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量学

测量学

时间:2022-11-02 15:41:17

测量学

测量学范文1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有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测量学教学实习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测时要认真,有时目标稍微偏一点,读盘上读数就会有变化,误差就会增大,或许超出容许值范围,结果就要重测,浪费很多时间,所以观测时也很重要。读数时最好由一个人来读数,这样可减少误差

计算是一个谨慎、复杂的过程。为了能够尽量赶超进度,我们组的数据大部分则有我和李丽进行处理。但是,计算完之后,我们俩都有有个任务就是给组内不会处理数据的人讲会,以便每个人都会处理。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还发现不少问题。有时少测了一段距离,有时发现角度不对,最后我们又扛着仪器重新开工。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不管怎样都要把它测准确,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投机取巧。培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持有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相信这将成为我们以后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财富。在返工之前,我们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比如:受风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这样便可以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角度、高差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测量学范文2

瑞典XTZ Room Analyzer房间声学测量仪,让您变成声学专家,轻易的找到房间声音问题所在。

样机提供:C&K影音器材专卖店

销售网站:shop36714600.省略

联系电话:13602645352 张小姐

参考售价:2000元

您是否花大钱买了高级音响,却总觉得就是没别人家好听?您是否试过各种喇叭摆位,却总是不满意效果呢?这也许不是器材的问题,更多的是房间声学条件引起的,即使有好器材,却依旧发不出好声音,典型的混响时间过长或过短、驻波、频谱曲线不够平直等都会严重影响器材的发挥。虽然经验丰富的朋友通过耳朵能判断出一个大概,针对问题做出调整,但光凭耳朵效率太低,精确度不足,能力有限,并且还有可能被欺骗。

经历五年的研究与开发,全新问世的房间声学测量仪Room Analyzer,将带来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傻瓜化的操作模式,轻易的量化皇帝位听到的声音,通过数据和图标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做出解决。

Room Analyzer内含XTZ精准校正麦克风以及USB声卡,有别于其它免费软件,需自备USB声卡与精确的麦克风,而麦克风又需校正文件才能正确测量,大幅影响操作性且设定复杂。Room Analyzer内含USB声卡跟调校过的麦克风,操作简便,性能强大。

用途:

分析家中视听室的空间

聆听位响应频率测量

实时的聆听位响应频率分析

声音反射时间/完整时域声谱图

扩大机PEQ参数调整推荐

安装示范

由于Room Analyzer没有内置安装光盘,在这里示范如何安装。

1.首先登陆xtz.se官方网站,然后点击转换右上角的英语设置,然后在PRODUCTS下面的Software找到Room Analyzer,然后先下载右边的PRO v2.0小工具。

2.点击刚才下载的小工具,选定正式软件的下载保存路径,然后点击下载。

3.安装过程要输入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最关键的就是正确输入USB声卡座或包装盒上面的序列号。

4.下载完成后,到下载目录找到安装软件,点击安装。目前Room Analyzer软件升级到2.0,往后应该还会继续更新。

5.安装成功,运行软件,就可以看到这个主界面了。

主要功能

Room Analyzer空间低频分析

1.分析房间声学特性。蓝色曲线就是所

在皇帝位测量出的16-314.11Hz频段频响曲线。右上角还有对应的残响和声压强度表。还可查看不同时间的残响曲线,如红色曲线就是在100ms的残响情况。

2.只要用鼠标双击图标,就可和右上角

的表格相互切换。还可以通过Result和Modes+EQ给出参考曲线,根据曲线调整AV功放的EQ或者改变音箱摆位。在右角的红色曲线就是在200ms的残响曲线;白色是Result给出的参考曲线。

RTA(Real Time Analyzer)实时分析

通过粉红噪音,可以实时分析皇帝位听到的频响曲线。频响曲线图下面还有各个频段的建议加减值提供,可以根据此值调整AV功放的EQ。

Full Range全频率响应分析

在这里可以测量20-20KHz的频谱曲线和RT60,下面还有3D的图表对应,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本软件最多可以临时存储5组数据进行比较。

实战Room Analyzer

最近有一位朋友Tony邀请我做影音顾问,帮他还在装修的视听室把把脉,这种环境下Room Analyzer可以发挥威力了。负责视听室装修的是一般的家装公司,装修前没有经过专业的声学设计,因此考察的重点是低频的混响时间和驻波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异响等,好让Tony知道此视听室的优缺点,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造。

该视听室81m3(5.8×4.9×2.85),根据实际情况,低音炮准备放置在前面的两个边角:左A、右B,因此分别对两个炮位进行测量,看哪个位置更适合。首先把麦克风放置在将来的皇帝上,把声卡的信号线接到SVS PC-13-Ultra低音炮,然后进行测试。

为了方便比较,左边测量图有两组参数,蓝色曲线为A测得的参数,绿色曲线为B测得的参数。

Room Analyzer分析

A.当低音炮放置在左边的时候,左边的柜子墙带来了更多的低频驻波,在63Hz和34Hz特别明显,与实际听感吻合,声音有比较明显的隆隆声。

B.相对与左边,右边虽然也有驻波,同样是在60Hz和30Hz附近,但驻波的混响时间明显减短,低频的层次感比较强。

RTA分析

A.受到左边柜子的影响,低频驻波有所增强,部分频段声压升高。

B.大房子对低频就是有先天优势,20-500Hz都比较平坦。

Full Range分析

A.受左边墙面和柜子的影响,混响时间明显加长。

B.右边窗口泄露了部分低频,因此混响时间有所降低。

案例总结:通过Room Analyzer测量,掌握了这个非专业声学设计的视听室,目前的声学数据,对接下来的改造和挑选器材都有重大的帮助。总的来说,右边的低音炮位更有利,能减少低频驻波,缩短混响时间,不过右侧的玻璃窗和中央空调出风口有谐振,发出异响,已通知施工队进行改造。

测量学范文3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测量学基础;建设与实践

测量学基础课程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地形图应用,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训和集中实习三个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用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有其经典的理论和方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使测绘新技术正向着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测量学为科技、经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大。因而,如何合理可行地进行测量学基础课程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其测量学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在教学、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及我院工程测量专业测量学基础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一、优化测量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作为测量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已延续几十年,也为人们所适应。然而,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这种体系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工程对测量的要求。依据工程测量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学生应具备的工程测量工作能力,如何对原有体系进行取舍、对新内容进行合理补充以及传统内容与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如何进行衔接等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对原有内容进行优化、再加上新内容进行组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由之路。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院工程测量专业测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形图应用组成。测量学基础课程理论课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约为1︰1,集中实习时间为2周,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实训时间,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中重技能的教育理念。测量学基础教学主要知识点见下表。

在主要知识点中,我们仍保留了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其原因一是在测量学基础中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仍是主要知识点;二是在欠发达地区及部分工程施工单位目前仍在使用一些常规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因此,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还是有必要的,但在内容上要精,少占课时,以技能为主。

二、重视教学方法,提升理论实践的黏合度

当前,虽然高职学校学生大多为高中毕业生,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础知识不是很好,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西部地区,学生对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据这种情况,教学中更应注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有现代教学媒体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组织教学,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感染力不是现代教学媒体工具所能替代的。教师使用黑板加粉笔,会通过丰富的表情、准确的手势、抑扬顿挫的声音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授课的内容,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也融入现代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实物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测量仪器构造时,把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配合幻灯片、图片等做演示与讲解。在有条件的时候,将报废的仪器拆开,让学生一窥仪器内部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以高涨的热情了解、学习到各种测量仪器。另外,制作一些标准规范操作演示视频或动画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还通过网络共享,使学生在其他时间也针对自己的疑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学能力。

2.结合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由于测量学基础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测量学基础用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有何实际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将测量学基础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应用于典型的工程测量实例带入课堂内,围绕这一教学内容解决某一工程测量的过程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水准测量时,教师不但要讲解清楚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点的高程,同时还要结合建筑工程中场地平整、基坑抄平及坡度测设等实例来说明水准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当然,做到这点,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素质,特别是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亲身参与工程的施工测量,积累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随手拈来,与理论结合,使学生所学即所用,点点落到实处。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启迪者。“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要总把学生看成“可塑造的人”,不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偏激问题动辄训斥,甚至贬低侮辱,特别是对某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实践课程中耽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敢动手,教师要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心理障碍。

测量学范文4

关键词: 教学质量监测 运动技能 教学水平

1.教学质量监测目的和标志

1.1教学质量监测目的。通过第三方监测对部分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分析,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情况;进一步总结和反思体育学科教学状况,全面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规范,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教学质量监测成绩评定标志。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的相关技能项目考核要求制定各年级的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

1.2.1学生运动技能测试以优秀、合格、待合格(即A、P、E)三个等第评价,并以此统计班级的优秀率、合格率。

1.2.2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系统。

1.2.3学生身体素质项目抽测结果达到原上报各率80%以上均为认可,不到80%则按实际测试结果计算。运动技能项目抽测结果达到原上报各率75%以上均为认可,不到75%则按实际测试结果计算。

2.教学质量监测前的状况

2.1学校体育器材匮乏,体育室只有少数篮球、足球、排球等,其他体育器材不能满足上课所需,平时体育课都是几个球大家一起学,教学的密度、强度、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器材类的学习项目大打“折扣”,如篮球课的运球,只有几个篮球,无法满足学生所需,学生相互轮换运球,一节课下来掌握动作效率很低,上课班级多,体育硬件设施匮乏,要让学生达到最佳锻炼效果较困难。

2.2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以“文化第一”替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对待体育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体育课大大“缩水”,经常被语、数等学科挤占,况且专任教师不多,很多班级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即便是上课,也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学校体育课出于安全考虑,不是“放羊”就是做“游戏”,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形同虚设。

2.3对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监管不够,造成体育教师懒惰,认为没有监测,教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上课无所谓,体育课上也是教几下动作,没有针对性,技能学习没有层次,没有技能考核标准要求。没有第三方监测,一些体育教师说了算,成绩造假现象严重。年复一年,体育课变得有形无实。

3.教学质量监测后的状况

3.1学校层面上,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监测结果会影响学校声誉,学校着手出台了一套监测方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器材配备必须满足教学所需,而且必须满足学生上课学习器材,做到课中人手一球等。教导处平时开展体育课突击检查、备课检查、学习质量检查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光靠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体质和技能要求,学校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实施晨跑方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的体制、技能、学习的动机明显增强,学校体育场上,出现了亮丽的体育活动风景,篮球场上,有投篮、运球,排球场上有学生自己垫球的,两人互垫的,围成圈与老师一起玩游戏的,低段有组织玩沙包,跳绳,等等。体育老师细心认真教导学生各项技能,使师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3.2体育教师层面上,思想上和态度上发生很大转变,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深刻钻研和理解教材,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改变以前想把课上得轻松一点,对学生的练习不敢提出严格的要求的想法。监测实施后,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风严肃认真,学风自然很好,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育老师相互沟通协调使用上课器材,肯定了方案实施后带来的效应。教师有所思,有所准备,跟以前体育课的盲目性、无所准备形成了鲜明对比,平时体育老师互相讨论动作规范正确性,交流经验心得,增强团队凝聚力。

3.3学生学习层面,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技能进行了展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特别是低段学生在队列队形测试中,做到快速反应、动作整齐、精神饱满,在身体素质测试中积极进取、不甘落后。高段个别学生完成的技能甚至比老师还要优美,以前一些学生不敢想、不敢做的技能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完成很出色。

4.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测的展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体育教师责任重大,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应无条件奉献,通过质量监测,今后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4.1立足课堂,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是教之根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应抓好课堂教学,老师作为主导者,要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挖掘、对学情的把握,灵活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课练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教学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渗透关键要领、技能和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动作技能的体验和学习,同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

4.2注重内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想教、不会教、教不好的教师。

从方法和能力层面看,不同教师教同一项动作,有的教得趣味盎然,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乐此不疲;有的教师教得生硬呆板,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的职责是教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不断进步。因此,如何讲解、示范,如何指导学生思考、体验,如何提问、设疑,如何设计高效的组织方法等,都考验教师的教学、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4.3因生施教,区别对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另一部分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引导影响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及学生的锻炼效果等方面考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注意最近发展区的转化,反复递进上升,按各自水平和接受能力,调动或维持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热情。对于一些不敢做的技术时,给予安全保证,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心,这样就能强化教学效果。

4.4开展特色,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质量。组织校园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体育活动,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质量监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各级部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高度重视,班主任积极支持,体育老师付出是学生体质健康成长的结果。体育课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科学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加大课间全体学生的活动强度和密度,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钟秉枢.学生体质依旧堪忧,中央决策亟待落实[J].中国学校体育,2012.4.

测量学范文5

一、能力测量的发展趋向

能力测量从二十世纪初诞生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当前,能力测量的发展除技术日趋成熟外,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趋向摘要:

1.测验的功能由强调选拔和猜测转向强调发展和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心理测验产生之初,其主要功能是选拔和鉴别。随着教育、教学探究和教育测量探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不满足于只反映被试能力高或低的简单结果,而是进一步希望通过测验了解被试能力的具体状况,以更好地利用测验结果来指导教学、帮助学生进步。本世纪六十年代,布卢姆明确提出教育测验的功能在于发展而非挑选。这一观点很快为人们广泛接受,能力测验要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智力发展”,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界的共识。近年来,一些教学心理学又进一步提出了教育和测验一体化的观念,认为评估既是过去学习结果的反映,又要为今后的教学和自我发展提供依据,主张把测验当作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独处其外的评估工具。

2.测验的类型由只关注常模参照测验转向“对标准参照测验的喜好大增”。这一趋向是和测验功能的转向紧密相联的。常模参照测验反映的是被试在常模组中的相对位置,能有效地选拔人才,因而早期测量都采用常模参照体系。但是常模参照测验无法反映被试的真正能力,再加之,常模参照测验制作复杂,耗资极大,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能力测验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而标准参照测验能揭示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指出优点和新问题的症结所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希望,且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编测验更为密切,易为教师接受和应用,因而,人们对标准参照测验的关注和日俱增。

3.测验内容的确定由依靠于信度、效度转向依靠于能力理论。传统的能力测量很少以心理学中有关能力理论为基础,一个典型的能力测验中的项目主要是依靠最大的信度和猜测效度来决定。这种测验技术难以体现能力测验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为了更好地确定标准参照测验的内容,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必须发展能力的有关理论,并根据能力理论来编制测验。一些教学心理学家进一步预言,今后能力测验的内容会反映该领域中所获得知识、技能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迁移情况,测题的选择不再主要由信度、效度及区分度决定,而更主要由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分析来决定。他们主张,知识和技能都应得到测量,测验应提供条件,让学生写下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对答案的解释,以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做法,使学习产品和过程都得到评估。

能力测量发展的这些趋向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当前的能力理论众说纷纭,难以确定能力的范围,因而能力测量一直采用的仍是常模参照测验,以选拔功能为主。为此,本文试图以小学生解题能力为突破口,以结构定向教学原理为指导,以探索解题能力理论为依托,提出编制标准参照能力测验的初步思路。

二、解题能力的理论构想

既然我们所要编制的是一份从理论构想出发的标准参照的小学生解题能力量表,因而小学生解题能力理论构想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能力量表的质量。

根据冯忠良教授的结构——定向教学原理,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因此,熟悉解题能力,首先必须熟悉解题活动。依据有关探究以及对解题活动的系统分析,我们认为,解题活动是在理解应用题情节和数量结构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解法抉择,并求出未知数量的过程。它由课题辨认和新问题解答两部分组成。

通过对调节解题活动的心理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解题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些能力的构成要素虽然复杂多样,但无外乎是一些解题经验,即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其中,解题知识是认知性经验,主要包括反映应用题各组成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陈述性知识,以及反映解题活动各组成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程序性知识,它们执行着解题活动的定向功能;解题技能是动作经验,主要包括符合法则的各种智力活动经验,包括课题辨认、解析、列式、运作、检验和答题等技能,它们执行着解题活动的控制执行功能。上述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共同构成解题能力的基本要素。

但是,解题能力并不等于上述这些解题经验。因为解题能力归根到底属于一种个体心理特征,它对活动的调节具有相对稳定性。只有在解题知识不断概括、解题技能不断熟练的基础上,通过迁移将各种解题经验加以概括化和系统化,解题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综上可见,解题能力是对解题活动起稳定调节功能的个体心理特征,是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

三、解题能力测量的具体思路

小学生解题能力测量属能力测量,它区别于各种解题学绩测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解题能力测量的目的以及我们有关解题能力的理论构想,我们把能力测验划分为“把握”和“类化”两个分测验。

把握分测验用于测量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水平,找出学生在解题经验把握中的症结,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其中知识测验可利用填空、是非、选择等客观题型,考查学生对应用题结构、数量关系和算法等陈述性知识以及解题策略、解题活动结构等程序性知识的把握情况。技能测验根据条件,可采用口语报告法或针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提问的方法,个别测查学生对课题辨认、解析、列式、运作、检验和答题等技能的把握情况;也可把解题活动中的每一步骤尽量展开,对学生进行详尽地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动作的结果,从而间接了解动作的执行情况,考查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把握情况。

类化分测验主要测量解题知识、解题技能的类化水平,即解题知识和技能概括化、系统化的水平。由于解题知识和技能的类化是通过迁移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它的水平必须通过解题中的迁移活动来测量。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的概括化、系统化即指通过迁移,将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一体化、系统化,从而建立起一个包容性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的整体心理结构。显然,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的概括化、系统化的水平越高,迁移的灵敏性、灵活性、深刻性及批判性的水平也就越高。为了量化的需要,我们又进一步把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提出解题方案的数量和范围、正确解题中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的相似程度、选择解题方案的合理性分别作为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指标。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解题速度和正确性等的测定,了解迁移品质状况,并进而了解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的类化水平。

这样设计的测验具有如下一些特征摘要:

1.从解题能力理论出发编制的解题能力标准参照测验,可以使教师具体了解学生解题能力发展水平及其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因材施教和教学评估提供心理学依据,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功能。

2.通过对知识、技能和能力关系的理论探索,较好地体现了两个分测验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解题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水平制约着类化水平,因而,两个分测验紧密相联,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另一方面,把握分测验测量的只是解题能力的构成要素,要测量作为个体特性、能对解题活动起稳定调节功能的解题能力,必须通过类化分测验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而两个测验不可相互取代。

测量学范文6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3)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十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二、令人难忘的三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测量学范文7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测区概况

第二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三章 高程控制测量

第四章 地形图测绘

第五章 实习感想

参考文献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习报告一份

四.实习时间

2009-8-31至2009-9-11

第一章 测区概况

一.测区地理位置:**省**市**区**科技大学测图实习基地之场地三。位于**科技大学校园内,东以J6-5教学楼东侧的南北路的东边界,东大约至J3楼西边的南北路,北大约到J1教学楼南侧的墨水河

二.测区气候特点:**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

第二章 选点

一.选点要求

l 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l 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

l 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二.导线布设

以已知点I116点为1号点,导线边在80~150米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号,1号点为D2-4-1表示地质工程专业2班4组1号点,依次点为D2-4-2,D2-4-3……。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10个控制点。

三导线布设示意图

第二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花杆1根,测钎1副,钢尺1把,皮尺1把

第二节 水平角测量

1.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 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 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 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 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 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4.评价: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车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

第三节 距离测量

1.仪器:钢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钢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2000,互差3mm。

第四节 内业计算

一,导线点坐标计算

注意事项:在内业计算前,先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根据各测回成果计算的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40 ″

1.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 计算角度改正数:

3. 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 推算方位角:

5. 计算坐标增量:

6.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 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 精度满足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二.评价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角度的改正数往往不能整除,所以改正数就不能平均分配,我们遵守的原则是大角度配大改正数,小角度配小改正数。

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我们在计算时就由于抄错一个数导致后面描图出现大的误差,检查了很久才检查出来,是前面一个数据错了,并导致后面全错了,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

第三章 高程控制测量

一.仪器:Ds3水准仪

二.方法:双面尺法以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三.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求出待测点的高程。

四.水准仪的使用

步骤

1. 安置水准仪

在定点1和定点2之间安放水准仪,使仪器至电1和点2之间的距离之差不超过5米

2.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3.瞄准水准尺

① 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② 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然后再拧紧制动螺旋

③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看的十分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尺子的像靠近十字丝竖丝的一侧,以便于读数

④ 消除视差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4.精确整平

5.读数

读数按照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读数

四.水准测量的检核

同一同一水准尺的红面与黑面读数(加尺常数后)之差不超过4mm,黑红面高差之差(在红面所测高差上减或加100mm又不超过5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

五.水准测量的内业

1.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

2.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

3.水准路线闭合差的分配

4.水准高程点的计算

第四章 地形图测绘

一.仪器

经纬仪、小平板仪、半圆仪、皮尺等

二.方法

极坐标定点法施测碎部点

三.步骤

1.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将聚酯薄膜图纸用夹子固定在图板上,按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并展绘控制点。

2.在测站(假定测站的高程)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选择起始方向(零方向),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

中国教育资源网}

3.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确定方向线,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中心钉在该测站点。标尺员按一定路线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观测员瞄准标尺读出视距、中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和竖盘读数。距离测量时,比较近的距离直接用皮尺量取水平距离。记录员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并报告给绘图员。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出碎部点位置。

地貌点的测定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间距约10米。

4.及时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5.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描绘地物和地貌,并进行图面整饰、清洁。

第五章 实习感想

为期10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可以说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充分加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一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参考文献

《测量学》教材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测量学范文8

【关键词】理论教学 园林测量 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测量》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测量仪器进行园林相关的测量工作、数据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日后能够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实训指导书,优化实训内容

许多高职类《园林测量》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以及课时是参照本科院校进行设置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扎实,实践能力也比不过他们。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践教学过程中弱化理论强化实践。考虑课程总学时,我们自编《园林测量》,删减了有关仪器构造、原理方面的实训,主要设置高程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丈量中仪器的操作及数据的处理,并分成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的实训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实训报告中,按要求完成数据的计算及整理。选做的实训内容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完成,不做强制性要求,但作为期末 考核的参考。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实训内容设置实训任务单、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实训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清晰明了,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根据实训报告的内容完成实训的全过程。

(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深化实践性教学

第二课堂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修养的场所,是进行校 园内课外实 践 活动的重要 形式。根据学生需要,我们 举办了美化 校园系列 活动,鼓励、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中,教师以学校西面临河的景观规划作为课题,布置任务,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学生们自行分组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交出了各自的作品。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奖励,并把最佳作品向学校后勤管理处进行推荐。这样的课题从局部到整个校园,再到其他校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在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测量仪器的应用,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掌握了测量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普遍及个别问题,有效地促M了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实践过程的考核

《园林测量》作为基础课程,理论较枯燥,实践内容较繁琐,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在实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要求3、4个小组的测量点位完全相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态度、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并计入考核成绩中,那么就能有效地杜绝学生把实训课作为休闲课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组成员为了赢得比赛,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个实训项目相互学习,有效地改善了实训效果。目前,我校《园林测量》实训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缺乏综合实训内容;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应用较少;测量仪器比较缺乏。

测量实训是园林测量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院应加强园林测量实训设备的硬件建设,完善实习基地,使实践教学条件充分的改善;另一方面,在实训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个院校测量专业的先进设备,对学院的所有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设备的保养。

目前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园林工程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随着开办园林工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的增多,园林工程专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技能水平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息息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对教学模式不断的改革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初步改革,学生在学习热情、动手积极性、实践操作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上得到了改善,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仍然在继续,改革应适应市场的需求,跟随科技前进的步伐。需要在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第二课堂的开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师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工程测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薛荣荣.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究 [M].《新课程(下

)》,2013(08).

[2]谢跃进.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J]. 高职高专

研究,2005(12).

测量学范文9

XX/11/5星期二

今天是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天气晴朗,上午老师带着我们领取了测量实习所用的仪器并给我们示范了一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完之后我们拿着仪器来到了综合楼下,我们这组领的是测距离的水准仪,我们先把仪器架起来,但是这个水准仪真的很复杂,调平弄了半天,虽然老师平时教过快速调平法,到了实际操作确实很困难,熟悉仪器之后,天色渐渐晚了起来,第一天就感觉什么也没做,就熟悉了一下仪器,了解了水准仪上一些按钮,调钮的一些作用。

XX/11/6星期三

今天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测量的场地,似乎大家对于刚开始的测量实习都很新奇,兴致都很高涨。由于昨天对仪器已经进行了练习,选择好点后,我们很快就调好了仪器,开始了测量。我们选的是综合楼前面的一个封闭四边形进行了测量,xx架好仪器后,xx拿着其中一个水准尺走到了第一个点,我们让xxx拿着另一个水准尺以同样的步数走到了四边形的相邻边,对好中丝后,xxx开始了读数,由xxx记录读数,为了防止读数的不准确,我又对其进行了二次的检查,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一天测了四五个点,还算比较满意。在傍晚即将来临的暮色之前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实习,收拾好仪器离开了。

XX/11/7星期四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风特别大,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在风中摇摆着测的那些点,由于测量过程中出现点小问题,我们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扶着水准尺特别累,我也加入了扶水准尺的行列,为了练习水准仪的使用,我们轮流进行的水准仪的调平,每个人在学会之后都感觉好有成就感。

XX/11/8星期五

实习的时间过的真快,不过也发现自己学到不少东西,今天自己调平越来越来快了,有了自己的套路,首先支脚架是就要看好使脚架上平面大致水平,对中,固定仪器后,扭动两个脚支,对中,不用把脚支移动太多,扭动就行,对中之后调平,看圆水准器,气泡在哪个脚支方向,就把那个脚支稍稍降低,气泡居中后,再精对中,看屏幕上的水泡,缓慢微调一下就可精平,屏幕上有水平气泡,和垂直气泡,连转动再调,都可省略,只是转动检验一下罢了。

XX/11/9星期六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在宿舍整理测量好的数据,然后休息一天。当然在休息的同时我们要准备一下下周经纬仪的测量,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

XX/11/10星期日

昨天已经把测量高程的数据统计完,今天准备方位角的测量,早晨起来预习一下测量该如何进行并练习了一下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仔细研究了一下,另外还请教了几位同学。根据安排,一个点共要测两个测回,一个测回分上半测回、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分别取平均值(两平均值相差不大于40秒),再取这两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这点的方位角,测量顺序为先盘左再盘右。盘左时先对准测测站点的下一点后把视数调为0度附近,再开始对该点进行测量,读数后顺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上一点进行测量;盘右:测量测站点的上一点,读数完毕后再逆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下一点(——完成了第一测回的测量);第二测回方法与第一测回相同,只是把视数调到90度附近。

在选择测量地点以后,我们小组开始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在实地选点时,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选于便于保存标志的地方;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

我们先测的综合楼前的点,这是我们测的第一组数据,也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点,因为大家对仪器都不太熟,第一个测回重测了好几次才勉强完成任务,时间花了比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把扶尺的他们给急坏了,大家便商定轮流测量和扶尺。

XX/11/11星期一

今天早早的来到实习场地,还好没有被占,迅速的架好仪器,经过讨论,我们像第一次水平角的实习一样,每个人测一个测回,通过计算测回差,来看我们的读数是否正确。测站设置,输入站点坐标,再输入后视点坐标,引出两点坐标,靠近今天要放样的地方,因为昨天晚上做了准备,讨论了今天该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很快。然后在根据引出的两个点,同样的操作,定向,再输入坐标放样,输入放样坐标,出现水平偏差,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偏差尽量最小。

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那个台阶上的那个点是最难测的,因为那个点在台阶上,不太好架仪器,好一番折腾才把仪器给架好,但最难的倒不是这里,而是接下来的那个点,因为那个点根本无法观测到,只有用铅垂线将点引出,而当时光线又欠佳,后来把那根线给涂上色,另外凭借手机的光作为光源,才顺利的完成任务。

XX/11/12星期二

今天还是在用经纬仪,组内产生了一些分歧,是用这个先弄地形图测绘,还是弄一个闭合导线出来,究竟在哪个范围弄,这几天也确实有点累了,感觉进度也有点慢,一些组员就在这边放坐标,另一些组员在另一边看别的组怎么做,发现一些误差,对误差容忍程度不一样,也产生分歧,今天因为一些分歧,争论,导致今天只得到6个坐标,检验好像不是很精确,感觉合作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XX/11/13星期三

今天天气很晴朗,心情也很不错,早晨我们吃完饭后,拿着仪器来到了测量地点。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

在今天的实习中,我感觉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通过一天的体验,我更明白了理论的实际意义。明天接着实习,接着学习。

每天工作不同,开始着手都可能生疏出错,当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XX/11/14星期四

经过一早上的休息。我们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实习任务的。今天下午,我们需 首先选定了图书馆前的点作为补测点。早上我负责立标尺。就几天以来的经验,对于立尺这个看似单纯需要体力的工作,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必须协助选点人员找出最合适的点。同时在选定点的地方,要尽量减少观测人员的误差。比如尺一定要立直,然后就是在观测的过程中避免尺子的摇晃,否则就会使观测人员的读数有较大误差。碰到类似于花圃一样的地方,要测四个拐角点时,将尺子放在哪个地方也是需要思考的。

测量学范文10

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太过陈旧,未能及时更新,让学生掌握到最先进的理论基础,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教学教材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教材以供使用,各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不系统,知识相对落后,技能讲解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设备不够先进。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但依旧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土木测量设备陈旧,还是使用传统的三仪,新兴的电子测量仪普及率低。设备的循环使用导致设备造成损坏,未能及时维修,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存在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大多数老师是高校毕业,未经过实习操作,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的观念落后,对新知识技术的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降低了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教师对土木工作实际情况了解少,只能纸上谈兵,降低了教学质量。

2.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进措施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使用先进的教材,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对老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1使用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教材

根据学校学科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优化教材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系统。采用偏向实践的教材,进行操作技术的讲解,体现学科的实用性。教材要采用先进的传媒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学内容要及时进行更新,要跟得上社会体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先进技术的了解。

2.2加大设备投资,加强设备的管理

学校要及时购进最先进的测量仪器,让学生掌握先进仪器的使用。添置测量仪器,保证仪器可以供学生使用,让学生掌握仪器使用的技巧。对于测量仪器数量较少的学校,要进行合理地配置,让学生可以高效的使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维修,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提高课堂效率。

2.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弥补教师实践能力较低的不足。吸收一些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将老师分配到实际工作单位,让老师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术。加强对外交流,安排教师到相关的院校进行学习与培训,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理论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仪器展示与使用讲解,提高课堂效率。

2.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接收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或是初中还未毕业,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学生的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上的知识,对一些函数的了解较少,在土木工程测量应用讲授时有一定的困难,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土木工程学习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老师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及时地进行练习,趁热打铁,让学生把握操作技术。

3结论

测量学范文11

2.蓄电池荷电状态预测的改进新算法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吴红斌,孙辉,WuHongbin,SunHui

3.光电稳定跟踪装置框架间非线性解耦王晓丽,段春霞,周阳,WangXiaoli,DuanChunxia,ZhouYang

4.控制系统安全码残余错误概率的精确计算张屹,魏学业,何春明,ZhangYi,WeiXueye,HeChunming

5.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空间红外小目标跟踪方法项学智,彭宇,韩志英,席志红,XiangXuezhi,PengYu,HanZhiying,XiZhihong

6.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刘泽,王嵬,王平,LiuZe,WangWei,WangPing

7.数字示波器波形三维信息的软件映射方法研究魏莉,叶芃,曾浩,WeiLi,YePeng,ZengHao

8.基于任务流的混合信号SoC测试阮孝莉,李哲英,RuanXiaoli,LiZheying

9.信息动态

10.海底热液温度场声学测量系统的初步研究张祝军,潘宏,蔡勇,樊炜,ZhangZhujun,PanHong,CaiYong,FanWei

11.一种基于速率分离的多速率多用户检测方法胡锦泉,郭庆,陈尚松,HuJinquan,GuoQing,ChenShangsong

12.基于图像匹配的长焦透镜焦距测量研究申琳,杨进华,赵群,李培平,ShenLin,YangJinhua,ZhaoQun,LiPeiping

13.石灰窑混合煤气流量检测的在线补偿冯旭刚,费业泰,章家岩,FengXugang,FeiYetai,ZhangJiayan

14.载波移相在大容量并联逆变电源中的应用王海欣,黄海宏,高格,傅鹏,WangHaixin,HuangHaihong,GaoGe,FuPeng

15.宽域废气氧传感器控制器的研究与实验张媛媛,徐科军,黄云志,陈佳臻,ZhangYuanyuan,XuKejun,HuangYunzhi,ChenJiazhen

16.GSM模块对终端GPS数据的通信实现曹洁,郭春禹,CaoJie,GuoChunyu

1.MonitoringandcontroltechnologyofsolarphotovoltaicpowergenerationsystemXuXiaoli,ZuoYunbo,WangHuan,XuXiaoli,ZuoYunbo,WangHuan

2.基于回旋管的星载太赫兹成像雷达设计与仿真李晋,皮亦鸣,杨晓波,LiJin,PiYiming,YangXiaobo

3.信息动态

4.基于多级嵌套维纳滤波自适应对角加载STAP算法龚文飞,孙昕,GongWenfei,SunXin

5.基于去相关邻域保持判别投影的声目标特征提取刘辉,杨俊安,王一,LiuHui,YangJun'an,WangYi

6.支持多播路径传输的片上网络并行测试方法方芳,董建波,韩银和,李晓维,FangFang,DongJianbo,HanYinhe,LiXiaowei

7.基于IP核的SpaceWire-PCI通信卡设计乔立岩,陈利彬,彭喜元,QiaoLiyan,ChenLibin,PengXiyuan

8.基于多载波调制技术的钻杆声传输实验系统研究张小蓟,孙小亮,张歆,ZhangXiaoji,SunXiaoliang,ZhangXin

9.基于BOTDR的传感光纤温度效应研究张勇,魏广庆,施斌,卢毅,ZhangYong,WeiGuangqing,ShiBin,LuYi

10.基于动态模板匹配的空中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控制逯新华,史忠科,LuXinhua,ShiZhongke

11.基于时间化UML的安全通信模型检测张屹,魏学业,何春明,ZhangYi,WeiXueye,HeChunming

12.一种小波分解回声状态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王卓群,孙志国,WangZhuoqun,SunZhiguo

13.一种改进的时间序列分段趋势预测法吴少智,吴跃,徐鹏,XiaoHu,WuShaozhi,WuYue,XuPeng,XiaoHu

14.宽带跳频信号源的设计冯源,樊祥,陈卫,韩磊,FengYuan,FanXiang,ChenWei,HanLei

15.导电性液体新型液位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卫开夏,李斌,朱信诚,WeiKaixia,LiBin,ZhuXincheng

16.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设计与应用许高斌,陈兴,周琪,王鹏,XuGaobin,ChenXing,ZhouQi,WangPeng

17.电子标签的超低功耗应用设计黄刚,雷小燕,HuangGang,LeiXiaoyan

1.基于指数率失真模型的增量式码率控制算法田玲,周益民,孙世新,TianLing,ZhouYimin,SunShixin

2.基于微动特征提取的太赫兹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李晋,皮亦鸣,杨晓波,LiJin,PiYiming,YangXiaobo

3.GPS驯服铷钟频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崔保健,王玉珍,CuiBaojian,WangYuzhen

4.摩擦条件下面向控制的伺服系统辨识相关分析周阳,王磊,周涛,ZhouYang,WangLei,ZhouTao

5.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天线研究李迎松,杨晓冬,刘乘源,牛朝,LiYingsong,YangXiaodong,LiuChengyuan,NiuZhao

6.基于Watson模型的改进QIM盲水印算法胡自权,佘堃,刘金华,HuZiquan,SheKun,LiuJinhua

7.改进的ReliefF算法用于雷达距离像目标识别廖阔,付建胜,杨万麟,LiaoKuo,FuJiansheng,YangWanlin

8.一种新的快速Hough变换圆检测方法黄永林,叶玉堂,陈镇龙,乔闹生,HuangYonglin,YeYutang,ChenZhenlong,QiaoNaosheng

9.高功率微波矩形波导衰减器的设计与实验赵紫正,童玲,田雨,ZhaoZizheng,TongLing,TianYu

10.星载高精度小型多圈绝对式编码器设计卢新然,万秋华,杜颖财,赵长海,LuXinran,WanQiuhua,WangShuqing,ZhaoChanghai

11.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一种电子系统测试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宋东,马飞,王传清,SongDong,MaFei,WangChuanqing

12.VxWorks系统中PCI总线仪器驱动程序开发方法宣丽萍,王晓龙,邱辉,XuanLiping,WangXiaolong,QiuHui

13.信息动态

14.一种新型可调谐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周研,刘祖深,陈应兵,ZhouYan,LiuZushen,ChenYingbing

15.仪表着陆系统信号监视仪的研制荣锋,苗长云,徐伟,RongFeng,MiaoChangyun,XuWei

16.道路路面测量数据中奇异信号识别和修正方法马颖,段虎明,谢飞,张开斌,MaYing,DuanHuming,XieFei,ZhangKaibin

1.基于分形维和局部切空间均值重构的非线性降噪方法王广斌,黄良沛,赵先琼,WangGuangbin,HuangLiangpei,ZhaoXianqiong

2.基于中介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加权数据融合戎舟,RongZhou

3.信息动态

4.基于支撑裕的一致性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张璨,张利,刘征宇,ZhangCan,ZhangLi,LiuZhengyu

5.线性映射函数对无损颅内压估计的影响吴少智,吴跃,徐鹏,胡晓,WuShaozhi,WuYue,XuPeng,HuXiao

6.Bead模型的不确定性范围查询与修剪算法叶李,秦志光,杨昕梅,王娟,YeLi,QinZhiguang,YangXinmei,WangJuan

7.控制Logistic系统的自适应Chebyshev多项式神经网络算法李目,谭文,何怡刚,周少武,LiMu,TanWen,HeYigang,ZhouShaowu

8.室内多径信道的三维宽带多极化测量方法王鹏,郑剑峰,陈文华,冯正和,WangPeng,ZhengJianfeng,ChenWenhua,FengZhenghe

9.基于ERA算法的大桥斜拉索索力检测方法占晴,周宇,叶庆卫,王晓东,ZhanQing,ZhouYu,YeQingwei,WangXiaodong

10.一种新的普适环境下定位隐私保护算法刘恒,王铁军,周明天,LiuHeng,WangTiejun,ZhouMingtian

11.基于视觉区域划分的雾天图像清晰化方法张新龙,汪荣贵,张璇,朱静,ZhangXinlong,WangRonggui,ZhangXuan,ZhuJing

12.电力变压器铁心振动特性分析郑婧,王婧(頔),郭洁,周建平,ZhengJing,WangJingdi,GuoJie,ZhouJianping

13.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时玮,姜久春,李索宇,贾容达,ShiWei,JiangJiuchun,LiSuoyu,JiaRongda

14.HGA-AWNN模型在明胶浓度软测量中的应用曹洁,高利敏,CaoJie,GaoLimin

15.小型大孔径高精度编码器的精度分析杜颖财,万秋华,卢新然,梁立辉,DuYingcai,WanQiuhua,LuXinran,LiangLihui

16.Bang-Bang+模糊PID煤湿度控制器设计与实现欧青立,吴兴中,崔力,OuQingli,WuXingzhong,CuiLi

1.基于差分进化小波神经网络的多维非线性系统辨识李目,何怡刚,谭文,LiMu,HeYigang,TanWen

2.信息动态HtTp://

3.LXI仪器系统时钟同步算法分析与实现吴树奎,王家礼,詹劲松,WuShukui,WangJiali,ZhanJinsong

4.模拟电路层次聚类故障分析与马氏距离故障诊断黄亮,侯建军,刘颖,HuangLiang,HouJianjun,LiuYing

5.基于神经网络的锥光全息测量系统校准技术研究任淑艳,杨永刚,段海龙,李静,RenShuyan,YangYonggang,DuanHailong,LiJing

6.基于微焦点X射线源的相位衬度成像实验研究武杰,陈家璧,张学龙,程静海,WuJie,ChenJiabi,ZhangXuelong,ChengJinghai

7.TOA模式下消除观测站位置误差的移动台定位新方法徐波,陈建云,李献斌,刘建勋,XuBo,ChenJianyun,LiXianbin,LiuJianxun

8.改进的Yoon自适应加权立体匹配算法王富治,黄大贵,WangFuzhi,HuangDagui

9.Turbo码的并行算法研究崔琳莉,杨帆,彭启琮,CuiLinli,YangFan,PengQicong

10.基于粒子滤波的无人机航迹预测方法研究刘志花,李淑芬,李宝安,LiuZhihua,LiShufen,LiBaoan

11.不确定数据Top-k查询算法周帆,李树全,肖春静,吴跃,ZhouFan,LiShuquan,XiaoChunjing,WuYue

12.普适计算中的定位隐私保护研究刘恒,王铁军,孙明,周明天,LiuHeng,WangTiejun,SunMing,ZhouMingtian

13.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FPN与规则权值优化新方法邹见效,王厚军,舒军,凡时财,ZouJianxiao,WangHoujun,ShuJun,FanShicai

14.基于两级信道化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结构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丁丽,熊辉,唐斌,DingLi,XiongHui,TangBin

15.基于互信息最小的非线性混合胎儿心电信号提取方法任东晓,叶茂,殷英,朱远翔,RenDongxiao,YeMao,YinYing,ZhuYuanxiang

16.车轮热轧轮胚尺寸激光测量系统的研究洪占勇,杨永跃,邓善熙,HongZhanyong,YangYongyue,DengShanxi

17.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低功耗两线制涡街流量计罗清林,徐科军,刘三山,LuoQinglin,XuKejun,LiuSanshan

1."云"智慧仪器与"云"智慧测试时代——数采DAQ、虚拟仪器VI和"试验室网络云时代"应怀樵,YingHuaiqiao

2.基于RBF-Volterra的非线性电路故障诊断徐晨曦,陈光(礻禹),XuChenxi,ChenGuangju

3.皮秒级时间间隔测量精度检定方法的研究李树洲,史丰丰,张小朋,张军,LiShuzhou,ShiFengfeng,ZhangXiaopeng,ZhangJun

4.业界动态

5.地形影响下雷达作用范围三维可视化研究邱航,陈雷霆,QiuHang,ChenLeiting

6.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点特征目标跟踪算法王进花,曹洁,李宇,任崇玉,WangJinhua,CaoJie,LiYu,RenChongyu

7.基于等温线温度识别的示温漆温度自动识别算法王荣华,杜平安,黄明镜,聂宝林,WangRonghua,DuPingan,HuangMingjing,NieBaolin

8.基于SOPC的远程可重构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庞业勇,王少军,彭喜元,PangYeyong,WangShaojun,PengXiyuan

9.微波多层电路过孔散射参数测量方法田雨,童玲,TianYu,TongLing

10.SOI特种高g值MEMS加速度计设计与分析许高斌,汪祖民,陈兴,XuGaobin,WangZumin,ChenXing

11.21位光电编码器数据处理系统赵长海,万秋华,王树洁,卢新然,ZhaoChanghai,WanQiuhua,WangShujie,LuXinran

12.图像识别和GPRS技术在植物生长检测中的应用王震,侯加林,唐凯,韩广鹏,WangZhen,HouJialin,TangKai,HanGuangpeng

13.一种用于电子稳像的运动矢量处理方法彭健,汪佩,贾彦茹,PengJian,WangPei,JiaYanru

14.改进的T-S模糊神经网络在化工软测量中的应用张颖,ZhangYing

15.基于双DDS跳变的捷变频率发生器的设计周研,刘祖深,ZhouYan,LiuZushen

1.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鲁棒声源跟踪算法蔡卫平,吴镇扬,CaiWeiping,WuZhenyang

2.瑞利信道中无线通信设备误码率测试仪实现马万治,唐友喜,赵贤,邵士海,MaWanzhi,TangYouxi,ZhaoXian,ShaoShihai

3.基于贝叶斯推断LS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杨正友,彭涛,李健宝,钟云飞,YangZhengyou,PengTao,LiJianbao,ZhongYunfei

4.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电路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郭朝有,欧阳光耀,李雁飞,GuoChaoyou,OuyangGuangyao,LiYanfei

5.业界动态

6.一种基于信道性能的MR-MCAdHoc网络信道分配算法陆阳,谢凯,官骏鸣,吴其林,LuYang,XieKai,GuanJunming,WuQilin

7.基于局部峰值方差检测的改进DUET算法研究付宁,曹离然,彭喜元,刘瀛,FuNing,CaoLiran,PengXiyuan,LiuYing

8.改进的Otsu算法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胡敏,李梅,汪荣贵,HuMin,LiMei,WangRonggui

9.离心机法校准加速度计不确定度的统计模拟算法乔仁晓,孟晓风,李皎,戴冬冰,QiaoRenxiao,MengXiaofeng,LiJiao,DaiDongbing

10.近钻头工程参数测量短接结构设计与误差分析耿艳峰,张海花,华陈权,崔海波,GengYanfeng,ZhangHaihua,HuaChenquan,CuiHaibo

11.基于整数提升小波时间熵的超声波回波位置检测余恩军,叶庆卫,赵挺凯,YuEnjun,YeQingwei,ZhaoTingkai

12.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尹安东,赵韩,孙骏,YinAndong,ZhaoHan,SunJun

13.故障树定量分析及其交互方式的实现罗航,王厚军,黄建国,龙兵,LuoHang,WangHoujun,HuangJianguo,LongBing

14.基于虚拟仪器的机床齿轮箱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刘淑霞,崔喜贺,王家忠,赵晓顺,LiuShuxia,CuiXihe,WangJiazhong,ZhaoXiaoshun

15.基于部分数据块复用的SoC测试数据压缩方法欧阳一鸣,黄喜娥,梁华国,邹宝升,OuyangYiming,HuangXi'e,LiangHuaguo,ZouBaosheng

16.静态背景差分运动目标检测研究张毅刚,曹阳,项学智,ZhangYigang,CaoYang,XiangXuezhi

17.铁路移频信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杨帆,戴胜华,刘泽,YangFan,DaiShenghua,LiuZe

1.OpticalmeasuringsystemsandtechnologiesforsomeurgenttasksinindustryandscienceYuriV.Chugui

2.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WSNs中协同簇数据汇聚机制研究夏娜,徐普君,唐媚,钱浩伟,XiaNa,XuPujun,TangMei,QianHaowei

3.业界动态

4.基于隐马尔科夫树模型的小波域压缩采样信号重构方法赵贻玖,王厚军,戴志坚,ZhaoYijiu,WangHoujun,DaiZhijian

5.经验模态分解端点波形延拓改进方法研究孙华刚,冯广斌,曹登庆,毛向东,SunHuagang,FengGuangbin,CaoDengqing,MaoXiangdong

测量学范文12

1DACUM方法及优势

DACUM为DevelopACurriculum(即教学计划开发)的缩写,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体系的基本方法。它的实质是一种首先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能力。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教学计划的开展。这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美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其强调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所以特别适合岗位技能教育。DACUM方法的优势在如下几方面[1]:(1)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和学;(2)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3)能加强校和企合作,提高工效;(4)便于充分发挥企业优秀“工程师”和高校“教师”的优势;(5)能克服校、企脱离,学与用脱节的矛盾,真正按照人才培养规格来培养学生,减少人才培养上的盲目性。

2传统测量教学模式的缺陷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受新技术影响最大之一的传统测绘学科[2],其教学模式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⑴教学与生产脱节。教材陈旧,大纲束缚,仍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又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与完整性,而未至于整个专业和社会需求来决定内容的取舍,以致教学和生产脱节。⑵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大多高校的测量教学依然采用方法手段单一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这既不利于教学互动,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⑶实践能力薄弱。仪器设备质低量少,实践场地缺乏,以致一般实验、教学实都在校园内进行,而生产实习往往难以展开;教师工作负荷重,对实验与实习的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随意的实践教学,既缺乏有效检核,又难以确保质量。⑷师资有待加强。大多青年教师是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即使是一些老教师也因为长期从事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与社会联系渠道不畅,,难以对测绘“三新”(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仪器)知识做到全面掌握,这是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学和科研需要的[3]。

3基于DACUM方法的测量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模块化,促进教学展开测绘是一门系统科学,涉及面广,内容多。在减少专业目录、压缩课时、优化课程体系、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想增加课程的学时,已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明确各模块的能力目标与要求,使教学具有指向性,以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类型灵活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身感学有所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其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卓越工程师的测量教学内容可概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理论原理: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导线测量、交会定点及误差基本理论等。(2)仪器设备:包括传统常规器材(钢尺、光学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等)、高新技术器材(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等)和特种器材(专用的准直仪、扫平仪、指向仪和陀螺经纬仪等)。(3)基本技能:观测、计算(包括程序计算器与袖珍计算机的使用及测量成果处理)和绘图(包括)测绘软件简介与使用。(4)工程应用:包括场地平整、道路桥梁、建筑施工、管线工程、沉降变形、设备安装与检查、工程监理、土地资源与地籍、房地产等专业领域的测绘技术。(5)测绘管理:测量成果、图纸资料、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生产管理。这样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换言之,功能化,既便于教师的教学,不至于盲目;又便于学生的学习,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哪些是了解的,哪些是掌握的,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等。

3.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能否改进,是决定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在理论教学中真正实施DACUM方法,就是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根据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来决定内容的取舍。同时,依据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即一条龙法)就是贯彻DACUM方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实际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实施按照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相结合的原则,整个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做、边讲边做;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讲评、教师指导等环节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即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4]。这样的教学既结合实际,不使教学内容空泛;又增进师生互动,融启发、讨论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潜能,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3重视实践,提升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弱是实践教学效果的风向标。随着我国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教育经费短缺是高校普通存在的问题[5]。因此,测量仪器设备陈旧老化、落后于生产和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但面对实验器材不可盲目“更新换代”,因为用有限的投入去满足无限的更新是行不通的。为此,要一方面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力求仪器设备的品种、型号、等级“多而全”但在数量上尽可能“少而精”,这样学生在校通过实物接触、教师演示等将对测量仪器及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建立标准校内实践场地,以规范实践;与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将测量实习,特别是生产实习和一些在校难以完成的综合实习放到合作企业,直接参与工程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而且还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熟悉测量规范,按规范操作,知道什么等级的测量应做到什么程度,或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要求,精度如何等;进而使学校的教学实践与社会工程实践达到无缝对接。

3.4加强师资建设适应时展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作为“教”的主体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树立以培养能力目标为导向,以“学”为主的理念。众所周知,应试教育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素质教育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4]。其次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因为教师自身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为此,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教研活动,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经常查读专业相关文献资料,以了解和掌握测绘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假期抽调专业任课教师到企业、施工现场接受测绘技能实践锻炼;同时可聘请企业、工程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也可安排教师到相关名校进修学习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测绘新知识、新技术、新仪器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这样不仅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而且会促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使理论课教学真正有机地贯穿到实践教学中去[6]。

3.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突出目标能力量化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应用性科学[7]。为了体现课程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突出各教学模块的能力量化,有必要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因为以往的考核内容过分依赖教材,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权重。课程考核改革前后量化对比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强化了课堂、提升了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比重,这既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与互动,认真对待课后作业,提升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不至于使学生轻视实践,激发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实践教学,特别是打消分组情况下学生的依赖心理,锻炼和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4结语