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

时间:2022-07-18 10:34:15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摘要:现如今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教师培训观念的转变到培训模式的创新再到“整合”培训和培训评价四个环节的建议与措施,希望对现如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 建议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教育部早年就提出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抓培训,先抓观念转变与兴趣培养

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师培训是关键,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兴趣培养又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

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受用终身,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应如此,现代的教师应该能够把握时展的脉搏,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应该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听专家讲座等接触新的观点、看法,使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被动的,是出于学校组织教学竞赛或优质课竞赛不得不用,这不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教师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发教师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设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观看成功使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录像等方式,使教师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电脑备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或网页制作大赛等,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让参加的教师有成就感,并通过成功作品展示来感染、熏陶其他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不会到愿意参与。

二、抓培训,要优化培训模式

从以往培训来看,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模式陈旧,不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实际实效的模式方法来实施培训。

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很少有学员的参与,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使培训的组织更加灵活。比如,在讲到某一问题时,如果有哪位学员在这方面有实践经验,可以让他来和大家共享资源。他所讲到的例子对于其他学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相互传授经验的机会。老教师可以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教给老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三、抓培训,要重点突出“整合”培训

现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所学会的信息技术操作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继续教育中要全方位渗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仅为了获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要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好是以案例为主要内容,讲授不同的内容时选择恰当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以相应学科教材为基础。

四、抓培训,要重视评价

评价对培训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目前教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在培训结束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完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应从下面三点予以加强:

1、评价要贯穿培训始终。从培训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每天的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时时穿插着对学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学员的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2、评价的涵盖要全面。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多方面,有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等。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仅仅使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这样只能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不能检测到其他方面的水平。因此必须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培训效果。对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可以使用现有的评价方式即通过上机考核的方式,而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可以要求学员设计有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案,也可以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水平。

3、评价要实行追踪。对受训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能力、教学实际效果,要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决策依据。

总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事关中小学推广信息技术的大事,要本着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原则,讲究实效,避免走过场,真正使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县教育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初探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农村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本文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时代要求出发,分析了目前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指出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配备优良的培训师资队伍,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任务等途径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以推进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攀枝花市 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人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多媒体、远程教育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优秀的现代化教育已经全面铺开。正如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1]而攀枝花市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城市,民族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比较低,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从而制约了当地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组织对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1、网络环境的创设亟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新世纪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校校通”、“校园网”都已初具规模,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但是农村教育现状表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网络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计算机应用能力要从零起步,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教育的发展。为此,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网络教育的时代要求。

2、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亟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均衡性。虽然国家与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下发文件统一教育思想与要求,但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机会有限,长期运行在一个封闭的教育环境里,难以感受外界信息技术的变化,阻碍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由此可见,通过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效提升师资水平,使农村孩子能接受现代信息化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亟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农村中小学生能自主地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比较少,其知识来源主要从教师、书本以及其它一些有限的读本资料。因此,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影响,需要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就对该地区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提高上多下工夫。

二、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为了使当前开展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符合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需求,2005年11月10日,由攀枝花市教育局教师培训处组织对攀花市盐边县渔门镇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关于学校计算机及教师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所调查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普遍较差,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可用率偏低,基本配置仅为C366,内存32MB,极大地影响学生正常上机操作。其次,计算机师资力量较弱。大部分学校对教育技术有过相应的宣传,大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对教育技术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了解还仅限于较为初级的层次,多数教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接受程度不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低,信息化教学技能及教育科研能力较差,严重缺乏对教育技术认识的理论思想基础。

三、如何开展好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这一现状已影响到该地中小学师资水平及教育质量,并将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故而对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组织机构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培训保障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组织机构要从培训的人员、内容、形式、监督、检查、评估等方面认真制定培训的整体规划,提高培训质量。

2、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同志在接见第20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2]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技能的从事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达到高质量的培训效果。培训师资队伍一定要依托高校,吸收一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专业面应覆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教学策略;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并且能够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员的学习。

3、培养方案设计

(1)合理定位培训目标。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应用;熟练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学会选择、组织、整合、利用资源,最终用于教学实践。

(2)认真组织培训内容。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讲座与课件演示等形式帮助学员树立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在讲授各个知识点时,要快速、简明地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3]例如:通过制作一个学员所在学校的学期成绩汇总手册来讲解Excel电子表格,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成绩册、成绩单对应Excel的工作薄、工作表;工作表中的各种数据(如:学号、姓名、成绩等)的输入、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计算、排列名次、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具体操作让学员掌握在Excel中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公式、函数、排序、筛选等基本操作;图表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数据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员做到“在做中学,在反思中进步”。[4]

4、设置农村片区负责人的分级培训模式

攀枝花市农村地区的学校比较分散,相对来说,中心学校比较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一定要建立以中心学校为中心,各个片区选择一名负责人,构建一种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以点带面、上下联动、明确责任、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整体提高。

(1)骨干教师采用三级培训形式:

第一级:由市培训中心对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培训机构培训者及“4321”工程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针对性、实效性培训。

第二级:以县(区)为单位,集中部级、省级、市级、县级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培训机构培训者等优势资源,采取分片区指导、异校结对、骨干引领、导师帮带等方式进行跟踪培训。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进行在岗研修提高。

第三级:以乡(镇)中心校为前沿阵地,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深入学校,对教育教学具体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在发挥农村骨干教师对校本培训工作主体带动作用的同时,结合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和定期支教服务工作要求,促进乡中心校和村小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5、加强培训后的管理、检查和分类指导工作

(1)加强片区负责人的管理

信息技术片区负责人是管理这一片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第一负责人,我们首先要检查、了解他们的情况,然后要布置相关作业和相关要求。例如:我指定的分片区负责人,一学期内片区负责人必须要听其它所有教师的一次公开课;非负责教师至少要听其它教师的公开课1-2节,并要有相关的听、评课记录等。

(2)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作业情况检查

对所有受培训的教师(无论是市级还是在当地培训的教师)均要接受一次全市的大检查(随机抽查)。主要内容有:各片区认真准备一堂公开课;相关作业如“一百条教育短信、评课一篇、规范教案一篇、心得体会、教研论文、公开课(必须要有学校的证明)、读书笔记”等七项完成的情况怎么样等等。

按照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对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与深人,我们相信攀枝花市明天的农村教育一定会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的发展,使农村教育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乐土。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初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笔者归纳出如下几点:教材使用要灵活;学情分析人性化;教学设计要精心;教学方法要多样(分层协作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训 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重新组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县从2004年就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现归纳出如下几点。

1.教材使用要灵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其中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因特网基础、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高级培训包括电子表格、文稿演示、网页制作和多媒体作品制作四个内容。

“教学是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我按照实际的需要和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取舍、调整和变化,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教学设计立足于学员的实际应用。如在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这一讲,把if函数的运用进行了拓展,让学员掌握如何在if函数中套用if函数,这样便于分析学生成绩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同时,还引入了rank函数(排序)、max函数(最大值)、min函数(最小值)等,这些内容都会有效地帮助分析学生的成绩。

2.学情分析人性化。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认为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由于学员的年龄、工作性质、任教学科、任教的学龄段各不相同,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让部分学员消除学习计算机的神秘感。一些年龄大的学员对电脑及网络有“未知恐惧”心理,认为电脑是高科技,学习电脑很难,不愿放手去操作。通过私下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在教学中多采用正面激励性语言,多多鼓励学员去尝试操作,尽量帮助学员消除害怕的心理,让学员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电脑的方法,如微软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中有很多操作都比较类似,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举一反三,获得一些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

3.教学设计要精心。教学目标设计分为教什么和学什么。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我认为要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员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员努力完成预定的任务。在培训过程中,我将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而且细化到每一节的目标都比较明确。如网页制作这一模块共六课时,每一课时明确教学目标;1课时为新建站点、给网页设置背景;2课时为在网页中插入对象(文字、图片、表格);3课时为在网页中插入对象(滚动字幕、横幅广告、文件);4课时为在网页中设置超链接;5课时为框架网页的制作;6课时为设置主页、整理网站。这样,学员在学习时知道每一节的具体目标,在操作时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吸收。

4.教学方法要多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在实际培训授课中,我们选择如下三种教学方法,并使其在培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确实提高了培训实效。

4.1 分层协作法。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员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其实分层协作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让学员达到共同提高。①学习的内容要有层次,由浅入深。如在网页的超链接中,设置网页与网站的超链接。深度拓展:设置同一网页中的超链接(书签的使用)。②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规定所有学员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明确目标,有事可干。如在Aumorware多媒体作品制作中,让所有学员掌握显示、等待、擦除这三个图标。同时,学有余力的学员除上述三图标外,还应掌握移动、交互、判断图标,向更深层次的教学任务挑战。③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组协作学习。依照学员的认识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员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员结成伙伴关系。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员当“老师”,对其他学员进行辅导,协助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员,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互帮互助”协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单独指导学员的负担,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员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4.2 讲练结合法。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并作示范演示;“多练”是指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我们要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一般来说,我们的讲练比例都是1:2。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操作练习,学员很自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我们还给每一模块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学员根据学到的知识独自实践。这样学员在上机时知道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可以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保证了教学与上机的顺利进行,使学员在不断的自主操作实践中获取良好的技能。

4.3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员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Pawerpoirt演示文稿时,让学员根据所代学科制作“教学幻灯片”。学员一开始先构思自己的教学流程,再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等,对上述内容进行美化修饰,最后设置动画效果。这样,学员带着任务学习,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最终还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培训实践证明,这种“任务驱动”模式不仅培训目标明确、见效快,而且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动性,符合在职教师的认知规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目前,通过我们学校多年的信息技术培训,广大教师不仅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活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与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前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要求,许多有条件的地方已经把数字化的多媒体教育工具引入了课堂,数字化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把往日呆板的黑板变为生动的影像,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可以说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未来教学的趋势。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在广泛的推广起来之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首要而迫切的任务,那就是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培训

所谓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传递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所需要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

1.信息情感意识

信息情感意识是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基本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

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三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资源的搜集方法。

3.信息法律道德

信息法律道德是指教师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社会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向他人传递不良信息等。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若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法律道德。

4.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三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四是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扩宽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5.数字化教学技能

数字化教学,是指学习者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成的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既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又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驾驭信息技术工具,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检索和获取方式,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

在数字化教学中,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图形、文本及动画相结合的互动式教材。课程内容均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其知识的网状结构及超文本性和多路径的随机交互性提高了教学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文字录入技术,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选取自己写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进行信息资源的重组。

(2)课程整合和备课能力

在新世纪数字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将课程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数字化教学方法,并善于利用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熟悉多种形式的教材,设计自己的教案。

(3)教学评价和科研能力

数字化教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下学习的观念、意识、习惯和能力,即“学会学习”;如何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掌握最佳学习方法等。这些数字化环境下的新课题,无疑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必须培养教师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学评价和科研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课程内容

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培训不应该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可将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的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确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习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授课,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培训实践探索,我们归纳出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这种模式适应于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这种模式可以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物演示。

2.以CAI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采用这种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CAI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二个: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有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I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

在我们的培训实践中,由于学员的工作性质、任教的学科、任教的学龄段各不相同,因而在同一个培训时间里或同一个培训班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内容不同的多个单元计划和任务,使学员有机会与不同学校或不同地区的同行实现结对共享。培训实践证明,这种“任务驱动”模式不仅培训目标明确、见效快,而且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动性,符合在职教师的认知规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研究

在21世纪,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师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但从当前我们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看,存在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素质低,信息观念、信息理论、信息能力还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探索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法、途径和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要求中小学小学教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快速、高效地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科教师队伍,成为教育信息化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培训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一、培训途径

要培养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科教师队伍,应该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教学业务培训为优秀,以实践锻炼为载体,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

1.采用菜单式,自由选择培训内容

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及其它非教学任务的繁多,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要求各学科教师达到专业水平是不现实的。根据中小学信各学科教师已有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业余时间又有限,技术培训的内容在安排上我们尽量避免整齐划一与一刀切,否则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将计算机硬件知识、Windows基础操作、PPT课件制作、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应用等内容以菜单的形式于培训初呈现给所有的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学科教师,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兴趣志向自由地选择培训内容。我们根据各部分内容的报名人数来分班级、分层次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是按需培训,不同层次的学员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2.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对教师培训要讲究“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我们并不是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员,而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员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强调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来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实践证明,它是被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普遍认同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以教学业务培训为优秀

我们说:“技术是基础,思想是灵魂”。我们学习信息技术,最终要服务于教学。中小学教师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将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优秀。为了做好培训,我们依托博客网站,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博客,并结合天的教学研究活动,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展开培训,使中小学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学生作品评价与指导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学业务培训大致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

1.确定研究主题

每一期安排一个研究主题,并在博客网站上进行公布,一期的培训活动就围绕该主题展开。

2.组织理论学习

为每一个专题收集相应的理论资料,通过E-mail分发给每一位学科教师,要求他们课余上机时间对资料进行学习。

3.设计教学片段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结合所学理论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两个以上的教学片段,到网站的教研论坛中。教师们可以在论坛中对各种教学片段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网上交流氛围。

4.组织教学实践

在前面的基础上推选出两位教师,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结合研究专题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践教学,组织所有的中小学学科教师集中观摩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

5.开展交互式评课

交互式评课由教科研教研员主持,两名执教者担任嘉宾,采用谈话的形式。先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围坐在一起在微格教室观看教学录像,并就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协作以及两位执教者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把握和体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交流。交互式评课注重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以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过程为“靶子”,紧紧围绕研究主题,以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思想碰撞、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不以形成某种定论为最终目标。

6.网上交流

由于交互式评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交流不一定能深入,发言的面也不一定广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教研论坛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每次进行交互式评课后发起有关专题研究的讨论,组织学科教师在论坛里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网上教研,既加深了对各个专题的认识,又慢慢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辩论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以实践锻炼为载体

不论是技术培训还是教学业务培训,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培训成果最好的检验,同时实践的过程恰恰是教师最好的锻炼机会与提高机会。因此,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最好载体。

勇于动手,勇于将技术应该用课堂,服务于课堂,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通过实践我们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大提高,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结论

“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教学业务培训为优秀,以实践锻炼为载体”的培训模式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有效的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拓宽了教师发展之路,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我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