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连锁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5:07

连锁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1

〔关键词〕发展;连锁经营;优势「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索了连锁经营的优势,指出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完善商业经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fl!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连锁经营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已经起步,而且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厂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1、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丁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一作效率和效益2、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打‘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规模效益正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3、强化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丁树立与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厂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4、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5、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厂}一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厂购物时间,也节省厂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厂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厂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白一分点6、引导生产领域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商圈很)’一,因而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厂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连接生产与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7,增加就业机会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大幅度明显降低,等丁增加厂消费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使他们能更多地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乃至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扩大厂社会总需求从社会整体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日总量的增加,增加厂就业机会8、保护消费者利益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要提供好的顾客服务,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对员}一进行商业培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丁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服务人员的素质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_作效率大大提高;明码标价降低厂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措施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厂消费者的利益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_、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汀货、预先备货、分拣加}_、配货装货、准时送货通货等一系列服务}_作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努力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以期为全面开进中国市场作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现实,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努力发展连锁经营,其意义不仅仅在丁发展我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不断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我国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作入世后的竞争是残酷的,也是全方位的,是观念、技术、管理方法、人才等的综合竞争,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1997.f=}[3]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北方经贸,2003,(2).[4]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2).[4]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J].商贸经济,2004,(2).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在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优越性已经逐步显示出来。但由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在连锁规范、规模效应、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连锁拓展模式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本文探讨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目前,国内的零售市场一直都被外资企业占领着较大份额,但本土零售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零售业中,国内一直是本土企业的主要战场,随着中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受欢迎的程度越来高,中国零售企业也开始开拓外国市场,把营销网络触角伸向国外!在零售业日益发展的过程,连锁经营这一先进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被得到广泛的应用,连锁经营实际上是复制思想在经营层面的应用,可以迅速实现企业规模的膨胀,抢占市场份额,最后托起企业的品牌。

一、我国零售连锁经营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连锁店组织力不强

连锁经营要求“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的零售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追求连锁店的数量,把门店数量多少当成连锁经营规模的标准,这是一个很片面的观念。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管理组织能力已经强大的资金后盾,门店快速增加往往导致店开到一定程度时流动资金和商品资源严重不足。连锁经营强调企业在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各方面保持标准一致的形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表明,我国很多的连锁企业都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往往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以致出现企业连而不锁的局面,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此外,规模太小,费用太高,连锁公司的电子信息系统都没有建立起来,集中促销的优势也无从谈起,这些都极大制约了连锁经营优势的发挥。

(二)分支机构管理不善

连锁企业由于在规模上较传统零售企业结构复杂,所以在管理上也极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连锁企业的“连而不锁”与企业的分支机构管理体制有关,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总店和分店的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连锁公司对连锁经营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的专门研究,未能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我们通常会在一个企业的不同连锁店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服务气氛,这种情况就使企业未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种标准的形象。另外,企业照搬单体商店管理模式,企业内部人员,组织的分支管理不够完善,也难以满足连锁经营多分店发展的需要。

(三)与供应商关系紧张

从表面上看,零售业的竞争是价格的竞争,究其本质来看是渠道的竞争,尤其是在如今生产力发达、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零售商赚的是供应商的钱,而不是消费者的钱”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方面,很多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的通路费用,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店庆费等,以家乐福为例,它的新供应商进店是每家分店1万元,要想进入全国的家乐店,那么数目就可想而知了,交的钱越多,享受的优惠也就越多,如果愿意每个店花5万元,你的产品就可以进入绿色通道,不管产品好坏,都可以直接上架;另一方面,零售商习惯于拖欠供应商欠款,利用供应商的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供应商为寻找销路不得不作出让步。

(四)物流配送效率不高

人力资源的不足、经营资金的短缺、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效率的低下,阻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目前尚缺乏高效成熟的物流系统,商品信息传递慢,配送速度慢,致使店铺经常出现缺货、断档现象,商品管理水平低下。而在发达国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背后,都有一整套强大的物流支撑系统。这种物流支撑系统,要么由连锁经营企业自己拥有,要么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连锁企业提供。发达的连锁企业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而我国多数连锁企业的经营门店目前只是采用电子收款机,商品实时管理系统还未建立,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保证其高效运转的配送中心,即使部分企业已有配送中心,但自动化水平很低,在和供货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二、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对策

(一)统一品牌形象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战略规划,控制连锁的规模,切忌不可盲目追求连锁店的数量,充分搜集市场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确定合理的连锁分店选址,分店大小。其次,建立一套标准的连锁经营规范,做到切切实实的连锁,每家分店提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设施和布局、相同的服务,保证每个分店都给顾客一种标准正规的感觉,让顾客无论走到哪里都享受一样的服务感受一样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最后,在公司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候,要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企业网点布局,因为只有扩大规模才能享受到统一管理和集中进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针对连锁企业的内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的缺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首先就要求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到管理都应该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离开标准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不可能产生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因此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对总店和分店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其次,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对于连锁企业,传统的单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规模的需求,运用信息网络能增强企业的协调、管理能力,可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加强同供应商的联系等功能。最后就是加强人才培训,连锁企业的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懂经营动管理和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的高素质人员,因此开发人员培训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大的零售商往往通过其庞大的市场终端来控制渠道,制造商为其产品寻找市场销路往往不得不被迫作出一些让步。而零售商如果不能在经营产品、价格、服务、环境上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就会被制造商所抛弃,两者是相互倚赖同时也是相互制约。作为理性的经济个体,制造商和零售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作为连锁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应当争取与制造商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建立共享利益的愿景,确立共同发展目标,才有利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才能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各自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21世纪零售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通过节约中间环节的费用来实现。具体是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将企业的物流环节的业务外包出去,将企业的资源集中用在能给公司带来最大利润的地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仅仅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其优势却已经充分的显露出来,连锁经营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我国企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它们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在连锁经营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从而推动我国零售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参考文献

[1]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周传龙,我国商业连锁经营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05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3

关键词:零售业竞争战略管理创新本土优势

自1992年开始,跨国零售企业开始进入中国零售市场,那时就有人惊呼:狼来了。中国加入WTO后,为保护本国弱小的零售厂商,我国政府对零售业实行逐步开放的政策,给了中国零售业一个过渡期,也借此机会让中国零售厂商招兵买马,强壮自己。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目前,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是摆在我国零售商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借鉴跨国零售巨头管理经验

企业规模化,经营连锁化

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占整个商业销售的60%以上,而美国占到了80%。零售业走向规模化和连锁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规模化和连锁经营,企业可以获得很多对供应商的议价优势,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的优势,运作效率的优势等。我国的零售企业大都规模较小,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落后思想仍然存在于很多经营者的脑中,导致我国零售业规模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摆在本土零售商面前的两个选择是: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要么联合起来作强作大,要么被狼吃掉。我国的零售连锁化在最近几年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连锁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同时要强调的是连锁的发展必须与企业的资源实力相对称,否则,很容易出现销售额增加,盈利反而减少的情况。

管理、用人之道

管理是中国零售企业在竞争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企业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员工的积极性,而我国一些零售企业的用人观念,比如重学历轻能力,任人唯亲等思想,埋没了有能力的人才,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在管理和用人方面,一些跨国零售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建立了一套很有效的激励机制,沃尔玛的工资水平比同行业的都低,但是沃尔玛的员工工作很有热情,沃尔玛依靠对员工承诺的利润分享金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国外的管理和用人经验,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运用信息化构筑物流和配送优势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7%—20%,而发达国家仅占10%。尽管从世界水平上看,中国的分销商各自的毛利水平都较低,但因为产品常常要经过三四道中间环节才能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渠道的总体成本就变得非常高;众多的经销商和多重流通环节还为由渠道挑起的价格战创造了条件,从而造成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我国零售业平均费用水平为14%,而沃尔玛的整体费用水平为6.2%。中国零售业在信息建设和物流配送方面落后于跨国零售巨头一大步,导致整个价值链反应迟钝,2003年很多零售超市出现缺货的现象,而且物流配送成本高,不能获得价格优势,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

从广义上说,零售业是服务业中的一种,零售业的价值就是创造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大型零售超市和购物中心开创了一站式购物的服务内容,为顾客提供了便利的购物场所,这本身就是创造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学习跨国零售巨头的服务意识,真正的从顾客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要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

我国零售企业的对策分析

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采用文化战略取胜

相对于跨国零售商来说,本土零售商更熟悉本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习惯爱好,因此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利用民众对本国习俗和文化的深厚感情,在文化诉求、店堂环境、产品特色、促销方式、顾客服务方面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强化顾客忠诚,一旦培养起高度忠诚的顾客群,外国零售商要想把这部分顾客吸引过去就不是很容易了。

利用差异化定位和业态的不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什么是战略》一文指出了三个定位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定位的差异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战略层面上获得成功的机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同一个目标市场上,小个子肯定竞争不过大个子。但是小个子有小个子的好处,诸如灵活和专业化等,因此小个子可以换一个方式,将自己定位在与大个子不同的目标市场上,扬长避短,以特色和差异化应对跨国零售巨鳄的竞争。

再造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在产品质量和设计趋同的时代,通过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提高运营效率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流程再造是建立在对价值链充分认识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的,对不提供价值的环节彻底摒弃,力争提高流程中每一环节的工作绩效,将运营业中被割裂的过程重新联结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连续,互动的流程,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贴近顾客,实现成本和效率的整体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存在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问题,流程再造可以缩短和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精简化和效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结合传统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科学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管理哲学和用人思想。孙子早在战国时代就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在用人方面,孙子提出了至关重要的选将标准:智、信、仁、勇、严,他还提出了领导者要善于授权的思想。我国零售企业应该积极吸收传统管理精华,将之与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结合起来,运用并创造先进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技术,提高零售企业的管理效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区位影响

中国的零售市场是最近10年才对外资开放的,在跨国零售集团进入中国以前,中国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已经基本被本土零售商占据。本土零售业在这些黄金地段“先入为主”,占据了区位优势,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忠诚顾客,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氛围,人气指数很高。已经进驻这些商圈的本国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形成区位战略,并将利用区位优势形成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扩大到其他没有处于区位优势的连锁店。

争取供应商的支持

由于本土零售商和供应商已经有了多年的合作,对供应商的情况比较了解,很多本土零售商手中掌握了一批有实力、信誉好、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供销关系,有力的保证了货源和供货的及时,减少了缺货的风险。跨国零售商初来乍到,需要时间了解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更不是一时就可以做到的。我国零售商恰好可以抓紧时间利用这个优势,与供应商建立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获得供应商在信息、货源、促销、价格等各方面的支持。

对外开放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入WTO让中国与世界接轨,这些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国零售企业由于起步比我国早,同时受他们所在国家发达零售业的影响,自身实力比较强大,在竞争和发展中取得了很多优秀的零售管理经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国零售企业应该摆正心态,虚心向跨国零售企业学习,要善于运用本土优势,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

1.[美]Michael·Levy,Barton·A·Weitz著,郭武文、王千红译,零售学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吕一林,美国沃尔玛——世界零售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2 秦文胜,谢黎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前言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顺应现代经营模式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专业培养上,除了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现代管理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培养国际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的重要学科。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该专业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商业模式要求的新学科。根据看准网(http:///)2015年5月专业调查结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排名在257位,毕业平均薪酬在4514元/月。鉴于该专业普遍为中专或大专院校开设,以及毕业生的学历水平,该薪酬处于较好的位置。正因为该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影响力,更好地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日趋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于分支较细,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设计与人才需求实际存在一定差距

在与市场需求接轨方面,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仍然存在差距。学校毕业学生在进入企业一线后,还需要企业提供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和实习阶段方能正式上岗。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运用企业工作中去,教学针对性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专业的培养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滞后性。专业课程管理僵化导致课程调整和更新较慢。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忽视现象,毕业的学生行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能力弱。

2.教师资源良莠不齐,降低了教学质量

目前大中专院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学校实力不足,无法聘请实践能力较强、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很多教师往往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这种教师资源无法弥补该专业的实践性需求。目前多数院校是采取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三尺讲台为主要教学平台,少数学校通过企业联姻,使得学生在企业中工作,但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系统的获取连锁企业管理实践能力仍然不高。由于教师本身缺乏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经验,往往是从课本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无疑会打折扣。使得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低,无法实现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3.实践资源缺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大中专院校普遍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实践资源的开发,对于不发达城市的院校实践资源更是缺乏严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难以有较为稳定、能够系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学生是否能够胜任企业的本职工作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连锁经营管理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要树立“能力优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在教学专业内容上,要增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共性能力,例如吃苦耐劳精神、服从力和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体现该专业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2.加大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人才的引进不能以学历水平、毕业高校作为引进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具备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院校的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一些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去连锁经营企业进行锻炼,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水平。

3.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一方面,通过订单式培养,可以为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培养;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实习锻炼期间,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霞.关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园,2015,14.

[2]田志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1.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7

关键词:连锁经营 教学 社会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47-01

一、连锁经营及“连锁经营管理”教学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商业化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经营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总部统一领导下,实施集中化管理和标准化运作,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实现规模优势,以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连锁经营的起源以及发展史、连锁经营业态的了解和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实践的观察等等,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实践过程中务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连锁经营管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后教学课程中学生主要以熟悉连锁企业运营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目的,才能在以后从事的相关工作中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多学生在以后创业之路中可选的一项经营类事业。由于我国连锁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连锁经营模式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其运作的一般规律,将至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时间工作中,这也吻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连锁经营发展优劣势及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优势分析

连锁经营做为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已经风靡全球,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领域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连锁经营使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其关键就在于它能集中经营主体在规模上占据优势,不是巧合而是在现在社会中处于这种零售业高峰的大公司比比皆是。连锁经营不仅限于此,它具有很强大的规模优势。在这种模式发展下,连锁经营达到一定销量后,成本降低消化能力提高了,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劣势分析

首先,在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市场专员所培养的人才结构单一层次也较低。普通专员和中高层的管理人才稀缺,所以我们要针对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才需求相对要多。其次,连锁经营业务的扩展也很重要,物流配送也必不可少,盈利模式不能靠单方面的强压供货,采购和配送方面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效率不高,物流现代化的程度也较低。较之国外还有很大不足,由于我国连锁企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的连锁企业信息不集中,应变能力低,我们只能根据信息化的手段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一些高校开设的时间很短,课程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材也相对稀少。期间各个出版社也相继出版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有的偏重理论,有的偏重实务,也有的偏重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层次不一比较混乱。其次,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连锁经营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不能调动学生感官,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实践教学无法落实。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大大的挑战,学生的实践技能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加大实践力度并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第四,考核方法不科学。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式,与连锁经营管理的性质相悖。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应对社会发展步伐的对策

(一)学习国外企业经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连锁经营人才

企业的发展是人才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其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战争中拥有大量的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学好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合适的情况下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知识,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连锁经营才会更顺利、可持续的发展,从而造就培养出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专业人士。

(二)建立实训基地,合理布局,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有经验的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结合实训基地的拓展,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环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已经存在的营业场所和设施,企业生意的好坏最关键因素在于选址现代化物流配送是现在时下最普遍的配送方式,它有着属于自身的连锁经营供应的保障系统。连锁经营业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物流管理系统也是一种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后,即可迅速发展企业的各项发展措施,以保证企业发展规模顺利进行。

(三)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更好地贯彻高校专业和课程衔接工作。连锁经营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国家也注重培养高技术、高品质的专业管理人员,从而运用到连锁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连锁企业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方面诸多,比如不同行业和商品的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和消费方式等多重因素方面的考虑,由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还不够成熟起步比较晚,从而面临激烈的国际经竞争。我们必须确定发展目标找到重中之重,根据实际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运用有效的行政手段保障连锁经营积极稳妥的进行。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基于经济和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是对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的管理学科的有力补充。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在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如何更好的使连锁经营教学更好的应对社会发展步伐,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祥.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3.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8

福建省连锁经营自1996年以来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连锁经营企业纷纷在我省开办连锁企业,沃尔玛、麦德龙、好又多、永辉、国美、联华、永乐、三联四处开花。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各类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餐饮企业67家,所辖的门店数为664家,销售额55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批零、餐饮业23%,2002年销售总额6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每个连锁总店平均拥有门店数量在10家左右,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9家,连锁门店有80%以上与总部在同一城市,省内跨地区的有58个门店,跨省的有26个门店。21世纪是‘连锁的世纪”,国家经贸委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连锁经营作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福建省也提出今后五年连锁经营的发展规划,连锁企业将在商业、服务业中占主体地位,连锁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对人才提出迫切的需求,需要更多掌握现代技能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以下粗浅的探讨。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企业发展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岗位、连锁门店管理、折扣店、便利店、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高职学生在专业教育方向应该突出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应当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从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从事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同时了解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实际问题,为毕业上岗做好准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工作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特点,以“应用”为主要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要安排专业认识实习、超市实习、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实习,同时与校外企业积极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

连锁经营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在理论体系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该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謂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和实习结合为一体,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枯燥无味,不会高深莫测,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高级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专业建设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根据福建经济建设的实际,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构建起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与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为中心,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福建经济建设服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在起点上就要与世界先进的连锁理论与实践接轨,由于连锁企业本身科技含量较高,包括物流配送、采购技术、信息技术科技含量较高的内容,需要较多的课程模拟实训。

专业教学要以培养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专业的教学要以适应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构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为教改的重点。以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特色,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保证监控体系为保证;以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为突破口。强调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对专业教改的渗透,加强专业法规、惯例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探索,以提升专业教改的水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二级支撑平台是经济学、管理学及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因此要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五大模块组成.高职连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连锁商店经营管理和策划能力,2.商品流通组织和管理能力,3.商业英语的使用能力;4.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术,熟练使用物流管理软件,具有连锁商店信息系统操作维护能力。5.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6.具有从事连锁企业会计核算、理财能力。7.商品包装和展示能力,8.商场定位、开拓及营销能力。

要制定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可行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教改经费投入、使用计划,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成立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由企业界人士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确定经费投入、使用计划,配备适应现时教学需要的师资,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研宄能力,可以积极与连锁集团联系,聘请他们的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对专业设置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同时,与他们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事宜,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双证书”的考证工作,除了获得高职毕业证书之外,还要取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营销员、推销员”职业资格证书,福建省非计算机专业一级考试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POS操作证书等等,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在学校内建立商贸中心,以实训和教学结合为一体,通过学生的模拟实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特色

与其他高职教育的专业相比,我们认为,福建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应当具备以下的特色: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要突出行业背景服务于福建经济建设的需要。今后福建省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第三产业多个专业领域渗透,一是在石化、烟草、农资、家电、家具、服装、食品、医药、电信、装饰材料、电力物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汽车汽配等零售行业中,推行连锁经营;二是在旅店、洗涤、美发、照相、维修等传统服务业和旅游、快运、软件开发、商品租赁、教育培训、家庭服务、娱乐健身、房地产中介等新兴服务领域中推广连锁经营;三是鼓励工业生产企业利用、整合自己的销售渠道、经营网点或与流通企业联合,发展连锁经营;四是加快餐饮业连锁特别是中式快餐连锁店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在地区布局上,重点发展沿海城市及设区市所在城市的连锁企业,支持优势连锁企业加快向城市社区、郊区、小城镇和沿海发达乡村扩张,支持发展跨地区连锁经营。

在形式上,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商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特许经营的发展模式。在完善直营连锁的基础上,鼓励特色突出、具有知名品牌的连锁企业、老字号企业,运用商品、商号、配送、经营管理等优势,发展特许经营和专业连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门店按照特许经营、自由连锁等方式,与大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合资合作,联合联手,提高连锁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在业务重点上,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促进业务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体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食品为主体商品,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超市的发展,努力提高生鲜食品经营比重。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探索便利店在不同地区的经营内容和发展模式。推进传统百货店向现代化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等业务转型和功能创新,并利用连锁经营进行改造。大力发展连锁专业店和专卖店,使之成为开拓闽货市场的新形式。在技改重点上,一是建设和改造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配送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配送能力。连锁企业逐步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发展向社会零售商业配送。二是实施连锁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企业从实际出发,分步骤实施总部、配送中心和门店的管理信息化,并与供应厂商和顾客连网,建立供应链信息网络,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福建省今后连锁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认识到上述大背景,以福建省连锁行业发展的重点作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2、进一步加强“订单式’人才的培养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9

论文关键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业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连锁业,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论文格式范文。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连锁业,.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连锁业,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论文格式范文。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连锁业,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4]杨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2

[5]魏华飞、张晓林连锁经营中的供应链蕾理模式研究[J]、管理、2007(7):104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10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兼职实习;现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2-0056-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企业经营者意识增强,连锁体系明显增多,门店数量及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同时,连锁业态分布日趋广泛,从传统的零售、餐饮向医药、房产、婴幼、咖啡、教育、美容、家居等更多的行业辐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连锁经营已成为一种先进的商业模式,支撑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促进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一项新的任务和目标。连锁零售业是一个对劳动就业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行业,特许经营的模式成就了很多有识之士自我创业和发展的梦想。同时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对连锁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国设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50所左右,每年为连锁行业输送着上万名经过合格训练的专业人才,为快速发展的连锁企业添砖加瓦。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

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各类连锁门店

数量和销售额都增长迅速,但在快速发展中却出现了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如门店管理人员缺乏、人员素质低、流动比例大、管理水平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成长,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利润。为此,连锁经营企业需要亟待解决以上各类问题,并通过不断补充和完善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来确保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鉴于此,我国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托连锁企业的发展背景,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连锁企业基本职业道德,掌握连锁经营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连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职业技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就业方向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基层和中层管理岗位,如连锁企业的店长助理、业务主管类的岗位后备人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和学习,进而成长为连锁经营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即能够胜任连锁企业分店店长或区域负责人。[1]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加上全球连锁经营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性教学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

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影响到该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专业知识的学习仍然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导

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平台,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在教学环境上是以教室为主。在连锁经营管理传统教学的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案例教学法,这也是该专业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仅有案例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对很多运作流程难以理解,学习兴趣和热情无法被调动,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很茫然,进而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从业信心,毕业后改行的不计其数,无形中影响到国家对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二)缺少与连锁经营企业深层次的接触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学校自身缺少必要的资金和场地,难以建立小型连锁企业以供教学使用。而校外实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资源、观念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也常常供不应求或与教学产生脱节。学生在实践中,大多数会到连锁门店进行参观访问和实地调查,但是若想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中,学到实质性的经验和技巧就必须在校企协作下才能实现,而实习基地不足或者类型单一是目前很多院校存在的共同性难题。

(三)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资金所限或认识不足,不少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资金投入较少。由于资金匮乏,很多院校在实训室硬件设施和软件的投入上都明显不足。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要和知名的大型连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仅靠老师个人的力量难以胜任,必须靠学校之力,并借助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才能和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对接,而这点很多院校都未能充分重视和落实。

(四)合格师资的数量和专业水准不足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是个新专业,而我国本科院校中只有极少数开设了此专业。所以担任该专业课教学的老师也基本上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过来的。理论教学对其难度不大,但实践性教学对老师来说却是挑战。如果没有接触过连锁经营管理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必然只能流于形式,或者浅尝辄止。新专业、新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专业老师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捕捉最新资讯充实到教学之中。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还应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实习之中,并深入到合作企业了解熟悉企业环境、从事企业咨询、提供决策支持、提出合理建议等。只有老师自身能够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教育。[2]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举措

(一)以认识实习开启学生的专业之门

在扬州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实践性环节是《连锁经营认识实习》。经过几年的设计和完善,笔者发现,如果精心设计这个初期实践课程,会给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学生在认识实习之前,尚未接触到专业课,只有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所以在实习说明会上首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务必要联系实际,并配合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教学图片和教学视频,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如有条件最好由老师带领学生到连锁企业进行参观走访,让学生建立起直接的感官印象。笔者也曾邀请过在连锁企业成功发展的往届毕业生来给学弟学妹们做专业分析和经验分享,由于是学长的亲身经验介绍,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从业信心,有利于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的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联合使用,除了案例教学法以外,市场调研、课堂讨论、模拟情境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等都能大大增强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把握。其中,问题的提出是关键,在设计课堂讨论题时,最好能结合行业发展,对专业领域内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增强趣味性和现实性。笔者就曾针对家乐福和康师傅的营采矛盾以及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设计过两次课堂讨论,在讨论中鼓励学生通过阐述或辩论等方式来强化效果,加深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超链接的方式,随时打开网络进行更新和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连锁零售企业自有品牌之路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将著名连锁企业的自有品牌内容收集在精品课程网站中,授课时就可以随时运用和分析。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效果自然超过了传统教学方式。

(三)假期兼职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和实习时间的非灵活性,若要安排所有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既难以实现也未必效果良好。好在连锁企业面广量多,很多大型综合超市、连锁家电商场、连锁餐饮店平时常有短期用工的需求,大学生是这类企业最好的招聘对象。鉴于此,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联系相关企业从事社会兼职,通过兼职学习来认识和了解更多的岗位和专业特点。兼职实习中学生可以得到的岗位很多,如促销员、收银员、理货员等。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实习储备干部、预备店长等管理岗位的锻炼机会。如果学生工作表现好,企业恰好也有需求,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就业。兼职实习的岗位由于是学生自主联系,经过选拔而录用的,所以学生会非常珍惜和认同。这种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益处,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这个桥梁和企业建立起联系,如果双方需求互补,企业会成为日后学校新的实习基地,使校企合作的工作更上一层楼。[3]

(四)完善实训室建设,训练学生实践技能

在连锁经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连锁综合实训室或者实训中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而言,短期课程的实训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长期综合课程实践则有赖于校外的实习基地。在校内实训中,通过演示和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连锁经营的运作流程,学习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和经营技巧。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学校领导要大力支持,除了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完善实训基础条件以外,选择合适的软件至关重要。好的软件应该能够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具备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和进行决策的功能。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特点是统购分销,管理精髓体现在总部对各门店的管控、门店与总部的互动以及门店的经营管理之中。所以软件在功能上,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还要加入实用的评估检查系统,使教师在学生训练时能及时给予评估。另一方面,可帮助教师积累科研素材,为精品课程制作、课题研究、专业建设等提供支撑。

现代流通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是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其中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更是互为依托。连锁经营管理能力实训必须与物流配送管理能力实训结合起来,所以在实训室的设计和规划上,可以将连锁实训室和物流实训室比邻而设,打通连锁经营实训室和物流配送实训室的间隔,形成总部、配送中心、物流仓储,配送、门店经营、采购、理货、上架、陈列等技能训练一条龙的格局。

(五)以现场教学法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信心

现场教学是在校外连锁企业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方法,由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某一教学任务。例如,在门店选址和商圈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学生到连锁企业,面对真实的场所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讲解;在学习磁石点理论和商品陈列的知识时,带领学生到连锁超市的现场,先讲后看或者边讲边看;在学习自有品牌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分别安排到不同的连锁商店去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回校之后再根据市场调查的情况由各小组分别汇报交流。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现场教学还包括邀请连锁企业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给学生做面对面的讲解说明。由于现场工作人员工作熟悉、经验丰富,所以讲解的内容特别适用,能够解决很多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能够了解到连锁企业的很多专业术语。为深化现场教学的效果,可以在企业人员讲完之后安排一部分学生的自由询问时间,由工作人员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如果要求学生在事前有所准备、查阅资料等,现场提问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最后,由于连锁企业遍布的业态广、行业多,学校应尽量和更多的连锁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实习基地的情况,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训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和社会接轨,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学生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奠定未来自主创新和创业的职业技能和基础之后,才能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事业梦想。

参考文献:

[1]赵明晓.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5):14-16.

[2]欧晓勇.浅谈如何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J].现代营销,2011(6):265.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11

【关键词】连锁专业;订单培养;有效建设

近年来,连锁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办,为了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用型人才,与连锁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成为众多高校的现实选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非常适合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那么,如何保证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性也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东地区连锁企业,为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积极努力地与多家知名连锁企业(苏宁电器、屈臣氏等)签订了订单班合作协议,目前已为广州本地连锁企业培养了多名门店基层管理人员。通过订单班培养过程观察、学生实习和企业用人意见跟踪,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发现了不少问题。

1.1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特点

订单式培养,就是依据企业的订单条件,按照其要求进行学校人才的培养,这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同时也包含整个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

首先,培养针对性强。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协议时,要参与设置学校专业、开发与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实施教学过程等环节。

其次,学习时效性强。连锁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水平来安排课程和实施教学,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这种把连锁企业的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也是定向培养实践教学中的新亮点。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入连锁企业中进行实践,最后进行全方面的自我总结,形成了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另外,订单式培养是希望学校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订单式培养完成后,企业应严格按照先前的约定,落实合格毕业生就业,这是订单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1.2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连锁专业进行订单培养已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为连锁企业(如超市、酒店等)提供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开展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不断摸索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工作稳定性差。学生成为订单班的学员,认为将来可直接成为企业的后备干部或某一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没想到在实习期间从事的是企业最初级、最底层的工作,很多学生接受不了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仍要从基层做起的现实。并在几个月实习后,很多学生反映工作和普通员工没有区别,报酬却相距甚远,认为这是不平等待遇,因此毕业生到订单企业就业的比例偏低,用人单位也很失望。

第二,实践与教学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为在校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不一致,所学与所从事工作岗位所需不能完全融合。

第三,教学管理跟踪不到位。在学生到订单企业实习过程中,很少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到企业实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并答疑解惑,学生感到顶岗实习后就是“打工没人管”,特别是在考核时多数是交一份让企业盖了章的实习报告,中间过程几乎未见教学管理跟踪。

第四,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目前多数是学校主动寻找企业,力求学生毕业有出路,而合作企业多数只提供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企业接收实习学生人数有限。另外,企业讲究效益,这与学校目标有差距的,订单企业向高职院校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投入有限,企业并未全面参与专业建设,合作企业的资深人士参与教学的人数比例及承担的课时比例偏少,企业专业技能人员未能充分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2 高职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建设的策略

2.1 严格按程序制定订单计划

企业在实施订单式计划前,需要认真的安排订单程序,按照一定的顺序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项目的有效性。连锁企业在进行人才外订计划之前首先应对它的用人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依据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预测来确定与高职学院签订订单计划时采用的外包培养方式,与学校商定培养计划;再次,在合作的过程中,连锁企业应全程参与并关注合作人才的培养过程;最后,在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连锁企业须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估,反馈到合作院校,以期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2.2 制定严格而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连锁企业在定向培养人才普遍有着自身的想法,在对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定向培养合作关系的苏宁、屈臣氏等做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在定向培养中,企业方更注重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欲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

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变化办学体制与课程设置,针对连锁经营行业的需求,以市场作为最终导向。现在有很多高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秉承传统教学模式,技能课与理论课、实训课等比例严重失调。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种现象与连锁企业专业技术技能突出,应用能力强,实践比例高的特点相违背。因此,在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办学方针和课程设置要与连锁企业紧密联系,如制定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可聘请相关连锁企业高层人员共同研究;在课程中加大实训环节的训练,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定期聘请连锁企业人士听课并分析问题所在;专业的实训课程应根据连锁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来安排,并能根据连锁经营行业技能的变化持续修正。总之,应该立足于连锁经营行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寻求新的教育突破。

2.3 注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连锁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举措,院校与连锁企业在合作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确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以期达到更优的培养效果。

2.3.1 以需求信息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

开展订单班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连锁企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支撑。正因为这样,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连锁企业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对新形势下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态度及能力等连锁行业工作要求的规范,以区别连锁行业在不同的职位上对人才需求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来制定更为科学、详细的订单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积极主动地发掘出用人单位对连锁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撑需求,从已经合作过的企业中充分吸取经验,如在连锁店企业中按需要聘请一些业务水平高的兼职老师,全面利用连锁企业的场地资源条件来开展实地模拟教学,为全面的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来铺平道路。

2.3.2 实施校企合作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的双向论证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应该组成由连锁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合作的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这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另外,需明确这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确立订单培养班级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订单班的课程设置形式和课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双方合作编订的定制培养教材;合作开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科研研究项目;积极商议连锁企业对培养过程的相关资助标准;协商解决订单培养在进行过程中的产生的种种问题;追踪订单培养的学生实习及就业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与学校追求目标的不同,订单式培养体制下,不能一味迎合连锁企业,需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培养方案的双向论证方式,要尽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由连锁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要重点分析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满足连锁行业的基本需求,还能否满足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长期发展。

2.3.3 充分发挥连锁企业的场地资源优势

在连锁经营管理院校的实训场所应该依据连锁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相应的工作内容来进行安排和设计,要配置在连锁企业工作中实际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训期间真正感受到连锁企业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尽快融入连锁企业文化。除了完善学校内部的实训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院校还应该大力开发合作连锁企业的的相关资源,强强结合,来形成全方位的连锁企业岗位实训体系,实现双课堂教学的优势,用以培养合格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各连锁企业作为订单班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实训学习和开展工作的场所,也是开展实际应用教学培养和学生进行模拟上岗的重要阵地。

2.3.4 升华教学期间的控制作用

订单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需要连锁企业参与评价,而连锁企业对人才素质评估的参与,需要双方在教学的各个流程中进行良好的分工和项目合作,升华教学期间的控制作用。如在教师管理上,通常需要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到学校上课,因为上课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他们负责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课程训练环节,而有的课程如门店运营实务、商品推销技巧等则要请来自连锁企业的人员来进行教学。所以,校企双方的专、兼任老师应时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加深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的沟通联系。另外可以通过教学指导老师与专职教师合作的办法来进行学生的考核,学生实习完成之后,应该以连锁企业对其综合评价为最终的考核依据,连锁企业方面的培养对口人事主要来负责学生的成绩评定和答辩安排,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合作企业的参与可加强学生的实习认真度,引发学生的工作兴趣,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之尽快适应企业氛围,主动为企业想问题,解决问题,这也为企业发展选拔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5 确立长效培养模式

从目前调查来看,订单式培养正处于纵向发展的关键时期,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从以前的从数量上下单转变到从质量上下单,从松散的订单培养方向发展到各方面联合进行的培养方向,以此来建立起连锁企业人才订单的计划性长效培养模式。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打造多形式、多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丽.“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模式探析: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6-19.

[2]赵明晓.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1(5):14-16.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12

论文摘要: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是连锁经营得以发展和运作的基础。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以及顾客资本共同构成了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的增殖有其特殊方式。连锁经营之所以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竞争力的经营方式,是因为连锁经营为企业智力资本的增殖创造了空间和机会。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被誉为“一本万利”的经营方式。《商业周刊》2007年度全球十大品牌中,靠连锁经营发家致富的就有两家,分别是雄居榜首的可口可乐和排名第八位的麦当劳。按照爱德文森和沙利文的观点,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就是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连锁经营创造如此高的智力资本量来自何处,是什么构成了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其智力资本如何增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连锁经营的优势

连锁经营是经营同类产品和服务的若干企业在核心企业(总部)的领导下,遵循共同的经营方针,从事一致的营销活动,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相结合,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经营制度和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系统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规模巨大而布局分散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wWw.133229.CoM

一般而言,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会倾向于不断的扩大其规模,按照交易费用理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会不断上升,当超过了市场的交易费用时,企业边界的扩张就会停止。连锁经营却可以摆脱企业边界的束缚,使企业超越地域和空间获得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连锁企业组织模式的可复制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管理的规范性,它们促成了连锁企业核心能力的扩散,其本质是智力资本所带来的增殖。

连锁经营中的智力资本

《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描述智力资本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资产,虽然他们常常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无法触摸,但是却能使人富有。斯图尔特提出了智力资本的h-s-k结构论,他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构成。结构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组织文化等,又称为组织资本。顾客资本则主要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和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又称为关系资本。连锁企业的优势体现在其所拥有的核心概念、专有技术、知名品牌、企业文化以及独特组织经营模式,这些优势都体现出知识要素的特点,从而构成了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是连锁经营得以发展和运作的基础。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也是连锁企业获取其他智力资本的基础。在连锁企业的初创时期,一个成功的核心概念,专有技术,独特经营模式一般都是由连锁企业初创者或核心人员创造的。在连锁企业的扩张阶段,智力资本中的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依赖人力资本而发挥作用,此时,人力资本的水平决定了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发挥作用的水平。连锁企业经营的成功依赖其不断扩张的战略,而扩张战略的实施则需要连锁企业员工具有超强的战略执行力,庞大的连锁系统不允许出现执行断层和扭曲,否则将危及整个连锁系统的安全。连锁经营者的素质及其员工的素质是影响连锁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连锁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非常重要。

(二)组织资本

连锁企业的核心概念,特有的经营模式,制度规范加上独特的企业文化,经过不断的试错学习,逐渐趋于优化和稳定,构成了连锁企业特有的组织资本。连锁企业的组织资本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原因在于相对于人力资本和顾客资本的可流动性,组织资本更为稳定。组织资本在新建单元企业中的复制,大大减少了新建单元企业的重复学习费用,降低了试错的代价。连锁企业的组织资本的另一优势是虽然其易于被新的连锁单元所复制,却不易被非连锁企业所模仿。例如,沃尔玛的零售商从开出订单到货物上架的时间平均只有两天,而其他竞争者大约需要五天。这一切主要来自沃尔玛完善的分销和组织系统所带来的效率与规模。沃尔玛花7亿美元建成了计算机卫星系统,高科技的通讯系统和高度发达的物流配送技术使得商品和信息得以在公司内部及时、快速、通畅的流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沃尔玛的新建分店极易享受到高效的分销组织系统所带来的效率,其它企业却难以效仿和复制。

(三)顾客资本

品牌、商业信誉和市场营销网络构成了连锁经营系统的顾客资本。初创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营销渠道、品牌和商业信誉,其顾客资本才能有进一步增殖的可能。连锁经营中顾客资本的特殊性在于连锁模式能带给顾客一致的服务和形象,减少顾客消费的风险成本,使顾客产生的定向消费的信任感和倚赖心理,从而提高顾客的消费忠诚度。连锁经营所具有的市场整合效应,资源共享效应和无形资产倍增效应等方面的优势,也避免了重复的广告成本支出和营销费用,使连锁单元企业顾客资本方面的投入比非连锁企业大为降低。

连锁经营中智力资本的增殖方式

企业的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不能在不同地方同时使用,具有排他性,但人力资本以外的智力资本却具有非排他性。企业的专有技术、经营技巧、品牌等智力资本可以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同时允许多人使用,而且不受地域空间限制。智力资本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域空间带来收益,从而可以使原有价值几倍、几十倍或上百倍放大。连锁经营模式恰恰为智力资本的增殖创造了空间和机会,智力资本在连锁经营中得以扩散和运动,价值剧增,产生“一本万利”的效果。

(一)人力资本的增殖方式:人员培训

人力资本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核心,是顾客资本和组织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连锁企业非常重视人员培训,分店或加盟店常可以得到总部系统的专业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人力资本虽然不能在连锁企业总部和新建分店之间进行复制,但这种系统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可以迅速提高新建分店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人力资本增殖。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培训强化连锁经营的规范化运营,而连锁经营规范化运营的程度恰恰是整个连锁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对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也加速了企业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向连锁单元企业的扩散,为连锁单元企业中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的迅速融合打下了基础。

(二)组织资本的增殖方式:组织模式的复制

在连锁企业中,一个总部与众多的分店构成一种联合体。除了联合化特征外,各分店的组织形式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店名和店貌、商品和服务以及核心理念等组织资本的标准化方面。这种高度标准化特征提高了连锁企业组织资本的可复制性。这种可复制性一方面能够打破企业发展的地域空间和时间限制,使企业的边界得到成倍快速的扩展;由于一般新建企业的组织资本缺少复制源,其组织资本的形成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长的时间积累,而连锁企业的可复制性却可大大缩短其组织资本从形成到发挥作用的时间,从而快速建立起竞争优势。可复制性可以使连锁系统内部组织成本几乎没有上升的情况下,成倍地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利润,它是连锁经营成为“一本万利”商业模式的根本原因。

(三)顾客资本的增殖方式:市场资源的共享

一旦连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市场营销渠道、品牌和商业信誉,其顾客资本就有了增殖的基础。连锁经营中顾客资本的增殖来源于两方面的效应。一是优质的顾客资本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效应。例如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的口碑,几乎使新加入企业不用投入额外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共享其市场方面的资源,使得连锁企业在市场开拓成本大为节约的同时,还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为顾客所接受的时间。二是连锁企业间顾客资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通过连锁机制,连锁总部与连锁单元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共生”互利关系,所有连锁企业构成一个共生系统,每一个连锁单元企业对顾客资本良好经营,会使整个共生系统的顾客资本产生1+1﹥2的效果。连锁经营企业高度统一的形象会产生极佳的公众广告效应,对顾客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宣传。企业通过在各地开设分店,使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顾客对企业的形象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接受,连锁系统的顾客资本得以增殖。

影响连锁经营中智力资本增殖的因素

(一)核心知识的保护

稳定而又持久的核心能力对于连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哪一个连锁企业在缺乏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核心能力本质上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知识,对于核心知识的保护就是对连锁系统大树生长根基的保护,一旦失去了核心知识,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增殖就失去了源泉。连锁企业的核心知识常常表现为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特殊的经营技能之中,其本身就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而且处于智力资本的核心地位,因此可以称为企业的核心智力资本。其它的智力资本围绕核心智力资本而存在,失去了核心智力资本,其它的智力资本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核心知识的保护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得以增殖的根本保证。

(二)专业分工与标准化

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增殖得益于其智力资本在连锁单元企业间的不断复制与扩散,而可复制的重要前提是其服务过程与产品的标准化,事实上,在连锁企业初创阶段,初始的智力资本中包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由于难于表达无法直接得以复制,必须将其显性化,才能克服这一障碍。一部分隐性知识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编码,这一编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过程。连锁企业经营活动的标准化过程是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中得以实现的,最终表现为通过建立一系列精密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服务过程与产品的操作规程。连锁企业经营活动标准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高度专业化的职能分工,分工带来专业化,专业化的实质是经营者和生产者知识结构的专业化,知识结构的专业化则为标准化创造了可能。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连锁系统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精密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之上,在此之上所实现的产品与服务的高度标准化则成为连锁企业智力资本增殖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在连锁企业的扩张过程中,无论是人员培训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增殖,组织模式的复制所带来的组织资本的增殖,还是市场资源的共享所带来的顾客资本的增值,其实质都是知识的传播、扩散、复制与共享,知识的重复利用与共享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获得增殖的根本原因。可见,连锁经营是一种充分体现知识经济的经营模式,它顺应了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潮流,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和特性分析.科学与管理,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