法、环的一体化的闭合管理,具体表现为:(1)全周期的系统。即结合标准和体系ISO/IEC17025,优化试验流程,对所有试验业务实施高标准、严要求,从试验委托到数据共享实现全周期的试验过程和数据管理;(2)一体化的系统。即整合所有系统到同一平台,实现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将以试验执行为主线的与试验管理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试验信息、质量控制、设备管理、能力建设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3)高效的系统。即通过进行电子化的资源整合,实现智能的任务下达、资源调配、信息跟踪以及交付物反馈等闭环控制,并通过信息共享提高试验数据的利用率和缩短检索时间,以及通过设备智能网络的建立实现远程监控和状态推送。

4建设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

从汽车研发试验业务出发,对数据管理系统提出了如下的需求:建立专业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集中管理试验分析相关数据,并在各业务环节安全共享;高效的管理不同类型的试验数据,如一维/二维/三维结构化数据、模态数据以及非数值数据;能够提供来自测试系统数值数据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柔性的数据单位换算和数据特征的提取;提供高效、智能的试验数据的重用方法,以及与数据分类相对应的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案;以试验对象为核心,并以项目、试验类型、试验科目等为条理,实现试验数据的集中存储、有序管理、快速定位;管理各类试验文档(标准文件、体系文件、分析报告等),灵活定义交付物文档类型,并为每一类文档定义相应的模板;各类图片、参数、BOM结构、文档的搜索、浏览、查看、对比功能,能下载相关图片、报告,又能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样品样件管理,通过状态标识样件的入库、借阅、查阅、报废状态;试验分析业务流程的管控,支持工作任务分解,跟踪、监控和报告分析执行进度;实现试验数据的结果,数据应用方面,能够按照功能等不同要求对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和按照不同试验类别等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建立试验分析的知识库管理平台;系统具体一定的柔性和可扩展性,界面优好;数据安全可控;用户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

5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建设工作应该本着“数据管理-数据应用-业务优化提升”的思路开展,项目优先考虑将所有的试验分析数据纳入系统管理,建立江淮统一的试验数据管理平台。经过对现有试验工作的分析、评估,该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业务流程管理:理顺相关业务流程,对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试验业务流程管理:试验分析任务管理、数据结果等;样品数据管理:样品需求管理等;实物样件库流程管理,通过状态表示样件的入库、借阅、查阅等状态;试验统一知识库构建流程定义;测试测量分析数据模板化和标准化定义;试验原始数据/结构化数据/图片结构/分析模板/BOM/试验文档结构等业务模板化定义;数据创建和导入:建立包含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等多种输入角色的工作平台,以业务导向,将试验数据快速采集、整理入库的支持。支持试验结果结构化数据(如一维/二维/三维数据、模态数据等)的快速批量导入,实现数据特征的快速提取和柔性的数据单位换算导入支持规范化的文档或报告的创建,实现内容与格式的分离,创建完成后能够体现数据来源与关联关系;分析报告或采集的模板化和标准化,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扩展;实现导入模板的定制,支持规范数据内容与样式分离的导入,及支持江淮现有的数据批量导入;数据管理:对相关的试验原始数据、结构化数据、试验任务、文档、图片、视频、参数、BOM等试验相关数据进行规范,形成多维度、结构化的统一存储,方便数据查阅、检索和共享,为产品设计和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试验测试、测量、分析的原始结果数据管理;支持试验的结构化数据管理,包括一维/二维/三维数据、模态数据等,以试验分析流程为基础,结合试验项目或试验任务、业务部门分类、数据相关的属性对数据的层次、格式、类型、属性、参数、版本等数据信息进行规范与描述,实现试验数据的有效组织、关联及重用,以便查询与管理;对于试验数据的结构化模板管理,用户可基于自定义的试验数据模板结构,根据不同的试验业务需求创建或维护不同模板结构,且可自行扩展。后续的试验数据收集和积累,可基于预先定义的模板进行,确保试验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支持试验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包括试验结果数据、汇总报告、过程数据、文档、视频、图片、扫描数据、BOM等,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清晰的目录和层次管理、快速获取;支持试制试验车型、系统或总成零部件的BOM结构管理;实现试验的样品/样件管理,可利用状态标识样品/样件的入库、借阅、查阅、报废等状态,且状态的切换须通过执行不同的审批流程后进行变化;支持试验的设备资源管理,按照试验设备资源类别分类管理,针对试验设备资源具有完全的分类和库管理功能,包含:标准设备,夹具,工装,量具,台架管理,支持试验规划过程中随时查找设备资源;单一试验分析过程数据管理和试验的知识库管理;支持不同试验数据管理对象的属性管理,方便的不同数据的预览、查询、对比,且支持多种版本文档和图片的在线编辑和注解;支持规范化的文档或报告的创建,实现内容与格式的分离,创建完成后能够体现数据来源与关联关系;以试验任务单为中心将样品、试验资源、试验规范、试验大纲、试验数据、试验报告等不同数据联系起来,支持不同试验数据之间,内部数据单元之间建立依赖、关联关系,支持在后期分析中通过关系进行信息的抽取和利用。数据应用: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属性的抽取、整合,进行报表查询与数据对比分析,可将结果和数据按需组织和分析。统计分析:数据属性(类型、重量、尺寸、强度等)的统计分析、图表解释;统计报表输出及报表的自由扩展;比对分析:支持用户自定义下的多类型的数据属性比较,如优缺点比较、重量比较、结构比较属性等;支持多种模式的对比分析报告输出,灵活的对比报表的配置扩展;能够将试验分析和数字化验证结构进行分析和对比,实现设计和分析的一体化管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进行一些后处理,发现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如将一维数据以柱状图或表格方式,二维数据以折线图方式,三维数据以云图方式,模态数据以模态振形3D动画方式实现。

6结论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复杂。通过实施本汽车研发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将建立一个全周期、一体化、高效的试验业务综合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汽车研发的效率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宁.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C].e-works2015产品创新数字化,2015.

能源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2

【关键词】核电项目;可研;报告

1、概述

核能是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日本“311”核事故后,国家核电高速发展的态势有所暂缓,国家正制定核安全规划和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国家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变化,所以应高度重视核电的安全有序发展。

本文从拟采用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工作的经验出发,简要介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可研工作,对可研专题进行具体描述,详细介绍各专题主要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希望能对从事核电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可行性研究

可研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其基本任务是在初可研所确定的厂址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核电厂工程建设的方案和条件,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做详尽、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与工程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论证,对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论证其在安全上、技术上、经济上和商务上的可行性,是项目评估和决策的依据,也是下阶段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可研的范围、内容和深度须按照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核电厂可研报告内容深度规定》(NB/T 20034-2010)、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可研阶段厂址安全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HAFJ0067)以及环保部《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NEPA-RG1)等规定执行。

在可研阶段,业主需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核电站厂址安全分析报告》,上报国家核安全局并取得《核电厂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编制《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国家环保部并取得批准意见;编制《可研报告》,并取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复文件,然后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审查;编制《项目申请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

3、可研专题

3.1 陆域地形测量

对核电厂址区域的陆域部分进行1:1000、1:10000地形测量,为核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四通一平”设计及地质勘察等专题提供相关的地形图资料。

3.2 水域地形测量

对核电厂址区域的海域部分进行1:2000、1:10000水下地形测量,为核电厂取排水口的布置,循环水排水及低放废水排放以及泥沙模型试验提供地形图资料。

3.3 海洋水文站设测

在厂址附近建站观测水文资料,掌握厂址海洋水文状况及海洋水文要素变化规律,为水工、水文等专题数、物模提供基本资料,为水工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3.4 冬、夏季全潮水文同步测验

分析核电厂工程海域和各工程点的调查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水文泥沙运动规律,为水工、水文等专题提供海域水文、泥沙、水质等特性的基本资料。

3.5 厂址气象观测

在厂址区域建站观测气象资料,为开展大气扩散试验提供基础气象参数,为工程设计和厂址总平面布置设计提供厂址所在区域的气象参数。

3.6 大气扩散特性试验

分析厂址所在地的大气弥散特性,推荐适用于厂址的大气扩散模式与参数及大气弥散因子计算模式及相关参数,作为剂量评价的依据;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厂址安全评价报告提供基础数据和剂量评价程序。

3.7 厂址邻近海域水生生态调查

综合调查厂址邻近海域海洋水文生态,评估核电厂建设和运行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3.8 地质调查

调查主要断裂构造、新构造、第四季地层及重要不良地质条件,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内1:10万和1:2.5万基础地质图件和资料。

3.9 海域地球物理勘查

针对性地对厂址区域(150km)、近区域(25km)和厂址附近范围(5km)海域断层进行调查,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海域地质基础资料。

3.10 地震安全性评价

调查和研究厂址区域、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的地质地震环境,分析论述厂址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确定、厂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鉴定、厂址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所涉及的主要地震和地质依据、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给出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

3.11 岩土工程勘查

勘查厂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岩土适宜性、不良地质作用发育规模,评价其对厂址稳定性的影响;为总平面布置、水工方案设计及报告编制提供依据。

3.12 厂址附近水文地质调查

查明厂址附近范围及厂址区的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及与地表水体、周围环境等关系,为报告编制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3.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其成果报告作为提交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工程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

3.14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调查建设项目及其附近压覆矿产资源及矿权等情况,评价建设项目对矿产资源的影响程度,为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本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证明文件提供依据。

3.15 海洋水文

搜集和调查厂址海洋水文特征,分析计算设计基准洪水位和低水位,工程设计潮位、波浪和水温等海洋水文要素,为确定厂坪标高、取排水工程等的勘测设计提供依据。

3.16 岸滩稳定性分析及泥沙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论证取排水水域潮流、泥沙及海床条件,分析工程海域水文特征、泥沙分布及迁移特征,分析工程建设前后的冲淤变化的趋势和淤积形态、范围、强度等,研究减淤、清淤措施,为核电厂的取排水、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17 泥沙物理模型试验

在泥沙数模基础上,建立泥沙物理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以优化取排水工程等的布置方案,论证工程方案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提出技术措施,为核电厂水工构筑物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依据。

3.18 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预测冬、夏季典型大、中、小潮工况条件下,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厂址海域及取、排水口附近温度场和浓度场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分布规律,为核电厂规划容量的可行性论证及对海域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为优化取排水方案提供资料,为物理模型试验提供边界条件。

3.19 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物理模拟试验

在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数模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提出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程度,优化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取排水口附近海域增大扩散、稀释和输送能力的方法,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程度,使其满足环保要求,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3.20 环境调查

对核电厂址半径5km、20km、80km范围内人口资料、居民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分布、城镇发展规划、居民饮食、工业企业、军事设施、交通运输、名胜古迹和旅游风景区、农牧渔业、生态环境、农田和养殖场、事故应急等情况进行调查。

3.21 环境辐射本底概况初步调查

了解厂址所在地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和电磁辐射水平,判断厂址目前的放射性本底水平情况;为以后编制“放射性本底调查大纲”和开展厂址环境放射性本底监测积累数据和提供经验。

3.22 环境辐射本底概况初步调查

了解厂址所在地非放射性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声环境的本底值,为正确评估施工期环境影响提供相关依据。

3.23 可能最大降雨分析计算

分析厂址和邻近地区的暴雨特性,计算可能最大降水(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进而估算可能最大降雨量,为核电厂址防洪和安全论证提供依据,为厂区排水设计等提供可靠参数。

3.24 常规气象、极端气象和工程气象分析

调查厂址区域气象特征和极端气象事件,设计基准风、气温、降水和降雪等极端气象参数,对厂址气象特征,工程气象参数等进行评价和计算,从气象角度对厂址的适应性进行总结评价。

3.25 海冰调查观测研究

针对北方沿海厂址,收集和观测厂址附近海域海冰情况,分析研究附近海域浮冰和固定冰的形成、运动特点,及对核电厂取、排水口和水工建筑物的影响,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数、科学依据。

3.26 淡水水资源论证

分析核电厂淡水水源的可靠性、供水方案的可行性,合理确定淡水水源和供水方案,为淡水水源取水设计提供依据;并论证取水可行性和用水的合理性,分析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他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编制并上报水资源论证报告,以取得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核电厂用水的批复文件。

3.27 水土保持方案

对核电厂场地平整涉及到的工程活动的水土保持进行调查、分析,对区域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28 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

根据厂址条件,提出核电厂海水冷却水取排水量,进行取排水工程的方案设计;在数值模拟计算成果基础上,进行取排水工程多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本工程取排水方案的推荐意见。

3.29 大件运输规划(含码头)

调查核电厂厂址附近现有交通运输条件,确定核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方案,对大件设备运输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同时对运输设施的设置提出建议。

3.30 输电系统规划论证

主要根据电网电力市场空间情况对电厂合理的建设进度和投产时间进行分析和建议,分析电网的电力流向,得出电厂的供电范围和供电方向,为下阶段接入系统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3.31 一期工程接入系统设计

按照输电系统规划,设计本工程与电网的接入方案,以明确输电线路的走线路径、出线回路、接入位置等。

3.32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对使用海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核电厂运行期间温排水和放射性废液排放对受纳水域的实际影响,核电厂取水设施的卷吸效应和机械碰撞对水生生物的损伤影响,及运行期间对厂址附近海域的环境影响。

3.3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分析核电厂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和人员接触情况,预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论证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提出相关补充措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对策,使项目建成投产后能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要求,最终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3.34 职业安全预评价

辨识建设项目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其危险等级及可接受程度,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职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决策参与和职业安全设计的依据。

4、经验总结

4.1 长周期和获取基础资料的专题要尽早开展

部分专题的周期跨度较长,如厂址气象观测需两年,水文站设测、海域生态调查等需一年,这类专题应尽早开展,为后续相关专题的开展及相关报告的编制创造条件。

提供基础资料的专题是开展各相关专题的基础,如陆域、水域的地形测量,地震、地质情况的勘测,水文气象观测等获取基础资料的这类专题应尽早开展。

4.2 明确专题间相互关系,合理安排专题开展计划

了解专题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专题开展计划,可提高核电前期工作开展效率。如水文站设测资料是开展海洋水文、泥沙数模、温排水和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数模专题的基础,而这三个专题又是开展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的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是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题的前提条件等等。

4.3 做好沟通协调,确保各相关专题成果的一致性

为保证环境影响报告书、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可研报告的顺利编制及报告合理,在专题开展过程中须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相关专题成果的一致性。如厂址区域岩土工程勘查和地质调查的岩性、水文站设测与海洋水文专题计算的理论深度基准面等。

4.4 严格控制外委专题的质量

专题由总体设计院完成专题任务书的编制,业主确定有资质的承接单位来实施,并要求专题承接单位应按照核电厂质保要求编写工作大纲和质保大纲,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完善大纲,最终专题报告也应通过专家评审。另外,在专题开展期间定期跟踪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进度;对有外业的工作,应不定期地去外业现场巡查;同时加强与承接单位、总体设计院的沟通,确保专题工作开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