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课堂

特殊教育课堂

时间:2023-06-01 09:30:37

特殊教育课堂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1

【摘 要】特殊教育学生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智力进展都是通过不一样的形式凸显出来的,所以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洞悉他们的需求,才有可能向他们传授知识和道理,帮助他们成长。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更有一种不易熟悉的恐惧感,所以教师开展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让他们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主动积极地去接受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http://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特殊教育

开展特殊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深入需特殊教育儿童的内心世界。要知道,需特殊教育的儿童都存在先天或者后天某方面的不足,他们在课堂学习或者堂下生活方面都存在某些困难,需要教师特别注意;而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其他儿童一样,也是处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期,有着儿童该有的爱玩,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等等心理特点,但是由于他们的某些缺陷,他们又要比同龄人更加敏感,这种敏感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善用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对待生活。

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方式与一般学生的教育略有不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力来设计,协调课堂,而小学数学需要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特殊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难度,所以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予学生慢慢接受的过渡时期,也不能死板枯燥,生灌硬输,引起学生的迷惑和恐惧,要循循善诱,先把数学的种子播撒于学生心中,再通过长期的课堂互动和教学,静待种子发芽成长。而如何建立课堂互动教学,才能上好特殊教育的数学课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游戏互动法

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些死板平面的东西,对于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不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书本知识变得立体易理解,让学生无需经过复杂的思维就能够轻松理解知识。而且,爱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之一,特殊教育儿童也不例外,而且通过游戏还可以开辟一个窗口供特殊儿童表现内心各种情绪,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另外游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动参与的前提下,利于避免儿童由于课堂教学而衍生的种种负面情绪,有助于建立和谐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例如,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游戏互动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到数字的概念:老师是大鸡妈妈,小朋友们都是小鸡,大鸡妈妈有一只,而小鸡有很多只,布满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老师当老鹰,挑选一个大朋友出来做大鸡妈妈,保护其他小鸡,老鹰捉到1只小鸡,2只小鸡,3只小鸡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字1、2、3等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互动下的教学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心理负担。

二、鼓励互动法

特殊儿童的心理智力成长可能会比一般儿童的稍慢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成长,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他们,重视推进“最近发展区”教学,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就如上所说,特殊儿童的心理要比一般儿童的要敏感很多,所以教师课堂上可以用鼓励互动法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对于学生良好的言行要及时表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互动的方式很多,集体,口头,书面,个别等等的表现形式,点头,夸奖,眼神示意,奖励本子,贴红花等具体互动,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例如,当某小朋友上课注意力老不集中,而在一次举手判断对错的数学活动中,他不经意地举起了手,而且答案正确,这时教师可以用眼神示意,并口头夸奖:“回答得又快又好,真棒”,然后让学生集体为他欢呼鼓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如果他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经常答对问题,那每一次答对教师都该进行大力表扬。这样的鼓励互动法利于学生不断产生积极学习的正能量,只有他们主动接受,所灌输的知识才能深入他们大脑深处。

三、榜样互动法

教师没有办法平衡特殊教育儿童间的众多学习能力间的差距,不过教师可以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既然教师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手把手教,为什么不尝试放开手,让能力高的带动能力低的,来促进集体的共同成长。一般教师在教学时是不允许“跟风”情况的出现,认为这是学生自欺欺人的做法,可是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降低对某些“走的特别慢”的学生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采用榜样互动法,先让他们通过外在模仿再达到内在提高,给他们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发展过程。

例如在比较数字大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4和5两个大数字,然后说:“同意4比较大的学生站左边,同意5比较大的学生请站右边。”那掌握能力比较强的肯定立刻站在右边,而某些能力弱的也会跟着能力强的站到右边,经过几轮之后,能力比较低得学生自然也会慢慢掌握。在操作型学习中也是如此,可以让能力强的跟能力弱的一组,树立榜样效应,促进两者数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总之,在教育特殊学生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因材施教;成为学生的朋友,懂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唤醒学生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乐观对待生活的理念,所以,建立良好课堂互动确实是做好特殊教育的第一步。

http://

参考文献

[1]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教学月刊2012(02):8

[2]任小荣.让课堂因“自主”而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3(10):9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2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文课堂教育;特教学校老师

一、营造恰当语境,激发学员研究兴趣

兴趣,对于激励智障儿童的学习欲望、带动智障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智障儿童思维发展特别传统,生活阅历十分欠缺,对于事物的了解在某种层面上受直观语境的影响。想要激励学员的表述欲望,训练学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可以采纳多数模式的直观培训策略。直观培训,即为对智障儿童的感观采取多路刺激,能在培训环节中营造儿童活泼有趣、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提升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及生动性,进而合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步入“快乐”的境界,促使学员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学习,取得极佳的成效。总之,直观培训为智障儿童语文教育创造了契机,适当地在教育过程中采纳直观渠道,能实现将乐趣性与知识性彼此融合的教育目标。

二、回归生活实际,引导学员切身体会

重度以及轻度智障儿童,在学习完成后,最终会回归社会,独立在社会中生存。为了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需要让他们了解社会,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独立生活需要的生活知识,并获得生存本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和关键。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践行“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下,将学员的生活本身作为核心的培训资源,选用学员生活当中最基本的、与生活存在紧密关联的内容,将智障儿童的生活和教学培训融为一体。诸如:教《水果》课题时,正处于夏末秋初的时间段,正赶上吃西瓜的时节。借助这一便利性,笔者将学员熟悉的西瓜实物带到课堂,作为学习素材。让学员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西瓜的构成及生长特点,知道吃西瓜的注意事项,并进一步引导学员展开实践活动。

三、开展趣味活动,激活整个学习过程

智障儿童联想力及感知力欠佳,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概述、总结能力不强,仅仅可以进行单一的形象思维活动。他们往往对其工作特别有兴趣,此类工作有益于训练学员的动脑及动手能力,调动其学习主动性,通过“做中学”,促使学员从社会实践中获取有益的知识。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趣味活动,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员思维,让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保持愉悦感、新鲜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员主动参与,增加他们的关注度,还可以实现轻松学习。如《西瓜》教学时,在以生为本理念下,笔者设计了动手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员通过说、尝、摸、看等行为,在调动学员全身心感官的情况下,让学员对西瓜获得直观了解。在学员品尝、触摸、观察学习活动后,再引导他们想象、表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了学员兴趣,学员乐于参与表达与交流活动。学员兴致勃勃地表述西瓜的口味与形状及各个部分的色调,发展了学员的学习能力。

四、践行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员乐于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质量。而如何让学员乐于学习语文呢?首先,要创设恰当的语境,激活学员“言”与“思”的兴趣。在教学前,教师科学预设,创设生活化语境、实验语境、图片语境等,结合教师生动形象,学员易于理解的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营造学员感兴趣的学习氛围,带领学员身临其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此能很好地让学员“言”与“思”(针对特教学员而言,是指肢体方面的语言)。其次,还需要分层教学。学员个性差异大,能力差别、性格差别,教学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员兴趣、能力差异,设计难度不同、条件不同的话题。课堂教学时,根据学员的表现,巧妙抓住契机,在调动积极性与启发思维的情况下,鼓励学员“言”与“思”。虽然他们不能像正常孩童那样进行非常完整的语言沟通,但他们有其独特的沟通模式与个性化的思维习惯,表现出的活跃课堂也是千变万化的。

五、注重授课艺术,提升学员审美情趣

课堂培训质量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讲课的艺术(包括语言艺术以及组织教育艺术),高质量的艺术性课堂可以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提升授课艺术呢?笔者认为,应该精心预设,做好备课工作,并侧重于语言艺术性及传授技巧的实施。笔者在授课时,认为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授课的艺术性。如教学时,笔者先提供一类有误的推断,即“鸟属于卵生动物范畴,鸡属于卵生动物范畴,因而鸡与鸟一样”。当范例推出以后,他们持质疑的态度,“老师是否讲错了。”据此,笔者通过肢体语言将刚才的论断“读”了一遍,瞬间教室内“笑”声一片。“推断是否有误呢?假如真的有误,则它究竟哪里有误?”顿时学员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话题中来,对于“知其所以然”的话题特别有兴趣,后来,让学员再通过相应规程进行沟通、分析,最后让一位学员回答以上问题。之后发现经过好奇—自学—沟通—答复活动环节,在兴趣带动下,不少学员对所讲授的规则有了很深的了解。教学的艺术主要表现在激励及启发方面,激发学员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启发学员创新思维。如此,语文课堂会更有趣、活泼和高效。

作者:王淑清 单位:康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3

关键词:视障学生;翻转课堂;推拿专业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鼓励医疗机构录用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帮助有执业资格的盲人开办医疗按摩所。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并扶持就业。加强国家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盲人按摩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较好的疗效,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是视障人群就业的最佳选择。视障者要具备医疗按摩或保健按摩职业技能、取得从业资格,多数要在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推拿专业学习知识与技能。推拿专业针对视障学生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翻转课堂使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帮助和同学协助而完成[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院校已逐渐开展且效果理想。针对视障学生生理特点、学习规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推拿专业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视障学生职业技能,从而使其更好地就业。

1翻转课堂在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推拿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1教学内容选取

针对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推拿专业视障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首先要对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要求以及视障学生生理特点、学习规律等进行梳理。每堂课、每个知识点能不能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怎样利用,是由教学目标、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学科属性以及知识点间的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状态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对于能够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利用翻转课堂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不适合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内容,需要及时调整,不能机械套用[2]。推拿职业岗位对实践技能要求高,不但需要视障学生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法,还需要明确操作流程等。因此,要梳理推拿专业每门实践课程,选取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内容。避免所有实践课程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视障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习效果,或引起视觉疲劳从而不利于对残余视力的保护。对此,教师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时应采用集体备课方式,选择适合视障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技能作为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使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既精又全”,不会因为内容重复而浪费资源和时间。例如,按摩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涉及法操作,保健按摩实践教学中也涉及法操作,但保健按摩实践教学的重点是手法组合和操作流程。因此,在设计保健按摩翻转课堂时就不必再重复法操作要点,只需提示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对法操作要点进行复习即可。

1.2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视障学生设计的推拿专业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由3个环节构成:课前引导环节、课上问题解决环节、课后强化环节。

1.2.1课前引导环节

(1)教师设置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布置任务、制作任务书及微课,作为学生知识内化的开始环节。教师将任务书和微课上传到云端、微信群、QQ群、学校教学平台等,供学生学习。

(2)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微课。

教师按照视力障碍等级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原则为低视力与全盲学生二人一组,以利于学生互帮互助,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书利用盲用读屏软件等视障教学辅助技术学习微课,并将技能操作要点和学习难点提炼出来。

(3)学生将学习信息反馈给教师。

学生按照学习微课时已掌握的技能进行操作,在视力障碍较轻的同学的帮助下录制成微视频反馈给教师,也可通过微信语音形式进行信息反馈。

(4)教师收集、整理问题,检查学生实践操作情况。

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微视频或语音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将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1.2.2课上问题解决环节

教师与学生针对微课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探究。此环节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课堂主体仍为学生。根据推拿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流程、操作关键点分析及探究,通过手把手指导学生及体验学生手法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

1.2.3课后强化环节

通过课前引导及课上问题解决,学生对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已有较准确的把握,课后以小组形式重新学习微课,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知识强化。此环节学生可把经过内化与强化的技能操作再次通过微视频或语音方式反馈给教师,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2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

2.1微课需结合视障学生生理特点及学习规律进行录制

视障学生主要分为低视力和全盲两种,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明眼学生能“一目了然”的事情,视障学生却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学习。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视障学生生理特点及学习规律。为了防止低视力学生观看微课产生视觉疲劳,一节微课以5~8分钟为宜,尽量采用近景镜头录制方式,突出重点手法。视频色彩要对比鲜明,便于学生观看。教师教学水平是保证微课质量的关键,但是,如果仅将教师在传统教学条件下的讲解录制下来,教学效果也不是最佳的,最好录制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讲解的视频[3]。此外,微课所有环节均要有清晰、准确的解说,便于视障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课内容。

2.2培养学生熟练、高效应用视障教学辅助工具能力

在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大众生活的今天,培养视障学生熟练应用读屏软件、助视器、点显器等视障教学辅助工具能力,可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进行更广泛的学习,有效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3.1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技能学习主要为“课堂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练习教师指导”。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更多的是示范与讲解,学生缺乏探究、内化过程,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核心,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翻转课堂将传统课上教师示范、讲解提前录制成微课,学生带着教师预先布置的任务在课下探究、学习、内化、强化,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2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

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还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视障学生充分发挥残余视力和其他感官的功能[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障学生能够像明眼学生一样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教师把微课发送到云端或移动设备终端,低视力学生与全盲学生结成小组,针对教师预先布置的任务,根据自身学习习惯课下自主学习,对于需要反复观看、仔细倾听的内容也可以多次回放学习。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视障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实现了“泛在学习”。“泛在学习”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5]。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

3.3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进行更加自主的学习,更好地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内化、强化,教师可以了解每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职业技能稳步提升,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9.

[3]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2.

[4]郭戈.信息技术与视障教学整合的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3(3):32.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特殊教育;聋哑学校;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对教育模式、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在全球开始盛行,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理念。聋哑生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听觉和语言器官的障碍,使他们在感知事物的途径上与普通学生有较大差异,并且他们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等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结构。鉴于聋哑生的视觉补偿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科目及教学内容,让多媒体技术服务于特教群体。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样化手段加大对聋哑生的感官视觉刺激,使接受教育者通过清晰、逼真的多媒体资源感受信息化教学,进而启动聋哑生大脑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更深更快理解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分析探究了翻转课堂的普及情况,并通过具体实践情况归纳了聋哑学校应用翻转课堂的有利因素。笔者希望能够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丰富聋哑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科学地融入到我国聋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

二、特教学校聋哑生认知特殊性分析

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而丧失语言能力,这给他们感知外界事物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导致他们只能单一地用眼睛摄取信息,因此,聋哑儿童常常会表现出缄默状态。其反应表现出迟滞或异常,其实聋哑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视觉在他们的认知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观察力极其敏锐。信息技术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也为特殊教育领域提供了发展机遇。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特殊教育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翻转课堂成为了目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特教领域将会是一大突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调查报告《特殊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2006年又出版了培训教程《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们的信息通信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针对特殊教育需要,立足于教育公平,要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为了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情况,笔者对山西和河北省内几家聋哑学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山西聋人学校、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邯郸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问题的设置是根据老师们对于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目前信息技术水平等多维度结合;聋哑学生的问卷是以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学习习惯、信息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因素来设计的。主要调查对象包括: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数学、英语这四个科目任课教师。并对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的高三信息技术教师及班主任进行了访谈,通过实际访谈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结合各个学科自身特点,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卷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特殊学校的利用情况,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次调查计划发放问卷120份,实际回收问卷109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06份。下面笔者将逐一对本次调查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由于从前期的数据中得知,部分任教时间较长的老师,接受新型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困难,例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微课程的制作等。有43.4%的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老师来说,一方面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只能在课上实施翻转,达不到让学生课下观看视频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既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关注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注重多维度结合。根据所调查的10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显示:仅有11.32%的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并且达到了预期设想;47.17%的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还有少部分教师甚至觉得其效果非常差。这并不代表翻转课堂在特殊教育学校不可实施,只是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也表明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答疑解惑等过程中要注意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而在课堂上,只有老师问问题,学生才能和老师有交流讨论,学生缺乏主动交流互动的机会。但是通过课上翻转,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观看视频,这样当学生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先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而有13.21%的老师表示翻转课堂对学生沟通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也有极少数教师觉得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因素。存在这两种极端反应,不仅和教师授课方式存在联系,这也与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有密切关系。由于各个学校师资条件不同,特教老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普遍存在差异,对于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也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老师们对于翻转课堂应用时的理解和优势体现。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近两年来,翻转课堂在普通中小学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聋哑学生缺乏自主性。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以教师课上教过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课下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业余时间比较多。将翻转课堂运用到特殊教育教学中,可根据学科特点,将其恰当地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设计好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特别是对于个别学困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学习自主性都弱一些,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各类学生都加以激励,同时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应适当降低要求,在课堂上交流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促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2.有利于分层教学,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一的“一对多”教学模式,面对全体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达到的高度也是统一要求的,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多极分化: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课堂上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获取成功;而多数学生成绩处于中等,课上时间有限他们不能及时地向老师请教,导致一些学习问题一直存在;甚至一些学困生因长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很难再坚持学习下去。而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困生对于该小节知识点或者内容不清楚的地方,可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视频,进行二次学习。同时,对于那些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倡导提前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如果有个别学生有特殊情况学业耽误,教师也可以将视频和任务单独发送给学生,这样被缺少的课程也可以及时补上,这种学习方法也体现了翻转课堂最本质的初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很少能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机械;而翻转课堂显著的特点是学习活动丰富、灵活化和个性化。课前,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确定问题,课堂上针对问题进行小组探讨,寻求解决策略、成果汇报、参与评价等活动。因此,翻转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模式的改革对每一个教师都会提出新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教学,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之外,还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总之,在特殊教育领域顺利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鞭策教师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对聋哑生的教育教学研究是特教领域近一两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国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翻转课堂应用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通过分析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翻转课堂应用情况,归纳总结了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了其教学效果,由于地域不同,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差异,本研究分析情况难免存在不足。总之,作为特教战线上的教师,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聋哑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努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聋哑类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攀峰 张瑞 赵依 何婞媛 刘迪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0.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2-63.

[3]王昕,.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听障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制约因素的调查报告[J].甘肃科技纵横,2012(6):149-151.

[4]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聋校教学文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15.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5

一、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方面比其他同龄孩子要更困难,并且思维发展也较慢,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分享彼此的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等,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从而得到及时的完善。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更有效的积累知识,并且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等限制,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形象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合作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语文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且能够很好的约束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形成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学习其中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容易的吸收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会观察生活,并将其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以及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如在学习《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分别观察几种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并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补充,并派出代表描述下雨前各种小动物的反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下的孩子由于本身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需要教师采取更加直观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并且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并且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孩子们对语言的应用。并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向其他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更努力的琢磨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交际生活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中描写的父亲和“我”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文章中父亲的塑造的方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进行更准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在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偏差,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正好能够满足语文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加有效的学习。并且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作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课本剧,并分角色朗读文章,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文章的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的补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且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促进学生对文章更加细致的解读,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學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班生活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24

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班,大家会发现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迥然不同:他们大多即便是简单的字词都难以学会。然而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味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特殊教育的独特性,只一味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困难,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其实,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发生了改变,那么教学方式也应该相应地发生针对性的改变,才能够适应培智生活语文教学。

一、对话训练

事实上,三残中聋生班和盲生班的学生虽然在听力和视力方面有障碍,但是大脑是正常的,智力和正常学生几乎一样。所以在聋生班和盲生班,只要克服了手语和盲文障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相对容易,效果较好。然而培智班的学生却不一样。他们的大脑有损伤或者发生病变,功能有障碍,智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缺陷,无法正常去表达自己的认知感受,并且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比较低,学得慢、忘得快。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他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要从听话和说话训练做起,因此,从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出发开展对话训练必不可少。如在教授“礼貌用语”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引导性的对话训练。比如: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同学的脚,你应该怎么向同学道歉?如果同学不小心撞到你,向你道歉,你应该怎么回答?“礼貌”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对于培智班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困难。通过对话训练,教师可以一步步降低学习难度,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礼貌的意义,并且在对话中让学生懂得怎么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学生。

二、技能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生活的技能,以便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对于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来讲,教学过程若只讲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难以形成生活技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融入生活技能训练,则会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自己生活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生活语文的教学初衷——让智障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如教学《包饺子》,课文主要介紹了在六一儿童节,班主任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度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节日。课文中对包饺子的叙述只有那么几句话,智障学生就是读上十遍、一百遍,也不会包饺子。所以我们不仅要认真上好一堂包饺子的生活技能培训课,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包饺子、吃饺子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谦让、感受活动的快乐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三、应用游戏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培智学生也是儿童,他们也喜欢游戏。培智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教师授课时间过长,他们就会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降低学习效率。这时,如果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在无意中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用“找朋友”游戏复习音节;用字谜游戏学习生字,用连线游戏丰富学生的词汇;运用课本剧游戏在情景中进行听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7

一、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其身体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对语文知识吸收与理解的障碍,而语文是一门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与交际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这就使得特殊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不愿意继续深入的学习语文。而教师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够在所熟知的环境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生活化课堂有助于特殊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更为容易接受与理解。

然后,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同时借助生活化的语言魅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最后,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策略

1.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比较少,每天的生活除了家里就是学校,这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低,而且对于比较形象直观的事物才会留下印象,而且很容易被遗忘。因此,课堂教学情境必须生活化,且为学生所熟知的,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结合特殊生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借助于网络技术,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加以分析与整合,形成符合特殊生实际学情的生活化情境,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2.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生活技能与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正常地交流沟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设计的生活化情境,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讨论,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切实的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的扮演,如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参赛选手或是节目嘉宾,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单一的说教模式是难以让他们接受的,只有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探究,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为此,在语文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生活多姿多彩,则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百花齐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智力与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借助于生活场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玩乐中进行学习,劳逸结合,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8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作者:张桂鑫 张慧滢 单位: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Rud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9

关键词: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多媒体;应用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应使教学面向人人。特殊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应享受良好的教育。如此一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夯实未来发展与成长的基础,让特殊学生因接受过优质教育,形成乐观阳光的心态、坚韧的意识力,使其不再是被同情的对象,而是生活的更加有尊严、有自信。其中,音乐教育便显得尤为关键,其既能通过艺术交流促进特殊儿童敞开心扉,提升其肢体协调性,培养其节奏感;更将发展学生的多样爱好,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让特殊儿童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关于特殊学校中音乐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相较于普通儿童来说,特殊儿童指的是那些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孩子身心发展存在一定不足的:他们有的存在听觉障碍,有的存在智力发育问题,有的为肢体缺陷,还有的是视力障碍等等。从广义上来理解,特殊儿童便是与普通儿童存在明显的智力、情感以及行为等一个或多方面的异常。为了保障特殊儿童的正常生活,应确保他们能够适龄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应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通过感知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韵律训练等,促进特殊学生思维意识、认知能力与心理健康等多种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来看,其不同面向普通学生的教育,并非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音乐技巧,而是基于构建舒适、开放教育氛围的基础上,让特殊儿童融入音乐教学课堂,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安抚学生的情绪。继而实施引导教学,让学生感受多样、美妙的音乐,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意识与创造美的能力。换而言之,在特殊院校中,音乐教学又被赋予了新功能——治疗作用。重视特殊学校中音乐教育,提升教学的授课水平、让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既有助于突出学科育人优势,又将拉近老师与特殊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力、促进其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首先,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美妙的乐曲有助于舒缓心情、排解压力。音乐创作多基于一定情感,各种旋律又给人以多样性的听觉、不同的情感触动,人类对音乐的感知是天生的。有研究表面,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具有特殊功效。应发挥音乐教学的优势,让特殊儿童在音乐教学中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力,触动他们的多感官,使其将情感寄托于乐曲中,感受音乐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用顽强的意识力与拼搏创造生命的多样色彩。其次,面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问题,教师应使音乐教学更具侧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引导多样化,促使学生感觉与肢体能力的协调发展。并且,创新音乐教学,让特殊儿童在学习中律动、打节拍、做动作,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促进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音乐教学还可以促使特殊儿童个性化发展。他们虽然身心某一或某几方面多有不足,但是以触摸演奏或学习指挥的方式,可以发掘特殊儿童的潜能。使学生在艺术方面得到良好的启蒙,甚至这会影响特殊儿童的未来发展与就业,改变他们的一生。

二、浅议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必要性

(一)以促进多元化教学相对普通儿童音乐教学来说,特殊学校音乐教育具有人文性、综合性、交叉性等显著特点,还肩负着一定的治疗作用,使不同身心问题的儿童感知音乐、学习音乐,这便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国内对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理论较为有限,造成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缺乏体系性、方向性,有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更侧重对学生的心理疗愈,有的则主张应加强技能教育。而笔者认为,可通过对德国音乐教育学家卡尔奥尔夫的理论借鉴,实施多元引导,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特殊学生在动作、乐器、演奏等相融合的教学中,去感受、识别、体会、倾听音乐或自然界中美妙的声音。

(二)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在特殊学校中,音乐教学不仅存在一定难度,还应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便形成教育特色、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实际却是在部分特殊院校中,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更关注基础教育,使音乐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在当下,国家教育部门尚未针对特殊学校,建立标准化艺术课程教育教学标准,很多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应促进教学的信息化进程,让音乐与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补充教学不足问题提升特殊学校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需有一只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教师不仅应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音乐素养,更应拥有信息化施教能力,促使特殊学校音乐教育迈向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路径,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使音乐教育面向全体特殊学生,让他们的心灵感受艺术浸润。但现实却是,专业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所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特殊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在北京某所特殊学校中,师生比例为1:62.5。其中,专业音乐教师的数量更少。故此,应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助力教师的施教反思,提升授课效果。

三、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生动课堂,促进学生参与首先,为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促进学生的多感官体验,丰富特殊儿童的学习感受,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展开音乐教学。因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多有差异,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需考虑实际的学情,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在《隐性的翅膀》流行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通过播放音乐、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将唱歌、律动相结合,使学生观看或聆听励志小故事,打破常规音乐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不同故事情境中,通过理解、认识、交流,进行音乐教学。让特殊儿童感知音乐、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帮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使其积极动脑、参与集体活动,进行跟唱或舞蹈。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与鼓励,助力他们建立艺术学习的自信。

(二)重视学生感受,激发积极情感其次,在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创新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还应关注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只有具有教学反思精神,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音乐教育充分地发挥自身育人优势。从而,调动特殊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其热爱艺术、在音乐课堂中踊跃表现自我。例如:教师在用多媒体组织动作跟学游戏、结组表演或气氛营造时,需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只有避免盲目教学,记录在不同教学环节学生的肢体、情绪反应,才能使教学兼具“新”意与有效性。以《布谷鸟》律动教学为引导,通过多媒体屏幕画面提示、声音提醒等方式,来引导不同身心发展问题的特殊学生,笔者发现他们不仅课堂注意力变得更集中,课堂表现也十分的活跃。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便多以组合教学的方式,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能效,促进学生在教学引导中感知音乐、辅以不同肢体动作。

(三)关注分层引导,助力个性发展再次,在我班学生中,因学情复杂,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需更具灵活性。例如:面对失聪、盲生与智力障碍的学生,教师需日常多与他们沟通,科学的展开分层,尽可能发掘特殊学生的自身天赋与音乐潜能,使其产生深入艺术学习的动力,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成就特殊学生的精彩人生。可以在信息化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助力,测试不同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粗大动作发展、表演意识等,结合其身体素质,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健美操动作等。通过对学生的A、B、C层次划分,让A层学生接触更广泛的乐理知识、引导其进行乐器弹奏,使其展开音乐创作或学习指挥等等;B层学生应能够跟着音乐或提示打节奏,做动作;C层学生音乐感知力相对较低,可以音乐游戏的方式,用多媒体播放童谣,助力教学逐层深入。

(四)引入先进理念,形成特色教育最后,教师应具有“生本”意识,重视对先进、成熟的音乐教育理念研究。如: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达伊音乐教育及奥尔夫音乐教育。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面对不同身心发展问题、兴趣爱好的特殊学生,教师既需照顾个体间的差异性,又应建立明晰的教育目标,对自身教学效果加以评估与总结。例如:可运用多媒体设备记录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环节,在课后总结环节观看学生们对不同活动、乐器的反应、形成连续性教学总结与记录,为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完善校本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四、结语

新时期既为特殊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指明了新方向,更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富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能够悉心呵护特殊儿童群体,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放飞想象,形成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更应不断提升自身施教能力,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构建高效音乐课堂。针对不同身体或智力问题的孩子,灵活的调整授课方式,促进特殊学校音乐教学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卢泓文.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9(5):24.

[2]尤霄.常州市三所特殊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8(5):22.

[3]孙宝.社会性软件在视障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6):10.

[4]石娜娜.听障儿童音乐教学的调查与探索——以河南省一所聋哑学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7(6):21.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10

一、特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包含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特殊教育康复理论、特教学校学科性知识、学科信念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特殊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残疾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特殊教育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包含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创新能力、职业特殊能力。专业情意包括对特教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二、微课的概念及其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由国外微课程传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类型。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一届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对微课的概述如下:

微课的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的类型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它类型。

三、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课资源的开发,首先能够促进特校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全面把握教材、分析教材,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其次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提高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特殊教育基本功;通过对微课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反思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开发与利用,从而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事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向心力。

1.规划内容,合理选题

微课选题是微课的核心。微课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学科知识点,做好内容的整体规划;然后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某个教学过程进行选择。可以是学科知识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也可是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过程,可以是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也可是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巧妙的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的环节、过程、具体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快速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合理安排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和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3.实施课堂教学,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按照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并使用相关的现代教育设备与技术进行录制、编辑和处理。

4.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 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丰富了微课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

四、微课对特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微课不仅是特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残疾学生的学习还是特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改进与提高

微课以它的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吸引残疾学生,以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是内容变得更加精简,以短小精悍更加符合残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能够促进残疾学生的学习,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学生的人数的减少,多重残疾更多的体现在他们身上。特校教师要求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材施教,加强残疾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2.利用微课,提高特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不断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在微课的使用和更新过程中,不断提高特校师生信息素养,从而逐渐“微课”资源从量的累积到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广泛共享微课资源的同时,通过开展对资源的讨论、评价等活动,借助师生的群体智慧促进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丰富,从而使资源达到新的扩展和提升。

3.基于教师教研,促建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微课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更是尚未见正式的研究。作为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我们要密切关注新的教育教学动向,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2]吴安燕、陈继良、张弘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软件导刊》,2013年6月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4期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11

[关键词]培智学校 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史吉海(1968- ),男,山东惠民人,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4-02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生计密切相关,深化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智力落后儿童培养成为学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当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师生双方的生命成长和完满教育生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改革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知识技能不足,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作为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其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出现偏差或误解;有的教师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动作演示不规范,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操练教得少;有的专业课教师文化底蕴不足,讲课艺术性不够,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等,这些都是教师知识技能不足和教学基本功缺失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散乱。由于受智力落后儿童身心特点的限制和影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自言自语、大哭大闹、随意离座、撕烂书本、交头接耳、语言混乱等课堂纪律失范失控等行为。这些课堂问题行为的改正,也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比较散乱。有的教师不注重管理,有的教师则因为精力不够苦于应付。若随其自然存在和发展,势必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3.教育原则不够明确。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要选择适合学生智力要求的职业技术种类和模式,其教育原则应体现生计教育的观念,倡导程序化、单一化技术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职业技术种类偏离了智力落后儿童的知识基础和身心能力,理论性太强、技术要求过于繁琐,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教育的存亡,影响到智力落后儿童顺利融入社会,也很难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个别化教育计划”很难落到实处。“个别化教育计划”发端于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至今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有人说,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的特殊教育,足见“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了解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写不出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特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生计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5.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教学是否有效,既是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技能形成的基础和动力。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中,学生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差异比较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因差异导致的问题,给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教师只凭良心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比较少,教学评价很难进行测评和衡量,社会和家长对此也是默许的多。长此以往,势必对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存在,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学目标不完善、教育原则不明确、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及教学评价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教学能力的缺失。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训练不到位、备课环节粗糙、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等。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地组织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即使认真组织教学,学生多数也听不懂、学不会;还有些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不熟悉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缺乏教学基本训练,课堂效果较差;另外,教师对所教专业职业技能发展的新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双师”素质和水平不高,也是造成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

2.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重视不足。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上的问题行为,由于教师的事业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以及课堂管理工作知识的缺乏等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以致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管理工作的组织者。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散乱,对于教师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职业技能与学生及市场需求的结合相偏离。职业教育中任何职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学生职业技术方向的选择有时会出现偏离等,忽视了市场导向。这种结合上的偏离,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的原则不明确,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缺乏正确的认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使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有了针对性,使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但目前培智学校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原因在于,许多老师对这种方法和理念的了解不到位;另一个原因在于,教学研究机构对此缺乏正确的培训与指导。与此同时,学生的千差万别会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与生活指导等工作量加大,致使用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上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5.低期望值及学生较大的个体差异成为有效教学的主要障碍。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儿童在身心发展等方面,与常态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个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教师往往认为智力落后儿童没有发展潜力,以致对课堂教学缺乏信心;同时,由于不同个体的差异,使教师很难用一种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这些都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现实障碍。

三、解决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探讨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因教师素质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强化师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是提升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一是在专门院校师资培养的基础上,加大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特教课程的设置,使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既可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也可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二是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国际上对特殊教育师资普遍采取“教师资格证书+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专业资格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以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性。三是加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将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以加快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成长的步伐。四是要强化职业教师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学会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

2.用行为改变技术,随时调整学生的课堂失范行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管理课堂行为的方法很多,其中用行为改变技术、随时调整学生的行为是许多方法中行之有效的代表。行为改变技术,又称行为矫正技术,是指利用学习的原理来改变人行为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包括正强化原理、消退原理、惩罚原理、系统脱敏法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操作训练等吸引学生,以加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度。针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区别对待,运用恰当的方法随时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量体裁衣,合理确定学生的职业技能方向。合理确定每位智力落后儿童的职业技能方向,需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身心发育状况、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同时,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和简单易操作性原则,把那些最实用、最能帮助学生就业、最简单易学的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和技术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分工协作原则,将复杂的工作和技术程序分为若干部分,只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段和部分技能,让学生在有效合作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为将来他们能顺利融入社会并自食其力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4.正确认识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学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个别化教学要获得成功,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为每个智力落后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它不是目前我国试行的那种教案式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而是一种严格的、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它的教育成果必须是可观察和测量的,在长期和短期目标中,有非常明确的评估标准、评估手段和评估人员。此外还要规定具体的评估日期,以此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为每位学生制订好“个别化教育计划”,使每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5.树立多元发展意识,促进高效生态课堂建设。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根据学生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关注师生双方的生命成长和完满教育生活,是构建高效生态课堂的主要目标。同时,这也给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团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树立学生多元发展的意识。要创新教学手段,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在单位时间里把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不断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理论和培智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智力落后儿童也将在低碳高效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学会适合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贵方.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2]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小华,唐梁兵.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保强,夏耀明.课堂管理探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7]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特殊教育课堂范文12

让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机对接,在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生活的态度、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特教;语文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

特教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在特教初中教学中,学生在听觉、肢體、语言、视力、智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于他们来说,语言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语言、运用语言,更好地适应走向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语言能力来支撑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以适应未来独立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构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其身体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对语文知识吸收与理解的障碍,而语文是一门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与交际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这就使得特殊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不愿意继续深入的学习语文。而教师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够在所熟知的环境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二,生活化课堂有助于特殊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更为容易接受与理解。

第三,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同时借助生活化的语言魅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四,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构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1.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比较少,每天的生活基本都在学校,这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低,只有对于比较形象直观的事物才会留下印象,而且很容易被遗忘。因此,课堂教学情境必须生活化,且为学生所熟知的,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结合特殊生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借助于网络技术,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加以分析与整合,形成符合特殊生实际学情的生活化情境,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如在进行《规则纪律》单元教学时候,我没有单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首先通过大屏幕的形式让学生们来了解建筑工人一天的生活,学生们从视觉上感受到了建筑工人一天的辛苦,他们挥汗如雨,他们辛苦劳作。此时,我适时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们所看到的景象是什么,询问学生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们逐渐萌生内心的情感,并让学生尝试进行内心表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生活技能与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正常地交流沟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所设计的生活化情境,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讨论,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切实的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的扮演,如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参赛选手或是节目嘉宾,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单一的说教模式是难以让他们接受的,只有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探究,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为此,在语文教学方式上,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生活多姿多彩,则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百花齐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智力与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借助于生活场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玩乐中进行学习,劳逸结合,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在进行《难忘的拔河比赛》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们一同开展拔河比赛的游戏,让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来进行“拔河对抗”。我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如何认识拔河比赛,即使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也不能骄傲,在比赛中失败也不能气馁,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知识,而且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强。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更高的兴趣参与学习。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