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教育的方法

医学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3-05-30 10:16:29

医学教育的方法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中医教育;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在近些年的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本身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预行为,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密不可分,即任何一种或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及应用得成功与否,直接由其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决定,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和有效应用是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兹以-BL系列,即PBL、TBL、LBL、CBL几种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1-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概况及组成特点

-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在积极地推进与尝试,但鉴于各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模式某种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下面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其应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的适用度和优劣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更恰当地选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更大地提高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1PBL教学设计模式

1.1.1PBL特点与优势PBL(Promble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建立在让学习的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化为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改革目的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的抛出,由学生个人查阅、分析、总结资料,再按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知识要点[1]。PBL教学设计模式适用于中医院校中没有接触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较低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属于精英式教育[2],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每组配1名教师,小组在围绕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旁听和辅助,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探讨。P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借助学习问题的提出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组织形式、相关学科知识的涉猎均发挥至极致,达到更好地学习知识的目标;(2)锻炼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批判性思维,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进而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探究;(3)有助于中医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PBL存在的问题P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模式下的基本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容易不扎实,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2)若多门课程同时开设以学生自我探索式的教学设计模式为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必加重,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3)在考核评价方面不够客观化、科学化。

1.2TBL教学设计模式

1.2.1TBL特点与优势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最初是LarryKMichaelsen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3],TBL在某种程度上是PBL的进一步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其形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是:(1)先将学习要点呈现给学生;(2)学生自学的过程;(3)进行课堂测试一(学生单人独立完成);(4)进行课堂测试二(问题同测试一,形式采取小组内讨论,选举代表发言);(5)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精讲;(6)布置作业(分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自我总结);(7)小组内互评(各小组内各成员间互相评分)。T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其考核形式总体来说属于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每次讨论、发言及测试、小组内互评进行综合评价,相对科学合理;(2)相较于PBL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TBL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及课后作业,保证了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的目的,通过后期的教师精讲知识点又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切实把握。

1.2.2TBL存在的问题T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耗时长,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后时间,直接影响其对于知识的同化吸收效果;(2)TBL更强调当前课程的知识目标,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学生很难再有可能涉猎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知识点的辐射效应差。

1.3LBL教学设计模式

1.3.1LBL特点与优势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即为我国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无论大班小班均适合。L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节省师生的知识传递时间,教师不必多花精力设计知识点问题,学生不必课后花更多精力进行自学;(2)解决了大班授课的问题,一位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大班的授课形式[4]。

1.3.2LBL不足与问题(1)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几乎没有主动思考的过程;(2)对于记诵知识点不得要领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甚微,课堂有效教学率低;(3)学以致用无从谈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仅仅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而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再次输出的效果不容乐观,毕竟没有经过学生本人的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理论框架的过程。

1.4CBL教学设计模式

1.4.1CBL特点与优势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具体案例(case)为导引,案例中贯穿的问题为基础,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角色为小组讨论的主导,掌控整个讨论的方向、讨论的深度和广度[5]。C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符合教学目标的真实案例的导入高度模拟临床实例,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间隙最小化,更好地内化知识;(2)将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锻炼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CBL存在的问题(1)CBL所贯穿的案例分析、讨论耗时较长,不利于整门课程的授课,只适用于个别知识点的学习,故建议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同时开展;(2)CBL教学设计模式对教师本人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选择典型案例的能力,全面控制整个课堂节奏的能力,而教师这一切的付出目前仍无法进行量化,确定其工作量[6]。

2-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的多门课程及专业均有开展。鉴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各有利弊,尤其结合各校及各课程本身的特点,具体实施形式应各取所长、因课程特点而异,总体来说如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记诵基本知识为教学及学习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方面就更应以教师的启发式讲授知识为主,适合应用-BL系列中LBL或LBL+PBL的模式,突出教师的教的基础之上,结合着问题的提出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化繁为简,如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在学习脉诊这个重点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LBL+PBL的设计模式,因为脉诊的内容对于大一第二学期的新生来说既难以理解、抽象,又无具体的临床体会,故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先采用LBL,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具体而详细地交代临床常用脉象的特点、诊脉时的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继而在学生对脉诊有了初步且系统的认识后再采用PBL模式,即教师按照课程目标抛出关于脉诊的具体问题,学生在实训室结合着脉诊类仪器的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将之前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内容更加内化、巩固为自身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识。中医临床经典类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及中医临床类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由于在学情方面学生已有了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授课过程中以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方面就可以应用PBL、TBL、PBL+TBL、或PBL+CBL双轨式教学模式。如《金匮要略》中第九篇胸痹心痛篇的“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原文中的2个方证是临床常用经方,是学习重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医基本理论和中药方剂已然掌握,本条文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由前次课学过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演化而来,人参汤的组成及功效特点在方剂学中学习过,所以对于这两个方证学生并不陌生,而是在对胸痹心痛气滞不通的具体临证思维方面缺少训练,因此可以考虑在教学设计模式方面采用CBL或TBL+CBL双轨式或PBL+TBL+CBL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各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完全主动地将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延伸的、前沿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将在CBL中的case及PBL中的问题、TBL中的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地将仲景在诊治胸痹心痛的临证思维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单纯的、空洞的知识传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构成了中医临床类课程的有效教学课堂,真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2

    目前, 知识、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增加, 以及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临床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 简单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病人就诊情况的不同, 他们对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难完全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 因此, 在临床教学中, 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 单纯依靠授课和临床带教很难满足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临床医生的要求。这一方面内容可用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授课和学生自学打下基础。随着电脑及其应用的普及, 学生普遍掌握电脑的使用, 这是学生自学和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完善, 一方面为授课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授课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限制, 一些在授课时无法讲授或讲深讲透的内容可留给同学自学, 同时也便于他们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对一些临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 也可通过此形式来不断加深同学的印象, 以利于他们能很快地融入临床诊疗活动中去。这也要求临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

    总之, 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和获得的快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临床教师不断改革和摸索, 以最大程度地应对挑战, 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为培养新一代名医而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学生思想

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动力,也为整个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学校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健康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园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思想健康发展。

一、医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意义

医学院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会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服务者。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十几亿人口的医疗需求,所以,对于医护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同时这也对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使医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医疗技术全面提升,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学校对医学院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品德,树立认真工作、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医德”,教育学生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竭尽全力为病患者减轻痛苦、治愈疾病,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坚决同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作斗争,抵御利益的诱惑,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这些都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塑造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疗人才,推动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前进。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总书记曾经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可见德育工作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部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在道德上有缺失,那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也难以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坚持深入了解学生的工作原则

所谓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在广大青年中,他们是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着远大理想和见解的群体。现在的80、90后大学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除了具有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气质和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外,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有鲜明的政治信仰,对理想的认识模糊,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悟和学习比较淡;其次,在品德养成方面,缺少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三是,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崇尚拜金主义,追求物质享乐;第四,意志力薄弱,缺少艰苦朴素的品德。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中表现出的不良精神风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逐渐完全,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时期,由于长期处于学校、家长的保护之下,学生们对社会的了解还很少,思想和心理还存在很多的变数。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一)建立高校心理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

大学学习阶段正是学生们思想认识急剧变化的时期,这时学生们开始接触到社会,受到来自学习、生活、情感和社会现实状况的影响,思想上容易产生波动,如果不及时的给予心理指导,很可能会造成心理阴影。在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员这一职位,就是专门为学生们提供心理问题辅导的部门。辅导老师要选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思政教师,在心理辅导中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给予指导和开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健康心灵教育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灵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生们只有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在心灵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培养学生对父母、祖国、社会、他人和自己职业的爱心,教育学生们有一颗博大宽广、济世救人、扶危救困的爱心,这样将来他们在医疗岗位上才能发自内心的为病患者服务;其次是责任心,要对家庭、社会、国家和工作拥有责任心,医生这一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对病患者负责,如果出现疏忽那将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伤害;第三是细心,医疗工作需要从业者百分百的认真,对于患者要细心照料、对于药物要细心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要细心指导,没有细心的工作态度,就不能做好医疗工作。所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心灵健康的培养,要为自己的病人付出爱心,在工作中保持责任心,在照料病人时要细心,关心、同情病人,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

(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不断的进步中,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在社会上悄然兴起。如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诚信缺失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健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成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加强自身修养。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高尚的品德和美丽的心灵,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学校要成为思想文化的园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医学教育; 工作方法; 探讨

目前, 知识、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增加, 以及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临床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 简单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质 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Methods to Integrat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to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WU Chuan, CUI Hongmei, SU M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proposed to strengthen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education policies. Results found in English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taff and a variety of ways to strengthen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 can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 Meanwhi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ermeate every aspect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he human spirit can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with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o achieve high quality medical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umanities; medical students

1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高校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大平台,不仅使其成为专科领域人才,还可教其学会做事、做人,成为高素质、高规格人才。①人文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②才能适应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外语是一门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信息的语言学科。高等教育将外语教学列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必修课,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由于受专业特点、学制和课时等限制,在教学中安排过多的人文类课程是不可能的。人们获取人文知识主要凭借视觉和听觉器官,而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视听教学不仅教学手段多样,而且具备了学习人数多,总课时量大,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面广,人文、科普等知识蕴含丰富的优势,因材施教,兼顾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以渗透的方式融入人文教育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 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在背景知识的介绍中融入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了解文化背景的学习是被动的、盲目的,甚至是徒劳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迫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参与者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如何应对考试题型和内容上,采用增强应试技能等手段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各类考试,忽视了语言文化的根源性。英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英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外语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不讲方法的教学很难实现既定的目标,脱离语言本源的文化而谈语言的掌握就更不现实。教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学生了解英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引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现“真”、“善”与“美”,鉴别“假”、“恶”和“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英语成语,习语,欣赏名人诗句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2.2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

除了专业英语,现行的各级、各类高级英语教程、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等,都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指导下编写并经过反复修订的通用类公共教材,在教材选用、文章的选读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精读或泛读的目的不能只局限于给学生一种语言技能训练,如:列出几个句型,划出几个短语,翻译几个重点句,而且还在于提取文章的精华,如“The lady with a lamp” (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还应该增设人文知识目标的和达标测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跨文化知识,明确人生的目的与职业精神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乐观向上的心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不仅理解语言的一般规律、并正确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如何应对当今多元文化交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实,积极适应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趋势。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国际交流能力强、独立的、具有创新性的专业人才。

2.3 在口语课教学中融入

在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英语言的基本规律,积极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或要求学生收集与英语有关的自然、历史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驾驭外语的欲望。课堂教学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充分激发他们语言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量减少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师干预,做好实践活动的观察者和评判员。在设定话题时教师要设法将学生所学专业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或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习有所得、学有所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给予学生及时的、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再矫正出现的问题,因人而异,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劲头,提出具有难度差异的学习任务。在口语教学中,外语教师要率先垂范,不仅语言要清晰、准确,也要用和蔼信任的眼光去关注个体,对学生要有耐心,给学习者犯错误的机会,这能帮助学生养成自强、自信、自尊的精神品质。另外,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

2.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医科院校大学生除了要具有专业上的竞争力,更要有“团队精神”、 “群体意识”,才能适应现展的主流。当代大学生以九十年代后出生居多,独生子女多,生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心理受挫能力差、我行我素、个性张扬、喜欢独来独往。为此,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合作式教学法”,课堂内外结合,有效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当单元主题是“Team Spirit”时,教师可以引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手术案例,让学生懂得每一项事业的成功并非都是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预先做好人员分组和任务分配。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的本源性,发挥想象力,设定情景环境,鼓励学生大胆释放自己的情怀,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自信心。

3 结语

在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既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又学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升华,更好地把人文精神与外语学习结合起来,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只要广大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丰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外语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是切实可行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教育最理想的境界。只有在现实的环境中追求理想的奋斗目标,力求到达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教育才能称之为理想的教育。也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探索,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从而造就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风医德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1-01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受关注,很多高校都将学生的人格修养作为培养重点。尤其是医学院,如今的医学水平越来越高,但医务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稍有落后,这就要求医学院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育范围,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力度,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进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上一层楼。

1.医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医学是一门较重要而又特殊的学科,其重要性体现在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特殊性则体现在其属性划分,它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又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从人类诞生伊始,医学就随之兴起,在长期发展中,理论成熟,逐渐形成了一套庞大复杂的医学体系,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对医学的理解更为深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要求,医学开始呈现出“生物――心理――社会”的发展趋势。现代医学从“自然人”转向关注“社会人”,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或医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人文关怀,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进而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提高医学院的教育质量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各种不足,我国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逐步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医学院校同样如此,其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应与时代的医学模式相适应,当前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而医学水平都平分秋色,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学子,学校必须展开人文素质教育,将知识和人格修养置于同等地位。只有拥有了优秀的教育,医学院校才能进一步顺应医学发展趋势。

1.3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当前,各行各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而在人文社会,优秀的人才不仅是指一个人的智慧水平,而应综合其自身修养、道德素质、社会责任等诸多标准进行评判。以往的医学院校,往往将业务技能、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作为教育重点,而对学生的道德有所忽视,以至于许多人虽具有高超的医术,却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将病人视作生物体,而不是当成一个社会人看待,这与当前提倡的“人文主义”是相悖的。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则能够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从身体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进行全面培养,有利于学生实现其社会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2.加强医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2.1 概况

某医学院建于1905年,占地2985亩,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了87% ,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共有23人,图书馆纸质藏书201万册,科研实力十分雄厚,另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在全国有近200个实习基地,与全国多家大型医院都保持着合作关系。在百年的发展中,学校顺应时代,积极探索改革,培养出各类医护人才达8万多人,为国内的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当前环境中,该校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2.2 具体途径

①重视医风医德

该院校在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加重视医风医德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培养医德情感、强化医德信念、养成医德习惯等内容。2012年,该校以班级为基础单位,以学生党员为骨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围绕医德这个核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将医德医风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该校还通过一些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并设立了相应的奖学金,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增强学生的医学修养,学校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帮助很多学生树立了“仁爱之心”。

②营造人文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及素养有着重大关系,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学校极力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得每一个建筑、每一株花草都富有人文气息。为此,学校设置了草坪文化石,将医学界的典型人物浮雕馆作为学校的标志,道路、教室、宿舍、食堂等地皆设有警言牌匾,并留出一道“梦想墙”专门记录学生的梦想。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班专业讲座,聚集名家大师,弘扬传统精神,打造现代新风;并组织社会各界人才举办联谊,加深学生的思考。

③完善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涉及诸多内容,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体系,该校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写作、临床沟通技巧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实现了学科交叉、文理互通的教育体系。此外,该校还十分注重医学实践,引进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实践方式,建立了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每年都要组织优秀的学子下乡进行义诊。

结束语

当前教育界提倡人文素质教育,符合时代潮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医学院的教育水平意义重大,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和修养,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强.新时期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20(7):140-141

[2]魏寒冰,马晓玲,王慧.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10):213-214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7

关键词:医学院校 医德教育 内容

一、定义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医德教育的更加关注和重视,医德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同传统医德教育单一的医德规范要求相比,对医德教育内容的学术研究扩展到了包括哲学、伦理学、法学、医疗实务等在内的各个方面。

现代医德教育注重的不仅止于医学共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还根据学生的实际,讲授医学蕴涵的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把医德教育推及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医学伦理教育、医疗法纪教育、医学文明教育、医学消费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等;医德的内容已不断拓宽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说明了医德教育已经不单纯是医务人员的事情,而是整个医学领域甚至是全社会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内容:狭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规范,而广义的内容还包括医学伦理学中的医德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医德教育、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中的医德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课程中的医德教育内容等。

二、主要表现为

1.医德规范教育

医德规范是传统的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医德规范教育是一种显性教育方法,对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功能和鲜明导向功能,是属于他律层次的医德教育。

1988年国家卫生部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将医德规范定义为: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医德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1988年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是国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了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未在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就这一内容有新的表述。因此,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中的医德规范,仍是遵循这些内容展开的。

医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条式的,但施行医德规范教育不能仅仅是对教条的解说和背诵。通过分析医德规范内容的各条款,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包括: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医事法律要求、医患沟通能力要求、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可以说,医德规范是纲领性的,在这一纲领统领下的各层次,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医德教育体系。因此,医德规范教育应在对制度条款的学习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医德教育各层次的内容,才能深入并内化为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和医德情感,达到教育的效果。

2.医学伦理教育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医学道德观念不仅是来自外部的社会要求,也是医学自身文化价值的内在需求,因此外部的驱动和内部的滋润相结合才是我们培养医学道德的有效途径。医学的进步并不是孤立的科学行为。由于医学所面对的直接对象是人,具有生物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因此,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实践范围的扩大,不仅需要符合科学本身的物理性标准,还需要得到普遍的社会价值观的认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上许多问题的解决,以及新的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于并造福于人类,不仅是医学技术本身的问题,更是人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医学伦理已变成使医学富有人性的努力,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人文(性)医学。

医学院校的课程中普遍开设有《医学伦理学》课程,这是医学伦理教育的直接形式。医学院校多将医学伦理学设为必修课程或与医学专业课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医学生掌握医学伦理理论。同时,医学伦理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科学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它关注诸如生与死的问题、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器官移植等敏感问题。因此,现实生活中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对人的关怀问题,都属于医学伦理教育的范畴。通过医学伦理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价值认同,使其负有社会责任感,能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关心社会的和谐和公正。

3.医事法教育

医事法是指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掌握医事法律法规是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医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医事法教育可以使医学生了解医事行为中医方和患方所具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从而站在法律的视角和高度来认识和规范自身的医德行为。医事法教育也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医事法教育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并逐渐成体系的教育领域。其教学内容包括了医事法学理论、医事法律制度、医疗风险、医事争议与处理等,关注医事法律体系的构建、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社会问题、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实务等。

医事法教育的形式应不拘泥于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医院、法院等社会资源,通过了解医院中由医德引起的投诉、矛盾,以及法庭上观摩不良医德引发的医事纠纷庭审等。通过多种手段的医事法教育,可以促使医学生一方面从正面形成并强化自觉的医事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接受不良医德行为及后果的反面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医德价值观。

4.医患关系教育

医患关系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为了治疗或缓解患者的疾病而建立起来的联系。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一对主要的矛盾体。正常健康的医患关系应当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平等、合作关系,医患的共同目的指向是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不是有求于人的关系,更不是冲突和敌对的关系。正常有序的医疗活动是建立在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逋和合作基础上的。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对作为医疗活动对象的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患者应享有的一系列参与并知晓医疗环节的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患者的个人素质和对医疗服务工作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故医疗纠纷也时常发生,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医患关系一度成为社会的敏感问题和学术界讨论的焦点。

虽然不是仅靠医德教育就能达到医患关系的最终调和,但医学院校学生今天的医德教育状况必将影响其日后的医疗执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从医学教育开始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素质、工作热情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以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并获得患者信任,将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同时也是解决和降低医疗投诉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为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医患关系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医患关系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医患角色的认知、医患关系定位等。医患关系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医学生认识到,医疗活动的对象是具有有思维和丰富情感的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治疗的目的是使人拥有身与心的健康,而不仅仅是解除人生理上的病痛。除了通过在课堂上的医患关系理论学习,还应结合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医学生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意识。

5.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医疗从业人员医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国家很早就将医德教育纳入高等医学教育的必须内容。比如在美国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就专门包含有职业道德教育、与人交流的技巧、如何照顾病人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把医德教育纳入到完整的医学教育系统之中,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日本对于医学教育的定位是“全人的医学教育”。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医学知识及诊治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培养,另一方面是医学生自身使命感的教育。显然日本的医学教育也是把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了医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成立,在2002年2月该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在这个要求中强调指出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医学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这一提法将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教育整合进医学教育,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职业情感是医学生医德良知形成的情感基础。要将一定的医德认识要转化为个人道德意识中的稳定成分,为形成道德良知奠定基础,就必须要经过医德情感这种非逻辑力量的催化。医学生即使已经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即使能遵守医德规范,大都也是处于他律水平,只有医德情感才能把医学生引向道德自律。医德认识只有被医德情感所接受,并渗入医学生的心理深层,才能成为构成道德良知的稳定成分。

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是医学生医德良知形成的认识基础。包括什么是医务人员的“应当”、“应当”的内在道德根据、违背“应当”的后果等。只有当医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医学职业道德,才能向往和遵守医德规范。

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新生入学前教育和《医学生誓言》宣誓的仪式教育以及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教育、就业前的职业培训课等,都可以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6.医德实践教育

医德实践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内容。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医德实践教育在整个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其他高等教育相比,医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显然占了更大的比重。在高等教育中,大学本科学制大多数为4年,其中实习阶段以不超过半年的为多,而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为数不多的学制为五年的本科层次教育之一。医学的实践教育除了在理论学习阶段的临床见习课和实验课程,还专门设有1~1.5年的临床实习,足见实践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正是基于医学教育对实践环节的这种特殊高要求,医德实践教育在整个医德教育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西方国家医学教育中关于医德实践教育的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医德实践教育在整个医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西方伦理学认为,对医学伦理学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在美国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的观点认为,让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医德实践是医德培养的有效途径。美国医学院校注重把课堂医学教育应用于实际,实现课堂理论教育、医疗实践和医德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医院,接触病人,开展类似“关爱生命”这样的义工活动,深入到医院为病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急病人之所急,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些医学院校还通过网络创办“道德教育社区”,收集一些医疗道德事件,为医学生创造条件进行自由讨论,交流真实想法,使道德教育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从而大大增强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医德实践教育既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德教育理论深化和发展的需要,是使医德教育理论有效内化为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必然需要。通过道德实践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行为习惯,让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行为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这是医德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医德行为才能强化医德认识,坚定医德情感,内化医德良心。

医德实践教育应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目前的医学教育越来越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医德教育也应同步跟进,在进行医学实践的同时,有意识地强化医德实践教育。通过医学实践中医学生与患者进行正面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医德互动带来的正面情感体验,这是使医学生的医德理论教育转化为自身医德素质切实可行的方法。此外,在课余时间,通过党团、社团等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医德实践教育的内容,开展义诊、送医下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等活动,使医学生认识到良好医德行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体现,巩固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并指导其医德行为。

三、结语

总之,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应根据时代要求,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充实医德教育内容,将医德规范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事法教育、医患关系教育、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实践教育作为医德教育的常规内容。建立并完善医德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以医德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各种人文课程为辅、覆盖医学专业课程、涉及课堂教育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求梅.新形势下医德教育之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

[2]戴正德.医学伦理教育及其教学法的研究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1,(5).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8

中医国际化,教育是根本

中国历来倡导科教兴业,以学术教育为本。诚然,没有教育国际化作前提,中医国际化就如栽种了小苗却不灌溉浇水,中医的田园中无好农夫一般。在西方面临的反中医浪潮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

中医教育事业是开路及导航先锋。目前英国出现诸多图谋眼前小利不顾中医大业的“中医外卖店”不良现象,加上良莠不齐的行医资格,使本来已经缺乏西方法律保障及官方认可的中医进入更艰难,更坎坷的道路。

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历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代知识同步的应和能力。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辨证论治正是西方整体医学的新概念,其独一无二的在病症发展演变的辨证分析过程中施行诊治的思维方法穿越当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科学与艺术,是开发医学全球化的金钥匙。西方上层势力对中医当地发展的浪潮所持态度亦相当明朗,呼吁有识之士号召中医界不应只图眼前短利而断送中医长远的发展前途,中医教育界更应以中医国际化发展为己任,为其装备优秀的阵容。

中医教育观

中医一向在不断与当代思维相结合的过程中成长,派别对论也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发展演变过程。中医教育近代出现了两观,即纯传统中医教育观和中西医结合教育观的争论。前者认为中医作为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经历了千年的临床实践与考验,是根本不能与西医相结合的;后者则认为中医不应只局限于中国文化及环境圈子里孤芳自赏,应以西医模式矫正中医,以西方的循证医学为主流进行研究实验。

本人认为,全球医学已达百家争鸣的时代,中西医结合教育观实是对现实反映。提倡者缺乏实体内容,而反对者,虽大有中国民族文化优越感,但也不应固步自封。

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从中西医两个系统中找出一些有机结合部分,把重点放在临床上的结合,建立一套既保全中国医学传统优点,又可以让现在的医学界接受的理论系统。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种结合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有机的求同存异的结合。当然,理论的结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机的演变出来,而临床上的结合将是现阶段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第一关,其中教育方针也应重于临床。

中医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教育对象的问题

中医教育国际化的首要问题是对谁施教的问题,是西方医学界 还是医疗保健界还是替代医学界 即要因人施教。这里我们要强调如何使中医走进外国正规医学教程里,即纳入西方的医学院教育体系里。

我认为要促进中医教育国际化,西医是施教的主要对象,我们应向有医资的西医进行专科培训,通过他们在西方主流医学体系的地位与影响来带动当地有权威的舆论,使中医更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他们战斗在疾病的最前线,是迅速而广泛应用中医于西方临床中的生力军,他们安全,有效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于每日的诊疗过程,将是引进中医于西方主流医学体系的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此外,本科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当地有医学教育权力的大学,即医学院校(medical school)。目前,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在英国中医教育只能进入卫生保健系,学生无资格行医,故此,不能有效将中医引进西方正规医学。

第二,中西医理论体系问题

即在不失中医精粹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把中医理论体系传授给那些具有完全不同教育观和医学背景的西医 这里也不单纯是方法的问题,而是学术交流相互演变的问题了。

第三,中药的合法应用问题

中药在西方国家合法使用,认证审批过程艰巨,要努力破此难关不但需要药业界,研究机构和政府的努力,而且还需要金融界的配合运作,划时代的全能领袖人物在中药界的出现已刻不容缓。

第四,中医师注册和继续教育的问题

中医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还要将合格中医师的注册及其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巩固中医队伍水平的手段,并不断与西方的医疗保健系统配合,为中医进入主流医学铺路架桥。

中医学现代化的最新进展,当是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另外,建立一个正规的中医管理注册机构也势在必行,以此将从业中医师的注册及其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巩固和发展中医队伍水平的手段,从而为中医早日进入主流医学铺路架桥。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chinese medicine council, uk)即是以中医专家为主导的权威管理机构,旨在配合英国中医立法进程,保障行医安全,维护中医海外合法权益,并实施专业管理与医师注册的职能。

 伦敦中医学院教育经验谈

1994年初英国亚美迪医药基金会(acumedic foundation)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在英国开设英国医生继续教育局批准和认可的,以英国在职西医为学员的中医课程。

伦敦中医学院深黯使中医走进外国正规医学教程,即纳入西方的医学院教育体系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对有医资的西医进行专科培训,使当地的医生能够安全使用中医药,在促进中医药在西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中而逐步实现。

伦敦中医学院以英国医学局(gmc)注册的在职西医为培训对象,自1995年10月开课至今已有六届学员毕业,300多家医院及家庭医生接受培训,被星岛日报誉为“华洋结合,创英国医学里程碑!”。现在很多毕业学员已在自己的医院开设中医课程,并且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他们在报章上发表文章说:“完成此课程使我能够采取中西合璧的医术为病人诊病”:“西方的医师转向中医药,向东方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并赞扬“伦敦中医学院 acumedic在新世纪,使东西方联合,开创了新医疗方向,给英国的(gp)医师,带来希望。” 这些学员还不断呼吁政府对中草药进行研究及合法化。他们的主体是英国本地权威性和信赖性很高的家庭医生(gp),他们的社会地位高,基础深厚,学风严谨,在社会上及医学界影响非常大,对于推进西医接受中医,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快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伦敦中医学院师生将继续为推进中医教育进入西方医学教育体系,为其成为正规医学教育的一个分支,并最终得到国家承认的医学资格而努力。

伦敦中医学院十余年教学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方法如前所述,把东方的医学智慧用西方的“语言”来阐述是一种艺术。1994年以来,伦敦中医学院在教育西医艰难过程中得出不少经验,编辑总结出一套相对实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第二,学院把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观念相比对,并以临床疗效来证实。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就中医理论体系与西医理论体系进行比较辩论,以百家争鸣的方法和态度来探讨不同的观点。如中医整体观脏腑气血相互依存性与西医以解剖证实循证医学相比较。

第四,对中西医的临床互补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启发性地强调综合性医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并明确表明西医对中医的学习有助于现代全球医学的成立与发展。

目前的问题及走向

中医教育与中西医结合

传统中医若想在海外得到接受和认可,需解决和克服语言及翻译问题。由于中医的英语教科书存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翻译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故而导致争论。中医现代化过程中没有建立量化标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便进行量化考核。这个问题亦亟待解决。

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如何将中医纳入国外主流教育领域,以及如何配合主流医学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根据伦敦中医学院(cmir)的经验,突出中医精华及处理某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加以时日,灵活配合。

此外,就西方临床理论及循证医学而言,如何制定西方医学界可以接受的研究方法,配合其教育与继续教育,也是当务之急。

医生与病人关系和病人安全问题

在英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以及病人安全问题不仅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因它保证了医生和病人的沟通,它同时也是医疗上非常重要的方面,且已经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标准以确保医生与病人的沟通及保障病人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配合。就英国而言,所有疗法和不同医学都有其不同标准,英国职业标准组织(national occupation standard, nos)已经根据不同专家的建议及配合建立了这方面的标准。目前草药和针灸医学已经制定了标准,本人参与了针灸标准的制定,提出针灸是中医的一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应让病人了解治疗方法和诊治过程。

西方人对中医缺乏知识,帮助他们简单了解治疗方法和背景是必须的,否则会影响疗效。在nos标准中,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如何保障病人安全也有相应的要求,但因西方存在不同针灸疗法和系统,所以在教育大纲的制定问题上尚存在不同意见。如医学针灸,medical acupuncture, 不承认,也不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所以我提出设立中医(cm)而不是传统中医(tcm)的标准,中医标准包含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标准,中医标准并未落到实处。因而在西方国家,中医海外教育需要树立相关的标准,中医在海外的教育大纲也应因地制宜,根据西方国家需要而制定,不能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同时应保证中医精华不流失。

中医教育展望

中医不能简单的科学化,更不能西医化,只能有机地综合化。现代医学已经是多元化,走向综合化且如同世界经济一样走向全球化,中医教育也不例外。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9

关键词:诊所式法律教育;医事法学;实践教学

医事法学是一个新兴的法学教育门类,目前大多设置于医学院校,以培养精法懂医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利用医学专业知识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各种法律纠纷。相对于传统法学专业,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其特色更加鲜明、实践性更强。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于美国,它效仿医学院校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学生的形式来培养法学生,倡导在实战中学习法律职业技能,通过设置“法律诊所”,将学生置于“诊所”内,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诊断”案情并开具“处方”[1]。诊所式法律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并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法学教育体制改革趋势。本文主要探讨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在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进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1.1.1培养医事法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医学和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事法学专业旨在培养精法懂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各类法律问题。这一目标仅靠课堂讲授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必须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诊所式法律教育促使学生将掌握的医学法学知识应用到医事法律实务中,加深对枯燥的医事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战训练,锻炼调查取证、医患沟通、书写医法融合的法律文书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医法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保证。1.1.2丰富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各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都有固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医学见习、法学实习、假期实践、案例式教学、模拟法庭、观摩审判等,但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医学见习程序化、法学实习和假期实践形式化、案例教学简单化、模拟法庭虚置化、观摩审判非对口化等问题[2]。诊所式法律教育可丰富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将医事法律诊所与医学见习、法学实习相融合,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此外,诊所式法律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又能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尽早融入社会。1.1.3维系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医事法学诊所式教育可避免一般法律人才医学知识欠缺的弊端,有利于公正合理地解决医患纠纷。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服务合理化建议、为医患双方进行医疗公证等,提前介入医疗服务,有利于改善医疗环境,预防医患纠纷,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2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可行性

1.2.1诊所式法律教育与医学教育理念的天然适应性诊所式法律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法律职业技能,与医学教育理念相契合,可将其应用于医学院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另外,诊所式法律教育在美国被很多法学院采纳,纽约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更是设立了专门的医事法律诊所,并在诊所运行方面取得了成功。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都天然地适应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3]。1.2.2国内外经验已较为成熟目前,美国95%的法学院积极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4]。如前所述,诊所式法律教育已在全球推广开来,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甚至用其完全代替法学毕业实习。国内多年的运作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日趋合理。1.2.3医学院校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医学院校实习资源丰富,以滨州医学院为例,我校在省内外拥有八十多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由于医院业务量较大,因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案源保障。同时,医学院校具备丰富的医学、法学人才资源,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双重专业指导,从而培养出医法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2诊所式法律教育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针对诊所式法律教育移植后的困境,国内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于案源不足、经费有限、诊所地位不明确、学生多而教师、诊所建设投入不足等方面[5]。此外,笔者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一旦移植到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

2.1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教育理念的差异

就两大法系而言,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以判例为主,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所以前者的法学教育以案例为主,注重对具体案例的解读,后者的法学教育以法条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两大法系在法学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英美法系强调精英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更加适合这种法律文化传统;而大陆法系强调大众教育和通识教育,侧重对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法条的解读,忽视对职业技能的锻炼与培养。因此,如果要在医事法学专业中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必然要进行本土化改造。

2.2医事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的关系需要厘清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对外承担一定的法律援助义务,此举既可以为诊所增加案源,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又可为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而医事法律诊所对医疗弱势群体的援助意义更大。但医事法律诊所毕竟不是官方援助机构,其法律地位有待明确,学生以何种身份和形式在医疗纠纷中开展援助?医事法律诊所的责任承担机制如何确定?医事法律诊所与其他援助组织的关系如何界定?这些问题都亟待厘清。

2.3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传统法律诊所的成员多是大三学生,他们承担着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和司法考试压力。相比法学专业学生而言,医事法学专业学生还承担着较大的课程压力,大学四年既要学习法学课程,又要学习医学课程和医法交叉课程,还要参加医学见习与法学实习,面对当事人不信任的目光和社会现实的丑陋,他们经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考验。与传统法律诊所一样,医事法律诊所也面临师资缺乏问题,尤其是缺乏医法兼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高校的职称晋升、奖励、荣誉等都与科研成果挂钩,而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耗费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不愿费时费力地开展实践教学研究。

3解决途径

3.1协调法律文化冲突,积极转变医事法学教育理念

在我国群众总体法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强调大众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传统法学教育理念有其存在的社会根基,诊所式法律教育与我国现有法学教育应相互衔接,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6]。传统法学教育应融入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医事法学专业旨在培养医法兼备的能够处理医疗领域各类法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有必要转变观念,树立医事法学教育职业化和实践化理念,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务的医事法律精英。

3.2转变思路,明确学生在案件处理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学生因不具备律师身份而无法行使刑事诉讼中的辩护权、会见犯罪嫌疑人等权利,这也是很多高校不开设刑事类法律诊所,仅开设民事类法律诊所的原因。医事法律诊所的学生以公民身份担任民事诉讼人,从而开展医事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出庭应诉。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5年司法解释出台以后,学生作为人出庭已无可能。我们改变学生处理案件的方式,学生可不必独立完成刑事辩护、民事出庭应诉等重要工作,而是作为指导教师的助手,通过调查取证、查阅卷宗、准备出庭材料等工作发挥辅助作用,这样一来,刑事类法律诊所工作的开展也不成问题。此举既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又能确保教师全程指导,取得诊所式法律教育效果。

3.3调动师生参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积极性

如前所述,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师生的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成败。但现实情况是医事法学专业学生课程压力大,医法兼备的指导教师数量少、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保证诊所式法律教育顺利开展,可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例如,针对学生,可采取减少医事法学专业课时、融合课程内容、给予参加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和奖励、把医学见习安排在假期进行、用诊所式法律教育替代法学实习、拿出一部分办案经费作为学生的劳务补贴、与当事人签订案件风险协议降低学生的诉讼风险等;针对指导教师,可采取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工作量折算成教学课时、减少科研工作量、与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挂钩、从诊所收入中提成作为教师奖励、外聘专家以缓解教师压力等。

参考文献:

[1]甄贞.方兴未艾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马韶青.卫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72-74.

[3]张靖.卫生法教学方式改革与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引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9):172-175.

[4]王竹青.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演进[J].比较法研究,2012(2):45-55.

[5]毛清芳.诊所法律教育在卫生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0-71.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10

论文摘要:阐述了中医药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育学模式。

《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教育国际化更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呈现良好态势。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激增,已仅次于来华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状况

1.1中医药教育在国内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中医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33所,西医院校85所,其中13所设有中医系。

1.2中医药教育在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气功治疗的人数越为全球总人口的1/3。由于中医药疗效逐步得到证实,国外中医药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2.1中医药教育在欧洲目前欧洲已有各类中医药学校40余所,部分国家和地区已规范了针灸注册制度,如英国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量大,由政府或私人资助的中医院校数量与日俱增,法国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的中医药人才,包括针灸师、自然疗法与草药疗法师。德国目前已有38个医药院校开设了针灸课。

1.2.2中医药教育在美国已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学制由业余制该为全日制。

1.2.3中医药教育在东南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中医药教育发展潜力巨大。

1.2.4中医药教育在澳大利亚2005年5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过中医法案,承认中医合法地位,与西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中医药教育纳人了澳大利亚正规高等教育。

1.2.5中医药教育在日韩日本承认针灸合法地位,但汉方医学目前还没有列人日本政府正式教育体系。在韩国,由中医药学和韩国治疗方法结合而成的韩医学教育得到政府认可。

2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进展

去年2月,中医药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教育机构设置、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3个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研究已经结题。上述3个国际行业标准研究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承担的重大课题。另外,在由该会承担的“十五”攻关课题一中药标准国际合作研究中,已采用iso国际标准化工作格式写出人参、黄茂和葛根3种中药的示范性国际标准草案;在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常用名词术语的英译课题研究中,已建立起1.3万条的名词库和资料库;" g. b.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水平)的各类考试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13个国际标准文件也在制定之中。这些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于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 1面临的机遇

3.1.1中国加人 wto加人wto后,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境外消费,即互派留学生。加人wto,为中医药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结构、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和管理机制的改善,为中医药国际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空间。

3.1.2医学模式的转化和中医药教育的特色现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医药教育理论上从天、地、神多方位考察人体的阴阳、藏象之间互相联系,在“天人相应”中把握疾病发生演变过程。这与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3.1.3全球中药、植物药潮流现代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而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是某些生物药、西药无法达到的,人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倾向潮流越来越明显,中医药、植物药开始显示出超强的科学价值,中医药教育备受外国留学生的青睐。

3.1.4 who的推动在世界卫生组织第56次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传统医药的决议,将传统医学纳人了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传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正式得到了世界主流医学的认可。

3. 2存在的问题

3. 2. 1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合法性和教育行为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还没有解决,大多数国家中医药教育没有纳人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因此国外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有的是商业注册的、有的是文化事业注册的等无序,中医药教育的立法和规范还很欠缺。

3.2.2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规范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构成复杂,有的是学习西医的,也有普通群众,有使用汉语学习的,也有使用其他语言的等,这些使得开展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遇到重大障碍。

3.2.3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科学标准化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性间的矛盾中医药教育要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理论及教学方面等一系列的标准问题,而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使得标准化的推进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阻碍了国际化进程。

3.2.4中医药教育特色优势与国外同类型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国外办学机构将大规模进人我国,另一方面,国外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中医药课程和科研机构,跟我国抢夺生源、师资等,这使得作为中医药教育发源地,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体地位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3.2.5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与外语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深奥的哲理、专业术语等难以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的描述方法,因此对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很欠缺,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播。

4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思考

4.1增强中医药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跨国教学中心,加强教育培训的的国际合作,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如开展远程教育、境外联合办学、合作项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网上咨询服务、教材数据库信息资料服务等,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以借助我国中医药教学的独特优势,建立国际性中医药教育认证机构或权威学术机构,为中医药在立法、技术标准准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4. 2加强文化交流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中医药发展到至今还是很难进人主流医药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药所形成和依赖的文化内涵难以被领悟,比如“气”。因此加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引导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成果及研究方法去渗透中医药理论文化,让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接近现代科学,形成既具有中医药本身特色,又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体系。

4.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建设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国际机构的成立,以及近年来我国大批中医药从业人员在境外的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国际外向型人才,使得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具备了外部环境和人才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教育机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师资力量、教学内容规划和课程编排、教材、教学质量和考核等多方面的标准化建设等为重点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对外合作交流、对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起重大促进作用。

5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5.1对境内中医药学学生的教育模式

5.1.1加强双语教学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又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能力,这是中医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医药教育目前进行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汉语和英语。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汉语)之间的比例。为此应该:(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将双语教学融人整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而不是单独出来,以便于公共英语(汉语)和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2)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感受到语言氛围,常常开展专业医学英语知识讲座、校广播电台可定时播放医学英语广播等活动。(3)采用合适的教材。对教材的深度、编排形式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教材,使得所学既能满际需要,又能保证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优劣。学校应引进、培养一批医学和英语知识都较全面的优秀教师,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导思想下,采有各种有效措施激励优秀人才从事教学。(5)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在继承、挖掘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了解现代医学、科技、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激发年青人的探索创新意识,为中医药人才走向国际作好学识上的准备。也让来华留学生了解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全方位的提高外语水平,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利于更深层次的学习专业知识。

5. 2对港澳台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模式

5. 2.1提高认识,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港澳台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的国际化教育模式仍比较落后,在提高认识、创新观念的同时,加强对港澳台来华留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11

关键词:新医改;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4-0091-06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了新医改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实现新医改的目标需要大批既具有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更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法律素质的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为此,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体系”,提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医学院校应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并使学生养成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的良好的法律素养。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实现新医改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为全面了解安徽省主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的现状,笔者所主持的课题组以“安徽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现状”为主题做了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对象

调查采用分类分层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包括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等省内4所主要医学院校的近1000名学生以及附属医院的220名临床医务人员。从2006级、2008级和2009级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000人,发放问卷(A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6份(占94.6%);医务人员中,发放问卷(B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占96.36%)。调查组走访了相关教学人员,收集了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还走访了淮北市人民医院、宿州市立医院和蚌埠市中心医院等单位的医患关系处理部门。调查结束后,调查组成员进行分组讨论、总体研究,对我省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状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参考有关学者对国内外一些医学院校进行的类似调查及研究结果,从中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出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的整体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一是调查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以及师资等状况;二是调查本专业学生对开展医德与法制教育的认知状况、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三是结合学校教育和医院临床工作实际,了解学生和医务人员对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加强本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全部调查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医学生对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和新医改的认知较为明确

调查中,学生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条件”的认知如下:回答应具备“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法律素质”的学生占84.67%,表明本专业学生入学后通过2至5年大学学习和对现实的思考,对其未来职业规划已有较明确的定位。在本专业“开展学生医德与医疗法律知识的学习对未来工作的影响”一题中,认为“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和“能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学生合计达86.79%,体现了本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要求有较明确的认识。对“落实新医改提出的‘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应做到下列哪些?”这道多选题的选择结果(见表1)表明:广大学生一方面赞成党和国家推进新医改政策,另一方面迫切希望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医德与医疗法律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占85.41%),将医德与医疗法律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医德与法制教育状况和效果不容乐观

1、学生对本专业的医德与法制教育状况的认知

统计结果(表2)表明:学生对本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医德与医疗法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仅为30%左右;获得医德与医疗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医学伦理学和医疗法律公共课”(占60.68%);对所讲述的内容认为“学时适中、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的学生仅为27.58%。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对所开设的医德与法律等人文课程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仅有约半数的学生表示“学过、较熟悉”或“学过、掌握一些”医德与医疗法律知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成为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中对目前医患关系“不满意”和“不清楚”的人数合计达66.28%。

医学教育的方法范文12

一、目前在校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医学生缺乏医疗风险意识。现在的医学生大都是高中或初中毕业后直接进人医学院校接受专业培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的是小皇帝般无优无虑的生活,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真实的社会,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身穿白大褂,匆匆行走于医院内的白衣天使这一肤浅观念上,缺乏更深层的理解。知道医务人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但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务人员所承担的贵任和风险,缺乏足够的医疗风险意识。而这点恰恰是未来医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2.医疗风险意识教育薄弱。医学生前期接受的是基础医学教育,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进行单纯的基础医学专业知识传授,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如何当好一名医生”的目标培养。有目的的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就显得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课教师长期脱离临床,有些教师甚至是从大学毕业就一直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缺乏对医疗风险的感性认识,医疗风险意识本身就不太强。在后续的临床医学课程教育中,由于教学课时所限,医疗工作繁忙,使得有心加强这方面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又无暇顾及,医学生只有等到进人临床实习后,才或多或少地接受一些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医院普遍存在着重医疗轻教学的问题,注重对实习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常常忽视医德规范、法律观念和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如果实习医院在医疗上本身就欠规范,甚至时有医疗缺陷,这就更不利于医学生规范意识和医疗风险意识养成。况且,要在短短的一年实习期内让他们养成医疗风险意识,形成医疗行为中自我保护的观念,实在是勉为其难。

3.医疗纠纷的发展变化需要加强医疗风险意识教育。过去的医疗纠纷大都缘自医务人员的责任事故或者技术差错,而近年的纠纷已经延伸到医务人员的语言不周[lj,服务不到位,医疗管理缺陷等众多领域川。曾有报道,吃饭时馒头噎死精神病人而引起医疗纠纷。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近年变化颇大,医疗赔偿金额不断上扬,已经远远超出国务院刚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医疗赔偿范围,精神赔偿诉讼标的已高达数十万元之巨。随着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国内医疗事故赔偿单例诉讼标的总额最高已达130。万元之巨阁。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程序已经由过去双方协商和行政调解发展到今天患者直接向法院。司法鉴定已开始介人医疗事故鉴定,法院审判常偏向于以我国《民法通则》为依据,甚至出现了法院否定医院鉴定结果而做出巨额医疗赔偿裁决的个别报道。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颁布,2。2年9月即将执行,对医疗事故的赔偿额度和范畴都已明显增大。在医疗诉讼中,举证责任已经倒置,要求医院提供免责证据,否则将承担高额的医疗赔偿。这必将导致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的急剧上升。医疗纠纷数量的增多、范围的扩展、处理方式的变化,医疗赔偿额度的巨增和医疗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在校医学教育期间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二、加强医疗风险意识教育的设想

1.充分认识医疗风险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医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去面对未来的病人及其亲属,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医疗纠纷和高额的医疗赔偿,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势上,仍然只注重给学生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顾及到学生毕业后如何去适应未来的社会,面对病人及其亲属,怎样去当好一名医生。因此,在校期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随着国家法制的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在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卫生法制建设的发展,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各种诊疗操作的规范化为开展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近几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医疗事故处理条律》、《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红十字会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母婴保健法》等多部法律,国务院颁布批准了20多部卫生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了近千件卫生规章,地方立法就更多川。关于医疗风险防范和处理方面的文献、书籍和典型案例也不难找到。我们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重点讲授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程和医院规章制度以及医疗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近几年来新闻媒介曝光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医疗风险意识教育。

2.强化教师的医疗风险意识。舀人一飘,己须一桶。要给学生灌输医疗风险意识的思想,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应该具备,这点基础课教师尤其显得欠缺。因此,医学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提高,把医疗风险意识教育纳人教师在职培训计划,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需要。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医疗风险意识,并将其潜移默化于教学过程,学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3.医疗风险意识教育,从新生人学抓起。人在成年踏人社会以前受到的某些影响,可能左右一个人的一生。这些影响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课堂中的一个例证,可能影响到一批学生的终身。新生一人校,从人学教育和基础课教育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医疗行业的风险性。让他们明白医生不只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稳定的职业和较好收人的同时还承担有相当大的医疗风险。先入为主,让医学生一人校门就逐步形成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的观念。在后续的医学课程教育中,教师结合临床案例不失时机地进行不断强化,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学生风险意识的养成。如果等到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回过头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和教育,到那时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年龄增长、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已渐养成,要重新树立医疗风险意识,养成医疗行为中自我保护的观念,就显得困难。

4.加强实习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接触临床走向医师生涯的初始阶段。行医处事的方式和医疗工作习惯大都从此时起逐渐养成。其医疗行为正规与否,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医疗风险意识的强弱,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这个时期,医院教师结合临床案例,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医疗风险意识的教育,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典型的案例可以令其终生永记。

5.将医疗风险意识教育纳人在校医学教育教学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或者经过科学调查研究,确定相当的教学时数来进行医疗风险意识教育,甚至把它作为一门课程,并将其纳人正规教学培训计划中。通过严格的教育,使学生在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前即初步养成医疗风险意识,形成在医疗行为中自我保护的观念。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未来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生、病人和社会均可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