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7:32

运动营养学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

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拥有一个可靠的营养学知识基础。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青少年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对从事运动训练的个体则更为重要。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员膳食存在不合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他们承受运动压力的时间恰恰与他们迅速生长的时间段相重合。因此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不少青少年运动员还模仿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不仅效仿他们的训练计划、技术动作,还效仿他们的饮食习惯,这将导致不良影响。运动员膳食结构不仅要求科学的营养配餐,还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为了解青少年运动员对营养知识的认识和饮食习惯的现状,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浦东新区青少年运动员为对象,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及营养认知的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浦东新区第1、2少体校运动员,共302人(男性134人,女性168人);年龄在11-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12岁;运动项目有田径、武术、射击、击剑、划船、游泳等。

1.2研究方法

本实验对上海浦东新区40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350份,有效问卷共302份。问卷的名称是“运动营养知识、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运动员基本情况,二是营养知识,三是饮食习惯。

1.3数据分析

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频数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39.1%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营养知识;27.8%的学生主要是从父母那里获得;21.9%的学生主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回答从教练那里获得的人数仅占11.3%。没上过营养课的少体校运动员有275人,占91.1%。

2.2营养认知的调查分析

对浦东新区少体校运动员营养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

可见有很多学生认为营养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却不知道营养对运动训练是否重要。

2.3学生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对浦东少体校运动员饮食习惯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青少年运动员早餐基本能够保证,吃零食、偏食、挑食现象较为严重。

2.4对学生营养知识调查分析

对浦东青少年营养知识的调查见表3:

从表3我们可知,他们对营养素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很差,其中学生对VA、VC、以及钙的缺乏症的回答正确率很高,可能与学生营养知识的来源有关,而对于运动期应该补充的能源物质这样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很低。

3.讨论

营养知识的来源是运动员掌握营养知识正确、全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确的营养知识结构是调整运动员健康饮食的基础。因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营养知识的来源是影响其营养摄取、饮食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得出91.1%的运动员没有上过营养课或相关讲座,学生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媒体。浦东新区少体校的运动员其中一部分是住宿生,因此他们的营养知识来源应该更倾向于学校,但事实上他们的营养知识主要是来自媒体,来自教练的最少。而来自媒体的知识不能够系统化、全面化,容易把青少年运动员带入误区。近年,美国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1/3的运动员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超过2/3的运动员认为这些补充可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1]。尽管在营养文献中已经形成这种补充无助于运动能力的共识,但他们却依然坚持这种做法[2]。因此改善教育和指导膳食对澄清这些问题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40.1%的受试者经常吃零食,64.9%的受试者有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并要每天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肌体对营养供给的要求较高,因此他们总是要吃零食来补充,因此零食的补充能否达到目的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其次,这些青少年运动员都住校或中饭在校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他们手中的零花钱变多起来;再次,家长对他们的溺爱与疏于引导和学校缺乏教育等都导致了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家长、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餐饮人员和校医需要进行营养知识普及,从而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帮助学生解释清楚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让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引导自己的行为,彻底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营养知识匮乏,90.4%的学生答不出六个营养素中的任意三种,学生对电视媒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对运动与营养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市场上的食品层出不穷,广告也越发注意营养知识的体现,这也是导致人们进入营养误区的原因之一。

根据健康教育“K-A-B”(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模型理论[3],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得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调查发现,虽然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知识欠缺,并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但其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对其开展营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紧迫、切实可行的。因为随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程度的增加、参加比赛经验的增多,他们了解的营养知识也有所增加,故在制定营养教育计划时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区别对待。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媒体、课堂讲授、教练员及营养师等途径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营养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最后达到行为转变,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青少年运动员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他们肯定营养的重要性,并愿意为健康和运动成绩改变饮食习惯和学习营养知识。

4.1.2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知识匮乏,但对媒体宣传较多的营养知识掌握好一些。

4.1.3青少年营养知识来源主要源自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父母,来自学校的较少,因而导致他们对运动训练的营养补充问题掌握不好。

4.2建议

4.2.1应该在学校相关课程中把日常饮食中应注意的事项引入课堂,逐渐完善学生对营养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健康饮食打下基础。

4.2.2营养知识教育,应该不仅对学生,而且也要重视教师、教练和学校餐饮人员等。

4.2.3教练员应该把一些营养知识贯穿在每天的训练中,提醒运动员要加强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并告诉他们正确的营养补充方法。

4.2.4条件好的学校应该增加营养教练。

参考文献:

[1]Sobal,J&Marquart,L.M.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 use among high school athletes.Adolescent 1994,29:835-843.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宁波市女子;女子业余足球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补充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宁波市女子参加业余足球运动的300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业余足球运动员每日的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脂肪的摄入量在4000kc以上的有94人,占总数的392%;3000-4000kc的有104人,占总数的333%;3000kc以下的有42人,占总数的17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4000kc以上的有40人,占总数的167%;3000-4000kc的有74人,占总数的308%;3000卡以下有126人,占总数的525%。蛋白质的摄入量在4000kc以上有114人,占总数的475%;3000-4000kc有66人,占总数的275%;3000kc以下的有60人,占总数的250%。

2.2业余足球运动员的营养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按照营养状况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宁波市女子业余足球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营养不良及肥胖3类,其中自认为营养正常的有114人,占总数的475%;自认为营养不良的有78人,占总数的325%;自认为肥胖的有48人,占总数的200%;众所周知,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保证,也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2.3市女宁波子业余足球运动员营养补充状况的研究

2.3.1业余足球运动员的鸡蛋、谷类摄入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有时吃水果的有26人,占总数的108%;每天吃500克以下的有62人,占总数的258%;每天吃600-1000克的有74人,占总数的308%;每天吃大于1000克的有78人,占总数的325%。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由于每种水果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异,而人体的营养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选用水果时应考虑多种水果搭配和肉食混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有关部门应加强身体保健和营养健康方面的宣传,使得人人都有一副强健的身体,达到足球运动的目的。

3.1.2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讲应该合理搭配各种肉类,多吃水产品,少吃肥肉,以便保持身体的曲线。

3.1.3足球运动员长肌肉所需营养素应主要来源于一日三餐,只有在营养素缺乏时,补充所缺才具有一定价值。

3.2建议

宁波市女子业余足球运动员的膳食情况和营养均衡存在不合理现象。除了自身对相关营养知识的缺乏及不良的饮食习惯。还有有关部门对加强身体保健和营养健康方面的宣传不足。(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3

目前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和培养模式落后。本文就这三类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建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其他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分支,具有运营环境复杂、岗位能力要求高、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目前在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存在人才不足,或人才能力与经验无法胜任岗位的问题,这对开设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大学院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压力。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各类高等院校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多困难。本文总结了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资料文献的归纳分析及研究总结,可知目前高等院校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教学主要存在思想认识、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三个方面的问题[2]。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或思想误区。首先培养主体不清晰,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对象仅针对课程考核优秀、交际能力突出的少数学生,或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课题项目分派给某一研究团队。其次培养目标不正确,一些高校没有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较多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目标简单等同于获得报酬,或认为创新创业活动与就业培训或考研准备相比缺少价值,因此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培养方式不实用,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培养出的大学生无法满足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型或服务型岗位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以校内实习站场、客货运组织实训室和接发列车演练室等为代表的实训基地较少,已建立的少数实训基地因基础设施的适用性不强,因此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授课讲师较多为学术型专家,一般在社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经历有所欠缺经历,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上有待提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需要加强。

(三)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

较多地方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中,没有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用性。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少数开设创新创业教学的院校没有设立专业教育课程,也忽视社会实践环节,仅以选修课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一些院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明确多层次和特色化的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是指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培养、基础理论教育结合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等目标。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则是指结合高校优势及市场价值导向,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例如地面轨道交通服务型创业人才、铁路运输复合型工程技术创业人才等。此外,还必须对培养对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引导与适当激励,加深授课教师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理解,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

(二)增强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的教师团队建设

增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主要目的,实现途径可采取校企互聘和教师进修。校企互聘是高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双方建立聘用制度合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专业人才资源。教师进修则需要高校进行制度引导与保障,例如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与技能资格认证制度中,改革教师聘用与师资管理制度,优先选拔复合型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硬件设施与资金保障等。通过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促进教师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激励教师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管理以加强其实训教学指导等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梯队,以符合铁路交通运输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完善学校与社会各方合作机制

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一方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例如借助政府政策扶持、媒介舆论传播、产业企业互动等多方力量,构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又如开展与公司企业的项目合作,共建共享运营校内外实训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还要包括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公众宣传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与正确价值观,培养大众参与创新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的个人成就感。高校还可以拓宽互动渠道,举办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公众意见领袖和企业资深专家等做专题报告讲座,同时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可以申请进入企业岗位参与生产管理实践。

(四)建立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

系统健全的创新创业培养制度应包括“项目+团队+双导师”制度、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项目+团队+双导师”创新创业制度是通过吸收大学生参与高校导师或企业导师的研究项目,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该制度可以降低学生创业风险,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团队合作与实践训练,便于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各层次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平台建设需要借助校内外实验室和工作室仪器设备为硬件基础,并形成专业扎实、宽松开放、友好互助、积极竞争的学术环境,参与例如“挑战杯”、“创新杯”等活动。社会实践平台一般包括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专业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例如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调研、铁道运输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急救常识宣传,客运站咨询员岗位创新实践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高等院校实现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方面,各高等院校必须基于自身资源与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团结社会各方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增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思维意识、实践训练与运用能力。

作者:高双喜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4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1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介绍

通过讲授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使学生把握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农产品市场营销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入课堂。运用音像案例的观摩、文本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性案例的操作来进行教学。

初步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诊断,并提出农产品市场营销改进方案。

2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新性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兼有营销业务能力,既懂营销技术又懂营销管理基本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受教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区域分布以及营销特性,了解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能够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及开拓精神的适用型人才,为未来参加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及存在的不足

1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在内容设计上要有较高的独立性,又富有弹性,每一章的内容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模板进行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课时和教学需要,选取任意章节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以及可拼凑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详见下表1.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个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抓好五个环节。

(1)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

(2)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

(3)把握三个重点,即:营销环境分析、农产品市场调研与预测、4PS的分析;

(4)联系四个实际:国内外实际、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

(5)抓好五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论文、演讲。

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在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3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运用于具体逼真营销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营销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头脑风暴法。不定期组地织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讨论,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开放性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思考以及流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学生独立讲授。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解决的管理问题,置身管理实践中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5)小组讨论。分别划分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

(6)企业实地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选定一定企业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相应环节的实践操作。在学生现场实践中,邀请企业职能部门给予指点。

(7)调查与访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各相关环节,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三农产品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特色

1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能力,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职能的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创新发展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手段的掌握。

培养学生六大关键能力。按照农产品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即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预测能力、4PS分析能力、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六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实用技能上。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课程的主要网络资源详见表2,

我们从2006年开始,每学期都举行2周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践,从感知到感悟,从表象概念到实际的深入了解。

2强化“双师素质”,重点培养青年教师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团队的建设,特别是教学梯队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形成团队力量,通过改善学历和学缘结构,注意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并为其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尽量提供环境条件。落实与组织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参与,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活动。

3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落实培养规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基本的教学关。并创造一定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出一批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踏实,有献身精神的教学骨干教师。

4教学与科研建设

(1)课程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学方法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适时邀请外校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我们的经验交流。

(2)鼓励和要求课程组教师加强教学方法和管理研究。鼓励课程组教师撰写和发表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鼓励课程组老师开展与课程建设有关的专项课题研究。

5课程建设的主要步骤

(1)按“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进行本课程的建设,同时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员,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修订和完善配套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出版实践性教材,完善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齐全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制作或完善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模拟实验等。

(3)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教学,并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变过去“课程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营销经营决策能力。按照建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系统扎实地对农产品市场营销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提高学生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实验实践以及“双创”能力。学会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农产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治富,金祥雷.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1-23.

[2]杨辉.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园与大学生创业的联动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19-20.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性和企业对该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校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和开拓性的特点,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项结合、四方面提高”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心;采用模拟训练与实际运作两种方式;把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毕业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

从2006年开始,我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本专业的现代广告学、市场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7门专业课为例,实践学时占其相应总学时28.3%。强化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用结合,掌握市场营销人才必备的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书设计等基本技能。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以课堂教育为落脚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2]。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改革考试方式。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中加强实训。对学生营销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广告创意技能、营销策划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技能实训。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进行。期末考试学生按教师要求拟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市场营销策划书等作为课程的考试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密切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热点问题探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所提供的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中,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充当相应的角色,正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我们选用于教学的案例,大多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都是针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讨论,就相当于亲自参加了一次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高层决策。为了在案例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由团队小组推荐两名或几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团队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各团队小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召开董事会”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今日说法”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商家名谈”的方式进行汇报,形式新颖、别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融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方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基于问题学习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到市场细分这个理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市场细分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意义,在现实中举出一个具体的行业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3.热点问题探讨法

使用热点问题探讨法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部分的理论内容,找出一个跟它相关的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如用某知名家具造假事件讲解公关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参与职场类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有何利弊等。在争论中学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密切结合企业营销活动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战型为主,力求“新”、“实”结合。“新”是指选题反映专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前沿动态和专业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我国企业的事件营销研究、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广告研究等都是比较新的题目;“实”是指选题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佰草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哈尔滨乳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等题目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题目过大过深,受知识结构和毕业论文时间的限制难以按期完成;题目太小,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对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

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通过论文调研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大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的环节,培养学生对资料挖掘、数据处理、提炼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确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方向上去指导,从总体上去把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合理的设计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同时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得到系统训练和全面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晟,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ICT时代 运营商 变革 人才队伍培养

某某时代、人才队伍培养,这看似简短的两个词组,却是可以无限延展且永恒的话题。前者是在讨论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在不断认知和论述;后者则是围绕“人才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这一真理而需要持续研究的“人力资源开发”课题。

人才队伍的培养永远都要基于大环境和大前提,这个环境可以大到当今时代面临的变革,这个前提也可以大到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变革。当今的时代已变革为ICT时代,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已成为主导的时代;当今的电信运营商主导运营已不再是语音通信,已变革为基于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据通信,IT+CT成为运营的主体。信息传输和网络向着“三网融合”方向变革、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向着云计算、大数据方向变革、光纤城市、智慧城市的脚步越来越快。信息化将带动工业化、高新技术将改造传统产业,国家由物质生产转向信息生产、由工业经济转向为信息经济、工业社会将转型为信息社会等等,这一切都诠释着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时代――ICT时代。

ICT时代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一个基于时代变革,又可以具体于电信运营商变革的课题,虽永恒但崭新,需要经历探索、实践、积累、总结的阶段。

在ICT时代的时代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如何培养适应时代所需的人才队伍呢?

我们首先通过一组报道来分析: (1)工信部2013年3月1~2月全国电信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1~2月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2)微信在4月底已经突破四亿用户,假设是4月30日达到这一里程碑,第4亿达成的用户增速是95.23万/天。(3)腾讯将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微信定制服务。预计该项定制服务计划在7月下旬正式推出。大胆预测微信推出该项服务的时候,正是用户数达到5亿的时候。也许腾讯官方出于某些因素考虑不会公开微信总用户数,而是公布活跃用户数或海外用户数,但无疑这个时机的选择,是极其讲究,且具有重大意义的。假设是在7月25日达到5亿用户,那么微信从4月30日到7月25日完成第5亿用户的积累,只用时86天,平均增速116万/天。

上面三条报道一方面反映了运营商短信业务的下滑,该下滑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的冲击,微信等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微信用户数的飞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而通信网络的提供者是运营商。第三,运营商与腾讯合作,共享客户群。

ICT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的沟通都基于网络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将电脑手机化,流量的使用或将成为今后唯一的通信费用结算对象。在这样的变革下,传统的成百上千种的复杂电信业务逐步下滑甚至消亡已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变革,运营商应该给用户提供最简单的服务计价单位,从传统的业务资费设计、计费模式研究中走出来,转型成为各种服务及应用的提供者。与先进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共享客户资源,移植客户流失。

综上,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培养的关注点一,是认识时代变革,转变传统观念。企业的运营思路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变传统运营观念,化繁为简,适应市场所需。

ICT时代是一个信息开放,提倡资源共享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每个互联网用户都提供了信息的平台和窗口,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自由的将你的想法传达给网络上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地位、国籍以及其他区分类别,只要对方使用互联网,你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是通畅的,对等的。这个时代鼓励创新,提倡共享,营造自由。

所以,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培养的关注点二,是顺应时展,建设自由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鼓励员工参与企业运营,征集建言献策,让员工成为自由的主人翁。中国联通的云办公平台已具备了以上功能,设立“总经理热线”模块,让员工直接与公司高层对话,畅谈心声;“合理化建议”平台,让员工将工作中发现的可改进的流程或问题,及时反馈。

ICT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在这个时代,找到你想要的书籍或资料并不难,但是在同类书籍中如何判定哪一本最适合你,却是现在多数人所面临的难题。信息筛选与甄别已成为资料查找过程中耗时最长的环节。

各种类别的网络公开课资源丰富,获取方便,你可以足不出户就听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在线课程。哈佛、牛津已不再是传说,北大、清华更是点击即得。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学习便利已超乎每一个人的想象。手机客户端的开发,使得这些课程更是伴你左右,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大大节约了时间。

因此,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培养的关注点三,是运用时代进步,创新培训模式。信息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是鼓励运用资源,自我提升的时代。信息时代不能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人不能称之为人才。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目标,应由原来的强制学习逐步引导为建议学习,最终实现自我学习。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搭建企业的培训平台,建设网上学院,充实在线课程资源。员工的晋升与其学习的课程内容及门数直接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在网上平台上均有记录,对于完成学习课程且达标的员工,才可以参加相关岗位的选拔及岗位等级的晋升等。除此之外,设立若干选修课程,给热爱学习的员工提供资源,对于选修课程达到一定门数的,可以给予一定奖励,予以正向激励。中国联通网上学院的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搭建于云平台之上,课程包括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类、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电信业务类等,具备企业OA及互联网均可访问的功能,方便员工随时在线学习。开发的“沃.课堂”手机客户端,可以方便员工在手机上继续学习进行中的课程,节省时间。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7

一、引言

目前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既要具备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职业素质),更要具备专业核心能力(推销能力、营销调研能力、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尽管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提出是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调研、推销与商务谈判、销售管理、营销管理与诊断、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营销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培养中,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执行瓶颈,一方面培养方案设置不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教学脱节,课程培养进程无法针对学生基础循序渐进。

目前关于营销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单纯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研究:陈伟(2005)提出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通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培养和锻炼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市场竞争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是并没有提出二者的如何整合。

(二)单纯的课程建设研究:李轶敏(2003)依据应用型的要求,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体系的如何建设,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逐级深化。

以上的研究仅是就课程建设或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基础,将单门理论到综合理论、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理论到能力之间进行整合,优化培养过程。

《促销策略》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而且对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提高要求极高,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提出设置多维能力的“梯级递进式”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主要解决营销专业学生的促销课程的单项和综合理论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多维能力的提高。

二、《促销策略》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梯级递进式的多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

本文认为真正解决目前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应用能力培养中的瓶颈,需要通过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梯级递进式的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和构建教学改革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促销策略》课程的应用模式,从而最终解决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瓶颈。

《促销策略》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包括:SP工具应用方法(包括免费SP策略、优惠SP策略、竞赛SP策略、网上SP策略和组合SP策略);SP活动策划;制造商和通路的SP工具设计;SP绩效评价与控制。需要达到的实践能力包括单项SP工具运用能力和SP活动策划综合能力。但是在目前教学中学生无法将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单项理论知识无法上升综合理论知识、单项能力无法达到综合能力、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之间互相割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将单项理论课程教学后进行综合理论知识的训练和测试,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单项能力实践测试和综合销售大赛,将企业的如何组织进货、如何调研市场容量、利润核算、推销技巧、销售促进工具运用等各个环节在本次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实现多维能力的梯级递进式的提高,具体的模式见图1:

(二)构建教学改革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促销策略》课程的应用模式

将梯级递进模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市场营销专业《促销策略》课程的单项理论到综合理论、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横向整合;单项理论到单项能力、综合理论到综合能力、单门理论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纵向整合,最终达到学生从自身基础逐级深入提高专业的应用型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1、突破教学培养的单维视角,整合教学人力和课程资源

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仅仅是从某一单项理论的教学改革出发,更重要的是突破单维的视角,从整体培养的角度考虑教学的侧重点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合理分布教学任务量,更要建立模块化训练,并将模块之间进行理论与能力的整合,达到知识与能力的贯穿,同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1)合理分布教学任务量。在《促销策略》课程教学中,根据理论的重要程度对总课时量进行合理分布:销售促进策略导论(10%课时);SP各工具(60%课时):免费SP策略(10%课时)、优惠SP策略(10%课时)、竞赛SP策略(10%课时)、网上SP策略(10%课时)和组合SP策略(20%课时);制造商和通路的SP工具设计(5%课时);SP活动策划及绩效评估(20%课时);课业点评(5%课时)。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链接式模块训练。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模拟训练,训练可以成为教与学的协调器,把课堂内外紧密连接起来。针对SP工具的教学进度以任务书的形式提前安排学生测验任务,采用分类别的模块式教学,具体分为两大模块:SP各工具和方法单元测验和SP活动策划,第一模块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化完成,实行在市场上搜集各类工具进行归类并评析;第二模块采用企业全真岗位模拟化管理,以组为单位,采用企业化管理建制,学生充分进行角色体验的同时,实行实践对抗,将市场规则引进课堂,通过市场规则真正实现学生对预测市场容量、合理安排进存货、SP工具运用、销售管理、短期促销活动策划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3)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达到全方位考评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整个理论与实训的培养效果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完全实行企业化的奖惩制度与考评,建立科学化的岗位职责与任务的目标定量化评分体制,最终达到单项理论到综合理论、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横向整合和单项理论到单项能力、综合理论到综合能力、单门理论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纵向整合,学生在逐步递进式的学习中得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升华和提高。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8

摘 要 散打运动员应该根据运动项目供能特点,不同训练阶段的能量需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赛前减体重阶段的特殊营养要求等方面合理的安排营养膳食,以达到增加体能;增长力量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等要求。

关键词 散打 运动员 膳食 营养

近年来运动营养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科学的饮食会导致身体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缺乏从而影响运动成绩和身体健康[1]。散打项目的合理膳食应该是根据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的营养需求,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负荷量的差异和赛前减体重阶段特殊营养需求所组成的。

一、散打运动的供能及项目特点

散打比赛要求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赛,比赛为3局2胜制,每局比赛时间为3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武术散打有别于普通的运动竞技项目,它是一项互以对方身体为攻击目标的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爆发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有氧耐力,同时还需要较好的速度耐力[2]。在训练时,高强度的运动使运动员预先储备的能量急剧消耗,同时大量排汗,随着汗水排出体外的不只是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等,还有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也大量消耗[3]。所以,散打运动员对营养摄入的要求主要的目的为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水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良好的完成教练员的训练计划的体能要求;平衡训练中机体运动性体液酸化;训练后体能恢复的要求。即增加体能;增长力量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等几方面。

二、散打运动员的能量需求特点

一般而言,散打运动能量消耗约为每小时600大卡。饮食最重要的原则是保持营养的平衡,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维生素等。而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的三大能源物质,运动营养学家建议一般在每餐中要含有以下比例的营养成分:60%-65%的碳水化合物;15%-20%的蛋白质;20%-25%的脂肪[4]。散打运动员无论是日常训练阶段还是赛前控体重阶段,每餐中这三种能源物质的摄入比例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三、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与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散打运动员来说,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合理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证明,外源性抗氧化剂与自由基代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适时、适量具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物质和外源抗氧化剂,积极地消除自由基,不失为减轻自由基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预防某些疾病,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抗氧化系统与营养关系甚为密切,人体不能合成很多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研究证明,适量补Zn、Se有助于抑制自由基生成。GSH、VE、VC、牛磺酸及人参、枸杞、黄芪、猕猴桃果汁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它们对运动机体自由基损伤有抑制作用,或对运动后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有促进作用。运动训练和营养恢复相结合根据散打专项特点合理、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对自由基抑制、清除能力的抗氧化剂,提高运动员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地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四、散打运动员赛前减体重阶段的特殊营养要求

散打项目是由非周期多元动作结构组成,其赛前训练期是整个训练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对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目的是要求运动员将训练水平转化为比赛能力,并形成最佳状态参加比赛[6]。膳食是保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保持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减体重是一些运动项目经常遇到的问题,减体重期间运动员膳食的合理安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散打运动员一般在赛前8周左右开始以比赛为目的减体重,运动员在赛前减体重阶段应该根据自身所需减体重情况降低热量的摄入,既要减的体重越多,热量摄入应该越少;运动员在减体重阶段也应该注意三大能源物质摄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三餐的能量摄入比例也应该注意,应减少晚餐的能量摄入;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

另外,大部分散打教练在赛前一周左右安排赛前调整期,调整期的训练运动量有所减少,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也随之减少,所以营养物质的能量摄入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降低能量的摄入,尤其是严格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保证适当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五、小结

散打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原则应该遵守保证健康、调解体能、促进疲劳恢复等,实现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志深,顾景范.特殊营养学[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1:259.

[2] 龙振霄.吃出健康体魄——武术散打训练的营养恢复[J].精武.2007(1):46.

[3] 龙振霄.吃出健康体魄——武术散打训练的体液补充与营养食谱[J].精武.2007(2):45.

[4] 昝登良,吴云龙.论散打运动员运动疲劳诊断及合理膳食[J].科教文汇.2009(7):285-286.

[5] 徐岩.论散打运动员运动疲劳诊断及合理膳食[J].科教文汇.2009(7):285-286.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相脱离,学生在校三年,理论学了不少,但真正安排到一个营销岗位,一片茫然,无所适从,用人单位还得从零教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理论和时间相脱节。为此,作为营销专业教师,应把握正确的培养目标,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对于中职营销专业而言,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的实践能力具体包括:

一是基本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相应的交谈技巧,有一定的计算机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社交公关意识强;善于合作与沟通,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和谐。

二是业务能力。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2)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应用能力;(3)基本的营销策划能力;(4)组织和管理能力;(5)营销服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是创新能力。营销的使命就是不断发现市场机会,不断创造自己的市场。因此,它要求营销专业学生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会创新运用营销手段。

二、完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要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坚持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一起抓的原则,校内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校外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和创新能力,同时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通过校内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积极倡导和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模拟教学法。包括内容模拟、角色模拟、情景模拟等,加强学生对营销概念和营销原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

2.紧密联系营销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营销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在组织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首先,案例要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其次,案例要难易适度;再次,案例要有代表性;最后,所选案例要能反映营销现状,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义。

3.开发基本能力训练的项目。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能力训练包括普通话、公关、礼仪、演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训练。并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礼仪之星大赛、推销实践技能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强化和促进训练成果,推动学生社交、公关、沟通和协调等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校外实践培训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围绕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为突破重点,将营销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相合。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推行实践育人。

1.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方针。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师牵头,将学生走出课堂,带出校门,参与组社会营销调查实践。也可定期邀请一些营销专业人士如营销总监等走进课堂现身说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结合已学过的理论,去琢磨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也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亲身感受实践营销策略艺术,从而能取得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2.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学校或者营销专业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企业实习和实际上岗操作机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产品和企业,包括产品知识、企业概况、行业市场环镜、岗位职责、业务工作规范等,培养学生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与人共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学校要关注实习企业的管理与营销发展,积极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善于从理论视角为企业把脉,为企业解决营销难题。学生实习内容要精心准备,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安排合适岗位,通过扎实的营销实践培养兴趣、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注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中职学校营销专业教师大多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他们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缺乏,学校要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推进营销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落实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岗位能力培训。教师本人也要充分认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迫切性,增强主动意识,主动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自己不仅具备营销理论功底,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10

 

一、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市场管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介绍

 

通过讲授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市场营销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市场营销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人课堂。运用音像案例的观摩、文本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性案例的操作来进行教学。

 

初步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诊断,并提出农产品市场营销改进方案。

 

(二)农产品市场营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新性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兼有营销业务能力,既懂营销技术又懂营销管理基本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受教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主要产品的供求状况、区域分布以及营销特性,了解国内外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及开拓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未来参加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市场营梢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笔者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个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抓好五个环节。

 

(一)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

 

(二)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

 

(三)把握三个重点,即: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4PS的分析;

 

(四)联系四个实际:国内外实际、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

 

(五)抓好五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论文、演讲。

 

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在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三、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特色

 

(一)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能力,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职能的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发展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手段的掌握。

 

培养学生六大关键能力。按照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即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预测能力、4PS分析能力、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六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实用技能上。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步赚

 

1.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进行本课程的建设,同时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修订和完善配套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出版实践性教材,完善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齐全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输人计算机进行管理。制作或完善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模拟实验等。

 

3.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教学,并提供大童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变过去“课程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营销经营决策能力。按照建立国家、省厅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系统扎实地对市场营销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提高学生场营销的实验实践能力。学会用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营养教育;KAP;小学生

1前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和昌盛。现在儿童中的肥胖率却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也都在威胁着学生的健康。近几年来,国内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以及小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还存在很多的争论。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上海杨浦其中两所小学进行调查。

2研究对象

在杨浦区选取某一小学和某二小学两所小学,考虑到一,二年纪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抽取三至五年级每校每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发放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79名学生均为3—5年级公办小学的学生,小学78名,男生46名,女生32名。某二小学一共回收101份问卷,男生54名,女生47名。

3.2小学生营养知识的情况

问卷的营养知识问题均为单选题一共六题。被调查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49.7%。通过国数据分析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营养知识已经有基础的认识,但是整体水平不高。三年级的营养知识题的正确率为46.2%,四年级为48.7%,五年级的营养知识题的正确率为54.3%。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了解的营养知识要比四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多。年级高的比低年级的学生正确率要高。

其中对运动后正确的恢复三年级的认识要比五年级的低。三年级学生剧烈运动后认为立刻喝大量的水占35.7%,有32.1%的学生认为运动后应该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只有25%的学生选择正确,还有7.1%的学生选择运动后要吃饭补充能量。三年级的学生们对于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还比较少。学校的体育课需要加强对低年级的学生运动营养的教育。

3.3小学生的营养态度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66.5%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学习营养知识;22%的学生选择想学习;9.2%的学生对学习营养知识的兴趣一般,有2.9%学生选择不想学习。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习营养健康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态度也比较端正。学校应该提供学生们学习营养知识的机会,加上学生们浓厚兴趣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小学生营养行为的情况

营养行为:包括早餐、中晚餐及零食行为,良好的营养行为不仅考虑到三餐的能量配比还要考虑到每餐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学生所喜欢的食物的种类中,13.2%的学生喜欢吃蛋类和奶类的食物,15.6%的学生喜欢吃鱼类的食物,21.9%的学生喜欢吃蔬菜和水果类的食物,49.3%的学生喜欢吃肉类的食物。说明现在的小学生喜欢吃肉类的食物。

3.4.1早餐行为的情况

早餐行为非常重要,早餐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到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人体的免疫力。被调查的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占92.9%,每周4天或以上吃早餐的学生占4.3%,2%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三天或以下,只有极其少的学生不吃早餐。小学们早餐的情况非常好。早餐是上午的主要的能量供应,良好的早餐行为保障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正常的身体发育。

3.4.2零食行为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五年级中每天都吃零食的比例要比三年级高出2.9%。说明虽然五年级学生知道的营养知识比三年级高,但是五年级的学生零食行为比三年级要频繁。这种现象说明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开始自己选择食物,但是他们选择往往都是依据食物的口感。

小学生去汉堡快餐店每周吃1次以上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2.9%。汉堡快餐,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为特点,摄入这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又加重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小学生应当尽量不要去吃汉堡快餐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根究调查可以得出,小学生掌握的营业知识总体上比较少,又不全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他们在选择食物时主要依靠食物的口感,以及自己的喜好选择。这样学生们就会偏食,挑食和摄入大量垃圾食品,导致学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活动范围比较小,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虽然学生是在学校吃午饭,学校可以提供健康合理的食物配餐,但这并不能保证学生们就具有了健康的饮食方式,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营养知识教育。

4.2建议

1、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们营养知识的教育。教育学生们如何选择食物,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建议家长要控制小学生对垃圾食品的摄入量。

3、学校应该适当的对小学生健康进行干预。特别是对一些肥胖的学生,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11级体育硕士)

参考文献:

[1]袁莎,张立实.营养教育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5

[2]吕姿之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有序接替

一、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为企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产中去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岗位生产的真实环境,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高效融入团队也需要学员深入到企业中去;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和经济社会及企业发展实时联系在一起。因此,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及机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石。只有通过灵活的育人机制、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高效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以高水平的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市场化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

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为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方案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职业教育传统的封闭性教学模式,向原有的、模式化的职业教学管理方法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探究,促进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健康稳定地发展,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实现实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有利于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有利于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论证,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生产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吸纳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使企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实现有序接替;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有利于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岗位的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实现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对接、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的对接、教室与生产现场的对接、学员与员工的对接、毕业标准和用人标准的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过程中无论是在校企双方共同对“双师”进行构建交流的方面,双向提供服务方面,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共同对学生评价方面,都围绕着如何创新运行机制使得企业与学校运作大前提下,保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合作制度是深度合作最根本的保证,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起来,通过制度规范起来。同时在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秉承共同商议共同培养的原则。校企在合作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双赢。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面向市场,不断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企业高技能型员工队伍的有序接替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以企业、学院为双主体,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办学体制。通过对教育部推行“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实现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学员实训生产化,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体制制度方案。

二、我国现行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主要归纳为三种

(1)“教学工厂”――最初来自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出与企业生产同轨的真实生产场景,并依托真实的生产场景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所学即所用”。

(2)“企业校区”――要求合作企业提供大量的有技术含量、专业优势的顶岗实习岗位,给予学生“同工同酬”的待遇;为学生组建标准课室,以供顶岗实习的学生离岗期间学习理论知识。这其间,企业实训是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企业见习是告诉学生“怎么做”,企业顶岗实习是教学生“怎么样做得更好”。学生在完成全部学业并经考核合格后,合作企业享有优先录用权,学生也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3)“校企双体”――就是将院校中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空间进行组合,校企共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