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阅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阅读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3-03-29 10:03:50

新课改背景下阅读的教学策略

摘要:信息时代的需要以及高中阅读现状使“有效阅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阅读”不再简单停留于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其根本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任务导向、多元评价等策略是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教师应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有效阅读的概念界定

何为“有效阅读”?国内关于有效阅读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目前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语文特级教师魏国梁指出,“有效阅读就是阅读要素(阅读主体状态、阅读目的、计划、形式、方法、评价等)有机组合产生的综合效应”[1],与无效阅读、低效阅读不同,有效阅读最基本的内涵是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激发阅读兴趣、塑造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并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这些成为衡量有效阅读的重要标准。

二.有效阅读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实现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创新性地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与阅读能力相关的有11个,关于阅读学习与思维发展的任务群占据了最大比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更是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要求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然而,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语境下,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下的趋势。加之高中生学习任务重、阅读时间紧张,高中语文阅读普遍存在兴趣缺失、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当前的高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亦或是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和程式化,使得课堂氛围差;又或者在教学中完全放任学生自主阅读,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总的来说,高中阅读教学缺乏科技含量和人文精神,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单一、陈旧,缺乏多样性、丰富性和创新性。因此,如何解决当前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发展与变革,是亟需教师关注的一项课题,也是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存在的重要意义。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仅仅依靠阅读教材内容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阅读”不局限于单篇的课内阅读教学,而是将其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中,着重关注的是阅读策略的习得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2],有效阅读同样需要在真实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中实现。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指与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反应的环境和氛围,其打破了生活与知识之间的壁垒,实现知识与情境的完美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营造教学情境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意义生成、理解建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完成。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困惑,设计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情境是虚拟的,但学生习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加以运用。由此,“真实”不仅指的是学习场景的真实,更指向认知过程的真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3]。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可以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以及学科认知情境三类,其中社会生活情境包含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学生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决定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教师在进行情境化教学时不能将其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导入环节或者是片段来处理,而应该将整个学习过程都置于情境之中。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展的“我来做编辑”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笔者将以此为例,探讨开展有效阅读的教学经验。在师生共同讨论之后,学生选择将《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作为课外阅读书目。王开岭被称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他的文字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适合中学生阅读。书中收录了他具有代表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分为“自然忧思”“精神风光”“心灵美学”三卷。在阅读开始之前,笔者创设了“我来做编辑”的阅读情境,即要求学生以编辑的身份来审读作品,将书中篇目进行重组,参照教材结构编辑成一本书,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阅读情境的设计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走在个体发展水平的前面,起引领和促进作用,将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建立联系,从而实现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我来做编辑”这一情境中,学生创造性地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即从阅读者变为编辑者。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读作品内容,还要对作品形成个性化理解,并自主选择一定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筛选、提炼、归纳与整合,这无疑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够指引学生到达更高的阅读层次。“我来做编辑”模拟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并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给予学生体验不同身份的成就感,无形中将被动的任务型阅读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型阅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分享活动,“我来做编辑”这一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前提。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有效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新课标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必然趋势,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研究性学习需要构建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等。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具备更强的探究能力。而师生合作意味着让学生具备更多的独立自主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采用双向互动、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理解,不断完善与深化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阅读的阐释权和评价权,而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我来做编辑”活动即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编辑任务。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学习潜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另外,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笔者作为与学生平等的阅读者参与其中。针对交流中出现的分歧,笔者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以讨论的方式解决,并定期收集汇总各小组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师生双方相互理解、互相倾听,获得精神上的交流与分享,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两者之间始终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而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阅读的方式。

(三)明确目标,任务导向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其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孤立、分裂的单篇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关联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是“任务”,任务指向某次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内容和实现的目标。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描述是开放性的,其提供的只是一个核心主题,因此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工具上来。就“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而言,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习得阅读方法。与单篇阅读和片段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耗时长、任务重,教师需在实施过程中对阅读步骤、阅读时间等进行精细的调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另外,学习任务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并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支架,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建构起概念框架,将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展现给学生,并交读者132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我们可以形象地将这种抽象的概念框架理解成建筑业中的“脚手架”,沿着这一学习中的“脚手架”,学生可以到达思维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在“我来做编辑”活动中,笔者制定了一份阅读计划表,活动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师生共读,教师范读”,即师生自由完成阅读,形成对本书思想内容、作品风格等方面的基本认知;师生对本书的结构、主题、重点篇目等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深入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就本书的阅读心得进行分享。第二阶段是“自主选题,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相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学生确定选题,做好前期的积累与准备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筛选、重组,编辑成一本书;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学习任务单,用来指导和辅助学生完成深入阅读。任务单中包括“书名、单元名、单元导语、目录、单元学习任务、写作任务”六项内容。首先,学生需参考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采用的“双线结构”来组织单元,按照不同的人文主题对所有篇目进行筛选并整合为6个单元,每单元需包含5-6篇文本。每个单元的选文需围绕同一主题,并编写单元导语,提纲挈领地说明单元人文主题、选文情况、核心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其次,单元学习任务需根据选文进行结构化设计,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实践活动,将语文素养的各项基本要素融入其中;最后,读写结合,由单元内容生发写作任务,编写作文命题,并给出相应的写作指导。这份学习任务单是学生阅读时的“脚手架”,可指引学生完成深度阅读。学习任务单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工具。

(四)自我反思,多元评价

“评价”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事件、思想内容等进行价值判断。当学生的理解层次从基本的记忆、组织和集成,到分析与评价时,思维进程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即从低阶思维迈入高阶思维,因此“评价”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仔细研读新课标会发现,批判性思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二方面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批判性”“批判能力”等关键词在新课标中也被反复提及,而评价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巧。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更多个性化元素,如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评价”既可以指向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也可以指向学生的自我监控与反思;既包括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判断,也包括对自身阅读过程、阅读方法的回顾总结等。在“我来做编辑”的成果展示阶段,各小组需要与老师、同学分享阅读感想和阅读心得,说明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与讨论过程,并介绍在此过程中运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另外,笔者还设置了现场打分和点评的环节,并制作了相应的评分标准表。每个小组根据评分标准对其他小组进行打分,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文本研读到成果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多元化“评价”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必要环节。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4]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之余,也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认真研读和领会新课标新理念,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阅读策略的突破上。综上,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既是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当下的高中阅读教学现状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来做编辑”阅读活动是笔者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一次尝试,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任务为导向以及实施多元化阅读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策略。如何开展真实有趣、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邬建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0.

[4]陈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159.

作者: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