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

时间:2023-06-04 10:47:47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范文1

全科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新生力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进步,特别是在2011年我国卫生部提出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将向全国人民广泛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科医学,进一步为全科医学在全国的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概念

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的综合性医学学科专业,面向社区与家庭,融合了各学科的综合知识,覆盖范围广,强调以人为中心,是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的长久、整体的维护。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是专门接受过全科医学训练的新型医生,能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全方位负责管理生命、健康与疾病。

2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正式地提出了全科医学的概念。1989年11月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召开并成立了北京全科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成为首家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并于2000年7月成为卫生部直属的第一个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广泛覆盖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培训网络。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协调运作共同制定了全科医生任职资格和晋升条例,至此,我国的全科医学步入正规渠道。总理于2011年6月2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会议要求在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个合格的全科医生。

3全科医学的特点

“以人为中心”是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其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病人要进行综合、持续并具有个体化的照顾,最大化的协调、利用一切有利于病人康复的资源。(2)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3)增强全科医生的责任感,加强对被服务者的长期照顾。由此可见,全科医生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包括医学及医学以外的行为科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以及高尚道德及情操、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更加体现医学的公益性。

4我区全科医学的展望

内蒙古自治区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即便是医学专业人士也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全科医生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全科医生应该承担什么及如何开展工作等等。此外,由于我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等相关条件的制约,卫生医疗条件相对较为落后,老年病、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尤其是近年来的SARS、甲型流感的出现再次敲响了人们健康意识的警钟,从而逐步提高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而全科医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认同、难以从基础医疗中获得荣誉、收入低;有大部分群众认为全科医生不是专科医生,不是对某一专科精通,看不了大病,从而不愿意相信全科医生,这些直接导致目前我区全科医生人数较少,与医疗的快速发展严重不相符。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队伍。总之,在这个日新月异变革的大时代,我区努力顺应时展的大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加强全科医学的建设,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投身于自治区全科医学事业的建设中,促其蓬勃发展;此外,建立健全医疗网络覆盖范围,实施精准的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确保被服务的对象得到最满意的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临床联系,特别是在信息收集、病情监测、疾病系统管理等各方面业务的积极合作,从而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做到“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基层”。让全科医学真正的走到百姓身边,惠及百姓,让百姓对全科医学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加大经济投入的力度,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加劳动报酬,提高社会地位,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健全全科医学的迅速发展。

作者:齐红霞 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

全科医学范文2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刘炳炜,干正琦,王宏智,俞歌

主动脉瓣置换术127例临床分析邵冲,单月宏,谢永明,彭勇,臧尉,戴春雷

伊曲康唑抗复发疗法治疗花斑癣的疗效观察王鲁梅,李俊杰,袁景桃,周敏慧

61例2型糖尿病眼部病变临床研究齐红卫,刘雪彦,李会玲,武予夏

通心络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中华全科医学 潘慧娟,霍光,王玉梅,华毅

26例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刘萍,LIUPing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2例报告宋国祥,张道习,周益龙,王成元,张国田,欧阳儒民,赵振立

4种材料修复老年人前牙根面龋的临床分析李令超,LILing-chao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王宪,赵晓燕,李建,WANGXian,ZHAOXiao-yan,LIJian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罗玲,庄雷,LUOLing,ZHUANGlei

5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分析任俭,RENJian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干预评价徐邦夫,王春光,胡建功,刘亚伟

1020例重度创伤早期急诊救治的回顾研究杨欣,李能平,卢小兵,YANGXin,LINeng-ping,LUXiao-bing

拉米夫定、水飞蓟滨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冯慧琴,许祥稳,殳长林,FENGHui-qin,XUXiang-wen,SHUChang-lin

手术治疗儿童鼾症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疗效观察符涛,范小全,FUTao,FANXiao-quan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潘岐作,陈昌南,林云笑,黄活勋

非诺贝特和普伐他汀调节血脂及尿酸的研究刘茜,LIUQian

3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刘海英,汪磊,努尔江,LIUHai-ying,WANGLei,NUEr-jiang

瑞贝克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李清,王建华,余秋寒,张雪盟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朱廷彦,崔延东,蒋雷,ZHUTing-yan,CUIYan-dong,JIANGLei

鼻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应用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巫锡煌,张延兴,饶玉珍,王亮

6例Castleman病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朱俊锋,倪世良,周黎黎,张凤

手部高压注射伤6例临床治疗浅析顾加祥,刘宏君,张乃臣,田恒,潘俊博

125例中老年人牙隐裂疗效临床分析余辉,余建桥

加强护患沟通优化医疗服务预防医疗纠纷侯丽,王玲,石明丽,郭涛,王超

十八味中药组方对男性弱不育症治疗研究薛宗勇,王敏,张建国,冷会勇,潘昌波

肾移植术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衣美玉,林翠珍,刘建玲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脂的关系研究菅强,吴业宾,贾保民,邹永红,赵骥飞

适宜中医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蔡祖祥,马灿泽,余道兵,胡海科

胜利油田3854名中老年职工疾病谱调查分析陈社堂,CHENShe-tang

102例儿童斑秃诱因的临床调查分析王特,陈关珠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李慧侠,殷扬

糖尿病前期的转归、危害及干预策略吴文炎,WUWen-yan

成人臀肌挛缩症微创治疗临床分析叶斌,陈友燕,谢伟,YEBin,CHENYou-yan,XIEWei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张晓华,王斌,ZHANGXiao-hua,WANGBin

植骨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袁佳,吴新中,李春生,蒋立坚,李卫国

8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临床病理分析杨丹球,YANGDan-qiu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王祥魁,高涌,WANGXiang-kui,GAOYong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CT分型与临床治疗探讨王国平,詹荣举,刘青,俞忠HtTp://

硬脑膜翻转法修补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研究王强,邱胜利,赵俊山,王林,贾德群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加药物治疗门脉癌栓研究中华全科医学 蒲春华,黄柱华,PUChun-hua,HUANGZhu-hua

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分析翟景梅,周云,严向明,张婷,付明翠,张旦红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陈娟,黄柱华,赵沦,周海荣

12例大垂体腺瘤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马骥,汪恩焕,周钟阳,王茂林

美多巴结合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肢体的影响刘惠宇,朱丽芳,何小燕,何永祥,黄秀娟,曾春英,杜碧青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崔若玫,吕昭萍,李喜枝,CUIRuo-mei,LVZhao-ping,LIXi-zhi

吉非替尼治疗6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陈东升,郁小凤,CHENDong-sheng,YUXiao-feng

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及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汤凤英,冯燕娴,桑更生,石增刚,竟雪莹

维持性血液透析男性患者性激素的相关研究周震,曾斌,赖喜玉,郑会丰,庄丽贤,林奕丽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董毅,刘蕾,朱太岗,李月红,夏瑞祥,曾庆曙,钱旭久

闭合性胰腺损伤16例临床分析谭诗成,陈钢,鲁刚,张冬辉,张剑宝,刘业星

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冯瑛琦,俞宇,曹溢,王卓,王玥,闫红旗,郑曙翘

两种根管充填糊剂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观察刘瑜,操小马,吴同勇,张娟

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8例顾江魁,葛阳,陶立伟,GUJiang-kui,GEYang,TAOLi-wei

3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费维国,姚坦,FEIWei-guo,YAOTan

男性不育者精浆及乳酸脱氢酶活性的研究中华全科医学 孙华宾,刘雅峰,刘燕,桂西青,周灿权

严重外伤性鼻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体会解岗,陈怀瑞,白如林,XIEGang,CHENHuai-rui,BAIRu-lin

EMMPRIN及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范荣钢,凌林,查明,戴敏

阿替卡因浸润麻醉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疗效分析刘金刚,游云华,梁军,荆少红

宫颈癌筛查的三阶梯临床应用李利平,丘媚妮,杨满,吴成勇

腹部手术后9例乳糜漏的治疗施其龙,朱革非,SHIQi-long,ZHUGe-fei

煤矿工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临床分析王真琦,杨建军,肖志刚,张清艳

糖尿病危险因素行为干预效果观察沈景红,韩秀苓,任捷,舒丽君,安秀清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吴志勇,卢海彬,姬德宇,WUZhi-yong,LUHai-bin,JIDe-yu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探讨张爱莲,刘英丽,ZHANGAi-lian,LIUYing-li

纤维蛋白原血清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王俊珺,袁肖征,施燕红,王鹏

冰刺激治疗脑干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李曙光,LIShu-guang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37例临床分析臧学利,居宝芹,ZANGXue-Li,JUBao-qin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讨廖海石,林柏洪,LIAOHai-shi,LINBai-hong

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魏希强,谢亚琳,WEIXi-qiang,XIEYa-lin

两种药物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张浩,ZHANGHao

左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6例体会金东华,杨勇,叶学忠,贾锋,周明

神经节苷脂佐治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李社会,LIShe-hui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诊治体会林文如,徐晓飞,范洪峰,张艳喜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张艳,冷雄刚

AMI合并糖尿病患者溶栓及PCI术相关分析韦锋

全科医学范文3

【关键字】全科医学 教育模式 问题 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作者单位:1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问题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全科医学范文4

1.1调查对象

2010年11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在校本科四年级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18人。

1.2研究方法

1.2.1课间实习安排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共24课时,其中课间实习4课时。

1.2.1.1制定实习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结合目前本教研室所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1]制定了《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教学大纲: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熟悉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现状。教学内容: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介绍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1.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全科医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社区带教教师集体备课。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及难点。仔细研究角色扮演的案例,确定剧本,以及确定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线。

1.2.1.3预讲在课间实习课正式开始之前,由教研室组织全科医学相关专家,安排社区带教教师进行预讲。在预讲后由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1.2.1.4正式上课利用课间实习4课时的时间,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由社区的带教教师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然后由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名全科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向同学展示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最后再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的参观。

1.2.2问卷调查在课间实习的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参加课间实习的反馈情况。共发放问卷118份。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社区介绍、角色扮演以及参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并主动地参与到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去。课后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对《全科医学概论》的反馈情况。

3讨论

全科医学范文5

 

2006年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1,要求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学科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随后,2009年4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3中再次强调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培养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加强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有59所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了全科医学及其相关课程。

 

本文通过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全科医学的态度,为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学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1.2调查内容与方法《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共计27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绪论,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人际关系与医患沟通及特殊人群保健,均为理论讲述,未设社区见习。授课结束后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②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认可程度。统计学方法以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1—般情况发放及回收问卷228份,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100%。228名学生中,男生120名,女生108名;平均年龄21.02岁;北京生源139名,外地生源89名。

 

2.2对于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掌握228名学生中,87.3%(199/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应该提供综合性和连续性的服务;87.3%(199/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应该管理慢性病;95.6%(218/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89.9%(205/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应该为患者提供预防性照顾;74.5%(170/228)的学生认为病史采集是全科医生诊治患者的主要工具;86.0%(196/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不仅在诊所内为患者提供服务,还要考虑其家庭因素,为其家人提供服务;84.2%(192/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应为社区人群健康负责;63.6%(145/228)的学生认为与其他专科相比,全科医学具有较高的成本效果比。

 

2.3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态度228名学生中,28.5%(65/228)的学生表示将来不愿意做全科医生,49.6%(113/22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将来是否做全科医生,21.9%(49/228)的学生表示将来愿意做全科医生;31.1%(71/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比较低,1.1%(71/22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7.8%(86/228)的学生不认为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比较低;28.5%(65/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得不到其他专科医生的尊重,1.1%(71/22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0.4%(92/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能够得到其他专科医生的尊重;51.3%(117/228)的学生认为在全科医学领域很难成为一名专家;48.3%(110/228)的学生表示虽然全科医学的知识非常好,但以后仍然想当一名专科医生,0.3%(69/22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1.5%(49/228)表示不想做专科医生;64.9%(148/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健康问题;84.2%(192/228)的学生认为全科医学能够提高社区总的健康水平。具体讨论《全科医学概论》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则,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的角色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培养他们对全科医学的兴趣,认同全科医生的工作。

 

我校于1994年在临床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经过十几年来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授课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临床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够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主要原则和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

 

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通过对《全科医学概论》的学习,4.9%的学生认为全科医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健康问题;84.2%的学生认为全科医学能够提高社区总的健康水平,但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仍然不能形成对全科医学的极大兴趣,只有21.9%的同学选择毕业以后做一名全科医生,而48.3%的学生表示虽然全科医学的知识非常好,但以后仍然想当一名专科医生,这可能和目前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有关。有研宄显示,全科医生来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待遇偏低。其次,工作后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社区全科医生的知识更新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也限制了社区全科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而且,由于全科医学是新兴学科,全科医生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社会地位相对于专科医生较低,全科医生的价值得不到认可,自信度受到直接影响,这直接影响了医学生毕业后选择做全科医生的积极性,限制了全科医生的来源。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49.6%的同学对毕业以后是否做一名全科医生持不确定的态度,对于“虽然全科医学的知识非常好,但以后仍然想当一名专科医生”这一问题,有51.8%的同学选择不同意和不确定,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毕业后选择从事全科医学或专科医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出现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医学院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城市医疗人才呈饱和状态,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收毕业生。另外,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许多大医院把招聘门槛提高到了硕士以上,而且这种用人取向全国基本一致5。就业压力增加,竞争更为激烈,使得一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不再一门心思选择毕业后到大医院工作,而是对择业问题进行更多的考虑。如果能够通过全科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全科医学的理念、社区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方法,有利于引导今后医学生的就业取向。

 

由于我国目前基层医疗的现状,没有高质量的社区教学基地,因此《全科医学概论》主要为理论讲授,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见习和实习的机会比较少,使得理论和实贱严重脱离,授课效果不太理想,导致一些对全科医学感兴趣的同学对今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持不确定的态度。在韩国医学生中做的一项试验表明,经过2周的家庭医学实习,医学生愿意选择家庭医生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者,在未做实习之前平均为3.2(用0~10表示愿意选择的程度),经过家庭医学实习,平均分值为6.8。可见成功的医学院校的家庭医学教育能够影响医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9。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全科医学,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科医学的宣传力度,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临床医学生到社区锻炼的机会,重视提高学生的社区工作意识,转变其就业观念610,促使他们毕业后愿意选择到社区从事全科医生的工作。

 

总之,在本科阶段对临床专业本科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观念、原则及其核心知识,但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对于培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尚未达到一定的效果,应注意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引导更多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服务,为全科医学培养更多的人才。有效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7]。随着食管支架性能的不断改进,解决进食困难也不再是食管支架的研究重点,降低食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成为众多学者和患者关注的焦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气管食管瘘、胸骨后疼痛、再狭窄和支架移位等®。20余年来,学者的研宄为提高各种原因引起食管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支架的并发症如胸骨后疼痛、支架阻塞与再狭窄、支架移位与脱落、大出血、穿孔等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早在1999年就有学者提出选择合适直径、长度和扩张力的支架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支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术中出现胸骨后不适感与支架弹力有关,支架直径越大,弹力越大。但直到目前,临床应用的食管支架直径通常均为16mm以上。16mm的支架治疗食管癌引起的狭窄,患者的不适反应明显轻于更大直径的支架,但在食管癌放疗后狭窄患者,术后疼痛仍然明显。食管癌放疗后狭窄患者,狭窄处疤痕明显,食管壁紧张度高,支架对管壁的张力大、刺激强,同时,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痛阈降低,是支架置入后疼痛明显的原因。针对此类患者,本组应用12mm直径的CZES型食管支架,旨在降低支架的径向扩张力,减轻支架对食管壁的刺激。从结果看,效果十分显著。12mm直径的支架明显细于16mm直径的支架,对管壁的压迫和刺激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不明显,耐受良好。

全科医学范文6

谁是未来全科医学发展的主力军?毋庸赘言“人才”――全科专科医师。200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将开展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与之相关的是,日前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明确提出,各大医学院校探索增设全科医学临床二级学科、鼓励大型综合医院增设全科医学科室等。

有关专家表示,这一文件的预示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公共卫生院系单独培养,转化为医学临床院系、公共卫生院系等机构协作完成,而全科医学的培训重点也将转向临床技能实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见图1)。培养体系转变正是为打造一支优秀社区医疗队伍做准备,而全科专科医师也将成为医疗服务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背景

全科医师也是专科医师

现阶段,许多人认为,全科是与专科相对的学科,而全科医师的技术水平更是不如专科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秉辉教授指出,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造成了公众对全科医师的不信任。

杨秉辉表示,全科医学是归属于专科医学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专科医学的分支。例如,心血管专科、肛肠专科等,全科也可以称为“全科专科”,而服务在其中的医务人员理应称为“全科专科医师”。

据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贾明艳介绍,这一概念在2005年就获得了认可。当时,学术界对服务于社区医疗的医务人员培训项目提出多种命名,如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培养等,但最终命名为“全科专科医师培养”。

“这就意味着全科医师培养被纳入到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全科医师被承认为专科医师,《规划》中提出将全科医学归为临床二级学科,无疑佐证了这一事实。”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君解释说,所有的专科医师毕业后都需要经过3年住院医师培训,以提高临床能力诊疗水平。而住院医师培养包括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全科医学已经归属于临床二级学科,也就是所谓的普通专科,所以全科专科医师将按照普通专科培养体系进行培养(普通专科培训一般为3年;亚专科培训在完成普通专科培训的基础上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训,一般为2~4年)。

从2005年全科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确立至今,该培养模式已经经历了5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的部级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4家。其中,除外,其他省市区均已建成省级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在全国已经普遍开花。

陆君表示,尽管目前能够通过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人数还很少,但就个体而言,个个都是社区医疗行业的“精英”。有数据显示,自北京市开展全科专科医师培养以来,每年输出的人才中,有70%将成为社区医疗行业的骨干分子。今年是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大面积推广的关键性一年,全科专科医师培养是为社区医疗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解读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较多,大体分为四种模式:岗位培训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全科医学学历教育;还有一种是与国际惯用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教育再经过3年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共计8年,这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模式。

“其中,8年培养出全科专科医师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在全科医学被纳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通过这一模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这也是今后十年的发展方向。”首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全科医学系教授路孝琴表示。那么,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全科专科医师?

全科专科医师培养一大特点在于设置了培训准入门槛。目前,在社区工作的全科医师多为在岗医师通过转岗培训或岗位培训而成。由于岗位培训没有入口,在岗医师又多为大专学历,基础教育较为薄弱,而岗位培训时间短又使得其临床基本技能较差,整体队伍水平不高,百姓不认可。陆君指出,全科专科医师培养在准入上就与其他培训有所区别,只有经过5年临床本科教育的医学生才能够报名参加在基地的培训,这就保证了培训出来的全科专科医师是“精英中的精英”。

3年 用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经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医学生如果选定全科工作方向,就必须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郭爱民教授介绍,“这3年的培养包括全科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见表1)、临床培训基地轮转(见表2)、社区独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训练。培训结束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成为全科医师。”

路孝琴进一步阐述到,在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中,理论知识还包含医患关系、医学法律等相关人文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体现实用性,以社区常见案例为主。此外,以前社区没有科研课题,但如今明确了全科专科医师的地位,全科学科要保证能与其它专科发展同步,全科专科医师也需要做科研。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学习都是在培训前期完成,而是可以由各基地调整,安排在社区培训时进行。

一些医学生表示,在大医院轮转期间科室太多,抓不到重点。对此,路孝琴表示,临床培训基地轮转是让学生重点掌握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防治原则,为在社区工作打下基础。为了对临床实践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安排将大医院轮转与社区实践在时间上结合起来,如每轮转一个月在社区待一天,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梳理。

据悉,全科专科医师模式是和国际接轨的,大多数国家培养全科专科医师的时间是3~5年,有的国家如加拿大设有两套方案,面向农村培养的全科专科医师培训时间是3年,面向城市的则是2年,因为身处城市的全科专科医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多。

26 个月 在大医院轮转

《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将全科医学归为临床二级学科,即为临床学科其工作的侧重点也将是承担医疗服务。台湾联新国际医院院长张焕帧表示,任何医疗机构都比不上三级医院的诊疗能力强,这就需要三级医院在培养全科专科医师中起作用。《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室。

“但应注意的是,全科专科医师需要掌握全科医学的思维,切忌受专科医学思维的局限。”郭爱民强调,在大医院轮转的26个月,全科专科医师难免会受到专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影响。因此,全科专科医师在大医院轮转后,还需回到社区医疗机构接受技能操作培训。只有将大医院临床工作经验结合社区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医师才是真正的全科专科医师。

贾明艳指出,打造一名全科专科医师需要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协作。试想,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中,既有年轻人,又有老人;既有妇女,又有儿童,涉及多个临床学科,依靠单一学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就决定了全科专科医师需要在大医院重点学科进行至少2年轮转培训,获得较为规范的临床诊疗经验。

三级医院设全科医学科正是起到培训全科专科医师的作用,此外,全科医学科的设立对大医院与社区诊疗接轨也大有帮助。陆君指出,只有大医院设置了全科医学科,才能实现双向转诊,全科专科医师在往大医院转患者时,可以较快找到对应的科室,而三级医院的患者下转时,也可以与全科专科医师有较好的沟通,才不会盲目地把患者随便“扔出去”。

张焕帧告诉记者,全世界多数全科医学行业的专家认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必须要依赖大医院,也只有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协作,全科医师才能担当“守门人”的职责。目前,台湾所有大型医疗机构上半日都不开专科门诊,而是开设全科门诊,只有到下半日才有专科门诊,看专科门诊的所有患者都必须由上午的全科门诊下转。

影响

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的健康守门人

数据显示,几乎90%就医人群的医疗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然而,现在在社区工作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的几率比大医院相对较高,百姓不愿去看病,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体系的建立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而经过全科专科医师培养的全科医学人才临床技能得到提高,可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作用。

陆君介绍,针对罕见病、多发病进行规范化培训后,全科专科医师对诊疗罕见病、多发病都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独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诊疗服务,只有全科医生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才能把患者留在基层,使基层医疗机构起到‘网底’的作用。最终达到合理诊疗的布局――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治疗,疑难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在社区将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地开展起来。

伴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培训学时有所增长,人力、物力较以往也有很大的增幅,这会不会影响医学生选择进入全科医生的行列呢?

“这是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贾明艳说,美国全科医生和其他专科医师每年规范化培训的名额是由国家进行分配的,如神外医师由于需要的素质较高,规范化培训名额少,需竞聘才能获得培训名额,而家庭医生(及全科医生)培训名额较多,收入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培训前后的收入也是不一样的,在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前的收入可能是3万~4万美元,培训后可能达到10万~15万美元/年。

全科医学范文7

由香港资深医疗界人士发起成立的旨在提升全科牙科医生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全科牙科医学会,自正式组建以来,按照中央人民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关于CEPA的政策要求,开展了为牙科医生提供系统培训、为社会大众健康服务的平台。有关学会的情况我们对香港全科牙科医学会会长黎应华医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黎会长,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业过程,您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业内专家的?

黎会长:我自小在香港长大,中学毕业后考入台湾一所大学念牙科学专业。牙科学当时是一个很不错的专业,可我念到三年级的时候,就念不下去了,因为我认为就几颗牙齿的问题,觉得没什么好学的。可到了到四年级的时候,我才发现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有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整形科等等,感觉很复杂,于是我决定勤奋学习,到五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六年级毕业后,我先在一家医院工作,一年之后,自己开设诊所。后来我又去美国进修,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我发觉世界上很多国家对牙科医生的培训都不够全面,专门训练全科牙科医生的机构少之又少,当时我就在想,我回国后要办一个专门培训全科牙科医生的学会,现在真的如愿了,而且办的还不错。

记者:黎会长,请您介绍一下全科牙科医学会成立的情况。

黎会长:全科牙科医学会于2005年成立,至今一年有余,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它具有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已凸显出来,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早在十年前全科牙科医学发展这个概念就被香港牙医界提出来了,经过摸索和观察,发现全科牙科医生一般都是毕业后,自己开诊所创业,这局限了全科牙科医生的发展,他们没有更多机会到医院长时间做研究实践,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许多医生的技能水平都停留在刚毕业的层次。

于是我们就思考怎样才能提升全科牙科医生的能力,使其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最后我们采用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全科牙科学系的培训模式。结合本土实际,经过八年的探索和筹备,成立了全科牙科医学会。医学会主要是为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内外牙科医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升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学习亦可以拿到英国皇家牙科医生学位。目前,香港有100多个医生已取得英国皇家牙科医生学位,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记者:全科牙科医学会秉承的宗旨和合作范围有哪些?

黎会长:我们旨在提高市民对口腔健康的认识,提升牙科医师技能水平,推动全科牙科医师的培养,倡导全科牙科医师持续再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现在我们已联合西医、中医、护理等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开展与众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全面合作,如:广州暨南大学、广州医学院、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为港澳与内地及海外的全科医学领域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沟通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大平台。

全科牙科医学会现有会长、两位理事、两位副会长、财务长及秘书长七位主要成员。

记者:全科牙科医学会成立一年多以来,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黎会长:全科牙科医学会成立一年多以来,主要致力于提升业界牙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我们与全国许多重点医科大学取得联系,本着“合作与发展”的态度共同进步。最先与广州暨南大学合作,我们从那里引进硕士班课程,主要是为香港、澳门、台湾学员提供到大陆学习的机会,经过三年的修读,就可以拿到中国教育部的硕士学位。

目前全科牙科医学会已与深圳市最重要的医疗服务机构――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开办“口腔外科预备班”,此外为了更好的加强执业牙科医生在头颈部解剖方面的知识,提升口腔外科手术技能,全科牙科医学会与暨南大学和暨南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办“头颈部解剖学习班”等事情。

记者:黎会长,全科牙科医学会为内地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黎会长:全科牙科医学会在与国内合作的过程中,对内地有了更多的了解。目睹祖国经济腾飞,国力增强的同时,也看到了祖国还有许多贫穷落后的地区,尤其是那些“地无三尺平”的广大山区。在那里,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此学会开展了一系列内地扶贫的工作,内地事务总监亲自前往多个内地贫困山区实地考察调研,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准备,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个名为“全颗爱心”内地山区医疗教育扶贫系列活动“方案,为内地的发展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对内地的扶贫工作,我们以后会做得更多、更好,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记者:对全科牙科医学会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计划?

黎会长:全科牙科医学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港澳与内地及海外地区的执业医师,香港有一千九百多名牙科医生,在台湾有一万多人。我们将来的主要工作是以推动全科执业医师的持续再教育为主,兼顾其它医学领域的发展。学会已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所著名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聘请了多位港澳医学界资深人士担任顾问,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采用 “自我检讨式”的学习方法,把每一个工作做得更好,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更高的起点。全科牙科医学会将立足本土,冲向世界,我们着力将其打造成供全世界全科牙科医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平台。

全科医学范文8

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之一,经过深入研究制定的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全科医学的学员整体医学统一疾病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全科医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适合该专业教学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全科医学;案例教学模式

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开始出现并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欧美,是整合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生物医学的一门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西方整体医疗体系中,全科医学已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学平台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作为新兴学科开始引入我国,我国于1997年1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制定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的决策,使我国的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有了重大突破[1]。

1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我国政府正致力于努力提高全民的基本医疗质量,具体措施之一就包括全科医生的培养,期望可以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全科医生是全科医学体系的主要执行者,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发展的需求,并为基层医疗队伍提供综合、经济、便捷、有效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所以充分施展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全科医生也因此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只有全科医生的整体队伍合格,才能有合格的“守门人”,优秀的全科医生是我国卫生事业长远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人才,医学教育应紧跟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2]。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健全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及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使命。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的临床学科,培养能够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其对学员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要求全科医学的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全科医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之前,我们的传统教学多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围绕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多个资料显示,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全科医学中提出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与必然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课程体系设计上沿袭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3],课程内容多以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知识为主,预防医学及医学人文部分的课程设置相对较薄弱。(2)教学方式上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性受到限制,接触实际患者机会偏少,不益于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3)培养目标上重治疗轻预防,各课程之间联系不够,针对性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相悖。

3案例式教学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典型真实的临床病例给学员建立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学员通过积极认真的讨论思考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主动性,鼓励学员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员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极大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施行,加深了学员对全科医学内涵的理解,加深了学员在处理健康问题上的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反映了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4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整个案例教学的主要依托在于临床病例,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重中之重是要选出符合全科医学教学要求和符合全科学员基础的典型病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对大量的临床病例进行逐一筛选[4];其次,选择大多数全科学员可以理解接受的典型病例,通过学习拓展思维,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第三,经过筛选最终入选的临床病例能够给学员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引导,启发学员进行讨论;第四,课堂讲授与课后巩固相结合。课堂讲授的病例应简短精悍,课后巩固的病例适度向外延伸,让学员结合已学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加强学员的参与意识;第五,可选取某些典型的反面病例,在学员纠正反面病例问题中,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和临床课程之间的关联,建立较为整体的医学框架,因此,案例教学应由具有一定临床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决定授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应充分准备,尽可能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案例教学的技巧,必要时还可进行演讲技巧和心理学的培训。案例成形后,教研室内部应组织充分的讨论和预讲,对正式授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复完善案例,以期充分体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正式授课前,还应对学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详细说明授课过程,动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选取的病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富有启发性[5]。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教学目标,然后对病例进行简单总结,逐步引导学员进入临床情境,随后,围绕与该疾病相关的基础、临床、预防等知识提出问题,学员分组讨论,可以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不能解答的或学员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解答,并要求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及时穿插渗透全科医学的教学思想,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案例式教学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方法,学员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的情景,获得直接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由于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特殊性,对学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其他专业,故教师在授课期间,更应该减少讲授为主、理论为主的被动式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经过深入研究制定的案例教学法,达到了比较好的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有益于全科医学的学员整体医学统一疾病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获得实际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科医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适合该专业教学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纪文静 刘海英 冶玉萍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学科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吕兆丰.全科医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李迎春,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193-194.

[3]周远忠,申静波,刘俊,等.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模式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13):1552-1553.

[4]章宏,苏建军,王志武.实际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99-800.

全科医学范文9

[关键词]全科医学 人文医学素质 教育

一、人文素质培养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

(一)人文医学素质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复合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医学服务由单纯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发展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医学的发展为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医学生应当成为具有医学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基本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病人,对病人有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这表明,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一定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项根本任务。

(二)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模式新变革的核心。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是看病防病的“多面手”,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滞后的几大主要原因

(一)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重智商培养,轻情商培养,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素质的形成,直接降低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高校首先要承担起了“补课”的责任。

(二)教师观念落后,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转变,漠视社会、心理、伦理等多角度多方位探求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三)医学人文教育学科研究滞后,医学院校更是缺乏人文教育机构,而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轻视了人文教育。

(四)医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中与人文教育相关的“两课”主要承担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薄弱,课时量仅占10%,而且教学方法简单、考核方式单一。

(五)医学院校学科背景单一,医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职业技术与职业的应用性发展,学科知识注重工具的实用性,轻视了历史的、情感的、思想知识的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学校缺乏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人文素质的培养和造就不仅仅需要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更要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这种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通过无处不在的影响,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我们习惯将高校营造成“知识的殿堂”,使其缺乏人文情怀,这无助于校园人文氛围的塑造,这使得学生个体在人文素质养成的过程中,缺乏应有氛围熏陶。

三、人文医学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的职责已经不完全限于对疾病的诊治,还包括了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信息的管理,以及健康咨询等。医生的角色已由单纯医疗保健的提供者,转换为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的决策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社区健康的倡导者、健康资源的管理者。这些改变对医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文素质教育要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人文医学素质培养更是要在医学生个人内在品质养成的过程中,加以浓厚的人文医学氛围熏陶,提高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注重以校园内外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践行医学生人文医学精神,使之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学校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开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促进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营造浓厚的人文医学校园内涵环境。

学校要有意识地把校园文化导向与学校人文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凸显校园文化功能,开辟多渠道的院校人文环境建设途径,造就浓厚人文气氛校园环境。

1.营造生动而丰富的人文素质育人环境。

校容校貌、景观雕塑、建筑风格等校园实体,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应具有审美性和教育性,这样的校园魅力到处流溢着人文的光泽。校园的规划、建筑设计等软、硬件环境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外在气质展示着学校的人文底蕴,丰富学生的人文意识。

2.加强校风、校纪、校容所形成的独特校园文化情景、人际情景、物质情景等氛围的建设。

医疗活动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尤其需要人文精神。医学院校尤其要坚持不懈地强调“医乃仁术”的医学思想,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通过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校园文化功能,开辟多渠道的院校人文环境建设途径,造就浓厚人文气氛校园环境,通过校园报刊、广播、文艺晚会等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扬,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组织由学生们自行策划与组织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演讲比赛、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不断浸染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开展“文化名人进校园”、“医学人文大讲堂”活动,培养学生以“厚德载物”“大医精诚”的精神,教育医学生以高尚的品质、超群的才智、广博的学识和强健的体魄,投身于艰苦卓绝,浩瀚无垠的医学事业,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3.倡导“全员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

“全员育人”是学校在发挥学生工作队伍核心与骨干作用的同时,更要做到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与格局,在对学生进行教书、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局面,最终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自我教育的功能,达到全员力量的整合,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全员育人”这一目标。

学校不仅要建立一支专业、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还要加强学校所有教育管理者和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的人文知识培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人文素质,让校园内人人学人文、人人懂人文、人人重人文,让全体教师成为实践人文的榜样。

(二)开展全新的人文医学素质课程教育。

1.开发内容丰富的人文医学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历史、文学、艺术、礼仪等人文科学课程。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人文医学课程外,鼓励教师开设涉及传统文化、文学、艺术欣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使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内容相融合,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使人文医学真正形成科学体系。

2.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改革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方式,可采用对话、讨论等方式,借鉴各种传媒技术,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性开辟人文医学教育的新途经和新方法。

3.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学校对于教学计划内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可采取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等灵活考试方式,加强考勤,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多角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采取不同形式的课程考核,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应该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法,进一步深入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内涵。

(三)构建形式多样的人文医学校内外实践体系。

1.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人文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医学课外活动。

如贫困生帮扶、勤工助学、读书颂读经典活动,组建学生人文社团,向优秀实践分子学习等。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读仪式、护士授帽仪式、向遗体捐赠者致敬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固定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丰富医学教育的形式。

2.丰富全科医学生校外实践形式。

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区、街道、厂矿、乡村等参加实践,增强学生了解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寒暑假农村基层卫生院实践,让学生尽早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前熟悉乡村卫生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使学生与病人早期接触,尝试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为农村服务奉献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能力、职业精神和素质。

(四)创新地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评价。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身进行检查、反思、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它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获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其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

学校应当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建立相应的人文素质评估标准,要将学生人文素质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内容纳入“合格医学毕业生”考核评价来贯彻实施,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将学生日常表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建立“医学生素质教育记录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感受,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者予以重修,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青峰.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J].中医药学刊,2006(6):1113.

[2]何渊.浅谈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47.

[3]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Boelen C.The Five-star Doctor:An asset to health care reform[EB/OL].[2008-09-20].http:www.who.int.

[5]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25.

[6]孙英梅.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17-18.

全科医学范文10

关键词妇产科学标准化试题试卷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以《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为标准,考试前2月由教研室5位高年资授课教师(均有10年以上教龄)进行集体命题2套,均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整套试卷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考查学生临床思维的题型达到75%以上,题量120道,总分100分,由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35道、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3道、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32道、B型题(配伍题)32道、X型题(多选选择题)16道、E型题(病例分析题)2道等六种题型组成。组卷后,随意抽取1套试卷,专门指定本教研室1名硕士生答题,时间为60min,以充分评估题量的多少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期末考试时,由教务科随机抽取1套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方法按照考前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阅卷,由教研室高年资授课教师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集体阅卷,以减少阅卷的主观性差异。阅卷完成后,按照我校试卷定量分析系统要求将学生成绩录入Excel分析表中,然后利用我校试卷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成绩分布以及各试题难易度、区分度、信度等进行相关分析。②

2考试质量评价

2.1考试成绩分布

我院2009级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55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见图1。经正态性检验,我院2009级临床(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其中,255名同学参加本次考试,平均82.0分,最高95.7分,最低47.3分,40~50分之间的有2人,50~60分之间的有3人,60~65分之间的有7人,65~70分之间的有13人,70~75分之间的有19人,75~80分之间的有41人,80~85分之间的有58人,85~90分之间的有72人,90~95分之间的有39人,95~100分之间的有1人。

图12009级全科专业学生期末成绩

2.2试题质量评价

本套试题总体难度及区分度均在合适范围内(如表1)。全试卷的难度系数0.62。其中A1型题为0.72,A2型题为0.56,A3型题为0.65,B型题为0.56,X型题为0.58,E型题为0.46。全试卷区分度为0.35,其中A1型题为0.25,A2型题为0.34,A3型题为0.30,B型题为0.29,X型题为0.31,E型题为0.35。

3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本学期准备进行试题改革,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开学初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无论从平时的备课内容上,还是从平时多次的课前(后)作业中,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其次,教研室老师们仍担心学生不适应试题改革的方向,本学期特借助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布置了一次期中测试,整套试卷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即与期末考试一模一样的题型设计,只是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来自产科所有章节的内容,未涉及妇科方面的知识,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同学熟悉试题改革的方向,为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期中测试的成绩,同学的得分普遍较高,80分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可能更加适应这种考试模式。因学生自己在网上答题,且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仍不排除同学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断等基本的知识点,能较好地掌握,并较好地完成了全套试题。本学期255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82.0分,是迄今为止《妇产科学》考试成绩最为优秀的一学期。该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分析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平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因实施标准化试题后,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少之又少,75%以上考查的内容都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假如平时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经常旷课,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仅靠期末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那么期末考试时很难过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当杜绝了“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倾向。然而,对于平时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优劣之差就很明显。

(2)本学期每次课的授课内容,教研室老师都会在网络平台上布置预习题,且与期末考试的题型保持一致,并且每次作业都在课堂上进行当场点评,及时解答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清楚的疑惑。

(3)期中测试对于期末考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因期中测试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是产科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而题型全部与期末考试一样。

(4)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学生的答题来看,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仍不是很清楚,对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或者临床思维的题型仍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普遍得分较低,进一步说明同学不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上过于靠死记硬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平时教学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E型题(病案分析题)失分最多,难度系数为0.46,评价为最难试题,说明学生临床思维欠缺,知识的应用环节薄弱。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临床中的小病案、小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把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尽早安排临床见习,通过见习完成知识“从课堂中来,到病房中去,再回到课堂”讨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最终达到自如应用的目的。

4总结与建议

全科医学范文11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体系。他是基于全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全科医生的大量需求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相比英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急需发展全科医学的紧迫性,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特点,并对当前的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现状、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治疗范围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各个系统器官的各种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急剧增长,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社区的广大群众对卫生保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卫生服务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使命不再仅仅是治疗患者躯体疾病,而是以身心健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主要目标,从心理、社会角度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2我国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紧迫性

医学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疾病谱的改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的转变等原因,使得三甲大医院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一线城市的知名医院重点科室更是达到"一号难求"的地步。许多患者仅仅患有发热、伤风感冒等小病,就前往知名三甲医院找著名专家求治。这更是加重了三甲医院患者人满为患的程度,导致大医院医生满负荷工作,缺乏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疑难病例的诊治和医学科研任务。而社区医院却门庭冷落,病患稀少,广大社区医院艰难维持。社区医院和三甲大医院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而据调查统计,所有就诊患者中,大约只有50%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师诊治,而社区居民中约80%~90%以上基本健康问题,可以由全科医师队伍来解决。这一分析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根源所在,提示目前医疗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现象,更凸显了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大量全科医学人才,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3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高质量的全科医师应该由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共同培养而实现。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主要为大学阶段的院校教育、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以及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四个部分。其中,大学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是必须重点关注和需要大力发展的。

3.1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作为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对象有优势,高校学生年轻富有活力,整体素质较高,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概念和新事物。对他们进行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促进全科医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学校,教学实验室,实验设备,教学场所,培训,信息资源。这些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

据统计,在美国,规定把全科医学作为必修课的医学院校,在1983~1984年度已达48%,到1987年则增加到56.3%,现在美国90%以上的医学院校设有家庭医学系,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所有的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而在我国,截至2009年,128所院校中有仅有59所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所占比例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3.2规范化培训 卫生部规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本科毕业生。他们需要经过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可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学科骨干。规范化培训具体包括3个月的理论学习,26个月的临床各科轮转,7个月的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通过考核后获得合格证书。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提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和考核考试的主要场所,包括临床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临床培养基地应设在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随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上海市最早于2004年开始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河北省、北京市等地亦相继启动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另外,还有大批专家学者进行着规范化培训的研究。

3.3继续医学教育 我国全科医师的教育背景和其他专科医师不太一样,差异较大,他们的学历参差不齐,学历以大中专为主,部分本科生,少数研究生。因此,对于我国的全科医师来说,主要不是由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而是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由于我们原来的基层医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差,知识、技术更新速度慢,所以他们的知识结构更需要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来更新。

在大多数国家,继续教育贯穿于全科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如美国的全科医生每年必须完成50h的继续医学教育,以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先进性。美国全科医生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6年,期间,他们可通过国内的课堂教育、电话和网络教学服务等来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每6年参加资格再认证考试,来保留全科医师执业资格。在澳大利亚,所有的全科医生也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并每3年为一间隔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才能继续执业注册。在英国,也有90%以上的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政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4全科医学教育应重视的问题

首先,为保证普及全科医学知识,促进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必须加强全科医学的课程建设。全科医学是一门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的新的学科,它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人文学科等拼凑在一起。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全科课程,确定课程类型、教学时数、教学安排等,为全科专业学位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会的基础医疗学科,其学科的本质,不是复杂和严重疾病的生物治疗,而是接近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能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的、全面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医生。为了实现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更新观念,纠正偏见,更重要的是要顺应中国的国情,找到对中国的全科医生培训最好的模式,实现全科医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赢得社会认同,才是全科医学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命家,潘敏.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现状及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8):79-80.

[2]易鑫,曾文俊.浅论全科医学及其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1994,14(6):55-57.

[3]陆志刚,康玉唐,王菲菲.全科医学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1-3.

全科医学范文12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医疗;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96-01

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最关键的发展全科医学和对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则需要配备合格的全科医生,才能保证高水准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将以往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学”的医学模式给改变了,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全科医学对社会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

1 全科医学相关概述

全科医学整合了各种医学如临床、预防、康复及人文社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社区和家庭是全科医学的主要工作范围。它能有效的将个体与群体相融合,负责式的照顾来维护整体健康,注重强调以人为中心。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执行者,受过严谨的医学训练,是为个人及家庭或社区提供经济有效的一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生要具备执着的科学精神,综合性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等素质。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2)对综合性及个体性的负责式照顾不断深化和强调;3)注重维持健康和防止疾病;全科医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种: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以家庭为照顾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协调和综合性的服务等。

近年来,全科医学逐渐被世界家庭医学会组织(WONCA)引入中国,无疑是给我国医疗事业带来全新的气象。众多学者都十分肯定全科医疗模式,它能解决我国目前在医疗上面临的多种问题。如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改变等。也会面临以下几种普遍问题:1)一些地区的社区保健服务过于流于形式,相关功能没有充分发挥;2)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因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协调所导致质量不均一。3)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4)没有深刻认识到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性及规范性;5)一些地区的社区服务仅仅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没有达到防、治、保、健一体化。

2 全科医学的发展对社区的影响

首先,医疗费用因为高新医疗手段不可避免的有所激增;现在的看病就医比无病预防的花费差异较大,而全科医疗则是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早期发现疾病并迅速处理,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等模式。以此同时,全科医生提供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省去了大量去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医疗的服务,节约了财力和时间,医院的成本效益也因此可以得到提高。其次,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同时增加。病人在医院外的状况仅仅依靠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学观念及医疗服务体系是很难详细掌握的,宝贵的救治时间和一些突发疾病可以会因为不了解病史而错失良机,采用全科医学能全面有效的解决好这一现状,实现以家庭和社区为主要单位的综合性及个体性的照顾。第三,很多疾病谱因特异性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而发生改变。如慢性病患者,立足于家庭和社区的全科医疗保健模式是十分需要的,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来跟踪了解病人病情,治疗方案也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做相关调整。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实施全科医疗对我国医疗事业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意义,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顶端,常见的健康问题是全科医学所处理的,大多数民众的身体健康用低廉的成本维护着,而全科医学也时常利用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能对一些慢性疾病有所预见,和专科医学相比,全科医学是保证患者健康的第一步,如果有更为严重的病情,全科医生还需协助专科来更为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寻求最佳诊治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全科医生还可大量,高效及经济的解决日常出现的一般健康问题,使专科医生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简单的病例上,可以更好的应用高科技医疗手段解决疑难病症。所以,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是互利互补的,对改善当前医疗现状和服务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科医学的发展促进着社区医疗往积极的方向转变,对我国医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全科医生在我国范围还较小,有些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职业认同感,所以发展全科医学的关键对全科人才的培养,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全科医生及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建立合理的全科医生培训制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