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童话英文版

童话英文版

时间:2023-05-30 09:04:44

童话英文版

童话英文版范文1

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好书好比阳光、雨露与沃土,在花儿盛开的6月,本刊特约两位民进的少儿出版人,谈一谈如何为孩子出书、选书,如何陪伴孩子阅读,以及蕴含其中的责任与快乐。

曾因为儿童文学创作作出杰出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说:“整个世界,整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长长的故事。”我想,如果把为孩子出书的故事写出来,就是出版人贯穿在童书策划、创作、设计、编辑等一系列出版工作中的责任、思想和快乐。

为孩子出书需要有高度的文化担当。湖北少儿出版社自2006年起陆续推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它精选了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广受小读者的喜爱,曾滋养过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少年儿童。该书系的出版价值和影响在于弘扬中国本土少儿原创出版物,在于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尊重与认定。该书系体现的恰是出版人的责任、眼光与思想。

为孩子出书需要孩子般的眼光与心理情趣。1995年,我发现很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小学、学前班的英语教育,于是首次为孩子们策划了图书选题――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彩色版《小星星英语系列》。这套书分别严格按照4-6岁、7-9岁的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组构内容。并请来自美国的Collin Wright小朋友和他的妈妈Mrs. Sharon Wright朗读录音,制作录音带。录音时选配的主题音乐是著名的儿童歌曲《小星星》。这套书后来被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作为英语教材使用。随后我写了书评《与童心共鸣――评〈小星星英语系列〉》,在《出版科学》杂志发表,获得该年度湖北省书评一等奖。

2003年,我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引进一套由海因茨・雅尼什先生(奥地利)和莫妮卡・菲特女士(德国)写作的《星期天的巨人》、《绿色的雪・红色的三叶草》和《能干的小玛丽》等童书,为让孩子们感觉亲切,用“少年阅读岛”做丛书名。并为少儿朋友写了信函,至今还记得开篇几句:“亲爱的小朋友,暑假到了,你们肯定有不少美好的打算和计划。不过可别忘了一定要去‘少年阅读岛’看一看,那里有《星期天的巨人》、《绿色的雪・红色的三叶草》和《能干的小玛丽》等你们喜爱的童书,他们会给你们带来许许多多新奇美妙的阅读感受哦。”不知为孩子出书的人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策划、编辑、出版工作中常有忘掉自己年龄之感,仿佛回到早已告别的童年,在我看来,这就是为孩子出书的快乐。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改变与提高,图文并茂、彩色印制的童书越来越多。装帧上从平装、简精装走向精装、豪华装,单本书被更多的丛书、套书取代。进入读图时代,童书的出版个性更为鲜明,品种越来越丰富。2003年,我约请中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屠岸先生及其女儿章燕(北京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教授),为少儿朋友编译了英汉对照版《英美著名少儿诗选》(6辑),收入236首英美著名童诗。《母亲的歌》、《春天的早晨》、《瞧不见的游戏伴儿》、《夜莺与萤火虫》、《广阔奇妙的世界》、《荡着回声的草地》,有些是写给孩子的诗歌,有些是关于孩子的诗歌,不仅书名美,符合孩子的心理与情趣,更重要的是原创者将儿童心理、儿童幻想描写得精确贴切、生动活泼。而译文的传真、传神,使童诗的韵律、乐感、节奏感彼此呼应,和谐优美,带给孩子爱的培育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诗歌中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由此想到为孩子出书必须有一批创作灵感强、熟知儿童心理、风格独特的优秀儿童文学作者资源,才能为少儿图书的原创出版,图书内容和质量提供保障。

2010年,我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女士,按不同故事内容做分类选编《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5册,包括《爱心童话》、《励志童话》、《情谊童话》、《奇幻童话》、《异想童话》,同样从封面到内文插图均为黑白。在很多少儿出版社都争着出版《安徒生童话》的年代里,少儿图书市场上彩色印制的安徒生童话全集、选编比比皆是。这套《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的选择、书名、插图、黑白两色的印制与童书市场上的安徒生童话书相比显得十分新颖独特,带给小读者新视觉、新感受。石琴娥女士曾专门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她给驻华丹麦大使馆的文化官员送了一套,他们很高兴,评价这套书的分类选材、各册书名、装帧设计很有创意、很独特。

为孩子出书的责任和思想的彼岸,是要具备贴近孩子的思想与想象力。谈到插图本童书的出版,中国相对落后守旧,一是对插图童书的出版不够重视,懂插图艺术的童书编辑不多,把握不够,所配插图随意性大,甚至低俗,对童书内容没有起到画龙点睛、丰富孩子头脑的作用;二是缺少专业插图画家,对童书内容的把握、站在孩子角度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够,插图缺少美的元素,不受孩子喜欢;三是插图的专业性、艺术性亟待提高。

童书离不开插图,西方出版史上的插图本图书,特别是插图本童书出版都有一部十分感人的插图史与插图画家的故事。西方童书出版历来重视插图艺术,很多为童书做插图的插图画家特别富有灵感、想象力和幻想,绘画造诣极高,后来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或插图画家。英国画家坦尼尔(Sir John Tenniel)由于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画插图而赢得不朽名望。英国新浪漫派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为孩子创作的经典之作《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经过百年流传,被誉为儿童学习语言“最优美的启蒙教材”,有120位世界有名的插图画家为它配画了插图,其中英国著名插画家查尔斯・罗宾逊(Charles Robinson)为该书作的插图最为经典著名。他画风浪漫活泼,富有诗意、灵感与启发性,曾为诸多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绘制插图,代表作品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世界级经典插画。他还是第一位为王尔德童话绘制插图的大艺术家。我在《中华读书报》曾读到一文《屠岸、金波携手选编童诗经典集》,该诗集取书名为《诗流双汇集》,尽纳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当代中外儿童诗歌100首,出版方特意邀请西班牙新锐绘画师雷卡森斯为诗歌配版画插图,可见我国童书出版已开始重视插图艺术。

谈论上述童书出版与插图本童书的故事,引发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其一,为孩子出书首先要拥有优秀的原创作者队伍。分析研究中国少儿的阅读愿望和需求,以我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和“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为基础,组织原创作者,加大开发适合中国少儿阅读、有创意的原创图书选题力度,坚持我国少儿图书题材本土化原则。多出版创意新、质量好,展示中国少儿生活的本土原创优秀童书;其二,与少儿文学作品翻译家或翻译工作者,甚至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汉学家携手合作,建立“国际融合出版”大平台。童书出版无国界,《一个孩子的诗园》、《英美著名少儿诗选》、《给孩子们的故事》、《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和《伊索寓言》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引进外国童书版权,译介外国优秀童书,必须有儿童文学翻译家的参与合作。在我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倘若没有钱春绮、屠岸、黄杲浴⑹琴娥等一批德高望重的前辈翻译家的合作与支持,就不可能为小朋友们编辑出版上述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又如安徽少儿出版社经过三年的准备和谈判,于2014年,得到了世界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的设立者和主办者、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首度官方的授权,将代表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的“国际安徒生奖58年的获奖作品”系统引进中国,而这批获奖作品的译介工作需要依靠强大的翻译力量才能实现。同样将原创性强,具有中国孩子生活特色的本土少儿图书译介到国外,也需要翻译之桥梁。其三,熟悉了解一批年轻插图画家,约请他们为童书出版作插图,丰富童书出版内涵。其四,儿童文学教师也是童书出版的重要科学支撑。为孩子出书,不仅要给孩子出版各种优质读物,还要具备教育培养孩子自小养成阅读习惯的责任意识。这项工作,需要高校儿童文学教师(有些儿童文学教师自身就是童书创作者)的配合、参与、合作,从教学、研究、创作,到儿童的基础阅读教育、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方面做出长远的童书出版战略定位。四个话题归结为一个,就是为将来的少儿出版储存竞争能量与资源。

辛格曾说:“许多成人也阅读和欣赏儿童书。我们不仅为儿童写作,也为他们的父母写作。他们也是认真的儿童。”为孩子出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出版童书不仅是为孩子,还有很多成人阅读、欣赏儿童书,他们都是曾经的孩子。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是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特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孩子的心理和情趣是孩子的特质,而捕捉孩子的特质正是给孩子出书的思想、责任与快乐。

童话英文版范文2

一、童话阅读趣味性,贴近学生提效率

童话阅读材料具有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有很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由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笔者有意识地将童话元素渗透到教学设计中,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们对英语阅读的畏惧心理,使英语阅读课堂充满天真烂漫的童趣,充满童言无忌的讨论,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教学完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这单元后,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I like dogs”展开,因而,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则童话故事“Go away,Flobby”,依托图文并茂的绘本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主人公对小狗Flobby的情感变化(从“Go away!”的厌烦驱赶到“We are sorry!”的真心道歉),深入理解大家对小狗的喜爱,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趣味横生的绘本童话顺水推舟地导入本课教学,使得教学过渡更为自然。

二、童话阅读实践性,角色扮演练口语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文本阅读作为贯穿英语教学始终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由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通过童话情境再现、童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语言素养。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这单元时,笔者考虑到“family”这个词无论是在阅读教学还是口语实践中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插入英语童话故事“Bear’s busy family”,引导学生们通过猜测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展以童话故事为背景的小组角色扮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选取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要求加入相应的表情、动作,并注意语音语调,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并在活动之后,开展小组间的“童话情境大比拼”活动,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况进行组间评价,选出“最佳小组拍档”,并将成绩纳入形成性评价量表中。

三、童话阅读拓展性,借鉴结构促写作

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这就要求我们要将阅读内化为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拓展为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尝试以童话阅读开始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借鉴童话中的语言结构,尝试进行简单的写作,为他们今后更加系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Unit 5 Our new home这单元后,为了实现教学的拓展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个手脑并用的教学实践活动――“画个小屋,说说话”。在这个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心目中最漂亮的新房子,并根据所绘作品,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写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让漂亮的新房子更加热闹。在这个小组拓展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学生出谋划策设计小屋,有学生拿起画笔认真画图,有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故事情节,十分热闹,从而实现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双训练。

童话英文版范文3

昆廷·布莱克(Quentin Blake):193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区,是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插画家和作家。据他本人所言,他从记事起就开始画画了。16岁时发表了第一件作品,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唐宁学院研读英文,服过兵役以后,先后进入伦敦大学和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进修硕士文凭课程。之后,昆廷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插画长达20年之久,并曾担任插画系系主任(1978-1986年)。目前除画画之外,还担任私人家教。

昆廷·布莱克

1. 昆廷·布莱克几乎获得过英国国内各项童书插画大奖,包括1980年的凯特·格林纳威大奖。1999年,他成为英国第一位“童话桂冠诗人”(Children’s Laureate)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该奖为表彰终身在童话界的伟大的插画家和作家而设,后来获得者有安东尼·布朗、迈克尔·罗森等。2002年,他获得国际儿童读物最高奖项安徒生插画奖。他说,大奖是一项无比珍贵的殊荣,但他最珍惜的还是来自孩子对他的喜爱和肯定。

2. 一直以来,昆廷以与知名作家合作闻名,例如琼·艾肯(Joan Aiken)、罗素·霍本(Russell Hoban)、迈克尔·罗森(Michael Rosen)和约翰·优曼(John Yeoman)等,当然最富盛名的就是和儿童文学作家罗德尔·达尔(Roald Dahl)的合作,他为罗德尔的18部作品所作的插画,迷倒全球各地无数的大小读者。英国最重要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Tom Maschler)自称其最大的贡献是使昆廷和罗德尔“喜结连理”。

3. 今年,昆廷已然80高龄,他一生未婚,也没有孩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为孩子们带来欢乐的童年。至今他创作的作品超过300册,其中,继1968年出版《派克的小提琴》之后,自写字画的也近40册。他的画洒脱自如,不强调精确,却饱含深情,流畅的线条自在地挥洒出欢乐。他还是英国出版产量最丰富的插画家呢,笔下创造的许多人物都被制作成相关商品,例如贺卡、书签、月历、杯具等,在英国无人能及。

4. 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插画期间,他的学生来自全世界,并且有许多已经为小读者带来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创作《一支铅笔》的布鲁斯·英格曼(Bruce Ingman),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子儿,吐吐》的作者李瑾伦等等。

母子健康: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呢?

昆廷·布莱克:从记事起吧,可能是5岁的时候。我一直记得有位访客的话:“他画了很多,就是不怎么说话。”后来常常给学校的杂志画画,也给当时很知名的插画杂志投稿,16岁时真的在上面刊登了一幅作品,算作插画生涯的开始,后来从未间断。

母子健康:为什么想到为孩子们创作?

昆廷·布莱克:我自己很喜欢教育、画画和英语文学,似乎为孩子们创作童书是我很不错的选择。那时候我想,我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后来一步一步地,通过创作,我和他们一起成长。怎么开始的现在很难想象,记得当时问我的一位朋友,约翰·优曼。我对他说:“你能写一本书由我来插画吗?”他答应并做到了,也就是《A Drink of Water》,后来又和他一起做了不少作品。

母子健康:你最喜欢画的是什么呢?

昆廷·布莱克:我喜欢画任何处于动态的东西。我偏爱动感。比如说龙,就十分有趣,你可以在对页中任意安排,也可以安排人骑在它的背上,等等。绝大部分的动物画起来都十分有意思。画猫不太容易,除非在它们被制服的时候。

母子健康:创作的过程里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

昆廷·布莱克:我的创作生涯里,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我和1800名讲法语的小孩子共同创作。这是由我在法国的家附近的一群老师发起的,他们将孩子们对当今社会的意见收集起来,邀请我创作一本真正的书。这是一个人道主义题材的作品:社会上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包括受到欺侮的、生病的、受到战争威胁生命的、饱受污染之苦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有伦敦的、都柏林的、卢森堡的以及新加坡的,书的前后环衬都是他们的名字。这本书就是《天上的帆船》(Un Bateau dans le Ciel)。

阅读经典《小怪兽》

从前,有一对快乐的情侣,名叫乔治和贝拉。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个奇怪的包裹,里面是一个粉嫩嫩的婴儿,“他叫小怪兽。”乔治和贝拉十分喜欢小怪兽,他们的生活真是幸福又美好。直到有一天早上,他们发现小怪兽变成一只好大的秃鹰,叫声十分恐怖;接着是大象、野猪……他们的生活变成一团糟。有一天早上,乔治和贝拉起床后,又有了新的变化……

本书画家获得荣誉:

1974年英国惠特布兰德童书大奖

1980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1990年库特·麦奇勒大奖

1996年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童书展最佳童书奖

1999年英国第一位“儿童桂冠诗人”

2002年国际安徒生大奖(画家组)

妈妈读吧

在一次花婆婆的故事会上听到方老师讲了这本《小怪兽》,大家都被感染,继而喜欢上这个从宝宝到成年,一路成长的故事。看到简体版出版,便迫不及待地买回,与4岁的儿子分享。我发现他不但被昆廷的画面吸引,虽然与之前看过的绘本画风很不相同,但他对故事里的小怪兽十分感兴趣。比如小怪兽变来变去,儿子乐不可支。当小怪兽变成懂事的小伙子,儿子也仿佛变得懂事起来,真让人暖心啊!

儿子小杰现在5岁半,与他共读这本《派克的小提琴》,其实初衷十分功利,我希望他能多了解小提琴,然后能发展成他的特长。不过,在快递送货到手后发现,这本书对小提琴的着墨实在是对音乐的偏爱,简直是看得见的音乐。读的过程中,儿子对画面的男孩很是感冒,等到小男孩拿到小提琴并拉出各种神奇的曲子时,小杰已然被征服,也许是作者的想象,也许是音乐的力量,总之,这成为他的必读书之一,而且,开始对曲子感兴趣,对乐器感兴趣……忽然发现,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们并不用做的太多,应该留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发现。

女儿林林再过两个月就两岁,我们共读图画书已有一年,不过,这本书对她来说,字数还是偏多,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对这本《捕鼠记》情有独钟,因为,她像许多小朋友一样,莫名的喜欢猫!许多关于猫的绘本,她照单全收。于是,在讲读的时候,我会和她一起看画面,讲述故事,而不是按照文字念读,结果发现,讲完故事,玩得不亦乐乎。昆廷画笔下的猫也十分的特别,尤其是猫须,女儿看了咯咯直笑,也许她也在想,这只猫太可爱了(其实是这个画家太可爱了,才有了这样一只惹她喜欢的猫)……

已在国内出版作品

《天上的帆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年11月,定价34.80元)

《派克的小提琴》(明天出版社,2012年1月,定价29.80元)

《捕鼠记》(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定价15.00元)

《大熊的冬天小屋》(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定价15.00元)

《苍鹭与灰鹤》(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定价15.00元)

《碧翠斯和温妮莎》(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定价15.00元)

《大熊的水上野餐》(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定价15.00元)

童话英文版范文4

摘要本文从分析西方童话《考罗琳》(中译名《鬼妈妈》)和东方童话《千与千寻》之间的相似点出发,证实了英国学者和作家托尔金的一些童话文学理论,并从这个角度管窥了东西方童话主题的一些相似性。

关键词:童话 《鬼妈妈》 《千与千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吸收了神话的思维特点和小说的叙事特点,兼具了神话想象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以及小说艺术中的叙述故事的各种技巧。童话并不是只为儿童而创作,更是为成年人所接受。东西方的童话,虽然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但是发展到今天,在某些童话作品中,还是能发见东西方童话的异曲同工之妙的。

1938年,《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的作者,英国学者、作家J・托尔金(J.R.R.Tolkien)应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邀请,作了一个“安德鲁・朗”讲座,题目是《论童话故事》(《On Fairy-stories》)。这篇文章于1947年发表在《写给查尔斯・威廉的文章》(《Essays Presented to Charles Williams》)中,后来又与短篇小说《尼格的树叶》(《Leaf by Niggle》)一起收入他的文集《树与叶》(《Tree and Leaf》)中。1966年,巴兰泰恩出版社(Ballantine)出版了《托尔金文集选读》(《The Tolkien Reader》),把《树与叶》收入其中。《论童话故事》这篇长文成为重要的童话文学专论,阐述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中有很大影响的童话文学观。在这篇长文中,托尔金阐述了童话故事以独特的方式提供的四种要素:幻想、恢复、逃避、慰藉,以及人类的最基本愿望的满足。由此可以看出,童话故事并不只是写给儿童的,更多的也是写给成年人的。甚至,那些经典童话故事可以穿越时间,跨越国度、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界线,为全人类所欣赏,给全人类带来启迪。进入21世纪以来,东西方的童话文学市场甚是繁荣。日本童话《千与千寻》(2001)和美国童话《鬼妈妈》(中译名)(2003)虽创作于不同的年代,分别来自于东、西方文化,但在表现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特点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 关于《鬼妈妈》及其作者尼尔・盖曼

《鬼妈妈》的作者尼尔・盖曼(Neil Gaiman)是一位移民美国的英国作家。他于1960年出生在英国汉普郡,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当代奇才,其创作领域横跨了幻想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他的作品不仅部部畅销,更是获奖无数。他被《文学传记词典》列为当今世界的十大后现代作家。恐怖小说大师作家斯蒂芬・金称赞他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宝库”。他的小说《星尘》(《Stardust》)获“创神奖”,《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更是获得过星云奖、雨果奖等多项荣誉。他于2002年出版的中篇童话小说《考罗琳》(《Coraline》,中文译名《鬼妈妈》)获得了2003年度的雨果奖以及布拉姆・斯托克奖,这部小说被誉为恐怖版的《爱丽斯梦游仙境》。该部作品于2009年继《星尘》和《美国众神》等作品之后被搬上了银幕。电影以动画形式出现,表现了一个叫考罗琳的小女孩,在她家搬进新居之后,偶然一次机会,她打开了一扇紧锁的门,这扇门通往另一个世界――一个鬼魅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有另外一个“妈妈”,这个亲切的“妈妈”有一双黑纽扣眼睛,她要把考罗琳永远地留下来。为此,“另一个妈妈”用尽各种手段,如仿造了考罗琳的真实世界,甚至还把考罗琳真正的爸爸妈妈抓走。为了拯救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拯救以前已经被鬼妈妈夺走灵魂的孩子们,考罗琳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打败了鬼妈妈,并和自己真正的爸爸妈妈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

三 关于《千与千寻》及其作者宫崎峻

宫崎峻(Miyazaki Hayao)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峻创作的动画片很多,其中包括《风之谷》、《龙猫》等,更是获奖无数。2001年,他的《千与千寻》上映,创下了超过300亿日元的票房,成为日本历史上的票房怪物。该剧还获得了奥斯卡、威尼斯、柏林等电影奖项。该童话讲述了一个名叫千寻的小女孩,在和爸爸妈妈去郊外新家的林中小路时,爸爸将车意外地开到了一个古老的城楼前,城楼下面有长长的隧道。好奇的父母带着她走了进去,结果隧道的那边是另外一个世界,父亲却误以为这是以前盖的仿古游乐城。父母看到空无一人的小镇上,屋里摆满了诱人的食物,便大吃起来。但过一会儿,当千寻再看父母时,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猪。原来,那是神灵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千寻为了救父母,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冒险,表现出善良、纯洁、聪明和勤奋,最后她终于和父母一起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四 《鬼妈妈》和《千与千寻》的相似点

1 成年人与儿童的形象特征

这两部童话都是表现成年人受到诱惑而堕落或迷失,而由抵制住诱惑的儿童来救赎其成年的父母。在《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因贪吃供鬼神之物而变成了猪,但千寻却从始至终忍住不吃鬼神世界的东西,而一直保持着人的样子。《鬼妈妈》中的考罗琳的父母也被鬼妈妈欺骗而被装进了玻璃球里,而考罗琳任凭鬼妈妈用美食、玩具、温暖的关爱等等引诱,也一直没有上当。

在这两部童话中,千寻和考罗琳都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善良而最终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自己的父母,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重新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两部童话都表现了成年人禁不起诱惑,表现了成年人入世太深,失去了天真,太过于物质,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相比之下,儿童似乎是这个世界的希望,濒于堕落的成人世界需要由孩子来拯救,来自东西方的这两部电影在这点上达成了共识。

2 两个世界

托尔金认为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世界,即“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童话故事是一个独特的第二世界,是让心灵光顾的奇妙世界。童话故事作为幻想创造的第二世界,要有怪异和神奇的因素,要把平凡的事情和神奇的事情结合起来,把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故事结合起来,要使故事里发生的事情具有可信性,读者可以在故事中发现相似的生活经历。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朱光潜在《朱光潜谈美》一书中曾经指出,艺术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了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现实世界是有限制的,限制了人的某些自由,而“人不安于此,于是有种种苦闷厌倦。要消遣这种苦闷厌倦,人于是自架空中楼阁。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不满,幻想就是人生对于‘无限’的寻求……文艺就是幻想的结果。它的功用在于帮助人摆脱实在的世界的缰锁,跳出到可能的世界中去避风息凉”。

托尔金和朱光潜这两位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大师,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一个相似的理论,那就是人类渴望在虚幻的一个世界中寻找慰藉,而童话就能够给人们提供这种满足。

在《千与千寻》和《鬼妈妈》这两部童话中,都各自出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作为故事出发点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幻的世界。在《千与千寻》中,千寻是在现实世界――虚幻世界――现实世界的一个回归的过程;《鬼妈妈》中的考罗琳是在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之间的游走。在《千与千寻》的现实世界中,千寻的爸爸妈妈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搬到了自己心仪的新居,却全然忽略了千寻对原来熟悉环境的眷恋;而虚幻世界中,汤婆婆的魔法、无脸男的单纯和物质、白龙的友情等等,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人们的一些渴望。在《鬼妈妈》的现实世界中,考罗琳的父母代表的成年人已经迷失在没有神秘感、没有敬畏、没有生活情趣,乃至亲情淡漠的世界中;而在虚幻的世界中,有美味佳肴、新奇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父母的温柔笑脸这些对人类需求的满足。两部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现实世界是无趣的,而虚幻世界是鬼魅、诡异、多变的,是充满诱惑的,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人类内心的种种欲望。

由此看来,人类是渴望某些虚幻之美的。在存在着太多的功利、压抑、残酷竞争的现实世界里,人们渴望超越现实的平庸,渴望在虚幻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解脱和慰藉。

然而,虚幻世界再光怪陆离,再充满诱惑,终究不是人类久留之地。人类必须从那个世界逃离挣脱出来,因为那个世界最终会让我们迷失,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是危险的境地。两部童话都透过虚幻的世界反映出人类的欲望与贪婪,这些贪欲其实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任凭其发展下去的话,最终会走向自我毁灭。

3 关于名字

在《千与千寻》中,千寻在虚幻的世界中被命令改用“千”这个名字,白龙告诫千寻,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名字叫“千寻”,这样才能回到自己的真实世界;而当千寻帮助白龙想起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时,白龙才变回到真正的自己,并且能回到自己的世界。

在《鬼妈妈》中,考罗琳不止一次地校正被别人叫错的她的名字。而且,《鬼妈妈》里的被困灵魂也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当然还有一个突出的表征――纽扣做的眼睛)……。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两部童话,都提到了在虚幻世界中要记住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迷失在那个世界里,成为那里的俘虏。其实,虚幻世界里的自己的名字象征着自己童真的本性,象征着自己的人性。借用禅宗的术语即“本来面目”。两部童话都向我们表现了:在充满诱惑和贪欲的世界里,我们不该失去的,是自己本有的那份童真。人性在,心就能不被诱惑所牵引,也就不会迷失自己。

五 结语

美国的《鬼妈妈》、日本的《千与千寻》,两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童话,却为全世界的成年人所喜爱。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H.A.Taine)曾经在他的论著《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the Art》)中指出:

“倘若浏览一下伟大的文学作品,就会发见它们都表现一个深刻而经久的特征,特征越经久越深刻,作品占的地位越高……那种作品用生动的形象表现一个民族的原始的本能与才具,或者普遍的人性中的某个片段和一些单纯的心理作用……许多完美的作品还表现几乎为人类各个集团所共有的感情与典型。”

西方的《鬼妈妈》和东方的《千与千寻》异曲同工地表现了人性的某些特征,因此能够成为经典童话,甚至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两部童话中都体现了人类的幻想,体现了人类对现实的逃避,成年人可以从中获得共鸣。而在童话中,人类在现实中的某些失落也能够得到些许的慰藉。两部童话分别被拍成了童话电影,除了故事情节以外,还通过色彩、画面、音乐等元素,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体会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童话在观众心里于瞬间成为了永恒,而那些内涵镌刻在观众心中,成为了跨越东西方文化的人类的共同的审美对象。

参考文献:

[1] Gaiman,Neil.Coraline[M].New York:HarperCollins,2002.

[2] Tolkien,J.R.R.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1966.

[3] [法]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 李芸:《用音乐解读〈千与千寻〉的世界》,《电影评介》,2008年第5期。

[5] 刘文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童话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舒伟:《走进托尔金的“奇境”世界――从〈论童话故事〉解读托尔金的童话诗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7] 吴娜:《劳动与爱的寓言――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分析》,《世界电影》,2009年第6期。

[8] [美] 尼尔・盖曼,杨玲玲译:《鬼妈妈》,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

童话英文版范文5

摘 要: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迎合了中国当时的特定文化语境。“五四”以降语体文的提倡是本书翻译的重要前提,而“童趣”则是连结创作者与翻译者的桥梁。

关键词:语体文,童趣,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翻译

赵元任于1920年7月25日,在旧金山搭乘尼罗号邮船返国。回国之后,赵元任在清华任教,此时国内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展开之时。据胡适1920年9月4日记日记载:“叔永与赵元任自天津来电话,说明天到京。”①1920年9月5日又载:“与莎菲同去接叔永、元任。……赵、任十时一刻到。赵住清华,任暂寓我家。”1920年9月12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谢绝酬应的吃饭,谢绝不相干的客……元任出城不得,来访我们闲谈过夜。”从胡适的亲笔日记中,可看出赵元任与胡适的关系密切。

问题的关键并不止于此,自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良以来,白话文是新文学运动倡导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当时已经有白话文学产生,但白话文的语言体系仍尚未完成。赵元任作为语言学大师,自然不会错过这场“好戏”。1920年9月11日,据胡适日记记载,“下午我邀了元任……来茶会,谈国音事。”赵元任回国后参加的一个主要事件就是参与“国音统一会”,参与“汉字改革”的讨论。赵元任后来回忆说:“9月18日整个下午我在‘国语统一委员会’开会”②。赵元任参与国音统一会的活动,并受商务印书馆委托,写一本教科书,并制作一套国语留声片,他最感兴趣的就是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921年上半年,赵元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翻译之中,据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女士回忆:“无任也没有多少事,每天就在我那儿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③1921年5月6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他译的‘Alice in Wonderland’[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差不多译完了。这部书译的真好!”④不久之后,192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赵元任先生为何要选择加乐尔的这本书来翻译?查尔斯・路维基・多基孙(即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现通译为C.D.道奇生,此处据赵元任译名)以路易斯・加乐尔(Lewis Carroll)为笔名创作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The Adventures of Alice in Wonderland,1865)与《镜里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1871)二书可谓英国儿童文学经典之作,经久不衰。

王佐良先生评价此书认为虽然它是儿童读物,“今天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老”⑤。这两本儿童文学著作在西方影响不容小觑,赵元任先生曾说:“在英美两国里差不多没有小孩没有看过这书的。”而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故事非但是一本书,也曾经上过戏台。戏本是Saville Clarke在一八八六年编的。近来美国把它又做成影戏片。又有许多人模仿这个故事做些本地情形的笑话书。”

颇具吊诡意味的是,如此出名的一本儿童文学著作,不论是他的创作者还是翻译者都不是“专职”文学作家。加乐尔是一名牛津大学数学教师,而且终身未婚,没有子嗣;赵元任先生是著名语言学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后转入哈佛大学,于1918年修毕哲学博士学位。赵元任先生认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一本“没有意思的笑话书”加乐尔的此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通”,即Nonsense。正如周作人所说:“只是有异常的才能的人,才能写没有意思的作品。儿童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简言之,只有天真烂漫的儿童方能领会其中韵味。正是基于这点出发,赵元任先生才选择这本儿童文学来翻译。在译者引辞里,赵元任引用孟子的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其实就是“童心”、“童趣”。

其实本书创作与翻译的核心便是“童趣”。基于作者的“赤子之心”,诞生了这本儿童书,基于译者的“赤子之心”,有了这本书的中译本。“赤子之心”是其中的纽带,让原本不是专职儿童文学作家的著者和译者连结在一起。

在提倡白话文,主张进行汉字改革的文化语境中,赵元任的译本其实目的非常明显。借此次翻译,他进行了一种文字的实验,一种用白话语体文翻译外国文学名作的实验。

在赵元任的译本中,他提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部书一向没有经翻译过,然赵元任直言不讳地声称:“我这回冒这个不通的险,不过是一种试验。”⑥试验之处恰在于,“要是不用语体文,很难翻译到‘得神’”⑦。为了向读者交代清楚注音的准则,赵元任特意在书前添加《凡例》⑧一部分内容;并且赵元任还一丝不苟地细致地区分“咱们”,“我们”;“他,”“她,”“它”;“的,”“底”,“地”,“得”’“到”;“那”,“哪”;“了”,“嘞,”“啦”。⑨从译本的《译者序》与《凡例》,即可看出赵元任几乎按照“字典”的模式翻译这本著作。

加乐尔的原作不仅充满童趣,富有幻想力,阿丽思小姐更是天真浪漫。对它的翻译语言最恰当的正是“五四”以降所提倡的通俗易懂、浅显明了的白话文。杨静远认为:“如果不采取赵元任先生那种完全‘中国化’的译法,就得加许多杀风景的注。”⑩

在传译过程中,多种因素契合无间,白话文的使用使得原书“童趣”并未“失真”,译本“活灵活现”,是名副其实的“名著名译”B11。难怪赵译本一出,上海《申报》随即刊登广告称此书:“译成国语,颇足供儿童之观览,亦可为作儿童文学书之模范。”B12现在看来,这则广告并非过度夸大其价值。在特定文化语境下,赵元任先生的译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注解

①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09页。

②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10页。

③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17页。

④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16页。

⑤ 赵元任:《从家乡到美国:赵元任早年回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1版,157页。

③ 赵元任,杨步伟:《浪漫人生》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54页。

④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245页。

⑤ 王佐良著:《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93年第一版,第335页。

⑨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7页。

⑩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9页

B11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止庵校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67页;

B12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献辞》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5页

⑥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10页;

⑦ 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10页;

⑧ 《凡例》共十条,除第四条涉及翻译问题以外,其他都是语言语音问题:如:“一、读音;读音不拘哪种方音但是除几处特别叶韵外最好全用标准音;二、读诗的节律:书里头有两字快读,只占一字时间的,都印得靠近些。例如第十章第137页;三、语体;叙事全用普通语体文,但是会话里要说得活现,不得不取用一个活方言的材料。北京话的用词比较地容易懂些,但是恐怕仍旧有太土气难懂的地方,所以底下又做一个特别词汇备查。”参考: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凡例》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1页。

⑨ 参考:Lewis Carroll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凡例》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1版,第2页

⑩ 杨静远:《永不消逝的童年的梦――一本老幼共赏的书》

童话英文版范文6

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在世界上有80种之多,只有《圣经》的翻译超过了他童话翻译的语种。安徒生被公认是一个写美丽童话的有趣作家,尤其是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之所以有“适合7~70岁的人阅读”之说,大概是因为他的童话总是有一个线索清晰、语言简朴的故事让孩子可以接近,当读过这些童话的孩子长到忘记他的时候,他却会在某个隋景中再现,而再现的时候他似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即使安徒生的作品里也有黑暗的、令人不安的、苛刻的一面,比如《云杉》里的一棵小云杉树由于长得漂亮,还没长大就被人砍了,做了一棵圣诞树,这让它觉得人类还不错。圣诞节过后,它被挪到漆黑的阁楼里,非常凄冷,不过还可以给小老鼠讲讲自己在林子里的故事。它的叶子枯黄了,可是,它还是梦想着有一天人会把它送回到森林里。结果是人们把它拉到外面,又踩又踢,最后把它烧了。

《红舞鞋》里的那双鞋不会停止跳舞,为了让那个可怜的孩子摆脱舞鞋,人们不得不把她的脚砍掉。即便是那种有个快乐结局的故事也还是非常可怕,他们好像总是面临着万丈深渊。所以他“不解,为什么在英语国家里,安徒生总是被视作儿童作家”。

也许中国的安徒生读者是比较符合安徒生愿望的读者,因为在各种译本中,只有叶君健先生把他当作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介绍给读者。就像《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里,只有和老头子愿望一样的老太婆才懂得他的道理。叶君健先生当年住在丹麦,通过丹麦文读了一些安徒生的童话。他后来在回忆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情景时写道:“我发现过去通过英文或法文所读的那些童话,不少与原作大相径庭。

首先,那些译者可能为了适应本国图书市场的需要,常常在译文中做些删节或改写,有的改写对原作的损害――甚至歪曲――相当严重。很明显,有些译者只是把这些童话当作有趣的儿童故事,而未意识到这些作品是诗,是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叶先生在这些童话中体会出的是人生真谛,按照这种理解,他说:“我所选择的词汇及通过它们我所希望产生的联想和所掀起的感情冲动,就带有很深的个人色彩。”叶君健先生的译本《安徒生童话集》1953年在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后有1958年、1978年多次再版,在中国的安徒生读者记忆中,安徒生是绿色的。叶君健先生的译本被安徒生研究者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两个版本之一,也只有叶君健为此获得了女王授予的丹麦国旗勋章,当年安徒生也曾获得过这种勋章,

所以中国的读者也许是这个世界上除丹麦人以外最幸运的读者。

童话英文版范文7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 英语语感 培养方法

英语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间交流语言之一,是使我们与国际上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接轨的语言媒介,也是使我们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桥梁。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学习英语的热潮不断掀起,且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即从儿童抓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让儿童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运用英语的习惯,而且要让儿童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所谓英语语感,是指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以及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使人们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对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正如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想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因此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阶段,首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英语语感,这样将对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种新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入我国,即英语浸入式。它是我国借鉴加拿大法语浸入式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英语的新模式。先后在西安﹑广州﹑深圳﹑江门等城市的幼儿园进行实验,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所谓英语浸入式(English Innersion)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或在部分课程内被“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儿童,不但用英语教授英语,而且用英语讲授学科课程或综合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对儿童来说,就意味着以全英语面对儿童,就像妈妈引导不会说话或刚会说话的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进入英语世界。那么,浸入式教学和英语语感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浸入式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英语语感?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作详细阐述。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学英语很强调环境﹑氛围。其实不论是学习何种语言都需要语言环境,培养良好的语感需要好的语言环境,好的语感是在好的环境中形成的。英语浸入式教学活动就是让儿童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听到的、说的都是英语,让儿童“浸泡”在英语环境中。创造一个全英语交流的环境,儿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通过长期的听说练习,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及用英语交流的能力。那么怎样利用浸入式教学模式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英语语感呢?

1.注重课内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

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贯穿于一日生活及各种活动中,涵盖文学与语言﹑健康与生活﹑游戏与娱乐﹑环境创造等多方面内容。如:教室墙上可以贴一些英语字母,讲一些英语小故事等。利用感官刺激培养儿童运用英语的习惯。不论是上什么课,教师都应用英语和儿童交流,如: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批评时,教师就可使用“Well done!”“Very good!”“You are so clever!”“Try it again.”等语句,而且要让儿童懂得如何回应这些语句,如:“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OK!”“Just so so.”等,久而久之,儿童就会习惯这种交流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儿童的英语语感就慢慢提高,儿童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英语,学习用英语会话。

2.注重课外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

(1)幼儿园课外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

在幼儿园里,一些标志和一些板报都可以采用英语来标明。如:Classroom,Hot water,Restroom等。这样,让幼儿能够听得到﹑看得到英语,提供给幼儿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使他们在幼儿园内喜欢讲英语,主动讲英语,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当生活中发生相关联的事时,幼儿就会联想到所学英语。教师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和幼儿聊天,鼓励幼儿大胆说英语。教师和教师之间在班级讲话时,也应该使用英语,这样就巩固了幼儿说英语的习惯,强化了幼儿的英语语感。

(2)家庭内英语语言环境的创造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因此,幼儿园要先与家长协调,让家长明白幼儿学英语的目的不是让他们的英语水平在现阶段有多高,词汇量有多大,而是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及对英语语音的敏感性。因此要让家长主动学一些英语口语,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意识地用英语与孩子交谈,在家里家长应充分利用录音磁带﹑电视节目等,让幼儿多听﹑多学,接受一些正规的语言材料,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家长在言行中应多鼓励和引导幼儿说英语,不要训斥幼儿,使幼儿产生恐惧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巩固幼儿说英语的习惯。幼儿园在举行活动时,家长最好一起参加,一是可以提高家长的英语水平,二是可以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英语对话,家长在平时也可让幼儿适当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使幼儿萌生学习的渴望,以此增强幼儿的英语语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学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兴趣对儿童的活动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兴趣是儿童学习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阶段的英语学习,尤其是母语是非英语的国家,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交流。培养兴趣与培养语感是相辅相成的,一旦儿童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相应的,语感就会有所增强。由于儿童一开始在极其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下接受多学科知识,对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利用浸入式教学激发儿童学英语的兴趣,增强儿童的英语语感呢?

1.直观教学法

在这个方法中,多利用一些实物和图片来让儿童直接认知。如:教儿童动物名称tiger,dog,cat等动物时,教师可以模仿这些动物的形态或叫声,或让儿童也学着模仿。教水果apple,pear,banana不用群体等,教师可以把真的苹果、香蕉等水果带进课堂,这样,儿童很容易习得,而且会有浓厚兴趣。一旦儿童学习的兴趣变得浓厚,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学习英语已经和做游戏一样,成为儿童的乐事了。这样,儿童有了兴趣,其对英语的语感也就渐渐形成了。

2.表演教学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演,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的效果较好。如教cry,laugh,angry时,教师做哭﹑笑﹑生气状,让儿童轻松快乐地掌握英语知识,这样,不但提高了儿童学英语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儿童的英语语感。

3.游戏教学法

儿童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他们不仅喜欢表演,而且喜欢做游戏,因为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所以,如果遇到不易学会的单词或句子,就可以让儿童通过做游戏练习这些单词或句子。

通过对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儿童以全方位的刺激,儿童在教学中被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吸引,为了弄懂听明白,他们天生不安分的心灵活跃起来。儿童目光敏锐,反应迅速,努力去猜﹑去想﹑积极思维,他们跃跃欲试,表现性强。这样就激发了儿童更高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儿童的英语语感。

三﹑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在儿童英语教育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是儿童口语的被模仿者,是儿童积极主动说英语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英语语感。浸入式教学要求教师用英语教授所开设课程,用流利的英语给予儿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称职的专业课(语言﹑健康﹑艺术等)教师,而且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儿童要接受不同领域的知识,就需要不同专业的老师,所以既要注重提高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又要注重提高其他教师的英语水平。在实施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幼儿园,儿童一整天都和教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儿童通过与教师间的交流及相互模仿等方式,逐渐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幼儿园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的营造仅依靠英语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意提高其他教师的英语水平,同时幼儿园内必须有纯正的英语口语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口语发音。教师的口语发音非常重要,教师说英语时应说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让儿童有美的享受,让儿童有欲望主动模仿、表达,而且良好的英语语感来自地道的英语,所以教师应经常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选择那些既有幼教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教师,把英语融入到幼教专业知识中,双管齐下,既发展浸入式教学,又增强幼儿的英语语感;二是要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其英语口语及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的能力,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营造语言氛围的能力和教师的口语水平决定了儿童英语教学的成败;三是要制定规则,强调教师集体备课,互相配合教学,了解教学情况,并经常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提高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英语浸入式教学无疑是培养儿童良好英语语感的最佳方法之一,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英语语感可从语言环境的创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个人素养三方面入手。浸入式英语教学抓住了儿童对语言天生的敏感,指导性挖掘和发展儿童的语言潜能,使儿童事半功倍地掌握英语。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开发了智力,发展了个性,身体也获得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微.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郑秋贤.对英语浸入式教师培养的思考.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童话英文版范文8

书态,指的是图书的存在形态。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进步,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伴生物的图书,其载体、字体、制作方式亦即图书书态也在不断变迁、不断进步。以中国图书为例,从结绳、龟册、简牍、金石、缣帛,到纸书,再到现阶段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图书、全媒体图书,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忠实地记录着文明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版大国崛起,中国童书出版大国崛起,大国时代的中国童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在童书数量、童书品种、童书质量、童书引进、童书输出、童书地位、童书阅读等方面发生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外,应运而生的新书态童书,悄然而起,令人刮目相看。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童书,承载着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的神圣使命。厚待儿童,爱护儿童,就是厚待自己,爱护自己。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中,把最好的物质产品和最好的精神产品呈现给儿童、奉献给儿童。毫无疑问,在人类的图书出版中,人们也总是把最好的、最美的、内容最健康的、书态最新颖的童书给儿童。

综观当前中国的童书,图书的门类、品种、书态,既丰富多彩,又脉络清晰。在中国童书大国出版的整体格局中,儿童文学类图书、科普类图书、低幼类图书是名列前三甲的童书板块,各占40%、18%、17%左右,三大板块构成了70%的童书份额,是童书出版的传统主体。而与时俱来的、被称为新书态童书的图书板块,约占10%至15%左右。

大国时代的中国出版,催生出了一批新书态童书,其中成熟度最高、影响力最大、自成一格的是图画书(绘本)和网游图书。

一、图画书(绘本)

图画书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全盛于20世纪的欧美,在日本被称为绘本。精装、彩印、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大开本,这是图画书的基本书态。图画书是国际上主要的童书品种,并设有专门表彰图画书和插图画家的国际大奖。如193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为纪念“现代图画书之父”、英国插图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设立了“凯迪克奖”;1955年,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纪念插图画家凯特·格林纳威女士,设立了“凯特·格林纳威奖”;1956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为纪念著名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设立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1966年,增设了“国际安徒生插图画奖”;1967年,斯洛伐克设立了“布拉迪斯国际插图双年展奖”等。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图”在书籍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一词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见证。被称为“小人书”的白描勾线的连环画图书就曾经风行天下,成了中国童书最突出的象征。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小人书”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先是日本卡通图书和美国迪士尼动画图书潮水般的涌入,后是欧美图画书的大量引进,“小人书”退出了历史舞台。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引进的图画书达两千种之多,世界各国优秀的图画书、各项国际大奖的获奖图画书,如《爱心树》《好饿的毛毛虫》《彼得兔的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吃一个小孩》《14只老鼠大搬家》《和甘伯伯去游泳》《雪人》《100万只猫》《蒂奇》《花婆婆》《母鸡萝丝去散步》《獾的礼物》《爷爷一定有办法》《隧道》《阿莫的生病日》等都先后在中国翻译出版。图画书成了我国城市家庭网购的畅销书,成了家长和学龄前儿童“亲子阅读”和小学儿童阅读推广的最佳读物。

包容,吸收,创新,发展。大国时代的中国出版,从引进到原创,富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图画书开始崭露头角。我国一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插图画家、品牌出版社、民营出版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规模之大、门类之多、品种之丰,令人耳目一新。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明天出版社的《绘本中国》系列,新蕾出版社的《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连环画出版社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阿凡提经典故事绘本》,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等,洋为中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发掘图画书的故事内核。又如有的出版社以名家名作为依托,打造名家名作图画书,明天出版社推出了《曹文轩纯美绘本》系列、《杨红樱亲子绘本》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了郑渊洁的《皮皮鲁绘本馆》《王晓明心情童话绘本》,新蕾出版社推出了《沈石溪动物绘本》系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推出了保冬妮的《“小时候”中国图画书》系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儿童文学大家绘本》,新世纪出版社推出了梁培龙的《中国绘》等。原创图画书的题材也丰富多彩,儿童生活类、认知类、成长类、科普类等各种门类的图画书都应运而生,如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营养总动员》系列,晨光出版社的《小风车认知图画书》系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我的第一本心灵成长图画书》系列,明天出版社的《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帕帕拉拉成长图画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王子公主成长绘本》,海燕出版社的《嘟嘟科学图画书》等。

为了促进图画书的繁荣发展,我国也有了华文原创图画书的最高奖项。2008年,由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发起、著名画家丰子恺子女支持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创办,两年一届对的华文原创图画书评奖,并于2009年、2011年进行了评选。《团圆》《一园青菜成了精》《进城》《西西》《荷花镇的早市》《痴鸡》《青蛙与男孩》《下雨了》《迷戏》等作品获奖。我国的图画书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奖项的关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丛书之一的《穿墙术》,荣获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奖。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团圆》英文版,荣登《纽约时报》2011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榜单。同时,我国的图画书出版,由原来的纯引进出版发展成为开始输出的童书品种,许多优秀原创图画书输出到了出版华文圈,还有的输出到了出版英文圈。

二、网游图书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必然。儿童图书和儿童游戏,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的游戏承载功能得以彰显,一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新书态童书——“网游图书”脱颖而出,实现了从指尖游戏到心灵阅读的飞跃。

互联网时代是充满创新和传奇的时代,儿童互联网娱乐平台的快速崛起和成功,给童书出版带来了全新的颠覆性的冲击。2008年,填补国内儿童互联网娱乐平台空白的淘米网,面向5岁至15岁的少年儿童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互动娱乐产品,如国内首个儿童网络虚拟社区“摩尔庄园”、儿童太空探险虚拟社区“赛尔号”及“功夫派”“小花仙”“摩尔勇士”“哈奇小镇”等多款适合不同儿童用户群的线上社区产品,在儿童网民过亿的巨大网络市场中具有极大的渗透率和知名度。2010年,腾讯也进入了互联网儿童娱乐市场,开设了“洛克王国”等虚拟社区。腾讯的进入,既提高了平台的门槛,加剧了平台的线上竞争,又促进了平台线下产品的发展。淘米网先后与凤凰出版集团、童趣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摩尔庄园》《赛尔号》系列图书。从儿童网游到儿童阅读,网游图书,一种新书态童书,应运而生,横空出世。淘米公司旗下的这两种网游图书,彻底打破了我国童书畅销书排行榜的传统格局,长时间独占鳌头,成为吸引出版界眼球和读者眼球的新书态童书,仅2010年,就创造了码洋过亿的神话。

网游图书“一鸣惊人”的“亮相”和“表现”,引起了我国少儿出版界的极大关注,一批知名的传统专业少儿社如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纷纷“试水”和进军网游图书出版。

“洋为中用”,运用全球著名的网络公司的知名游戏品牌出版网游图书,把快乐的游戏精神带进快乐的图书阅读,提升数字时代儿童对图书阅读的兴趣,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让中国的少年儿童与世界的少年儿童站在同一条阅读起跑线上,出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为出版界、出版社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风靡全球的芬兰Rovio公司的网上游戏“愤怒的小鸟”合作,开发出版了《愤怒的小鸟·游戏书》《愤怒的小鸟·游戏百宝书》《愤怒的小鸟·面具》等系列网游图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与美国“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开发商宝开公司(Popcap Games)合作,并且特别聘请高洪波、金波等国内5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进行游戏故事的本土化、儿童化、个性化创作,实行西方元素和中国文化的富有创意的结合,先后出版了《植物大战僵尸》“图画故事书”“立体拼插书”“立体发声书”“学习书”“游戏书”等系列图书,从2012年年初上市,当年发行过亿。

童话英文版范文9

关键词: 表演 英语课堂 活力

表演以其生动逼真、童趣盎然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它集认识情感和肢体语言于一体,是学习者对语言的深层次内化。小学英语教材里面有大量可供挖掘的语言表演素材,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灵活挖掘和处理教材,让表演为英语课堂注入活力呢?

一、活力在于课始:善用表演,激发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阶梯,是成功的先导。在课前善用表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伴有韵律节奏的“Let’s do,Let’s chant”就是课前一种很好的说唱表演。如在学习Food这一课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表演,边说唱:“What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ice cream. I like ice cream. Cold and sweet, cold and sweet. Yummy, yummy, yummy, yummy. ”欢快的节奏加上优美的动作,舒缓了紧张的课堂气氛,使他们沉浸在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快速进入角色,引导他们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二、活力在于课中:巧用表演,学习积累

表演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在课中巧妙运用表演,可以把书本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创造习得英语语言的环境。

1.语音表演练发音――英语课堂的染色剂

语音表演,形式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小学生练习正确发音、提高辨音能力。面对一些英语音素发音的差别,教师采用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通过自编韵律和节奏训练让他们表演,使它变成一种英语课堂的教学染色剂。这种教学染色剂加得巧、加得妙,可以增强学生对咬字发音、音调、语调的把握。例如练习辨认元音[i]的发音,可以采用简单的绕口令节奏训练:“Silly Billy! Silly Billy! Why is Billy silly? Silly Billy hid a shilling. Isn’t Billy silly?”在练习时,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点头等,使学生在数一数、念一念、拍一拍、玩一玩中培养说英语的节奏感,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并培养良好的语感。

2.唱歌表演记单词――英语课堂的调味剂

在知识的新授阶段,使用唱歌表演的形式记单词,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唱歌表演,犹如英语课堂的调味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唱歌表演,设计一些诸如“老歌新唱”、“改编歌词”等活动,生动形象地将单词套进已学歌曲的旋律中,合着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尽情地歌唱。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住相关的单词,达到巩固单词、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如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表示星期类的新单词共有7个,要四年级的孩子全部掌握这些单词相对困难。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练习,只会让孩子们感到乏味、厌倦。在操练环节,我利用There are seven days这首歌:“There are seven days. There are seven days.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这首浅显易懂的歌,把七个表示星期的单词串联在一起,使教学变得轻松容易。通过唱歌表演,学生顿时兴趣高涨,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15分钟,他们就能准确无误地背诵下来。

3.对话表演练句型――英语课堂的剂

语言交流本身就是通过对话进行的。组织表演对话,可以使学生在练与演中体验到表演带来的愉悦。对话表演,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上的。为了表演,学生不得不理解掌握新的语言知识,体验语言的感彩,只有理解到位,才能表演得体。

如在操练句型“What’s the time?”“It’s...”时,可以采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对话表演。全班学生起立,齐声问扮演大灰狼的学生:“Mr. Wolf, Mr. Wolf. What’s the time?”如果“大灰狼”的回答不是“It’s twelve o’clock.”就要继续提问。如果“大灰狼”的回答是“It’s twelve o’clock.”必须马上坐下,没有坐下的学生就被“大灰狼”抓住。通过对话表演操练句型,可以使句型的表达更富情绪化和多样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句型有了最大限度的操练,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对话表演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总之,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演,可以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唤醒一颗颗稚嫩的童心,让每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嘴巴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事在人为,只要老师们肯开动脑筋,都可以让表演在英语教学园地熠熠发光,演绎高潮迭起的精彩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Sarah Phillips.少年儿童英语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鲁子问.小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惠幼莲,洪子锐.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英语)[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童话英文版范文10

关键词: 全身反应法 儿童 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国际化的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全球化的语言,在我们的人场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儿童学英语也成为一种趋势及潮流。基于儿童学英语的独特性,笔者认为正确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能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能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儿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

一、儿童学英语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阶段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小,接受能力强,这些独特的本性一旦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挥,将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巨大推动力。与成人相比,儿童学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理解意思后注意语言形式,从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语言;2.善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和使用语言;3.在玩中无意识地学语言;4.从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模仿和使用不断重复的他们感兴趣并理解的语言;5.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潜能。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等目的。而全身反应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初学者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儿童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该方法强调儿童的主体作用,克服英语学习中呆读死记、简单重复、繁琐训练、强迫表达等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际和创造性学习的缺点,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激发儿童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儿童英语听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全身反应法”理论背景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是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一,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其二,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三、“全身反应法”的应用

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儿童的学习举趣,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儿童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在“全身反应法”中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常被使用。

1.直观教具法

由于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教具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运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直观教具的使用非常重要。卡片和图画是主要的直观教具。如利用卡片记单词,老师把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每一位儿童手持一卡片,老师不断重复单词的发音,孩子们记住后教师便念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儿童可以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孩子交换卡片,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发音,同时注意力也容易专注。另外,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儿童说出单词,或让儿童说出单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画。最好是把图画制成卡片的形式,这样可以结合很多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

2.多媒体法

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无法全部做到,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完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儿童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儿童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授儿童各种水果的名称时,老师用Flash制作成课件,并配上声音和动画,儿童会很感兴趣。儿童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3.表演法

Asher认为,动词,尤其是祈使句中的动词,是语言中的中心内容,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都要围绕它展开。教师讲课时要边说边做,儿童看到教师的动作,听到语言,头脑中图像与语言相结合,无需中文解释,便能理解词语。比如教“身体的各个部位”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演,即通过触摸身体的相应部位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此循环,学生很快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作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4.游戏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儿童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给儿童提供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儿童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5.音乐法

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儿童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儿童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

四、结语

全身反应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承模.全身反应教学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纽约市教育局,1999.4.

[2]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童话英文版范文11

书籍介绍:知识出版社出版,6开全铜版彩页,精美手绘,共104页,32元,随书赠送光盘一张。

内容介绍:本书精选百余首英语经典童谣,内容诙谐、顽皮,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插图精美,极富幽默、想像力和美感。此书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们最有效的语言学习工具,也是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形式。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博士Tonisa Ward女士为本书录制了CD,让孩子们在母语般的语言环境中进入英语世界。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书籍介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32开,154页,定价8元。

内容介绍:本书是着眼于如何看待孩子的绘画和如何培养孩子画画,重点讲述在这个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画画的书,是一本为母亲们所写的书。

《半小时妈妈》

书籍介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4开精装硬壳封皮,全套3册,定价66元,妈妈可单册购买。

内容介绍:《半小时妈妈》丛书是一套儿童家庭智能训练类图书,按儿童成长阶段分0-2岁、3-4岁、5-6岁三册。每册内文编排包含故事、智力、语言、常识、图画等,全部图画都由电脑绘制,再配上清晰、逼真的摄影。每册内又分智力篇、语言篇、常识篇、故事篇、图画篇等五部分,有儿歌、古诗、谜语、故事、绕口令、看图讲述以及动脑筋智力测题。

这套书是国内最早的儿童家庭智能训练类图书,是国家教委推荐的优秀幼儿读物。

绿鸽画丛――《美妙的大自然》

书籍介绍:大16开,胶版彩印,一套4册,每册30页,每套32元。

内容介绍:不知道该怎么给这套书一个准确的定位,说它是童话书吧,可里面蕴涵着很多的科学道理,说是科学类的书吧,它的文字描述像诗一般优美,图画如梦幻般撼人心魄,读着它,你的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感叹大自然的魔力,并领悟生命的意义……

《爷爷一定有办法》

书籍介绍: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精装16开,铜版纸彩印,32页,定价28.80元。

童话英文版范文12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方法

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每一方面都包括很多不同的技巧。这项任务很重,但令人惊奇的是儿童很快具备了这些能力。五岁时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基本到位,尽管还需日趋完善。那么此时,儿童在幼儿园的第二语言英语教育更加重要。下面我们将在幼儿园工程规划精神指导下对儿童英语教育的若干方法进行下研究。

一、说唱中学英语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让孩子听歌谣,说韵文,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学习歌谣韵文不需要该语言的基础。小朋友们由歌谣的引导进入英文的世界,只要常练习,能朗朗上口,就会有自信和成就感,对学英文更加起劲。特别是幼儿园新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接触英语时,新鲜感和想学英语的欲望较强烈,能很快的学会唱一些英语儿歌。

其次,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爱动及爱玩的心理。更加重要的是,运用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对语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作出跑的动作,问学生cat,cat,what are you doing?学生回答:i am running。

第三,歌谣韵文的教学是在欢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效果也特别好。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在进餐,看图画,玩玩具时听歌谣,这种潜移默化式效果更好。

第四,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思维水平。实践证明,极富特色的韵诗,歌谣及儿歌,旋律好听,简单易学,既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又能适宜儿童的喜好。所以,用有节奏的音乐方式来教学,能增加语言的多样化和新鲜感,给孩子创造活泼欢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建立情景环境学英语

研究表明,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与他们的母语学习有许多相似之处。换句话说降落伞式教学即通过自然,具有激励性和有意义的情景交际活动,儿童可以自然习得第二语言,基于这种前提,融合了目前流行的语言教学原则,流派,方法和技巧和1983年由克拉申和泰如尔提出的自然教学法(natural approach)加之儿童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说,交往,我们得知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降落伞式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我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墙面布置。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画面。它如同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教育内容,不断地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句子。如:幼儿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 for a walk或take a walk(散步);这些有趣的画面,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却知道是英文,看到时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英语角。英语角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图片,实物,头饰,贴绒,立体沙盘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教师的作用是投放材料进行引导。如:在学过水果名称后,教师设置了一棵立体树,在角中放些橡皮泥,未涂色的水果卡片,让幼儿画出水果,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英语反复的练习,有时幼儿会问其他水果怎么说,教师便教给他们,这样变被动学为主动要学。

三、快节奏的教学方法

快节奏教学并非语速,内容进程快,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性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儿童注意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短暂集中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对课堂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设计,采用如下方法:

热身法。课前让学生sing a song,接着让学生作一分钟everyday english的,让课堂一开始就很快充满了英语气氛。

利用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生动,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对已学的内容过一次“电影”,加快了节奏。

提问式。

全班提问法。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连珠炮地向学生作一系列的提问,让全班学生迅速回答,培养学生的反映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

“开火车”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one by one”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随意提问法。老师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问题一出口,手指到之处,那个儿童或那个小组的学生就要回答。这种提问,学生练习覆盖面广,密度大,节奏快。

竞赛法。儿童有争强好胜心理,实行此法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看谁读得准,谁写的好;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看哪个同学,哪个组先背出来。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正越来越受到家庭社区学校的广泛重视。儿童在幼儿园教育更应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教育形式的方法的探索和学习,以调动幼儿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好第二语言的启蒙基础。总之,从研究中感到,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在幼儿园中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教材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