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

时间:2023-06-01 09:32:50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1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瓶颈 途径

实践性教学(亦称实践教学)是西方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正式纳入到理工农医类学科的教学规程当中,而且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其人文社科类的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如麻省理工学院为本科学生提供在政治和公共事务领域参加实践研究活动的机会(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s Field Research Opportunities),斯坦福大学设置了暑期实践研究项目(Summer fieldwork)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从2006年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新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探讨已有不少成果,但大部分研究仅从意义与价值角度提出实施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由于领导及专任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实践性教学的开展还处于分散的、自发的状态。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制约实施实践性教学的瓶颈及解决途径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伟大斗争的实践,离开了科学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科学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形成。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进行了三次伟大的理论创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否则,就不能完成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大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其次,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因此,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政课”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紧紧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现代化实践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学生的知识更多地来自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高校思政课如果仍用传统的封闭的模式来操作,“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停留在过去的“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最后,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原有的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是习惯于原来的教学方式,奉行“单向灌输”和“应试教育”,往往过分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而忽略了它的实践性,从而使政治理论对学生思想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际中缺乏可操作性,最终导致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思想教育实践的脱节。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不搭界。这个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的“现状”,其结果使思想政治课变成了空洞的说教。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点的研究,加强对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探索。

(二)制约“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瓶颈”——“三无”、“四性”

就目前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三无”:一是无教学大纲,实践性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其结果造成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时数不一、教学内容不规范。二是无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分散;三是无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这也导致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难以凑效。从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参与上缺乏广泛性,换汤不换药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二是时间上缺乏连续性;三是组织上缺乏规范性;四是实施上缺乏有效性。既便是少数研究成果提出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操作规程,也因较少考虑学生的意见,使得方案的效果难以预测。从对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评估来看,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考评方式单一。

(三)突破制约“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瓶颈”的途径

根据近两年实践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突破制约“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瓶颈”的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着力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同步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构建适合各校的“合身、合体”的教学大纲,并将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系列。我们在研究实施时,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

1.从观念上明确什么是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观念是规范提升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本课题的社会实践教学就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和学生亲历,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教学课堂;其本质是借助实践手段或实践资源,进行运用和体验,最终使所学理论化为学生的智慧,形成学生的理论思维。

2.社会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整体中的时空定位。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将基础课的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模块来完成,将总学时按2∶1的比例分成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就分成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时间上,社会实践应是理论讲授的延伸、扩展和深入,与理论讲授并举配合。

3.课堂结构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应当“课堂化”。仅仅是走走看看,不成其为课堂,也就不能提升层次。但实践性教学又不能像理论讲授那样课堂化。因此,这个“课堂”应分为两部分:第一环节是“看”、“听”、“感悟”或独立研究;第二环节是“写”、“交流”。前者是初步的,可分散进行,以这一步为准备,重点在下一环节,这一步可以“课堂化”。

第二,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加实践为主,多数采取简单的参观、调查等方法,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因此,必须对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提出以下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

1.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参观见习、录像见习、观感报告等,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

2.实践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主要是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如利用双休日去实践教学基地义务劳动或蹲点学习;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等。间接体验,就是组织学生听社会实践报告等。

3.实践问题研讨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一是实践课题研讨。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科研小课题,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模拟,如模拟道德冲突、模拟法庭等。

4.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实践是借助影像符号和计算机网络支持进行实践教学。具体形式有:网络虚拟、网上调研、实例分析、影像体验等。

第三,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

1.“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内容要注重综合性。不能只单纯注意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对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性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这几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处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

2.“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多样性。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主体首先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性中的态度、运作、调查报告做出客观公正评价,教师评价应占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另一个主体是学生,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他们对已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的兴趣及参与程度、对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他们的自我评价等,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

3.“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要注重互动性。实践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师德修养各方面素质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的过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过去老师评价考核学生的单向评价为多向互动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学生互评。让老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参与、投入到实践性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2

论文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1引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它也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第一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要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而政治课就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各方面问题的方法,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课就是在贯彻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2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1现状

目前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政治教师被看成是“骗子”,政治课被看成“吹牛课”;学生在平时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学习政治时觉得无所谓,把政治课当成是主课以外的休息课或故事课,感兴趣的内容就听听,遇到一些比较枯燥的原理时就让大脑休息。所以到了高三,当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政治作为加一课要应对高考要求时,就很难从容应对。从答题情况看,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几乎能“倒背如流”,怎么一答题就扣分。关键一方面是高一、高二阶段没有重视,基本原理没掌握,解题思维也没有得到过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对理论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对实际生活了解不多,不会将理论同联系实际结合起来。要解决以上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2对策

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应当说,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同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就会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理论条条,变成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很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等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胜不可数,如果信手拈来,势必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因而,科学地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授“普遍联系”观点时,可针对“美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同学围绕“萨达姆被抓住之后,国际社会会出现哪些反映”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的不同,各国的反映也会不同的”这一结论。最后达到“事明理喻”,即明确联系是普遍的观点。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现实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人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从而喜欢政治这门学科。

3理论联系实际作用意义和注意问题

3.1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海市的政治教材每年都在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改,正在进行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提出了构建贴近学生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及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不同年龄的综合素质,学力基础的情况,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在学力方面做到迁移,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与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和拓展等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贯彻二期课改更加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和方法。

3.2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45min的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要靠自身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完善。学生只有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一定的方法,如启用学生的实际,用他们所掌握的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高一、高二阶段,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有关的故事、时事、名人名言等。然后在每节课的前5arin让每个学生讲自己准备的材料,再由其他的学生来分析材料中所蕴涵的有关原理。通过这一尝试,可以发现学生在搜集处理教学材料方面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虽然社会生活阅历浅,但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们接受新事物通常要比教师快,搜集到的材料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启用他们所掌握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使这些材料成为教学材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外,引导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人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专题讨论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鼓励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当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时,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联系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3.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必须先理解再记忆,这是教学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授新课是“理论联系实际”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不多,而且是零散不成系统的,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多个实际案例反映同一个原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如反映意识能动性的事例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第二复习阶段是“实际联系理论”阶段,此时学生已对该掌握的知识体系都已基本完成,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相互融合渗透,根据新情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原理来分析同一个案例。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可联系以下原理来分析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国际竞争的实质;国家职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思维训练,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典型试题的练习,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应对高考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可从我执教的两年高考成绩中得到证明。

3.5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实际”,它不是信手拈来,什么都可以的,在选用实际材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广泛性凡是符合教材实际、学生的思想、生活、兴趣的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国家的发展实际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引用。如学生喜欢的漫画、流行歌曲,他们所追求的各种时尚的东西等,如果选用恰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针对性任何一个实际材料的选用,必须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分析,它必须是体现某一原理的典型事例。

(3)及时性政治课要及时回答学生对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所以,对一些反映国家或社会发展的带有时代感的新出现或出台的大政方针(主要是时事热点)作为教师要及时掌握和传递给学生,特别是用教材中基本原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

(4)渐进性教学中所选用的材料要有层次,尽可能地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做到深入浅出。在讲授“按规律办事”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足球、篮球比赛不能缺少规则等,即使不少学生喜欢的游戏也有自己的规则,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是不能没有秩序的,进而用类比方法让同学明确自然界、人类社会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必须遵守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确定不移的秩序,即规律。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可行性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17-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

实践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有实际亲身体验的,以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因此,所谓实践教学是根据课程性质以及相应教学内容确定的一系列社会实践和感知性实践,它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而产生直接感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动态性教学过程。它既包括人们一般认为的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实地调研、社会调查甚至挂职锻炼等学生能直接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也包括各种感知性实践活动,如讨论、辩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甚至网上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一是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二是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三是用活生生的现实去检验和证实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和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思想方法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

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二是实践层面可行性的分析。理论层面主要是考虑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的理念、模式、指导意义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实践层面,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其目的与实际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运作模式和具体环节进行设计。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过程中,第一环节是设计和建构,即以现有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基础,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方案设计,如问题、案例或实验等,建立实践的总体方案和基础框架,并进一步研究框架内各个选择支项的具体实践方案。第二个环节是具体实施,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动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研究,激发其成就动机和责任感。第三环节是评价、反思和调整。评价不仅是对实践教学实施条件、过程、结果等情况的考察评价,还是对实践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的批判性思考。这一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至关重要,它对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使其普遍化、规律化,从而对形成可行性的运作模式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过程中,要不断从三方面进行评价和检验。首先是对实践目标的达到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实践结果和目标符合程度和偏离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目标与结果来看,应有较明确的目标和较完善的实施、考核标准;从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来看,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注重内容落实;从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与效果来看,其执行过程与效果直接相关。其次,检验实践教学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既要从管理体制、投入保障机制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等方面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又要为考察实践教学的执行制定“硬件”标准。同时,在“软件”方面,则要考察教师理解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的程度,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动程度。第三,考察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认识提高和主动性发挥程度,包括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否已有较为成熟的程序、原则、途径和方法等,并设计了相应的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通过这些考核评估标准,考察实践教学是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否更全面,理解是否更全面、更深刻,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是否更深入等等。这样,通过各种评价、考察结果的互证,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进行调整,并在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方式的设计

构建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要把多种形式的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让它们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成为其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和可行性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学生讨论会、辩论会是最常见、可行性最高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它是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或案例,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观点交流碰撞中深化认识。其目的和实效性的展开,关键在于促进学生去听、读、看、写和说。听,即听讲课、听讲座、听报告、听新闻;读,即读原著、读重要的政策文献、学习重要文章;看,即看教学视听资料、看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周边社会的变化;写,即记笔记、写心得、写论文、写交流发言和辩论稿;最后通过说,即课堂交流发言、辩论会发言和各种形式的演讲等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既促进了观点思想交流,也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素质,更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和融入教学全过程。

实践教学的第二种方式是现场教学,即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教师讲解、点评和讲授,拓展教学的途径,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安排参观考察项目,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参观中请当地相关人员或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身份来讲解,他们的观点或许一致,也可能有争议,通过实际参观和各种讲述,激发学生的思考,最后由带队教师联系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做现场点评,并联系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更把客观的社会实际与书本、课堂的理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谁主谁辅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第三种实践教学方式是社会实践,也包括所有课后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做社会调查报告、制作各种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展品、与教师一起制作教学课件和网上教材、制定各种能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让学生运用思想政治基本理论和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特别强调对学生各个环节的参与和锻炼,形成全方位立体型的教学,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4

(一)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参与率低

由于学校及相关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不重视,再加上实践活动的单一,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学校相关部门不重视该门课程,对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一般都是一切从简,能省则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指导十分欠缺,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时完全是放任自流的状态,在教学中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凝练不出自己的想法,更不用提相互之间的探讨了,因此很多学生都选择以应付差事的心态来参与实践教学,造成这门课的参与率低,实践效果差。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会使学生难以形成强烈的参与感以及归属感,这种情感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

完善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制度是确保院校实践教学安排得以落实的保障,是及时评估学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工具,是政治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原则。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观念的落后,在建立完善监督保障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制度来监督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导致很多的实践教学计划落空,最终沦为一张白纸。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方面,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不能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全面掌握,无法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提供修正意见,导致实践教学一直处于“黑盒”状态。教学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很多政治教师在落实实践教学计划时,无据可依,难以与一些侵蚀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行为进行抗衡。

(三)教学实践模式落后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般还是以参观传统革命圣地、谒陵等带有红色革命味道的形式进行。在实践形式上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相对更偏向于追求视听上的感官体验,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积极地引进这种教学实践形式。这一方面是受制于资金;一方面主要还是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识上存有偏差,导致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凑够学分而参与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实践教学形式中去的。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应吸纳一些新的政治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模式。

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

认识确定行为,每项决策的效果都取决于当初认识的正确与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其的错误认识,过分强调了技能对于学生就业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政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观念,把政治教育实践放到合理的位置,让其与其他课程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学安排上,要给予这门课程充分的教学时间;在制度建设方面,尽快地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地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在教学实践项目的安排上,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意愿,在结合政治思想课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实践愿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以及作用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搜集、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尽量地去满足学生的正当利益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产生情感认同。同时在实践教学的内容方面,要及时引入新鲜内容,充分发挥政治课在宣传、学习、领会、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方面的优势,介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信息,切实地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价值。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与高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情感问题充分地结合起来,开展情感知识讲座,这样可以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高职学生健康心灵以及独立人格方面的作用。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5

关键词:政治实践性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那么,如何体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呢?

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方向性特点

古今中外,任何社会的任何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所有国家的统治阶级,都会充分利用其手中的各种工具,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力图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其阶级意志的思想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鲜明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的阶级意志,而且使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与其他的教育实践形式相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而上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为任务的,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广泛地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作为意义存在物的人的精神家园的关注,突出强调人的精神家园的建设。其一,精神生产是一定社会形式的意识生产,确切些说,是意识社会形式的生产。物质生产属于社会存在的领域,精神生产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物质生产出主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而精神生产的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其二,精神生产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也能改变外界,对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反作用。这种改变对人是直接的,对社会与自然的改变是间接的,是人们的精神(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通过人们的行动,产生对外界事物的推动作用。它要经过两次转化,即受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首先改变自己,而后再外化为行动改变客观世界,两次转化或改变都具有客观现实性或实践性。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就是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的总和,它在人的素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从各门课程教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他课程教学也担负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就整个社会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之中。因此,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培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应尽的义务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1、预设教学目标要实

实即实际,就是一切从本地、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区别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

1)、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要认真分析当今社会和当地的社会风土人情,选用一些正反典型案例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中,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当今社会和当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勇于担当建设国家和美好家乡的责任。

2)、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历史特色、人文文化、优良传统、优秀人物和事迹等资源渗透于政治教学中,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加深对学校的情感,培养热爱学校的情感。

3)、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多关注、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努力学习,为班集体争光。

2、方法手段要灵活

1)教材处理要灵活。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备课时,做到“五备”,即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备设计。备学生,一要备全体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研究每个学生的差异;二要备情绪,了解每个学生的情绪,研究激发每个学生情绪的方式和方法;三要备基础,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四要备问题,要发现问题,认真设计好问题;五要备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及能力水平。教师在备课程时,要做到备目标、备知识、备技能、备意义、备资源。备情境,指教师要备问题情境、备媒体情境、环境情境、活动情境、思维情境。备自己,指教师要备自己的弱点、期望、形象、话语和风格。备设计,指教师要备教学过程、方法、时间、知识拓展和课件。

2)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在上课时,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师生双边活动的作用。

3)教学手段要灵活。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6

深层次问题。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从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制度和实践教学载体四个方面的创新来深化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我国目前探索的一条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作者简介]王丽霞(1981-),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苏州

215009)倪汝鹰(1981-),男,江苏苏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苏州

21513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54-0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随

着相关方案的实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

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创新改革实践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深化的

路径进行探索,希望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高校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4年国务院

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

明确指出:对于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

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对

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2008年教育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

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完

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

2

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

1个学分,开展

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

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从政府的重视程度我们也能

看到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新时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新时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

必然要求。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现阶段面临着一个新形

势。现阶段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密切,国外

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会产生重要影响,西

方的文化垃圾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也不容忽视;而我国正处于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的新阶段,思政教

育需要贯彻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用正确的

理论分析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另一方

面,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是新时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注重传统的理论讲

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

容枯燥、方法单调,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不够。所

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开展,通过形式多样的

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

(三)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知行合一、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实现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教

学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

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使其能够适应

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首先,从知识目标来看,实践教学改

变了课堂教学的空洞说教模式,不仅能教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

真善美,还能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其次,从能力目标来看,学生通过

参与实践教学,能提高组织、策划、协调、沟通的能力,能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适应社

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总而言之,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运用

所学理论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

善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法律素质。①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实践教学理念滞后,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教

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所以

不仅重视程度不够,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因此我国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在“05方案”中强调

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很少体现出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学分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以充分的制度保障和支持;并且从事

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量普遍繁重,很少有精力再去组织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大大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必须具备规范的管理机制

和考核制度。现实情况却是一些高校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制度建

设以及规范化管理,实践教学的课程规划、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管

理文件不是很完善,导致教师教学时无所适从;对从事实践教学

教师的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没有统一严格的规范体

系,随意性强,这往往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教学的热情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践教学模式单一,连续性和广泛性很难得到保证

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有些高校在

开发实践教学资源过程中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和统一安排,学校

内外的活动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与利用,导致实践教学

模式比较单一。例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仅仅采用走出校门的

社会实践方式,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忽视了校内外教学

资源的规划和整合。另外,参与校外实践的学生往往是部分优

秀学生干部或学习积极分子,参与普及面比较窄、参与时间也很

短暂。还有一些社会实践课,学校把它们安排在学生的寒暑假

生活里,这些社会实践与其说是思政课教学实践,不如说是学校

学生文化活动的“点缀”,效果不明显。

三、深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创新观念,重视开展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思政课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思政

课理论教学历来很受重视,实践教学是新生事物,相对来说其开

展需要高校各层的重视。高校领导要改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的开展和创新,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教学主管部门要

针对实践教学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制度,为教

师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制度导向;思政课教学队伍要组织各种

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会来探讨一条更好的教学途径;

思政课师资要加强教育教学理念培训,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探索

有效教学方法;高校和社会应尽力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使教学效果实现厚积薄发。②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多渠道教学模式的采用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方式多样

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根据学生年级、专业

的不同灵活采用以下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1)认知感悟式教学

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听讲座

和观摩视频等方式参与到和思政课理论教学相关的实践教学,

从而巩固其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有所感悟。(2)情境体验式教学

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情境式体验项目

(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等)的参与,在实践过

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怀。(3)调查研究式模

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是让大学生针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道

德法律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提出有一

定价值含量的建议,形成调查报告,从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第二,有效整合高校教学资源,使基地教学实践和校园教学

实践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合理有效地利用各

种资源,丰富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高校内部的社团、教学机

构、教辅机构、创业中心、实训场地等是大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教

育的主要基地;校外签约挂牌的企业单位、社区街道、城镇农村、

社会服务机构,是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广泛的校外实践基地,

两者的融合可以使实践教学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同时,各个学

校之间也可以就实践教学的经验相互交流和沟通,根据学校自

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教学制度的创新:实现思政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实践型教学的根本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高校思想

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设包括领导组织、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师

资建设四个大方面,无论是宏观上的领导班子建设、部门设置、

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等长期教学规划还是微观上的实践教学管

理、成绩评定、工作量计算等,都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

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结合:实践教学大

纲的制定要注重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④,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

学习的结合,教学对象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结合,教学评价重过程

与重结果的结合。注重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是指高校要制定

规范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但实践教学的形式可

以多样化,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相适应的教学方

法;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独立思考、亲自体验;教学对象特殊性与普

遍性的结合是指师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就某一主题进行独具特

色的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学生个体自主选择实践主题和地点,

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实现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融合;教学评价

重过程和重结果的结合是指对思政课学生实践的评价不仅包括

调查成果、论文成绩的分数量化评价,也要通过对学生参加实践

的过程与表现进行综合质量考评。

(四)教学载体的创新: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拓展实践教学内涵的重要载体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首

先,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思政课教学里最基础、最广泛的平台。不

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都可以充分运用现代

科技手段,使教学形式生动、内容丰富,还可以向广大学生展示

先进人物事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强思政课教

学的说服力。其次,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实施网络化教学。思政

课教师自身应具有良好的网络操作技能,还要能指导学生利用

互联网平台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数据筛选、数据研读和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最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公共教育平台、扩大

宣传阵地建设。例如,校园公共网站上的论坛、广播电视、宣传

布告、电子屏幕栏等,这些都可以拓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

实践阵地⑤。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教育平台和公共

教育平台这三者的融合,不仅扩展了教学载体的形式,丰富了实

践教学的内容,还能大力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张秀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08(2):68.

②③陈雪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型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4):162,162.

④黄励.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73.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33―1.5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成为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而且是急需解决的。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和创新实践教学,既能使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使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

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即是广义的实践,它主要包括生产劳动、政治变革以及科学实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人、历史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都是实践的产物。而内容与形式以及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实践方法论的前提和应坚持的原则。通过上述可知,我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要把握好其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应是不同的。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属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场所的,同自然科学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内涵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的教学,所以《意见》中指出,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这就可以看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并不等同于实践教学,它们只是实践教学的延伸。这样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不能把实践教学的模式单纯地定义在这些实践教学的延伸上,这样就缩小了实践教学的外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一)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素有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环境、载体等要素。要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和谐,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建立一种协调配合关系。同时要有机地调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个要素,建立互动和谐的教育机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创新,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非常有效。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采取适当的和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和思想特点等作为出发点,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1.构建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改变学生网络观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得以扩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已开展了多年,但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其认识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虽然一些高校比较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目前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是很有效。这就需要各高校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一种教育信息机制,即“教育者―网络―受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把任课教师的电子信箱、BBS、博客、QQ号等公开,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互动交流等。

2.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延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建设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需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也要进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把现有的实习基地作为基础,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增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地点,延长教育时间。

第一,各高校的各专业实习基地就是很好的平台,专业实习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当前的国情和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现实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多让大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要有爱心和感恩的心。

第三,假期期间鼓励学生到文化、历史、革命传统等场管、遗址、景点参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等。

第四,提倡学生美化校园环境,积极开展一些废物回收利用和植树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为社会作贡献,如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等,锻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第六,各高校开展校内勤工助学等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以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自力更生意识。

3.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加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讲解授课内容,也可以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辩论等使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理论教学环节可以穿插在这些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中,各种热点和现实问题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教学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演讲、辩论,教师再作最后总结。这有利于纠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错误认识,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更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排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如学习一些道德问题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让学生表演的模式,然后再让他们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提出的,它的实施突出了以学生为本思想的需要,对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我们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给予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兆山. 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毛德松,王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尝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张桂霞,曹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黄成玉,赵立勇,江静.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保障机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5]钱广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6]张国镛,江茂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7]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4).

[8]姚小玲,周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初步尝试[J].北京教育,2004(9).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8

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两种倾向:视为理论过时了,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机械静止地认为有的现行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此必须用理论的科学性打通学生的思想,说明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应根据社会进步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把真理当成模式生搬硬套。有的学生对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错误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造成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说理透彻,启迪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理论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纯理论化、模式化说教,学生不容易理解,索然寡味,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理论离他们遥远,从而会淡化学习兴趣,甚至对理论不情愿接受。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误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实效。

教学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有”体现了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此应坚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或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顾此失彼的倾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素养,并广泛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放在社会大环境当中,贴近时代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

坚持《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评价标准。《教学大纲》规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科学地表述了教学的内涵、外延、方法、途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教学评价也应以此为依据。应加强教学目标管理,把教学目的、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激励教师、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努力进取。

二、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总结和升华,并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并可使学生具体应用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丰富内涵及学习的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潮非常活跃,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其中有正确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不乏有消极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使学生耳濡目染,发生不良影响,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冲击很大。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必须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形形的腐朽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起始阶段,使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为将来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增强适应能力,这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理论如何结合实际,笔者认为:

1.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讲授体现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如讲解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及一部分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等经济学问题,用现实情况说明理论、论证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情况,进而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生有习惯于比较的思维特点,教学中可通过比较鉴别,给学生以冷静的思考和理论的启迪。如新旧社会及改革开放前后的纵向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从感性到理性深化对执行基本路线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横向对比:把我国改革开放、人民当家做主、充分显示无比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同两级分化、虚伪民主及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对比,使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有深刻地认识,坚定“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的信念,真正明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①

3.体现主导性与突出主体性相结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盲从、不迷信,然而往往因为其理论基础不丰厚,认识狭窄、肤浅,缺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内心会有很多质疑、迷惘和误解。教师一言堂,学生对理论知识生吞活剥,教学难以奏效。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并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顺势启发引导。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使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中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接受教育。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教学与教育相结合。备课挖掘教材思想内容。讲课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克服盲目性、油水分离的弊端,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

精心设计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9

思想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加强其思想品德都是这门课程所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调,实践环节是重要的,需要加强,它和理论的重要性相同,学生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应该走出去,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通过锻炼和教育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和群众。这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促进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知行合一。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依据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和生活,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文明共建、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如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实践教学在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育因此得到延伸,它作为一个重要舞台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了解国情,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大思想政治课实践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为了使社会实践的效果进一步扩大,实践之前应对本学期实践活动的主题、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和基本内容等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促进全校师生对活动的关注和了解,并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仍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将学生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为学生提供机会相互交流和学习,使学生对实践教育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所感受,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做到由点到线再到面,最终形成立体化效果,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行强化。

三、创新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作为对理论教学的深化,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组织层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根本性不同。这门课的实践教学应该以一般性的实践教学规律为依据,对于适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精心设计,为开展实践教学做好准备,上述工作对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首先,相关制度保障应得到健全。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实践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纠正以往认为理论重于实践的错误认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相关基本文件是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名义做出的,在学院内部的公布形式即《实施方案》,各个系或部对该文件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实施细则》由此产生。高职院校,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位应该提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如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教学体系和框架变得日益完善。

其次,实践教学要有序推进,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策划。在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前,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的主题,并设计师生就哪些内容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拓展理论教学、创新教学的途径,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规范的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基地

思想政治课要想规范实践内容,实践活动要保证长期开展,基本条件就是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的建设。结合社会需要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多样化的实践基地。比如,在发展较为落后的一些地区,可以组织三下乡活动,相关单位可以和村镇联合,建立一个文化大院。高职院校可以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长期联系机制,对返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加以集中编队,并同地方政府协调联系实践场所,进行合理安排。在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一些重要环节,如示范建设、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和深度实践等,尤其是当学校经费紧张时,开展活动更应该秉持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为一项措施是坚强有力的,符合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教育要和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方针,教育实践环节因此可以得到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以及学生的特点需要这种实践教学。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互动视野;人文特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2-0049-03

实践是推动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的关键步骤,是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路径。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就曾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实践、行政管理和学生生活学习结合起来。[1]课外实践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参与,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从选题设计到程序操作,从理论研究到凸显特色,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对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一、课外实践的选题设计与操作问题研究

历经多年探索,我校现在摸索到的形式分为两类:一为学习研究型实践模式,如聆听报告、撰写实践论文或调研报告、观后感;另一种为体验型实践模式,如观看影像资料、进行社会调研等等。相比较而言,在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方面我们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特色介绍:以课程论文选题为契机,增进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能在人文教育中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不仅仅因为它涉及人生信仰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对天人之际的哲学追问、社会规律的宏观把握、个体生存的价值反思、历史轨迹的理性探寻及当下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探索、质疑与明辨中,积淀着人们对社会经验、历史智慧及个人生存体验的认知与感受。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实践教学论文题目的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论文选题不仅在内容层面应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与弘扬,而且更要注重提升高校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胡适曾强调指出,塑造个体独立的人格是自由主义的第一层含义,而个人主义的第一特性是自由:“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3]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不迷信权威,不固执成见,不崇拜教条,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是自由人格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论文的指导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独立研究与思考的勇气和能力。

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推动论文的选题由知识体系的灌输向价值体系的培养这一方向进行转变,并结合社会变化与热点关注,定时更新实践教学课程论文题目,以使学生对所探讨的问题有较高的兴趣。如在《纲要》课教学中,2011年我校的课程论文题目,除设计了对基本问题的考察题目外(如从太平军的失败看的成功——近代新旧农民运动之比较;近代国共两党革命成败之反思等等),还增加了其他类选题,其中一些属于角度新颖或涉猎社会热点的题目,如“问题的历史审视”、“‘阿拉伯之春’的变局反思暨基于近代历史背景对‘中国态度’的缘由考察”、“问题的现代反思——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的思索”、“辛亥革命: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等等。一些选题则属于专题纪念性的题目,如“苏联解体问题反思”(苏联解体20周年纪念反思)、“领袖的选择与选择领袖——中共党史上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建党90周年纪念性专题)、“南方讲话的时代意义及当下反思”(迎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念性专题);一些选题则属于探讨性的话题,如“评‘乌有之乡’视域中的”;一些则旨在倾听来自学生层面的声音,如“当前思政课教育改革刍议——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视角”,老师们希望由此可以知道,在学生们的眼里,一堂令人满意的思政课应该讲些什么、怎样讲,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实效。

2.注重操作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关系梳理

为增进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注重在实践层次上加强对一些相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如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性问题,必须坚持实践教学改革要富有针对性,分类(不同专业、群体、年级、课程)进行;强调实践性(重在体验,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实效性(积极发挥学生自主选择权,推进学生各项能力培养);体现适时性(选题要突出“三贴”特色,结合社会热点、难点,切忌大而空);增加人文性(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等特色。

此外,要注重在环节互动的视野下梳理导致实践教学瓶颈问题的各种环节间的关系,如在实践环节中,注意处理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关系;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的关系;理论课实践活动及大学生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学习型(知识性)实践与体验型实践的关系等等。从参与主体角度看,对教师来说,要处理好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关系;各种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等。对校方(领导)来说,则要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及党、政、团各部门的分工、联动、协调关系;必修性核心思想政治类课程与其相关拓展课程及其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来、走出去之间的关系;兼职教授与专业教授间责任、分工之间的关系等等。对学生来说,在实践教学选项选择中要处理好必修与选修(即共选与个选)之间的关系;在参与实践中要处理好个体分工与团体合作之间的种种关系。通过以上关系的处理,旨在推动整个实践教学系统各结构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面,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发挥各自最大优势。

二、互动视域下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整合与优化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是实践教学、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讲授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且从讲课到讨论,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学生到底需要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两个“互动”的互动:一是师生互动,突出共同参与;二是在学生的参与中,注重课外实践教学论文与课内实践教学知识的互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把前述两个互动有机融合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这里讲的师生互动,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问答或讨论,它是与第二个互动即与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动结合一起的。为此,教师的努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向上:一是在实践教学论文题目的设置上要注重师生共同参与,部分题目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联系当下社会的热点、疑点来设计问题,布置参考性题目;部分则鼓励学生就自己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提出研究课目,并由教师在权衡后(主要考虑与本门课程的结合度)将之适当纳入课外实践论文选题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结合课内不同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此中的问题,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中“破解”这些课题。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论文的写作中提升理论高度和思考广度。

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开展课内实践。教师布置的课程论文题目是两重性的。一种是全方位的,即所布置的题目供班级所有同学参考选择;一种是局域性的,即抽出部分课程论文题目,分别布置给听课班级,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制成课件或讲稿,由每个班级选取最感兴趣的同学登台讲解或辩论,之后接受台下师生的问询。演讲时间限定在15分钟左右。这项工作由教师提前布置,并根据题目与课内知识点的结合度安排学生讲解时间。

上述教学改革的尝试可起到如下作用:其一,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演讲、辩论或“穿越式”的体验中能实实在在地拓展更开阔的视野,掌握到更广泛的知识;二,从提升学生的思考与研究能力看,它有助于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推动学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理念熏陶下,能够在“成一家之言”的努力中体现自己对问题积极的、独立的而且是进一步的思考;三,从实践教学的提升效果看,它可以直接提升并真正检阅学生实践教学的论文质量;四,从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学生的参与可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形式乃至认知视野产生极大的“文化反哺”功能。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有益的启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4]。

在学生所参与的课内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老师布置的课题,学生积极踊跃,认真准备,在课内教学的参与中,他们不仅撰写了小论文,制作了集影音、声乐与文字于一体的精美课件,而且其观察视角之新奇,探索思维之活跃都令人赞叹。如在“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内实践中,有的学生参与演讲的《太平天国成败鉴》课题,其形式之新颖活泼尤其令人耳目一新。该课题由三位同学参加,一位扮演剧中人洪秀全,一位以历史评论人的身份与“洪秀全”展开成败原因的辩论,一位则担当主持、解说并随着上述两位在辩论中提到的观点播放课件、同步呈现其中的知识点。就这样,他们以历史情景剧兼辩论赛的灵活形式,以“穿越”甚或“无厘头”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沉浮或探索、兴衰与成败,表演中间还配合、穿插着主持人的旁白及在两位“剧中人”表演性演讲结束后,对所反映问题最后给以进一步的引导、思考及系统性的阐释和提炼,从而令学生在大开眼界之余又有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最终推动他们能主动参与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去,并在各种参与、体验中不断增加对历史真相的认知、体会与追问。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1.开拓更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除了现有的撰写观(听或读)后感及实践教学课程论文外,实践教学形式完全可以更加多样化。如在学习研究型实践模式中,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热点报告,以开拓人文教育的视野。此外,还可开展“红色读书会”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献的选读;另外,应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如讲课、辩论、师生对话;教师也可参与指导学生进行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的立项及研究。在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型网站建设,毕竟,思政类教学网站的建设不必专属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它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共同参与的事情,无论在网站维护的技术层面还是在资源吸取的渠道方面,教师或教学部门都应该注重吸取学生的力量,邀请他们与我们共建网站,共同关注思政知识的培育和宣传。此外,除观看影像资料,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教育基地,参加各项社团活动,进行更广泛的社会调研。

2.突出实践教学的实践特性

实践是产生真知的唯一标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研究性特色过浓而实践性特色相对不足的境遇。为此,基于当下经费、课时、师资等方面资源的有限性,应极力推进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力求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党团组织、党政有关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旧格局,在明确责任、合理分工、有机协调的基础上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行性路径,实现各部门有机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化解资源不足问题,发挥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为了能在育人方面产生更大的实效,还应充分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方法。如南开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求学生课外从事社会公益工作,以完成3个学时的学习。学生们在做义工中从社会课堂上实实在在触摸到道德法规问题。再如他们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其课外实践教学特别注重学生搞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成立10人一个的课程小组,针对问题,做调查,画图表,讲故事,提举措。学生们搞的有声有色。[5]这些实践活动都立意明确,效果显明,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际之间相结合的重要桥梁。

3.加强教学资源及环境建设

在当今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绝大多数高校已专门开辟了自己的红色网站,在网上与网下的交互联动中实现了资源最大化的共享和信息最优化的传递。但有的高校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资源的汇集和共享,还不利于学生对政治思想教育类知识的关注,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缺少更充分的平台。因此红色网站的建设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选编[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63-466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胡 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N].独立评论(第150号),1935.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11

[关键词]“三贴近”;思政实践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45 — 02

“三贴近”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三贴近”原则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有效拓展。“三贴近”原则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课的教育实效,丰富和拓展实践课的内容和形式,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的思想政治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高职思政实践课“三贴近” 原则的适用性

高职思政实践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环节,可以教学相长效果明显、教学形式多样生动,实现感性体验到理论思维的升华〔1〕。然而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高职思政实践课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之中,“三贴近”可以为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创新发展开拓空间。

(1)“三贴近”原则提高对高职思政实践课规律的认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鲜明特征,“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2〕当代中国处于转型社会,因此,开展高职思政实践课就必须全面系统考察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考察实践主体高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便准确把握实践主体的基本特征和实践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政实践活动。“三贴近”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以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为主导,准确把握高职思政实践主体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政实践教育规律,保证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素质,能够成为指导高职思政实践的重要原则。

(2)“三贴近”原则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思政实践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三贴近”原则实现时展、生活实际和实践主体的有效结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生活,努力增强思政实践的主体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感染力,在实践过程中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证高职学生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三贴近”原则实现思政实践教育目标的转换。思政教育承担塑造社会发展主体的重要责任,思政实践课丰富和发展了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形式,“三贴近”原则指导实践课使传统的理论教学的一维手段转换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多维手段。第二,作为实践主体的高职学生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处于单纯的被动接受方,其主体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真正体现,“三贴近”实现了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有机结合,使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主体作用,实现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的转换。第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作为评价方式的,“三贴近”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高职学生能力为实践基础,提高实践主体的发展内涵和发展水平,使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转换为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丰富和发展了思政评价方式,促进实践主体高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思政实践课“三贴近”原则的实践构建

“三贴近”原则是指导高职思政实践课的有机系统,贴近实际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主要是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高职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源泉,主要是贴近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生活实际和高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基础,主要是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发展。

(1)贴近实际,丰富实践内容。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相互交织为高职思政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观背景下,思政实践课要联系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联系和谐社会建设实际和科学发展实际、联系行业发展实际与阶层行业社会生活实际,正确分析全球发展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显性影响和隐性作用,提高思政实践课的高度;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微观背景下,思政实践课要联系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调整实践视角,关注高职学生内在的心理健康,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切入点,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思想实际,引导高职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实践内容的充实和发展。

(2)贴近生活,拓展实践形式。在具体思政实践课过程中,讲座、演讲、诗歌朗诵、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等往往是实践的具体形式,这些实践形式与社会生活以及高职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宏观社会生活中技术革命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成熟为实践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因此在注重实体实践的同时,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发挥网络的功能优势,开发虚拟实践形式,规避高职院校在思政实践中面临的各种挑战,通过网络提高思政实践课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在微观高职院校校园生活中,高职学生参加和组织的各种社团、院校内部传播媒介、高职学生日常交往展现了丰富的高职学生生活方式,为实践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生活中获得实践形式,使高职思政实践课“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非日常生活中都既能适度地运用日常生活图式和重复性思维,又能自觉地求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3〕

(3)贴近学生,转换实践主体。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政实践理念,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高职学生是思政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把高职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要求作为思政实践的基本前提,以高职学生关注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服务和引导高职学生深入社会生活,鼓励高职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根据专业特点、学科背景和性格特征主动参与和思考;高职学生在参与实践方案的制定、计划实施和实践反馈中体现主体地位,实现由思政实践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实践的主动承担者。高职学生为实践主体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能够保证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在思政实践中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思政实践课真正成为高职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三、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创新基本进路

05方案自印发以后在高职院校也得到普遍实施,由于思政实践课没有全国通用教材、高职院校之间的实践资源的差异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了高职思政实践课暴露了内容缺乏、形式完整、教师和学生被动参与等影响思政实践课的全面发展问题。“三贴近”原则为规避和解决高职思政实践课存在的问题,强化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创新空间。

(1)认识创新:回归课程本性

高职思政实践课无论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的定位,都是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按照05方案规定,高职思政课程有两门课,在课程内容上有重复的地方,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根据课程性,立足高职思政课程的整体结构,将高职思政实践进行系统分类并形成适合两门课程的实践课,对两门课程的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时间、考核方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规范、实践课程标准、实践课程考核的实践实施体系,硬化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内容、课时分配和实践考核,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不断充实和完善思政实践课创新,促进高职两门思政实践课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使实践课成为有系统计划支持、具有明确实践目标、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在学习两门课中的不重复实践,促进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形成与理论课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的实践课体系。

(2)组织创新:激活实践参与

高职思政实践课的有效开展依靠科学的组织方式创新。高职学生是思政实践的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在思政实践课中的自主性是提高高职学生参与实践的重点。根据“三贴近”原则,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形成相互合作的稳定的实践团队;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能力发展实际要求,确立符合高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学生思想特点的开放性实践主题,以提高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使实践团队能够在开放性选题中确立该团队的实践主题,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方案;确立实践主题以后,实践团队内部按照方案分工组织实践,实践方式、实践时间以及实践地点由分工的团队成员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主题的实践团队填写实践实施手册、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制作实践演示文稿、实践交流。按照“三贴近”原则,科学的实践主题设计保证高职学生能够以组织方式参与,规范的实践组织创新保证高职学生在组织中的参与度,严格的实践过程管理保证高职学生参与组织实践的效果,以组织方式开展高职思政实践课能够引导高职学生通过思政实践课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高职学生现代政治人格的完善和塑造。

(3)制度创新:创造长效机制

高职思政实践课创新应该是长期规划,制度创新引领机制创新是保证高职思政实践课创新的重要途径。管理制度创新实现高职思政实践课的领导、组织、实施、配合和协调机制,使高职院校党委、行政、思政部门教师、相关职能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实践基地等形成推进高职思政实践课创新的合力。保障制度创新完成专兼职教师的科学合理配置、实践经费保障、稳定的思政实践基地开发,促进高职思政实践课能够按照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顺利实施,形成专兼职教师与实践基地之间的耦合机制。监控制度建立全程质量监控机制,保证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质量,形成提高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压力机制;建立沟通制度,接受思政课程建设专家的督查,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实践经验,根据实践反馈及时修正高职思政实践的相关内容和步骤,提高高职思政实践质量,形成提高高职思想实践课的输入机制。评价制度创新建立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机制,实现考核机制合理、力求量化,确立评价标准,保证思政专兼职教师和高职学生参与思政实践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 考 文 献〕

〔1〕费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律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1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4-0078-05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与强化,学界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意义、地位与作用、理论依据,涵义与特征、目标、原则、形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梳理其共识与分歧,是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指导作用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任务。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问题是指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的前提性问题,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意义、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等问题。只有首先解决和阐明了上述问题,对“什么是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等本体论核心问题的研究才有实际意义和必要价值。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础问题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学界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在具体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时,不同学者的论述角度有所区别,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重要环节论。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35 这一观点又可称为重要部分论。如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2] 85

2. 有效途径论。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1] 135 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1] 136 还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一种通过提供实践项目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3] 34 这一观点又可称为重要手段论。如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4] 124

3. 彰显主体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这种双边活动往往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从而使学生由主体变为客体。有学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提供最基本的实践指导,其实施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及志向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制定实践方案、演绎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因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 135

4. 教改抓手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思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有学者认为,开展实践教学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重要途径。 [4] 124 还有学者指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要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推行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感悟上升为行动。 [5] 47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它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在这一主渠道与主阵地中,实践教学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是学界比较关心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应不同的参照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1. 必要环节说。 这一观点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的。许多学者认为,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必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再次使用了“实践环节”这一术语。 [7]

2. 延伸拓展说。这一观点是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的。如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方向,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8] 163 这一观点近似于“补充辅助”说。所谓补充辅助说,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称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有学者把它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称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教学环节”。

3. 教学模式说。这一观点是从教学组织方式的分异性来说的。“教学模式” 一词是大多数学者对实践教学的定位,代表性的学者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李松林教授。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它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境而充分表现出来的一种典型化和类型化、实践化和应用化的教学方式。” [9] 53

4. 独立课程说。这一观点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来说的。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 [10] 106 江南大学教授黄焕初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课程性,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目前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所在。” [11] 98

5. 教学活动说。这一观点是从教学实践属性来说的。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心组织下,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图像、案例、情境等实施的教学活动。 [12] 31

6. 教学方法和过程说。 这一观点是从教学方法来说的。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广泛参与和体验社会现实生活,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 [13] 66

学界的上述观点有很大的共性,即都承认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其分歧除了语言文字的差异之外,更主要体现在对实践教学的地位高低和作用大小的认识上: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辅助和延伸,二者是从属或辅助关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主辅之分,是并列或同等关系;二是有的学者从教学层面定位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方法、活动或过程,而有的学者从课程层面定位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阐明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诠释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正当性,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一部分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大部分关注实践教学理论依据的学者都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根源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实践是人们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必须要以社会实践为教育的基本途径。” [14] 180

2. 教育学依据。部分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教育学基本原则和规律的体现与要求。有学者指出:知行统一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知”和“行”统一的中介; [9] 5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9] 55 还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是主体发展性教育思想的要求。根据主体发展性教育思想,现代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建构学生道德主体,即培养和发展学生在道德生活方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主体发展性的培养。 [14] 180

3. 思政课程依据。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性质特殊的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政治、历史、法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敬业精神、守法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 [5] 48 这样一门具有多重使命的课程,仅靠课堂理论教学很难实现其教学目的。而实践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10] 10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首先冲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育人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知行统一的开放性教学。” [2] 86

4. 思想路线依据。有学者认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实事求是思想践线的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9] 54 实际上,这一观点与第一种观点并无二致,因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归根结底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总体而言,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础问题的观点分歧较少,这说明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本体论问题,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问题,也是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什么是实践教学、怎样开展实践教学、如何考核评估”等问题。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核心问题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实践教学研究的核心理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

“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全面准确界定这一概念,学者们根据各自理解,不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定义,而且进一步论述了其特征、目标、原则、形式等。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由于理解和界定方法的不同,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有很大差异。从定性上看,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环节,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模式,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还有的把它定义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下面重点从界定方法上做一概括。(1)广义狭义法。有代表性的是西南师范大学张国镛教授的界定。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 [15] 75 (2)直接定义法。这是学界采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法,实际上就是内涵定义法。如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9] 53 这种直接定义法,通常是以内涵界定为主。(3)外延定义法。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富含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 既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又包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讲、讨论、辩论等模式,还包括学校组织的相关主题活动,如五四系列活动、一二九系列活动等模式。 [4] 125 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目的而开展的、 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掌握理论和规律而开展的验证性实践,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探索性社会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了解地方经济状况、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体验性社会实践。” [5] 48 (4)比较定义法。江南大学的黄焕初教授从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工类课程实践教育的区别角度, 界定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 他认为, 以实践为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主要区别;具有相应课程结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以社会为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工类实践教育的重要区别。 [11] 97-98 (5)否定肯定法。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只是表现为实践性,而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 [10] 106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征。许多学者认为,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亦或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特征。(1)三特征说。江南大学黄焕初教授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工类实践教育的区别角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三个特征:以实践为师、具有相应课程结构、以社会为课堂。 [11] 97-98 西南师范大学张国镛教授认为,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优点是:教学相长、教学时空变化、感性体验和理论思维相结合。 [15] 75 (2)四特征说。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从正反对应角度详尽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其一,避免说教性、突出参与性;其二,打破强制性、强调自主性;其三,突破有限性、提升广泛性;其四,冲破同一性、富于灵活性。 [9] 57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在可控的前提下,在预测的基础上,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9] 55 (1)二目标说。有学者认为,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并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转化为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品性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设计、调查研究、社会交往,提高学生的创新、交际和组织等综合能力。 [3] 35 (2)三目标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认识目标,即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二是教育目标,即通过实践使学生受到理性和情感教育,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并外化为实际行动;三是能力目标,即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5] 48 (3)五目标说。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建构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达到“知行一致”和“学以致用”为目标指向的。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和成才目标,目标的这几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整体。 [9] 55-56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原则。许多学者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一些具体的、特殊的原则。(1)三原则说。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贯彻以下三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原则、指导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原则。 [8] 163 还有学者提出另外一种三原则,即课程定位上坚持养成性原则、内容设计上坚持实效性原则、教育过程上坚持体验性原则。 [14] 181 (2)四原则说。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从正反对应角度,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应遵循的四方面特殊原则:其一,加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其二,增强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其三,追求时效性、避免滞后性;其四,坚持灵活性、避免僵化。 [9] 56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学界普遍认为应该是多样化的。但由于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不同,所以其外延形式也不一样。从外延划分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两分法。从时间上理解,有课堂中和课堂后的实践教学,或学期中和假期中的实践教学;从空间上理解,有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或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 [9] 54 此外,还有一种显性实践教学和隐性实践教学的划分。 [10] 108 (2)三分法。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 [4] 125 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看,基本上是按照上述三种模式来操作的。(3)四分法。有学者认为,从实践教学的功能上划分,实践教学可以分为验证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体验性实践和服务性实践。验证性实践主要指的是专业实习、科技发明等;探索性实践主要指的是讨论、辩论、设计、模拟等;体验性实践主要指的是勤工俭学、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服务性实践主要指的是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志愿服务等。 [5] 49 (4)六分法。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类型。通过这些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13] 66 在上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诸多形式中,学界比较有争议的是案例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学者主张是,有学者则持否定态度。

(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研究实践教学,旨在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应对的策略。所以这也是学者重点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还不成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认识大同小异。概括而论,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

1. 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学资金的不足。有学者指出:资金缺乏是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调研等多种手段,广泛接触社会,这就需要专项资金作为保障。但目前很多高校没有资金支持,有的即使有,其数量也有限。[11 35 还有学者指出,“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看,教学经费是没有制度保证的。这种状况导致高校之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差别较大。” [3] 35 (2)教学基地的短缺。实践教学基地的完备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很不平衡,没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3] 35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基地资源不足;二是学校不重视,经费投入不足;三是整个社会未能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共识, 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3)教学资源的分散。武汉工程大学部分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但目前这四部分资源分散在学校的社科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和各院系等多个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未进行整合,无法适应实践教学时空上、内容上、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实践教学的分头进行,不仅导致实践教学活动重复,而且造成实践教学资源浪费。 [16] 235

2. “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学经验的贫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指导水平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良好的社会沟通、适应能力,但在这方面,有学者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普遍缺乏,存在一种闭门造车的现象”, [14] 18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 [3] 35 (2)教学文件的虚无。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教案等教学文件,各高校在学期初期一般也都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但事实上,由于受资金限制和缺少制度保障,“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缺乏细致周密的安排,其实践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完成教学计划的要求。” [1] 136 (3)教学管理的失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与课堂理论课教学不同的特点,需要一套独特的管理机制。但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更多的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设立的,实践教学“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未能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机构”,“在教学计划、实践形式、教学目标、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过程很不规范”。 [3] 35

(三)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界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或路径安排、实施方案。

1. 硬件措施。(1)设立专项经费。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难题是经费不足、教学安排困难。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以确保经费投入。 [14] 181 (2)建设稳固基地。有学者指出,基地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原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的能力优势,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调查、咨询、统计、分析、预测等社会或商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大学生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14] 181 (3)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关键在教师。有学者指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对策之一。一方面要把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以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实践尝试并不断进行总结,增强教师指导实践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聘请实践基地的专职人员兼任实践指导教师,以增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 [3] 36 (4)整合教学资源。有学者认为,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 [8] 165 “可以成立由校领导、社科部、教务处、教研处、团委和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 [1] 136 另外,可以将实践教学与党建、团建相结合,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社团,把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四进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纳入实践教学计划。 [8] 165

2. “软件”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13] 66 因此,学界主张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学者认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讨论、演讲和知识竞赛、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读书活动、学生讲课等形式;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两方面。 [2] 86 湖南大学的柳礼泉教授详尽分析了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类型。(2)教学流程步骤化。很多学者认为,教学流程的步骤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学者以社会调查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的步骤:第一步,实践教学开展前做好动员和准备工作;第二步,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实施;第三步,实践教学结束后做好总结和考评工作。 [8] 65 有学者从教学思路角度提出了实践教学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参观、案例、任务)――驱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得体验(认识性、情感性、操作性)――交流经验――梳理整合。” [14] 180 (3)教学管理制度化。许多学者指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有学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第一,规范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第二,规范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第三,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2] 86 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制度建设,学校领导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形成校主要领导统一负责,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分工负责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其次,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经费来源、人员安排、部门协调、工作量核算、成果评价标准都要做出规定,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手段等。 [8] 164 (4)教学考评科学化。多数学者认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形式单一,缺少激励等弊端。因此,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之一。有学者提出,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对实践教学计划是否明确,在教学中计划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对学生实践状况进行了认真评价。 [2] 86 有学者提出,对学生的考核宜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论文与小组答辩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14] 181

参考文献:

[1]李曦,卢丽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探索,2009(11).

[2]刘惠,胡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 现代农业,2009(7).

[3]欧洪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折[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田照军,李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5]柳晓夫.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 高等职业教育,2008(2).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EB/OL]. 海南大学网,2006-05-31. http:// hainu. edu. cn/sxzz/asp_hainu_show.

[7]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OL].山东警察学院网,2006-12-04. http:// sdpc. edu. cn:8085/Html/djyj/144007690. html.

[8]邓先奇,段喜春.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J]. 湖北社会科学,2006(1).

[9]李松林,李会先.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6(7).

[10]侯云霞,于金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11]黄焕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 江南大学学报,2005(12).

[12]李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13]柳礼泉.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14]赵洁,潘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 企业家天地,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