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

时间:2023-05-30 10:16:38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1

一、国际化学校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际学校由原来明确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外交人员子女学校扩大到所有涉及国际课程的学校、所有学生可以考取国外大学的双语学校。综合深圳及我国大城市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国际化学校的概念,即主要存在于中等及以下教育阶段,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开设国际课程为特色,外籍教师占一定比例,以外籍人员子女和准备出国留学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校及全日制社会培训机构。

二、深圳国际化学校的现状

(一)规模与布局

截至2016年9月,深圳市各级各类国际化学校共有 36所,在校学生共11999人。其中,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7所,全部位于南山区,在校学生4115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位于南山区,在校学生940人;经市政府批准在公办学校设立的国际部2个,位于南山区和龙岗区,在校学生1551人;经市教育局批准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16所、全日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3个,分布于全市7个行政区,在校学生4855人;经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7所,分布于福田、龙岗、龙华3个行政区,在校学生538人(详见表1)。

(二)类型与收费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审批部门、办学机构、招生对象、学校性质,深圳市国际化学校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深圳市共有7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他们是深圳蛇口国际学校、蛇口科爱赛国际学校、深圳韩国国际学校、深圳深美国际学校、深圳日本人学校、深圳南山国际学校和深圳贝赛斯外籍子女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实行报备制,奉行自主定价、自负盈亏,校董会决定后,学校收费自主,支出自由。如深圳蛇口国际学校,2016年收费标准为幼儿园6.9~9.9万元/人、小学16万元/人、中学19万元/人。

2.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此类办学机构仅有深圳(南山)中加学校。该校于2002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招生对象为中国初中毕业生,其中深圳生源占70%。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行报批制,收费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执行。2016年收費标准为6.8万元/人,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3.公办学校国际部

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构建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深发[2010]10号),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2011年9月设立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和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国际部。

目前,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招收对象为在深外籍人员子女和港澳台人士子女,学段为幼儿园4岁至十二年级,招生规模为1080人,在校生850人,2016年收费标准为8~12万元/人,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国际部主要招收深圳本地学生,按照普通高中标准收费。

4.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

为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水平,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3-2020年)》,结合国家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改革试点要求,经深圳市教育局批准,允许16所民办学校在完成国家高中课程教学大纲固定内容的前提下,开展高中国际课程(非学历)实验活动。经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还有7所民办学校进行了国际课程实验。在市教育局批准的16所民办学校中,2016年收费标准为:15万元以上有2所,10万元以上至15万元以下的有7所,5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下的有7所。

5.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圳市教育局还批准3个以出国留学为目的、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全日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即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深圳国际预科学院、深圳市博纳学校。

(三)课程与师资

1.开设多元多样的国际课程

深圳市各类国际化学校以实用为原则,积极引进各种国际课程。部分学校通过加入国际学校联盟、引进国外教育管理机构委托办学等,比较系统地开设国际课程。大多数学校以升学国外大学为主要指向,主要选择以下几种在国际上获得较高认可度的优质课程体系:一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IGCSE课程和A-Level课程,尤其是A-Level课程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高中阶段国际声誉最高的金牌课程体系;二是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DP),这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大学预科课程;三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

,这是学生进入美国一流大学的首选课程之一。

2.引进优质的外籍教师

目前,深圳市国际化学校的外籍教师共有810人,其中7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外籍教师有426人,占此类学校教师总数763人(含中方教师337人)的55.8%;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外籍教师有25人,比率达25%;2所公办学校国际部的外籍教师有96人,比率达52.9%;16所市级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外籍教师有162人,比率达34.8%;7所区级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外籍教师有27人,比率达23.7%;3所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外籍教师有74人,比率达49.7%。

深圳市各类国际化学校在外籍教师引进过程中,一般会尽最大努力引进欧美籍优质教师,其次是引进日本籍、韩国籍的优质教师,再次是引进东南亚籍的优质教师,另外还大量引进中国籍的海归教师。深圳市各类国际化学校所有外籍教师的聘用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要求,包括应聘人员具备外籍专家(教师)的资格、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证书、教师任职资格证书等。

(四)管理机构与管理方式

1.国际化学校管理机构

深圳市教育局现有三个处室承担了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职能:一是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主要负责7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16所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二是职业与终身教育处,主要负责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深圳国际预科学院、深圳市博納学校等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管工作;三是基础教育处,主要负责在公办学校开展国际课程实验的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国际班的归口管理。

全市十个区(含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都明确了国际化学校归口管理的科室,福田区由民办教育管理科负责,罗湖区由成教与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负责,南山区由成职民管科负责,宝安区由职业与终身教育科负责,龙岗区由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负责,盐田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新区、大鹏新区由教育科负责。还有三个区专门成立负责国际化学校审批、管理的部门,如福田区教育局设立了国际部,南山区教育局设立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设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部。

2.国际化学校管理方式

深圳市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对国际化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国际化学校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都是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审批后,实行归属地管理,具体由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实施监管。学校每年将教职人员及学生名册、办学基本信息等报送市教育局备案,并接受市教育局依法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外教自由选择,但需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两者在招生和收费方面有所不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只能招收外籍学生,收费实行报备制,自主定价;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招收中外籍学生,收费实行报批制。

公办学校国际部经市政府审批,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管理,收费实行报批制。但两个国际部的招生对象和收费标准明显不同,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只招收外籍人员子女和港澳台人士子女,收费标准由政府定价;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国际部只招收中国籍学生尤其是深圳本土学生,收费执行普通高中收费标准。

开展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的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和实施管理并进行监管。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报批制,可招收中外籍学生。

二、深圳国际化学校的主要特点

(一)定位特点

深圳始终把国际化建设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就提出按国际惯例办事,此后国际化发展要求不断升级,并成为历届党代会报告重点。

根据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教育国际化始终成为深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办好国际化学校成为深圳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2010年,深圳市印发《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把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构建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作为未来十年深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2013年,深圳市制定《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3-2020年)》,提出要把深圳市建成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市,全面推进深圳教育国际化进程。2015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提出要打造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市,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更加发达的教育开放体系。

深圳是一座凭借开放和创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城市,未来要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教育国际化不仅要努力实现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市的发展目标,更要办好国际化学校,为驻深的跨国公司提供本土化服务,为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走出去服务,为吸引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服务,为更多深圳本土学生出国留学服务。

(二)需求特点

1.深圳本土学子出国留学愿望日益强烈

根据市招生考试办提供的2014-2016年深圳中考填报志愿数据,近三年深圳市中考志愿填报国际班的人数逐年倍增,2014年有5439人次,2015年增至11040人次,2016年又增至21752人次,增长速度连续保持在100%左右。而国际班计划招生人数在2015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后,2016年基本与2015年持平,增长幅度非常小,2016年全市填报国际班志愿的有21752人次,但招生计划数仅为2548人(详见表2)。

2.深圳归国留学人员子女需要国际教育

截至2016年6月,全市累计引进留学人员7万人。2016年,全市海外留学人员引进数量继续放量增长,预计全年将达到8000人,还有1364人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有172人入选国家。由于深圳归国留学人员接受了国际教育,大多数子女也都希望能够在深圳就读国际化学校,接受国际课程教育,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

3.在深港澳籍人员子女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深圳市公安局提供的2011-2015年深圳常住外籍人口数据,港澳籍人口过去五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特别是2015年达到28742人,相比2011年,翻了将近5倍,港澳籍人数的增多带来了较多的学习需求(详见图1)。

4.深圳常住外籍人口增速缓慢

根据深圳市公安局提供的2011-2015年深圳常住外籍人口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间,深圳常住外国籍人口增速缓慢,2012年和2015年出现外籍人口比上一年减少的现象,2015年比2011年仅增加20%左右,0~19岁各个年龄段青少年儿童数在经历2011-2014年缓慢增长后,2015年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由2014年4524人减少到2015年3712人,达五年间最低谷。(详见图2)

(三)阶段特点

深圳这一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速度,决定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和形态,形成了国际化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目前,深圳国际化学校正处于由自发发展到基本规范的阶段。

在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招商引资政策的引导,蛇口招商局引进了一批大型的跨国企业,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举家迁至蛇口,外籍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1995年4月5日,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蛇口招商局抓住这个机遇申报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997年11月25日,深圳蛇口国际学校获得批准设立,深圳市第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学校由此正式诞生。2002年9月,深圳(南山)中加学校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开办,深圳市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此正式诞生。2002年12月3日,蛇口科爱赛国际学校获得批准设立。这个时期,深圳国际化学校完全处于自发发展阶段,政府没有主动介入,主要是企业自发行为。

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此后,深圳在外企员工集中居住的南山片区,又陆续建起了4所外籍人士子女学校:2004年建立深圳韩国国际学校,2005年建立深圳深美国际学校,2008年建立深圳日本人学校,2009年建立深圳南山国际学校。这个时期,深圳国际化学校尚处于不规范阶段,政府对这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的政策落实,深圳市全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除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继续获得批准设立外,一大批公办、民办的国际化学校纷纷成立。2015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关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指导意见》后,深圳市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化学校的审批与监管工作,确保国际化学校健康有序发展。这个时期,深圳国际化学校已经进入基本规范阶段,政府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根据2015年市委市政府的《深圳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今后五年,深圳市将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优质高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支持深圳优质高中与国际知名高中开展合作办学,试点开展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及项目审批。加快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和规范管理国际课程,支持民办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课程合作,支持民办学校参与国际化学校评估认证,实施普通高中境外课程准入和教材管理,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引进高中境外课程,试点采用境外课程教学的学校学生必修高中政治、语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本土课程,优化外籍教师来深就业环境。研究制定外籍教师来深从教管理办法,加强外籍教师服务与管理工作。由此判断,今后深圳国际化学校发展将从基本规范走向规范优质发展的新阶段。

(四)布局特点

1.从高度聚集南山向全市各区扩散

南山区蛇口片区是深圳早期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员聚集地,这里不仅诞生了深圳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深圳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而且全区现有7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深圳国际化学校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正从高度聚集南山向全市各区扩散。2002年,中澳学校的前身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国际部在宝安区创建,2003年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在罗湖区深圳中学校内借地创建,2014年深圳观澜湖国际学校在龙岗区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筹设。

截至2016年初,深圳6个行政区全部开办了国际化学校,除光明新区外,4个功能新区也都开办了国际化学校。深圳国际化学校遍地开花,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国际教育的需求。

2.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2

关键词: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

基础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潮流。很多区域和学校都将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地区教育发展或学校发展的重大追求和重要特色。然而,当前基础教育国际化潮流中,在态度上,既有积极认真的探索,又有急功近利的追潮;在过程上,既有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又有认识不足的思想困惑;在效果上,既有促进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又有各种形式主义的折腾。促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需要我们理性反思,认真总结,系统谋划。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概念

教育国际化,既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话题。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古希腊时期大学生自由流动,可以说是古代的教育国际化。近现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形式逐渐多样化。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能源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加深,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教育国际化。近现代以来,我国教育国际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第一个留学生容宏远走美国留学,到现在我国一百多万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国;从第一个传教士来华传教,到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纷纷聘请外籍教师;从出国上预科到在在国内学习AP课程,无不见证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21世纪,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许多学校纷纷改校名,或改为外语学校,或改为国际学校,或改为中英文学校等。

我们该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不是西方化,而是伴随全球化发展兴起的,各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等各方面的相互理解、交流、博弈、认同、共生的发展过程,包括各国教育之间的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创新、对话与沟通、输入与输出等。具体而言,教育国际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基础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国家现代化及全球化发展的一部分,深受各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特点的影响。

第二,基础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国际化初期以各国之间的各类资源的流通以及各类交流活动为主;发展中逐步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形成教育的国际化品质,以国际化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三,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在弘扬民族文化基础上与各民族各国家教育的双向交往过程,绝不是单边运动,既包括教育的“输入”,也包括教育的“输出”。

第四,教育国际化是立足自我发展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平等交往过程。加快自我发展是基础,促进共同发展是目标。平等原则是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原则。

第五,教育国际化包括对全球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对人类共同目标的追求。正如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教育国际化就是要求教育“反映出各国共同的抱负、问题和倾向,反映出它们走向同一目的的行为,其必然结果是各国政府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基本团结”;“在消除了偏见与沉默的情况下,以一种真正的国际精神发展相互间的接触。”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实践

深圳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年轻城市,以建设成为现代化与国际化先进城市为发展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水平的提升,深圳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教育国际化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一)政府引领

推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政府是主要推动力。深圳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政府发挥出重要的引领作用,包括四方面工作:一是抓规划。把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要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教育规划之间,与教育其他方面统筹谋划。2013年还了《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2-2020年)》,明确了今后几年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部署了各项推进工作。

二是抓标准。质量标准的国际化,对一个城市的教育国际化具有整体的带动作用。深圳市政府以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标准设立了市长质量奖,把教育部门纳入其中。深圳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试验,目前约有70所试验学校,计划在试验基础上向全市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全市中小学的管理过程和质量标准引入国际化轨道。深圳在《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中,将“国际素养”与学生的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并列,提出“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合作、竞争等国际素养”,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三是抓项目。围绕教育国际化,深圳推出了一系列项目,比如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姊妹学校(园)缔结计划、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行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深港澳教育深度合作行动、国际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行动等。多数项目持续实施,效果良好。比如,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已实施10多年,全市中小学约有5000名教师到美国、英国等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该计划明显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通过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国际项目极大地加快了教育国际化步伐。四是抓保障,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政府在经费投入、政策配套、制度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学校主动

学校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阵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归根到底是由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体现出来的。深圳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对教育国际化进行了广泛探索,不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大力引进境外优质资源,而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提升学生国际素养。

一是重视英语学习。深圳各小学使用与香港合编的英语教材,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学习英语。为加强英语教学,有的区域将全区英语教师都派到海外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全员培训。

二是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全市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小学超过300多所。比如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小于2002年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十多年来,育才三小开发了六个系列20多本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每年举办国际风情游园会,每个班代表一个国家开展各国文化展览活动,还与国际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学生共同开展活动。育才三小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到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各学科教育中。

三是广泛开展缔结姊妹学校(园)活动。全市近400所中小学与国外中小学缔结为姊妹学校(园)。深圳小学与日本1所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已超过20年,每年都组织师生互访。

四是普遍聘请外籍教师。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等的中小学都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有的中小学外籍教师超过10名。

五是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课程资源。深圳中学、深圳外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等一批高中学校开设了AP课程。一批民办学校积极引进国际课程,打造国际课程特色,积极参与国际化学校的评估认证。

六是追踪国际教育前沿。深圳各中小学普遍关注国际教育动态与发展前沿,重视以国际视野规划和引领学校发展。福田区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国际化的推动作用,重视建设MOOC社区,积极推进学生在线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新方式。

(三)深港为重

深圳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把推进深港教育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深度化、经常化的合作局面。深港两地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两地教育局长定期会议制度,就两地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磋商。两地政府已经成功举办四期深港校长论坛。两地学校交流合作密切,经常开展互派师生、文艺汇演、夏令营等交流活动。深圳设有港人子弟学校和港人子弟班,两地学校还经常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途径。

(四)立体推进

深圳在教育国际化推进模式上呈现出立体推进的格局。不但市一级政府在力推,各区政府也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是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深圳各区积极开展教师海外培训,引进国际课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南山区举办中美校长论坛,深入推进“国际儿童阅读联盟”“视像中国”等项目合作。福田区开发了国际理解教育读本,举办中外校长和教师对话沙龙、专题讲座和网络交流等活动,另外,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国际化行动中。深圳部分重点学校超过80%的学生,具有出国旅游或游学的经历。

(五)品质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深圳各区、各校的自觉行为,从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资源引进为主的阶段进入到以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品质为主要任务,以国际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以教育理念国际化为前提,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为核心,以课程和教学国际化为重点,以教育开放与国际合作为抓手,以本土化实践为基本原则。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拓宽了深圳教育视野,促进了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传播,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激发了深圳基础教育的强大活力,成为深圳教育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动力源,为深圳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深圳教育国际化与深圳经济国际化水平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与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城市定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是深圳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和迫切的实践任务。当前,深圳基础教育仍然面临着教师队伍国际化素养不高、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不多、国际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缺乏品牌等问题。

(一)明确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新阶段新定位

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已经从资源引进和活动开展进入到以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品质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大力引进各类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资源和开展合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本土教育的更好发展,从而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人才。这就需要把引进的资源和开展的合作内化为深圳教育的国际化品质。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品质,是指通过教育国际化要素的结构化发展,以及国际化要素与本土教育要素的融合,从而在本土教育体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国际化特质与品格。基础教育国际化品质发展,是国际化资源引进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达到一定量和一定水平后的质变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形态、任务、重点、策略等各方面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国际化目标方面,既要考虑教育整体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需要,还要考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需要。教育国际化要成为深圳教育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强大动力源。与此同时,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教育强国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教育国际化要全面确立和实践“学生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教育国际化不是为官员做政绩的,也不是为教师镀金的,更不是学校用来表演的,而是为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做准备的。

在教育国际资源引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要促进其结构化发展。深圳需要加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建设,引进各类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参与更多更高的国际活动。另外,还要进一步明确国际化的目标,加强资源引进和活动开展的战略规划,提升引进的各类资源和开展的各类活动的结构水平,提高与本土教育资源的匹配水平,增强资源引进和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出国际教育资源和活动的最大效用。

在教育国际化内容和任务方面,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全球意识的人才。深圳的学生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要有与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龄人一样优良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素养,与世界同龄人共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共同守护人类的地球家园,共同发展全世界共有共享的人类文明。

(二)大力创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方式

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方式直接影响到国际化的成效。基础教育国际化,关键在一个“化”。“化”,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持续的发展过程;不是外在的依附的,而是内化的融合的自主发展过程;不是表面浅层的,而是深度稳定的内在品质。因此,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关键要在“化”字上做足功夫,不能一味地加课程、加活动、加成本,要学会做减法,甚至除法与乘法,要把国际化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力创新国际化的推进方式。

一是要以提升教师的国际素养为主渠道。不仅要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重视英语教师的国际素养,而且要重视各学科教师的国际素养。教师既是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者和提升者。要推进教育国际化,首先要培养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多渠道对所有教师开展国际素养的全员培训。

二是要大力促进国际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学科教学过程变成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过程,把课堂变成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阵地,把教育国际化课程化、课堂化、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要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推进教育国际化,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营造多元化与国际化校园文化。教育国际化,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国家的文化知识,即使如此也只能是“知道”很多,更关键的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质的国际化。因此,广大中小学要开放办学,学习国际先进理念,融入多元文化要素,建设多元文化的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提高师生的国际素养。

(三)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的助推作用

国际化是全社会的共同潮流,教育也具有社会性。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不仅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也不是光有政府和学校就能做好的。教育国际化资源不仅在异乡他国,也在我们身边。在超市,我们也许可以看到美国的大豆、荷兰的奶粉;在电视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叙利亚危机,听到普京演讲;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知“天下”。因此,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身边的国际化教育资源,要积极利用企业、公益组织、家庭等各种力量、各种资源推进教育国际化,要把推进教育国际化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助推作用。

(四)积极推进国际化与信息化的联动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磨平这个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信息技术极大地加快了知识数字化的发展速度,方便了知识的跨地域传播,也使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成为可能,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公共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等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革命性影响,现在还在过程之中。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推进全世界的共享,更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应用到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以下方面:

第一,全面加强现代信息能力建设。我们要着力培养年轻一代的信息素养。深圳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中,提出要着力培养中小学生获得、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我们要关注教师、家长的现代信息能力,还要关注学校、社区的现代信息能力建设。只有学校、家庭、政府和社区的各项信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时,信息技术的革命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二,最大限度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推进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应用。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开放课件”项目,已得到世界各国大学的积极回应。网络学校、远程教育、微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拓展了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深圳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产业的优势,明确重点领域,合理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加快建设各类优质资源库,最大限度地汇聚世界各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推进移动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3

关键词:深圳;和谐社区;规划;策略

一、引言

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二四年,深圳完成农村城市化,成为无农村城市;去年七月,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实现特区一体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原特区外城市面貌尚未摆脱农村的基本特征,全面城市化将是个漫长的过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在社区,舞台在社区,希望在社区,困难也在社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贫富差距将逐渐拉大;构建和谐社区是实现城市转型的必经途径,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构建城市和谐社区,对深圳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深圳担当构建和谐社会先锋城市的有效举措。

二、规划城市和谐社区应考虑的因素

1、人群因素

人口是城市和谐社区规划的基本依据。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职业状况、教育状况、都会影响到社区的规划设计。深圳拥有特殊的人口结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是深圳人口结构的最为突出的特征,2009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891.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为241.45万人。因此在对深圳社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并合理控制城市社区人口规模。

2、环境因素

在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社区的环境,一个社区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是地理位置,深圳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珠三角的西南面,毗邻香港,很多外企进驻,带来了很多人力资源,住房紧张,也引起了新旧文化的碰撞,这些对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人文环境方面应该考虑交通状况、公共服务设施、居住条件、建筑状态等。深圳是一座生态园林城市,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各类景区名闻遐迩,自然生态和滨海休闲景区也各具特色。在规划中必须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严格控制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社区邻里关系因素

社区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因素,深圳是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的新型移民城市,社区人口结构较复杂,外来人与本地人、各地外来人之间在文化、生活习惯等均存在差异,处理好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三、构建城市和谐社区规划的策略

1、政府主导策略

在构建城市和谐社区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作用。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规划先行,规划处于龙头的地位;因此,政府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要扮演着总导演的角色,发挥相应的政府职能。

首先,通过政府主导,保持城市人口适度稳定。创新人口管理体制,加强对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实行按居住地进行管理服务人口登记的制度,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为管理服务人口提供服务。其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建立面向社区的教育、卫生、文体、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公共财政新增部分在教育、卫生、文体、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支出比例。再次,改善社区基本居住条件。以完善基本居住功能为导向,加快城中村私房的综合整治和旧住宅区的修缮;积极发挥城中村、旧住宅区住房的作用,并通过综合整治和完善配套来提高供应效率。最后,建立健全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与人口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暂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率。

2、文化教育策略

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是和谐社区的标志和基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规划中要把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首先应大力发展深圳的文化事业,增加对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合理规划,提高社区文化教育设施的覆盖率。其次利用深圳“文博会”和“读书月”的优势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在每年举办的“文博会”和“读书月”期间,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最后,在社区内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营造安定祥和、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氛围。同时定时在社区进行各类知识竞赛,以家庭、房屋单元为单位参加,提高社区的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

3、人才策略

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开办社工培训机构,实行社区工作职业认证制度, 实行获得资格证的优先上岗,以此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广纳社会优秀人士,首先,可以从高校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工作和引进社会各个岗位的优秀人才作为社区工作者。其次,广泛发动各阶层的爱心人士,在各社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圳志愿者文化发达,整个城市都充满着爱心,在这座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每年都会开展“关爱行动”,保护、关怀弱势群体,深圳为此被誉为“没有冬天的城市”,在进行社区队伍建设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动群众的力量。

4、体育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生活的追求也随之提高,渴望高品质的生活。他们在工作之余也渴望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更加和谐、稳定。因此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加大体育、休闲场所的建设。目前,深圳正如火如荼的准备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盛大开幕,在构建社区和谐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倡导全民运动,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4

升级: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深圳市经过36年的改革发展,2015年信息社会指数(ISI)达到0.851,是国内唯一处于信息社会发展中级阶段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承担了信息化领域多项国家试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扎实。但总体上又面临数据有整合、欠统一,应用多、欠协同,网络资源多、待整合,安全重个体、缺联动等挑战。

2015年8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指出,深圳市已经进入城市经营、治理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深圳建成更具引领作用、更具辐射力带动力、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民生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5年12月17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深圳与中国电科签署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导向”的原则,以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建设为基础,通过提高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构建“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社区等融合模式,为市民提供全程全时、全城通办的服务,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国电科提出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思路:在利旧的基础上,实现原有系统的充分整合。即以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创新经济、绿色宜居智慧应用为牵引,构建新型智慧城市通用功能平台,以及搭建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服务、创新经济服务、绿色宜居服务“大平台”。

政策:提高信息惠民广度

基于深圳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和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建设成果,国家发改委等十二部委在2014年6月批复的《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文件中,将深圳列为全国80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首位。

在获得国家试点批复后,深圳市加快推进信息惠民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了《深圳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15―2016年)》。为全面提高深圳信息惠民的广度,该方案在国家要求的十大行动计划基础上,还增加了智能交通、住房保障、文体旅游、残疾人服务、气象信息、消费者维权等领域的信息惠民工作任务。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深圳质量和幸福深圳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为使深圳成为智慧城市示范区、智慧产业领跑者,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在一些技术比较成熟、有一定基础、惠及民生的领域,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先行项目建设,包括一站式智慧门户工程、智慧市政工程、智慧诚信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医疗工程、智慧食品药品安全工程、智慧环境工程、智慧社区工程、智慧警务工程和智慧教育工程等。

同时,深圳市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融合建设。如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如“电子证照、网上身份认证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管理制度”等地方性规章制度,实现统一市民身份认证,方便市民办事;在城市治理领域,出台数据开放管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相关政策文件,实现数据的采集、开放、共享、安全和隐私保护全流程管理等。

特色:市民生活简单从容

2016年1月的《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评价指数报告(2015版)》指出,2015年度进入副省级城市以上“智慧城市惠民”排名前5位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深圳。信息惠民,让深圳市民生活简单从容,在医疗、教育、社保、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方面,几乎可以不出家门,仅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操作一键搞定。

深圳市教育领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颇有经验,以区为单位开展义务教育“双免”“积分入学”网上申请,申请人在网上填报身份、房产、社保、计生等信息,无需提交相关纸质证明材料,通过信息共享在后台即可完成各类证件照信息的核验和资格审核。信息惠民,真正做到了为学生家长减负。此外,深圳全市学校100%建成校园网,公办中小学 100%接入教育城域网、100%建成多媒体网络课室。

通过网上申请、电话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是深受深圳市民欢迎的一项信息惠民工程,往来港澳签注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快递到家。此外,深圳市已率先在国内实现户籍审批材料全过程、全内容电子报送,审批时限平均减少10~15个工作日,其中政策性随迁、出生登记、主项变更等业务提速30%~40%;推出户政业务网上预约查询服务,22项户籍业务全面实现网上预约;全面实行35项车驾管业务网上预约办理,其中异地年审、抵押等实行网上直接办理。

从2014年开始,深圳有序推进智能交通信息惠民服务工作,利用“三屏一热线”(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12328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海、陆、空、铁、地全方位、多模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同时,利用网站、报纸、手机、交通信息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实时道路交通运行评估结果,引导市民选择合理的出行时间、方式和线路。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5

深圳超生二胎罚款新规定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二胎)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真的是这样吗?一起来看看20xx年深圳超生二胎入户申请办理流程及处罚规定

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昨日表示,全面落实该政策还需等待各地人大修改地方的法律之后,方可最终落地。

开放二孩要先修法

姜卫平透露,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实应该是参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他强调,全面放开二孩依旧需要依法落实,首先有个修法的过程。

20xx年11月,xx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末的全国人大会就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的实施方案。首先,各省(区市)的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接着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之后,各省人大或其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深圳抢生属违法要罚款党的xx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放开二胎,是桩大事件。当天,就有人兴高采列地操办起来,甚至有单身狗幽幽地表示:当晚根本睡不着,整个楼都在晃当。不过,目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并没有修订,各省区的《计生条例》也没有修订,现在生二孩,地方计生部门板起面孔来严肃执法,怎么办?

这个之前是有教训的。20xx年11月三中全会明确了单独二孩,到12月全国人大会修订,再到次年年初各地修订《计生条例》,足足有小半年的时间。这期间,一批抢生者最后陷入了尴尬境地,面临高额社会抚养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对于计生政策的新旧衔接,政府要明确从新兼从轻原则,即对当事人有利原则。

依法理,法律、政策原则上是不能溯及既往的,只能从旧。但是也有例外,刑法规定,旧版刑法认为是犯罪的,新版刑法不再认为是犯罪的,即使做出行为时,新版刑法还没有生效,但依然可适用新版刑法,归于无罪。为什么?因为新版刑法将原来有罪的规定为无罪,就说明整个社会对一个行为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甚至一定程度上认为过去的规定是错的,没必要继续执行了。所以,才有了从新兼从轻原则,以补救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不足。

同理,从单独二孩到普遍二孩,也是对严苛的计生政策的纠正。它说明双独一孩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应该改变。既然已经不适应时代,那就应该改得越快越好,不能机械地按老皇历办,还对已经符合目前政策的生育行为进行处罚。

比如,目前湖南省卫计委表示,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后,不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不作实质性处理;但是,公报公布前,不符合旧有的规定的,已经处理的,原处理决定继续有效;未作处理的,将根据生育行为发生时的法规政策依法处理。之前未处理的二胎,为什么还按老皇历处罚呢?能否从宽以待?

这其中直接涉及到超生罚款的调整问题。放开普遍二孩,社会抚养费将断崖式下降,基层计生部门得彻底转型。之前,地方计生部门的利益与社会抚养费高度关联,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超生养计生财政。比如,20xx年重庆全市社会抚养费用于人口计生事业的经费为近10.8亿元,占人口计生事业总财政投入的69.8%;而80%的社会抚养费被返还给人口计生部门。社会抚养费成为不少区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现在实现普遍二胎了,财政收入上依赖社会抚养费的计生部门,就必须面临收入来源、业务的全面切换。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6

一、深圳市人口变迁特点

(一)人口总量大,流动人口多

自特区成立后,深圳市便成为了典型的移民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从1979年建市之初的31.41万快速增长到1046.74万人(2011年底),非户籍人口由2000年的576.32万增至2011年的778.85万,常住人口总数突破千万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腾飞与转变。从全国范围看,深圳市是全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其流动人口一度超过北京、上海和广州,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二)人口密度高,分布不均匀

2011年底,深圳市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5256人,同2001年的3638人/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1618人/平方公里。总的来看,深圳市人口密度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倍多,是广州市的3倍多,居全国之首,其中福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68万人,高于北京首都核心功能区(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人口密度(1.43万人/平方公里)。2013年年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世界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深圳市仅次于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位列全球第五。从常住人口地区分布看,深圳市的人口空间分布并不均匀,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和南山区的人口密度明显大于盐田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人口分布不均造成市中心人口拥挤、环境质量差,而郊区城市化发育程度低。

(三)人口年轻化程度高,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1.88万人,占9.84%;15—64岁人口为915.64万人,占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8万人,占1.76%。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88.40%,明显高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比例,是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年轻型人口结构,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这说明深圳市仍是年轻的城市,仍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和活力。

二、深圳市人口规模调控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一)深圳市人口规模调控取得的经验

1、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调控人口规模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市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十项重点工作(2011—2015)》、《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等文件,实施鼓励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使劳动力技能、素质结构充分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通过合理确定和调整限制发展类和禁止发展类产业,依法淘汰国家明令禁止、无证无牌、排放超标、恶意欠薪、安全隐患严重和落后产能企业,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从业人口的结构置换。

通过一系列产业调整,深圳市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2009年至2011年间深圳市行业从业人员数变化情况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从业人员减少幅度较大,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增加幅度较大,人口调控成效初显。

从非户籍人口增长速度来看,在经历了建市之初的快速增长以后,近20年来,增速逐步放缓,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增速放缓,且维持在5%以下,但户籍人口增速稳中有升(见图1所示),这表明近年来深圳市出台的一系列人口规模调控政策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2、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合理引导人口分布

一是通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来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到2020年,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万平方公里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1平方米以内。总体上看,深圳市在控制城市规模方面做到了从严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控制新增土地供给,努力扭转粗放利用模式,将建设重点放在已开发区域的更新改造上,同时以结构性、差别化的土地供给,引导空间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

二是通过组团发展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根据市情市况,确定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合理进行居住、产业用地布局,形成带状发展态势。

三是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在规划编制时,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等规范标准,结合地区发展需求、人口规模及服务范围,布置各类配套设施,完善路网结构,引入轨道交通等。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缩小了原特区内外的差距,吸引了一部分居民从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

四是通过产业用地布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门槛,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外迁,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五是借助特区一体化建设的区域特色和统筹推进策略,加快了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深莞惠经济圈”内产业的升级带动人口转移、城际交通无缝对接降低通勤成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变居住格局、社会事务及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则改善了人居的舒适性,促进了深圳市内人口适度向周边地区疏散。

3、不断创新人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先后开展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体制改革。从2008年8月开始,深圳市正式推行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实行“前台服务,后台管理”,探索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二是注重队伍建设,建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共设出租屋管办10个,街道出租屋综管所57个,社区综管站567个,培训、整编出租屋综合管理员1.8万人,出租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探索出多种有效模式,实现人口动态化、网络化、数字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

四是针对复杂的人口结构,深圳市逐步构建了实现人口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多种便民维权和市民化服务机制,从2005年开始推出人口管理“1+5”文件。使流动人口在务工就业、就医看病、办证发照、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方面普遍得到与市民享受同等条件的优惠服务。此外,深圳市还通过实施住房与人口联动调控计划,促进房地产开发与人口布局相结合,促进人口居住合理分布。

五是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入户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人口结构。近年来,深圳市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优化等中心工作,结合区域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等,坚持市场导向,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建立并完善了积分制的人才引进入户制度,人才引进入户年均增长20%,较好的满足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优化了人口结构。

(二)深圳市人口规模调控面临的挑战

1、人口规模总体目标调控任务艰巨

按照《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设定的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圳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1035.79万人。

众所周知,一个区域的人口增长与当地产业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最初促进深圳市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第二产业。近年来,随着深圳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和拉动率出现明显上升,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看还不够高,仍然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未来一段时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伴随第三产业的崛起,势必会继续推动城市人口的增长。

2、人口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从人口结构看,深圳市一般性人才过多,但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且流失严重、青黄不接,其中龙岗区接近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相当部分无业或职业不明人员,这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城市要求还不适应,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未来发展面临着既要消减人口规模,又要改善人口结构,同时还要提高人口素质的多重挑战。

3、非户籍与户籍人口倒挂带来人口结构风险

目前,深圳市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为5∶1,居全国之首,其中龙岗区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高达10∶1。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现象导致深圳出现了严重的城市人口二元结构,对于人口统计而言,也产生了统计困难和增加统计误差问题,而且受户籍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扭转。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形成了很多“游民”和“蚁族”群体,这些人因工作不稳定、生活没保障,成为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加剧了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

三、深圳市人口规模调控经验对特大城市的启示

通过深圳市在人口规模调控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城市人口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应该遵循城市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一)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封闭式”行政手段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原则,科学调控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打破原有调控思路和措施的无序状态,系统梳理城市人口调控中的各主要矛盾关系,积极学习借鉴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首尔等国际城市的人口调控经验,吸取“拉美陷阱”的教训,建立“有序”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对策体系。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实有人口状况,把人口问题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因素统筹考虑,合理控制人口总规模,逐步调整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规模、结构和素质与产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机制。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人口分布

研究发现,与内地传统工业城市不同的是,深圳市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工人,而第三产业中低端服务业占比大于高端服务业,低端服务业主要依赖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需要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人口,高端服务业则主要依赖技术、信息要素,能大幅减少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因此调控人口规模必须依靠加快产业升级。一是制定与产业、资源、公共服务相匹配的人口战略,通过产业调整、增加投入、鼓励创新等政策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以此来减少用工人口数量,降低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三是通过制定就业和生活成本等方面的经济政策,通过成本“挤出效应”来选择企业,引导城市人口有序流动。

(三)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从国内特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现行的户籍制度背后存在种种制度障碍制约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必须加快改革,降低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量,突破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逐步使户口与福利脱钩,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为人口自由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同时要改革传统的以户籍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对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由原来的户籍人口改为常住人口。各级政府对实际居住在辖区内的所有育龄人员,不分户籍,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进一步扩大与流出地的双向管理范围。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得到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切实降低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

(四)科学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长效的人口管理机制

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市内人户分离人员在内的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和交换机制,以其为基础实施人口状况监测,每年定期开展人口状况摸底调查,特别是针对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对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全国范围内无障碍互通共享,为调控人口规模提供决策依据。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数据库,实行“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此外,要创新人口管理的思路,明确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的工作目标,理顺人口管理体制,整合人口管理资源,创新人口管理手段,提高人口管理能力,建立适合城市需要的长效人口管理机制。

(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建和谐人口发展环境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7

论文摘要:几年来,湖南驻深圳单位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探索驻外单位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在抓好湖南在深圳流动党员管理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充分体现了我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坚持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几年来,湖南驻深圳单位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探索驻外单位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在抓好湖南在深圳流动党员管理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

一、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新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执政条件下,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有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党员管理工作要根据这种形势的变化,由注重组织的严密性向注重工作的开放性转变,实事求是地进行创新。二是信息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政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信息化对基层党组织如何丰富政治生活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出了挑战。三是党员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四是社会的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不少“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人口的频繁自由流动使传统的组织关系管理办法面临重重困难。这些新变化在深圳这样一座移民城市尤为突出,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现实,认真研究分析党员生产生活的新特点,从而改进和创新党员管理工作。

二、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努力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子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灵魂,创新是党建工作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人员流动伴随着资本流动在加快。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有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共1300多万人的特大移民城市。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攸县务工人员捷足先登,发展特色行业,陆续在深圳承包的士,开办攸县湘菜馆,最多时达3万多人,主要从事出租汽车营运、餐饮、货柜运输、印刷和湘菜贩运等行业,其中以承包的士和开办攸县湘菜馆为主。承包的的士最多时达4000多辆,占到深圳市8000多辆的一半。注资近8亿元。他们每年为深圳创利税6个亿同时,也为该县赚回近四亿元。攸县在深圳开办的湘饮大碗菜馆有近百家,而且大多数经营得红红火火,攸县在深圳的士行业的影响和攸县湘菜馆的红火,加之“攸县香干”美誉传扬,在深圳传为佳话,称之为“枚县现象”,成为特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攸县在深圳开的士的有6000多人,在这6000多的士司机中有党员近300人。这批党员长期外出,已经与原藉党组织基本没有什么联系,有的党员把组织关系长期兜在自己的口袋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儿”党员。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已经变化了的党员工作新情况。因此,怎样组织教育管理好这批流动党员,使他们有家可归,有组织可依,继续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既为当地也为原藉地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就成为组织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党委敏锐地察觉到加强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攸县在深圳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任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来抓。党委负责人深入一线搞调研,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促成枚县、深圳两地党组织确立了“两地共建、双重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并于2003年4月17日挂牌成立攸县驻深圳流动党员管理中心。下设5个支部,管理着200多名流动党员,是深圳市为数不多且最早建立的专门负责流动党员管理的党组织。隶属湖南驻深单位党委领导,由深圳市委驻深工委指导。攸县流动中心党委成立以来,在推动深圳市两个文明建设,尤其是窗口行业的文明建设,维护深圳的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攸县“爱乡回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攸县经济尤其是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加强攸县在深圳流动党员管理,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提供了新经验。受到湘深两地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推介。

三、以管理为基活动为媒,努力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几年来,湖南驻深单位党委和攸县驻深办分党委在驻深工委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教育、强素质;抓维权、促稳定;抓活动、聚合力;抓发展、固基业即“五抓”工作思路开展工作,致力于凝聚民心,巩固产业,建设窗口,树立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驻深单位党组织的主要做法是:明确管理体系。明确中心党委接受湖南驻深单位党委直接领导,深圳市委驻深工委指导,中心党委负责下设5个支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在此基础上,该中心党委还建立了与流动党员居住社区、从业单位党组织的协调互动机制。

一是加强以“热爱深圳人民珍惜工作岗位’,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工作。对此,中心党委紧紧依靠故乡党委一起做工作,驻深党委的领导与株洲市委主要领导认真研究如何加强攸县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株洲市委领导特别嘱咐攸县务工人员“要明白我们饭碗是深圳人民给的,一定要珍惜!”驻深党委要求大家牢记父老乡亲的嘱托,为深圳的三个文明建设增光添彩,树立湖南人的良好形象。同时,株洲市委主要领导还亲自过问,加强了攸县驻深圳办事处的领导力量,增配了两名干部,从人员组织上保证了管理力量。

二是建立自我教育为主的党员管理体系。根据流动党员流动分散的特点,中心党委采取了以支部为单位,党小组为单元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的形式,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抓总、支部牵头、党小组实施、党员参与”的内部管理体系。为支持基层支部开展组织活动,中心党委努力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想方设法为每个支部布置了党员活动室,并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为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搭建活动载体,促进作用发挥。中心党委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以流动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政策法律、职业道德、致富技能等教育,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专门开办了《牧县老乡报》,每月编印一期,免费赠送给全体出租车司机,并不定期聘请湘深两地的领导为党员讲授党课。还先后分4批把流动党员中的136名入党积极分子选派到福田区委党校参加培训,并从中发展了39名新党员。开展争创“共产党员示范车活动”。中心党委以“一个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红旗”为口号,在党员司机中开展争创共产党员示范车活动,有36辆出租车被授予“共产党员示范车”称号,成为深圳市民交口称赞的“文明车”、“安全车”。党员司机朱国干因优质服务、见义勇为事迹突出,被授予“全国劳模”和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党员彭寿华被深圳电台评为十佳爱心司机。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党委积极倡议党员带头开展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攸县籍司机共捐款60余万元。近五年来,先后有47名攸县籍党员被深圳当地各级党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心党委及下属支部多次被深圳市委驻深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深圳的和谐稳定做贡献。在深圳,攸县籍的士司机曾经因导致停车误工、家庭不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党委牵头成立了“党员禁赌协会”,积极开展劝赌、戒赌活动,受到司机家属和当地公安机关的称赞。石厦村流动党支部在当地村委的协助下,成立了义务治安联防队,民事纠纷调解小组,发挥了流动党员在社区文明创建中的表率作用。大望村流动党支部在当地社区的支持下,组建了舞蹈健身队和蓝球队,丰富了攸县籍司机的业余生活。因劳资纠纷,深圳的士行业先后引发多起罢工事件,党委均迅速组织党员司机带头做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2008年由于油价大涨和新下地2000台出租车,的士行业经营不景气,少数人又酝酿组织罢驶活动,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同深圳市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保证了深圳市政府对每台车每月1485元的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使全体攸县籍司机心态平和,未作出不当举措,为深圳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此,攸县驻深办及该中心党委被深圳市委驻深工委评为2005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单位”,2008年获得驻深工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9年5月,为了了解的士司机对深圳市拟出台出租车调价有何反响、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上级党组织协调解决,中心党委再次到攸县驻深办和攸县的士司机集中居住地搞调研,从调研中得知:近两年攸县的士司机在深圳开出租车由于油价上涨和上交管理费高居不下等原因,有部分党员离深回内地,另外,按照深圳市委组织部、驻深工委的要求,从2007年8月起陆续将该办直接管理的大部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居住地所辖社区。所以对下属几个支部的党员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的协调服务,其主要工作是协助各个社区做好攸县的士司机计生工作和维稳工作。从几个支部的流动党员转到居住地社区一年情况看,转到社区一是情况熟悉,便于管理;二是社区有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和娱乐活动场地,也有一定活动经费;三是密切了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做好计生和维稳工作,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

根据的士司机代表对深圳市拟调整出租车营运价格的意见与建议,2009年10月,中心党委利用深圳市委领导班子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圳市直机关工委召集各省驻深办主要负责人会议征求意见的宝贵机会,就如何维护的士司机的合法利益,维护深圳的社会稳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的建议还被深圳市委、市政府采纳,如的士司机每月上交给出租车公司“份子钱”15000元,现减少了800元,有效地维护了的士司机的合法利益,确保了深圳市出租车调价的平稳过渡。

五是开展“爱乡回流”活动。为发挥攸县籍在深务工经商人员支援和促进家乡建设,党委组织开展了“爱乡回流”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攸县籍流动党员带头反哺家乡、返乡创业。近三年来,在深流动党员为家乡捐助扶贫、助学款100多万元,通过流动党员牵线搭桥,引进内外资项目21个,总投资额达3000多万元,为攸县经济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四、立足服务,注重排忧解难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8

论文 关键词:文秘专业 专业特色 有效人才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文秘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雷同、特色不明显的问题。通过探索其他专业特色形成的 规律 以及有效人才的内涵与培养目标,本专业提出了文秘专业如何形成特色以及如何在形成自身特色的过程中培养有效人才的基本思路。

1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规律探索

1.1国内文秘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从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文秘专业特色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雷同。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院校开办了文秘专业,大多是将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办公室事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人才。若说有不同,有的秘书专业强化了 英语 教学,注重涉外秘书人才的培养。

第二,岗位定位相似。大多数秘书专业定位于各种行业从事行政秘书、涉外商务秘书、文书处理员、接待员、资料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的工作。

第三,课程体系差别不太。由于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的相似,导致课程体系趋同。专业技能课程主要为秘书技能模块, 计算 机操作模块和商务模块,涉外秘书专业会有英语技能模块。

由于上述关键因素没有明显的秘书专业特色,文秘专业至今没有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专业也屈指可数。同时由于缺乏特色,在许多地区秘书专业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困难。

为什么文秘专业难以办出应有特色呢?通过分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文秘专业的研究不够深入。从78年南开大学首次开办秘书专业以来,在相当长时间内文秘专业主要培养行政单位写作型秘书,后来随着我国 政治 经济 改革的深入,行政机关对秘书人员的需求不断减少,而 企业 、团体对文秘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适应这种变法,许多院校的文秘专业进行了自我改造,即从培养以写作能力为核心的体系,转到培养以会议组织、接待等实务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为核心的体系上,当新体系建立后,文秘专业如何继续适应社会经济对文秘人才的变化,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索。这就导致了文秘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相似。

第二,文秘职业的需求特点导致形成自己特色比较困难。文秘职业需求具有分散性,一个单位即使需要也往往只是一两个,不像有些专业的职业需求是批量的。职业的分散性导致文秘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求全求大,就业岗位定位于所有行业的秘书岗位,课程体系以训练秘书岗位共性的能力为主,因此专业特色很难形成。

第三,文秘教师的现状在一定程度影响文秘专业特色的形成。目前从事文秘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原来教语文或中文的教师转过来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实际秘书工作经验,对秘书岗位要求不熟悉,加上目前对秘书教师的培训机会很少,秘书专业的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秘专业难出彩。

1.2专业特色形成规律探索

专业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存空间,没有生存空间的专业就没有竞争的优势,而没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就不能得到 发展 。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通过研究那些专业特色明显的案例,我们发现,一个专业的特色形成应遵循下列规律:

①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

专业建设方向首先要面向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一个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当地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在一起,专业建设只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双赢。落实在专业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是要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灵活把握,随着社会需求的状况和变化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深圳的物业管理一直走在全国前面,该学院随之设立了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制冷空调、建筑工程、城市环境工程、城市园林等物业管理专业群。再比如,伴随着深圳建设花园城市的步伐和深圳花卉园林业的发展,该学院开设了城市园林专业,等等。这些专业(群)之所以能形成特色,无不是围绕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来建设的。

②专业建设与学院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布局相一致。

一个专业要办出特色,需要整合院内资源,在一个学院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专业建设不与学院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相一致,不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和学院特色相适应,就很争取到更多资源。因此,专业建设的执行者要研究本院办学特色,把握本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方针、总体目标,然后结合自身特点将专业办出特色。比如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本身是一所主要培养it人才的学院,它的文秘专业也围绕学院特色进行专业建设,目前已经成功地形成了信息化商务文秘的特色。

③专业特色的形成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时间的沉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专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 科学 研究,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 总结 。同时,保持专业相对稳定性,也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比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有11个特色专业、湖南民政职业学院的文秘专业殡仪专业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与建设而成的。

④专业特色的形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特色专业的形成是专业长期发挥自身优势的结果。比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秘专业之所以能建出特色,与它长期重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联系。该院文秘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杨文丰是一位作家,同时担任该学院人文分院的领导,因此文秘专业中应用写作课程得到很好的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建设,该院的文秘专业写作教学获得了多项国家与省级的教学奖,同时也促成了专业特色的形成。

1.3关于我院文秘专业形成特色思考

品牌就是特色,如何将我院文秘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我们认为,文秘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抓住深港合作机遇,结合我院的信息特点,通过提升现有的优势让本院文秘专业形成自身特点。

1.3.1关于我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专业定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专业形成特色的关键。依据专业形成特色的规律,专业定位必须立足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注重专业的前瞻性。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我院文秘专业应立足于为深圳经济发展服务。

深港经济的不断融合,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一方面港资投资深圳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深港合作的层次在不断深入。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11月底,我市引进港商投资项目36218项,直接投资28304项,实际投资320亿美元。深圳与香港合作的企业就更多。从合作范围与层次看,深港合作已在各个行业开展,深港大都会的构想,为深港合作描绘了美好蓝图。目前“深港创新圈”、“深港文化创意中心”、“深港生产力基地”的建立为深港合作,深港大都会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港合作为文秘专业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随着深港合作的加深,无论与香港有合作的内地企业,还是港资企业,十分需要熟悉两地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因此,我院文秘专业可以将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目标。从国内院校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没有一家将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此,因此,我院文秘专业可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几年建设,形成自身的特色。

1.3.2为培养熟悉深港企业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所具有的条件和优势

特色专业的建设应考虑自身的优势。本专业在培养熟悉深港企业业务运作的秘书人才方面具有其它院校所没有的优势:

第一,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与香港方面进行交流,较快获得香港的资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香港文化比较熟悉。

第二,港资企业或与港资合作日常交流语言多采用粤语或英语。而本院文秘专业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并且本专业一直坚持中 英文 办学方向,在办学上有一定基础。另外,本院学生主要是深圳生源,这些学生从小都能说流利的粤语,目前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使用粤语。因此在语言上不存在障碍。

第三,近两年,本专业与部分港资企业、或与香港有合作的深圳企业有一定程度合作。

1.3.3专业特色形成的基本思路

特色专业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为了让我院文秘专业早日形成特色,应从下列方面进行建设:

①对港资企业、或与香港有合作的深圳、合作机构作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掌握这些企业或机构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以及从事秘书岗位的核心能力,为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打下基础。

②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应在坚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目标。为了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课程体系应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培养识别繁体中文能力的课程,秘书技能课程应增加培养港资企业秘书事务管理及文书处理能力的课程。

③强化师资队伍的改造与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就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知识结构上,就丰富香港各事务的知识,一是增加教师在港资企业、与香港有合作的深圳企业和机构的工作经验。

④编写适合培养目标的教材。教材建设要围绕培养来进行,在内容上应包括上述企业的秘书工作内容,在形式上最好使用繁体中文编写。

⑤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深港 企业 运作的秘书技能。

2文秘有效人才的培养

形成专业特色只是培养有效人才的手段,而有效人才的培养才是专业建设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形成专业特色的同时达到有效人才的培养呢,下面就有效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路。

2.1有效人才的提出及内涵

在2005年,深圳经过25年 发展 ,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目前深圳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四个“难以为继”。在2005年初,深圳第一次明确提出:下决心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 历史 性转变。建设效益深圳是贯彻 科学 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圳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所谓的“效益深圳”,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决定的发展速度、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建设“效益深圳”的要求,深圳市委对我院办学提出了“育有效人才”的要求,所谓“有效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高素养人才。它是对党的 教育 方针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具体化。之所以说它是“具体化”,主要表现在内涵上,它与深圳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了,在深圳经过第一次创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深圳发展资源紧缺的现状,深圳第二次创业提出了建设“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培养有效人才可以说建设“效益深圳”对教育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2.2文秘有效人才的基本标准

经过对深圳秘书岗位的调查,我们认为文秘有效人才,从总体上来说应具有“六会一高”,“六会”,即会做人、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会说话、会学习;“一高”,即办文办事办会效率高。

“会做人”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个合格秘书应做到:忠于职守、严守机密、讲求效率、善于合作,恪守信用、文明礼貌。

“会办文”就是“坐下来能写”,学生不仅能写各种文体,而且懂得各种办文程序。

“会办会”就是能将组织策划大型的会议或活动,能做好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会中的服务工作以及会后善后 总结 工作。

“会办事”就是对内能处理好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在外办事能把握好度,能维护好领导的尊严和公司的形象。能具有一些具体事务和基层管理工作。

“会说话”就是“站起来能说”,要求文秘人员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高效率”就是秘书对工作反应快,能快速做好各种办公事务的准备工作,能使用现代办公设备。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深圳文秘人员还需要下面的特色能力:粤语表达能力,繁体汉字识别能力,信息与资料的快速整理能力,汽车驾驶能力。

2.4在文秘专业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有效人才

培养有效人才是形成文秘专业特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专业建设包括人才规格的定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都要在培养有效人才的基础上进行。坚持专业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培养文秘有效人才的具体措施如下:

2.4.1通过研究深圳的港资企业及与香港机构合作企业,设计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前文所述可知,文秘专业要办出自身的特色,必须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将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培养方案。通过调研,本专业确立了新的培养规格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合深圳 经济 发展需要、能以中 英文 作为交流语言,以信息技术为沟通主要手段,掌握文秘基本理论,熟悉深港行政管理与文秘业务操作,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拥有现代秘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文秘人才”。同时还形成了语言、秘书、 计算 机、商务活动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2.4.2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完成高职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文秘专业要培养熟悉深港企业运作的秘书人才也必须通过工学结合来完成。为此,文秘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应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上,首先需要加强校内实习基础的建设,为学生随机的、经常性的教育实习实训提供保障。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

2.4.3通过评价主体转换,形成有效人才新指标体系

过去教师在考核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一卷定终身”。由于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后来又增加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虽然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但是主体依然是教师,而教师多是从其知识和一般能力来评价,这很难反映出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对于有效人才的评价,在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应引入社会职业资格认证式评价和企业信息反馈式评价,以形成新的评价体系,着力人才有效性的评估。

参考 文献

[1]杨念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9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全面保障

我委领导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10月8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李意珍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委扩大会议,组织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讨论通过了《中共x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对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全面部署,重视程度具体体现在“五子”。一是摆上“位子”。按照意珍书记提出“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教育系统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的要求,各个单位都将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成立“班子”。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意珍书记任组长,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成员任副组长,高校、局机关党委、市局直属单位和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三是挂上“牌子”。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挂上“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牌子,办公室主任由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陈贤德兼任,五位正处级干部任副主任,并从相关单位抽调11名骨干组成工作队伍,处理日常工作。四是理清“路子”。从教育实际出发,明确了“一条主线,五个带头,六大解题”的总体思路,即要求教育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线,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落实整改,以解决教育科学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抓手,重点解决强化安全责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改善民办学校发展环境、抓好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等六大难题,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市民群众。五是保障“票子”。设立专项经费,基本保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正常需要。

二、突出教育特色,深入学习调研

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我委按照“重在深化思想认识、重在转化调研成果”的部署要求,发挥教育行业优势与特色,紧密联系实际,一环紧扣一环,重点抓好“广泛发动、深入学习、深化调研、主题实践”四个环节:

(一)广泛发动。

10月15日上午,市委教育工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受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李意珍委托,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宝泉作动员讲话。要求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务必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战略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有关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解决突出问题是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促进科学发展是目的;提出要在四个方面见成效,即要在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上见成效,要在突出重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上见成效,要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上见成效,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转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见成效。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检查指导组第七组组长邱福元在动员会上讲话时,充分肯定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扎实细致,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卢沙主持会议。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陈贤德就《中共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作了说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成员,各高校二级学院(或系)以上党组织负责人,市教育局机关、直属单位全体党员,市局直属学校党支部书记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导检查组全体成员参加大会。动员会后,各个单位和学校相继召开动员大会,主要负责同志作动员讲话。据统计,各类动员会52个,参加动员大会的党员覆盖率100%。

(二)深入学习。

我委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重点抓好“五个一天”活动。

读一天。我们要求各个单位组织全体党员采取自学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各直属单位组织党委(总支、支部)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dxp、jzm论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学习晚间选编》等著作,同时阅读《绿色智慧》、《你身边有我》、《人水和谐》、《规划未来》,以及学校推荐的15本书籍,比如《世界是平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同的未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国管理智慧教程》、《复兴之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了党旗更鲜艳》、《审美心路》、《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实践》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化思想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一天。按照计划我委拟组织三场专题报告,目前已完成两场。一是10月29日,邀请市政府绩效评估二组组长王福谦博士,以“提高工作绩效,促进科学发展”为题,给高校、市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学校有关负责人作专题报告,重点解决工作作风和效率问题。二是11月4日,邀请市委讲师团陈长治博士,就科学发展观有关问题作专题报告,重点解决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问题。三是打算12月份,拟请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就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问题作专题报告,重点解决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问题。各个单位也分别举行专题辅导报告。如电大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作专题辅导报告,深圳实验学校邀请市委讲师团文练忠作专题辅导讲座,市第二高级中学邀请省督学、华南师大教授张俊洪教授作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题讲座。据统计,市委教育工委系统举行专题报告会56场,参加人员8215人次。

访一天。根据《市委教育工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领导干部联系单位安排表》,李意珍、张宝泉、卢沙、陈贤德、李长弓、唐海海等领导分别走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城、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深圳小学等,与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听取基层意见,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

讲一天。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在走访联系点时,结合学校特点,联系单位实际作专题辅导报告。与此同时,18个单位和学校一把手都在本单位、本学校作辅导报告,既教育别人,也提高自己。据初步统计,“讲一天”报告有42场。

谈一天。教育局机关党委17个支部分别召开座谈会,通过座谈交流来谈认识体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单位建设献计献策。各学校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主题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谈认识体会,谈意见建议,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据统计,党员提交交流学习体会文章3363篇。

(三)深化调研。

面上调研。我们结合政风行风“回头查”,设计4套(高等院校学生、高中家长、小学和初中家长、教师)调查问卷,同时市、区两级教育系统召开800多次调研会议,并通过明察暗访、个别约谈和电话访谈等方式,收集原始意见和建议1183条,经归类整理为18类、464个问题,包括机关作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管理、招生办学、教育均衡化、后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把这些意见与建议逐条整理给相关处室和单位、学校,因势利导,印发《关于组织召开干部思想作风剖析会反思查摆问题的通知》(深教党[2008]47号),要求相关处室和单位根据相应的问题、意见与建议,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支部组织生活会或案例剖析会,认真分析根源,逐条进行整改。在学习第一阶段,各单位、学校又召开各类座谈会79个,剖析案例57个,征求意见建议317条,初步解决实际问题120个。

重点调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至少牵头一个调研课题,重点围绕深圳教育推进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等问题开展调研,成立“深港教育合作与教育国际化”、“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视引导和科学发展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专题调研组,实行领导牵头、组长负责制,广泛发动行政干部、专家学者、基层教师参与,抓紧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针对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又专门组织调研班子,重点在解决代课教师待遇、午托班、学校安全问题等方面加强调研,形成了初步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专题研讨。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集中1天(拟于11月20日)召开务虚会,分析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对策。要求各单位和学校都要召开一次务虚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力在转化应用调研成果上下功夫、求实效。

(四)主题实践。

我们结合实际,丰富主题实践活动内容,重点组织开展“五个一次”活动。

算一次帐:我们利用市局对18个直属单位和学校进行内部审计的契机,全面开展“算清教育成本,建设节约型学校”活动。各个单位和学校,通过算帐,找出差距,制定相关制度,进行成本控制,节约教育资金,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如实行设备物资购置申报制度,按需采购,避免了物资采购和随意和浪费;对日常办公用品采取领用登记制度,学期末进行汇总统计,根据统计结果采购下一学年度办公用品,避免无计划采购造成的浪费;制定校园公共财产管理和损坏赔偿制度,有效控制了财产损坏造成的费用开支等等。

办一次事:就是进行换位体验,根据本单位的职责,把自己当成服务对象,从第一道程序开始去办一件事,全程体验在本单位办事的效率、服务质量和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听一次意见,就是在办一件事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基层单位、服务对象对改进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找出认识差距、薄弱环节和对策建议。局机关党委组织公务员开展“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活动。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听一次意见:10月22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宝泉会同有关处室、学校负责人,接待4批来访群众,倾听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看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宗先生反映说,自己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儿子在深圳电子技术学校就读,因此申请减免学杂费。从2006年开始相关申请都获得了批准并得到了执行,可是2008年第一学期的申请却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张宝泉当即对相关处室说:“必须进一步建立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机制!”责成学校查找原因,抓紧落实,确保不让一个特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11月11日上午,张宝泉做客“民心桥”节目,接听热线电话,与市民群众共同探讨关于午托班、代课教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教育热点问题。有听众反映孩子午拖困难,张宝泉表示,市领导高度重视解决午托班问题,要求市教育局抓紧调研,提出解决办法,目前从根本上解决午托班问题的具体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学校也要积极利用条件,尽可能办好校内午托班,切实解决孩子午餐和午休问题。针对代课教师提出的待遇问题,张宝泉指出,促进深圳教育的科学发展,基本前提是要认真解决好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目前市、区教育局正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起草相关文件,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出台相应政策,计划用两年时间妥善解决代课教师待遇问题。同时,我市抓紧筹建教科院,集中管理课程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培训等工作,提升继续教育层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张宝泉还表示,家长反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市教育局会高度关注,采取措施,检查督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看一次点: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干部分别下到18个联系点,深入调研,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问一次计:解决校园安全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我们调动各方面力量来抓,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问计家长”活动,各学校组织家长代表检查学校安全设施,从家长的角度考察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此项活动收到家长163条意见与建议。另外,我们印发《关于在市委教育工委系统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和学校广泛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科学发展金点子”、“科学发展在身边”、“科学发展从我做起”等活动,目前征集到1218条“计”,其中电大开展“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条计”活动,征集到100多条“计”。我们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颁发获奖证书,作品将刊发在《深圳教育》(周报)上,并收入《科学发展大家谈》一书

三、重视台帐建设,加强舆论引导

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扎实,富有成效,台帐建设情况可见一斑。我们一方面加强台帐建设,做到有序扎实推进;一方面加强活动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对深圳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特制定本意见。

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是新时期深圳肩负的新使命。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纵深发展,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党的十七大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进程,全国各地形成了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蓬勃发展态势。深圳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已达到一个较高平台,正面临着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突出制约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新形势下,中央和省对深圳的发展高度重视。中央要求深圳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做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强调深圳经济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省委要求深圳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中央和省的要求为深圳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赋予了新的崇高使命。深圳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高扬经济特区这面旗帜,以改革开放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以“特”的意识、“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冲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障碍和束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而不懈奋斗。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总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争当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创新的先锋,继续发挥好“窗口”和“示范”作用,为全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勇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魅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目标任务。高扬“一面旗帜”:继续高扬经济特区这面旗帜;瞄准“一个目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作为深圳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两个面向”:面向世界加快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创造发展新空间;实施“九大重点突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港合作和国际化城市建设、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充分发挥人大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将立法工作纳入市委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健全和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合理调整人大相关工作机构,科学整合人员编制,进一步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立法力量,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人大在计划、预算方面的审查监督作用,完善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健全和完善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适当增加常委会会议次数。改革重要议案审议、表决方式和机制。三是争取增加市人大代表数量。四是探索人大部分常委专职制度。五是支持人大对“一府两院”在财政预算、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等问题进行询问、质询。六是完善区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增强人大代表的民意基础,扩大人大会议市民旁听人员的范围和数量。积极探索人大代表与市民沟通的方式。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派的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政协党组的作用。二是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规范政治协商的内容和程序,积极探索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沟通、反馈等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政协参政议政的工作制度,支持政协委员对全市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评议等民主监督活动。探索建立政协提案办理评议制度。三是加强政协的组织建设。合理设置政协界别,把新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代表人士吸纳到政协组织中来。探索实行按常住人口比例适度增加政协委员数量,创新政协委员产生与退出机制。完善政协委员的管理机制。合理调整政协专门委员会和相关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工作。四是加强同派合作共事,支持派、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建立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

(三)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一是扎实推进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行代表提案、询问、质询、视察、调研和联系党员群众制度。经批准逐步扩大区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委决策机制,制定市委全委会和市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工作规则。三是稳妥地开展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处理的试点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五是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内事务透明度。六是全面推行居委会直选制度,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制定出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实施纲要》。一是完善立法机制。整合全市立法资源,实施法规规章集中起草,并建立公开征询制度,法规规章实施一年后要进行效果评估。二是完善法规建设。大胆借鉴移植先进法例,全面加快立法步伐,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积极争取解决“一市两法”问题。三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探索从制度建设、机构职责与编制、公共财政管理、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实施法治化,全面规范政府行为,争取成为国家建设法治政府的试点城市。抓紧出台《深圳市法治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四是完善执法机制。强化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探索刚性执法,以身份证和居住证为载体,将违法记入个人诚信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等重点领域实施定额处罚,加大处罚力度。合理配置和划分执法职责,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执法,加强一线执法力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五是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化改革和监狱劳教系统的专业化改革。全面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六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和司法的监督制约,推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访巡访制度,加大舆论监督。七是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八是加强公民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五)完善公民有序参与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党委、人大、政府的重大决策、决定,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听证、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公开听取意见。制定出台《深圳市舆论监督条例》,规范和加强舆论监督工作。

(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一是制定《中共深圳市委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要求及工作举措,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完善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的职位要求、操作程序、人选情况、选任结果等。三是探索建立重要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市委全委会初始提名和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办法。四是积极探索公务员职位说明书制度,明确各职位的主要职责、工作标准和资格条件,并运用到招录、培训、考核、轮岗、职务升降、监督奖惩等干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五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与职位说明书、绩效评估相衔接的干部考核办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客观科学评价干部。六是制定市直机关与基层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办法,丰富干部工作经历,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三、面向世界加快推进国际化

(一)大力推进深港合作。以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为载体,全面合作、互利共赢,当好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区。一是尽快推进启动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双方共同成立联合专责机构,争取国家支持,制定建设开发方案,进行国际招标,使河套地区成为新时期深港加强深度合作的一个标志。同时,与香港统筹研究“一河两岸”的开发建设,打造深港两地新的增长极。二是进一步加强深港金融合作。学习借鉴香港金融业的经验和优势,促进深圳金融业地位的提升,与香港共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完善深港两地清算系统,进一步加强深港间资金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扩大深港两地企业间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度,尝试允许香港和深圳居民在深港之间有限度地汇出和汇入人民币,配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积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正确途径。三是推动两地证券交易所合作。争取深圳成为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试点城市,在QD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和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框架下探讨“两地交易所会员参与者互认”合作,促进资本市场融合。抓紧筹建资本市场学院,共建资本市场人才培训基地。四是着力吸引更多的香港金融机构在内地的营运总部和后台部门落户深圳。五是加强深港科技合作,以深港两地所聚集的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形成一个跨城市、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聚集带。同时,继续加快推动深港两地创新人才、设备、项目信息资源等交流与共享的步伐,共同建设若干高水准的公共技术平台和具有带动作用的创新型产业项目。以“深港科技创新圈”为重点,加强深港产业合作,努力探索深港产业分工合作新模式。六是加快深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地机场合作,加快推进两地机场间铁路快线接驳项目规划建设,共建国际级的航空大港;加快京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促进深港交通一体化。完善两地口岸设施规划建设,探索口岸查验新模式。促进两地通讯邮政便利化。七是积极争取赋予我市更大的税收管理权,以缩小深港两地税负差异为目标,进一步促进深港物流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便利流通。八是建立两地人才流动机制,吸引香港国际性人才来深就业。九是全面推进与香港在商贸、旅游、会展、教育、文化、体育、警务、环保、医疗、城市建设管理、灾害联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借鉴香港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社区建设、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十是积极探索深圳户籍居民更便利往来香港措施,推动“深圳通”与“八达通”互通,进一步促进两地生活和消费便利化。十一是把前海湾地区作为新时期深港深化合作的重点区域,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在CEPA的框架下,全面开展深港高端产业的合作,借鉴香港推进国际化的先进经验,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学习追赶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国际一流城市的样板地区。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地位,进一步提升深圳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扶持航母型企业,打造深圳本土跨国公司群。二是积极申报设立保税港区和航空港保税物流园,争取尽快开展保税区转型发展试点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大力推进越南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和招商,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境外合作区的样板项目。四是加大深圳驻海外经贸机构建设力度。建立企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支持平台和孵化器,完善企业境外发展的全球经贸协作网络。五是加强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国际营销,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六是尽快成立深圳国际化高级咨询顾问机构,充分利用国际智力,充分听取吸收国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我市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七是加强对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探索并建立综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发挥进出口产业损害预警系统作用,维护金融等重要产业的经济安全,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三)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面向全球以国际视野审视自身,以新加坡和香港、首尔、洛杉矶、伦敦、纽约等为学习追赶目标,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管理、法治水平、文化软实力、生态建设、民生福利等方面积极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力争在优势领域取得向世界先进城市看齐的历史性突破。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探索新的文明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

四、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新空间

(一)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国家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贡献,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一是按照十七大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敢闯敢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深圳中轴线建设,大力推进深圳连接全国、全省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继续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金融、证券、外贸、口岸、高科技成果交易、文化产业交易等辐射全国的市场体系,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三是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窗口和桥梁作用,使深圳成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交流的重要节点和通道。

(二)积极推进深圳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大力加强区域合作,大胆创新区域合作新路子,通过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互补,与周边城市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和推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深圳与汕尾经济合作,按照省的“双转移”工作部署,共同开发建设4平方公里产业转移园区。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其他省市合作兴办的“深圳工业园”建设力度。

(三)继续搞好对口扶持工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交给深圳的对口扶持和抗震救灾对口支援甘肃省重灾区的任务,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灾区的支持力度,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和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争取用5年时间在贵州、河源等对口扶持地区协助建设100个“整村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实行开发式扶贫,增强当地企业的“造血”功能,支持深圳企业到对口扶持地区投资兴业

五、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一)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先进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经验,加强对国际规则的学习和运用,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全面创新我市政府组织体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政府架构。依法设定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职能,强化部门执行力量;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建立行政审批规范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规范市、区、街行政事权,探索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在光明新区先行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完善网上行政审批、网上行政执法、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公共服务和网上监控等五个系统;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统一清理和依法确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探索通过设立新的功能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等方式,逐步解决行政区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水平。

(二)推进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创新。一是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经验,探索将国资委设立为法定机构,完善出资人制度,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战略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完善党管干部体制,加大国企管理人员遴选的市场化、社会化的力度。三是继续深化国企内部各项改革。完善国有独资企业外部董事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四是继续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投资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五是进一步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推进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一是推进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确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和方式,通过“以事定费”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公平配置公共服务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建立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效率。二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机构运作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法定机构管理、在事业单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行政级别管理转为岗位等级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公共服务机构运行模式。三是推进事业单位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按照管办分离、管养分离的模式,转变事业单位归部门所有的旧体制。推进检测机构、社科机构和考务机构跨部门整合,推进公园管养体制改革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设置管理。

(四)推进公用事业监管体制改革。一是抓紧制定出台公用事业监管方面的相关法规,强化依法监管。二是建立并完善公用事业专业化监管体制,解决好监管主体缺位错位的问题。三是建立公用事业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开经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信息的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四是改进相关的监管措施。完善政府与公用事业、企业之间的相关合同和协议,改革现存的公用事业产品价格调整程序与机制,强化市场准入和竞争秩序的监管等。

(五)推进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创新。一是借鉴国际先进城市在惩治和预防腐败等方面的好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市级纪检监察派驻组的建设,并逐步扩大到区。探索实行区直属单位、街道办事处的纪检监察工作由区纪委监察局直管的体制。二是扎实推进有深圳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巩固完善已出台的各项制度与改革措施,研究探索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新措施,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快制定与完善公务员廉洁从政特别是防止公务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制度,建设公务员廉洁从政信息管理系统并实施网络化动态管理,有效防止公务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三是完善以“职责设定、目标管理、行政监督、绩效评估、行政问责”五要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责任机制,制定行政监督的专门规定,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构建市、区、街道全覆盖的综合型电子监察系统。四是在深入推进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党委、人大、政协及“两院”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全方位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使责任追究实行有效的全覆盖。五是借鉴香港廉政公署预防腐败、程序审查的做法,将宣传教育和举报工作点向社区延伸,形成上下互动的监督合力。

六、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把制度创新作为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创新政策的统筹、评估、修正机制。二是制定出台扶持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幼苗产业专项配套政策,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三是继续加大产业发展资金和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投入取向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向扶持企业创业成长环节延伸。四是尽快推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五是启动知识创新工程。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海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来深创办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进一步向深圳汇聚,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企业自办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六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建设中小企业总部园区,使优秀中小企业扎根深圳、发展壮大。七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世界一流高新园区的规划建设力度,建设高科技生态社区,加快老工业区升级改造,“腾笼换鸟”和“换笼换鸟”,把宝贵的资源用于支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八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发明之都”、“品牌之都”。

(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大先进制造业高端项目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优势传统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强力推进中芯国际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意法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深超光电第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项目、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项目、迈瑞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项目、深圳航天科技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坝光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哈飞标致合资汽车项目、比亚迪清洁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

(三)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一是促进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快金融中心区和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建设;培育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继续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创新;大力培育创业板上市资源,积极支持开设创业板市场。支持深交所扩大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积极推进华南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深圳产权交易所整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建设全国性基金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创业投资中心、私募基金中心,强化深圳在全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全力推进“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二是加快空港、海港“两港”建设,加快铁路枢纽、轨道交通网、高快速路网、国省干道网、公用航道等物流通道建设,加快物流电子“大通关”建设,完善物流产业链。推动大铲湾二期码头建设,启动大铲湾三期、远期码头建设,加快盐田港东港区建设,加快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提高空港客(货)运能力。加速把深圳建设成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会展业、电子商务,推动服务外包业发展。四是发展壮大旅游业。推进实施大鹏半岛和西部滨海地区发展策略,建设国际级滨海旅游休闲胜地;全面启动深圳湾15公里海滨休闲带和大鹏半岛金沙湾建设,加快建设可停泊15万吨级国际豪华邮轮的南中国最大邮轮基地——蛇口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推进大型中法文化合作项目——深圳未来乐园建设;推进欢乐海岸建设,形成新的旅游景区。五是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企业总部落地工程,加快后海、前海、光明新区和大运中心选址建设“深圳企业总部基地”,在建设中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规划建设行业总部功能区;加快推进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入驻深圳。六是大力发展都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远洋渔业。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均衡化普惠型转变,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继续推进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确保政府投资计划中涉及民生项目的资金比例不低于70%。二是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和创业示范市,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政策环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进一步维护好劳务工权益。三是推进教育公平化发展。加快推进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改扩建工作,力争2009年全部完成。合理规划非义务教育学校在特区外的布点。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是提供均衡化公共医疗服务。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建立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改革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筹资制度及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制度。年内新建30家社康中心,实现全市社康中心的全覆盖;抓紧落实在宝安、龙岗、南山、盐田动工兴建或改建4个市级医院。五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慈善组织,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六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切实保护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益;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七是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争取成为国家“做实养老基金个人账户试点城市”,适度开展养老金个人账户保值增值规范运作。积极推进全民医疗保险。八是加快出台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四大体系”和“五大工程”建设,完成两个豆制品厂和四个大型肉联厂的建设,加快推进平湖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力争2008年民生净福利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指标突破97%。九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两年内基本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十是年内新建180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到2009年底,力争每个社区建一个生育文化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生育文化服务。十一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和平等参与文化生活、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十二是加强对粮食、猪肉、成品油、天然气、药品等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确保城市供应。

(二)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步伐。一是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法规建设,明确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责任边界。二是探索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制定社会组织设立指引,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简化审批手续。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组织发展扶持的力度,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和加速器。四是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全面推行社工和义工服务制度。全面落实社工队伍建设的“1+7”文件,大力推进社工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计划全面推行社工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和项目购买制度。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出台进一步推动义工事业发展的意见,完善义工服务机制,逐步实现义工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项目化发展。

(四)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管武装和国防教育。加快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公共安全责任制、问责制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强预防灾害硬件建设,加大装备技术投入,搞好灾害预防宣传。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理顺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风险隐患预防机制,完善专业救助体系。创新突发事件处置模式,提升群众自救意识和能力,避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始终保持打击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构建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实现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八、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一)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工程”。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全面实施《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使深圳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的生态格局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普遍提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2010年全市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编制推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评定推广并向社会公布;规划建设一批城市雨水利用项目、污水回用项目,规划建设全市统一的再生资源分拣整理场所,深入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2010年内生活垃圾资源化率≥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建设“绿色光明新城”为突破口,把光明、龙华、大运、坪山四大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成为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城区。

(三)开展节能减排治污“攻坚工程”。坚决执行和高标准完成国家与省规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在全市新建建筑强制推行节能50%的标准,2010年内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三年内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00万平方米,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能源审计,达不到国家、省、市标准的要求其限期整改;在全市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加快建设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确保年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和3%。推进重污染行业减排和优化升级工作,2010年前重点对重金属排放行业和有机废气排放行业进行集中治理扩大“鹏城减废”行动影响力,力争2010年全市有50%以上的主要污染企业参与减废行动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龙岗河、坪山河、布吉河、观澜河、茅洲河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到2010年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其他城区达到80%实施蓝天行动,加速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2010年内对新车上牌强制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行动强制淘汰落后小机组,加快大容量节能环保电源建设;加快“数字环保”建设,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环保科技水平。

(四)推进生态体系“恢复工程”。制定出台和推进实施生态控制线保护与优化方案,抓紧出台基本生态控制线法规条例,在生态保护用地边界全面设立“基本生态控制线界桩”;对生态控制用地范围的现有产业项目,制定鼓励“工业异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促使其尽早搬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完善城市森林绿地规划,加快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积极推进生态风景林和水源保护林建设;加快采石场、取土场和山体缺口的整治和复绿工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五)推行人口环境“优化工程”。探索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人口统筹协调体制,形成人口规划、调控、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统筹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人口管理“1+5”文件实施情况全面开展绩效评估、系统分析、调整优化,全面推广居住证制度,构建统一的人口信息监测平台,以政策的、法律的手段调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建立科学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编制出台以区域承载力和产业结构为依据的“分区域人口增长计划”,加快推进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调整,强化对人口规模的刚性调控;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尽快完善城市更新改造各项政策,不断加快对旧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社区的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制定出台维护公民基本居住空间权利的法规和规章,完善出租屋管理措施,优化人居条件、维护基本人权,减小人口密度。

九、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多元文化。提炼并推广市民共同认知的深圳城市核心价值观念,组织评选并广泛宣传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种先进人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二是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理论研究工程。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等重大理论问题,纳入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科学发展观研究工程”,尽快推出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特色性的理论成果。三是提升城市人文精神水平。继续繁荣文学艺术,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弘扬深圳精神,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荣辱、树新风、倡文明、求和谐,扶困济贫,关怀弱势群体,不断彰显和弘扬城市人文精神。探索社会主义文明模式,制定创建文明城市行动纲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四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二)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一是进一步办好现有高校和大学城,继续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现有高校和大学城的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二是加快推进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创新办学模式,努力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独具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三是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引进香港和国际知名大学到深圳办学、合作研发等,并逐步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渠道,提升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尽快出台《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见》,认真落实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各项举措,进一步完善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二是打造部级创意产业园区。积极吸引知名文化企业、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总部或研发、制造、采购、财务中心设在深圳,与香港共建“创意设计研究院”,探索“一国两制”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三是继续办好“文博会”。借助海外市场资源,共同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产业信息、产品交易、投融资服务平台,提高“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加快“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积极参加世界创意城市创建活动,重点推进在设计、动漫、网络游戏、电影电视等核心创意门类取得突破。

(四)精心筹备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坚持“政府主办、市场运作、节约办会、全民参与”的方针,举全市之力精心做好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办成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届大运会。以大运会为契机,推进深圳新的一轮发展,加快国际化城市的进程,认真办好“大运文化节”,积极承办国际高端赛事,大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广大市民的素质。

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创新优化人才工作体制。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实现途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社会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建立政府、社会、市场有效互动的人才工作体制。

(二)健全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制度。出台“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引进培养中面临的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学术交流资助、创新创业扶持、出入境便利等实际问题,动态保持深圳集聚、培养人才的比较优势。

(三)整合全市各种类人才奖项。科学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每两年重奖10名对我市产业、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提高“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的金额。建立深圳人才事迹陈列馆。

(四)加大引进国际专才力度。按照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通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赴海外招聘人才等途径,积极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留学生创业园、产业园建设,扶持留学生企业做大做强。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11

关键词:城市规划大运会长远影响

1办大运促宜居城区建设

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目标,也是居民的向往和要求。举办大运会既是龙岗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功能的机遇,也对龙岗提升宜居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区环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主要内容涵盖城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城市市场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等。大运会要求龙岗必须做好城区环境的有关工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举办大运会虽是一项临时性、短期性工作,但关系龙岗每一个居民,关系到龙岗未来的发展,改善城区环境、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区功能都离不开其本来的目的和要求。大运会、宜居城区和龙岗发展等应该也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这不但考验着政府的财力,更考验着相关方尤其是决策方、建设方的观念、理念、思维和方法。也就是说,城区环境的建设和提升固然不能脱离举办大运会的要求,要围绕大运会做好每项具体工作,更应从以人为本、从全局出发,注重人的需求、注重全局、注重长远、注重细节。

因此,城区环境建设、市容市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其原则是以人为本。龙岗的选择是,全面理解、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以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系统规划,有序建设,构建绿化、美化的城区环境,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区风貌,完善系统、配套的城区功能。如此,在给大运会一个美丽龙岗的同时,更将给龙岗和龙岗居民一个美好的未来。

2依托大运平台 擦亮城市名片

城市形象推介、打造城市名片需要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全方位挖掘,需要外在形象、内在底蕴的全新包装提升,更需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项目排定和主题活动设计。4年来龙岗区各项迎办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斐然,但在城市形象推介方面则略显不足,贸工、旅游、文化、宣传等有关部门完全可以更有作为,尽快启动“大运•龙岗城市形象推介”系列活动迫在眉睫。

成功的城市形象推介对一个城市的内涵式空间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龙岗经过建区18年来的发展,在通讯设备、计算机、芯片、家电、家具、眼镜、新能源和物流、文化、旅游等方面已形成有实力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作用明显,有很强产业配套能力,华为科技城、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龙岗海洋生物产业园……大运会的脚步渐行渐近,将于五月举行的第七届文博会及各分会场自然应该成为我们“大运•龙岗

城市形象推介”活动的一个重头戏。同时,或由政府搭台、或由企业领衔的各类展销会、交

易会、论坛等,应创造条件,加大安排密度;文化部门在展示和安排本土原创文艺精品方面作好部署;旅游部门应在短途深度游、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有所作为(亚运会期间广州开办“手信街”就值得借鉴);宣传部门可借各国记者云集之际推出策划、邀请采访并加强联系……使“大运•龙岗城市形象推介”系列活动丰富圆满,接连不断。致力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的龙岗区在日益国际化和深度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的是“永不落幕的推介平台”,让“大运•龙岗城市形象推介”系列活动成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并以此不断擦亮龙岗的城市名片。

3 三大平台促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龙岗分别在深港举办高端服务业招商推介会之前,龙岗发展体育产业的战略终于清晰起来:充分利用举办大运会的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把龙岗打造成深圳市部级体育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要素市场,建设重点体育服务体系与功能区,促进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龙岗将要构建三大平台――大运中心、体育新城、大鹏半岛――以支撑起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业已清晰的产业战略。

3.1 “大运中心体育商务圈”猜想

就在深圳刚刚申办大运成功之后不久,对于龙岗发展体育产业的呼声就逐步高涨起来,龙岗区委党校刘继国博士还专门提出了“大运中心体育商务圈”的概念。

“所谓的‘大运中心体育商务圈’,是以大运中心为依托,以体育产业为龙头,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功能,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发挥规模优势和积聚优势的区域。”刘继国表示。在刘继国的谋划中,这一体育商务圈将由体育用品集散区、体育服务聚集区、体育产业配套区三大板块构成。

据深圳市体育局的领导说,深圳在部级体育产业基地挂牌后将提出申请,把体育博览会永久放在深圳,从而发挥深圳海、陆、空三种口岸齐全的优势,整合国内分散的体育产业资源。如果该计划能够成功,深圳应该把体育博览会放到龙岗会展中心,把龙岗会展中心打造成为专业的体育会展中心。如果该计划不能够成功,深圳也可以结合自身和周边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达的实际,以龙岗会展中心为基地,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展览业,定期举办各类体育器材、体育设备、体育用品的专业展览。

对于体育用品批发中心,可以借鉴东方国际茶都的经营模式,为产品流通提供低成本的交易平台,吸引广东、福建甚至全国的体育用品制造商进入批发中心,同时把体育用品卖给全世界的客户,使大运中心体育商务圈成为全球体育用品的集散地。

第二大板块体育服务聚集区包括了体育用品研发、总部经济、体育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观光、体育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龙岗是全国首批篮球城市,应该发展篮球项目,如CBA、NBA以及体育表演。

第三大板块是要为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提供必要的配套,包括高级医院、国际学校、高尚购物中心、高尚住宅、星级酒店等。配套区不仅要在大运会期间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要与体育用品集散区和体育服务聚集区密切配合,形成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大运中心体育商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大运只是一个起点

大运中心落户龙岗是经过了多次论证和激烈的竞争后作出的决定,专家称这一决定可谓是一步棋定全局,不仅在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上达到了一个平衡,而且从长远来说,为深圳体育事业的发展赢得了巨大的空间――在整个珠三角城市群中,除了广州举办过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设施比较完善外,其他城市都缺乏大型的体育中心。而深圳此举,将建立起一个足以在二三十年内承担各种大型综合型国际比赛的体育中心。

凭借大运会这个契机,龙岗将一跃成为深圳乃至珠三角的体育中心,而大运过后众多体育场馆的经营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发展体育产业,以大运为契机培育起体育市场和体育人才队伍就成为龙岗的最佳选择。

大运对于龙岗的体育产业而言,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迎着大运走来,龙岗看到的是一个体育产业发达、体育赛事频繁、体育人才辈出的新功能区蓝图。

4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防止场馆空壳

合理安排和控制大运会投资规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任何为大运会而准备投资建设的项目,不能一拍脑袋就匆匆上马,必须先要经过多方严谨、科学的论证。在建设过程中,适度透支是必要的,但要对后期风险进行评估,不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伤筋动骨”的损伤;任何新建体育场馆和设施,包括必要增加的城市建设,在动工前都要经过“长效利用可行性”分析。一方面,要在投资模式上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如可通过招投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力求前期投资与后期利用、运作、管理达到理想的平衡,要考虑后期回报率;另一方面,建设规划要与全民健身需求和城市居民的生产、生产需求结合起来,防止场馆设施建成后变成浪费的“空壳”,而是要让其继续为民所用。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办理流程范文12

大型国有设计院在一些人眼中趋之若鹜,在一些人眼中无动于衷,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嗤之以鼻。大院真的是优势吗?如果是,它还将是优势吗?作为大院的设计师们能够利用好大院的资源并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引领建筑文化的潮流吗?我们希望通过在BIAD改革进程中T3建筑工作室的成立和成长,回答问题。

BIAD-T3建筑工作室

2005年6月,15个在北京机场设计中志同道合的建筑师组建了T3建筑工作室。在随后三年多的设计实践中,我们把视野拓展到了机场、办公,体育、酒店四大领域,用我们的创作热情和辛勤工作以及在北京机场设计中磨炼出来的团队精神和设计模式,创造出了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5.0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设计完成98.6万m2

2005.08北京创辉国际中心设计中标11.8万m2

2005.10北京新云南洲际酒店委托设计10.5万m2

2006.02北京机场口岸通关与行政信息中心设计中标12.3万m2

2006.06北京密云体育中心设计中标1万m2

2006.08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设计竞赛第二名27万m2

2006.11科威特冰雪世界委托设计42万m2

2007.01昆明新机场工程合作设计中标55万m2

2007.04大连体育中心合作设计中标40万m2

2007.06北京爱慕内衣生产展示中心委托设计5万m2

2007.09北京龙熙温泉酒店二期设计中标6万m2

2007.10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设计中标47万m2

2007.11深圳南山中心区超离层设计委托27.5万m2

2008.02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合作设计中标55万m2

2008.05郑州天瑞国际中心设计中标40万m2

2008.10北京中组部酒店设计中标4.5万m2 br>

现在我们正在深圳和北京两地协同工作,力求再创造出一座世界级的国际机场航站楼。

在我们工作室里没有大师或院总领衔,也没有哪一个领域拥有绝对的实力,因此我们更加崇尚团队精神和合作的力量。我们每一次都是倾尽全力,并从中提升自己,每个人都在集体的智慧中受益匪浅。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培养建筑创作的国际视野,看看洋人们在做什么,大师们在想什么。

我们努力设计着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同样珍惜与世界一流事务所合作的机会。从北京机场的设计配合,到大连体育中心和深圳平安中心的分工合作,再到深圳机场的战略联合,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并且进步着。

我相信这不单是一个工作室的奋斗缩影,也是BIAD乃至整个中国建筑界的设计思考与积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也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已经在路上(图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口岸通关与行政信息中心

北京机场口岸通关与行政信息中心用地位于机场物流园区的中心位置其北接顺平路及城市绿化带南临机场新航站区,用地总面积:4.15万m2总建筑面积:11.98万m2,建筑设计高度45.0m。

本项目是首都机场北区扩建的核心建筑,是信息化、集成化的货运业务一站式办公机构,涉及海关、检验检疫、外联等口岸部门及外航、国航、BGS等货运企业。

建筑形体以功能需求为主线,通关大厅、货代办公,海关办公,外联办公、检验检疫依次展开,并通过多个绿色中庭、下沉庭园,屋面绿化等生态空间使每组办公空间拥有各自不同但又环环相扣的建筑形象创造一个高效率、信息化,国际化的中国最重要货运口岸形象。

通过对项目背景,用地,功能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确定了以下设计原则:

群体式建筑布局模式采用功能相对独立的建筑相互组合,运用合理的布局建立各建筑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以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形成鲜明的标志性。

高效、灵活、高品质的办公环境创造:设计采用标准化的办公空间模式,办公标准层净高为3.0m,注重办公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办公需求:注重室内外办公环境的创造,满足现代办公楼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图2~7)。

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深圳繁荣与持续发展的见证建筑形体的力量与平衡,足以代表城市个性的地标建筑。简洁现代,庄重恒久。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彰显业主在中国保险业的领导地位。

建筑理念源于平安大厦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要求同时直接回应周边环境和地段情况。此高层建筑将成为中国深圳平安的新地标,将成为冲破天际线的里程碑。建筑地上高度达到588m。该建筑地上地下共计127个楼层,最高的楼层为118层,高出地面550m。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01地块,益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西南角。地块西侧与低密度购物公园COCO PARK相邻,东南与深圳会展中心相望。规划中建筑定位为国际标准高端办公商业综合体。大厦的高度是深圳普通高楼的三倍。这意味着站在其上望,视野会极为开阔。大厦形体的出发点是希望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宽阔的视野。在高出周围大楼的层数上,大厦的形体作了拓宽。

系统的结构是一个有效的斜肋系统。斜肋在比例上逐渐递进,迎合了底座上较小的角度和较短构件及高层上更大角度和更长构件不断变化的力的要求。

通过光滑、多表面的对比,以及复杂立面自身具有的自遮蔽效应,一年中可以少吸收太阳光17%左右。凹陷部分形成了空气凉爽的区域,使得大厦上部更多楼层可以享受到自然通风。多立面形状粗糙的表面进一步降低了涡激振动,使结构更为有效。

建筑物中包含27.86万m2的国际标准优质办公空间。办公室地面的设计可适应各种市场需求。建筑的锥式形式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地板尺寸。三个空中大堂被定义为直达梯和穿梭梯间的转换空间。每天数量众多的使用者穿梭经过,因此它们也是极为重要的楼层。

空中花园为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各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心。建筑物的整体形式提供了4%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构成了空中花园位于塔楼的顶部及较宽阔的部位。通过室内沿边的梯形剪切块形式可将光线充分引入楼面深处,并有助于降低总体能耗。同时,这样的边庭有助于提高塔楼室内外的识别性使更多在塔楼中的工作

人员能够直接欣赏到整个深圳优美的景观。挑空空间增强了各楼层间部门的连通性,而这在一般设计中是常被忽视的。这种设计有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并在员工之间形成亲密的团队意识。

望平台设计为供公司贵宾娱乐的设施,供客户专用。从各层均有360°的视角,考虑到现场的方位和高度,这将无与伦比。邀请客人到这些设施中将是很值得并具有吸引力的。双倍高度的望甲板接待楼层位于第111层。该层将提供接待,休息及会议室设施。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可持续性策略是获得最优化的用户舒适体验,同时节约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目标是为商业开发的可持续性设立一个新的标准(图8~11)。

大连体育中心

大连体育中心位于大连市主城区北部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均衡服务大连主城区,金州区,新城区和旅顺口区的核心定位。中心具有整合主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规模和内容,和较大的发展腹地和空间,规划总占地80ha,并能整合东北侧的运动公园,成为大连体育发展的集合区。

中心以动态的布局建立与城市互动的架构和“运动之脉”的空间含意:打破了传统的轴线对称的静态关系,寻求运动中的平衡,增强与周边城市功能和自身内部的互动与对话。主体育场及主体育馆,以错位扭动的构图方式结合其附属设施形成由东南向西北的发展主脉,顺应主脉动态趋势衍生出发展辅脉,其他场馆和设施结合辅脉进行布局。功能布局以混合分区为原则,强化体育中心活动的多样性和功能的互动性,以保证区域一年365天每天多时段的活力。强化主轴空间作为功能纽带的作用。在场馆功能混合布局的策略下,空间结构的主轴利用立体化的布局,不但成为带动场馆多功能用途的服务网络中枢,更以多角度,室内外交融的配置方式将原本体量过大的大型设施以更具有邀请性及参与性的姿态,形成充满活动趣味的“运动体验走廊”。

体育中心将包括体育活动主要的场馆和空间:中心体育场,观众坐席80000人,附设两个标准田径练习场。中心体育馆,观众坐席10000人,能够举办世界A级比赛的综合体育馆,附设两个练习馆。网球比赛场馆:10000人,附设20片室外网球训练场。游泳比赛馆观众坐席5000人。综合训练场馆。体育教学科研楼和运动员生活服务中心。预留生活及配套服务区。

体育中心应当提升城市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通过充分营建运动的精神与氛围,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核心,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从而带动城市的建设,形成城市发展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充分扮演“运动之脉”的城市重要角色。她将突破传统设施孤立发展的模式,以互动为原则,以“有机融合”为设计精神,借助城市发展动力和自身滚动开发的效益,全面发展并成为城市空间和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心强调混合使用的重要,与周边城市机能形成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成长模式,塑造了多元化的新区风貌(图12~15)。

科威特冰雪世界

科威特冰雪世界是科威特亲王领导的一项雄心勃勃的城市开发计划。人们将在热带的海边上,沙漠旁,发现一座完全属于冬天的世界,她还将是科威特国家冰球队训练和比赛的场所。同时,设计还规划了一座设施一流的大型购物及娱乐中心。

美丽的科威特城延波斯湾的海岸线依次展开,方案选址在波斯湾边的一个海港旁。设计中汲取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概念,利用苍劲有力的折面造型,表现冰雪世界的主题。

冰雪世界的总建筑面积:41.8万m2,拥有滑雪馆面积:5.9万m2,滑雪公园面积3050m2,主冰球馆面积2.8万2,五星酒店面积:7.9万m2,购物娱乐中心20.8万m2。其中滑雪馆内包括回转区域垂直高度差120m,线路坡度20°,线路宽度40m,旗门数量60个。高级道垂直高度差80m,线路长度435m,线路宽度40m。中级道垂直高度差23m,线路长度230m,线路宽度40m。

建筑要反映冰雪运动场馆的构造特点,充分解决冰雪环境与炎热气候之间的巨大反差。同时,为避免冰雪世界超大尺度的建筑体量对于城市的不利影响,设计中有意把专业雪道从造型上分为两组,从而突破了常规滑雪道单一的形态特征,并且通过充满动势的形体自然的和购物中心相互穿插,融合,使整个冰雪世界浑然一体。五星级酒店和专业冰球馆陪衬在滑雪道的周围,建筑或卧或立,与主体建筑在对比中形成更加的统一(图16―19)。

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

深圳国际机场是中国的第四大机场,也是地位重要的国内干线机场及区域货运枢纽机场。深圳机场T3航站楼建成后将与本区域的香港机场,广州机场、澳门机场,珠海机场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珠三角机场群,并对本地区的社会与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T3航站楼分为航站主楼,十字指廊候机厅,远期卫星指廊三个部分,一期共提供62个近机位和15个邻近主体的远机位,合计建筑面积55万m2。T3航站楼设计目标年为2035年,预计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3 600万人次,国际旅客900万人次,预计高峰小时旅客人数为13 716人,年飞机起降架次为37.5万架。它的建设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深圳国际机场的总体效率,做到以人为本,功能齐全、流程合理、造型优美,使之真正达到国际一流机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

T3航站楼极具特色和富有前瞻性的设计,宣示出真正的抵达之感。以空气动力学曲线为布局的屋面,既蕴涵航空工程学的最佳原理,又能引发深圳这座年轻的滨海城市所带给人们的浪漫体验和诗情画意。

当今航空业,飞机调度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航站楼停机坪的曲线设计,不仅呈现出优雅的外观,更重要的是,能容纳最大数量的停机位,并使飞机在停机坪上运转,操控简便高效,近机位停靠方式的多种组合,进一步强化了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