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2 09:19:38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式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为教育界提供了富足的资源,更是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强、历史悠久、受用性大、效率高等,但是长期以往都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有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条件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技术、博客、微博、QQ、微信、空间教学、微课堂等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专门为教育开设的教育网络大范围普及,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外部学习环境。而在现有的信息化条件下,学校需要建设高效安全的网络平台,加强对教学应用软件的管理,心理健康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更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式,使得心理健康课程具有时代性、吸引力、实效性。

与信息化教学条件相结合,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有的课件内容偏重理论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计算机的编辑,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大面积的展示,节省教师板书时间,提高效率,让心理健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的课件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或者重点内容需要学生课外巩固,教师可以将内容到博客、微博、QQ、微信等计算机软件上面。或者有的课件教学可以有更多知识的链接以及更多内容的补充,教师可以利用空间教学与学生进行分享。课堂上精彩的环节、某一部分的知识点讲解也可制作成5-8分钟的微课堂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有更多学习空间与学习资源。

二、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在不同渠道下多方面提取的信息文本、图表、图像、图片、视频、影音、声音、动画等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这些单一的信息进行资源综合编辑,以其带给人们更强烈的音效和感官表达效果。根据多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表现出具有多样性、互替性、综合性、视觉冲击性等特质。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表现为信息的提取来源任意事物的多种表述方式,又或者同一事物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下,可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互替性则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对多媒体信息的相互交替更换,可以切换画面、播放时间、顺序以及信息录入与输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存在方式、出现方式都能相互替换、相互衔接;多媒体技术的综合性更是包包含容纳着不同类别的信息、不同形式的信息以及不同时段的信息等,更甚是能够将不同功能的设备如:电影、电视、录像、CD播放、投影仪、音响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共同操作完成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冲击性通过画面动态、音效特技、色彩搭配、图文并用等展现出生动、丰富、美妙的视觉感受,让人们体验到更自由、更享受、高品质的工作与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下,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第一,多媒体能更好的完善原有传统教学的方式,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学的不足,使心理健康教学课堂更生动,更灵活。第二,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根据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特点、社会时事等因素结合各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通过理论课本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多媒体教学将各类单一的图片、文字、音效等信息综合一起,更直观的表达心理健康书面理论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性知识。第三,心理健康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量的增加以及教学内容更广泛,学生可以在课堂原有的40分钟学习中,学习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不再仅仅是一堂课下来面对的总是枯燥的课本文字,多媒体教学有图有声有动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心理健康教学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补充、调整、修改,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学的知识面。

三、博客与微博

博客是指一种网络日志,通常是以人为主体,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有时间的新旧顺序来排列,有些博客发表的内容主要是专注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或者是个人的想法、观点、游记等各种主题。微博即是微型博客,字数一般限制在140字,通常是发发感慨、谈谈心情、随时随想即时记录。博客比较出名的有新浪、腾讯、网易等。因为博客比起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有更多优势,更方便人们的使用,操作起来也更容易简单。博客作为个人网络日记,能够自由的表达,能够自由的发挥,不受局限、言论自由,并且是公开公众、共享的,读者与“博主”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可以进行评论、进行讨论,是学习交流的地方这也是博客人性的化的一面。

博客在现代生活中更是体现了它永远是共享与分享精神,而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博客这样一个信息化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第一,从心理健康教学的成长来看,心理健康教学中利用个人博客将教师的个人教学课件、教学随笔、教学成果等展现出来,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或者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第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以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记录,课外学生难以再和教师有更多的沟通交流,而教师在博客上除了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外,还可以课外小知识、心理健康链接、心理健康游戏、测试等有特色的新闻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博客上能够看到很多课外有趣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对心理健康教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营造学生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在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感受“民主”和“自由”,学生才能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心理健康教学在运用到博客、微博辅助教学的同时,学生“民主”与“自由”的学习体现在可以选择心理健康某方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选择任何时段学习,选择任何地点在有网络条件下进行学习。对于心理健康教师博客、微博发表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的提问、发表意见,做到课堂之外也能随时与教师互动交流。

四、QQ、微信等实时平台

作为一种信息软件,QQ和微信无疑成为了影响生活最大的系统之一。QQ、微信是中国目前用户使用率最高的两款聊天软件,其中学生群体对这两款网络软件是爱不释手,高校在职学生更是至少每人一个,利用QQ、微信可以快速的收到文件信息,不管人们在何时何地,在计算机、手机、互联网具备的条件下就可使用。QQ可以视频聊天、语音聊天、多人聊天、离线留言、发送QQ邮件、在线离线发送文件等多种通讯软件相连。随QQ聊天软件一同引申而出还有QQ空间、QQ游戏、QQ音乐等休闲娱乐类软件以及QQ、QQ旅游、QQ速递等生活购物类应用。微信可以语音、图片、文字和视频,同时可以将所听、所想、所感等内容分享给朋友圈,转发链接、图片、文字,随时随地了解回复朋友微信的最新动态,并且可以摇一摇,联系到附近同时摇晃手机的朋友,或者通过手机号、QQ号、微信号添加朋友,也可以扫微信二维码对企业、商品、活动等进行时时关注。

心理健康教学利用QQ、微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广泛的知识空间,保持随时能够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首先,提供给学生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学生一时理解不了,随时可以通过QQ、微信给心理健康教师留言、提问,不必特意找时间去找教师当面询问,省去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根据问题给予充分、清晰的回答,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实时互动,资源共享。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班级群组,在群组里面只需一次信息,群组成员都会看见,可以相互在群组讨论,教师便可统一回复。最后,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师生感情。QQ、微信可以拉近距离,营造相对平等的虚拟环境,展现出教师与学生生活的一面,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

五、空间教学

空间教学是一个网络虚拟的大学社会平台,它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一个远程教育,综合了网络通讯功能、个性化图书馆、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网络视频等网络资源整合,给大家提供一个网络学习的虚拟校园。 其中典型的就是“世界大学城”(http:///)空间,它是一个比其它空间网站更为全面、更为个性化的空间教学、培训,是专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的一个专业性强的学习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以发表各类专业视频教程为主,建立趣味相投的朋友圈或者交流的论坛,空间专业讲解视频可以相互转载,相互交流学习。

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用到空间教学,更是体现了心理健康教学的远程教学功能。第一,空间教学的专业性、全面性,给心理健康教学提供更多人性化空间。空间教学以教学为主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件制作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在任何有条件的情况下学习课堂知识。第二,空间教学汇集专家导师精心讲解,给心理健康课程提供更为宽广知识平台。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学习到其它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各种教程,然后有选择性的运用到心理健康教学中,同时教师之间可通过个人设计的空间教学,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教学方式,在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中进行改善、补充知识信息。第三,空间教学的广泛性、共享性,给心理健康教学提供更为严谨的教学讲解。空间教学即便是其它专业、其它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空间教学学习到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内容。其它各类专业导师都可以在空间教学中看到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这就要求了心理健康教学教师在教学讲解中,对课件设计的严谨、专业、认真,秉着对每一位学习者负责的态度,精心、全面的准备心理健康教学资源。

六、微课

微课堂是指以视频为载体,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讲解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某一方面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精彩教学环节为主,以学生10分钟为上限的注意集中力为研究对象,专业适用于教学的新型教育新模式。从学校教育而言,更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微课堂的设计有详细的分类和适用范围,如: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等,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可操作性的开发。

微课堂即是区别于教室课堂40分钟之外的一种微型视频教学课堂,它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所占据的移动设备(笔记本、手机、U盘等)资源容量较少,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微课堂的时间往往只有5-8分钟时间,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也就要求微课堂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而课堂的内容微小,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堂的研发者,微课堂视频的时间短,资源容量较少,内容具体,所以成果简化、可多样化(网上视频、手机播放、MP4播放等)传播形式。

微课堂是专门为教学设计的一款新型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更是起到了辅作用,完善了课堂心理健康教学单一模式。微课堂是根据分析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专门针对学生群体所设计的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学运用微课堂,可以有效的突出教学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知识点的把握更准确。心理健康微课堂内容微小,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微课堂的编者。心理健康微课堂的视频时间短,资源容量较少,内容具体,成果简化,便于多样化传播。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编制的微课堂视频,可以网上视频观看、可以下载在手机、MP4中观看,存储于U盘、硬盘容量小,一段心理健康教学微课堂视频占据的磁盘空间小,便于心理健康教学精彩微课堂视频的携带、传送、传播。

参考文献:

[1]曹光明.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9(6).

[2]彭燕.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01).

[3]林众、冯瑞琴.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37).

[4]王洪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5]刘晓.从”传统教学”到”空间教学”:回归教育原点的自然选择[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注:

本文为2014年度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救助的社会协同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B12。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自2000年以来连续颁布了一系列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面临一些困境。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兴起,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面临的困境,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课程改革为例,讨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利弊。

1.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1.1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和心理健康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大学阶段面临的心理困扰和问题也不同。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基本是“一刀切”,不同心理成熟度和面临不同问题的学生都需要在课堂上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个专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1.2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实现心理健康课的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识记概念,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心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课堂上的集中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思考。学生上课听下课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老师与同学讨论交流,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1.3心理健康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专职心理教师没有办法完全承担繁重的心理健康教学任务,不得不由辅导员等不具备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老师兼任,这使得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以上三个方面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兴起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启示。

2.翻转课堂的盛行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综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把翻转课堂定义为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转换的新型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回到课堂上师生再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在研讨式课堂和课外学习中得到较好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另外,使用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高校心理老师师资薄弱的问题,网络学习可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课时,节省师资。

3.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一直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积极探索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结合学校的有效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尝试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校的翻转课堂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准备、课前学习和课堂设计和课后评价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3.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特征、需求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网络课程。经过分析讨论,最终在尔雅通识课平台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社会心理学》、《心理、行为与文化》、《大学生心理学》等作为公共选修课,保证有着不同困惑和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3.2课前学习。课前学生在线观看所选课程,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点,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完成在线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效果。此外,学生还可在线与老师互动,就在线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讨论。

3.3课堂设计。城市学院每个班的课堂教学为8个课时,课堂分为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两个阶段,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在第一次课上就进行分组,并且制作小组学习记录表。A.答疑解惑:首先,授课老师根据专题创设教学情境,如小组任务或活动,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根据课前所搜集的有共性和价值的问题进行解答。B.互动交流:在解决了基础知识和教学盲点部分的问题后,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找出解决办法。

3.4课后评价。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的反馈评价过程是多元化并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个部分。城市学院心理健康课最终的考核包括网络课程自动打分和课堂考核两大部分,每部分均需要达到60分方为及格。课堂考核包括课堂讨论、小组表现情况和期末考核三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期末考核以小组合作制作心理手抄报的形式完成。该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反思与展望

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面临的一些困境,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来讲,要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从教师来讲,要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提高网络运用的能力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课程研究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工作条件建设等7个方面,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 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内地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研究、教育途径研究和教育模式研究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育内容研究。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将沿用这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第二方面,教育途径研究。总结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甚至是专业课程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是普遍认可的途径。本研究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区别对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第三方面,教育模式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趋于分散,大家都从不同的目标取向来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个体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因此,本研究认为首先应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标,通过目标分析来确定教育模式。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进一步体现出政策支持的强大力度。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跨入大学后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没有。近两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不断完善,结合重庆师范大学近两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对课程发展情况整理如下: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被设为通识选修课程,从课程设立之初的只针对新生年级学生开放,发展为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按照学校通识选修课程相关规定,全部课程含有7次课,共计20个学时,修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计1个学分。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目标成就未来、情绪、人格、爱情7个话题,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授课主题。第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为辅。第四,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以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为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不断完善中,但仍然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课程管理与运行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现状总结如下:一是课程理念缺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程,应淡化专业和文理科的区分,突出课程的发展性与指导性作用。二是课程定位不准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目标,在实际授课中有的教师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重点,有的教师则以内心体验和行为认知为重点,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明确该门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三是教学随意性较大。由于课程内容设计只定了主题,没有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同一主题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效果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四是考核方式缺少实践环节。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策

(一)明确课程定位及目标,丰富课程实施形式

高校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专业学习及第二课堂等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主动性、普及性、预防性等特点,将此列为公共必选课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了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力度,切实做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培养人格健全、心智健康、思想积极正面向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确立课程目标,通过传授心理学先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固定的内容,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研究,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规范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形式是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深入进行心理学理论研究,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结合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拓展教育平台,建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网络;理论讲授、活动体验课、心理咨询和网络教学课相结合等,从加强学科建设的层面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

(二)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从学校和学院多个层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学校、部门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负责,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计划和内容,同时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微调,统一指导授课,加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个人魅力、积极心态、言语能力方面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壮大队伍成员,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参与到课程设置和建设中,另一方面加强已有队伍师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和成立心理咨询坊等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拓展教学领地,创新课程安排,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和投入力度。

(三)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难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 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计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及课程说明,能够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成果。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点突出教学内容设计,形成每次授课的详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教学流程等内容。同时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总结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利弊,心理专家、授课教师、学生及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多方参与,通过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切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 雍克勤,焦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材,2011(29).

[2] 岳中方.从“柔性要求”到“刚性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心理教育,2011(12).

[3] 张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研究[J].心理扫描,2011(2).

[4] 覃干超.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04).

[5]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Z].教思政厅,[2011]1号.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中职;心理教学;实效性

我国学者班华教授曾指出:设置心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后,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还是各中职学校,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为此,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提高其实效性,是当前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单一化。

随着现代教育界有识人士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越来越多,这些书籍不断地充斥着市场,但是,真正适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却很少。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无论是选择教材,还是课程内容设计上,都喜欢自主决定,自主摸索,虽有目标性,但缺少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形式简单化。

由于场地的限制,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往往采取讲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形式,心理理论知识以传统的方式讲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肯定是有失实效性,这严重违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感受和领悟,就不会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提升。

(三)课程评价体系盲目化。

因为新课程中还没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统一评价标准,所以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没有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它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科知识的内化,是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因此,呈现出课程评价体系盲目化的局面。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下面笔者根据五年多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方法:

(一)精。

“精”就是内容要吸引力,形式要多样,方法要恰当,如根据中职生的兴趣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笔者曾随机做一个问卷调查,中职生喜欢的话题是:性教育、人际关系、情感情绪、自我意识等。而不同专业对安排的课程和设置也不一样,机电部男生居多,他们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财会、服装设计以女生为多,她们偏向人际交往。为此,机电部的学生上心理课内容侧重性教育,并以《我是男生,我爱我身》为主题安排一系列的性心理内容,如《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的烦恼》《青少年与性》《青春期心理》等。经济部、服装部侧重人际交往,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手挽手往前走》《捡拾亲情》等。

在内容安排中,采用主题系列单元活动设计的方式来统筹教材内容,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各有几个单元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

(二)简。

“简”就是简单,把内容简单化。对于中职生,对他们长篇大论说道理根本没用,所以怎样把内容简单化,深入其心尤为重要,如每讲一个话题,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视频,最大的优点就是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氛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挫折面前也从容》中,播放《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视频,放完后,学生最深感触的是里面的主人公――约翰・库缇斯,他没有双腿,却能潜水;他没有双腿,却能驾驶汽车;他没有双腿,却能成为运动场上的冠军;他时时刻刻面对着死亡,却能拥有最完美的生活与爱……他的精神告诉世界上每一个人: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困境的时候,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三)乐。

“乐”就是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具体做法如下:

(1)把心理游戏引进心理课堂。

玩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喜欢玩。特别在中职课堂中,玩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与快乐,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比如自信心、人际交往等。为此,可以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二个游戏,让学生思考和体会。如在一次《开发自己的潜力》的心理课上,笔者把“过河”游戏穿插在其中:有一家六口人,包括爸爸、妈妈、两个女儿及两个儿子在旅行途中迷了路,还不幸遇上了一个逃狱的犯人,幸好犯人让一个也在旅行的警察逮捕,一家六口才得以保住性命。他们只有通过一条河流方能回家,能帮帮他们么?玩家的任务是,帮助这些人渡过河,交通工具只有一艘小船。只有爸爸、妈妈以及警察能控制小船,此外,不论成人或是小孩,小船每次最多只能搭乘二人。在渡河期间,玩家还要防止以下三种情况发生:①当警察与犯人分开时,犯人会伤害一家六口。②当爸爸看见妈妈离开女儿时,爸爸便会教训女儿。③当妈妈看见爸爸离开儿子时,妈妈便会教训儿子。一说完,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答案,通过他们的竞答,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他们思维的火花也点燃了。

(2)把角色扮演引入心理课堂。

角色扮演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把表演引入课堂,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新鲜感,把学生的情绪调到“优势兴奋中心区”,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把音乐带进心理课堂。

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对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活动会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此外,有时对于一些诗歌、散文和故事配上贴切的背景音乐也相当能够扣人心弦,但是此时切忌喧宾夺主,让音乐声盖过了语言。否则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实践证明,“精、简、乐”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相信只要教师勇于探索,长期坚持,学生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魅力。

(作者单位: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

参考文献:

[1]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之活动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课堂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是对学生发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如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包含积极、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没有对学生心理与个性品质发展的足够关注,那么,这种教学以及整个学校教育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也无法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在大学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英语差生的轻视。部分教师对英语成绩差的学生的轻视往往溢于言表,并对他们经常批评贬低,甚至对其成功和进步也持有怀疑与否定的态度;或者有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低期望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随之降低,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逃避学习,或以异常方式表现自己,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教育者的失误造成的。 

2.对英语中等生的忽视。忽视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使他们失去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因为长期无法判断自己在学习英语方面的能力与价值而失去学习兴趣和方向。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因而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因学业压力而产生的,常见的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都与学业压力有关。 

3.对英语优等生的重视。英语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和更严的要求,使学生随时处于备战状态,造成学生心理紧张或自我评价过高,一旦达不到目标,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在英语教师的过分重视下,学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全面发展就受到了影响。 

 

二、建议 

 

1.课堂是师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是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世界充分敞开,最深切地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2.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极度匮乏,客观上迫使我们只能通过课程的形式或咨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用渗透式模式让每个教师都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可能由单一的消极的矫治性目标转向更积极的预防性、发展性目标。 

此外,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学科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功能,避免那种只是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煞费苦心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学科教师却违背心理卫生原则,在课堂上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学生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教育效果相互抵消的情况。 

3.教学过程从横断面来看,是师生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传递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活动;从纵向来看,教学活动由诸多环节组成。各环节按序排列,逐个展开,而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师生的活动也都在教学环节中显现。因此,在每一个英语教学环节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⑴英语教学设计环节。英语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着“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首先是目标设计。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除了传统认知目标之外,还应考虑情意目标和行为目标,认知、情意、行为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教学设计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剪裁、取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则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英语教学展开环节。英语教学展开环节即教学活动的实施环节,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得失成败深刻地影响其情绪、行为以及人格,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因素,从学生角度看,最关键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策略问题。学习动机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指引学习方向,而学习方法策略则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动机的强弱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优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策略的培养上。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⑶英语教学评价环节。英语考试考查是教学的评价环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鉴定分等功能使之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之一是要改变评价目标,用新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即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及从中获得的体验。此外,减轻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减少测验考试的频率和次数,也是给学生心灵减压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我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着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郑维廉.《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 教学反思

我在学校上了一节六年级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也有红绿灯》。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也还丰富多彩,教育任务也还是完成了,但是就是觉得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与部分老师交流后,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1.气氛活跃,秩序略显混乱。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定位是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而不像一般的学科教学是为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课堂氛围比较自由民主,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不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时有发生,课堂秩序有些乱。加上学生又是分成了6-8人一组围成圆圈的座位的形式,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不是常使用这种方式,因此,学生非常兴奋,激动,在一些讨论环节后,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气氛是相当的“热烈”,要重复许多的“三四” (即坐正)口令,或是用肢体语言来提示学生,学生才能安静。

2.活动体验不深。心理课注重课堂情境的营造,让学生从切身的活动体验来感受、成长,因此我在本课上设计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为了调动气氛,有的是为特定的主题服务,但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有趣”上,没有真正起到活动本身的价值上。

3.经验不足。课前,首先考虑的是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愿意参与,对他们违反纪律的情况比较宽容。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尚未形成气候,可供借鉴的经验有限,自己也没有什么经验,在面对不断出现的突发状况时感到无从下手。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课堂调控,注重教学能力的训练

1.加强课堂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基本功和教育素养。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精彩,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思路清晰。在课上不能过多地堆砌术语,针对中小学生可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重点概念,其余的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2.明确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与节奏。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程设计要合理,不要在某一个环节上耽误太多时间。不能因为学生投入、高兴,就做好几个与主题没有太大关联的活动。要时刻铭记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只是让学生满意。

3.及时反馈调控。要遵循及时反馈的原则,一旦学生出现违反纪律、不配合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制止。使学生及时明白什么样是可以的、什么样是不被允许的,防患于未然比纪律非常混乱之后再纠正要省力气,效果也更好。

(二)尊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规律

1.理清辅导理念和设计思路,备课充分。心理课首先要理清辅导理念,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是,心理课的理念不是一节课要教会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感悟,塑造的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一种氛围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发展自己。在备课上也要认真准备,预想到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有备无患。

2.订立契约,增加课堂和课后的要求。心理课堂上调控困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观念有偏差,不认真不端正,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订立契约。订立契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正式开始课堂内容前约定要达到的行为标准,如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打断别人、保密原则等。

3.注重引导。其实,在一节课上教师的调控无处不在,当发现学生的表现偏离预定主题时,就需要及时地引导回来。如在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时,如果学生的回答与主题无关,教师要及时明确地给予回应,让学生明白这样是不恰当的;当学生表现得很好时,及时给予鼓励,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形成规范并自觉遵守。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渗透;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既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又注重培养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行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心理训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从教育目标整体入手,突出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

一、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同时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我们在教《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可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突出课堂教学营造心理健康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这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学习动机、积极学习态度、愉悦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要有主次地落实四项措施:

(一)师生互动,快乐情绪。快乐情绪原则是人类生活取向的一项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获得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二)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如在讲授新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细铁丝进行探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由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从而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学生感到直观易懂没有压力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三)鼓励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更加自信。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心理满足和情绪振奋的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足感。要精心设计,缜密安排,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心理健康效益。如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设计一节竞赛课,以口答、抢答、甲方出题乙方答题等方式,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行训练,以利加深理解和运用。也可设计聪明花、机智花、优胜花或进步花等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赛,笔答口答任选。优胜者得奖的同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严格要求,个别辅导。教师应注意避免惩罚学生,不挖苦或讽刺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初中生心理不够成熟等多种原因,少数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难免会出现课堂走神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弱适度、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提醒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完成课外作业,使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这样,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在课后辅导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设计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在讲述“充要条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好是考入重点大学的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健康心理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摒弃不良心理。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分析法证明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它拥有了哪些条件。所以,我认为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考试结果,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勇气。

四、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8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问题多发期,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心理断乳期”,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等等一系列的矛盾都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师讲授型课堂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厌恶课堂,厌恶教师,这样何谈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堂,加之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多媒体课件无疑成了教师们最常用的选择。

所谓多媒体课件,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由于它能够实现人机频繁地进行多种交互控制,方便于辅助教学,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在本文中我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例,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普及,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

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相当浅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其目的、意义都认识模糊,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基础知识理论也比较枯燥,如果利用传统课堂教学学生的吸收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色彩明亮,视觉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承载的信息多,而且可以附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更节省了课堂时间。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场景,设置问题,体验心理活动

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厌烦了枯燥的文化课说教,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样,单纯的、课程化式的理论说教显然是不适合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而情境的创设和再现,不仅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学中也至关重要。只有体现生活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情境中进行心理活动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锤炼。情境创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利用沙盘或是在团体训练场地自行布置,但是,考虑到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创设,不仅能够直接、具体表现教学所需的情景,更节省了时间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多媒体课件把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境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知和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更深刻地体验心理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在“笑对生活”这一课,我首先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将其制作成动画课件,让学生亲生体验,然后讨论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将会怎么样,再将学生的各种情况汇总,然后再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展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遇到同样事情时的想法及做法,达到对比教育的目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体验,而且故事本身也成了学生日后写作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就这样我顺理成章的就引出了我们这一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学会笑对挫折,笑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如意。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尽量多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这种创设情境式的设问方式使学生们有生活感受,如身临其境,发言十分踊跃。有的针对情景发表自己在面对类似情景是的感受及行为,有的相互评价、争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十分喜欢。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愉悦;在情境中体验心理活动、认识和印证理论知识;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显示出了一定的创造力,不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一边仔细倾听、一边鼓励和引导,然后及时反馈到学生中去。整个活动过程气氛热烈,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外知识,延伸学生对心理学前景应用的认识

心理学知识的覆盖面远远超过了我们课堂上所学的东西,高中学生马上面临高考,对于专业的选择也很迷茫,有不少同学对心理学感兴趣,又不了解心理学学什么,将来毕业后干什么,所以我会专门挑出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观看一些心理学相关视频,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学的了解。

总之,在新课改势在必行的今天,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无疑会在由传统课堂到新型课堂的转变中起到过渡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的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创造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正好迎合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不能为了新课改而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流于形式,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自身体验,在自我体验和感悟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现在较偏远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刚刚起步,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也还不够成熟,但是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会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开创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9-0056-02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然而,相关研究表明,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理所应当肩负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

那么,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如何?经过文献调查与笔者的实践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具体分析原因,从教师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没有全面普及,许多家长,包括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认为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因此,授课常常不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媒体选择,只是采用讲授法甚至直接朗读课文的方式进行。从学生角度看,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很难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与产生学习的动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在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还远未受到大众的重视,而一些教师、家长、学生对心理疾病带来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这种情势下,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与范围让学生想学,乐于学,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而加强学习的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1)以教育网站为平台,以多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2)运用文字、图片处理软件制作心理健康宣传海报,在学校范围内张贴,提高学生及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3)组织观看心理健康讲座,听取专家的建议。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的第一阵地是课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率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它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关注知识内容。在每周一节的辅导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儿童心理健康导读》为教材,改教师教授为学生讨论,改课堂座位为圆桌形式,教师时说时问,可以直接和学生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们提问,共同讨论,共同理解,互相倾诉,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心理辅导。

利用信息技术,形成愉悦式的互动课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在心里健康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像案例活动、谈话活动,而且由于班额大,学生多,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往往把握不准,或高估了,或忽略了,或片面强调了。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快乐、轻松的课堂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更多的是支持者的角色。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先行进行预设,认真思考哪些活动环节较难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然后精心设计情景穿插其中,要巧妙地借助多媒体,不断给学生以外部刺激,使这些能刺激学生感官、视觉的小环节制作发挥作用,使之成为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玄关”。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学校与家长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教师的事情了。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后,不能在第一时间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仍然坚信“棍棒底下出成绩”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家长非打即骂,而没有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心里,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往往结果是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期待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QQ,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家长在遇到教育问题时,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指导。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被直译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又被国内学者称为颠倒课堂、颠倒教室、翻转学习、翻转教学等。这种教学型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最早出现于2007年的美国高中化学课上。之后,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2011年美国的TED大会上将其推广,他指出:“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看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则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这一模式称之为theFlippedClassroom。”综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把翻转课堂定义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并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制作出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外(也可在家中)展开以教师提供资源为主的自主性学习,然后回到教室,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情景体验、辅导答疑、互动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和测验等形式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到达新知识内化和巩固的目的。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条件

1.现代化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心理教师在设计好教学目标与方案的前提下,将知识点与教学技术进行完美融合,完成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而翻转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就是微视频。“微视频”播放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小视频,一般要求不超过3个知识点,内容短小精悍。

2.教师的实施能力。翻转课堂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关键取决于心理教师的相关能力水平,如微视频与微课程开发与制作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熟练应用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等方面。而这些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取决于心理教师的重视程度与自我更新意识。心理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新的技能和各种前沿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

3.学生的学习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中,学生除了需要有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动性、使用互联网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获得相应信息的能力、讨论交流的主动性、协作互助的能力外,更加要提高所谓的心理保健意识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其核心是自我了解、自我改变和自我悦纳。因此,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需的学习素养。

4.教学内容的整合。“翻转课堂”中心理教师制作的学习资源一般都是不超过10分钟的微视频或是PPT放映文件。由于学生采用软件进行自学,而这些材料和资源都很短小精悍,所以基本要求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因此,心理教师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就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一个自学材料中可能需要含有原来传统教学几节的内容。有时候,由于自学材料都是相关的内容,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几次自学环节整合后,即相关的内容都学习完毕,再始课堂环节。

三、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施步骤

1.课程准备阶段:心理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翻转课堂学生自学内容。心理教师设计并提供的学习资源要能够准确构建出课程思维框架,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首先要制作出明确的翻转学习导图和任务单,然后设计制作PPT和微视频,内容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与悬念性,要适当植入思考题和体验、闯关和测试环节。除了微视频和教材外,可以适当加入拓展性资料和辅助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的进行完整的学习与知识内化。

2.课堂教学环节。(1)答疑解惑:心理教师要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主动提出有共性和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前进行搜集和筛选,节省课上时间。如果问题较少,心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解答,以便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2)互动交流:在解决了基础知识和教学盲点部分存在的问题后,心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进行基于问题、项目或体验任务的学习,以促进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的内化和熟练运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方式上采取情景体验、小组活动、心理训练、师生合作等方式进行反馈,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反馈评价: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的反馈评价过程是多元化并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个部分的,心理教师、家长、学生、专家、督导等都应该参与到反馈评价中来。翻转课堂不仅仅要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可以通过设计评价计分表、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习问题反馈表等形式,完成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的良好结合,尤其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态度,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作者:徐露凝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11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心理健康实践教学的现状

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在高职院校扩招、教学资源紧缺、教学时间短的情况下又如何开展?三年制学制的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几乎就只有2年,可以给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时间往往只有有限的十几个学时,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教育部规定的36个学时,一般大多用课外活动来补充。但是课外活动由于不能进入教学体系,教育内容随意性很强,“候补活动”活动计划往往落不到实处,就是勉强开展了,质量也难以保证。而许多体验教学、心理行为训练、讨论等实践教学是心理健康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实践教学体系保障,真正落到实处的非常少,使心理健康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教学的必然性

2.1 心理健康课程本质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必然性

实践教学相比于理论教学具有“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感受、侧重过程评价”的显著特点, 而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质为“体验式、活动式”课程,这就要求课程在心理学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锻炼和优化能力、科学评价”为特点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在体验活动中感悟书本以外的真知灼见”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2 “部分课外活动”转变为“实践教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

“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比,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具有“整体规划,管理科学,考核完善”的教学体系优势,可以有效避免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不严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的弊端,把部分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其次,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理论教学有很大的关联性,当然,不是所有课外活动都强行进入课程体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课外活动才是实践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3 心理健康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院结合时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学做事、学做人”的方针,其中学“做事”就是要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做人”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论是职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所以开展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3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一年级进行新生适应训练,包括提升班级凝聚力、提升人际互动与交流的班级心理辅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团体辅导;二年级开展以自我意识、挫折应对、恋爱等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实践教学,三年级就业心态调、就业面试模拟等的实践教学内容,总之,对于各类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根据根据教学计划对不同年级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引导和任务的安排,全盘统筹,科学规划。

3.2 丰富、创新教学途径

(1)实践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 它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若认为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会大大缩小实践教学教学的方式和途径,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实践教学形式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展各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训练。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不同于治疗、矫正形式的团体辅导,参与人数少,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训练内容的安排可按时间顺序性和学生特点来设计。例如不同年级训练不同的内容(如前述);其次根据各学院生源特点和专业特点,开发特色团体训练,提供给各班级按自己实际情况选修实践教学课程,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课余时间。

(3)结合其他素质教育学科开展实践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与其他素质教育课程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其次,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相联系,为学生确立未来职业目标提供了解自我的科学测评手段,包括学生气质、性格、能力、职业兴趣、SWOT等的职业倾向测评;或者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成长记录”自我探索实践教学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开展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讲座,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4)积极开展心理委员会、心理社团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各级心理委员、心理社团成员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中来,既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又可以通过对心理委员、社团成员的培养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自制能力的提升。例如班级委员对各班学生心理状态的及时反馈和对心理健康高危人群的持续跟踪;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都是由各级心理委员和心理社团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的,这些实践工作在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和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真正到达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5)大力推动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是实践教学的社会延伸,主要以对周边社区服务方式进行。我院学生志愿者积极参加到周边社区的老年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中,给老人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心理陪护,给留守儿童进行丰富多彩的团体训练活动,得到了老人和儿童的极大认可,学生在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在这项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3 建立健全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评价采用重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学生选择了学校提供的选修项目,完成相应的训练和作业,就能获得学分。我院的心理健康实践课教学的学分是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12个学分中的4个学分来体现,参加了团体心理训练的、完成自我探索心理测试 或者完成《自我意识成长记录》的、参加自愿者服务并完成活动总结心得的、担任各级心理委员或服务各类社团年满一年的,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的评价体系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0.2.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12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与思考一直是高中物理的热门话题,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过自己的观点:有的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角度来讨论,有的从强化匀速直线运动的角度来思考,有的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来分析,有的从探究的角度来设计,…….本文试图从健康课堂的角度来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1健康课堂理念

1.1什么是健康课堂

健康课堂是根据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变革课堂教学活动,改进课堂教学管理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课堂教学形态.美国学者布瑞林斯基和霍德勒指出:“健康课堂不仅仅指课堂上没有难以控制、不守纪律的学生,健康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实现他们在生理、社会、精神、情绪、智力和环境等层面的安康.”

1健康课堂的特征

健康课堂不仅是知识的生发地,更是生命气息的散发地,它的生命气息就体现在它的真诚、深刻、丰富、实惠、科学、创新和特色上.健康课堂是蕴含生命活力的课堂,有着明显的三大特征.

1.1以生为本

健康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学生的尊严,提升学生的价值,增进学生的幸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构成了健康课堂生命力的基础.健康课堂承认并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很棒”.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动态性的多元评价,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健康”的学生.

1.2平等、互动

在平等亲和、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健康课堂生命活力的体现.在这种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并可与教师、同学和谐对话,从而呈现最佳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充分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师生在开放、平等的健康课堂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