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慢性病病案管理实施

慢性病病案管理实施

时间:2023-03-23 17:45:19

慢性病病案管理实施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取并痊愈出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常规出院管理;观察组40例,基于对照组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服药依从性、治疗态度、抑郁症状、自杀意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杀意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95.00%VS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非常满意度(60.00%)高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社区;老年抑郁症;慢性病病案管理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老年精神障碍之一,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病程迁延,并有逐渐衰退倾向,患者在症状缓解并出院后仍需要进行长期巩固、维持治疗[1]。而对出院后老年抑郁症患者而言,其缺乏抑郁症知识,难以正确对待病态行为,故会明显降低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使病情反复,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2]。如果患者没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会导致各种意外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需要加强其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阻断疾病进展及反复发作。病案管理是由病案管理人员、社区医生及精神科医生共同协作,共同商讨及制定一种治疗与管理社区老年患者的治疗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经诸多研究认可[3-5]。现本研究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取并痊愈出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经慢性病病案管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取并痊愈出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5±2.48)岁;婚姻状况:未婚2例,已婚36例,离异或丧偶2例;病程3~12年,平均(6.92±2.48)年;学历:小学12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9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12±2.50)岁;婚姻状况:未婚3例,已婚34例,离异或丧偶3例;病程3~12年,平均(7.05±2.45)年;学历:小学15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8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符合抑郁症判定标准[6];在社区常驻,地址、联系方式固定;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其他神经疾病史、癫痫发作史;伴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及药物滥用史;有冲动、暴力或自杀行为;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即患者在病情稳定、痊愈出院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常规管理,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及时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参加娱乐活动,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同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复查时间,并可以在社区卫生院接受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

(1)建立病例档案。由病案管理人员负责老年患者性别、年龄、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具体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并建立病例档案。干预前,由医院精神科医师对社区医师、病案管理人员进行关于抑郁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使社区医师掌握紧急或疑难问题的指导、技术支持及病情监督,并能准确识别、诊断及治疗抑郁症。每周周六或周末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随访干预,连续6个月。

(2)健康宣教。由病案管理人员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微信、多媒体平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抑郁症的发生因素、发展过程、抗抑郁药物及复发,并向患者发放抑郁症健康手册,每人一份。宣传人员反复强调坚持用药、长期用药的必要性,说明抑郁症自我管理需要的掌握技能,增加患者对抑郁症发作先兆症状、社区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每月宣教1次,40min/次。

(3)心理干预。由社区医师、病案管理人员及心理康复师组成小组,共同评估患者情绪、家属情绪等,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干预,使其能准确认识抑郁症,并能得到家属的信任及支持。

(4)生活技能训练。10人一组,共4个小组。每月参与1次生活技能训练,每次训练60~90min。小组成员通过讲解示范、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家庭作业等方法训练患者日常个人卫生、家务活动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语言表达、沟通方式、人际交往基本技巧、社会问题的解决等社会交涉能力。同时训练患者学会问题求助,学会向医生准确描述问题,掌握病情复发早期表现,使患者及时得到医生救助。

(5)药物处置。由护理人员反复向患者讲解抗抑郁药物相关知识,使其学会管理及评估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准确识别用药期间的副作用,并能准确解决用药期间出现的问题。同时使患者掌握疾病自我监控技能、识别病情复发表现,处理残留的临床症状,并消除影响病情的不良因素。

(6)药物自我管理。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抑郁症自我识别、抗抑郁药物准确使用方法、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抑郁症非药物治疗方法等。护理人员可结合录像带演示抗抑郁药物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为患者拷贝用药视频,鼓励患者与家属共同观看视频,说明用药方法,以此提高患者用药自我管理技能。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6个月。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到院门诊复查,并进行以下指标评判,(1)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按本院科室自制的服药依从性量表,将其分为完全、部分及不依从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为:患者主动按时按量准确用药、患者需要在督促下才能准确用药、患者拒绝或不愿意用药;(2)比较两组治疗态度:采用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7],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在门诊复查时由医护人员发放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总分0~22分,评分越高,患者治疗态度越高;(3)比较两组抑郁情绪: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8]评估,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在门诊复查时由医护人员发放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有30个条目,正常:评分为0~10分;轻度抑郁:评分为11~20分;中重度抑郁:21~30分;(4)比较两组自杀风险: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在门诊复查时由医护人员发放量表进行调查,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9]评价,量表有26个条目,对患者绝望、乐观、睡眠、掩饰4个因子进行评价,根据“是”与“否”,计1、0分,总分26分,评分越高,自杀风险越高;
(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流程、护理沟通、护理及时性等内容进行评估,总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计1~5分,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90分以上)、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70~79分)、较不满意(60~69分)及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sx±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治疗态度ITAQ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治疗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治疗态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干预前后GD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G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DS评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干预前后自杀意念SIOS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自杀意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自杀意念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杀意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95.00%VS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非常满意度(60.00%)高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加剧,老年性疾病问题也逐渐体现,成为研究重点。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躯体功能逐步退化,加之社会角色转变、亲友亡故等不良事件均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其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高的自杀、自残风险,因此急需临床早期诊断、及早干预。由于抑郁症迁延难愈,存在较高的照护负担、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同时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治疗,所以此时家庭康复干预成为研究重点[10]。慢性病病案管理是基于社区服务中心、医院病案管理人员而对社区慢性疾病进行干预[11]。通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由病案管理人员负责疾病的跟踪随访,社区医生参与治疗及护理,并利用自身优势与条件提高跟踪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病情[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慢性病病案管理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原因是老年患者伴随着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其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此时需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反复说明坚持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并强化患者药物处置技能,使其学会用药管理及评估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准确识别用药期间,掌握疾病自我监控技能,以此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改善病情起到积极意义[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G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慢性病病案管理能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积极性,减轻其抑郁情绪。原因是老年患者面对着持续减退的躯体功能、重大应激事件的打击,多数患者放弃对治疗、生活的期望,进而使得治疗积极性降低[14]。护理人员可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通过各种宣教手段使患者及家属对抑郁症有个准确的认识,并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干预,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期望,使其能乐观面对疾病;通过反复社会生活技能训练,使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及社会交往能力,以此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病情巩固效果,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积极性[15]。此外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可使老年患者与社区医院之间搭建了一道良好的沟通桥梁,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干预作用,以此能提高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16]。抑郁症是自杀群体的主要人员,尤其是老年患者,心境低落、情感障碍,对生活丧失信心,进而出现自杀情况[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自杀意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可以减少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识,使患者能保持高度的幸福感,降低自杀意念。分析原因是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可实现社区与家庭之间的无缝连接,进而医护人员可对患者实施及时性、持续性、互动性的健康指导及管理干预,使患者能正确、客观地看待疾病、影响情绪的生活事件,重新建立正确、良好的情绪管理方式,有效控制消极情绪,以此能消除患者的自杀意识,降低自杀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60.00%)高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慢性病病案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分析原因是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可使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得到专业、持续的护理管理干预,进而使患者能更好地理解疾病,满足其护理需求,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慢性病病案管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慧颖.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8):220-221.

[2]潘贵春,陶以珊,刘梅,等.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81-183.

[3]刘定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实施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19,(13):61.

[4]赵文,杨同明,栾瑞芝.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内科体检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22,28(25):5.

[5]龙勇,陈芳,罗章艳.全科医生管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5):15-18.

[6]李凌江,马辛.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2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29.

[7]宋凤,陆怡,褚庆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在自尊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间的中介效应[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3):445-448.

[8]吴一玲,吴琳,郑善尚.应用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分析金华市老年人抑郁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453-455.

[9]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2.

[10]曹颖,王意君,吕莉霞,等.成都地区老年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11):1182-1187.

[11]李佳.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7):1237-1240.

[12]张先庚,李燕,张夏梦,等.正念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血糖和抑郁水平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3):340-343.

[13]陈明霞,郑亚琦,冷伟.正念疗法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63-66.

[14]李坤.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心肺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8):173-175.

[15]沈晓林,李国德,曾文娟,等.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我国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20(3):239-240.

[16]张海燕,钟久昌.病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4-1396.

[17]蔡利强,游亚凤,魏丽丽,等.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

作者: 马丽娜 李士龙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