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年儿童故事

少年儿童故事

时间:2023-05-30 10:55:03

少年儿童故事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1

儿童伤害问题目前已在国内外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但就总体而言,国内是报道多而研究少,一般性研究多而深入分析少,定性研究多而基于第一手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少。因此,相关的对策建议大多也难免流于泛泛之谈。中国政府已签署的国际性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出:所有儿童享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不受伤害和暴力的权利。④基于在儿童伤害中,3-14周岁幼童的受伤害率较高,基于福建省在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具有的代表性,本文依据在2010年进行的“福建省儿童生活情况调查”项目⑤的数据,对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幼童伤害现状、原因、家长认知等展开分析,提出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为儿童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目标人群与研究内容

(一)目标人群。

《儿童权利公约》(1989)将“儿童”定义为“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将未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定义为“幼女”;⑦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拐卖儿童案件请示报告的批复件中,将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划分为:“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为儿童”.⑧以此为基础,考虑到第一,在中国抚养传统中,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一般都能较多地得到成人的关照;第二,小学生大多为十四周岁以下者,其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而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也指出:“当孩子成长至五岁时,非故意伤害成为他们健康和安全的最大威胁”,意外伤害是“9岁以上儿童的首位致死因素”,⑨由此,本研究的目标人群为年龄在3-14周岁的儿童,即“幼童”.

(二)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儿童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伤害”定义为:“当人体突然遭受超过其生理耐受阈值的力量总和所导致物理性损伤,或由于缺乏一种或多种重要的生命元素,例如缺氧而导致的后果”.⑩而从伤害者对被伤害者伤害行为的意愿出发,伤害行为可分为故意伤害和意外伤害。基于国际组织的上述定义,本文所谓的儿童意外伤害就是指因意外事件或在非故意情况下造成的儿童身体的损伤及其相关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儿童伤害报告中论及的儿童伤害包括道路交通事故、溺水、火灾、暴力、摔落、中毒、窒息、动物及毒虫抓咬、高低温、自然灾害等,由此,本文论及的儿童伤害也包括这些类型。

二、幼童伤害现状

(一)伤害总发生率。

对本调查所设“近三年来,您的居住地中发生过3-14周岁以下男童或女童受伤害的情况吗?”一问,被调查者中回答“发生过”者为561人,占总数的47.3%(N=1187),由此可以推论,福建省2008-2010年来幼童伤害的总发生率大致为47.3%.

(二)易发生和多发生伤害类型。

将基于各类伤害是否发生的发生频率由高到低排序,其序位依次为:摔落或碰撞事故(42.3%);被动物抓咬(39.3%);道路交通事故(31.6%);被家长殴打(27.0%);火灾或烧烫伤事故(26.2%);溺水事故(24.6%);被成年人殴打(19.6%);医药事故(15.0%);食物中毒(14.2%);触电事故(10.7%);被教师殴打(8.8%);遭到强奸或猥亵(6.0%);遭到绑架(5.9%);被拐卖或拐骗(5.7%);被家人遗弃(5.6%)。若以20%为较大值,伤害发生率超过20%者的排序从高到低为: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道路交通事故、被家长殴打、火灾或烧烫伤事故、溺水事故,伤害发生率为42.3%—24.6%,即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道路交通事故、被家长殴打、火灾或烧烫伤事故、溺水事故是较多发生的幼童伤害类型;若以10%为较小值,伤害发生率低于10%者的排序从低到高为:被家人遗弃、被拐卖或拐骗、遭到绑架、遭到强奸或猥亵、被教师殴打,伤害发生率为5.6%—8.8%.即被家人遗弃、被拐卖或拐骗、遭到绑架、遭到强奸或猥亵、被教师殴打是较少发生的幼童伤害类型。

从基于各类伤害发生次数的发生频度看,表2-1的均值分布显示,其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摔落或碰撞事故(1.7760)、被动物抓咬(1.7052)、被家长殴打(1.5443)、道路交通事故(1.4878)、火灾或烧烫伤事故(1.3877)、溺水事故(1.3762)、被成年人殴打(1.3547)、医药事故(1.2498)、食物中毒事故(1.2078)、被教师殴打(1.1553)、触电事故(1.1454)、被拐卖或拐骗(1.0938)、遭到强奸或猥亵(1.0938)、遭到绑架(1.0895)、被家人遗弃(1.0887)。可见,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被家长殴打、道路交通事故、火灾或烧烫伤事故是发生频度最高的幼童伤害类型;被家人遗弃、遭到绑架、遭到强奸或猥亵、被拐卖或拐骗则是发生频度最低的幼童伤害类型。可见,2008-2010年,福建省3-14周岁以下儿童所受的伤害中,多发和易发伤害主要为意外伤害,故意伤害的发生率及强度均较低。

(三)伤害易发地点。

本调查有“您认为以下哪个环境中儿童容易受伤害:(1)公共场所;(2)居住地社区;(3)学校内;(4)家庭内”一问,从选项分布比例可见,被调查者认为儿童易受伤害的地点以公共场所为首位,占87.8%;居住地社区和学校次之,分别占5.7%和5.3%;最后为家庭内,仅占0.7%.这表明,绝对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相比较而言,论文格式公共场所是幼童最易受伤害的地方,而家庭则是幼童生活环境中最安全的地方。

(四)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本调查有“以1—5排序,以1为最不会发生,2为不太会发生,3为一般,4为可能发生,5为最可能发生,请您为您的居住地中儿童伤害发生的可能性打分”一题,从被调查者的选择看,各类儿童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强度排序从高到低如下:道路交通事故(3.2428)、摔落或碰撞事故(2.6852)、被动物抓咬(2.5148)、溺水事故(2.4447)、火灾或烧烫伤事故(2.3097)、食物中毒事故(2.0059)、触电(1.9165)、医药事故(1.9013)、被成年人殴打(1.8820)、被家长殴打(1.8733)、被拐卖或拐骗(1.6349)、被教师殴打(1.5295)、遭到强奸或猥亵(1.5265)、遭到绑架(1.5181)、被家人遗弃(1.4191)。

以上均值分布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超过3分的较高值,二是超过2分低于3分的较低值,三是低于2分的低值。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超过3分,也是唯一的超过3分的选项;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溺水事故、火灾或烧烫伤事故、食物中毒等伤害事故是处于较低值的五大选项;触电、医疗/医药事故、被成年人殴打、被家长殴打、被教师殴打、遭到绑架、被拐卖或拐骗、遭到强奸或猥亵、被家人遗弃等伤害事故是处于低值的九大选项。此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分布为:道路交通事故为最高值(3.2428),被家人遗弃为最低值(1.4191)。这表明,被调查者认为,对幼童来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摔落或碰撞事故等五大类伤害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触电等九大类伤害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相比较而言,道路交通事故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幼童伤害类型,被家人遗弃是最不可能发生的幼童伤害类型。进一步看,处于较高值和较低值的伤害类型均为意外伤害,处于低值的则以故意伤害为主。此外,道路交通事故为最高值。这提示我们,被调查者更多地认为,对幼童来说,意外伤害中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其它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而故意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很低。

(五)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

本调查有“以1—5排序,以1为最不严重,2为不太严重,3为一般,4为比较严重,5为最严重,您认为在下列儿童伤害因素中,相比较来说,哪类因素更为严重?”一问,从被调查者的选择看,各类儿童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均值分布排序从高到低如下:道路交通事故(3.8482)、溺水事故(3.4054)、火灾或烧烫伤事故(3.0312)、摔落或碰撞事故(2.9629)、被动物抓咬(2.8498)、触电事故(2.7477)、医药事故(2.7230)、食物中毒事故(2.5932)、被拐卖或拐骗(2.5912)、遭到强奸或猥亵(2.5612)、遭到绑架(2.4636)、被家人遗弃(2.3966)、被成年人殴打(2.3336)、被家长殴打(2.1880)、被教师殴打(2.0632)。

以上均值分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超过3分的较高值,二是超过2分低于3分的较低值。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火灾或烧烫伤事故为超过3分的三大选项,余下的十二个选项(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触电事故、医药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被拐卖或拐骗、遭到强奸或猥亵、遭到绑架、被家人遗弃、被成年人殴打、被家长殴打、被教师殴打)均为超过2分、低于3分的选项。此外,道路交通事故为最高值(3.8482),被教师殴打为最低值(2.0632)。这表明,被调查者认为对幼童来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等三大类伤害性因素存在的严重性较大,摔落或碰撞事故等十二大类伤害性因素存在的严重性较小。而相比较而言,道路交通事故和被教师殴打处于幼童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的两极———前者为最严重,后者为最不严重。进一步看,处于严重性较高值的均为意外伤害,处于严重性较低值的以故意伤害为主。这提示我们,被调查者更多地认为在幼童的生活环境中,意外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较强,而故意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则较低。

(六)伤害行为的危险性。

本调查有“以1,2,3,4,5排序,以1为最危险,2为比较危险,3为一般,4为不太危险,5为最不危险,您认为在下列儿童伤害中,相比较来说,哪类伤害行为的危险性更大?”一问,从被调查者的回答看,各类儿童伤害行为的危险性均值分布排序从高到低如下:被教师殴打(3.2299)、被家长殴打(3.1892)、被成年人殴打(3.0575)、被家人遗弃(3.0085)、遭到绑架(2.9476)、医药事故(2.8882)、遭到强奸或猥亵(2.8808)、被拐卖或拐骗(2.8649)、食物中毒事故(2.8225)、被动物抓咬(2.8110)、摔落或碰撞事故(2.7631)、触电事故(2.7208)、火灾或烧烫伤事故(2.6731)、溺水事故(2.4203)、道路交通事故(2.1114)。[ LunWenData.Com]

以上均值分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超过3分的较高值,二是超过2分低于3分的较低值。其中,被教师殴打、被家长殴打、被成年人殴打、被家人遗弃为超过3分的四大选项,余下的十一个选项(遭到绑架、医药事故、遭到强奸或猥亵、被拐卖或拐骗、食物中毒事故、被动物抓咬、摔落或碰撞事故、触电事故、火灾或烧烫伤事故、溺水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均为超过2分、低于3分的选项。此外,被教师殴打为最高值(3.2299),道路交通事故为最低值(2.1114)。这表明,被调查者认为对幼童来说,所面临的被教师殴打等四类伤害行为的危险性较高,遭到绑架等十一大类伤害行为的危险性较低。而相比较而言,被教师殴打和道路交通事故处于幼童伤害行为危险性的两极———前者为最危险,后者为最不危险。进一步看,处于危险性较高值的均为故意伤害,处于危险性较低值的以意外伤害为主。这提示我们,被调查者更多地认为故意伤害对幼童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而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则较低。

(七)在预防儿童伤害中面临的困难。

本调查有“在预防儿童伤害中,您认为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一问。被调查者对于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共有1030个词条。运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ContentMining)对被调查者的回答词频进行分析,以超过100次为有效高频词(除去伤害、的、预防、改善等词)进行筛选,所得的高频词排序依次为:儿童、家长、道路交通、政府、学校、社会这六大类。可见,被调查者认为,在预防儿童伤害中,主要在这六大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其具体论述如下:第一,儿童因素———儿童的自我保护/安全防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儿童天生好奇、贪玩、调皮、不听话等儿童自身因素,是预防儿童伤害的第一大困难;第二,家长因素———家长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家长的疏忽等家长因素,是预防儿童伤害的第二大困难;第三,道路交通因素———交通事故、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低下、不遵守交通规则、车辆繁多、马路拥挤等道路交通因素,是预防儿童伤害的第三大困难;第四,政府因素———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儿童安全政策制定/落实的力度尚待提高、政府重视和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等政府因素,是预防儿童伤害的第四大困难;第五,学校因素———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薄弱,学校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学校因素,是预防儿童伤害的第五大困难;第六,社会因素———黑网吧、网络游戏致使儿童沉迷,社会治安尚待加强,动物放养咬伤儿童,针对儿童的社会服务不足等社会因素,是预防儿童伤害的第六大困难。

(八)对预防儿童伤害的需求。

1、成人对预防儿童伤害的需求。

本调查有“针对儿童伤害现状,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下列活动”一问,对问卷所列“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开展多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成年人的预防意识和能力”、“从保障儿童安全出发,改善公共设施”、“加强邻里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在幼儿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受伤害儿童的医保服务和社会服务”、“加强有关儿童伤害的研究”、“建立预防儿童伤害的工作机制和行动体系”等八项措施和行动,93%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有必要”,均值都超过了1分(表2-2)。这表明,被调查者对这八项措施和行动的需求率和需求度很高。

2、儿童对预防儿童伤害的需求。

本调查有“请帮助我们询问一位3-14周岁的儿童,如果开展预防儿童伤害工作,他/她最希望首先做的事是什么?”一问,被调查儿童对于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共有901个词条。运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对被调查儿童的回答词频进行分析,以超过80次为有效高频词(除去伤害、的、预防、改善等词)进行筛选,所得的高频词排序依次为:学校、儿童、家长、政府、道路交通、社会。可见,被调查儿童对于预防儿童伤害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这六个方面。其具体论述如下:第一,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并开设相关安全课程,以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对于儿童自身而言,要努力提高自我保护/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第三,对于家长而言,要多花时间陪护孩子、关心/爱护/尊重孩子,不要以暴力作为教育孩子、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手段;第四,对于政府而言,要重视儿童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以落实;要改善现有的公共设施,并加强对伤害儿童的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第五,对于道路交通而言,要提高社会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之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改善交通设施,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从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第六,对于社会而言,要关心/保护儿童,加强对动物/宠物的监管,关闭非法经营的网吧和色情网站,减少不良社会因素对儿童的伤害。

(九)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见,第一,福建省幼童伤害总发生率大致为47.3%,多发和易发性的幼童伤害以意外伤害为主,故意伤害的发生率和频度均较低。而意外伤害中,又以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道路交通事故、被家长殴打、火灾或烧烫伤事故、溺水事故等为发生率较高的六大多发性幼童伤害类型,以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被家长殴打、道路交通事故、火灾或烫伤事故为发生频度较高的五大易发性幼童伤害类型;第二,就幼童伤害发生地点看,公共场所的易发性最高,居住地社区和学校的易发性次之,家庭的易发性最低;第三,就幼童伤害发生的可能性看,故意伤害的发生可能性很低,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较高。

而意外伤害中,又以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溺水事故、火灾或烫伤事故、食物中毒等五大类伤害发生的可能性次之;第四,就幼童生活环境中伤害因素的存在看,就严重性而言,以意外伤害较高而故意伤害较低;就危险性而言,以故意伤害为较高而意外伤害为较低。而意外伤害中,又以道路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火灾或烫伤事故为严重性最高的三大伤害因素;故意伤害中,以被教师殴打、被家长殴打、被成年人殴打、被家人遗弃为危险性最高的四大伤害因素;第五,公众认为目前对儿童伤害的预防,主要在儿童、家长、道路交通、政府、学校、社会这六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其中,儿童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家长缺少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对儿童的照料缺位;道路安全问题较多是儿童伤害预防面临的最大的三大困难。

总之,目前福建3-14周岁儿童的受伤害主要为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高,意外伤害因素的存在较普遍,而意外伤害又以摔落或碰撞、被动物抓咬、道路交通事故、被家长殴打、火灾或烫伤、溺水较为多发和易发。在儿童伤害现象中,故意伤害的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却大于意外伤害,其中,又以被教师、家长、成年人殴打及遭家人遗弃为危险性最大的四大伤害行为。无论意外伤害还是故意伤害,公共场所为儿童伤害的易发地,儿童自我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匮乏、家长相关意识和责任的短缺、道路交通隐患增加则是预防儿童伤害面临的三大困难,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开展多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成年人的预防意识和能力”、“从保障儿童安全出发,改善公共设施”、“加强邻里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在幼儿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受伤害儿童的医保服务和社会服务”、“加强有关儿童伤害的研究”、“建立预防儿童伤害的工作机制和行动体系”等为公众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八大需求。

三、幼童伤害的分层比较

本研究根据控制变量的样本分类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被调查者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层次、家庭年收入、幼童性别、幼童身份等控制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研究不同背景下幼童的伤害发生率、伤害可能性、伤害严重性、伤害危险性等方面的差别和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居住地的分层分析表明,首先,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公众对当前幼童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均有较高评价,但相比较而言,农村居住者的认可度最高,城市次之,镇最低。其次,2008-2010年,3-14周岁幼童伤害的发生率,镇最高,农村次之,城市较低。其三,农村发生幼童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最高,镇次之,城市最低。其四,对农村幼童来说,存在较为严重的总体伤害因素及道路交通事故、家居事故这两大类伤害因素;对城镇的幼童来说,存在较为严重的医疗/医药事故伤害因素。其五,城市居住者更多地认识到幼童生活环境中各类伤害行为的危险性,农村居住者次之,镇居住者最低。其六,对于幼童易受伤害的地点,城镇居住者更多地认为是公共场所,而农村居住者则更多地认为是居住地社区。其七,幼童伤害预防的需求率,镇居住者最高,城市居住者次之,农村居住者最低。

第二,文化程度的分层分析表明,首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对幼童生活环境的安全感明显低于其他文化程度者;其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身边的幼童中,道路交通事故和医疗/医药事故发生率较高。高中文化程度者身边的幼童中,家庭外成人暴力发生率较高;其三,文盲和初识者身边的幼童中,医疗/医药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更多地存在被家长殴打的伤害行为;其四,在幼童伤害行为的危险性和易受伤害地点上,不同文化程度者身边的幼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五,对幼童伤害的预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需求率最高。而在总体上基本表现为需求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增长关系的态势。

第三,职业的分层分析表明,首先,职业层次中的中层者对幼童生活环境的安全感低于上层和下层者;其二,职业中层者身边的幼童中,医疗/医药事故和家庭外成人暴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职业上层和下层者身边的儿童;其三,职业下层者身边的儿童中,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显著高于职业上层和中层者身边的儿童;其四,对儿童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儿童伤害行为的危险性、儿童易受伤害地点的认知,不同职业层次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五,职业中层者对“加强受伤害儿童医保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明显强于职业上层和下层者,其余需求的职业层次差异不具显著性。

第四,不同家庭收入者的分层分析表明,首先,不同家庭收入者在对儿童生活环境安全性的评价,身边儿童伤害发生率、发生的可能性,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伤害行为的危险性及儿童伤害易发生地点等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在预防儿童伤害的需求上,“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加强邻里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加强对受伤害儿童的医保服务和社会服务”这三方面的需求率,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及以下者明显高于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者。

第五,儿童身份不同,伤害发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其中,首先,多孩家庭家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伤害因素存在的严重性和家庭外成人暴力的危险性高于单孩家庭,但兄弟姐妹人数不同儿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与父母同住儿童伤害总体发生率和医疗/医药事故、家居事故、家长殴打、家庭外成人暴力、刑事伤害五大类伤害的发生率、因素存在的严重性和家长殴打发生的可能性显著高于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住儿童,而余者则无显著性差异;其三,男孩女孩都有者家庭中儿童面临的医疗/医药事故因素的严重性显著强于单一性别孩子家庭中的儿童,而单一性别孩子家庭中,女孩面临的伤害因素的严重性又显著强于男孩。其四,女孩的易受伤害地点为公共场所,男孩的易受伤害地点为居住区社区。余者,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五,对预防儿童伤害的需求,不同身份儿童之间无明显差异。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以确保我区不发生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成立双凤开发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办副主任、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副组长:(工委副书记)、(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工委委员、安管局局长),成员:(社管局局长)、(社管局副局长)(双凤中心校校长)、(阿奎利亚学校校长)、(凤霞社居委书记)、(凤梅社居委书记)、(徐桥社居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管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为副主任,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三、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

相关责任部门、各社居委、各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针对暑期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发生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暑期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避免我区发生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以溺水防范为重点的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发生。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宣传教育的知晓率和覆盖面。社居委在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河边、湖边、水塘边等地点要设立警示标志;学校要将《告广大家长的一封信》分发到户,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

3、建立联防联动机制

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校外,要切实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联系,社居委、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共同做好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预防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理责任,确定专人值守,发生事故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组织实施抢救。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对上一阶段工作做出总结,补缺补差,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部署。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3

2021年暑期马上到来,如何给孩子推荐合适的课外书成了很多家长的一大难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全国中小学生暑假阅读书单推荐,欢迎大家来阅读。

暑假中小学生阅读书单推荐一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邶笪钟编写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中外神话传说》

田新利选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十万个为什么》

卢嘉锡主编 少年儿童出版社

4、《与鸟儿一起飞翔》

郑作新着 湖南少儿出版社

5、《海底两万里》

(法)儒勒?凡尔纳北京教育出版社

6、《汉字的故事》

梅子涵着 上海科普出版社

7、《安徒生童话选集》(丹麦)安徒生着,叶君健译译林出版社

二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8、《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俄)克雷洛夫着,裴家勤译译林出版社

9、《拉?封丹寓言》

(法)拉?封丹着,倪海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0、《格林童话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着译林出版社

11、《科学王国里的故事》

王会等主编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2、《神奇的符号》

苏步清着 湖南少儿出版社

13、《诗词中的科学》

唐鲁峰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14、《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杨鹏、刘道远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5、《阿凡提的故事》

赵世杰编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6、《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 少年儿童出版社

17、《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

18、《今年你七岁》

刘健屏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荒漠奇踪》

严阵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20、《伊索寓言》

(希腊)伊索中国妇女出版社

21、《宫泽贤治童话》

(日)宫泽贤治着 周龙梅 少年儿童出版社

22、《列那狐的故事》

(法)玛?阿希?季诺着北京教育出版社

23、《天方夜谭》

郅涛浩等译 译林出版社

24、《130个科学游戏》

(德)汉斯?普雷斯着,吴衡康编译中国少儿出版社

25、《东周列国志故事》

郭 平、陈咏超 改编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6、《成语故事365》 帆女 阿雪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7、《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董宏猷 21世纪出版社

28、《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9、《小兵张嘎》

徐光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0、《三寄小读者》

冰心 少年儿童出版社

31、《皮皮鲁传》

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

32、《肚皮上的塞子》

周锐 春风文艺出版社

33、《乌丢丢的奇遇》

金波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4、《我要做个好孩子》

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5、《灵性的王国》

张香桐着 湖南少儿出版社

36、《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着,马默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四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37、《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叶圣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8、《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

张继楼,彭斯远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9、《外国儿童诗选》

文成英,李融编选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40、《科学家故事100个》

叶永烈 少年儿童出版社

41、《中外探险故事精选》

伊明选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2、《无尽的追问》

王淦昌着 湖南少儿出版社

43、《昆虫记》

(法)法布尔着,言小山译 人教社大百科全书

44、《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法)蒂皮?德格雷,黄天源译 云南教育出版社

45、《中外战争的故事》

张鸿海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6、《做人与做事》

卢勤 接力出版社

47、《30天环游中国》

郑平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8、《草房子》

曹文轩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49、《第三军团》

张之路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50、《巫师的沉船》

班马 21世纪出版社

51、《糊涂大头鬼》

管家琪 浙江少儿出版社

52、《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着,杨建民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社

53、《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着,杨吴成译 人教、译林版

54、《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柯南道尔,丁锦华译, 远流公司1988年

55.《顽皮捣蛋鬼》

(德)威廉.布什湖北少儿出版社

56、《七彩的分光》

王大珩着 湖南少儿出版社

57、《悠长的岁月》

贾兰坡着 湖南少儿出版社

58、《写给小读者》

晓玲玎当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五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59、《圣经神话故事》

陈静选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60、《严文井童话选》

严文井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61、《普希金童话》

(俄)普希金着,亢甫,正成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62、《王尔德童话》

(英)王尔德着,唐讪辉译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63、《中外动物故事选》

伊明 选编 中国少儿出版社

64、《中外经典科普故事》

伍钚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65、《中外网络故事》

伍钚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66、《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路甬祥主编浙江少儿出版社

67、《水陆两栖人》(苏)阿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善诚译科学普及出版社

68、《中外艺术家的故事》

江钥含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69、《国际知识问答》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70、《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曹余章着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71、《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

(法)韩石 华夏出版社

72、《中华经典诵读本》

徐含之选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73、《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杨红樱 作家出版社

74、《幻城》

郭敬明 春风文艺出版社

75、《鲁滨逊飘流记》

(英)笛福着,王泉根译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76、《魔法师的帽子》

(芬)杨松着,任溶溶译 纺织工业出版社

77、《金银岛》

(英)史蒂文生着,单蓓蕾 译 北京出版社

78、《吹牛大王奇游记》(德)埃?拉斯伯刘浩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79、《淘气包艾米尔》(瑞典)阿?林格伦着,高锋红译中国少儿出版社

80、《童年》

(俄)高尔基 着, 上海译文出版社

81、《做一个快乐的少年人》

邓碧霞 译 三联书店

六年级推荐

1、《鲁冰逊漂流记》

作者:(英)笛福

2、《苏菲的世界》

作者:桥斯坦·贾德

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英)JK·罗琳

4、《金银岛》

作者:(英)史蒂文生

5、《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

6、《上下五千年》

作者:林汉达、曹余章

7、《诗经》

作者:余冠英选注

8、《安徒生童话》

作者:安徒生

9、《小王子》

作者:[法]圣·埃克苏佩里

10、《灵犬莱西》

作者:[美]埃里克·奈特

七-九年级推荐

1、《从一到无穷大》

作者:伽莫夫

2、《古文观止》

(可以作为作文基础)

3、《我亲爱的甜橙树》

作者: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

4、《兔子共和国》

作者:理查德·亚当斯

5、《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6、《唐诗三百首》

7、《绿山墙的安妮》

作者:露西·蒙哥马利

8、《帕尔街男孩》

作者:莫尔纳·费伦茨

9、《世界前沿科技探索丛书》

作者:[美]Liz Kruesi等

6个最有效读书方法1.读书方法:读书之前要明确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执行。

关于怎样读书最有效?就要先知道什么是“有效阅读”,我个人认为:用最快的速度去读书,把他人总结出来的的知识、思想尽可能地“变现”——收为己用,而并不是死记强背。

2.读书方法:在读书内容里发现行动目标,将读到的知识付诸实际行动。

但是,也要注意设立的目标不要脱离自己的现实,而是要以“何事、何时、多少”具体到用数字表达出来。如果目标和现实差距太大,就没有办法顺利达成,从而变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3.读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改掉默读,回视坏习惯,在平时练习增大辨识广度(忘记逐字逐句读书法,阅读一组有有意义的文字而不是单个单词上),增加词汇量(你可以建立一个词汇表,平时看书或者读报不常见的词语收集,

4.读书方法:读书,应该是作为起点,而非终点。

任何的书本,只是一种载体,好的书所承载的,是一个人在一个特定领域几十年的经验,或者是一个团队在一个领域几十年的大量实验验证。如果你只是读读就完了,那是没有任何没有效果的!

5.读书方法:归类。

读书时,把这本书的信息,放在自己建立的知识结构中。阅读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把握中心思想及结构,主要观点及论据,推理过程是否严谨,是否能为己用。对于有用的书,再读的时候要简单暴力,有目的地读!粗暴点:截断摘要式总结!

6.读书方法:对于人文社科的书,你也可以有选择的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

我建议大家读书的原则是:不要强迫自己看些什么所谓有用的书,读书首先是一种爱好,要让自己感到愉悦,但是,尽量选择公认的好书。而读书的方法,没有比循序渐进以达到精深更重要的了。 读书要达到精深的根本, 则又在于态度严肃认真和保持志向。

暑期安全防范小常识用电安全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类电器成为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物品,虽说能够提供一定的方便性,但在无形中却也留下了一定的隐患,如孩子摸电门,玩插头等,十分的危险。建议家长应及时对孩子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同时将电器放在高处,插座用胶布封上,以帮助进行防范。

安全场所

对于身心等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在面对各种不熟悉的场所时,内心会本能的产生好奇心,如水塘,河边,蓄水池等,轻则容易导致溺水,重则可能会死亡。建议家长最好时刻注意孩子的行踪,必要时可带其去一些安全场所,如商场,游乐园等。

交通安全

近几年来,由于孩子横穿马路而导致车祸的案例层出不穷,除去车流原因,不遵守交通规则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家长平时应学会以身作则,从自身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靠右行走,不骑飞车等,进而让孩子在无形中懂得交通安全。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4

中图分类号:I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3-0127-02

摘要: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要求内容上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主题上明确突出,结构要单纯,语言更要浅显精练,情节要有趣,想象要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儿童文学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学;文学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人的童年时代对于人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人在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也是一生中永远无法代替和弥补的。

人的教育,自然“胎教”开始,在他们出生以后,以后的教育就更为重要,这是可想而知的。有句谚语这么说:“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身”。作为教育格言,这句话虽然没有多大的科学根据,但是这相传已久的经验之谈,多少有些“言之成理”的成分吧。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他对在生活周围的食物,总是通过直观直觉,然后进入形象思维,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形形的反应,惹起感情的,想象的,思索的等等活动,希望获得好奇,求知的极大满足。

童年是美好的,美好的童年总是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童话,动人的儿歌和奇妙的幻想。出色的儿歌文学作品可以启迪智慧,陶冶儿童性情,也使儿童以此开始了解人生。认识真善美。这样说,具有形象性,知识性,可读性,指导性的文学图书,不只在学校教室,也在家庭内外,都应十分重视,看作不可缺少的带有生活教育价值的书册。

从文学史上看来,上古初民,就要求有对他们生活的歌颂,赞叹与描绘,于是逐渐地出现了形成了民间文学。而它的原始篇章,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免不了荒诞,怪异与粗线,然而这恰恰适合于初民在谋生的余暇,娱乐与赏玩。此后,人类的物质生活吃饱穿暖了,并且逐渐提高了,惹动了精神食粮的需要,并且越来越迫切了,不只要求品种多,也还要求质量高,于是在提高与普通及两个方面愈来愈分开。而儿童的心理活动,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正与初民的水平相近似,因此早期的幼稚的凭着想象的故事,寓言,童话,传说等等,都会受到小读者的欢迎。迄于今日,仍然成为儿童文学库房的宝藏。

儿童文学的基本体裁包括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散文,儿童戏剧,儿童电影,科学艺术等等。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和一般诗歌一样,它的总体特点是:高度集中,高度凝练,概括地反映生活,内容浅显,主题单一,篇幅短小,易唱易记。它适合于低幼儿童唱,具有明显的民间歌谣特点。儿歌经过千百年得演变和一代代人自觉的润色加工,形成了十几种深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艺术形式。除摇篮歌,催曲外,还有游戏歌,数数歌,谜语歌,问答歌,叙事歌,绕口令等等。儿歌所反应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大多数作品都要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生矾的形象和天真的儿童趣味来表达一种感情,说明一件事物,念会一个数字,认识一种动物,了解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几乎大多数儿歌都把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植物或动物当作人来写,赋于它们人的生命,人的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易于理解或接受。 这儿,举陈伯吹的“小宝宝要睡觉”为例来为此儿歌作小小的解释。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色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早在婴儿时期,儿歌就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领域,母亲或长辈哼唱着摇篮曲或催眠曲从节奏和感情上给婴儿以熏陶。这首儿歌就是一首传统的摇篮曲,儿歌以三岁段形式,用重复手法,由母亲哼唱,虽然婴儿完全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但那温柔的令唱和和谐的音乐,使它们的神经舒暖轻松,逐渐进入梦乡;那亲呢的情感,对陶疑婴儿的性格,情操会起重要作用,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已进行了早期教育,达到了启蒙作用。

而童话,是一种具有强烈幻想色彩的儿童故事。童话,利用魔法和宝物,运用神话,拟人,变形,怪诞,夸张,象征等手法,塑造超自然的想象,具有异常神奇的审美特征。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具有幻想性。因此,童话所创造的环境,人物,故事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际存在的,是幻想世界。然而,童话的幻想又是植根于现实的,它是用幻想反应现实,表现现实。童话的幻想必须遵循三条原则:一,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二。典型化的原则;三,美的原则。童话的分类标准很多,种类也很多。较为科学的方法有:一,按其形成发展分,可分为:古代童话,民间童话,创作童话,现代童话,文学童话,艺术童话;二,按其审美方法分,可分为:拟人童话,神奇童话,传奇童话;三,按其篇幅分,可分为: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微型童话,系列童话;四,按其体裁分,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剧,童话影视剧等;五,按其接受对象分,可分为:婴儿童话,幼儿童话,儿童童话,少年童话,成人童话等;六,童话还有一个特殊类别,即科学童话。

童话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快乐,同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童话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宣泄功能以及娱乐功能,都让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比如《《儿童和家庭童话》》(通称格林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童话,传说的汇集,于1812年出版。它的问世,不仅给世界各国儿童带来几百个令人迷恋陶醉的故事,把他们引进一个个新鲜奇特的美妙境界中,也给大人们带来别具意味的美得享受,同时,还为专家们提供了一份研究德国语言,民风民俗的丰厚又宝贵的资料。如《狼和七只小山羊》,《小红帽》两篇,叙写的虽都是狼的凶残吃人的本性,但前者是母羊的机智勇敢与母性的挚爱战胜了恶狼,后篇是猎人的机警和关怀救出了祖孙。两者都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却决非呆板的说教,而是典型的寓教于乐的故事。《灰姑娘》,《白雪公主》的主题都是歌颂勤劳善良,鞭笞继母的恶毒行为的,两位主人公最终都获得了幸福。两篇故事的情节各异,主人公都各有特点。勤劳的灰姑娘因小白鸟的帮助得到幸福;白雪公主是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劳动赢得七勇士的喜爱和而获救的。

儿童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语言,以叙述事件为主,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和改编的为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观的儿童文学作品。听故事是儿童(尤其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趣与享受。故事成为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事物,接受知识,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媒介。他们可以几遍甚至十几遍要求大人重负一个故事,一致自己会讲述时,还乐意聆听。

深音是儿童生理,心理的优秀儿童故事作者,在创作中往往从儿童生活取材,并依据儿童欣赏的特点,把平日生活生化为有趣的故事,它们对儿童的启迪诱导是明确的,却又不是直白的道德说教或训诫,它们贴近儿童生活,有的情节甚至曾经和正在儿童生活中出现。儿童故事有多种类型。一般说来,从容上划分为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和伟人,名人英雄故事等等。

儿童故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和特点。它一般都较为短小简洁,内容生动,语言朴素明快,针对性和现实性较强。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李子核》,就是一则从幼儿中来的,有深意的生活故事。万尼亚悄悄吃了一个妈妈买来的李子。当爸爸询问时却回答:“没有,我没有吃”。爸爸说怕孩子们不会吃,吞下了核会死去。万尼亚却哭了起来。显然,它的含义清晰明朗,极具现实性。这正是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炼的旨意。

儿童诗不仅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说是最原始形态的儿童文学。本世纪儿童诗最基本的特点和创作倾向是以儿童为本位,以游乐为目的,表现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和对事物的态度。儿童诗注重内在的情感逻辑,注重诵读效应。儿童诗与成人诗相比,它不仅是为孩子们代言,也是孩子们学习语言,学习思考和感受,丰富自己心灵的启蒙读物。因此,儿童诗更适宜于表现幻想内容,更适宜于叙事,也更需要形象化的手段,永远给人以诗意的遐想。如刘饶民的《月亮》是这样写的;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莱,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这首诗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把照海免上的圆圆的月亮比喻成圆圆玉盘,又通过一群鱼儿引出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一群小鱼儿正欢快地在水中嬉戏,忽然,一不小心碰碎了“玉盘”,吓得小鱼儿赶快跳到岩石边;可是又好奇地回头张望着。这一“逃”一“看”,把小鱼儿戏水观月的娇憨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极富儿童情趣。

全诗的叙事和动感都很强,句式整齐,结构完整,首尾照应。是一首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的儿童诗。

而儿童散文是写给少年儿童,适于他们阅读欣赏的,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同成人散文一样,儿童散文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内容,题材广博丰富,构思立意独特,灵活多样,感情真实,意境优美,儿童散文在遵循一般散文创作规律的同时,又因读者对象的特点而具备一些自身特点:

1.能够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抒情

2.散文是美文

3.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4.易于儿童接受的理趣

儿童散文对提高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儿童的语言能力更有着其他体裁的儿童怎么学作品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伟大文学家高尔基童年时代阅读了大量文艺书刊,对他日后为文学所做的卓越贡献有着重大意义。回忆往昔情景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象阶梯的小级,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一走到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读得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好。”书推动人的进步,成长,也增长人的知识,才干。伟大诗人杜勃罗留波夫,仅十三岁那年,就读了四百多种书。从二十到二十五岁的五年间便写出百余篇内容丰富的艺术性论文,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

儿童文学有自己的“适合于儿童”的诸多特点。无数事实证明,这样的作品对孩子们的成长的意义,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通过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儿童文学能通过作品的内容使儿童认识自然从而热爱自然。比如儿童通过阅读《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就对春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的儿歌还有好些例如浪花歌,冬爷爷,小溪流等等。

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儿童通过阅读到汤姆和哈克的历险故事便能刺激起其冒险的意识和勇于进取争取被大人认同的精神意识。

二、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

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是指通过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儿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比如儿童可以通过阅读《王二小放牛》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使得部分历史现象,通过阅读比安基的科学童话《尾巴》,就会获得关于动物尾巴功能的知识等等。

三、儿童文学的美感作用

儿童文学和一样,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像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崇高的美的力量。

四、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

快乐是人们共同的需要,游戏则是儿童的天性。别林斯基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儿童文学具有很强的游戏性,这个使儿童在美的欣赏活动中手、脑、口并用,在快乐的美中得到启蒙,这与古人“寓教于乐”的思想不谋而合,只不过在儿童作品中这个特点更明显罢了。儿童文学的娱乐能够使儿童的心情保持良好比如现在中国比较流行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每一集都有搞笑娱乐的片段使孩子们越来越想看下去。

可见,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的这些作用不只对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有深刻的影响 , 而且这种影响力也将超越时空的限制 , 穿越童年期 , 一直影响到成年人未来的生活态度与心灵世界,所以,儿童文学和其他文学一样具有着重大的存在价值,甚至儿童文学的意义还要高于某些文学。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赵维辉.儿童文学选本[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5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第十位死因,据WHO估计,每年有118万人死于车祸,5000万人因此受伤或致残,预计2020年,如果没有新的有效干预措施实施,交通事故将成为全球第三位死因〔1〕。我国自1951—2011年以来,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为明显,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总伤害死亡人数的比例从1987—1988年的15%上升到2005—2006年的34%,标化死亡率从12/10万上升至22/10万,增加81%〔2〕。广东省因伤害导致残疾的调查表明,道路交通伤害是首位致残因素,约占所有因伤害致残的1/3〔3〕。因此,大力开展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积极倡导借鉴、实施、评价并推广国内外有效的干预经验与模式,对于控制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意义重大。

2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

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是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环节失去协调的表现和结果。其中,人的因素,尤其是机动车驾驶员的自律行为与道路交通伤害关系密切,道路安全设施、交通管理等因素又对驾驶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为,避免、减少事故的发生,国内外许多成功的干预措施与研究思路值得借鉴与学习。

2.1安全的驾驶行为

2.1.1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安全带被认为是汽车内最有效的单一被动保护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均证明,事故中安全带的使用是减少车内人员事故伤亡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使得严重和致命性伤害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40%和65%。在使用安全带并配备安全气囊情况下,可以避免8%~14%的事故死亡〔4〕。国内观察性研究发现,使用安全带者的事故死亡率(2.8%)明显低于不使用安全带者(20.2%);且受伤比例大大降低(5.3%,94.7%)〔5〕。尽管安全带的保护效能广为人知,我国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规定必须使用安全带,但目前为数不多的调查显示,我国安全带的使用率不容乐观。2005年,一项涉及5万多车辆的基线调查显示,广州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安全带使用率分别为50%和40%,南宁分别为64%和38%〔6〕。2009年,有研究人员在宜兴观察了1816辆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带佩戴率分别为31.1%和6.1%〔7〕。与发达国家80%~90%的使用率相比,我国仍有较大差距。深入调查还发现存在安全带不当使用情况,有些司乘人员假装佩戴安全带以逃避检查,或不正确佩戴安全带,致使事故发生时,安全带无法起不到应有的保护效能。寻找适宜的干预对策,更有效促进行为转变是一个现实课题。2005—2006年“中国推广安全带使用项目”在广州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期内,通过采取培训交警、重复的选择性执法活动、付费和免费媒体宣传、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奖励活动和加强行业管理等措施,使小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安全带使用率分别提高了12%和13%〔6〕。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更多类似综合性干预项目,提高司乘人员安全带的使用率,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

2.1.2儿童安全座椅的宣传及普及儿童青少年是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危人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发达国家所有因伤害致死儿童中,因道路交通伤害致死者占41%〔8〕。4~8岁儿童因车祸死亡危险远超于其他非故意伤害〔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因交通事故死亡,其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第二大原因〔10〕。WHO预计,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成为危害儿童安全的“第一杀手”。儿童安全座椅(childsafetyseat)又名儿童约束系统(childrestraintsystem),是专门为婴幼儿和儿童乘车安全而设计的装置。例如儿童增高座椅(boosterseats)可以增加儿童在车辆固有座椅上的高度,使安全带可以更安全的固定儿童的臀部和躯干,减少“安全带综合症”(以颈椎或腰椎损伤和腹部伤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对儿童的危害。研究数据显示:在发生汽车碰撞时,儿童安全座椅能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71%,幼儿的死亡率降低54%〔11〕。为提高4~8岁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国外5项干预研究(共涉及3070人)的效果评价显示,针对父母、儿童的健康教育同时辅以激励优惠措施,其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健康教育,前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安全座椅的使用率。研究者发现,以相对低的价格租赁安全座椅或发放商品折扣券是一种有效办法,不仅提供可及的产品,还提供了宣教机会,对干预对象增加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能够产生正面影响。虽然也有个别研究报道单纯的健康教育干预项目也有一定效果,但更多的项目评价后认为,单纯的宣传教育本身很难导致购买和使用行为的改变〔12-16〕。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在我国的使用远未普及。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几个私家车拥有量较大的城市中,儿童安全座椅的平均使用率约为5%,正确使用率不超过2%。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强制立法,要求使用儿童专用安全装置来保护儿童安全。值得高兴的是,有消息指出,我国正在酝酿首部关于儿童乘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这是改善我国儿童乘车安全状况的一个有利契机。目前,有必要开展儿童安全座椅相关研究,摸清我国乘车儿童伤害发生严重性,展开有针对性宣传教育,了解儿童及其父母对安全座椅的接受度,结合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以及开拓租赁市场等多种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安全座椅健康发展,为儿童乘员在车辆事故中提供有效的保护。

2.1.3危险驾驶行为的干预业已证明,机动车驾驶员的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限速无疑有利于车辆使用者和弱势道路使用者(如行人、骑自行车者)的安全。例如,英国通过在事故多发地段设置交通摄像头,结果减少56%的行人伤亡〔17〕。同样的干预策略在韩国显示出事故起数减少28%,死亡人数降低60%的明显效果〔18〕。一些国家采取限制职业驾驶员工作时间的方法来防止疲劳驾驶,结果有效。2011年5月1日,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在全国施行,新法规定醉酒驾车者将被吊销驾照,5年不得重新取得;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将终生禁止驾驶等。尽管目前尚仍无法评价新法对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的影响,但是发达国家类似干预研究证实,颁布禁止酒后驾驶法令和严厉的监督执法对于减少酒后驾驶相关事故及伤亡非常有效。佩戴头盔是预防摩托车伤害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立法、执法提高安全头盔使用率,尤其是在两轮机动车较多、而安全头盔使用率很低的中小城市、农村地区更为重要。摩托车头盔虽不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但研究表明,头盔可以减少摩托车驾乘人员20%~45%的伤亡事件〔19〕,同时降低碰撞事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有着良好的成本效益〔20〕。然而,即使有强制性立法,但是不佩戴头盔、佩戴非标准头盔或头盔使用不当等情况并不少见,突出了监督执法和宣传的重要性。国外干预项目显示,强制骑自行车者佩戴头盔法规的实施同样可以降低事故造成的头部和脑损伤,减少63%~88%的伤害事件〔21〕。我国是自行车大国,但是自行车使用人群中头盔的佩戴几乎为零,这是一个空白的、有待开拓的研究领域。随着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年青驾驶员及经验不足驾驶员(新手)的比例必然增加。国内外研究均证明,这些驾驶员更易发生交通事故。发达国家及部分中等收入国家的实践表明:减少年轻、经验不足驾驶员的高危暴露策略是成功。具体措施包括限制实习驾驶员的摩托车发动机排量、规定最大输出功率、提高青少年领取驾照的法定年龄、禁止刚领驾照的新手夜间驾驶等。

2.2更安全的车辆

目前,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研究除了致力于驾驶员安全行为的促进,同时也在关注如何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该领域主要集中在增加驾驶员视野、碰撞保护设计和所谓的智能汽车。虽然这些策略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车内人员受伤,但同样有利于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一项Meta分析显示,发达国家实施的日间行车灯(automaticdaytimeheadlights)法令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所谓日间行车灯是指使车辆在白天行驶时更容易被识别的灯具,装在车身前部,有信号灯的性质。措施的出台致使汽车与行人和骑自行车者的碰撞事故分别减少了15%和10%〔22〕。高位刹车灯可以增加机动车辆能见度,一般安装在车尾上部,以便后面行驶的车辆易于发现前方车辆刹车,防止追尾的发生。实施高位刹车灯(highmountedbrakelights)的规定也可以降低事故数量及伤亡人数〔22〕。

2.3安全、公平的道路使用政策

多数的道路交通伤害干预项目主要着眼于车辆使用者的保护。其实,道路交通伤害更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政府应致力于保护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在我国,60%交通事故死亡的是行人和骑自行车者、20%为骑摩托车者,我国的非机动车道路使用者承受着最大的道路交通死亡和伤害的负担。改善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将机动车和道路弱势使用人群很好地分离,倡导更安全的交通模式(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人群大量使用摩托车)等,可望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在道路设计规划时,应有意识的将安全功能加以整合,并在高风险的事故热点施行补救措施,这是确保道路安全发展的首要战略。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进行分离,尤其是在事故高发地段,可以减少大量行人受伤。许多低收入国家没有设立人行道,与设有人行道国家相比,前者事故发生危险增加2倍。在高收入国家,自行车道的建设减少了35%的自行车伤亡〔24〕。另一个关键的策略是通过各种道路设计措施来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加纳的一项减速路障设置前后的对比研究显示,干预措施的实施降低了55%的全人群死亡率,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减少了51%〔25〕。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6

关键词:数字时代 儿童文学 变化 图书馆 少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19-01

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在适应时代的同时,还应当做出改变,符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我们要做出何种改变呢?就以儿童文学来说,因当代少年儿童依然接受、适应了数字时代,能够对数字时代的新型成果熟悉且灵活运用,如计算机、网络等。此种情况下,少年儿童掌握了一些新的技能,如超文本、检索操作等,同时增强自身接取多样化、开放化信息的能力。要想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儿童文学应当有所改变,比如运用超文本格式、加强故事情节的编排、巧妙的运用写作手法等,使作品可以引人入胜,深入思考。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图书馆少儿服务创新,满足少年儿童多样化需求,使少年儿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开启故事世界[1]。所以,数字时代背景下适当的改变儿童文学,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更好的阅读与思考。

一、数字时代儿童文学的变化

1.儿童文学激进变化理论

伊莉莎・朱爱桑早在1999年就认为数字时代儿童文学将会发生激进变化。也就是吸取了渗透在数字化社会的交互性、连接性、易于存取性,用以识别和解释当代儿童图书。其中,交互性所说明的是动态的、非线性的、信息行为的互动,而连接性所说明的是各种资源的超文本连接,包括网络社区、社交网站中相关资源的链接,甚至现实世界中有关资源的描述;而易于存取性,则说明的是打破长期以来信息壁垒,扩大对以前难以获取的广泛多样的间接,成熟书籍及其他资源。由此可以确定,数字化社会时代中,儿童文学作品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作品形式的改变、作品格式的改变、作品题材的改变、作品主题的改变、作品角色的改变等等。另外,数字时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增强,其注重与儿童产生互动关系,让儿童在作品所营造的空间中徜徉。如英国作家艾琳?亨特的《猫武士》作品情节编排巧妙、悬念迭生,丝丝入扣,细致的描写了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矛盾、族群内部的矛盾,再让儿童深入其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予以思考、人物的语言行为予以观察、人物的命运予以想象等[2]。

2.儿童文学作品形式与格式的变化

数字时代,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仅熟悉计算机,还会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检索操作、游戏操作等,如此增强了儿童较强的开放性和非确切故事的接受能力,并且能够很自然的接受各种自由组合的信息。这充分说明了,当代的少年儿童已经成为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佼佼者,可以灵活的运用超文本、数字设计、超链接等。此种情况下,为了与当代少年儿童的能力相符,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形式与格式,而是做出正确的改变。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写作手法或作品呈现形式上下功夫,来改变作品的形式与格式。如谢斯卡创作的《臭臭的奶酪汉》的新颖之处是巧妙的版面设计和独具匠心的安排,也就是巧妙的运用色彩来渲染作品人物的表述,将人物所说的话呈现出来,读者不仅可以阅读作品,还像是在欣赏一幅图片。而获得《纽约时报》最佳图画书奖、美国图书馆学会赫德杰奖等大奖的《真正丑的丑鸭子》儿童文学作品是作者采用冷幽默和反讽的手法,加之非线性和非连续性的情节处理来完成,这极大程度的挑战了少年儿童的思考能力,不仅吸引少年儿童阅读,还刺激了少年儿童思考。还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则是利用超文本格式来完成的,如儿童文学作家萨奇尔的《洞》,阐述了关于罪与罚以及救赎的黑色幽默故事,整个故事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超文本格式穿插了过去时代人们的故事,将彼此分离的故事产生联系,使得整个故事既有思想又有思维,完全符合当代少年儿童整体状态,并且能够锻炼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3]。

3.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变化

在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数字化媒体浸润儿童成长之中的今天,但从儿童能力来说他们是有能力来进行超出年龄范围的严肃话题的理解与思考。基于此,目前所推出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其内容已经不在局限于儿童范围内的认知与学习、理解与思考。如《我从来不知你的名字》这本被评论“过于激进”的图画书,其描述了一个内向却擅长篮球的少年自杀,邻居小男孩感到悲痛、困惑,因为少年是他崇拜的对象,但他却自杀了,并且在不知道他名字的情况下。图画书是以“他们了解的自杀”为主题,这过于严肃的话题,让少年儿童阅读无疑不是打破少年儿童的美好世界,让他们去思考自杀及其关联词,这对于当代少年儿童思考有深远影响。再如美国儿童作家和插画家克里斯创作的《阿琳沙丁鱼》,其讲述了阿琳是一条沙丁鱼,作为千万条被捕捉的鱼群中的一员,经过分拣、腌制、烟熏和灌装,最终完成一条沙丁鱼的旅程。这部作品曾遭多人质疑,如作者过于低估阅读者的情感卷入、作者高估了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作者没有考虑读者群对图书主题的领悟等等。而时至今日,这本儿童文学作品,却备受很多家长的青睐,通过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醒少年儿童正确面对死亡,不要将死亡同恐惧、痛苦、心碎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少年儿童正确面对生活[4]。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分析

基于以上儿童文学作品变化的分析,确定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接取能力等方面已经增强。为了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除了改变儿童文学之外,还应当积极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

1.宣传具有数字特点的儿童图书

出于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考虑,在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之际,应当注意大力宣传具有数字特点的少儿图书,诸如《老鼠记者》系列、《洞》、《神奇校车》等。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情节编排复杂、内容曲折、主题深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新颖性、思考性,可以使少年儿童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想象等,利于少儿正确认知世界,更好的成长[5]。

2.促进教师与家长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的变化

当然,针对当前数字时代下少年儿童的这种阅读需求,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大力支持,否则将会阻碍其成长。为此,在图书馆少儿服务中还要努力促进教师与家长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的变化[6]。具体的做法是编辑面向教师、家长的关于少年文学变化的宣传材料,在其中详细说明数字时代特点的儿童作品阅读的优点及相关的活动,如数字时代特点的儿童图书阅读会、讨论主题会等,让家长及教师参与其中,从而了解变化的儿童文学,并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使其支持、鼓励少年儿童进行儿童文学作品阅读。

3.通过新媒体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趋势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面对儿童文学变化的情况,图书馆少儿服务中应当积极传播和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趋势,如利用博客、社团、微博等来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内容、变化形式、变化特点、变化趋势等,从而大力宣扬儿童文学作品,让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支持[7]。

结语

在当代少年儿童依然接受、适应了数字时代,能够对数字时代的新型成果熟悉且灵活运用,如计算机、网络等。此种情况下,少年儿童掌握了一些新的技能,如超文本、检索操作等,同时增强自身接取多样化、开放化信息的能力。要想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儿童文学应当有所改变,比如运用超文本格式、加强故事情节的编排、巧妙的运用写作手法等,使作品可以引人入胜,深入思考。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宣传具有数字特点的儿童图书、促进教师与家长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的变化、通过新媒体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趋势等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使少年儿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开启阅读,理解与思考儿童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朱望兰.浅析数字时代的少儿阅读工作[C].//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14-116.

[2]聂卫红.数字时代儿童文学的变化与图书馆少儿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3,33(3):51-54.

[3]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3):23-27

[4]李京.数字时代图书馆维护知识自由面临的新挑战――以美国图书馆界为例[J].图书馆,2013(5):70-73.

[5]谭旭东.语境、文化实践与问题缘起――电子媒介对童年及儿童文学的影响之研究[J].现代传播,2010(5):13-15.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7

【关键词】少儿读者 少儿阅读心理 少儿导读

少年儿童读者主要是中小学生读者,一般是指6―14岁年龄段的儿童和少年,少儿借阅室要进行优质服务、实现社会教育职能、推进素质教育除了提供丰富的藏书、优质的服务,还要针对儿童心理及其阅读特点,对少儿进行阅读指导。从而培养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光做到“开卷有益”,还要做到“开有益卷”。

一、少儿图书馆开展导读的意义

从图书馆本身讲,少儿导读能帮助少儿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可以帮助更多的少儿走进图书馆,有效利用图书资料;从责任角度来说,少儿读者导读对于少儿培养阅读技巧、阅读习惯有较大的帮助,使图书馆可以作为学校教育扩展和延伸的角色;从社会角度来说,据计资料显示, 2010年未成年人网民占比为31.8%,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阅读指导,让阅读成为其更重要的习惯。

二、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

(一)按少年儿童的想象、幻想心理。少年儿童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总是充满想象和幻想,对于他们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常常按照自己的幻想去理解。神话、童话故事中的夸张、幻想成分正好满足了少年儿童的这一特殊要求,这类读物是他们最喜爱的书种。少年儿童强烈的参与及好胜心理。少年儿童什么事情都想干,这是儿童爱参与的心理天性。少年儿童自尊、自强、活泼上进的心理,少儿读物应尽可能给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如历险的科幻等。

(二)按年龄划分少儿读者的心理:学龄前期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形象思维为主,阅读随意性大,兴趣容易转移、被动阅读性特征、以图画丰富、色彩鲜艳的图画为主、文字要求简单;小学一、二年级的小读者们,思维比较直观,好奇心很重,有了初步的求知欲,对图片与文字并存的图书兴趣比较中,如神话、寓言、故事、生活童话类的图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开发效果;三至五年级的少年儿童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崇拜心理。求知欲和理解能力更强,对英雄楷模故事、科幻图书、儿童短篇小说有兴趣;11岁―14岁的小读者,自我意识增强,有很强的自尊。他们仍然对科幻、儿童小说感兴趣,并开始对名著、校园文学、青春文学感兴趣,并且开始涉及散文、长篇作品。

(三)按阅读动力和阅读能力划分,有的孩子阅读积极、阅读水平高,阅读速度快,可能只对某类图书感兴趣;有的儿童阅读比较被动,是在家长的督促要求下阅读,本身对阅读的内容不感兴趣,完成任务;有的是无主观兴趣的阅读,不知道自己喜欢阅读哪方面的图书,容易跟随别人的阅读喜好。

三、图书馆应如何加强少年儿童读者导读

(一)依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导读。首先,小读者要被作品的新奇内容所吸引,才会有兴趣去阅读它。根据少年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寻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故事,指点他们自己去阅读,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根据其少年儿童的活泼好动天性,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让少年儿童参与类似课本剧的表演,边表演边对白,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少年儿童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满足其“好动”的心理,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第三,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更需要互通信息、及时交流。我们可以利用举行各种阅读竞赛等,使少年儿童的理解得到充分的展现,强化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建立适合的少儿、家长、馆员之间的关系。文学家“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所谓开卷有益说的也是这种道理。但是少儿这个阅读主题,的阅读内容、目标要受到家长和馆员的制约,所以处理好家长、小读者、馆员的关系是做好少儿导读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阅读指导,推荐阅读书目。依据年龄,推荐图书。要依据不同年龄的小读者,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馆员、家长要引导少年儿童有目的地读。少年儿童在阅读时总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对作品进行选择,因此,总会产生不相同的感受和反映。

第一,图书馆做学校课程的拓展延伸推荐。可以做课前预习的推荐,课后拓展的推荐,如学了《赤壁之战》,为小读者推荐《三国演义》等;第二,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推荐读物。比如:向低年级的读者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的读者推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读物;向高年级的读者推荐科普、名篇佳作等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读物等。尽可能地拓宽少年儿童最近发展的阅读面,扩展少年儿童的知识面,想办法给他们充实更多的阅览资料,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开展读者阅读活动。与学校合作,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展好书推介、表演图书、名著赏析等活动,如“专题读书活动”的指导,减少少年儿童阅读的盲目性,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家长合作,开展“亲子阅读”、讲故事等活动使阅读充分发挥早教的作用,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与社会合作,开展大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大力宣传图书馆阅读,增加阅读的影响力。

(五)网络导读

图书馆2.0应用较多的是博客。博客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自问自答、有问必答、色彩变幻等对于儿童富于幻想,好奇的心理特征吻合。我们通过开设书目导读博客更好的和小读者交流互动,及时了解他们阅读的感想、启发,以及从中取得的进步。并将信息重组后再反馈给小读者,从而多方位、深层次的开展少儿读者的导读活动。

总之,少儿导读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社会作用积极的工作,少儿的心理特点、阅读条件、引导方向方法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少儿阅读的进步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是你是我,是我们的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杜江.试论如何做好少儿图书导读辅导工作.江西省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3)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8

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在适应时代的同时,还应当做出改变,符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我们要做出何种改变呢?就以儿童文学来说,因当代少年儿童依然接受、适应了数字时代,能够对数字时代的新型成果熟悉且灵活运用,如计算机、网络等。此种情况下,少年儿童掌握了一些新的技能,如超文本、检索操作等,同时增强自身接取多样化、开放化信息的能力。要想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儿童文学应当有所改变,比如运用超文本格式、加强故事情节的编排、巧妙的运用写作手法等,使作品可以引人入胜,深入思考。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图书馆少儿服务创新,满足少年儿童多样化需求,使少年儿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开启故事世界[1]。所以,数字时代背景下适当的改变儿童文学,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更好的阅读与思考。

一、数字时代儿童文学的变化

1.儿童文学激进变化理论

伊莉莎?朱爱桑早在1999年就认为数字时代儿童文学将会发生激进变化。也就是吸取了渗透在数字化社会的交互性、连接性、易于存取性,用以识别和解释当代儿童图书。其中,交互性所说明的是动态的、非线性的、信息行为的互动,而连接性所说明的是各种资源的超文本连接,包括网络社区、社交网站中相关资源的链接,甚至现实世界中有关资源的描述;而易于存取性,则说明的是打破长期以来信息壁垒,扩大对以前难以获取的广泛多样的间接,成熟书籍及其他资源。由此可以确定,数字化社会时代中,儿童文学作品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作品形式的改变、作品格式的改变、作品题材的改变、作品主题的改变、作品角色的改变等等。另外,数字时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增强,其注重与儿童产生互动关系,让儿童在作品所营造的空间中徜徉。如英国作家艾琳?亨特的《猫武士》作品情节编排巧妙、悬念迭生,丝丝入扣,细致的描写了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矛盾、族群内部的矛盾,再让儿童深入其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予以思考、人物的语言行为予以观察、人物的命运予以想象等[2]。

2.儿童文学作品形式与格式的变化

数字时代,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仅熟悉计算机,还会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检索操作、游戏操作等,如此增强了儿童较强的开放性和非确切故事的接受能力,并且能够很自然的接受各种自由组合的信息。这充分说明了,当代的少年儿童已经成为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佼佼者,可以灵活的运用超文本、数字设计、超链接等。此种情况下,为了与当代少年儿童的能力相符,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形式与格式,而是做出正确的改变。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写作手法或作品呈现形式上下功夫,来改变作品的形式与格式。如谢斯卡创作的《臭臭的奶酪汉》的新颖之处是巧妙的版面设计和独具匠心的安排,也就是巧妙的运用色彩来渲染作品人物的表述,将人物所说的话呈现出来,读者不仅可以阅读作品,还像是在欣赏一幅图片。而获得《纽约时报》最佳图画书奖、美国图书馆学会赫德杰奖等大奖的《真正丑的丑鸭子》儿童文学作品是作者采用冷幽默和反讽的手法,加之非线性和非连续性的情节处理来完成,这极大程度的挑战了少年儿童的思考能力,不仅吸引少年儿童阅读,还刺激了少年儿童思考。还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则是利用超文本格式来完成的,如儿童文学作家萨奇尔的《洞》,阐述了关于罪与罚以及救赎的黑色幽默故事,整个故事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超文本格式穿插了过去时代人们的故事,将彼此分离的故事产生联系,使得整个故事既有思想又有思维,完全符合当代少年儿童整体状态,并且能够锻炼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3]。

3.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变化

在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数字化媒体浸润儿童成长之中的今天,但从儿童能力来说他们是有能力来进行超出年龄范围的严肃话题的理解与思考。基于此,目前所推出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其内容已经不在局限于儿童范围内的认知与学习、理解与思考。如《我从来不知你的名字》这本被评论“过于激进”的图画书,其描述了一个内向却擅长篮球的少年自杀,邻居小男孩感到悲痛、困惑,因为少年是他崇拜的对象,但他却自杀了,并且在不知道他名字的情况下。图画书是以“他们了解的自杀”为主题,这过于严肃的话题,让少年儿童阅读无疑不是打破少年儿童的美好世界,让他们去思考自杀及其关联词,这对于当代少年儿童思考有深远影响。再如美国儿童作家和插画家克里斯创作的《阿琳沙丁鱼》,其讲述了阿琳是一条沙丁鱼,作为千万条被捕捉的鱼群中的一员,经过分拣、腌制、烟熏和灌装,最终完成一条沙丁鱼的旅程。这部作品曾遭多人质疑,如作者过于低估阅读者的情感卷入、作者高估了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作者没有考虑读者群对图书主题的领悟等等。而时至今日,这本儿童文学作品,却备受很多家长的青睐,通过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醒少年儿童正确面对死亡,不要将死亡同恐惧、痛苦、心碎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少年儿童正确面对生活[4]。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分析

基于以上儿童文学作品变化的分析,确定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接取能力等方面已经增强。为了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除了改变儿童文学之外,还应当积极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

1.宣传具有数字特点的儿童图书

出于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考虑,在创新图书馆少儿服务之际,应当注意大力宣传具有数字特点的少儿图书,诸如《老鼠记者》系列、《洞》、《神奇校车》等。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情节编排复杂、内容曲折、主题深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新颖性、思考性,可以使少年儿童在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想象等,利于少儿正确认知世界,更好的成长[5]。

2.促进教师与家长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的变化

当然,针对当前数字时代下少年儿童的这种阅读需求,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大力支持,否则将会阻碍其成长。为此,在图书馆少儿服务中还要努力促进教师与家长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的变化[6]。具体的做法是编辑面向教师、家长的关于少年文学变化的宣传材料,在其中详细说明数字时代特点的儿童作品阅读的优点及相关的活动,如数字时代特点的儿童图书阅读会、讨论主题会等,让家长及教师参与其中,从而了解变化的儿童文学,并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使其支持、鼓励少年儿童进行儿童文学作品阅读。

3.通过新媒体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趋势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面对儿童文学变化的情况,图书馆少儿服务中?应当积极传播和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趋势,如利用博客、社团、微博等来介绍儿童文学的变化内容、变化形式、变化特点、变化趋势等,从而大力宣扬儿童文学作品,让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支持[7]。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9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开展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教育,以更强烈的责任心、更严谨的作风、更大的力度抓好防溺水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责任措施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坚决有效遏制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把维护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强烈的责任心、更严谨的作风、更大的力度抓好防溺水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责任措施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坚决有效遏制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联席会议召集人由镇分管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由镇辖各中小学校、镇派出所、镇建设办、镇经济发展办、镇公路站、镇水利站、镇文化站、镇卫生院、镇卫健办、镇安监站、镇创建办、镇党政办、镇工会、镇妇联、镇关工委、镇团委、各村(居)委会组成;各单位、各部门、各村委会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并确定其为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镇团委,负责日常工作。

四、职责分工

1.镇各中小学校:按照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研究,及时预警和部署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开展预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

2.镇派出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域隐患排查。及时组织溺水事故救援,配合相关主管部门调查事故原因、鉴定事故性质,处置或协助处置事故善后工作。

3.镇建设办、镇经济发展办:加强对镇域内建筑工地施工形成的水池、水坑的管理和备案,督促相关企业对危险水池、水坑及时回填,无法回填的应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并建立安全巡查制度。要求企业对该企业务工人员,就暑期在镇子女的防溺水安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4.镇公路站:加强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的监管,在工程建设期间,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坑、洼等隐患及时排查整改,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5.镇水利站:督促指导各村落实水域管理责任,组织各村对有安全隐患的水域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并设立醒目警示标志,督促各村建立水域巡查制度。加强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时高温、暴雨天气预报,并在每天气象预报中对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进行警示,利用气象宣传栏开展管理工作。

6.镇文化站:要通过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等,丰富青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减少因缺乏家长看护而发生涉水行为。联合相关单位加强游泳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对不具备相应条件从事游泳经营活动的场所依法进行处罚,切实保障参加游泳活动的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7.镇卫生院、卫健办、文教办: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溺水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自救常识。

8.镇安监站:加强对青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纳入各村及相关单位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评。依法组织、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9.镇创建办:加强峨岭、街道管理,对街道附近的内沟河等水域设立警示标志,并建立安全巡查制度。

10.镇党政办:组织协调并与全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就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对接,指导各村、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加强防溺水宣传工作,在溺水易发时期,加大宣传力度。邀请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做好舆跟踪,规范稿件送审程序。

11.镇工会、镇妇联、镇关工委: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儿童教育和关爱活动,高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积极与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联系、沟通,不断丰富青少年儿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儿童成长环境。

12.镇团委: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志愿者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教育宣传及安全自护教育活动。

13.各村(居)委会:制定本村辖区范围内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和细则,对重点水域进行安排。全面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村、各责任单位要完善和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对防溺水工作进行督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通报并整改。各村要成立防溺水专门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舆论宣传。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防溺水工作要有创新、有突破、有实效。各中小学校、各村(居)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按要求将防溺水等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加强培养学生防溺水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整治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10

关键词:亲子阅读;图书馆;基础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亲子阅读启蒙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更多地认识和理解,锻炼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亲子阅读是非常有益的方式,也是一种美丽的休闲方式,亲子阅读不仅仅只是读书,它还是一种沟通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一、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的必要性

幼儿是少儿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不仅能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其阅读兴趣、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为家长和孩子相互交流、沟通提供了平台。

少儿图书馆有适合各年龄段阅读的少儿读物,有符合儿童特点设置的阅览区,有专业的阅读指导工作人员,还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订的阅读方案,通过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及对图书馆的喜爱,为将来利用图书馆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使之终身受益。

二、开展亲子阅读的途径

1. 故事活动

故事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由于其可操作性强,组织方便,活动效果佳,成为各少儿图书馆一种亲子阅读服务工作模式。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牵手公益小书房举办的“七色花亲子共读·小书房阅读会”以“亲子共读”的形式开展,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深圳少儿图书馆开展的“红姐姐讲故事”活动,是专门根据幼儿的特点开展的系列早期阅读活动之一。 “红姐姐讲故事”作为一项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其新颖的形式,生动的故事场景,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彩的故事讲述,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参加,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2. 故事表演活动

故事表演活动是根据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以亲子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故事情节。深圳少儿图书馆推出的少儿童话乐园,推广先进的阅读理念——“读书不如‘演’书” “我与孩子共成长”等,通过故事表演,让读者感受到“阅读之美”, 探索亲子阅读新形式。

甘肃省少儿图书馆举办的亲子同乐故事会比赛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及少年儿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生动感人地讲述、绘声绘色地表演,一个个经典故事如《小猫钓鱼》《龟兔赛跑》《小美人鱼》等,被小选手们演绎得妙趣横生、活灵活现。

3. 多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

杭州少儿图书馆举办的亲子课堂活动,课堂内容包括乐乐故事会(古诗,儿歌)绘本阅读、贴纸手工、手指画、剪纸等,活动定期于每周日下午进行,每次限12户家庭报名参加。除了幼儿故事会之外,穿插安排动手性强,亲子合作性佳的手工活动,特别受低幼儿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的“智慧宝宝手工”活动,根据幼儿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大胆丰富的年龄特点而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好多幼儿的喜爱和家长的关注。工作人员启发、引导与幼儿创造性发挥相结合,结合图片、实物、视频和表演等手段,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工作人员引导和家长的共同协作下,幼儿完成自己欣喜的作品,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及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4. 亲子共读主题书展活动

亲子共读书展活动,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读书的快乐,也是少儿图书馆给父母和孩子提供的一项亲子阅读活动之一。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亲子阅览区开展的主题书展活动,精心挑选了符合各年龄阶段特点的图书展出,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选择适合阅读的图书,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打开一本好书,与孩子静静分享,其乐融融。

5. 亲子阅读交流活动

如何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及方法,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长知道和幼儿一道看书阅读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给幼儿树立好榜样,逐渐引导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的阅读交流——“亲子教育你我他”活动,通过专家讲解并与读者互动交流等形式,探讨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方式,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搭起了阅读交流的桥梁。

6. 结合不同节日设计有特色的亲子阅读活动

在日常的亲子阅读活动之余,还可以根据不同节日设计有特色的亲子阅读联欢活动,为家长及孩子提供一个展示亲子阅读成果的平台。由于联欢活动形式活泼,读者及家长参与面广,有利于亲子阅读服务工作的更深入开展。在重大节日及特殊日子里,深圳少儿图书馆亲子阅览区开展的“宝宝才艺秀”活动,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的主题诗歌朗诵、才艺展示、表演小舞台剧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轻松和趣味中体会阅读的快乐,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7. 集体阅读、亲子共读

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和家长参与到亲子阅读的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少儿图书馆亲子阅览区温馨的阅读氛围,专门为他们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引起家长对亲子阅读的关注及幼儿的阅读兴趣。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亲子阅览区经常接待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根据不同年龄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受到了很多幼儿的喜爱和家长及老师的好评。

三、对亲子阅读服务工作的一些思考

从我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工作以来,家长陪同孩子参与亲子阅读活动的热情很高,但存在着覆盖面不是很广,亲子阅读的社会氛围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思考,探寻亲子阅读服务的最佳模式。

1. 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根据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弱的特殊性,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工作人员团队最好由图书馆学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馆员组成,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及良好职业素质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做保障。

2. 不断创新亲子阅读工作模式

开展亲子阅读服务工作,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来。

3. 加强宣传亲子阅读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

通过当地媒体、报纸、网络论坛等大力宣传儿童图书馆开展的各项亲子阅读活动,通过亲子阅读的成功案例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到亲子阅读的实践中来。

总之,亲子阅读活动对孩子和家长而言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少儿图书馆的重视及家长们的关注。而0~6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丰富多样的亲子阅读活动实际上也是幼儿家长和少儿图书馆馆员相互学习幼儿早期教育的实践过程。少儿图书馆也期待着更多的读者步入图书馆, 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为幼儿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秋颖.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初探[J].图书馆

工作与研究,2006(5).

[2]林芬.儿童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工作模式初探[J].厦门市少年

儿童图书馆电子馆刊,2004(3).

[3]张俊杰.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活动实践的点滴思考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11

[关键词]儿童文学; 电影改编 ;诗性; 叙事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现状及出路”(项目编号:2011C012)。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电影改编需要重新建构适合其美学特质的诗性传统。而艺术诗性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美的艺术形式,如电影中生动美丽的艺术形象、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清新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呈现。儿童电影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在电影艺术复杂的统一体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转换和生成,按照电影美学的规律来突破形式的束缚,抵达艺术的本质。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影像诗性

美在于情。感情的抒发直接关系到文学创作主题的表现。求真向善将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美的实质,是儿童文学电影改编创作的力量源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主题倾向于对真善美的呈现与演绎。这一主题构成了电影影像艺术的主要思想内容。从当代儿童生活和生命体验出发,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世界进行影像阐释,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儿童世界。建构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对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电影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来说,要想建构儿童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就必须要认识到改编的美学价值,从两种不同的艺术审美形式中找到诗性的本源。儿童电影贮存诗意,张扬诗性,用优美的电影叙事语言和唯美的画面艺术地表现电影深刻的主题和丰厚的意蕴美,寻找文学艺术唤醒生命的方式。诗意在电影文本上流淌。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电影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1]电影的情感触角延伸了观众的情感世界。当然,未来仍然很艰难。当代儿童电影的主题呈现模式化类型化的创作倾向,诗性文本题材枯竭。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追求一种宁静自然的艺术境界,以文学的诗性浸润电影叙事空间,以此来构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诗性改编传统。

(一)电影画面的唯美清新

电影画面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丰盈的艺术想象空间,清新美丽的画面可以带给人诗情画意的美丽愿景。要追求梦幻的叙事效果就要以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和具有强烈冲击力量的影像来完成梦幻工厂的制作。新颖独特的画面构图,鲜明的颜色对比,个性的造型设计是征服小读者的利器。要想能诗意地诠释生命与儿童精神,就要找到属于符合儿童审美情趣和精神向度的表现手段。电影《草房子》的画面精致唯美,素朴的格调,展示了独具油麻地乡村风情的自然人生画卷。该片运用诗意的视觉影像和草房子的独特造型,有着古典的美感,画面富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朴实中见精致。《花季・雨季》通过各种鲜艳的颜色构成电影画面的颜色配比,表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青春靓丽的人生风景线。灵动的画面构图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儿童电影对儿童性灵和精神世界进行了诗意化的抒写,让符号和图像在画面语言展现中成功结合。随着四维电影环境特效模拟仿真时代的到来,当代儿童电影不断以开放性的视野和全新的叙事理念来突出影视文本中影像画面的艺术美,建构立体逼真的画面。

(二)声音的情感交流

声音是情感表达的主要视听手段,与影像造型发生相互作用,并能有力地配合画面,开拓了电影叙事新的艺术世界――由声音所建构的“有声世界”。声音能抵达人类心灵深处,是营造情感氛围的重要叙事手段。电影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都能对电影叙事产生重要作用。渲染故事发生的情感氛围,刻画人物心理都依靠这一手段。在儿童动画电影《马兰花》中镜头就是以舒缓的背景音乐来展现叙事空间的。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就好像在清丽和谐、自然清新的山水画中游历人生。幽美动人的意境可以说是诗意叙述的典范。改编者突出了影片的古典情调和浪漫情怀,以动人的镜头语言和抒情性的音乐背景融合起来,展现了儿童影片自然清新的电影美学特征。

(三)意象的含蓄蕴藉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儿童电影的叙事中适当运用意象,可以适度扩展想象空间。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就是通过宝葫芦的意象对电影神秘虚幻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和主题的象征寓意上起到重要作用。《扬起你的笑脸》表现了“扬起你的笑脸,把影子留在身后”的意境。其中对笑脸和影子的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孩子面对挫折和不幸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任何镜头中的意象显现,都是潜在的叙事符号,表现了电影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电影独特的审美基调。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文学改编的叙事诗性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改编也有叙事上的诗性特征,呈现出优美清雅的叙事美学特征,叙事技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诗意化,多元化,生活化,审美化,成为当代儿童电影中的重要审美特征。改编者能根据接受者的审美意图利用大摄影师的魔棒在电影院的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种种诗意和人间万象。电影叙事的语言革命和美学原则革命已经成为当代电影革命中的重点。如何增加儿童电影的思想深度,不断拓展儿童电影反映的生活纵深面,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用想象赋予儿童生命体验与童心诗心一种灵动和飘逸,以个人化的故事叙事风格而独树一帜。正如罗伯特・麦基在他的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生活诗人,一个艺术家,将日常生活、内心生活和外在生活、梦想和现实转化为一首诗,一首以事件而不是以语言为旋律的诗――一个长达两小时的比喻,告诉观众:生活就像是这样!”[2]他认为“电影美学是表达活生生的故事内容的手段”[3]。为了更好地讲述儿童电影诗性的故事,我们要轻装上阵,放下身上所背负的教化责任,构建儿童文学自己的故事形态,创作出表现当代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意识的电影作品。

(一)故事情节流丽曲折的浪漫化叙述

诗性改编传统需要儿童电影通过清新流丽的故事叙述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诗性魅力。这是电影文本对文学的敞开性支撑,使文学中的故事诗意地栖居在各种题材的电影文本中,最终实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让故事变得更有浪漫诗意,将是儿童电影制胜的不二法门。文学的蕴藉传统和电影的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由文学改编成的电影艺术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电影中“意”和“韵”有更浪漫的表现。从《霹雳贝贝》充满幻想神奇和幽默曲折的科幻故事,到《渔岛怒潮》中惊险刺激的儿童团长与渔霸土匪顽强斗争的“剿匪故事”,到《一个都不能少》中由代课小教师孤身寻找失学儿童的朴实感人的真实故事,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正走向一个情景共生的新美学时代,诗性改编传统正在形成。儿童电影中情节的浪漫化是电影叙事美学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在情与景的交融中体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之意,展现电影故事的心中之场,体现了电影语言美学的艺术效果,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结构的反叛传统

叙事结构的诗性改编策略要更新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结构理念,在故事事件的设计上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敢于反叛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形成新奇的故事序列。儿童电影学会如何在惊奇自然中满足观众的情感。《飞来的青衣》采用的是“戏中戏”结构和《我的九月》的梦幻式心理结构相得益彰。《孙文少年行》则运用了双线复式结构,以老年孙中山的视角,来表现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以浪漫的回忆体现其诗意化的叙事特征。

(三)人物形象的率真朴实

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电影叙述的重要话语之一。儿童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诗性传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是电影叙事美学的重要体现。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寻求诗性气质,通过诗意化的人物形象来观照整个艺术世界,表现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状态和人生遭遇。《走向十八岁》中主角姚小禾是一个有着天真梦想和浪漫情怀、美丽质朴的乡村女孩。《红衣少女》展现了少女安然懵懂的青春意识和初涉人世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主人公的深层隐秘心理。

(四)叙事风格的清新唯美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文学改编风格在总体上呈现出自然清新、唯美梦幻的审美风格,影片充满诗意的自然气息,可以说是贴近童心回归自然的本真创作。无论是唯美清新的《草房子》,愁雾迷离的《城南旧事》,还是神奇梦幻的《马兰花》都是当代儿童电影中一首首自然清新的散文诗,体现出当代儿童电影文本回归自然和古典韵味的情趣与诗意。在清新自然的抒写中,通过清新唯美的整体风格表达对生命的体悟。在对儿童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观照中,用一方银幕缓缓展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一颗真挚的童心去表现和抒写人性。当代儿童电影在给儿童带来幸福体验和诗情画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儿童把优美的外在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时,把它比作人加以欣赏和揣摩,甚至把它作为人的生活美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对比自身加以观照时,艺术的自然美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这种自然美的实质还是人的美在起作用,是儿童用他自己的心灵加以“美”化,诗化了。在儿童的眼中,如刘勰所说“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和外在环境,以新兴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学艺术对人性人情探照的深度引领进入一个更为宏观的艺术层次,具有历史感和哲理性,使得“情与物游而又不能相舍”。(黄孚:《诗序》)当然,与传统艺术诗画、文学艺术相比,电影能借助一些影像造型,凭借光阶、色阶的变化以及镜头的运动变化,可以更直观更准确细致地传达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建构一种诗意化的电影叙事语言,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流丽鲜明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为主的诗性改编传统。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走过了一段不一般的诗意历程,却表现了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诗性表现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少年儿童故事范文12

关键词:动画;教育;孩子

一、国内教育问题

这种教育问题不仅体现在教育事业上,而且在影视作品中也很突出①就中国对儿童电影本身的定义而言,过于强调了教育性,而忽视了儿童电影中的娱乐性。相反美国在《电影术语词汇》中把儿童电影定义为“具有专为吸引儿童及供儿童娱乐的内容及处理方法的故事片

在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画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创作大都局限于改编动物童话、民间神话、古代故事,缺少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了孩子多彩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只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缺乏与我们现实生活贴近的题材。

由于动画产生的年代局限性,多少存在明显的说教色彩,缺乏亲切感和童趣,这只能说是成人眼中的动画形象。中国现在一直提倡人性化教育,但是这一教育方式与孩子们目前接受到的教育色彩明显的动画主题是相背离的。我们也应该从孩子的视角考虑,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国内动画制作者一般把动画局限于动画电影,动画电视片。可是动画就其应用而言,还涉及广告、游戏、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等很多相关行业。这些行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资本增值潜力。虽然现在已经有向这些方面发展的倾向但是制作上还是不够娴熟。笔者认为国内应该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国家应该颁布一些这方面的有利政策。

每个国家在制作自己的动画片时都是基于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惯。中国动画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例如创新力弱、政策不够。很多孩子的思想因为教育的缺陷被禁锢起来了,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没有好奇之心,没有创新精神。

当你看到这些孩子的作品时,都会很痛心。因为从他们的作品上看不到一点他们的个性,所能看到的全部都完全一样的想法和过硬的功底。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中国的教育仿佛把学生的灵魂都调试到同一标准上。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的中国动画题材都取自中国古代神话,而且居然一点改动也没有。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收视率的下降。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对剧情十分清楚,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没有创新,就好像一个失去了内心,空有一具躯壳。不管再漂亮却没有内容,经不起推敲。正如迪斯尼所说:“由于对象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观点的不同,任何时代的故事讲述者都会在核心材料的基础上对故事加以改编。”②从这可以看出动画的出路在于创新,而不是一成不变。

动画是一种通俗艺术,是一种大众文化,不受民族、国家和语言的限制。为什么同样是动画,美国动画、日本动画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中国动画却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呢?因为美国动画很能表现个人价值,人间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又能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可。美国动画的教育是通过融在其中的文化精神起作用的,而我国不少动画都是用字幕或旁白直接说出来教化主题,深度的思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画面自然流露出来的。相比之下中国动画比较肤浅,不能够承载沉重的思想主题。对自身文化显得不够自信和重视,导致民族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缺失。

二、悲与喜的严重失衡

中国动画多喜欢以喜剧结尾。传统的儿童本位或单纯的觉过多强调儿童动画中的逗乐元素,对悲与痛的一面很少触及,忽视了儿童的真实感受。笔者认为悲剧文本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成长价值,儿童需要而且能接受悲伤,在遵循儿童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渗入成人的审美意志与文化期待,儿童本位与觉在动画创作中的复合使用,强化和凸显悲剧类文本的价值。儿童动画悲剧性题材的叙述方式,实现儿童哀而不伤的替代性满足,塑造儿童社会的真实存在,并由此实现儿童动画的美育功能和艺术使命。

国内动画故事往往平铺直叙,过于直白甚至无所谓故事,缺乏感染力。把动画故事的作用仅仅指向儿童的视听感官,忽视了儿童的情感层面,尤其是对乐与趣的过多强调,对悲与痛的一面很少触及。实际上,创作者低估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反观当下的动画市场,悲剧性文本所占比例呈严重不足,生存空间狭窄。本文试从儿童劣势视角的聚焦以及传统圆满意识的束缚两方面分析,强调儿童本位与角的介入,探讨悲剧性题材的表述方式,实现儿童动画悲剧性文本叙述中儿童哀而不伤的替代性满足的提升,塑造儿童社会的真实存在。

三、孩子应该受到尊重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在儿童动画中则表现为承认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语言体系和生活态度,尊重儿童和包括儿童接触和使用媒介需求在内的各种方式。中国的“儿童本位”聚焦于儿童的局限的劣势视角看待儿童。儿童自然存在的特点很容易让人把他们建构为被动的脆弱的。因此儿童动画中也应该一直非常注重正面的励志的题材的叙述。

教育性的动画在国内动漫产品中占有极大比重,然而由于“说教”致使自身发展与市场推广举步艰难。

笔者在对国内教育动画实践现状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动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缺失状况下的盲目实践导致严重的“娱教失衡”,是影响国内教育动画发展的真正根源所在。我们不应该把动画当作,糖衣药片——就是娱乐一会儿,说教一会儿。这是对寓教于乐的歪曲。本该“以娱乐为目的”的一般题材动画尚且如此,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动画更是“说教严重”“有教无乐”,成为教育动画的问题所在——“娱教失衡”,即:娱乐与教育没有达到平衡的状态。由于“娱教失衡”致使教育动画在市场推广中屡屡受挫。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客厅里,纯娱乐是没有地位的,连侧身站立的地方都没有,即便有,也得适应寓教于乐。(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