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

时间:2023-05-29 18:24:04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1

我去过厦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也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但最有纪念意又的要数五里山炮台。

五里山炮台,临近大海,风光秀丽,炮台四周绿树成阴,鲜花朵朵,它是我国古代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者而修建的。我们到以后,导游先带我们去参观了古代的兵器展览室和化石展览室,兵器展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宝刀。宝剑和各个国家的火枪。兵器展览室里的兵器做得都很精致,这些兵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些兵器真让人目不暇接。化石展览室里有一些海洋动物和植物的化石,有的像海马,有的像枫叶,还有的像热带鱼,司真可爱。最后我们来到炮台,炮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大炮其中有一门巨大的大炮,它高3米多,长8米多,它可以前后左右移动,能瞄准大海中不同方向来的船只。据介绍这门大炮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许多外国侵略者都惧怕它。炮台旁边有一个射击场,就是在古代的大炮中装上一种皮球,来射前方移动的靶子,可好玩了。

五里山炮台真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小朋友,你想去吗?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2

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及解释:

1)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2)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3) 烧琴煮鹤: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4) 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5) 旖旎风光: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6) 花下晒裈: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7) 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8) 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9) 浪蝶狂蜂: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10) 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11) 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12) 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13) 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14) 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15) 寻花觅柳: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16) 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7) 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8) 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19)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20)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21) 雪月风花:①代指四时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22) 林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23)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24) 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25) 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6) 柳烟花雾:形容春*迷蒙的景象。

27) 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28)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9)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0) 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形容风景优美的句子:

1)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3)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4)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5)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6)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

7) 当春姑娘还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步,观赏着美景时,夏弟弟跳到小河里去喝水,惹得春姑娘生了气,一撩衣裙,飘然而去。

8) 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这间简朴而舒适的客厅。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3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着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着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4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5

关键词:美术题材;美术创作;地域性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84-01

从美术创作的性质来看,美术创作需要经历三大阶段:选取题材、确定表现风格、进行创新,美术创作者对生活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提炼,通过再创作将其变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因此,美术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地域性文化作为某一地区的特色文化,对该地区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美术的创作题材、创作风格以及美术作品的创新都会受到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因此,对地域性文化进行综合把握,有益于美术创作。

一、美术创作题材、风格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一)美术创作题材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美术创作题材是美术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题材应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物或者事件,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对观赏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且不能是对事物本身的照抄照搬,基于这样的原因,美术创作者必须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从中灌输自己的思维,采用虚构、概括等多种表现手法,让素材富有感染力。在美术作品中,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其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创作者的现实生活。从风景画来看,风景画一般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往往有不同的风景,由于创作题材的来源不同,所以风景画就有了壮阔的边塞风光、秀丽的江南风景等多种不同的内容。从人物画来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历史上的人物,在创作的时候都离不开所描绘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幅优秀的人物画应该能表现特定地域的、特定时期内的人物气质特征。

要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就必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特色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让美术作品不流于俗套,让美术作品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创作风格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美术作品的创作风格是美术创作者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现象,从美术作品的创作历程来看,美术创作风格与题材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来说,画家的创作与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域文化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让美术作品超越生活。举个例子来说,外国美术史上有名的巴比松画派,就是画家通过与当地农民一起生活,关注该区域的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描绘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象的著名田园流派。除了地理性地域特征以外,文化性地域特征也会影响美术创作的风格。美术作品的风格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美术创作者将自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表现到自己的作品中,就形成了不同的美术风格。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底蕴对美术创作风格具有很深的影响,例如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就具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画作中会表现出很多儒家、道家、禅学等多种文化的思想,而西方美术中则会更多地表现出自由的特性,讲究科学地透视原理。

二、美术作品创新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副美术作品要与其他美术作品区别开来,就必须进行创新。一般来说,美术作品具有当代性,当代艺术是反应当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因此,美术创作者往往依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色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美术作品就很有可能出现内容、风格上的重合,不利于美术作品的创新。美术创作和创新都离不开地域性文化,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副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能反映一个时代某一区域文化的特征,美术创作者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只有综合把握地域文化和整体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富有地域性文化色彩且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

三、结语

美术作品没有好差之分,只有雅俗的简单区别。美术创作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美术创作具有广阔的发挥空间。从地域性文化的本质来看,地域的概念是抽象的,并没有具体的范围,可以是一个小镇,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地域性文化的内涵更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生活习惯,可以是风俗,甚至可以是传说。因此,美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自身所在区域的地域性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还要深入挖掘地域性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富有思想内涵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6

关键词:园林景观;中国风景园林;民族区域文化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仅要满足干净舒适,更多的是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一种置身自然的感觉,这样的要求也决定了园林景观以及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趋势。在景观园林方面:要更加追求自然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要使得这些运用了建筑学、美学、园林学等各种学科的建筑设计融入城市的环境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效果和凸显人文关怀。

在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方面:要充分发掘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生态环保的准则。

1 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景观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朝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凸显人文关怀这2个方面发展。

1.1 多利用自然元素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突出体现人们全新的生活理念。在景观园林的设计发展过程中,很多设计已经发现了自然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的就是自然元素运用的特别单一,从选择的品种,再到设计的层次感都不能很好的与其它景色进行协调。在多运用自然元素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追求艺术,体现一定审美要求;要合理布局,体现层次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与周围的建筑达到和谐与统一。这3点都将成为未来景观、园林在设计中的重点。

1.2 凸显人文关怀

景观、园林的设计与再创造是一种文化创作,不仅是单纯的以美化环境,服务民众为目的,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创作。景观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它本身的含义是强调,通过人为造景来吸引大众的观看。这往往就忽略了景观自身虽具备的内在涵义,以及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导致很多景观并没有体现出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思想。而园林一词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它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如亭、台、楼、阁、池等。其实在当时这种园林的设计,只是为了满足少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欣赏口味,并没有给普通老百姓“发言”的机会,就谈不上所谓的“人文关怀“了。在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就深刻纰漏了“病梅”,这种只为少部分人“欣赏”的梅,这里面缺少的就是一种对普通大众的关怀。人文关怀是要体现景观园林设计它的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样才符合景观园林设计的理念。

2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发展趋势的主要方向有:发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策略。

2.1 要充分的发掘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多元,融合这将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也逃不脱这样的命运。但是,一味的追求多元宽容的精神,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丢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国拥有优秀灿烂的文化传承,合理的利用好这些优秀的资源,对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利器。对于不同的地区,其区域文化也是不同的,打造优秀的园林设计能够弘扬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能铸就其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充分的利用和发掘民族文化,将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2.2 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生态环保的准则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虽然主打文化这一块,但是也不能忽视与自然的结合,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环保的理念。要把景观设计当成一个大的有机体,它必须拥有与生态自然一样的功能,这就要求正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设计,要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植入其中,学会运用新的清洁能源、新的雨水收集系统等。风景园林设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漂亮模式上,而是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有机循环、新陈代谢功能的生态系统。

3 总结

全文分析了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主要就是提供了4个发展方向。对于景观园林设计来说,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从自然元素和人文关怀2个方向发展,而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原则,要朝着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个方向前进,对于景观园林和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05(2)

2 金柏仁.园林景观中自然要素的分析[J].现代园艺,2011(17)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7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村融合;景观规划

1 引言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客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磅礴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涌现出村庄边缘化和空心化、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对乡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探寻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以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2 景村融合模式探研

2.1“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借助游客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乡土亲情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但当前乡村旅游纷纷涌入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破坏、文脉断裂、传统村庄沦陷的行列。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是避免以上情况的有效措施,即用“景村融合”的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实,实现乡村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2.2“景村融合”的模式

“景村融合”是将景区与村庄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村庄内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村庄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村庄与景区的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是“景村融合”的主要模式。

2.3“景村融合”的路径

“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平衡居民与游客的利益诉求,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步规划。“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径有: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树立景区与村庄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3 实践: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位于登封市西北十三公里处,地处嵩山腹地,三面环山,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隔路相望,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型美丽乡村。现状雷家沟村地势险要,用地复杂。村庄呈小片长带状、零星点状分布,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较差。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修缮改造古民居群及历史文物,美化亮化村域环境,整治山地农耕设施,建设“禅修”养生基地,借鉴“景村融合”的开发模式,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3.3 总体定位

雷家沟村紧邻千年古刹少林寺,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少林寺的发展无形中带动着周边旅游文化的建设,雷家沟村则占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雷家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总体定位以少林文化为背景,将雷家沟村打造成一个集农、禅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佛学禅修文化教育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3.4 组织结构规划

本案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将整个整合结构划分为“六区、一街、一园、一中心”:

3.4.1农业体验观光区:村庄入口现有土地为一般耕地,在此处打造农业观光园。在该区域中开展牛犁地,石磨磨面,石碾碾米,男耕女织等游客互动项目,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3.4.2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废弃的雷家沟老居民区为依托,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修缮整治农家老宅,建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将几近绝迹的农村民俗、耕作农具、农家技艺、本土手工艺制品等的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找到儿时的记忆、久违的乡愁……

3.4.3农耕休闲采摘区:以雷家沟东洼及百草岭的丘陵、坡地为主,就地取材将田埂进行梯田改造,美化生态环境以提升观赏效果。以原生林果、苗木为基础,联合农、林科研单位,在保留村庄原有林果业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逐步形成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多功能旅游休闲体验区。

3.4.4禅修养生区:将废弃的养鸡场区域改造为禅修堂、文化艺术展馆、道德讲堂等,集中形成禅修文化养生区。聘请得道高僧、知名传统国学文化学者到此讲禅论道,并定期举办书法、古典音乐、国学讲堂等活动。

3.4.5传统武术研修区:“禅”、“武”是少林寺的精髓,雷家沟村位于“禅武圣地”的腹地,具有非常浓厚的禅武文化底蕴,亦是村庄的特色和灵魂所在。本案以太子沟下现有的武校“少林罗汉院”为依托形成武术原生态展示区、传统武术研修区,定期举行少林武术研修、表演,以此作为吸引游客光临的一大闪光点。

3.4.6现有文物保护区:雷家沟现有的永泰寺、永泰寺塔及其附属景点已基本成型,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针对这些重要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后期再加大宣传力度,并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3.4.7素食文化街:为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充分利用沟壑的现状地形,计划在雷家沟的沟壑底部内依沟而建素食文化街,招商引进各具农家乡土特色的风味美食,打造素食文化专区。建筑风格与改造的居民区保持一致,以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区步行道内由上而下潺潺细流曲折而过流入荷花池,在景观荷花池旁设置以少林禅武文化为背景的雕塑小品。

3.4.8传统体验园:将刁家沟老村庄和现有土地做为传统产业基地,在此展现农业农庄特色,用比较原始的农耕方式,让人们可以回归田园生活。

3.4.9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第一门户区,为游客提供停车、问询、租赁等旅游服务。建设与景区相配套的多功能商务服务区,以特色美食、禅武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集住宿、度假、会议为一体的商务服务中心。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涵盖范围很广,涉及村庄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塑造、生态保护、村庄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等方方面面。基于“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规划在规划旅游景区层面通过对村庄的功能及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等,丰富了现行村庄的规划内容。关于雷家沟美丽乡村的规划依托村庄的区位优势、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把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和传统的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核心资源,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期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从而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明,刘 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

[2]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J].地理研究,2015.

[4]林若琪,蔡运龙.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J].人文地理,2012.

作者简介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8

【关键字】旅游度假;酒店;现代化;舒适;特色

一、度假酒店的选址

1、度假酒店的选址

度假酒店作为休闲放松的场所选址非常重要,一般酒店都选择在风景优美地区,气候都存在比较明显特色。或者建立在方便的为观赏自然风光的位置。 总体上需要注意在选址规划时考虑一些离主景区不会太近的位置,对建筑高度的严格控制达到尽量使建筑风格与当地环相谐调。 尽量为旅客营造一个能更能享受大自然的舒适和远离城市的喧嚣,生活便利的条件。

2、度假酒店的场域营造

作为度假酒店的需求需要通过建筑与特定地点的松散、自在的环境协调性结合, 有效的揭示出隐匿在地点中的潜在精神,构成一个具有特性的、 内在同一的整体,达到是旅客在度假休闲过程中忘建筑的存在。

3、与自然环境的呼应

度假酒店相对于商务酒店的区别在于更多的是体现舒适性和放松性为旅客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氛围。商务酒店是根据自身客观情况做好定位,根据不同的商务人群层次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具备了品位、舒适、时尚,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商务酒店的价格要高于同类型的酒店。一般商务旅客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大,但在住宿、通讯、宴请、交通方面较为讲究,注重酒店的环境和氛围。商务酒店为了满足客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上,不论是在酒店设施设备的配备上还是提供服务的质量上都要比一般的酒店要高,所以商务酒店的价格也自然要高于同级别的其它类型的酒店。 商务酒店的地理位置要具有优越性。一般是交通便利,临近商务密集区(如CBD),便于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和会议,能接触到一些潜在的商务合作对象;周围知名的特色餐厅林立,利于宴请宾客;离休闲中心近,有利于商务客人办公结束后的休闲活动。

但是在旅游度假酒店中山川河流、 沙滩、 大海、 花草树木等的自然景色在度假地中的作用不是陪衬, 更主要的是提高酒店的吸引力。所以设计师需要在对酒店进行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主要作为观赏对象而配合适当的建筑。

二、度假酒店的设计

1、自然氛围的营造

度假酒店在很多旅客心中最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城市中所没有的生活环境和体验。设计时要将所选的区域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并适当的通过造景和借景将建筑和景观合成整体, 增强室内外景观的融合, 以创造宜人的休憩空间为主,从而达到在自然环境中的放松和舒适感。

2、度假酒店的特色性

度假酒店多在风景优美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文化的区别,利用当地各异的原生态景色,和谐的与酒店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度假酒店的竞争力。

3、建筑风格

为了更好的体现当地的传统和文化特色,通过采用当地材料建造结合当地的文化和独特的风光的度假酒店能为旅客营造一种富有当地特色环境。

4、内部客房的设计

和商务酒店不同,在度假酒店的客房设计中,客房除安全实用外, 还须让人感觉到 “度假” 的感觉,要让人觉得舒适和享受。设计师需要通过室内空间的设计为客人营造一个安全, 舒适, 健康的居住休息环境,可以满足客人对客房环境和服务的新需求, 与此同时还需要同时突出客房的服务特色,无论是在商务还是度假酒店中客房都是是酒店的设计与经营中很重要的部分,在度假酒店中需要最大限度的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来对度假酒店的客房进行布置,把最美的自然风景展现给旅客,设计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把握好客房朝向,尽可能的保证窗子朝向的景观性。

(2)注意自然风格,可以设置内庭院。

(3)阳台的应用,充分应用阳台, 做好阳台的优化,方便游客休闲、 观看风景。

(4)酒店大堂的设计,酒店大堂是度假酒店关键的空间系统, 所以酒店大堂的设计尤为重要。在大堂的室内设计过程中,引入室内,室外景观,满足人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

总而言之,

三、度假酒店的注意事项

1、兼顾顾客审美需求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酒店应通过电子邮箱、市场考察等手段普遍征求顾客审美看法以设计出最大化满意顾客审美需求的酒店景观.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标.

2、注重和自然景观的和谐

业主在对酒店进行建造、规划时还应斟酌到酒店对当地四周景观的影响,斟酌到酒店的景观特别是酒店的造型、避免不伦不类,同时注意免得损坏当地山水的天然美.以免影响其社会形象。

3、做好实地调研充分了解设计

在酒店的建设、设计、规划、装饰、经营历程中应集思广益、踊跃听取相干专家看法,如设计师、装潢家、建筑师、酒店治理专家等的看法或许交与专业酒店设计公司进行建造、设计、规划.做好实地调查,以便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酒店景观设计,设计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最优酒店景观。

4、明确定位

正确的区分度假酒店和普通酒店的区别.根据特定星级的特征设计出有特征的酒店,并且保证成本预算,要尽量形成不用要资源糟蹋,增添竞争难度.同时要针对本人的客源市场的特征,依据其文化素养、学历层次、常识背景、兴致爱好设计出满意其特定顾客审美需求的酒店景观。

5、不断优化方案

作为投资者可以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本人可取的想法融入酒店的景观设计中,另一方面悉心听取专家意见,但同时也可对专家的看法提出高程度的质疑,促使专家设计高质量、高品位、契合市场需求的酒店景观.设计师更是要多到多方面考虑,从投资者、客户、以及酒店艺术等多方面做到最优方案。

结 语:

总而言之,度假酒店应该对选择的区域的环境,人文地理、 功能需求、气候等充分了解,对酒店的艺术性舒适性合理性都做到最优,注重建筑本身设计感的同时注意室内的优化设计以及景观至上的设计理念,让景观真正的融入酒店设计里面成为最美的室内装饰。不断促进酒店美学和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蓓芬,汪照均.滨海度假酒店设计研究[J].现代商业,2013,(20):271.

[2]文支军.旅游度假与酒店设计[J].时代建筑,2014,(2):1.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9

关键词 现代数码技术;风景摄影;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085-02

0 引言

摄影是一门注重素质能力拓展的艺术,对审美品位的提升、美学品味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摄影领域当中,风景摄影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范围,从一草一木到河流山川,所提供的摄影联系空间都十分广阔。同时,风景摄影不会受到摄影设备、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成为了数码摄影应用中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应用分支。

1 风景摄影的范畴和特点

1.1 风景摄影的范畴

1)自然风景。

风景摄影中的自然风景主要包括风雪雨雾、日月星辰、草地森林、沙漠盆地、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

2)人文风景。

人文风景主要指的是乡村风景、城市风光、名胜古迹等人为创造的景观。例如农村和城市的地容地貌、园林景观、亭台楼阁、古代建筑等景观。

1.2 风景摄影的特点

1)题材的选择。

在进行风景摄影之前,应当首先对拍摄主题进行选择。而大多数摄影者在确立了风景摄影概念之后,通常难以进行题材的正确选择,对所要选择的题材难以正确把握[1]。因此,应当站在观察的角度上,提供良好的切入点给摄影者的题材选择。通过引导使摄影者的个人观察视角能够依照个人兴趣而定,从个人情感、社会现实、自然审美等角度,对题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2)风景的构图形式。

构图形式就是在风景摄影当中,选择一个最为理想拍摄角度。选择的角度不同,风景所体现出的风光和意境也会截然不同。因此,应当对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行利用,分析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在画面连续性、题材的布局、构图高低、远近、大小、平衡的对比等方面,让摄影者能够良好将节奏感运用在构图当中,从而更好的体现主题。

3)色彩的对比应用。

在风景摄影当中,色彩的对比应用具有很大的作用,是营造气氛、烘托主题的重要方式。对于不同的风景和气质,应当采用饱和度、冷暖色调、补色等方面的色彩对比应用来进行营造。摄影者在个人情感的感召下,对风景进行观察,然后将色彩表现带入带风景摄影当中,从而使风景摄影作品的意境美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

体现[2]。

4)风景的光影表现。

在风景摄影中,光和色通常处于对立统一的位置,色有冷暖之分,而光则有明暗之别。摄影作品中光对风景照射的明暗,将会给观看者带来或消沉、或明朗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将浓烈的个人色彩带入带风景摄影作品中。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应当对散射光、逆光、顺关、侧光等光线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增强风景摄影作品的立体感和透视感。

2 现代数码技术的应用

2.1 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摄影领域当中,数码相机受到了越来越多摄影者的喜爱,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数码相机具有方便、快捷、即拍即显等优点,使摄影者能够第一时间对自己拍摄的画面进行检查和确认,保证拍摄照片的质量的内容,避免了由于技术失误所带来了不良后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码相机的结构正在不断的复杂化,体积也在不断缩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因此,摄影者应当熟悉和掌握数码相机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便更好的进行风景摄影[3]。对于摄影领域十分专业的单反相机来说,摄影者应当熟悉和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能够对焦距、景深、曝光等参数进行合理的调节,对适合的镜头进行选择。同时结合利用各种摄影辅助设备,达到最佳的风景摄影效果。

2.2 后期的数码处理

在风景摄影应用过程当中,应当对计算机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传统的暗室技术转变为现代数码技术加以运用。指导摄影者对CorelDraw、Photoshop等专业的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利用,从而完成风景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通过打印喷绘输出二次创作、后期处理、图像输入等相关操作,使摄影者对数码摄影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得到提高,增强摄影者对于风景摄影的兴趣,从而促进摄影者风景摄影技术的发展。

3 风景数码摄影的应用

3.1 应用重点和难点

在目前的风景摄影应用当中,通常都是采取作品赏析、或技术指导等方式,然后根据应用内容进行训练。在这种应用模式当中,摄影者进入摄影将会很慢,对摄影的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应当从摄影者对于风景的理解和感受,以及摄影者对于摄影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对摄影者进行启发式训练。

在风景数码摄影当中,还应当引导摄影者将摄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现实生活定的审美艺术和图像艺术的体现,充分的表达摄影者的个人思想[4]。这一方面的内容,是现代数码技术应用在风景摄影应用当中最为主要的重点和难点。

3.2 培养摄影者的审美

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艺术修养、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摄影者审美能力和审美眼光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具体的风景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摄影者对于作品的评价、鉴别、感受等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在对风景摄影作品的审美过程,就是对艺术作品相关经验的理解与积累的过程。

通过上述方式对审美经验进行不断积累,将会发生质变,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这是摄影者就会产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眼光。因此,在风景摄影过程当中,应当对摄影者自然美的欣赏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要积极引导摄影者从风景当中体会到生命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进而更好的进行风景摄影作品的创作。

3.3 应用过程的创新

在风景摄影当中,为摄影者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引导摄影者进行积极思考,探索作品中的主题内涵。同时,让摄影者体会对于该作品的感受。通过对优秀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帮助摄影者更好的确立风景摄影的主题[5]。同时,应当帮助摄影者对一些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对作品中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应用进行分析,抓住其中存在的各种细节,增强摄影者对于技术层面理性把握的确立,让摄影者能够在自己的摄影中更好的表达出内心情感。此外,还要引导摄影者从自身兴趣爱好特定方面出发,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努力寻找风景摄影素材。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应当在对摄影者的拍摄进行指导的同时,将摄影者拍摄的风景摄影作品拿出来进行研讨和分析,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然后让摄影者对其加以注意,再继续进行拍摄。

4 结论

风景摄影是摄影应用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基础的应用内容之一。良好的风景摄影既需要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联系,同时也需要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因此在风景摄影当中,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应当将现代数码技术充分的应用其中。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对风景摄影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风景摄影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乾.论现代数码技术在风景摄影应用中的应用与创新[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9-11.

[2]刘鹏.论风景数码摄影应用课程体系的创新[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3,1:109-110.

[3]杨志.现代数码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摄影应用中的运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4,12:238.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生态效益; 协调环境;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1、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效益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园林造景中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在这方面,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我们主要以自然群落的规律为向导来合理分配造景树种以及人工群落中植物种类、层次结构。二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在于保护乡土植物及环境的多样化,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点:第一,保护乡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第二,保护原生态植物类型及其繁衍过程,根据原有的自然规律和生态过程来安排造景计划。第三,合理运用植物环境资源价值,构建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实践表明,人工植物群落可以作为野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且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合理搭配花卉、乔木和灌木等物种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造景过程中注意物种的搭配,构建的植物群落往往更加稳定和谐,在美化、绿化环境的同时,还可净化、香化环境。

2、 突出造景主题,体现景观风格主题性原则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纲领性作用,是植物造景的思想体现。就园林景观建设本身而言,植物造景要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如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深邃的景点贯穿起来,景点各具特色,决无雷同: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曲院风荷在“荷”字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水面突出夏景;平湖秋月在景区中种植了红枫、鸡爪槭、柿树、乌柏等秋色叶树种突出秋景等[1]。还比如纪念性园林植物配植常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

3、 彰显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植物造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原则,有的人工植物群落将当地的历史特点和文化特征与植物造景特点融汇贯通,因而地域性更为显著。地域性主要通过对当地市花市树的选择以及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上体现出来。其中的乡土树种是适应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而长期留存的植物,反映了区域植被的历史。植物造景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不仅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而且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市花市树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树种,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4、 运用植物特征,显示季节变化植物景观中季相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植物的季相演替和花期特点打造出园林的时序景观,充分体现出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例如宋朝欧阳修诗曰:“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叫一日不花开”,这种“红白相间”、“次第花开”的配植方式就是利用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习性来配置形成植物景观的。

5、 注重景观功能,实现人性造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改变了以往只有园林的单一化的布景结构,以人的感受作为出发点,在设计中尽量满足人的多种需求,营造出简单、和谐、自然的赏景氛围,使人更加亲近自然,从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城市园林的植物造景的原则

城市园林的植物造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体现自然的和谐美、整体美、生态美,造景手段有很多,只要多多研究,用心思考,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经济、生态、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 1、根据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合理组合根据美学原理选择适合的植物并且进行科学的配置,才能够让植物与景观合二为一,和远处的背景、草木或者与近处的生态环境等交相辉映,展现出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恰到好处的组合植物能给人带来愉悦、舒适的感觉。

2、 遵循生态规则,保证风景如画造景植物都有自身特定的生存环境,因此,植物造景时必须根据各自的生态规则进行合理安排,不仅要考虑到植物自身对土壤、阳光、雨水、气候等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建筑生态文化,保证城市园林四季都有盎然向上的生机。如南方建筑较为轻巧,常常喜欢在建筑旁以芭蕉、翠竹、棕榈等进行点缀,衬托出南国淡雅的情调;而北方建筑则多是外观庄严,屋角翘起,红墙黄瓦,普遍以高大乔木、松柏等衬托,大树之伟岸,绿叶之鲜艳,渲染着其浓重的色彩。

3、 根据植物生态群落要求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在城市园林里可以是衬景、背景等,在自然景区中则是主景。将植物群落进行合理搭配,提高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与物质的丰富性,这样不仅能够让植物之间相互映衬,还有利于其病虫害的防治。由乔、灌、花、草一起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落,应当从植物的高矮、大小,枝叶的疏密,颜色的浓淡等方面合理搭配,同时也要考虑到季相、外貌、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群落结构等因素,使其形成错落有致、四季相宜的优美植物景观。

三、园林植物造景对环境的影响

1 园林植物造景可以美化环境

1.1 协调环境,美化建筑物生硬的建筑形体与柔和多变的园林植物有机的搭配,在视觉感官上,不仅软化了建筑物的硬线条,同时,使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加完美,空气中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园林植物与建筑物有机的搭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墙角种植,也可以基础栽植,同时,还可以墙壁绿化,根据环境的特点合理搭配,以增强环境气氛。[2]在视线开阔体型较大的建筑物附近,要种植干高枝粗、挺拔伟岸的树种,在风格独特、玲珑精致的建筑物附近,要种植冠密叶小、姿态轻盈的树种,以实现环境与植物造景的协调美观。

1.2 与自然山水互相衬托,创造动态意境美园林植物造景依托自然山水和谐搭配,自然山水依托造景植物装点陪衬,二者相互衬托、协调一致,创造出一种环境的动态美、意境美,“石因树灵,山因水活”,在自然山水间,多彩靓丽的造景植物野趣横生,增添了无限的自然美的韵味,此起彼伏的山川,川流不息的清泉,经姿态优美的树木错落搭配,更加增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多姿。乔木、灌木错落搭配其间,与水体相互衬托,清清的小溪映照着树木的倒影,浓密的枝叶遮蔽着清清的山泉,仿佛万物都产生了一种灵性,相互依托,活泼动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景为物配,物为景生,山川、水体无一不借助植物增添色彩,绿树、鲜花无一不借助山川、水体来增添完美的意境,所有的一切,相互衬托,创造环境的动态意境美。

2 园林造景植物可以改善环境

2.1 造景植物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具有积极作用植物造景可以保持水土,如果道路广场比绿地高出一小部分就可以有效减少洪灾的能力,提高涵养水源。如果在坡地上铺草,土壤被冲刷流失的现象就可以有效减少,在园林绿化工作中,为了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可以选择一些生长稳定、干高枝粗、截留雨量能力强、郁闭度强,根系深广、吸水性比较强的落叶层的树种。这种树种可以有效的加强固土固石,并且渗水性也比较好,水分可以快速渗入土壤,根系较深树木主要有南蛇藤、枫杨、柳树、胡枝子、水杉等树种,这些树种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并且减少了地表径流,对于减少河、海、湖地表径流污染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造景植物对于防风、固沙也有积极作用造景植物还可以有效的防风、固沙,树林可以有效降低风的速度,无论是迎风面还是背风面,当风遇到树林的时候,都可以有效降低风速,但是,从效果上看,背风面降低风速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一些城市设置防护林带,应该选择背风面为防护林区,主风向与防风林带的方向应该垂直,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护风沙的作用。对多风害的城市来说,选择适当的位置建设城市防风林带意义非常重大。防风林带的位置一定要选好,同时,还要选好防风林带的树种,这一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树种时,我们要选择生长期长、抗风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树龄长久的树种,如果是华北以及东北地区,可以选择圆柏、乌柏、杨树、柳树、黑松等树种。这些树种对于防风、固沙,保护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

2.3 造景植物对环境的其它影响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含水量都比较高,适宜种植在容易发生火灾的物体附近,因为这种植物着火点比较低,不易燃烧,可以起到阻燃作用,即具有防火作用,又可以美化环境。这类树种主要有银杏、山茶、棕搁、珊瑚树、八角金盘等。另外,如果是热带海洋气候地区,可以种植红树在浅海泥滩作防浪墙;在寒带地区可以用树林来有效的防护风雪;沿海地区可以用树林防海风的侵袭。另外,园林植物造景还可以降低环境温度,提高空气质量,遮挡阳光,吸收辐射,净化空气以及保护环境的作用。

结语园林植物造景对于保护环境、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绿化配置,将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11

1三岔河乡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地理区位优势三岔河乡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城东北,距习水县城38公里。北与重庆四面山相邻,南与良村镇隔山相望,西与程寨乡接壤,东与大坡、温水镇一岭相依,习水河穿境而过。同时紧邻世界级丹霞地貌自然风貌旅游区,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核心区域的重要节点。全乡幅员163平方公里,总人口2.25万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客源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也为集镇旅游开发提供了保证(见图1)。

1.1.2生态景观资源优势三岔河乡自然环境优美,乡内阡陌纵横,江河、绿田、古树名木相映成趣,优雅静谧;景区内更是山峦重叠,云蒸霞蔚,山大沟深,纵横交错,沟沟有溪流,岔岔有清泉,竹木繁茂,林静幽深。其紧邻的国家4A级自然风景区丹霞谷景区,有着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是避暑休闲、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的理想胜地。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资源是三岔河乡发展乡村旅游的雄厚基础。

1.1.3旅游政策优势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旅游产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习水县按照贵州省“建设旅游大省”和遵义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思路,确立了“把旅游业建成后续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全县上下致力于把旅游培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不断加大旅游规划和宣传推介,积极招商引资,着力改善旅游各项设施条件,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我们发现国家和地方政府都表现出对旅游业发展的极大关注,并在产业的发展中给予支持,三岔河乡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发展前景大好。

1.2劣势分析

1.2.1旅游形象单一不突出三岔河乡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备山水或人文等资源条件,但其资源并非知名和独特。旅游区目前活动内容还是一般性农家餐饮、垂钓等,形式较少、旅游产品质量低、形象单一,旅游者参与体验程度不高。由于低层次开发,尚未开发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休闲需求。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包装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人气,汇聚商气,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大发展。

1.2.2公用设施存在制约近几年三岔河乡逐步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乡内公路、村舍、环境设施有了基本改善。但如果面对大规模的旅游设施和公共设施需求时,现状的公用设施建设仍然对市场需求存在制约。如专业的导游、住宿、餐饮、卫生等设施较缺乏,“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旅游服务产业缺乏,导致目前旅游接待水平一般。

1.2.3管理和经营技术欠缺三岔河乡现有的建设内容、土地利用、生产生活方式等,基本都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而来。面对乡村旅游这样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当地群众相对缺乏现代服务观念和意识及市场开拓能力。因而,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暴露出产品开发陈旧、管理松散、经营模式随意化、服务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熟的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2美丽乡村特色的旅游规划策略探讨

在乡村旅游热的潮流下,三岔河要在众多乡村资源重复建设和激烈的竞争中走出自己的方向,“美丽乡愁”成为我们规划中资源整合的主线。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乡村千百年来传承的田园风光、生产形态、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和乡村聚落等不仅是构建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城乡人民寻找的心灵慰藉和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关键,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尺。

2.1总体规划思路

2.1.1项目定位三岔河乡周边山体环绕、景色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是体验山水自然的绝佳世外桃源,可谓“山作锦屏何须画,水作琴声不用弦”。规划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农耕文化、红苗文化、工业文化交织在一起,给这个世外桃源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规划避免“千村一面”的现代化改建,明确强化本土优势资源和风土民情,树立自身特色。在依托北部紧邻的世界级丹霞地貌资源和自身经济、生态和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三岔河乡为一个集“旅、居、业”和谐一体的风情旅游度假小镇,使之成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核心区域的旅游新高地。

2.1.2旅游空间结构在乡域镇村体系的“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中,规划依据各村的旅游资源异同,避免同质竞争,确定梯次合理、一村一景、集中发展的特色发展思路。利用全乡规划的两级旅游线路,有效串联乡内各级旅游景点。其中,以程寨乡至重庆四面山的二级公路为依托打造一级游线,加强丹霞景区与旅游服务集中地的有效联系;乡内各村景点景区则依托二级游线加强联系,形成连线成片开发模式(见图2)。

2.1.3用地规划特点用地弹性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划分用地属性来满足乡村旅游和生产生活发展需求。考虑到大量旅游人群的涌入对当地各项用地标准产生的冲击,规划中对于各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对外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工程设施用地等指标相较一般乡镇的指标略高。目的在于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

2.2美丽乡村的旅游规划策略

2.2.1生态景观规划彰显自然之美,改善人居环境(1)生态景观保护规划以乡村原生态为基调,以乡村风情为特色,采用规划先行、生态保育的方法,发展与保护并举,以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核心,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对乡村美丽田园风光的保护,达到见山见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境界。在核心景区规划以保护原生态和营造度假养生的景观为主;在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的中心集镇区则以农业种植景观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景观为主,包括滨河开放绿地、山体周边带状绿地和各居住片区内部绿地。(2)环境保护和改善规划中提出营造乡村“天蓝、山清、水绿、地净”优美环境的发展目标。针对核心景区接纳大容量的游客对环境的冲击,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依据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同时在全乡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包括整治已污染河水,改善水质;实施卫生设施改造,提高抽水马桶安装率、化粪池覆盖率;开展垃圾分类工程,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初次分类,综合利用分类垃圾;对乡村进行全方位规划,科学布局,实施村民广场美化、道路拓宽绿化、太阳能路灯亮化等工程,逐步完善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3)乡村旅游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塑造了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景观风貌的基础上,也提升了当地的生态景观品质。通过美化乡村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优化农业景观等,彰显了自然山水之美,直接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了美丽乡村的自然之美建设。

2.2.2乡土风貌规划传承文化之美,突出人文情怀(1)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记录着人类文明足迹和人与自然相处过程的乡村文明,原生态的自然乡村风土人情是现代人共同的精神寄托和认同,也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信仰和和谐社会的根基。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家科林比姆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便是发展的关键。依据三岔河自身的特色,规划推出两种文化旅游品牌,分别是在山水恬适之间体验高品质山水景观的自然文化游览和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红苗文化和手工业文化交织盛宴的民俗风情体验游。规划通过将乡内散落的乡村景观、历史遗迹和人文传统进行系统组织和开发,使乡村文化得到继承和保护(见图3)。(2)乡村风貌改造在三岔河集镇旅游接待区的风貌规划中,规划汲取了当地黔北建筑特色和体量尺度特点,以求新建开发内容与传统特色有机融合,使村内整体风貌和谐。此外对村内公共场地、围合庭院、小公园等也进行风貌整治,为当地群众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文化展演和民间民俗文化产品的展示等提供了场所,使农民群众在也享受到旅游文化发展发展过程的成果(见图4、图5)。(3)乡村旅游促进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不仅让游客认识到三岔河乡丰厚的传统文化,感受到当地淳朴热情的民风,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通过市场经济下文化资源和生产生活的流动融合,实现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

2.2.3公用设施规划奠定生活之美,推动民生建设(1)旅游服务设施需求规划坚持设施先行,加大公用工程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投入,以确保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工程设施来提高三岔河乡的旅游服务能力。全乡打造外优内畅的道路系统,对外加强与周边区域的道路衔接,对内衔接旅游线路。集镇旅游接待区增加旅游客运设施,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并根据旅游车辆数量按照国家标准在各旅游换乘处、本村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此外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包括在集镇道路、沿河以及村内景点配置废物箱、公共厕所、通信设施和休息座椅等,提升旅游接待水准。(2)群众生活需求考虑到外来游客对于当地各项公共设施的使用需求,对于集镇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指标控制规划略做提高处理。其中作为旅游接待管理和人民日常生活服务中心的行政办公用地扩大了建设面积并改善了办公条件;文体用地则表现在增加文化活动场地和完善体育运动设施的配置;医疗卫生用地主要是建立医疗等级服务体系,并在三岔集镇新建一处综合医院,特别满足游客和村民的使用需求;商业设施用地主要是对现有的沿河商业进行整合,并在集镇中心设置大型商业卖场;此外还完善了公用设施用地,新建了邮电通讯设施等。(3)乡村旅游推动民生建设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种期盼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驱动力。而这些恰恰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和完善生活的各项设施建设,大大的提升了乡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美丽乡村靓丽生活的实现。

2.2.4产业结构规划提高经济实力,夯实发展之美(1)产业结构全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实施“生态立乡,旅游活乡,畜牧强乡,农业稳乡”的发展战略,力争把三岔河乡建设成为习水县北部地区第一产业稳固、第三产业发达,商贸繁荣,环境优良的旅游度假型小镇。依据现状生产力分布、公用设施条件与产业规模,三岔河乡产业规划布局呈“两核一轴带两区”的布局形态。“两核”分别是作为全乡旅游产业发展桥头堡的丹霞谷旅游接待区和政治文化中心的集镇区。“一轴”是指沿贯穿东西的二级公路的经济发展空间主轴线。“两区”指以生态旅游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区和以生态农牧业和旅游服务产业为主的南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区(见图6)。(2)旅游产业优势突出旅游区的发展除了要做到特色经营,还需提供专项的旅游配套服务,包括高档住宿、娱乐、休闲餐饮、特色购物、会展、户外健身等,这些服务业大大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下,我们应避免就旅游谈旅游,要结合三岔河乡的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和效益最大化。此外,乡村旅游要从单纯的观光向休闲养生、绿色美食、文化体验等多方向拓展,不断推陈出新,深度拉动农民就地创业,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长效动力。(3)乡村旅游提升全乡经济水平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大量低门槛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民无技术的就业障碍。如果把美丽乡村建设比作建大厦,那么这个大厦的基础就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发展事关美丽乡村建设全局。而在乡村游带动下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正是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3结语

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范文12

关键词:城市景观、雕塑、景观特色、文化内涵

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系统、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是现今大多数城市的追求。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历史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这些都构成了城市景观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而这些风景线正是体现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更容易受到群众的关注,从而人们将更好感知城市所特有的韵味。

一、城市景观

关于景观,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作为审美对象,以人的美学体验为评价依据和标准,因此对视觉效果尤为重视;二是地理学上的,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特点,是用格局表述其空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生态学上的,指特定地域空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体,通过对过程和格局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1]。城市景观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内容也就是视觉美学上的意义,风景!

二、雕塑体现的城市特点

现代环境与景观艺术是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城市的形象美应是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个环境与景观设计或一件环境艺术品,到底是要满足人们什么样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求,设计师和艺术家应该心中有数。我们来观察广州近几年在城市环境与景观设计创作中的雕塑,有那些创作,并能适合广州人有其独特的审美观,更注重感官之外的深层内涵,强调文化内涵。

广州沙面公园里,展示着14座雕塑,均蕴含浓厚的欧陆风情,而且雕塑大都突显了中国与欧美两种文化的强烈对比和碰撞。“见面礼”雕塑作品是沙面公园的“门户雕塑”。作品中中国少女与西洋少女相遇,做出的反映截然不同,虽相互致礼,然而前者含蓄、矜持的作揖与后者豪爽、张扬的含首礼,反映了各自的差异和情趣。如果我们再深入观察,会发现这里原来就是老广州经常提到的西关地区,充满着生活气息,那就会发现在公园中落户的许鸿飞雕塑作品“肥女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作品,反映的当代市民的生活场景,使人们无不第一时间就被其巨大的戏剧性艺术效果所征服。正因为沙面公园中的这些作品反映出来的特色,使到它成为了广州的城市景观特色,更好地体现广州这座城市特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商业性及所形成的商业文化、开放兼容文化特点。因为,一件雕塑作品,不论是写实的、写意的,还是抽象的,都要综合其内容、材料、尺度、色彩等各种因素,以整体语言的视角渗透到环境之中,成为环境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思想匮乏的,它应该是有深厚内涵的,有真情实感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它是城市的眼睛,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灵魂[2]。

又如深圳市的青铜雕塑孺子牛,塑造了一头倔强、奋力向前、极富感染力的拓荒牛形象,反映了深圳人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它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这头牛的雕塑塑得如何好看,而是雕塑与这个城市精神的关联问题。它在与这个城市的对话中,被时间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东西,使其成为这个城市无法取代的标志或纪念物,成为了城市文化精神的一种象征。

三、文化内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