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清明寄语

清明寄语

时间:2022-03-22 11:54:11

清明寄语

清明寄语范文1

1、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需要的是铭记。铭记感悟的力量,擦掉缅怀的泪水,鼓舞咱们前行,奋发读书,爱我中华,祝福祖国!

2、春光完美艳阳照,柳絮飞扬燕儿舞,发条消息送祝福,愿好运多幸福罩。清明节来到,祝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幸幸福福健健康康。

3、你们用炽热的鲜血染红了那面旗帜;你们用瘦弱的身躯阻挡了敌人的炮火;你们用实际的行动为咱们争取自由。在山面前,你是那样渺小;但在咱们心中,你是那般伟大。

4、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牵挂;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怀念。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5、寂寞游荡网间,戏语漫入眼帘。怎会有情人,叙述心结千千。寻寻,觅觅,世间万事皆缘。

6、清明悲别离,绵绵无尽期。春雨绵又密,洒落在墓地。又把故人忆,泪水满心底。惆怅无人替,焚香情依依。转眼又一季,酹酒长相思。

7、岁岁清明雨茫茫,默默坟茔处一方。杜鹃声声泣犹伤,频增哀婉话凄凉。青松深处纸钱飞,黄土深埋亲人泪。若问人间何最重,生前尽孝放心中。

8、是他们用身躯铺起了康明大道;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东方的太阳;他们,把宝贵生命献给祖国母亲,他们,是这方净土上最耀眼的星光,先烈是咱们的骄傲与自豪。

9、清明春光多美丽,桃李芳菲醉心底。欣赏美景虽惬意,游玩踏青需注意。花粉过敏应提防,穿戴轻便要适当。量力而行选近郊,防晒保健要做好。愿你踏青多欢笑,幸福生活无限妙。

10、怀念父母,理应不只在清明,只是今日这思念升级,我想这是古人为了让咱们记住父母的艰辛和恩泽便有了这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吧,让人们透过祭拜来提升自我的道德情操,也是以视后人的意念。遥祝天堂那边的父母平和安宁,保佑您们的子孙吧。

【二】

1、清明到,放假好,扫墓踏青不会少,缅故人,看今朝,万事顺意快来到。清明节,让咱们带着对故人的缅怀,奔赴一个光明的前途。清明时节雨纷纷,寒冬已过花香闻。春风送暖到人间,蜂围蝶舞处处新。健健康康心欢畅,扶老携幼去踏青。祝你清明合家欢,无忧无虑好情绪!

2、清明时节雨纷纷,上班劳累欲断魂。借问何时给加薪,老板不语只皱眉!清明节将至,祝你的情绪既“清”且“明”,快乐伴你行。工作愉快哦!

3、昏暗中总有不变的等候,晚风中总有永恒的期盼,寂寞是总有孤独的身影,想你是总有相思的泪滴,祝清明节烦恼抛幸福存。无忧无虑快乐常在。

4、四月,不知是雨多,还是泪水多,思念装了一车又一车。今年清明节,我特地起了个早,来看看您——母亲。可露珠比我到的还早,坟头依旧,思恋倍增,借一叠纸钱,借一缕青烟,把我的怀想寄给您老。那年,您走的时侯,是那样的不情愿,带着依恋,带着遗憾,去了另一个世界,您却把善良和淳朴留给了人间。

5、春光明媚到清明,细雨纷飞润大地,踏青郊游好时节,呼朋唤友齐相聚,烦恼忧愁脑后抛,赏花赏景惬意伴,游山玩水总悠闲,清明时节,愿你开心踏青,收获快乐无限!

6、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明天准备回家给亲人扫墓,想起家中逝去的亲人,心中一阵惆怅……每到此时此刻,我都十分十分的想念我的父亲母亲。天堂里的父亲母亲您们好吗?女儿好想好想您们啊!

7、石永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亲友做何事,思发念亲寻故坟。烧香焚绕寄情思。坟前立花意永存。

8、相思一曲化悲情,哀思遍野泪长盈,清明墓地草木青,年年岁岁道虔诚,泪雨纷飞云遮日,悲哀欲绝盼天明,鲜花一束表心意,礼貌祭祀亦关情!

9、风,是清明节的安静,让心防松,雨,是清明节的氛围,让神宁康,朋友,我让时刻风雨兼程,带我祝福给你,期望你清明节心清身康。

10、杨柳依依情明天,细雨纷纷也伤感。人间真情天亦情,雨泪相交寸断肠。泪水滴滴洒墓前,仰首敬叩烧纸钱。悲痛泣凄不语言,只愿两界息安康!

【三】

1、悲歌曲从天路,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红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见泉,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墓前有愧颜,吾今思于悼君魂,思绪纷飞感万千。

2、清明时节情伤悲,两眼泪流化作雨。抓把黄土撒天地,洒壶浊酒仰天祭。在天亡灵你安息,孝子贤孙来拜祭。愿你化作清风去,世人安居谋幸福。

3、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雨飘扬,千语悲泣凝惆怅;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清明节,祭祖祈平安!

4、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了,我依旧捧着一束白色的菊花和父亲最爱的兰花去到墓地,看望父亲和母亲!二十年了,从来不曾放下对他们的那份深深的眷恋。或许正因得到的宠爱太多,或许是没做够他们的女儿,或许是还没来得及报答。

5、清明时节雨潇潇,墓碑无声风飘飘。拂动松柏轻轻摇,吹下泪花一道道。哀伤在心青烟绕,纸钱纷飞薄酒倒。祝愿天国永安好,生者携手乐淘淘。

6、心外,雨下个不停,飘飘渺渺,朦胧山野。心内,罩一帘的烟雾,丝丝缕缕,湿润双眼。我的伞儿,丢在何方?雨呵,侵袭的何止是我的发我的衣?沾衣欲湿杏花雨,人意不解。春面不寒杨柳风,寒的是心,是魂。翠柳风雨弄清影,拨乱清曲。杜鹃啼血泣枝头,落一地绯红。草木凄凄,荼糜花开。生死别梦,尘缘相隔。黄纸幂币,寄我哀思。飘飘素白,写我心曲。我的父亲,教我诗书,为何不授我苦渡?撑一舟船,穿越生死河,莫让贪婪的泥菩萨收了祭礼惦念。点燃香烛,合十祈祷——安息吧,亲爱的父亲!

7、每年的这天都承载着许多思念,也许以前的那种依恋如今已时过境迁,那么让咱们用最深情的话语来吊唁,用真挚的行动去祭奠。

8、清明时节寄思语,天人合一水土情。露珠滋润复苏节,百花争艳感知恩。生命不息长江流,清风细雨春意安。吐故纳新千百度,寄语心灵自然行。

清明寄语范文2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失去至亲的悲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虚度时光的悔恨。清明节,祭奠亡灵,别忘抚慰心灵。

3、借一缕春风,吹走你的愁绪;借一丝春雨,滋润你的心灵;借一朵春花,一路陪你同行;借一处春景,勾勒你的心情;再借一点春意,愿你清明万事如意。

4、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风调雨顺,种啥都丰收。愿你种下好运的瓜,四季顺利有钱花;种下快乐的豆!天天开心乐悠悠。种瓜又种豆,好事成双笑不够!

5、清明时节雨纷纷,上班劳累欲断魂。借问何时给加薪,老板不语只皱眉!清明节将至,祝你的心情既“清”且“明”,快乐伴你行。工作愉快哦!

6、如痴似醉坟前爬,泪飞顿作倾盆雨。思亲之心天地感,风起云涌大雨降。坟头添土寄哀思,烧香叩首敬孝心。年年此时祭亡灵,只愿阴阳多吉安!

7、杨柳飘絮燕飞往,桃杏花开香飘染。陵园一片花海洋,花环祭祖泪飞扬。泣不成声寸断肠,敬拜亡灵烧纸钱。一壶浊酒敬天地,祈福天地都安详!

8、相思一曲化悲情,哀思遍野泪长盈,清明墓地草木青,年年岁岁道虔诚,泪雨纷飞云遮日,伤心欲绝盼天明,鲜花一束表心意,文明祭祀亦关情!

9、清明时节祭祀忙,细雨飘荡人悲伤。菊花满地心茫茫,清风难拂泪千行。先祖教诲在耳旁,跪拜叩首自难忘。唯愿天国享安康,人间幸福永绵长。

10、杨柳依依情明天,细雨纷纷也伤感。人间真情天亦情,雨泪相交寸断肠。泪水滴滴洒墓前,仰首敬叩烧纸钱。悲痛泣凄不语言,只愿两界息安康!

11、落雨山青秀,泪流情悲伤。此时清明节,雨泪难分辨。情悲愁断肠,意切故人想。再世儿不孝,天国魂安息。清明节愿,两界都安详,世代幸福享!

12、清明时节雨飘飘,杨柳摆动风萧萧。南山半坡哭泣泣,天国亡灵静悄悄。焚烧纸钱一吊吊,敬叩故人礼道道。祭拜亡灵一遍遍,目视九霄路迢迢。

13、风凉雨绵绵,清明哀连连。青烟到天边,涕泪泣墓前。焚香寄思念,一片情漫漫。悲伤不能言,心中车轮转。只愿永平安,生者福无限。

14、清明时节到,细雨无声飘。子规哀伤叫,风声也萧萧。松柏正丰茂,纸钱挂树梢。焚香青烟绕,清酒坟前倒。只愿天国好,人间皆欢笑。

15、清明来到情悲伤,风吹草动雨雾茫。南山墓旁栽松柏,焚纸烧香悲断肠。两眼热泪如雨点,千丝万缕难尽言。盼的天国幸福享,儿孙孝敬永不忘。

16、情深深雨纷纷,人间有情天有情。天阴阴泪汪汪,同悲伤感祭亡灵。思切切意浓浓,故人恩德不忘怀。烟袅袅雾蒙蒙,天国归宿自由行。愿朋友:擦去眼泪振作神,悲痛化作力量腾。

17、清明春光多美丽,桃李芳菲醉心底。欣赏美景虽惬意,游玩踏青需注意。花粉过敏应提防,穿戴轻便要适当。量力而行选近郊,防晒保健要做好。愿你踏青多欢笑,幸福生活无限妙。

18、细雨轻风雨茫茫,清明时节愁断肠。坟头墓地情意长,鲜花薄洒散芬芳。青松翠柏长势旺,逝者精神永不忘。深深跪拜心惆怅,伤心热泪静静淌。只愿逝者享安康,生者快乐幸福扬。

清明寄语范文3

2、人生何其漫长,长长的路需要咱们用一辈子来走;人生又何其短暂,一辈子的时光就在那电闪火花间转瞬即逝。把握人生,珍惜每一天,愿你清明节快乐!

3、清明到,细雨打着祝福的旗号,冲你微笑,小草顶着问候的满意,向你问好,放下昔日的忧伤迷离,向乐观看齐,愿你四季平安,万事顺心,清明节快乐。

4、九在这个庄严地日子里,先烈们,我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你们的爱国情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5、凉风细雨如心田,携花带纸到坟前。回首往事忆当年,世事变迁多悲欢。泪如雨下不能言,跪拜叩首表思念。只愿生者心相连,共享情意度年华。女孩个性签名

6、雨幕渺渺,鲜花诉说着哀悼;雨丝绵绵,青山寄托着思念;雨帘翩翩,松柏守候着家园;雨声沙沙,纸钱飘荡着泪花。清明节到了愿细雨为逝者带来一个清明世界。

7、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伴随悲伤,也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用泪水来作为注解。缅怀是为了铭记,铭记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途。清明节该记住什么?它能够有淡淡的离愁,但决不是泪水浸泡过的悲伤,需要的是铭记,是铭记中感悟出的力量。它必须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它必须是超脱于生命的祝福!

8、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上代用鲜血孕育出下代茁壮的成长。对亲人们的无限思念,化作生活的动力,发奋,骄傲的活下去。清明时节,最完美的祝福送给你们,我最敬爱的人!

9、每年清明过节,无论是绵绵细雨,还是风和日丽,我都会在漫山遍野中与家人采集鲜花。我将大捧大捧的鲜花安放在山脚下的一座坟前,那里面静静躺着一位最值得我生命感激的恩师——父亲。让这五彩缤纷芳香扑鼻的鲜花捎去我对父亲的思念和崇敬。

10、清明来到情悲伤,风吹草动雨雾茫。南山墓旁栽松柏,焚纸烧香悲断肠。两眼热泪如雨点,千丝万缕难尽言。盼的天国幸福享,儿孙孝敬永不忘。

11、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既代表着万物的生,又缅怀着故去的亡。清明年年连清明,世人依稀变故人。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人间只留真情债,世代流传感故人。

12、清明时节,站在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前,咱们缅怀你们——咱们的先辈!是以为你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有咱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愿你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3、清明到,雨儿飘,踏青节里花儿俏;青青草,碧连天,百花争艳迎仲夏;忙播种,也嬉闹,且看硕果丰收到;探莺花,春醉倒,愿你幸福乐逍遥。清明节快乐!

14、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风调雨顺,种啥都丰收。愿你种下好运的瓜,四季顺利有钱花;种下快乐的豆!天天开心乐悠悠。种瓜又种豆,好事成双笑不够!

15、焚香在墓前,缕缕都是难言的痛;酹酒在坟头,滴滴都是悲哀的泪;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离别的情;叩首在坟头,次次都是难舍的愁。清明节到了,愿逝者永安息!

16、清明烟雨总销魂,黯然路上行人;清明举步总迢递,犹记慈眉笑意;清明嫩柳总摇曳,难忘暖语殷切;清明祭祖总相忆,此生情不替。清明谣,思如清风绕。

17、记得清明节曾为自我买了朵鲜花,祭祀那故去的冬天;那么这天白露,我就为自我买一身长衣,遮掩那故去的盛夏。情绪就像节气,每一个都值得纪念。

18、飘飘洒洒的是细雨,纷纷扬扬的是纸钱,蓊蓊郁郁的是松柏,绵绵密密的是哀伤,袅袅娜娜的是青烟,真真切切的是祈愿,只愿天堂有好梦,人间欢畅沐春风。

清明寄语范文4

我崇拜我们的先烈,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发扬你们的传统精神,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向先烈致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留言寄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留言寄语大全

1. 青春的绽放,热烈,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静静等待,静静默哀,待你苏醒,哀你……烈士,我们的骄傲!你们,曾经奋勇杀敌。曾经帮助广大劳苦民众,学习你,在今天的清明节。我们怀念你!纪念你!

2. 青山来自于土壤,大海来自于溪流,高楼来自于地基,生命来自于母亲。一切有因有果,而我们中国的现在来自于先烈。我心中有一份感激,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用最朴实的语句来说:“谢谢!”

3. 青山不老,绿水无忧。是革命烈士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伟大的烈士们,伟大的新中国来之不易,踏着先人的脚步,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建造这美好的家园。

4.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有犹长春风,学习先烈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清明节到了,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革命换来的,没有你们,我们的祖国也不会繁荣昌盛,我要好好学习。没有你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你们用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铸就祖国的辉煌!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5. 某外语实验小学五一班王倩:“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我们只有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才能告慰先烈!”

6. 历史是人民群众与人民英雄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劳动群众与革命英雄共同创造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和劳动群众辛勤的汗水共同换来的!

7. 敬爱的烈士英雄们,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8. 今天我们唱着英雄的赞歌,捧着雪白的菊花缅怀你们,英雄的事迹永远记在我们的心田,英雄的人物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9. 河南省郑州市网友:“现在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谁为我们换来的?是革命烈士换来的。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飘荡,你是否想到了他们?为革命烈士骄傲!”

10. 没有你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你们用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铸就祖国的辉煌!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11. 中国文明五千年,革命先烈们用鲜血谱写了伟大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他们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建设的精神,把他们的事迹流传下去,展示我们新时代年轻人。

12. 河南省郑州市网友:“现在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谁为我们换来的?是革命烈士换来的。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飘荡,你是否想到了他们?为革命烈士骄傲!”

13. “祖国之所以能有如此繁华的今天,是因为革命先烈们的艰苦奋斗;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才铸就了我们的新中国,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不忘先烈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在

14. “缅怀先烈,清明送上一束鲜花;感恩现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展望将来,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努力学习,让我们的成就来慰籍先烈的英灵,让我们的优秀使先烈的生命更有价值。”

15. “没有你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你们用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铸就祖国的辉煌!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16. 历史是人民群众与人民英雄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劳动群众与革命英雄共同创造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和劳动群众辛勤的汗水共同换来的!

17.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中国人,是英勇的烈士,是可爱的人,是父母的宝,是我们敬仰和爱戴的革命烈士,此致敬礼。

18. ”英烈“,看到或者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一种内心深处的敬意油然而生。前辈为了实现梦想流血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没有理由懈怠,更要为了中国梦努力奋斗。

19. 不忘牺牲为国殇,而今民富国强盛。巍巍青山作见证鲜红旗帜血铸成!

20. 不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向英烈们学习,为祖国的昌盛贡献力量。

21. 当年,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枪林弹雨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倘若没有他们的付出,哪来的中国?向烈士敬礼!

22. 电灯,手机,电脑,电视,我们过着科技时代的幸福生活,谁又会想到是谁带给我们如此的生活呢?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我怀着赤诚的心情向所有伟大的革命烈士道一声,谢谢你们的艰苦付出!

23. 多少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用自已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使红旗更鲜红,五颗星星更明亮。

24. 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勿忘他们的卓着功勋。

25. 革命先烈,是你们奋勇拼搏换来了新中国,换来了今天安定的生活。我们一定会继承发扬你们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中国美好的明天奋斗。

26. 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创造了新中国。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27. 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先烈们永垂不朽!青春的绽放,热烈,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静静等待,静静默哀,待你苏醒,哀你……烈士,我们的骄傲!你们,曾经奋勇杀敌。曾经帮助广大劳苦民众,学习你我们怀念你!

28. 今天的鸟语花香,源于您满腔的热血;今天农民伯伯的五谷丰收,是您金灿灿的心愿……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怎能忘记。烈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安息吧!成睡在地下的英烈们!你们是不朽的,即使再沉睡上一万年,也永远会被人们流传下去!

29.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你们的英雄主义精神会代代相传,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愿英雄精神永世长存,愿英雄安息,愿后人奋进。

30.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先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华夏大地。又到清明,日暖风熏,翠柏凝春,更显得郁郁葱葱。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31. 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要忘记他们!

32. 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带着梦想展翅,怀着向往奋飞,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33. 在这些先辈们的面前,立下不悔誓言,请举起右手,让我们一起宣誓: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遵守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树立良好学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34. 向烈士致敬,是您唤醒了沉睡的中国,是您用鲜血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您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35. 向在祖国建设改革开放大潮中逝去的英烈们致敬,向在解放战争中逝去的英烈们致敬,向在抗日战争中逝去的英烈们致敬,再向前,向从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革命献出生命的先辈们送上最伟大的最崇高的敬意!

36. 萧瑟的春季更多的落叶盖在英烈们的身上。为他们遮挡风雨。因为他们确实真的…缅怀英烈时,我们深知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我们更应该珍惜。

37. 谢谢你们为了我们更好滴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你们的精神。将来长大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

38. 也许英烈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所遗忘,也许英烈的容貌早已随岁月淡去,也许石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是那些记忆一直镌刻在人们心里脑海里,永不会磨灭,还有那民族魂中国梦,正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39. 英烈们,在您们艰苦的奋斗之下,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靠的您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国家做贡献,您们人虽然牺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向您们致敬

40. 拥有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永远祭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一切的先烈们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有哪些留言寄语

1. 切悼念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献身的英烈和伟人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国际地位!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又一次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2. 每次望见五星红旗,就想到你们,各位先烈,是你们的献血染红了它!

3. 谢谢你们为了我们更好滴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你们的精神。将来长大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

4.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先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华夏大地。

5. 又到清明,日暖风熏,翠柏凝春,更显得郁郁葱葱。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毛主席赞美你们的,虽然你们已经不在了但是你们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你们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这里我向你们鞠躬,致敬!

7. 多年坚守,你们站成了一块块礁石,任凭风吹雨打!你们的心中永远有祖国,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你们!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活,中国梦!

8. 我们定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牢记烈士遗愿踏着烈士足迹用自己生命和才智去实现先烈们未竟共产主义事业去创造共和国无限美好明天。

9. 中国文明五千年,革命先烈们用鲜血谱写了伟大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他们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建设的精神,把他们的事迹流传下去,展示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

10. 那些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你们舍身救国,奋勇杀敌,创造了我们如此美好的今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英勇事迹,愿你们安息,祖国的明天因你们更加美好。

11. 是谁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是谁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伟大的革命先烈。我们将永远继承先烈们的光荣路程,踏着先烈足迹,阔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1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英烈抛头颅洒鲜血,又怎会有今天幸福和谐的生活?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3. 是你们用你们的热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让我们用一颗最真挚的心,永远不忘他们的壮举,不忘他们不朽的精神

14.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候要始终牢记革命先烈!

15. 你们用青春和岁月,谱下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你们的名字我们历历在目,你们的事迹永生长存!

16. 中国文明五千年,革命先烈们用鲜血谱写了伟大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他们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建设的精神,把他们的事迹流传下去,展示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

17. 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先烈们永垂不朽!青春的绽放,热烈,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静静等待,静静默哀,待你苏醒,哀你……烈士,我们的骄傲!你们,曾经奋勇杀敌。曾经帮助广大劳苦民众,学习你我们怀念你!

18.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树成荫,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19. 多少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用自已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使红旗更鲜红,五颗星星更明亮。

20. 缅怀革命先烈!你们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你们,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没有你们,我们今天怎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没有你们,我们怎么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后我会更加珍惜红领巾,会更加热爱和平的生活!

21.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22. 青山来自于土壤,大海来自于溪流,高楼来自于地基,生命来自于母亲。一切有因有果,而我们中国的现在来自于先烈。我心中有一份感激,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用最朴实的语句来说:“谢谢!”

23. 立德立志,快乐成长,缅怀先烈,做美德少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24. 通过追思先人,缅怀英雄,我们会更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从而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历史使命,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通过“网上祭先烈”,为英雄燃上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我们不尽的景仰和追思。

25. 也许英烈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所遗忘,也许英烈的容貌早已随岁月淡去,也许石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是那些记忆一直镌刻在人们心里脑海里,永不会磨灭,还有那民族魂中国梦,正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2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清明节即将来临,在此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您们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日中华民族的富强,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将铭记您们的功勋!

27. 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坚强。复兴中华路,每逢清明祭祖忙,思念先烈感衷肠。仁义忠孝是祖国,迎来盛世好时光。

28. 没有无数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哪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在此,我们深切地缅怀,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激烈着后来人不断前进!

29. 先烈安息!我们将追随您们的精神,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是我们这一辈的使命!--王雪苗

30. 不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向英烈们学习,为祖国的昌盛贡献力量。

31. 喝水不忘挖井人,永远铭记先烈们为党和国家做出的无私奉献!今天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安定生活,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件事,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来缅怀回报我们的先烈。

32. 勇敢的战士,你为了和平,失去了和平,失去了生命,因为战争失去了家的温暖,你在战场上是多么英勇,你为后代建设了一个美好,温暖的家园,我真佩服你,因为你面对敌人退缩,我要向你学习!--曹芳

33. 英雄们是你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美满的生活,我们会努力学习,将来继承你们的遗志,你们的豪气永远记在我们心中。--潘寿勇

34. 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创造了新中国。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35. 今天是清明节,有事一个怀念烈士的日子,他们为了国家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永垂不朽。-

36. 烈士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呢?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们这一代的光明前途,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华夏儿女。

37. 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们庄重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38. 时刻不忘革命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美好生活,谢谢你们

清明寄语范文5

1、三月桃花开,爱是永怛、只要有你、我做得到、最后的风度、其实我一直都想对你说、爱上你在等待!祝你清明节快乐!

2、每逢节日倍思亲,清明节又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眷恋,愿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的生活!珍爱生命!

3、清明团子,带着艾草的芬芳和糯米的香甜,表达对逝去故人的怀念。品上一口,寓意说不尽的春意盎然,道不完的辞旧纳新。

(来源:文章屋网 )

清明寄语范文6

2.在中华大地,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向所有先烈致敬!

3.“网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

4.立足根本,稳步发展,以强大的实力祭奠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先烈们。

5.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莫忘先烈功勋!

6.缅怀先烈,立德立志,复兴中华,奉献青春。

7.怀着崇高的敬意,去祭奠革命先烈,向他们学习。

8.网上祭英烈,悼念烈士英灵,振兴中华,建设富强社会,民族复兴中国梦!

9.祭奠先烈,不忘忠魂,努力实现中国梦!

10.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勿忘他们的卓著功勋。

11.没有先烈血与泪,哪有吾辈安和康?

12.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国情感,努力学习,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13.网上祭英烈,英雄永垂不朽。

14.向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致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15.没有无数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哪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在此,我们深切地缅怀,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激烈着后来人不断前进!

16.向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先烈热血不能白流,革命遗志当代代相传。人人实干敬业,祖国早日腾飞!

17.在百年中国梦的实现历程中,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而今我们正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进,感谢你们为我们铺平了道路,相信未来的中国在我们的手中一定能圆中国梦。

18.为了伟大的中国梦,你们付出了太多,甚至是生命,向你们致敬。

19.缅怀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20.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21.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22.向革命英烈致敬!努力工作,以建设富裕、繁荣、强盛、民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来告慰他们。

23.拥有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永远祭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一切的先烈们。

24.祭英烈于网上,念英烈于心中,民族复兴中国梦在于行动!

25.不忘牺牲为国殇,而今民富国强盛。巍巍青山作见证,鲜红旗帜血铸成!

26.“英烈”,看到或者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一种内心深处的敬意油然而生。前辈为了实现梦想流血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没有理由懈怠,更要为了中国梦努力奋斗。

27.为了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你们努力战斗。今天,你们的努力成功了。

28.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9.没有前人的奋斗哪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请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永远记住先辈们,记住和平来之不易!

30.先烈们的热血让国旗更红,先烈们的壮举让祖国屹立,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缅怀先烈。又是清明时节,向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永远不忘那些在战场上飞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

32.让英烈见证我们的成长,洗礼我们的灵魂,我们今后的道路己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思想永远昂扬,灵魂永不跪倒,步伐永远坚定。

33.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伟大不屈的灵魂,您的英明于事迹...素年锦时 菊花 为中国献身的烈士们 千百年的风雨都不可磨灭的是你们辉煌的功绩...!

34.缅怀先烈,继承传统,立志勤学,爱我中华。

35.英烈们,在您们艰苦的奋斗之下,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靠的您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国家做贡献,您们人虽然牺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向您们致敬!

36.英勇的烈士们,安息吧。虽然你们已经离开,到了另一个世界,但你们的灵魂,你们的精神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37.我仿佛看到了先辈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拼杀。倘若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38.当年,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枪林弹雨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倘若没有他们的付出,哪来的中国?向烈士敬礼!

清明寄语范文7

__年3月26日至4月15日。

1、组织广大未成年人上网祭奠英烈,网上鲜花,寄语留言活动

2、组织开展清明节系列教育活动,表达情感。

1、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活动方案,并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组织实施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1)班主任教师做好摸底工作。调查本班学生家庭购买微机情况,并做好认真的统计。

(2)要求各班主任提前组织学生准备好寄语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或家长一起准备),填好表格,并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稿件,以班为单位统一整理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放学回家时间进行登陆签名和寄语。要求家庭有网络的同学要多写。活动结束后寄语电子文档交学校统一保存,并上报教育办公室。

(3)登陆寄语活动分集中登陆与分散登陆相结合的形式。规定集中登陆时间为每周一下午班会时间,分散登陆时间为课间时间或学生回家时间进行。

(4)为了促进签名、寄语活动的积极开展,提高寄语质量。在活动结束后,各班各推荐10条寄语进行全校评选,届时将进行表彰奖励。

3、集中制作一次“清明节”节日小报,以班为单位整理好交学校创城办统一保存。每班精心挑选5份手抄报进行全校评选,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4、签名网址:__

1、高度重视。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广泛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广大师生要提高认识,广泛动员,通过组织网上签名寄语,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缅怀革命先烈,引导未成年人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清明寄语范文8

一、活动目的

加强未成年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合同要革命英烈优秀品质,不断丰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以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形式,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活动时间

**年3月26日至4月15日。

三、活动内容

组织全校同学们上网祭奠英烈,网上鲜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激发爱党爱国情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墓地献花,培土、清除杂草,组织开展祭扫活动,慰问烈士英雄遗属,广泛开展以歌颂、描绘和放飞“中国梦”为主题征文演讲,同时发挥未成年人“小手拉大手”文明祭祀作用,营造文明科学的丧葬风尚。

四、活动安排

2、班主任必须提前组织学生准备好寄语内容,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同同学或家长一起准备,填好表格,班级统一整理好,利用微机课时间统一登陆。

3、签名网址:选择地区时请选择“山东”,然后献花、提交留言。

4、活动期间,各年级、各班依据政教处下发的《“网上祭英烈”优秀留言、悼词记录表》认真登记,挑选优秀寄语,学校最终将对各年级、各班签名寄语的人数进行统计。

5、本次活动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优秀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

开展“网上祭英烈”签名寄语活动,是贯彻中央宣传部、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要求、深化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是推进“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的有力抓手,是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各年级各班要提高认识,广泛动员,通过组织网上签名寄语,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缅怀革命先烈,引导他们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精心组织。

各年级要统一安排,迅速行动,踊跃参与。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要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签名寄语活动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动员广大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清明寄语范文9

关键词:《花间集》;词学;寄托

词学中“寄托”理论在 什 么时代真正形成,学界存在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成熟于“清代”,以朱自清为代表,其《诗 言 志辨》云:“宋人已有‘比兴’论词的。到了张(惠言)氏,才更发扬光大,词体于是乎‘尊 ’起来了。”①(P82)因清代出现的常州词派直接以 “寄托”言词,但将清人的观点遥接宋人,宋、清之间这么长的历史时段,词学观念难道真 的 静如止水?恐怕难以认可。其二认为成熟于宋代,以张惠民为代表,其《宋代词学审美理想 》中说:“宋代词学自北宋起即有寄托观念产生,而至南宋,自觉的寄托说已基本成型,虽 尚欠周全,但规模已具,且已经相当深刻。”②(P234)这种观点的说服力也不是很大,詹安泰先生说:“《词源》不著寄托之条,殆亦讳莫如深 者”③(P234),张炎不著寄托之条,恐非讳莫如深, 倒可能是理论意识未达之故,因此南宋有自觉的寄托说实属可疑。对宋代比兴寄托有过全面 考察的段学俭,在其文《比兴寄托说在宋代词论中的生成与演化》中认为:“在绝大多数词 人和相当多的词评家的头脑里,比兴寄托的观念是模糊的而非清晰的,自发的而非自觉的。 ”④其评价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其略于考察元明二 代,将问题遥接清代,其思维模式和结论仍旧逃不出朱自清的宿命。

上述代表性的词学“寄托”理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如下问题:其一,忽视对成熟形态特 别是常州词派“寄托”理论具体而辩证地分析,从而认为宋代所产生的“寄托”意识与后来 的“寄托”理论具有相同的生成机制;其二,专以前人论述为是,疏于考察明代词学的发展 ;其三,专从诗学背景下的寄托观念审视词学的“寄托”理论,忽视对词学中“寄托”理论 独特构型的关注,因而造成对词学中特别是张惠言“寄托”理论的重大误解。本文从历史角 度具体考察宋、清二代“寄托”产生机制的不同,认为宋是“以诗为词”的诗位观念的产物 ,而清则是建立在以《花间集》为经典词学范本基础上的诗词文体互融的结果,正是后者建 立了完美的理论形式。因此本文以《花间集》何时参与建构“寄托”理念为标本,认为词学 的“寄托”理论建构开始于明代中后期,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清人完整的“寄托”理论。

宋、清“寄托”形成机制比较

宋、清两代“寄托”理论的形成机制具有显著不同,前者直接将词与 诗骚相连,是宋代“以诗为词”思维的产物;后者则是通过建立《花间集》与《诗经》特别 是屈骚的关系,以词学经典的确立来建构理论。从产生的效果看,前者鉴赏性多于理论的体 系性,呈散漫无依状态;后者则企望建立一套严密理论,有创作导向之用。

宋代的“寄托”意识与《花间集》无涉。《花间集》在宋代是人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但未用 以参与“寄托”理论建构。宋陈善《扪虱新话》下集卷三:“唐末诗 格 卑鄙,而小词最为奇绝。今世人尽力追之,有不能及者,予故尝以唐《花间集》当为长短句 之宗。”⑤《花间集》实为奇绝,可堪学习。但参与 “寄托”理论建构是需要合法性的,宋人眼里的《花间集》是“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 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也?”⑥,而“寄托”理论作为中国风骚以来一以贯之的诗学传统,“无聊”之作的《花间 集》当然不具备“寄托”的神圣资格。宋代确有以“比兴”言词,也有以“寄托”赏词,但 此时的“寄托”意识与《花间集》无涉,只与苏轼诗化的词学理念相关。苏轼提出:“微词 宛转,盖诗之裔”⑦,倡导诗词同源的观念。其后出 现的以诗解词的趋向,无不与苏轼有牵连。“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为晏几道词作序说 :“乃独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之句法……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岂减 桃 叶、团扇哉!”⑧,认为晏几道词中寓有诗人的句法 ,为此高者可入“高唐、洛神之流”。南宋的“寄托”意识仍旧沿着苏轼的道路发展,代表 者如鎢阳居士将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进行了类《诗经》的解释,并得出结论:“ 此词与考?诗极相似”。⑨ 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由此观之,二公(指王安石、苏轼)乐府,根性情而作者, 初不异诗也。……观其乐府,诗之法度在焉。……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出于诗人礼 义之正。然则先王遗泽,其独寄于变风者,独诗也哉!” [10] 曾丰《知稼翁词集序》云:“文忠苏公,文章妙天下,长短句特绪余耳,犹有与道德合 者。‘缺月’‘疏桐’一章,触兴于惊鸿,发乎情也;收思于冷洲,归乎礼义也。” [11]他们解词的方式以及“寄托”意识的形成 ,无非是以诗位解读词,把词当作诗,词于是具备了诗所具备的寄托功能。

言比兴、言寄托是诗学传统,以诗为词无疑改变了词学发展路径。从大的历史视域看,词最 终走向诗,言比兴、寄托是必然趋势。但中国词学发展的实际时时提醒人们,词要如诗,但 词终究不是诗,因此直接运用诗学理论建构词学注定是有问题的。对此,宋人已有警觉,如 李清照就直接批评为“句读不葺之计。” [12]虽然刘克庄提出“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 豪,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 [13]之特别符合“寄托”的言论,仔细考察其 里仍然是诗学语言的套话,没有专属词学理论建构的独特性。

表面上,清代的词学理论建构似乎继承宋人,其实不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宋人敏锐地预 期到词最终会被诗化,其由此产生的一些意识与清代以来的词学发展要求相一致,清人面对 词学发展实际不得不将宋人提出的一些话题重新提起。如果仅仅从话题入手,不考究其中的 实质,就很容易掩盖二者之间的理论鸿沟。清人在建构其词学“寄托”理论的时候,有两条 线索交织,其一是中国古老的诗学理论,其二则贯穿着对《花间集》的观照,正是第二点形 成了宋、清“寄托”理论的差别。“强调词的比兴寄托,这可以说是清初词论家一种普遍认 识”[14],不仅清初甚至可以说是有清一代多 数词论家的普遍认识。清代的主要词派如浙西、阳羡、常州,不仅浙西、阳羡也讲“寄托” ,常州更是“寄托”理论的集大成者。清初朱彝尊认为:“倚声虽小道,当其为之,必崇尔 雅,斥淫哇,极其能事,则亦足以宣昭六义,鼓吹元音。”[15] “必崇尔雅”“斥淫哇”,态度如此分明的朱彝尊似乎对宋人斥为“无聊”之《花间集 》却青眼有加,对造成明代香弱词风的《花间集》、《草堂诗余》,只反《草堂》、不反《 花间》。他称赞陈纬云的词:“原本《花间》,一洗《草堂》之习”,且其词“假闺房儿女 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16]无疑在朱彝尊看来,《花间集》是“宣昭 六义,鼓吹元音”、“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的经典作品。 同 时代的阳羡词派代表陈维崧也不例外,认为《乐府补题》:“此则飞卿丽句,不过开元宫女 之闲谈;至于崇祚新编,大都才老梦华之轶事也。”[17]《乐府补题》是宋末遗民的咏物词集,历 来认为其中寄托了宋末沉重的遗民心理;而《花间集》多写“艳情”,将以咏物来寄托的《 乐府补题》与写“艳情”的《花间集》相比附,无非是说明《花间集》在“寄托”中的显要 地 位。其后常州词派建构“寄托”理论沿袭同样思路,张惠言《词选序》开头提出了一大套词 近“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的理论,如果仅就此而言,张惠言与宋人相比没 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其突出点在于从诗歌理论回归到词学传统,提出唐宋词的源流正变,其 中“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18](P1617),特别具有意味地是,张惠言在词 史上第一次明确地用温庭筠词建构词学的“寄托”理论,其解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 金明灭”:“‘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19](P1609),即以骚体精神释“花间”词。张 惠言《词选》非常苛严,选词116首,范围从晚唐五代到南宋末期,“具体地说,是多采唐 五代词,而南宋词少。……从作家上看,唐温庭筠的作品是十八首(全体的15%),最多。”[20](P388)从选录范围以及选录数量来看,不 难推断出张惠言认为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集》与其所持“意内而言外,变风骚人之遗”[21](P1637) 的主旨相契。其后的常州词家如“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周济虽然在学词途径上 没有给“花间词人”一席,但在具体的评述中仍可以看出“花间”词体现其“浑化无迹”“ 寄 托”理论的极致,如:“皋文曰:‘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酝酿最深,故其言 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22](P1631)发展到陈廷焯,将“寄托”说演化 为“沉郁顿挫”,他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 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又‘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凄凉哀怨,真有欲 言难言之苦。又‘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 。”[23](P3777)又说:“飞卿短古,深得屈子 之妙;词亦从《楚辞》中来,所以独绝千古,难乎为继。”[24](P3903)历史线索考察证明,清代在构 建词学“寄托”理论的进程中,《花间集》始终是一条不能被忽视的红线。

本文原文

明代中后期的“花间”词统与词学之“寄托”然而,以《花间集》构建词学“寄托”理论是清人的首创吗?考察词 学发展史,结论是创自于明代中后期。之所以如此,当得益于其时词坛形成的“花间”词统 。明代词坛上劲吹《花》、《草》香风,明末词人徐士俊曾非常形象地说:“《草堂》之草 ,岁岁吹青;《花间》之花,年年逞艳。”[25] 这句形象的描述如果理解为明代词学资源的大较,非常准确。但明代中后期由于受到当时盛 行六朝文风的影响,类如六朝文风的《花间集》进入了词人以及词学家的视野,一方面虽则 《草堂诗余》依旧于世流传,但一方面反思《草堂诗余》的声音已经出现,如吴承恩《花草 新编序》:“然近代流传,草堂大行,而花间不显,岂非宣情易惑而含思难谐乎?”[26]还有如顾梧芳《尊前集引》:“余素爱《花 间集》胜《草堂诗余》”[27]等等。同时在创作 领域也出现仿《花间集》现象,如《古今词话词品上卷》:“沈际飞曰:‘张杞和《花间 集》,凡四百八十篇,篇篇押韵……字字求新……’”[28];《词苑丛谈品藻三》:“范文光《续花 间集》皆画船歌席题赠之作。” [29]无论从理论意识还是创作实践,明代中后期 俨然已经形成“花间”词统,正如清人谢章铤所谓:“升庵、? 州 力挽之,于是始知有李唐、五代、宋初诸作者。其后耳食之徒,又专奉《花间》为准的。”[30](P3433) 即使是影响清代词学甚巨的云间词派,无一不是宗“花间”的,如郑方坤《论词绝句》 曰:“云间设色学花间,汴宋余波着意删。和者国中二三子,笙趝未 觉寂尘寰。”绝句下有 小注:“明季陈大樽偕同里李舍人、宋征士唱倚声之学于江左,一以 《花间》为宗,不涉宋人一笔。”[31]正因为宗“花间”,词学“寄托”理论借机 发展。

现代词学家詹安泰有文《论寄托》,说到寄托必须问途于比兴,“比兴途径,亦各不同:或 取资闺帏之内,羁旅之中,柔情绮思,忆别伤离,而身世家国之怀寓焉(如韦端己《菩萨蛮》之类)。或取资于自然风景,无知物类,听睹所及,曲写毫芥,而身世 家国之怀亦寓焉(如姜尧章《暗香》《疏影》之类)。寓诸闺帏羁旅之中者,欲人即小以见大 也;寓诸风景物类中者,欲人触类以引伸也。……北宋有寄托之词,多属抒写私情,南宋有 寄托之词,多属描摹物类,非无故也。”[32](P226)詹氏通过寄托象体的不同,将寄托分为两类,甚符合词学发展的实际。明代中后期以“ 花间”为词统,在词学“寄托”建构过程中偏取第一种途径:“取资闺帏之内,羁旅之中, 柔情绮思,忆别伤离,而身世家国之怀寓焉”,在效果上趋向“ 多抒写私情”的寄托之词。宋代是传统雅文化发展到顶峰的时代,私情在社会中是得不到正 面承认的,而《花间集》多写艳情、闺情,因而《花间集》不可能进入到雅文化的大殿。明 代中后期重“情”的社会思潮选择了“花间”词统,为《花间集》建构词学“寄托”理论扫 清障碍。在词学理论表述中,明人公然兜售着“情”字,论证着词中写情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明周永年《艳雪集原序》:“盖举乐府方俗之词、玉壶(按: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词学 论著选》页261以为:“玉壶”,疑为“玉台”之误。指《玉台新咏》。今从之。)工艳之语 ,香蔹纤媚之调,一一寄之于词。”[33] 难能可贵的是,周永年紧接着提出:“士不深于比兴之义,音律之用,而但长短其诗句 ,以命之曰词,徒见其不知变耳”[34],将私情 与比兴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词的寄托功能。如果说以艳词寄托情怀诗歌中古已有之,那么周 永 年的序中加入词特别是以温词为代表的考量要素,如“供奉之清平、助教之金荃,皆词传于 诗者也”[35],将李白的《清平乐》与飞卿的《金荃》, 视为以词的体裁传诗歌精神的典范。为了明晰明代中后期“花间”词统与词学“寄托”理论 的关系,再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证明之:

予初读诗至小词,尝废卷叹曰:嗟哉,靡靡乎,岂风会之使然耶?即师涓所弗道者。已而, 睹范希文《苏幕遮》、司马君实《西江月》、朱晦翁《水调歌头》等篇,始知大儒故所不废 。何者?众女蛾眉、芳兰杜若,骚人之意,各有所托也。[36]

王介人曰:吾老于诗,思索情竭,多作艳情绮思以发之。闻此十五年久矣。因思屈子江潭幽 放,托词于香草美人。 [37]

每当春日骀宕,秋气明瑟,则寄情于思士怨女,以陶咏物色,祛遣伊郁。示予 词一编,婉弱倩艳,俊辞络绎,缠绵氵奇娜,逸态横生,真宋人之流亚也。或曰:“是无伤大 雅乎?”予曰:“不然,夫并刀吴盐,美成所以被贬;琼楼玉宇,子瞻遂称爱君,端人丽而 不淫,荒才刺而实谀,其旨殊也。三子者,托贞心于妍貌,隐挚念于佻言,则元亮闲情不能 与总持赓和于岭春结绮之间矣。[38]

所举范仲淹的《苏幕遮》词“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清彭孙?《金粟词话》),司 马光、朱熹的词作同样是柔情丽语。温博认为:“众女蛾眉、芳兰杜若,骚人之意,各有所 托也”,虽然所引用的词来自非“花间”,其实是以端正大儒为类如“花间”之词张本。温 博的感慨系由编辑《花间集补》而发,不难推测,温博一方面为类如“花间”的词找到大儒 的例子,另一方面将其并入骚人寄托之列,同时引用茅贞叔氏告诉他的一段话:“昔人称长 短句情真而调逸、思深而言婉者,莫过《花间》”,认为《花间集》最具寄托之意,因此《 花间集》成为构筑词之寄托理论的经典范本。陈子龙是受到《花间集》影响的典型词人,而 王介人是陈子龙好友,可算作云间词派中人,因此他们的观点无一例外地受到“花间”词统 的影响。他们认为“艳情绮思”等同于屈原的“香草美人”,将“真心”“挚念”隐托于“ 妍貌”“佻言”,从此类如“花间”的词获得了“寄托”情怀。以《花间集》的主要艺术特 征为本,进而阐述词的寄托精神,并将其与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的意趣相连是明人的创见。 它是明代的产物,相比较宋代,其更具有理论自觉性。正是在此影响之下,清代人继续以《 花间集》构建寄托理论。于此王国维有一段话:“虽止庵(周济)词颇浅薄,潘(潘德舆)、刘 (刘熙载)尤甚。然其推尊北宋,则与明季云间诸公,同一卓识也。”[39] 如果认为他们仅仅“推尊北宋”则值得商榷,但王氏实道出了常州词派词学理论与明代 中后期词学之间的精神意脉。

以词为本位的“寄托”理论与词体文学清谢章铤对张惠言词的“意内言外”说提出了异议:“夫‘意内言外 ’,何文不然,不能专属之长短句。”[40](P3569)的确,“意内言外”是一非常大而 化之的概念形式,可用之语言、诗歌、文章等等,因此将此概念形式用于词这种文学文体的 解释,恐怕是小头顶大帽子,宽绰过余。谢章铤的质疑值得深思:“意内言外”不专属长短 句,属于传统诗学的理念难道可以专属于长短句吗?这里必须面对词学“寄托”理论的独特 性问题。

其实,明代中后期以来的“寄托”理论已经对专属于词的“寄托”理论作出了回答。明代周 永年《艳雪集原序》:

文赋有之曰:诗缘情而绮靡。夫情则上溯风雅,下沿词曲。莫 不缘以为准。若绮 靡两字,用以为诗法,则其病必至巧累于理,僭以为诗余法,则其妙更在情生于文,故诗余 之为物,本缘情之旨而极绮靡之变者也。从来诗与诗余,亦时离时合,供奉之清平、助教之 金荃,皆词传于诗者也。玉局之以快爽致胜,屯田之以柔婉取妍,皆词夺其诗者也。大都唐 之词则诗之裔,而宋之词则曲之祖。唐诗主情兴,故词与诗合;宋诗主事理,故词与诗离。 士不深于比兴之义,音律之用,而但长短其诗句,以命之曰词,徒见其不知变耳。[41]

这段话提出“唐之词则诗之裔,而宋之词则曲之祖”,承认唐词继承了诗的精神,宋词则排 出在外,所以说“供奉之清平、助教之金荃,皆词传于诗者也。玉局之以快爽致胜,屯田之 以柔婉取妍,皆词夺其诗者也”,李白的《清平乐》与温庭筠的《金荃》既得词之绮靡,又 传诗歌的比兴之义;而苏轼、柳永的词则淹没了诗。其在序言中提出了词的源流正变,将唐 词作为正,宋词视为变,只有唐词才是诗之苗裔,这是中国词学史中较早地以词作为本位探 讨词学寄托理论的文字,姑且称之为以词为本位的“寄托”理论。云间词派的蒋平阶也持相 同观念:“词虽小道,亦风人余事。……五季犹有唐风,入宋便开元曲,故专意小令,冀复 古音,屏去宋调,庶防流失。”[42]认为词如诗,五代时词才保持着诗的风采。 张惠言同样继承了这种思维,其《词选序》 :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 谣里巷男 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 ,骚人之歌,则近之矣。[43]

这段常见的诗学语言,若果单单就此而言词之“寄托”,的确显得理由不 充足。一 般只是注意张惠言关于“意内言外谓之词”,而不注意该序开头的一句话:“词者,盖出于 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词出于唐之诗人,唐之诗人写词, 将诗的精神入词中,所以他在该序中也梳理了词发展的源流正变,说:

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其后韦应物、王建、韩 罖、白居易、刘禹锡、皇甫松 、司空图、韩翭并有述造,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五代之 际,孟氏、李氏君臣为谑 ,竞作新调,词之杂流,由此起矣。至其工者,往往绝伦。亦如齐梁王言,依托魏晋,近古 然也。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 沂孙、张炎 渊渊乎文有其质焉。其荡而不反,傲而不理,枝而不物。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之伦 ,亦各引一端,以取重于当世。而前数者,又不免有一时放浪通脱之言出于其间。后进弥以 驰逐,不务原其指意,破析乖刺,坏乱而不可纪。故自宋之亡而正声绝,元之末而规矩隳。 以至于今,四百余年,作者十数,谅其所是,互有繁变,皆可谓安蔽乖方,迷不知门户者也 。[44]

认为温庭筠词是最上品:既有词之韵味,又有诗之精神,在张惠言看来,五代之后的词学发 展渐渐进入迷途:要么失去词的文体特征,要么忘却词应具有诗的旨意,正所谓“安蔽乖方 ,迷不知门户。”透过上面分析:明清人关于词之“寄托”理论的建构均是以源流正变为基 础树立唐词特别是温庭筠词的地位,将词之“寄托”理论从先前的以诗建构的外在模式回到 以词为本位的建构模式。

词之“寄托”理论相当重要,决定着什么是词体文学的重大问题。以词为本位的“寄托”理 论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词从抒情的本质讲,词是诗;如果从文体美学风格看,词不是诗 。明代中后期,关于词应具备什么样的美学风格带来诗词曲体式之辨,因此回归到以词为本 位的“寄托”理论当是必然结果。早在宋代已经存在着李清照“词别是一家”和苏轼“词自 是一家”的言说,前者以词为本位,后者以诗为本位,虽然在创作中存在越位的情况,但在 理论意识上,两派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元明以来的词学实践,无疑强化了词如诗的理念,互 相分离的理论意识开始互融,如明朱承爵所言:“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意向与诗略有不 同。”[45]但词从此成为诗,会不会从此取消词 的独立性呢?明人在此问题上论述颇多且几乎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意见,即“大约词体以婉约 为正”[46]、“词须宛转帛系丽,浅至儇俏,挟春 月烟花于闺辤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 乃为贵耳。”[47](P385)在此种词体风格指导之下展开了和诗之间的辨 析,如“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48](P385),到清代李东琪仍总结道“诗庄词媚,其体元别”。[49 ](P606)如此执著地辨析,无非是说明诗词有相通之地,且应有相别之 处,相通在于词应有诗的寄托精神,相别在于词具有不同于诗的美学风格,所以李冬琪认为 写词“不得因媚写入淫亵一路。媚中仍存庄意,风雅庶几不坠。”[50 ](P606)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集》,在反复的诗词之辨中得到张扬 成为了词学正典,成为诗词二者中途的理想地带:既得诗之菁华,又存词之美媚。

以寄托言词本非首开于清代常州词派,但由此引发的得失无不集矢于此。宋代已有用诗学观 念言词的先例,但其言说方式无不是就事论事,自发的诗词比附并未引起后人多大争议。清 代常州词派引发后人争议的无非是其将温庭筠的词解释为“离骚初服”,而史书记载温庭筠 “士行尘杂”“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辞”[51] ,如此人品怎可产生如此词品?后人的争议其实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词学为本位的“ 寄托”何以可能。其实张惠言的词论可以从两方面看,其一是言词,其二是作词,二者实为 二而一的关系,言词是为了指导作词,而这正是今文经学典型的做法。张惠言说:“以其文 小,其声哀,放者为之,或跌荡靡丽,难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 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52](P1617) 提醒作词者:词虽文小却有至者存焉,不可因其小而“苟为雕琢曼辞。” 此点常州后学周济领会最深,张惠言编辑《茗柯词选》,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 周、 秦之面目。”[53]一“铸”字大可考究。道光时 潘曾玮也说张惠言《词选》:“大要惩昌狂雕琢之流弊,而思遵之于风雅之归”,周济《词 辨》:“固深恶夫昌狂雕琢之习而不反,而亟思有以厘定之”,无不是在说明他们的词学理 论以说词来指导作词,那就是所作之词“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其中当有至大至刚的诗魂 存焉,言下之意则是词既有词本有的雕琢曼辞,又存诗的寄托理想。

总之,明代中后期开始的以温庭筠词为代表的《花间集》介入词之“寄托”理论建构,改变 了先前诗词比附方式,回归到词的本位,理论效果是建立了词体文学的认识,并由此指导新 一轮的创作实践,正如周济所言:“诗有史,词亦有史”,影响之下,清代后期词创作回应 了明代中后期以来的理论呼声,自觉地创作了既有诗魂、又有词心的词学作品。

①朱自清《诗言志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张惠民《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③[32]詹安泰《论寄托》,《詹安泰词学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④段学俭《比兴寄托说在宋代词论中的生成与演化》,《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⑤[宋]陈善《扪虱新话》下集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

⑥陆游《花间集跋》,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苏轼《祭张子野文》,苏轼《苏轼文集》(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黄庭坚《小山词序》,转引自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页194,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⑨[宋]鎢阳居士《复雅歌词》,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一)页60, 中华书局1986年

[10][宋]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见其撰《霁山文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宋]曾丰《知稼翁词序》,见其撰《缘督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李清照《词论》,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页195,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版

[13][宋]刘克庄《跋刘叔安感秋八词》,《后村题跋》卷二,《丛书集成初编》本

[14]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页691,上海古籍出版社1 996年

[15][清]朱彝尊《静惕堂词序》,转引自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页543,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6][清]朱彝尊《陈纬云序》,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文渊阁四 库全书本

[17]陈维崧《乐府补题序》,转引自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页689,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4年

[18][19][43][44][52]张惠言《张惠言论词》,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二],中华书局1986年

[20]伊藤虎丸《张惠言的以“雅俗”观念为中心的词论》,王水照、保佳昭编选《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1年版

[21][22]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二),中华书局19 86年版

[23][2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四),中华书局1986 年版

[25]引自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卷八,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二),中华书局1986 年版

[26]吴承恩《花草新编序》,转引自蔡景康编《明代文论选》,录自刘修业辑校本《 吴承恩诗文集》卷之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顾梧芳《尊前集引》,转引自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页643,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4年

[28]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29]《词苑丛谈品藻三》,[清]徐?编著,王百里校笺《 词苑丛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30][40]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四),中华书局1986 年版

[31]《蔗尾诗集》卷五,转引自孙克强《清代词学》页1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33][34][35][41]周永年《艳雪集原序》,赵尊岳《明词汇刊》,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6]明温博《花间集补序》,转引自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页634,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4年

[37][明]朱一是《梅里词自序》,朱一是撰《梅里词》,清远堂刻本,《续修四 库全书》1734册

[38][明]陈子龙《三子诗余序》,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三,明末刻本

[39]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42]蒋平阶《支机集凡例》,赵尊岳《明词汇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5]朱承爵《存余堂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17册

[46][明]张謌《诗余图谱凡例》,明刻本,《续修四库全书 》1735册

[47][48][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一],中华书局19 86版

[49][50][清]王又华辑《古今词论》,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一],中华书局 1986版

清明寄语范文10

【关键词】寻址方式;关系;发展

1.前言

在《微计算机技术》课程里,80X86寻址方式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1],原因之一是寻址和每一条指令有关,会有很大的蔓延性,该部分技术没有理解透彻,会对其他环节的理解产生障碍;其二是该部分内容有很强的实操性,需要加深理解寻址技术的来龙去脉,才能应用自如,所以需要一个过程,但很多同学不能将这种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深入进去,而且有的学生还有意回避,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在学习中慢慢成为教学的难点。

2.寻址技术的背景

如图1,从程序本身来看,程序就是指令序列,每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构成(有些操作数是隐含的)。

3.寻址方式的种类及含义

为了叙述方便,实例参见图2,另外为了集中讨论寻址方式的问题,暂不考虑物理地址的计算[2],本文假定数据的段地址均在DS中,这样各种寻址方式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提供有效地址,所有寻址方式的探讨,均以MOV指令的源操作数为例。

1)立即数寻址:操作数直接在指令中给出,例如:MOV AL,5将立即数5送AL寄存器,数据5由程序员指定,既不来自寄存器,也不来自内存,该寻址方式适用于一次性赋初值的情况,方便直接,但使用机会较少。

2)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指定的寄存器中,例如:MOV DX,AX,将(AX)内容送(DX)中,该寻址方式常用于数据的中转,因为寄存器离CPU最近,指令中的操作数都要直接或间接送到CPU的寄存器里才能进入ALU。

3)直接寻址:操作数在内存中,有效地址由指令直接给出,如:MOV AX,[1100H],该条指令是将有效地址1100H内存单元存放的内容25H送AX寄存器,为了区别立即寻址直接寻址直接给出的地址,需要加地址运算符号“[]”,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址能具体给出的情形较少,如同我们坐公交车,在保证每个乘客都有座位的前提下,在某站上车,很难在上车前就知道自己固定的座位号,所以我们通常用“变量”来虚拟这个临时被分到的地址,所以MOV DX,word ptr var1形式较为多见,该指令是将Var1对应的有效地址的内存单元对应的内容45H送DX寄存器。

4)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在内存中,有效地址存放在地址寄存器中(基址BX、BP;变址SI、DI)。如:MOV AX,[BX]假设(BX)=1101H,该指令将BX中存放的内存有效地址单元对应的内容41H送AX寄存器,为了指示该寄存器存储的是地址,需要在BX上加上“[]”地址运算符号。该寻址方式就是C语言指针类型的前身。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地址寄存器搭配不同的段,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

5)基址变址寻址:操作数在内存中,有效地址由基址寄存器(BX/BP)和变址寄存器(SI/DI)共同提供,如:已知(BX)=1005H,欲读取字符’d’到AX中,我们可以使用变址寄存器对基址进行调整,如将当前地址和访问单元地址的差值03H送SI寄存器,然后使用MOV AX,[BX][SI]即可实现访问,改种寻址方式适用于处理数组、结构体等构造类型,同寄存器间接寻址一样,不同地址寄存器需要搭配不同的段。

4.各种寻址方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五种寻址方式的分析,我们将寻址方式分成内存型寻址和非内存型寻址,前者包括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和基址变址寻址,后者包括寄存器寻址和立即数寻址。对初学者来说选择合适的寻址方式是不容易的,所以需告知他们具体解决某一种情况选用哪种寻址方式不是绝对的,他们彼此也可以转化的,比如在处理一维数组可以使用寄存器寻址,也可以使用基址变址寻址方式,但在保证正确实现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非内存型,再选内存型寻址;第二个问题是对于一条指令中两个以上的操作数,要考虑两种寻址方式的搭配问题,以MOV指令为例,操作数可以是RR型,RS型,RI型(R指寄存器,S指内存单元,I指立即数),不允许是SS型,比如形如MOV var1,var2的形式是不允许的,假设该指令合法,那就意味着我们程序员编写的指令可以与CPU毫无关系,这和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

如图3,各种寻址方式在程序设计中有一个大致出现的频率,立即数寻址和寄存器寻址大约占3%和50%。三种内存型寻址出现的频率大约在40%以上,当然这种统计只是为了让初学者了解寻址方式的使用情况而进行的粗略估计,这个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寄存器寻址使用的频率高是因为我们所有内存数据都会尽可能的到离CPU近的地方才参与运算,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内存型寻址解决了我们程序设计中一大部分操作数的问题,因为寄存器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因为数量少,所以承载能力毕竟有限,立即数寻址完成的赋初值功能,对任何有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清楚,能在程序设计之初就能确定下来的值才有这样的待遇,所以符合条件的情况确实不多[2]。

5.寻址的发展:高级语言中的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很多初学者在高级语言中没有体会,但高级语言不可能跨越寻址技术,它们是通过系统程序员改善编译环境来实现寻址技术,使得程序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我们以C为例来看寻址技术的发展。

C语言的一大贡献是给出了有“数据类型”的“变量”的概念[3],将程序员从复杂的寻址方式中解放出来,C中使用的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型是通过直接寻址(符号地址,比如var1)+范围(精度)来完成定义的;构造类型,如数组、结构体和共用体是通过寄存器相对或基址变址寻址完成的;指针类型是典型的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里放的不是操作数,而是地址,再“顺藤摸瓜”才会找到需要的数;

C++的在这方面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基于对象”的概念,将数据类型进行了更符合使用习惯的封装;C#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将这种技术进行到底。

6.结语

寻址方式是经过程序员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智慧结晶,需要初学者慢慢体会,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需要过程,希望本文能解决学习者的一些困惑。

参考文献

[1]郭旭平.汇编语言寻址方式[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153-154.

清明寄语范文11

2、上坟烧纸慎用火,别因祭祖遭横祸。

3、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祭奠!

4、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7、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8、关爱生命,文明祭祖。

9、搞好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

10、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

12、清明时节雨纷纷,网上行人欲断魂。博客片语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13、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15、鲜花祭故人,春雨现哀思。

16、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17、清明时节泪花飞,祭奠香炉烟雨忙。手捧礼花献英雄,焚烧断魂燃灵堂。

18、我邀天弓发雪箭,千丈白绫祭亡魂。

19、清明时节寄哀思,鲜花一朵告天知。

20、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鲜花一朵,告慰亲人,改变陋习,祖先欢欣。

21、鲜花祭故人,思念之意存于心。莫把纸来焚,环保健康文明人。

22、森林有限要靠大家珍惜、野火无情需防患于未然。

23、纸焚寄思深,空林欲断魂。

24、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25、情系家祖熊似火,此火非彼火;心念林木深似海,此海非彼海!

26、物燥风大,上坟莫烧纸;怀亲念友,献花寄哀思!

27、纸火危险,祭祀在心!

28、清明时节祭祖坟,鲜花百绫告天灵。忧心之时莫玩火,注意环保与文明。

29、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30、清明拜祭你先人,青山园里绿茵菌。劝君爱惜祖先地,莫留星火把它焚。

31、留得青山埋宗骨,慎用火烛祭先人。

32、祭祖宗多怀念做孝子,爱子孙保环境好老子。

33、先人坟前怎放无情烟火,我等思亲清明听风听雨。

34、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35、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36、清明时节寄亲人,默哀三分告亡灵。

37、星火可毁千顷绿、警惕呵护万亩林。

38、违规用火隐患大、责任不小害全家。

清明寄语范文12

没有明确阐述自己辛亥革命前的政治倾向,但《岁晚寄友》为此提供了线索。《岁晚寄友》的写作时间,学界基本持辛亥革命后和1909年冬两种说法,考察《岁晚寄友》中的关键词及其他几首早期诗歌,《岁晚寄友》作于1908年底至1909年初的可能性比较大。

关键词:;《岁晚寄友》;九世仇;蒋卫平;《全集》

中图分类号:A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5013505

中国研究会编注的《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收录了的早期诗歌《岁晚寄友》。笔者对学界和《全集》注释给出的该诗写作时间有所质疑。由于该诗与考察辛亥革命前的政治倾向有关,以此,笔者不揣鄙陋,就其写作时间及其体现的的政治倾向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指正。

《岁晚寄友》二首\[1\]235:

江山依旧是,风景已全非。

九世仇堪报,十年愿未违。

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

岁晚军书急,行人归未归?

几载不相见,沧桑又一时。

廿年余壮志,千里寄新诗。

慷慨思投笔,艰难未去师。

何当驱漠北,遍树汉家旗。

标题中,“岁晚”指一年中接近年终的时候;“友”,笔者认同指蒋卫平(字大同)的说法。

一、《岁晚寄友》写作时间质疑

《岁晚寄友》发表于《言治》月刊是在1913年。那么,它的实际写作时间是哪一年呢?《全集》编注者认为是1909年冬,其在注释中给出的理由是:

第一,“悼蒋之诗,题已标明,故此诗应写于蒋活着的时候。因此不可能写于1910年8月即他遇难之后”\[1\]526。对此,笔者的质疑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寄给友人的诗不可能作于友人离世之后。但友人遇害的事实与得到遇害消息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究竟有多长取决于很多因素。所以,直到友人遇害数月后的1910年“岁晚”,仍以为蒋卫平尚在人世,也不无可能。若无充分依据证明在蒋卫平遇害后不久即得到了消息,就不能忽略这种可能性。

产生是否在友人遇害后不久即得到消息这个疑问,缘于笔者读到作于辛亥年

即1911年。“辛亥”应系自己所标,所以,该时间应当是确定的。秋冬时节的诗《哭蒋卫平》二首\[1\]238。这两首诗的标题不用“纪念”、“怀念”、“悼念”或其他语词,而用“哭”这个更加情绪化的字;同时,诗中“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的句子,是情感受到强烈冲击时才会有的激动情绪的表现与表达。由此,笔者读这两首诗的时候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这两首诗,是在知道蒋卫平遇害后不久,而非《全集》注释所言知道消息整整一年之后。若是这样,那么,1911年才知道蒋卫平遇害,1910年底作诗寄友就不无可能。当然,这只是疑惑和猜测而已,它只能说明,因该条理由认定诗作于1909年冬,理由不充分;除此以外,它不能在严格的意义上证明更多。所以,就注释中该条理由而言,其成立的一个关键,是通过其他途径和材料,证明的确在1910年底以前就得到了蒋卫平遇害的消息。

第二,编注者从两个方面指出,诗的内容亦可证明诗作于1909年冬:“其一,‘九世仇堪报’之说,应是指清王朝统治中国当时之数。从清顺治算起,到1909年11月14、15日光绪与慈禧先后死去,清对中国的统治恰为‘九世’。如算到辛亥后则应是‘十世’……故此诗作概数理解可,作实数理解亦正合。其二,诗中‘廿年余壮志’之语,与作者当年的实际岁数亦正相合……因此,‘岁晚’应是1909年岁末。”\[1\]626627对于注释所给的这两条理由,笔者的质疑是:

其一,注释中将清朝的统治由顺治起至光绪止算为“九世”,又说光绪、慈禧去世于1909年。换言之,1910年以前,清朝的统治为“九世”。实际上,光绪、慈禧先后去世于1908年(光绪34年),1909年已经是宣统元年了。那么,按照该条注释的逻辑,1909年,清朝的统治已经是“十世”而非“九世”了。所以,“作实数理解”与“诗作于1909年冬”之间是矛盾的,二者只能选其一,即:或者做实数理解,则诗必定作于1909年(宣统元年)以前;或者作于1909年冬,则“九世”只能作概数理解。还有一种可能,即,由于缺乏其他充分依据,无论作实数还是作概数理解,诗都不作于1909年冬。

其二,抓住了“廿年”一词而回避了其他关键词,理由也不充分。

关于《岁晚寄友》的写作时间,除了“1909年冬”说以外,学界比较早的说法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比如,有学人认为,“这两首诗写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当年岁末”,因为他读到了诗里“洋溢着作者为辛亥革命一举了清王朝时所喷发出的欢乐情绪”。在他的解读下,“第一首开篇运用了欢快轻松的调子,欢唱辛亥革命清朝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给神州带来了‘风景已全非’的巨大变化”;对于“九世仇堪报”,他的解读是:“许多年来,作者和人民大众对封建王朝反动统治的积愤和憎恨,如今得到了申报”;而他理解的“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指的是“喜看那昔日王朝皇宫里的燕子,如今已向汉家飞去, 正象征着清王朝的灭亡”\[2\]。

撇开诸如此类对这首诗的解读,如前所述,在1911年秋冬时节已经知道友人遇害的事情,所以,1911年“岁晚”,不会再写寄给友人的诗。

综上,关于《岁晚寄友》,《全集》注释给出的写于1909年冬的理由不充分。然而,诗作时间的下限是确定的,即,由于《哭蒋卫平》作于1911年这一时间的确定性,“岁晚”所在的年在1911年以前因而也是确定的。但具体在1911年前的哪一年,需要充分依据。笔者初步判断,大体可以将其假定在1908年底至1909年初、1909年底至1910年初和1910年底至1911年初这三个时间。

笔者在反复读诗和《全集》其他文章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岁晚寄友》或许写于1908年底至1909年初。虽然笔者目前也未搜集到充分的材料对此加以证明,但既然学界现在都无充分依据,那么多一条思路,对于该项研究不无裨益。笔者的思路是这样的:

《岁晚寄友》第一首中,“九世仇”“十年”“辽宫”是几个很关键的词。因它们的存在,而有如下几个必须解答的疑问:

第一,“九世之仇”,典出《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说的是齐襄公报九世前齐哀公因纪侯向周天子进谗言而被烹杀之仇,后多指时间久远的国仇等深仇大恨。此处,“九世仇”这一表达针对的是满清么?“十年”指向的是自己么?如果是这样,那么,十年来一直是排清反满的么?不然何以解释九世仇“堪报”,而十年“愿未违”?然而,假设诗作于1909年冬,上溯到十年前,即1899年,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即使幼有报国理想,那么,为什么不是或早或晚,而是从1899年算起?又是什么促使一个十岁的孩子“坚决”反满清?

第二,学人多因“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和“何当驱漠北,遍树汉家旗”中“汉家”二字,认定这是反满清的意思表示。但是,“辽宫”并非满清皇宫,也非始建于满清时期,虽然它也是满清帝王的一个行宫,但相对于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处来说,“辽宫”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和具有标志性意义。那么,若“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指反满清的话,为什么要借用“辽宫”之名而非其他地名或建筑名?

第一个疑问里的“十年”和第二个疑问,是了解诗意必须解答的问题,却也是研究者们一直忽略或回避的问题。

笔者为这个“十年”困惑的同时,也为另一个“十年”困惑,即,的《登楼杂感》\[1\]233里有这样一句:“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邱。”笔者困惑的是:1840年以来,中国在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中,家仇国恨不计其数,何以只说“十年”?

标明《登楼杂感》的写作时间是戊申(1908年)。诗中,“泪洒西风独依楼”之“西风”一词,表明诗作于秋冬时节。“惊闻北塞驰胡马”一句,由于1908年没有关于俄国侵犯我国边境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惊闻”这一消息不太可能通过媒体途径,而有可能通过正在东北为抗俄做着各种努力的好友蒋卫平。一定是收到了蒋卫平的信,信中言及俄人屡犯边境、掠我国土之事及蒋卫平自己所从事的抗俄等活动,《登楼杂感》两首应是读完信后思绪起伏的记录。

从1908年回溯十年是1898年,即、“六君子”遇害那一年。那年对于9岁的而言,可能并不特别,而对于蒋卫平而言,却或许是个重要节点。冯自由写的《蒋大同传》里说,戊戌后,蒋卫平“因读浏阳谭嗣同《仁学》一书,极慕谭嗣同为人,乃改号慕谭”\[3\]101。这说明,与“六君子”事件对蒋卫平影响极深。曾和蒋卫平同学,二人是至交好友,一定知道对蒋卫平的影响及蒋卫平对“六君子事件”的态度。这样看来,所谓“隐”恨,指的应当是蒋卫平可能在信中表露的、自己也深有感触的愤恨,即,自1898年“六君子”遇害始,十年来,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同时勾结帝国主义国家镇压爱国运动、捕杀爱国志士之恨。

那么,《岁晚寄友》里的“十年”,是否也可以理解为1898年以来的十年呢?如果是这样,这个“十年”的指向和“九世仇”之所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家国十年多隐恨”是满清统治造成的,“十年愿未违”的是报九世之仇,则九世之仇指的是满清统治。所以,报九世之仇,此处指家国十年来诸多隐恨所强化的愿望和目标:满清统治。如此则可推算,《岁晚寄友》作于1908年“岁晚”。既然两首诗里都出现“十年”二字,1908年《登楼杂感》的写作时间又是确定的,在没有更多材料证明《岁晚寄友》写作时间的情况下,结合对诗的整体理解,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岁晚寄友》也写于戊申年。一般而言,进入12月以后才算“岁晚”。考虑到过去人们习惯于农历计时,岁晚也有可能在除夕之前。所以,诗可能写于阳历12月至农历除夕之间。戊申年的除夕是公历1909年1月21日,则诗可能作于1908年12月至1909年1月21日之间。

回头看《岁晚寄友》第二首,“寄”新诗、“思”投笔、“未”去师,无疑写的是自己。“何当驱漠北”一句,有研究者指出,这是“鼓励友人”的句子,实际上,这写的依然是自己:“我什么时候能和你

指蒋卫平――笔者注。一样,驰骋漠北,抗击俄国,

从俄人手中收回失地呢?”另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句表明了满清的坚定思想。笔者认为,“驱漠北”并非反满清的充要条件。换言之,反满清有多种方式、途径和手段,不一定要“驱漠

北”。既如此,怎能认为“驱漠北”就是反满清思想的表达呢!“驱漠北”,其直接目的必定不是反满清,而是如前文所述。但不可否认,在隐性层面,“驱漠北”后面的字眼“遍树汉家旗”包含了反满思想:既然满清陷华夏于亡国灭种的危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满清,收回失地,在汉人治下建设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呢!

总之,第二首诗写自己的境况和思想无疑。那么第一首呢?研究者们都以一种毋庸置疑的肯定性思维认为,“九世仇堪报,十年愿未违”不言自明说的是自己。但笔者认为,第一首诗写的是好友蒋卫平。

蒋卫平生于1883年1月,年长生于1889年10月的近7岁,他“少有大志……恒读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诸家学说,慨然兴故国河山之感”\[3\]101。1898年,他15岁,已经形成比较明确的爱国思想。他“肄业师范未久,嫌其迂腐,转入永平中学”\[3\]101,得以与同学。不久,“会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成立”,他“即弃文就武”,因为他认为“国家危急至此,非振兴武事不足以救国”。也因此,他“锐然以练兵救国为己任”。在保定陆军速成学校,他“刻苦精进,成绩斐然,同校五百人无出其右”\[3\]101。 1905年,他抵制美货,遭政府批捕,出逃东北。自此到1909年以前,他一直在东北一带从事各种爱国、救国活动,如擘划新政、培植教育、振兴实业、研习俄语以备有所作为于抗俄事业、向东三省各地推销革命救国书报、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侦察俄人的边境情况,等等,还曾被抓进俄国监狱,有着“关外大侠”“东方圣人”的称号\[3\]102。所以,“十年愿未违”指1898年以来的蒋卫平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十年来,你

指以的口吻所说的蒋卫平――笔者注。始终未改恢复‘故国河山’、挽救民族危亡的初衷,从事着各种救国和报‘九世之仇’的反清活动。”而如果这个“十年”指向的是,那么,他从9岁左右就明确而坚定地反满清,缺乏充分理由。

再看“辽宫”一词。第一首诗里说到的“辽宫”始建于辽,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王的行宫,遗址在滦县城北3公里处,是和蒋卫平在永平府中学堂读书时往返常常经过的地方。清季,滦县称滦州,属直隶省永平府管辖,的家乡乐亭和蒋卫平的家乡卢龙,同属永平府管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刘禹锡这一名句有世事变迁、朝代更替之意。这里,不说别的地名和建筑,而说“辽宫”昔日的燕子如今飞向汉家,是否在意指满清的覆亡命运之外,还寓有指称来自辽宫一带的蒋卫平(同时也包括自己)的意思呢?

最后一句“行人归未归”,指的依然是蒋卫平。从诗句看,似乎蒋卫平来信(“岁晚军书急”)中提及拟返家乡,所以有好友目前“归未归”一问。

总之,《岁晚寄友》应写于1911年以前,笔者主张写于1908年12月至1909年1月21日之间。至于“廿年”一说,1908年是出生以后的第20年,与“廿年”并不冲突。

二、《岁晚寄友》体现的政治倾向性

1907年(光绪33年),18岁的考入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开始了为期6年的学习。投考这一学校的缘由,据1927年《狱中自述》所言,是“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1\]266。一生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为这一缘由作了最好的注脚。这种不为出人头地求学的态度和理想,在层次上,非那些怀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打算的求学者所能比。在这种求学态度下,在该校“深研政理”有所收获是一定的。然而,这些研得的政理并不等同于“挽救民族、振奋国群”愿望的实现。也因此,常常感到自己在虚度光阴。比如,在1908年的《登楼杂感》中,感叹“一事无成嗟半老,沈沈梦里度春秋”、“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1\]233。

通过这些诗句宣泄了苦闷,却并未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他也鲜有文字记述自己辛亥革命以前思想的变化及其缘起。关于19071913年间求学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时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在《狱中自述》中只简要地说了这样一句:“钊既入校,习法政诸学及英、日语学,随政治

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滕高。”\[1\]226

尽管如此,仔细考察会发现,在写于1908年底至1909年初的《岁晚寄友》中,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反满清之统治。

如前文所述,《岁晚寄友》中,“九世仇”是从蒋卫平的角度说的。满人入关后,嘉定屠城、扬州十日、大兴文字狱等旧恨,“割地失权,耗财受辱,日甚一日,迨至甲午以后,强邻环逼,国势日危,岌岌乎不能自保”\[4\]以及扼杀维新变法、杀戮戊戌六君子、镇压爱国运动、残杀爱国志士等新仇,终于把蒋卫平与其他大批爱国志士逼上报“九世之仇”、反满清统治的道路上。

虽然诗中说的是蒋卫平,但认同蒋卫平,本身也包含了自己的态度。比如,在显性层面,诗中“堪报”一词明显、明确地代表着对满清统治的态度:要救国就要满清统治!而辽宫燕向“汉家”飞、遍树“汉家”旗等语句,也都是在以肯定的语气表明同样的态度。

有学人指出,在永平府中学校读书时,曾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拥护君主立宪。笔者目前对于这点并无质疑。但是,从前文所述诗句看,如果确曾拥护君主立宪,那么,1908年底至1909年初的,其思想显然已经不再停留于此了。康、梁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前提是寄希望于满清皇帝。所以,若依然追随康、梁的步伐,他说出“九世仇堪报”等话语是不可思议的。的思想转变为同情、支持反满清的革命,并非不可理解:

其一,如前文所述,从诗中可以了解到,蒋卫平对的思想影响很大,也很直接。有这样一位矢志报国、从事革命活动的至交好友,转变思想并不那么困难。

其二,有学人推测,就读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被旧官僚所执掌,学生被灌输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学生因而比较保守。在“日本法学博士吉野作造及今井嘉幸等均尝充该校教授,此外所聘东西教授及留学归国之法学名流于斯校执教鞭者亦复不少”\[5\]的情况下,学生被灌输的是否皆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这点撇开不谈,的一番话可以反驳该校学生“思想保守”这个论断。在1917年6月的《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及教务长易人》中,回顾说:“清季天津学生之与于请开国会运动、革命运动者以斯校

指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笔者注。徒为最激烈。卒以是为官僚所疾视,屡谋所以破坏而未遂。武昌起义时,袁世凯由河南向武汉出发之前,即电天津总督谓宜注意防范斯校,其生徒精神之活泼有如此者。”\[5\]在《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十八周年校庆会上的演讲》中,回忆说,“那时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首推天津,天津以北洋法政学校为中心”,以此,该校“在政治运动史上,很关重要”\[6\]383。虽然该校“政治运动分二派:一是立宪派,一是革命派”,到1910年立宪请愿风潮之前还是“同学多数属于立宪派,少数属于革命派”\[6\]383,风潮之后,立宪派的人才“都倾向革命派”\[6\]384,但天津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们“精神活泼”、且非一般的“活泼”的情况可见一斑。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在这样“精神活泼”的环境中求学的,不可能不受影响。立宪无望,1898年以来,维护满清统治前提下的爱国运动皆被镇压,革命党人置性命于不顾行刺杀与起义之事,等等,这些都不能不促使对救国路径有所反思而产生新的想法:救国就必须反清。

其三,事实上,由于1898年戊戌六君子事件、1900年唐才常自立军事件、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义勇队运动及《苏报》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到1908年,反清排满的革命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比如,一位普通知识分子朱峙三先生在其1908年9月11日

系农历日期――笔者注。的日记中记载:“今日课毕,阅报载督署告示。大意谓,准军机处函开,近闻南中各省书坊报馆有寄售悖逆各书,如《支那革命运动》、《新广东》、《浙江潮》、《并吞中国策》、《革命军》、《新湖南》、《中国魂》、《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新民丛报》、《浏阳二杰论》、《广长舌》(尚有七八种未录)等书,骇人听闻,丧心病狂,殊堪痛恨。……仰各书坊、报馆及诸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如敢故违,定即饬捉严办……其实以上十二种予前年即已阅过……吾料以后禁令一出,私购者尤多,学生好奇,愈禁而愈买也。”\[7\]236由于这样的状况,朱峙三先生在同年10月18日的另一则日记中断言:“革命思潮一日千里,不久必起变化。”\[7\]237普通知识分子朱峙三先生已受革命思潮的影响而有如此观察与判断及同情革命的态度,为挽救民族危亡、再造中国而求学的知识分子,受革命思潮的影响而在政治倾向上有所转变,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或许有过拥护君主立宪的时期,但《岁晚寄友》显示,至少自1908年底至辛亥革命,倾向于同情甚至支持反清排满的革命运动。这是在其挽救民族、振兴中华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会.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朱光灿.诗歌略论[J].齐鲁学刊,1985(2):80.

[3]中国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革命先烈先进传[M].台北: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1965.

[4]苏继祖,梁启超,袁世凯,等.清廷戊戌朝变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5]中国研究会.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