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时间:2023-05-28 09:28:35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第1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目标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潜能挖掘;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95-0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热门话题。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构成要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有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构成要素包括创作意识、推理能力、变通能力、灵感和机智五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促进人们向更广阔的方向开拓发展。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不轻信、不盲从、喜欢怀疑与争论,创造思维能力显著发展。因此,依据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一)正确看待学生的创新,鼓励创造行为。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的,尤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会加重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负担,其实不然。人的创造潜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一能力的高低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也只有教育才能承担起这个使命。教师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这种创造天性,给予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引导,不要轻易地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这与我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矛盾,相反,还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落后生,教师还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勇气。(二)注重知识的积累。学生们在来到学校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在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思维,大胆假设,不受传统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影响,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允许“异想天开”,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变旧为新。(三)激发创造兴趣。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的驱力大于外在动机,且效应更为持久而强有力。在学习中,应使这两种动机交替发生作用。所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逐步引导他们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已具备较稳定的内在动机,还要不断激发其外在动机,通过奖励、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其推动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四)鼓励创造个性。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由此可见,个性是创造的基础,因为独特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是创造的源泉。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应首先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并保持其创造个性。(五)教师自身也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的氛围。首先,教师应从改变旧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导创作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言传身教,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以自身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一般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如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问题则显得更为直观,可以让学生联系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经历,目的明确地展开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加倍地努力,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七)培养合作意识。教师应多创造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谈话和互动机会,以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思维的多样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也达到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目的。素质教育时代呼唤的是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风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2]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舒建国.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师,2004(3).作者简介:齐 瑜(1979-),女,硕士,讲师,工作单位:湖北省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第2篇

数学思维的品质是衡量数学思维质量高低的指标,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曾说:"思维被认为是进化的最高成就,而且确实被认为是表明人类存在的本质的东西。"思维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创造性思维又是这最美丽花朵中的花蕊,因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核心。为了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结合小学数学及学生思维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执着地去探索。

2.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选取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中已有的数学观点转化为问题,利用设计好的问题,来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

2.1 进行习题训练和变式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等变式训练,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教学267÷3≈( )的估算,生1估成:270÷3=90,生2估成:300÷3=100,生3估成:240÷3=80。师:你觉得哪种估算方法最接近准确数?学生在对比中优化算法。师又进一步追问:把267做成260行不行?为什么?280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辩驳中知道这两种估算方法除以3都不能整除,从而得出结论:估算的特点是好算,结果与准确数差距不大。

2.2 认真备课,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数学课本为老师教学只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至于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新的知识,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3.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这样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和顿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 创设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新意识。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切忌直截了当地就定义而讲定义,应更多地从概念产生过程中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认识圆柱"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他先从教具中任意拿出一个圆柱放在平面上来回流动后提问:这个物体也能流动,能说它是球吗?请你从自己的学具盒里拿一个像这样的积木,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体?它和球不同在哪里?这样实施教学,一方面,在认识从具体实物到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扫除学习新知的障碍,学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是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关键,对学生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创设出探究性的问题,不要制止,应采取激发为先、鼓励为主的原则。应在一种和谐、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尽情想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 创设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数学开放性问题正逐渐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创设开放性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这一课时,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更新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教学,应该要更新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1 提倡师生平等对话,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新课程教学中强调对话、互动与创造。对话教学强调的是民主平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教师应该放弃平时的威严,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自己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新见解。当学生能够提出新见解时,教师用赞许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就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他们的创造力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创造性思维;培养

目前,在西方设计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纯粹的美术教育逐渐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并开始逐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在技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致力于摆脱单纯的形式模仿而导致的创造精神缺失的教学现状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传播和提升我国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设置、课程规划与定制化内容设计关系密切,而高校教育目前在艺术教育领域和专业方向的转变和调整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教学改革精神及实践,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主要注重于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现阶段背景下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适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是顺应国家教学改革要求的积极回应。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政府、学校及各教育人士在认真调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匮乏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回应相关生产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现阶段,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依靠单纯的复制和模仿很难实现差异性生产,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盈利空间较小。长此以往,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市场及相关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则可以改变我国艺术设计市场及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的窘境,用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及生产力,并将创造性思维转变为经济效益,为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并打造知名民族品牌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角度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兴趣点及优势,并据此确定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能够较大程度上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偏重美术教育环节,偏离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初衷,陷于一种盲目跟风和模仿西方艺术设计浪潮中,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市场需要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现状及国家、艺术设计市场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我们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如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理念以及与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背离。比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未能突出“设计”尤其是“创造性设计”这一方面能力培养,仍将其教育内容定位在美术教育环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脱节,未能很好地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创造性人才。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师教育方法、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差距,从根本上来讲,为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单纯的美术基础教育环节之上增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比如注重培养艺术设专业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及发散能力,提升应物象形的绘画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并关注其兴趣点,从而根据其兴趣点进行分方向重点培养等,改变过去“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论证的是其通过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以及求异思维,设计出不同美感作品的过程。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求同思维有助于找到现存事物的共同点,尤其是现存事物和拟创新性事物互通的存在基础,从而有利于创造性设计基础的获得;而求异思维则侧重于寻求现存事物与拟创新性事物的不同点,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设计出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事物。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侧重于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求异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其一,明确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以美术基础教育、模仿性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加重创新性教学内容的课时占比,加强创新性、实践性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其二,侧重求异思维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在日常教学实践以及生活实践中建立求异思维的应激第一反应,改变求同思维在其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思维地位,通过不断的高强度应激训练提高其求异思维的灵敏程度。

其三,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受特定教学内容、特定教学老师的人为限制,鼓励其将零碎的观点在分享、发问、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性观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框架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构思,不强制规定结果,着重评述其思维形成、内容构思的过程,使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同时使其在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不足以及改善途径。

其四,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在日常的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表,并根据每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形成的途径、自己的兴趣所在点以及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三)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课程之上,两者互为基础,缺一不可。毫无专业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仅关注专业基础的培养又无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在认清以上前提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快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着重提升学生造型能力、思维方式的技法型课程。在过去高等艺术专业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这三方面课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分割的状况,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未能将创造性思维从一而终地进行贯彻,在教学前期已形成的思维僵化很难在后期通过寥寥数语进行改变。因此,我们在本文所强调的体系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制度是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的各个角度、各个阶段均着力灌输、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接触这一专业的伊始阶段就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从而大力推进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三、总结

一般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被逐渐引入各理论学科及生产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有其专业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创新的普遍共同点,其均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出和现存事物不同结果的过程,包括创新性观点、创新性工艺、创新性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及独特价值。创造性思维在高校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和专业范围中在未来将逐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倒逼艺术设计方向需要快速改革。高校教育的目前最优效果的方式依然聚焦在课程设计板块,因此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整体考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A大学出版社,2015:12-13.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

[3]谢婉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多的需求,因而要求教育机构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状不乐观,对人才培养有不良影响。所以,本文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提出科学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建议,能够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人能够对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能力。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因而对小学科学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纵观小学科学教学,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明显不足,因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性,所以有关人员应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提出有效策略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提升小学生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存在诸多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识能力不足方面。首先,认为科学学科教学中,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自主养成的。其次,认为创造性思维为优等生所特有,其它水平学生不具备,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平台具有倾向性。最后,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相对较少,且将实验步骤、内容等问题直接告知学生,减少学生探究时间和缩短过程,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二、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其路径相对较多,但结果只有一种。所以,科学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竞争是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决定力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开创祖国未来。其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三、科学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起始,可以将小学生带入创造性思维的殿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提出质疑,为小学生专心寻找问题答案提供良好的动机条件。例如:在《大树的观察》教学中,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大树的树皮为什么自己裂开”、“树皮裂开后怎么办”等系列问题,待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可急于为学生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学习,最终寻找问题的答案。该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使学生享受问题解决过程和得到答案的快乐[2]。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之门。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了解知识不满足,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对此,教师要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力》一课中,教师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问学生是否相信一张纸可以托住一杯水,相信许多学生都会摇头,表示不相信;其次,教师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事实。当学生看到一张纸可以完全托住一杯水时,便会产生浓厚兴趣,想一探究竟。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科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因而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将教学活动回归于实验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完全操作实验,而是在启发小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既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水有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将橡皮泥放入水中,问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有效方法将橡皮泥浮起。对此,学生开展激烈的探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一一验证。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培养,且激发小学生想像力,增强思维拓展训练的效果[3]。

(四)激发小学生创造欲望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激发其创造欲望,使小学生思维方式得以发散,打破现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所以,在该阶段,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敢于对问题加以探讨,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便是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以正确方式加以否定,不可打击学生,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像能力。例如:在《登上月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月球与地球的区别问题,如空气、引力等方面,不仅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月球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月球宇航员服饰、喝水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论: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小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不足,阻碍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且不利于人才培养。但是,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逐渐深入人心,小学科学教师必定能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02.

[2]支丽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6:60.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性

要想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精神,不被传统观念束缚,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大多来源于教师,教师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大阻碍。在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而言,认真、仔细的观察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不急于求成,多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面积为S。求证:a2+b2+c2≥4S①。此题的证明思路较难,从形式上可取ax2+bx+c≥0(a>0)②。与欲证结论形式类比,两者都是二次不等式,且方向相同,因为②式在Δ≤0时恒成立,因此可以考虑把①式化为关于某一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如a2-2absin(π/6+c)+b2≥0,只需证明Δ≤0,显然Δ=4b2[sin2(π/6+c)-1]≤0成立。

由此看出,有些题按照“常规”思路显然会走入困境,而只要调整一下思考方向,将问题巧妙地转化,就有拨云见日的感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求异性能力

敢于质疑权威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这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找寻新思路、新想法。例如,让学生改正错题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质疑原题的命题及解答方式,以自己的逻辑判断进行纠正。质疑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对于求异性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利用求异思维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批判性思维即辩证思维,从多方面来看待事物,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保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定理和公式,更要通过题目深入研究,寻找做题的方法,因此严密的辩证能力必不可少。例如这一道题:假设x自然数,但x不是5的倍数,求证x1992-1能被5整除的结论。这道题显然需要严密的辩证能力。把x1992改写成(x4)498的形式,接着假设x分别为奇数和偶数进行分类讨论,结果就显而易见。从这可以了解到辩证思维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僵化,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述知识,学生只能在下面死记硬背,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求教师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而不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只需要给一些引导,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例如,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目前,有的高中已经采取小组式教学模式,即把学生分成小组,将课桌摆放成圆形进行“圆桌式”学习。这样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最后教师做一些针对性点评或讲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思维放开,激烈讨论,课堂气氛也火热起来,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强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学科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求异性能力、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五个方面,提出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64.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思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它关系到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更大的主动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和思路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已任,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活动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创新要靠人才,只有培养出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仅限于学习运用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和发展模式,就只能步人后尘,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主要不是生产量的差距,而是创新原理、创新工艺和创新技术的差距,这恰恰体现在创新人才的匮乏上。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科技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知识创新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在这里,关键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创新对于高等教育已不是一般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而是关系国家的富强与民族兴旺的大事。

2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有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有高尚的情操志趣;要对国家、民族、社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除此之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往往还具有以下性格特征:①有高度的独立性。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惟书,不惟上,不受习惯势力的限制和束缚,善于思考,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敢于坦然地对一些观点提出质疑。②有充分的自信心,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必胜的信念,有不怕失败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发挥人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③有强烈的冒险意识。勇于面对失败的风险,敢于正视创造过程中出现的挫折,有探索追求科学真理的强烈欲望。这是创造性人才的典型性格。④有坚定的创造动机。活动始于动机,创新动机越强烈,创新活动越积极认真,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价值也就可能越大。⑤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一个创新能力强的人,能掌握创造思维方法,特别注意客观事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具有良好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3 困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教育内容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学校教学内容仍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缺少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少新意。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受教师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如教师本身的思维不发散,创造能力不强,也导致学生思维阻塞,缺少质疑的品质,也不会变通,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范围狭窄,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对培养专门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知识面的狭窄也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3)教学目标上重视认知素质,忽视情感素质,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的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如在感知能力、想像能力、思维等认知方面的能力培养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4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

4.1 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想

①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才创新的思想以及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现代教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要使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培养的模式,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思想。②在课堂教学上创新。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形成大学生自主发现和创造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功能,转向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主的多功能教育;把以课堂教育为中心和应试教育为特征的封闭模式,向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型开放模式转换。以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中心,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定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③在教育模式上创新。改革和完善过时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以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大力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以“新颖、科学、合理”为原则,经过精选、组织和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坚持灵活、多样、实用的原则,重视以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摸索、推敲、推导和论证,使之达到创造思维和能力的稳步增强。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个性和提高创造能力。

4.2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者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首先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创新意识,进而使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因素,以渐进式和突变式,实现重新组合、匹配,脱颖和升华,从而达到科学创造的成功思维。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关键。

因此,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一两方面入手。其一,逻辑思维培养:增强记忆力;培养思维的推导性和敏捷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培养思维的周密性与论证性;培养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其二,非逻辑思维培养:培养良好的形象思维;培养敏锐的直觉思维;培养顿悟的灵感思维。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纯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难以取得跳跃式的认识,只有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利用非逻辑思维,才能获得突破性的新知识。已在科技竞争中领先的发达国家,都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非常重视,后起的亚洲国家诸如韩国、新加坡等也已意识到已往教育“注重知识传输而轻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的弊端,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努力改变现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否则我们的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4.3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体现,环境启发人、环境教育人、环境造就人。我们要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之后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①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这是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逾越的条件,当前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的鼓励大学生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了解国情,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学习和工作,将创新运用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中,使之制度化、模块化。③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和和改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环境,将创新能力融入到一种惯性的理性思维中,达到“约定俗成”的效果。④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奖励创新性人才,并使这种激励机制制度深入人心,促进和刺激创新能力的发展。④注重个性潜能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实践环境。高等教育必须能够适应个体的特殊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完备的体系,必须包容个性化,才能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实践环境中形成、发展与成长。只有形成一个既有正确导向,符合实际,而又无拘无束的实践环境,个性才可以得到主动、和谐、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并且展示出本身所固有的特色。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个体应有不同的引导、培养和形式。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尚能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教育来说,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课堂气氛,实践环境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1.前言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国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学生培养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为依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具备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师团队,才能做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工作,才能引领学生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所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更应该加强。就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大部分地区还保持老套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普及任重而道远。

2.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

2.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其实我们学习数学,并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学习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这些是数学教育的灵魂之所在,将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用无穷。因此,学生只有深刻洞察数学知识,细致分析后去伪存真,才能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要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需要学生深刻认识数学的基本知识,而数学思想恰好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得到锻炼,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促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创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见到数学的影子,因此为了丰富生活化素材和案例,教师要以生活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满怀兴趣地从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学到的东西的意义,才能真正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使用价值有所感悟。生活中有好多例子包含数学知识,比如用数列可以计算贷款买车时,每月还款数额与总贷款额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融入数学思想中,这样可以使数学学习变得趣味无穷,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2.3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寻找答案的途径很多,当我们面临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的思路尽可能地得到拓展,有利于他们从众多解题方法中寻找最佳者。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如果教师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鼓励,就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从而产生无尽的创造力。或许他们灵光一闪,就能想到我们从未想到的答案。这样的授课效果远比直接告诉其答案要好得多。

3.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方向

3.1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作为授教的支柱力量,首先要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授课模式。教师要坚持创新教学的原则,大胆地进行教学突破,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授课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各种解题方法,不断刺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为了让同学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对数学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授课目的。

3.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要质疑,首先要思考。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正是因为缺乏思考的主动性,缺乏联系各种知识点的联系能力,导致学习的被动性。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跟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就会质疑和思考,考虑问题的正确性,支持问题的依据,等等,从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3.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研究。作为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先引导学生深刻地观察问题,再引导他们按套路求解。这样才能为学生埋下灵感的种子,才能锻炼他们观察问题多面性的能力,使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到达广阔思维的空间,体会那种豁然开朗的释然。

3.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作为与习惯思维的对立,逆向思维具有间接解决问题的特点。当直接求解无法成功时,采用逆向思维法是众多研究人员采用的战术。由于习惯思维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也限制了很多学生发现真理的途径,然而逆向思维恰好能克服这种局限性,并且通过多年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而且学习压力减轻,学习成绩也有很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分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数学公式的逆向运用,要与其正向运用同等看待;其次,并不是只有数学公式有逆向性,有些定义也有逆向性,对定义进行逆推,也可以得到答案;再次,对于常规问题也要通过运用逆推方法进行分析考虑,那时简单的常规问题也会变得趣味无穷;最后,部分题目直接解受阻时,可运用逆向思维法,大部分情况下,逆向思维法会更节约时间,对于做题慢的学生很受用。

4.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作为引领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需要经历长期、刻苦的钻研学习,并经历无数的挫折才有可能形成;同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还需要别人给予科学引导和培养。对于教师而言,这必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合理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挖掘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创新是21世纪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创新型人才也是如今社会紧缺的人才资源。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在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学校里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选择中学数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地说明数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因。其次,重点阐述了数学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就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一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自主思考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数学教育教学不仅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是人们与生俱来而又可以后天培养的一种宝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中学的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一直以严谨性与抽象性著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不好理解的原因。中学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强,在解一道数学题时,要有严谨的思维,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进而做对这一道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很好地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中学数学一直以本身独特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中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

二、中学数学教育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性和特殊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数学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传授经验知识,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以及进行逻辑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亟须的人才,拥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体现。

三、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亟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社会、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但是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为了应试教育更注重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数学基础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学会课本知识更重要,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中学数学的课堂开始。近几年来,国家也在加快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氛围,积极鼓舞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发表不一样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牟煌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多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思考、探究,自主找到解决的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特别是在考试之后,交流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可以具体到学生对于某道题解法的自我理解,以及考试时学生对于这道题的思考过程,以此找到学生理念方面的错误,使学生善于反思,培养创新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求异创新的习惯,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我国的教育制度更侧重于应试教育,更注重于考试成绩,因此,教师为了适应国家的教育现状,更注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授与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中学的数学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性,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个要走上社会的学生,创造力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创造性思维,从数学教学中汲取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慎思.试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校园(中旬),2016(6):80.

第9篇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定式

心理定式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消极的思维定式是人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区分要认识的对象和旧经验之间的异常,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认识对象上,常常难以跳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

人们无论从事学习还是工作,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验和习惯,在思维方法上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比较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模式——即思维定式。具有创造力就必须善于超越从众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善于走出经验思维的误区。克服、避免、突破从众思维和思维的定式,是创造性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如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已有的知识束缚。因此,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消极定式,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质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独立性的表现,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探讨。

(2)增强不盲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性会表现为一种追求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的、独具卓识的思维品质。比如说,设计一种保温瓶,你能突破传统的筒形,设计出球形的保温瓶,则意味着你的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于众人,又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所以,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培养求异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沿径向外辐射。这种多向的、立体的、开放型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向、固定的范围,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的思维框架、解放思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知识。因此,教学应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异性。传统教学、应试教育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就使他们不仅缺乏创见,还形成了思维惰性。现代教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摆脱习惯的影响,鼓励和培养他们的求异性思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3.想象力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造力;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智力提升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创新意识实验来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像现代广告、MTV和用服装设计利用创意设计来吸引人们一样。下面我就怎样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我的探索和设想,以与大家同榷:

一、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向多方向、多数量全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创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可这样启迪学生:此装置还可以用于什么实验?经过发散思维知:它还可以用于加热碱式碳酸铜、加热碳酸氢铵、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凡是加热固体有气体产生的实验,均可用此装置。像这样引导学生得到多种用途、多种答案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是将记忆中的表象合乎情理地重新综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创造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时,教师要善于用激发创造想象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

如,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在讲了所用药品后,我先不急于讲装置,而是有意启发学生:实验室里用什么装置制取氧气?(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一装置)能否用它来制取氢气?若不能,怎样改动才能用于制取氢气?教师点拨,让学生尝试着把制氧气的装置改成制氢气的装置。这样,把演示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三、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集中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将被拓展的思路向最佳方向聚集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即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种种信息中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

如,初中化学上有一题:现有三瓶无色的液体,各是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怎样鉴别它们?对于这类题,我先让学生课下设计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找到两个:一是先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出稀硫酸,再用硝酸银溶液鉴别出稀盐酸;另一个是把上述先后顺序颠倒过来。究竟哪个方法最好?对此,我给出所用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寻找最佳答案。这样有目的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集中,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四、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指的是把分散的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起来的思维。综合思维的过程是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其结果是创新。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综合的思维,就是启发诱导学生把分散的实验,用发散、集中、想象及灵感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创意的系统实验。

如,在学了碳及其化合物一章后,可补充这样一题:试设计一套符合下列要求的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1.它与石灰水反应;2.它与碳反应;3.一氧化碳可以燃烧;4.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此题要求,把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称之为难题。对此,我先诱导学生讨论:怎样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又怎样证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原产物是什么物质?尾气怎样处理?待上述问题解决后,再综合思维实验进行的可行性等多种因素,即可设计出如下方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盛木炭粉的大玻璃管干燥管盛氧化铜的大玻璃管盛石灰水的广口瓶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此后,教师再给出所需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根据方案进行验证。解决此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创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象,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只有今天给学生一个创造性的头脑,才有明天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才有科学规律的发现,科技成果的发明。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质疑想象力

非凡的成功离不开非凡的创造力。创造性无疑也是天才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正如天才研究专家纳撒尼尔・赫什,在《天才与创造智慧》所述:“天才是创造,有才能的人是改造。”拿破仑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哪里有创造,哪里就有天才存在。”

我国著名的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性思维是宇宙最伟大的力量,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便具有创造力思维,婴儿毁坏玩具,便是创造力思维的萌芽。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其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有了见解后便急于想使自己的见解得到肯定,很多学生就能积极发言,大胆思维。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勇于求索的精神,强化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中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加强变式训练,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我们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观点: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事物不可能一直以一种方式、一个面貌出现。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不可以死板一套。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

其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根据第四自然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读着这么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株树,去听听树的心声。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其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当然,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学生的一点新看法、一个新观念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对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该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二是要紧密联系中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姚文忠主编:《教师科学素养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次印刷

[2]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次印刷

[3]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次印刷

[4]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次印刷

[5]李建伟等主编:《中学语文学习园地》,河南《中学语文学习园地》编辑部出版,2002年3月总第303期

[6]张晓萍主编:《四川教育》,四川教育报刊社出版,2006年第7―11期

第12篇

伴随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人的创造力成为最具有生产力价值的资源要素,创造性人才的多寡对科技创新和生产力的物化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造教育也日渐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以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模式为切入点,阐述新形势下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将教学实践中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进行梳理,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具体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模式和方法。

文科教学 创造性思维 实践模式 头脑风暴法 案例教学法

国际传媒专家沙利尼?文特雷利曾指出:“正如黄金是过去时代的货币一样,信息社会的黄金便是智慧以及创意思维。”正如沙利尼所言,随着科技及信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品质和能力的世界,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人才及脑力竞争日益激烈、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世界环境中,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已然成为判断一个人及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队伍成为一个民族持久不衰的保障。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高等教育更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主要载体,高校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随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纵深发展,以往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全球范围内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高等教育都提出了挑战。原教育部部长周济针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曾说过:“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我们所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不够,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虽然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创新教育,但是由于时代和社会原因,他的关于创新思维的教育并没有得到推广实践,直至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对知识、人才的重视,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才开始被关注,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理论层面的支撑,更重要的是思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因此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尽管受中国传统的“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但我国报考文科的人数却有增无减。截止到2011年底,文科各学科在校生人数近千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9%,包括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文科学科体系逐渐形成,标志着一个文科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崛起。虽然我国文科的学科门类齐全,发展迅猛,但文科的就业问题一直堪忧,人文社科研究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理工科类学生就业容易,更受企业欢迎,这不仅与我国当下以基础建设为中心有关,也与我国的文科教育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研究、实践能力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文科教学模式,发现空夸宣传得多,谦虚务实得少;纸上谈兵得多,实践探索得少;闭门造车得多,适应市场需求得少。不少专家学者都从理论方面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予以分析,但是各高校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情况较少,对于文科教学而言,平时不思考,考试之前抱佛脚,以“一背考天下”的思想和行为依然大量存在,这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文科教学中,如何构建具有可行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到2020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创意经济产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分布将使这个世界的格局重新洗牌。第一第二产业将逐渐服务于第三产业。在信息社会,占主导统治地位的将是法律,新闻,人文社科等上层建筑。这一点,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中已经可见一斑。“十二五”规划中,我国也把提升国家软实力放在了未来发展的首要位置。高校中的文科教育能否创新和突破,将直接影响我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发展地位。创新文科教育,培养文科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势在必行。从前很多人认为创造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但是诸多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创造性是可以后天培养习得的。如美国创造学的先驱,奥斯本于1949年在布法罗大学开办“创造性思维”夜校,讲授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时,据测定,学生的创造力平均提高了47%。这不仅证明了创造性思维不是先天具备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也说明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只要设置合理的学科体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提高创造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在中国社会近现代文明进步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从他们这些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活动规律种,我们可以探寻出文科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共同特征:先进性、原创性、思辨性、批判性。而这些正是我国的文科教育中所欠缺的。2010年,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不得不承认,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一般高于外国的学生,但是搞研究、论创意缺远不如外国学生。这与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环境、教育观念等众多因素有关。要在文科领域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克服传统文科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本经典、轻社会实际和重师承、轻批判的倾向。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认为文科不同于理科的务实,是以务虚为主的,所以对文科的学习不太重视,甚至认为文科是不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这些都成为文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也导致我国文科教学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新闻传播学为例,首先,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大都是跟随世界上主流学科的思想,总结居多,创新较少,缺乏创造性的理论,致使在新闻领域,中国一直受制于发达国家,成为信息霸权的受害国。其次。新闻传播领域高耗低效的现象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便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长期以来只侧重培养学生的采写编评、摄录编播的能力,导致高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这表明,在我国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和行之有效的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作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