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

时间:2023-06-01 09:46:03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1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 570311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上的治疗方法以及对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21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抽取,将其中70例患者组成治疗1组,再通过上述方法将剩余的140例病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病人,分别组成治疗2组和治疗3组。对治疗1组的病人采取ACEL以及少量利尿剂治疗方法;对治疗2组的病人采取钙拮抗剂的治疗;对治疗3组的病人采取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在治疗后,对3组取得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3组患者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治疗结束后,3组病人的血压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受到了一定控制。治疗1组以及治疗2组中的病人受到脂代谢影响程度较小,并且,明显降低了糖尿病病人在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方面的速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到血糖代谢方面和脂代谢方面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于糖尿病病人在大血管并发和微血管并发方面没有起到治疗作用,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ACEL以及少量利尿剂治疗措施与采取钙拮抗剂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095-02

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两种病症合并会对病人的大血管以及小血管产生严重影响,造成这些血管出现很严重的病变,能够导致病人猝死,还会造成患者心力衰竭,引发冠心病等。该病对病人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胁[1]。相关研究证实,控制该病病人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实现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大血管和小血管出现并发症等情况。为探讨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上的治疗方法以及对应的治疗效果,该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间对210例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其中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一组治疗无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选取21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人110例,女性病人100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4.6±6.7)岁,在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最短病程为3年,最长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8.2±1.5)年,在糖尿病方面,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为9年,平均病程为(5.3±1.6)年。入院时检测:病人全血粘度为(12.1±0.8)MPa·s,病人的纤维蛋白原为(5.9±0.7)g/L,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为(76.1±10.9)%,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为(279.8±26.1)mg/L。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分组,首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从210例患者中抽取7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归为治疗1组;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140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治疗2组和治疗3组,每组70例,相关治疗方法如下,对比3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1 生活干预指导 医院对病人的生活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指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有利于控制和改善疾病的生活方式,例如对让病人戒烟,控制饮酒,在生活上控制吃含糖的食物等。

1.2.2 药物治疗 第一,让病人服用药物降低血糖。在病人空腹的情形下以及病人饭后2h过后对病人进行抽血,取病人静脉血作为样本,同时对病人血糖值,血脂数值,肝、肾功能,c肽等进行检查。依据对每个病人的检查结果,针对性地对病人采取一定程度胰岛素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对所有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宣传教育以及相应治疗指导。治疗过程中,每天分别在病人空腹情形下、每次饭后、中餐和晚餐饭前以及凌晨3点检测病人的血糖,依据监测的数据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病人在空腹情形下血糖值不超过 6.5mmol/L,并且在随机对病人进行血糖检查中显示病人血糖不超过8.5mmol/L。符合以上情形才能够实施高血压治疗措施。

治疗1组实施ACEI复合少量利尿剂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让病人服用伊那普利,采取口服的方法,服用剂量为10mg,2次/d,在此过程中对病人采取吲达帕胺药物治疗,同样采用口服的方法,剂量为2.5mg,1次/d治疗2组实施钙拮抗剂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给与病人硝苯地平药物治疗,服用剂量为20mg/次,2次/d;治疗3组病人实施β受体阻滞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且给于病人美托洛尔药物治疗,服用剂量为25mg/次,2次/d。治疗过后,定期对全部病人进行调查访问,分别在治疗结束2、4、6周后以及8周后对病人每一项指标都采取全天候的监测,最后分析和探讨每组病人治疗取得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病人这几个方面进行监测和观察:①病人的肾功能,关系到病人的肾损害;②全血粘度以及病人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以及病人血小板聚集率,与病人大血管病变情况有关;③病人微血管病变情况,关系到病人尿微量白蛋白方面的排泄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3组病人的血压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受到了一定控制。治疗1组以及治疗2组中的病人受到脂代谢影响程度较小,并明显降低了糖尿病病人在大血管和在微血管并发方面的速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到血糖代谢方面和脂代谢方面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于糖尿病病人在大血管并发方面和微血管并发方面没有起到治疗作用,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以及高血压两种病症不仅都是高发性的疾病,而且病程较长,对病人的危害性大[2]。随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病程加长,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并且会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新疾病,会对糖尿病病人的心、脑以及肾等功能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这些器官出现病变,病情严重的还会导致病人死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危险常常是由于高血压病人脑血管出现问题而导致。因此,在治疗这两种疾病的合并症时,临床上通常采取控制病人血压的方法减少其病发率和危害,通过控制血压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3]。国外有报道,该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强制性的适应证,认为病人的血压应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130/80mmHg)。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没有负面作用的药物,防止给病人的血糖和血脂或者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而且认为,实施综合药物治疗,能够提升疗效。

该次通过对210例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治疗3组病人采取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治疗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治疗1组的病人采取ACEL以及少量利尿剂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治疗2组的病人采取钙拮抗剂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效果显著,病人各方面症状都有明显改善,证明这两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60例的临床治疗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66.

[2] 陈穗,戴俊彦.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621.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2

[关键词]缬沙坦;心血管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066―02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患病率高且预后差,是现在流行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病理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其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地改进。心血管疾病的传统疗法是利用洋地黄强心苷类药和利尿剂治疗。我院近一年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valsartan)治疗心血管疾病,现将120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本院治疗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运动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患者120例,平均年龄(55±5)岁,其中,女性40例,男性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传统使用强心苷(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非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治疗。缬沙坦每日40mg,每日2次,口服,2周左右根据血压状况剂量调整为20~120mg,每日2次,口服,无禁忌证时,无需停药。

1.3 观察项目

包括心衰症状、血压(140/90 mm Hg)、心率、心电图、X线胸片。

1.4 心功能测定

采用飞利浦HD15000Sono C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于治疗前后测定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血压(BP)和心率(HR)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降压控制

在测试中两组降压控制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平均血压分别为130/77 mm Hg和131/81 mm Hg,已降低到达标血压水平(140/90 mm Hg),在整个心血管治疗过程中,两组血压都保持相同的下降趋势,最终治疗组平均血压为130/77 mm Hg,对照组为131/81 mm Hg,没有明显区别,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组与非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治疗取得相同的良好血压控制效果。

2.2 主要终点方面

非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共发生24例事件,而缬沙坦组共有6例事件,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为基础治疗组主要终点下降达42%,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29)。

2.3 新发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非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新发急性心肌梗死中为6例,而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组为2例,两组比较,缬沙坦危险性下降39%(P=0.028)。

2.4 危险性

非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对照组因心绞痛住院4例,而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组2例,治疗组危险性较对照组降低约50%(P=0.029)。

2.5 降低冠心病发作次数

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为基础治疗组冠心病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患者因冠心病住院达57%(P=0.000 07),证明血管紧张素二代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中缬沙坦对于心血管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疗效。

3 讨论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3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缬沙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68-01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随时增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症涉及人体主要器官,如,运送血压组织、器官,一旦患病致死率极高[2]。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心血管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利尿剂和洋地黄强心苷类药,但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缬沙坦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本文对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59.1±3.2岁;本组患者中共有33例高血压患者,2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为:①高血压患者,治疗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含胆固醇类事物,以食用低盐、的动物脂肪食物为主,并配合如氢氯噻嗪、环戌甲噻嗪、利血平等降压药,维持血压正常;②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以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盖通道拮抗药为主;③充血性心衰竭患者,给予25mg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治疗,每天1~3次;10mg依那普利,每天2次。

观察组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进行治疗,一天1次,80mg/d,治疗7天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为40~160mg,1天1次,患者在无禁忌证前提下,可继续服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测数据用X2表示,P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为91.2%(31/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29/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流行疾病,临床表明,心血管疾病发病急、易反复、病程长,治疗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当前,医护与患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那个的致死、致残率,这就需要及时的对为患病人群进行预防,对患者进行控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缬沙坦因其具有防肾衰竭、心力衰竭、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功效,可对AngⅡ与AT1受体结合产生阻断作用,其特异性受体大于AT2受体作用的20000倍,进而有效抑制胆固醇的释放,起到收缩血管、降压等作用,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并取得显著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缬沙坦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对患者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景威.标准三联法联合缬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0):54-57.

[2]朱澍.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 86 例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102-103.

[3]葛立刚,张琴.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0,(33):28-29.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4

1.永兴县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300;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为预防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精神障碍以及提高此类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对40例脑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法、精神障碍类型、治疗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症样综合症发生率最高(37.50%),其次为智能障碍(22.50%),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于治疗3~10 d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但出院时仍有部分精神症状未消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痊愈率为97.50%。结论 临床医师应在治疗患者脑血管疾病同时,判断其是否发生精神障碍,并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ttp://

关键词 ] 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51.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28-02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将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保障此类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40例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为预防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精神障碍以及提高此类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有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5.23±2.31)岁,脑血管疾病类型: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标准诊断为脑血管疾病;②患者均经临床相关诊断可知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精神障碍;③患者于本次发病前均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④患者无昏迷、休克等情况发生;⑤患者无恶性肿瘤疾病及严重的感染类疾病;⑥患者无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⑦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对40例脑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资料及患者病历、询问当事医护人员等,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法、精神障碍类型、治疗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3临床表现①智能障碍。患者早期出现记忆障碍,但判断力及自知力正常,起病急,且病情呈现出阶段性退化特点,后期患者可发生感觉障碍或思维障碍,出现妄想、强制性哭笑、情感迟钝以及情感爆发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发生躯体合并症、精神创伤,甚至演变为全面性痴呆;②神经症样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多种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等;③人格改变。易怒、幼稚、易冲动等;④遗忘综合征。错构、近事遗忘、记忆困难、虚构等;⑤精神病性症状。僵木、妄想、幻视、思维奔逸、思维贫乏等。

1.2.4治疗措施脑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后应及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确诊病情,对其发生的脑血管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控制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给予血管扩张剂治疗。根据患者精神障碍具体表现给予对应治疗药物:若患者出现幻视、妄想,则应选用利培酮、奋乃静等药物治疗,但剂量不应过多;若患者表现为抑郁应给予氟西汀治疗;兴奋躁动患者可给予小剂量地西泮或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治疗,或使用异丙嗪联合氯丙嗪静脉滴注治疗[1]。所有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基础上,均结合使用心理干预措施,如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自信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等[2]。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分析

40例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类型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症样综合征发生率最高(37.50%),其次为智能障碍(22.50%),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效果

40例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经对症治疗后,39例患者于治疗3~10 d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但出院时仍有部分精神症状未消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痊愈率为97.50%。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类型,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且临床治疗难以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预后较差,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研究表明[4],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常出现各类精神障碍,即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vascular diseases),患者可表现为智能障碍、神经症样综合征等多种类型,且可发生于脑血管疾病任何时期。有研究显示[5],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具有复杂性及多变性,且常被家属及医务人员忽略,因此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障碍发生机理: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后,其脑部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变性甚至坏死等情况,脑细胞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若患者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则将加重脑细胞损伤情况。此外,患者家庭、社会压力及自身心理、遗传等外在因素也是导致其出现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6]。

有研究显示[7],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几率较大,且患者脑部病灶与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密切相关,即病灶与额叶越接近,则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几率越高,以左侧额叶与左侧基底更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文研究可知,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症样综合征发生率最高(37.50%),其次为智能障碍(22.50%),其原因可能为患者过度担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或对临床治疗缺乏信心,担心致死或预后发生致残等情况,以及家庭及社会对其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对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患者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本文中40例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经对症治疗后,39例患者于治疗3~10 d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但出院时仍有部分精神症状未消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痊愈率为97.50%。提示临床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尽量降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几率;若其发生相关精神障碍,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其精神障碍情况,使其尽快恢复身心健康,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由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机理可知,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为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等病变,因此提示临床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情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王焰山[8]等人研究显示,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可达到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祖国医学认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属于“郁证”范畴,与人体中肝、心、脾密切相关,发病机理为心虚胆怯、肝郁气滞、气血阴阳失调等。因此对脑血管病所致神经障碍患者应用疏肝解郁活血药物可达到显著疗效。中药材首乌、当归、白芍补血养血行血,山萸肉及菟丝子补肾,茯苓、川朴、苍术化湿健脾,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养阴,熟地滋阴养血,川芎、赤芍行血中之气、逐瘀行血,陈皮、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诸药联用,可达到疏肝解郁、养血活血、理气逐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可知,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理气解郁药物可改善患者心理抑郁症状,且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够对机体新陈代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对大脑皮质兴奋性显著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覃加许[9]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在治疗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判断其是否发生精神障碍,并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ttp://

参考文献]

[1]范汉同.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 13(1): 5.

[2]赵新苗,胡拴萍.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536-1537.

[3]贾正常,王瑞斌,贺忠梅,等.以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8):1057-1058.

[4]刘文广,孙宏博,吴丽媛,等.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海峡药学,2011, 23(11): 87-89.

[5]安慧,杜伟国,郭万红.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708-709.

[6]刘文广,孙宏博,吴丽媛,等.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11): 87-89.

[7]陈骧.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5):133-134.

[8]王焰山,陈秀英,蒋汝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53例临床观察[J].成宁医学院学报,2011,15(3):134-136.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5

1.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

中医学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近似于“中风”。大多是患者气虚血瘀导致,引起动脉粥样僵化,导致患者局部神经功能性缺失,多以动脉疾病为表现形式。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者侧面瘫痪、站立不稳、眼球颤动厉害、头部有剧烈的眩晕感等等,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体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颅内出血、脑出血以及硬膜外出血等都是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2]。

1.2心脑血管的危害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和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高,而且还存在很多并发症,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老年人群中由此导致的死亡率较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医治,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研究现状分析

对心脑血管的预防和临床治疗中,中医疗法和西药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对养生和健康的探讨关注,在很多疾病的预防治疗上注重“治末病”,近些年来很多医学专家也提出“脑心同治”的重要理论,强调对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因素及早进行防治,来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一理论也得到了国外很多学者的积极响应,认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的最有效措施就是积极探究预防疾病的方法,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3]。目前,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合理和临床治疗中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并得到了很多医院和患者的支持。国家也在不断加强中医药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和探索,力求克服中医药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医疗发展中疾病治疗的整体水平。

3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3.1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

中医治疗采用主要是中药服用和饮食调节结合治疗的方简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用大黄、天麻、丹皮、黄芩、川芎、龙胆草这些中药材结合治疗,发现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另外,他在治疗中,采用针灸、熏蒸、和药枕等多种中医疗法相结合,使得药物的疗效更为显著,能加快恢复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中医治疗强调心、脑、肾等器官的相互联系作用,在改善患者血压的同时也注重改善这些器官的功能作用,多种中草药的服用治疗,同时可以起到抗凝降脂、活络经脉、活血化瘀、增加醒脑穴的供应等方面的药效作用,对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患者的养生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4]。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发因素较为复杂,病情控制难度大,在一般治疗中疗效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医预防治疗强调的是长期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在治疗中要注意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产生毒副作用。同时,调节好患者日常生活饮食,在服用药物期间,饮食宜清淡为主,少使用辛辣油脂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注重饮食调理在中药治疗中的作用影响。

3.2中医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指导作用

自古以来,中医在发展中就强调养生,调养生息,延年益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让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之道。中医预防对人们的养生和健康护理方面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中医学中重视身体锻炼的作用。注重锻炼身体的思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合理安排运动锻炼,可以保证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气血畅通、强化人们的体制,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最终达到减少疾病干扰的目的。其次,中药理念中强调人与自然规律要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到了人体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关系,尤其是气候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变化对人体机能产生的影响,在生活中要积极适应外部气候条件的变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做好人体护理工作,减少因外部环境不适应带来的身体不适等问题。然后,中医学观点中,在心脑血管的日常预防工作方面,也要注重脾胃的保养和肾虚的治疗。而中药的配方中也都有加强脾胃保健和治疗肾虚的药方,这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护理带来一定积极作用。最后,中药在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疾病预防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预防强调药物预防与生活保健相结合,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疾病防护意识,重视把握健康的生活规律。

4中药在急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4.1目前中医药预防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中医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预防和治疗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医治疗急性心血管疾病缺乏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治疗方面的优势和特点还未被更多的人认识到。其二,在具体的治疗措施中,缺乏对用药的统一规范。不同医生的治疗措施不一样,在具体的药物剂量配制上存在差异,因此疗效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具体是治疗护理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这对中医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2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措施

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医在预防和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必须正确认识中医治疗的特点和疾病本身的症状问题,积极探讨中医治疗的最佳方式。具体要做到: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中药治疗疾病的相关规定和治疗标准,减少治疗中因失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其次,医学界要重视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开展医学研究会,分析比较出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在临床治疗中不断推广。然后,要建立完善中医药防治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公共服务和网络平台,加强中医治疗的宣传工作,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疾病治疗方面的影响力。最后,要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积极预防疾病。

5结语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溶栓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近年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小板在这个过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属于吩噻吡啶类药物, 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 氯吡格雷的溶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且不良反应较少[1]。为探讨两种抗栓药物的治疗方法, 现回顾性分析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0例冠心病患者, 纳入标准为: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冠心病诊断;③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经超声心电图确诊。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晚期恶性肿瘤等严重全身疾病患者;②脑出血、急性感染、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脑血管意外等患者;③糖尿病、心房颤动心瓣膜病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男性52例, 女性48例, 年龄 41~77岁, 平均 (57.2±5.3 )岁。病程2~8年, 平均(6.8±2.4)年。心功能Ⅱ级20例, Ⅲ级50例, Ⅳ级30例。心绞痛分级:Ⅰ级30例, Ⅱ级45例,Ⅲ级25例。将该组患者按照使用溶栓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 除抗栓药物的不同以外, 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 如:他汀类调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等,以及控制血压、降血脂等药物。绞痛发作严重时, 均临时含服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①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睡前口服, 100 mg/d, 1次/d。②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波利维)75治疗, 75 mg/d,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治疗期间均进行血、尿常规、血糖和心电图的监测。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心绞痛的疗效以及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其中溶栓效果采用血小板的聚集率来考察, 心绞痛疗效的判定标准:分为显效(发作减少90%及以上, 缺血性ST 段改变恢复0.1 mV 以上或ST 段改变恢复正常)、有效(发作减少50%~90%及以上, 缺血性ST 段改变恢复0.05~0.10 mV)、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三个方面,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用干燥管取患者4 ml外周静脉血, 离心, 分离血清, 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CRP。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用(x- ±s)表示计量资料, 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溶栓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聚集率、CR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心绞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死亡率较高,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出现了硬化、狭窄, 血流不畅, 进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 甚至危及生命, 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年轻化的趋势。由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血管腔, 或是使管径绝对或相对狭窄是冠心病发病的基本原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目前溶栓疗法根据用药途径可分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及静脉内溶栓2 种。冠状动脉内溶栓是先用导管经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再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 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溶解, 其成功率为69%~90%, 但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溶栓需要进行动脉插管, 可能会延搁一定时间, 因此近年来多采取静脉内溶栓。静脉内溶栓治疗不需插管, 而且可在一般医院内进行, 甚至可在救护车中进行, 因此使用更为广泛。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 是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石, 其通过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的途径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 抑制血栓形成, 目前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阿司匹林不仅具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而且容易导致患者出血。氯吡格雷为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 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能选择性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二磷酸腺苷与之结合, 此外其结合过程还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同时氯吡格雷还可能抑制凝血酶、胶原等参与的第三条血小板活化途径。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氯吡格雷溶栓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阿司匹林(P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7

【关键词】 舒血宁; 硝酸甘油; 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044-02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小康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竟争的加剧,“富贵病”之心、脑血管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逐年增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报告显示,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3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且估计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约35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0%,居各种死因的首位[1-2]。心血管病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发病率已有大幅度提高。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这一死亡数字将增加至2500万,且其中80.0%将发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4]。因此,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疾病为冠心病,而冠心病最常见的是心绞痛,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为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2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进行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研究情况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9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男42例,女2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42例,不稳定型心绞23例,年龄40~81岁,平均64岁。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39例,不稳定型心绞25例,年龄36~78岁,平均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制订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所致胸痛者;(2)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重度糖尿病、肝肾或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中止标准

出现严重过敏等不良反应、心绞痛症状加重、肝肾或血液系统等损害情况。

1.5 治疗方法

(1)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联合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20 ml,用5.0%葡萄糖注射液配成总量为50 ml,使用输液泵静脉恒速输入,开始剂量为5 μg/min,根据个体的病情来调整用量,1次/d,7 d为一个疗程;(2)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用量用法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

1.6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心绞痛无发作,无胸闷、心悸症状,心电图提示ST段或T波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2)有效:1周内心绞痛发作较住院前少50.0%~80.0%,胸闷、心悸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提示ST回升>0.05 mV,未达正常;(3)无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胸闷、心悸症状存与住院前相同,心电图提示治疗前后大致相同[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观察指标

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及伴随症状,测定所有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情况及相关辅助检查。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 64.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6.2%,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两组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仅有7例出现轻度心悸、面红等症状,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9例出现面红、头痛等症状,均为使用硝酸甘油时出现症状,减慢或停用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均无异常。

3 讨论

一直以来,硝酸甘油是临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抗心肌缺血的经典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动静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降低耗氧量,缓解心绞痛。但其缺点:(1)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若加大剂量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动静脉扩张会产生低血压反应,反射性引起心动过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绞痛,不利病情恢复。银杏作为药用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银杏叶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通畅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等。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和二萜类为主要成分的灭菌水溶液,其药理作用:(1)黄酮类能扩张心脏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血流量;(2)二萜类具有较强的抑制PAF的活性作用,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微血栓形成,增加心肌血流量,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6-8]。本研究主要是利用两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中西并用,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3.8%、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因其为中药制剂,成份复杂,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或许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应用时予以注意,因资料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

[2]李玉芝.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86.

[3]孔灵芝,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4]田亚敏.舒血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1,9(7):240.

[5]刘亚娟,刘天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28.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7]顾雪村,郑静维,陆伯华.舒血宁注射液主要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17):14.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8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精神障碍;综合治疗

现代的人们每天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低下。心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凶手。而且由于患者无法实现大脑的充足供血和供氧,很多患者伴随出现各种心理疾病。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不仅要针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治疗还要具体分析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况并对患者进项细致的心理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间接收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全部伴有心理疾病,其中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龄在47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89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20例,大专以下但是在小学以上的有70例,其余的20例患者属于小学或者小学以下的学历;患者中有33例属于心绞痛,25例患者属于心肌梗死,12例患者属于心律失常,20例患者属于心脏瓣膜病,20例患者有高血压疾病;有32例患者有吸烟史,15例患者有饮酒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这些患者有20例患者伴随抑郁症,50例患者伴随有恐惧,40例患者伴随有抑郁症和恐惧症。

1.2方法

1.2.1临床诊断患者入院之后,我院先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患者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之后,我院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结合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科学的分析确认患者的精神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2.2恐惧症的治疗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对这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心理存在很大的恐慌情绪,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恐惧症。这些患者的临床征兆主要表现为在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出现恐惧,患者出现恐惧的症状没有明显的诱因。患者会出现短期的意识不明,很多人会出现意识与实际分离的情况。病人高度紧张,并且伴随有心悸等情况。我院对这种患者一般实行长时期的心理疏导,让病人意识到这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劝导病人接受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随后我们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有的精神类药物会影响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为主,心理疾病治疗为辅。

1.2.3抑郁症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抑郁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患者在长时间遭受病痛折磨之后,身心疲惫,情绪比较低落。很多患者出现心情抑郁的情况,但是在诊断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隐藏抑郁的情绪。这就为临床诊断带来了难度。医生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进行判断。一般患者出现“隐匿性抑郁症”但是身体症状会显示出抑郁症的各种症状。比如说胸痛、心悸以及气短、高血压等。另外在诊断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进一步的精神疾病检查进行准确的诊断。

对这种患者我们一般会进行详细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明白自己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疗。随后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只治疗。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标进行分析,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前后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我院这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都伴随有一定的心理问题,经过我院心理干预和一定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一定的疏导,进一步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质量。

3结束语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脑部供血和供氧量不够,神经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心理障碍的情况比较突出。所以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一定不能忽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诊断。患者若伴随各种心理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严重时需要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综合分析本文资料,我们发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疾病诊断和护理干预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乐庆荣,胡蓉.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14(02):15-17.

[2]赵志明.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7(02):42-45.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9

【关键词】步长脑心通胶囊;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是现代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该病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合并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宫,在五脏六腑中,心脏被称为生命之泵。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历史悠久,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标本兼治,预防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作者采用中药制剂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2例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28~87岁,平均62.4岁,病程5~15年69例,20年23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梗塞49例,脑萎缩34例,脑溢血9例。心电图ST-T异常39例,血流变、血脂异常57例,电解质离子异常51例,均有早年神经衰弱综合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内科或者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为一个月;对照组也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及血塞通注射液8ml,各加入5%葡萄糖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稀释,分别静滴,7d为1个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体征、药物副作用和血流变学、肝肾功能、电解质离子,复查心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

1.3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1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能力,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Ⅱ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症状18%~45%;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1]。痊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41/46);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43/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两组疗效相对。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中药单体被逐渐开发应用,中药针剂的研制有了较快增长。从1941年诞生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便捷,更多的选择,同时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也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中药针剂有:丹红注射液、三七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杏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等。生脉注射液主要成分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能互相协同、互相统一地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供氧。人参主要是人参总皂甙,是补充五气之主要药物。五气者(卫气、中气、营气、肾气、三焦气),入脏、入经、入脑、入心。麦冬、五味子养阴润肺、敛肺气。五味子含木脂素类、五味子醇、挥发油类等,还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血塞通成分为三七总皂甙,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作用。能入五气之中,调解五气中深凝的浊气、浊物(瘀血、血癖等腐浊物质),使五气各行其道,血管运行其脏、其经、其络。能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再灌损伤所致的卒中指数,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Ca++含量,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能抑制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对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其疗效明显,已用于临床多年。而步长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十六味中药组成的复方,该方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方中黄芪为补气之品,能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并助诸药之力;丹参、桃仁、红花、乳香等养血活血,有祛瘀而不伤气血之妙;地龙、全蝎等虫类之品能搜风通络。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步长脑心通胶囊中多种药物具有扩张血管,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抗自由基,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3]。本资料结果也表明:步长脑心通胶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总有效率为89.1%,与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步长脑心通胶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与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相当,且用药方便,经济实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建盛,苏小惠,涂燕芬.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867-868.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10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 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84-01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5%左右。如何控制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成为临床医生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一般倾向于早降纤、早溶栓以及早抗凝,但大多数药物都存在出血的副作用,而且药物应用时间窗也很严格。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是由水蛭与地龙所组成,在溶栓、抗凝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48岁至79岁之间。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3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控制患者血糖等基础病变的同时,给予静滴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患者“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250ml盐水”进行静滴;对照组: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50ml加入500ml盐水”进行静滴。一天静滴一次,连续治疗两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恢复到Ⅳ至Ⅴ级范围,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显效: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生活部分能自理,言语等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偏瘫与失语等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变,甚至有加重趋势。

2 结果

两组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可见,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疏血通注射液的疗效更为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给予扑尔敏后皮疹消退。另两组在凝血以及纤溶指标方面的疗效如表2所示:

其中,Fg是血浆纤维蛋白原、PT是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从治疗前后的比较可见,治疗组在进行治疗后Fg下降明显,PT与APTT明显延长,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导致附壁血栓,继而造成血压下降、血流减少以及血管痉挛等症状而产生的疾病。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是恢复患者脑血液循环以及神经保护,避免由于缺血而引起脑组织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尤其是神经元的死亡。

本文选择的疏血通注射液属于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是由水蛭与地龙这两种动物中药组成,有效成份是水蛭素与蚓激酶。其中,水蛭素能够有效抑制血酶与血小板的聚集,且能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组织的血供;而蚓激酶对于抗凝与纤溶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疏血通注射液上生物制品,有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停药后症状可消失,也可给予非那根与扑尔敏等药物治疗。

4 结论

综上,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抑止血小板活化、促进溶栓的作用。临床选择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6):379-380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11

关键词:高血压病;氨氯地平;替米沙坦

高血压病一直是心血管内科的高发病之一,针对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降压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并同时监测其血压变化情况,以达到控制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缓解症状与不适等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的住院治疗患者中,选取2015年1月~12月入院的120例作为本次临床探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个组各60例。观察组的患者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6.2±3.2)岁,男女比例为29:31,该组患者患病时间均在1.8年以上,平均病程(4.3±2.1)年;对照组的患者年龄31~87岁,平均年龄(54.8±2.9)岁,男女比例为33:27,该组患者患病时间均在2年以上,平均病程(5.7±2.3)年。以上患者均满足高血压病的诊断依据,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对象实施小剂量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用治疗法:温水吞服氨氯地平片(批号:国家药物准字H10950224),5 mg/次,1次/d;并同时温水吞服替米沙坦(批号:国家药物准字H20040805),40 mg/次,2次/d[1]。对照组的治疗对象实施传统治疗方法:温水吞服氨氯地平片(批号:国家药物准字H10950224),5 mg/次,1次/d[2]。两组的治疗对象均以30 d作为1个疗程,并且在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同时排除治疗过程中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如服药期间进食刺激性食物等)。对比两组治疗对象在一个疗程之后的治疗效果,包括血压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两项指标。

1.3疗效判定[3] 选择治疗对象的血压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作为疗效判定指标。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为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波动情况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值的变化。①显著有效:实施治疗后,治疗对象的临床表现、体征基本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②一般有效:实施治疗后,治疗对象的临床表现、体征有所缓解,SBP下降幅度>10 mmHg,DBP下降幅度>30 mmHg;③无效果:实施治疗后,治疗对象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血压无明显改善。治疗显效率=(显著有效+一般有效)治疗对象数量÷该组别治疗对象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设定显著学范围为0~0.05,当P值在这一范围内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变化情况 观察组别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别(P

2.2治疗效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别治疗对象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别(P

3 讨论

高血压病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发病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6月,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率已达到22.3%[4]。高血压病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收缩压与舒张压持续性上升,且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其他相关继发病症,如心脑血管病变、重大器官实质性病变等。由于该疾病存在多方面的诱因,且发病原因复杂多变,临床上针对该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常采用小剂量降压药物口服治疗法,如小剂量口服氨氯地平等。

在本研究所采取的联合治疗方法中,对治疗对象采用小剂量口服氨氯地平片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了该药物的抑制剂特点,有效地阻止钙离子向内流通,从而达到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目的。不仅如此,该药物还具有舒张血管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稳定患者血压,并缩短药物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可在小剂量使用氨氯地平的同时联用替米沙坦。这主要是由于替米沙坦的生物利用率高,且该药物的半衰期长,用药后能迅速达到降压效果、减少心脏的回血量,将药物之间的协同性发挥到极致。

我院选取的120例治疗对象经过1个疗程的药物联合治疗后,观察组别治疗对象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别,且前组的显效率高达91.6%,与后组相比(73.3%),显效率明显更高。综上所述,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性。

参考文献:

[1]宿丽新.分析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0(11):164-165.

[2]唐毅.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32.

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范文12

(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江西南昌330006)【摘要】目的 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老年患者继发于不同基础疾病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相应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 回顾并总结10例患者12只眼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 结果 PDT治疗后1个月随访,视力提高8只眼,视力无变化4只眼;3个月随访,患者视力稳定,视力提高12 只眼。 结论 光动力学治疗为继发于不同基础疾病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 CNV 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护理人员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完善的病人准备(测量远视力、近视力、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及散瞳);治疗中精确配制药物,把握好药物注射的准确性、时间性,密切观察病人局部及全身反应;治疗后正确指导病人及家属,48小时严格避光。精心的护理、默契的配合有助于治疗的效果。【关键词】光动力学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81-01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多见于黄斑部,因而严重地损害中心视力,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照射、放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其中,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较好。PDT是将一种特殊的光敏剂-维速达尔注入血管,其选择性的聚集于新生血管内,包括新生血管内皮组织,在相应波长的激光照射下直接启动光化学反应,引起新生血管闭塞,PDT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不造成热损伤,且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我院自2008年7月始开展光动力疗法,现回顾10例患者12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治疗的过程及护理配合,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接受PDT治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0例12只眼,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9~67岁,无患者出现光敏反应。PDT治疗后1个月随访,视力提高8只眼,视力无变化4只眼;3个月随访,患者视力稳定,视力提高12只眼。2 治疗原理患者静脉内注射光敏剂后,光敏剂选择性地和CNV的血管内皮细胞结合,氧化毛细血管的有关蛋白和脂质,产生氧化应激,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和其他细胞器。破坏的血管内皮细胞失去正常连接,暴露基底膜,进而血小板附着聚集、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闭塞。[2]3 护理配合 3.1治疗前准备:(1)心理准备:光动力治疗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问世而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血管)增生性病变组织的选择性治疗新技术,早先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眼底疾病治疗的研究 ,21世纪开始在临床上使用。治疗前应对病人详细介绍光动力治疗的原理、方法、配合要点、费用及重复治疗的可能。可以让已完成光动力治疗的病友现身说法,告诉治疗过程,使病人对治疗有整体的认识,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检查准备:病人在治疗前应完善心电图、胸片、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注意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尤其是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确定其心电图、血压、血糖和肝功能正常后才可以行PDT治疗。10例病人均检查视力、矫正视力,详细检查眼底并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或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确定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部位。治疗前30分钟点托吡卡胺散瞳、表麻眼药,仔细测量身高、体重,以便于计算体表面积。计算体表面积的公式:患者体表面积(m2)=体重kg×身高(m)的积的平方根除以6;患者需用光敏药物总量(mg)=体表面积×mg/m2;患者所需维替泊芬配制液剂量(ml)=患者需用总量(mg)÷2mg/ml;所需5%葡萄糖注射液剂量(ml)=30ml-患者所需维替泊芬配置液(ml)。[3] (3)用物准备:治疗当日病人需准备墨镜、深色不透光头巾、长衣长裤、深色鞋袜、深色手套,必要时还需备深色遮阳伞。因我院门诊与住院部之间还有一段距离,通常光动力在门诊做,为此病房头一天特地与病人本人共同设置病房布局,安排两名光动力治疗者同时入住,以方便满足病人避光要求及日常生活。光动力治疗用光敏剂―维替泊芬(维速达尔,瑞士,诺华制药)15 mg,用7ml无菌注射用水配成7.5 ml质量浓度为2mg/ml的注射液。配制好的注射液避光保存,并在4h内使用。3.2治疗中配合:(1)病人的配合:光动力治疗必须在暗室进行,病人可能会有不适应现象。护士在治疗时应牵住病人的手领入治疗座椅,并在每一步治疗前事先告知,在药物注射、激光治疗时适时轻声提示病人配合要点,告诉病人整个治疗大致时间20分钟左右,约有2分钟需要病人保持头部不动、目视前方,听从医生指挥,以使治疗顺利完成。(2)精确用药:根据医嘱按6mg/m体表面积计算所出需剂量后,用精密注射器抽取准确的光敏剂注入已抽取好的5%葡萄糖注射液,使之配制成总量为30ml的溶液;用恒速注射泵以3ml/min的速度在10min内经静脉输注完毕。注射时避免选用手背小静脉,尽量选择手臂最大的静脉。应先采用不含光敏剂的液体接头皮针或留置针穿刺成功,固定后再接光敏剂,严防光敏剂渗漏。在注射的过程中,与医生密切沟通、配合,提醒其准确、准时进行激光治疗。(3)不良反应的观察:光敏剂渗漏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变色、炎症等,如发生渗漏时应停止注射,尽快选好的静脉继续注射,第2次输液后15 min进行激光治疗,同时局部冷敷或冰敷24h。一旦发现患者皮肤变色,至少要避光2天。请皮肤科医生在需要时及时提供会诊。本组10例病人未采用留置针,选用了维替泊芬专用注射用头皮针接减速管路,没有一例出现渗漏现象;仅有1例病人诉推注时感觉有背部疼痛、恶心,检查结束时好转,目前背部疼痛的机理不是十分明确,事先给予病人解释、指导,会使病人放松而不至于过度紧张。本组其他病人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3治疗后指导:治疗结束后详细指导病人进行遮光处理,由护理人员陪同回病房,并在生活上给予周到照顾。指导病人48小时严格避光,眼睛和皮肤应避免暴露于强光中至少24h。强光包括强烈的阳光、日光浴、家用或办公室的日光灯、牙科或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强光灯等。告诉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勿揉、勿碰术眼,勿疲劳用眼,保持心情愉快,可适当让病人听优美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避免紧张以巩固疗效;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使光敏剂从体内排出及防止便秘。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具有光敏特性的食物。告诉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定期门诊复查,做好视力、眼底、FFA、ICGA、OCT等检查的复诊工作。总之,光动力学治疗为继发于不同基础疾病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CNV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默契的配合有助于治疗的效果。参考文献[1]李瑞娟.光动力疗法治疗 1 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8( 1 ):41-43.[2]韩丽娜,刘凡光,顾瑛.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3,12 (3):188-191.[3]刘丽娟,刘铭宇,刘萍.光动力学治疗老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9,26(10A):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