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

时间:2023-05-29 18:00:31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六》习作

设计理念:消除习作的困难感,使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习作目标:

1、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选择感受最深的与书有关的事情写出对书的认识。

2、叙事清楚,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3、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陶冶情操。

训练难点:着力于写作指导,注重谋篇布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上作文课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聊什么话题呢?我知道大家平时挺爱听故事的,我们就从故事聊起。谁知道什么是故事呢?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许多人物。

生:有动人的情节。

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师:对,有人物、有情节、有吸引力就叫做故事,师相机板书(有人物、有情节、有吸引力)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轻轻松松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我和书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字眼“故事”导入 ,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它对完成本次习作起着引领作用。

二、抓住题眼,认真审题

1、读题,说说你的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

a、区分《我的故事》《书的故事》《我和书的故事》的选材范围

b、明确文章的体裁是故事,对于“故事”的限制条件是“我和书”的故事。

c、通过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确定文体。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群体认知水平不一,所以在课堂上的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认真阅读题目,引导学生过好审题关。通过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大家知道了书的范围,可以是小说、童话、作文大全;发现了连词“和”也就是要写我和书相伴,还要围绕我去写等等,从而明确用第一人称来写。在交流审题中,抓住“和”字明白“我”和“书”的关系;抓住“故事”明白文章的题材。

三、构思指导

1、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选择感受最深的与书有关的事情写出对书的认识。

2、想想怎样才能把你和书之间的故事写得既清楚又能吸引人。

3、编写提纲。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

四、教师点拨

师:大家现在心里对自己讲什么故事是不是有底了,知道应该怎么写了,试想一下,在写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怎样写开头?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怎样写好结尾?

教师先介绍习作开头、结尾的方法,开头可采用引用名言、俗语或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等方法。

然后以由一个学生讲故事情节教学生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或与妈妈的对话、心理来写)

故事情节:我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个子男生,我特别喜欢读科技方面的书,每次上厕所我都要读上一会。一次晚上,妈妈看我在厕所很长时间不出来,就关了厕所的灯,这时我才出来。后来在市里的科技比赛中,我获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由一个学生讲故事情节,并让班上的同学帮他点评,还要帮他修改,如怎样把习作写具体,怎样才有真情实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等。让学生在与同学交流及互改中引发思维碰撞,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把文章写生动,觉得习作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

五、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六、学生交流、评议

1、小组内说一说,你和一本书的故事有什么故事。每组推选出一个选材独特的准备在全班交流。

2.每个组依次交流。

3.推荐出一个最感兴趣的材料,请他重点讲一讲。

你要写的故事和什么书有关?这本书的什么内容吸引了你?你和这本书之间有什么故事?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交流时看文章符不符合习作要求,叙述的经过具不具体,有无抓住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把文章写生动。在交流中,学生在听到别人选择的材料时,往往会会顺着别人的思路而选择自己的材料,因此要注意引导其结合自身的实际,打开思路。抓住发现的好的写作素材,及时肯定,并点拨、引导其他同学,以便激活其思维。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2

一、“写什么”与“怎么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写什么”主要是就写作的内容而言,即文章用于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而“怎么写”是关于方法的,即把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文章并为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服务的方法。这两者在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比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劝学》为了论述“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三个问题的阐述是写作的内容,是证明论点的材料,而在写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时用了二十个比喻来阐述,比喻论证则是其组织论据的方法。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和所用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当然其中内容决定方法,方法对内容有促进作用。如《劝学》中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课文先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接着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最后同理推论人只有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课文通过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例子来阐明问题,使得文章和谐统一。

再如写记叙文时选什么材料来写,怎样组织这些材料才有利于抒发感情,表现主题,我们可看看郁达夫《故都的秋》: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在描写这些内容时方法上又融情入景,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碜∽拧保“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郁达夫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所以其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是郁达夫眼中独特的秋景图。其内容与方法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二、写作教学在解决“写什么”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也要先有写作的素材,然后从素材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从而在写作时有东西可写。这个素材的来源是生活,但文章中写的东西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就要求写作者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对于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还是丰富的,但要写作文时,不知道哪些东西适合写进作文中,哪些东西不适合写进作文中。这就牵涉到题材的选择了,我们在作文课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抒感、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作文的题材,即教会学生“发现美”。但“美”的评价是多元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学生童心般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这样就涉及到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引导。比如写母亲,可以选择母亲每天对我关怀照顾的一些小事,如叮嘱我穿衣服、天天要我吃一个鸡蛋等;也可选择母亲给自己买鞋子五六百元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而到书店买书却逛了一圈没买成一本书,都嫌书太贵。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方面她是母亲,有着天下母亲一样的爱子之心和节俭持家的美德;另一方面她是女人,也有天下女人一样的爱美之心。这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事件来写。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情况大多是不懂哪些事可以写进作文中,所以就出现了无从下笔的窘境。作文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教会学生能根据抒感、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题材写进作文中。

三、在教学生“写什么”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

作文中不能只为了要写什么而写什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些的思考。作文课要把“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作文中所写的材料都是为抒感、表现主题服务的,而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独立思维的人,他们也看过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在作文课上要把激发学生的思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比如笔者近日听了一节课是讲记叙文如何彰显人物的个性的,教学上有一个环节是要学生以彰显人物个性为目标扩写“他进门喝水”的句子。第一步要求学生“分解动作,精选动词”如“他走进门,抓过水就喝了”,其解释是“抓过水就喝”能突出其性急。第二步要求学生追问“怎么样”,添加修饰词,如“他急匆匆地走进门,抓过水,看都没看就喝了”,也是突出其急躁的个性。在这一步中还要求学生进一步追问“怎么抓”、“怎么喝”、如“他急匆匆地走进门,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就喝干了。”接着还是进一步追问“怎么喝”、“干得怎么样”、如“他急匆匆地走进门,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两口就喝得底朝天了。”第三步要求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如“他心急火燎地(比喻)走进门,好像几天都没喝过水一样(夸张),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两口就喝得底朝天了。”第四步要求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如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环境等,如“就要开会了,大家都正襟危坐,不敢大声说话,这时他心急火燎地走进门,好像几天都没喝过水一样,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两口就喝得底朝天了,还大声喊道‘好水’。”在这样的课中虽然把5字通过四个步骤扩写到了68个字,但只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把句扩写得更长,而为什么要这样写则没有体现出来。学生没能真正地认识到“如何彰显个性”。要彰显的个性应该是作者要突出的个性,与情感主题有关的个性,而不能为了写人物所谓的个性而写。

其实,要彰显人物个性既可从正面描写入手,即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入手,也可用侧面烘托。在实际的作文课中不能只是教学生如何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而更应该要引导学生明白在正面描写肖像时要抓住什么特征,为什么要抓住这个特征;如何进行语言描写,为什么要写的人物会说这些话;如何进行动作描写,可抓住哪些细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写作,也只有明白这些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作文课的教学内容除了“写什么”之外更应该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写”。比如: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

对于中年闰土,作者鲁迅写到了脸色变化、脸上增加的皱纹、眼睛、衣着(其别突出其戴的破毡帽)、手等。脸黄、眼肿、手粗、衣单、帽破是中年闰土的肖像特征,作者抓住了这些特征写从而实现了“写什么”的目标,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鲁迅“为什么这样写”。其实此时的闰土是来见一位童年时的好朋友――迅哥儿。按中国农村的礼俗,说什么也得穿得新一些体面一点的,可是此时的中年闰土却穿的如此寒酸,为什么?因为穷,他没有更新更体面的衣物可穿戴,于作者而言则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也许这是一个特殊的安排。

另外语言上孔乙已说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孔乙已偷换了“偷”的概念,是一种诡辩,也只有像孔乙已这样迂腐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别的书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别的书生不要靠偷书换酒,而孔乙已既穷又懒,不会营生,又死要面子,所以其语言要掩饰内心的无助、心虚,这才说出了违背逻辑的话。

还有动作上朱自清的《背影》,父H过站台买橘子的情节用了一连串表示艰难的动作词语。这可能也是有特殊安排的:过站台艰难又危险,那么正常思维父亲可不要去,可是父亲去了,违背了常理,为何?因为心中有爱,爱的力量让父亲冒着危险克服困难爬过月台去买橘子。越是描写出父亲过月台艰难则越能表现父亲爱子之深。

以上的例子作者不仅抓住了“写什么”还回答了“为什么写”。所以作文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具体的,与情感、主题有特殊关系的材料来写进文章实现“写什么”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时该写怎样的人、事、物,或是该写人、事、物的哪些方面才能抒发感情、表现主题,从而实现“为什么写”的教学目标。所以“写什么”的教学阶段应该包含“为什么写”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上达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说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中完成了“写什么”之后至于“怎么写”那可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怎么写才能更具有表现力,怎么写才能更具有说服力,怎么写才能更接近作者心中所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语言方面的能力。至于语言表达,因为到了高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也有一定的人生感受,他懂得用一些修辞,塑造一些情境,添加一些外物烘托等来抒感,表现主题。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先处理“写什么”,而不能一味地关注“怎么写”。

比如,让学生写自己家中的一个人,学生写了奶奶。大致文意是这样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总是让自己干活,时而洗碗、时而叠衣、时而收拾房间等等,于是孩子就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奶奶不爱自己。后来孩子去学校寄宿了,发现自己与同学相比,自理能力强很多,这才知道奶奶让自己干活是别有一番用心,是用另一种方式爱自己。对“爱”的理解是多元的,此文中学生为什么要写奶奶总让自己干活的事,为什么要写自己当时的错觉,这里有一个成人眼中的“爱”与小孩眼中的“爱”的碰撞。老师在指导其作文时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真实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价值观回到成人眼中的“爱”的价值判断――“爱”不单是一种关心呵护更是一种培养锻炼。在这篇作文中老师不要先考虑“怎么写”即用什么样的语言修辞、用什么样的表达句式等,而更应该把目光放在要表现奶奶对“我”的爱可选择哪些事来写,“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些事的问题上来。把握了这些学生就能饱含真情地写作,这个时候老师再作些语言表达技巧的指导,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3

作者:吴柏海

习作――愁!

习作,不管是老师也好,还是学生也罢,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作文到底写什么?教哪些内容?老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写。怎么办呢?

愁啊……

前段时间,已经毕业的学生来家里看我,我们在一起回忆,一起畅谈的时候,一个同学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吴老师,现在初中的作文扣分很厉害,对于细节的描写也很重视……”这是一个在小学里多次发表作文的同学对我说的。

这让我更愁了……

翻翻学生的作文,很少能有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很多同学的作文不能表达自己想法的细节,文章写得也比较空洞。甚至有同学些一件事情都是今天怎么样了,接着怎么样了,明天有怎么样了……条理看上去很好,可是一件事情能有几天来发生吗?

……

那么这样让学生把这些细节写具体,写清楚呢?

一、关注生活做一个有心人

生活是一本真正的无字天书,这样把这本书读好,就在于我们自己,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对他有所利用和借鉴的。

二、关于细节小事不小

孩子们,往往说写不好小事,或者每一事情可写。其实是他们不能吧小事写具体了,因此就自然而然的忽略了小事,或把小事简单化了。

那怎么才能让学生写具体呢?

1.老师的引领

洗脸是我们每天都再做的一件事情,因此对学生来说就熟视无睹了。我再一次作文课上对学生们说,我们今天的作文题目――洗脸。学生很惊讶。

我就从早上起来的样子;再什么地方洗脸;毛巾的款式和质地;脸盆是否可移动的,什么样子的;爸爸妈妈在的时候我是怎样洗脸,如果没有大人在的时候又是怎样的……

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写的时候,不仅开阔了他们习作的思路,也使他们把洗脸的动作给细节化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注意细节描写。

2.合适的话题

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习作和学生的生活是脱离的,甚至有些根本就是他们没有接触的。

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话题,比如,魏书生就说,他教作文就是先让学生说今天的天气等情况开始的。天下雨了,他用了七种不同的方式来说的。

那我们怎么去寻找呢?

那就要我们多接触学生,和学生一起生活。有一次,期中考试以后,班长写错了一个字:滔滔不绝的“滔”上面的“爪”字写成了“刀”。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观察我和班长是怎么做的。孩子们看的很仔细。有些孩子把我和班长的眼神,动作,神态都写的很具体。

因此,只要有合适的话题给学生,学生能自己开展或参与的,他们都能去发现。

三、注意技巧

写作的技巧不外乎这些方面:1.修辞手法的运用,2.六种描写的方法,3.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这些固然是好的方法,但是我向说的却是句式。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4

黄蔼北:写人的记叙文要有想象力,主次分明又颇具感染力,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黄山松:我认为是细节描写。老师您常说,细节是记叙文开得最美的花。我总在想,怎样才能选择好的细节,使“花朵”有肥沃的土壤,从而开得最美呢?

黄蔼北:细节确实是记叙文开得最美的花。当然,要让花绽开,肯定要选好“土壤”。这土壤就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细节描写应该符合生活的真实。真实是我们行文的生命线,是良田沃土最丰实的“底肥”。我们在构思或者打腹稿时,就应琢磨自己文章的细节描写是否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和独特个性,是否符合特定的环境氛围。如我们描写身边的同学,就不能男的都“高大英俊,风流潇洒;读书勤奋,博学多才”。这显然是违背生活真实的。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在表达时不能照搬“写作锦囊”中的“名句”,要将生活实事求是地表现出来。

李丽:我接触过一位同学,他来自乡村,形象一般,衣着普通,说话也不是很利落,但一到考试场合,就显得斗志很高,激情澎湃,答题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其成绩在年级经常名列前茅。

黄蔼北:你描述得很好,里面就有独特的细节。因此,我要说的第二方面就是细节要典型。刚才刘子明同学说到文章“缺乏想象力”,其根源就是没有颇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因为典型的细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在叙事性作品里,我们就该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特有的精神面貌和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感染读者。

郑平:是的,比如描写老师,我们可以这样行文:“上课铃响了,刘老师两手空空,微笑着走进教室。我们很是疑惑,刘老师可是教语文的,没有课本怎么行?正在我们疑惑之时,刘老师微笑着说:‘今天我们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我先给大家背一遍全文――豫章故郡……’十分钟下来,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刘老师已年近五十,能将‘课文’记在脑海中,其毅力令人佩服!”这寥寥百字的描写,来自于生活,又极其典型,没有虚构,没有夸张,却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瑞金:典型细节就是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的缩影”!可是,怎样才能在肥沃的“土壤上”让“花朵”开得更鲜艳夺目呢?

黄蔼北:精细描写、重点描写和白描手法,能使细节描写显得生动感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人物安排在具体的场景中,然后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展开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肖像等诸多方面的描写,使人物描写带动情节的展开,使人物描写凸显主旨。这里,我们可以以《荷花淀》为例说明,作者在开篇描写水生嫂月夜坐在院子里编席子等待丈夫回家的场景描写,就是典范。

丛敬:那么,“重点描写”又如何体现出来呢?

黄蔼北:鲁迅最喜欢描写人物时“抓住其眼睛”来做文章。这就是重点描写的表现。延伸开来,我们可以通过重点描写人物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白描,即用不加任何修饰的、简洁的语言来描写人物,体现人物的个性。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

元媛: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环境描写,能把环境描写融入到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之中,做到人与环境的相互融合。如《药》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描述了夏四奶奶、华大妈祭坟的情景,就准确地描摹出了环境的阴冷、凄凉,作者还巧妙地用红白相间的花环来暗示革命先驱不屈不挠的斗志,展现出暗淡情景中的一丝光亮。还有描写乌鸦飞上高空这一句,作者用白描手法,以乌鸦的形象来象征桀骜不驯、大胆抗争的革命者形象。

洪敬之: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类似意在传神的“写意画”,不刻意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而是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可以收到“画眼睛,勾灵魂”的表达效果。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5

以下是

生字发绺( ) 马zōng ( ) 诅咒( )( ) 窘( ) 摩suō ( ) tuí( )唐 zì( )情憎恶( )卜( )问吉凶 剔( )透 头角( ) 初生之犊( ) 遗孀( ) 遴( )选轩( )然大波 摩( )天 萦( )系 水榭( ) 赋( )予 阖( )户启箧( ) hōng ( )wò chuò ( )( ) guǎ( )学术 奏牍( )词语颤动 咕哝 胸脯 两膝 惩罚 丰润 两颊 皱纹 敏捷 地窖 书脊 赫然 殷勤 咔叽 懊悔莽撞 清晰 疑惑 轰隆 惊异 憎恶 揩油 陡然 虐待 榆钱 黑痣 狡猾 褪色 吉凶 劝慰纠纷 莫大 依恋 时辰 热恋 魅力 剔透 金融 奠定 公寓 授予 颁发 盛赞 非议 赋予赏识 断言 落成 新颖 造型 谐调 卓著 抉择 负荷 摩天 阔别 感慨 坦诚 格局 生涯轨迹 坐落 谢绝 勘察 俯览 参天 内秀 吏事 循默 补缀 钟磬 乾坤 戎马 涕泗 轰鸣谷穗 篝火 辽阔成语五光十色 结结巴巴 不能自已 心清如水 迷迷糊糊 初露头角 相得益彰 黄金搭档 变幻莫测 工薪阶层别具匠心 轩然大波 力排众议 当之无愧 相辅相成 山色水光 融为一体 貌不惊人 轻妆淡抹 熔为一炉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 处决如流 万籁俱寂文言文《赵普》练习题1.《赵普》选自《 》赵普字( )( )政治家。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 ;一是 。表现了 中心。2词解习: 少: 第: 薨: 发: 牍: 及:尝: 为: 复: 乃: 卒: 寡: 阖:竟日: 次日: 明日: 他日: 临政: 如流: 性深沉:岸谷: 忌刻: 龌龊: 循默: 颜色:3句子翻译: 7读之竟日 8普明日复奏其人。1太祖常劝以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4“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五.回答下列问题:1. 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个性?2.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描写写出太祖 的样子。3.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4.“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哪些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5.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吗?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8.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触犯太祖?9.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杜甫》完成下列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寄托了自己遁世无争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3)在本寺中“( )”描写的环境极静极美,同时我们也领悟到诗人“( )”(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荡涤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他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正如本寺中写的(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6

有一次,他从课本中发现下一个星期要写作文《我的生日》,就连忙去问妈妈怎么办呢?妈妈说:“是呀,你的生日还没到呢。”小庆着急地说:“怎么行呀?”妈妈说:“你就写去年过的生日吧。”小庆眨着神秘的眼睛,请求妈妈:“我提前过生日吧——预祝!”妈妈同意了,母子俩精心设计了生日的过程,“生日”过得简约而难忘,特别难忘的是妈妈给小庆讲了小时候的成长故事,还有小庆给妈妈回赠的“感恩礼”呢!我们可以想象,他写《我的生日》这篇作文会怎么样呢?当然很精彩啦!

怎样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收集有用的作文材料呢?

一、观察生活,要关注细节

不久前的一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与一群小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启发孩子们,要写好作文就要用心观察生活,用细节使作文更有可读性。我们许许多多同学都读过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杨红樱在孩子们心中可谓“神话”一般人物。在交流中,杨红樱告诉小记者们,真正的好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多用细节描写。“大家为什么喜欢我的作品,因为我的作品有很多细节描写,比如马小跳给妈妈做‘三明治’那一节,细节就很多。所以小朋友对马小跳做‘三明治’印象很深。”杨红樱还说,孩子们有好奇心、感恩心,就会有能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感动才能生动地描写出来。

二、体验生活,要走进心灵

体验生活,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浮于表面,而要静下心来,用真心真切地在生活中找到真实感觉,进而形成自己心灵的情感认同。

三年级的小王同学,过去认为爸爸妈妈为顾客送货挺轻松快乐,最近他亲身体验了一天,在日记中写道:

“父母每天去送货,车来车去,一定很好玩。”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今天是星期六,真高兴,我终于可以去好好玩一玩,真心体验一下。匆匆忙忙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先到仓库配货,一一清点货物,要认真细心,不然就会出错,造成麻烦。然后将清点好的货物一一装上车,就出发去送货。送货的过程即单调又繁锁,不停地下车上车,去一家一家小卖部推销,一样一样东西清点好后再往下搬,然后列出清单,计算出钱数。父母怕上下车麻烦,叫我呆在车上,我都快闷死了。就这样,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我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一点都不轻松。从中,我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看,小王和父母一块去送货,配货点货,搬上搬下,车来车往,这一件件他都真切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刻在他的心灵里,这就是真实的体验。有了这样的体验,写起作文来,就能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三、感受生活,要浸润情境

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优雅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抱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甘苦,是感受生活……感受是认知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新起点。文章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中孕育而成的。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越深刻,表达得也就越深刻。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7

招一:要写暑假里发生的事。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暑假生活,因此,我们要紧扣夏日这一特定环境来选择材料,选择那些具有季节性特色的活动。我们来看这一段话:

“暑假的一天,我和强强一起玩捉迷藏,两个人东躲,玩得真尽兴。后来我俩又打羽毛球,我们你来我往,打得可激烈了,羽毛球像一只白鸽儿在上下翻飞,赢得了许多行人的喝彩。”

像“捉迷藏”“打羽毛球”这样的内容显然有些平淡无味,不能明显反映暑假生活的特点,所以不能写此类内容。

看,方方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方方:暑假里的事儿,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啊!

明明:快说给我们大伙儿听听!

方方:从哪儿说起呢?太多了!比如和小玲一起去调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后来我和她一起去了一家野味餐厅,告诉所有的客人要保护野生动物,差点被餐厅里的人抢了相机,好险啊!还有,还有,我们成立了“帮助胖猴减肥志愿队”,向游人宣传,帮助被游客惯坏的猴子们成功减肥……

乐乐:那我写暑假里学做冰激凌的事。

小雨:我写我们几个人去紫金山露营的事,啊,满天的星星,到处是露水,唐飞还讲鬼故事来吓我们呢……

哈哈,大家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我们可要把握时令、时代特征,精心选择富有个性的、灵动新颖的材料来写好这篇作文。招二:要掌握记事的一般技巧。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说清楚一件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吧。

1.记事要有“六要素”。

我们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称为“六要素”。写一件事,可要把“六要素”写清楚了,这样别人读了才会对你写的事情一清二楚。

7月21日,天上飘起了蒙蒙细雨,我和妈妈一起乘车到南京,参加江苏电视台少儿频道举办的“宝贝争爸赛”海选活动。

作文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是不是一目了然呢?

2.记事要条理分明。

要做到记叙条理分明,就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想一想,作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记事,我们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招三:要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

写事情,重点是写人物的活动表现,也就是在事情的发展经过中,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内心活动写出来。

终于到了表演的时刻,大家都尽情地表演,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轮到我上台了,我心里不免有点紧张。“别紧张,要相信自己。”老师向我投来了肯定的目光。“加油!王曦培。”“啪,啪,啪……”在老师的带头下,大家鼓起了掌。这掌声热情而真诚。掌声中,我自信地走上舞台,用响亮的声音和评委老师们打招呼,介绍自己,接着,我深情地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唱得很投入,仿佛自己来到了北海公园的碧波边……一曲唱完,评委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但多年来因其灵活性大、涉及面广、主观性强而成为学生的难题。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笔者浅谈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训练尝试。

一、教学氛围要民主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二、问题要有创新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精简;有序;内在的牵引力。“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如,在上完小说单元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人物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采用的写法有何区别?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充分讨论、发言辩论后,老师再进行总结。

三、阅读要有步骤

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我习惯把阅读环节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辨清文体

辨明文章体裁,以利于学生有目的地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内容。

第二步:审清题目

审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意图,并点出“题眼”,初步了解文章所写的对象或内容。

第三步:把握主旨

如,在《藤野先生》阅读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初读弄懂此篇经典回忆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大致可分三部分:(1)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见先生之前;(2)在仙台学医的生活片断--受先生教益;(3)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再通过“精读”,使学生领悟到本文是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有的学生还能通过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分析来理解先生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线索,笔者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思想变化的内容,并回答:(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2)在观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这件事时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第四步:体会写作技巧

这个环节,不同文体的课文也有相应的要求。记叙文,要掌握怎样叙事──人称、顺序、线索和详略;怎样写人──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细节以及侧面描写;怎样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说明文,要求掌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顺序、并列顺序、逻辑顺序等;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用图表;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精练等特色。议论文,要求掌握怎样提出论点;怎样证明论点──例证、引证、对比、类比、比喻等;怎样反驳谬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怎样安排结构──总分式、并列式、正反式、层进式等。

第五步: 感知写作目的

这一教学环节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从整体、探求作者构思意图,加深对全文谋篇布局、主题思想的理解。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可以质疑设问。如有的记叙文用倒叙法,可问:“为什么用倒叙法?”或用逆问法:“如果用顺叙法写好不好?为什么?”

至此,在讲读教学的各环节中具体落实了阅读教学的全部任务,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和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六步:联想能力的培养。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9

一次早读课上,我准备来一个突然袭击,抽查一下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因为,一直以来,学生预习的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就连最基本的朗读课文也没有做好。尽管如此,今天我还是有些信心的。因为要抽查的这篇课文我早已布置了预习,而且布置了两次,并再三强调课文至少读3--5遍。我随意点了一小组轮流读课文。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不是读错了音,就是多字少字,疙疙瘩瘩,很是生硬、别扭,显然没有认真预习。好哇,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你们居然还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一股无名火直往胸口窜,好不容易按捺住,问道:“课文读满5遍的请举手。”环顾四周,少得可怜,竟然只有两只小手举着!原本一直引以为豪的几个优等生居然也无视我的要求,你头再低,脸再红,也不解我心头之恨,太让我失望了!“读满4遍的举手!”寥寥无几,“读满3遍的举手!”不见起色……强压住的怒火一下子如火山喷发而出,我厉声喝道:“暴风骤雨来了!课文没有读满5遍的,读20遍!今天,早读课不上了,语文课也不上了!”本来,话说到这个分上,我再也不想多说一句,但不知怎的,还不死心,又问道:“哪位同学,如果认为自己不需要读满3——5遍,就已经能把课文读通读准了,可以提出申请,只要到我身边来读一遍,过关了,就可以不用再读。”同学们面面相觑。竟然没有一个站起来!心中仅存的一线希望也荡然无存。

接下来,学生们一阵忙乱。有的开文具盒找笔,有的翻书找本子……短暂的热闹之后,教室里一片沉寂,静得有些可怕!时间过得可真慢,好难熬呀,我还是第一次感到早读课的时间竟是这样漫长。 语文课是上午第二节。但我知道,第一节课,日子不好过。我如坐针毡,心里矛盾着、斗争着,第二节课该怎么办?话已说出口,难道反悔吗?这不是明摆着说话不算话,降低自己的威信吗?照着做吧,一堂语文课用来机械、单调地抄写,岂不是太无聊了?怎么办,怎么办呢?我苦苦地思索着……突然,我眼前一亮,心生一计! 第二节课铃声响了,我迈着自信的步伐跨入教室。奇怪,今天教室里怎么这么安静?来不及多思考,我清了清嗓子,说道:“老师想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这节课是继续上新课呢,还是按原计划读课文?”片刻的沉静,一双双小手纷纷举了起来。回答只有一个:继续上新课!理由却不尽相同,有的说不上新课会耽误时间的;有的说单一的抄写太没意思了;有的说人总有犯错的时候,老师应该大人有大量,给他们一个机会……我心里有一丝感动,却不露声色,故作为难地说道:“你们的想法不错,但是你们没有好好预习,怎么能上好课呢?”一次早读课上,我准备来一个突然袭击,抽查一下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因为,一直以来,学生预习的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就连最基本的朗读课文也没有做好。尽管如此,今天我还是有些信心的。因为要抽查的这篇课文我早已布置了预习,而且布置了两次,并再三强调课文至少读3--5遍。我随意点了一小组轮流读课文。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不是读错了音,就是多字少字,疙疙瘩瘩,很是生硬、别扭,显然没有认真预习。好哇,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你们居然还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一股无名火直往胸口窜,好不容易按捺住,问道:“课文读满5遍的请举手。”环顾四周,少得可怜,竟然只有两只小手举着!原本一直引以为豪的几个优等生居然也无视我的要求,你头再低,脸再红,也不解我心头之恨,太让我失望了!“读满4遍的举手!”寥寥无几,“读满3遍的举手!”不见起色……强压住的怒火一下子如火山喷发而出,我厉声喝道:“暴风骤雨来了!课文没有读满5遍的,读20遍!今天,早读课不上了,语文课也不上了!”本来,话说到这个分上,我再也不想多说一句,但不知怎的,还不死心,又问道:“哪位同学,如果认为自己不需要读满3——5遍,就已经能把课文读通读准了,可以提出申请,只要到我身边来读一遍,过关了,就可以不用再读。”同学们面面相觑。竟然没有一个站起来!心中仅存的一线希望也荡然无存。

接下来,学生们一阵忙乱。有的开文具盒找笔,有的翻书找本子……短暂的热闹之后,教室里一片沉寂,静得有些可怕!时间过得可真慢,好难熬呀,我还是第一次感到早读课的时间竟是这样漫长。 语文课是上午第二节。但我知道,第一节课,日子不好过。我如坐针毡,心里矛盾着、斗争着,第二节课该怎么办?话已说出口,难道反悔吗?这不是明摆着说话不算话,降低自己的威信吗?照着做吧,一堂语文课用来机械、单调地抄写,岂不是太无聊了?怎么办,怎么办呢?我苦苦地思索着……突然,我眼前一亮,心生一计! 第二节课铃声响了,我迈着自信的步伐跨入教室。奇怪,今天教室里怎么这么安静?来不及多思考,我清了清嗓子,说道:“老师想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这节课是继续上新课呢,还是按原计划读课文?”片刻的沉静,一双双小手纷纷举了起来。回答只有一个:继续上新课!理由却不尽相同,有的说不上新课会耽误时间的;有的说单一的抄写太没意思了;有的说人总有犯错的时候,老师应该大人有大量,给他们一个机会……我心里有一丝感动,却不露声色,故作为难地说道:“你们的想法不错,但是你们没有好好预习,怎么能上好课呢?”见同学们面露难色,我觉得时机已成熟,便说:“这样吧,我提供两种方案,你自己选择!”“好!”同学们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一种方案是继续读课文,另一种方案是完成课文的联系题。”居然没有一个人选择抄课文!我心头暗喜,这一招还挺灵的。 接下来的一堂课,我没有再讲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关注着这群学生,此时的他们,神情格外专注,仿佛是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或是读读课文,或是圈圈画画,或是轻声讨论,或是写写批注……我感受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心中充盈着无限的感激之情。课还没有结束,一份份充满智慧和灵感,写满个性的答卷已交到我的手中。看着这些精彩的答卷,再看看交完答卷的学生们,小脸蛋红扑扑的,绽开着笑容,眼里盛满了激动与喜悦。多可爱的孩子!这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顷刻,又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田!我暗自庆幸!如果当初,为出一时之气,解一时之恨,作出草率、错误的决定,结果会怎样呢?还会有这样幸福的收获吗?

我心头暗喜,这一招还挺灵的。 接下来的一堂课,我没有再讲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关注着这群学生,此时的他们,神情格外专注,仿佛是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或是读读课文,或是圈圈画画,或是轻声讨论,或是写写批注……我感受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心中充盈着无限的感激之情。课还没有结束,一份份充满智慧和灵感,写满个性的答卷已交到我的手中。看着这些精彩的答卷,再看看交完答卷的学生们,小脸蛋红扑扑的,绽开着笑容,眼里盛满了激动与喜悦。多可爱的孩子!这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顷刻,又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田!我暗自庆幸!如果当初,为出一时之气,解一时之恨,作出草率、错误的决定,结果会怎样呢?还会有这样幸福的收获吗?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0

一、景物“特征”型

[知识储备]

此类题型实质是考查景物形象。需要储备的一些术语有: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萧瑟、寂静、凄清、辽阔和浩渺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段描写的景物或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抓住诗文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画面还原。

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优美恬静……注意准确选用储备的术语来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

③根据试题要求,结合概括出来的氛围特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试题回放]

例:2008年宁夏卷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蔡肇《题李世南画扇》)(5分)

[答案示例]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二、景物“技巧”型

[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辞类:比喻、比拟、夸张、借代,主要作用为生动形象;排比、反复、反问,主要作用为加强气势;对比,作用为突出强调:设问,作用为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对偶(叠词),作用为对仗工整,音节和谐等。

②表现手法类渲染、铺垫、烘托、衬托、反写、联想、想象和象征等。

③多种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特别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空间结合(上下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侧面结合。

④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提问方式]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或运用何种修辞?这段(划线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或技巧等?从表达效果方面进行赏析等。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一个或几个),写具体景物一般先从修辞考虑,然后考虑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和白描;环境场面更要注意多种结合。②结合技巧具体说说诗文表现的内容。

③分析选用这种或几种技巧的好处和作用。

④这种技巧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试题回放]

例1:2008年福建卷 13、文章表现了风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8分)(散文《吟风》)

[答案示例]

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徙”。写法上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例2:2008年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清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三、景物“作用”型

[知识储备]

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

结构技巧:

①首段(句),作用一般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话题、为下铺垫、为全文营造气氛或奠定感情基调等。

②首段(句)后,作用一般有为下文对象做渲染、与下文内容做呼应等。

③中段(句)后,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④中段(句)后,作用一般是与上文呼应、逐步深化中心、丰富文章意蕴等。

⑤尾段作用一般有升华中心、深化主旨、总结上文、呼应开头或文题、卒章显志或画龙点睛、以景结情、委婉含蓄等。

[提问方式]

文中景物或环境有什么作用?文中景物或环境对文章主旨或人物或故事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①注意景物在文中的位置,点明结构技巧。

②准确说出起到何种或几种作用。

③联系文本具体景物或环境具体阐释对应内容。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题回放]

例1: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

烘托侯菊作用,写出侯菊要花轿早有打算,改装花轿烘托心灵手巧,出租花轿体现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例2:2008年四川卷《我爱水》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示例]

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作用(4分)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四、景物“综合”题

[知识储备]

景物特点、描写技巧、结构技巧和景物作用的综合考查。

[提问方式]

一般这段文字描写有何技巧或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写它,或在这里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①点明写景的技巧和结构技巧。

②结合文本阐释内容。

③点明写景作用。

[试题回放]

2008年浙江卷《乌米》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答案示例]

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鸟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五、景物“线索”题

此类比较简单,不牵涉到知识储备,主要提问方式是本诗文以某景物为线索,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如2008年湖北卷《雾》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找到文眼或线索,一定要注意文章题目,时间与地点的转换。具体作用一般是“组织了哪些材料,贯穿全文,表达具体中心主旨”。答案构成是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1

本刊对“鲍贤伦先生答书法网友问”进行了整理。本期刊出第二部分,以飨读者。

鲍贤伦,浙江省鄞县人,1955年1月生于上海。1974年师从徐伯清为入室弟子,临习褚遂良楷书、孙过庭草书及徐氏小楷。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作品入选“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中日书道艺术交流展”、河南“国际书法展”等,收入多种作品专集,获“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并在《书法》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书法论文被收入《浙江书法论文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浙江省文物局局长。

书法小学生:鲍贤伦先生,请问隶书的古雅醇厚在结体偏长中怎样体现出来?(有感于吴昌硕和您的隶书风格而想到这个问题。)

鲍贤伦:你的问题让我认真想了想。试作回答如下:

1.隶书是从篆书衍化而来的。篆书偏长,早期的隶书也偏长,后来渐渐成熟定型为方扁。所以结体偏长的隶书似乎更易表达“古”意。这个好理解。

2.相对而言,隶书更重视横画(东汉时便发展为波画),到唐楷才更重视竖画。线条的厚度虽然不等同于粗细程度,但书家们都会特别着力于横画的表现。比吴昌硕更典型的例子还有金冬心。因此偏长结体也比较有利于营造厚重气氛。

兰畹明月:先生隶书有篆意,古厚醇正,很值得学习。我想问一下,如何将隶意贯穿到行、楷(如王宠的小楷笔含隶意)中去,如何才能显得古意盎然但又不失行、楷之原神?

鲍贤伦:我也和你一样,想知道如何“将隶意贯穿到行、楷中去”、“显得古意盎然但又不失行、楷之原神”。我不仅想,还在尝试,但没做好。我觉得可能还是应该先按各自规律临写学习,到相当火候时再求贯通融合。不然勉强为之,“贯穿”在很低的层次上,成为“四不像”,那就得不偿失了。我很佩服饶宗颐先生能把隶意那么自然而有趣味地贯穿到行、楷中去,我知道那是炉火纯青的产物。

鱼非子:请问:

1.鲍先生您既是省里的领导,又是著名书法家,您习艺与从政的时间是怎么支配的?

2.艺事总带有感性色彩,而从政则更多的是理性。在艺术创作中,您是如何使理性与感性达到和谐的?

3.隶书大的气象是庙堂气、高古,就算是《曹全》也是建立在“大气象”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秀美。请问,在“大气象”的前提下,您对隶书的细节怎么理解,或者说隶书的细节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鲍贤伦:1.我用8小时或更多些时间认真地履行行政职务工作,用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愉快地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

2.世事是复杂的,要做好一件事,总要举轻若重为好。感性、理性既有相对的一面,也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拆的一面,还有相对后的各自高低程度的因素等等。我在创作中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大致是自然状态。我希望能做得更感性些就好了。

3.“大气象”是决定性的,“细节”要服从和服务于“大气象”。细节是不是就是指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技巧,还是指作品的各种局部效果?抑或包括具体动作和局部效果?比如“蚕头燕尾”?在这个问题上我要说两句话。第一,早期书体与后起书体在细节的重要性上是有差异的,细节是被文人玩味出来的。第二,就学习而言,不能脱离具体技巧和具体局部去求大气象,以免落入粗疏、肤浅的陷阱。

郑付忠:请问:

1.您对“浙美模式”持什么态度?您觉得这样的模式有什么不足吗?

2.您认为书法要走进大众还是要阳春白雪?

3.素有南帖北碑的说法,请问,北方多碑,南方多帖,有哪些因素呢?

4.您认为现代书风的探索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吗?

5.您认为把历史上书法家划分等级合适吗?

鲍贤伦:1.浙美的书法教学“模式”卓有成效,但要注意开放性,以防止僵化和退化。

2.艺术上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确实还是存在的,今天的大众口味也似乎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我觉得不必强调大众与阳春白雪的对立,提倡多样化更好。

3.“南帖北碑”是文人对一种历史倾向的强化表达而已。

4.探索总比不探索好,“现代书风”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经验领域。

5.品评有多种方式,把历代书家分类分级也是一种方式。凡是具体一种方式总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王业:“大字书法”和“小字书法”有些什么异同?请鲍老师谈谈“虚”和“实”的辩证关系及在书法中的审美作用。

鲍贤伦:你的两个问题其实书上都有。其中第一个问题我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想法,因为我一般不作榜书,也有20多年不写小楷了。一般字大点字小点其实不需要那么郑重其事地分什么异同。第二个问题关于“虚”、“实”关系的辩证性质,书上也都讲透彻了。我补充一点,在学习书法和欣赏书法的渐进过程中,大约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见实不见虚;第二阶段重虚忽略实;第三阶段,虚实并重。

弹剑楼主:请鲍老师谈一下当前流行书风和传统的关系。

鲍贤伦:“流行书风”也是从传统中来的,只是时尚一些而已,并且会带着“时代特征”加入到今后的“传统”中去。

白石村人:今天突然想到两个年份――1907年与2007年。1907年中国在乱世中,2007年中国在盛世时,乱世思变,盛世也思变。鲍先生可否随便谈谈不同思潮对书风的影响?

鲍贤伦:世道变,思潮亦变。两者互为因果。

当今社会转型,折射到书法创作上来,便是:“新”为好,“大”有竞争力,“巧”出成效。本无所谓该不该,就看作者如何审时度势而又方寸不乱了。

阳光智叟:隶书艺术历程有“碑学”在前、“帖学”在后的现象,似乎与书法大传统逆向。这是否是隶书的机遇?如果是,应该怎样把握?又如何避免书法大传统“碑学”、“帖学”曾经出现过的弊端?

鲍贤伦:上世纪以来,简牍的大量出土为我们重新认识隶书的原生态提供了依据。因此,尽管我们今天与隶书兴盛的时代相隔两三千年,却比唐宋元明清更容易了解隶书。考古意义且不论,对于隶书研习者而言,这当然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它至少提示这样一些信息:

第一,隶书风行的时空比原先认识的宽阔得多,它是以打破今天所谓的书体界限而存在的,这是一种书体与书写状态兼而有之的书法形式。我的探索希望以“书写”传递这种书体的个性语言。

第二,隶书书体变化也比后世传写的隶书丰富得多。我们应该增强文本的解读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感受要时常保持新鲜,认识要逐步深入。万千景色,取其一二为我所用。

第三,特有的文化生态孕育了隶书的风行,而隶书的风行又赋予那个时代以特殊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是否类似地质年代分期那样存在一个“隶书纪”,倒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因此我对隶书的追求,是通过对那个时代及文化生态的敬仰来表达的。“梦想秦汉”就是我这种情怀的寄托。

南燕冬飞:隶书内涵的挖掘与边际的拓展是否矛盾?

鲍贤伦:内涵与形式都不是孤立的,边际的拓展应侧重于依据的探寻,“发现”比“创造”更有价值。因此我更愿意从它们的关联性、一致性去理解和实践。

弋阳旧民:隶书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它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蚕头燕尾”这一隶书特有的形态体反映出汉人审美的什么特征?

唐、宋、元、明是隶书创作的低潮时期,这一时期的隶书创作反映出一种怎样的特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特征?

您认为清代以来的隶书和汉代隶书最重要的区别有哪些?形成这种差异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清代隶书的发展原因、意义与影响是什么?

当代人对隶书的理解和演绎最大的特点有哪些?和古人在理解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西方形式构成和现代展厅因素的介入,使当代人的视觉审美经验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隶书创作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鲍贤伦:从已有的考古发掘资料看,隶书最早出现在战国,在秦时与篆书并列,在汉时成为主要字体,汉以后被正书逐渐替代。

作为一种主流字体,它被正书(楷书)替代了;正书到宋代更被凝固为“印刷体”,字体的演变就此结束。作为一种书体,失去了“使用”地位的隶书,在唐、宋、元、明无可避免地进入低潮。这一时期的隶书创作先是表现为概念化(有简单化和过分美化的特征),后来还无法摆脱楷化。原因是汉代隶书繁荣的土壤不复存在了。

隶书与篆书、楷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无论笔法还是结字,都是重要的中间一环。篆书的年代辈分比隶书高一些,血缘关系密切,隶书带篆(包括笔法、结构)利多弊少;楷书的辈分低,笔法、结构关系也较远,隶书带楷,除偶有奇趣外,弊多利少。

“蚕头燕尾”是后人对汉隶书波画的归纳形容。所谓“蚕头燕尾”的波画确实是汉隶的最主要的特征。它反映了汉人审美的华饰、铺排倾向。它的出现在笔法上使“提按”成为自觉,平移加提按,才使篆、隶的线条有可能演进成楷、行的点画。

清代隶书借碑学的兴起而有大的发展。清代书家越过流行的楷行而钟情于篆、隶、北碑,确实具有书法艺术“复兴”的意味。但“复兴”只是“复兴”,清隶不可能与汉隶比肩。因为汉隶的原生环境不存在了,汉隶自然而然的丰富性清代人找不到了,更何况清代人的历史局限使他们只看到了汉代石刻。了不起的清代书家硬是经过实践,使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出了汉代模样的清代隶书,让后人可以方便地走下去,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当代隶书书家的幸运首先在于大批秦汉简牍的发现,这些墨迹遗存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秦汉人真实的书写信息,看到了这种书写与他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当代隶书创作可以参考汉简增强汉碑的书写性,也可以参考汉碑凝练简书的线条,廓大简书的字形。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实践可能。

当代审美意识必然对当代隶书创作产生影响和制约,不管你如何努力,孙猴子最终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构成意识和视觉冲击力的比拼,对隶书创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代隶书创作具有越来越强烈刺激的形式感,同时伴随玩弄笔墨小趣味的倾向。

双悟斋:综观当今书法,取巧求变,缺失厚重、正大气象。请问鲍老师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鲍贤伦:世象大变,心象亦大变。社会一日千里,个体难以适应,群体性的心理“失重”在所难免。书象即心象,欲求书之气象,当自心始。

墨海拾金:鲍老师好!请您从一位文物工作者的理想出发,设想一下当今书坛应该为历史、为后人创造一笔怎样的书法遗产;再从一位书协领导的立场看,怎样更加有效地组织、规划、引导今天的书家增强历史意识。

鲍贤伦: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很难也没有必要规约一位书家或一代书家对书法的看法及创作手法,因为历史会检验一切。但也不必在历史面前完全被动,因此今天有部分人想要思考历史价值也应该是自由的,并值得提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后的书法史肯定会关注我们今天怎样写书法,写怎么样的书法。历史的无限延续,会压缩我们与古人的距离。今天的书法如何在历史的清理与压缩过程中留住痕迹、留住影响,并使后人有所敬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思考可使我们更多地承担一份“凝重”。

怀远以德:鲍先生,您好。知道您主持我省文博工作,一定很忙,听说直到现在您工作之余还挤出时间练习书法,敬佩至极。我想您对沙老一定有所了解,沙老生前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不要学我,学我者不好。

请问您怎样看待这句话,您觉得沙老的作品对我们爱好书法的人来讲,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学习沙老的东西?

鲍贤伦:沙老告诫后学,不要学他的字。这是前辈书家非常负责任的话。我们学习沙老,主要学习沙老高尚的人品、对艺术的不倦追求;如学书艺的话,则应重在学习沙老如何学古人的。这才是书法学习的根本。

拓荒笨牛:请鲍老师列举几种在当今理解、把握书法传统的最起码素养。

鲍贤伦:了解字体、书体演变的历史原委,认识书法与古人生活的关系,掌握书写工具和书法规律。

朱讲用:鲍老师的隶书取法楚简帛书、简隶,因他原是省文物局局长,自然近水楼台,收集到出土文物资料,为他独有。有面目,但感觉看十幅跟看一幅一样,作品雷同,形式化重,线条也欠丰富。见谅 !

鲍贤伦:谢谢你的批评,批评比表扬更有促进作用。

我的隶书并未取法楚简帛书。我手上的资料也全部是公开出版的。浙江至今没有出土过简牍帛书,这是很奇怪的事,尽管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很留心地寻找。

作品雷同的问题我今后注意改进。线条要丰富的问题,可能是我另有所求。

林枫:如何理解和把握书写中的节奏?

鲍贤伦:节奏是书写的自然而合理的状态。书法艺术中的点画状态是需要由快慢变化的用笔动作来完成的,创作主体的心律变化也不是一池静水。两者配合起来就形成书写节奏。把握书写节奏既应该是有意识的,更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无船到扬洲:赵雪松的字重新被认识和肯定,学习他的楷书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要注意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鲍贤伦:和学习任何楷书的目的一样,是为了掌握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写好的途径不外乎加深理解、增强实践,提高临摹研习的质量。赵字刚柔并济,得王书正脉。前人有种说法称赵字柔媚无骨,更多地把他事元失节联系起来,简单地将人格评价与艺术评价联系起来,况且这样的人格判断也不完全符合历史主义的立场。研习中不要因此影响我们对赵字的审美。

双悟斋:“用笔千古不易”。鲍老师您认为在用笔上应注意些什么?请赐宝贵经验。

鲍贤伦:赵子昂称“用笔千古不易”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验背景,不是我们今天一般意义上作为技法概念的“用笔”所能涵盖得了的。我想理想的用笔应该是有渊源的、经过专业锤炼的、有个人审美语言和规律的、自然流露的。

张金方:请教鲍先生,技巧在书法中应占多大比重?技巧第一了书法也会第一吗?

鲍贤伦:技巧虽然无法在书法中分比重、称分量,但确实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书法作品高质量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没有技巧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书法作品。技巧是作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但不能因此认为技巧就是一切。比技巧更重要的还有意韵、气象等的追求。如有必要,技巧可以隐藏到背后。只是玩弄技巧不是真正的高手。

清风半夜鸣蝉:请教鲍老师,隶书中的折应该怎么来写?怎么才能使“焊接点”更有隶书的意味,更自然,感觉很多人都折不好!

鲍贤伦:隶书中的折有两种基本写法。一为换锋另起,注意两个动作的过渡连接,不要迟疑;一为暗转变折,注意动作的稍加停顿。如果折不好,可能受了楷书折法的影响,或者太当回事束缚了手脚。

行客:后生一直有个关于隶书的问题,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有些人主张忠实于原帖,有些人主张学习其精神可以重取势而忘形,有些人进一步主张要体现笔的感觉而非凿的感觉。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鲍贤伦:这些说法都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它们都是有不同的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忠实原帖的临写在不同的时期都是需要的,在初写时更不用说。重气势、精神面貌而不斤斤于形体,在特定的阶段也是必要的。如果离开笔的性能而过度追求石刻的效果,就有必要做方向上的调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实践体会为主,听多了反而无所适从。

桐荷轩:1.在取法、学习汉隶书《石门颂》和汉简《马王堆・遣策》的同时,是否还应对汉《曹全》或《礼器》这类碑刻继续训练?

2.清代众多隶书大家中,您认为当代人学习隶书过程中,可(应)向哪位书法家取法,或借鉴哪方面的艺术特点?(当然您主要是对秦简研究的,可能对清代的隶书不去关注。)

鲍贤伦:1.并无一定之规。汉碑与汉简对应配合着写就比较好。可以是风格、意趣相近的(比较好办),也可以是反差较大的(训练难度较大)。

2.我觉得清代隶书大家中,个人风格特别突出的几家都值得欣赏地学习,但不宜直接取法。比如伊秉绶、金冬心、郑谷口等。倒是邓石如可以作为理解汉隶的一个桥梁。

吴建军:很荣幸能有机会向您这样的高手请教。我是书法篆刻理论爱好者,打算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印学的研究中,想请您给些意见,如能开出一个读书目录更好,谢谢您!

鲍贤伦:开书目不敢当。根据我的了解和体会,掌握印学概况可以从以下几本书入手。

罗福颐《古玺概论》、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曹锦炎《古玺通论》,可以了解古代玺印的历史状况和最新考古成果,了解玺印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周亮工《印人传》、沙孟海《印学史》、方去疾《明清篆刻流派印谱》、马国权《现代印人传》,可以了解文人篆刻的脉络。以此为基础再研读历代印论、印谱序跋、边款等印学文献,在整个过程中掌握前人成果,发现新的问题,然后逐渐明晰自己的研究方向。

行客:鲍老师,我曾试过用捻管的动作写隶书的每种线条,感觉质感提高了,您认为这样做对不对?

鲍贤伦:每个人可以尝试运用自己的书写动作,只要纸面线条质量好就行。我一般不用捻管动作。

丁剑:向鲍先生致敬!先生是我认为在当下隶书思想走在最前列的。

请教鲍先生如何看待吴昌硕、齐白石、林散之的隶书?

如何把握隶书的书写性?这一点,我认为当代先生做得最好!强调隶书的书写性有怎样的必要?隶书创作在结构上吸收篆书或帛书、简书,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隶书创作中的“写意性”如何体现?是不是强调书写性即能做到?

鲍贤伦:谢谢你在多个场合表扬我。人最怕表扬,一表扬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吴昌硕、齐白石、林散之的隶书水平都极高。吴昌硕功底扎实、气象雄浑、格调高古,我最为佩服。齐白石天马行空,大气磅礴,虽不能以形质之,却时有惊人奇趣。林散之对隶书用功甚深,所作隶书在同代书家中是第一流的,在他自己的作品中,成就也不逊色于草书,只是个人风格面貌不突出,史上难留下深刻痕迹。

书写性问题,前面已多次回答,这里不赘。

隶书创作的结体问题,我并未专门吸收篆体,也不另创,基本上是汉碑、秦汉简中已有的。多看多写,形体便丰富了。

东一刀西一刀:请问,先生如何评价当代篆书创作?在书卷气和金石气之间,先生是如何把握的?

鲍贤伦:当代篆书创作整体上看还有很多遗憾之处。兴许是清代篆书的标杆太高了。但近百年来甲、金、简、帛篆书资源出土很丰富,应该有超越前人的条件和可能。

书卷气、金石气之间,我更多地倾向对前者的追求。隶书的金石气易得,而书卷气难求。

蒋伯涵:学习书法一定要名师指点吗?一定要耳闻目睹名师的详尽示范?书法读帖贵在悟,请问悟的内容有哪些?能否尽您所悟一一道来?

鲍贤伦:书法学习技术性很强,有名师指点当然重要,但也不是学习的全部依靠。“指点”二字很形象,也道出书法传授的真谛,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指一下、点一下,在悟的基础上指点,在指点的基础上再悟,这样最管用。至于悟什么、怎么悟,一时很难说清,也只能靠自己慢慢悟了。指点和悟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实践才是最根本的。

曲径:鲍老师好。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书法是否也具民族性?

鲍贤伦:书法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式。离开了民族性就没有书法艺术;离开了书法,民族性也会缺失重要的基因。

Mdf:向鲍老师问好!请问鲍老师:如何解决书写性与线条质量之间的矛盾?

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范文12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无序可循的现状,提出以生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只有以生为本确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问题 序列化 读者意识 提高

目前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存在两个问题:

1.无目标。经常性出现的情况是作前无指导,作后乱指导,一节作后讲评课,教师指导的内容常常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言优美……”,把作文评分标准作为经典台词进行指导,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难有提高,高一是这样,高三还是这样,实际上没有一项能够落到实处。

2.无差别。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师把写作技巧一股脑儿抛出来,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这不是以生为本的作文指导,而是作文知识讲座,优等生是这样,学困生也是这样,这样的教学有几个学生能够有收获,又能有多少收获?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所以,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眼前的材料,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是作文教学现实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实现作文教学提高的关键。

笔者以为,遵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指导的有效性,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一直在倡导的生本课堂。所以,只有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为依据来确立课堂教学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以下是笔者就自己的探索总结的几条经验:

(1)以生为本确立教学内容。

一节写作教学课教什么?教多少?这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必须有序列,有角度,有提升。

譬如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笔者把高中记叙文相关的知识点分割为五个点:

①材料与中心。能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自我表达的需要,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等方法选择、积累写作材料,围绕中心选择最合宜的材料。

②结构与思路。能根据主题、人物的表达需要,艺术地处理材料、事件的详略、顺序与节奏。

③语言与情感。有目的地在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有特色的语言并加以运用,借助语言、人物形象刻画艺术地表达真实的感情。

④人物与场景。能根据中心表达需要,恰当运用多种描法刻画人物,注意人物的视角和腔调,恰当运用场景、风景描写烘托人物。

⑤波澜与冲突。根据中心表达、人物形象塑造需要,合理设计小小说、短剧情节的波澜与冲突。

这样根据拟定的写作序列有目的地开展写作教学,每次写作指导课能够围绕一个点展开,这样学生能领悟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每一个点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2)以生为本实现共同提高。

作文课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教师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以为这样就能让全班同学明白什么

是好作文,好作文就应该这样写?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一小部分同学有领悟。现在很多

教师热衷于“升格”训练,这类方法的问题在于教师选出的升格例文肯定不能代表全部学生的水平,对于优秀学生或许不屑一顾,对于学困生或许高不可攀,所以要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提高的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的作文指导只有兼顾学生个体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给出最合理的指导建议,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课的教学重点给出分层指导建议,譬如下面的表格是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指导建议,这是针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这一写作指导课的分层指导建议:

学生以层级表为依托,就可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作文处于什么层次?优秀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提升?如果教师能够给每一层次的标准配备相应的范例,学生的自我修改会更有目标,提高的可能性会更大。

(3)以生为本倡导读者意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获得所谓的写作技巧大全,如怎么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