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女孩的英语名字

女孩的英语名字

时间:2023-05-30 10:28:44

女孩的英语名字

第1篇

关键词 电视剧名 英译 拿来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人多,中国的观众自然也多,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中国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电视剧名的源起,比如《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源自动画角色“灰太狼”,《婆婆来了》和《丈母娘来了》等;以及一些电视剧也有英文名了。既然发现了这两个特点,在电视剧名的英译中,我们可以采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以两部热播剧《辣妈正传》和《抹布女也有春天》为例来进行探讨。

2014年的热播剧《辣妈正传》,其英文名为“Hot Mom”,讲述一位年轻时尚女孩在意外怀孕之后成长为称职母亲的故事,由此而知该剧是讲辣妈的故事的,所以英译时只抓住“辣妈”一词进行翻译。

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辣妈”一词“已经成了身材性感火辣的准妈妈或妈妈的代名词”,“除此以外,辣妈不仅仅是指妈妈的身材好,也指准妈妈或妈妈的性格泼辣豪放,有自己独特的个性”。Mom是指妈妈,那该剧主创为什么要用hot呢?在《朗文当代英语辞典》中,对于“hot”有如下解释“sexy; someone who is hot is very attractive sexually” (性感的;非常具有性吸引力的)。

然而百度百科也告诉我们,“辣妈”一词“最早来自辣妹维多利亚的粉丝们对她的一种昵称,原先是辣妹和贝克汉姆结合,并育有一子之后,辣妹维多利亚自然升级成辣妈。所以“辣妈”一词来自于“辣妹”,而英文中的“辣妹”就是维多利亚原来所在歌唱组合的名字“Spice Girls”。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中,spice可以指额外的趣味或刺激性的事物。

既然此处 “辣妈”一词来源于“辣妹”(Spice Girls),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脑髓”的“拿来”了,使用“辣妹”中的辣(spice),“辣妈”就应该被翻译成“Spice Mom”而不是“Hot Mom”了。

“运用脑髓”地“去拿”的同时还要记得“放出眼光”。2013年的热播电视剧《抹布女也有春天》的英文名是“Mop Lady’s Spring”, 该剧主创称这个翻译借鉴了2007年的一部日本热播剧《抹布女孩》的英文名“Mop Girl”,而在《抹布女也有春天》中,主角“抹布女”是一个已婚女人,考虑到具体剧情要求,所以将Girl改成Lady。但是他们简单的采用了“拿来主义”,却忽视了对源剧名以及两剧中主人公设定的研究。

《抹布女孩》是一部日本电视剧,其日文名为“モップ ガル”,该日文名中的两个字都是日语中的按照英语发音形成的外来语,モップ就是按英语中mop一词的发音形成的, 而ガル则是girl一词形成的,合起来就是前面《抹布女也有春天》的主创提到的其英文名“Mop Girl”。那么在将该句日文剧名翻译成中文时,我们首先要了解mop一词的意思。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中mop被解释为“拖把,墩布;短柄拖把状用具(如洗碗刷)”,那Mop Girl(“モップ ガル”)就应该被翻译为“拖把女孩”、“墩布女孩”而不是现在的“抹布女孩”。那为什么墩布变抹布?日本电视剧多是由字幕组翻译的,他们这样翻译的原因无从可知,但是百度百科对于该剧的剧情是这样介绍的:该剧女主人公是一位“丧仪社的清理员,而抹布是她是去做遗体回收作业都必须携带的东西”,这应该就是“抹布”的来历了。况且,中国南北两地对“拖把”这个事物的叫法并不一致,我们南方称之为“拖把”,而北方称之为“墩布”。如果将“モップ ガル”(Mop Girl)直译为“拖把女孩”或者“墩布女孩”,都会让某一部分人无法理解其意,从而影响播放量,于是将其翻译为《抹布女孩》,反正抹布和拖把都是清洁必备品,不会对主人公身份设定产生影响。笔者窃以为该日剧翻译是基于这两个考量将“モップ ガル”(Mop Girl)翻译为《抹布女孩》。

但是《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主人公“抹布女”是指那些爱得无怨无悔,为了爱情宁愿牺牲自己的事业、青春,全心全意帮助爱人成功,最后却被抛弃的悲剧女性。这与日剧《抹布女孩》中的“抹布女”(清理员)的人物设定完全不同,所以mop一词用在《抹布女也有春天》的翻译当中是完全错误的。所以由于该剧主创缺乏对剧名源起的深入研究,只是因为一样的词语就简单的对应,导致了该剧在播出后遭到网友们的纷纷吐槽。

所以,电视剧名英译中的“拿来主义”首先要“放出眼光”――探寻并看清该电视剧名字的源起,比如《辣妈正传》中的“辣妈”源自于“辣妹”,《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抹布女”并不是与《抹布女孩》同一类型,然后再“运用脑髓”――根据源起进行翻译加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鲁迅先生的“自己来拿”,不至于出现这两部电视剧名英译时出现的不当之处。

参考文献

[1]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朗文当代英语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2篇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中英姓名语言文化特色之对比:

一、中国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4.伦理、道德以及宗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有所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德”、“仁”、“忠”、“孝”等字眼在名中的出现,对高尚人格的景慕而与其同名、同字,根据族谱中按辈序规定好的辈分取名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名字上的体现。

二、英语国家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为:教名+中间名+姓。首名或教名一般是父母或牧师取的,中名多是以父母亲朋的某个名为己名,这样可以表明孩子与父母亲朋的关系,所以孩子是可以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的,如英国着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名叫罗伯特,叔叔名叫查理斯,所以取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目的就是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父亲和叔叔的事业和中国敬慕英雄人物而与圣贤或名人同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有用圣贤的名字取名的习惯,这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不少人直接以名人的姓为名,如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这本来是姓,但后来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尊敬,也就广泛用作名字了。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还会用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或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样做是为了向政治人物或他们的祖父母表达敬意。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不允许的,中国的传统社会等级分明,上辈亲属的名字、官员的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讳”。

三、共同点

取名应该男女有别,并且要悦耳动听,能够引起听者美好的联想,这是取名的原则。因此,英汉人名都具性别特征,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气宇轩昂之态。如中国人喜欢用志坚、治国等词为名。英语中则多用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Peter(彼得)源于希腊语,意为岩石,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文雅高尚之德。如中国人喜欢用静娴、丽娟等词为名;英语中则是用Hellene(海伦)源于希腊语,意为迷人的,Sus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表示优雅、亲切的意思。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不少,但是无论如何,取名时都应兼顾到音美、义美。

第3篇

    【关键词】命名 译名 姓 文化特色

    命名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命名指的是专有事物的名称如人名、地名、公司字号名、商品商标名等的命名;广义的命名扩展到一般事物甚至普通概念的名称。前者是一般所谓命名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扩展到词源学上去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必要时不妨放在一起讨论。从语言交流的角度看,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译名。译名可说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概念的再命名,它也应该成为命名学的对象。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情色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中英姓名语言文化特色之对比:

    一、中国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4.伦理、道德以及宗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有所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德”、“仁”、“忠”、“孝”等字眼在名中的出现,对高尚人格的景慕而与其同名、同字,根据族谱中按辈序规定好的辈分取名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名字上的体现。

    二、英语国家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为:教名+中间名+姓。首名或教名一般是父母或牧师取的,中名多是以父母亲朋的某个名为己名,这样可以表明孩子与父母亲朋的关系,所以孩子是可以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的,如英国着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名叫罗伯特,叔叔名叫查理斯,所以取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目的就是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父亲和叔叔的事业和中国敬慕英雄人物而与圣贤或名人同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有用圣贤的名字取名的习惯,这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不少人直接以名人的姓为名,如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这本来是姓,但后来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尊敬,也就广泛用作名字了。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还会用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或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样做是为了向政治人物或他们的祖父母表达敬意。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不允许的,中国的传统社会等级分明,上辈亲属的名字、官员的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讳”。

    三、共同点

    取名应该男女有别,并且要悦耳动听,能够引起听者美好的联想,这是取名的原则。因此,英汉人名都具性别特征,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气宇轩昂之态。如中国人喜欢用志坚、治国等词为名。英语中则多用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Peter(彼得)源于希腊语,意为岩石,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文雅高尚之德。如中国人喜欢用静娴、丽娟等词为名;英语中则是用Hellene(海伦)源于希腊语,意为迷人的,Sus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表示优雅、亲切的意思。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不少,但是无论如何,取名时都应兼顾到音美、义美。

    四、结束语

    姓名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姓名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称谓,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姓名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伦理观和道德观,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国人的姓名体现着血缘宗法观念、以家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代表着家长、群体的意志,相比之下,英语民族的姓名及命名行为体现着西方文化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浸染着基督教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雷风行.姓名与人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张明娟.汉英命名方式的国俗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邓卫峰.姓名,透视文化的窗口———汉英姓名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

第4篇

关键词:英汉;称谓语;性别歧视现象

中图分类号:H085.3

称谓语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本文主要探讨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的表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策略。这对帮助人们正确使用称谓语,消除性别歧视,建立和谐平等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表现

1.姓名称谓

汉语中男孩的名字中常见"伟"、 "强"、"刚"等字,而女孩的名字中常见"美"、"芳"、"丽"等字。英语中女孩的名字大多表现美德,如:Faith,Charity,Patience或取自观赏性矿物质,如:Ruby(红宝石)等。这些名字暗含这女孩比男孩次要、弱小之意。

2.亲属称谓

汉民族父系亲属称谓需要再分,而母系亲属称谓则不需要再分,如:父辈中男性分为"叔"和"伯",而女性则合称为"姑",与母亲同辈的男性称为"舅",女性为"姨"。与此相比,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父亲亲属系列与母亲亲属系列呈现出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并不对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作区分。

3.夫妻称谓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是主流的婚姻制度。男子的正式配偶称妻子,非正式的配偶成为妾,而对妻妾的称谓也很繁杂,例如"正室"、"糟糠"、"荆妇"、"拙荆"、"贱内"等。这些都说明丈夫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而妇女则处于从属,附庸地位。英语里,女性称谓也会带有丈夫、小孩或家庭的标记,例如称女性为my wife,MrsSmith,Bob's mother等。

4.社会称谓

英语中对男性的敬称为Mr.,这种称呼没有反映出男性的婚姻状况,适用于所有的男性。而与此相对应的称呼则是Mrs和Miss,分别代表已婚女子和未婚女子。在十分看中隐私的国度里,称呼女性时把她们的婚姻状况暴露无疑无疑是莫大的讽刺。汉语中也是一样,称呼男性统一为"先生",而称呼女性为"小姐"或者"太太"。

二、中英称谓语中存在性别歧视的原因

1.宗教文化原因

英汉称谓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与中西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圣经故事》告诉我们:女人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为夏娃偷吃了禁果,才导致了人类的一切罪恶与灾难。《圣经》中《创世纪》讲述了上帝造人的过程:他先创造了男人,再用男人身上的肋骨创造了女人。也就是说女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因此词源学对woman的解释是wife of man。而在中国,男尊女卑现象早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六反》中就有记载:"且父母之子手也,产男则相资,产女则杀之"。《礼记》中有"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所谓的"三从"。孟子提倡妇女应该遵循"仁义礼智",这就是所谓的"四德"。"三从四德"把女人置于卑微的地位,置于社会的最底层,使她们处于被束缚、歧视、压抑的地位。

2.社会经济原因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及生理原因,男性承担着比女性更多的劳动和义务,因此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成果支配权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女性体格比较纤弱,其活动范围就局限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家务。男性在社会体制中处于支配地位,代表着权利。而女性在社会体制中处于从属地位,只能是点缀和装饰。

3.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

人们对女性的偏见是通过大众传媒及与身边的人交往直接获得的。由于性别歧视由来已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的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如汉语中的"长舌妇"、"妖精"等说法很容易会强化人们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在英语中也是如此,比如人们看到"prostitute"和"virgin"时会很自然地联系到""和"处女"。这样性别歧视现象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不采取措施,性别歧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三、中英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的消除策略

1.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消除策略

(1)在指男女两性时,或性别不明时不使用通代词he。可以采用复数形式。例如: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 his own seat.可以改为: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 their own seat.用their代替专指男性的代词his,还可以完全省略代词。例如:Anyone would be happy afterhe is selected monitor of the class.可以改为Anyone would be happyafter being selected monitor of the class.

(2)使用包括两性在内的词语,即没有明显的性别标记的词语。可以用person代替man。例如:spokesperson代替spokesman,congressperson代替congressman。还可以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来代替有明显性别标记的词,如:用house worker来代替housewife,用birth attendant来代替midwife。(3)直接用名字或用Ms来称呼女性,避免使用Mrs、Miss等明显反映女性婚姻状况的词语。除非关系非常亲密,否则要避免使用dear,honey等昵称来称呼女性。

2.汉语中的性别歧视消除策略

(1)在统称两性或性别不明时要使用代词"他或她"或者"他/她",不能单用指男性的"他"来统称。例如:"一个人如果做事情不善始善终,他/她将一事无成。"(2)禁止使用侮辱女性的词汇,如"老处女"、狐狸精"等。禁止传播歧视女性的俗语、俚语等。例如"红颜祸水"、"女子无才便是德"等。(3)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研究汉字简化改革中可以考虑把那些带"女"字旁的,表示不健康情感的字词如"嫉妒"、"嫌"等改为竖心旁,表示男女都有的情感。

四、结束语

研究中西方的称谓制度对于深入了解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称谓语中存在性别歧视的表现、原因以及消除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5篇

1、carlota/洛塔

——该“carlota/洛塔”英文单词在美国流行度有92%的人喜爱运用,并且认为该英文单词属于经典,是100%女孩英文名字类型。本义带有“自由人”的寓意,引申为不易受别人左右。

2、therese/特丽丝

——是theresa希腊语的变体形式,意为“夏末”的含义,引申为正直,诚信,不善变;发音为[therese]好听时尚,悦耳动听;并且根据数据显示该英文名有92%的人喜爱运用,适合女孩起该名字。

3、daria/黛瑞亚

——音标为[daria]好听、易读,便于女孩子记忆;本义带有“保持财产良好”的含义,引申为能够理解和帮助别人;有95%的女性喜爱运用该英文名字,其在美国94%的流行度,可见该名字的火爆程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1、灿:该字部首为火,五行为火,本义指灿烂、光彩、耀眼、华美,明亮、清楚,引申成语有英姿焕发、才藻艳逸、博物通达,寓意孩子身体健康吉祥,像该字一样,充满活力和美好;男孩推荐起名为灿荣,女孩推荐起名为灿瑶。

2、烁:此字本意是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也用来形容发光的样子,因此在人名里有耀眼,活泼,善良等意思,引申成语有光彩照人、朝气蓬勃、善解人意,寓意孩子像烁字一样,性格乐观外向,一生如意无忧;推荐男孩起名为烁苍,女孩起名为谕烁。

3、灼:本义有烧、炙,也有明白透彻、鲜明的意思,因此在孩子名字里表示聪明、满怀激情,引申成语有爱憎分明、意气风发、洞彻事理,寓指孩子能成为聪慧、耀眼之人;女孩推荐起名为灼儿,男孩推荐起名为灼湛。

4、夏:五行属火的夏字,指代夏季,因此又有清新、干净、热情、骄阳似火等意思,引申成语:满腔热忱、热情洋溢、生如夏花,在孩子名字里表示乐观开朗的性格,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男孩建议起名为夏牧,女孩建议起名为茹夏。

5、丹:此字本义是指丹砂、朱砂,也指红色或形容色彩绚丽,同时也指不同色泽的美石,因此又有赤诚之义,引申成语:心地赤诚、多姿多彩、幸福吉祥;推荐男孩起名为丹柏、女孩起名为丹思。

6、旭:该字五行属火,本义为新生力、朝气蓬勃、光明等意思,引申成语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前途似锦,用该字起名寓意孩子日后会有一番好事业,生活和工作都蒸蒸日上;女孩推荐起名为婧旭,男孩求推荐起名为旭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 汉英词语 平等观念 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词语是语言的外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语言中的词语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而也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词语中可以看到社会关系在文化中一些具体表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其中一些词语对于文化内涵保留得相当丰富。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和熟知的一些词加以分析,来探讨词语中包含的平等观念这一类文化问题。

当谈到英语中的亲属关系时,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英语语言中表现亲属关系相对简单,再联系到政治上的基本常识,虽然可能不存在某种偏见,但是对英语语言中的亲属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评价是,但是英语语言的亲属关系表现出英国人的人际关系淡漠。从英语语言来这样解读英国社会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误读。真正意义上的英国人际关系表面的“简单化”实则是一种亲情平等观念的外在体现。单单从一个词如aunt或者uncle来诠释英语语言中所蕴含的人际关系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这样的解读正如我们试图从cat这样的个体来解读它所属的科属一样困难。再如解读mouse的意义有可能指计算机中的一种辅助工具而非仅指这样带有长尾巴的小动物本身。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文化中表达亲属的优势,其在于精确地分解了我们社会关系中的族群或群体,使社会族群或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了他应有的位置,而这种显见的地位序列正暴露了我们中国的先民们从一开始就有的很强烈的权力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观念贯穿于他们的子民们,人与人之间必须有等差级别。正如孟子所言:这种观念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造成人际关系稳定中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造成表象上的均级平等而实质上的差级不平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在这样一种简单的社会族群关系中一位个体的地位是较为至上的,而在一个复杂的婚姻关系所生产的大族群关系中,这位个体将会沦为族群关系的低层。英语中这种表现平等的词还有一个典型,就是marry这个词,marry所含有的关系是双向平等,而不像我们汉语词中的“嫁、娶”,“嫁、娶”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一种男权思想与压迫不平等观念。虽然事实上英国的婚嫁也是女到男家,而且女方的姓要改为男方的姓,但至少可以说平等的思想还是从一开始根植于生物意义的人心中而非社会意义的人心中。

像这样的社会关系中能充分表现人际关系的词语,汉语中还有“他、她”,英语中有“he,she”,现在看来这两对词语是对应的。但在汉语发展的早期,“她”字却是没有的,遇到表达女性的活动或是女性专属的东西,也只有一个“他”字来完成。直到“五四”运动,由鲁迅等人发起的文学革命,实际上也是对人际关系在语言中的一次小小的革命,造出了一个“她”字,甚至还有指称女性第二人称的特殊用字“”。在这次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从这层语言学意义来看,明显是男权社会。这一个字的出现让我们思考:几千年的中国难道就没有注意到人类社会群体的另一半的存在,中国社会完全是处在单性社会外交之中?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不少伟大的女性,或是女性活动家存在。如女皇武则天、文学家李清照等人,但她们无法凭自己弱柔的力量颠覆强大的男权一统的社会。因而没有出现过为女权而呼的一个可以表达自我心曲的女性用字。而在英语中,对女性地位表示尊重的专属用字一开始就出现了,虽然英国的文明史留下的痕迹从方方面面表明它也是一个十足的男权社会,但就是这个小小字眼的存在为女性二十世纪发起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埋下了伏笔。

在人际关系的称呼语中,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合称时,汉语和英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汉语中习惯说“你我他”,“我和你”及“我和他”。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是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某种潜在的意识。“我”总是处在话语的中心位置。中国的哲学思想强调“和”与“仁”,谦让似乎让我们占尽了礼仪之邦所有的名分。但英语中的“me”却总落在了最后的位置,总能在字词的排列中体现出一丝谦让,总会说“you,he and I”、“you and me”及“he and me”。如萨克雷的《名利场》第三十二章中描写滑铁卢战役中有这么一句话:

Centuries hence,We Frenchmen and Britishmen might be boasting and killing each other still,carrying out bravely the Devil’s code of honour.

译文:几个世纪之后,我们法国人和英国人或许仍然在夸耀武力,相互残杀,勇敢地捍卫着魔鬼制订的荣誉法典。(贾文浩译)

这句话是作者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争的,但却把他们英国的老敌手放在前排就坐,这样做从文字层面给法国人以足够的尊重,尽管内心当时在恨着他们。在使用汉语描述时,我们就要把它们的顺序颠倒过来,不然会给中国读者造成误解。但上面的译文恰恰忽视了这样的文化差异,把说话主体的身份弄混了,说话主体竟成了法国人。

再如现在大家习惯在开会庆典时开场白说“女士们,先生们”,看似在中国对女士们是尊敬的,实则是舶来品,是女权运动与“英语帝国主义”共同作用在中国的词语产物。但从英语词语角度看,确实包含了对女士的尊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女士优先(Ladies first!),那么在英语文化中女士真像语言所描述的那样,事事都能得到照顾吗?其实这是英语国家人对成年女性从语言角度的安慰,其社会的主角从男女两性来看,实质还是以男性为中心。因为在他们对子嗣的称呼中,即男孩与女孩的重视程度中又表现出是以男孩为中心。因为他们总是说:boys and girls,而不会说girls and boys,这和汉语在此意义上的称呼不谋而和,因为汉语中也习惯说:男孩和女孩或男女(老少)。

总之,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所表现的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或是不平等观念各有千秋,不能说绝对的孰优孰劣,或是哪个观念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得更加平等。汉英两种语言所表现的平等观念有其更为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还需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更多地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中词语中包含的文化问题,更有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与交流。

参考文献:

[1]何云波.中西文化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云南蒙古族;卡卓语;亲属称谓禁忌

Abstract:The Xingmeng Mongolia is the single ethnic communities of Mongolian in Yunnan province. The Xingmeng Mongolia commonly known as Katso. Katso language is a kind of nonverbal language owned by the Katso. On the basis of survey of the author did in the filed ,the author a sescription of the Katso taboo from two representative aspects:taboo of kinterms and deadth taboo. We find the Katso taboo words of the Xingmeng Mongolia are their life experienc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are:keeping distance from others except the spouse, using their children ‘s name to remind the spouse’s identity. expressing their feelings to the the dead by lengthening tone.

Key words:Yunnan Mongolia; Katso language ; Kinship term taboo; the death taboo

一、前言

兴蒙蒙古族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位于云南中南部盆地的通海县杞麓湖西面,隶属玉溪市通海县。“卡卓”是兴蒙蒙古族的俗称,卡卓语是兴蒙蒙古族独有的语言,它是一种无文字语言,下文的“卡卓人”即兴蒙蒙古族。①在日常交流中,兴蒙人使用卡卓语。兴蒙蒙古族总人口数有5000多人,虽然人数不多,却能在文化快速涵化的今天继续保持和使用卡卓语。[2]

二、“禁忌”与“禁忌语”

禁忌是民众日常交流和生产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而禁忌语其意义价值不仅体现在言语交谈中个人的谈吐,在禁忌语背后起作用的是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特质。禁忌语(Tabuword)是由于宗教、政治、性的原因避免使用的表达方式,通常以委婉语的方式代替。[5]本文探讨的禁忌语是广义上的禁忌语,包含在言语交际中不宜、不可、不愿直接说出的言语,下面将对田调收集的卡卓语的禁忌语语料进行描述。

三、语料整理与分析

亲属称谓通过血缘和姻缘两种关系组成,20世纪70年代,表现主义人类学家把亲属关系看做是价值取向和社会规范的表现,这具有社会范畴的意义。[6]人类学家利奇(Leach)就主张,亲属称谓是个体从社会里用以分别自己社会关系里各种人群的范畴。

田野中收集的亲属称谓是家庭生活中称呼,收集已有资料发现:兴蒙蒙古族在家里不仅对老人等长辈是存在称呼规矩,夫妻之间也常用“从子女称”,而不直呼对方的名字;小叔子、小姨子等称呼上特别注重保持距离,以标示对方及自己的身份。可从转称和直称两个角度来看,语料呈现如下:

表1 卡卓语“亲属称谓”语料

卡卓语汉译注释

小孩名字+ma31jo35小孩名字+他妈直称自己的老婆

小孩名字+je33tie31小孩名字+他爹在家人面前称自己的老公

小孩名字+lau33ti33小孩名字+爷爷称呼公公或父亲

小孩名字+ nε33nε3小孩名字+奶奶称呼婆婆或母亲

ja35γ31(或媳妇名字)+mei31ts31媳妇的妹妹小姨子的称呼

ja35γ31(或媳妇名字)+ tsi31媳妇的姐姐大姨子的称呼

丈夫的名字+ niε2 jo35(弟弟)小弟没生小孩时做媳妇的称呼小叔子

丈夫的名字+γγ24mε33(大哥)大哥没生小孩时做媳妇的称呼大伯哥

to35to35叔叔妻子可以跟自己子女一样称呼丈夫的兄弟

ku33mo33娘娘妻子可以跟自己子女一样称呼丈夫的姐妹

ji33se31ma31ts31我家那个对外人称自己的老公

31ma31ts31我家那个对外人称自己的老婆

a33γu31tsh31ma33 za31我家儿子的媳妇公婆对外人称自家儿媳妇

夫妻之间不能直呼其名。从田野了解到“夫妻结婚了么,两个的魂就是连在一起,直接喊媳妇(老公)的名字就是喊自己的名字,要是一些不好鬼神听到,就会运气不好。”卡卓人夫妇称名是“从子女称”,小孩出生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ma31jo35/ je33tie31+小孩名字”(娃娃他爹/妈)这种“从子女称”,偶尔在家里用“nε33(你)”指代对方。特别在向别人提到自己的配偶时,一般都是用“ma31jo35/ je33tie31+小孩名字”。

不许直呼小叔子、小姨子的名字。通过称名的方式来保持距离:一般情况下,身为丈夫是用“ja35γ31mei31ts31/ tsi31tsi31(媳妇的妹子、大姐)”来称呼媳妇的姐妹;身为媳妇是用“丈夫的名字+niε2 jo35(弟弟)/ γγ24mε33(大哥)”来称呼丈夫的兄弟。

在家里,晚辈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其名,这是对老人的尊重。外人称呼一家的老人都是用这位老人的子孙或者儿子来指称,也不是直呼其名,对外人称呼家人,一般是先说“31 se31(我家)”,然后再加要介绍的与自己其他亲属的关系。爷爷奶奶辈分的直呼称儿子及儿子媳妇很少,只出现在儿子没有生小孩期间。一般情况是用孙子或者孙女的名字称呼自己的儿子及儿子媳妇,这就是从子孙称。官丽燕老人说她孙女叫旃娟,她称呼她儿子媳妇一般叫“旃娟她妈”或者“a33γu31tsh31ma33 za31(我家儿子的媳妇)”。

在利奇的观点基础上结合语料和访谈,亲属称谓有关的禁忌背后体现的是卡卓人“求稳”的家庭生活观念,在通过日常称呼与家庭中异性保持距离,用从子女称提醒身份,维持家庭稳当。

从田野调查的资料分析看,卡卓语中的禁忌语其实是兴蒙蒙古族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亲属称谓田野调查分析基础上,初步认为卡卓人通过日常称呼与家庭中异性保持距离,用从子女称互相提醒配偶的身份,背后源自“求稳”的家庭生活观念。(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科综合部)

基金项目:“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禁忌语调查研究”,青年课题编号:tryz2014C07。

注解:

① “卡卓”又写作“喀卓”,国际音标记音为“kha55tso31”。

参考文献:

[1] 杜玉亭.云南蒙古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

[2] 通海县兴蒙蒙古族自治乡统计站编.通海县兴蒙蒙古族2006年统计年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3] 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 [英]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M].黄剑波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5] [美]哈杜默得・布斯曼.语言学词典[M].陈惠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第9篇

西方人的full name(全名) = first name/given name(名) + middle name(中间名) + family name/surname/last name(姓)。

例如,现任美国总统的全名是George. W. Bush。 其中George是first name,W是middle name,bush是family name。

first name和family name比较常见。它们的排列顺序是名前姓后。 middle name位于名和姓之间,而且常常被省略。例如,Peter. H. Grant就常常直接写成Peter Grant。 中间名可以由孩子成年后自己取,也可以由母亲婚前的姓充当,中间名可以由多个词组成。例如,麦当娜的英文全名是Madonna Louise Veronica Ciccone。 有些西方人还有“Christian name(教名)”,通常位于名字的最前面。它是婴儿在接受洗礼时,由牧师或双亲给取的名字,具有一定的含义。它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和祝愿。例如Edward Aden Davis中的Edward就是教名。再譬如,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中的William也是教名。男孩子的名字多取自《圣经》、希腊(Greece)神话或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常见的有Abraham(亚伯拉罕),Adam(亚当),Albert(艾伯特),Alexander(亚历山大),Allan(艾伦)和Andrew(安德鲁)等。女孩子的名字则讲究优美、纯洁,寓意高雅、含蓄。例如,Alice(爱丽丝),Anna(安娜)和Diana(戴安娜)等。

英国人习惯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M.T.Thatcher;而美国人则习惯于缩写中间名,如Ronald. W. Reagan。

知道了名字的写法,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英美人是怎样称呼他人的。

第一种方法,直呼其名。西方人崇尚自由平等,他们常常抛开长幼关系和身份地位而直呼别人的“名”。例如Anna Grant就叫Anna。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方电影里常常看到有孩子直呼长辈的名字。

西方人常常用简略形式称呼对方以示亲近。例如,把Thomas叫成Tom,把Andrew叫成Andy,把Robert叫成Bob。 这有点类似于中国人的做法。我们经常叫小女孩或小男孩的小名,而不叫她或他的全名。例如,把“马婷”叫成“婷婷”或“婷儿”。

第二种方法,西方人用“职位/头衔 + 姓”来称某些有特殊身份的人,就像中国人常叫“张局长”、“李经理”一样。中国人认为这样称呼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但是如果你跟这位“张局长”是“老交情”,直呼其名反倒显得亲切。在这点上英国人跟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有点相似,不熟的人要用正式的称呼,如“Professor so-and-so”、“Governor so-and-so”等。熟人之间则用第一种方式直呼其名。

而美国人称呼别人从不加行政职务,无论你是校长还是经理都是直呼其名,以示平等和亲切。

第10篇

志气女孩

靠做翻译读完大学

23岁的王萌,出生在甘肃兰州市郊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2001年,她不负亲人厚望,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王家几代人务农,王萌的“中举”乐得父母几天几夜没睡好觉,为了供女儿上学,他们几乎找遍了所有亲戚才勉强凑够学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王萌知道父母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她决定靠做兼职养活自己。王萌的英语很棒,读高中时,就拿过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上大学后,她的英语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于是,女孩就试着给人当翻译赚钱。

这天,王萌应聘给景德镇驻京的一个瓷器经销行做口语翻译。尽管前来这里谈生意的外商说的是英语,但有的人地方口音很浓,并不是标准英语。而她在学校里学习的标准英语,发音比有些外商还要清晰准确。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女孩和客户会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话,外商反而会责怪她英语不流利,这里就有个如何巧妙应对的问题。

一天,美国商人约翰来到瓷器柜前,指着餐具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瓷器行老板见外商有兴趣,很高兴,十分信任地望着王萌。可约翰的方言很重,英语口语很不标准,女孩只听懂了几个单词。但她不能对约翰说“ pardon”,因为约翰肯定觉得自己的“原装英语”相当标准,让他pardon一定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生意就要泡汤;再说,要是王萌“听不懂”外商的话,肯定会被老板炒鱿鱼的。在两难之际,女孩想到了一个妙招。她觉得约翰指着餐具说话,无非就是问餐具的质量、包装之类的问题。王萌故意放慢语速,几乎是一字一顿地介绍餐具的质量如何好,包装如何精美。约翰一听,连连说NO,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这次,王萌又听懂了几个词,结合上次听到的词,她灵活机智地做了推测,最后成功地破译了约翰的意思――他是问瓷器的含铅量是否符合国际标准。老板在得知了外商的意思后,马上拿出产品质量国际标准体系认证书,约翰满意地点点头,签下了一大笔合同。老板很高兴,一个劲儿地夸奖王萌的英语水平高。从此,她成了这家瓷器行的“专职翻译”。

进入大四,王萌主动为一些小公司翻译文件、数据,她的“实战”水平不断提高,以至后来连商务英文撰稿都不在话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撰稿人在充分理解客户的意图后,从文章结构、内容取舍到遣词造句必须按照欧美商界人士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直接用英语编写。可别小看这些细节,哪怕只是一份小小的产品宣传数据,也能决定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就这样,靠着自己的顽强打拼,王萌顺利读完了大学。 4年间她不仅没向父母伸手要过一分钱,相反,还给患心脏病的母亲寄去很多药品。

自创新职业

当上“英文纠错师”

2005年大学毕业后,王萌决定留在北京发展。原以为自己的英文很棒,进外企当白领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却屡屡碰壁。

国庆节早晨,她路过西单一家商场时,发现商家正在搞促销活动。看到门口显眼的双语广告牌,女孩一下就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对方把免洗杯、免洗碗等“一次性用品”,译成了 a time sex thing(一次行为的东西),不仅错得离谱,更有损城市形象。王萌本想一走了之,却突然想到,这要是让老外看见,不笑掉大牙才怪。岂不太丢中国人的脸?于是她走进商场,告诉负责人“一次性用品”的正确译法。那位老板十分感激,马上掏出 500元钱塞给她,作为酬谢。

举手之劳就得到 500元,让王萌感到很兴奋。第二天,她特意上街逛了一圈,看能否发现类似的英文错误。没想到,细心观察下来她不禁吓了一跳,从英语标识牌到广告标语,闹笑话的还真不少。有的是拼写错误,有的是语法错误,有的是翻译错误。比如一家酒店把其店名下的英文译名“HOTEL”写成“ hotel”,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这是很明显的语法错误。其实这还算最轻微的;严重一些的是根据字面意思直译,结果出现了中国人似懂非懂,外国人完全不懂的情况。比如在美国网站流传最广的一个笑话:一家炸鸡店把“童子鸡”的招牌翻译成了“没有性生活的鸡”,真让人啼笑皆非。更严重的是,一些双语标示因翻译错误竟导致张冠李戴。王萌想,这些英文错误不仅给外国朋友带来了不便,还有损首都形象。自己何不做个“啄木鸟”,专门给这些 English捉虫虫呢?即使赚不到钱,至少也能为社会尽点力吧!

接下来,女孩开始了自己的“捉虫之旅”。那天上午,路过海淀区一家医院时,王萌发现门口竖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大招牌, 上面写着 “Anus Hospital”。“anus”指,在国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正确的译法是“proctology”(直肠病学)。几个外国男女对着招牌大笑不止,拿出相机手指“anus”留影。这个场景深深刺痛了王萌。“如果传到国外的网站上,别人会以为中国文化就是这样。多丢人呀!”她马上找到医院领导反映此事,院方对此十分重视,除这个招牌外,还请她对医院的所有英文标识逐 个纠错,很快,女孩又发现了几处颇滑稽的英文提示语,比如把“小心地滑”译成了“Don’tfall Down (不能摔倒)”。“难怪到这里就诊的外国人,经常对这块牌子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呢!”事后,院方对王萌的热心相助十分感激,不仅专门请她吃了饭,临走时还送给女孩1000元劳务费。

不久,王萌路过一家刚开张不久的“女子健身俱乐部”,发现它的英文店名招牌不仅存在严重错误,宣传数据更是“惨不忍睹”,仔细一数,各种错误竟有 17处之多。她马上指出来,并取出纸笔逐个写出了正确的译法。女老板听明白后,高兴地说:“谢谢你的宝贵意见,我们会及时改正错误!”说完,赠送给王萌一张价值不菲的贵宾卡。

几次成功,给了王萌很大信心。从此,她开始每天到大街小巷去转悠,不管走到哪里,眼睛都会时不时地瞄瞄英语标示牌,嗅嗅错误……。没想到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做成了 18单业务,收入7000多元!这种收入简直赛过白领了,女孩十分高兴。她决定把“纠错”当做事业来做。

为了方便客户同自己联系,王萌定制了一个胸牌,上面写着“英文纠错师”,并印制了名片和广告单,还特意购买两套品牌的职业套装。这样,无论走到什么场合,王萌都尽显职业女性的干练,谈业务时也信心十足,成功率更高了。

欢快掘金

两年大赚 30万

由于不断投放广告,从 2006年初开始,“英文纠错师”这个新兴职业就引起了媒体关注。更有趣的是,许多宾馆、咖啡馆及商场老板,也纷纷同王萌联系,请她为自己的英文标示及广告牌等逐个纠错。用他们的话说,是“彻底扫除垃圾,净化English环境!”毕竟,一块小小的英文标示牌,代表着商家的形象。王萌的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最多的一个月她赚过2万多元。

但也不是每笔业务都能顺利做成。一次,一档电视节目请王萌给店名挑错,电视台记者跟拍。海淀区有家很有特色的面馆,招牌上却写着“ Facepow-der”,直译为“脸上的粉末”!这要让外国人看了,肯定会感到莫名其妙。王萌马上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及正确写法。不料,那位四川老板不仅不付费,还拒绝改正英文店名。因为他觉得“招牌上电视后等于免费做了广告,面馆的知名度会大大提高,改掉反倒没人认识了!”这让王萌和身边的记者哭笑不得。“奥运要来了,外国人看了这个招牌会笑话咱们的!”临走时,王萌满脸真诚地留下了这句话。还别说,这话挺管用!几天后女孩再次路过这家面馆时,发现英文招牌已经换了。那位老板说他考虑了一个晚上,还是觉得“国家形象比赚钱重要,不能因为这事丢中国人的脸。让人家骂咱没文化!”

后来王萌又遇到过一些不愿改错的情况,理由是嫌麻烦,她就如法打出“奥运炮弹”,对方一听“奥运”,一般都会心平气和地接受。“看来大家都是很爱国的!”

2006年7月,王萌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汤姆,对方是美国人,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那天他们来到三里屯一家高档餐馆吃饭,因为有外国客人,服务员马上送来一份印刷十分精美的英文菜单。王萌打开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只见菜单上赫然写着一道名为“rolling donkey”的菜,直译成中文就是“一只在地上打滚的驴子”。汤姆摸了摸脑袋,不解地问她这是什么菜。王萌解释说,这是一道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名菜――驴打滚!得知菜名后,汤姆还是一头雾水。随后,王萌在这份菜单上又发现了很多好笑的菜名,如“四喜丸子”翻译成英文是“Four glad meat 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文不对题的翻译让人喷饭。

回到住处,王萌脑海里盘旋着一个问题:“整个城市的饭店菜单上,有多少这样可笑的英文?”随后,她走访了多家饭店,结果发现菜单的问题还真多。比如把“上汤”译成“上面的汤”,把酸辣粉译成“酸辣擦脸油”,“三丝汤意粉”译成“三碗蚕丝汤和有想法的粉末”等。她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含金量更高的金矿,中英文对照的招牌虽然有限,而有英文菜单的饭店、宾馆却比比皆是!王萌决定把主战场转移到为菜单纠错上来。

花了半个月时间,她找到北京七十多家有英文菜单的饭店,详细列出其菜单上的错误,还附送一份宣传单,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是个美食大国,五花八门的菜名常常找不到合适的翻译,外国顾客根本理解不了,甚至吓得掉头就走,准确的菜名不但能弘扬中国文化,也能给饭店带来效益……因为针对性强,又条理清晰,许多饭店当场要她帮忙修改错误。

“菜单的英语译文确实难。既要有中国特色,又不能太欧化,还要让外国朋友一看就明白。”王萌说。比如,有道叫“洞庭日出”的菜,其实就是汤上面飘着一个蛋。有人觉得应该直接翻译成“鸡蛋汤”,否则外国人不知道这道菜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在‘洞庭日出’菜名后加个括号简要说明一下菜的主辅料就行了。翻成‘鸡蛋汤’,破坏了中国菜名的诗意。”

又比如,常见的“鱼香肉丝”是该翻译成“ fishflavored shredded pork”(有鱼香味的肉片),还是“slivered pork in garlic sauce”(用蒜味佐料做的猪肉条),或者干脆就叫“Sichuan sliced pork”(川味肉片)呢?“这就需要细细研究。因为菜名是中国文化中非常复杂的一个部分,最好用长短适中的英语向外国游客传达基本意思。”王萌最后选择了“有鱼香味儿的肉片”,外国朋友对这个名字颇感好奇,结果这道餐十分走俏。

时间不长,由于口碑相传,找王萌为菜单纠错的宾馆、酒店、餐馆渐渐应接不暇。接到业务后,她哪怕熬夜加班,也要保证第二天就把东西交给客户。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素质使她在客户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饭店愿意与她合作,一些新开张的饭店也找上门来,要求她全程负责菜单的翻译和制作。为此,王萌同一家文印店达成协议,由她先翻译好,然后请他们设计制作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全彩菜单。

到 2007年7月底,王萌靠当“英文纠错师”,已赚了30多万元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下一步,她还准备招聘一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开北京第一家“英文纠错公司”,如今筹备工作已经展开,相关手续也在审批中。

第11篇

1、Stephanie来自希腊语,有“皇冠”的意思。她代表了美丽、苗条、体贴、温柔、心思细密,有一种很特殊的风味,像是时装模特儿。

2、Ashley意思是“来自木岑树林的人”。Ashley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医生或律师等高级职业妇女,品味很高,道德标准也很高,娇羞但很友善。

3、Amanda来自拉丁语“爱”。Amanda表示可爱的人,人们认为她保守、美丽又纤细,甜美富有。

4、Jessica希伯来语中的“财富”。大部分人认为Jessica是个甜美、受欢迎的女孩;也有人认为她是个美丽骄纵的富家女孩,还有人认为她是个难以驾驭的女强人。

5、Megan古英文中“伟大的”意思。Megan给人的印象是个像小精灵般的女孩,她可爱、充满朝气、轻快灵活、爱嬉笑。

6、Brittany在拉丁文的意思是“来自英格兰”。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是漂亮、苗条,有教养,为人很好,有时会耍耍小脾气,很有自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 姓名;结构;文化载体

姓名是每个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对比了解语言中姓名差异对于文化的了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Hofstede’s Model of Cultural Dimensions)把文化差异归纳为四个基本的维度: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男性化社会/女性化社会和不确定性规避和时间取向维度。本论文将主要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距离角度分析汉英的姓名差异。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

权利距离表明一个社会能够接受组织或公司的权利在各成员之间不平等分配的程度。权利距离与等级有关。对这个维度,各个国家由于对权力赋予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所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文化中比较重视权威、地位、资历、年龄等,而在有的文化中它们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一、汉英姓名差异

在过去,中国几乎每个姓氏的家族都会家谱,每当这个家族中有孩子出生,都要依据这个家谱按一定的辈份取名,这就是所谓的“字辈”。因此中国人的姓名结构在过去一般是:姓+字辈+名。而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字辈是联系一个家族的核心和纽带。现在人们一般就不再刻意地取字辈了,所以今天汉语姓名结构为:姓+名。

在汉语的语言中孩子的名字是不能够连着长辈的名字的,即孩子的名字中不能有任何字跟长辈的名字当中的字重合。曾经在小说《红楼们》里描述了林黛玉写字时的情景,每每黛玉写到“敏”字时都故意写错,老师不解,问其原因后才知道知书达理的黛玉是为了避讳自己母亲贾敏的名字而故意写错的。

英语语言文化中,人们姓名的构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名字加上姓氏,名字在前,姓氏在后,排列次序正好与中国人的相反。在英语中如果晚辈能取长辈的名字,那么长辈是非常开心,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褒赞。在美国电视剧《老友记》中就有这样的情节。菲比生了孩子之后,乔伊和钱德勒两个人争相让菲比给孩子取用自己的名字。因为乔伊和钱德勒都是菲比的好朋友,菲比实在无法抉择只能通过比赛来决定。也曾经有外教给自己班上最喜欢的学生取了自己家小孩的英文名字。

二、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比较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特别重视家庭文化的国家,比较重视集体主义。如人们在名字中加字辈的现象就是为了突出家族的的团结。在中国命名方式中,家族的姓在前,名在后。时刻提醒着人们先有集体再有个人的事实。在很多中国孩子的心中都深植着为光耀门楣而读书的信仰。在中国社会,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之下,事情是否符合情理也很多情况下来自于父母的忖度。而在英语中,在其命名时名在前姓在后,突出了个人主义的重要性。英语文化中,孩子从小就被锻炼有相对独立的思考意识,能够独自做决定,独自应付事情的后果。在小孩长大18岁以后更是会搬出去独自居住,拥有自己的社交圈。所以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社会差异是命名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中国文化中,晚辈不能取长辈名字中的字,这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社会的权力距离是是比较大的。孩子从小被教育礼仪尊卑的理念,对于长辈的言论即使有错,也不能公开指责反对,长辈的名字甚是不能叫的。笔者是中国人,到现在为止仍然不知道祖母的名字,对其族人都讳莫如深,以表对其尊敬。然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之间互相称呼名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对其名字的使用称呼就意味着对其个人存在的尊重。

三、结语

人们在选择姓名时有着种种原因和道理,所以它隐含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信息。由于各自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之间形成了两种各自不同的姓名体系。姓名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外来文化也有所认识,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58

[4]郑宝倩.“人名结构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J ].语文研究.1992(1):

[5]Bryson.The Mother tongu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19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