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审计

固定资产审计

时间:2023-05-30 10:28:44

固定资产审计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1

1.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和投资效益审计有其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以强化对立项、拨付、管理和使用以及直到最后工程决算等环节的督查为主要工作内容。因此,相比较而言,更能够及时有效的规范建设、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行为,加强建设管理、成本核算,控制建设支出,提高投资效益,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比较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降低投资建设过程中的损失浪费,及时堵塞建设管理中的漏洞。

二、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随着我国投资效益审计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探索,投资效益审计已经得到了不断深入的发展,在揭露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在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把握全过程跟踪审计和投资效益审计有机结合的关键

从前述可以看出,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跟踪审计和投资效益审计是工程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具体的实践中,更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概括来讲就是把好“五关”。

一是把好建设项目立项关。要有效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监督,在建设项目的筹划、立项阶段,审计机关就应当及时介入。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当从源头抓起,参与招投标会,并有针对性的对部分中标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在招投标过程中,审计机关要切实与纪委、监察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对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进行监督与检查。

二是把好建设项目施工关。审计人员需要经常性的进入施工现场对关键性的施工阶段进行随机检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拍照,核查施工现场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同时也对监理单位履行工程监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从工程管理、工程实施程序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意见,这也可以有效地突出审计服务功能。

三是把好建设项目采购关。材料、设备等采购价格与建设工程的造价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是确保工程优良、高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高度注重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基建审计人员需要采取从电话询价到采购地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基建材料、设备的价格进行考证,以确保施工单位报价的真实性。从而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

四是把好建设项目资金关。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做好决算审计工作。在每一个单项工程确认造价时都需要谨慎再谨慎,基建审计结论性文书必须经过三级复核;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也要定期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切实控制建设资金的拨付,严把资金关。

五是把好建设项目的效益关。首先要明确效益审计的方式、内容和目标,在前述资金审计、项目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建设工期与达到设计能力年限的对比,投资概算(预算)与投资完成情况、工程成本及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对比和预算项目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分析等,对项目的建设速度、工程造价和建设费用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获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争取多方支持,方能凸显审计效益

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金的挪用和浪费,确保各项投资真正用到工程的刀刃上。但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仅仅依靠审计人员的“有为”显然份量还不够,还应当积极争取多方面得支持与配合。

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前提。审计机关应当积极的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依靠党委政府的强力后盾,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审计的执行力和威慑力。要使地方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对于接受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接受审计监督成为自觉行为也就是审计影响力的极大体现。

二、人、财、物的支持是基础。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审计机关应当大力培养各类基建审计专业人员。土建、装饰、水电、道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要比例协调、结构合理。同时,要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经费和物力保障方面,审计机关也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以及必须的审计工具和器械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2

针对我区建筑施工企业多,建筑工程项目多的实际,我局对区建筑工程项目决算进行了审计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年来我局共审计22个项目,审核建设资金2.64亿元,核减工程支出5522.7万元,平均核减率为20.89%,这些工作的开展在规范建筑市场,缓解建设资金供需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核实工程造价,避免了高估冒算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决算的知识了解较少,缺乏有效地监督的状况,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编制假预算和假决算,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骗取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在我们已经审计的21个项目中,平均工程核减率在4.24%至20.89%之间,最高的达68.9%。

如某领导批示政府投资的预备役某团的装修工程审计。施工单位报决算309.37万元,经审计认定决算价138.26万元,核减工程价款171.1万元,核减率为55.31%。又如内燃气管道工程审计,施工单位报决算2288.5万元,审计后核减工程造价款856.2万元,核减率为37.41%。通过审计,都纠正了某些建设单位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的错误,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节约了建设资金,缓解了资金的供需矛盾。

目前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项目大多是各级政府领导交办的。我局本着为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负责的精神,在审计过程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我区提出的“三服务”的要求,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重点建设资金,加大审计力度。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懂基建知识,管理力度不够,多方筹集的建设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浪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我局积极开展基建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从工程投资入手,对基建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为建设单位严把投资关,受到好评。如某医院投资兴建综合病房楼工程,审计人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在施工单位报出工程决算价4154.5万元后,审计机关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该项目严查细审,最终作出了核减工程支出532.9万元的审计报告,为建设单位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矛盾。又如某单位在建设项目刚刚立项时,就主动找到审计机关,要求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的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审计机关从该单位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开展了全过程的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避免了许多可能发生的漏洞,又解决的建设单位不懂工程管理的难题。由于审计机关的介入,建设单位称这项工程为“阳光工程”。

(三)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目前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有法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未严格执行,管理力度不够,建竣工程标底透明度不高,由此引发出不少的矛盾。通过基建投资审计,见证了基建投资额度,核实了工程造价,解决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并查清了基建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如对某单位信息办公楼审计时,我们发现某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了工程建设的标的,但其在建设过程中又将室内外装饰工程进行了二次分包,转包给了另一个单位,造成招标单位不满,与建设单位产生了摩擦。原来建设单位领导为了展现建材之乡的窗口,提高了装饰档次,在考察了多个装饰公司后,单方面决定让有资质等级的另一个建筑装饰公司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的施工。原招标单位无法接受,不进行工程结算,使双方矛盾加深。通过审计,依法核定了工程量,经过调解,重新确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工程价款,不仅为施工单位节约了支出,而且解决了双方的矛盾冲突,稳定了社会。

(四)“审、帮、促”相结合,树立全面的服务意识

认真体现“三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注意“审、帮、促”相结合,把监督与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工程核算水平。如经过对我区某建筑公司连续几年的审计,其工程核算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前几年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落后,造成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审计过后,建设单位采纳了审计机关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建议,几年后这些单位的核算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审计工作,我们既看到了我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也发现了不少基建投资领域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税收征管检查力度弱,税收流失严重

许多建设单位在建设商品房出售取得房屋收入的情况下,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纳税,应上缴的税费包括营业税及附加和土地出让金等,均未上缴财政。相关的税收检查单位也未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大量财政收入流失。

(二)项目招投标不规范,造假现象较为严重

我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在一些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造假现象严重。有的工程项目招标前就已确定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只不过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几家投标单位均为陪衬或由确定的施工单位组织搞假投标。在施工单位中标后,又将工程多头发包,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国家明令禁止建设工程不容许分包,而实际上往往是一家中标后,项目建设单位将工程多项分解另选择施工单位。

(三)承包工程合同不规范,工程结算高报决算价

在审计过程中,双方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目的是待工程竣工后高报决算价格。使得合同失去原有的意义,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

(四)不按规定提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边施工边补办

建设单位在兴建建筑工程中,不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往往是边施工边办手续,甚至有的单位的审批手续补办下来时已经滞后达一年之久。还有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工程竣工,各种相关手续也未补办完毕。这种状况,使得施工前的工程立项管理形同虚设,合法、不合法的项目均照常施工,扰乱了正常的国家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

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近几年由于施工单位资金紧张,经常出现垫钱开工的现象,因此,他们对依法纳税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同时,税收征管检查部门又缺乏有效地监管,处理、处罚力度也不到位,造成施工单位偷税现象屡禁不止。

(二)建设单位领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学习不够,认识不深,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不能完全按照国家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办事。

(二)施工企业为了省钱,工程核算多为外聘预算员,只支付其一次性劳务报酬。而外聘预算员只是为了赚钱,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和监督,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作为其劳务费的提取基数。造成工程成本增大。

(三)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重视不够,造成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无法整理出详实的工程资料,给以后工程检修工作带来麻烦,设置了障碍。

(四)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检查监督力度不大。有的建设单位由于投资资金紧张,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挪用专项资金进行补缺。致使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

(五)由于个人利益驱使,致使建设单位的招投标工作存在暗箱操作。

(六)建设单位由于缺乏专管人员和专业知识,所以造成工程项目施工中签认不合规的变更洽商。使得工程核算成本随意增大。

四、审计建议

(一)应按时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整顿我区建筑市场。对于未列入年度计划的私自建设项目要给于严肃处理,坚决停建。对没有按国家基建程序办理手续的,或者手续不全的建设项目,要依法惩处,以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投资权益。

(二)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工程招投标法》的规定,每年进行公开、公示,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

(三)所有建设单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严禁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挂靠的施工单位)单位进行投标。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引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经初具雏形,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当前的市场经营秩序。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尚处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即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相应对策。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少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法规。对依靠国家财政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说,通常是由审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行业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的中介结构共同进行监管。但在共同监管监督的过程中,往往有些监管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由此导致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出现审计监督职能失效、管理混乱的不利局面。归根到底,除了这些监管单位与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直接关系外,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一项具体的法规条例或执法体系对这些监管单位的行为进行约束,进而导致监管失位、管理混乱、交叉检查以及沟通不畅等现象的发生。

(2)审计方式滞后。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仍然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的审计方式,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相关的部门机构提供审计监督服务等。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审计部门和机构即使是高度重视也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比如说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由于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问题的出现而组织工程建设事情的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按照传统的查错防弊审计方式去处理这类问题,很容易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如果从经济层面的角度去看待审计,则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投资机制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比如,在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由此促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式、审计对象以及审计内容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并考虑到广大社会公众利益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不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保证审计过程真实、有效、合法,并且审计部门和机构应当高度重视。但目前来看.很多审计部门和机构仅仅关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即注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纠错防弊,但并没有关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质量效益。此外,审计部门和机构倾向于事后审计与事后处理,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中间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力度。

此外,也有一些审计部门和机构的审计人员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主导,并没有公正客观的依据相关审计标准进行独立审计,由此也加大了审计风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质量。

三、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1)确立审计执行机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当有具体的法规条例作为执行依据。比如对于建筑项目投资来说,在对工程概算和决算进行资产审计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法定交付程序,这样才能明确在审计过程中与其打交道的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法定程序,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

(2)改变审计方法。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来辅助审计工作,比如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或者系统模块下的项目资料库等板块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执行,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还必须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强调账项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分析等模式的兼容发展,由此才能科学分析审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3)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客观需求的存在,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这些企业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模式,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审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实质性,这也意味着开展真实性审计是大势所趋和形势所在。因此,作为审计部门和机构,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重点向企业靠拢,以弄清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为出发点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比如审计部门和机构可以先从银行入手,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活动资金流向,掌握企业真实的资金走向。这样,不仅能够抑制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还能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其次,在原先传统的专项审计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审计的科研投入力度,研究各种审计技术和机制,充分利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强大的审计网络体系。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并结合真实性审计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最后,实行审计承诺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资料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明确审计部门和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审计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践性,依据客观事实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由此才能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将审计理论更有效的运用到实践当中,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伟.浅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商场现代化,2010(36).

[2]廖洪,陈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3).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86-02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2.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思考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3.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活动日趋纷繁,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以资金活动为主线,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即使是抽样审计,真正建立落实在内部控制测评基础上的也很少。采用这样的审计方法,一是会造成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订审计计划、实施审查、做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审计技术必须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电子计算机将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但从实际情况看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一方面应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另一方面,应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

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界的实践经验,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一是建议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及时总结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二是建议审计署和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标准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别是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三是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财政部的有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5.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控制的其他对策

一是要强化对建设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事项的审计,包括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来源和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等,它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保证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对重点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议审计机关以派驻的方式从项目筹建开始进驻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三要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效能。在审计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人员培训周期较长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 廖洪,陈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审计研究新视角,2005,(3):3-5.

[2] 赵云青.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浅析[J].审计月刊,2006,(7):12-13.

[3] 周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4):44-45.

[4] 吴礼鑫.应从八个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月刊,2004,(1):34-35.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风险 防范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一者,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不断推动企业效益的提升和利润增加,具有积极的一面;二者,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量大、贯穿时间长、涉及事项纷繁复杂、价格的变动性大。这些特征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工作相比一般性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具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时间较长、审计程度较深、审计方式较为复杂,所以审计风险较一般性审计工作更大。对于审计工作者而言,如何有效把握固定资产投资的固有特点,继而从这一实际出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方法进行预测和探讨,探究出规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有效办法就至关重要。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审计风险的分类

从范围上讲,审计风险可包括狭义及广义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没能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潜在风险或者说发现了其中的风险却进行了误判。后者不仅仅包括审计工作者没能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潜在风险,而且也包括审计后导致的公司的倒闭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伤害。笔者这里说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原有的风险、经控制没有防范的风险以及工作人员检查后的风险。原有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内部没有防范而可能发生的风险;经控制没有防范的风险指的是投资过程中企业内部发现了风险却没能进行有效的规避;工作人员检查的风险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经检查没能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对于三种风险,审计工作人员要仔细鉴别,审慎对待,有效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固定资产投资中审计风险的表现

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为:没有根据致使审计难度增大;流程繁杂致使内控力度不够;审计方式单一致使风险加大;审计人员局限致使审计结果差强人意;风险意识不高往往导致审计结果出差错等问题。

一是没有根据致使审计难度增大。审计根据是审计工作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依据,包括法律、规章制度、标准、技术等多个层面。法律法规是既定的,审计工作者只要遵照执行即可,而文件、标准、技术的执行就颇为困难。这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事项可归通、建筑等多个部门。每条线都有自己的文件,而各条线颁布的文件又往往相互矛盾,这使得审计工作难上加难。

二是程序紊乱致使内控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拍脑袋决策、内控制度不健全等情况。比如,一些建筑项目的实际招标程序与其的招标书上的程序不相符合,以及建筑项目的实际花费资金与其账面上的资金记载不相吻合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审计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的,审计工作人员对此要保持警惕。

三是审计方式单一致使风险加大。一者,一些审计机构没有引进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只是采用传统的走访、访谈调查等形式,致使审计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给审计本身带来较大风险。二者,即使审计机构引进了现代审计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或者由于审计人员的操作失误,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审计方式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迫切需要注意的。

四是审计人员局限致使审计结果差强人意。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既囊括了审计专业、经济学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又囊括了建筑工程等技术方面的知识,这就给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大都是审计专业或经济专业毕业的,对于技术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多,这就往往导致审计结果差强人意。

五是是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往往导致审计结果出差错。风险意识往往决定了审计人员的谨慎程度。如果风险意识不高,审计人员就不能充分意识到审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容易打马虎牌,应付了事,反之亦然。现在,不少审计人员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出校门,风险意识不强,如果不对其进行审计方面的风险防范教育,就很容易在审计过程中出差错。此外,审计机构在招聘中就应严把关口,把责任心强、风险意识强、品质高尚作为考核应聘人员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固定资产投资中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审计风险防范要精心准备,打有把握之仗,确定标准,全力遵照执行,还要把握过程,全程审慎操作,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精心准备,打有把握之仗。固定资产投资中审计风险防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一者,审计人员要综合衡量审计风险有哪些,又该怎样应对。一般而言,审计项目越重要,审计风险越大;工作成本越高,审计风险越大;项目的资金密集度越高,审计风险越大。越是这样大风险的审计项目,工作人员越应该仔细准备。二者,审计人员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和计划编制工作。当审计人员要确定审计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对审计对象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衡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精心制定预防方案,并由分管领导审核确定。

二是要确定标准,全力遵照执行。如前所述,没有根据致使审计难度增大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因此,在前期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审计工作人员还要确定审计过程中应当遵照执行的法律法规、审计规章制度、行规、技术标准等等。特别是对涉及到的技术性标准,审计工作者尤其要仔细揣摩,细致研究,以备审计工作中的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审计人员也要大量涉猎工程技术审计方面的技术知识,唯有如此,方能在用时游刃有余。

三是要把握过程,全程审慎操作。投资审计,程序至关重要。只有在程序上大下功夫,投资审计的质量才能最大化保证,风险防范的力度才能最强化确保。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不放过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任何一项疏漏,做到有疑必问,有错必纠。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后期阶段,一定要注意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审计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最后,还要不断优化审计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如前所述,一些审计机构没有引进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只是采用传统的走访、访谈调查等形式,致使审计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给审计本身带来较大风险。所以,在下一步工作中,审计人员除了使用原有的走访、访谈调查等方式外,还要注意引进净现值法等现代化的审计方法。

四是要有错必纠,追究个人责任。任何工作都会有失误,如果是因客观条件局限所致,情有可原;若是因主观故意而为,则不可原谅。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也是如此。要严格追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主观懈怠、收受贿赂、疏忽大意等不良行为。做到发现一例,追究一例,绝不姑息放纵。在制度层面,要形成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审计组长、具体执行人各负其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审计过错,严格追究。

五是要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风险防范,队伍建设是关键。如果没有队伍建设来保证,不管任何做法都是空谈。因此审计机构一定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此外,在专业结构方面,审计机构要招聘一批具有差异化专业结构的审计人员,确保审计队伍中既有懂计算机技术的,又有懂财经的,还有懂工程的,他们具备很强的责任心,专业水准也高。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做后盾,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审计风险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防范。

四、总结

综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量大、贯穿时间长、涉及事项纷繁复杂、价格的变动性大。这些特征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工作相比一般性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所以,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审计风险防范要精心准备,打有把握之仗,确定标准,全力遵照执行,还要把握过程,全程审慎操作,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我们相信,只要审计机构同心协力,力求精进,掌握现代化的审计方法,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就一定能把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资料:

[1]李秀蓉.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田地质,2006(3).

[2]王永流.县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4).

[3]富任湘.浅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4).

[4]郭凤展,李卜.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5).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6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风险 防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正在兴起的审计类型。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经济社会大发展,审计风险越来越成为利益攸关方广受关注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风险,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视。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建设项目参建各方自身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

建设项目过程,一般包括开始立项、工程设计、公开招标、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工程验收、合同管理、以及报送审计等,各方均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建设方作为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应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负责;设计方应对所得出的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负责;监理方应对施工现场实际工程的情况以及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各方相互不知情、沟通不及时、管理措施不到位所带来的送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等情况。比如:有的是施工单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计工程量,虚高单价,甚至弄虚作假。有的是设计单位设计成果提交给业主方不及时。有的是监理单位签证不及时,证明材料不充分等等。这些都会导致送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从而各方推诿,如果所有的推诿事项都要在审计阶段来解决,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审计风险。

(二)聘请的中介机构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审计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任务繁重、审计项目多,审计机关自身的审计力量薄弱,于是很多审计机关都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而聘请的中介构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审计风险。有的中介机构成立时间不长,审计水平不高,诚信记录不明;有的中介机构虽然成立时间长,总体水平较高,但具体参审人员审计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有的中介机构派出参审人员要么专业胜任能力严重不足,要么勤勉尽职能力不足,要么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要么职业道德水平不足。从而导致其违反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纪律等规定。审计机关对中介审计项目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中介机构的结论审计证据不足,被审计单位未在取证记录上签字,有的计算错误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是把原本属于中介机构的风险转嫁到审计机关。

(三)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的审计风险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做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建设项目现场取证时,没有对所取证的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取证拍照;没有及时让共同测量的业主方和施工方现场签字确认;没有对材料价格进行及时有效的认定;致使取证不充分或者出现缺陷,导致结论得不到施工方的认同等。对于这种风险隐患,部分审计人员在观念上、意识上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就形成了相应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人才短缺,自身审计力量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覆盖工程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审计、财务知识,又要熟悉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工程管理、概(预)、环境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审计人员大多只具备审计、会计方面的知识,熟悉概(预)算、环境评价审计等方面的人员很少。这种状况,很不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而在实务中很多都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工作经验,每个审计人员的这种水平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给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不确定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

(五)审计质量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能有效执行审计监督职能,从而给审计机关带来审计质量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审计的内容未能审计彻底;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的不深入,或不详尽,或有遗漏。审计取证不规范;有的取证记录不充分有效;有的取证记录不具体,不明细;有的取证记录不严谨;有的取证存在合法性风险。审计程序执行不规范;特别是外出取证,有的是单独一人就前往取证调查,存在风险等等。这些取证方式、方法不恰当造成审计质量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六)廉洁自律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会受到外在诱惑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各种外在诱惑的考验,就会形成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收取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礼品、礼金;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旅游、娱乐;在被审计单位报销个人开支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廉洁自律不足,这样就势必导致审计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变事后审计为事前控制

一般来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仅仅开展竣工决算审计,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因此,对于规模以上的项目将审计关口前移(事前介入),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事中控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为工程建设宏观管理、领导决策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为此,《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川区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10]142号文件中,对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开展了跟踪审计。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既有利于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有利于完善投资主体的投资机制,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还有利于防范参建各方自身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探索建立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探索出一条有效防范因聘请的中介机构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审计风险。

1、加强中介机构进入备选库的管理。通过公开招标,使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入选中介机构备选库。使入选的中介机构本身就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专业能力,防范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产生的风险。

2、加强制度管理。通过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防范聘用的中介机构产生勤勉尽职能力不足的情况。与中介机构签订的聘请协议中,采取条款的方式约定中介机构所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中介机构所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详细的复核,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考核。防范中介机构勤勉尽职能力不足产生的风险。

3、加强与各方协调。处理好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的情况。有的中介机构,不能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问题,往往对被审计单位造成一些误解和不好的影响;有损审计机关的形

象。我们应加强中介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防范中介机构因沟通不足产生的风险。

4、加强廉洁纪律管理。在与中介机构签订的合同中注明廉洁纪律条款,对中介机构的参审人员进行廉洁纪律教育,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廉洁情况,防止因廉洁纪律遵守不力所产生的风险。

5、加强退出机制管理。对正常情况下的退出机制与非正常情况下的退出机制进行必要的干预。正常情况下退出与非正常情况下的退出不同程序都会使审计工作搁置,特别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退出机制,审计机关更应警惕。审计机关应建立完善相关程序与制度,防止因中介机构的退出所产生的风险。

(三)加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监督检查和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工作,不断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加强风险教育,不断增强全员审计风险意识。要大力加强风险教育,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认真落实风险防范管理,送达审计、审计审理、审计业务会、三级复核、责任书等制度。加强对审计全程监督,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风险提示;有效防范审计人员因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四)加强审计人员干部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审计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需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开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不但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还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又要具备法律的适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还要具备如统计、税收、金融、工程建筑、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熟悉能力;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的经济知识,培养宏观思维意识和立体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预见性、宏观性、主动性和建设性,努力提高科学判断能力、监督保障能力、建言献策能力和促进发展能力。审计工作者还要学习具有针对性的如工程管理、概预算、环境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需要,从而有效防范因人才短缺,自身审计力量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是投资审计的生命线。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完善投资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完善审计质量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审计取证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有效、充分、高质量的审计取证。按照制定好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复核制度,审计人员和复核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仔细核对。特别是对工程审计中有争议的事项,应多工程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以达到审计结论的准确,促进工程审计人员认真负责、加强对审计事项的质量把关。同时加强每个参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每个项目都能在规定的程序下完结,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同时把项目质量控制从事后控制移到事前和事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注意审计意见的充分沟通,将三级复核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投资审计工作质量。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事实清楚,审计定性准确,审计处理恰当;有效防范审计质量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六)加强审计人员廉政教育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审计

概述: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逐渐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笔者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实践,改变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合法性审计、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审计、工程竣工后效益性审计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合法性审计

建设项目开工前,应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情况,立项情况,招投标情况,预算编制情况,施工、设计、监理合同条款的订立情况,资金来源的合规、合法性情况进行审查。

1、审查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是否充分,是否存在“一人拍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盲目投资、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等建设行为,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评估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估冒算等现象。

2、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履行了国家基建项目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的立项是否经计划管理部门批准,是否存在绕过计划管理部门仅向主管部门报批现象后直接动工建设的现象,是否存在套用其他工程项目名义进行立项,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

3、审查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公开招投标,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有无暗箱操作现象,有无将建设项目“化整为零”以逃避招标现象,招投标程序是否流于形式,是否存在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

4、建设项目的工程预算的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套用定额是否准确,套用定额项目是否准确,材料单价是否合理,套用费率是否准确,相关费用估计是否合理,工程预算是否存在错项、漏项等现象。

5、审查建设项目施工、设计、监理等合同条款的订立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有失公允的条款。特别应留意施工合同关于价款订立的准确性,内容条款的完整性等方面。

6、审查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现象。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工程项目,造成单位沉重债务负担现象。

二、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审计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对建设项目的设计变更、增减工程和隐蔽工程的签证情况,工程材料、设备的采购质量和价格情况,工程进度款的批准与支付情况进行审查。

1、审查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的现场签证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未经设计部门批准擅自更改设计的现象。审查增减工程和隐蔽工程的签证手续是否齐全、合规,是否存在施工方单方面签出签证手续的现象。

2、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采购质量的管理是否有相关内部控制,材料的规格、品质、等级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工程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是否真实,与市场价格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现象。

3、审查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否办理了相关签批手续,是否存在“一支笔”批付现象,是否按进度支付,是否存在超进度支付工程款现象。

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审计

建设项目竣工后,应从建设项目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程量、工程竣工决算套用定额、套用费率、相关费用、材料价格等方面进行真实性审查,并对竣工的建设项目的验收、结算、办证、记账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将竣工决算情况与预算及批复规模进行对比,对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超预算、超规模建设的情况进行审查。

1、审查工程量是否按定额中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并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进行审计,是否存在多计、重计或少计工程量现象。对预算中已计算的便实际未施工的工程量,工程竣工决算时是否已扣除。

2、审查工程竣工决算套用定额是否正确,套用项目是否正确,不同规格的分项是否存在高套定额现象。

3、审查工程竣工决算套用费率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套用高级别的企业类别费率,材料价差是否已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相关税金是否已足额计提并缴付。

4、审查工程竣工决算的相关费用(包括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企业管理费、劳保费、定额编制测定费、计划利润、税金等)的计取是否正确,是否以实际发生金额计取。

5、审查工程是否已经建设主管部门验收,是否及时办理了工程结算手续,是否已办理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国有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是否存在帐外国有资产现象。

6、审查工程是否存在超预算、超规模建设现象。

四、建设项目竣工后的效益性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后的效益性评价应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能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比较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为宏观调控服务。

建设项目竣工后的效益性评价应包括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已达到项目论证时订立的目标,包括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建设规模、投产后的效益、各项经济指标等是否达标。产生的社会效益如何,是产生了正面效益还是负面效益。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如何等等方面,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的现象。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8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国有固定资产审计质量 提高 措施

随着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和审计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民众的关注。它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所以,提高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把握好审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领导重视是改善审计监督环境,从而提高审计威信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政府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政府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审计的地位和作用[1]。随着政府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强,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硬件设施需不断提高和完善,由此形成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成倍递增。为了有效地提高国有资金的利用率和防止国有资金流失,政府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相关行政性文件,规定凡使用本级政府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的工程结算必须由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政府财政部门拨款或付款的唯一依据[2]。另外政府还出台有关政策,确定审计部门应从事后审计,变成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积极参与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投标到施工一系列过程。在具体工作中,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都作出重要批示,对于一些重要和普遍性的问题,都要召开涉及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听取审计汇报并要求逐项研究落实。审计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发挥耳目和参谋作用,才能引起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部门的威信才能不断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各级政府范围内的审计监督环境,并提供良好的审计氛围,为审计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二、制定审计质量规范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标准的制订必须遵循以下两条根本性原则:一要依法独立审计,保证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干扰。二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证审计工作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进行。审计质量标准符合如下几点要求:首先,审计程序必须合法。审计的全过程要符合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工作程序,并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审计工作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审计人员要订立周密完备的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的目的、范围、时间及要求等方面周密地制定出审计方案,明确审计方法和步骤、审计人员的组成和分工。再次,审计的事实必须清楚,审计证明材料充分确凿,是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事实认定和取证要做到事出有因,并符合审计材料必须具备的客观性、相关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要求。第四,法律法规要运用得当。在事实、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审计人员必须正确地运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事实适用合适的法律和法规,严格区分违规、违纪的界限,同时在处理时做到宽严适度;注意在处理违法违纪行为时引用的法律、法规时效性,同时还注意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的先后执行关系;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要适用同一个法律、法规。第五,审计报告要客观明

了,结论和决定正确无误,报告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定性准确,评价公正,处理事项有法可依,建议可行。

三、“创新”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活动,它涉及的面广、事件多、审计时间较长、审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审计工作要整体上见成效,只有坚持“质量第一、质量立审”的原则,坚持不断地创新,并真正理解审计质量的内涵,把审计项目管理、审计制度订立、审计成果运用等诸多环节与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协调起来,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一)审计项目管理创新求落实

审计项目管理是一项全过程的综合性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切入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力求突破。譬如审计过程中的二、三级复核,它和真正审计实施不一样,是从第三方角度,去客观地审阅、评判审计组的意见和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它就像工厂里的质检环节,只有把好这一关,才可以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千万不能走过场。认真做好二、三级复核,一方面,可以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针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际与审计人员一起研究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质控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真正落到每个审计项目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审计风险意识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通过审计二、三级复核可以经常性地予以提醒,时时给审计人员敲响警钟,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审计风险意识的逐步形成。再一方面,促使共性问题的处理趋于统一。通过审计二、三级复核制度的实行,逐步统一对同类、共性问题的定性处理,避免对一些共性问题定性处理宽严尺度不一的现象,体现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确保审计质量。

(二)审计制度创新求突破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业务知识涉及面广的特点,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工程项目审计就缺乏权威性,没有了约束力。因此在工程项目审计中,我们一直把工作制度等基础工作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为规范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我们印发了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审计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关部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及工作衔接与配合。工作制度规定:审计部门应对项目工程量清单和标底进行审核、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参与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和设计变更、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项目审计实行二级复核程序;外聘项目实施三级复核程序;报送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项目结算书,必须先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或监理进行初审,然后再报审计部门审计;对各单位的所有项目,审计机关必须出具审计报告,并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1]。

(三)成果利用创新重实效

审计成果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很艰苦并查出很多问题,但最终却效果平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审计人员对所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因此,抓好相应项目审计成果的开发、转化、运用,是审计工作的着眼点,也是不断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审计结果与审计成果之间并不能等同。只有那些合理恰当的审计结果,通过适时有效地实践运用,才能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成果。为了做好审计成果的开发、转化、运用,我们必须做到:一要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注重成果提炼。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归纳共性问题、提炼倾向性问题、反映苗头性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积极为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审计信息,确保审计反映问题的及时整改和制度政策缺陷的及时纠正。二要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工作规范、纠正错误。审计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否被采纳。因此,我们应关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审计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审计结论落到实处,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二是关注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审计部门向纪检、司法机关移交的一些案件被搁置下来,没有得到查处。因此,审计部门不能止步于案件移交,而是要督促案件查办落实。

四、抓好审计队伍素质教育和建设,为提高审计质量创造条件

审计机关要坚持独立开展工作,并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要把审计干部素质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上,拨出专项经费,加大培训的力度;坚持以考试促培训的方法,实行定期轮训,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审计知识,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审计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五、建立健全项目复核制度

审计机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不但要做好项目审计的组织协调工作,而且要对审计组成员的审计资料进行复核,对审计项目质量负全面责任。二是实行二、三级复核制度。审计机关应设立复核机构和专职复核人员,负责对项目全过程进行二、三级复核,并出具复核意见。三是实行集体讨论制度,对审计组完成的每一审计项目,在复核人员复核并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阅后,审计机关开业务工作会议进行审议,做出项目定性和处理意见[2]。

六、切实加强对项目审计的组织和领导

在审计过程中,无论对审计业务的要求,还是对审出问题的处理都有很高要求和较大的难度。审计机关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好审计工作,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支持和保护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为审计人员提供坚强后盾,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创造必要条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它关乎审计形象,体现审计价值,决定审计工作成败,集中反映审计监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9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三条主线;十个环节

作者通过几年来从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实践与经历,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方法,在此与同行共同交流。

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目前我们主要围绕三条主线,严把十个环节。三条主线即建设程序实施线、工程资金流向线、管理权限制约线。十个环节即:立项环节、征地拆迁环节、资金筹集与使用环节、设计监理环节、招标投标环节、合同管理环节、隐蔽工程环节、施工质量环节、工程造价环节、效益发挥环节。并针对各主线和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审计方法。

一、三条审计主线

1.以建设程序实施为主线,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查。从项目的可研报告、项目立项、资金筹集、征地拆迁、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拨付、项目建成投资入使用等过程,全面审查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建设程序有无后补现象,对缺少的环节和后补办的查明情况和原因,对有疑问的事项,进行下一步环节审计。

2.以工程资金流向为主线,进行资金筹集与使用情况审计。沿资金的来源与去向流程为线索,资金来源方面以立项文件以资金的来源和金额为依据,审查资金的来源是否正当,以资金文件的要求为依据审查资金来源数量与时间是否与立项文件一致,以拨付到建设单位的金额和时间为依据查证资金的到位情况,以建设单位资金拨付情况逐一查证资金的使用是否适当。查证时结合建设程序的内容和时间,发现异常时进入下一步环节审计。

3.以项目管理权限制约为主线,注重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审计。我们认为,一个建设项目问题的多少,主要原因在人的管理,整个建设阶段出现的问题,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沿着这条主线,结合建设程序主线和资金流向主线,主要查证相关责任人的管理权限,管理人员的决策、管理情况,查证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责任承担者,落实问责打好基础。

二、十个审计环节

1.立项环节审计。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包括是否批复规模过大。如我们在查县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时,认为项目设计规模过大,建成后会形成资产闲置,实事证明自投产以来污水处理量一直未达到设计规模。二是概算批复的适当性。如在安全饮水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中往往批复资金过大。三是项目建成后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后续投入无来源,形成项目闲置,如公路客运站项目、乡镇文化站项目、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建成后形成长期闲置。四是项目概算不完整,漏算少算工程投资,造成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项目被迫停工,拉长建设工期。

2.征地拆迁环节。主要审查征地程序是否完整,项目选址意见书、土地征用批复、土地使用证等是否齐全,否是有未批先建、以租现象,拆迁补偿是否到位等。此类问题多发生在市政道路建设和绿化工程中。

3.资金筹集与使用环节。主要审查资金到位的金额和时间,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有无滞留、挪用现象,配套资金是否到位,有无利用概算批复过大,争取上级资金后替代地方配套资金,有无用一个立项文件多头争取资金现象,有无利用合同向关联单位输出资金现象,结合合同审查资金拨付是否及时等。如:在农村公路养护审计中发现,以前年度的养护资金长期滞留达100多万元。某单位通过施工合同向下属单位输送资金。

4.设计监理环节。在延伸审计调查设计监理环节,设计方面主要查证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建成后是否实用,设计费是否偏高等。如:某农业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的多个小型提灌站工程,建成后发现提灌站所在的河流已多年不通水,造成项目闲置。某单位委托上级主管部门下属的设计院设计工程,故意抬高设计费用,造成设计费偏高等问题。监理方面,主要审查监理人员到场情况,对工程质量的把关情况,工程量及付款的计量情况。如在审计过程中多次发现农业设施项目的监理不到位,有些项目未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工程款支付凭证中没有核定实际工程量,施工单位给群众配发的输水较管质量较差无法使用等现象。

5.招标投标环节。围绕招标投标过程的真实性,进行招标投标专题审计。招标投标审计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是关注有无应招标未招标现象,查证是否有达到招标金额未招标,采取分解工程直接发包的现象。二是是否有先行施工后补办招标手续情况。三是有无借用资质现象,四是有无围标串标现象。以上现象发生比较普遍,对以上发生的问题,我们多次采取移送主管部门处理、建议上投标单位黑名单等措施,并建议县招标管理办公室对补办招标手续的单位一律不予补办等措施。

6.合同管理环节。主要审查建设单位对施工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有无合同内容与招标投标内容相违背的条款,主要条款意思是否清晰,有无因合同原因造成被施工单位索赔现象,有无施工单位随意提出变更事项,提高工程价款,对投标报价较低的项目提出变更借机修正工程造价,设计细化程度达不到合同要求,监理未按合同配备监理人员,未按合同提供监理资料,所采购的物料未按合同要求的质量进行验收等现象。如在审计某单位时,发现投标单位承诺工程质量达到优良,而在合同中约定,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时,建设单位付工程款2%给施工单位作为奖励费用。

7.隐蔽工程环节。加强隐蔽工程的跟踪审计,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掌握隐蔽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二是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防止偷工减料,确定工程质量和工程结算的正确。对隐蔽工程较多的项目,我们事先和建设单位联系,隐蔽工程施工时,我们到现场旁站,核对和记录现场施工情况,为以后的审计积累第一手审计证据。如在安全饮水工程施工时,我们会及时赶到现场,掌握隐蔽工程的真实情况。如在安全饮水项目、农业地地埋管项目、重要建设项目的钢筋工程等,我们适时到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8.施工质量环节。重点查证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图纸施工,施工材料是否合格,有无偷工减料或减少施工程序等问题。如在某个桥梁项目审计过程中,施工单位未按图纸安装橡胶支座,造成桥板抗震和伸缩出现问题。保障房项目地面开裂等质量问题。

9.工程造价环节。查证工程造价真实性时,一是根据工程招标预算,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变更,逐一审查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和适当性。二是对照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工程变更单位内容,现场察看工程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的工程量予以核减,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和公平。如在某装修项目审计中,发现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大型显示屏未安装,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未扣除该项工程款4万元的情况。某工程应做两层卷材防水,施工单位只做一层的情况,核减工程造价3万元。

10.发挥效益环节。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发挥效益,在项目审计的后期,我们根据以前撑握的情况,对比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列举的预期效益,查证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相关建议和补救措施。如: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完成后水质仍达不到要求的,建议采取相关净化或除氟措施,使群众喝上放心水,使用项目达到应有效益。

总之,把握好以上三条主线和十个环节的审计方法,对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清丰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杨明亮、丁红华、李英,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案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10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审计 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绝对大的份额,高校的教学楼、实训楼、仪器设备等,这些固定资产既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物质保障和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学校规模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有必要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开展经常的、规范的审计工作。高校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工作,可以依据《审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规定执行,应积极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在学校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固定资产清查等方面确定审计重点,更好地、有效地开展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职务分离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重点需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高校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的增减可行性论证、审批、检查、核算、使用效率的考核,重点查看考核的状况,考核是否有效的实施。

二、固定资产增加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年初有预算,查看可行性论证的经济分析是否符合年初的预算、是否追加资金,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对年初无预算、或者预算资金不足的项目而已采购或者建造的项目,查看其付款是追加预算,还是侵占其他预算项目的资金,审计人员在落实情况后,需对学院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相关税费(行政单位不含税费),入账价值是否真实、完整,对于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是否入账、入账价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为建造这些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专业人员服务费、勘察检测费等非主体支出是否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后续成本支出是否真实、完整。对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改建、扩建的成本是否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审查计价是否准确。

三、固定资产减少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出售、盘亏等减少情况是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减少情况是否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是否手续齐全,主体和附属设备数量是否明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做到账实相符;

没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经过有关人员作出技术鉴定,拆卸的报废设备及附属设备是否完整无缺,资产管理部门如何处置,有无低价出售、损失浪费等情况,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是否正确按规定处理;

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尤其对于闲置教学楼、实训楼、实验实训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处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审查闲置固定资产的调拨、出租、出售、置换等处置方式是否合理,处置程序是否严格,财务会计部门是否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部门是否按要求办理相关的资产处置手续;

审查短缺固定资产盘亏的原因,是否明确责任、是否编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告,是否经过按照相关的制度办理盘亏手续,防止出租、出借误做盘亏的现象,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非正常遗失;

固定资产是否依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是否科学合理的选择折旧方法,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不同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高校计提的折旧不计入高校支出,而是直接冲减“非流动性基金―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是否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及时上缴国库。

四、固定资产清查环节的审计重点

高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清查结果是否形成有效的书面报告,清查报告是否就核实情况作出明确说明,清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具体原因是否作出分析说明,清查报告是否提出了处理意见;

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是否全面彻底,遵循“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各责任部门要根据清查结果将未统计到的固定资产办理入账,对不清楚的固定资产要主动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搞清楚资产的来龙去脉,不走过场;

固定资产清查是否将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落实到使用者,共用的资产落实到管理员,对于已经转移调动的资产是否办理转移调动手续,真正做到“谁用谁管”;

高校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对固定资产逐步进行检查,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重点检查昂贵精密的实验设备是否有专人保管,是否有专业的操作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技术陈旧、损坏、闲置等现象,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对于这些情况审计应提出审计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将资产名称、型号、数量、使用部门、管理员、责任人等信息及时更新,以便增加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是否能为财务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资金来源、折旧金额、报废处理、计提减值准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审查财务部门账务系统的固定资产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固定资产的分类,增加、减少的价值是否一致。

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对其增加、减少、报废等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疏忽,促进学校管好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高校经营成本,更好地展现审计为学校“增值”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焦学芹.高校固定资产审计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3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11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固定资产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1.180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的资源,确保医院的各项医疗项目顺利开展,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是当前医院管理层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工作,能有效提升医院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1我国卫生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增加,也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而许多医院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了审批采购流程,设置了盘点清查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并且缺少对细节的完善,使得资产审批采购和清查工作过于形式化,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对医院的运营效果造成了影响。

(2)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账目设置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在购进相关资产时,未对其信息进行及时入账,导致资产记录不完整,账实不符,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资产管理中,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记录不完整,对设备的维修护理情况未进行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未能 “账实签”逐一核查,资产的损毁报废情况未如实进行记录,也导致账实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偏低。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的情况,无法创造经济效益,无形中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医院内部的资源共享平台,导致设备重复购置情况,或者有些部门对其闲置资产不进行及时上报,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也不进行合理有效的盘查,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

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基于此,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监管,保证医院经营的稳健,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化,及时地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给出恰当的解决建议;同时,对于减少并遏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现象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医院的财力资源的损失,保障医院的基本经济效益。

(2)促进医院的稳健运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监促医院财务的良好运作,监督医院各部门规范操作,把控风险,从而促进医院的稳健运行。此外,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也能加大对医院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促使医院各部门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物的支配,使得各项资金的收支更加明晰化,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的正常运行。

(3)确保医院的有序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医院整体的有序管理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审计工作,也能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尤其随着国家投资的增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愈发重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强化医院内部审计以促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在进行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与会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保障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要定时向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相关信息的反馈,尤其是一些可控的问题,做好事前控制,消灭于萌芽。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贵重仪器,要施行责任制,实行专人管理,建立设备的技术档案,并对其使用情况作出记录。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核查,并且与会计部门做好核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避免出现账有实无或账无实有情况。

(2)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的审计工作。在固定资产采购时,常出现设备的立项与预算管理不符而采购审批却已通过,最后造成资产的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混乱;此外,对于一些采取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购入的设备,医院未按会计相关规定进行账务管理,导致会计在核算固定资产效益时,其成本和效益的计算不匹配,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麻烦。

因此,要建立审计前移理念,实行事前事中审计。在固定资产的购进前,审计部门就应介入审核立项的合规性,采购的招投标过程及结果的合法性。购进后,核查入库的资产数量、型号等是否与签订的合同一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及时登记入账,且入账信息完整;财务部门的一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的二级分类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的台账,以及固定资产标签是否一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合理的处理。对于一些通过社会组织、相关供应商无偿捐赠获得固定资产,也应当检查其验收手续合法性和会计账务处理的合规性。

(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审计工作。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对资产状况记录不够仔细健全,对于一些使用效率低下或非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记录欠及时全面,且管理人员流动过大,常出现固定资产只存在于会计账面而实物不知去向的情况。在资产的调拨和移交过程中,交接手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约束,使得一些应该入账的资产没有入账,同样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

为此强化审计工作,①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的维护状况,确保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的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记录。②做好各项固定资产负责人(或使用人)的标签,对于每一次资产交接,都要有规范的资产交接记录,确保固定资产有主可循。③督促完善资产调节使用制度,加强对资产的调配管理,充分提高各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其经济效益。④督促建立一支由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清算盘点队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并做好盘点记录。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审计工作。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步,但医院管理层往往对这一步不重视,导致在实际的管理中,常出现账有实无的情况,即固定资产被盗窃但仍作报废进行处理,或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后,其残值收入(即经过变价处置或者其他方式处置后得来的一定收入)未纳入医院的账户,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因此,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应由专门的审计监察、资产使用、相关技术部门进行联合的审查确立后,方可批准其报废处理意见。内部审计部门一要核查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是否完整,依据是否充分;二要加强对其报废报告的审核,核对固定资产的名称、使用年限、现状等情况;三要加强对资产处置收入的审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都完整纳入医院财务收入。

4结论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优劣程度关乎医院的运营状态和基本效益。而加强对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医院内部控制风险,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固定资产审计范文12

一、充满活力的阳光事业——内部审计

今天,内部审计在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已成为最激动人心的最具挑战性和活力的职业之一。

随着内部审计、技术在国际间的交流,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审计成就的同时,也将吸收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国际惯例接轨。实际上,在几年前,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就作为一种问津世界的尝试在中国悄然拉开序幕。CIA的理念告诉我们: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手段已经成为非常基础而原始的一部分,更需要掌握大量的管理技能、内控技能、机信息及沟通和协调的技能,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审计领域最前沿、最新技术手段。,国家审计署正在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由以往的以财务收支为主的审计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展示着内部审计的起步。

在许多,内部审计中的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风险审计等专项审计在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中的,使得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管理成果。内部审计以参与合作式的工作方式,即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努力与被监管部门的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们讨论监管目标、计划及检查中发现的,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的措施,做好部门的“经济良医”,充当管理人员加强自我控制的热心顾问,使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尽快被采纳,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履行职责,促进单位内部管理,当好领导参谋,做到彼此目标一致、利益与共,使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内部监管的积极作用。内审成为企业投入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投资,实现了“增值”审计。

二、市场、企业呼之欲出的理念——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市场、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呼之欲出的理念。这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在新的市场准入原则正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正在整顿的磨合期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建筑法》等法规表明工程市场的运作已成为国家、企业及企业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内审协会2002年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既从立项到竣工决算全过程审计)列入全年两项重点研讨课题。充分说明这一工作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内控及财务收支及其它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概括地说,就是审计建设项目所涉及相关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它侧重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因此,内审人员接触的资料除了会计资料外,更多地接触到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图纸、该预算书、工程质量和评估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内审要对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工程质量进行评价。

三、富有成效的内部审计已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切领域

内部审计的触角随着管理的深化,已经深入到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的全过程。它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各个环节的各项专业管理的协调日益紧密。同时,审计的工具和技术、管理方法与这些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双方管理技术共同借鉴和弥补的结晶。内部审计围绕投资控制的专业管理工作,实施跟踪审计,使全方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力度更大、效果更佳。

随着国家对国企监管力度的加大,国家对国债项目等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管日益重要和紧迫。国企主动加强内部自控,提升内审层次,充实监管力量,做好各类基础资料的准备,完善自身管理,这本身就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任的表现。而内部审计也亟待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探索完善自身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增长新的不同专业技能,发挥一流工作团队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这也正是内部审计对外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对内抑制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健康发展的精髓所在。

内部审计机构是建设项目的主体。建设项目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是指:

1.设项目引起的一系列投资、筹资、财务收支、技术经济管理等活动;

2.建设项目有关的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财务收支;

3.建设单位有关的各规划、经济管理部门的应监督行为。这里的建设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四、定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4.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因对象的不同、具体内容的不同、其职能也有区别。就建设项目而言,审计主要有如下职能:

(1)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指对项目的全部或者部分建设活动进行检查和督促。具体来讲,就是把项目的实施情况与目标、计划和规章制度、各种标准以及法律、法令、投资政策、经营方针等对比,把那些不合法规的经济活动找出来,确定哪些项目应予支持,那些应予以禁止,从而保证项目建设沿着正常的轨道进行。

项目的审计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督;二是对建设项目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

(2)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是指通过审计和检查,评定项目的投资决策及项目建设期间的重大决策是否正确,项目计划是否、完备和可行,实施状况是否满足工程进度、工期和质量目标的要求,资源利用是否优化,以及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机构运行是否合理等。

(3)经济鉴证。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审查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自来哦是否符合实际,并在认真鉴定的基础上作出书面证明。

在建设项目中,需要在审计中予以鉴证的资料很多,主要有:进度报告、质量报告、成本报告、预算批单、会计记录、财务报表、物资领用记录和报表等。

审计的鉴证职能依赖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审计部门拥有国家或企业授予的足够权力;其二,参与审计的人员在所审查的业务范围内是业务上的专家。这两者缺一不可。

(4)支持。支持是通过实施审计,提出改进项目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方法的途径,帮助项目组织者在合乎法规的前提下更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顺利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

4.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作用

1、控制投资,提高项目效益;

2、应对风险,保证投资决策和建设期间的重大决策切实可行;

3、查错纠弊,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4、加强内控,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质量、工期三大目标;

5、调控杠杆,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监控手段;

6、提高素质,为内审人员提供在多专业渗透的领域向实践的机会,使其尽快成为企业的复合型人才;

五、实践出真知:来自内审一线的审计与技巧

审计方法是在项目审计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关键,它直接到审计结论和审计风险。项目审计种类繁多,各个审计事项的目的、要求不同,被审计单位在业务、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上也有差别。为了适应这一复杂的情况,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宜的审计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这此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归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现介绍如下:

1、全面参与法

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将投资控制视为已任,主动全方位参与项目的管理之中,一方面对投资控制全过程心中有数;另一方面适时地提出有利于投资控制的建议和意见,以帮助管理部门完善内控制度、改进工作方法,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

2、民主监督法

的重大决策及固定资产投资程各环节的动作都是企业职工最为关注的焦点。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企业民主民主管理的进程也在加快。当前企业普遍实行或推广的职工代表大会制、职工董事、监事制、职工持股制、值班厂长制、厂务公开制、主席接待日、民主议事厅为内审收集审计项目、提供审计证据开通了最为直接、通畅的渠道。

3、资源共享法

在投资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内审人员除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收集情况外,在各相应阶段,如可行性、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内审人员也广泛参与,获得大量信息,有些信息与审计正在执行的项目直接相关,也还有大量信息与本项目无关,但却与其他项目相关。如在对某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往来挂帐大量工程以材料款向外支付,这是工程转包的准备。财务审计人员应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工程审计人员。

4、头脑风暴法

当某些审计线索中断,影响审计结论时,可以召集由审计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人员会议,把和困难交给与会人员,让大家自发提出主张和想法,则可以产生热情的、富有创造性的更好的方案,使审计线索取得突破。

5、公示法

在项目的招标、投标阶段和工程的承发包阶段,可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向外界招标、工程承包信息;将中标和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登报予以公示。让舆论关注的焦点公布于众,增加透明度,使弄虚作假、转包者无可趁之机,在源头上控制了腐败行为。

对已结算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已投入运行的设备检修项目),将预算批单金额直接公示到车间、班组,则可以收到比内审人员更准确的真实造价资料)

5、“接口部位”突破法

工程接口部位是我们管理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在审计中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或被审人员不能真实地提供事实真像,我们就必须在管理的接口部位查找原因,取得突破。如对于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中的隐蔽工程、签证的审计,就必须核查建筑、结构设计变更、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变更令、施工单位的《隐蔽记录》及主管部门的验收记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甲方供料的工程材料审计得不到真实的数据,可以去财务部门查找领料单,去产权单位查找工程实施材料……

6、循环法:

循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审计方法。概预算与财务付款循环,工程造价部门预算审批单按单位、按工号、工程款制表发给财务部门,财会人员填写实际支付的价款,审计将批单金额与财务付款金额核对,将相互对不上帐的工程单列。

7、利用审计成果法

大型建设项目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来源、管理使用、物资供应与核算、设计图纸变更、施工现场变化、价格调整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运用社会审计工程结算成果,与社会审计形成合力,不仅可以克服审计人力资源短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而且可以加强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利用机审计法

工程结算审计需要得到充分认识,但是还必须要用审计手段去实现。资讯一体化后,取证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进行项目的工程结算审计是搞好此项工程工作的唯一出路。

9、抓大放小法

对数额大、范围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详细审计。

10、现场检查法

在审计工程量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进度款支付时,定期会同其他只能部门对现场进行检查,一方面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发挥内审的威慑作用。

11、沟通法

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练地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通过会议、了解情况和询问,使被审单位人员感受到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纯“找渣子”而来。这种沟通通常包括会上交流、私下交流、电话交流和信函交流等。当然,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友好和坦诚的基础上的,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审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