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木兰诗朗诵

木兰诗朗诵

时间:2023-05-30 10:37:34

木兰诗朗诵

木兰诗朗诵范文1

一、诗词不厌百回读,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的古诗词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初中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年龄,记忆力较强,但是在理解能力上稍微欠缺。故而,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诵读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诗词的含义。

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一文时,我让学生针对花木兰从军形象展开论述,让同学们知晓课文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大声的朗诵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最后我再对课文进行讲解。

师:同学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花木兰的巾帼英雄艺术形象也被搬上了大银幕。可能同学们还不知道,花木兰从军故事最早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北朝乐府诗《木兰诗》。生非常期待。

师:课前我们已经做好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叙述一下课文的大意。生一起诵读课文。回答:主要是讲述了木兰从军的缘由、经过和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到位。下面,我利用多媒体为大家播放一下《木兰诗》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感知一下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展开自己想象的空间。

师开始放录音。生如痴如醉。

师:通过录音,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这首诗写的非常好,叙述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同时,这首诗读起来比较有韵律,我非常喜欢。

生2:嗯,我觉得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美,虽然是叙述的方式,但是语言描写得都很形象。

师:嗯,同学们总结的很对,但是这首诗还有很多优点等着我们去发现,下面呢,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或者背诵课文,再次深切地感悟一下课文。

如此反复的诵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深层的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一举几得,不失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得力助手。

二、匠心独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古诗词教学妙境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快捷、方便之优点,可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造妙气横生的环境。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超越时空的环境,将文天祥正义凛然的形象、山河寂寥图等图片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视频展现我为大家准备的一段文史资料,然后让学生再品读一下全诗,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怀和课文的主旨。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老牛反刍细品味,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

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达到背诵精品篇目的程度,还要让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知识的习惯,如此才能达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可并举办一些小活动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如举办“每周一诗”,在课前几分钟,每天由一位同学搜集一首小诗,写在黑板之上,然后为大家讲解一下主旨大意,同学们进行诵读,达到背诵。这样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此外,作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不是一个阶段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故而,在学习现有课程时,要注意联系已经学过作者的其他诗词,加深一下记忆。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杜甫的《春望》一文时,可联系七年级时学过的杜甫的《登岳阳楼》,邀请学生背诵一下《登岳阳楼》,回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等对比学习,从而更近距离的接触诗圣杜甫。

木兰诗朗诵范文2

一、创设情境,披文入情,低吟浅唱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练、含蓄,意象朦胧,意境深远。古诗词教学必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入境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前提。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作家遗闻轶事的介绍、角色扮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不管运用何种方式,只要能营造出学习的情境氛围,就是古诗词教学成功的开始。而披文入情的朗诵,是入境的关键。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并不急于播放课文的普通话朗读录音,而是首先请一位曾参加过市独唱比赛获奖的女同学模仿王菲唱《明月几时有》,歌声婉约悠扬,缠绵衷肠,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然后我又播放一位民间艺人用宋韵古调吟唱的视频,尽管听起来没有普通话那样字正腔圆,但看他那低吟浅唱的陶醉样子,同学们感觉很新鲜,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最后,我才播放普通话的朗读录音,让同学们比较以上各种朗诵形式的特点,选择你认为最喜欢的形式来朗诵本词。此时,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涌上来了,觉得读诗词的方式可以不那么正统、死板,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于是便大胆尝试:有用方言读的,有用普通话诵的,有模仿艺人摇头晃脑唱的,真是百花齐放,好不热闹。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状态,并逐渐感受到词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有了这种学习情景,再实施下一步的内容鉴赏,这样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深入文本,字斟句酌,品悟“韵外之致”

诗人的情感通常比较丰富,心弦幽微、灵敏,我们必须深入文本,字斟句酌,才能品出诗词中语言文字的韵味,才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古典诗歌的品悟,忌随意解读,无限衍义。南宋大思想家、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既先得它外面的皮壳子,又识得它里面的骨髓,方好。”“识得它里面的骨髓”说的就是感悟其“韵外之致”。下面以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上片为例作简说。

李煜是何许人也?他是南唐时的一位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他的词以他被俘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内容风格大不相同。被俘前多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被俘后多倾泻亡国之痛与去国之思,沉郁哀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就属后期之作,表现的是李煜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其词被前人评价为“字字血泪”。怎样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此特点,感知其中的“愁”与“痛”呢?

首句中,“无言”两字活画出词人的愁容,“独上”勾勒词人孤身登楼的身影。其下两句中的“如钩”不仅写月形,表时令,而且意味深长。接下来用的“锁”字,锁住的岂只是这满园凄惨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了。此景此情,一个“愁”字了得!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我让学生抓住“无言”“独上”“如钩”“锁”这些关键字眼,字斟句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入词的意境,品味词人内心的孤寂痛苦之情,学生就很好地领悟到诗词的韵味了。

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字斟句酌,深入分析,以结论代替过程,以所谓的教师整体把握代替细致的品鉴,以粗浅的了解代替深入的思考,让学生机械地强记词中句子外,能品读出李煜由高高在上享尽荣华富贵的皇帝到成为苟延残喘受尽屈辱的囚徒内心的“愁”与“痛”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仿写续写,激发兴趣,提升能力

教学古典诗词,不仅要提高学生欣赏诗词的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如果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各种形式来模仿创作或对原诗词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那么,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会更浓,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初一的学生对于什么叫词,什么叫词牌名都懵懵懂懂。我曾经在教完《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之后,让学生模仿原词的格式进行创作练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词,词牌名如何运用,体会写词的感受。全词共五句,第一、二、三句和末句都是六个字,前三句和末句就让学生填六个字;第四句四个字,学生就填四个字。选定一个题材,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我展示我的范例作品,说明我是如何根据主题运用相关的字、句对号入座的。这时学生觉得有点头绪了,我便鼓励他们说:“大家继续努力吧,说不定未来的大诗人就在这课室里!”一些悟性高的学生受到了鼓舞,很快就仿写出一些似模似样的作品来。我把较好的习作展示出来,向大家点评,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学生觉得很新鲜,很投入进行仿写、创造,希望老师能赏识自己的作品,点评自己的作品。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写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对诗词的格式、规律,特别是对诗词的情感表达有了全新体验,深刻领悟到原诗作者的思想情怀。

后来,我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关于如何仿写诗词的教学课件,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此后,我每讲完一首诗或词,即使有些没有要求学生进行仿写,都有学生拿他的习作来给我看。我把好的作品收集起来,有的展示在班的“学习园地”里,有的投稿到学校的刊物里并被刊登,同学们觉得很有成就感,大家写诗的兴起更浓了。学生的习作虽然稚嫩,用词、平仄处理方面或有不当,可是他们的创造力却很令人欣慰。

除了仿写诗词外,我还要求学生对某些原诗词进行续写或扩写。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写作形式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对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鉴赏能力大有帮助。

续写一般是对原诗词的结尾或局部进行再创作,如学完了《木兰诗》之后,我要求学生用白话文就“木兰是女郎”这个问题续写诗的结尾。结果,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我惊叹。有的写一些奸臣得知木兰是女郎,于是向皇帝告密,皇帝龙颜大怒,要治木兰欺君之罪,木兰全家逃跑;有的写同行伙伴对“木兰是女郎”这个问题,回去该如何向皇上禀告的事,大打出手;有的写皇帝得知木兰是女郎,要治木兰欺君之罪,大批忠良为木兰求情,后来皇帝也不想失去木兰这位爱将,不但不治木兰的欺君之罪,还迎娶木兰为太子妃。

木兰诗朗诵范文3

摘要 初中语文朗诵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朗诵教学,并教会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朗诵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新课程理念提示我们,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听、说、读、写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四个关键环节,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朗读与背诵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厚实的朗读积累,也定能丰富他们的语言,发展他们的语感,加强他们的体验与领悟,甚至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美来。语文教学离不开背诵,背诵的过程就是理解记忆的过程。我们重视朗读和背诵教学,强调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熟读成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为此,国家教委在编排教科书时,精心安排了许多优秀篇目供学生背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外加教师课外指定的范文背诵。面对如此大的背诵量,不少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压力重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想想办法。

朗读与背诵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1)朗读和背诵能够增进理解,促进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说书读的遍数越多,对书中意思的理解就越透彻。朗读和背诵可以增进理解,可以促进记忆,可以积累知识。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李阳先生就是因为英语书读得多,背得牢,才练就了一口纯正的英语口语。现在很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功不过关。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2)朗读和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鲁迅先生说:“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然后“义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三识”中以“诵”为先,道出了语感培养的方法。巴金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对古诗文的阅读,进而背诵、欣赏、模仿,最后悟出了读书之道和写作之道。这里的“顺口背出来”、“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就是语感的生成。(3)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坡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诵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能力,涉及听、说、读、写等各种表达能力。同时,为了不让诸如低级趣味,带有暴力、色情、凶杀色彩的低劣的读物侵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就应该让一些优秀的古典诗文洗涤其心灵,纯洁其精神,高尚其灵魂,使孩子们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让古典文化的精髓渗入他们的骨髓,溶进他们的血液里,铭刻在他们的脑海,成为他们一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其次是教会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一些方法,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有多种。(1)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教师可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以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在随后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应用这一句式,写得相当精彩。(2)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朗读和背诵。文章表面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我们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我们先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由层到段,逐层逐段的背诵,直至全篇。如《弈喻》,这篇课文比较长,共有三大段组成,刚开始学生望而生畏,后来我给学生理清了层次。全文分记叙和议论两部分。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观弈眼高手低的事实。第2、3两段是议论。第2段阐述事理方面的问题,第3段用下棋的输赢和事理上的是非做比较。第一段又可以分为三层:观弈——对局——再观弈。分清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背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时,很小的层次还可以再做提示,如“对局”这一部分,可按时间提示学生,“刚开始下棋——甫下数子——局将半——竟局”。这样学生就不感到难记了。(3)通过理解文章的句式特点背诵。不少文章的段落在句式上比较有规律。如《木兰诗》第三自然段,它由一个排比句式和两个对比句式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木兰征前所做的准备。两个对比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思念亲人。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三和第四两自然段句式基本相同。两段的前一部分都是写景,用的都是四字句,后一部分都是写心情,用的都是“登斯楼也,则有……”的句式。利用它们在句式上的特点,读懂文章的意思,背诵起来就方便多了。

朗读和背诵不是过时的、陈旧的传统教学,要正确认识它的重要性,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实施。在关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要让朗读和背诵教学在新课标的实行中,发挥其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让更多老师以朗读和背诵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的天地,让更多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和魅力,从而带动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带来学生语文素质实实在在的提升。

木兰诗朗诵范文4

活动开展得有序且热烈。我们首先采用了抽签的方法决定朗读顺序。第一个是董文浩同学朗诵,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观沧海》。在他带领下后,大家都主动踊跃地上台朗诵。随后,朗诵的诗篇很多,有《凉州词》、《天净沙·秋思》、《泊船瓜洲》、《七步诗》、《木兰诗》、《行路难》……同学们每朗诵完一首诗,老师都会给出简单的点评。这不仅为同学们的精彩诵读锦上添花,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相关信息。

通过这次诗歌朗诵活动,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懂得了诗歌的特点。我在诗歌的收集、释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诗歌收集方面

在收集诗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分类收集法,并了解了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分类收集法,即在收集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按照内容划分,诗歌可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风景诗、送别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诗等。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是描写山水类的诗,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归类到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按照分类来收集诗歌,还可以方便我们在将来的写作中适当加以引用。

二、诗歌释读方面

本次活动中,我在诗歌释读方面也收获颇丰。

比如,在释读一首诗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作者、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情况、写诗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吧,李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个才高志大的人。到了京城后,不但没有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于是满怀愤慨地写下了《行路难》。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以及抒发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三、诗歌朗读方面

最后,在诗歌诵读方面,我也有所收获。

我知道了在朗读诗歌时,需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要把握韵调、读出抑扬顿挫,把诗歌的情境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活动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诸如时间短了些、个别同学准备不充分等等。也许这与我们第一次搞这种活动经验不足有关。

木兰诗朗诵范文5

一 让诵读点亮课堂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而我们的教学偏偏将读这一方法弃置一旁,安排的诵读时间是少之又少,那些有限的朗读也多为机械性的,结结巴巴,破句连连,不见美感。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鉴于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领悟。因而第一遍诵读我主张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继而让学生“入乎其内”,“忘乎所以”。第二遍诵读我主张学生自由诵读。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能多响亮就多响亮,摇头晃脑地踱着方步尽情地诵读,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舒缓,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第三遍我主张配乐诵读。有古香古韵的乐曲背景下,学生自然能领悟其中的感情。这种无拘无束的诵读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动口的同时也在动脑,以读带动理解,调动感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调动思想器官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最后以诵读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刺激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好胜心。

二让昨天走进今天

现在学生的眼光很开阔,他们接触的信息量也相当大,记得上《公输》这篇课时正值伊拉克战争,课下他们对此十分关注。我开始积极准备课件,找好现代战争与墨子思想的切入点,以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战争是文明的挫败,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战争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又使多少家园变成废墟?假如同学们是一名外交家,面对曾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战争,你能扶大厦于将倾,消战争于萌芽之中吗?”同学们大多摇头或者微笑表示不能,“但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墨子却能够以自己的大智大勇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今天我们学习《公输》。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播放一段时事新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敢于充当世界警察,世界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伊拉克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无能为力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实力紧密相关。再联系我国的历史和现在,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并萌生出为国之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字词注释、分析人物形象等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古文的枯燥乏味,拉近了古文与现实的距离,我觉得学生是带着兴趣去钻研去赏析的,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效果也很好。

这节课让我感触颇深,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读读记记,不能单纯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抓住契机,适当引导,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有机架起五彩的桥梁,让学生与我国古贤先哲零距离接触、品味欣赏我国灿烂文化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表达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让活动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一向费时费力,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又往往不尽人意,对此我深感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传奇故事》这个栏目,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让人过目难忘,观后我深受启发:这不正是形象大于理性的体现吗?因而我把它用于教学中,尝试着把抽象的枯燥讲解融于直观的故事演绎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很适合表演,我于是敲定了角色,把全班分四个小组来表演:第一轮:用现代汉语来演绎这个故事,要把对人物的理解(包括他们的表情、心理、动作)都想象出来。(共表演两次。)

第二轮:用文言文句式来表演,注意人物的语气。(共表演两次。)在学生一轮一轮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以便及时补充、学习。其中“结友而别”时,他们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至今犹在耳边。笑声中课就要结束了。我再次请同学们想一想: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有的同学说:“读书长知识,有见识”;有的说:“读书可找到好朋友”;有的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同学们畅所欲言之后,我总结道:读书学习在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也是司马光记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最后,在同学们充满感情的朗朗齐读声中结束了课文。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动”或者“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他们牢固地记住这个故事,而且还激发了大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发现了他们好多除了学习知识以外的能力。我想,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故事性较强,较形象的文言叙事短篇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 让学生展开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国际剑联主席豪克也对想象作过高度的评价:“幻想使具有社会本质的人超越自身,在卡尔・马克思看来,幻想有助于‘人性的丰富发展’”。由此可见想象可以使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何不多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小石潭记》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动的画面,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学生展开这样的想像,定然会心旷神怡,其乐无穷,完全比让学生死记硬背翻译更受他们欢迎和有兴趣。让他们去翱翔在想象所开启的另一番天空呢。

《木兰诗》时,学生对花木兰替父从军很感兴趣。当讲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为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时”,学生问:“木兰为什么要辞官还故乡?在朝做官,为老百姓着想不是更有意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替父从军本已是万不得已,花木兰又怎能留在朝中做官呢?”又一同学说:“怎么不可以,我就不信皇帝会治女英雄的罪!”“对,如果木兰表明身份留在朝中做官,说不定通过她的努力,在那个时期妇女就会解放,也不用忍受这么多年的屈辱了。”好大胆的一个想象,学生们依然在争论着,我没有去争论结果,但一个想象的开放性的作业却已形成,于是,我写了以“假如花木兰留朝做官”为题的训练题目,同学们进入了更激烈的讨论。

木兰诗朗诵范文6

【摘 要】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口语能力 朗读 朗诵 背诵

课文概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概述之前一定要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把内容讲述出来。在概述之前,学生要熟读课文,理清概述内容说的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用什么方式表达内容,关键词是什么,并知道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等等。这一过程虽是准备阶段,但对整个概述过程非常重要。要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并把经加工的东西准确地表达出来。概述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概述时不能违背原意,不能丢掉主要内容和改换主要情节;概述要能够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内容,并有层次感。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对情节性不强,抒情意味浓郁的可简要概述,把握其思想感情;而对议论文、说明文应侧重提纲式概述;记叙文可采用片段概述法。在训练时可先让学生听别人概述并加以点评,确立自己概述需注意的要点,逐渐发展到自己概述课文。如《芦花荡》全文情节曲折、紧张,人物充满传奇色彩,可让学生按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概述。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记忆,还提高了学生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诵读。诵读是指以朗读、朗诵、背诵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的基础性训练。古时的老夫子一直是人们指责的焦点,但古人就知道对所学的知识要熟读、精读,乃至背诵,并有感情地每日晨读。可见在很早以前人们就非常重视诵读。

朗读。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丰富学生的口语材料,锻炼学生的口才。在日常教学中都发现凡是能声情并茂、畅达流利地读文章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在小学阶段是指字朗读,到中学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个别读、齐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来熟悉课文内容。在理解阶段,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通过不同阶段的朗读使学生学会说话的技巧,并逐渐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朗诵。朗诵和朗读虽一字之差,但意义又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朗读一定要以感情为基础,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对文章中停顿、重音、语调、语速以手势、眼神、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有所安排,将朗读艺术化。会认字的人很多,但会朗诵的又有几人呢?要想出色地朗诵,必须在吃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口语训练,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学生有感情的说话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背诵。常言道: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背诵是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又可以强化记忆能力,还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背诵古语佳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反复诵读中背下来,但背诵时,切忌死记硬背,这样时间长了会打消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要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抓住文章的写作顺序来背。如《木兰诗》中要按课文的顺序,先写木兰愿替父亲从军,再写为从军所做的准备及出行时的情况,最后写战场争战及归来的情况。背诵时以木兰从军为线索,逐渐铺开记忆、背诵。众所周知,人从出生开始就能听见外界各种声音,并逐渐对母亲的声音熟悉、达到辨认,并试图表达自己的各种愿望及喜怒哀乐。现当今更是一个声电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口语交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有的已能向计算机直接指令。可想而知,一个人如果能听到别人说话而不能快速作出反应,就很难适应现实社会,必将处处碰壁。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小事,从小就应加强训练。中学语文教学是中学生发展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口语教学,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千万不能让学生在我们手中越来越沉默,最终走向“失语”的境地。

模拟日常生活,创设口语交际环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中国人觉得讲汉语是件简单的事,而去学说英语、法语等就比较难,这就是因为在中国学外语缺少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是很难学好的。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变得高涨起来,能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让学生充当裁判员、调节员处理教重里发生的事情。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口头表达。平日里两人之间叙话及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都是良好的口头表达方式,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成为语言的最终表达方式,不能修改,所以口头表达要求思想敏捷、严密。口头作文是口头表达中一种较高级的形式。小学一二年级就训练学生根据图画写一二句话,要求符合图意语言流畅。口语表达不仅要有声音、语调的控制,还要注意手势、表情的运用,特别要注意语言推敲,逐步做到语句流畅,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表达灵活,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口头作文最简单的形式是连词成句,这主要训练学生用词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其次是续写,根据某些有悬念的电视、电影的结尾让学生自己想象故事将如何延续下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续上的内容会各有特色,对其中表现较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不能做无主见或无见解的人。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方法,如平日里的听课、讨论、学校举行的辩论、课堂上的即席发言等。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平时的教学入手,运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并给予必要的鼓励,口语教学必将迈上一个新的阶梯。

木兰诗朗诵范文7

一、利用多媒体,巧激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成功的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我常用以下几种方式去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化抽象为形象情景创设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前,我先用投影仪把一幅图景显示给同学们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路边是缠满枯藤的老树,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农户家前,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却连投宿之处都还未找着……" 然后在图景的感染下,学生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感的共鸣,很快就理解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九种事物,从而为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散曲悲凉的意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音乐导入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古诗词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用来演唱的。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所谓声情并茂的诵读,其实不能真正展现古诗词节奏魅力,而给古诗词的配乐演唱的多媒体课件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再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诗词欣赏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用多媒体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同我一起一边观看课件为之配置的视频背景,一边随着节奏击打着拍子,一边跟着轻轻地哼唱,这样学生激情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地想要学习这首词,理解这首词,并用美妙的歌声唱出来,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把课堂气氛引入高潮。

二、利用多媒体,巧点拨

1、设疑问,启思维

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还要启发学生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如古诗王维的《使至塞上》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诗文,我利用了多媒体再现边塞的风光。对于诗文的赏析,我也不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画面上的一个个场景,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场景去边思考边品味。

图像中的景色,诗中用哪两句来展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里的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象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怎么认为?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电脑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他们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既抓住了线索,又欣赏了画面,也充分感知了诗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以诗句的语言材料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内化诗文,具体描述出诗中的景象,化诗人的思想感情于形象画面的描述之中,进而深刻地领悟诗的意境。

2、扣重点,破难点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利用教学常规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可以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在学《游子吟》一诗时,师说: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你们可知道唐朝诗人孟郊也有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吗?观看课件,配乐播放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会怎样为儿子准备行装呢?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有了以下一番所得。生1:我仿佛看见在微弱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着,不时地用手理了理额前的白发,她想:这次郊儿出远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生2:母亲密密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吧,只见她眯起眼睛看那针脚,她心里想:明天郊儿要出远门了,我要把衣服缝牢固些。生3:在微弱的烛光下,孟郊的母亲深情地缝着,也许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她对身旁读书的孟郊说:"郊儿呀!出门在外,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

最后再结合古诗的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化诗篇,为动画

木兰诗朗诵范文8

在领奖台上,站着一个拿着奖证的小姑娘,这就是——我。

这天,我被通知去崇文书城领取“楚天诗词朗诵大赛”的“背诵大王”称号。在车上,我不禁回想起了背诗的那些时光:

很早的时候,爸爸就让我每天背一首古诗。开始,我不愿意,爸爸就和我交流,最后订下了“每背一首诗奖励五角”的规则。为了得到奖励,我就努力背诗,爸爸也时不时地抽查几首。有些时候,背诗都成了玩游戏的惩罚。慢慢地,我会背的诗越积越多,到参加比赛时,我已经背了七百多首诗了。

离崇文书城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紧张,这种紧张,似乎和我参加预赛时一样:

参加预赛时,望着评委老师,我的心“砰砰”直跳。深呼吸后,我开始朗诵《木兰辞》。随着我的朗诵和动作,评委老师微微点头,送我两本书后,便让我回家等候通知。在家中,我既盼望通知早点到来,又害怕自己进不了复赛。我忐忑不安地打开了报纸,瞄了一眼报纸后,我差点跳了起来——我进了复赛!

站在缓缓上升的电梯中,我记起了复赛后的日子:

复赛过后,我就掰着指头数日子。总算到了公布决赛名单的日子了,我仔细看了两三遍名单后,差点倒在地上——我没进决赛!

我缓缓走向领奖台,回忆起了知道自己获奖的时候:

知道自己没有进入决赛后,我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觉得自己获奖无望的时候,报纸上又登上了“背诵大王”的名单,发觉自己得奖了之后,我恨不得立刻亲爸爸一口,都是因为爸爸让我多多背诵诗词,我才能得到这个奖项。

木兰诗朗诵范文9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学生身上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创设情境,是不少语文老师的选择,特别是在宋词的教学中,音乐能烘托、渲染美的氛围,让学生产生美妙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为此,我在诵读课上指导学生诵读这首词时,用多媒体播放了由《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那美妙的乐声,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美妙的情境之中,为诵读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朗读指导,加强情感体悟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离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不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期盼丈夫早日归来。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得具体可感。为了让学生体悟到李清照的这种微妙的心境和情感的细微变化,我在朗读指导阶段采取了如下做法:明确了本词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明白本词的朗读节奏和基本语速: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个字。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③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诵读,节奏如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然后,让学生朗读几遍,使学生对词意有大致的了解,说一说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体悟到应用缓慢而轻柔的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易安词的温婉而细腻。

三、美读想象、加强情感共鸣

这一阶段仍然以读为主,在读中去体悟和品味情感,但要求读出语气和语调,用自己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去装点文字,从而把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声音表达出来。用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这首词作中你最喜欢那一句?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读,才能把它的感情读出来,获得打动人心的效果。以下是学生的回答举例:

生1:我最喜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句。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词人的感情短暂之中变幻起伏,真实形象,令人遐想。因而朗读时应前轻后重,这样才能把女词人温婉的闲愁,细微的心理变化形象地表达出来。

生2:我喜欢“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一句。这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读“轻解罗裳”句,要轻轻地用极其温柔的语调去表现一个害羞而又曼妙的闲愁。“独上兰舟”的“独”字要重读,如今一人独守空房,泛舟消愁,又怎能派遣得了孤独寂寞的情怀?

……

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渐渐地走进了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开始了与词人的心灵对话。此时,可以适当地播放背景音乐或《月满西楼》的乐曲,使整个课堂笼罩在美妙的声韵、动人的情感之中。

四、吟唱诵读,加强情感表达

经过前三步的演绎,对这首词已经解读得比较透彻了。但是,经过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的诗词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脍炙人口,精彩纷呈,不将其演绎到最高境界,总感觉意犹未尽。因此,我们还可以再推进一步,就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素养,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对词意进行创造性的演绎,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参透词的意境、情感和特色,同时,又能起到训练文笔的作用。按此思路,我最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反复吟唱,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以下文字仅供参考:

木兰诗朗诵范文10

一、经典诵读教育失败的原因

经典诵读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这种指导不仅仅是诵读技巧,更是对学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引导。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诵读经典大多处于随意状态,大多学生把诵读当成背诵课文的手段,老师也很少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只要求学生朗读流利即可,很少注重诵读的情感、节奏、韵律。长久下来,学生的诵读水平会越来越低,诵读的热情和兴趣也将慢慢消失。

二、经典诵读的策略

1.加强学生认识,培养诵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诵读兴趣直接关系到经典诵读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诵读效果。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于调动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热情,使他们从被动读到主动读,读出兴趣、读出感悟。具体来说,第一,要培养学生诵读兴趣就必须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白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意义;第二,在经典诵读中,养成勤学钻研的好习惯,汲取书本中的精神营养,有利于个人气质的形成;第三,给学生提供优秀的传统经典材料。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济南的冬天》、《世说新语》,都是我国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流露出自然美、社会美、思想美,也表现出各种形式的艺术美。通过对这些精美的语言材料的诵读,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美的魅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此外,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认同通常具有连带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由对某个作家感兴趣发展成为喜欢其作品。久而久之,诵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积累也越来越丰厚。

2.保障诵读时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课程只是穿插在语文课堂中,诵读时间往往得不到保障。虽然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但是在繁重的课业下,学生的诵读时间往往没有保障,导致学生的诵读兴趣慢慢消失。朱自清说:“诵读教学并不太难,第一得知道诵读就是读,不是吟,也不是唱。这是最简单的标准。第二得多练习,曲不离口,诵读也要如此,这是最简单的办法。”所以,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经典诵读就需要巧妙的安排时间,化零为整,努力协助学生寻找诵读的时间,或者将课文作为诵读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诵读时间,又能够达到教学效果。

3.营造诗文情境,实现情感体验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淘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做到少讲精讲,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实现情感体现。例如,《木兰诗》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事迹,在课前教师可以用言语描绘出一个大概的故事背景,着重宣扬花木兰替父出征的高尚情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经典诵读带给初中学生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而是长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中学语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是要通过经典的力量来感染青少年的思想,美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作者:龚邵英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

木兰诗朗诵范文11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 我希望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小班的时候,妈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亲爱的妈妈,最喜欢红红的苹果。

妈妈的脸上笑出了酒窝,使劲的亲我。

中班的时候,爸爸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解放军和爸爸,爸爸张开了双臂,高高地举起 了我。

现在我上大班了,老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我们的祖国, 最喜欢国旗和国歌。

老师点点头, 说我长大了。

现在,我想说: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我爱你中国!

爱国朗诵稿件幼儿_儿童爱国诗歌朗诵稿《儿童爱国诗歌朗诵稿》正文开始>>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 消瘦的中国呵 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 软弱的中国呵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 走上了街头 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 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 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的青年 那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 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 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 用太阳金色的语言 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中国,我要为你画一幅画 用春天百花的色彩 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 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 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 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 希望的中国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辉煌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 青春中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你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从远古走来, 你经历了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 你目睹了楚汗相争的壮烈与残酷。

你创造了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 你进行了文字从小篆到楷书的演变, 你统一了度量衡。

你哺育了无数英雄, 你滋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才子, 你有《论语》《史记》《四库全书》《清明上河图》…… 、 、 、 你有秦兵马俑、布达拉宫、故宫、井岗山…… 我的祖国, 你幅员辽阔,山川壮美。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 有绵延的万里长城,挺拔的喜马拉雅, 有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 有美丽富饶的海南,台湾, 有辽阔草原,茫茫林海, 你有一万八千多千米的海岸线 和两万多千米的漫长疆界。

…… 我的祖国, 你物产丰富,地灵人杰。

你有稀世珍宝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东北虎…… 你有罕见物种水杉、银杏、铁树、人参…… 你有用不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 你有六合归一的秦始皇, 你有光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孙中山, 你有中国革命的救星毛泽东, 你有改革开放的先导邓小平; 你有诲人不倦的孔子, 你有怀才受贬,寄情《离骚》的屈原, 你有精神世界的勇敢战士鲁迅, …… 我的祖国, 总之, 你有勤劳善良的人民, 你有爱好和平的天性, 你有自强不息的传统, 你有保家卫国的品格 …… 相信, 未来的你,一定会: 唱百天下,唱响世界!

爱国朗诵稿件幼儿_爱国主义诗歌朗诵稿集锦爱国主义诗歌朗诵稿集锦 --河北辛集市吕会明 以下是我搜集的关于爱国主义的诗歌朗诵稿,有《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 《青年节诗歌朗诵》 、 《祖国, 我爱你》 、 《祖国啊 我 亲爱的祖国》、《我的祖国》、《我们时刻准备着》、《歌唱敬爱的 邓小平》、《五四青年节》、《翻开五月的日历》、《庆六一诗歌》 共 10 篇,供朋友们查阅。哎,搜得头疼。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 3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青年节诗歌朗诵》 清晨 我们是一群 洒落哨音 开放大片大片阳光与爱情的白鸽 夜晚 我们是一群 盈满激情 鼓动着远远近近七彩霓虹和流行色的音符 4 我们是市场的弄潮儿 面对市场经济的波涛汹涌 我们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 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 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我们是文明的使者 爱国守法是我们的行为标尺 明礼诚信是我们的处事法则 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 我们快马加鞭无私奉献 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我们是时代的强音 我们不甘于平庸与寂静 5 外面的世界很神奇很精彩 快去开启尘封已久的心门 让自由的风多彩的云随意舒展 让青春的鲜活与亮丽尽情绽放 我们是生活的智者 我们曾在历史中迷失了方向 在饱尝岁月的沧桑 历经风雨的洗涤之后 今天我们满怀豪情 以夸父追日的勇气 去追赶现代文明 展示令世人惊讶的目光 6 我们是社会的骄子 我们喜欢编织多姿的梦幻 让生活披上绚丽的彩霞 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 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 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美好蓝图已经描绘 前进号角已经吹响 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 昂首阔步 迈向新世纪的辉煌 《祖国,我爱你》 7 我爱你叮咚的驼铃 是它让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我爱你嫩绿的草芽 是它覆盖了戈壁沙漠的荒凉 我爱你乡间的牧笛 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八方 我爱你都市的高楼 是它把人们的理想托向太阳 我爱你长江的碧波 是它把 56 个民族的心曲弹唱 我爱你黄河的波涛 是它把 13 亿人民哺育抚养 我爱你长城的雄伟 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 我爱你巍巍的黄山 是它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 我爱你高原的旷达 是它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 我爱你蔗林的茂密 是它甜透了亿万人民的心房 我爱你开放的窗口 8 是它让文明的花朵争艳芬芳 我爱你改革的浪潮 是它把贫穷落后的帽子甩掉 我爱你智慧的头脑 是它领回了四大发明的金奖 我爱你勤劳的双手 是它为现代化祖国打扮梳妆 我爱你伟大的旗帜 是它代表了人民前进的方向 我爱你五色的风帆 是它让世纪之船鸣笛远航!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的草青木秀 我爱你的鸟鸣蛙唱 我爱你的山山水水 我爱你的城城乡乡 我爱你的风花雪月 你爱你的丽日艳阳 祖国,我爱你 是你给了我生命 9 是你给了我力量 是你给我的渴望插上了 一双飞翔的翅膀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10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11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12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高山巍峨,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 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 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13 激流勇进, 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 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 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 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14 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木兰诗朗诵范文12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106―01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面对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当代看惯动漫的中学生而言,无异于读“天书”,不仅意思不太好理解就连读音和断句也有别于现在。于是畏难情绪出现了,应付差事的、照抄参考书的、望文生义不愿深究的有很多。面对此种现象,我便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一、自主背诵,培养兴趣

教学生涯中始终牢记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告诫,明确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记得家父说过当时他读私塾的时候先生上课总是以吟诵为主,学生上了生课回家背诵,第二天回课时便检查前一天所学的内容。有时前一天去晚了,听不到先生讲书就得回家背诵,有不认识的字只得问家人。第二天回课每每背诵过关,受到赞赏。这让我深受启发。学生在学新课之前将所要学的课文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的方法基本背会,文中虽有不理解的句意,但在老师的讲解之后掌握甚快。后来这种方法并没有用于教学而是依照统一的教学模式:释题、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朗读、理解分析、背诵,二十年来贯穿始终。学生的文言文学是不尽如人意:掌握不到位、得分点抓不住、考试几乎没有满分之人。一次次调整教学方法、思路、强化知识点的掌握收效甚微。总觉得有那么一层纸捅不破。那时两个班的课加班主任,要想抽出更多的时间面对学生,自己没有精力,学生不愿多做。感觉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二十五年的班主任已卸任,有了时间阅读便又重拾之前的背诵方法,采用奖学分鼓励之法引导学生超前背诵。好处有三:(1)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可以在教学之前当堂背诵;不仅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而且也带动其他同学重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恰当的学分鼓励机制以点带面,超前背诵氛围可见,下课后在办公室里排队背诵的人数越来越多;背诵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本册延伸到下册。超前背诵的许多同学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读背结合,激发兴趣

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抑扬顿挫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体验。我更看重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课前示范背诵。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读音上有了准确度,而且感情上加入了自己的对文本的体验。记得在上《论语》十二章时,第一章中的“不亦说乎”说通悦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你把说读成了悦”此时超前背诵的学生说:“就读悦这是通假字,读音和意思于所通之字一样”。我为学生的超前学习鼓掌且奖励了学分。自此以后文言文正音就简单了。除了超前背诵的学生个别字音需提前纠正之外,对照注释默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同时读背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不能不说这样的做法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三、疏通文本,留住兴趣

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注意句读疏通文意尤为重要,那次上蒲松龄的《狼》,之前没有安排预习,引入本课之后就让学生个人读并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句子。我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来读,结果他把“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放在“犬”之后,我看着他只是笑着。他读完了全文到同学点评朗读的环节,我提醒大家看看断句是否正确,四人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不仅断句对了、意思理解了、学生的兴趣更大了。再如对乐府民歌《木兰诗》的学习,有一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阿爷无大儿”、“旦辞爷娘去”、“爷娘闻女来”中的“阿爷、爷”指的是木兰的爷爷还是爸爸?好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花木兰的爸爸。”这位同学又问“那为什么不说旦辞爹娘去,那爷爷怎么称呼,这辈分咋定?”问题一出热闹的场面霎时沉静。恰在这时下课铃响了,于是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课下查字典。第二天一早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说到现代的《长征组歌》中“爷娘妻子来相送”中的爷娘也指父母,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是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那么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激活他们的才思,一切皆有可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